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21: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都隐藏在她的一首诗里
2019年08月15日 13:08744浏览 · 10喜欢 · 3评论

祁门小谢
粉丝:1909文章:82
关注
中秋夜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联诗,联出自身命运的谶语时,妙玉突然出现,然后她们同到栊翠庵中,妙玉在两人之联后续了一篇。

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这是妙玉全书唯一的一首诗,前有关于黛玉湘云气数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后面接着妙玉所云的“本来面目”、“真情真事”,不由得让人心生联想。

再仔细分析妙玉的诗,便更觉得大藏深意。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都隐藏在她的一首诗里
先看她的诗: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非常奇特的是首句是燃香,末句是烹茶。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中,同样是闻香喝茶。

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

……

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妙玉的诗,起句是群芳之髓,末句是千红一哭,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巧合。

脂冰腻玉盆
这句和咏海棠诗的句子非常相似。宝钗有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黛玉有碾冰为土玉为盆。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都隐藏在她的一首诗里
箫增嫠妇泣
此句出自东坡大爷的《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孤舟嫠妇这个形象怎么看怎么像湘云,湘云判词明确表示出她守寡的命运,湘江水逝、云散高唐,水涸湘江都延伸到船。但也有可能是探春,因为探春判词上明确有乘船哭泣。

衾倩侍儿温
这一句较为模糊,宝玉曾有抱衾婢至舒金凤、拥衾不耐笑言频等诗句。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这一句明确写了一个现象,就是卧室无人。凤凰和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的,但这里出现的都只是其中一个,红灯帐底卧鸳鸯,但帐里是空的。屏风也是闲闲放置,甚至遮挡住了鸳。

这个场景无外乎这几个解释:人亡物在、离别未归、分居寂寞。

迎春之死、李纨孀居、宝钗婚后不顺,都可以对应这个场景。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这里出现了两个意向:苔和竹。竹毫无疑义,指的是潇湘馆,到秋阴霜飞的时候,谁会去扪竹?而青苔在大观园里是常见的,试才题对额时,一进园子就看到苔藓成斑。宝玉到栊翠庵折梅,也有“衣上犹沾佛院苔”。潇湘馆也有青苔: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

苔滑,有专门的描写,刘姥姥进潇湘馆: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赾走土地。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

结果刘姥姥就摔倒了。所以这一句是单指潇湘馆,那么能与黛玉并列,上一句的空帐和闲屏必然是单指宝钗。于是这两句就串起来了,那边空帐的人来到了潇湘馆。而潇湘馆已经人去楼空了。也就是说,黛玉死后,宝玉娶了宝钗,出现了空对着山中高士,终不忘世外仙姝的情景。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都隐藏在她的一首诗里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这一句也很模糊,沼与原不知何指,但我找到一句宋诗:萦纡通邃径,寂历远嚣尘。所以大概是说走过回旋曲折之沼,最终到达寂寞凄清之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这一句乍看很奇怪,实际联系前文,非常明显。第五回,宝玉到达迷津时看到的和经历的。他看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警幻告诉他这里是迷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

木居士是指木头雕刻的神像,灰侍者无考,侍者是僧人的随从,而灰很费解,有人认为是拜佛时的香灰。总之木居士与灰侍者,都可看为是神。鬼就更好解了,迷津内有很多夜叉海鬼。而宝玉,就是那块顽石,他也是奇石。

我个人猜测,宝玉幼时梦中到达迷津,被夜叉海鬼拉下去,他后来还会真实经历一次,那时候木居士与灰侍者会救他,于是出现神鬼之搏。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先明白赑屃和罘罳。赑屃也叫霸下,是一种喜欢负重的神兽,它总是奋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顽强地撑着,努力地向前走,并且总是不停步。

罘罳有三个意思: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设在屋檐或窗上以防鸟雀的金属网或丝网。指室内的屏风。

赑屃被晨光穿透了,这像是一个隐喻,个人猜测意为四大家族被某种强大的光穿透,比如被朝廷盯上。屯有卷、包、围的意思,也有驻扎、戍守的意思,还有阻塞的意思。如果罘罳作防御建筑讲,那就是说在晨露之中开始积聚力量防御。如果罘罳作丝网讲,那就是说在晨露之中被包围起来。如果罘罳作屏风讲,那就是在晨露之中用屏风阻挡。

不管怎么讲,这一句都是贾府被抄家的描述。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都隐藏在她的一首诗里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收尾·飞鸟各投林》里有: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脂批与“树倒猢狲散”反照。这一句即是败象之后的情景。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表面意思很好理解,对岔路很熟悉怎么会忘记路径,知晓泉水就不会追问它的源头。但后面接的一句就很奇怪: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前面分明已写了飞鸟各投林与树倒猢狲散,为什么栊翠庵还有钟鸣,稻香村还有鸡唱呢?

难道是说,在抄家的时候,栊翠庵与稻香村被完好保留了?如果栊翠庵与稻香村真的无碍,原因就一定是上面那句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都隐藏在她的一首诗里
歧一种意思是指岔路,还有一种指正式或正当途径以外的其他途径。

朱熹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句子。

所以这一句里包含了一些不可说的东西,但缺乏佐证,或者是我陷入死角还没能想明白。

后面的几句没有特别的指向,像是要掩盖这首诗的引申,表述为单纯的中秋夜联诗。但诗中描写与很多文中伏笔呼应强烈,反而欲盖弥彰了。

--------丸---------

文:祁门小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21: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的诗不简单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自媒体人,书评人,全网同名帐号:少读红楼
4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夕四少 微信公众号:少读红楼

  妙玉这个人身上充满了迷,她跟贾府没有任何瓜葛,却位列金陵十二钗,还排在了王熙凤、秦可卿等人前面,不能不令人疑惑,不少人怀疑妙玉身份,最甚嚣尘上的就是公主一说。

  妙玉在红楼中出场不多,前八十回中,正面出场的文字,只有两处,其余都是侧面出场,通过其他人物或一件事交代出来。妙玉的两次正面出场,一次是贾母品茶栊翠庵一回,从这一回她私下请黛玉宝钗喝体己茶用的杯具可知,他的身世绝对不一般。

  妙玉的第二次正面出场,是在原文第七十六回,荣国府这年的中秋节,有些冷清,黛玉、湘云偷偷从凸碧山庄溜到凹晶溪馆,对月联诗,但当二人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时,就联不下去了,正是这时候,潜伏已经的妙玉第二次出场了。

  妙玉的这次出场,有很多令人怀疑的地方。

  虽是中秋佳节,但妙玉是修行之人,且宝玉生日时,曾自称“槛内人”,这样一个自封高洁的女子,本应在庵中静修,却在中秋之夜偷偷溜出栊翠庵,跑到山石后面遥遥地看贾府欢聚的热闹,没想到却遇到了黛玉湘云,就偷偷地听二人联诗,等到二人无法往下联时方才出来。黛玉和湘云还都吓了一跳,问她从何而来。

