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1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20: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羲皇以上人
2023-12-08可可诗词网-全宋词典故 https://www.kekeshici.com

宋词典故·羲皇以上人

【出典】 见“北窗高卧”条。

【释义】 羲皇即庖羲氏。羲皇上人指太古淳朴之世的人。晋陶潜自叙隐居闲逸之乐,有“自谓是羲皇上人”语。

【例句】 ①蓦然打个筋斗,直跳过羲皇。(王安石《诉衷情·又和秀老》206)跳过羲皇,也就是做羲皇以上之人。②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来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晁补之《黄莺儿·同前》555)这是说一茗一香,自得其乐。不怪人说陶潜是羲皇之侣了。意谓自己也是羲皇之侣。③人物羲皇上,诗名沈谢间。(张孝祥《南歌子·赠吴伯承》1712)这是说吴伯承是羲皇之世以上的人物。④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辛弃疾《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1963)这是说陶诗中没有当世之事,所以他是羲皇以上的人物。⑤直与唤回兴替,羲皇留下遗编。(韩淲《朝中措·赵伊一哥回侍》2263)这是说要旋转乾坤,唤回淳朴之世,羲皇为我们留下遗训。⑥晋宋颓波,羲皇春梦,尊前一慨。(冯伟寿《玉连环·忆李谪仙》3018)这是说李白想挽回晋宋以来的颓靡风气,梦想羲皇之世,饮酒发出慨叹。

下一篇:羲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1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20: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羲皇上人
2022-06-20可可诗词网-元曲典故 https://www.kekeshici.com

《羲皇上人》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又见《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陶潜传》。

【释义】“羲皇”是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氏,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用以比喻情趣淡泊的质朴的人。

【例句】①绰然亭后遂闲堂,更比仙家日月长。高情千古羲皇上,北窗风特地凉。(张养浩〔双调·水仙子〕《咏遂闲堂》)此句用陶渊明成句,比喻作者居住在遂闲堂的怡悦的心情。②北堂,草堂,人去羲皇上,亭台潇洒近池塘。(马谦斋〔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作者心满意足地在北堂乘凉,感到自己像上古人一样质朴而无忧虑。③酒倾白玉盆,鲙切水晶鳞,醉倒羲皇上人。(张可久〔商调·梧叶儿〕《夏夜即席》)羲皇上人比喻席上客人。④既悟死生机,便得清平分,真乃是羲皇上人。(汤式套曲〔仙吕·赏花时〕《送友人人全真道院》〔赚煞〕)此处把入全真道院的友人比作羲皇上人。⑤每日家奉萱亲笑引儿孙,便是羲皇上人。(宫大用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第一折〔赚煞〕)此例言退隐之乐,奉亲教子,像上古质朴的百姓。⑥十年未了悟真篇,半生好看羲皇传。(史九敬先杂剧《老庄周一枕蝴蝶梦》第四折[驻马听])此例中“羲皇”指庄子崇敬的世外高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1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20: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紫英 - 《红楼梦》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冯紫英,男,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见第十回)神武将军冯唐之子,与贾府中贾宝玉、薛蟠等人都有来往。 冯紫英也是令所有红学家都热衷的“神秘人物”。就在第26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中,由于薛蟠庆生,宝玉等人都前来道贺,冯紫英同样在其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冯紫英

外文名
Feng Ziying

别 名
冯爷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性 别


出 处
《红楼梦》

目录
1人物简介
2相关事迹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冯紫英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性格和命运备受人们关注。那么,冯紫英在小说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将从历史资料和小说中的描写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从历史资料的角度来看,冯紫英是一个文化名人、书法家和收藏家。他的家族背景比较显赫,是清朝的官僚世家之一。因此,在当时的社会中,冯紫英的地位和影响力相对较高。他曾经担任过一些重要的职务,如礼部尚书等。

其次,从小说中的描写来看,冯紫英是一个非常有才华、聪明机智的人物。他经常在贾府中担任门客和教师,给贾宝玉提供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指导。他的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造诣,被誉为“才子佳人”。

此外,冯紫英还是一个非常有思想和见识的人物。他经常与一些文化名流交往和交流,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也曾经写过一些诗歌和散文,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冯紫英的形象和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考。他的形象告诉我们,即使出身贫寒,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获得尊重和认可;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不为迎合他人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综上所述,冯紫英是一个非常有才华、聪明机智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名人、书法家和收藏家。他的形象和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和人际关系。[1]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事迹
冯紫英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与薛蟠、贾宝玉等都是王孙公子,几人常有来往,走得很近,因冯家与贾家等应是世交,属于同一个阵营。

脂砚斋既然将冯紫英归为红楼四侠之一,自然有他的道理。

冯紫英第一次出场,就做了一件好事,他为秦可卿推荐了名医张友士,这人是他幼时从学的先生,学问渊博,医理极深,能断人生死。

冯紫英见贾珍面有抑郁之色,得知是因秦可卿之病心理着急时,便推荐了住在自己家的张友士,且回到家就跟张先生说了此事,可见冯紫英是个热心肠的爽快义气之人。

后来张友士为秦可卿诊脉看病开方子,贾蓉看了方子,说他“高明的很”,就连秦可卿贴身服侍的婆子,都说他诊病如神,从张友士对秦可卿脉息的诊断可知,他的确是精通医理的。

冯紫英再出场时,就是在秦可卿出殡之时了。他代表冯家,也来送殡。虽然他推荐的名医最终未能挽救秦可卿性命,但这怪不得他,正如秦可卿对王熙凤说的,“治得病治不得命”,悬梁自缢是她注定的结局。

冯紫英是王孙公子,但他却不是薛蟠那样的纨绔子弟,他颇有胆量和侠义之名。薛蟠生日宴客一回,冯紫英又一次出场,对于他的出场,原文是这么说的“只见冯紫英一路说笑,已进来了。”脂砚斋这么批道:一派英气如在纸上,特为金闺润色也。

冯紫英一路说笑着来到薛蟠这里,而且来到后,就笑着和在座众人打招呼“好呀,也不出门了,在家里高乐罢。”这一连串的神情动作语言,将一个为人豪爽快意恩仇的英侠写的跃然纸上。

冯紫英可不只是豪爽义气,他一请便到,没有任何架子,谈笑自若,他还是个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的义侠。

席间众人见他面上有青伤,问是何故,是否又和人挥拳了。冯紫英便笑着说出一段故事: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

由此可知,冯紫英是个好使拳棒的英侠,经常和人挥拳打斗,他能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可知他并非欺软怕硬之人,而应该是很有正义感的侠义之人。

最能表现冯紫英豪爽义气的情节,莫过于喝酒了。他因有要事要处理,得提前离席,于是便命拿大杯来,自己要喝两大杯。脂砚斋忍不住多次评到:写豪爽人如此。

众人听说他要走,于是薛蟠执壶,宝玉把盏,给他斟了两大海,“那冯紫英站着,一气而尽。”脂砚斋先后两次批道:令人快活煞。爽快人如此,令人羡煞。

写到这儿,想起了王维的一首诗: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冯紫英人如其名,他的豪气爽快,令人忍不住竖大拇指,真英豪也。

而且这一个桥段有一个细节,但凡冯紫英说话,基本都是“笑道”,可以说将一个豪爽义气之人写得栩栩如生。冯紫英可不只豪爽,也是个精于人情世故的,或者我们可以说,能混迹于上流社会各种场合的王孙公子,在人情上自然也是个练达的。

冯紫英在薛蟠这里喝了酒,之后就自己做东,请众人去他府上小聚,而且客人来了,下人报给他之后,他是亲自出来迎接进去,可见他的礼节与义气,他既有大家公子的礼,也有江湖人士的义。

如果上一回,冯紫英自报的暴打仇都尉的儿子,去铁网山打围的经历,让我们见识了他精武的一面,那么这一回,宝玉提议玩的酒令,则让我们看到了冯紫英擅文的一面。他的那一番女儿的悲愁喜乐的酒令,也着实精彩。

能文能武,精于世故,有勇有谋,英侠豪气,这样的人物,在王孙公子中,即便是算上贾宝玉,柳湘莲等人,应该都是非常出挑的了吧?说是个中翘楚也不为过。

原文来看,冯紫英的父亲应该已退居幕后了,日常的迎来送往,出入各王公侯府,应该都是冯紫英亲力亲为了,前文说的为秦可卿送殡如是,后文提到的贾母清虚观打醮送礼亦如是。

贾母去清虚观打醮,本没打算惊动众人,但冯紫英家听见贾府在庙里打醮,便“连忙预备了猪羊、香烛、茶银之类的东西送礼。”正因为冯家的带头,之后其他远亲近友、世家相与都来送礼。

想来,冯家的这礼,应该也是冯紫英准备的。贾府去清虚观打醮,说是不惊动众人,但一个公府全府女眷出动这样的大事,自然如新闻一般很快会传遍大街小巷,以冯紫英的豪爽和为人,他自然要有一份礼送上的,既是为他与宝玉的交情,更是为冯家与贾家的世交之谊。

冯紫英应该属于“老子英雄儿好汉”那一拨的,精于世故的他,想来很早便从父亲手中接棒,全权负责冯家对外的一切迎来送往,甚至处理重要的家务。小时的他,应该像贾兰一样,既学文又习武,所以长大后文武兼备。

