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3-4-16 08:45:33

明史:高第

和高第,一文和一武,文的遇敌赶紧逃跑,武的引狼入室
https://gips0.baidu.com/it/u=632065024,3826801061&fm=3012&app=3012&autime=1681294027&size=b200,200
孤寡老人讲历史2021-06-23 19:52法定代表人,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https://pics0.baidu.com/feed/359b033b5bb5c9ea6d4ce3778dd6040838f3b3db.jpeg@f_auto?token=c5e36f6257548a13a00210892cc2ce8a

以前写明末历史,大多写的是知名历史人物,本文转变下思路,写两个非著名人物。

这两个人的名字一模一样,都叫高第,也都是明末的名人。

但他们并非亲戚(或许五百年前是一家),一个是河北人,进士出身,走的是文官路线,一个是陕西人,武夫一枚,走的是武官路线。

两人都曾位居明朝官场高位,文官高第曾当过兵部尚书兼蓟辽经略(袁崇焕曾担任过的职务),武官高第做到山海关总兵。

他们也都经历过历史重大事件,且表现雷同,下面就略作讲述,供历史爱好者参考。

https://pics0.baidu.com/feed/d788d43f8794a4c294a7329b581ba9ddaf6e39f6.jpeg@f_auto?token=54ee98f6f0f245c6baea9b260d4af71f

一:文官高第畏敌如虎

至明末天启朝时,高第的资格已经很老了,他是万历朝十七年时的进士出身。

高第进入官场从县令起步,慢慢熬资历,到天启朝时,已经是兵部侍郎级别的高官。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高第致仕,当时他66岁。

但到第二年,即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天启皇帝忧心辽东战事,又起用了高第,并让他担任兵部尚书,没多久,又让他兼任蓟辽经略(管辖权也包括登莱地区的军务)。

这已经是除了内阁大臣及部分虚衔之外,明末在职文官的最高官位了。

高第到辽东上任后,就和负责宁锦防线的袁崇焕起了矛盾。

原因是,高第认为辽西走廊挡不住后金军队的铁骑,不如把所有军队都撤到山海关一线。

https://pics4.baidu.com/feed/2cf5e0fe9925bc3188e989f209303fb9ca137018.jpeg@f_auto?token=46d25124bf0a44daea6b72a813891aa0

而袁崇焕是极力主张在宁锦防线上抗住后金的,他不愿意后撤。

高第为什么担心辽西走廊守不住?

因为在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时,明朝军队在“广宁之战”(时任辽东巡抚王化贞指挥)中惨败,曾丢掉了山海关以北的全部辽西领土。

是当时的蓟辽经略熊廷弼提前把辽西走廊上的百姓全部撤到关内,后金因无法在这了无人烟的几百里土地上找到粮食,才主动放弃了辽西走廊。

有了天启二年时明军惨败的经历,高第同样也担心自己打不过后金铁骑。

高第要袁崇焕撤,袁崇焕坚决不撤,两人打起嘴巴官司,然后,袁崇焕独自打出了“宁远大捷”。

https://pics6.baidu.com/feed/b64543a98226cffca224bc48e5eef898f703ea32.jpeg@f_auto?token=4c24d2bd3b715a4f1e1fbfdbefa53e74

大捷一出,高第的这个蓟辽经略就做不下去了,袁崇焕打赢了,他的战略自然是对的,高第是错的。

而且,“宁远大捷”时,高第因不赞同袁崇焕的战略,躲在山海关的他没有在战役中派出任何援兵,战后复盘清算,他只能赶紧辞职谢罪。

高第辞职后,回到老家永平闲居,没几年,他又遇到一次历史大事件,并在这次事件中晚节不保。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末,“乙巳之变”爆发,后金军队大举入关侵明,次年初,后金军队杀到永平。

在后金军队即将到来之前,身为四朝元老的高第,完全没有舍身为国的精神,带着全家跑了。

https://pics2.baidu.com/feed/8718367adab44aed26517231eff33509a38bfbc4.jpeg@f_auto?token=c8eecf7ac18abbfba634fbdcd646e22e

这一跑,就把他的名誉全给跑没了。

八年后,即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清军(崇祯九年时,后金改国号为清)进犯另一位曾担任蓟辽经略的老臣孙承宗的家乡高阳时,孙承宗可是举家死战殉国。

两人前后这么一对比,可见高第的畏敌如虎。

战后,朝廷清算不战而逃的官员,高第也在其中,被责令迁居山东,后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放归家乡,然后病逝。

高第虽然晚节不保,可到底是混到了善终,而且,活到了82岁。

https://pics2.baidu.com/feed/3ac79f3df8dcd1004a9907112564f518b8122ff5.jpeg@f_auto?token=e4e32b87fcda84ee4440f062d3c45f6a

二:武官高第跪地投降

这位高第在明末做到了总兵,但在历史上的记载不多,显然,他的军事生平没有多少可炫耀的战绩。

但他却深度参与了一次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事件,即清军入关。

现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在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时,献出山海关,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是山海关总兵,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当时,吴三桂的实职是宁远团练总兵,而时任山海关总兵就是高第。

崇祯十七年,吴三桂奉崇祯的诏令入援北京时,是从宁远出发的,到了山海关,和高第合兵一处,两人达成了默契,共同进退。

https://pics3.baidu.com/feed/ac4bd11373f082023293d3dd151449e5a9641bc2.jpeg@f_auto?token=943fd56907638a8bb35b38567c86f220

后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崇祯殉国,吴三桂决定向李自成投降,并率部赶去北京。

但高第没去,他留在山海关跟李自成派来接管防务的唐通(明朝降将)继续守着山海关。

吴三桂在去北京的半路上,得知在北京的家被李自成给抄了,父亲吴襄也被抓,当然,还有爱妾陈圆圆被抢。

于是,吴三桂马上返回山海关,跟高第里应外合,击败唐通,重占山海关。

此后,就是吴三桂主导降清,再跟高第一起,在一片石配合清军大败李自成,两人一起做了清臣。

因为引清军入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以吴三桂为主导,两人降清后,吴三桂也继续在各种历史事件中出名,而高第没什么作为,所以,高第一直名声不显。

https://pics5.baidu.com/feed/3c6d55fbb2fb4316df7938567c4bf42b08f7d3b4.jpeg@f_auto?token=384a61fdc4895e627e424315e73ed18a

其实,仅凭献山海关放清军入关和一片石大战,就足够高第名留史册了,虽然不一定是正面形象。

在清朝,高第历任山海关总兵、河南开归总兵等职,爵位只混到个三等轻车都尉,可比同时降清的吴三桂差远了。

但高第的碌碌无为却使得自己得到善终,康熙十年,高第病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史: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