  原文:妙玉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见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由此可知,妙玉是身在空门,心在红尘。

  这些都还是次要的,紧接着妙玉为黛玉、湘云为联完的诗句续上的尾巴才是大关键,它直接透露了红楼梦大结局。

  妙玉说黛玉、湘云联诗太过悲凉,因此她续了这么一个结尾。

  原文: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这首续上的联诗,没有任何脂批。我们知道,曹公擅于在诗词中注入谶语,以应将来之事。正如湘云、黛玉此前吟出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可做谶语理解一样,如果我们把妙玉续上的这十三联诗看作谶语理解,就看出了一些门道。

  这十三联诗可以四句四句来看。

  第一个四句说的好像是宝玉宝钗成婚的情形,宝玉不喜宝钗,二人离心离德,相对无言,宝钗免不得伤心哭泣,只有一个丫鬟在身边日夜服侍。这一句与宝玉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相对应,也与宝钗曾做过的谜语“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对应。

  第二个四句说的好像是黛玉死后宝玉前去潇湘馆凭吊的情形,此时黛玉已死,无视任务,一切空空荡荡,只有床帐仍在,床前之竹仍在,因为长久无人来,青苔已布满台阶。这一点与脂批在二十六回里透露的黛玉死后,潇湘馆的“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对应。

  第三个四句和第四个四句,说的应该是一件事,即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的经过,这个经过有些神话色彩,读来虽不甚解,却给人一种险奇之感,应该宝玉情感急速变化的一个过程,这也是宝玉的情极之毒。因为不喜宝钗却与宝钗成了婚,喜欢黛玉黛玉却已死去,思前想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出家。

  第五个四句,才是重点中的重点,尤其后两句“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似乎正是红楼大结局,所谓钟鸣,即丧钟之鸣,也就是说,栊翠庵是贾府败落的尾声,这一点与贾府败落后妙玉遭泥陷一致,妙玉离开贾府后,贾府彻底湮没无闻。而鸡鸣稻香村,映照的是贾兰的高中,这一点李纨判词里已点明,也就是说,贾府败落之后,贾环高中,因此贾府得以中兴。

  后面的几句则都是首尾了,也是对红楼的总结,类似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之意。

  我们看,妙玉看似很随意地替黛玉、湘云补续完整了中秋联句,实际上也是提前交代了红楼大结,交代了众多人物命运的走向,甚至提前透露了贾府败落后还有贾兰高中贾府中兴这么一件喜事,这与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时先是忠告,透露贾府败落定局,接着说有一件喜事如出一辙。

  可能不少人读到红楼梦里的诗句就会跳过,尤其有许多生僻难懂字词的诗句,比如宝玉作的《芙蓉女儿诔》,但若沉下心来细读,就会发现曹公隐藏在诗句里的深意和隐喻,因此,红楼梦里的诗句,不仅不能错过,更不可粗粗看过。