更重要的是,他从父亲那里学得了为人处事的智慧,或者受教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名师的悉心教导,因而长大后的冯紫英,并没有纨绔子弟身上的那些恶劣习性,而是一个充满正义感,有侠义之气的英雄。

他听闻贾府孙媳有病,便毫不隐瞒地推荐了名医张友士;他满腔正义,嫉恶如仇,见不得仗势欺人之徒,所以常与人挥拳打斗,甚至打伤了权贵仇都尉的儿子;他为人爽快,与宝玉薛蟠等人饮酒谈笑,出口成章,大杯痛饮,毫无扭捏之态;他人情练达,听闻贾府庙里打醮,便第一时间安排人去送礼……[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1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21: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朱由检的袁贵妃的资料:任何细节
xuling8882014.01.26浏览259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leshanmm
2014.01.27
满意答案
明史后妃列传中,对于袁贵妃的记载很少,其生平事迹零散记载于诸多史料,如清史稿、崇祯朝野纪、纤言等等。
袁氏原是崇祯为信王时的小妾,崇祯即位后,她在紫禁城中,居于东六宫之一的翊坤宫,是明思宗妃嫔中仅次于田贵妃受宠者。但由于田贵妃与素来周皇后不和,而袁贵妃对周皇后向来温恭谦让,因此后妃之间关系很是融洽,袁贵妃本身也颇得明思宗之宠。崇祯十二年(1639年)元旦,嫔妃向例须向皇后朝贺,田贵妃早来却被周皇后拒于宫门之外,晚来的袁贵妃却能先入宫向周皇后朝贺,可见三位后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凌晨,李自成挥军攻陷北京后直捣紫禁城,明思宗见亡国在即,便命周皇后与袁贵妃自尽。袁贵妃领命后,回宫悬梁自尽,但绳带却断裂,袁贵妃遂堕地昏去,许久后才苏醒。思宗见状,便拔剑对她乱砍了几剑,袁贵妃晕死在血泊中,思宗以为她死了,没有再砍。其实只是伤在肩部,后来被救活。
清政府入关后,怜悯这位明思宗最后的遗孀,赐居所膳养袁贵妃,但她终因伤势过重、又伤心国破家亡,不久便死去了。《清史稿》谓袁贵妃于当年(1644年)逝世,并于同年五月己酉入葬,但葬地未详。明末《北游录》等书记录她于1654年逝世,葬金山。
袁贵妃生有一女,但封号不详,而思宗诸女中,除去周皇后所生的坤仪公主、王顺妃所生的长平公主外,另有母不详的昭仁公主、三位失考的皇女等,因此这四位其中之一有可能是袁贵妃所生。
参考资料《明史 卷一百一十四 列传第2 后妃二》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之出宫。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贵妃自缢,系绝,久之苏。帝拔剑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嫔数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谥后曰庄烈愍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名曰思陵。下所司给袁妃居宅,赡养终其身。”
《崇祯朝野纪 第五卷》:“袁与田系贵妃人也。袁妃居翊坤宫,田妃居承乾宫;袁仅生一女,宠爱去田远甚”
《清史稿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 “顺治元年五月己酉,葬故明庄烈帝后周氏、妃袁氏,熹宗后张氏,神宗妃刘氏,并如制”
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1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3: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德汉寿和关羽的汉寿亭侯之间,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关系?
lihairui8882020.12.05浏览51次其他分享举报


    
1个回答
cjtsn
2020.12.06
满意答案
汉寿亭侯大家都知道是关羽,这点自然不必多说。关羽在军事上失败之后,为了保全刘备妻儿,委身与曹操阵营。后来得知刘备下落,就封金挂印,离开了曹操,去寻找他的大哥了。可以说这一番举动使得关羽忠义无双的品格为世人所熟知。而在曹营期间,关羽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

许多人断言,关羽其实是汉寿亭候,其封地位于寿亭而不是汉寿,毕竟按照古人断句的习惯来看,关羽的封地应当是寿亭,而且有关于关羽是汉寿亭侯,在元代杂剧和一些地方关帝庙当中多有记载,譬如元杂剧有《寿亭侯怒斩关平》、《寿亭侯五关六将》,直接将关羽称为“寿亭侯”







但是经过分析之后,最后要给出答案是:汉寿亭侯跟河南的汉寿县实在是有很大关系,其实封地不在寿亭而是在汉寿。

至于为什么这样来说,就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了。接下来就从三个方面来看一看,这关羽的汉寿亭侯到底是什么情况。其一,亭侯在汉朝爵位当中的地位。其二,有关于关羽封地的历史资料。其三,关羽封地的地理人文情况。







首先来了解一下亭侯在汉朝爵位系统当中的地位。
东汉爵位系统沿袭于西汉,大致分为王,公,候三个级别。但是王公只分封给皇子皇孙等异姓的。而到了候这个级别,根食邑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县候,乡候,亭侯。而关羽的爵位等级,就是在这其中最低级的亭侯。

但是不要看亭侯看似只是最低级的爵位,要想获得也是十分的困难。单看关羽之所以能够被封为汉寿亭侯,就是因为他斩杀了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据《三国志》记载: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从此也能看出,获得爵位的困难了。即便是最低级的爵位,都难于登天。







其次再来看一看,有关于关羽为汉寿亭侯,而并非寿亭侯的描述。在毛宗岗修订《三国演义》时,关于这个问题,也给出来了自己的看法:

“今人见关公为汉寿亭侯,遂以为汉为国号,而直称之曰寿亭侯,即博雅家亦时有此,实之误也……汉寿亭侯,犹言汉寿之亭侯耳,岂可去汉字而以寿亭侯为名耶?”







由此来看,虽然汉,寿亭候这样的断句看似有道理,其实并不靠谱。而且当时寿春地区也不在曹操的控制范围内,相对比之下,当时位于曹魏势力控制区的汉寿更有可能是关羽真正的封地。

而且除此之外,诸多史料都在佐证汉寿是关羽封地这一事实,也就不必再争论了。固然古人有着与我们不太一样的断句习惯,但是综合上述资料,关羽的封地也并非寿亭而是湖南汉寿县的某个地方。







最后再来分析一下关羽封地,汉寿县的地理人文情况。
事实上这种分析意义不大,因为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之后,甚至于连他的封地都没有去过,就直接挂印封金投奔大哥刘备去了。

而且关羽是汉寿亭侯,不是汉寿县候。要知道在汉朝,十里为一亭。考虑到汉朝生产水平低下,人口比较少,这十里当中也就不过三两村落,人口数百罢了。由此来看,威震华夏的关羽,这个封地的大小实在是有点小了。

而汉寿县,位于湖南省。汉寿县东临益阳,西靠常德,南衔桃江,北濒洞庭湖,距长沙百余公里。不算什么要冲之地,不过濒临洞庭湖,农业较为发达,在三国时期属于产粮大县。







其实,关羽的汉寿亭侯的封号,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毕竟亭候这个爵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东汉其间分封的亭候没有一千也得有八百,但凡是有过一些战功的武将,或者能力比较强的谋士,都有类似的名号。

曹嵩被封为费亭侯、刘备封宜城亭侯、曹仁被封为安平亭、赵云被封为永昌亭侯,这些人都可以说在三国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事迹。而汉寿亭候对于关羽而言,更多的是汉室正统的承认,毕竟这个爵位是汉献帝亲自封赏的,对于关羽有着不一样的意味,也就难怪关羽每次对阵敌军将领,总是会强调其汉寿亭侯这一爵位了。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1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3: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梅花观怀古》

  《红楼梦》五十一回里写道:话说众人闻得薛宝琴将素昔所经过的各省内古迹为题,做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皆说这自然新巧,都争看时,只见写道.....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有一年。

  先把此诗翻译成白话文,便于理解:

  她不依傍在梅的身边却在柳的身边,

  谁知道这中间究竟谁得到画里婵娟?

  团圆时不要去回忆春香已来到面前,

  秋风一起转眼间又是相别一年时间。

  【注释】

  ①梅花观——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中写杜丽娘抑郁成疾,死葬梅花观后面梅树之下,柳梦梅旅居该观,与丽娘鬼魂相聚,并受托将她躯体救活。后来二人结为夫妻。

  ②“不在”句——杜丽娘死前曾自画肖,像,并在画上题诗一首:“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末句中隐柳梦梅名字。

  ③个中——此中。拾画婵娟——指柳梦梅在观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美好的样子,多形容女子。

  ④“团圆”二句——不要去回想春香来到而得团圆的情景,别离以来,西风又起,又过去一年了。春香,杜丽娘的婢女。剧中柳梦梅在外怀念丽娘,有“砧声又报一年秋”等语。曹雪芹写梅花观怀古是针对薛宝琴的命运而铺垫的。薛宝琴出身大皇商家庭,自幼随父外出经商,见的世面多,生活阅历丰富。后来许配给梅翰林的儿子为媳妇。可是最终没有结成婚,反而与柳湘莲并肩战斗。(红楼梦书中查不到的哈,因为曹雪芹八十回后已经遗失,这是红学派探轶的结果,也未做肯定。)

  梅花观: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剧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死后,葬于梅花观。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她同丫鬟春香到花园游玩,在牡丹亭便睡着了,梦中与柳梦梅相会,醒来思念成疾,留一自画像而死,葬于梅花树下,建成梅花观。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住在梅花观,拾得杜丽娘的画像,又在梦中见到杜丽娘,而后杜丽娘死而复生,他们终于结成夫妻。

