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5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06: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迁简介
xjvxsk622013.03.27浏览201次文化艺术分享举报
谈迁是明朝的
1个回答
yufb9mgf3
2013.03.28
满意答案
  谈迁(1594~1658)。祖籍汴梁(今开封),随宋室南渡,定居于盐官西南枣林村,后江沙坍落,迁至马桥麻泾港西(今海宁马桥)。远祖即生活在这种国破之时,自己也是生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你,马桥人。明诸生。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改名“迁”,寄托了对历史、对自己的一种境遇,当然也有可能是追寻大历史家司马迁的意思。当代就有一个外国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取汉名叫“史景迁”。(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乔纳珊·D·斯本瑟).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缮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维持生活。一生未曾做官,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来维护生活。用我现在的话说,是真正献身学术的人,自学成才,然后私人写史。不计报酬,不慕虚名,贫寒一生,活的很有骨气、很有节气、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史家。
  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颇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引退回家隐居。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1621)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始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500万言,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顺治十年携稿北上,在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十四年,去山西平阳(今临汾)祭奠先师张慎言,病逝于客地。谈迁祖籍汴梁(今开封),随宋室南渡,定剧场于盐官西南枣林村,后江沙坍落,迁至马桥麻泾港西。著作另有《枣林集》、《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史论》、《海昌外志》等。

  《国榷》以《明实录》为本,参阅诸家史书,考证订补,取材广博,选择谨严,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书中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无法流传。直至建国后,里人张宗祥着手整理校订,编为108卷,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年中,他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500万字的巨著《国榷》。。岂料两年后,清顺治四年(1647)8月,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顺治十年(1653年),60岁的他,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遗文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

  之痛。,使这部呕心沥血之巨作得以完成。

  这个小偷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可恶的小偷!小偷无非时盗些银钱衣物,然而这个贫寒的家没有给小偷惊喜,于是他顺手拿走了谈迁的书稿,算是泄愤吧。这是一个“史家”二十六年的呕心沥血啊,这个小偷,改杀!如果我有历史的审判权,我就去捉了这个小偷,让他偿还谈迁的“心血”,这是无价的心血啊!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谈迁在书稿被盗后的痛苦,一个贫寒一生,终其所能才完成书稿的53岁的老文人,这个打击无疑是天大的!谈迁发出这样的感叹:噫,吾力殚矣!文人的坚韧这个时候起了作用,谈迁迅速从沉沦终走出,说道:吾手尚在,宁已乎!
  命运对这个老人,何其不公也!呜呼!
  这个小偷的“盗品”还不如纵横江湖的大盗,那个小偷是卑劣的!何其卑劣的小偷啊!顺治十四年,谈迁逝世前不久,他应同乡友人沈仲嘉之邀,和友人钱大球去山西平阳,路过山东聊城一带,碰见两个强盗持刀打劫。谈迁镇定自若说道:“我们都是读书人,箱子里都是破书,那里来的钱财?”强盗见状抱拳说“惊动”而去。

  可见,这两个强盗比起那个卑劣的小偷,可爱多了!
  二,谈迁的节操,作文和拒文:
  谈迁一直是考给别人抄写谋生的,这是很艰苦的。尽管艰苦,他也从不为钱财和骨气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崇祯十五年冬,有商船从日本走私人参,价值十万金。在海宁登陆,前往嘉兴。邑令刘宪模抓了私贩,但不上报,企图侵吞这批人参,肯托谈迁写信给浙江巡抚,买通关节。谈迁认为此时重大,隐瞒不住,拒绝写信,后果然事情败露,刘宪模被罢官。
  顺治十二年,谈迁在北京。自己的同乡,新科的进士杨雍建托谈迁的老友沈仲嘉,转求谈迁代拟两份信稿。谈迁很不情愿的答应了。后来杨雍建又派人来找他,谈迁一口拒绝了。在日记中写道:我年纪老了,不受年轻人的侮辱。姓杨的虽然是海宁同乡,却让我干着干哪。无非是仗着自己的进士头衔,你做你的高官,我当我的穷书生,我们毫不相干。(大意如此)
  但是他却肯为一些人写东西,不计报酬。史可法在扬州督师的时候,那篇《史相国誓师文》就出自谈迁之手。此外,还为史可法拟过一篇《乞援文》。
  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颇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引退回家隐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5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07: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甄宝玉谁才是神瑛侍者?
fvwndf2013.07.14浏览348次资源分享分享举报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甄宝玉谁才是神瑛侍者?如果贾宝玉是假的,那他为什么第一次见林黛玉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1个回答
yuj72lt56
2013.12.10
满意答案
     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描写看来,神瑛侍者为贾宝玉的前身,他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曾有灌溉之恩。贾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是由顽石变化而成的。
  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没判》的原稿中写道:“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空空道人闻知“这一干风流冤家(即神瑛、绛珠等)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即石头)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在程高本中,这边前面被凭空添上几句话,说:“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引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一回)”
  程高本这样的改动,把石头当成神瑛侍者。可是却发生了许多难以理解的矛盾:前面写石头因为“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这里却说它“落得逍遥睁肆自在”;前面写石头遇见僧道后,即被那癞僧袖了而去,原来也是癞僧与跛道一起,“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这蠢物交割清楚”的,这里却又说它到“各处去游玩”,并且自己“来到警幻仙子处”,成了“神瑛侍者”……这不能不让我们头疼!
  所以,比较符合作者原意及逻辑的解释是: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使其化为绛珠仙子,而神瑛侍者动了凡心要去凡间,绛珠仙子为报答恩情,就也要求去凡间,用自己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枯早改情。石头被夹带于中,跟随神瑛、绛珠等经历“花柳繁华”、“温柔富贵”。于是,神瑛侍者化为宝玉,绛珠仙子化为黛玉,那块顽石化成为美玉。所以,在宝玉出生的时候,便含玉(即石头)而生了。
  贾家男丁名字均为一个字。故贾宝玉必也有一名的,宝玉只是他的小名。红学家大多认为,贾宝玉的名字为“贾瑛”
  通灵宝玉,《红楼梦》中屡次提到的一块重要的玉石名称,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见《红楼梦》第一回)也称“通灵玉”。“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见《红楼梦》第八回)