编辑于 2018-01-15 10:34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十二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22: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红楼梦》三五中秋夕联句”的全文解析!
高悬赏!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5个回答#热议# 为什么有人显老,有人显年轻?
福甜蜂蜜
2013-04-17 · TA获得超过366个赞
关注
联句三十五韵(第七十六回)
[说明]
这次黛玉、湘云两人相对联句,是在寂寞的秋夜中进行的,情调之凄清犹如寒虫悲鸣。后来妙玉听到,将它截住续完。诗用“十三元”韵,这一韵部中的字,如“元”、“繁”、“坤”、“言”等,现代口语读音已差别较大,但在诗中并非转韵或走了韵,因为旧体格律诗是按照一千年前沿袭下来的韵书中所分的韵部来押韵的,虽然后来读音已有变化,但做诗的人仍旧是遵守韵书的。排律两句一韵,“三十五韵” 就是一共七十句。
三五中秋夕,(黛玉)清游拟上元。
注:三五,十五日。拟,可与……相比。上元,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
撒天箕斗灿,(湘云)匝地管弦繁。
注:箕斗,南箕北斗,星宿名,是泛指。匝地,管乐器和弦乐器,这里指乐声。
几处狂飞盏?(黛玉)谁家不启轩?
注:飞盏,举杯。启轩,打开窗户,为赏月。
轻寒风剪剪,(湘云)良夜景暄暄。
注:剪剪,风尖细的样子。暄暄,暖融融,就心情而言。
争饼嘲黄发,(黛玉)分瓜笑绿媛。
注:即“嘲黄发之争饼,笑绿媛之分瓜”。黄发,老年人。绿媛,年轻姑娘。“绿”即“绿鬓”、“绿云”,也就是女子的黑发。争饼,争吃月饼。湘云说这句“杜撰”,黛玉说:“‘吃饼’是旧典。”唐僖宗一次吃饼味美,叫御厨用红绫扎饼,赐给在曲江的新进士。唐代重进士,老年中举亦以为荣。徐寅诗说:“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馅来。”黛玉借争吃饼来说争名位,故“嘲”之。分瓜,切西瓜。《燕京岁时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凡中秋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形。”黛玉说“分瓜”是“杜撰”。其实“分瓜”即乐府中所谓“破瓜”,将“瓜”字分拆像两个“八”字,隐“二八”(十六岁)之年,唐人曾用之。段成式《戏高侍郎》诗:“犹怜最小分瓜日,奈许迎春得藕(“藕”谐“偶”)时。”即是“笑绿媛”。湘云借以作戏语。
香新荣王桂,(湘云)色健茂金萱。
注:意谓玉桂荣发而飘来新香,月色使萱草更有光彩。萱,忘忧草。旧时常指代母亲。湘云说:“只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意思是用不着去代人祝母寿,因为她自己是没父母的。
蜡烛辉琼宴,(黛玉)觥疘乱绮园。
注:琼宴,摆着玉液琼浆的宴席,盛宴。觥疘,行酒令用的竹签。觥,古代酒器。绮园,芳园。
分曹尊一令,(湘云)射覆听三宣。
注:分曹,分职。行酒令作谜猜物,要分作的人和猜的人。尊一令,服从令官一个人的命令。射覆,原来是将东西覆盖在盆下令人猜测的游戏,后来古法失传,另用语言歇后隐前的办法来猜物,也叫射覆,六十二回曾写到。宣,宣布酒令。书中有“三宣牙牌令”。这四句与李商隐《无题》诗“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相似。
骰彩红成点,(黛玉)传花鼓滥喧。
注:击鼓传花游戏上一回中写到。滥喧,频敲。
晴光摇院宇,(湘云)素彩接乾坤。
注:晴光、素彩,都说月光 。乾坤,天地。
赏罚无宾主,(黛玉)吟诗序仲昆。
注:上句仍说行酒令。无,不分。序仲昆,分出高下,评定优劣。
构思时倚槛,(湘云)拟景或依门。
注:拟,摹拟,想象。“景”,程高本作“句”。
酒尽情犹在,(黛玉)更残乐已谖。
注:更残,夜将尽。谖,忘记,引申为停止。
渐闻语笑寂,(湘云)空剩雪霜痕。
注:雪霜痕,喻照在景物上的月光。
阶露团朝菌,(黛玉)庭姻敛夕棔。
注:意谓露湿台阶时,朝菌已团生;烟笼庭院中,夕棔已敛合。朝菌,一种早晨生的菌类,生命短促。棔,合欢树,又有合昏、夜合、马缨花等名,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入夜则合。
秋湍泻石髓,(湘云)风叶聚云根。
注:湍,急流。泻石髓,从石窟中泻出。石髓,石钟乳。有石灰石处多洞窟。黛玉夸这一句好,说:“别的都要抹倒。”因为意境之中能映出月光。聚云根,堆积在山石上。古人以为云气从山石中出来,故称云根。
宝婺情孤洁,(黛玉)银蟾气吐吞。
注:星星清朗明净,月亮光彩焕发。宝婺,婺女星。以女神相拟,所以说“情孤洁”。银蟾,月亮。已见《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注。因癞蛤蟆而用“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湘云)人向广寒奔。
注: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嫦娥偷吃不死药而奔月。月宫叫广寒宫。程高本“经”作“催”。
犯斗邀牛女,(黛玉)乘槎访帝孙。
注:参见《赋得红梅花》“游仙”句注。《博物志》:海上客乘槎游仙回来后,曾问方士严君平。严说:“某年月日,客星犯牵牛宿。”一算,正是他到天河的时候。邀,见面。帝孙,也叫天孙,即织女星。两句所用的是同一个传说。所以黛玉说:“对句不好,合掌。”对仗两句意思相同,如两掌相合,叫合掌。
盈虚轮莫定,(湘云)晦朔魄空存。
注:盈虚,指月的圆缺。轮,月轮。晦朔,阴历月末一天叫晦,月初一天叫朔,晦朔无月。魄,月魄。已无月光而徒存魂魄。两句都借月隐说人事。
壶漏声将涸,(黛玉)窗灯焰已昏。
注:壶漏,古代定时器。涸,水干。这里指声歇。
寒塘渡鹤影,(湘云)冷月葬花魂。(黛玉)
注:上句取意于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及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段。以“鹤影”隐湘云将来孤居形景恰好,作者曾描写她长得“鹤势螂形”。下句“葬花魂”本系黛玉事,“花魂”与“鹤影”也自然成对。庚辰本作“葬死魂”,是形讹。后人以为音讹,遂改为“葬诗魂”(甲辰、程高本)。葬花魂,用明代叶绍袁《午梦堂集·续窈闻记》中事:叶之幼女小鸾(短命的才女)鬼魂受戒,答其师问:“‘曾犯痴否?’女云:‘犯。——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师大赞……”(详见拙著《论红楼梦佚稿》226页《冷月葬花魂》)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注:香篆,制作成篆文形状的香。销,焚尽于。金鼎,鼎炉。脂冰,冰雪般的肌肤上的香脂。语词结构与“香篆”同,皆主体置前。此联至结尾皆妙玉所续。
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注:嫠妇,寡妇。这句说,能使寡妇哭泣的箫声令人不忍听。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下句亦写孤寂。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注:即“空悬文凤之帐,闲掩彩鸳之屏”。文凤、彩鸳,都是帐、屏上所饰,反衬人的孤独。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注:扪,摸。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注:萦纡,曲折。沼,池沼。寂历,寂静。原,高地。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注:石头形状奇特,好象神鬼在打架,树木长得很怪,彷佛蹲着的野兽。“搏”程高本作“缚”,误。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注:赑屃(音币戏),传说龙所生的怪物,像龟,好负重,石碑下当座的大龟即是。这里指代碑石。罘罳(音浮思),古代宫门外或城角上有网孔的屏。这里泛指门外有孔的垣屏。章太炎《小学答门》:“古者守望墙牖皆为射孔……屏最在外,守望尤急,是故刻为网形,以通大镞,谓之罘罳。”有人作捕鸟雀之网解,与上句言碑石似不相称,引申为蛛网,也不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注:啼谷一声猿,大观园是不会有哀猿长啸、空谷传响的。但是,诗不妨那么写。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注:歧,路分开的地方。焉,那里。两句借游山水说哲理,自谓能知大道本源,不至迷途,是翻古人的意。《列子》:“大道以多歧亡羊。”《淮南子》:“杨朱见歧路而泣,谓其可以南,可以北。”又前人多有写见泉流而问源、寻源、探源的诗。
钟鸣拢翠寺,鸡唱稻香村。
注:钟鸣拢翠寺,妙玉所住的拢翠庵居然像深山古刹,也是理想化了的。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注:“继”,程高本作“极”,与“有兴”矛盾,因为“悲何极”通常的意思是“悲伤哪里有个完呢”。今从脂本。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注:遣,排遣,寻找地方寄托。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妙玉)
注:细论,指细论诗。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鉴赏]
中秋联句紧接在抄检大观园之后,是借此明写贾府的衰颓景象。
诗的开头写“匝地管弦繁”、“良夜景暄暄”、“蜡烛辉琼宴,觥疘乱绮园”等热闹景象,都是故作精神,强颜欢笑。实际上,酒席是无精打采的,宝钗、宝琴不在,李纨、凤姐生病,贾母见“少了这四个人,便觉冷清了好些”,不觉为之而“长叹”。宝玉因晴雯病重而离席,探春因近日家事而烦恼。所谓“管弦”,也只有桂花阴里发出的一缕十分凄凉的笛声。在这“社也散了,诗也不作”的情况下,黛玉“对景感怀”、“倚栏垂泪”,湘云前来相慰,深夜里硬拉她到水边联句,其寂寞情景可想而知。
即使纸上欢乐也难终篇。联句不知不觉地转出了悲音:“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护。”一个说:“这时候,可知一步难似一步了。”作者大有深意,所指不但作诗而已。湘云的“庭烟敛夕棔”、“盈虚轮莫定”等象征她的命运变幻;黛玉的“阶露团朝菌”、“壶漏声将涸”也预兆她的生命将尽。“寒塘渡 
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凄清奇谲”的句子,正好是她们最富有诗意的自我写照。
妙玉深感诗过于悲凉,想用自己所续把“颓败凄楚”的调子“翻转过来”,便从夜尽晓来的意思上做文章。但这不过是一种企图逃避不幸命运的主观愿望罢了。自以为能辨歧途、知泉源的妙玉,最后自己也不能免去流落瓜州渡口、“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的可悲下场。这样的安排,正可以看出《红楼梦》反映和批评当时社会各种状况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90    评论(2) 分享 举报收起