  不在梅边在柳边句:《牡丹亭.写真》一折中,杜丽娘自画像题诗:

  近观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此诗咏汤显祖戏曲《牡丹亭》。 有人猜“纨扇”或“团扇”,因扇上多绘杨柳、仕女美人,似较切谜面。 有人猜“秋牡丹”亦自有其理。有人认为作者真意是指“林黛玉”,将杜丽娘与黛玉相比很相似。而西风则隐指潇湘馆“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悲凉景象。 "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整理:zhl201608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阅读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1)
——交趾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注释

  (1)交趾: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侵占瓯貉后所置的郡。前111年,西汉并南越后交趾受汉**。40年,当地雒民在征侧、征贰**下起而反抗汉朝**,遭马援**。三世纪以后辖境逐渐缩小。5*废。

  (2)“铜铸”句:金镛,铜铸成的大钟。秦始皇**六国后,曾收兵器铸金钟和铜人。这里借指马援建立了战功。“铜铸金镛”,《红楼梦》程高本改作“铜柱金城”以切合“交趾”之题,但从寓意来说不能改,故仍以脂砚斋版本为准。程高本改文所依据的史实是:铜柱,东汉光武帝时,交趾郡女子征侧、征贰姊妺为反抗汉官吏苏定的暴虐,起而反抗,得到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群起响应,攻克六十五城,自立为王。42年(建武十八年),刘秀派遣马援率汉兵八千人合交趾兵共二万余人前往**,击败了**军,征氏姊妺在作战中壮烈**。马援便在交趾立两根铜柱为标志,作为汉朝的边界。金城,前81年(西汉始元六年)所置郡名,辖境相当于今甘肃西南、青海东部一带。郡之西南为我国****羌族所居。汉光武帝时,羌兵反*金城,35年(建武十一年),马援率军击破羌兵,把七千羌人迁徙到三辅。振纪纲,所谓振兴国家力量,整顿法纪王纲。

  (3)**:古代泛称汉***区域之外的四邻为**。戎羌:羌族又称西戎。

  (4)马援:(前14-49)汉将,字文渊,大畜牧主出身,王莽**末期为汉中太守,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继归东汉光武帝刘秀,参加攻灭隗嚣、*定凉州的战争。曾于金城击败先零羌兵,**交趾**。封伏波将军、新息侯。后进击西南武陵****时病死军中。

  (5)“铁笛”句:这是连着上一句说的,意思是论劳苦功高当数马援,有笛曲可征其事迹,用不着去说汉初的张良。有谓张良曾吹笛作楚声,乱项羽军心于垓下,这其实是好事者的附会。马援**了交趾后,闻刘尚进击武陵五溪西南夷军败安没,向刘秀请战。刘秀怜其老,马援说自己尚能披甲上马,并当场试骑。刘秀称赞说“矍铄哉,是翁也!”(“精神真好啊,这老头子!”)结果他在南征途中病死,留存其诗《武溪深行》一首,写武溪毒*,征途艰险,“铁笛”所吹之曲即指此。崔豹《古今注》:“《武溪深》,马援南征时作。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子房,汉初张良的字。张良为刘邦建立**的汉帝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刘邦曾称赞他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所以举以比马援。

  赏析

  薛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这些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不会前来投靠贾府。不过,她眼前所过的总还是贵族**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

  这首《怀古绝句·交趾怀古》在小说中的寓意实际上是说贾元春的。头四个字,《红楼梦》脂砚斋版本一律作“铜铸金镛”,这肯定是原文。*为切合“交趾”、“马援”,改成“铜柱金城”,这样改,以史实说是改对了,从寓意说是改错了,因为作者用“金镛”是为了隐指宫闱。汉代张衡《东京赋》中有“宫悬金镛”的句子;南朝齐武帝则置金钟于景阳宫,令宫人闻钟声而起来梳妆。要**黎明即起,就是为了“振纪纲”。总之,首句与贾元春“册子”中所说的“榴花开处照宫闱”用意相同。“声传**”句与她所作灯谜中说爆竹如雷,震得人恐妖魔惧一样,都比喻贾元春进封贵妃时的煊赫声势。马援正受**的恩遇而忽然病死于远征途中,这也可以说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望家乡,路远山高”。但由于贾元春之死详情莫知,诗末句的隐义也就难以索解了。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

整理:zhl201608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2)
——《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卖花声·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咏史组曲,共二首。两首曲子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之感叹,对劳苦大众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翻译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

  ⑴阿房(旧读ēpáng):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阿房宫仅前殿即“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但实际上没有全部完工。全句大意是说,当年秦始皇曾在华丽的阿房宫里观赏歌舞,尽情享乐。

  ⑵金谷名园:在河南省洛阳市西面,是晋代大官僚大富豪石崇的别墅,其中的建筑和陈设异常奢侈豪华。

  ⑶隋堤古柳:***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缆龙舟:指***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

  ⑷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⑸“美人”句:言楚汉相争时项羽战败自刎乌江。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被汉军围困。夜里,他在帐中悲歌痛饮,与美人虞姬诀别,然后乘夜突出重围。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边自刎而死。这里说美人自刎乌江,是这个典故的活用。

  ⑹“战火”句:言三国时曹操惨败于赤壁。周瑜指挥吴蜀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大军。

  ⑺“将军”句:言东汉班超垂老思归。班超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给**写了一封奏章,上面有两句是:“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见《后汉书·班超传》。

  ⑻秦汉:泛指历朝历代。

  ⑼涂炭:比喻受灾受难。涂,泥涂;炭,炭火。

  赏析

  这组曲子由两首**曲组成。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这组曲的赏析。

  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

  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

  这首曲是咏史之曲,慨叹秦汉时期的战争,抒发了连年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情。整首曲子的中心是通过怀古感伤世事,慨叹民苦。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3)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陵怀古》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作者站在金陵城上观景怀古,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此诗为他经过此地时所作,下面是此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金陵怀古翻译:

  春潮淹没了冶城旁的小洲,黄昏的太阳斜照着征虏亭。

  蔡洲上长满了嫩绿的新草,幕府山上的烟云缭绕依旧。

  国家的兴旺衰败事在人为,山川本身只是大地的形状。

  与一曲《玉树**花》啊,哀怨凄恻,实在不堪欣赏。

  金陵怀古字词解释:

  ⑴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

  ⑵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⑶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

  ⑷幕府:山名。

  ⑸兴废:指国家兴亡。人事:指人的作为。

  ⑹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险要的山川形势。

  ⑺**花:即《玉树**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金陵怀古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敬宗宝历三年(827年)。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首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大概与《金陵五题》写于同时。

  金陵怀古赏析: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花》是公认的**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金陵怀古后世点评:

  方回《瀛奎律髓》:每读刘宾客诗,似乎百十选一以传诸世者,言言精确。前四句用四地名,而以“潮”、“日”、“草”、“烟”附之。第五句乃一篇之断案也,然后应之曰“山川空地形”,而末句乃寓悲怆,其妙如此。

  作者资料: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有《刘梦得文集》40卷,现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为北宋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杂文22篇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4)
——《楚江怀古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楚江怀古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两句是说,明月之夜,泛舟水上,但听洞庭湖旁,深树之中,猿声悲啼,一片凄凉。诗句言伤秋怀远之思,无做作雕琢之痕,纯出自然,风致独绝。

  出自马戴《楚江怀古三首》之一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

  ①微阳:落日的残照。楚丘:泛指湖南的山岭。

  ②木兰舟:船的美称。典出《迷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木兰舟:传说鲁班曾采用吴地木兰树刻木兰舟。后因以木兰舟作为船的美称,并用作咏江南行舟的典故。

  ③广泽:指青草湖,周长二百六十五里,与洞庭湖相连,是古代云梦泽的遗迹。

  ④云中君:云神。屈原《九歌》有《云中君》篇,此处亦兼指屈原。

  ⑤竟夕:整个晚上。

  参考译文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赏析

  其一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忧苦之情。

  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斯时斯地,入耳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照眼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黄昏已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诗,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5)
——赤壁怀古苏轼原文及翻译(推荐苏轼的古诗之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1]

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3]。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5]。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6]。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7]。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8]。

【注释】

[1]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2]大江:指长江。淘:冲洗,冲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3]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4]雪:比喻浪花。

[5]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小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6]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华发:花白的头发。

[8]尊:通“樽”,酒杯。酹(lèi):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苏轼是北宋文坛的**人物,在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均取得突出的成就。他不仅是当时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也是宋代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作之一。当时作者47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此词以赤壁怀古为主题,将奔腾浩荡的大江波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和千古而来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挥写于大笔之下,抒发了作者宏伟的**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词中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失望和颓废。它向人们揭示:千古风流人物身名俱灭,但江山长在,江月长留,当举酒相酹。

开篇“大江东去”四字,从眼前写起,诗人伫立于江畔,望着眼前浩浩荡荡东去的长江之水,心中禁不住涌起磅礴之气。“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景物转*想:浪花年复一年地冲刷着江岸,冲刷着沙石,也正是在这年复一年中,世间又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故垒西边”四字是实境,而“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立刻由实入虚,借他人之口,使读者回到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在这个时代发生过什么呢?词人并不继续围绕这点铺叙,而是采取了借景抒情的法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词人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石壁,词人听到的是岸旁的巨浪惊涛,此句从各个方向荡开空间,有声有色,是神来之笔。“千堆雪”以借喻的手法描写浪花,一方面写出了浪花雪白的颜色,另一方面也写出了飞沫四处飘洒的情景。面对此情此景,再联系到三国时的风起云涌,怎不令读者胸中生出千种滋味、万般感慨?故词人不禁发出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此句对上片自然收束,带起下片。整个上片立足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