  甄宝玉 红楼梦中与贾宝玉同貌的甄家少爷,与贾宝玉有相似的情形,不一样的结局,似为贾宝玉另一种假设结局的诠释。

  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5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19: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张华影射南明十九年+】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已推荐到博客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红楼梦中尤老娘尤二姐悔婚影射的明末真历史 (2016-09-25 10:06:39)
标签: 眀朝历史 红楼梦 史话 南明 三藩之乱 杂谈        分类: 人文
第六十四回里贾蓉交代尤氏姐妹来历:“我二姨、三姨都不是我老爷养的,原是我老娘带了来的。听见说我老娘在那一家时,就把我二姨许给皇粮庄头张家,指腹为婚。后来张家遭了官司,败落了,我老娘又自那家嫁了出来,如今这十数年,两家音信不通。我老娘时常抱怨,要与他家退婚,我父亲也要将二姨转聘。只等有了好人家,不过令人找着张家,给他数两银子,写上一张退婚的字儿。想张家穷极了的人,见了银子,有什么不依的。”

  尤老娘的前夫就是被袁崇焕和东林党冤杀的毛文龙。关于毛文龙我前面已经详细的写过了,就不再重复了。尤老娘影射的是投降后金最早的眀朝将领孔有德。“崇祯间有三叛臣,其首恶为孔有德”。尤二姐影射的是紧随其后投降后金的耿仲明和尚可喜。孔有德、尚可喜和耿精忠都是毛文龙部属,被称为“山东三矿徒”,他们三人的叛变是毛文龙被袁崇焕和东林党冤杀造成的恶果之一。

  因耿仲明和尚可喜投降的是后金,而后来的吴三桂投降的是满清,故而另用“尤三姐”代表。因为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吴三桂都是主动投降后金或满清的,与兵败被捉而后投降的尤氏洪承畴还是有区别的,这就是书中尤氏和尤老娘三人并非血缘亲生的来历。


  关于与尤二订亲的“皇粮庄头张家”,第六十四回的回末又补充道:“却说张华之祖,原当皇粮庄头,后来死去。至张华父亲时,仍充此役,因与尤老娘前夫相好,所以将张华与尤二姐指腹为婚。后来不料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弄得衣食不周,那里还娶得起媳妇呢。尤老娘又自那家嫁了出来,两家有十数年音信不通。今被贾府家人唤至,逼他与二姐退婚,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珍等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尤老娘与银十数两,两家退亲不提。”


  “皇粮庄头”乃是吃皇粮的头,吃皇粮的不就是官家么,官家的头不就是皇帝么!“华”即“中华”,张华原来是影射中华皇帝家!

  尤老娘的前夫是被袁崇焕和东林党冤杀的毛文龙,“与尤老娘前夫相好”的身为皇粮庄头的张华的父亲自然是指朱明的皇帝崇祯。毛文龙未被杀前崇祯与尤老娘前夫毛文龙相好,孔有德三人自然都是为朱明效力的,所以才会有张华与尤二姐的“指腹为婚”。

  可是毛文龙被冤杀,而朱明王朝又日见败落,即书中的“张华家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尤老娘于是改嫁到尤家,即孔有德于崇祯六年叛变投降后金。从孔有德投降关外的后金的崇祯六年到朱明亡国满清入关孔有德三人随之重返中原的崇祯十七年,这离开华夏的十二年可不就是书中所写的“十数年音信不通”么?尤老娘退亲用银“十数两”,这也正是指从孔有德投降后金的崇祯六年到崇祯十七年满清入关相隔的这十数年!




