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2: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两个人吗?曹雪芹这个谜语,蒲松龄来回答
文狼说名著
2018-12-31 22:30
《红楼梦》里有两个人,长相酷似,性格也很相似,简直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这两人是贾宝玉和甄宝玉。我们一直以为,他们是两个人。也许,这是曹雪芹放的烟雾弹,迷惑你。可以断定:他俩是一个人。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矛盾体,他的本性和社会性在不断地冲突和磨合。我们的一生,都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拉拉扯扯,以求获得某种平衡。

《聊斋志异》之《西湖主》里的陈生,不过是个穷书生。因为在西湖上救了鳄鱼精,获得了一段美好的姻缘。面对美丽的女妖和眼前的奢华生活,陈生是矛盾的,纠结的。老家的妻子儿女,缺吃少穿,他怎能安心?半年后,他终于带着一笔女妖赏的巨款返乡。
昔日过得清汤寡水的陈生,一下子成了土豪。子孙也兴旺,七八年间,连续生了5个儿子。陈生成了当地人眼里的成功人士。

后来,少年时期的玩伴梁子俊,坐船途经洞庭湖时,竟然碰见了坐在豪华船上的陈生。十余年没见,陈生容貌一点没变,仿佛时光在他身上停止了。陈生请梁子俊来船上叙旧。梁子俊一看,桌上山珍海味,美人佳丽环伺,女子的曼妙的歌舞,世间少有。不由大吃一惊:“十年不见,何富贵一至于此?”
回乡后,梁子俊来到陈生家,见陈生正和客人饮酒。梁子俊当场凌乱了:“你昨天不是在洞庭湖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陈生好奇怪,说:“没有的事。你一定是认错人了,我难道有分身术吗?”

一个长生不老,永远是个二十岁的棒小伙,陪着仙女,过着富比王侯,悠闲自在的日子;另一个在老家,过着琴棋书画,往来皆鸿儒,衣食丰足的生活。蒲松龄谈狐说鬼,其实说的还是人,折射的还是人的世界。从另一个角度看,洞庭湖上,与女妖为伴的陈生,是蒲松龄梦想中的自己;老家的陈生,何尝不是与贫苦作斗争,希望过上好日子的蒲松龄。在陈生身上,有着蒲松龄梦幻般的渴望的和现实理想。
梦想里,我们过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的生活;现实里,我们渴望拥有财富、爱情和子孙绕膝的快乐。其实,前者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实现的,因而是虚幻的,也是无比炫目的,如饮仙醪,让人销魂醉魄;后者才是我们可能抵达的现实。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小说《悉达多》里的悉达多和佛陀,看似是互不干涉的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悉达多是未悟之佛陀;佛陀是大彻大悟的悉达多。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在梦想和现实里,苦苦地挣扎。
生在温柔富贵乡里的贾宝玉,体会不到底层人们生存的艰辛,因而,他对读书做官没有欲求。不能怪他,是贵族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思想。但贾宝玉的老爸贾政,渴望儿子能用功读书,将来高中,凭本事做官。王夫人和袭人,也劝导贾宝玉要好好读书上进。在贾宝玉的周身,有一种氛围,一种甄宝玉的思想观念,在约束他,限制他。

贾宝玉的成长中,有一个甄宝玉,如影随形。睡梦中,时不时冒出来,说他几句。督促他多读书,不要一味贪玩。贾宝玉的本性,却强烈地抵制着另一个自己:甄宝玉。只到临考试前,贾宝玉和甄宝玉才合二为一。两种价值观,相互妥协。
梦幻是瑰丽的,现实是吃喝拉撒,是鸡零狗碎,是人情凉薄,是艰辛的负重和跋涉。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贾宝玉和一个甄宝玉。一个是想玩耍一辈子,无忧无虑一辈子的贾宝玉,另一个是为了生存,为了名利,看着很俗气,却很接地气的甄宝玉。

甄宝玉是入世的贾宝玉,贾宝玉是压抑的本性得以释放的甄宝玉。贾宝玉注定在俗世里无法存活,甄宝玉除了名利,没有灵魂、思想和生活情调。因此,他俩都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只有将彼此的特质完全融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2: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宝玉与甄宝玉是“并蒂莲”,其实曹公心里只有一个宝玉
大话谈历史
2018-10-26 15:16
红楼梦,绝非一般文学作品可以比拟,它涵盖的范围实在太广了,绝不仅仅是儿女情长,诗情画意,还包括古代饮食,古代建筑,古代服饰,诗词曲赋,宗教,哲学等等。

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红楼梦通过开篇的“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展开了一段现实主义的作品,神话与现实交叉,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而曹公却拿捏的十分到位,人物形象,典故都恰如其分,着实让人惊叹,怪不得老一辈艺术家对红楼梦如此痴迷,甚至还把它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

曹公在开篇就曾交代过,女娲炼石补天之时,曾一时大意遗落了了一块石头,该石头心有不甘,后经有缘人之手携入红尘,幻化成“通灵宝玉”,有人猜测这便是贾宝玉的前世。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说贾宝玉原是天上神瑛侍者,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神瑛侍者决定下凡游历,绛珠仙草为报恩也一同跟随。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呢?数百年来,红学专家潜心研究,也没能得出结论,估计是个谜了!

其实,红楼梦中有两个宝玉,分别是贾宝玉与甄宝玉,大多数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人说甄宝玉与贾宝玉是并蒂莲,其实曹公心里只有一个宝玉。
关于甄宝玉,原作中确实有只言片语的介绍,如果不仔细读,根本发现不了这个人物。比如,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情节中,我们得知金陵城内有两个长相,品行,做派相差无几的公子哥儿,分别是江南甄家公子与贾府的公子。之后,又陆续提到江南甄家家眷进京,甄家来了4个女人向贾母朝贺,甄家描述了自家公子的趣事后,贾母大喜。在第一百一十五回中,甚至还安排了甄宝玉与贾宝玉见面的情节,贾宝玉见了甄宝玉,刚开始还有惺惺相惜之意,后来甄宝玉谈了一番功名之词后,贾宝玉脸色大变。

曹公起名字可没有那么随意,绝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因此贾宝玉与甄宝玉绝没有那么简单,关于甄士隐和贾雨村,有“真事隐”与“假语存”的说法,那么贾宝玉与甄宝玉,或许也可以理解为“贾宝玉”和“真宝玉”,而曹公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写贾宝玉,对于甄宝玉却惜字如金,大概是想通过贾宝玉来映射甄宝玉,他俩更像是一对亲兄弟,中间隔了一面镜子,此情此景正好符合“并蒂莲”的说法。香菱曾在与姐妹玩耍时,提到过并蒂莲,姐妹们都笑话她我,唯独贾宝玉十分笃信,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并蒂莲之说。

其实,无论是贾宝玉,还是甄宝玉,在曹公的心里都只有一个宝玉,这个宝玉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他恨自己百无一用,不能为朝廷效力,更恨朝廷装模作样,草菅人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2: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并蒂莲 - 荷花中的千瓣莲类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并蒂莲是荷花中的一个变种,实际上,它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

并蒂莲属荷花中的千瓣莲类,是花中珍品,它集莲荷之精华于一身,尤能引人入胜。自古以来,人们便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

在古代人们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并蒂莲是昆山市的三宝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并蒂莲

别称
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山龙眼目


亚目
山龙眼目


莲科


莲属


并蒂莲

分布区域
全国

花语
吉祥、喜庆,善良、美丽

目录
1形态特征
2分布范围
3主要价值
4栽培技术
5故事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菡萏、泽芝、六月春、芙蕖等,属睡莲科,古称"芙蓉",是地球上最早发现的被子植物种属之一。

折叠并头莲
并蒂莲属荷花中的千瓣莲类,是花中珍品,它集莲荷之精华于一身,尤能引人入胜。并蒂莲是荷花中的一个变种,实际上,它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
并蒂莲
并蒂莲

折叠长成过程
荷花在生长过程中,一般只形成一个花芽,一个分生中心,开一朵花。如果受到某种特殊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或内部的特殊变异,着生在一支茎上的花芽,便有可能分化成两个分生中心,进而发育两个像是双胞胎的花蕾,从而在一支花柄上形成两个花蒂,并开两朵花,结一对莲蓬,这便是并蒂莲。

并蒂莲摄影图欣赏
并蒂莲摄影图欣赏
2010年拍摄于北京宏运水生花卉基地
2010年拍摄于北京宏运水生花卉基地

折叠珍贵
并蒂莲是荷花中的珍品,其生成的几率仅十万分之一,是十载难逢的植物中的"双胞胎"。其遗传机制尚在研究中,目前还不能复制。荷花专家曾分别用生长过并蒂莲花的藕种和并蒂莲蓬里的莲子,反复进行培植试验,结果都不能生成并蒂莲花,证实其不可遗传,只能天然生成。在昆山市亭林公园中则有一块并蒂莲池,2011年6月在福州茶亭公园也被发现一株罕见的"并蒂莲"。
并蒂莲
并蒂莲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荷花是多年生水生植物,原产中国,在华夏大地上广为分布。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价值
折叠象征意义
并蒂莲有"花中君子"之称,是荷花中的极品,象征着百年好
2010年拍摄于北京宏运水生花卉基地
2010年拍摄于北京宏运水生花卉基地
合、永结同心。

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可谓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蒂莲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

民间传说中,并蒂莲的出现是吉祥之兆。

折叠文化象征
自古以来,人们便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的名句广为传诵。

据《全芳备祖》"后集·莲部"记载:"泰始二年(公元266年,西晋)嘉莲双葩,并实、合跗、同茎。"

