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2-2-20 22:06:44

0211---HD+AK===岳飞之死

岳飞之死另有隐情:他们才是残害岳飞的元凶?2016年11月25日 09:57
来源:凤凰网综合         作者:黄朴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673人参与                   99评论   




岳飞被冤杀的原因,一般都认为是他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的立场,同顽固坚持妥协投降路线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岳飞之死的另一层原因,是他出于公心对朝廷的具体政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无意中触犯了皇帝的大忌,使得皇帝对他加深猜疑。


         “留得大名垂日月,精光千古照中原。”这一诗句所歌颂的,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抗金爱国名将岳飞。http://p1.ifengimg.com/a/2016_48/58b3bace5fc629a_size32_w201_h240.jpg岳飞(资料图)提起岳飞,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便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立志于“精忠报国”的崇高理想追求。在金兵南下侵略、中原生灵涂炭的动荡年代里,岳飞愤然投军从戎,忘我杀敌,从20岁起便奋战在抗击金兵入侵的战场上,出生入死,东征西讨,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在战争烽火的锤炼中,他逐步由一名普通士兵成为一位统兵十万、独当一面的杰出将帅,成为支撑南宋半壁江山的中流砥柱。公元1140年,他发出犁庭扫穴、痛饮黄龙的铮铮誓言,统率岳家军反攻中原,在作战中,因情用兵,临机制胜,灵活机动,不拘常法,“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耳,然变而不可拘者,运用之妙,存于一心也”。相继取得了郾城、颍昌大捷,重创金兀术率领的金军主力,横扫中原,收复大片失地。打得曾嚣张一时的金兵鬼哭狼嚎、肝胆俱裂,绝望地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鸣。由此可见,岳飞对于当时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来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功臣。正是靠了他的力挽狂澜,南宋朝廷才转危为安,避免了为金兵所灭亡的命运,宋高宗赵构才能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城中坐稳龙庭,过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神仙般日子。http://p2.ifengimg.com/a/2016_48/eb6d04fa242502b_size73_w375_h240.jpg(资料图)然而“暖风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宋高宗及其手下秦桧之流奸佞,对岳飞的丰功伟绩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对岳飞本人蓄意陷害,无情打击。正当岳飞连战连捷,跃马横戈准备继续北进直捣金朝老巢黄龙府时,他们竟然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致使其苦心经营十年的反攻大计毁于一旦。随后又罢去岳飞的兵权,积极罗织罪名,诬陷岳飞“谋反”。绍兴十一年(公元1142年)十二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及他的儿子岳云、战将张宪等人残忍杀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风波亭千古奇冤。当时岳飞年仅39岁,壮志未酬,衔冤而赍。岳飞之死是十足的冤案。他以功招祸、因忠罹难的不幸遭遇委实让人痛心疾首,扼腕浩叹,这样的奇冤在历史上或许并不多见,因为功臣遭皇帝屠戮,问题虽主要出在皇帝的身上,但是功臣宿将自身也多少有把柄可供人家利用,如居功自傲,如骄横不法等。而岳飞的冤案则完全不同,它纯粹是宋高宗、秦桧等人的单方面为非作歹。这种际遇恐怕只有明末袁崇焕被冤杀事件差可比拟。无怪乎后人要对岳飞寄予无限的同情,并对残害他的刽子手赵构、秦桧严加声讨、痛予鞭挞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岳飞被冤杀的原因,一般都认为是他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的立场,同顽固坚持妥协投降路线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因此被赵构、秦桧之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后快。为了满足金朝方面“必杀飞,始可和”的蛮横要求,赵构、秦桧遂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屠刀砍向功业卓著、赤胆忠心的岳飞。这个说法固然很有道理,但似乎并不全面。岳飞的悲剧,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另一个深层次因素,是他无意中卷入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出于公心仗义执言而触犯赵构本人的利益,从而使其对岳飞产生猜忌、嫉恨,种下冤杀功臣的祸根。明代文人文徵明曾作有一首《满江红》词,对岳飞被杀的原因大胆表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杀害岳飞的主凶是赵构而非秦桧,“念区区秦桧亦何能,从其欲”。指出赵构杀岳飞是为了防止北伐胜利,徽、钦两宗回朝,致使自己不能再居皇位局面的发生:“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应该说,文徵明的看法是很正确的。岳飞之遭猜忌,最终沉冤风波亭,其原因之一,是他力主北伐,战胜金兵,迎接徽、钦两宫回朝,而且他还在公开场合把自己的这个主张宣布出来,这不能不引起赵构的极大忌恨,非杀掉岳飞不可了。宋代自宋高祖赵匡胤利用军队发动“陈桥驿兵变”开国以来,鉴于前代功臣宿将擅权,以致江山易手的教训,一直把防范武将专权干政作为国家的既定方针。岳飞作为统率一支雄师的方面大员,自然要成为赵构主要防范的对象。如果岳飞功劳不那么大,才干不那么高,就像刘光世、张俊之流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则朝廷尚可以有几分放心;或者假如岳飞性格不那么刚直,正义感不那么强烈,对朝廷事务噤口不言,漠不关心,就像后期韩世忠那样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朝廷亦至少不会如此快地启动杀机。然而岳飞偏偏是一个血性汉子,“做事斩钉截铁,为人光风霁月”,对自己认准正确的事情非发言不可,这就直接触犯了赵构不可明白告人的私衷,其大祸临头也就无法避免了。应该说,岳飞秉公议事、仗义执言的性格是一以贯之的。早在他还是一个下级军官时,他就因这方面的原因而遭受过打击。宋高宗赵构初即位,年仅24岁、身为下级军官的岳飞就不顾位卑言轻之嫌而上书赵构,反对南逃,力主北上抗金。“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宋史·岳飞传》)。但奏书却触怒了赵构和朝中妥协派大臣,愤懑恼怒之余,他们给岳飞扣上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革去了岳飞的职务。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岳飞秉公言事的个性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遇有他认为正确的意见,他仍然要坦率表达,这样一来,赵构对他的猜忌便越来越重,悲剧的发生也就很难避免了。因为岳飞这时已不再是无足轻重的普通军官,而是手握重兵、威震天下的方面大员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触动赵构的神经,使其产生其他的联想,变得心绪不宁、寝食难安,这从专制君主一方来讲,也是正常的反应。这中间有一件事尤其让赵构大为反感,使他内心深处断定岳飞为“反侧之子”,有“不臣之心”。当时赵构因无自己的子嗣而立太祖后裔赵眘(即后来的宋孝宗)为太子。金人方面为了挑动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表示要送钦宗之子赵靖回临安,企图在南宋皇位继承问题上制造风波,挑拨离间,煽动不和。http://p3.ifengimg.com/a/2016_48/b38dd53647c7ea1_size58_w384_h240.jpg宋高宗赵构(资料图)岳飞对赵眘的人品能力有所了解,认为他是一位合格的皇位接班人,所以主张维持赵眘的继承人地位,拒迎赵靖。为了表达自己的这个主张,他决定给赵构上奏章,详细阐说赵眘应续担任储君的种种原因,提醒赵构千万不要中了金人阴险的离间之计。这时,有位名叫薛弼的大臣建议他放弃这种做法。薛弼向岳飞指出,朝廷对武将存有戒心,身为武将者应当循规蹈矩,谨守为臣的职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老实实,恭顺听命。虽说岳飞你是出于公心提自己的看法,但客观上却会使朝廷对你产生猜忌,所以还是不去捅这个马蜂窝为好,要懂得“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的道理!然而岳飞认为自己完全是出于公心言事,是为朝廷的前途着想,尽忠尽职,并无不可。于是仍坚持在上朝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薛弼所料。当岳飞对赵构谈及拒迎赵靖、仍立赵眘为太子的意见时,赵构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忍住怒气听完岳飞的奏章后,当即给予岳飞以严重警告:“你的意见虽说是出于忠心,但武臣不得干预朝政,乃是祖宗定制,今后绝不允许你再在这类问题上发表意见。”说完便拂袖离去。事后赵构又让薛弼转达他对岳飞的警告,不得妄议朝政。同时数派宰相赵鼎向岳飞传达类似的训诫。大概从这个时候起,宋高宗赵构对岳飞的猜忌之心急剧膨胀起来,你岳飞拥兵十万,尾大不掉,又居然违背朝廷祖制,对朝政说三道四,乱发议论,这究竟是想干什么?越思忖越是觉得事情蹊跷,疑窦丛生,于是就认定岳飞头上长有反骨,绝对不可信任。这样的误解日复一日加深,到最后终于通过“和战争论”事件的渠道全面爆发出来,制造千古冤狱残杀功臣岳飞。显而易见,岳飞之死的另一层原因,是他出于公心对朝廷的具体政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无意中触犯了皇帝的大忌,使得皇帝对他加深猜疑,最终亮出屠刀,制造冤案。岳飞之死的又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封建政治的扼杀人才机制。中国历史上许多功臣勋将遭诬陷、遭迫害,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即一些人品龌龊、性情邪恶的小人出于各种阴暗心理、卑劣动机,秉承专制君主的旨意,在那里兴风作浪、借刀杀人。他们或捕风捉影,制造事端;或栽赃诬陷,挑拨离间;或血口喷人,狠使绊子;或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总之,是无所不用其极,其狠毒令人发指,其肮脏让人作呕。岳飞的同僚张俊将军,就是这类跳梁小丑中的典型代表。提到张俊,我们不得不先从岳飞坟前的四座铁铸跪像说起,游览过杭州的人恐怕都多少知道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的岳武穆庙里,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岳飞坟前铸有四尊跪着的铁像,供万人唾骂、古今诅咒。这四座跪像的主人公就是残害岳飞的元凶。他们以自己的无耻凶残而遭到自宋以来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唾弃,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可见历史终究是公正的,公道自在人心,英雄为人所缅怀,而奸佞则为人所憎恨。http://p3.ifengimg.com/a/2016_48/16a193b426abcca_size73_w320_h240.jpg杭州岳武穆庙的秦侩夫妇跪像(资料图)在这四座跪像中,秦桧是残杀岳飞的主谋之一,秦桧之妻心肠歹毒不亚乃夫,正是她一句“放虎容易缚虎难”,促使秦桧最终下定决心向岳飞开刀。万俟呙是岳飞冤案的直接“主审官”,为虎作伥,在残害岳飞一案中赤膊上阵,充当急先锋,罪不可恕。他们三人受声讨、遭唾骂是很自然的。可是,第四个跪像的主人公则教人产生另外的感觉,既蔑视憎恨又惋惜遗憾:原本是人为何甘愿做鬼!这人不是别人,就是当时名声显赫、地位尊崇、也曾立过战功的大将张俊。这位张俊长年在军中服务,也在抗金军事活动中跃马横戈,没有功劳有苦劳,一步步成为了统兵数万、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与韩世忠、刘光世、岳飞一起并称作为南宋初年“中兴四大名将”。然而,就是这位多少也可以称为南宋朝廷“功臣”的张俊将军,却丝毫不念与岳飞的袍泽之谊,丧尽天良,在陷害、残杀另一位大功臣岳飞的丑恶事件中,充当打手,助纣为虐。以致身败名裂,被铸成铁像跪在岳飞墓前受后人唾骂抨击,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真可谓“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从史实记载来看,张俊在岳飞冤狱中的确扮演了一个极其不光彩、令人作呕的角色。是他秉承赵构、秦桧的旨意,有意自解兵权,出任虚职枢密使,从而以“旅进旅退”的政治姿态,胁迫岳飞解除兵权,出任无实权的枢密副使,使其“痛饮黄龙”、收复中原的凌云壮志付诸东流。是他编造了岳飞在淮西战役中违抗圣旨、逗留不进的弥天大谎,使赵构、秦桧找到借口,罢免了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是他处心积虑要把岳家军彻底摧毁,要置岳飞于死地,而暗中在岳飞的部将中物色能告发岳飞的奸人,抬出贪昧良心、认贼作父的副统制王俊、都统制王贵充当首告,帮助其炮制《告首状》,诬告岳飞最倚重的部将张宪要领兵到襄阳谋反,并把岳飞牵涉其中。也是他故意昧着良心判定王俊《告首状》中所述一切属实,亲自冲到前台,赤膊上阵“亲行鞠炼”,逼张宪自诬“欲劫诸军为乱”,并亲自伪造所谓的张宪“口供”,将张宪、岳云一同押解到杭州的大理狱中,接着又向岳飞本人伸出魔掌,将捏造的案情上达“天听”,终于酿成惨绝人寰的冤狱悲剧。正因为张俊秉承赵构、秦桧的罪恶旨意,鞍前马后来回奔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前期工作,一手策划了所谓“岳飞伙同其子岳云、部将张宪阴谋叛逆”案件,赵构、秦桧才能顺水推舟,制造出英雄蒙难、千古同悲的“风波亭奇冤”。由此可见,张俊是赵构、秦桧迫害忠臣、自毁长城的罪恶行径中的主要帮凶,说他是岳飞冤案的“始作俑者”并不为过!他遭到人们的憎恨唾弃,被押上历史审判台示众,乃是咎由自取、理所当然!张俊诬陷迫害岳飞,这固然有他品质卑劣的因素,但真正的病根还是应该到中国传统政治中去寻找。中国传统政治中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提倡普遍平庸,反对个别冒尖,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人出于众,谗必随之”,指的正是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存在着普遍的“劣胜优败”的淘汰机制。你才华出众,功业过人,就反衬出其他人的平庸与无能,他们因而会感到不舒服,觉得没面子,心理一失衡,于是就对成功者滋生出极大的敌意,恨不得把他拉回到平庸之中,甚至要想方设法打击他、毁灭他。这样一来,嫉贤妒能、损人利己种种做法便大行于世了,小人得志猖狂,英雄进退维谷,亦成为正常表现,代有相传,不绝如缕。
换言之,中国古代的“人才”,往往是揣摩人、对付人之才,而非做事建功之才。而中国传统政治之所以萎靡不振,弊端众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人才”过剩而“事才”短缺。 从这个角度考察张俊陷害岳飞的行为,其初衷动机或许就能够理解了。张俊资历比岳飞老,地位比岳飞高,可是军事才能却远逊于岳飞,战功也无法和岳飞比拟,这样,自己的威望自然一天天不如岳飞,长此以往,可能会连带自己与岳飞的官爵地位互换位置。眼见岳飞“芝麻开花节节高”,自己老牛破车,光彩不再,“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庭冷落车马稀”,成了“迟暮的美人”,这如何不叫人妒火中烧,气填胸膺。“是可忍,孰不可忍”。要使自己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维系住自己既得的利益,最佳的出路便是把竞争对手打下去,从根本上消除这方面的威胁。而打击竞争对手的主要途径,则莫优于借助朝廷的力量,利用天子的喜怒哀乐。“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无妨不择手段。我同你岳飞不比军功,不比人格,专比谁脸皮厚,谁心肠黑,你岳飞如今神气,我就让你神气不起来;看看究竟是你有能耐,还是我有法道。于是乎,他甘心情愿充当了赵构、秦桧等人的帮凶,成了十足的奸佞。 一方面直言不讳,使得宋高宗赵构萌发内心深处的凛凛杀机;另一方面功盖天下,害得庸将张俊之徒颜面尽失,无地自容。如此这般,岳飞尽管其心“天日昭昭”,但又焉得逃脱“风波亭之狱”,留得性命!

admin 发表于 2022-2-20 22:16:22

岳飞的后人是谁?岳飞的后代已有百万人,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


















Scan me!