合肥浚缟电子商务
广告2024-05-14
多人选择,专业靠谱,历经十年,好评如潮,老师经验丰富,备受用户喜欢和认可!
cs.hfjgao.cn
匿名用户
2013-04-17
展开全部
三五中秋夕,(黛玉)清游拟上元。
注:三五,十五日。拟,可与……相比。上元,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
撒天箕斗灿,(湘云)匝地管弦繁。
注:箕斗,南箕北斗,星宿名,是泛指。匝地,管乐器和弦乐器,这里指乐声。
几处狂飞盏?(黛玉)谁家不启轩?
注:飞盏,举杯。启轩,打开窗户,为赏月。
轻寒风剪剪,(湘云)良夜景暄暄。
注:剪剪,风尖细的样子。暄暄,暖融融,就心情而言。
争饼嘲黄发,(黛玉)分瓜笑绿媛。
注:即“嘲黄发之争饼,笑绿媛之分瓜”。黄发,老年人。绿媛,年轻姑娘。“绿”即“绿鬓”、“绿云”,也就是女子的黑发。争饼,争吃月饼。湘云说这句“杜撰”,黛玉说:“‘吃饼’是旧典。”唐僖宗一次吃饼味美,叫御厨用红绫扎饼,赐给在曲江的新进士。唐代重进士,老年中举亦以为荣。徐寅诗说:“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馅来。”黛玉借争吃饼来说争名位,故“嘲”之。分瓜,切西瓜。《燕京岁时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凡中秋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形。”黛玉说“分瓜”是“杜撰”。其实“分瓜”即乐府中所谓“破瓜”,将“瓜”字分拆像两个“八”字,隐“二八”(十六岁)之年,唐人曾用之。段成式《戏高侍郎》诗:“犹怜最小分瓜日,奈许迎春得藕(“藕”谐“偶”)时。”即是“笑绿媛”。湘云借以作戏语。
香新荣王桂,(湘云)色健茂金萱。
注:意谓玉桂荣发而飘来新香,月色使萱草更有光彩。萱,忘忧草。旧时常指代母亲。湘云说:“只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意思是用不着去代人祝母寿,因为她自己是没父母的。
蜡烛辉琼宴,(黛玉)觥疘乱绮园。
注:琼宴,摆着玉液琼浆的宴席,盛宴。觥疘,行酒令用的竹签。觥,古代酒器。绮园,芳园。
分曹尊一令,(湘云)射覆听三宣。
注:分曹,分职。行酒令作谜猜物,要分作的人和猜的人。尊一令,服从令官一个人的命令。射覆,原来是将东西覆盖在盆下令人猜测的游戏,后来古法失传,另用语言歇后隐前的办法来猜物,也叫射覆,六十二回曾写到。宣,宣布酒令。书中有“三宣牙牌令”。这四句与李商隐《无题》诗“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相似。
骰彩红成点,(黛玉)传花鼓滥喧。
注:击鼓传花游戏上一回中写到。滥喧,频敲。
晴光摇院宇,(湘云)素彩接乾坤。
注:晴光、素彩,都说月光 。乾坤,天地。
赏罚无宾主,(黛玉)吟诗序仲昆。
注:上句仍说行酒令。无,不分。序仲昆,分出高下,评定优劣。
构思时倚槛,(湘云)拟景或依门。
注:拟,摹拟,想象。“景”,程高本作“句”。
酒尽情犹在,(黛玉)更残乐已谖。
注:更残,夜将尽。谖,忘记,引申为停止。
渐闻语笑寂,(湘云)空剩雪霜痕。
注:雪霜痕,喻照在景物上的月光。
阶露团朝菌,(黛玉)庭姻敛夕棔。
注:意谓露湿台阶时,朝菌已团生;烟笼庭院中,夕棔已敛合。朝菌,一种早晨生的菌类,生命短促。棔,合欢树,又有合昏、夜合、马缨花等名,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入夜则合。
秋湍泻石髓,(湘云)风叶聚云根。
注:湍,急流。泻石髓,从石窟中泻出。石髓,石钟乳。有石灰石处多洞窟。黛玉夸这一句好,说:“别的都要抹倒。”因为意境之中能映出月光。聚云根,堆积在山石上。古人以为云气从山石中出来,故称云根。
宝婺情孤洁,(黛玉)银蟾气吐吞。
注:星星清朗明净,月亮光彩焕发。宝婺,婺女星。以女神相拟,所以说“情孤洁”。银蟾,月亮。已见《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注。因癞蛤蟆而用“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湘云)人向广寒奔。
注: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嫦娥偷吃不死药而奔月。月宫叫广寒宫。程高本“经”作“催”。
犯斗邀牛女,(黛玉)乘槎访帝孙。
注:参见《赋得红梅花》“游仙”句注。《博物志》:海上客乘槎游仙回来后,曾问方士严君平。严说:“某年月日,客星犯牵牛宿。”一算,正是他到天河的时候。邀,见面。帝孙,也叫天孙,即织女星。两句所用的是同一个传说。所以黛玉说:“对句不好,合掌。”对仗两句意思相同,如两掌相合,叫合掌。
盈虚轮莫定,(湘云)晦朔魄空存。
注:盈虚,指月的圆缺。轮,月轮。晦朔,阴历月末一天叫晦,月初一天叫朔,晦朔无月。魄,月魄。已无月光而徒存魂魄。两句都借月隐说人事。
壶漏声将涸,(黛玉)窗灯焰已昏。
注:壶漏,古代定时器。涸,水干。这里指声歇。
寒塘渡鹤影,(湘云)冷月葬花魂。(黛玉)
注:上句取意于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及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段。以“鹤影”隐湘云将来孤居形景恰好,作者曾描写她长得“鹤势螂形”。下句“葬花魂”本系黛玉事,“花魂”与“鹤影”也自然成对。庚辰本作“葬死魂”,是形讹。后人以为音讹,遂改为“葬诗魂”(甲辰、程高本)。葬花魂,用明代叶绍袁《午梦堂集·续窈闻记》中事:叶之幼女小鸾(短命的才女)鬼魂受戒,答其师问:“‘曾犯痴否?’女云:‘犯。——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师大赞……”(详见拙著《论红楼梦佚稿》226页《冷月葬花魂》)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注:香篆,制作成篆文形状的香。销,焚尽于。金鼎,鼎炉。脂冰,冰雪般的肌肤上的香脂。语词结构与“香篆”同,皆主体置前。此联至结尾皆妙玉所续。
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注:嫠妇,寡妇。这句说,能使寡妇哭泣的箫声令人不忍听。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下句亦写孤寂。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注:即“空悬文凤之帐,闲掩彩鸳之屏”。文凤、彩鸳,都是帐、屏上所饰,反衬人的孤独。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注:扪,摸。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注:萦纡,曲折。沼,池沼。寂历,寂静。原,高地。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注:石头形状奇特,好象神鬼在打架,树木长得很怪,彷佛蹲着的野兽。“搏”程高本作“缚”,误。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注:赑屃(音币戏),传说龙所生的怪物,像龟,好负重,石碑下当座的大龟即是。这里指代碑石。罘罳(音浮思),古代宫门外或城角上有网孔的屏。这里泛指门外有孔的垣屏。章太炎《小学答门》:“古者守望墙牖皆为射孔……屏最在外,守望尤急,是故刻为网形,以通大镞,谓之罘罳。”有人作捕鸟雀之网解,与上句言碑石似不相称,引申为蛛网,也不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注:啼谷一声猿,大观园是不会有哀猿长啸、空谷传响的。但是,诗不妨那么写。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注:歧,路分开的地方。焉,那里。两句借游山水说哲理,自谓能知大道本源,不至迷途,是翻古人的意。《列子》:“大道以多歧亡羊。”《淮南子》:“杨朱见歧路而泣,谓其可以南,可以北。”又前人多有写见泉流而问源、寻源、探源的诗。