下片借上片之势,转入对赤壁之战中英武的周瑜进行描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当时周瑜正当盛年,担任东吴水军都督,在事业上如日中天;初娶小乔,揽美人于怀抱,在生活上亦春风得意。“雄姿英发”四字准确地比拟出当时周郎的英姿。“羽扇”和“纶巾”都是读书人的配饰,在常人看来,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在战争中本不堪大用,杨炯就曾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形象地突出了读书人和**之间的差异和对立。但就是这么一个手摇羽扇,头戴纶巾的周郎,举手之间就令曹操的战船化为灰烬。词人通过此二者的极不协调,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力,使读者对当时火烧赤壁的壮观情景产生了联想,对运筹帷幄的周瑜产生了无限的钦佩之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想象回到现实,同样的地方,但已经历朝代更迭。对比周郎,词人想到了自己过去经历的坎坷,感慨万千:我虽钦慕古人的丰功伟业,怎奈年岁将老,却至今一事无成!两相对照,又怎不让人忧从中来,青丝成雪?“人生如梦”四字承载了作者最深沉的叹息,虽然苏轼有远大的抱负,有万丈的豪情,但往往不得不被残酷的现实所左右,如在梦中一般。换一个角度,“如梦”二字也是旷达语,纵然如周郎般辉煌,不也被“浪淘尽”了么,所以不管人生如何,都只是一梦,梦醒时分,什么都不会留下。全词至此所抒之情已淋漓尽致,作者以“一樽还酹江月”作结,一方面是想抛洒掉心头沉沉的感伤,另一方面是希望与江月为伴,达到无欲无求,天人合一之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被誉为“古今绝唱”。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6)
——苏轼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主题

东坡先生游赤壁,怀想古人影响事迹,望着涛涛东去的江水,感叹人生短暂,感怀身世飘零,但是诗人没有一味沉湎于伤感怀旧情绪,既而抒发今宵对月高歌,明朝海阔天空的胸怀。

苏东坡(1037-1101)

谈到东坡先生,**人不禁会莞尔一笑,东坡一生坎坷,但给人留下的是人生旷达精神,在低谷时可以自得其乐地做东坡肉吃,在高峰时可以为民造福,留下有名的西湖苏堤。

这首词写作于公元1082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黄州任副团练使,这是个虚职,没有**,没有薪水。黄州在今天湖北黄冈。

黄州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之前的苏轼是一个愤青,书生。黄州之后的苏轼变得豁达起来。当时的苏轼一家生活没有来源,官府里有一个朋友将城东的一块官属坡地暂时借用给苏轼一家耕种,苏轼以这片东坡地为自己的笔名,自称东坡居士。从前人间历史上有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东坡谪居黄州时去游赤壁,写下这首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推测出苏东坡乘船从黄州出发沿长江向上游到达赤壁。

站在船头,看见涛涛东去的江水,想起一千年前的历史名人周郎曾经在这江面上火烧曹操联营,如今一点痕迹没有,只留下涛涛江水……

于是进入船舱,提笔写词,表达自己赤壁一游……

黄州与赤壁地理位置图

念奴娇

词牌名,古人写词一般是为现有的曲子填词,目的是为了吟唱,所以一般都是词牌名。苏东坡改变了这一固定古板的规定,他为写词而词,而不过多考虑音律,不拘泥于格式限制。他用词表达人生,抒发内心。

赤壁

今天湖北省赤壁市,江边是三国古战场。

赤壁这个地名起于西汉,汉高祖刘邦崇尚赤色,按照五行星宿之说,在湖北沙县小城附近也要遵行这个准则,于是当时的梅县令丈参照一个修炼百年的老道长的意见,考察周边,发现北乃玄武之象,取其壁,于是赤壁这个地名就出现了。

赤壁这个地方有很多名人喜欢来这里抒怀,苏东坡之前唐朝杜牧也来这里到此一游,留下赤壁名诗一首。

江边有一座临江的悬崖,崖上岩石上有‘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

赤壁

公元208年东吴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与曹操打了一场战役,曹操战败。赤壁之战的意义在于***事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

赤壁位于长江南岸,曹操大营驻扎江北,水军停在长江中。刘备当时半占据江夏,即刘表长子刘琦处,江夏即今天的武汉,江夏在三国时还是个小地方。刘备当时军力不够,不足以对曹操造成危险,所以曹操此次打击的主要目标是孙权。孙权的部队基本都布置在江南岸边一带。赤壁附近的陆口当时就是孙权指挥部所在地。周瑜联合刘备的目的是不让刘备**在长江下游捣乱,不能让东吴后院起火。当时与曹操决战的就是周瑜的部队。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东坡先生站在长江边,望着滚滚东流的江水,发出的感慨,多愁善感的东坡先生。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瑜(175-210)

今**徽舒城人,早年跟随孙策一起到江东创业,那句成语“情同手足”就是源自周瑜与孙策的友谊。孙策死前将东江大权交给弟弟孙权,嘱咐:内不决问张昭,外不决问周瑜。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收复荆州刘表的水军后准备对待东吴。周瑜**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在赤壁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火烧了曹操的战船,打败曹操。当时周瑜是总指挥,刘备是打配合战。

赤壁之战时,周瑜33岁,正是人生好时光,指挥一场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役,这风光在**历史上也没几个吧。

周瑜为东江人喜爱,才华横溢,长相英俊,英雄武猛,所以被当时的百姓以及后世称为周郎。《三国演义》是小说创作,为了抬高刘备,所以有意抹黑了周瑜。《三国志》中的真实周瑜是个了不起的人。

故垒

这里是说旧时**营垒的遗迹。苏东坡游赤壁是公元1082年,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10月,二者时间间隔八九百年。苏东坡这首词距离今天时间间隔大概也是九百多年。从词中可以推测,九百年前,赤壁还留有三国战争的遗迹,今天我们去赤壁看,一点遗迹都没有了,今天在江边修建的三国古战场更多的是人工模拟赤壁战争的小公园。

西边有古代遗留下的军营遗迹,人们都说是当年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留下的。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在描写赤壁江边的景色。

江边耸立着悬崖山石,山下是乱石不规则地堆砌着,江风起时,这些乱石激起惊涛,拍打着江岸,浪花卷起的样子就像一堆堆雪花。

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美丽壮观的山河啊,曾经孕育过无数英雄豪杰啊!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作者在想象千年前的周郎是什么样的,雄姿英发,刚娶到江南二乔中的小乔为夫人,正是人生好时光。

小乔初嫁了

孙策与周瑜带领其父遗部从寿春南下到达皖城,准备过江前往丹阳投奔孙策舅舅。皖城在今天的安徽潜江县,在安庆的西北,从地理位置上讲是一个风水好地方,背靠大别山,面对长江。东汉时的皖城是一个军事要地,曹魏与东吴争来夺去,皖城在当时是大城市。

皖城(今安徽潜江)

孙策与周瑜打跑了皖城的驻军,当时是袁术的手下部队。暂时驻扎下来。去城外一处幽静竹林乡村拜见皖城名士乔国老,因为他有两个女儿,以美貌才华享誉江南。乔国老被多个**骚扰过,每次都巧妙躲过,眼看这次躲不过了,又见两位少年英雄,就将两个女儿分别许配给二位将军了,大女儿大乔许配给孙策为夫人,小女儿小乔许配给周瑜为夫人。

二乔陆续出现在很多作品中,在三国时代也作为军事**对付江东的口头话题之一。

皖城二乔故里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7)
——咏怀古迹原文及翻译

咏怀古迹原文及翻译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咏怀古迹原文及翻译,欢迎借鉴!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全文翻译: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注释

  1、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2、明妃:指王昭君。

  3、去:离开。紫台:汉宫,紫宫,宫廷。朔漠:北方大沙漠。

  4、省:略。一说意为曾经。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5、环佩:妇女佩戴的玉饰,此处借指美女(王昭君)。一作“环珮”。夜月魂:一作“月夜魂”。

  6、胡语:胡音。

  7、怨恨曲中论(lún):乐曲中诉说着昭君的哀怨。

  鉴赏

  这首诗因昭君村而哀叹其人的遭遇。诗人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于是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此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其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一下之后,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汉元帝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省识,是略识之意。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哀怨”的主题。前面已经反复说明,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此诗颔联概括了昭君一生。据《汉书·匈奴传》记载:汉元帝竟宁**(前33年),“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一去紫台”便说此事。“紫台”即紫宫,天子居处;“朔漠”指匈奴所在之地。“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境内。据《归州图经》记载:“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这两句以极简的文字,写出了无穷的感慨,写出了昭君生前死后的哀怨。

  咏怀古迹其他四首诗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8)
——西塞山怀古原文及翻译

西塞山怀古原文及翻译

  西塞山怀古是伟大诗人刘禹锡笔下的一首古诗,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西塞山怀古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西塞山怀古

  唐代: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

  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注释

  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⑷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⑹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⑺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⑻今逢:一作“从今”。