又据《群芳谱》卷二十九:"并头莲,晋泰和间(公元366-371年)生于玄圃,谓之嘉莲。"再据《宋书·符瑞志》称:"文帝元嘉(公元424-453年在位,为南北朝时期)十年七月华林天渊池芙蓉异花同蒂。莲生建康额檐湖一茎两花。"权征兴(公元759-818年)在《中书门下贺神龙寺渠中瑞莲表》写道:"神龙寺殿前渠中瑞莲花图,其花一茎两房。"以上表明并蒂莲在古代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明代杭州女诗人冯小青(文学故事人物,相传曾家住扬州)曾写道:"稽首兰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表达了她对并蒂莲的无限憧憬与祝福。

折叠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并蒂莲是荷花中的一个变种,实际上,它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虽然关于它的传说流传各地,令人心向往之,但真正栽植并蒂莲的地方却不多。当今成片栽植,精心培育,花繁叶茂,双萼并蒂,映日别样红的首推江苏省昆山市亭林园。该园种植之并蒂莲为千瓣莲,花瓣密集,1985年我们曾计数一朵竟有花瓣2601枚,真是名副其实,以致花头沉重,花梗容易折断,需立杆支撑,以免倒伏,但并蒂莲历来在所开之群花中未见结实现象。 亭林园的并蒂莲,人称"元末古莲"。据"县志"记载:元末昆山名士诗人顾阿瑛于昆山正仪东亭村兴建"玉山佳处"园林,有亭、台、楼、阁数十处,在池中种植并蒂莲。相传荷种来自中亚细亚,并蒂莲有"双萼并头"、"九品莲台"、"四面拜观音"诸形,更有花茎顶端簇生十三个头的,但以双萼并蒂为稀世罕见。仲瑛"才情妙丽,广交天下文友墨客,饮酒赋诗,踏曲品画,文会之盛,冠绝一时"。当时名流倪瓒、高则诚等常往顾宅赏莲。相传东亭荷池池底铺以石板,板上钻孔如莲房,荷梗便从孔中钻出,故未被人挖绝,才得以流传至今。

正仪"玉山佳处"园林历600余年之沧桑,后荒芜凋敝,但并蒂莲却被留传下来。民国23年(1934年)冬,时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偶得一方古砚,背后刻有"并蒂莲"诗且又注明莲出自正仪东亭,叶当即来昆山访莲。1935年叶氏曾发起成立"顾园遗址保存委员会",整治园林,将东亭荷池重新修葺,池旁建大方亭一座,名君子亭,据叶恭绰氏考证该并蒂莲"决为天竺种无疑"。叶氏赏荷后并倚声作《五彩同心结》曲以记其事。曲云:"前身金粟俊赏,琼英东亭,恨堕风涡。六百年来事,灵根在,浑似记萝春婆。濠梁王气都消歇,空回首,金谷笙歌。无人际,红香泣露,可增愁,损青娥。栖迟野塘荒溆,甚情移洛浦,影悟恒河。追忆龙华会,招花笑,禅意待证芬陀。五云深处眠鸥稳,任天外尘劫空过。好折供维摩方丈,伴他一树桫椤。"时值盛夏赏荷季节,游人络绎不绝,竟使当时的京沪快车破例停靠正仪小站,以便赏荷游客,一时东亭荷池名声大噪。

解放后,1950年江苏省、昆山县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发展传统名花,后县政府在亭林园东斋前建造了437平方米之荷池,将东亭的并蒂莲移来。另外还盆(缸)栽并蒂莲多盆(缸)。迄今已栽植50余年。1963年苏州拙政园亦曾从昆山正仪顾园引种40多斤千叶莲花(即并蒂莲)于远香堂北侧及香洲前水池中,当年即开花,吸引了许多旅游者。花池中有一花多至十三个花心的,花瓣总数达1400余枚,花朵因负荷过重而低垂。苏州文人卢彬士先生观后赞曰:"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周瘦鹃先生鉴赏之后曾著文志之,誉为"色香俱绝,不同凡卉"。其后,广州、上海、杭州等地植物园也相继来亭林园引种,使并蒂莲传播各地。笔者曾于1987年在湖北省武汉东湖见到该荷种(武汉东湖磨山植物园为中国荷花中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地至今尚未形成独特的并蒂莲花群,故今亭林园的并蒂莲池仍属世上少见。为此中国荷花研究专家王其超教授亦于1996年专程来昆考察亭林园之并蒂莲,赞赏有加。

并蒂莲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地下茎细瘦有节,发芽生长后先叶后花,叶单生,其莲藕味淡涩。

昆山亭林园经过50余年的栽培,在繁殖、管护、施肥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已摸索出了一套经验,使该珍品在每年盛夏向广大游客展示它的芳姿。

并蒂莲还可以栽植于各种大型的盆(缸)内,只要种植方法得当,环境适宜,亦能正常开花。

1999年,亭林园栽植并蒂莲四缸参加昆明世界园林博览会,陈列于江苏馆"吴中小筑",其荷缸请宜兴均陶厂定制,盆边外围设计有彩釉并蒂莲浮雕,色泽清雅古朴与缸内并蒂莲相得益彰。

折叠编辑本段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的一个村中有一个荷花塘,塘里年年长满了美丽的荷花。塘东住着一
并蒂莲
并蒂莲
个姓洪的员外,家里很有钱,可四十多岁了却还没有儿女。这一年,员外妻子怀了孕,洪员外日夜烧香敬佛,求菩萨保佑他得个儿子。

可是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女孩儿。洪员外闷闷不乐。他妻子为了安慰员外,便和员外商量,把这女孩儿当儿子来养,对外人就说生了个男孩子,给孩子取名叫赛郎。后来赛郎慢慢长大了,装束打扮就一直象个男孩子一样。十二岁时,洪员外在荷塘前面建了座书馆,请熟师教赛郎读书。外面都以为赛郎是男孩儿。

再说这塘西住着一户姓白的人家,老夫妻俩生活还过得去,就是没有儿子。他老婆曾生过三个儿子。都没活过周岁便死了。为这事老白曾经几次找人算过命,都说他俩是"命里无儿"。

这一年,他妻子又有了孕。老白心想:"生女儿还能活,若生下男儿来怕又保不住。他妻子便想了个办法:"若生下儿子,只把他当女儿养,就不会再死了。"后来,真的又生了个儿子,夫妻俩便给这孩子戴上耳环,取名叫贞娘。贞娘长到十三岁,穿戴打扮起来比女孩子还标致。老夫妻疼儿子,想尽办法要供贞娘读书,听说东村洪员外家立了书馆,便求人说情,每月供先生二斗米,把贞娘送去读书。外面人都以为贞娘是女孩子。贞娘到了学堂,和十几个孩子很合得来,特别和赛郎更要好,每天上学在一个书桌上读书,下学时两个人要在荷花塘边玩一阵子才分手回家。同学们看他俩那样亲近,有一天,趁老师不在,就闹着玩,要赛郎、贞娘拜花堂,谁也不知道赛郎是女,贞娘是男。赛郎也以为贞娘真的是女孩,贞娘也以为赛郎真的是男孩。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赛郎已经十五岁,贞娘也十六岁了。两个人时常想起刚入学时拜花堂的事来,赛郎心想:贞娘这个人又聪明又和气,才学又好,将来谁娶她做老婆,真是幸福。贞娘也这样想:自已若真的是女子,一定要嫁给赛郎。

眼看又过了两年,学生们都要分手了。赛郎对贞娘说:"学业期满,从今以后你我恐怕不能常见面了,"说着流下泪来。贞娘说:"赛郎弟弟,不要难过,我家离你那儿不远,可常来往。"可赛郎心里晓得:自己年纪大了,从今后就要被父母关到闺房里不能出门了;再说自己和贞娘都要嫁人,谁晓得嫁到哪里去呢?她对贞娘说:"我俩结拜做姊妹吧!"贞娘想:两个男子拜姊妹,岂不笑话?连连摇手:"不、不、不,还是结拜兄弟吧!"争半天,最后都说:"算了,就是结拜好了!"就这样,两个人糊糊涂涂地在荷花塘边结拜了。

赛郎回家后换了女装,整天呆在闺房里,时常想念贞娘。贞娘在家,也总想看赛郎。贞娘的爹老白得病死了,母亲就让贞娘摘掉耳环,换上男装,要他给老白穿孝打灵幡,送老白入土。直到这时候,全村人才晓得贞娘原来是个男的。消息传到洪员外家里,赛郎听了又惊又喜。惊的是,同窗多年竟不晓得他是男子;喜的是,遇见了贞娘这样可亲的人。可是洪员外听了这个消息竟大发脾气,叫人把贞娘的母亲喊来,当面骂了她一顿:"你家养了个儿子,谁还会抢了你的,为什么男扮女装送到我家书馆来读书,整天与赛郎在一起,败坏了我家门风!"贞娘的母亲听得糊涂了:"我家贞娘与赛郎在一起,有什么败坏门风的呢?"员外老婆在旁一说,她才晓得原来赛郎是个女的,也不免吃了一惊。又一想,洪家真是不讲道理,便也气愤地说:"你家女孩子可以扮男装去读书,为什么我家男孩子就不能扮女装去读书呢?"洪员外无言可答,命人把贞娘的母亲赶出了大门。

贞娘听母亲说赛郎是女子,高兴极了,立志要娶她。母亲晓得洪家不会答应,不肯找媒人,于是,贞娘整天闷闷不乐。

过了几天,忽然洪家丫环送来一封信,打开一看,是赛郎写来的。信上说她被父母关在闺房里,如何想念贞娘;又说她知道了贞娘是男的,心里如何高兴。贞娘看了信,知道赛郎待他有心有意,高兴得不得了,忙写了封回信,叫丫环带回去。从此以后,两个人便你来我往地通起信来。