钟鸣拢翠寺,鸡唱稻香村。
注:钟鸣拢翠寺,妙玉所住的拢翠庵居然像深山古刹,也是理想化了的。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注:“继”,程高本作“极”,与“有兴”矛盾,因为“悲何极”通常的意思是“悲伤哪里有个完呢”。今从脂本。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注:遣,排遣,寻找地方寄托。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妙玉)
注:细论,指细论诗。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3    评论 分享 举报
匿名用户
2013-04-17
中秋联句紧接在抄检大观园之后,是借此明写贾府的衰颓景象。
诗的开头,写“匝地管弦繁”、“良夜景喧喧”、“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等热闹景象,都是故作精神,强颜欢笑。实际上,酒席是无精打采的,宝钗、宝琴有在,李纨、凤姐生病,贾母见“少了四个人,觉冷清了好些”,不觉为之“长叹”。宝玉因晴雯病重而离席,探春因近日家事而烦恼;所谓“管弦”,也只有桂花阴里发出的一缕十分凄凉的笛声。在这“社也散了,诗也不做了”的情况下,黛玉“对景感怀”、“倚栏垂泪”,湘云前来相慰,深夜里硬拉她到水边联句,其寂寞情景,可想而知。
即使纸上欢乐,也给终篇。联句不知不觉地转出了悲音:“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一个说:“这时候了!”一个说:“这时候,可知一步难似一步了。”作者大有深意,所指不但作诗而已。湘云的“庭烟敛夕ク”,“盈虚莫定!等象征她的命运幻;黛玉的“阶露团朝菌”,“壶漏声将涸”也预兆她的生命将尽。“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凄清奇谲”的句子,正好是她们最富有诗意的自我写照。
妙玉深感诗过于悲凉,想用自己所续把“颓败凄楚”的调子“翻转过来”,便从夜尽晓来的意思上做文章。但这不过是一种企图逃避不幸命运的主观愿望罢了。黑暗过去之后,曙光是会来临的。但是“光明决不属于行将死亡的阶级,也不存在于佛教信徒们的内心“彻悟”之中。自以为能辨歧途、知泉源的妙玉,最后自己也不能免去流落瓜洲渡口、“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的可悲下场。这样的安排,正可以看出《红楼梦》反映和批判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3    评论 分享 举报
匿名用户
2013-04-17
蔡义江先生著有《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红楼梦》里每一首诗词,每一篇书信,第五回中太虚幻境中的诗词曲赋,大观园中历次诗会的作品无一遗漏,甚至包括出现的俗语(比如第一回中娇杏出嫁时的两句话“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都有精辟而深刻的见解。其中第七十八回里的《芙蓉女儿诔》还配有全文翻译。其着眼点不仅仅在于诗词本身,更透过诗词来对整个小说进行鉴赏,非常值得一读。
□ 作者简介
蔡义江先生,著名红学家、学者、教授。浙江宁波人。1934年生。1954年毕业于前浙江师范学院(今杭州大学),留校任教于中文系。1986年,调至北京,任民革中央常委、主持宣传部工作,兼教于京、杭高校,为全国政协委员、并任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著有《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论红楼梦佚稿》、《红楼梦》新校注本、《稼轩长短句编年》、《唐宋诗词探胜》、《清代文学概论》等。
□ 内容简介
《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基本上全收了小说中诗、词、曲、赋、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形式;因为想化难为易,所以古文、书信也一并收录。诗文的题目凡属小说中已写明或有原文可依据者,都尽量保持原样,其他则是为了便于读者翻检而拟加的。八十回之前的文字,采用脂评本为底本,但不拘于某一种脂本,基本上是互参各种脂本择善而从的;凡各本有异文处,特别是与多年来广泛流通的程、高系统的排印本文字有异处,都一一注明,根据情况在注释中附带作简要的校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22: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七十六里黛玉有一句“色健茂金萱”,这里“金萱”是什么意思呢?
lovesea52572021.08.14浏览22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6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湘云笑道:“这也难不倒,我也有了。”因联道:分瓜笑绿媛。香新荣玉桂,黛玉道:“这实是你的杜撰了。”湘云笑道:“明日咱们对查了出来,大家看看,这会子别耽搁工夫。”黛玉笑道:“虽如此,下句也不好。不犯又用‘玉桂'‘金兰'等字样来塞责。”因联道: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湘云笑道:“‘金萱'二字,便宜了你,省了多少力!这样现成的韵,被你得了。只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况且下句你也是塞责了。”黛玉笑道:“你不说‘玉桂',我难道强对个‘金萱'罢?再也要铺陈些富丽,方是即景之实事。金萱一般代指高堂。这里从上下文看似乎颂圣应该指的是贾母。但也有人论证玉桂,金萱是清朝皇帝诗中赞颂太后的,故说颂圣(个人觉得牵强)不论怎么说,王小波这里属于牵强附会。林史有思想不需要从联句中看出来,而且她们也毫无借“思想”表达“顺从”的意思。从文本中看,联句到这里“颂圣”有前因后果,并非生硬加入,作者曹雪芹塑造人物也从没有刻意拔高思想的倾向。过去没有网络,查典故很费事,看书多的人喜欢杜撰几个例子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22: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冷月葬花魂”背后的黑影,才是真正葬花人
播报文章