  第六十八回又补充交代张华道:“(尤二姐)原来已有了婆家的,女婿现在才十九岁,成日在外嫖赌,不理生业,家私花尽,父亲撵他出来,现在赌钱厂存身。父亲得了尤婆十两银子退了亲的,这女婿尚不知道。原来这小伙子名叫张华。”


  张华才 “十九岁”,张华父亲是亡国的崇祯,张华就是其后的南明。南明从1644年五月弘光帝称帝开始到1662年四月永历帝父子被吴三桂杀害正是历时十九年,,古人算法:1644年虽8个月但算一年,1662年虽四个月也是一年,这就是张华才十九岁的缘故。

  “父亲撵他出来,现在赌钱厂存身。” 崇祯亡国,满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失去了北京首都的南明可不就是被撵出了家么?“赌钱”又藏“斗金”之意,南明可不就是与后金满清缠斗么?南明意图复国,可是内部的激烈党争和错误的决策导致复国希望日渐渺茫,甚至投书期望遥远的罗马教廷能够天降神兵,这同赌徒赌钱希望以小博大的痴心妄想有何区别?可不就是赌钱厂存身前途无望么?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5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19: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甄士隐妻子为什么姓封?正因为她姓封,作用才真正的神秘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26:封氏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前文讲到甄士隐身上的“真事隐”,说他辞官回乡隐居后家破人亡的经历,便是贾家和贾宝玉未来兴亡的缩影。




看懂甄士隐一家败亡的经过,就能大概知道《红楼梦》要讲述的全部故事主旨。

甄士隐一家三口,更影射了宝黛钗三人。甄士隐影射贾宝玉,他的妻子封氏就影射薛宝钗。本文就讲一讲这个甄封氏。

☞细说红楼系列026,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葫芦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甄士隐不只是个富绅,乡宦是指致仕还乡的官员。说明他曾考中进士当了官。具体做到几品原文没有交代。




从后文他给贾雨村写的两封举荐信给京中好友,为贾雨村安排落脚之地,可知他起码也要五品以上,才得有可靠结交。

所以封氏曾经无疑是个诰命夫人。她能嫁甄士隐,娘家肯定不是简单农民。

甄士隐名字谐音“真事隐”,妻子封氏全书无一言说出,便注定“封”姓不同寻常。

“隐”有隐藏之意。

“封”有封闭之意。

对隐藏的真相绝口不提,加以封闭,就是封口,封印。

而“封口”也有灭口之意,细思极恐。

甄妻子名“封氏”,对应了甄士隐的“隐”字。




甄士隐表面“隐藏”贾府和贾宝玉的兴亡。核心却是隐藏他自己壮年致仕还乡的真相。

作者借“封氏”告诉读书人,甄士隐被辞官的真相“不可说”,甄家败亡极可能另有隐情,更是《红楼梦》背后的核心真相。

前文讲到甄士隐辞官,按照时间线来看,推测与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太上皇退位皇帝登基有关。

甄士隐最可能是支持义忠亲王的立场,与贾府等四大家族一致。

当初义忠亲王“坏了事”就是整个《红楼梦》故事最“不可说”的背景。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这段故事曹雪芹借鉴了“玄武门之变”。

你想当今皇帝杀兄逼父上位,肯定“封口”不可说。

甄士隐根基浅薄,最先成为炮灰。

贾家根基深厚,最终被皇帝寻衅消灭。

核心问题在于皇帝得位不正,不受老臣拥戴。

对此,宁国府贾敬老二上位,荣国府贾政老二当家,贾宝玉哥哥死了,老二做继承人……都对这段故事作出伏笔和影射。

封氏的“封”,便暗示封印了这段“真事”。贾家最终败亡也与此有关。




当然,抛开这件隐秘,封氏的“封”还有两层意思。

一,封通“风”,指风俗。日后甄士隐落难,按照风俗女婿落难要投奔岳父家。

二,封通“疯”,封氏女儿丢失,丈夫离去,家破人亡,岂有不“疯”?也许这才是她最终结局。

当然,关于最后一点只是猜测,没有依据。

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更是指向薛宝钗,后文再说。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06 20:30・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5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9: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中秋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对月寓怀
[ 清 ] 曹雪芹
原文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译文
到了十五日满月的时候,人们也就团圆了,满眼的光芒护住了玉栏。

天上的一轮明月刚刚出现,人间的百姓都已经抬头观看。

注释
三五:十五日,即月半。

“满把”一句:月亮把清光遍洒在玉栏杆上,好似护着它。

“天上”二句: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将自己尚未显贵时作的《咏月》诗念给南唐徐铉听。念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两句,徐铉以为显露了帝王之兆,大为颂扬。贾雨村的诗仿照此作,所以甄士隐恭维他:“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对月寓怀
[ 清 ] 曹雪芹
原文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译文
到了十五日满月的时候,人们也就团圆了,满眼的光芒护住了玉栏。

天上的一轮明月刚刚出现,人间的百姓都已经抬头观看。

注释
三五:十五日,即月半。

“满把”一句:月亮把清光遍洒在玉栏杆上,好似护着它。

“天上”二句: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将自己尚未显贵时作的《咏月》诗念给南唐徐铉听。念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两句,徐铉以为显露了帝王之兆,大为颂扬。贾雨村的诗仿照此作,所以甄士隐恭维他:“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
红楼中秋诗鉴赏 ——贾雨村的三首赏月诗 2018-09-06 10:50