一天晚上,贞娘又要母亲托媒去提亲,母亲心疼儿子,答应试试。没想到媒人未进洪家大门就被赶了回来。媒人对贞娘说:"死了心吧!员外说了,一则嫌你家贫,养不起他女儿,二则你俩原是同学,如今嫁给你就是'无私有弊',玷辱了人家的好门风。"贞娘见事情不能成功,忧愁成病;他母亲急得在一旁日夜啼哭。再说赛郎听得白家托媒提亲被父母回绝一事,也急得闹起病来。洪员外为了让女儿死了这条心,偷着叫人把白家母子赶出村去。赛郎听到此消息,气得索性连饭也不吃了。病也一天重似一天。

再说贞娘母子被洪家赶出村,搬到四十里外城里去住。过了不久,贞娘的病稍好了些,谁知他母亲又病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贞娘只靠每日做些小生意维持生活。过了几个月,他母亲死了,贞娘安葬了母亲,决心回村去找赛郎。他把家里东西卖掉,办了些花线等货物,打成包袱,扮成卖货郎,回到村中,住在破庙里。

一天,他摇着手中的拨浪鼓,偷偷地绕到洪家后花园前,赛郎的丫环听到鼓声出来买花线,一见是贞娘,惊喜万分,急忙跑进去告诉赛郎。赛郎随即写了封信,让丫环交给贞娘,叫他快些离开这里。贞娘跑回庙里,打开一看,原来赛郎约他今夜三更在荷花塘相会。贞娘高兴啊,眼睁睁地盼着天黑。

三更时分,荷花塘边,赛郎和贞娘一见面就抱头哭起来。哭着,哭着,赛郎对贞娘说;"爹爹心狠,我俩生难成夫妻。望你保重身体,不要再挂记我了。"说完就往水里跳。贞娘一步上前抱着她,哭着说:"我俩生不能在一起,情愿死在一起。"说完,两人抱住,一起跳进了水中。

丫环等到鸡叫还不见赛郎回来,知道坏了事,也不敢声张。第二天,洪家上下各处寻找,找到荷花塘边,见有赛郎的一只绣鞋,知是跳了水。洪员外急忙命人打捞上来,只见贞娘、赛郎两个人紧抱在一起,,几个人用力拉也拉不开。洪员外便命人将他俩埋在荷花塘边。

当晚只听得电闪雷鸣,一阵狂风暴雨。等到天明,只见荷花塘水一直涨到贞娘、赛郎的坟前,将坟围了起来:坟上长出的荷花,花茎比人的大拇指还粗。顶上开了两朵花,一红一白,紧紧地靠在一起,人们便叫它"并头莲",以后又叫成了"并蒂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6: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绛芸轩+贾芸+】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从绛芸轩到怡红院,贾宝玉的住所名里,藏着曹公深意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少读红楼
关注
2022-08-04 19:52来自安徽
仙灵神域 良心爆率回馈玩家 仙灵神域今日新服>>
仙灵神域 良心爆率回馈玩家 仙灵神域今日新服>>
揭秘2024烈火一刀:如何在全新版本中打造属于你的神装传说?
揭秘2024烈火一刀:如何在全新版本中打造属于你的神装传说?
天然“雄激素”终于找到了,男人坚持吃,身体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天然“雄激素”终于找到了,男人坚持吃,身体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作者和脂砚斋,倾注全部的天才和一生的心血,成就了《脂砚斋评〈石头记〉》这部伟大的鸿篇巨制,而他们在《石头记》中的形象一一(甄)宝玉和史湘云,作为具有现实原型的梦中人在文本中的重要性,在一定意义上超过梦之幻影(贾)宝玉和钗黛。

贾宝玉的住处叫“绛芸轩”,那是贾宝玉入住大观园前的住所,贾宝玉为“真宝玉传影”(脂批),贾宝玉之“绛芸轩”其实也是为甄宝玉之“绛芸轩”传影。甄、贾宝玉实为同为一人[注1],因此,在以梦幻形式呈现的文本中,甄、贾宝玉之“绛芸轩”其实就是同一处所在。

第十八回“元妃归省庆元宵”,赐名宝玉未来在大观园里的居所为“怡红院”,而此后宝玉离开旧住所“绛芸轩”,入住大观园“怡红院”,但回目中依然称宝玉的居所为“绛芸轩”,脂批中也常用“绛芸轩”,因此,也可以说怡红院就是“绛芸轩”。

“绛芸轩”作为甄、贾宝玉的住所,几乎贯穿了通部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绛芸轩”的重要性又具体体现在哪里?

“绛芸轩”是宝玉亲自书写,第十六回脂批指出:“凡用宝玉收拾,俱是大关键”,因此,“绛芸轩”正是由宝玉“收拾”的“大关键”。


广告
[正版] 攻城<新>掠地_劲爆开启_全新体验
×

“绛芸轩”出现在第八回,“绛芸轩”由晴雯亲自贴上去,而“晴有林风”(脂批),而且,“绛芸轩”这三字出自黛玉眼中、口中,脂批指出:“照应绛珠”,因此,“绛芸轩”一定与黛玉有关。第二十二回脂批指出:“(宝玉)素厚者惟颦、云”,“素厚颦”者,贾宝玉也;“素厚云”者,甄宝玉也。绛,暗指绛珠仙子黛玉,而钗黛一体,也与宝玉的别号“绛洞花王”有关;芸,暗指湘云,草字头暗示湘云与草木之人黛玉以及与黛玉一体的宝钗密切相关。

第二十一回脂批指出:“前三人(宝玉、黛玉和湘云),今忽四人(加上宝钗),俱是书中正眼,不可少矣。”,因此,文本之第一正人、“情无限”的“茜纱公子”宝玉住处的名称“绛芸轩”,现实和梦幻交融,将四大“书中正眼”[注2]拢在一起。

第十七回试才题对额,在“怡红院”处,宝玉道:“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这又是由宝玉“收拾”的“大关键”。

宝玉“素厚者惟颦、云”,“怡红院”里有芭蕉,这与黛玉密切相关,因为潇湘馆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而潇湘馆后院,“有大株梨花”则暗指钗黛一体一一宝钗入贾府,首先就是住梨香园,而“冷香丸”,她“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脂批指出:“`梨香'二字有着落,并未白白虚设”。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第二十八回宝玉说完女儿的“悲、愁、喜、乐”后,说的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暗示的就是宝玉出家为僧后宝钗的生活状态;海棠与史湘云有关,第六十三回,诸芳在宝玉寿辰之夜占花名签,湘云占得的就是“只想夜深花睡去”的海棠花名签。

在宝玉指出“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之前,就有清客题曰“蕉鹤”,“蕉鹤”中的“蕉”与黛玉有关,自然也与宝钗有关,而文本第七十六回,湘云在与黛玉的中秋联句中,引出了“寒塘渡鹤影”之名句,在“表里皆有喻”(脂批)的文本中,鹤隐喻的正是湘云。因此,怡红院同“绛芸轩”一样,也将四大“书中正眼”拢在一起。

将四大“书中正眼”拢在一起的“绛芸轩”(怡红院),几乎贯穿了通部书,也正暗示了“绛芸轩”(怡红院)的重要性。在奇幻的文本中,“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第三回脂批),“绛芸轩”应该也与怡红院曾经的丫鬟小红和贾芸有关。

文本和脂批一再暗示甚至强调,小红和宝黛之间有着神奇的联结。第一回脂批指出,绛珠“点`红'字;赤瑕宫(贾宝玉前身出处)“点`红'字、`玉‘字二”,而第二十四回,文本介绍小红本姓林,脂批指出:“又是个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脂批又指出:“`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密意”,红玉与贾芸四目相对时,不觉脸红了,脂批指出:“看官至此,须掩卷细想,上三二十回中,篇篇字字点`红'字处,可与此处想,如何”;第二十七回,凤姐欲起用小红,小红介绍自己一一“原叫红玉的,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等等。


广告
网上的接单平台有哪些?
×

贾芸是宝玉的侄儿,因宝玉的一句戏言“倒像我的儿子”,就顺势认宝玉为父亲,在“笔笔不空”(脂批)的梦幻文本中,显然,除了意在刻画贾芸“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也是意在暗示贾芸和宝玉之间他有着某种神奇的联结。

将四大“书中正眼”一一宝黛钗湘拢在一起的宝玉的住所“绛芸轩”,与小红、贾芸密切相关,文本和脂批也一再暗示小红、贾芸与黛玉、(贾)宝玉之间的联结,而甄贾宝玉实为同一人,有现实原型的史湘云是梦幻文本中的梦之幻影一一钗黛之源[注3],因此,小红、贾芸也与(甄)宝玉和史湘云密切相关,贾芸的名字,或许就是为了暗示他与喜着男装、“英雄阔大宽宏量”的史湘云之间有着某种联结吧。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贾芸,在通部书中总是将这一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脂砚斋也是对他称赞有加,如“有志气,有果断、有知识有果断人,自是不同”、“自往卜世仁处去已安排下的。芸哥可用。己卯冬夜”。倪二称呼贾芸贾二爷,脂批又指出:“如此称呼,可知芸哥素日行止,是`金盆虽破分量在'也”。

作者多次增删,也有非最重要的梦中人的人设发生颠覆性改变的情况,小红就是一例。根据脂批,最初的小红是“眼空心大,刁钻古怪”的“奸邪婢”,但第二十七回小红得偿所愿地跟了凤姐,脂批指出:“却为宝玉后伏线”,“`狱神庙'回内方见”,小红却从最初设定的“奸邪婢”变成了能力出众的忠仆、义仆,而关于贾芸,第二十四回脂批指出:“孝子可敬。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因此,在佚稿中,小红、贾芸在荣府正统一方遭受打压、宝玉落难之时,将会出手相助,并且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贾家、甄家等世家大族,终将落败,所有繁华也将成为旧梦,诸芳中那些幸存下来的将不得不回到平常生活中。第二十七回,凤姐欲起用小红,小红介绍自己,因为重了宝玉,如今只叫红儿了,凤姐听说,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脂批指出:“又一下针”,也是暗示,(甄)宝玉、湘云等终将不可能再整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前八十回有诸多线索,暗示(甄)宝玉和史湘云历尽磨难,将白头到老[注4]。同样,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文本中,小红和贾芸未来一定会成为夫妻,在末世里相互依偎取暖,活出自己一片天空。