一代名将岳飞,年仅三十九岁便被被奸臣秦侩害死在狱中,岳飞后人为岳飞平反,最终得以沉冤昭雪。岳飞后人中,除了大儿子其他都因为平反而升官。大儿子岳云留下两个儿子如今岳飞后人已发展至10多支,其他岳飞的后代也发展到30多世。

1、岳飞长子岳云及其后裔



岳云于南宋绍兴十一年除夕和父亲一道惨遭杀害,状况也不容乐观。他有岳甫、岳申两个儿子。岳飞冤案平反后,岳飞后人岳甫累官至吏部尚书。甫生七子,他们初居杭州、蘇州,后散居各地。甫的长子觐,曾任江西新昌县主簿。至9世(以岳飞为1世,下均同此)岳峨、岳嵋,因国号改元,率裔孙隐居安徽风阳府临淮乡间。



13世岳显远,任长沙指挥使,遂定居长沙。至17世岳海,随伯父岳以礼从长沙迁湖南益阳泉交河童保村。19世岳时云定居益阳华林段(今白厂塘乡),成为益阳一支的创始祖,在益阳和洞庭湖等地广为繁衍。岳甫次子觌,官至湖州江陵安抚使。岳飞后人世居浙江杭州,至20世纪90年代已传至31世。除武林支外,尚有南垫、青安桥后支庄等10多支。

2、岳飞次子岳雷及其后裔



岳飞遇难后,岳雷随母李氏夫人被流放岭南。冤案昭雪后,岳雷累官至翰林院大学士。晚年居江蘇丹阳培棠。雷有经、纬、纲、纪四子,均封有官职。岳飞后人雷四子岳纪曾任镇江提典医学,其后裔多居浙江杭州、江蘇常州等地。至8世岳辅由常州迁至湖北荆州。至明洪武年间,13世岳俊青随朱元璋属将傅有德等向湘、黔、川、滇进军。岳俊青曾任都司之职,镇守云南乌撤(今云南镇雄、贵州威宁一带)。后定居镇雄东南太平坝,至今已传30余世。俊青后裔也有散居贵州、四川者。

3、岳飞三子岳霖及其后裔



霖在父兄遇难后同母亲李氏夫人、次兄雷一道被流放岭南,父兄冤案平反后,官至朝请大夫、敷文阁侍制,赠大中大夫。岳飞后人霖有三子:琮、琛、珂。据已知资料:长子岳琮、三子岳珂两支后裔繁衍最广。岳琮一支分布在江蘇宜兴,甘肃永泰,山西洪洞,河南洛阳(寺裏碑)、巩县、温县等地;岳珂一支分布在山东阳谷、梁山、莘县、东平,河南台前、清丰、汤阴,安徽砀山,江蘇丹阳,山西介休,江西南昌,河北张家口等地。

4、岳飞四子岳震及其后裔



岳飞遇难时岳震才7岁,他和五弟岳霆一起改姓鄂,潜渡江北黄梅县聂家大湾隐居。岳飞的冤案平反后,岳震被赠保义郎,后又被加封为缉忠侯,死后葬于黄梅苦竹乡杨梅岑村老树坡山上,震生有六子。



岳震四子岳琚,袭统制居杭州,南宋开禧二年(西元1206年)七月,金军复犯杭州,琚奉命力战殉国,葬于杭州。至9世岳铉,于元顺帝至元年间任江西吉安府教授,留居江西泰和县。明初12世岳洄春奉父母之命迁居湖南衡山。15世岳宗尧再迁衡东,今已有32世,散居衡南、湘潭及云南、湖北等地。

5、岳飞五子岳霆及其后裔



岳飞遇难时岳霆随兄岳震潜居黄梅,父兄冤案平反后始复岳姓。南宋甯宗时赠修武郎、门祇侯、举直大夫。理宗景定二年(西元1261年)追封续忠侯。死后与兄震合墓,墓碑为:「大宋岳飞之子岳震、岳霆之墓」。霆生三子。



岳霆三子岳琨系留居黄梅一支。至1989年,黄梅岳东湾、岳西泫和武穴市郑公塔、岳哲等村的后裔已有1400馀户。21世岳进(黄梅县政协委员)继承岳家拳,于1986年参加徐州全国民间武术观摩赛,表演岳家拳,获「雄狮」金奖。

admin 发表于 2022-2-20 22:21:03

岳飞后人现在何方? 揭秘岳飞是否有后人存世

2014-03-13 10:41:58   李娃 韩世忠 高宠 秦桧 岳飞.


  岳飞后人:岳飞,北宋时期抗金名将。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那么岳飞有后代吗?

  岳飞生有五子:云、雷、霖、震、霆。重和元年(1118年),岳飞十六岁,在乡娶刘氏为妻,第二年(1119年)生长子岳云。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二十四岁,因功被提为偏校,进义副尉。同年次子岳雷生于平定军中。建炎四年(1130年)春,岳飞在宜兴另娶李娃为妻,同年十月十五日生三子岳霖于宜兴唐门。四子岳震生于九江绍兴六年(1136年)。绍兴九年(1139年),岳飞授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的最高官阶。五子岳霆生于九江。

  岳云(1119-1142年),字应祥,飞长子。云12岁从张宪军,慷慨忠勇,颇有父风。飞各次征伐,未尝不与,每战手握铁椎,重80斤。绍兴四年,收复随州时,云先诸军登城,攻下随州,又攻破邓州,为军中勇将。杨么平,云功第一。绍兴十年,颍昌大战,冲锋陷阵,体百余创,甲裳为赤,屡建奇功。后被秦桧、张俊诬陷,与父和张宪同时被害,死时23岁。曾任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孝宗初,与父同复原官,以礼附葬。赠安远军承宣使。

  岳云后裔

  云有2子,长甫、次申。飞冤案平反后,云长子岳甫累官至吏部尚书。甫生7子,他们初居杭州、苏州,后散居各地。甫的长子觐,曾任江西新昌县主簿。至9世(以飞为1世,下均同此)岳峨、岳嵋,因国号改元,率裔孙隐居安徽凤阳府临淮乡间。13世岳显远,任长沙指挥使,遂定居长沙。至17世岳海,随伯父岳以礼从长沙迁湖南益阳泉交河童保村。19世岳时云定居益阳华林段(白厂塘乡),成为益阳一支的创始祖,在益阳和洞庭湖等地广为繁衍。岳甫次子觌,官至湖州江陵安抚使。此支世居浙江杭州,至20世纪90年代传至31世。除武林(杭州)支外,尚有南垫、青安桥后支庄等10多支。



  岳雷飞次子。绍兴十一年冬,飞在狱中,面对秦桧一伙诬陷,曾拒食反抗。万俟禹便把雷找来狱中,服侍其父。父被害后,随母被遣送至广南拘管。曾任忠训郎,阎门祗侯,赠武略郎。

  岳雷后裔

  飞遇害后,雷随母李氏夫人被流放岭南。冤案昭雪后,雷累官至翰林院大学士。晚年居江苏丹阳培棠。雷有经、纬、纲、纪4子,均封有官职。雷4子岳纪曾任镇江提典医学。其后裔多居浙江杭州、江苏常州等地,至8世岳辅由常州迁至湖北荆州。至明洪武年间,13世岳俊青随朱元璋属将傅有德等向湘、黔、川、滇进军。岳俊青曾任都司之职,镇守云南乌撤(今云南镇雄、贵州威宁一带)。后定居镇雄东南太平坝。至今已传30余世。俊青后裔也有散居贵州、四川者。

  岳霖飞三子。少颖悟,能文,慨然有雪父兄冤枉之志。淳熙五年(1178年),知钦州(属广西),召见赐对便殿,孝宗对霖说;"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浚、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霖说:"仰蒙圣察抚念,故家臣不胜感激!"遂上疏请求归还高宗当年所赐御札、手诏。孝宗诏准归还。霖因而能够对自己多年搜集的有关其父的文稿,进行增删和考订。其稿将成,因患重病,未及向朝廷送审,弥留之际,执其子珂手,说:"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灭。余初罹大祸,漂泊囚缧。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访于遗卒,掇拾而未及上,余之罪也。子能成吾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霖尝宦游广州,道出江西,父老率其子弟来迎,皆涕泪说:"不图今日复见相公之于!"众皆感泣,霖也泣下。官至朝请大夫,敷文阁侍制,赠大中大夫。



  霖在父兄遇难后同母亲李氏夫人、次兄雷一道被流放岭南。霖有3子:琮、琛、珂。据已知资料,长子岳琮、三子岳珂两支后裔繁衍最广。岳琮一支分布在江苏宜兴、甘肃永泰、山西洪洞、河南洛阳(寺里碑)、巩县、温县等地。

  岳珂(1183-1234年)岳霖之三子,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少善属文,雄健成一家语。著有《金佗粹编》二十八卷和《金佗续编》三十卷,辑集有关其祖岳飞的资料。是研究岳飞和南宋历史的重要著述之一。并著有《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裎史》、《愧郯录》及《玉楮集》等。官至嘉兴府知府,封朝请大夫,权尚书、户部侍郎,通城县'国男。

  岳珂一支分布在山东阳谷、梁山、莘县、东平,河南台前、清丰、汤阴,安徽砀山,江苏丹阳,山西介休,江西南昌,河北张家口等地。现将如下三处略加叙述。

  一是甘肃庄浪(今甘肃平番县)永泰岳琮后裔,系由江苏宜兴陈渡迁到甘肃庄浪永秦堡,后称永泰世系。传至19世岳镇邦,为清康熙年间左都督绍兴总兵。镇邦长子岳升龙。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历任四川提督,卒谥敏肃。升龙弟超龙,雍正年间任天津总兵、湖南提督。升龙子岳钟琪,文武全才,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镇守西北边关。乾隆帝称之为"三朝武臣巨擘"。钟琪有五子,均在朝廷任职。其后到25世,已到民国时期.仍多从事公职,为国家效力。

  二是浙江嘉兴后裔。嘉兴是岳霖三子岳珂任职的地方。岳珂在金佗坊住所,继承父亲为祖父申冤辨诬的遗志。在父亲遗稿基础上进一步搜集采访,撰成《金佗粹编》和《金它续编》。金佗支今已传至30余世。28世岳石尘,善书画,喜交友,88岁高龄时尚耳聪目明。他曾画《双寿图》赠邓小平。



  三是汤阴后裔。汤阴是岳飞故里,人们似乎认为是自宋代传下来的后裔,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岳飞随军到江南以后,其眷属全部迁至南方,后落驻江西九江。而汤阴后裔是后来由(河南)光州息县迁居而来的。飞10世孙岳宏,由息县迁回汤阴。清乾隆十五年秋。乾隆帝路过汤阴遣使臣到岳飞庙祭祀时,20世孙岳官俊,21世孙岳芝、岳兰参与接待。至今已传至30世。

  岳震,飞四子。父兄蒙冤遇害,震方7岁,居九江沙河家中,家人闻变拥其潜过长工.改姓鄂,匿居于湖北黄梅聂家大湾。曾任朝奉大夫,提举江南东路平茶盐公事。后又被加封为缉忠侯。

  岳震后裔飞遇难时震方7岁,他和五弟霭(后改为霆)一起被家人安排潜渡江北黄梅县聂家大湾,改姓鄂。父冤案平反后震曾任朝奉大夫,提举江南平茶盐公事,后加封缉忠侯。死后葬于黄梅苦竹乡杨梅岑村老树坡山上。震生有6子。震四子岳琚,袭统制居杭州。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七月,金军复犯杭州,琚奉命力战殉国,葬于杭州。至9世岳铉,于元顺帝至元年间任江西吉安府教授,留居江西泰和县。明初12世岳洄春奉父母命迁居湖南衡山。15世岳宗尧再迁衡东,今已有32世,散居衡南、湘潭及云南、湖北等地。

  岳霆飞五子,故名霭,孝宗为其改名霆。父兄遇害噩耗传至九江家中,家人拥其兄弟二人渡江,潜居湖北黄梅聂家大湾,改姓鄂。孝宗时,父冤案昭雪,始得与家人团圆。任修武郎,阎门祗侯、举直大夫。后又加封续忠侯。

  岳霆后裔飞遇难后霆随兄震潜居黄梅。父、兄冤案平反后始复姓岳。南宋宁宗时任修武郎、阎门祗侯、举直大夫。后追封续忠侯。死后与兄震合墓。墓碑为:"大宋岳飞之子岳震、岳霆之墓"。霆生3子。三子岳琨系留居黄梅一支。1989年,黄梅岳东湾、岳西湾和武穴市郑公塔、岳哲等村的后裔已有1400余户。



  27世岳进(黄梅县政协委员)继承岳家拳,于1989年参加徐州全国民间武术观摩赛,表演岳家拳,获"雄狮"金奖。

  岳银瓶,飞小女。幼有至性,通书史,知大义。其父被难,欲叩阙上书,逻卒阻拦,遂抱银瓶投井死,由此世人称为"银瓶小姐"。又以其死于父难,后人誉为孝娥。相传杭州岳飞故宅东南,有一井,名"孝娥井"。后人刘公瑞尝官杭州,为此井作一铭文,铭曰:"天柱绝,日为月,祸忠烈,奸桧孽。娥痛父冤冤莫雪,赴井抱瓶泉化血。血如霓,愤如铁,曹江之娥符尔节。噫嘻!井可竭,名不可灭。"

admin 发表于 2022-2-21 17:16:14


岳飞后代现在是谁,有三位是清朝名将

2019-05-01 21:03




说起岳飞,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是谁,许多人都是从小耳濡目染,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的入侵,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可惜最后被秦桧等人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在狱中被杀害,他的长子岳云也一起被害死。



那么岳飞除了他的长子岳云被害,还有没有其他后代活下来呢?

其实是有的,岳飞的后代没有被秦桧等人赶尽杀绝,岳飞有二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刘氏,剩下岳云、岳雷两子,第二任妻子李娃,生下岳霖、岳震、岳霆三子。

岳飞被害死后,李娃跟孩子被流放岭南,岳飞被平反,沉冤昭雪之后,李娃才和孩子离开岭南,而岳飞的次子岳雷,还没等到岳飞平反,就死在了岭南。



而岳飞的第三子岳霖,岳飞被平反后,岳霖被封为右承事郎,后来当上了兵部侍郎,广东经略安抚使等,岳霖有两子一女,次子岳珂,考上了进士,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

这一支岳飞的后代现在在浙江省嘉兴市、浙江省桐乡市,安徽省合肥市等地。

岳飞的第四子岳震和第五子岳霆,岳飞被害后,隐居现在的湖北黄梅县,改姓鄂,岳飞平反后,才恢复岳姓,岳震被封为朝奉大夫,岳霆被封为朝散大夫。

岳霆这一支后代,有的现在在安徽阜阳,有的在安徽黄梅等地。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叫岳玺的总兵,就是岳飞的十五世孙。



岳飞的十九世孙岳镇邦,二十世孙岳升龙都是清朝将领,在三藩之乱时立下战功。

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就比较厉害了,在历史上名气也是挺响的,就是清朝名将岳钟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将,平定了西藏、青海、大金川,还是摊丁入亩的推行者。

到现在,岳飞后代已经有三十多代了,子孙后代也遍布全世界各地,岳飞三十二世孙中有一位叫岳和军,是岳飞思想研究会黄梅分会会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admin 发表于 2022-2-21 18:28:15


岳飞遇害以后,他和秦桧的后人都怎么样了?