  ⑼“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赏析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公元280年(**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风丧胆,强弱悬殊,高下立判。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认为此诗第五句甚妙。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但是前面所写并没有离题。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南朝*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的迎头一击。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的唐**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9)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唐代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译文

  刘备**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注释

  蜀主:指刘备。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庙、*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赏析

  第四首咏怀的是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通过**庙和*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全诗*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怀古绝句 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扩展10)
——垓下怀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垓下怀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垓下怀古》是唐朝栖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垓下怀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原文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二、翻译

  ①咸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秦始皇***后,迁天下富豪十二万户于此,大造宫殿,定为都城。公元前206年,诗说明。

  ②八千子弟: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次年,即率八千子弟兵渡江西击秦军,所向披靡。后项羽败于垓下,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驾舟欲渡项羽。项羽拒绝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哉!”鸿沟:古运河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部。汜水之战后,刘邦遣使往说项羽中分天下,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东为楚地,西为汉地。后世以鸿沟比喻难以逾越的`'界限。汉家:指刘邦所建立的西汉**。

  ③弓断阵前:弓断意思是不能或不敢再射箭。《史记·项羽本纪》载: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则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蜷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弓断阵前即指此事。弓断亦作弓指,亦通。刘项**东西广武城时,相会于两城之间的广武涧畔。刘邦历数项羽的罪过。项羽发怒,伏弩射伤刘之胸部。刘邦怕动摇军心,不敢让人知道自己身受重伤,却故意摸着脚大叫道“虏中吾指。”弓指即指此事。日月:意为天下。龙蛇:比喻杰出的人物。又解作龙和蛇,指成功者与失败者。拔山:项羽《垓下歌》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句。

  ④乌江: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江畔的乌江镇内有唐代所建项王庙,庙后有明代所建项羽衣冠冢。悠悠:遥远,长久。

  三、赏析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系楚汉之争最后决战之处。史载公元前202年,汉王诗格调深沉悲壮,充满感慨,充满激情,令人回肠荡气,一唱三叹。

  四、作者简介

  栖一,晚唐诗僧。卒年与姓氏字号均不详,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人。与贯休同时,诗名亦略同。长于七律,诗风遒拔雄劲,悲壮沉郁。作品多已散亡,《全唐诗》存其诗二首,皆怀古之作。除《垓下怀古》外,另一首为《武昌怀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1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4: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的冷漠和无情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自媒体人,书评人,全网同名帐号:少读红楼
15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夕四少 微信公众号:少读红楼

  薛宝钗与林黛玉一样,一出场就吃药,都是属于先天不足的女子。关于宝钗之病,原文第七回有过详细的描述,说宝钗之病“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最后看病的和尚给了她一个方子,配成的药就叫“冷香丸”。

  我不懂医理,不知道这药究竟是不是真有效用,但从字面理解,冷香丸压制热毒,倒也很是说得通,至于这丸药为什么叫“冷香丸”?我以为,重点在一个“冷”字上,正对宝钗的“热毒”之“热”字。

  原文第六十三回,众人掣花签,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有一句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的题为《牡丹花》的诗,而我们将“冷”字与“无情”二字联系起来理解,似乎同义,都符合宝钗为人处事的风格。

  探春理家时,王熙凤遍数贾府众人才能,说到宝钗时,有个评价很是中肯,她说薛宝钗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两句话,正好诠释了她的“冷”和“无情”。

  那么宝钗的“冷”和“无情”在原文中,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我们不妨一一来分析。

滴翠亭偷听



  原文第二十七回,这一天是芒种节,也是祭饯花神之日,众人发现黛玉迟迟未到,宝钗主动要去喊黛玉,没想到却被两只蝴蝶吸引,“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回是红楼梦里难得的表现宝钗少女心一面的情节,但紧接着,曹公笔锋一转,引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而宝钗正好是窃听者。

  宝钗在滴翠亭外偷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一番谈话,对小红有一番评价,而正是宝钗的这番心理活动,以及之后使用的金蝉脱壳的法子,反应出了她冷漠无情的内心。

  原文: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宝钗跟小红此前应该并没有什么交集,但仅仅凭借偷听来的小红的一番话,就认定小红是“奸淫狗盗的人”是“头顶刁钻古怪东西”是会“人急造反,狗急跳墙”的人,这些评价没有一个好的,且充满了恶毒的攻击,把别人往最坏的方面去想,恰恰反映了宝钗心里最阴暗的一面,或者说正是她心里真实的想法。

  而她之后借黛玉脱身的法子,更是无法洗掉她为求自保不惜嫁祸他人的罪恶,冷漠和无情,为了自己不被连累,她可以任意嫁祸别人,可以不考虑此事给别人造成的麻烦和影响,这不是冷漠是什么?这不是无情是什么?



金钏儿投井



  原文第三十回,金钏儿被王夫人撵出去,不堪被打耳光且言语上羞辱,最终跳井自杀,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知道什么缘故,只有“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以此可见宝钗心机之周密。

  但宝钗劝慰王夫人的一番话,却令人心寒,这么一个二八年华的女子,面对一条鲜活的生命,竟如此漠视,如此不放在心上,没有任何情感反应。

  原文: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原来在宝钗的心里,只要自己能劝说姨娘想得开,怎么对待死者都不为过,甚至诬赖金钏儿投井是自己不小心掉下去,继而又说是她自己糊涂,死了也不可惜。对待生命竟能如此“淡定”,如此忽视,果然是别人的生命都不值钱,不能不令人寒心,失望,原来平素最为人称道的宝姑娘,为了劝说假慈悲的姨娘,竟然可以说出这么无情的话来。

  更令人气结的是,在她的眼中,金钏儿只是个丫鬟,死了就死了,多给几两烧埋银子,就算了尽了情分,这跟他哥哥薛蟠为了争一个丫头打死人却逍遥法外有什么区别?如此的漠视生命,如此地践踏一条逝去生命的尊严,不是冷漠无情是什么?



蘅芜苑摆设



  原文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两宴大观园。这一回里贾母心情十分好,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到了宝钗的蘅芜苑,登时就不高兴了,因为她看到了她不愿看的东西。

  原文: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我们看,这是一个十几岁的未出阁少女的房间,除了一张床,几部书几枝花竟然什么都没有了,难怪曹公说是“雪洞一般”,可不就是给人一种冷清寂寥的感觉?

  贾母先是嗔怪宝钗老实,不知道要东西,等听王夫人、王熙凤回说她自己不要的时候,贾母就真的不高兴了,于是数落了宝钗一顿,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

  宝钗真的像她母亲说的那样,宝姑娘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吗?宝钗平时真的能做到无欲无求吗?从她扑蝶一回,羞笼红麝串一回,替宝玉绣肚兜一回都可知,这是个内心很热的女子,一如她从胎里带出的热毒,但她却通过冷香丸去克制,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冷”的状态,想想令人觉得后怕。

  蘅芜苑的院子里开满了花,但宝钗的房间里却如此冷清空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恰似她的内心——外冷内热,冷是冷漠,是无情,是疏离,是隔膜。热是热心,是热情,是烂漫天真,是少女心,但遗憾的是,她用冷香丸完全克制住了一切。

  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房间内如此摆设,不由得让人觉得有些后怕,这要多早熟,多大的心机,才做得出来?这种刻意营造出来的冷清和空洞,到底有什么意义?薛宝钗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



柳湘莲出家



  原文第六十七回,尤三姐自刎后,柳湘莲“痴情眷恋,却被道人数句冷言打破迷关,竟自截发出家,跟随疯道人飘然而去,不知何往。”

  柳湘莲出家消失后,最伤心的莫过于刚跟他结拜为兄弟的呆霸王薛蟠了,派人到处去找了几日,没有任何踪影,没想到呆霸王薛蟠竟然还流了泪,此时的宝钗,听闻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是什么反应呢?

  原文: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

  前文宝钗为了劝王夫人,公然对死了的金钏儿各种语言上的轻薄和诽谤,这一回,为了劝母兄,她再一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她的冷漠和无情,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漠视和淡然,不由得令人心寒和失望。

  原来人人喜欢的宝姑娘,面对死的死,走的走的现实,竟然是“并不在意”,竟然是“只好由他罢了”没有任何关于生命的珍惜和对逝者的尊重。王熙凤这么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在得知秦可卿病重的时候,还流露了真情和对生命的尊重与顿悟。

  原文:凤姐儿听了,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甚么趣儿!”相比王熙凤,薛宝钗面对生命的态度,简直就是面冷心硬,从来都不放心上,甚至连看也不会看上一眼,更不要说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了。



搬出大观园



  原文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引发了贾府的一次大震动,众人皆如惊弓之鸟,可以说是贾府被抄家的一次预演,这次预演不仅导致了晴雯等人被赶,还引起了另外一个人的敏感,这人就是抄检大观园之后,极力要搬出园子的薛宝钗。

  我们知道,薛宝钗一家属于客居贾府,前面已经说了,为明哲保身,为了不惹上麻烦,她一贯的行为准则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说白了就是装糊涂,不惹事,远离是非旋窝。所以,与其说她是搬出大观园,毋宁说是撤离大观园,永远地离开大观园。

  宝钗离开的时候,自然不会说明真实的原因,找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李纨和尤氏的表情告诉我们,她们都知道宝钗为什么要搬出园子。原文: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俩人彼此相视一笑,答案已经在笑里。

  薛宝钗的冷漠和无情正表现在这里,她不问为什么抄检大观花园,也不关心谁被赶出去了,也绝不会想着去帮谁说情,而是急于撇清自己的嫌疑,只要自己不被怀疑,自己这边没事,其他的统统与他无关。甚至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即便林黛玉被怀疑了,此时的宝钗为了自保,也绝不会出面帮林妹妹说话,她的冷漠和无情,正在于她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

  在她心中,对待贾府所有人和事,她是能躲则躲的,实在不得已,也并不肯多问,只要你不问她,她是绝对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的,这就是薛宝钗,一个为了保护自己,无情冷漠到令人不敢与之为友的女子。

  借居在贾府的薛宝钗,自以为靠着冷漠无情可以明哲保身,却没想到她的小心思瞒不过睿智的贾母,瞒不过精明的李纨和尤氏,也只能哄哄糊涂的薛姨妈和王夫人,若是所有人都知道薛宝钗是这样一个爱惜羽毛的女子,是一个如此漠视生命,践踏他人尊严,为自保嫁祸他人的女子,也许她在贾府又会是另一番待遇吧?