出身平常的小红、贾芸夫妇,应该就是繁华落尽之后、回归平常生活的(甄)宝玉和史湘云夫妇的一种映射吧,他们在历尽磨难之后,也将从不谙世事的贵族少年,成长为像贾芸夫妇一样“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平常人家的成年人,过着一种平淡但能够持久的凡常生活,艰辛窘迫之中不乏美好与温馨。

注1、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78《现实之甄宝玉,梦幻之贾宝玉》

注2、脂批指出,上半部“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因此,甄宝玉其实与贾宝玉是相通的,而脂批所谓的四大“书中正眼”,除了黛玉、宝钗和湘云外,再加上甄、贾宝玉,其实一共有五大“书中正眼”。

注3、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98《史湘云一一钗黛之源》

注4、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史湘云系列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7: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为什么要有一个甄宝玉,与贾宝玉有什么关系?作者构造这个人物有什么目的?
yz3588548浏览493次小说图书分享举报
1个回答
zibanbei
推荐于 2017.09.14
满意答案
   书中有贾宝玉,甄宝玉两个人。对于贾宝玉,这位红楼的主人,现实中已有脂砚斋即曹天佑对号入座了。甄宝玉呢?由于《石头记 》仅存八十回,而他在前八十回中也很少出现,我们无从全面了解他的思想形象及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正因为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以求从他身上挖掘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东西。那么,他在现实中能找到原型吗?我的想法是,应把焦点聚在书作者曹雪芹身上。
首先,细审脂批。甲戌本第一回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才尝哭芹,泪亦殆尽。”可见得蓄辛酸之泪,哭成此书者是曹雪芹,不是批者曹天佑,那个自比宝玉的脂砚斋。靖藏本八回一眉批:“作者秉刀斧之笔,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惟批书者知之。”研血作墨,滴泪成字,亦作者事。仅举两条批语,不难看出,作者是以心血浇注成此书,而批者从参与者的角度阅批感慨,情难自己。脂批中如此类者还有很多。在现实中,曹雪芹与堂兄曹天佑一起长大,关系至为亲密,经历了天佑相同的人情事物。所以,撰写《石头记 》时,曹雪芹自站立场,化身书中甄宝玉,并比天佑为贾宝玉,实写贾宝玉之种种。托己为彼,以己为神,而彼作影,相互传照。
有了这种猜测,接下来仍从脂批着手,试窥其意。甲戌本第二回:“(甄宝玉语)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脂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宝玉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贾宝玉与甄宝玉的关系是‘遥照“,”传影’。在现实生活中,能和曹天佑有这种关系的恐怕就只有曹雪芹了。批语中曹天佑将“甄”明改为了“真”字。大概,他也明白自己“假”宝玉作为影子的身份吧!
同回:“只可惜他家几个姐妹都是少有的。”脂批:“实点一笔。余谓作者必有。”“实”字赫然醒目,似是已经把作者视为此处的“他”甄宝玉了。(“余谓作者必有”言非其家族中必有,实指心中必有“姐妹”之意。)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宝玉续《庄子》一段。脂批:“趁着酒兴不禁而续,是作者自站地步处。谓余何人也,敢续庄子。然奇极怪极之笔,从何设想,怎不令人叫绝!” “作者自站地步处”,一句话把作者也拉进书里来了。“贾宝玉”自然不敢续《庄子》,却是“甄宝玉”趁着酒兴,渐露真身,盎然醉意中,“不禁而续”。虽然在书中是贾宝玉执笔,但可能曹天佑看出了作者“庚辰本甄”戏“假”演的意图,所以下笔点破,释以读者真实情形。
庚辰本第四十三回:“想必他只图热闹,把清雅就丢开了。”脂批:“此独宝玉乎?亦骂世人。余亦谓宝玉忘了,不然,何不来耶?”奇怪,一向自比贾宝玉的曹天佑竟主动跳离了这个角色,难道此宝玉非彼宝玉吗?当然,如果这是发生在“甄宝玉”曹雪芹身上的事,就不难解释了。几个兄弟朋友参加的“正经社日”里,大家都到了,独曹雪芹迟迟未至。“雪芹忘了”,可能就是当时曹天佑心底的揣测之辞。
还有一条批语似乎也可以说明问题。庚辰本第七十七回:“(王夫人语)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净。”脂批:“况此亦余旧日目睹耳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非搜造而成者,故迥不与小说之离合悲欢 相对。”一句话关系了大观园的末日,亦众女儿离合悲欢的大关键,批者却说“迥不与”之“相对”,看来确“非搜造而成”,有较强的现实可靠性。曹雪芹身历,曹天佑目睹耳闻,假中真,真中假,互为遮映。岂不正是甄宝玉身历,贾宝玉代为作影的意思吗?
最后,试着在“脂砚斋”这个名字的喻意上下点工夫。旧时有“砚兄”,“砚友”的称呼,取意于两人一起学习,常共用笔砚的现象。照曹天佑和曹雪芹的情况,他们幼时学习共用笔砚,大有可能。“脂”无疑是指爱吃胭脂的宝玉了,曹天佑构思笔名的时候,当然不会突出他这个影子的地位,所以,。“脂”应该是指甄宝玉。斋者,书房也。“脂砚斋”,暗含自己和“甄宝玉”昔日共书房,同笔砚的情景。兄弟情深,回忆起儿时那段美好的时光,曹天佑想到曹雪芹,想到“甄宝玉”,遂取了这个笔名,永为纪念。
曹天佑,曹雪芹。贾宝玉,甄宝玉。在现实与不现实中,何其工整的一对一的关系。

甄、贾宝玉的写法,是虚实互藏、双向传影了。从甄宝玉与贾宝玉性情相同,成为贾宝玉梦中之影的角度说,甄宝玉是贾宝玉之影;从贾宝玉系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角度看,贾宝玉是“幻身”,是“假”,而甄宝玉倒是现实人物,是“真”,这样,贾宝玉也可说是甄宝玉之影了。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后宝玉对镜作梦云云,言明真甄假贾,仿佛镜中现影者。”说的正是此意。这样双向传影结果,使彼此都境象化了,而“假作真时真亦假”,“悟幻庄周,梦归蝴蝶”的哲理意蕴也深涵其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7: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府为什么会被抄家?贾宝玉和甄宝玉究竟是什么关系?
半瓣花上
2018-03-25 13:55
贾府会被抄家,简直是早晚的事情。
其实很早之前的“抄检大观园”,就是贾府抄家的一次预演。
而与贾府交好的甄家的被抄,也早已预示了贾府被抄的必然性。
这两种揭示,其实早已将贾府被抄家的原因说的一清二楚。
第一,贾府与甄家交好。甄家被抄,贾家难以幸免。
1.贾府与甄家亲好,又是世交,两家来往极为频繁。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就说:
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
两家不仅交好,而且里面的“宝玉”也一样。冷子兴在说到甄宝玉的时候说:
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甲戌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蒙侧批: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
从脂砚斋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甄宝玉就是贾宝玉的缩影,两个人根本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故而,两家不仅是世交,其实发生的故事也是极为相似的。就好像一个人照镜子一样,其实镜子里的那个,也还是你。所以《红楼梦》里五十六回,贾宝玉和甄宝玉在梦中相见,两人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而且当贾宝玉醒来之后,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影子。
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
这就可见,甄宝玉和贾宝玉根本是一回事。
第十八回,贾元春回家省亲的时候,点了四出戏,其中有一出就是《仙缘》。而脂砚斋在后面的批语是:【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邯郸梦》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最后一梦,《邯郸梦》讲的是穷困潦倒的卢生在旅店遇到吕洞宾后,吕洞宾赠他一个枕头,然后他睡了一会儿,梦到自己做了宰相,娇妻美妾。正在梦做得好的时候醒来,发现店家的黄粱还没有煮熟。
就《红楼梦》此处来说,甄宝玉可能就是贾宝玉的“吕洞宾”,是来告诉他:你的一切经历不过是黄粱一梦。是因为我给了你这个“枕头”(宝玉),你才会有这样的梦的。

这就很符合作者的设定了,即贾宝玉根本是甄宝玉(作者)根据自身经历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而所有的真相其实都在“甄宝玉”身上。
所以,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脂砚斋通过批语点出了这一点。
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庚辰双行夹批:好,一提甄家。盖真事将显,假事将尽。】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
看官到了这里应该惊醒了!什么是“真事将显,假事将尽”?什么是“满床笏”?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红楼梦》开头甄士隐的《好了歌》注解么?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这个绝非偶然。而且大家再思忖“甄士隐”之名,岂不觉得作者就是借此隐去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吗?况且清代文字狱如此酷烈,倘若直接将作者名字标出,作者能不遇害?所以,小编认为,曹雪芹有可能也是一个笔名。不过小编并不认可什么明亡之类的寄托。
这些按下不表。我们再回到文本,说贾府和甄家的关系。贾府几次收到甄家的东西。
第七回中:
至掌灯时分,凤姐已卸了妆,来见王夫人回话:“今儿甄家送了来的东西,我已收了。咱们送他的,趁着他家有年下进鲜的船回去,一并都交给他们带了去罢?”王夫人点头。凤姐又道:“临安伯老太太生日的礼已经打点了,派谁送去呢?”
第十六回中,作者借着赵嬷嬷之口说出甄府接驾盛况:
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戌侧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其实,此刻的甄家就是贾家。因为元春刚刚封妃,省亲就在眼前。

