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282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4: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嗣王[sì wáng]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封爵的一种
嗣王是封爵的一种,高于郡王,低于亲王。始于唐代。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中文名嗣王
属    性封爵的一种
高    于郡王
低    于亲王
目录
1基本介绍
2历史记载
基本介绍
播报
编辑
唐代爵位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公、××县开国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历史记载
播报
编辑
虽然北宋设置了嗣王这一爵位,而且规定亲王之子承嫡者封嗣王。而事实上,如同虚设。这是宋代封爵制度又不同于前代之处。前代亲王之子有一人承袭亲王或嗣王,除非国除,否则世世相承。宋代的情况则是,皇子封王者,王爵仅止其身,而子孙无问嫡庶,以其中最长一人,封公,其余子孙不过是承荫入仕,为环卫官,然后以序迁转,与异姓贵官荫子入仕一般,必须历任年深,排资历,方特封以王爵(郡王),而其祖、父所受之爵则不予承袭。亲王子不封王而只有一人继承公爵,因而在北宋中期一度出现了“宗姓几无一王”的局面。因此,宋仁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庆历四年(1044年)七月,第一次下诏封十王之后,十王指的是宋太祖弟赵廷美、宋太祖子赵德昭、赵德芳以及宋太宗的7个儿子。当时,按照十王子封郡王、孙封国公的原则,封了郡王、国公、郡公共10人,仍无嗣王。直到宋神宗时,有感于其父宋英宗以外藩入继仁宗,将其本生叔父赵宗晖封为嗣濮王并规定世袭。立嗣王例一开,之后以宗室子入继的宋孝宗、宋理宗沿袭此例,相继设立了嗣秀王、嗣荣王两个爵位,加上后来的嗣沂王,整个宋代只有四个嗣王,而且他们又并非普通亲王之苗裔,而是皇帝生父或养父的后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282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5: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会稽祁佳彪+脂砚斋朱慈炤+】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解密:贾宝玉(脂砚斋)曾经长期流亡绍兴会稽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红楼梦第一回里云:女娲炼石补天之时,[甲戌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甲原来女娲氏戌侧批:无稽也。]红楼梦满纸荒唐言,批注在这里属于一文两牍和谎言的复合体,大荒山的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的甲原来女娲氏戌侧批:无稽也。

这里重点说说无稽崖。红楼梦第五回,文本说贾宝玉和可卿二人携手出去游顽之时,忽至一个所在,但见 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甲戌侧批:若有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甲戌侧批:机锋。点醒世人。]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这个黑溪是很值得商榷的,黑通乌黑的乌,而乌与无通,黑溪的溪在这里通锡。因此黑溪就是无锡的代名词。从前面解密的理论点可以知道,据贾宝玉在第五回刚刚进入秦可卿的居室看到的秦太虚的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分析,宋朝词人秦太虚与和尚浮出水面。红楼梦表里有寓,木居士指的是秦太虚,灰侍者指的就是参寥子。所谓的木居士指的就是秦太虚。前文也分析了秦太虚在北宋官至太学博士,是国史馆编修,而严绳孙 以布衣举博学鸿儒授检讨,也是修《明史》的官员,可见二人属于表里有寓的同类人。木居士和灰侍者二人不可分,秦太虚和参寥子最后一起来到了无锡惠山,自然严绳孙和出家为僧的贾宝玉,也就是脂砚斋最后的归宿地也是无锡惠山,我们运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将红楼梦文本里的信息与无锡惠山寺比较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贾宝玉人生最后的落脚点是无锡惠山寺。

如果贾宝玉最后在无锡惠山寺出家为僧,无稽的无指代就是无锡,而无稽得稽指的是哪里?看看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读的西厢记。文本说的明明白白,共十六出,而《会真记》为短篇传奇,全文只有一折。《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因此可以知道可见,这两个著名版本都不是宝黛共读的版本。黛玉说的【幽僻处可有人行】这一句,在王实甫的《西厢记》原文中,根本没有。这两句话,在唐人元稹的文言文《会真记》中,更没有。因此黛玉用崔莺莺比喻自己的薄命,所看的应该是悲剧版本《会真记》,而不可能是王实甫的喜剧《西厢记》。脂砚斋在这里的批注,他反复说双文,双文。双文里的的双文就是指的是显隐文本,只有显文本和隐文本才构成双文,红楼梦草蛇灰线,表里有寓这个会真一定与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有密切的联系,反映到前文就是会稽。又根据前面秦可卿的葬礼的解密,晚明重臣祁彪佳家族属于与宁国府和荣国府一个官僚集团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贾宝玉属于晚明隐皇子,当洛阳北被起义的农民军攻破,而汝州也被农民军劫掠,那么贾宝玉在逃亡的过程里会稽必然是一个落脚点。因为祁彪佳的老家在会稽,贾宝玉在国破家亡后四处逃亡,应该在祁彪佳的老家绍兴会稽呆了很久。