红楼中秋诗鉴赏
——贾雨村的三首赏月诗
李家宁
(一)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贾宝玉+}】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穷困潦倒,寄居在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因他相貌堂堂、气宇轩昂,颇受甄士隐赏识。某日,贾雨村受邀到甄家做客。此时,甄家丫鬟娇杏正在院内摘花,因为常听主人提起贾雨村,所以不免多看了他两眼。
贾雨村以为娇杏对自己有意,内心欢喜不已,回到住处后便为娇杏害起了相思病。此时就是他在中秋之夜对月所吟的相思之作。
这首诗与后文《赞娇杏》一诗遥相呼应。在小说中,娇杏先是被贾雨村收为小妾,后来转为正室。这种人生起伏不但与《红楼梦》中多次提及的“世事难料”相符,也暗含了娇杏之名的谐音:“侥幸”。娇杏无意间多看了贾雨村两眼,竟因此从奴婢变为主子,实属侥幸!
《好了歌》注中言:“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脂砚斋旁批:“贾赦、雨村一干人。”可以想象八十回后,利欲熏心的贾雨村必落身陷囹圄的下场,到那时,流离失所的娇杏又能有什么好的命运呢?
启示:处于顺境时,我们不能像娇杏一样把命运捆绑在男人的身上;处于逆境时,我们可以像香菱一样努力成长,实现自我救赎。
至于人群中多看那一眼,真不知是缘还是劫,那一眼过后,还是要活出自己的光芒。
(二)贾雨村口占联语【{贾兰+}】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与奁内待时飞。
贾雨村吟完相思诗后,意犹未尽,“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于是仰天长叹,吟出此联。贾雨村是封建社会追逐功名之士的典型代表,他有些真才实学,不甘“久居人下”,希望凭自己的才能“求取功名”。
此联不仅表达了贾雨村壮志未酬的情怀,更体现了他急欲飞黄腾达的心情。
这幅简短直白的对联,表现了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手法。联中“求善价”的“价”与“贾”谐音,“待时飞”的“时飞”又恰是贾雨村的字。以贾雨村的姓和字入联,来表现他追逐功名的迫切心情,真是高妙!这种写作手法在《红楼梦》中经常能看到,后来请人涨新称之为“按头制帽”。
(三)贾雨村对月寓怀口号一绝【{贾环+}】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此诗出现在第一回中。中秋夜,甄士隐把贾雨村从葫芦庙请到家里饮酒,“当时街坊上家家策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贾雨村乘着酒意,狂兴不禁,吟出这首诗。
贾雨村脱口而出就是一首诗。
诗的前两句平乎,并无特色;后两句却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他一旦有出头之日,就要使“人间万姓仰头看”,这一首才是纯粹属于贾雨村的自白,道出他对前途的渴望,对权势的向往。脂砚斋忍不住在此点评:奸雄心事,不觉露出。当然要露出,贾雨村本就是未来贾府覆灭的伏笔,是掘墓人。不奸雄一下又怎么办呢?
落魄的穷书生名利之心多重,多热切,野心多大!甄士隐此时还看不透他的品质,只是爱他的才华,所以极口称赞:“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在甄士隐资助下,雨村进京赴考,果然十分得意,“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任了知府,平步青云了。
这首诗若从表面意思理解,不过就是一首咏中秋的团圆诗,没什么可说的。但往深了想,就有值得推敲的地方。第二句“满把晴光护玉盘”与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学诗的第二首的第二句“试看晴空护玉盘”惊人地相似,这绝非巧合,一定是曹公有意为之,以此暗示贾雨村和香菱命运之关联。且第七十六回红楼儿女中秋联句时,湘云有一句“晴光摇院宇”,可见贾雨村与贾府始终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作者简介:
李家宁,福建政和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签约诗人,《大西北诗人》副主编。1991年参加“北京语言文学首都笔会”获优秀创作奖。2017年登上《大西北诗人》《新诗百年•中国当代诗人佳作选》封面。省市诗联会员;政和“十大名师”。南平市优秀教师;福建省高级教师评委库评委。2018年6月28日荣获第三届诗人节.端午诗会“十大桂冠诗人”称号。文学评论著作《(红消香断)—李家宁品红楼》45万字。2014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诗和远方》(古诗词600首现代诗创作200多首)
近期诗作发表于《人民作家》《武汉文学》《湖北诗刊》《世界诗人》《华文作家》《诗文艺》《香港mAy文学诗刊》《中国诗》《中国爱情诗刊》《中国新诗百年大典》《新疆文学诗刊》《枫叶诗苑》《世文正能量》《大西北诗人》《少陵诗刊》《武夷》《闽北报》等纸刊及诗歌网络平台2000多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5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9: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甄士隐妻子为什么姓封?正因为她姓封,作用才真正的神秘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26:封氏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前文讲到甄士隐身上的“真事隐”,说他辞官回乡隐居后家破人亡的经历,便是贾家和贾宝玉未来兴亡的缩影。




看懂甄士隐一家败亡的经过,就能大概知道《红楼梦》要讲述的全部故事主旨。

甄士隐一家三口,更影射了宝黛钗三人。甄士隐影射贾宝玉,他的妻子封氏就影射薛宝钗。本文就讲一讲这个甄封氏。

☞细说红楼系列026,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葫芦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甄士隐不只是个富绅,乡宦是指致仕还乡的官员。说明他曾考中进士当了官。具体做到几品原文没有交代。




