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0: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4-25 08:29

关注
《红楼梦》中的僧道二仙。

僧道二仙是贯穿整个《红楼梦》的线索人物,是为了帮助读者读懂红楼梦的牵引者。他们在关键时刻指点迷津, 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那这僧道二仙究竟是何来历呢?
表面上看,顽石表达的是儒家的入世思想,而僧道指代的是出世思想,这三者结合在一起,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儒释道三家的处世哲学。但实际上,《红楼梦》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远非世俗认识中的那般简单。
请看顽石对一僧一道的看似奉承的评价之语:“……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在惯常的世俗认识中,僧道都是跳出红尘的出世之人,可顽石却说僧道是“补天济世和利物济人”的,这岂不是说僧道同入世的儒教一样了么?这分明是有悖常理!

顽石的这番话其实是大有来处的,便是源自对明太祖朱元璋的《三教论》的总结概括, 朱元璋曾撰《三教论》为佛教和道教辩护,并阐述了他对儒释道三教的看法。朱元璋认为“天下无二道”,佛道二教能够教化“愚人”百姓,同儒教一样“不可缺”,都是可以振王纲、翊王度,为巩固皇权统治服务的,是经世、出世合一的。朱元璋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作的,洪武元年建立“善世院”和“玄教院”的僧道管理部门,洪武十五年正式建立建立僧道官制,将僧道变成国家管理机器中的一部分。

朱元璋对佛道二教的肯定,不仅有政治上的利用,其实也是有感情上的基础的。朱元璋自小与佛结缘,据《皇明本纪》载:朱元璋出生三日重病将死,其父梦见僧人为儿子受记,梦醒后儿子的病就神奇的全好了。而在父母和长兄都亡故后,无以为生的朱元璋只得与二哥出家为僧。后天下兵乱,寺庙被乱兵焚毁,朱元璋无处可去,于是祈求神佛指点迷津,占卜的结果是神佛指示他投军反元,谨遵神佛指示的朱元璋由此走上了他的开挂人生。

而在朱元璋的开挂人生中发挥了最重要作用的,不但有老岳丈郭子兴对他的赏识和提拔,更有无数天助,比如说僧道的施法相助。在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前有和尚孟月庭潜心教授他观星占卜之术,后有铁冠道人张中协助他大破陈友谅,除了这一僧一道,还有一位更为世人所熟知的、亦僧亦道的疯癫周颠,总是在千钧一发之时,向朱元璋泄露天机、并提供帮助。

朱元璋因此在称帝后的洪武二十六年,亲自撰写了《御制周颠仙人传》,将周颠官方认证为是'仙家',并在庐山建亭立碑,特意记载宣传其事,这就是《明史。周颠传》中所记载的:“洪武中,帝亲撰周颠仙传,纪其事”。

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除了表彰周颠对他的功劳,更是为了稳定自己的专制统治,想通过造神制造浩大的舆论声势,借此向天下士民证明自己是上天选定的、并有仙人辅助的天命所在。与此类似的行动还有,朱元璋将自己皇城中最重要的朝cháo会大殿命名为“奉天殿”,并开创了“奉天承运”的诏令开头,都是在向天下人表示他是天命所归、受天护佑的天下之主。

朱元璋这是明明白白地将他开创大明政权归功为僧道仙人带给他的上天神助。这就是《红楼梦》中的僧道二仙的来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2: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5-28 07:46

关注
《红楼梦》木石前盟中的“三生石畔”的大秘密。

朱慈炤特别在此加注脂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这是在明示读者此处所用的典故出处。

“三生石上旧精魂”典出唐代袁郊撰写的传奇小说集《甘泽谣》中的《圆观》一文。

故事说的是:

唐朝天宝年间,洛阳惠林寺里有名法号“圆观”的僧人,由于善于经营田园,因此十分富有,除了佛学之外,园观还精通音律,被称为“富僧”,但没人知道他来自何方。有个名叫李源的官宦子弟,天天游宴饮酒、声色犬马,其父光禄卿李憕在安史之乱中死于乱军之手,这让只知纵情声色的李源由此体悟到人生无常,于是以布衣身份在惠林寺作了居士,并将家业全部捐给惠林寺。李源在寺中每日只是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也不关心任何人事,唯与圆观交往甚密,两人每日促膝谈经论道,一谈就是一整天,几乎废寝忘食,两人的亲密无间被当时的人们讥诮为“清浊不伦”,但两人丝毫不以为意,如此天天论道长达三十年。