知骨以来

知骨以来​​



美国阿尔法商务电子有限公司 QE工程师


9 人赞同了该文章





当一代名将岳飞被杀害后,狱卒隗顺走进了历史。

这是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除夕。

恰逢过年,刽子手在临安(杭州)大理寺内杀害岳飞后,赶着回去过年,遗忘了将军的遗体,就在此时,那位原本注定将隐没于历史风尘之中的无名小卒、大理寺内的狱卒隗顺,挺身而出,他以处理罪犯尸体为由,悄悄将岳飞的尸体偷运出城,并埋葬于临安城外的九曲丛祠旁。

此后,隗顺终身未再提起此事,一直到临死前,他才告诉儿子此事,并嘱咐说,岳飞的遗体有岳飞生前佩戴的玉佩为证,另外隗顺还在埋葬将军的地方,栽种了两棵橘树为志。

由于岳飞系被宋高宗钦点处死,因此这位小小的狱卒明白,自己偷葬将军的遗体,或将连坐整个家族。此前岳飞入狱后,主审官何铸因为坚持替岳飞申诉以致被贬,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因为坚持护卫岳飞被罢官,布衣刘允升上书为岳飞伸冤,甚至被直接处死,因此隗顺明白,以他一个小小的狱卒,无力为将军伸冤。

但他能做的,就是偷偷埋葬和保护将军的遗体。

历史将在二十年后,永世铭记这位平凡的无名小卒。


▲剧照:一位平凡的狱卒,冒死偷葬岳飞的遗体

1

岳飞以“莫须有”之名被杀后,宋高宗和秦桧,并未停止迫害岳飞的家人。

当时,岳飞的五子一女中:23岁的长子岳云与父亲岳飞一同被杀,在剩余的孩子中,岳飞的次子岳雷年仅17岁,三子岳霖年仅12岁,四子岳震年仅7岁,五子岳霭年仅3岁。

在宋高宗的指使,秦桧、万俟卨等人的为虐下,岳飞的妻子李娃和四个孩子一起被流放岭南,地方官故意将他们安置在一个寺庙内“仅能容身”的小茅屋中,还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后来,岳飞的次子岳雷难抑悲愤,在岭南含恨而死。在后来清朝人编撰的小说《说岳全传》中,称岳雷在岳飞死后,与岳飞的部将牛皋之子牛通结义,率军全歼金兵,并生擒金兀术,胜利扫北凯旋。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岳雷最终也是以悲剧的命运告终。

史书对于岳飞的女儿岳安娘没有什么记载,而清朝小说《说岳全传》则引用民间传言说,岳飞死时,他的小女儿岳银瓶年仅13岁,为了给父兄伸冤,她辗转奔走,却多次被阻挠打压,最终“抱银瓶坠井而死”,民间传说因此称她为“银瓶娘子”。

岳飞剩余的妻儿子女在岭南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然而善于迎合上意的官僚们并不满足。当时,福建的漳州知州甚至上书朝廷,建议应该取消对岳飞家属的粮米供应,以彻底将岳家斩草除根,后来,当时人、南宋学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中气得大骂说:

“士大夫为官爵所钓,用心至是,可谓狗彘不食其余矣!”


▲剧照:岳飞死后,部分无耻文官试图对岳家后人斩尽杀绝







2

精忠报国的一代名将惨遭横祸,溜须拍马的无耻官僚却借机上位,这里面,就很有几位岳飞的旧部。

陕西人姚岳在靖康之变(1127年)后逃离关中地区,并在南宋考中进士,在一次与岳飞偶遇后,岳飞觉得自己母亲姓姚、父亲姓岳,而此人则名为姚岳,实在有缘,于是便留姚岳在军中为参谋效力,对他十分关爱亲信。

没想到姚岳在岳飞死后,却向秦桧递上“投名状”说,自己要与岳飞彻底划清界限,为此他还廉不知耻地向秦桧建议说,岳州(今岳阳)“以叛臣故地,又与其同姓”,因此建议南宋朝廷将岳州改名,在姚岳的一再上书下,宋高宗竟然颁发诏书,将岳州改为纯州,而岳州的驻军岳阳军则改名华容军。

与自己的老长官划清界限后,姚岳此后开始官运亨通,一直到宋孝宗时,他所任职的淮南路出现蝗灾,治蝗不力的姚岳甚至无耻上书说,蝗虫慑于朝廷的威严,全部抱着草木自己死了,由于治蝗无能加上言论荒谬,最终姚岳才被贬黜去职。

而岳家军中,背叛岳飞的并不仅仅姚岳一人。

作为岳飞的手下大将、岳家军前军副统制王俊,就是害死岳飞的帮凶之一。在宋高宗授意秦桧罗织冤狱后,或许是为了迎合上意谋求升职,王俊在岳飞被收押后,随即跳出来,诬指他受岳飞和岳云的指使,准备进行谋反。或许是察觉到制造冤狱的人来自最.高指示,岳飞的部将王贵、姚政、庞荣、傅选等也纷纷在王俊的诬告信上签字画押,并信口雌黄地将岳飞兵临开封、却被十二道金牌悲愤召回的事实,污蔑为坐拥重兵却逗留不进,并诬称岳飞有意让部将张宪据守襄阳、伺机谋反。

在来自最高权力的震慑下,岳家军内部分化了:此后,岳飞的忠诚部将牛皋暴死,有人传闻是被毒死;部将王贵在做完帮凶后,随后被革去兵权,另被授予了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的虚衔,离军赋闲。

为了达到分化瓦解岳家军的目的,宋高宗随后又下令将岳飞的幕僚僚孙革、黄纵、于鹏等人全部发配编管,此后,岳家军中的精锐部队背嵬军或被编入禁军,或被裁减、撤并,最终,在南宋之初让金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最终在宋高宗和秦桧等人的分化瓦解下,逐渐消失无形。


▲剧照:岳家军部分将领助纣为虐,使得岳飞惨死

对于宋高宗畏金如虎,为了议和甚至不惜迫害抗金主将岳飞的做法,另外一位号称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锜、张俊)之一的大将张俊,在敏感意识到宋高宗的本意是要剥夺各位武将的兵权后,先是主动上书请求上交兵权,随后,当看到宋高宗和秦桧有意处死岳飞后,张俊又主动追随最高指示,追随秦桧制造伪证,诬称岳飞要谋反,最终将岳飞逼入死地。

在张俊看来,在崇文抑武的两宋风气中,作为武将群体的他们只有明哲保身才能谋得退路,而北宋时期名将狄青忧愤而死的下场,是所有武将们铭刻在心的求生教训,但尽管如此,从明哲保身到进一步的助纣为虐,张俊最终以令人不齿的作为,获得了宋高宗的信任,此后,尽管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但宋高宗都不以为然,因为在宋高宗看来,一位贪财的武将,远比一位锐意进取、试图收复北方失土、迎回二圣(宋徽宗、宋钦宗)的岳飞来得“老实可控”。

对此,后来元人编撰的《宋史》评价说:“(张俊)矧其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其负戾又如何哉?”

此后,除了参与诬陷岳飞的张俊继续得到重用外,另外位列南宋中兴四大名将的韩世忠、刘锜也相继被罢去兵权。

在岳飞被害前,当时已经被革去兵权的韩世忠挺身而出,当面质问岳飞有何罪,对此秦桧回答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对韩世忠恨之入骨,但由于韩世忠曾经在苗刘兵变(1129年)中奋不顾身营救过宋高宗,因此得保平安,此后,韩世忠奏请告老退休,并闭门谢客,口不言兵,临死前几年,他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游览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他也经常故意推托不见,以免被猜疑见忌。

3

在岳飞被害前,宋高宗密令秦桧与金人媾和,史称绍兴和议,此后,随着岳飞被杀,和韩世忠、刘锜等大将相继被解除兵权,张俊等人则不惜参与陷害岳飞求媚,至此,南宋初期的主战派或被杀、或被贬、或被任以闲职,接连被宋军击败的金人,则暂时息兵讲和,等待卷土重来。

但宋高宗的日子并不安生,他经常在靴子里藏着一把匕首,以防不测。

他要防的,是秦桧。

随着岳飞被杀、绍兴和议既成,自认天下开始太平的宋高宗放松了警惕,而独揽朝政的秦桧则利用各种手段培植势力,并处处打压迫害那些坚持抗战、反对议和的官员,在此情况下,秦桧的党羽逐渐遍布朝廷内外,以致宋高宗身边尽是秦桧的亲信,南宋朝廷一度君弱臣强,以致宋高宗不得不随身藏着匕首以防不测。

在宋高宗惶恐不安的同时,就在岳飞被害后八年,一位名叫施全的小军官,怀揣着匕首,刺向了秦桧。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秦桧在乘轿赶往上朝路上、途经临安城内众安桥时,突然,一位男子疾奔而出,手持利刃刺向秦桧所乘坐的轿子,没想到男子行刺不成,最终被秦桧的手下所擒获。

又惊又恼的秦桧于是亲自提审,获悉这位男子叫做施全,本是一名军队中的殿司小军官,因为愤慨秦桧议和反战、残害岳飞等忠臣良将,施全气愤难平,于是才独自策划行刺秦桧,在被提审过程中,施全始终大义凛然,并破口大骂秦桧说:

“举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

在秦桧的指令下,施全最终被斩于市,此后,秦桧出门必带侍卫。

但一代权臣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就在秦桧临死前几个月,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初,秦桧的党羽向宋高宗提出,应该让秦桧乘坐金根车,并让秦桧加九锡。

加九锡,是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也是皇帝对待臣子的最高礼仪。而王莽和曹操,都曾经“加九锡”,对此,隐忍不发的宋高宗准奏,秦桧也安然受之。

尽管仍谈不上夺权,但宋高宗朝君弱臣强的态势一清二楚,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持续隐忍,秦桧的病情则日益加重,到了当年(1155年)八月,秦桧因为病重,甚至连字也写不了了。

听说秦桧病危,隐忍多年的宋高宗于是前往探视病情,当时,秦桧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只是一直流眼泪,眼见秦桧如此情况已经无法挑头,宋高宗于是转身准备离开,当时,秦桧的养子秦熺以为父亲病危,宰相之位一定非自己莫属,于是当面向宋高宗假意追问继任宰相是谁,没想到宋高宗却冷冷地回了一句,“这不是你该参与的事!”(此事卿不当与)然后拂袖而去。

在这权力交接的重大关头,秦熺于是立马派儿子秦埙,联合秦桧的党羽林一飞、郑木冉等人,让台谏官徐喜、张扶策划上奏鼓吹拜秦熺为相,没想到的是,宋高宗却在离开秦府的当晚,就下诏免去秦桧祖孙三人的一切职务,并于第二天一早颁布于朝堂,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打击刺激下,秦桧不久就一命呜呼。

政治风向突然逆转,满朝文武目瞪口呆,最终选择了听命于宋高宗、向皇权妥协。

而在秦桧死后,宋高宗则对自己的亲信杨存中说道:“秦桧已经死了,朕终于不用在靴子了藏刀了。”





4

但宋高宗真正畏惧的不是秦桧,而是金人。

秦桧死后六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调度六十万大军南下入侵南宋,打破了持续近20年的绍兴和议,当时已经55岁的宋高宗赵构心中震恐不已,因为他自从21岁那年在靖康之变中登上皇位后,就一直在不停躲避金兵的追杀,为此他四处流亡,有一段时间甚至惊恐到要躲避在海船上逃难。

从1127年的靖康之变,一直到1142年绍兴和议正式执行,名义上贵为皇帝的赵构,他的青年时期实际上一直在惶恐不安中度过,这也使得他患上了深度的“靖康恐惧症”,一听到金兵来袭就吓得发抖。

当时,金主完颜亮派出宋朝的老臣王全作为使者出访南宋,并要求南宋继续割让土地,王全甚至当着南宋文武百官的面,在众目睽睽之下当面痛骂宋高宗,史载其“言语鄙俗”,大爆粗口,直接将宋高宗这个老皇帝骂得痛哭流涕“号恸而退”。

但金人的兵锋并未停止,完颜亮的大军随后渡过淮河,直抵长江南岸的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没想到在采石之战中,临时仓促上阵的文臣虞允文,竟然指挥宋军大败金军,随后金兵发生内乱,金主完颜亮被杀于军中,内讧的金兵最终自行引退。

经历过这场大变,宋高宗在持续一生的战乱恐惧中,最终萌生退意。

早在1127年的靖康之变中,由于赵宋皇族绝大部分被金兵掳掠一空,作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的赵构才得以幸运荣登大位,但此后从1127年一直到1142年绍兴和议执行前,他一直在兵荒马乱中逃难奔波,而他唯一的儿子赵旉更是在动乱中、年仅三岁就夭亡;而他本人也在逃难中,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此后再未生儿育女。

由于患有深度的“靖康恐惧症”,加上为了巩固权力,实际上并无意迎回父兄宋徽宗和宋钦宗,于是,宋高宗为了与金人和议,不惜授意秦桧害死岳飞,以偏安江南为自足,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不惜杀死抗金名将岳飞,并屈膝向金称臣,但金人还是不满足,还是步步紧逼,在此情况下,就在采石之战后金兵退却的第二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以“倦勤”为由,决定禅位给养子赵眘,这也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当初,由于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夭亡,而此后宋高宗又未再生育,加上北宋皇族在靖康之变中几乎被一扫而空,于是,或许是感觉到了某种天意的宋高宗赵构,最终决定在祖先宋太宗赵光义斧声烛影的疑云之后,改而选择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shèn,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即位前改名昚)为养子,以让宋朝的皇位重回赵匡胤一系。


▲宋孝宗赵眘,在即位第二个月就着手为岳飞平反

5

历史的风云变幻,让原本流落民间的宋孝宗荣登大宝,而作为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锐意进取的宋孝宗,最终让岳飞的冤案平反成为可能。

就在宋孝宗即位前一年(1161年),由于金兵大举南下入侵,这也让主战派再次抬头。当时,太学生程宏图、殿中侍御史杜莘老等人纷纷上奏,希望宋高宗“昭雪岳飞,录其子孙, 以激天下忠臣义士之气”,在金兵南下和群臣激愤的态势下,宋高宗不得已下诏,将流放羁管于岭南等地的岳飞家属恢复自由“放令逐便”。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孝宗正式即位,就在执政的第二个月,宋孝宗就下令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北伐大计;另外,宋孝宗还下诏为岳飞平反,追复其原官,赦还岳飞被流放的家属。

岳飞得到平反,但当初被害后尸骨究竟去了哪里?于是,宋廷礼部公开悬赏寻找岳飞遗骨,也就是这时候,就在岳飞遇害整整20年后,狱卒隗顺的儿子才现身,公开说出了父亲临终前嘱咐的秘密,于是,宋孝宗下令将岳飞的遗骨迁葬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栖霞岭,这就是如今备受敬仰的宋岳鄂王墓。

想当初,如果没有狱卒隗顺的挺身而出,后世人或许也将永远无从寻找到将军岳飞的遗骨。


为了给岳飞平反,宋孝宗也顶着巨大的压力。

在给岳飞平反时,当时宋孝宗才刚刚即位一个多月,而亲手炮制岳飞冤案的宋高宗赵构仍然在世,并时不时以“太上皇”的身份“指点”朝政,但宋孝宗不为所动,坚持为英雄岳飞平反,他以政治智慧下诏说:

“故岳飞起身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在诏文中,宋孝宗既为岳飞平了反,又为宋高宗保留了面子,使得为岳飞的平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而历经20年的苦难,这一年,岳飞的妻子李娃已经62岁,岳飞幸存的三子岳霖已经32岁,四子岳震已经27岁,五子岳霭也已23岁,在历经磨难后,这个幸存的家族,终于等来了父亲岳飞沉冤得雪的一天。

就在后来亲自召见岳飞的三子岳霖时,宋孝宗痛惜地说:

“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

岳霖则跪拜痛哭说:

“仰蒙圣察抚念,故家臣不胜感激!”