从后文他给贾雨村写的两封举荐信给京中好友,为贾雨村安排落脚之地,可知他起码也要五品以上,才得有可靠结交。

所以封氏曾经无疑是个诰命夫人。她能嫁甄士隐,娘家肯定不是简单农民。

甄士隐名字谐音“真事隐”,妻子封氏全书无一言说出,便注定“封”姓不同寻常。

“隐”有隐藏之意。

“封”有封闭之意。

对隐藏的真相绝口不提,加以封闭,就是封口,封印。

而“封口”也有灭口之意,细思极恐。

甄妻子名“封氏”,对应了甄士隐的“隐”字。




甄士隐表面“隐藏”贾府和贾宝玉的兴亡。核心却是隐藏他自己壮年致仕还乡的真相。

作者借“封氏”告诉读书人,甄士隐被辞官的真相“不可说”,甄家败亡极可能另有隐情,更是《红楼梦》背后的核心真相。

前文讲到甄士隐辞官,按照时间线来看,推测与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太上皇退位皇帝登基有关。

甄士隐最可能是支持义忠亲王的立场,与贾府等四大家族一致。

当初义忠亲王“坏了事”就是整个《红楼梦》故事最“不可说”的背景。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这段故事曹雪芹借鉴了“玄武门之变”。

你想当今皇帝杀兄逼父上位,肯定“封口”不可说。

甄士隐根基浅薄,最先成为炮灰。

贾家根基深厚,最终被皇帝寻衅消灭。

核心问题在于皇帝得位不正,不受老臣拥戴。

对此,宁国府贾敬老二上位,荣国府贾政老二当家,贾宝玉哥哥死了,老二做继承人……都对这段故事作出伏笔和影射。

封氏的“封”,便暗示封印了这段“真事”。贾家最终败亡也与此有关。




当然,抛开这件隐秘,封氏的“封”还有两层意思。

一,封通“风”,指风俗。日后甄士隐落难,按照风俗女婿落难要投奔岳父家。

二,封通“疯”,封氏女儿丢失,丈夫离去,家破人亡,岂有不“疯”?也许这才是她最终结局。

当然,关于最后一点只是猜测,没有依据。

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更是指向薛宝钗,后文再说。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06 20:30・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5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9: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中秋诗的背景
渔农子
渔农子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本文要达到两个目的:(1)明确中秋诗的背景;(2)解释回目中的佳谶。

前面已经补了贾兰和贾环的中秋诗,现在轮到贾宝玉的中秋诗了。然而,要补宝玉的中秋诗,难度极大。首先声明,渔农子并非红学专家,既无资格也压根不想就此做文章。渔农子只是有点爱诗、爱《红楼梦》,所以想把第75回的中秋诗补全而已。然而为了补诗,无法回避中秋诗的背景和回目中的佳谶。

第75回的回目是:“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本文不谈贾珍那边开夜宴,只谈贾母这边赏中秋。渔农子初看这一段文字时,总感觉贾母的表现很奇怪:一赏赏到四更天,大家明显都坚持不住了,然而贾母还要赏中秋。等读懂之后,才知道贾母的表现合情合理。看似热热闹闹的中秋,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悲”。此回紧接在抄检大观园之后,此时江南的甄家已经被抄家。山雨欲来,贾母预感到贾家马上要败落,因此格外珍惜这个中秋,这大概是《红楼梦》里的最后一个团圆的中秋吧。

贾宝玉的诗是即席而作的。席间贾政和贾赦讲了笑话,后文又有尤氏讲笑话。作者偏偏安排这些本不会讲笑话的人来讲笑话,而会讲笑话的人(王熙凤)又因病缺席。贾政的笑话并不好笑,贾赦的笑话明显在说老太太偏心,后面尤氏的笑话刚开头,贾母就似睡非睡了。贾母心中的悲,在小姊妹中,只有探春体会到了。然而《红楼梦》的文字真是太有趣了,当时夜深了,迎春、惜春等人早都散了,贾母看到:“只有探春在此。” 作者只用寥寥几个字写探春体会到贾母心中的悲。所以必须细读才能读出欢乐场面背后的悲伤。《红楼梦》至第75回,贾家的败落已经不可避免,贾母为此在中秋之夜悲至堕泪。总之,贾宝玉的中秋诗的背景表面上是“喜”,实际上是“悲”。关于这一点,红学家们早已给出结论,本文不再赘述。

《红楼梦》的结构安排很有特色,总是悲喜交加地行文。于是,渔农子面临的难题来了:既然中秋诗的背景是悲,哪里来的佳谶?然而回目中明明说“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因为第75回缺三首中秋诗,所以红学家们无法研究这个问题。而渔农子要补中秋诗,所以第一次面对这个问题。

渔农子认为,在这三首中秋诗中,只有贾兰的诗有佳谶,而贾环和宝玉的诗没有佳谶。所谓的佳谶,只是从贾政眼里,看起来好像有美好的寓意似的。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红楼梦》用诗暗示人物的命运。解释如下:

1、 贾兰的结局是最好的,这一点没有异议。第5回有“到头谁似一盆兰”的判词。如果曹雪芹用诗暗示人物的命运,那么贾兰的诗必然有佳谶。从上下文也可以看出,贾兰得赏,没有受到任何批评。而贾环和宝玉都挨批了。