有一次,两人约好一起去四川峨嵋山访道求药。李源要走水路,但圆观主张走陆路。由于李源坚决不同意,两人因此争执了长达半年的时间,圆观最后实在拗不过李源,只好依从,叹息着说:“行固不由人。”感叹人生定数不由自己。当他俩走水路到了南浦,看到一个身怀六甲的妇人正在河边挑水。圆观看见后,就流着眼泪对李源说:“我之所以不愿走水路,就是因为怕见到她啊!”李源吃惊地询问原因,圆观说:“她姓王,我注定要投胎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愿投胎轮回,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无法生育。现在既然见面,那就无可逃避了。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当婴儿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看望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二年后的中秋之夜,你到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会再与你相见。”李源听后痛苦追悔,虽然十分不舍,但已无办法,只得找到王姓妇人,施法帮她生子。日暮时分,圆观这厢坐化,王姓妇女那厢生下了一个儿子。三日后,李源到王姓妇人家里探视,那小婴儿见到李源后果然开心地咧嘴笑了起来,李源见此,登时泪如雨下,于是将实情告知王姓妇人,妇人于是拿出家财,厚葬了圆观。没有了圆观陪伴,李源再也无心去峨嵋山游玩,第二天就返回了惠林寺,经过求算后才知道这一切其实早有定数。

十二年过去,李源不忘旧约,从洛阳赶往杭州的灵隐天竺与圆观相会。正当李源不知该往何处去寻访圆观之时,忽听葛洪川畔一名牧童扣着牛角唱着竹枝词,行至天竺寺前,正是圆观。李源于是问候道:“观公健否?” 牧童圆观没有回答李源的问候,而是说:“李公真诚信之人。但你我殊途,还是不要接近的好,你俗缘未尽,但愿你能勤修佛法不堕,这样我们就还能再相见。”李源不知该说什么,一时间只是望向圆观泪落不止,圆观于是唱着竹枝词离开,虽然渐渐走远了,但李源还是能够听到圆观的歌声,歌词真切感人、韵律清越高亢,却不知圆观唱的竹枝词到底有何深意。圆观来时唱的是:“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去时唱的是:“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游巳遍,却回烟棹上瞿塘。”李源于是返回惠林寺继续修行,三年后,被朝廷拜为谏议大夫,一年后老死。

大家有没有在转世为牧童的圆观唱的两首竹枝词中看到熟悉的字句呢?

脂批所写的“三生石上旧精魂”正是圆观来时所唱的竹枝词的第一句,而红楼梦开篇偈子中的:“ 此系身前身后事”则是化自圆观去时所唱的竹枝词的第一句“身前身后事茫茫”。

因为留恋情人而迟迟不愿投胎,又因为留恋情人而不舍前世记忆,两度约下来世相见,这痴情和尚圆观不也正是情根深种的情僧一个吗?贾宝玉的母亲是王夫人,正是化用了圆观转世投胎为王姓妇人的儿子这一故事情节。

朱慈炤原为朱明皇家三太子,却变民间流浪落魄僧,对比种种过往,这般境遇变化、身份改换,不也等同于是再世为人了么?

朱慈炤正是在借情僧圆观所唱的前后两首竹枝词,向世人表达他这个情僧的难言苦衷,那便是:“三生石上旧精魂,此身虽异性常存。此系身前身后事,欲话因缘恐断肠。”

但与情僧圆观不同的是,令圆观痴心留恋的只是一个情人李源,而令朱慈炤无法割舍的,不仅有他对母亲和弟弟的挚爱和痛悼,亦有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挚爱和痛惜,所以情僧——神瑛侍者的三生痴情比起情僧圆观的三生痴情更加厚重、更加令人痛心和伤感。

请注意,三生石的故事背景是安史之乱!胡人边将起兵作乱,导致主人公李源的父亲命丧兵乱。

第一代荣国公名为贾源,正是取自李源。朱慈炤是在借此暗示胡虏满清犯边作乱,导致自己的父亲国灭身死的极其相似的历史背景。

也就是说,朱慈炤不但自比僧人圆观,而且还自比公子李源,他是在用这种合二为一的奇特手法向看书人揭示:他的父亲亡于胡虏作乱,他曾出家为僧,但他始终将家亡国灭的血泪历史铭刻在心,无论他是为僧、还是还俗,都矢志不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2: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5-27 09:44

关注
《红楼梦》中神秘的“赤瑕宮神瑛侍者”是谁呢?