这里要提一下祁鸿孙,祁鸿孙为梅墅祁氏一族祁汝森糸长孙。由于其父祁凤佳英年早逝,祁鸿孙深得叔父祁彪佳呵护,他生活于(1611—1656)年间,早年主淳文社士事,甲申事变及清朝入侵江浙沪后,祁鸿孙拥戴晚明皇室,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著名文史学家全祖望在《鲒埼亭集·祁六公子墓碣铭》一文中节录如下:"忠敏(祁彪佳)死未二旬,东江兵起,恩恤诸忠。而忠敏赠兵部门尚书,理孙赐任,祁氏群从之。长曰鸿孙者,故尝试与忠敏同讲学于蕺山,至是将兵江上,思以申忠敏之志,而公子(祁理孙)兄弟馨家饷之。"从全祖望的文字中让后世了解了祁鸿孙对明朝的忠诚,并了解了祁汝森孙辈的义举和对入侵者的抗争,他们不惜变卖家产招募乡勇志士,筹措义军粮饷,冒着杀头毁家的风险去奋力一博的。既然贾府和祁府有旧,脂砚斋,也就是贾宝玉和祁鸿孙应该认识而且熟悉的,祁鸿孙曾经焦急的徘徊在苏州、常州一带,用表述不清的语言偷偷打听一位从河南而来的出家人的情况。每逢寺院或道观,祁鸿孙必逐个辨认出家人的外貌。这个出家人,应该就是洛阳城破后悬崖撒手一路流亡的贾宝玉。

编辑于 2022-03-06 10: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282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5: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严绳孙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严绳孙(1623年-1702年),字荪友,号秋水、勾吴严四,晚号藕荡渔人,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无锡县胶山(今江苏无锡东北搪乡)人。清代诗人、书画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严绳孙

别名
字荪友,号秋水

出生日期
1623年

逝世日期
1702年


职业
翰林院检讨

出生地
无锡县胶山

代表作品
《金缕曲》,《秋水集》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个人成就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他6岁能书径尺大字。长大后, 以诗词书画闻名。20多岁时,抛弃举子业,游历于山水之间。与朱彝尊、姜宸英被誉为"江南三布衣"。清顺治六年(1649年),参加由江南名士太仓吴伟业主盟的慎交社,结识了一批东南名流。顺治十一年,与邑中顾贞观、秦松龄等10人结云门社,时称"云门十子" 。康熙十四年(1675年)结识满族词人、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成为莫逆。康熙十八年三月,朝廷调举博学鸿儒,严绳孙受荐而避试,仍被选中,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明史》编纂。以后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山西乡试正考官、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承德郎等职。康熙二十四年辞官回家乡隐居。康熙四十一年病逝,终年79岁。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成就
折叠文学
严绳孙以善诗闻名于世。对诗的创作,他强调"诗发乎情",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在同辈中有"婉约深秀,独标神韵"的佳誉。亦善作词,不加雕琢,以自然为宗。所作《金缕曲》,人称是"一韵累百"的名作。诗词文有《秋水集》传世。隐居期间,曾应无锡知县徐永言之聘,与秦松龄合纂《无锡县志》,康熙二十九年成书。

折叠书画
他的书画也享有较高声誉。书法人晋唐之室,绘画有"工赡绝伦"、"足以括当世之士"的佳评。他于人物、花鸟无所不能,画凤尤为精擅。传世作品有《老树寒鸦图》、《鹤寿图》、《江村草堂图》等。山水深得董其昌恬静闲逸之趣。兼善界画楼阁,人物、花鸟,尤精画凤,翔舞竦峙,五色射目。尝为王西樵写真,王士桢极称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282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5: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祁加兴
祁氏宗亲探寻(73)