编辑于 2017-09-28 07:03
红楼梦(小说)
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1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4: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迷关
拼音:
mí guān
注音:ㄇ一ˊ ㄍㄨㄢ

结构:迷(半包围结构)关(上下结构)

迷关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令人迷惑(hao86.com好工具)的境地。
引证解释:
⒈ 指令人迷惑的境地。


《红楼梦》第六七回:“柳湘莲见尤三姐身亡,痴情眷恋,却被道人数句冷言打破迷关,竟自截髮出家,跟随疯道人飘然而去,不知何往。”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既然打破迷关,若不及早回头,定然皇天不佑。”

网络解释:
迷关
迷关,是汉语词汇,读音是mí guān,意思是指令人迷惑的境地。
字义分解

读音:mí
(1)(动)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

(2)(动)因对某人或某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恋。

(3)(名)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球~。

(4)(动)使看不清;使迷惑;使陶醉:~航|~误|~宫。


读音:guān
(1)(动)使开着的物体合拢:~窗户|把抽屉~上。

(2)(动)放在里面不放出来:鸟儿~在笼子里。

(3)(动)(企业等)倒闭;歇业:解放前有一年;镇上~了好几家店铺。

(4)(名)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口|~东|山海~|嘉峪~|我的责任就是不让废品混过~去。

(5)“关上”的简称。参看〖关口〗。

(6)(名)货物出口和入口收税的地方:海~|~税。

(7)(名)比喻重要的转折点或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难~|只要突破这一~;就好办了。

(8)(名)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机~|~节|~键。

(9)(名)牵连;关系:这些见解至~重要|人民来信交给有~部门去处理。

(10)(动)发放或领取(工资):~饷。

(11)(Guān)姓。

与迷关相关的词语
该汉语词典《迷关是什么意思|迷关的解释是什么》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9496843ac9949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1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4: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尤三姐红拂女+柳湘莲+】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作者:曹雪芹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百度搜索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天涯 或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蒙回前总评:余叹世人不识“情”字,常把“淫”字当作“情”字。殊不知淫里有情,情里无淫,淫必伤情,情必戒淫,情断处淫生,淫断处情生。三姐项上一横,是绝情,乃是正情;湘莲万根皆消,是无情,乃是至情。生为情人,死为情鬼。故结句曰“来自情天,去自情海”,岂非一篇至情文字?再看他书,则全是“淫”不是“情”了。】

    话说鲍二家的打他一下子,笑道:“原有些真的,叫你又编了这混话,越发没了捆儿。你倒不象跟二爷的人,这些混话倒象是宝玉那边的了。”【庚辰双行夹批:好极之文,将茗烟等已全写出,可谓一击两鸣法,不写之写也。】尤二姐才要又问,忽见尤三姐笑问道:“可是你们家那宝玉,除了上学,他作些什么?”【庚辰双行夹批:拍案叫绝!此处方问,是何文情!】兴儿笑道:“姨娘别问他,说起来姨娘也未必信。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读书。<u>藏书网</u>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敢管了。成天家疯疯颠颠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所有的好处,虽没上过学,倒难为他认得几个字。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的去。”尤三姐笑道:“主子宽了,你们又这样;严了,又抱怨。可知难缠。”【庚辰双行夹批:情语情文至语。】尤二姐道:“我们看他倒好,原来这样。可惜了一个好胎子。”尤三姐道:“姐姐信他胡说,咱们也不是见一面两面的,行事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那是只在里头惯了的。若说糊涂,那些儿糊涂?姐姐记得,穿孝时咱们同在一处,那日正是和尚们进来绕棺,咱们都在那里站着,他只站在头里挡着人。人说他不知礼,又没眼色。过后他没悄悄的告诉咱们说:‘姐姐不知道,我并不是没眼色。想和尚们脏,恐怕气味熏了姐姐们。”接着他吃茶,姐姐又要茶,那个老婆子就拿了他的碗倒。他赶忙说:“我吃脏了的,另洗了再拿来。’这两件上,我冷眼看去,原来他在女孩子们前不管怎样都过的去,只不大合外人的式,所以他们不知道。”尤二姐听说,笑道:“依你说,你两个已是情投意合了。竟把你许了他,岂不好?”三姐见有兴儿,不便说话,只低头嗑瓜子。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大家正说话,只见隆儿又来了,说:“老爷有事,是件机密大事,要遣二爷往平安州去。不过三五日就起身,来回也得半月工夫。今日不能来了。请老奶奶早和二姨定了那事,明日爷来,好作定夺。”说着,带了兴儿回去了。

    这里尤二姐命掩了门早睡,盘问他妹子一夜。至次日午后,贾琏方来了。尤二姐因劝他说:“既有正事,何必忙忙又来,千万别为我误事。”贾琏道:“也没甚事,只是偏偏的又出来了一件远差。出了月就起身,得半月工夫才来。”尤二姐道:“既如此,你只管放心前去,这里一应不用你记挂。三妹子他从不会朝更暮改的。他已说了改悔,必是改悔的。他已择定了人,你只要依他就是了。”贾琏问是谁,尤二姐笑道:“这人此刻不在这里,不知多早才来,也难为他眼力。自己说了,这人一年不来,他等一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他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长斋念佛,以了今生。”贾琏问:“到底是谁,这样动他的心?”二姐笑道:“说来话长。五年前我们老娘家里做生日,妈和我们到那里给老娘拜寿。他家请了一起串客,里头有个作小生的叫作柳湘莲,【庚辰双行夹批:千奇百怪之文何至于此!】他看上了,如今要是他才嫁。旧年我们闻得柳湘莲惹了一个祸逃走了,不知可有来了不曾?”贾琏听了道:“<mark>.</mark>怪道呢!我说是个什么样人,原来是他!果然眼力不错。你不知道这柳二郎,那样一个标致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都无情无义。他最和宝玉合的来。去年因打了薛呆子,他不好意思见我们的,不知那里去了一向。后来听见有人说来了,不知是真是假。一问宝玉的小子们就知道了。倘或不来,他 甲倮 迹,知道几 才来,岂不白耽搁了?”尤二姐道:“我们这三丫头说的出来,干的出来,他怎样说,只依他便了。”

    二人正说之间,只见尤三姐走来说道:“姐夫,你只放心。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人,说什么是什么。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伏侍母亲,等他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说着,将一根玉簪,击作两段,“一句不真,就如<mark></mark>这簪子!”说着,回房去了,真个竟非礼不动,非礼不言起来。贾琏无了法,只得和二姐商议了一回家务,复回家与凤姐商议起身之事。一面着人问茗烟,茗烟说:“竟不知道。大约未来;若来了,必是我知道的。”一面又问他的街坊,也说未来。贾琏只得回复了二姐。至起身之日已近,前两天便说起身,却先往二姐这边来住两夜,从这里再悄悄长行。果见小妹竟又换了一个人,又见二姐持家勤慎,自是不消记挂。