我在第一回中视频解密过了这个名字有玄机,接下来再细细详解:

——“赤”为“朱”;

——“天宫”暗喻皇族;

——“神”既是暗示高高在上的皇家身份,也是暗示已经去世的先人父母,因为中国传统信仰以祖先神为主,已逝的先祖和父母会被供奉为血缘性的家神;

——“瑛”字拆开为“王”与“英” ,男左女右,左边“王”指帝王崇祯,右边“英”则是取自田秀英之名。原来,“神瑛”其实是“绛珠“和”仙草”的合二为一,也就是说,“神瑛”实为已经仙逝去往西天的朱由检与田秀英二位先人。

——“侍者”除了谐音“四者”, 暗示朱慈炤排行第四外,还有侍奉之意,即朱慈炤作为儿子侍奉父母神瑛——也就是已经仙去的、化为家神的帝王崇祯和田秀英之意,因此自称“神瑛侍者”,即神瑛的侍者——儿子四者朱慈炤。

所以,“神瑛侍者”同“绛珠仙草”一样,其实也要拆解成两部分看,即:“神瑛”,已经仙逝化为神灵的“王”与“英”;和“侍者”,身为儿子侍奉父母的皇子“四者”——朱慈炤。

更多解密请看视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2: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三集)《红楼梦》的末世霹雳——王恭厂大爆炸的秘密
2024-05-21 22:39·红楼隐史
山崩地陷的晴空霹雳--明末王恭厂大爆炸的惊天秘密。

大家好,我是《红楼隐史》的作者王丽。在正式解密前,首先是提醒各位朋友,由于红楼梦中的人物事件之间彼此关联、互相映射,我的每部长视频都是下一部长视频的阐发基础,所以请务必先将我前面的长视频一一看过,因为如果不看前面的部分,就会对新的解密难以理解。

上一集解密了这《红楼梦》正文故事开篇的"有若山崩地陷的一声霹雳",主要影射的是发生在天启六年炎夏时节的王恭厂大爆炸。

蹊跷的是,根据《天变邸抄》和《先拨志始》中的记载,这大爆炸不但伴随着种种不可思议的火神、土地出没,而且是专门针对天启皇帝和阉党头子魏忠贤而来。

难道这大爆炸真是上天不满天启皇帝和魏忠贤二人对东林党的铁腕打压而降下的严厉天谴吗?

非也!非也!

要想知道真相,就不能只听一两家之言,而要多方采集搜证。


根据《天变邸抄》的描述,王恭厂发生的火灾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人死以万计。可在京居住的刘侗、于奕正写的《旧京遗事》中记载: 屋损以千数,人伤以百数。

同样在京居住的史玄的《旧京遗事》中也有类似记述:王恭厂之变,击坏西城两三条街,伤百许人,与《天变邸抄》中的描述大相径庭。

再结合当时协理经营戎政的兵部尚书冯嘉会的奏书中所写:今睹王恭厂厅库栋宇虽已倾塌,而偏东库房及匠作小房尚存百有馀间,其楹头(通"砖")瓦不无损坏而梁柱壁址犹然屹立。若因其故垣稍加修饰,改设营房百余间,以居标兵,再用库房次料、木植砖石等建构为营官厅房五间,以便约束呼应,诚为两便。


从位于灾变中心的王恭厂中的东库房及匠作小房只要稍加修整仍可使用的情况来看,灾变的破坏程度绝没有《天变邸抄》中所写的那般夸张。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来看最为权威的明朝官方纪录中的记载。

明朝的官方纪录中记述得非常清楚,王恭厂大爆炸是火灾引发的火药爆炸,并不存在地鸣地震和火神降灾的奇幻灵异。

为何一场火灾竟会在王恭厂发生波及范围如此广大、破坏力如此惊人的大爆炸?

这是因为王恭厂乃是京城最大的火药制造厂。见史玄的《旧京遗事》中记载:"京师诸火药局,以王恭厂为大"。


估计有朋友会问:你不是说没有地鸣么?那为何官员给天启皇帝上的奏疏中写"地内有声如霹雳不绝",这地内的霹雳声难道不是地鸣么?

请注意这句话的上下文:"王恭厂之变,地内有声如霹雳不绝,火药自焚"。地内有声的范围仅仅限于王恭厂。

为何王恭厂的地内会在火灾中发出霹雳之声?