2、 贾环是《红楼梦》中的猥琐人物。根据前80回,无论如何都看不出贾环将来能有出息。唯一能让读者看到一点好处的是贾赦对贾环中秋诗的赞赏。然而读这段文字时,不能忽略两点。第一点是“贾环近日读书稍进”,这是事实,书中明确交待。贾环的进步很大,不像先前那样写“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屋上蹲”之类的诗了。第二点是贾赦打圆场也是为了弥补之前的言语过失。贾赦的笑话恰好安排在贾环中秋诗的上文。贾赦的笑话明显影射老太太偏心,曾使场面一度尴尬。当贾政批评贾环时,贾赦打圆场也在情理之中。因此,贾赦对贾环的吹捧绝不能被视为贾环将来有出息的暗示。既然如此,贾环的诗就不应该有佳谶。虽然贾环的诗表面上有志气,先使贾政“亦觉罕异”,但是贾政还是看出“不乐读书之意”。也正因此,贾环才受到了贾政的批评,并且连带了宝玉。

3、 宝玉的中秋诗也没有佳谶,这是因为《红楼梦》行文至此,贾家已摇摇欲坠。如果把《红楼梦》等分为上、中、下三部,那么按流行的大约110回说法,第75回已经属于下部了。即使按120回算,第75回也接近下部了。贾宝玉的命运与家族的命运一起在走下坡路了,而且败落的速度越来越快,终于“忽喇喇似大厦倾”。贾母预感到贾家的败落不可避免,所以格外珍惜这个中秋,最后堕泪。读者都知道,无论是贾宝玉的个人命运还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最终都是悲剧。这时《红楼梦》行文已至或接近下部,宝玉不会再有什么好运气了,因此宝玉的中秋诗不会有佳谶了。贾政看到的“佳谶”只是表面上的,后来有所察觉,所以在批评贾环时一并批评了宝玉。也正因此,要补宝玉的中秋诗,难度极大。

第75回为什么缺下中秋诗?也许有人会说:“这还用问吗?曹雪芹没来得及补。”虽然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不够细致。在曹雪芹笔下,写出一首诗是十分容易的事,为什么在行文时不顺手写上,还要等以后再补?渔农子推测,虽然写一首诗容易,但是要写一首符合此情景的诗并非易事。宝玉的诗本无佳谶,然而还要做到让贾政看起来有佳谶似的。即使才华如雪芹者,也需要再考虑考虑。按理说,贾兰和贾环的诗对曹雪芹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本可以在行文时顺手写上的。然而因为宝玉的诗尚待考虑,而宝玉又是书中的主角,所以配角的诗也一并搁下了。由于全书未成,曹雪芹没有时间补这三首诗,最终使第75回缺下三首中秋诗。这种推测应该是合乎情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5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20: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二回中温飞卿是哪个朝代的
kfscbb2014.08.18浏览121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ankel66468
2014.08.19
满意答案
  是指唐代著名文学家温庭筠:
人物简介
  温庭筠 (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1]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2][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近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5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绹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56岁。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待了几年时间,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61岁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博饮狎昵。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63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醁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七年(866 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为《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现存诗310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现存词有王国维所辑的《金荃词》收70首,林大春汇集《唐五代词》录70首。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几乎全部亡佚,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广记》里尚有所引录,现在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现在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贾赦说父母心偏的笑话,贾政说下流笑话,二难典故,一起下流火? 2023-09-28 11:56 发布于:陕西省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4】
(接上文,绣春囊事件)
5.7 张僧繇画龙点睛
75回,中秋赏月,击鼓传花。贾政说了个下流笑话,调侃读者“睡着了,第二日才醒”,没看懂八月十五晚上后来发生的事。并用舔老婆脚这样的重口味引起读者注意,“并不是奶奶的脚贜”故意写错字,提醒读者月饼馅子“却藏”了什么?
然后宝玉作了一首即景秋诗,受到奖励。
然后贾赦说的父母心偏笑话,另有所指,这里不提,只解与本节内容相关之谜,此后皆同。贾赦说的笑话,五个“心”:说是心火,心见针即死,不用针心,肋条离心甚远,你别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注意其后贾赦见“贾母疑心”:贾母疑忙心,忙起身笑与贾母把盏,以别言解释。“疑心”的“心”字前,把“心”后的“忙”字重复多写了一个,是用错误和重复在强调“疑心”的“心”。
然后,花在贾环手中鼓止,便也索纸笔来,立择一绝与贾政。
贾政看了,亦觉罕异,只是词句终带着不乐读书之意,遂不说道:“可见是弟兄了,发言吐气总属邪派。特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火!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又是的,两个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难字讲才好。哥哥是公然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
注意:贾政这段话,抄书者涂改比较多。应该是抄书者觉得正面理解这些话不通顺,想给改通顺。其实不涂改更好,因为原文基本不影响理解,能看出贾政是训斥这兄弟俩邪派下流、难以教训。但校改后,就把关键信息改没了。
看庚辰抄本:
“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又是的,两个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难字讲才好。”数一数:五个“难”。
哥哥宝玉比温飞卿,兄弟贾环比曹唐。
反面看,是用了“难兄难弟”的典故,“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是说兄弟二人都非常优秀,难分伯仲。那么反面说的兄弟二人是谁?就是其后联诗的湘云、妙玉,即崇祯的太子、定王兄弟二人。又是“的”,在湘云眠芍药中解释过,的、菂、芍:三字同音同义,都是莲子,即湘云、妙玉兄弟二人都是黛玉崇祯之子,是答案在前。
作者还是跟读者玩射覆游戏:
曹唐,字尧宾,其名字明显有“唐尧”之意。
覆“曹唐的唐尧”,射“虞舜”。虞舜比黛玉,虞指“鱼”。
覆“温飞卿”,射“鱼玄机”。作者用五个“难”、五个“心”在提醒,鱼玄机的五言名句“难得有心郎”,而且这话以前紫鹃也说过。
鱼玄机十岁就与温飞卿相识,两人多年寄诗和答,一直引为知己。那鱼玄机为什么没嫁给温飞卿,或者做妾?一是年龄差距太大,二是温飞卿太丑。有多丑?钟馗有多丑他就有多丑,所以绰号“温钟馗”。
玄机:鱼。
一起下流火:即“七月流火”的流火,“火”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所以贾赦的笑话说是“心火”、贾母“疑心”。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七月》,意思是说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因名为“火”的心宿,每年农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火,《康熙字典》解释:“又星名。【書·堯典】日永星火。【傳】火,蒼龍之中星。”就是二十八宿中的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处于中心位置的“心”,即为心宿,就是火。
心宿,也叫明堂,由三颗星组成,从东起第一星是太子星,第二星是帝星或天王星,第三星是庶子星。说明:这里的火星、天王星,不是现在说的太阳系八大行星,是中国诗经时代之前的古老星宿命名。这些命名体现了早期中国的军队体制,即王家军队由父子三人统帅,具体分工是:太子统领前军,君王统领中军,庶子统领后军。所以太子星又名心前星,庶子星又名心后星,而天王居中心。
所以心宿三星,代表父子三人。表面看,是贾政、宝玉、贾环。反面看,明堂和帝、太子、庶子父子三人,是在说崇祯、太子、定王,中星天王是帝星黛玉,太子星、庶子星是湘云、妙玉兄弟二人。因为随后黛玉、湘云二人便到凹晶馆联诗,后来妙玉加入,书中浓墨重彩写了父子三人中秋夜联诗。
流火的“火”,这一个字,给我们提供了“龙、心、明堂,和帝、太子、庶子父子三人”这么多信息!汉语的星火相传,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不服不行!我写了十多年电脑程序,懂N种计算机语言,最后发现最厉害的还是汉语!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目前中秋,夏之大火,已流下西,如夕阳西下,令人断肠。
“火”字在很多版本中被改作了“货”字,这些信息就丢失了。注意原文“火”字后用了个“妙”字!妙在何处?读者要看出妙!
有人可能觉得火、心宿、龙、帝王、父子三人这些信息太晦涩,不直观,是现代人距离传统文化太遥远:历法、天象、七月流火、二十八宿,等等这些,是古人常识性的知识,我们不关注了,不是晦涩。像《西游记》这种逗小孩子乐的书,时不时都会出现二十八宿。
(张僧繇画龙点睛未完,下文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5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20: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五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守规矩
守规矩
一名退休教师
1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句