    是日一早出城,就奔平安州大道,晓行夜住,渴饮饥餐。方走了三日,那日正走之间,顶头来了一群驮子,内中一夥,主仆十来骑马,走的近来一看,不是别人,竟是薛蟠和柳湘莲来了。贾琏深为奇怪,【庚辰双行夹批:余亦为怪。】忙伸马迎了上来,大家一齐相见,说些别后寒温,大家便入酒店歇下,叙谈叙谈。贾琏因笑说:“闹过之后,我们忙着请你两个和解,谁知柳兄踪迹全无。怎么你两个今日倒在一处了?”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天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的性命。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如今一路进京。从此后我们是亲弟亲兄一般。到前面岔口上分路,他就分路往南二百里有他一个姑妈,他去望候望候。我先进京去安置了我的事,然后给他寻一所宅子,寻一门好亲事,大家过起来。”贾琏听了道:“原来如此,倒教我们悬了几日心。”因又听道寻亲,又忙说道:“我正有一门好亲事堪配二弟。”说着,便将自己娶尤氏,如今又要发嫁小姨一节说了出来,只不说尤三姐自择之语。又嘱薛蟠且不可告诉家里,等生了儿子,自然是知道的。薛蟠听了大喜,说:“早该如此,这都是舍表妹之过。”湘莲忙笑说:“你又忘情了,还不住?/font>凇!毖疵χ棺〔挥铮闼担骸凹仁钦獾龋饷徘资露ㄒ龅摹!毕媪溃骸拔冶居性福ㄒ桓鼍呐印H缃窦仁枪罄ブ俑咭辏瞬坏眯矶嗔耍纹静枚幔椅薏淮用!奔昼鲂Φ溃骸叭缃窨谒滴奁荆攘忠患阒艺饽阪返钠访彩枪沤裼幸晃薅牧恕!毕媪舜笙玻担骸凹热绱怂担鹊芴焦媚铮还轮芯徒┑模鞘痹俣ㄈ绾危俊奔昼鲂Φ溃骸澳阄乙谎晕ǎ皇俏倚挪还帧D隳耸瞧甲倮思#热谎椭筒还椋癫晃罅巳思摇P氲昧粢欢ɡ瘛!毕媪溃骸按笳煞蚱裼惺胖<bdi></bdi>怼P〉芩叵岛叮銮铱椭校文苡卸ɡ瘛!毖吹溃骸拔艺饫锵殖桑捅敢环侄绱ァ!奔昼鲂Φ溃骸耙膊挥媒鸩瘢胧橇智咨碜杂兄铮宦畚镏蠹还掖ト⌒哦!毕媪溃骸凹热绱怂担芪薇鹞铮私7郎恚荒芙庀隆D抑猩杏幸话言а旖#宋峒掖Γ芤膊桓疑糜茫凰嫔硎詹囟选<中智肽萌ノā5茏菹邓骰渲裕灰喽喜簧岽私U摺!彼当希蠹矣忠思副礁髯陨下恚鞅鹌鸪獭U牵航幌侣恚髯员记俺獭?br> 且说贾琏一日到了平安州,见了节度,完了公事。因又嘱他十月前后务要还来一次,贾琏领命。次日连忙取路回家,先到尤二姐处探望。谁知贾琏出门之后,尤二姐操持家务十分谨肃,每日关门閤户,一点外事不闻。他小妹子果是个斩钉截铁之人,每日侍奉母姊之余,只安分守已,随分过活。虽是夜晚间 卖 独枕,不惯寂寞,奈一心丢了众人,只念柳湘莲早早回来完了终身大事。这日贾琏进门,见了这般景况,喜之不尽,深念二姐之德。大家叙些寒温之后,贾琏便将路上相遇湘莲一事说了出来,又将鸳鸯剑取出,递与三姐。三姐看时,上面龙吞夔护,珠宝晶莹,将靶一掣,里面却是两把合体的。一把上面錾着一“鸳”字,一把上面錾着一“鸯”字,冷飕飕,明亮亮,如两痕秋水一般。三姐喜出望外,连忙收了,挂在自己绣房床上,每日望着剑,自笑终身有靠。贾琏住了两天,回去复了父命,回家合宅相见。那时凤姐已大愈,出来理事行走了。贾琏又将此事告诉了贾珍。贾珍因近日又遇了新友,将这事丢过,不在心上,任凭贾琏裁夺,只怕贾琏独力不加,少不得又给了他三十两银子。贾琏拿来交与二姐预备妆奁。

    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先来拜见薛姨妈,又遇见薛蝌,方知薛蟠不惯风霜,不服水土,一进京时便病倒在家,请医调治。听见湘莲来了,请入卧室相见。薛姨妈也不念旧事,只感新恩,母子们十分称谢。又说起亲事一节,凡一应东西皆已妥当,只等择日。柳湘莲也感激不尽。

    次日又来见宝玉,二人相会,如鱼得水。湘莲因问贾琏偷娶二房之事,宝玉笑道:“我听见茗烟一干人说,我却未见,我也不敢多管。我又听见茗烟说,琏二哥哥着实问你,不知有何话说?”湘莲就将路上所有之事一概告诉宝玉,宝玉笑道:“大喜,大喜!难得这个标致人,果然是个古今绝色,堪配你之为人。”湘莲道:“既是这样,他那里少了人物,如何只想到我。况且我又素日不甚和他厚,也关切不至此。路上工夫忙忙的就那样再三要来定,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我自己疑惑起来,后悔不该留下这剑作定。所以后来想起你来,可以细细问个底里才好。”宝玉道:“你原是个精细人,如何既许了定礼又疑惑起来?你原说只要一个绝色的,如今既得了个绝色便罢了,何必再疑?”湘莲道:“你既不知他娶,如何又知是绝色?”宝玉道:“他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位小姨。我在那里和他们混了一个月,怎么不知?真真一对尤物,他又姓尤。”湘莲听了,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庚辰双行夹批:奇极之文!趣极之文! href='2205/im'>《金瓶梅》中有云“把忘八的脸打绿了”,已奇之至,此云“剩忘八”,岂不更奇!】宝玉听说,红了脸。湘莲自惭失言,连忙作揖说:“我该死胡说。【庚辰双行夹批:忽用湘莲提东府之事骂及宝玉,可是人想得到的?所谓“一个人不曾放过”。】你好歹告诉我,他品行如何?”宝玉笑道:“你既深知,又来问我作甚么?连我也未必干净了。”湘莲笑道:“原是我自己一时忘情,好歹别多心。”宝玉笑道:“何必再提,这倒是有心了。”湘莲作揖告辞出来,若去找薛蟠,一则他现卧病,二则他又浮躁,不如去索回定礼。主意已定,便一径来找贾琏。

    贾琏正在新房中,闻得湘莲来了,喜之不禁,忙迎了出来,让到内室与尤老相见。湘莲只作揖称老伯母,自称晚生,贾琏听了诧异。吃茶之间,湘莲便说:“客中偶然忙促,谁知家姑母于四月间订了弟妇,使弟无言可回。若从了老兄背了姑母,似非合理。若系金帛之订,弟不敢索取,但此剑系祖父所遗,请仍赐回为幸。”贾琏听了,便不自在,还说:“定者,定也。原怕反悔所以为定。岂有婚姻之事,出入随意的?还要斟酌。”湘莲笑道:“虽如此说,弟愿领责领罚,然此事断不敢从命。”贾琏还要饶舌,湘莲便起身说:“请兄外坐一叙,此处不便。”那尤三姐在房明明听见。好容易等了他来,今忽见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料那贾琏必无法可处,自己岂不无趣。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边去了。当下唬得众人急救不迭。尤老一面嚎哭,一面又骂湘莲。贾琏忙揪住湘莲,命人捆了送官。尤二姐忙止泪反劝贾琏:“你太多事,人家并没威逼他死,是他自寻短见。你便送他到官,又有何益,反觉生事出丑。不如放他去罢,岂不省事。”贾琏此时也没了主意,便放了手命湘莲快去。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湘莲反扶尸大哭一场。等买了棺木,眼见入殓,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

    出门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原来尤三姐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自悔不及。正走之间,只见薛蟠的小厮寻他家去,那湘莲只管出神。那小厮带他到新房之中,十分齐整。忽听环珮叮当,尤三姐从外而入,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柳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妾不忍一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说着便走。湘莲不舍,忙欲上来拉住问时,那尤三姐便说:“来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与君两无干涉。”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影去了。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后回便见

    【蒙回后总评:尤三姐失身时,浓妆艳抹凌辱群凶;择夫后,念佛吃斋敬奉老母;能辨宝玉能识湘莲,活是红拂文君一流人物。】

    【蒙回后总评:鸳鸯剑能斩鸳鸯,鸳鸯人能破鸳鸯。岂有此理?鸳鸯剑梦里不会杀奸妇,鸳鸯人白日偏要助淫夫。焉有此情?真天地间不测的怪事!】
百度搜索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天涯 或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1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4: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出尘 - 唐传奇《虬髯客传》中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张出尘,红拂女,是在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登场的虚拟人物,原本是江南人氏,由于南朝战乱,随父母流落长安,迫于生计,卖入司空杨素府中成为歌妓,因喜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后嫁于李靖为妻,与虬髯客,合称"风尘三侠"。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张出尘

其他名称
红拂女

饰演
单薇


登场作品
唐传奇《虬髯客传》

性别


目录
1人物介绍
2人物生活
3史籍记载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张出尘本是隋朝权臣杨素的侍妓,常执红拂立于杨素身旁,因此她又被人称为红拂妓、红拂女。

李靖(571--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唐朝开国元勋,封卫国公。少有"文武才略"。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 常与他讨论兵法,曾称赞说:"可与我讨论孙吴兵法的人,只有李靖一人了。"他精通兵法,能征善战,灭萧铣、灭辅公;平突厥、平吐谷浑,皆获全胜,是博古通今的军事大家。唐太宗李世民称其武功乃"古今所未有"。李靖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但处世谨慎,明哲保身,卒得善终。

张出尘是李靖的结发之妻,也是李靖的红颜知己。张出尘虽然在所谓正史中默默无闻,但在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却是一个奇女子,是隋末"风尘三侠"之一。她慧眼识英雄的故事乃千古佳话,在此不能不说。

红拂女初识李靖的时候,李靖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

由于杨素当时执掌朝政,每天前来拜谒杨素的达官贵人、英雄豪杰不知凡几。忽然有一天,一个身着布衣的青年来见杨素,向杨素畅谈天下大势。此人身材伟岸,英姿勃勃,神态从容,见解非凡。红拂阅人无数,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物,不禁一见倾心。

红拂女打听到这个布衣青年名叫李靖,住在长安的某旅馆中。于是,当天夜里,红拂女便找到李靖的住所,以身相许,与李靖私奔了。

一个妙龄少女与自己梦中的白马王子一见钟情,相约私奔。这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尚能理解,但在当时是视为伤风败俗的淫荡行为的,红拂女风尘之中识李靖,真可谓惊世骇俗之举!