这是因为明朝为了防范火药爆炸,减少危险,选择将造好的火药深藏在地下封存。所以一旦遇火引爆,就会发生"地内有声如霹雳不绝"的地下爆炸。

见《广阳杂记》记载:"明自洪武时,即藏火药于地。穴地深三十尺,实火药于中,上盖石板,再加横木,复覆以土,以备不虞。"


还有人问:看记载说"死者皆裸","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为何王恭厂大爆炸中人的衣服都被炸没了?

这是因为火药爆炸产生的强大气流确实是可以撕裂单薄衣物的。王恭厂大爆炸发生在农历五月初六,公历的五月三十日,已经是仲夏时节,当时又是大晴天,天气炎热气温高,已经是仲夏季节,当时又是大晴天,天气炎热,气温高,人们的衣衫都比较单薄宽松,而且当时都是棉麻丝等天然布料,没有现在的化纤布料结实,再加上王恭厂火药储藏量大,爆炸的冲击力也就大,人们身上的单薄衣物被强大的气流撕裂卷走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衣服并没有凭空消失,按照《天变邸抄》中的记载:"震后,有人来告,衣服俱飘至西山,挂于树梢。昌平州教场中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饰、银钱俱有。户部张凤达使长班往验,果然。”都被强大的气流吹到了不远处的西山昌平。


王恭厂大爆炸造成的伤亡,《天变邸抄》说"人(死)以万计",死者上万;在京居住的刘侗、于奕正和史玄都说"伤百许人",死者上百。

综合各方记载来看,西城御史李灿然给出的官方统计结果:"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口",应该才是确实可靠的。

以上只是对民间受灾程度的澄清,那么身居皇宫大内的天启皇帝和阉党头子魏忠贤是不是遭到了王恭厂大爆炸的精准打击了?

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王恭厂大爆炸给皇宫大内造成的破坏,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有明确记载,请看:"讫至天启六年五月初六辰时,王恭厂之变,皇极殿最高危之处一木先陨,乾清宫大殿皇驾所居之东暖阁,将窗格扇震落二处,打伤内官二人,逆贤直房及王体干、李永贞等直房,各有伤损。"


皇极殿在万历年间烧毁,此时尚未修复完成,本就是破损状态的房屋自然最容易受到震动影响,掉下木头来不足为奇。

天启住处的乾清宫东暖阁的窗格扇震落二处,打伤内官二人,魏忠贤等居所的房屋有破损,换言之,只有乾清宫的两名内官因震落的窗格扇受伤,并无《天变邸抄》所写的搀扶天启皇帝避险的近侍被从外朝建极殿飞来的瓦片砸死之事,也无东林党人文秉在《先拨志始》中所写的魏忠贤身边的两名小宦官被鸱吻砸死一事。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天变邸抄》要疯狂夸大王恭厂大爆炸的严重程度?甚至竟将死亡人数扩大了20倍!

为何《天变邸抄》和东林党人文秉要捏造散布天启皇帝和魏忠贤身边的亲信宦官被砸死的谎言?

为何《天变邸抄》和东林党人文秉要掩盖王恭厂灾祸实为火药爆炸的真相,却要捏造散布王恭厂大爆炸是地震、是天谴呢?

这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不为人知的可怕大秘密呢?

而这一切与甄士隐朱由检成功实现他的乌龙帝王梦又有何重大关联呢?

请听下回分解。

如果您喜欢我的视频,请别忘了按赞、订阅和分享,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真相,感谢支持!我们下集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2: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三集)《红楼梦》的末世霹雳——王恭厂大爆炸的秘密
2024-05-21 22:39·红楼隐史
山崩地陷的晴空霹雳--明末王恭厂大爆炸的惊天秘密。

大家好,我是《红楼隐史》的作者王丽。在正式解密前,首先是提醒各位朋友,由于红楼梦中的人物事件之间彼此关联、互相映射,我的每部长视频都是下一部长视频的阐发基础,所以请务必先将我前面的长视频一一看过,因为如果不看前面的部分,就会对新的解密难以理解。

上一集解密了这《红楼梦》正文故事开篇的"有若山崩地陷的一声霹雳",主要影射的是发生在天启六年炎夏时节的王恭厂大爆炸。

蹊跷的是,根据《天变邸抄》和《先拨志始》中的记载,这大爆炸不但伴随着种种不可思议的火神、土地出没,而且是专门针对天启皇帝和阉党头子魏忠贤而来。

难道这大爆炸真是上天不满天启皇帝和魏忠贤二人对东林党的铁腕打压而降下的严厉天谴吗?