老粉不请自来
关注
2021-07-17 00:41
仙灵神域 良心爆率回馈玩家 仙灵神域今日新服>>
仙灵神域 良心爆率回馈玩家 仙灵神域今日新服>>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烈火狂刀 元宝装备全靠打 烈火狂刀 开始游戏>>
烈火狂刀 元宝装备全靠打 烈火狂刀 开始游戏>>
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冷月葬花魂”背后的黑影,才是真正葬花人

十二金钗之首林黛玉,位列太虚幻境薄命司之首,她的一生从被骗家产开始,到最后如她的化身茗玉小姐一样,“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

黛玉的另一个化身晴雯,在王夫人的口中,也是“一病死了”。而真相却是,晴雯本来只是偶感风寒,要她命的不是她的病,而是被王夫人污蔑为狐媚子,被撵出大观园,死了。

可见“一病而死”只是说辞,背后是不能说的阴谋。既然林黛玉一病而死只是表面现象,那么她真实的死因是什么呢?

高鹗续书中,黛玉是因为生病体虚,加上被宝钗和宝玉结婚的消息,气得一命呜呼,死了。




但根据曹翁在前80回留下的谶语,林黛玉的死法红学界还有2种说法:自缢而死,投水而亡。

第1种说法:黛玉是上吊死的。她的判词“玉带林中挂”,反过来读就是“挂中林黛玉”。加上她的化身秦可卿,判词中明确说:“一个美人悬梁自缢”。

林黛玉和史湘云在中秋联诗时,史湘云念出:“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 “冷月葬花魂”。正是“冷月葬花魂”这句,让读者有了黛玉是投水而死的猜测。

泪尽而亡、投水而死、上吊自缢三种死法,究竟哪个才是黛玉的真正死亡方式,笔者认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句诗非同寻常,它向读者透露出,凹晶馆的水池旁,除了黛玉和湘云2人,还有一个神秘的人——一个水池里的黑影,才是真正的葬花人,他才是那个投水而死的人。

神秘葬花人:黛玉根本不是水下亡魂。

中秋月圆夜,林黛玉和史湘云到凹晶馆联诗,联到精彩处,林黛玉突然看到池中一个黑影动起来,对湘云说:“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往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吧!”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史湘云用石头砸了一下子,“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

正是这个阴暗恐怖的情境,让史湘云一下子有了佳句,吟道:“寒塘渡鹤影”。

林黛玉激动得又是叫好,又是跺脚,接下红楼里的经典名句——“冷月葬花魂”。

“冷月葬花魂”是林黛玉吟的诗句,红学界一般认为是林黛玉本人的谶语:月夜之下,池水之上葬花,正应照林黛玉的《葬花吟》,猜测林黛玉是投水而死,表面上看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细心的话,可以发现曹翁这短短的几行字里隐含的信息量极大。

在林黛玉发现池中有个黑影前,黛玉和湘云联的几句诗很有意思:

“虚盈轮莫定”,大致意思是,人世间的事,有无、盈亏都难定,比如黛玉,生来是侯门绣户女,最后却下场凄惨,悲惨死去。

在民间传说中,人有肉身和魂魄之分,既然诗中点出“魄空存”,潜台词就是肉身不存,即是黛玉肉身已死。

既然“寒塘渡鹤影”时,黛玉已死,那么“冷月葬花魂”说的就不是黛玉之死,葬花人不是黛玉,而是另有其人,是谁呢?

“葬花”这个名场面,在第27回黛玉写的《葬花吟》中有两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葬花吟》是黛玉为自己命运写的挽歌,“侬”吴语方言,就是“你”的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黛玉你现在葬花,人人都笑你是个呆子,只是不知等你死后,谁管葬你?

黛玉有此一问,那么在80回后,到底是谁葬了她?




第23回,黛玉对宝玉说:“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花)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说,原文说“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

也就是说,“冷月葬花魂”,说的不是黛玉投水而死,而是宝玉葬花魂,葬芙蓉花王林黛玉。

寒塘渡鹤影:投水而亡的那个黑影,竟是贾宝玉

宝玉是怎么葬黛玉的,再接着看“晦朔魄空存”之后的诗句,“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

壶漏是古代一种计时工具,壶漏里装满水,随着时间的流逝,壶漏里的水渐渐干涸,“壶漏声将涸”,代表已经到了夜里亥时,夜深人静了。

“窗灯焰已昏”,夜深人静时,屋里还有昏黄的灯火,但马上就快熄灭了。诗歌从来都是写物喻人,这窗里的人也是心事重重,难以入眠。

接下来就出现“寒塘渡鹤影”,“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不管内心怎么煎熬,但外表都没有动作,只能听到沙漏的声音,只能看到窗内灯亮的情境,而“寒塘渡鹤影”,却打破平静,一跃而起,从屋内走向屋外,走向寒塘里。

一个人走向寒冷的池水中,可不就是投河自尽吗?

他“寒塘渡鹤影”的目的是什么呢?——冷月葬花魂”,是为了葬花魂,为黛玉殉情!

而这个人,无疑就是宝玉,他就是葬花人,他葬花,不是简单的一埋了之,而是用生命去祭奠黛玉这朵芙蓉花。

这就是为什么宝玉在金钏儿跳水死后一周年,去水边祭奠,回来骗贾母和王夫人,“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了。”

北静王的爱妾是谁?黛玉,黛玉死后,宝玉就去给跳水的金钏儿祭奠,实则是宝玉跳水殉情,为黛玉葬花。

如果读者还觉得这是牵强附会,曹翁又用另外一个殉情的事让你看清宝玉葬花的真相:

第15回,水月庵的老尼净虚讲了一个故事,长安府中有个张姓财主,有个女儿张金儿,从小许了守备家的公子为妻,谁知张财主一女两嫁,又把张金哥儿许给了更有权势的李衙内。最后“那个张财主虽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亲事,她便一条绳索悄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遂也投河而死。”

史湘云惊起白鹤:竟是宝玉救命恩人。

众所周知,宝玉的结局,是做了和尚,怎么又会殉情而死呢?

看黛玉和湘云的对话:

黛玉:“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往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吧!”

湘云:“等我打他一下。”

湘云用石头砸了一下,黑影里突然飞起一只白鹤,往藕香榭去了。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一个人往黑影里去,就要变成个鬼,赴死了,湘云打了一下,这个黑影就变成了白鹤,往藕香榭飞走了。