而脂砚斋提醒读者注意,也是为这一点。
贾蔷道:“才也议到这里。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缦 的使费."......”
为什么偏偏贾府置办省亲行头的钱偏偏甄家收着?我们可以理解为,甄家和贾家关系很好。也可以理解为,甄家其实就是贾家。其实作者这样写,本来就有双关之意。
综上,无论是贾敬宾天,还是贾母过寿,甄家的人都几次打发人过来请安并且送东西,这就可见,两家关系真的是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
2.贾家接收了甄家被抄家时候藏起来的的东西。
七十四回的时候,遇到抄检大观园,甄家被抄的消息通过探春的嘴说了出来。
探春道:“......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庚辰双行夹批:奇极!此曰甄家事。】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这就可见贾家被抄,定然也与内部的溃烂有关。荣国府两家子都因为争夺掌家权抄了自个人的家,那再因此做出更加偏激的事情,似乎也并非没有可能。

与甄家交好这一条还不算,必然还有更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做出来的。
跟从的老嬷嬷们因悄悄的回道:“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尤氏听了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老嬷嬷道:“正是呢。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
结合贾珍平日里的为人做派,这种私藏赃物的事情,他绝对干得出来。而且既然《红楼梦》提到了这一事情,想必绝非闲笔,早晚会因为这个事情被连累的。
第二,贾家有人做了不法之事,而且其罪不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引发官场震动。
就贾府来说,贾珍和贾赦为非作歹,贪财好色,五毒俱全,这也不必论了。
贾珍不仅奸淫儿媳妇,还在父孝期间,与儿子共同享用“二尤”,形成“聚麀之乱”,还妄自收受甄家抄家藏起来的物品。其无法无天,已经让人忍无可忍。
贾赦为了得到石呆子的扇子搞得人家家破人亡,为了得到贾母的财产非要贾母的丫鬟鸳鸯,索要不成居然唆使邢夫人向王夫人发难,抄检大观园。后期故意讲笑话说贾母偏心,送给贾母吃的东西黑乎乎看不清是什么。可见他对贾母的不满已经到了极点。
这两个人做的事情,其实早已是人神共愤。他们得到这样的结局也不意外。可见天理循环。
王熙凤,贪图财物,收受贿赂,逼得一对有情人自杀;通过鸳鸯将贾母的东西拿出去放贷,并且将贾府大大小小人物的例银拿出去放贷;为了整治尤二姐,暗中派人杀张华灭口(后来手下实在不忍,故将其放了)......
薛家的话,薛蟠打死了冯渊,亏得贾雨村才得以脱身。然后贾雨村为了不让门子显出他当初的窘相,将门子远远打发了充军。那门子未尝不会找机会报复......
史家虽然涉笔最少,但从史湘云从小父母双亡,叔叔婶婶待她不好来看,史家原本的日子可能也不怎么样。倘若日子很好仍旧将湘云当作丫鬟来看待,就可见其叔叔婶婶有多酷烈薄情了。人品如此,自然也干不出什么好事。
这可真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前面造下这么多孽,后面必然要偿还的。所以癞头和尚在用通灵宝玉给贾宝玉治病的时候说: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第三,皇帝对于四大家族一直都很忌惮,早有除之后快之意。
其实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连帮结派已非一日,尤其是这几家每家金字塔顶端的人物都是恶贯满盈。
要知道贾家和薛家的结姻,那可是官商勾结。如果再加上王子腾,他可是升到了九省都检点的举足轻重的人物,手握军权。如果这四大家族意图谋反,再加上睡在身边的贾元春,皇帝老儿恐怕早就死翘翘了。
以上事端,随便有一样当作导火索,再加上做皇帝的人本来就疑心很重,担心皇权被孤立,受到威胁,自然找到机会就会将其连根拔起。
从元春之死,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踪迹。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点了四出戏,脂批指出:
第一出《豪宴》;【己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己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一捧雪》是明末戏曲家李玉写的戏曲,写的是有个叫莫怀古的人因为有一个稀世珍宝——名为“一捧雪”的玉杯,为奸相严嵩惦记,故而前来索取,然莫怀古因先人遗物,不肯相赠,导致家破人亡,自身流落在外的故事。这与《红楼梦》中贾赦强抢石呆子的古扇故事如出一辙。可见,贾家之败,由贾赦而起,此乃导火索也。“假赦”即意罪不可赦。

《长生殿》是清初作家洪昇写的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此故事中,杨玉环死于军队哗变。而起因乃是由于杨国忠,陈玄礼等人要杀杨贵妃的原因也是由于杨国忠。结合这点,元春肯定死于军队哗变,而且死法和杨贵妃一样,乃是被白练缢死。故而《红楼梦曲》中关于元春的曲词是: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就可见,元春死于蓄意谋杀,而当事人此前完全不知情。所以在梦里向爹娘寻告,要爹娘早日退步抽身。
同样,在元春的判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元春之死乃是遇到了强劲的对手。绝非高鹗续写的病死那么简单。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综上,笔者推测,最后的贾府很有可能陷入了皇权争斗之中,押宝押错了,最终导致全军覆灭。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无辜的就是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儿们了。她们的青春美貌与才情,都陪葬在了贾府(假府)营造的这一切“幻象”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7: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与甄宝玉:真假之谜
城北十五里666 2022-10-19 发布于北京  |  4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图片
公众号ID:hlmyj001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简介:涵竹,90年生人,前媒体人,四川红学原点阅读管理成员,曾任川大学生社团红学会首任会长。本文有删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

涵竹

《红楼梦》一书中最知名的对联当属开篇首回甄士隐到太虚幻境,看到一大石牌坊上一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非常重要,可以被看做是全书的基调,书里书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如梦幻泡影。

全书真假对应的情节有很多,最常被拿来对比和分析的是“真假宝玉”之甄宝玉和贾宝玉。贾宝玉我们非常熟悉,当之无愧的男一号,而文中还有一位和贾宝玉从容貌到性情都极为相似并略带有神秘色彩的甄宝玉。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提及自己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位与贾宝玉性格无异,名叫甄宝玉,提及的特征有:甄宝玉常说“必得两个女儿陪着读书”、“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你们这种浊口臭舌万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挨打了要叫“姐姐”“妹妹”的乱叫起来。

第五十六回,金陵甄府家眷进京,甄府四个女人见到贾宝玉以为是甄宝玉,还聊到甄宝玉今年十三岁,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太太很疼。随后贾宝玉在镜子面前睡觉,梦见甄宝玉,甄宝玉也和很多女孩生活在一处园子里。

图片
我们来整理一下甄宝玉的基本情况,甄宝玉家住金陵,系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容貌上,和贾宝玉外貌一致,皮肤白净,因此都叫做宝玉;性情上,和贾宝玉一样,不爱读那些仕途之书,喜欢和姐姐妹妹一起;经历上,也曾住在类似大观园的园子里;家室上,甄家和贾家都曾是钟鸣鼎食之家,族中有女儿为妃,家中未出阁姑娘也有三位等等相似之处。

世人对于甄宝玉在文中出现的价值和意义有很多猜测,最玄幻的一种说法是认为甄宝玉指代真的神瑛侍者,林黛玉还错了泪给贾宝玉;也有书友认为甄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后“壳”和“魂”的分身;当然最受推崇的则是甄贾宝玉镜像说。

我是支持镜像说的,从镜面映射呈现的是相似,是对照,是真假,是虚实。

首先,甄家是真实曹家在书中的隐笔,甄宝玉也是真实作者的自我隐笔 。红楼开篇就提到“甄士隐”即“真事隐去”,“贾雨村”即“假语村言”,隐去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作者家事。

作者曹雪芹书中所写甄府情况和真实曹家有不少相似之处,甄家是钦差外任,而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江宁织造,实际上也是钦差外任,有权向皇帝汇报各种情况。另外非常明显的对应点则是接驾和抄家,曹寅作为康熙的伴读和心腹,曾接驾康熙南巡四次,后在雍正时期被抄家。而书中也提到“江南的甄家,独他家接驾四次”,大观园抄检时,作者借探春的嘴讲出甄家被抄家的事实。曹公明写着贾府,又借着对甄府的暗写和映射来讲述自己的家事。

而贾家、贾宝玉以及红楼梦主线故事,我更愿意将它看做是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命运和人生体会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并非红学考证派推崇的自传说。而真实的家族和个人故事则被曹公隐藏在了甄家、甄宝玉这一意象上。曹雪芹把“真”家隐藏在了镜子背后,而用“假”家演绎出一段故事。

图片
胭脂斋曾批言:

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
曹公也借着甄贾宝玉,对应描写自己的人生历程和内心深处的挣扎。

《红楼梦》前八十回,甄宝玉的形象没有直接出现过,都是他人转述或现于贾宝玉梦中,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伴随些许神秘色彩。第五十六回,正是因为贾宝玉睡觉时镜套没有放下来,才梦到了甄宝玉,这也是全文仅次于第五回梦游太虚幻境后贾宝玉最神秘的梦境。

续书中,甄宝玉说他也梦见到了太虚幻境,醒来后病好了,也改了脾气开始念书为事。甄宝玉到贾府拜访,讲了一些仕途经济的话,令得贾宝玉好不耐烦。

如果贾宝玉是曹公虚实结合创作出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那么甄宝玉可能更接近那个真实的作者自己。前期二人性情相通中的叛逆、善良、痛恨世俗功名、尊重同情女性、向往美好事物或许也是曹公年轻时的影子,但是随着家族命运倾覆,现实生活所迫,曹公选择了如甄宝玉一样风尘碌碌,裹挟前行。而贾宝玉不同的人生坚持和选择,自始至终的反叛却蕴藏着曹公内心想为而不可为的理想化状态,“真”宝玉是现实的投射,“假”宝玉藏着真雪芹,现实如何,吾心不灭。

图片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并没那么明显的界限。

从情感互通来看,文学作品是作者客观与主观世界碰撞后的艺术创作。就红楼来说,朝代是假,人物是假,故事是假,但情是真。无论是曹公“十年辛苦不寻常”,还是我们阅读后产生的愉悦、悲戚、追忆、落寞、感悟、释怀等等情绪,这些都是真实的。

从故事内容来看,太虚幻境是作者相对于世俗世界而创造出的神仙空间,那世俗空间的“太虚幻境”呢?人们对功名、金银、娇妻、子孙的执念,是不是另一种把假当真的虚幻之地?