此后,宋孝宗下诏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等官职、爵位,岳飞的夫人李氏则追复楚国夫人的封号,岳飞的长子岳云、次子岳雷也都追复旧职,岳飞则得到了“武穆”的谥号,意为“折冲御侮、布德执义”。

但或许是历经磨难,岳飞的后代此后与武绝缘、再未从军,而是从文发展。岳飞的三子岳霖此后一直活到了62岁(1130-1192年),生前,他四处寻访岳飞的旧文和老部下,收集了不少岳飞在世时的资料,临死前,他嘱咐儿子岳珂要将爷爷岳飞的资料汇集成书、传扬于世,他说:

“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余初罹大祸,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访于遗卒,掇拾而未及上,余罪也。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最终,岳珂在父亲岳霖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辑而成了《鄂国金佗稡编》28卷和《续编》30卷,保留了大量爷爷岳飞生前的资料文献,从而使得后人得以更详细地了解岳飞生前的事迹。

另一方面,秦桧则在死后遭受了万世的唾骂,以致到了秦桧的曾孙秦钜时期,其整个家族都一直遭受舆论谴责。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金兵再次南侵,当时老臣赵放提议任用颇为有才的秦桧的曾孙秦钜为将,但有大臣现场抨击说:

“秦钜是大奸臣秦桧的曾孙,其祖恶贯天下,万人唾骂,用此人,必然要贻害国家。”

对此赵放则反驳说,“秦钜虽是秦桧后人,但人各有志,不能以先人的好坏来判断后人。”

在赵放的推荐下,秦钜最终被册封为蕲州通判兼领守备事务。到了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金兵南侵蕲州(今湖北蕲春),秦钜与郡守李诚之率众抗敌,蕲州城破后,秦钜又率领残兵与金兵进行巷战,临死前,他下令部下点燃蕲州仓库,誓死不给金兵留下府库钱粮,然后秦钜在屋中点火自焚,当时,有老兵试图阻止他,秦钜训斥拒绝说:

“我为国家而死,你们自己逃生去吧!”

说完后,秦钜毅然跃入熊熊烈火,他的两个儿子秦浚与秦瀈也跟随父亲秦钜一起自焚殉国。

秦钜父子三人力抗金兵、自焚殉国的消息传开后,南宋满朝文武无不感慨万分,宋宁宗于是下诏特赠秦钜五官、秘阁修撰,并封义烈侯。

秦钜死后13年(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攻灭金国,但第二年(1235年),蒙古在灭金后随即开始进攻南宋,南宋抵抗四十多年后,1276年,临安城破。到了1279年,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在崖山之战中全军覆没,誓死不降的陆秀夫最终背着南宋末帝赵昺跳海自尽,而从1127年靖康之变后南迁,延续152年之久的南宋,至此才陨灭于崖山的怒海波涛之中。

一出南宋史,最终以将军和狱卒,忠臣与权奸的交织,化为无声的悲叹。


参考文献:

刘云生:《“秦门三状元”的文化沉降》,《深圳特区报》2019年6月11日

乔娟:《岳飞冤案之后》

admin 发表于 2022-2-21 18:28:23


岳飞遇害以后,他和秦桧的后人都怎么样了?



知骨以来

知骨以来​​



美国阿尔法商务电子有限公司 QE工程师


9 人赞同了该文章





当一代名将岳飞被杀害后,狱卒隗顺走进了历史。

这是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除夕。

恰逢过年,刽子手在临安(杭州)大理寺内杀害岳飞后,赶着回去过年,遗忘了将军的遗体,就在此时,那位原本注定将隐没于历史风尘之中的无名小卒、大理寺内的狱卒隗顺,挺身而出,他以处理罪犯尸体为由,悄悄将岳飞的尸体偷运出城,并埋葬于临安城外的九曲丛祠旁。

此后,隗顺终身未再提起此事,一直到临死前,他才告诉儿子此事,并嘱咐说,岳飞的遗体有岳飞生前佩戴的玉佩为证,另外隗顺还在埋葬将军的地方,栽种了两棵橘树为志。

由于岳飞系被宋高宗钦点处死,因此这位小小的狱卒明白,自己偷葬将军的遗体,或将连坐整个家族。此前岳飞入狱后,主审官何铸因为坚持替岳飞申诉以致被贬,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因为坚持护卫岳飞被罢官,布衣刘允升上书为岳飞伸冤,甚至被直接处死,因此隗顺明白,以他一个小小的狱卒,无力为将军伸冤。

但他能做的,就是偷偷埋葬和保护将军的遗体。

历史将在二十年后,永世铭记这位平凡的无名小卒。


▲剧照:一位平凡的狱卒,冒死偷葬岳飞的遗体

1

岳飞以“莫须有”之名被杀后,宋高宗和秦桧,并未停止迫害岳飞的家人。

当时,岳飞的五子一女中:23岁的长子岳云与父亲岳飞一同被杀,在剩余的孩子中,岳飞的次子岳雷年仅17岁,三子岳霖年仅12岁,四子岳震年仅7岁,五子岳霭年仅3岁。

在宋高宗的指使,秦桧、万俟卨等人的为虐下,岳飞的妻子李娃和四个孩子一起被流放岭南,地方官故意将他们安置在一个寺庙内“仅能容身”的小茅屋中,还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后来,岳飞的次子岳雷难抑悲愤,在岭南含恨而死。在后来清朝人编撰的小说《说岳全传》中,称岳雷在岳飞死后,与岳飞的部将牛皋之子牛通结义,率军全歼金兵,并生擒金兀术,胜利扫北凯旋。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岳雷最终也是以悲剧的命运告终。

史书对于岳飞的女儿岳安娘没有什么记载,而清朝小说《说岳全传》则引用民间传言说,岳飞死时,他的小女儿岳银瓶年仅13岁,为了给父兄伸冤,她辗转奔走,却多次被阻挠打压,最终“抱银瓶坠井而死”,民间传说因此称她为“银瓶娘子”。

岳飞剩余的妻儿子女在岭南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然而善于迎合上意的官僚们并不满足。当时,福建的漳州知州甚至上书朝廷,建议应该取消对岳飞家属的粮米供应,以彻底将岳家斩草除根,后来,当时人、南宋学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中气得大骂说:

“士大夫为官爵所钓,用心至是,可谓狗彘不食其余矣!”


▲剧照:岳飞死后,部分无耻文官试图对岳家后人斩尽杀绝







2

精忠报国的一代名将惨遭横祸,溜须拍马的无耻官僚却借机上位,这里面,就很有几位岳飞的旧部。

陕西人姚岳在靖康之变(1127年)后逃离关中地区,并在南宋考中进士,在一次与岳飞偶遇后,岳飞觉得自己母亲姓姚、父亲姓岳,而此人则名为姚岳,实在有缘,于是便留姚岳在军中为参谋效力,对他十分关爱亲信。

没想到姚岳在岳飞死后,却向秦桧递上“投名状”说,自己要与岳飞彻底划清界限,为此他还廉不知耻地向秦桧建议说,岳州(今岳阳)“以叛臣故地,又与其同姓”,因此建议南宋朝廷将岳州改名,在姚岳的一再上书下,宋高宗竟然颁发诏书,将岳州改为纯州,而岳州的驻军岳阳军则改名华容军。

与自己的老长官划清界限后,姚岳此后开始官运亨通,一直到宋孝宗时,他所任职的淮南路出现蝗灾,治蝗不力的姚岳甚至无耻上书说,蝗虫慑于朝廷的威严,全部抱着草木自己死了,由于治蝗无能加上言论荒谬,最终姚岳才被贬黜去职。

而岳家军中,背叛岳飞的并不仅仅姚岳一人。

作为岳飞的手下大将、岳家军前军副统制王俊,就是害死岳飞的帮凶之一。在宋高宗授意秦桧罗织冤狱后,或许是为了迎合上意谋求升职,王俊在岳飞被收押后,随即跳出来,诬指他受岳飞和岳云的指使,准备进行谋反。或许是察觉到制造冤狱的人来自最.高指示,岳飞的部将王贵、姚政、庞荣、傅选等也纷纷在王俊的诬告信上签字画押,并信口雌黄地将岳飞兵临开封、却被十二道金牌悲愤召回的事实,污蔑为坐拥重兵却逗留不进,并诬称岳飞有意让部将张宪据守襄阳、伺机谋反。

在来自最高权力的震慑下,岳家军内部分化了:此后,岳飞的忠诚部将牛皋暴死,有人传闻是被毒死;部将王贵在做完帮凶后,随后被革去兵权,另被授予了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的虚衔,离军赋闲。

为了达到分化瓦解岳家军的目的,宋高宗随后又下令将岳飞的幕僚僚孙革、黄纵、于鹏等人全部发配编管,此后,岳家军中的精锐部队背嵬军或被编入禁军,或被裁减、撤并,最终,在南宋之初让金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最终在宋高宗和秦桧等人的分化瓦解下,逐渐消失无形。


▲剧照:岳家军部分将领助纣为虐,使得岳飞惨死

对于宋高宗畏金如虎,为了议和甚至不惜迫害抗金主将岳飞的做法,另外一位号称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锜、张俊)之一的大将张俊,在敏感意识到宋高宗的本意是要剥夺各位武将的兵权后,先是主动上书请求上交兵权,随后,当看到宋高宗和秦桧有意处死岳飞后,张俊又主动追随最高指示,追随秦桧制造伪证,诬称岳飞要谋反,最终将岳飞逼入死地。

在张俊看来,在崇文抑武的两宋风气中,作为武将群体的他们只有明哲保身才能谋得退路,而北宋时期名将狄青忧愤而死的下场,是所有武将们铭刻在心的求生教训,但尽管如此,从明哲保身到进一步的助纣为虐,张俊最终以令人不齿的作为,获得了宋高宗的信任,此后,尽管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但宋高宗都不以为然,因为在宋高宗看来,一位贪财的武将,远比一位锐意进取、试图收复北方失土、迎回二圣(宋徽宗、宋钦宗)的岳飞来得“老实可控”。

对此,后来元人编撰的《宋史》评价说:“(张俊)矧其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其负戾又如何哉?”

此后,除了参与诬陷岳飞的张俊继续得到重用外,另外位列南宋中兴四大名将的韩世忠、刘锜也相继被罢去兵权。

在岳飞被害前,当时已经被革去兵权的韩世忠挺身而出,当面质问岳飞有何罪,对此秦桧回答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对韩世忠恨之入骨,但由于韩世忠曾经在苗刘兵变(1129年)中奋不顾身营救过宋高宗,因此得保平安,此后,韩世忠奏请告老退休,并闭门谢客,口不言兵,临死前几年,他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游览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他也经常故意推托不见,以免被猜疑见忌。

3

在岳飞被害前,宋高宗密令秦桧与金人媾和,史称绍兴和议,此后,随着岳飞被杀,和韩世忠、刘锜等大将相继被解除兵权,张俊等人则不惜参与陷害岳飞求媚,至此,南宋初期的主战派或被杀、或被贬、或被任以闲职,接连被宋军击败的金人,则暂时息兵讲和,等待卷土重来。

但宋高宗的日子并不安生,他经常在靴子里藏着一把匕首,以防不测。

他要防的,是秦桧。

随着岳飞被杀、绍兴和议既成,自认天下开始太平的宋高宗放松了警惕,而独揽朝政的秦桧则利用各种手段培植势力,并处处打压迫害那些坚持抗战、反对议和的官员,在此情况下,秦桧的党羽逐渐遍布朝廷内外,以致宋高宗身边尽是秦桧的亲信,南宋朝廷一度君弱臣强,以致宋高宗不得不随身藏着匕首以防不测。

在宋高宗惶恐不安的同时,就在岳飞被害后八年,一位名叫施全的小军官,怀揣着匕首,刺向了秦桧。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秦桧在乘轿赶往上朝路上、途经临安城内众安桥时,突然,一位男子疾奔而出,手持利刃刺向秦桧所乘坐的轿子,没想到男子行刺不成,最终被秦桧的手下所擒获。

又惊又恼的秦桧于是亲自提审,获悉这位男子叫做施全,本是一名军队中的殿司小军官,因为愤慨秦桧议和反战、残害岳飞等忠臣良将,施全气愤难平,于是才独自策划行刺秦桧,在被提审过程中,施全始终大义凛然,并破口大骂秦桧说:

“举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

在秦桧的指令下,施全最终被斩于市,此后,秦桧出门必带侍卫。

但一代权臣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就在秦桧临死前几个月,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初,秦桧的党羽向宋高宗提出,应该让秦桧乘坐金根车,并让秦桧加九锡。

加九锡,是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也是皇帝对待臣子的最高礼仪。而王莽和曹操,都曾经“加九锡”,对此,隐忍不发的宋高宗准奏,秦桧也安然受之。

尽管仍谈不上夺权,但宋高宗朝君弱臣强的态势一清二楚,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持续隐忍,秦桧的病情则日益加重,到了当年(1155年)八月,秦桧因为病重,甚至连字也写不了了。

听说秦桧病危,隐忍多年的宋高宗于是前往探视病情,当时,秦桧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只是一直流眼泪,眼见秦桧如此情况已经无法挑头,宋高宗于是转身准备离开,当时,秦桧的养子秦熺以为父亲病危,宰相之位一定非自己莫属,于是当面向宋高宗假意追问继任宰相是谁,没想到宋高宗却冷冷地回了一句,“这不是你该参与的事!”(此事卿不当与)然后拂袖而去。

在这权力交接的重大关头,秦熺于是立马派儿子秦埙,联合秦桧的党羽林一飞、郑木冉等人,让台谏官徐喜、张扶策划上奏鼓吹拜秦熺为相,没想到的是,宋高宗却在离开秦府的当晚,就下诏免去秦桧祖孙三人的一切职务,并于第二天一早颁布于朝堂,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打击刺激下,秦桧不久就一命呜呼。

政治风向突然逆转,满朝文武目瞪口呆,最终选择了听命于宋高宗、向皇权妥协。

而在秦桧死后,宋高宗则对自己的亲信杨存中说道:“秦桧已经死了,朕终于不用在靴子了藏刀了。”





4

但宋高宗真正畏惧的不是秦桧,而是金人。

秦桧死后六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调度六十万大军南下入侵南宋,打破了持续近20年的绍兴和议,当时已经55岁的宋高宗赵构心中震恐不已,因为他自从21岁那年在靖康之变中登上皇位后,就一直在不停躲避金兵的追杀,为此他四处流亡,有一段时间甚至惊恐到要躲避在海船上逃难。