非也!非也!

要想知道真相,就不能只听一两家之言,而要多方采集搜证。


根据《天变邸抄》的描述,王恭厂发生的火灾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人死以万计。可在京居住的刘侗、于奕正写的《旧京遗事》中记载: 屋损以千数,人伤以百数。

同样在京居住的史玄的《旧京遗事》中也有类似记述:王恭厂之变,击坏西城两三条街,伤百许人,与《天变邸抄》中的描述大相径庭。

再结合当时协理经营戎政的兵部尚书冯嘉会的奏书中所写:今睹王恭厂厅库栋宇虽已倾塌,而偏东库房及匠作小房尚存百有馀间,其楹头(通"砖")瓦不无损坏而梁柱壁址犹然屹立。若因其故垣稍加修饰,改设营房百余间,以居标兵,再用库房次料、木植砖石等建构为营官厅房五间,以便约束呼应,诚为两便。


从位于灾变中心的王恭厂中的东库房及匠作小房只要稍加修整仍可使用的情况来看,灾变的破坏程度绝没有《天变邸抄》中所写的那般夸张。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来看最为权威的明朝官方纪录中的记载。

明朝的官方纪录中记述得非常清楚,王恭厂大爆炸是火灾引发的火药爆炸,并不存在地鸣地震和火神降灾的奇幻灵异。

为何一场火灾竟会在王恭厂发生波及范围如此广大、破坏力如此惊人的大爆炸?

这是因为王恭厂乃是京城最大的火药制造厂。见史玄的《旧京遗事》中记载:"京师诸火药局,以王恭厂为大"。


估计有朋友会问:你不是说没有地鸣么?那为何官员给天启皇帝上的奏疏中写"地内有声如霹雳不绝",这地内的霹雳声难道不是地鸣么?

请注意这句话的上下文:"王恭厂之变,地内有声如霹雳不绝,火药自焚"。地内有声的范围仅仅限于王恭厂。

为何王恭厂的地内会在火灾中发出霹雳之声?

这是因为明朝为了防范火药爆炸,减少危险,选择将造好的火药深藏在地下封存。所以一旦遇火引爆,就会发生"地内有声如霹雳不绝"的地下爆炸。

见《广阳杂记》记载:"明自洪武时,即藏火药于地。穴地深三十尺,实火药于中,上盖石板,再加横木,复覆以土,以备不虞。"


还有人问:看记载说"死者皆裸","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为何王恭厂大爆炸中人的衣服都被炸没了?

这是因为火药爆炸产生的强大气流确实是可以撕裂单薄衣物的。王恭厂大爆炸发生在农历五月初六,公历的五月三十日,已经是仲夏时节,当时又是大晴天,天气炎热气温高,已经是仲夏季节,当时又是大晴天,天气炎热,气温高,人们的衣衫都比较单薄宽松,而且当时都是棉麻丝等天然布料,没有现在的化纤布料结实,再加上王恭厂火药储藏量大,爆炸的冲击力也就大,人们身上的单薄衣物被强大的气流撕裂卷走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衣服并没有凭空消失,按照《天变邸抄》中的记载:"震后,有人来告,衣服俱飘至西山,挂于树梢。昌平州教场中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饰、银钱俱有。户部张凤达使长班往验,果然。”都被强大的气流吹到了不远处的西山昌平。


王恭厂大爆炸造成的伤亡,《天变邸抄》说"人(死)以万计",死者上万;在京居住的刘侗、于奕正和史玄都说"伤百许人",死者上百。

综合各方记载来看,西城御史李灿然给出的官方统计结果:"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口",应该才是确实可靠的。

以上只是对民间受灾程度的澄清,那么身居皇宫大内的天启皇帝和阉党头子魏忠贤是不是遭到了王恭厂大爆炸的精准打击了?

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王恭厂大爆炸给皇宫大内造成的破坏,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有明确记载,请看:"讫至天启六年五月初六辰时,王恭厂之变,皇极殿最高危之处一木先陨,乾清宫大殿皇驾所居之东暖阁,将窗格扇震落二处,打伤内官二人,逆贤直房及王体干、李永贞等直房,各有伤损。"


皇极殿在万历年间烧毁,此时尚未修复完成,本就是破损状态的房屋自然最容易受到震动影响,掉下木头来不足为奇。

天启住处的乾清宫东暖阁的窗格扇震落二处,打伤内官二人,魏忠贤等居所的房屋有破损,换言之,只有乾清宫的两名内官因震落的窗格扇受伤,并无《天变邸抄》所写的搀扶天启皇帝避险的近侍被从外朝建极殿飞来的瓦片砸死之事,也无东林党人文秉在《先拨志始》中所写的魏忠贤身边的两名小宦官被鸱吻砸死一事。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天变邸抄》要疯狂夸大王恭厂大爆炸的严重程度?甚至竟将死亡人数扩大了20倍!