《旧唐书》说李靖年轻时"姿貌瑰伟",是个翩翩美少年。而红拂女更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李靖之得红拂女,极富传奇色彩,可谓千古佳话。美女识英雄,英雄遇美女,真是相得益彰!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李靖的妻子张出尘因病去世。这时李靖已经70岁了,晚年丧妻,令李靖老泪纵横,痛不欲生。他似乎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了。

张出尘去世后,李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与李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撒手而去,李靖回想往事,不禁伤痛欲绝,从此疾病缠身。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春,李靖病危。李世民到李靖府第探视,想起李靖为大唐帝国立下的赫赫功勋,不禁悲从中来,流泪道:"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是年四月,李靖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九。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活
"风尘三侠之红拂女"是隋末唐初时的一段传奇,描写虬髯客、李靖、红拂三人在乱世中的生死情谊。 红拂女本姓张,名初尘,手持红拂,随侍隋朝大司空杨素身边,因之以"红拂女"名之。她不但貌美聪慧,更有一身过人武艺,这使她突出于杨素家中所有的从仆之上。

独孤城是红拂的第一个男人。他救了她的性命,使她成为暗人。当红拂逐渐长大,成熟,她所有的少女情怀都寄托在独孤城身上。两个人之间沉默无言的情愫在红拂成年之后被摧毁了。
舒淇饰演的红拂女
舒淇饰演的红拂女

红拂被派去侍奉她的第一个男人,浑然不知情的红拂,怀着对独孤城的情意装扮自己。然而,最后出现夺去她童贞的,却是杨素,他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红拂自此对独孤城背过身去。她没法原谅自己喜欢的男人把自己奉献给别人,独孤城与红拂的关系就此打了结。

大司空府的招贤大会上,红拂的第三个男人─李靖出尽风头。他不但破了杨素亲自设计的阵法,还赢得了红拂的青睐,杨素看出了红拂对李靖的赏识,决定要杀李靖,并且故意指派了红拂去执行这个任务。

她夜访李靖,劝他逃亡。焉知,信不过红拂的杨素,在红拂之后,又派了抱琴与绿羽杀李靖。红拂不得已现身来护卫李靖,与自己往日的伙伴决裂,正式走上了背离地下宫的不归路。

独孤城带着抱琴奉命去追红拂杀李靖。抱琴一直暗恋独孤城,她明白独孤城对红拂的情愫。可是,独孤城却是带着要致红拂于死地的心情去追寻她。他心里明白,红拂这一离开,永远不会再回地下宫。他早已失去了红拂,现在他不能让她属于别的男人。

红拂和李靖一路逃避独孤城和抱琴的追杀,多次面对生死关头,二人同心同命,逐渐培养了情感。李靖决定娶红拂为妻,两人在灵石镇简陋的客栈里举行婚礼,这时红拂的第四个男人虬髯客出现了,虬髯客与红拂、李靖一见如故,虬髯客发现红拂与自己都姓张,于是两人结拜为兄妹,虬髯客家中排行三,红拂唤他"三哥",而红拂行一,虬髯客唤她"一妹",兄妹相知相惜,不同的是,虬髯客对红拂的兄妹之情还掺杂了那么一点悸动与情不自禁的情愫……

为逃避追杀,红拂一行人往瓦岗寨行去,被独孤城、抱琴追上,这场厮杀,李靖和红拂双双落入山涧。李靖被涧水冲往岸边,为平阳公主所救。平阳见李靖俊秀,产生爱慕之意。红拂在涧水中沉没,被渔夫所救,遇到了生命里的第五个男人-李世民……

李靖和红拂这一对苦命鸳鸯,分处同一座城市中却无缘相见,他们只能凭借爱的信念,坚信对方仍在另一个角落为自己呼吸,总有一天,他们会再相遇、相爱、执子之手……

折叠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虬髯客传原文

隋炀帝之幸江都,命司空杨素守西京。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奢贵自奉,礼异人臣。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颇僭于上。未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有扶危持颠之心。

一日,卫国公李靖以布衣上谒,献奇策。素亦踞见。公前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竟起。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素敛容而起,谢公,与语,大悦,收其策而退。

当公之骋辩也,一伎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独目公。公既去,而执拂者监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公具以对。伎诵而去。

公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公起问焉,乃紫衣戴帽人,杖一囊。公问谁?曰:

"妾,杨家之红拂伎也。"公遽延入,脱衣去帽,乃十八九佳丽人也。素面画衣而拜。公惊答拜。

曰:"妾恃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公曰:

"杨司空权重京师,如何?"曰:"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甚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元疑焉。"问其姓,曰:"张。"问其伯仲之次。曰:"最长。"观其肌肤、仪状、言词、气语,真天人也。公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瞬息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履。数日,亦闻追讨之声,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将归太原。

行次灵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公怒甚,未决,犹亲刷马。

张熟视其面,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急急梳头毕,敛衽前问其姓,卧客答曰:"姓张。"对曰:

"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第几。曰:"第三。"因问:"妹第几?"曰:"最长。"遂喜曰:"今夕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公骤拜之。遂环坐。曰:"煮者何肉?"曰:"羊肉,计已熟矣。"客曰:"饥。"公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食竟,余肉乱切送驴前,食之甚速。客曰:"观李郎之行,贫士也。何以致斯异人?"曰:"靖虽贫,亦有心者焉。他人见问,固不言。兄之问,则不隐耳。"具言其由。曰:"然则将何之?"曰:"将避地太原。"曰:"然故非君所致也。"曰:"有酒乎?"曰:"主人西,则酒肆也。"公取酒一斗。

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曰:"不敢,"于是开革囊,取出一人首并心肝。

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乃天下负心者也,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吾憾释矣。"又曰:"观李郎仪容气宇,真丈夫也。抑知太原有异人乎?"靖曰:"尝见一人,愚谓之真人。

其余,将相而已。""其人何姓?"曰:"靖之同姓。""年几何?"曰:"年仅二十。""今何为?"曰:"州将之子。"曰:"似矣。亦须见之。李郎能致我见否?"曰:"靖之友刘文静者,与之狎。因文静见之可也。兄欲何为?"曰:"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吾将访之。李郎何日到太原?"靖计之,某日当到。曰:"达之日,方曙,我于汾阳桥待耳。"言讫,乘驴而去,其行若飞,回顾已远。靖与张氏且惊且喜,久之曰:"烈士不欺人,固无伤也。"但速鞭而行。及期,入太原候之,相见大喜,同诣刘氏。诈谓文静曰:"有善相者思见郎君。"文静方与客议论匡辅,一旦闻客有知人者,其心喜之,遂致酒延焉,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神采扬扬,貌与常异。虬髯默居坐未,见之心死。饮数巡,起招靖曰:"真天子也!"靖以告刘,刘益喜,自负。

既出,虬髯曰:"吾见之十得八九。亦须道兄决之。李郎宜与一妹复人京,某日午时,访我于马行东酒楼下,下有此驴及一瘦骡,即我与道兄俱在其所也。"

靖到,果见二乘,揽衣登楼,即虬髯与一道士方对饮,见靖惊喜,召坐,环饮十数巡,曰:"楼下柜中有钱十万,择一深稳处,驻一妹毕,某日复会我于汾阳桥。"如期至桥,道士、虬髯已先在矣。同访文静。时方弈棋,揖起而语。少焉,文静飞书召文皇看棋。道士对文静弈,虬髯与靖傍立而视,俄而文皇来,长揖就坐。神清气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道士一见惨然,敛棋子曰:

"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罢奔请去。既出,谓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也。

他方可勉图之,勿以为念。"因共入京。虬髯路语靖曰:"计李郎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同诣某坊小宅,为李郎往复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令前却。"

言毕,吁嗟而去。
张出尘
张出尘

靖亦驰马速征。俄即到京,与张氏同往,至一小版门,叩之,有应者出,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人重门,门益壮丽,奴婢三十余人,罗列庭前。青衣二十人,引靖人东厅。

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备,请更衣,衣又珍奇。

甫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也,纱帽紫衫,趋走有龙虎之状,相见欢然。命妻出拜,亦天人也。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亦不侔也。四人对坐,陈馔,次出女乐二十人,旅奏于庭,似从天降,非人间之曲度。食毕,行酒。有苍头自西堂异出二十床、各覆以锦帕,既列,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之类。虬髯举杯告靖曰:"此皆珍宝货帛之数。吾之所有,悉有充赠。何者?某本欲于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二三十年,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英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力,必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荣及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遇一妹。圣贤起陆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合,固非偶然也。将余之赠,以佐真主,施功立业,勉之,勉之!此后十余年,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意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沥酒相贺。"复回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可善事之!"言讫,与其妻戎服乘马,一奴从后,数步遂不复见。

靖据其宅,遂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大业。贞观中,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南蛮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数十万,入扶苏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靖知虬髯成功也。归告张氏,共沥酒向东南拜而贺之。乃知真人之兴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或曰:"卫国公之兵法就半是虬髯所传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14 07:21 , Processed in 0.0841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