从1127年的靖康之变,一直到1142年绍兴和议正式执行,名义上贵为皇帝的赵构,他的青年时期实际上一直在惶恐不安中度过,这也使得他患上了深度的“靖康恐惧症”,一听到金兵来袭就吓得发抖。

当时,金主完颜亮派出宋朝的老臣王全作为使者出访南宋,并要求南宋继续割让土地,王全甚至当着南宋文武百官的面,在众目睽睽之下当面痛骂宋高宗,史载其“言语鄙俗”,大爆粗口,直接将宋高宗这个老皇帝骂得痛哭流涕“号恸而退”。

但金人的兵锋并未停止,完颜亮的大军随后渡过淮河,直抵长江南岸的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没想到在采石之战中,临时仓促上阵的文臣虞允文,竟然指挥宋军大败金军,随后金兵发生内乱,金主完颜亮被杀于军中,内讧的金兵最终自行引退。

经历过这场大变,宋高宗在持续一生的战乱恐惧中,最终萌生退意。

早在1127年的靖康之变中,由于赵宋皇族绝大部分被金兵掳掠一空,作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的赵构才得以幸运荣登大位,但此后从1127年一直到1142年绍兴和议执行前,他一直在兵荒马乱中逃难奔波,而他唯一的儿子赵旉更是在动乱中、年仅三岁就夭亡;而他本人也在逃难中,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此后再未生儿育女。

由于患有深度的“靖康恐惧症”,加上为了巩固权力,实际上并无意迎回父兄宋徽宗和宋钦宗,于是,宋高宗为了与金人和议,不惜授意秦桧害死岳飞,以偏安江南为自足,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不惜杀死抗金名将岳飞,并屈膝向金称臣,但金人还是不满足,还是步步紧逼,在此情况下,就在采石之战后金兵退却的第二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以“倦勤”为由,决定禅位给养子赵眘,这也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当初,由于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夭亡,而此后宋高宗又未再生育,加上北宋皇族在靖康之变中几乎被一扫而空,于是,或许是感觉到了某种天意的宋高宗赵构,最终决定在祖先宋太宗赵光义斧声烛影的疑云之后,改而选择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shèn,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即位前改名昚)为养子,以让宋朝的皇位重回赵匡胤一系。


▲宋孝宗赵眘,在即位第二个月就着手为岳飞平反

5

历史的风云变幻,让原本流落民间的宋孝宗荣登大宝,而作为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锐意进取的宋孝宗,最终让岳飞的冤案平反成为可能。

就在宋孝宗即位前一年(1161年),由于金兵大举南下入侵,这也让主战派再次抬头。当时,太学生程宏图、殿中侍御史杜莘老等人纷纷上奏,希望宋高宗“昭雪岳飞,录其子孙, 以激天下忠臣义士之气”,在金兵南下和群臣激愤的态势下,宋高宗不得已下诏,将流放羁管于岭南等地的岳飞家属恢复自由“放令逐便”。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孝宗正式即位,就在执政的第二个月,宋孝宗就下令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北伐大计;另外,宋孝宗还下诏为岳飞平反,追复其原官,赦还岳飞被流放的家属。

岳飞得到平反,但当初被害后尸骨究竟去了哪里?于是,宋廷礼部公开悬赏寻找岳飞遗骨,也就是这时候,就在岳飞遇害整整20年后,狱卒隗顺的儿子才现身,公开说出了父亲临终前嘱咐的秘密,于是,宋孝宗下令将岳飞的遗骨迁葬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栖霞岭,这就是如今备受敬仰的宋岳鄂王墓。

想当初,如果没有狱卒隗顺的挺身而出,后世人或许也将永远无从寻找到将军岳飞的遗骨。


为了给岳飞平反,宋孝宗也顶着巨大的压力。

在给岳飞平反时,当时宋孝宗才刚刚即位一个多月,而亲手炮制岳飞冤案的宋高宗赵构仍然在世,并时不时以“太上皇”的身份“指点”朝政,但宋孝宗不为所动,坚持为英雄岳飞平反,他以政治智慧下诏说:

“故岳飞起身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在诏文中,宋孝宗既为岳飞平了反,又为宋高宗保留了面子,使得为岳飞的平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而历经20年的苦难,这一年,岳飞的妻子李娃已经62岁,岳飞幸存的三子岳霖已经32岁,四子岳震已经27岁,五子岳霭也已23岁,在历经磨难后,这个幸存的家族,终于等来了父亲岳飞沉冤得雪的一天。

就在后来亲自召见岳飞的三子岳霖时,宋孝宗痛惜地说:

“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

岳霖则跪拜痛哭说:

“仰蒙圣察抚念,故家臣不胜感激!”

此后,宋孝宗下诏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等官职、爵位,岳飞的夫人李氏则追复楚国夫人的封号,岳飞的长子岳云、次子岳雷也都追复旧职,岳飞则得到了“武穆”的谥号,意为“折冲御侮、布德执义”。

但或许是历经磨难,岳飞的后代此后与武绝缘、再未从军,而是从文发展。岳飞的三子岳霖此后一直活到了62岁(1130-1192年),生前,他四处寻访岳飞的旧文和老部下,收集了不少岳飞在世时的资料,临死前,他嘱咐儿子岳珂要将爷爷岳飞的资料汇集成书、传扬于世,他说:

“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余初罹大祸,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访于遗卒,掇拾而未及上,余罪也。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最终,岳珂在父亲岳霖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辑而成了《鄂国金佗稡编》28卷和《续编》30卷,保留了大量爷爷岳飞生前的资料文献,从而使得后人得以更详细地了解岳飞生前的事迹。

另一方面,秦桧则在死后遭受了万世的唾骂,以致到了秦桧的曾孙秦钜时期,其整个家族都一直遭受舆论谴责。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金兵再次南侵,当时老臣赵放提议任用颇为有才的秦桧的曾孙秦钜为将,但有大臣现场抨击说:

“秦钜是大奸臣秦桧的曾孙,其祖恶贯天下,万人唾骂,用此人,必然要贻害国家。”

对此赵放则反驳说,“秦钜虽是秦桧后人,但人各有志,不能以先人的好坏来判断后人。”

在赵放的推荐下,秦钜最终被册封为蕲州通判兼领守备事务。到了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金兵南侵蕲州(今湖北蕲春),秦钜与郡守李诚之率众抗敌,蕲州城破后,秦钜又率领残兵与金兵进行巷战,临死前,他下令部下点燃蕲州仓库,誓死不给金兵留下府库钱粮,然后秦钜在屋中点火自焚,当时,有老兵试图阻止他,秦钜训斥拒绝说:

“我为国家而死,你们自己逃生去吧!”

说完后,秦钜毅然跃入熊熊烈火,他的两个儿子秦浚与秦瀈也跟随父亲秦钜一起自焚殉国。

秦钜父子三人力抗金兵、自焚殉国的消息传开后,南宋满朝文武无不感慨万分,宋宁宗于是下诏特赠秦钜五官、秘阁修撰,并封义烈侯。

秦钜死后13年(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攻灭金国,但第二年(1235年),蒙古在灭金后随即开始进攻南宋,南宋抵抗四十多年后,1276年,临安城破。到了1279年,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在崖山之战中全军覆没,誓死不降的陆秀夫最终背着南宋末帝赵昺跳海自尽,而从1127年靖康之变后南迁,延续152年之久的南宋,至此才陨灭于崖山的怒海波涛之中。

一出南宋史,最终以将军和狱卒,忠臣与权奸的交织,化为无声的悲叹。


参考文献:

刘云生:《“秦门三状元”的文化沉降》,《深圳特区报》2019年6月11日

乔娟:《岳飞冤案之后》

admin 发表于 2022-2-21 18:28:26


岳飞遇害以后,他和秦桧的后人都怎么样了?



知骨以来

知骨以来​​



美国阿尔法商务电子有限公司 QE工程师


9 人赞同了该文章





当一代名将岳飞被杀害后,狱卒隗顺走进了历史。

这是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除夕。

恰逢过年,刽子手在临安(杭州)大理寺内杀害岳飞后,赶着回去过年,遗忘了将军的遗体,就在此时,那位原本注定将隐没于历史风尘之中的无名小卒、大理寺内的狱卒隗顺,挺身而出,他以处理罪犯尸体为由,悄悄将岳飞的尸体偷运出城,并埋葬于临安城外的九曲丛祠旁。

此后,隗顺终身未再提起此事,一直到临死前,他才告诉儿子此事,并嘱咐说,岳飞的遗体有岳飞生前佩戴的玉佩为证,另外隗顺还在埋葬将军的地方,栽种了两棵橘树为志。

由于岳飞系被宋高宗钦点处死,因此这位小小的狱卒明白,自己偷葬将军的遗体,或将连坐整个家族。此前岳飞入狱后,主审官何铸因为坚持替岳飞申诉以致被贬,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因为坚持护卫岳飞被罢官,布衣刘允升上书为岳飞伸冤,甚至被直接处死,因此隗顺明白,以他一个小小的狱卒,无力为将军伸冤。

但他能做的,就是偷偷埋葬和保护将军的遗体。

历史将在二十年后,永世铭记这位平凡的无名小卒。


▲剧照:一位平凡的狱卒,冒死偷葬岳飞的遗体

1

岳飞以“莫须有”之名被杀后,宋高宗和秦桧,并未停止迫害岳飞的家人。

当时,岳飞的五子一女中:23岁的长子岳云与父亲岳飞一同被杀,在剩余的孩子中,岳飞的次子岳雷年仅17岁,三子岳霖年仅12岁,四子岳震年仅7岁,五子岳霭年仅3岁。

在宋高宗的指使,秦桧、万俟卨等人的为虐下,岳飞的妻子李娃和四个孩子一起被流放岭南,地方官故意将他们安置在一个寺庙内“仅能容身”的小茅屋中,还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后来,岳飞的次子岳雷难抑悲愤,在岭南含恨而死。在后来清朝人编撰的小说《说岳全传》中,称岳雷在岳飞死后,与岳飞的部将牛皋之子牛通结义,率军全歼金兵,并生擒金兀术,胜利扫北凯旋。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岳雷最终也是以悲剧的命运告终。

史书对于岳飞的女儿岳安娘没有什么记载,而清朝小说《说岳全传》则引用民间传言说,岳飞死时,他的小女儿岳银瓶年仅13岁,为了给父兄伸冤,她辗转奔走,却多次被阻挠打压,最终“抱银瓶坠井而死”,民间传说因此称她为“银瓶娘子”。

岳飞剩余的妻儿子女在岭南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然而善于迎合上意的官僚们并不满足。当时,福建的漳州知州甚至上书朝廷,建议应该取消对岳飞家属的粮米供应,以彻底将岳家斩草除根,后来,当时人、南宋学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中气得大骂说:

“士大夫为官爵所钓,用心至是,可谓狗彘不食其余矣!”


▲剧照:岳飞死后,部分无耻文官试图对岳家后人斩尽杀绝







2

精忠报国的一代名将惨遭横祸,溜须拍马的无耻官僚却借机上位,这里面,就很有几位岳飞的旧部。

陕西人姚岳在靖康之变(1127年)后逃离关中地区,并在南宋考中进士,在一次与岳飞偶遇后,岳飞觉得自己母亲姓姚、父亲姓岳,而此人则名为姚岳,实在有缘,于是便留姚岳在军中为参谋效力,对他十分关爱亲信。

没想到姚岳在岳飞死后,却向秦桧递上“投名状”说,自己要与岳飞彻底划清界限,为此他还廉不知耻地向秦桧建议说,岳州(今岳阳)“以叛臣故地,又与其同姓”,因此建议南宋朝廷将岳州改名,在姚岳的一再上书下,宋高宗竟然颁发诏书,将岳州改为纯州,而岳州的驻军岳阳军则改名华容军。

与自己的老长官划清界限后,姚岳此后开始官运亨通,一直到宋孝宗时,他所任职的淮南路出现蝗灾,治蝗不力的姚岳甚至无耻上书说,蝗虫慑于朝廷的威严,全部抱着草木自己死了,由于治蝗无能加上言论荒谬,最终姚岳才被贬黜去职。

而岳家军中,背叛岳飞的并不仅仅姚岳一人。

作为岳飞的手下大将、岳家军前军副统制王俊,就是害死岳飞的帮凶之一。在宋高宗授意秦桧罗织冤狱后,或许是为了迎合上意谋求升职,王俊在岳飞被收押后,随即跳出来,诬指他受岳飞和岳云的指使,准备进行谋反。或许是察觉到制造冤狱的人来自最.高指示,岳飞的部将王贵、姚政、庞荣、傅选等也纷纷在王俊的诬告信上签字画押,并信口雌黄地将岳飞兵临开封、却被十二道金牌悲愤召回的事实,污蔑为坐拥重兵却逗留不进,并诬称岳飞有意让部将张宪据守襄阳、伺机谋反。

在来自最高权力的震慑下,岳家军内部分化了:此后,岳飞的忠诚部将牛皋暴死,有人传闻是被毒死;部将王贵在做完帮凶后,随后被革去兵权,另被授予了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的虚衔,离军赋闲。

为了达到分化瓦解岳家军的目的,宋高宗随后又下令将岳飞的幕僚僚孙革、黄纵、于鹏等人全部发配编管,此后,岳家军中的精锐部队背嵬军或被编入禁军,或被裁减、撤并,最终,在南宋之初让金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最终在宋高宗和秦桧等人的分化瓦解下,逐渐消失无形。


▲剧照:岳家军部分将领助纣为虐,使得岳飞惨死

对于宋高宗畏金如虎,为了议和甚至不惜迫害抗金主将岳飞的做法,另外一位号称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锜、张俊)之一的大将张俊,在敏感意识到宋高宗的本意是要剥夺各位武将的兵权后,先是主动上书请求上交兵权,随后,当看到宋高宗和秦桧有意处死岳飞后,张俊又主动追随最高指示,追随秦桧制造伪证,诬称岳飞要谋反,最终将岳飞逼入死地。

在张俊看来,在崇文抑武的两宋风气中,作为武将群体的他们只有明哲保身才能谋得退路,而北宋时期名将狄青忧愤而死的下场,是所有武将们铭刻在心的求生教训,但尽管如此,从明哲保身到进一步的助纣为虐,张俊最终以令人不齿的作为,获得了宋高宗的信任,此后,尽管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但宋高宗都不以为然,因为在宋高宗看来,一位贪财的武将,远比一位锐意进取、试图收复北方失土、迎回二圣(宋徽宗、宋钦宗)的岳飞来得“老实可控”。

对此,后来元人编撰的《宋史》评价说:“(张俊)矧其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其负戾又如何哉?”