为何《天变邸抄》和东林党人文秉要捏造散布天启皇帝和魏忠贤身边的亲信宦官被砸死的谎言?

为何《天变邸抄》和东林党人文秉要掩盖王恭厂灾祸实为火药爆炸的真相,却要捏造散布王恭厂大爆炸是地震、是天谴呢?

这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不为人知的可怕大秘密呢?

而这一切与甄士隐朱由检成功实现他的乌龙帝王梦又有何重大关联呢?

请听下回分解。

如果您喜欢我的视频,请别忘了按赞、订阅和分享,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真相,感谢支持!我们下集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2: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5-20 22:27

关注
林黛玉的家庭经历有何历史秘密?

林黛玉的家庭经历其实完全影射的是田秀英的家庭经历。

田秀英的父亲田弘遇的原配只生了田秀英一女而已,并在田秀英幼年时病逝。

田弘遇子嗣艰难,一生仅有两女一子。直到崇祯三年,才有了第二个孩子——二女儿田淑英,崇祯九年才有了第三个孩子,也就是唯一的儿子田敦吉,比田秀英小了二十多岁。

《红楼梦》中林如海正妻贾敏只生了林黛玉一人,唯一的儿子是妾室所出,也正是影射了田秀英的家庭情况。

田秀英小时是田弘遇唯一的孩子,田弘遇是明朝武官,天启年间官居正三品的京城都指挥佥事,见《崇祯长编》中收录的田弘遇于崇祯元年九月所上的奏疏。

田秀英不仅琴棋书画、刺绣裁剪样样精通,而且骑射蹴鞠、也就是踢足球也都是无人可及,
——《崇祯宫词》:“锦骱平铺界紫庭,裙彩风度压娉婷。天边自结齐云社(足球队的队名),一簇彩云飞便停。宫眷喜蹴鞠之戏,田贵妃风度安雅,众莫能及。”
——《烬宫遗录》:“上尝试马于射场,知田贵妃之善骑也,命之骑。妃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一看就被父亲当成了半个儿子养,故而让田秀英习得文武双全,这也正是红楼梦中写道:林如海“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的历史来处。

更多解密请看视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2: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5-18 22:46

关注
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里的大秘密。

第三十七回里探春给黛玉起的诗号——“潇湘妃子”,这个诗号就是揭开黛玉更为重要的第二重身份的关键线索。

“潇湘妃子”取典自舜帝的湘妃传说。相传尧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娥皇,二女儿叫女英,尧帝将自己的这两个女儿一起嫁给了舜。舜的父亲、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多次迫害舜,欲置其于死地,多亏了娥皇和女英的帮助,才使舜得以脱险。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埋在九嶷山下。娥皇、女英二妃闻迅追至湘江边上,恸哭不止,泪染青竹,竹身上于是生出如泪痕一样的斑斑痕迹。悲痛不已的二妃最终选择投湘水殉情而死,这令世人深受感动,因此将她俩奉为湘水之神,并称她俩为“湘妃”,而那些挂有二妃斑斑泪痕的“斑竹”,也就因此得名“湘妃竹”,亦被称为“潇湘竹”。

后世还将娥皇和女英二人的名字合起来,简称“皇英”。如:
班倢伃的《自悼赋》:“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
曹植的《叙愁赋》:“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皇英。”
李白的《远别离》诗:“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pǔ。”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金奏》:“徽猷永远,比德皇英。”
明末屈大均的《银钱山》诗:“微臣有兰杜,何处荐皇英。”

上一集视频中解密过了,黛玉的一个影射是亡国自缢的崇祯帝,天启皇帝临死前对弟弟朱由检说:“来!吾弟当为尧舜”,表示自己传位给弟弟是学尧帝禅让给舜,而崇祯帝登基后也最爱对着臣子自比尧舜,所以朱慈炤在书中以“舜帝”暗喻“朱由检”。

黛玉的“潇湘妃子”的诗号,正是暗示黛玉是舜妃——即被天启皇帝比作舜、并且自诩可与尧舜相比的崇祯帝朱由检的妃子。

原来,这“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的“潇湘妃子”黛玉不仅存在于人间,而且正是那被国家正史的“史笔”记录下的绝美皇妃田秀英,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朱慈炤的生身母亲。

而且,湘妃娥皇和女英常被世人合称为“皇英”,而“皇贵妃田秀英”去掉中间四字恰好也是“皇英”。舜帝的湘妃皇英这一隐喻,正是完美对应自比舜帝的崇祯帝的皇贵妃田秀英!