藕香榭是什么地方?是惜春的居所,惜春的结局是什么——做了尼姑,遁入了空门。

也就是说,要不是湘云打那一下,这个人就真走到黑影里,变成鬼死了,而正是湘云打了一下,宝玉才如惜春一样遁入了空门,所以湘云是点醒宝玉的一个救命恩人。

所以红学界里流行的“寒塘渡鹤影”,被解读为湘云成了秦淮河上的船妓,真是误解,寒塘渡鹤影,说的是黛玉死后,史湘云成了宝玉知己,助他顿悟。林黛玉的死法,就是上吊殉情。投水而亡的,不是黛玉,而是宝玉,这才是感天动地的情种所为,真叫人荡气回肠,这才是曹翁的水平和巧思,真让人叹为观止!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22: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妙玉为何突然出现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现场?
屏山品红楼
2018-06-14 11:12
文:屏山(原创)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凹晶馆联诗
林黛玉、史湘云凹晶溪馆联诗的那个中秋夜,是贾府大厦将倾前的最后一个中秋节,“三春之后诸芳尽”当然从时间上算也可以是“三秋之后”。这个中秋之夜,用贾母的话说是不比往年娘儿们多、热闹。王夫人安慰贾母往年娘儿们虽多,但不如今年老爷们都在,骨肉团圆的好。宴席上充满了凄凉悲伤的气氛,这时的贾府,真正是多事之秋,外祟不断、内部斗争也都快摆到明处了,加上李纨凤姐也都病了,贾母这老人家内心无限感伤,于是精心选赏月处所、又以笛劝兴、大杯吃酒、讲笑话,无奈,此时的贾府风波接连不断,经济上难以为继,众人皆提不起兴致,大家熬到三更天,迎春惜春早离席去睡了,只尤氏、探春还陪着贾母王夫人,就是在这种本该阖家喜庆却带感伤的夜里,黛玉湘云同是父母双亡、寄居贾府,尤其是黛玉,心中自然比旁人更能品味凄清笛音、冷月寒塘。二人离席,绕出凸碧山庄,缓步至凹晶溪馆。
此时的大观园,宝钗姐妹和香菱已经搬出去了,李纹李琦邢岫烟也离开了贾府,凤姐的病时好时坏,李纨又病了,探春忙于管家,迎春惜春又不上心,大观园诗社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大观园诗社里众小姐虽然都能吟诗作句,但能力突出,水平高超的当属黛玉、宝钗、湘云、宝琴、探春几个人,尤其是黛玉和湘云,一个是天才的诗人,不开社自己也要做诗的;一个生性阔朗,以魏晋名士自诩,爱诗如痴。所以,趁着月色,又都是有感而发,于是黛玉湘云起了雅兴,做起了五言排律联起句来。因一只鹤起,生出是二人的那两句惊心动魄的谶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这时妙玉突然冒了出来,并阻止说太悲凉了,不必再继续往下联,否则会觉得堆砌牵强。妙玉此刻的出现,算得上作者的神来之笔,屏山以为作者至少要表达五层意味。
一、安排妙玉出现在团圆之夜,相比贾府骨肉亲人团聚,更突出寄居在贾府的黛玉湘云的身世凄凉,而妙玉比她两个更甚、更可怜,不禁让人鼻酸。
二、表现妙玉的豁达与超脱,没有了亲人和归路的妙玉听到了“寒塘度鹤影,冷月葬诗魂。”不但没有顾影自怜,联想自己的身世,反以化外之人的气度又续了一段,立即扭转了此律的情绪和格调。
三、表现妙玉诗才,从妙玉续作我们可以看出,妙玉诗才不输潇湘枕霞。妙玉有诗才,却不似潇湘满腹的悲愁苦绪,也不似枕霞的放浪粗旷,妙玉如同一杯温暖熨帖的茶水,滋润和抚慰着黛玉和湘云,你看,妙玉不但拔出二人悲凉诗绪,又邀二人围炉品茶,又亲送二人走远才放心。这时的妙玉不但是化外的高人,更像贴心的姐姐。
四、妙玉此刻的出现,是作者特意的安排,大观园起诗社源头于李纨,却终结于妙玉,而妙玉之诗内更有“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更表现这种对照。而李纨和妙玉二人同属需要远离红尘之人,又都不是元春提定进园入住之人。(我曾专门撰文写过二人的联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我的头条号。)
五、再次强调妙玉和黛玉的关系,妙玉是唯一可以直说黛玉的人,前次喝茶她说黛玉是个大俗人,竟然连水都尝不出,这次联句又批评她做诗太悲凉,不但指出这样做的不妥之处,还亲自续写以翻转了全诗的情绪。那一个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黛玉在妙玉面前,如同乖乖的小妹妹。同行之人只是陪衬,自始自终不发一语,这次的湘云,上次的宝钗,均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00: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哪些颂圣诗?
任何时代都不会少阿谀之人,那么1912年之前中国诗歌中,有哪些颂圣诗呢?
关注者
7
被浏览
9,671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潘正则
潘正则​
失败学/统战学/润学三教合流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颂圣也不能说完全就是歌功颂德,很多颂圣诗写的还相当有水平。相比于当代的颂圣“老干体”诗歌,真是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最早比如《诗经》的《雅》《颂》中都不乏颂圣诗

比如这首《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初唐最著名的颂圣诗人当属上官仪

奉和过旧寨应制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 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 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 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当然往大了说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大约都是颂圣

除了《清平调》李白可没少写颂圣诗,《永王东巡歌》共11首,首首都是颂圣,当然拍的不是皇帝的马屁,而是永王。

再比如《红楼梦》中元春省亲游大观园,曹雪芹也已书中人物口吻拟了几首颂圣诗

这首是林黛玉的:

世外仙源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这首是薛宝钗的:

凝晖钟瑞匾额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再看当代。。。

天灾难避死何诉,
主席唤,总理呼,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
左军叔,右警姑,
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
看奥运,同欢呼。
我真是X了狗了,就是拍马屁能不能写的有点观赏价值。。。。。。TMD格律都不对玩个球,少说错十几个

编辑于 2017-02-07 21:45
​赞同 4​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氰化猫
氰化猫
猫咪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发布于 2023-03-29 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10: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湘莲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柳湘莲,又称冷二郎,原系世家子弟。父母早逝,家道没落,从一个世家公子到市井之徒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出身高贵,风度翩翩,但又亲眼目睹家道的衰败,养成了任意自我的性格,他读书不成,性情豪爽,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眠花宿柳,无所不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柳湘莲

性别


别 名
冷面二郎


民 族
汉族

职 业
喜欢客串戏剧表演

目录
1角色经历
2影视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经历
柳湘莲,又称冷二郎,原系世家子弟。父母早逝,家道没落,从一个世家公子到市井之徒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出身高贵,风度翩翩,但又亲眼目睹家道的衰败,养成了任意自我的性格,他读书不成,性情豪爽,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眠花宿柳,无所不为。

他与赖大之子赖尚荣素习交好,赖尚荣选了州官请他去吃酒,在酒宴上见到了贾宝玉,两人一处说了体己话。湘莲和宝玉、秦钟都有很深的交往,秦钟死后,正是他经常给秦钟修坟上坟。呆霸王薛蟠听说柳湘莲最喜串生旦风月戏文,误认为风月子弟,在赖家酒宴上硬缠着柳湘莲调情。柳湘莲大怒,心生一计,等薛蟠喝了八九分酒之后,将他骗到城外人烟稀少的苇塘边,狠狠揍了一顿,然后逃走。不久,薛蟠和伙计外出贩货物回来,在平安州界遇到一伙强盗,将货物劫走,正巧柳湘莲经此,将贼人赶散,夺回货物,救了薛蟠的性命。二人从此不计前嫌,结为生死兄弟。贾珍之妻尤氏的异母妹妹尤三姐看中了客串小生的柳湘莲,立誓非他不嫁。贾琏在去平安州的路上遇到柳湘莲,便向他提亲。柳湘莲听后大喜,一口答应,并将自己的传家宝鸳鸯剑解下交给贾琏作为定亲之礼。湘莲回到京城,先拜见了薛姨妈,听说有关婚事的一切东西皆已准备妥当,只等择日,内心感激不尽。次日和宝玉相见,问起尤三姐的情况,听说三姐是贾珍的小姨子后,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王八。”便立即找贾琏要回定礼。尤三姐听说湘莲反悔,泪如雨下,便用柳湘莲的定礼鸳鸯剑自刎而死。此时湘莲方知尤三姐是冰清玉洁的,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扶尸大哭一场,等买了棺木,眼见入殓,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出门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正出神中,尤三姐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云云。说毕一阵香风去了。湘莲似梦非梦,睁眼看时,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跛腿道士捕虱。湘莲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去那股雄剑,截发出家,跟随疯道人飘然而去。[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10: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柳湘莲的“出尔反尔”:剃发为道后,为何又上山当绿林强盗?
2023-06-21 13:10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红楼梦》虽然只有前八十回,结局一直存疑,好在有一部分人物的结局,在前八十回就已经盖棺定论,比如尤三姐剑刎、尤二姐吞金、晴雯病死,其中柳湘莲成了一个异类。