此后,除了参与诬陷岳飞的张俊继续得到重用外,另外位列南宋中兴四大名将的韩世忠、刘锜也相继被罢去兵权。

在岳飞被害前,当时已经被革去兵权的韩世忠挺身而出,当面质问岳飞有何罪,对此秦桧回答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对韩世忠恨之入骨,但由于韩世忠曾经在苗刘兵变(1129年)中奋不顾身营救过宋高宗,因此得保平安,此后,韩世忠奏请告老退休,并闭门谢客,口不言兵,临死前几年,他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游览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他也经常故意推托不见,以免被猜疑见忌。

3

在岳飞被害前,宋高宗密令秦桧与金人媾和,史称绍兴和议,此后,随着岳飞被杀,和韩世忠、刘锜等大将相继被解除兵权,张俊等人则不惜参与陷害岳飞求媚,至此,南宋初期的主战派或被杀、或被贬、或被任以闲职,接连被宋军击败的金人,则暂时息兵讲和,等待卷土重来。

但宋高宗的日子并不安生,他经常在靴子里藏着一把匕首,以防不测。

他要防的,是秦桧。

随着岳飞被杀、绍兴和议既成,自认天下开始太平的宋高宗放松了警惕,而独揽朝政的秦桧则利用各种手段培植势力,并处处打压迫害那些坚持抗战、反对议和的官员,在此情况下,秦桧的党羽逐渐遍布朝廷内外,以致宋高宗身边尽是秦桧的亲信,南宋朝廷一度君弱臣强,以致宋高宗不得不随身藏着匕首以防不测。

在宋高宗惶恐不安的同时,就在岳飞被害后八年,一位名叫施全的小军官,怀揣着匕首,刺向了秦桧。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秦桧在乘轿赶往上朝路上、途经临安城内众安桥时,突然,一位男子疾奔而出,手持利刃刺向秦桧所乘坐的轿子,没想到男子行刺不成,最终被秦桧的手下所擒获。

又惊又恼的秦桧于是亲自提审,获悉这位男子叫做施全,本是一名军队中的殿司小军官,因为愤慨秦桧议和反战、残害岳飞等忠臣良将,施全气愤难平,于是才独自策划行刺秦桧,在被提审过程中,施全始终大义凛然,并破口大骂秦桧说:

“举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

在秦桧的指令下,施全最终被斩于市,此后,秦桧出门必带侍卫。

但一代权臣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就在秦桧临死前几个月,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初,秦桧的党羽向宋高宗提出,应该让秦桧乘坐金根车,并让秦桧加九锡。

加九锡,是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也是皇帝对待臣子的最高礼仪。而王莽和曹操,都曾经“加九锡”,对此,隐忍不发的宋高宗准奏,秦桧也安然受之。

尽管仍谈不上夺权,但宋高宗朝君弱臣强的态势一清二楚,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持续隐忍,秦桧的病情则日益加重,到了当年(1155年)八月,秦桧因为病重,甚至连字也写不了了。

听说秦桧病危,隐忍多年的宋高宗于是前往探视病情,当时,秦桧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只是一直流眼泪,眼见秦桧如此情况已经无法挑头,宋高宗于是转身准备离开,当时,秦桧的养子秦熺以为父亲病危,宰相之位一定非自己莫属,于是当面向宋高宗假意追问继任宰相是谁,没想到宋高宗却冷冷地回了一句,“这不是你该参与的事!”(此事卿不当与)然后拂袖而去。

在这权力交接的重大关头,秦熺于是立马派儿子秦埙,联合秦桧的党羽林一飞、郑木冉等人,让台谏官徐喜、张扶策划上奏鼓吹拜秦熺为相,没想到的是,宋高宗却在离开秦府的当晚,就下诏免去秦桧祖孙三人的一切职务,并于第二天一早颁布于朝堂,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打击刺激下,秦桧不久就一命呜呼。

政治风向突然逆转,满朝文武目瞪口呆,最终选择了听命于宋高宗、向皇权妥协。

而在秦桧死后,宋高宗则对自己的亲信杨存中说道:“秦桧已经死了,朕终于不用在靴子了藏刀了。”





4

但宋高宗真正畏惧的不是秦桧,而是金人。

秦桧死后六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调度六十万大军南下入侵南宋,打破了持续近20年的绍兴和议,当时已经55岁的宋高宗赵构心中震恐不已,因为他自从21岁那年在靖康之变中登上皇位后,就一直在不停躲避金兵的追杀,为此他四处流亡,有一段时间甚至惊恐到要躲避在海船上逃难。

从1127年的靖康之变,一直到1142年绍兴和议正式执行,名义上贵为皇帝的赵构,他的青年时期实际上一直在惶恐不安中度过,这也使得他患上了深度的“靖康恐惧症”,一听到金兵来袭就吓得发抖。

当时,金主完颜亮派出宋朝的老臣王全作为使者出访南宋,并要求南宋继续割让土地,王全甚至当着南宋文武百官的面,在众目睽睽之下当面痛骂宋高宗,史载其“言语鄙俗”,大爆粗口,直接将宋高宗这个老皇帝骂得痛哭流涕“号恸而退”。

但金人的兵锋并未停止,完颜亮的大军随后渡过淮河,直抵长江南岸的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没想到在采石之战中,临时仓促上阵的文臣虞允文,竟然指挥宋军大败金军,随后金兵发生内乱,金主完颜亮被杀于军中,内讧的金兵最终自行引退。

经历过这场大变,宋高宗在持续一生的战乱恐惧中,最终萌生退意。

早在1127年的靖康之变中,由于赵宋皇族绝大部分被金兵掳掠一空,作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的赵构才得以幸运荣登大位,但此后从1127年一直到1142年绍兴和议执行前,他一直在兵荒马乱中逃难奔波,而他唯一的儿子赵旉更是在动乱中、年仅三岁就夭亡;而他本人也在逃难中,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此后再未生儿育女。

由于患有深度的“靖康恐惧症”,加上为了巩固权力,实际上并无意迎回父兄宋徽宗和宋钦宗,于是,宋高宗为了与金人和议,不惜授意秦桧害死岳飞,以偏安江南为自足,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不惜杀死抗金名将岳飞,并屈膝向金称臣,但金人还是不满足,还是步步紧逼,在此情况下,就在采石之战后金兵退却的第二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以“倦勤”为由,决定禅位给养子赵眘,这也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当初,由于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夭亡,而此后宋高宗又未再生育,加上北宋皇族在靖康之变中几乎被一扫而空,于是,或许是感觉到了某种天意的宋高宗赵构,最终决定在祖先宋太宗赵光义斧声烛影的疑云之后,改而选择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shèn,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即位前改名昚)为养子,以让宋朝的皇位重回赵匡胤一系。


▲宋孝宗赵眘,在即位第二个月就着手为岳飞平反

5

历史的风云变幻,让原本流落民间的宋孝宗荣登大宝,而作为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锐意进取的宋孝宗,最终让岳飞的冤案平反成为可能。

就在宋孝宗即位前一年(1161年),由于金兵大举南下入侵,这也让主战派再次抬头。当时,太学生程宏图、殿中侍御史杜莘老等人纷纷上奏,希望宋高宗“昭雪岳飞,录其子孙, 以激天下忠臣义士之气”,在金兵南下和群臣激愤的态势下,宋高宗不得已下诏,将流放羁管于岭南等地的岳飞家属恢复自由“放令逐便”。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孝宗正式即位,就在执政的第二个月,宋孝宗就下令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北伐大计;另外,宋孝宗还下诏为岳飞平反,追复其原官,赦还岳飞被流放的家属。

岳飞得到平反,但当初被害后尸骨究竟去了哪里?于是,宋廷礼部公开悬赏寻找岳飞遗骨,也就是这时候,就在岳飞遇害整整20年后,狱卒隗顺的儿子才现身,公开说出了父亲临终前嘱咐的秘密,于是,宋孝宗下令将岳飞的遗骨迁葬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栖霞岭,这就是如今备受敬仰的宋岳鄂王墓。

想当初,如果没有狱卒隗顺的挺身而出,后世人或许也将永远无从寻找到将军岳飞的遗骨。


为了给岳飞平反,宋孝宗也顶着巨大的压力。

在给岳飞平反时,当时宋孝宗才刚刚即位一个多月,而亲手炮制岳飞冤案的宋高宗赵构仍然在世,并时不时以“太上皇”的身份“指点”朝政,但宋孝宗不为所动,坚持为英雄岳飞平反,他以政治智慧下诏说:

“故岳飞起身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在诏文中,宋孝宗既为岳飞平了反,又为宋高宗保留了面子,使得为岳飞的平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而历经20年的苦难,这一年,岳飞的妻子李娃已经62岁,岳飞幸存的三子岳霖已经32岁,四子岳震已经27岁,五子岳霭也已23岁,在历经磨难后,这个幸存的家族,终于等来了父亲岳飞沉冤得雪的一天。

就在后来亲自召见岳飞的三子岳霖时,宋孝宗痛惜地说:

“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

岳霖则跪拜痛哭说:

“仰蒙圣察抚念,故家臣不胜感激!”

此后,宋孝宗下诏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等官职、爵位,岳飞的夫人李氏则追复楚国夫人的封号,岳飞的长子岳云、次子岳雷也都追复旧职,岳飞则得到了“武穆”的谥号,意为“折冲御侮、布德执义”。

但或许是历经磨难,岳飞的后代此后与武绝缘、再未从军,而是从文发展。岳飞的三子岳霖此后一直活到了62岁(1130-1192年),生前,他四处寻访岳飞的旧文和老部下,收集了不少岳飞在世时的资料,临死前,他嘱咐儿子岳珂要将爷爷岳飞的资料汇集成书、传扬于世,他说:

“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余初罹大祸,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访于遗卒,掇拾而未及上,余罪也。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最终,岳珂在父亲岳霖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辑而成了《鄂国金佗稡编》28卷和《续编》30卷,保留了大量爷爷岳飞生前的资料文献,从而使得后人得以更详细地了解岳飞生前的事迹。

另一方面,秦桧则在死后遭受了万世的唾骂,以致到了秦桧的曾孙秦钜时期,其整个家族都一直遭受舆论谴责。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金兵再次南侵,当时老臣赵放提议任用颇为有才的秦桧的曾孙秦钜为将,但有大臣现场抨击说:

“秦钜是大奸臣秦桧的曾孙,其祖恶贯天下,万人唾骂,用此人,必然要贻害国家。”

对此赵放则反驳说,“秦钜虽是秦桧后人,但人各有志,不能以先人的好坏来判断后人。”

在赵放的推荐下,秦钜最终被册封为蕲州通判兼领守备事务。到了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金兵南侵蕲州(今湖北蕲春),秦钜与郡守李诚之率众抗敌,蕲州城破后,秦钜又率领残兵与金兵进行巷战,临死前,他下令部下点燃蕲州仓库,誓死不给金兵留下府库钱粮,然后秦钜在屋中点火自焚,当时,有老兵试图阻止他,秦钜训斥拒绝说:

“我为国家而死,你们自己逃生去吧!”

说完后,秦钜毅然跃入熊熊烈火,他的两个儿子秦浚与秦瀈也跟随父亲秦钜一起自焚殉国。

秦钜父子三人力抗金兵、自焚殉国的消息传开后,南宋满朝文武无不感慨万分,宋宁宗于是下诏特赠秦钜五官、秘阁修撰,并封义烈侯。

秦钜死后13年(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攻灭金国,但第二年(1235年),蒙古在灭金后随即开始进攻南宋,南宋抵抗四十多年后,1276年,临安城破。到了1279年,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在崖山之战中全军覆没,誓死不降的陆秀夫最终背着南宋末帝赵昺跳海自尽,而从1127年靖康之变后南迁,延续152年之久的南宋,至此才陨灭于崖山的怒海波涛之中。

一出南宋史,最终以将军和狱卒,忠臣与权奸的交织,化为无声的悲叹。


参考文献:

刘云生:《“秦门三状元”的文化沉降》,《深圳特区报》2019年6月11日

乔娟:《岳飞冤案之后》

admin 发表于 2022-2-23 10:31:50


触碰宋高宗的这个禁忌 才是岳飞真正的死因?






冷炮历史

2021年04月15日 13:39:50













74人参与10评论
.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最大的梦想应该就是江山稳固、流传千秋万代了。但是古往今来,不要说万代,不少皇帝就连第二代都不一定能有,他们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健康合格的后裔继承皇位。远的不说,北宋仁宗皇帝三个儿子无一长大成人,全部夭折。无奈之下,宋仁宗只好过继宗室子弟赵曙,并传位给他,成为后来的宋英宗。无独有偶,宋哲宗也是在子嗣艰难的情况下,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赵构面对着跟他伯父同样的棘手局面。他有一儿五女,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没有皇位继承权,暂且不提。唯一的儿子赵旉三岁时赶上了苗、刘兵变,受到惊吓,叛乱平息后,赵旉发起了高烧,一个伺候的宫女不小心踢翻了铜炉,发出巨大的声响,居然把病中的赵旉给吓死了。其实,即便赵旉能活到成年,就这样脆弱的神经和身体,能否承担压力繁重的帝王职位,也是很让人怀疑的。但是,此刻独子赵旉的死,对宋高宗来说,简直如晴天霹雳,个中滋味,想必除了苦涩还是苦涩。

绍兴元年,上虞县丞娄寅亮——一位颇有勇气的低级官员——首先挑明了此事,他给赵构的奏折上谈到了立嗣这个敏感话题。



娄寅亮的奏章援引赵宋皇位传承的先例,宋太祖传位于其弟宋太宗,宋仁宗无后传位于养子,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他建议宋高宗考虑先从宋太祖的后裔“伯”字辈中挑选一个德才兼备的孩子作为养子,一旦宋高宗自己的儿子出生了,皇位还是由亲儿子继承。娄寅亮的说法非常漂亮,给进退维谷的宋高宗解决皇位继承人问题指出了一条可行的思路。

宋高宗看到这道奏章之后,立即把娄寅亮提拔为监察御使。这说明,宋高宗并不特别忌讳谈及他无后这个话题。

大计已定,之后就是挑选合适的继承人了。挑选的过程并不顺利。与子嗣上尤为艰难的赵光义后人相比,太祖香火特别旺盛,符合条件的“伯”字辈七世孙有1600余人。朝廷从7岁以下儿童中选出10人,让高宗逐一审看。最后定下来的有两个孩子:7岁的赵伯琮和5岁的赵伯玖。两个孩子没有马上被确定身份,暂时都作为养子接入后宫由妃嫔抚养,再慢慢观察。赵伯琮毕竟年龄大一些,入学读书比较早,因此在皇储的竞争中显得更有胜算。

绍兴七年秋,岳飞奉命赶赴建康。此前,岳飞曾去过赵伯琮读书的学堂,见到过这个聪慧可爱的男孩,感叹地说:“中兴基本,其在是乎!”在觐见的途中,与一同被召入朝觐见皇帝的薛弼相遇。岳飞向薛弼透露自己此行要向皇帝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建议:请立赵伯琮为太子。



岳飞说,根据情报,金朝密谋要把宋钦宗之子赵谌送回南朝。金人为什么要送还赵谌?其用意显然是威胁草草创建立足未稳的南宋政权。在北宋未灭亡前,赵谌曾被正式立太子,而宋高宗没有亲儿子,也没有法定继承人,赵谌一旦真被送回建康,人们将以什么身份迎接他?不管承不承认赵谌,南宋君臣都面对一个难以躲避的陷阱,处理不当,也许还会影响到南宋政权的合法性。金人此计可谓毒辣,想要破解,最好的策略就是争取主动,早立太子,这样金人的阴谋自然不攻自破。