《红楼梦》前五回,都在营造一种真假交融的哲学氛围。甄士隐在听到《好了歌》顿悟后创作出的注解,将这种人生循环往复讲到极致。曾经真实的笏满床和歌舞场,现在不过是陋室空堂和衰草枯杨。“有无”是什么?“真假”又是什么?当你跳脱出来观察时,一切真假都是模糊的,甚至荒诞和悲凉。

我们常常梦醒后,反复思量这是真是假,这是虚幻还是真实。其实“真假有无”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彼此交融,往复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城北十五里666 > 《红楼赏析》举报/认领
上一篇: 精读红楼|第五十三回(上):正月里说贾府过年
下一篇: 反看“风月鉴”:理解红楼梦的一把钥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7: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人物(42):李绮与甄宝玉
宛平2008 2016-07-27   |  753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里的人物(42):李绮与甄宝玉



      李绮是李纹的妹妹,李纨的堂妹,李纨寡婶的女儿。李绮列入金陵十二钗副册。

      李绮与李纹两姊妹,都是水葱儿般水灵的姑娘。李绮由王夫人做媒,许配给甄宝玉。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原来邢夫人之兄嫂带了女儿岫烟进京来投邢夫人的,可巧凤姐之兄王仁也正进京,两亲家一处打帮来了。走至半路泊船时,正遇见李纨之寡婶带着两个女儿——大名李纹,次名李绮——也上京。大家叙起来又是亲戚,因此三家一路同行。后有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所以今日会齐了来访投各人亲戚。

  

      甄宝玉,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

      甄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甄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甄府显贵,与贾府一样的功勋,一样的世袭,一样的起居,或有一二稍盛者。太祖皇帝南巡,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独有甄府接驾四次。甄府和贾府既是老亲,又是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 。


      甄宝玉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父母也不便十分管教 。读书时必得两个女孩儿相伴,方能认得字,不然就心里糊涂;他还嘱咐跟他的小厮们万不可唐突了“女儿”二字,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不然便要烂牙的;平时在外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但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孩儿们,立刻变了一个人似的,温厚和平,聪敏文雅;他父亲曾狠狠教训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次挨打痛得受不了时,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过后解释道这样可以止痛。

       甄宝玉四岁,甄府请了贾雨村做他的家庭教师。但因祖母溺爱不明,常常为了维护孙子而责怪老师和儿子。贾雨村不堪忍受,便从甄府辞职了。甄宝玉十三岁,正月,甄夫人进京。甄府四个女人拜访贾府,说到两个宝玉的奇事。贾宝玉心中疑惑,梦见甄宝玉 。次日,王夫人带了贾宝玉去拜望甄夫人。同一时期,甄宝玉大病一场,几乎死过一次,幸喜一个梦境救了他。梦中到了一个类似真如福地的庙宇,进去见了家中女儿的终身判词以及无数女子变鬼怪、变骷髅的幻象。梦醒后开悟,儿时的淘气一概不要,立志功名,实意读书。


      甄宝玉十四岁,七月底八月初,贾母八旬大寿,甄府厚礼庆贺。八月十二日,贾府盛传甄府获罪革职抄家。次日,甄府派人转移家产到贾府寄存。此后,甄府门户凋零,人口流散,与贾府失去联系。

甄宝玉十五岁,开始学着料理家务,并代表家族处理外事,接触各种人物,领略了不少世道人情。更重要的是结交了一些显亲扬名、著书立说的达官贵人、文坛前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社会上为人处事的道理,并树立了立德立言的理想,四处访师觅友,积极进取。

      甄宝玉十八岁,母亲带他造访贾府,见过贾政、王夫人。两个宝玉见面谈人生。因彼此心中早已认对方为知己,初次见面难免拘谨,相互试探。甄宝玉坦言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家族变故对性格的重大影响。贾宝玉越听越烦,二人不欢而散 。

       甄宝玉十八岁,父亲蒙恩复职,甄府复兴。二月,贾母病逝。三月,甄应嘉奉旨前往海疆安抚生民,临行前择日拜奠贾母,先拜望贾政,并与贾宝玉见面。七月,海疆靖寇凯旋,甄府议娶李绮。八月,甄宝玉参加乡试。九月发榜,甄宝玉中举。听贾兰提起贾宝玉心迷走失,甄宝玉叹息劝慰。当月,贾府免罪,贾政官复原职,甄应嘉道贺。十月,贾宝玉拜别贾政,回归仙界青埂峰。甄宝玉则留在红尘凡间,与李绮完婚,以科举出身重振家业。

      甄宝玉与贾宝玉有着相同的外貌特征和相似的性格行为,但是,却有着不一样的结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7: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什么关系?曹雪芹:他们是同一人
少读红楼|2022-03-10 18:36:45 0
神奇的《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亦如神奇的风月宝鉴,居然也有两面一一“贾雨村言”的正面和“甄士隐”的背面;同样神奇的是,文本文第一正人宝玉也有两个一一甄、贾宝玉。

1、甄、贾宝玉实为同一人

甄、贾宝玉中,前八十回文本主要呈现的是贾宝玉,而甄宝玉则似有若无,但贾宝玉一直也在“为真宝玉传影”(第二回脂批)。

第五十六回,甄家人到访荣国府,贾宝玉第一次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甄家居然也有一个与他年纪相仿、脾性相貌几乎一模一样的甄宝玉。后贾宝玉入梦,来到了一个与大观园一样的花园,脂批指出:“写园可知”。在花园内见到几个丫鬟,贾宝玉心中诧异,难道除了鸳鸯、袭人、平儿外,竟还有这一干人?脂批又指出:“写人可知。妙在并不说`更强'二字。”后来又到了一个与怡红院一样的院子,见到甄宝玉。

第十六回脂批指出:“《石头记》中多作心传神会之文,不必道明,一道明白,便入庸俗之套”,通过作者的描述和脂批的暗示,其实并不难“心传神会”到,甄、贾宝玉实为同一人。

第四十二回回前总批提到:“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因此,钗黛其实是一体的,而第二十二回脂批指出:“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矣”,其实同样也是暗示甄、贾宝玉如同钗黛一样,“人却一身”。



2、梦幻文本一一甄、贾宝玉实为同一人存在的理由

脂砚斋在第一回回前总批中就指出,“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第五回脂批又指出:“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楔子中,“气骨不凡、丰神迥异”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登场,脂批指出:“这是真像,非幻像也”,后茫茫大士大施幻术,将石头幻化成“通灵宝玉”。楔子一完,甄士隐很快就入梦,梦中遇见二仙,正欲细看“通灵宝玉”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脂批指出:“又点“幻”字,云书已入幻境矣”,从此,文本中出现的不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气骨不凡、丰神迥别”的“真像”,而是他们的“幻像”(脂批)一一癞僧和跛道;同时,石头也不见了,出现的是其“幻像”一一“通灵宝玉”。

第八回,文本描述石头曾记下自己的幻相和镌刻于其上的篆文,脂批指出:“又忽作此数语,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同一回,文本又提到宝钗金璎珞上的八个字是癞僧送的,脂批又指出:“和尚在幻境中作如此勾当,亦属多事。”

第二十五回,贾府因贾宝玉和凤姐遭梦魇法奄奄一息而手忙脚乱、无计可施之际,却在贾府如此深宅大院中,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并听见癞僧跛道的声音,脂批指出:“作者是幻笔,合屋俱是幻耳,焉能无闻?”

第四十八回脂砚斋又指出,“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氏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批。”

可以说,从第一回甄士隐入梦开始,文本就已经进入了梦幻时间,因此,文本是以梦幻形式呈现的。第十二回作者的分身之一一一跛道对贾瑞说,风月宝鉴“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脂批也指出:“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与《红楼梦》呼应”。

要将真事隐去的是作者,因此,与其说是甄士隐入梦,不如说就是作者入梦,而通部书就是作者一场漫长的文学梦幻。通常,人在清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但梦境既是现实的反映,也是人的潜意识在流动,是现实经历和真实内心的另一种呈现。因此,真与幻之间也是相通的,即脂批所谓“何不梦幻?何不通灵?”、“幻中幻,何不可幻”,正如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天才的梦幻,神奇的文学魔术,让真与幻相通,这正是甄、贾宝玉实为同一人存在的基础。



3、甄、贾宝玉一一何为真,何为幻?

第二十五回脂批指出:“以幻作真,以真为幻,看书人亦要如是看为幸”,那么,在以梦幻形式呈现的文本中,实为同一个人的甄、贾宝玉,何为作者梦境中之真,又何为作者梦境中之幻?