豪侠英士祁鸿孙

2019-08-27 阅读405

  明朝山阴人(今浙江绍兴)祁承爜[cóng],出身于官宦书香门第。少时喜读书,受父亲祁汝森影响,酷爱藏书。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授宁阳知县。迁兵部郎中。官至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祁承爜有五子,长子祁麟佳、次子祁凤佳、三子祁骏佳、四子祁彪佳、五子祁象佳。其中次子祁凤佳英年早逝,生有一子祁鸿孙,四子祁彪佳生四女三子,祁同孙,祁理孙、祁班孙。

       祁承爜胞弟祁承勋,生二子,长子祁豸佳、次子祁熊佳。


  祁鸿孙,字奕远,祁承爜长孙。由于其父祁凤佳英年早逝,祁鸿孙深得叔父祁彪佳呵护,而祁鸿孙又天生英才,随叔父祁彪佳,祁熊佳入刘宗周证人书院,追奉阳明学说,接受儒家诚意、慎独之思想,形成自己独立的儒家意识。秉承祁氏一脉清白的操守,不和污浊世风同流,忠诚、忠贞,淡泊人生。交友广,且胸怀正义之气,急人所急,纾解友人之困境而尽力尽为,在两浙一带名声渐远。

  祁鸿孙生活于1611—1656年间,早年主淳文社士事,甲申事变(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大明王朝灭亡)及清军入侵江浙沪后,拥戴鲁王,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文史学家全祖望在《鲒埼亭集·祁六公子墓碣铭》一文中节录如下:"忠敏(祁彪佳)死未二旬,东江兵起,恩恤诸忠。而忠敏赠兵部门尚书,理孙赐任,祁氏群从之。长曰鸿孙者,故尝试与忠敏同讲学于蕺山,至是将兵江上,思以申忠敏之志,而公子(祁理孙)兄弟馨家饷之。事去,公子之妇翁戒之曰:勿更从事于焦原矣,不听"。以上文字记载了祁鸿孙对明朝的忠诚和祁承爜孙辈的义举和对入侵者的抗争,他们不惜变卖家产招募乡勇志士,筹措义军粮饷,冒着杀头毁家的风险去奋力一博。

  在《续明纪事》中,记录了当时绍兴乡贤官员拥戴鲁王监国顿驻越地的事由:"故知府邸于颖、诸生祁鸿孙、总兵万良、沈羽箙、诸生李李桐及刘翼明、褚九如起兵山阴。…鸣鼓誓师,大集于都亭。…划江(钱塘江)以守。浙中义旅虽盛,非颖首扼江、夺敌舟山,绍兴之众无以立,故颖功在诸人上"。此节文字写明了当时抗清拥鲁王的壮举,由于各路义军各自为政,虽有钱塘江作为险隘抗敌,但最终不敌清朝大军的碾压,以兵败告终。《续明纪事》又用单节文字记录如下:"诸生祁鸿孙亦起兵于山阴。鸿孙、彪佳从子也。江东师起,鸿孙屯江上,彪佳子理孙、班孙竭诚赀饷之,与黄宗羲世忠营相结,事败,鸿孙走死"。这一历史记载,反映了当时祁鸿孙不仅与文史学者黄宗羲共同拥戴鲁王抗清,处于战争第一线守卫,而且当时祁鸿孙以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之位巡视江防,协调各路义军抗清。