薛弼听后,有些担忧,说:“身为大将,似不应干预此事。”岳飞回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因此,即便知道可能犯忌讳触怒宋高宗,为国家计,岳飞仍然挺身而出,直言其事,显现出一名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岳飞到达建康后,觐见宋高宗,在宋高宗面前诵读自己关于立储的奏章。在诵读的过程中,他也许感觉到薛弼言之有理,自己擅自建言立储行为莽撞。因此,内心不由得惶恐起来,读奏章时也断断续续,几乎不成句子。果然,宋高宗听后,很不高兴,他责备岳飞说:

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这显然就是在责怪岳飞“越职”了。岳飞退下时“面如死灰”,可见宋高宗对此事相当不高兴,与随后入见的薛弼还说起“飞意似不悦,卿自以意开谕之”。让薛弼去安慰开导岳飞。或许高宗也意识到,之前对岳飞态度过于峻急,毕竟岳飞是出于公心才提出这样的建议的。

第二天,赵鼎得知此事,惊道:“飞不循分守,乃至于此!”赵鼎找到薛弼,对他说:“大将总兵在外,岂可干预朝廷大事?宁不避嫌?飞武人,不知为此,殆幕中村秀才教之。公归语幕中,毋令作此态,非保全功名终始之理。”将岳飞失措之举归咎于其幕僚水平太差,也算是帮岳飞说好话了。



再说宋高宗,岳飞不是臣子之中唯一一个建议立储的,为何娄寅亮的提议宋高宗欣然接受,而岳飞却因此当面遭到训斥呢?就是因为,岳飞作为手握重兵的武将,在如此敏感的问题上,坦率明言,戳中了宋高宗的心病。

宋高宗为什么迟迟不立赵伯琮?难道他不知道早立太子能固国本,安民心吗?他当然知道,但是,宋高宗能拖就拖,这一拖就是好几年,也许是因为他从未放弃自己生子的希望。赵构也曾经千方百计,求医问药,期望有喜讯传来。然而,多种尝试宣告失败,未尝不沉重地打击了赵构,成为他心中的隐痛。加之在赵构看来,岳飞武将的身份,居然不谨言慎行,专于职守,而擅言立储之事,他想干什么?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吗?选定了继承人准备进行政治投机吗?以赵构的政治心胸,也只可能这样揣度岳飞建言的用意。

在中兴四将中,宋高宗曾经对岳飞最为倚重,给岳飞写了几百封亲笔信,君臣彼此信赖。然而,好景不常在,从岳飞未能实现合军愤然辞职,再到建言立储,赵构对岳飞猜忌和不信任与日俱增。两人最大的矛盾在于,岳飞一心一意想北伐收复中原,赵构却只想偏安东南,做太平天子。理想道路的不同,必然促使二人逐渐离心。岳飞未来的悲剧命运,此刻已然暗暗浮现。

在家天下的时代,立储既是皇帝的家事,也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正因为其二重双元的属性,导致很多悲剧的发生。不过话说回来,不仅立储一事,任何可能引起权力动摇的情况,都不会为独擅专断的皇权所容忍。当然,罪名可以随便按。

admin 发表于 2022-2-25 22:35:47

乞止班师诏奏略
   岳飞
   原文: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注释:乞止班师诏奏略:岳飞在郾城朱仙镇先后大败金兵,金兵准备渡河北撤,此时宋高宗下诏班师。岳飞为此写下了这篇奏略。勘,查核。金虏,金兵。东京,今河南开封市。败衄,失败,挫折。辎重,行军所带的器物、粮草等。河,黄河。垂成,接近于成功。料,揣度。图,谋划。
   翻译:我观察金军集重兵在开封府,经过几次败仗之后。已经丧失作战的勇气,金军的将领和士兵都很害怕。根据我得到的消息,金兵准备放弃辎重,逃回黄河以北。何况现在各地义军都在积极配合宋军作战,将士们也能拼命杀敌。天时人事,强弱已经很清楚了,就要大功告成,这样的时机不会再来,机会也不能轻易放过。我昼思夜想作战计划已经考虑的很成熟了,只愿陛下谋划此事。

admin 发表于 2022-2-26 18:34:17


岳飞自寻死路与岳飞神话兴起



易天笑

易天笑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从后周的孤儿寡母手里夺取政权。为了根除唐末以来武人篡窃成风的局面,确保赵氏江山千秋大业,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确立了重文抑武、强干弱枝的基本国策。

防范武将尾大不掉成为宋朝历代皇帝恪守不渝的“祖宗家法”。猜防将帅,防臣甚于防寇甚至比防寇还要恐惧。

靖康之耻,宋、金之间武力失衡。面对金人的攻势,为了维系朝廷的生存,赵构不得不提高武将的权力和地位,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从1127年登基到1137年,赵构亲身领教过二次武将的跋扈、一次文臣的背叛:1129年初苗刘兵变,年底宰相杜充叛变,1137年的淮西兵变。宋高宗恐惧又起,对武将的提防之心日益加重。削夺武将兵权,铲除一切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势力,只是时间问题。

宋高宗和岳飞关系很好,岳飞几乎是宋高宗一手提拔的,委以重任,信任有加。岳飞和武将们的关系都不好,重用岳飞,还可以制衡诸将。

岳飞只要格守君臣之道,完全可以善始善终。问题是,岳飞要么情商为零,要么居心叵测,无视大宋基本国策,累累践踏赵构底线,挑战宋高宗对他的容忍度。不作死,不会死;不断作死,只有一死。

逼立太子

历朝历代,立储都是皇帝和文臣的事,武将不得插手。

岳飞触及宋高宗最敏感处,就是他涉入最高权力接班人的设立,身为大将干预朝廷上的立储大事。作为拥有十万兵马的武将,本身有能力对高宗的地位构成威胁,参与立储之事明显是找死。

1129年初苗傅和刘正彦两个大将兵变,逼迫宋高宗让出皇帝位置,宋高宗受到极度惊吓,引发性功能障碍,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同年7月逃命过程中,惊悸而死。

岳飞把皇帝家事当自己事儿,与宋高宗无所不谈,忘乎所以。身为手握重兵的将军,居然犯忌讳和皇帝谈起继承人的事情,意见还比较极端。宋高宗痛斥:“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没有想到,岳飞又谈,杀意就此而起。

岳飞的立储建议触痛宋高宗性功能障碍的难言之隐,触犯了武将不得干预朝政的“祖宗家法”,破坏了武将不得插手立储大事的历史规则,更让宋高宗的思绪又回到苗刘兵变等反叛行径的痛苦岁月。

岳飞的参谋官薛弼之后觐见皇帝,宋高宗就说:岳飞听了我的话,好像不大高兴啊。你劝劝他吧(飞意似不悦,卿自以意开谕之)。

宋高宗见到宰相赵鼎,又提起岳飞的事。赵鼎毫不客气地痛批岳飞:没想到他竟这样不守本分(飞不循分守,乃至于此)。退朝后,赵鼎又把薛弼找了来,又把岳飞批了一通后,明确表示:这决不是保全功名、善始善终的做法。

岳飞被杀多年以后,薛弼和别人说起这事时,发了一通感慨:岳飞作为大将,却越职到了这个地步,找死啊!

是啊,岳飞确确实实在找死。不说宋太祖的“祖宗家法”,不说武将的历史规矩,也不说宋高宗的痛苦经历,光是一再触痛一个男人的难言之隐,是个男人都会生气,何况是九五至尊的皇帝。宋高宗倚仗岳飞,还能容忍一下。换成别的帝王,当即下旨问斩,甚至诛灭九族。

在职场,这样直戳老板或领导的隐私痛处,岳飞也会被开了。在官场,这样让上司难堪,岳飞就算跑了,也会跨省追捕。

宋高宗可以把岳飞当心腹来推心置腹,岳飞不能把宋高宗当哥们而无所不言。

放皇帝的鸽子

岳飞作为武将,属于典型的给脸不要脸,动不动就找死。

猜防将帅的基本国策摆在面前,岳飞还主动索要更多的军队,争取更大的权力。宋高宗不准,岳飞就耍小孩脾气,直接撂挑子,放了皇帝的鸽子,跑到庐山去隐居。

绍兴七年(1137年),宋高宗慨允岳飞指挥原属刘光世的淮西军。过了几天,又说淮西军不交给岳飞了,改为“都督府直辖”。都督诸路军马事的张浚,主战的李纲和主和的赵鼎都认为:不能给武将太大的兵权。大臣们都不同意,岳飞就去找皇帝,宋高宗也是不同意。

岳飞不干了,一怒之下居然不回湖北鄂州军营,而是去了江西庐山别墅,扬言要继续为母亲守孝。高宗对岳飞撂挑子极为震怒,但因金人威胁还在,不得不好言抚慰,促其下山。赵构一连写了两封信给他,希望他重新回来主持工作。岳飞回信不干。赵构只好又给岳飞写了封信。同时还以三省枢密院的名义让岳飞的部下李若虚和王贵到庐山去劝他。并扬言:如果岳飞不下山,就把他们两个一起军法从事。最后是李若虚连哄带吓,岳飞才接受皇帝的命令返回军营。

李若虚在庐山上,严厉地对岳飞说:这样坚决地不听从朝廷的旨意,决非好事;难道您以为可以和朝廷相对抗吗?

岳飞撂了几个月的挑子后,才下山向皇帝谢罪。赵构的回复很淡定:我没有生气。要不然,就处罚你了。怎么处罚呢?就像太祖说过的那样,犯了我的法令的人,只有用剑来教训他(“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唯有剑耳!”)。这是一次很明显很严重的警告,赵构心里已是杀机涌动。

次年,不长记性的岳飞又以防区过大为由,要求扩编军队,宋高宗答以“宁与减地分,不可添兵”,并再次告诫他“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古人所戒”。

宋高宗宽宏大度,可以一忍再忍;岳飞身为武将,不能一犯再犯。

孤家寡人

岳飞原是张俊部曲,早年“张帅”对他有举荐之恩,但岳飞却一直鄙薄张俊的人品。官阶相等后,岳飞见面只是拱手而已,并不尊他为老长官。在讲究资历出身、强调知恩图报的军界,岳飞的行为无异于离经叛道。

飞黄跋扈,心高气傲,岳飞得罪了很多同僚,甚至包括对他比较客气的韩世忠等等。在政界、军界,岳飞成了孤家寡人。

岳家军等级纪律极严,将校犯错,大则诛杀,小则挞鞭痛毒。军中将校不堪重压,不满已久,正如南宋人周密所言:家军中诸将校苦战多年,许多人已做到按察使这样的高官,但他们出自行伍,必须父事家军大将,见家军大将常不敢抬头,这种严厉的等级关系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家庭。

傅庆是岳飞麾下的一员猛将,屡立战功,但因与岳飞个人关系不睦,曾流露出想要转调到刘光世麾下的意思,岳飞获悉后,即毫不犹豫地设计斩杀了傅庆。

岳家军成分复杂,纪律却不够严明,时常滋扰百姓,引发民愤,招致众怒。跟岳飞差不多同时代的朱熹和叶水心都曾因此对岳飞有过批评。岳家军的口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只是对外宣传之用。

宋高宗下旨拘捕岳飞,除韩世忠出于老交情礼节性向秦桧询问了一句,其他同僚或充耳不闻或积极参与。张俊首先发难指控岳飞,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杨存中)出面逮捕岳飞。岳飞的几位部将如岳家军前军副统制的王俊、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王贵则指证岳飞谋反,岳家军统制官姚政、庞荣、傅选等都曾附会作证。

最终坐实判决书给岳飞罗列的四条罪状:

(1)岳飞坐拥重兵,于两军未解之间,十五次被受御笔,并遣中使督兵,逗遛不进:

(2)及于此时辄对张宪、董先指斥乘舆,情理相切害者:

(3)又说张宪、董先,跎踏张俊、韩世忠人马:

(4)及移书与张宪,令“指置别作擘画”,致张宪意待谋反,据守襄阳等处作过。委是情理深重。

不是抗金将领

宋高宗一手提拔岳飞,并委以重任,岳飞只会喊口号唱高调,并无多少抗金战果,真的愧对宋高宗的看重。

1923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之一吕思勉所著《白话本国史》,对秦桧有着更多的正面评价,对岳飞则仅以军阀视之,认为他“只郾城打一个胜战,……郾城以外的战绩,就全是莫须有。最可笑的,宗弼(金兀术)渡江的时候,岳飞始终躲在江苏,眼看着高宗受金人追逐”。

所谓郾城之战,岳飞是瞎猫碰到死老鼠。为了解决兵源紧张的问题,金朝在统治区用暴力手段强制抽调汉人丁壮当兵,即所谓签军。这些不幸被征入军伍者,是一有机会就逃亡甚至于执杀督战军官再投向宋军。这种由满腔怨气甚至反抗连连者所组成的部队,毫战斗力,阵前崩溃成了一种必然。据岳飞《本集》的捷状,金兵共只一万五千人(有大量签军);岳飞的兵在二万人左右,苦战半日才获胜。金军金兀术在郾城之战中有了签军这样明显的软肋,岳家军的战果仅夺得战马200多匹,岳飞的指挥能力不是一般的差,岳家军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低。

宋金军事对峙,南宋涌现了一批抗金名将:前有宗泽,后有虞允文,其他将领张浚、韩世忠、张俊、刘琦、吴玠、吴璘、吴玢、杨沂中、王德、李显忠、孟珙、刘光世、陈思恭等等,唯独岳飞不是抗金名将。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七月,宋孝宗当上皇帝的次月,就给岳飞平了反。南宋乾道二年即1166年,为了宣传南宋军队的伟光正,宋孝宗领衔,评定了“中兴十三处战功”,无一处有岳飞参加。不是不想突出岳飞,平反的岳飞太需要抗金战功烘托,朝廷也太需要岳飞抗金战功来证明平反的英明,问题是岳飞不是抗金将领,没有拿得出手的抗金战绩。官方评定的严肃性,不可能像岳飞之孙岳珂那样胡说八道。

事实上,高宗、孝宗时代,曾经耳闻目睹岳飞事迹的一些名家笔记中,没有岳飞抗金战功记载。《金史》对岳飞的战功,同样无片言只语,却明确记载了被韩世忠、吴玠、吴璘、张俊及刘洪道击溃的事实。

宋史学家、《岳飞传》作者邓广铭先生考证结论,朱仙镇以五百骑兵败金军十万、十二道金牌等均非史实,而是岳飞之孙岳珂虚构出来的。岳飞和岳家军中的任何一支部队都不曾到过朱仙镇。岳飞的战绩,是击败伪齐刘豫的军队,以及镇压钟相、杨幺农民起义。也就是说,岳飞只能算打击伪军的将领,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面对真正的金兵,岳飞不是跑路,就是躲猫猫,反正就是不与金兵面对面。

判决书给岳飞罗列的罪状写得明明白白:(1)岳飞坐拥重兵,于两军未解之间,十五次被受御笔,并遣中使督兵,逗遛不进。

十五道金牌传旨,还派人督战,岳飞都拒绝抗击金兵。无耻的岳珂反而白纸黑字,胡说什么十二道金牌阻止岳飞抗金。

赵构即皇帝位后,新任河北招抚使的张所派属下都统制王彦,率领包括岳飞在内的11名统制及7000人马,渡河开辟抗金战场。王彦过河后,兵临新乡。金人急调数万精兵前来围剿,将新乡围得水泄不通。王彦率众死战,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冒死突出重围,且战且退到共城西山,身边仅剩700余人,据险设寨,顽强死守,使散亡部下逐渐寻归。岳飞不听将令,反在此时蛮横无理,向处于危机中的王彦要粮。众人在气愤中要求按军法处置岳飞。但王彦为岳飞松绑,置酒相待,说明困守荒山,没有余粮,让岳飞回去自己想办法。可岳飞竟在这样的危急时刻,率部下渡河回东京,转投宗泽去了。