1.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讖:异兆发悲音;预示贾府前途可悲。兆:预兆,某种迹象预示将要发生某种事情。得佳讖;指贾兰作诗,贾政欣喜。预示贾兰今后中举。讖:chèn,迷信的指将来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2.看见抄报上甄家犯了罪:朝廷的官报。

3.昨日人家送来的好茶面子:炒熟的面粉。吃时加水、糖等。

4.你敢是病着过阴去了:迷信的人指阴间,即人死后灵魂所在的地方。

5.只拣了一样椒油莼齑酱来:莼chún,莼菜,是一种水草,嫩叶可做汤菜。 齑jī,捣碎的姜蒜韭菜。

6.和王夫人说话行食:饭后适当活动帮助消化。

7.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指按人数做饭,一点也不多做。

8.丫鬟媳妇也都秉着羊角手罩接出来了:即羊角式的手提灯。

9.只听里面称三赞四:形容掷色或抹牌得了好点数时的喝彩。三、四,泛指色子的点数。

10.天香楼下箭道内立了鹄子:①箭道:旧时官府所设练习射箭的场所。②鹄子:以鹄画作箭靶。鹄,hú,天鹅。

11.好似临潼斗宝一般:古代故事。元杂剧,内容为春秋时秦穆公邀十七国诸侯至临潼赴会,各国用传国之宝比斗。楚伍子胥在会上举鼎示威,超胜秦穆公。后因用以借指夸富斗奢,争强赌胜的行为。