第二回脂批指出:“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其实,“通灵宝玉”正是区分实为同一个人的甄、贾宝玉的真与幻的关键所在。

“通灵宝玉”是石头之“幻像”,因此,天生自带“通灵宝玉”的贾宝玉,只是作者神奇梦境里的幻影;天生不带“通灵宝玉”的甄宝玉才是现实中存在之人在作者神奇梦境里的艺术再现。

但是,文本“以幻作真,以真为幻”,第五十六回幻境中的贾宝玉梦见江南甄家之宝玉,仿佛贾宝玉是真实的,而甄宝玉则好象是虚幻的梦境,即脂批所谓的“以幻作真,以真为幻”。同样,第八回所谓的作者石头曾记下自己的幻相和镌刻于其上的篆文,很容易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通灵宝玉”是真而石头是幻,其实也是作者“恣意游戏于笔墨之中”(脂批),故意“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因此可以说,在幻境中穿梭的贾宝玉,其实只是甄宝玉梦境里的梦之幻影。



4、梦幻与现实的完美交融

天才作者用“满纸荒唐言”,创造出一个神奇而梦幻的意境,所呈现的却“皆是近情近理必有之事,必有之言,又如此等荒唐不经之谈间亦有之”(第十六回脂批)的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梦幻和现实相混,但“梦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因此,文本虽然是用假语村言敷演出的一段故事,但“写假则知真”(第二回脂批),其中当然有艺术再现作者家史的成分。

作者曹雪芹百年家族史中曾经拥有过极为辉煌荣耀的时光,那时,其祖父曹寅任江宁织造,作为康熙的亲信,在康熙六下江南的南巡中,接待过四次,独占鳌头,一时风光无两,而那也是家族百年辉煌的巅峰。

对于宝玉,脂砚斋明确地指为作者本人的“自寓”,因此,宝玉与作者密切相关。第一回关于甄士隐,脂批指出:“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因此,甄宝玉即真宝玉。我们不难“心传神会”到,天生不带“通灵宝玉”、当年太祖皇帝(康熙)仿舜巡时接驾四次的江南金陵甄家之甄宝玉,才是真实的作者在文本中的艺术再现。

虽然甄宝玉在前八十回若隐若现、似有若无,但第二回脂批指出:“写假则知真”、“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因此,甄宝玉其实一直都在,因为贾宝玉一直为他“传影”,许多脂批都指出贾宝玉身上发生的事情正是作者和自已共同经历过的,她对此还感慨万千,原因就在于此。

以梦幻形式呈现的文本,主要呈现的是梦幻的贾宝玉,但通过贾宝玉可知现实的甄宝玉。因此,贾宝玉虽然是幻境中人,但却是梦幻和现实的混合体;文本虽然是以梦幻形式呈现,但却是现实和梦幻完美融合体。



5、现实与梦幻交融的其他证据

第三十八回,脂批指出:“观史湘云作海棠诗,如见其娇憨之态。是乃实有,非作书者杜撰也。”因此,史湘云是有生活原型的,是曹雪芹身边真实存在的人,但她也与贾宝玉和钗黛等吟诗作赋,悲春伤秋,也是“梦中人”;麝月同样也是有生活原型的,第二十回脂批指出:“麝月闲闲无语,令余酸鼻,正所谓对景伤情。丁亥夏,畸笏。”,因此,作者逝后,麝月的原型还在,她同样也是天才文学梦幻盛宴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这些都是文本是现实和梦幻的混合体之例证。

“以幻作真,以真为幻”,因此,我们应该明了,在以梦幻形式呈现的文本中,贾宝玉和钗黛其实都只是梦之幻影;甄宝玉和史湘云才是真实存在在梦境中的一种呈现。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0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17: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有个贾宝玉,为何再安排个甄宝玉?究竟谁是真的?
播报文章

华大哥谈历史
关注
2019-12-31 04:07
仙灵神域 良心爆率回馈玩家 仙灵神域今日新服>>
仙灵神域 良心爆率回馈玩家 仙灵神域今日新服>>
天然“雄激素”终于找到了,男人坚持吃,身体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天然“雄激素”终于找到了,男人坚持吃,身体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揭秘2024烈火一刀:如何在全新版本中打造属于你的神装传说?
揭秘2024烈火一刀:如何在全新版本中打造属于你的神装传说?
《红楼梦》里明明有个贾宝玉,曹雪芹为何还有安插一个甄宝玉?这一甄一贾,究竟有何意义?“假作真时真亦假”,曹公笔下真假难辨,却又难舍难分。甄宝玉和贾宝玉,既像是在照镜子一般,犹如雾里看花一般,真真假假,似是而非。


广告
[正版] 攻城<新>掠地_劲爆开启_全新体验
×
甄宝玉并非是完美的贾宝玉,甄宝玉也不是功成名就的贾宝玉,甄宝玉其实就像另一个贾宝玉一样的存在。而且很多人认为,甄家大概就是真正的曹家,毕竟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很多东西都是不能明着讲的,甄家就是那不能明着讲的曹家,贾家不过就是石头记的虚拟设定,而曹家又是甄家最好映照。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贾宝玉是不是曹公本人呢?从书中可知,甄宝玉和贾宝玉简直就像是镜子里的你我一样,甄宝玉无论是家世背景,还是秉性特征,都和贾宝玉如出一辙,不同的是甄宝玉后来一改从前,发奋读书,走上了仕途之路,脚踏实地的回到了现实世界。

所以甄宝玉应该是世人眼中的宝玉,从冥顽不明到迷途知返,终究是陷入世事的泥潭,走上了“光明正大”的仕途之路,这也像是家族败落后,曹公幻想的迷途知返、幡然醒悟的理想状态。但是终究都是幻想,贾宝玉就是贾宝玉,不会迷途知返,也不会幡然醒悟,贾宝玉的醒悟乃是走出红尘,遁入空门。


广告
网上的接单平台有哪些?
×
甄宝玉的模样性格与贾宝玉如出一辙,也爱整天混迹于闺阁之中,姐姐妹妹的叫个不停,尊重女性,怜香惜玉,丝毫没有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而且这几个姐妹,也”都是少有的”。所以,甄宝玉存在的意义,就是贾宝玉的的“遥照“与”传影”。

原文:众媳妇听了,忙去了,半刻围了(甄)宝玉进来。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是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李纨等笑道:“四位妈妈才-说,可知是模样相仿了。”贾母笑道:“那有这样巧事 ?大家子孩子们再养的娇嫩,除了脸上有残疾十分黑丑的,大概看去都是一样的齐整 。这也没有什么怪处。”四人笑道:“如今看来,模样是一样。据老太太说,淘气也一样.我们看来,这位哥儿性情却比我们的好些。”贾母忙问:“怎见得 ?"四人笑道: "方才我们拉哥儿的手说话便知。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四人未说完,李纨姊妹等禁不住都失声笑出来。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红楼梦》开篇就是亦真亦假,既有甄士隐(真事隐)又有贾雨村(假语存),这一真一假又亦真亦假,假语存下来是为了隐真事的。书中也曾介绍甄家曾接驾四次,在甄宝玉十四岁时候却被抄家,甄家的背景与曹雪芹本人的经历极为相似。

贾宝玉和甄宝玉,是曹雪芹把虚构和现实糅合。《红楼梦》第一回就曾提到“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所以这《红楼梦》既是记录实事,却又为避讳而隐去真事,故这甄宝玉和贾宝玉,就成了现实和虚构的神来之笔。


广告
富贵长命锁宝宝999纯银满月镂空银锁婴儿银饰儿童福锁小孩平安锁
×
甄宝玉的故事发生在前,贾宝玉又步他后尘。读懂了甄宝玉,才能看懂贾宝玉。贾宝玉的故事是完全建立的甄宝玉之上的,后文没有提及甄宝玉后来的人生遭遇,大概都交给贾宝玉去完成了。

贾宝玉乃是生性顽劣,书中也曾说“莫效此儿形状”,宝玉不为仕途努力,反倒会为博得红颜一笑而费心。没有走向仕途的他,最终眼睁睁看着家族没落,以至于自己沦落到悲惨凄凉的境地。那么甄宝玉作为贾宝玉的“镜像”,作者想要的是另一个宝玉,终于违了心,委身于世俗,陷于世事,却振兴了家族。一人分饰两人,好似一真一假,却又像平行线,而甄宝玉和贾宝玉的结合体,才是那块真正的“宝玉”。


作者为此也是用心良苦,一真一假又亦真亦假,平行线看似没有交集,而走的太近,平行线不就是一条线了。
【原】谁是真宝玉?甄宝玉与贾宝玉比较观 梦影红楼 2021-01-02   |  650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张艾
一、引言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第一主人公,荣国府嫡派子孙,贾母的掌上明珠。他出身地位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家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不过书中还有另一个宝玉,就是金陵甄府“甄应嘉”之子——“甄宝玉”,从开篇到结尾,甄宝玉时不时出现,他似为贾宝玉的镜中幻影,与之呼应。书中安排这“真”“假”宝玉到底有何玄机呢?正如太虚境中的一幅对联中写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也无。”这甄、贾宝玉到底孰“真”孰“假”,通过几处对比就可见分晓。