高宗三年,岳飞又一次临阵脱逃!岳飞奉命去救楚州,刘光世奉命递进增援,并节制诸镇,守御通、泰。可他却在回兵泰州后,于当年十一月金兵进攻之际,居然退出了泰州,远离守地,渡江到江阴沙洲上去了。

元代编纂的《宋史·岳飞传》直接照抄了岳珂的杜撰,为岳飞辩护说“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以沙洲保护百姓,伺便掩击。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金大败。渡百姓于沙上,飞以精骑二百殿,金兵不敢近。飞以泰州失守待罪。”却还是点出“飞以泰州失守待罪”。

至于“飞以泰无险可恃”,纯粹狡辩。就在同一时候,陕西和尚原之战打响!人心震怖众将纷纷避敌收缩之际,时任秦凤路副总管兼知凤翔府事的吴玠,招收败亡散卒数千人,与其弟吴麟逆敌而进,孤军死守和尚原。身处劣势,无险可守,无粮无援。部下中一些不坚定者,认为是自讨苦吃,拿他们性命不当事,甚至要合谋把他们兄弟劫往金营献功。吴玠、吴麟多次大败金人攻打,首创了宋军自与金开战以来以少胜多的先例!这是金兀术自高宗三年十万大军被韩世忠截杀黄天荡侥幸逃逸后,首次被宋军以同样的数量对比招致全面惨败,据说还是换袍割须乔装打扮后,才侥幸逃脱的。

绍兴七年,南宋名相、抗金名将张浚曾打算征讨伪齐收复中原,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在龟山举行高级军事会议。“刘光世请守,韩世忠请进兵,张俊曰都督欲战则战,欲守则守。惟岳飞独以为不可用兵,浚再三问之,飞坚执不可之说。浚以飞为玩寇,议不协而罢”——诚如日本学者寺地遵所言:“张浚揭大义名分,主张恢复中原,然而不论他如何鼓舞,四大将各怀异志,岳飞明白表示反对,刘光世、张俊则消极抵制,都不愿与张浚合作。”

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金兀术入侵淮西,企图以战迫和。南宋派张俊、杨沂中、刘锜率军迎敌,并命岳飞领兵东援。岳飞尚未赶到,宋军已在柘皋大败金军。张俊想独吞柘皋之战的功劳,打发刘锜还军,岂料金军又在撤退途中攻陷濠州,并重创前来救援的杨沂中军。岳飞闻讯驰援,金军已经安然渡淮北上。岳飞两次增援都慢了半拍,理由是他本人感冒、军队乏粮。

岳家军素以“战备不懈、行军神速”著称,这样的理由当然不能令人信服。真实的原因是岳飞一如既往的临阵脱逃,避免和金兵正面遭遇。

宋金议和是当时最佳选择

赵构在即位之初就以迎回二帝为奋斗目标。赵构在即位昭书上说:“同奚两宫之复。”“二帝”根本就不会再当皇帝。徽宗不想当皇帝,42岁就传位给钦宗;钦宗也不想当皇帝,被徽宗逼着坐龙椅。靖康耻后,二帝更无脸面、无兴趣再做皇帝。说高宗因怕迎回二帝而杀岳飞、主张和谈根本就不成立,何况宋徽宗已死于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后来达成的绍兴和议也明确规定送还宋钦宗及宋徽宗梓棺。

绍兴七年农历的二月二十五日,南宋朝廷颁发诏令,赵构谈到了君臣齐心协力、恢复大宋河山的光明愿景,期待着到了那个时候,“则朕克济垂成之业,而汝亦有无穷之闻”。赵构也想直掏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残酷。宋金已较量了15年,均已无力再战。

金国主战派大将也是侵宋急先锋完颜兀术即金兀术自1129年开始,在对宋战争中屡屡败北。1129年他在明州城下和太湖之畔,分别败于张浚和陈思恭之手,还差点被陈思恭俘获;同年镇江之战,他又惨败于韩世忠旗下,尤其是韩世忠率军将兀术围困在黄天荡达四十八天之久,几乎使他不能北返。1130年南宋名将张浚、刘琦、吴玢等五路兵马又与兀术战于富平.兀术一开始就陷入宋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虽然通过奋勇拼杀,最终取得了富平之战的胜利,但是金军却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名胜实败。1l31年和尚原之战,金军被宋将吴玠打得落花流水,连作为主帅的兀术也“中流矢二,仅以身免”(《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449页),以至于他狼狈不堪地“亟剃其须髯遁归”,才免于被擒(《宋史·张浚传》,11301页)。同年,金军在仙人关再次被吴玢打败,兀术“几为吴玠所杀,赖韩常援而出之,常被南军射损左目”(《大金国志校证》卷8《太宗文烈皇帝六》,127页)。1140年的顺昌之战,兀术在与刘锜的交战中败得更惨,几乎全军覆没。金兵从此不敢大举南下,奠定了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稳固了南宋的政权。南宋绍兴末、淳熙初的曾敏行(1118一1175)所撰(独醒杂志》卷七记载,顺昌大捷后,金人“遂决意求和矣”。

金灭宋已不可能,南宋反攻北伐更是做梦。吴玠和尚原大捷、韩世忠大仪镇之捷、刘锜顺昌大捷等等,都是内线作战的防守反击,占尽地利人和,尚且打得如此艰难。一旦冒险跨过黄河北上,主动出击,必败无疑。其后的张浚北伐、开禧北伐均大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历史上,只有朱元璋北伐成功。

南宋重建中,形成以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吴玠吴璘兄弟为统帅的“五大家军”即“五大军阀”,严重威胁到了南宋政权的军事和财政安全,是南宋当时面临的最大、最直接威胁。特别是岳飞的岳家军,当时的主流舆论认为最不愿意与朝廷合作。绍兴七年,张浚打算征讨伪齐收复中原,只有岳飞公开反对。不断伸手要钱、要粮、要军队、要地盘,就是不愿打仗。开始不敢打金兵,现在连伪军都不愿打。

15年抗金战争,南宋财力枯竭,民不聊生,农民的暴力反抗接连不断。著名的钟相、杨幺农民起义,累败官军,直到岳飞率重兵镇压下去。南方乡村已成火药桶,宋金之战再不停止,农民起义就可以让南宋覆没。

整个战场已经进入相持阶段,谁也不可能马上打破僵局。宋金划定疆界,南北对峙,合乎双方利益。

经过艰苦的谈判,1139年,在秦桧努力下终于和金朝达成和平协议。史称“绍兴和议”,和议的主要内容:宋帝向金称臣,宋每年交银25万两,帛25万匹;金归还伪齐刘豫统治下的河南、陕西部分地区,并送还宋钦宗及宋徽宗梓棺,“许还梓宫、母、兄、亲族”。

和议达成,南宋免除刀兵之灾,一片欢腾。岳飞也上表辞归,在呈给高宗的奏章言:“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臣之所情,无避事之谤。”

这个和约在岳飞及大多数南宋人眼里从来就不是卖国条约。

岳飞神话的兴起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七月,宋孝宗当上皇帝的次月,为了配合张浚北伐的宣传,就给岳飞平了反。张浚因为仓促出征,大败而回,兵权也被解除,不久在忧愤中病故。岳飞抗金名将的神话则开始兴起来。

韩侂胄的抗金情结是由来已久的,为了北伐造舆论,便于进行北伐动员,韩侂胄上台不久就说服皇帝,将岳飞加封为王进行神化。

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韩侂胄主政,根据岳珂杜撰的抗金事迹,南宋朝廷追封岳飞为鄂王,从政治上予其高度褒奖,构建了岳飞抗金名将的历史地位。岳飞抗金名将的神话热起来。

韩侂胄神化了岳飞,自己却以悲剧收场。岳飞成为神话,韩侂胄却永远地定格于“奸臣”的行列之中。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韩侂胄战败,被非法诱杀,砍下人头,献给金国,以作为“嘉定和议”的条件。

两宋三百年,中国人经历过两个最屈辱的日子,第一次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金兵俘虏了两个皇帝和皇亲国戚;第二次就是南宋中叶开禧北伐失败,朝廷砍下主战丞相的脑袋,双手交给了敌人。

岳珂杜撰为岳飞抗金名将神话提供了足够的素材。宋宁宗嘉泰三年即公元1203年,岳飞的孙子岳珂所撰的《鄂王行实编年》成书,后来收载《金佗粹编》中。书中任意虚构岳飞的战功,极尽夸大岳飞的战绩,恶语鄙损其他大臣、将领。

元代编纂《宋史》,直接照抄了岳珂的说法,内容原封不动。像八字军统帅王彦攻拔新乡城的战功,被岳珂移花接木算在了当时临阵脱逃的岳飞名下,《宋史·岳飞传》也是照抄不误。

近人编著的岳飞传记、岳飞战功考证,以至一些中国古代史教材中,也是如法炮制,强化了岳飞抗金名将的形象。

清初钱彩再一次艺术加工的演义小说《说岳全传》,通俗易读,广为阅读。《说岳全传》让岳飞抗金名将的神话走进民间。

某些历史时期,当局需要岳飞抗金名将的神话来忽悠“民意”。九一八事变后,抗日呼声日益高涨。蒋介石一边忙于打内战,一边提倡学习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1931年11月19日和23日,在国民党“四大”作报告和致闭幕词时,蒋介石还自比岳飞,“个人决心北上抗日”,指则后方有“秦桧那样的汉奸”,含沙射影攻击以胡汉民为首的两广军阀为秦桧。

1935年,吕思勉承受不住压力,违心修改了自己的著作《白话本国史》有关岳飞和秦桧的评价部分。

1949年后,在台湾,岳飞作为“还我河山”的历史标签,长期备受蒋氏父子推崇。

在大陆,因为阶级立场,岳飞镇压钟相、杨幺农民起义受到批判,子虚乌有的“民族英雄”光环被摘下。1967年杭州西湖岳墓还被平毁。

1978年后,大陆掀起平反浪潮,所有在共和国成立以来被批判的人和事,都涌向平反大潮中。并非抗金将领的岳飞又成了所谓的“民族英雄”。

《说岳全传》演义小说风行一时,评书也是广为传播,岳飞抗金名将的神话已深入人心。

就这样,一个不是抗金将领的人,通过历代别有用心的宣传,成为了抗金名将和民族英雄。这是岳飞之大幸,历史之大不幸,社会之大不幸。

秦桧被妖魔化

中国的造神运动,向来是要有造魔运动相匹配。随着岳飞被神化,就是秦桧被妖魔化。历史真相是什么已不重要。

相比历史上的岳飞没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历史上的秦桧则有大气节、大功劳,要不是作为岳飞“民族英雄”的反面陪衬,堪称一代名相。

1126年,靖康之难。在金人未攻破汴京前,秦桧一直主张抗金,反对割地求和。在金人的威逼下,宋朝百官议立张邦昌为帝。秦桧果敢站出来反对,立议状要存赵氏,因故被金人俘虏北去。秦桧此举,颇受人民赞扬。

秦桧到金国后,被金太宗完颜晟赐给左监军完颜昌。在金国期间他坚持初心,并无任何变节之举。1130年,完颜昌攻楚州时秦桧趁机逃回宋朝,一心报效朝廷。

1137年,徽宗客死他乡,高宗任命秦桧主持与金国议和。经过艰苦的谈判,1139年终于和金朝达成和平协议。史称“绍兴和议”,和议的主要内容:宋帝向金称臣,宋每年交银25万两,帛25万匹;金归还伪齐刘豫统治下的河南、陕西部分地区,并送还宋钦宗及宋徽宗梓棺,“许还梓宫、母、兄、亲族”。

如果协议达成秦桧无疑算得上头号功臣:(1)迎回二帝;(2)收回领土。当时,人们都以为和平即将到来,钦宗南归在即。人们也对秦桧这些年来的艰苦努力表示肯定,对谈判成果非常满意。

但历史是无情的,转年,金国突然发生政变。兀术政变成功撕毁和议,决计不放钦宗,不还领土。

张浚和赵鼎,是南宋初年著名的主战派宰相,自张浚到赵鼎到秦桧,他们任期内最重要的工作,即解散岳飞岳家军为代表的家军,使军队国家化。

继赵鼎之后出任宰相的秦桧,终于在绍兴十一年成功解散了三大家军。

解散家军之后,南宋的国防力量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南宋政权也建立起自己完整的财政体系。

宋高宗曾透露岳家军总资产高达2000万贯,而据派去处理岳家军资产的鲍琚的统计,岳家军的主要财源有三:每年可收160多万贯钱的14个酒库;每年可收41万多贯的博易场等,以及每年可收稻谷18万石的田产——而在高宗初年,每年财政收入尚不足1000万贯。

秦桧为南宋解除一大祸害,却与岳飞产生了矛盾,也是后人岳珂诬陷秦桧的由来。岳飞与秦桧之间的矛盾,无关私怨,而是家军私有化和军队国家化之间的矛盾。

从南宋的国家利益考虑,岳家军被解散是众望所归,岳飞本人却没有家军国家化的任何意愿。

事关大局,宋高宗无奈之下,下旨逮捕早就该处斩的岳飞。

正如历史学家吕思勉的结论:岳飞被杀,其他大将的兵权被收归中央后,“宋朝才可以勉强立国了”。

宋高宗下旨处斩时,秦桧很想救岳云一命,以刑部大理寺的名义上书,主张保全岳云性命。“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岳云私罪徒(流放)”,“奉圣旨根勘,合取旨裁断”。但圣旨结果是全杀。

秦桧被妖魔化,岳珂起了关键作用。岳珂丝毫不敢提赵构旨意,认定秦桧害死之说。

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岳飞已经伏法半个多世纪,秦桧也已经病逝四十多年。

为了进行北伐动员,韩侂胄说服皇帝,将岳飞加封为王进行神化。此前宋孝宗仅仅给岳飞平反,谥号武穆,没进行进一步的包装。

同时,开始清算并妖魔化秦桧。此前秦桧一直都未被当作迫害岳飞的凶手。

韩侂胄对秦桧进行了政治上的鞭尸:剥夺一切谥号,改称为“谬丑”(荒谬、丑恶)。对秦桧的严厉指控,成为传颂一时的名篇:“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续资治通鉴》宋纪卷一百五十七),把国家积弱的所有原因,一股脑儿都推到了这个不再能自我辩解的死人身上。

秦桧功在南宋,南宋由军阀割据到国家一统,秦桧功不可灭。

韩侂胄出于北伐的政治需要,构建岳飞抗金名将历史地位的同时,确立秦桧于“奸臣”行列的历史地位,也把自己送入“奸臣”的行列之中。

历史上真实的秦桧,就如史学大家吕思勉所说:“我说秦桧一定要跑回来,正是他爱国之处;始终坚持和议,是他有识力,肯负责任之处;能看得出挞赖这个人,可用手段对付,是他眼力过人之处;能解除韩、岳的兵柄,是他手段过人之处。后世的人,却把他唾骂到如此,中国的学术界,真堪浩叹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0211---HD+AK===岳飞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