更多解密请看视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3: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5-18 08:42

关注
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的绝美黛玉是谁?


这有资格与崇祯帝共享第一女主角 的主角光环,并令男主角贾宝玉、也就是作者朱三太子全心真爱、至死不渝的黛玉除了影射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外,其实还有另一个、而且是比崇祯帝更为重要的惊人身份。

第三回中黛玉进贾府,书中写道:“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凤姐说的这句话长久以来都被视为是对黛玉的虚词客套,对贾母的迎合讨好,实际呢?恰恰相反!

作者在此连连加注脂批强调道:“这方是阿凤言语。若一味浮词套语,岂复为阿凤哉!”“‘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作者在告诉看书人:凤姐夸赞黛玉标致,并非是寻常客套的“浮词套语”,而是对客观事实的实事求是的如实描述。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如实描述并非寻常描述,而是严谨的“史笔”记录,“宜作史笔看”!也就是说,黛玉的“标致”和“丰姿”完全是有事实依据的,而且是明确写入史书中被加以强调了的!

第二十六回里,作者还又特别写道“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再次强调了黛玉的美貌惊世绝代、即使是花鸟也都要为之动容。

要知道《石头记》实为史书,而且还是稗官野史不能与之相比的明朝正史,这能被明朝正史认证并记录下绝代美貌的美女自然是“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的绝美无双了。

明朝是中国古代唯一进行全国选美的大一统朝代,除了朱元璋的马皇后、建文帝的马皇后、朱棣的徐皇后、明仁宗的张皇后和明宣宗的胡皇后等这些明朝早期的皇后不是选美出身外,明朝中后期的皇后和妃嫔都是从民间海选出来的万里挑一的大美女,因此,明代后妃们的才貌水平应该是历朝历代中最高的,但是看《明史后妃传》,史官们却惜墨如金,对后妃们的才貌鲜有描述,在明朝的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仅有四位后妃被记录美貌,可见朝廷史官们记录的标准之高,翻遍《明史后妃传》,其中除了对“(宣宗的第二任皇后)孙氏,幼有美色;(宪宗的邵妃)邵太后,有容色;(嘉靖的)曹妃有色”这三人仅仅以“有色”统一形容外,唯有对田秀英难得地写下:“妃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以与其他后妃完全不同的凝练语言向世人展现了从不化妆、一向以素面示人的田秀英的窈窕美丽和惊才绝艳。
请注意,史官用词的不同,官方史书讲究言简意赅,毕竟记载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和事,啰嗦不得,但因为事关千古定论,所以看似简单的每一个字其实都是仔细斟酌而得的。

孙邵曹三人的统一用词“有色”,仅仅是指容貌出色,而“纤妍”呢?是说田秀英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身材纤长窈窕。这说明,田秀英不但容貌极美,身材也是绝佳,可谓是美得全面、美得无可挑剔。

更为特别的是:惜墨如金的史官们还又特意为田秀英注明了“生而”二字,强调了田秀英的“纤妍”完全是天生丽质,绝非是化妆修饰而成的。唯有这大明三百年中的第一美女田秀英才称得上是“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唯有田秀英这样超凡脱俗的绝世美女、才能令见多识广的凤姐“上下细细打谅了”后,不禁由衷赞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3: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5-16 07:57

关注
黛玉的亡母贾敏的惊人身份

黛玉的亡母,实际是黛玉分身。

第二回里写林黛玉“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 ‘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暗示黛玉的亡母名为“贾敏”。“敏”这个字有玄机,特意写明避讳作“密”,实为暗示读者此处乃是密笔藏明史。

那么,这个“敏”字与崇祯帝有何关系呢?实为影射崇祯帝的谥号。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盖棺定论的高度总结性文字。皇帝的谥号是由继任皇帝给上的;而末代皇帝的谥号则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崇祯帝则是兼有这两种情况。