      《浙东纪略》记载:"十三日(甲乙年)监国归郡(绍兴府郡),而与者诸公乃于十一月朔日竟开唐诏于府堂。乡绅家祁鸿孙等复以兵卫,江上诸营亦多奉表归惟谨"。祁鸿孙不仅与各义军同守江防,同时还负责鲁王的安全警卫之责,是拥鲁抗清的中坚力量。祁承爜一族在明末清初的抗争中失去了几乎所有的男性,为捍卫明王朝的江山变卖了所有的家产作饷银,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凯歌,誓死捍卫了对先贤的承诺。
  王思任在《祁忠敏公年谱》记载:"闰六月初四日,闻有渡江迎谒者:先生密会季兄曰『此其时矣』!即遣人将梓至化山。即而曰『暑甚,不若决于寓山,可速殓』。…。忽诘奕远曰:『倘吾遂死,汝将如何』?答曰:『殓忠骨、妥忠魂,诸弟,幼侄之责也』。先生颔之。祁鸿孙用自己的一腔忠诚,破家赀响,举义事,捍卫大明,用他的才能,他的壮举承诺了对先贤的誓言,用行动告慰忠魂。
  鲁王逃亡海外后,祁鸿孙为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只好遣散义军。由于清廷对明末志士采取高压态势,祁鸿孙不得不隐姓埋名,躲入深山,并想方设法找到已故上司李陈公的遗孤,把所剩不多的银两接济给他们。从此,一代志士有家难回,曾经挥斥方遒的叱咤人物过着饥寒交迫,孤独寂寞的逃亡人生。破败荒凉的寺院成为了这位豪侠之士躲避追杀的居所。由于祁班孙一家受"通海案"牵涉,祁鸿孙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从零星的消息中得知班孙流放宁古塔后逃回江南,出家常州某个寺院,更使得这位长兄有愧于长辈遗托而无能改变这祁氏一族的落难境地。人生最痛苦的处境不在于有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明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去改变。

      祁鸿孙病逝消息传开,大家集资为他装殓,把他的遗骸奉送回山阴梅墅故里。举办丧事之时,突然有一位佛门子弟匆匆而来,抚棺痛哭不止,悲泣之情不可言表,哀恸不久,留下银子数十几两又匆匆不告而别。事后得知,这一僧人即是祁鸿孙去苏州、常州要寻找的从弟祁班孙。
  祁鸿孙不仅仅是一位豪侠志士,更是一位文人墨客,曾和陈洪绶等互有诗韵唱和,同时又长期救济生活陷入困顿的陈洪绶。文史大家张岱在《琅嬛文集》摘录祁鸿孙《鲜云小伶歌》,赞其:"有其工致无其精。…不配笙箫配弦索。曲中穿渡甚轻微,细心静气方领略,伯骈串戏噪江南,技艺精时惯作态。铜雀妙音今学得。"
  祁鸿孙仙逝已360年多年,作为祁氏后人,我们将永远怀念先辈的英魂,铭记他们的人格魅力,秉承"含笑入九泉,浩气留天地"的英雄气概!
更新于 03-14
来自作品集祁氏文化探究
送花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282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5: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会稽石刻石头记,红楼梦揭秘
西夏农民
西夏农民
会稽山即秦望山。会稽石刻亦称“秦望山石刻”。只是世人并不晓得,《石头记》原本就是会稽刻石铭文!

《红楼梦》第一回的楔子: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24×12=288个字!

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成之“钱泳本”。碑文12行,行24字,总288字。上附四行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李亨特题记。另有翁方纲、阮元、陈焯等题识。

发布于 2023-03-23 09:27・IP 属地山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282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5: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典故一
2020年02月12日 18:5649浏览 · 2喜欢 · 0评论

七哥皮卡丘
粉丝:3892文章:474
关注
一,东山雅会 泛指与友人一起遨游山水,吟诗作文。据《晋书·谢安传》载,东晋谢安隐居东山(在浙江会稽),常邀友人王羲之等在此邀游山水,吟诗作文。《红楼梦》37回:“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佘脂粉。”含褒义,作为文人学士高雅集会的典故。

探春
二,棹雪而来 乘兴而来。棹,划船工具,这里作划船解。《世说新语》中王子猷冒雪“夜乘小船”访戴安道事。帖中引典故只取其“乘兴而行”的意思。

三,扫花以待 殷勤期待。杜甫《客至》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表示自己生活疏懒,待客不周。今反用其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282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5: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到底喝的什么酒?
快乐老年435 2016-07-04   |  1387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里的美食,一直让世人垂涎三尺。复杂到矫情的茄鲞,玲琅满目的茶点,解馋又解饱的烧烤…但是红楼饮食文化的研究,讲吃的多谈喝的少。这么丰富的美味佳肴,不搭配点美酒的话,总有一种美人独目的感觉。那么问题来了,《红楼梦》里的各位大咖们平时喝的是什么酒呢?《红楼梦》里,到底喝的什么酒?