二、四处对比可知宝玉“真”与“假”
(一)   “神”与“凡”的对比
贾宝玉出场前就与神话色彩紧密相连——女娲补天遗留下的一块未用的石头。顽石有些灵性,化为人形,被警幻仙子留在赤霞宫中,做了“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顽石又被一僧一道点化成一块美玉,镌上数字,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并命名为“通灵宝玉”。一种说法是:贾宝玉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衔玉而生;另一种说法是:“通灵宝玉”、“神瑛侍者”和“贾宝玉”三者合为一体。
书中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介绍了人尽皆知的一奇事,荣国府的子孙——贾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万人皆以为奇,说他来历不小。”这一吉兆自然就给贾宝玉的身世蒙上一层朦胧的神话色彩,显然他是书中有意安排的具有特殊灵性的人物,而甄府中的宝玉出场前后都没有任何的神话色彩。书中人物除黛玉外,也没有与开篇的神话有任何关联。从这一点来看,更加对比出,谁是神仙下凡,谁是凡夫俗子。
紧接着又借贾雨村之口介绍了“甄宝玉”是“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他还常对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
根据镜像人物“相似相反”的原则,这甄、贾宝玉的表面性情貌似相同,内心世界却是截然相反的,贾宝玉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有超越阶级的平等博爱之心,何曾会做“凿牙穿腮”之事?而甄宝玉“暴虐浮躁,顽劣憨痴”,内心世界是非常残忍的。由此更加可知,甄宝玉本身只是个“凡胎浊物”,而贾宝玉才是“神瑛”下凡。
(二)   “奇”与“俗”的对比
贾宝玉相貌出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他自幼天资聪慧,虽不屑于读「圣贤书」,却有着过人的才华与灵性。从大观园贾政试才情可看出,他文才超凡脱俗,第七十八回为晴雯所写的《芙蓉女儿诔》更是一绝。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冷子兴说他“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以及“宝玉平日胡乱写的诗词传出之后,被市井的读书子弟所喜欢,甚至有向他来求诗词的。”这些都可以看出贾宝玉是天分极高的“奇”人。
在后续书中第一百二十回也写了,这个平时对于圣贤书大半夹生,断不能背之人,被逼参加科考居然高中第七名举人,而一向苦读的贾兰却只考了第一百三十名,连一向不看好他的父亲最终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灵性是凡人所不能比的。
父亲贾政道:“你们那里知道,大凡天上星宿,山中老僧,洞里的精灵,他自有一种性情。你看宝玉何尝肯念书,他若略一经心,无有不能的。他那一种脾气也是各别另样。”
这都说明贾宝玉的才情与灵性是凡人所不能比的“奇”人。
甄宝玉年龄比贾宝玉小一岁,虽与贾宝玉有着相同的外貌,但却没有玉。贾宝玉的“玉”是日夜不离、如影随形,丢了“玉”便失去心智。它像是宝玉的护身符,更像是宝玉的灵魂。最重要的是“玉”是宝黛爱情的见证者,红楼梦中所写的故事都是由这块石头记载着。可见,这“玉”在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而甄宝玉为何却没有“玉”?
“玉”是集天地之精华而成,具有灵性,超凡脱俗的宝物,自古以来就是高贵、纯洁的象征。因此,是否有“玉”对于“真”“假”宝玉也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曹公对书中人物的起名是颇有寓意的,名字中带“玉”的四人:贾宝玉、林黛玉、妙玉、林红玉,都是书中所歌颂的正面人物,性格中都带有玉的特质——超凡脱俗、一身傲骨、追求真我、不入世俗。唯独这“甄”宝玉改变原有的真性情,最终落入经济仕途的官场,成为一俗人。


甄宝玉的性情开始也跟贾宝玉有相似之处,不愿走仕途,不愿读书,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
甄家先于贾家获罪被抄,在后四十回续写甄宝玉为重振家业,参加科考中举,并娶李绮为妻;而贾宝玉在贾家被抄后,虽科考高中第七名,但终不愿落入尘网,遁入空门,跟着一僧一道做了和尚。石头又回到青峰之下,所记载之事被一空空道人从头至尾抄录回来,成为问世传奇。——“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从开篇到结局,通过上述“奇”与“俗”的对比就更加显而易见,这甄、贾宝玉镜像中的二位人物,到底孰“真”孰“假”了。
(三)   “正”与“邪”的对比
书中开篇第二回,借贾雨村之口将天地生人分为大仁大恶两种,并将甄、贾宝玉评为正邪两种人格的典型:贾宝玉评为“正”——“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而甄宝玉却为“邪”——“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那么反观二人的性格特征与人生抉择,这个评价是否是作者的本意呢?通过几处对比便可知。
首先,甄、贾宝玉的“女儿论”具有本质上的差异。
贾宝玉在七八岁时就发表了惊世骇俗的“女清男浊”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表面上看是对女儿的赞美之情,实际上却蕴含着生命的真谛。在当时的男权社会,男人们占据了统治地位,女子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只能依附男人生存,而男人的世界就是一潭污水。书中从宁、荣二府,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对男人们的荒淫、丑恶、无情、凶残描写的淋漓尽致,而“神瑛”下凡的贾宝玉所追求向往的是真、善、美,这些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只能在深居闺阁之中的女儿们身上看到,她们心地善良、美丽聪慧、多才多艺,她们大多数的命运是悲惨结局,令人倍感心痛。他深刻感悟到:“天生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与她们相比,自己也是个浊物了,因此他不愿进入男人的世界,逃避长大、逃避家庭责任,只愿在留在闺阁之中。由此可见,贾宝玉的女儿情是直觉的、纯真的,建立在人权平等的基础之上的。
而甄宝玉的女儿论原文是这样描述的,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


甄、贾宝玉的女儿论好似同出一辙,仔细品读就觉得大相径庭了。甄宝玉把“女儿”二字提升到极其尊贵的地位上,浊口臭舌的小厮们不能随便说,说错了就要凿牙穿腮,而自己不但可以说,还必得要两个女儿伴着才能读书识字。表面上看是对女儿的尊重,实质上是把人分成等级,女儿的地位远远高于小厮,自己的地位却是最尊贵的,女儿要常伴着我,为己所用的。可见,甄宝玉内心世界是既自私又残酷的。这与“怡红公子”的平等博爱刚好相反,“怡”就是快乐,“红”在传统文化中代表女性。用他的话来说,是为女儿们操碎了心,他是为女儿们而存在的,只有付出并无索取的自私想法。
其次,甄、贾宝玉对仕途人生道路的选择也不同。
书中多次描写贾宝玉厌恶世俗,玩世不恭。他鄙视官场上阿谀奉承的伪君子,讽刺那些求取功名的人是“国贼禄鬼”。曾因湘云劝他学些仕途经济的学问而恼羞成怒,与宝钗的隔阂也源于对仕途的看法不同,二人的婚姻最终因三观不合而导致分道扬镳。在后四十回的续写中,甄宝玉走仕途道路,留在尘世,重振家业。虽然这未必是曹公的亲笔,但基本延续了他本人的意愿。作为贾宝玉的镜像人物,甄宝玉一定会做出不一样的人生选择,贾宝玉步入空门,而甄宝玉势必会走入仕途。甄、贾宝玉究竟孰“正”孰“邪”呢?甄宝玉功成名就、重振家业不就是贾府上下对贾宝玉的殷切期望,不就是正路吗?我想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吧。
在世人的眼中,考取功名就是人生的最高追求,重振家业就是贾家子孙的责任所在。但作为“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下凡贾宝玉和林黛玉就不这么认为,所以贾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她生分了。”而甄、贾宝玉在后续中唯一一次见面谈心,贾宝玉却是这样评价甄宝玉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蠹。他说了半天,并没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这样人可不是个禄蠹么!只可惜他也生了这样一个相貌。我想来,有了他,我竟要连我这个相貌都不要了。他现在才知道这个宝玉不是他少年梦中梦到的宝玉,不是他少年听别人说起的宝玉。薛宝钗却说人家这话是正理,做了一个男人原该要立身扬名的。”由此可知,贾宝玉与林黛玉是心灵相通的,甄宝玉与薛宝钗才是同路人。或许在甄宝玉、薛宝钗等世人的眼中贾宝玉是无用的“富贵闲人”。而在“绛珠仙草”眼中,她的“神瑛侍者”是无人可替代的。
再从书中所描写贾雨村的仕途之路,可知官场确实是藏污纳垢,让人迷失良知的地方。贾雨村从起初不懂官场规矩而被罢免,到“葫芦僧判葫芦案”,直至为讨好贾赦居然设计诬陷石呆子,欺压良民,已经蜕变成一个利欲熏心的官吏,如本从良知是很难在官场上立足的。对于一个“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神瑛侍者”必定是所不能容忍的。而贾宝玉无疑是作者所大力肯定的人物,从他的灵性、他的才华、他的平等博爱以及他对人性中真善美的追求就可知,曹公是借贾宝玉这一人物,来对世人表白自己人生观与价值观。
最后,还要说明贾宝玉对权势名利的追求态度有别于他人。
贾宝玉唾弃功名权势,是不是说名利本不可求呢?这个观点从宝玉见北静王与贾雨村时的态度对比就可以看出。
第十四回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写道:
“那宝玉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赞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严密,无由得会,今见反来叫他,自是欢喜。一面走,一面早瞥见那水溶坐在轿内,好个仪表人材。”
第三十二回写道:
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
北静王与贾雨村同是官场中人,贾宝玉对二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如果是“不以官俗国体所缚”的贤王,贾宝玉是愿意结交的;如果是那些唯名是图而失去自我的人,贾宝玉就不屑于与之来往。可见,官商权贵未必都是浊物,浊的是为名利权势所累的人。贾宝玉更看重的是人品及做人生态度。
(四)  曹公与贾宝玉的对比
曹公晚年的生活非常窘迫,以卖画为生。住的地方是“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过的日子是“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在生活窘迫的状态下,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著成这传世伟大之作,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为了写《红楼梦》不知付出多少血泪,可以说他一生都在写《红楼梦》。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以曹公的才华,用十年的时间去考取功名或者混口饭吃未必不能,为何他花十年的心血去写一本世人作为茶余饭后的闲书呢?这个“痴”与书中贾宝玉极其相似。贾宝玉的痴狂就是曹雪芹自己的本性,能读懂贾宝玉之人就是读懂曹公之人。正可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其实每个人的内在都一个真假宝玉,到底哪个才是真宝玉?当我们习惯把假的当成真的,就真正的迷失了自我。“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也无。”只有分清何为真、何为假、何为有、何为无,才不会为假像所惑而迷失真我。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有谁还能像曹公一样坚持真理、保持真我本性,有谁能不随波逐流,不入世俗?当你脱去虚伪的外壳真实地面对你自己时,你是否可以坦然的面对那个真实的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4 20:25 , Processed in 0.4673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