因南明弘光帝之大臣张慎言初议崇祯帝之谥号为“敏皇帝”,见钱海岳的《南明史》:“安宗(即弘光帝)即位,诏议上大行皇帝庙谥,张慎言拟‘烈宗敏皇帝’。”《谥法解》曰:“应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断如神曰敏;明达不滞曰敏;闻义必徙曰敏;才猷不滞曰敏;好古不怠曰敏”,算是个好谥号,但弘光帝最后采纳了高弘图的建议,定为“思宗烈皇帝”,

后李清等人上疏说“先帝忧勤十七年,念念欲为尧舜者也”,这“思宗烈皇帝”根本配不上自比尧舜的崇祯帝,因此又改为“毅宗正皇帝”。

而清廷入主中原后,摄政王多尔衮为崇祯帝加庙号上谥为“怀宗端皇帝”,后顺治帝去崇祯帝庙号并改谥为“愍皇帝”,见《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三十。

众多史书也都记载思陵中供奉的崇祯帝的神牌题为“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顺天府部杂录十一》、《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十七》、《读礼通考·卷九十三》三书均引《肃松录》和《北游纪方》记载思陵神牌题为“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愍”与“敏”虽然同音,但寓意不同,“敏”是上谥、是美谥,而“愍”虽然不是下谥、恶谥,但也只是中谥、平谥而已。按《谥法解》:“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

应该说,顺治帝给崇祯帝改的这个谥号还是恰如其分的。

朱慈照将黛玉的亡母,即黛玉的分身命名为“贾敏”,正是在假“敏”之音,暗示死后谥号曾有可能为“敏” 、但最终为“愍”的崇祯帝。

怪不得《红楼梦》中不断强调末世,而黛玉的判词是“玉带林中挂”,《葬花吟》中吟的是“游丝软系飘春榭”,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里,黛玉更是对着紫鹃明说道:“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

这无一不是在暗示:黛玉就是自缢而死的明末亡国之君崇祯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3: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5-16 07:57

关注
黛玉的亡母贾敏的惊人身份

黛玉的亡母,实际是黛玉分身。

第二回里写林黛玉“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 ‘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暗示黛玉的亡母名为“贾敏”。“敏”这个字有玄机,特意写明避讳作“密”,实为暗示读者此处乃是密笔藏明史。

那么,这个“敏”字与崇祯帝有何关系呢?实为影射崇祯帝的谥号。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盖棺定论的高度总结性文字。皇帝的谥号是由继任皇帝给上的;而末代皇帝的谥号则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崇祯帝则是兼有这两种情况。

因南明弘光帝之大臣张慎言初议崇祯帝之谥号为“敏皇帝”,见钱海岳的《南明史》:“安宗(即弘光帝)即位,诏议上大行皇帝庙谥,张慎言拟‘烈宗敏皇帝’。”《谥法解》曰:“应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断如神曰敏;明达不滞曰敏;闻义必徙曰敏;才猷不滞曰敏;好古不怠曰敏”,算是个好谥号,但弘光帝最后采纳了高弘图的建议,定为“思宗烈皇帝”,

后李清等人上疏说“先帝忧勤十七年,念念欲为尧舜者也”,这“思宗烈皇帝”根本配不上自比尧舜的崇祯帝,因此又改为“毅宗正皇帝”。

而清廷入主中原后,摄政王多尔衮为崇祯帝加庙号上谥为“怀宗端皇帝”,后顺治帝去崇祯帝庙号并改谥为“愍皇帝”,见《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三十。

众多史书也都记载思陵中供奉的崇祯帝的神牌题为“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顺天府部杂录十一》、《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十七》、《读礼通考·卷九十三》三书均引《肃松录》和《北游纪方》记载思陵神牌题为“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愍”与“敏”虽然同音,但寓意不同,“敏”是上谥、是美谥,而“愍”虽然不是下谥、恶谥,但也只是中谥、平谥而已。按《谥法解》:“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

应该说,顺治帝给崇祯帝改的这个谥号还是恰如其分的。

朱慈照将黛玉的亡母,即黛玉的分身命名为“贾敏”,正是在假“敏”之音,暗示死后谥号曾有可能为“敏” 、但最终为“愍”的崇祯帝。

怪不得《红楼梦》中不断强调末世,而黛玉的判词是“玉带林中挂”,《葬花吟》中吟的是“游丝软系飘春榭”,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里,黛玉更是对着紫鹃明说道:“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

这无一不是在暗示:黛玉就是自缢而死的明末亡国之君崇祯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4 20:28 , Processed in 0.1995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