林黛玉点名要酒喝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描写了大观园里的螃蟹宴。丫鬟看见林姑娘要饮酒,赶紧跑过来伺候。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斟,这才有趣儿。”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

在这一段里,林黛玉点名要喝烧酒。可就是这个细节,透露出了贾府平时喝的恰恰不是烧酒。正如黛玉在看到的,黄酒才是贵族家庭杯中常备。那么这里的黄酒,说是到底是今天的哪一种酒呢?


和茶一样,酒也经常用颜色加以描述。中国酒的分类,主要是黄、白两大类。白酒指的是烧酒,也就是高粱酒。黄酒,说的则是米酒。自清代起,绍兴酒通行全国名气最大。因此,《红楼梦》里的黄酒一般就是绍兴酒的代词。《红楼梦》里,到底喝的什么酒?


绍兴黄酒,一般度数在十五到十八度之间。性温和,味清甜,非常适合贵族的太太小姐饮用。其实一般情况下,吃螃蟹时正配黄酒。但林黛玉体质过于虚弱,禁受不住螃蟹这种寒凉的食物。因此,须将日常饮用的黄酒换成白酒方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由于过于刺激,白酒平时是绝不会端上贵族餐桌的。

贾母口中的“黄汤”

《红楼梦》里,关于黄酒的蛛丝马迹还很多。第四十四回,凤姐过生日当天,贾琏跑去和鲍二家的私会。结果东窗事发,凤姐闹的翻天覆地。后来,贾琏认错谢罪,贾母啐他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这里的黄汤,肯定代指的酒。可既然是黄汤,自然不可能是白酒了。而《红楼梦》的年代,估计贾府里还喝不上啤酒呢。那这“黄汤”,说的也是黄酒。由此可见,绍兴黄酒是贵族家庭日常饮用之酒。《红楼梦》里,到底喝的什么酒?


在第六十三回,讲的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回里,宝玉和袭人商议“晚间吃酒”的事情,袭人说:“我和平儿说了,已经台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边了。”这次作者讲的非常明白,宝玉他们要喝的也正是绍兴黄酒。


也只有绍兴黄酒温婉的口感,才适合怡红院里的气氛。如果宝玉带领着众丫鬟,一起开怀畅饮老白干或是二锅头,那画面可真是“美”的不敢想象了。正如清代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里所说:“余常称绍兴酒为名士,烧酒为光棍。”像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自然要亲“名士”而远“光棍”了。

曹雪芹喝过黄酒么?

学界普遍认为,《红楼梦》成书于乾隆朝晚期。那么作者曹雪芹,是否有机会接触到绍兴黄酒呢?当然可以。如今,绍兴著名黄酒企业“会稽山”的历史,便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当时“会稽山黄酒”的创始人周佳木,在绍兴东浦创办了“云集”酒坊。曹雪芹是否就喝过云集酒坊的绍兴酒,自是无从考证了。但会稽山酒香绵延至今,却已近三百年了。
《红楼梦》里,到底喝的什么酒?

前一段时间到会稽山黄酒博物馆参观,看到的是比酒坛子还多的奖牌。原来早在100年前,会稽山绍兴酒的前身——云集酒坊就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为绍兴黄酒获得了第一枚国际金牌。到了2015年米兰世博会,会稽山又成了中国黄酒唯一金牌赞助商。这前后一百年的两次金牌,想必绝不是巧合,而是会稽山黄酒的魅力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1)
来自: 快乐老年435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宝玉为晴雯所写祭文,堪比屈原的《离骚》
下一篇: 元宵佳节,宝钗做了件什么事?贾政竟说她不祥,绝非福寿之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282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5: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历史1:梅花妆的由来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自媒体人,书评人,全网同名帐号:少读红楼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夕四少 微信公众号:少读红楼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一回,是《红楼梦》一部书最关键的部分,它提前透露了众人的结局,也是后世红学家研究红楼八十回后不能忽略的章节。

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跟一个人紧密关联,这个人即是秦可卿。宝玉不是在自己房间,而是在秦可卿房间,完成了神游太虚幻境一梦,且他在秦可卿的床上,完成了生理上的第一次,在梦境之中与警幻之妹可卿云雨。