原著第六十六回,尤三姐拔剑自刎,柳湘莲万念俱灰,后悔不已,在破庙中被一个道士点醒,挥动手中宝剑,斩去万千烦恼丝,从此遁入空门。



按照这个故事节奏,柳湘莲的结局到此为止,可《红楼梦》开篇甄士隐解注《好了歌》的时候,当中有一句: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甲戌侧批写道:言父母死后之日,柳湘莲一干人。

强梁的意思就是强盗,如果批语属实,柳湘莲最终成了一个绿林强盗。

这个结局非常诡异,柳湘莲已经大彻大悟了,再也没有回归现实社会的可能,怎么会又去当强盗?



蔡义江先生在此基础上,对“强梁”二字提出了别样的解释,他认为“强梁”并不是指强盗:

我们终究不知柳是从何而来的,而且他一来,居然毋需挥拳动武就能“把贼人赶散”,他的身份不是也有点可疑吗?就算他这几年“惧祸走他乡”是在江湖行侠,书中对他在干什么行当讳莫如深,侠又何尝不是“强梁”呢?《庄子·山木》:“从其强梁。”吕注:“多力也。”可见,脂批在提示人物情节上都不是随便说的。——《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
蔡义江先生认为,“强梁”的意思取自《庄子》,意思是多力,即形容孔武有力的人,不一定是指杀人放火的强盗。

对此解释,笔者不敢苟同。



结合原著文本,“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前后是有命运对比的潜在含义的,即便教训有方,也保不定日后当了强梁,这里的强梁显然指的就是违背社会正统的强盗。

按照蔡义江先生的说法,这句原文就得翻译成:即便教训有方,也保不定日后这孩子成为一个孔武有力的大侠。这样的翻译显然太过儿戏了。

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强梁”指的就是强盗,这就又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柳湘莲已经心如死灰,当了道士,怎么可能又当强盗?



笔者在个人专栏《红楼结局之谜:藏在脂批里的红楼》,曾撰写“柳湘莲结局之谜”一文,通过对章回名“冷郎君惧祸走他乡”,以及柳湘莲外出的时间线的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早本中柳湘莲确实是要当强盗的,后来结局被曹雪芹给修改了,此处不过多解释。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对柳湘莲结局的探究,得出的结论笔者深为赞同,此处代为引用:

第一回甄士隐的歌“保不定日后作强梁”句,甲戌本夹批:“柳湘莲一干人。”削发出家后再落草为寇,那倒像鲁智深、武行者了。但是“跟随道士飘然而去,不知何往”,而我们都知道那道士是渺渺真人,似乎绝对不会再去做强盗了。最早的第六十六回一定写柳湘莲只身远走高飞,后回再出现,已经做了强盗,有一段“侠文”。这想必是《风月宝鉴》收入此书的时候改的,避免与宝玉、甄士隐的下场犯重,但还是原来的结局出家更感动人,因此又改了回来。——《红楼梦魇》
这就将柳湘莲结局和甲戌本批语的矛盾之处,全部解释清楚了。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是一本过录本,只有十六回,当中的批语很多都是早本痕迹,抄书人只顾埋头抄写,不会专门去研究曹雪芹是如何完善人物结局的,就留下了“柳湘莲一干人”这句早期批语,而柳湘莲已经遁入空门,不会再当强盗,前后就出现了矛盾,这也是红楼探佚的珍贵素材。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10: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强梁
[ qiáng liáng ]
基本解释
(书)(形)强暴;强横:不畏~。

详细解释
1. 亦作“强良”。亦作“彊良”。亦作“彊梁”。强劲有力;勇武。

《老子》:“强梁者不得其死。” 魏源 本义:“ 焦氏竑 曰:‘木絶水曰梁,负栋曰梁,皆取其力之强。’” 汉 桓宽 《盐铁论·讼贤》:“刚者折,柔者卷,故 季由 以强梁死, 宰我 以柔弱杀。”《后汉书·苏竟传》:“良医不能救无命,彊梁不能与天争。”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仿十在》:“北有 后唐 霸盛,南有蛮蜑强良。” 明 徐元 《八义记·孤儿耀武》:“今日小将逞强梁,和他论一场。” 沈从文 《泥涂》:“第二天一大清早,强梁的 祖贵 ,就……拿一张白纸,一块砚台,一支笔,挨家来查看,看水是不是已浸进了屋子。”

2. 指勇武有力的人;健儿。

续范亭 《风云庄巡边》诗:“ 黄河 以西无敌寇,特因肘腋有强梁。”

3. 强壮;强健。

《墨子·公孟》:“有游於 子墨子 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冬屋稍暄暖,病身更强梁。”

4. 强干果决。

《庄子·应帝王》:“ 阳子居 见 老耼 ,曰:‘有人於此,嚮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勌。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成玄英 疏:“假且有人,素性聪达,神智捷疾,犹如响应,涉事理务,强干果决,鉴物洞彻,疏通明敏,学道精勤,曾无懈倦。如是之人,可得将明王圣帝比德否乎?”

5. 谓刚愎自用。

《三国志·魏志·董昭传》:“ 羽 ( 关羽 )为人彊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习强梁而专己,距忠告而不纳者,刺人也。”

6. 强横凶暴。

《墨子·鲁问》:“譬有人於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常见大人家强梁僮僕,每每借着势力,动不动欺打小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 成 捺而止之曰:‘强梁世界,原无皂白。’”

7. 古代传说中能食鬼的神。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神衔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蹏长肘,名曰 彊良 。” 郝懿行 笺疏:“《后汉·礼仪志》説十二神云:‘ 强梁 、 祖明 ,共食磔死寄生。’疑 强梁 即 彊良 ,古字通也。”

8. 古时 卫 之公族有 强梁氏 。见 汉 王符 《潜夫论·志氏姓》。按,《通志·氏族四》强作“彊”。

辞书解释
❶有力量的人。《后汉书·苏竟传》:“良医不能救无命,强梁不能与天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4 03:44 , Processed in 0.0802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