宝玉为什么要去秦可卿房里睡觉?其实秦可卿一开始是要带他到上房内去休息,但宝玉不喜欢,秦可卿就领他去了自己房间。因此,我们通过宝玉的眼睛,大致了解了秦可卿房内的诸多摆设。

这些摆设大有讲究,先后提到了很多或历史上或名著上的名人,有唐伯虎,秦观,武则天,赵飞燕,安禄山,杨玉环,寿昌公主,同昌公主,西施,红娘,一共十个人,除了红娘为书中人物,其他人皆是历史人物,秦可卿房内如此摆设,不得不引起很多人对她身份背景的怀疑。

这些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都一一做过分析,今天不再说,我们八个卦,聊聊这里提到的很有故事的两个公主,寿昌公主和同昌公主,今天先说寿昌公主。

据考证,曹公这里说的寿昌公主,应该就是历史上的寿阳公主,而寿阳公主其人,据考证就是“会稽公主”,她原名叫刘兴弟(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招弟之意),是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嫡长女,大约出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也就是公元383年,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前后不久,卒于公元444年左右,终年61岁,这时候已经到了南朝文皇帝刘义隆(刘裕第三子)时期,算是长寿了。

历史上关于寿阳公主的记载并不多,但有一件事,却让她“流芳千古”。《太平御览》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这段话用故事演绎出来就是这样的:某一年的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这天,艳阳高照,寿阳公主与宫女们嬉戏玩耍的累了,就在含章殿下的榻上小憩,不想一阵风来,将旁边梅花树上的梅花纷纷吹落下来,有一片正好落在了公主的额上,此时公主正在小憩,并未发觉,梅花在她的香汗的浸润下,竟在她的额头上印下了五瓣花,洗也洗不掉。皇后看到了很喜欢,带着羡慕的心情欣赏了很久,过了三天,才洗掉。宫女们都觉得这样很奇异,就纷纷效仿,于是就形成了后来的梅花妆。

后来有一首诗,说的正是寿阳公主小憩生梅花妆的故事: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梅花妆也叫落梅妆,从寿阳公主这里开始,一直到唐朝,都非常盛行,我们在许多影视剧中看到的女子额头中间或梅花,或圆点,或其他的修饰,都是从寿阳公主的这个梅花妆延伸而来的。后世文学作品中说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中的“花黄”其实就是梅花妆的变种。

因为女性都爱美,但梅花并非一年四季都有,所以梅花妆渐渐地就发展出了各种样式,各种材质的装饰,一开始是粘花瓣,后来就用相似的材料剪成花瓣代替,再后来就是用胭脂水粉干脆描画成花瓣的形状或是自己喜欢的花样,因此,梅花妆受到了越来越多女性的喜爱,上至皇家,官宦小姐,下至民间女子,乃至教坊青楼,无不争相效仿,这种妆容在唐时期最为兴盛,人人以梅花妆为美。

其实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不时可以看到有女孩子着此妆容。

不过仔细揣摩,就会发现问题,寿阳公主只是小憩了一下,怎么那么巧额头上就落了一片梅花?又怎么那么巧会在额头正中间呢?又怎么会那么奇异地三日都洗不掉呢?这么多巧合组合在一起,也太匪夷所思了。

也许历史上真有其事,但也许不是我们如今看到的这么回事,我想,事情的真相可能是这个样子滴:寿阳公主爱美,小憩之时,恰有梅花落于衣上或头上,寿阳公主就拿起来把玩,突然把梅花往额头上一贴,而后继续小憩,等醒来发现,额头上已经印下了一个梅花印,身边的宫女看到,皆以为美,寿阳公主对镜自观,甚喜,宫女们也争相模仿,于是梅花妆流传开来。

关于梅花妆,历史上还有一个传说跟武则天有关,说是武则天因为张宗昌与上官婉儿有首尾(还有一说是上官婉儿造反)要惩罚上官婉儿,就必须黥面(就是在脸上刺青),但最终武则天爱才,结果就刺伤了上官婉儿的前额,上官婉儿为了遮掩伤痕,就在上面画了一朵梅花,本来是为遮丑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结果却衬托的上官婉儿更加娇媚,于是宫女争相效仿。

武则天的这个故事有些血腥,有些龌龊,我更愿意相信梅花妆还是从南北朝时期的寿阳公主开始的,记得我们小时候,女孩子额头上常常用胭脂点上一个红点,更显得俊美脱俗,我想大概也来源于此吧?

而红楼梦里,曹公在秦可卿的房间里设置了寿昌公主(寿阳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是否意在通过历史上寿阳公主落梅成妆的故事,来表达秦可卿惊人的美貌呢?还是想要通过此,表达秦可卿公主般高贵的身份?

发布于 2017-11-06 21:59
贾宝玉
秦可卿
历史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282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5: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粗口话研究
江山携手 2016-04-30   |  6260阅读  |  2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1.这些粗话,统统的都在前八十回里出现。后四十回,可算是语言文明的典范。但这也从另类的角度来说明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作者不一样,至少风格是不同的。
  
2.不同版本的粗口状况也随之不同。比如凤姐在某回说的“野牛肏的!”在某个版本里就净化了。比如第六十五回:“咱们今儿可要公公道道的贴一炉子烧饼,要有一个充正经的人,我痛把你妈一肏。”经他一引用就变成了“我痛把你妈一骂”。
  
PS:贴贴一炉子烧饼也是有特殊寓意的,参考第九回“贴的好烧饼!”
  
3.讲粗话的人的身份大概是这几类:下层奴才、侍女、邢夫人尤氏赵姨娘这种或是二房,或是续弦的女人、王熙凤。(王熙凤单独成一类,这人没教养)。但是宝二爷也在二十六回骂茗烟的时候用了句“反叛肏的”,不过这句话语言特色不是很鲜明。
  
4.刘姥姥说的“肏攮”,意思是吃喝,网上查的,在太原方言和冀东方言里有;尤氏说的“肏鬼”,意思是胡闹,介于粗口和正常用语之间,姑且列入。
  
  
5.整部红楼梦没有出现“屌”字,甚至连“鸟”字也没有一个用来骂人的,令人奇怪。清朝北京方言里,应该用这个的啊?比如老舍茶馆里的“屌,揍他个小舅子!”当然茶馆是晚清民国时代的,比林云铭时代药晚。但是早于林云铭时代的,比如水浒传里也有“这撮鸟”的说法,何以在书里就不出现这个用法呢?一点不明。
  
6.红楼梦里的“屄”全部都是由女性角色说出来的,男性从来不说这个字,这又是一发现。
  
7.我们值得注意的是两处,一处是二十八回“你妈的屄!”一处是六十五回“我痛把你妈一肏”,这两句显示了现代中国国骂的原型,值得语言学家关注。
  

  
=======================================================
  
第九回:
  
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两个商议定了,一对一肏,撅草棍儿抽长短。
  
我们肏屁股不肏屁股,管你XX相干?横竖没肏你爹去罢了!你是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李贵忙断喝不止,说:“偏你这小狗肏的知道,有这些蛆嚼!”
  
  
第十六回
  
凤姐听了笑道:“我说呢,姨妈知道你二爷来了,忽喇八的反打发个房里人来了?原来你这蹄子肏鬼。”庚侧:疼极反骂。
  
第二十六回
  
宝玉道:“嗳,嗳,越发该死了!”又向茗烟道:“反叛肏的,还跪着作什么!”
  
第二十八回
  
只见出来个老婆子,茗烟上去说道:“宝二爷在书房里等出门的衣裳,你老人家进去带个信儿。”那婆子说:“你妈的屄!庚侧:活现活跳。
  
薛蟠又道:“女儿乐,一根XX往里戳。”
  
第二十九回
  
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肏的,胡朝那里跑!”
  
第四十回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
  
第四十三回
  
尤氏笑道:“我说你肏鬼呢,怎么你大嫂子的没有?”
  
第四十六回
  
听邢夫人道:“你知道你老爷跟前竟没有个可靠的人,庚夹:说得得体。我正想开口一句不知如何说,如此则妙极是极,如闻如见。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些人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家,三日两日,又要肏鬼吊猴的。
  
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你快夹着屄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
  
第五十八回
  
他干娘羞愧变成恼,便骂他:“不识抬举的东西!怪不得人人说戏子没一个好缠的。凭你甚么好人,入了这一行,都弄坏了。这一点子屄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屄淡话,咬群的骡子似的!”
  
第五十九回
  
他娘也正为芳官之气未平,又恨春燕不遂他的心,便走上来打耳刮子,骂道:“小娼妇,你能上去了几年?你也跟那起轻狂浪小妇学,怎么就管不得你们了?干的我管不得,你是我屄里掉出来的,难道也不敢管你不成!既是你们这起蹄子到的去的地方我到不去,你就该死在那里伺候,又跑出来浪汉。”一面又抓起柳条子来,直送到他脸上,问道:“这叫作什么?这编的是你娘的屄!”
  
第六十回
  
赵姨娘……又指贾环道:“呸!你这下流没刚性的,也只好受这些毛崽子的气!平白我说你一句儿,或无心中错拿了一件东西给你,你倒会扭头暴筋瞪着眼蹾摔娘。这会子被那起屄崽子耍弄也罢了。你明儿还想这些家里人怕你呢。你没有屄本事,我也替你羞。”
  
第六十一回
  
那柳家的笑道:“好猴儿崽子!你亲婶子找野老儿去了,你岂不多得一个叔叔,有什么疑的!别讨我把你头上的杩子盖似的几根屄毛撏下来!还不开门让我进去呢。”
  
昨儿我从李子树下一走,偏有一个蜜蜂儿往脸上一过,我一招手儿,偏你那好舅母就看见了。他离的远看不真,只当我摘李子呢,就屄声浪嗓喊起来,说又是‘还没供佛呢’。
  
第六十五回
  
鲍二因说:“姐儿们不在上头伏侍,也偷来了。一时叫起来没人,又是事。”他女人骂道:“糊涂浑呛了的忘八!你撞丧那黄汤罢。撞丧醉了,夹着你那膫子挺你的尸去。叫不叫,与你屄相干!一应有我承当,风雨横竖洒不着你头上来。”
  
那喜儿便说道:“咱们今儿可要公公道道的贴一炉子烧饼,要有一个充正经的人,我痛把你妈一肏。
  
尤二姐笑道:“猴儿肏的,还不起来呢。说句顽话,就唬的那样起来。你们作什么来,我还要找了你奶奶去呢。”
  
第六十九回
秋桐便气的哭骂道:“理那起瞎肏的混咬舌根!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
  
第七十五回
  
这一个年少的纨绔道:“这样说,原可恼的,怨不得舅太爷生气。我且问你两个:舅太爷虽然输了,输的不过是银子钱,并没有输丢了鸡巴,怎就不理他了?”说着,众人大笑起来,连邢德全也喷了一地饭。尤氏在外面悄悄的啐了一口,骂道:“你听听,这一起子没廉耻的小挨刀的,才丢了脑袋骨子,就胡唚嚼毛了。再肏攮下黄汤去,还不知唚出些什么来呢。”
  
  
--
                                        古风·少年行
君不见,少年早怀凌云志,独攀青崖逐白鹿,仙阙普缀神鸦矢,琼楼遍点硫磺烛。古来有成必有毁,焚琴煮鹤意何足。事了披羽乘云去,空遗木樨染残菊。扶摇直上碧虚顶,遥见海东溢灵气。龙女匿迹若耶溪,妖姬裸行长干里。暂将腰间系利刃,岂惧美人炫阴齿。采彼玄牝补元阳,悲泣惨啼安入耳?胯下双轮超日月,神光灿灿凌娑婆。更扬玉策泰山阿,鼓荚播精射银河。天根月窟涤荡尽,人民化鱼赴洪波。君不见天崩地墜会有时,禹域堪印六芒符。橘子洲沉雁门壁,灵武尘积会稽庐。三十六万黎元血,凝成煌煌赤灵珠。拘束幽魂无穷劫,至今犹闻鬼夜呼。我自偃卧弄母犬,频向畜栏唤媚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282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5: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兰亭集序
[ 魏晋 ] 王羲之
原文 译文对照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当时的县名。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事。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为修禊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激湍(tuān):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

(1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19)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是日也:这一天。

(21)惠风:和风。

(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所以:用来。

(25)骋(chěng):放开,敞开。

(26)极:穷尽。

(27)信: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面对面。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ū)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安静与躁动。

(34)暂:短暂,一时。

(35)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6)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37)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向:过去、以前。

(41)陈迹:旧迹。

(42)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喻:明白。

(4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5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1 09:48 , Processed in 0.0608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