12.况在武荫之属:因先辈的官爵而得到的一种武职荫封。

13.公然斗叶掷骰:一种纸牌游戏,可用以赌博。

14.都爱抢快:一种掷骰游戏,可用以赌博。

15.在当地下大桌子上赶羊,里间又有一起斯文些的抹骨牌,打天九:都是游戏,可用以赌博。

16.你这个东西,行不动儿就撒村捣怪的:行不动儿,表示很容易发生某种行动。撒村,说粗鲁下流话,当众谩骂。捣怪,作出怪样子。

17.带领子侄开祠行朔望之礼:旧时官僚地主逢初一、十五祭祖的礼仪。朔,指阴历初一;望,指阴历十五。

18.月台上,焚着斗香:一种特制的佛香,许多香捆扎,堆成塔形。点着时,从顶到下一层层燃烧,烟火旺盛。这是表示最大虔诚的宗教仪物之一。

19.晶艳氤氲:yīn yūn,云气散布。这里指香烟上升的样子。

20.古人中有“二难”:典故,意思是兄弟二人才智都很出色,难分高下。这里贾政用其反意,对宝玉,特别是对贾环所写的诗不满。所以贾政又说“是做‘难以教训’‘难’字讲才好。”意思是说宝玉与贾环为难兄难弟。

21.哥哥是公然温飞卿自居:即温庭筠,唐朝诗人、词人。

22.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唐朝诗人。

二、内容提示

1.甄家犯罪被抄,调取进京治罪,派人带东西到贾府。

2.尤氏从惜春处赌气出来到李纨处。

3.在李纨家,宝钗说因母亲身体不适要回家陪伴母亲,探春说打王善保家的事,尤氏说惜春杜绝宁国府的事。

4.贾母听说甄家被抄而不自在,叹说不管人家的事,与尤氏商量自家赏月的事。

5.贾母吃饭,听了鸳鸯的话,把送来的菜略尝了两点,便命退了回去。

6.王夫人解释如今做饭都没有富余的原因。

7.尤氏回家时发现贾珍、邢德全、薛蟠都在赌博。

8.贾珍在家居丧无聊,便命贾蓉开校射赌局,轮流请客,吃喝玩乐。贾政不知内情,反赞成。

9.邢德全大谈自家的不平事,发泄对邢夫人的不满。还醉骂小幺儿等。

10.贾珍带妻妾在会芳园品酒赏月,听见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惊恐。

11.八月十五,贾珍带领众子侄开祠行朔望之礼,至晚方来荣府贾母房与众人说闲话。

12.众人簇拥贾母上山到凸碧山庄,贾母感叹人少,提出做击鼓传花游戏。

13.贾政、贾赦分别说笑话,宝玉、贾环分别做诗。贾政看了宝玉、贾兰的诗,欣喜。贾赦看了贾环的诗,称赞。

三、人物浅析

1.李纨:平时不大打扮,连妆奁也没有。这一向病着,虽让她参与理家,但只做好好先生。从她对尤氏、宝钗和探春的态度上都看得出来。

2.尤氏:胆小怕事,与李纨相交深厚,去看望李纨,和李纨说话随便自如。听了探春一番气话,也不敢随便多言。对贾珍很不满,但也只得顺从忍耐,是一个苦楚的女子。孝顺贾母,为贾母放箸捧饭。自己吃饭也不讲究,朴实。

3.探春:精明,威严不可侵犯。有眼力,看到贾府内部人们相互的种种矛盾,就预想到必将一败涂地。所以,听说宝钗要回家陪伴母亲,她便进一步说就是今后不来也可以。她敢作敢当,直说她打王保善家的事。她坚决反对抄检大观园。

4.贾母:辈高位崇,宽厚仁义,思想敏锐,很会享受生活。疼爱贾政,不喜欢贾赦,喜欢众孙女,溺爱宝玉。听说甄府被抄,心中不快,但仍要在八月十五赏月。吃饭时,各房都给她孝敬果菜,有晚辈们及丫鬟侍候。她关心晚辈们等,让宝琴、探春来陪吃,吩咐人送给凤姐、平儿吃的等。贾赦、贾政等都到她屋里说闲话,与她说笑,有的晚辈等皆在地上侍立。晚辈们等都趋奉她,服侍她。她交代宝玉学箭别太贪力,小心给弩伤了。听贾赦讲故事,当她意识到在说她偏心时,贾赦忙起身笑与她把盏,以别言解释。赏月她觉比往年人少,想起当年,何等地热闹!此时心中不免有些悲凉。

5.王夫人:有实权,孝敬贾母,深得贾母信任。甄家犯了罪,派人告诉她,并秘密寄存东西在她这里,她把这个秘密事又告诉贾母。贾母吃饭,她和尤氏等忙上来放箸捧饭,饭后她和贾母一起说闲话行食。她向贾母解释说做饭不能多的原因,贾母听了很高兴。贾母要上山赏月,她恐石上苔滑,劝贾母坐竹椅子上去。

6.鸳鸯:贾母的大丫鬟,服侍贾母周到细心,贾母很信任她。她了解贾府的经济状况越来越艰难了,便向贾母解释说“如今做饭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有一点富余也不能的。”贾母上山赏月,路上她和尤氏、琥珀等贴身搀扶。

7.贾珍:贾府的长房长子,表面上对贾母毕恭毕敬,实际上很不孝。近日父亲死了,不得游玩,便以习射为由,设局开赌,搞得赌场乌烟瘴气。他妻妾成群,纵情吃喝玩乐。这时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都毛骨悚然。这是不祥之兆。

8.贾政: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孝顺贾母,严厉管教子女,但很迂腐。他不了解贾珍请人来校射的真实用意,即表示赞成贾珍的做法,结果助长了贾府的不良作风。贾母步行上山赏月,他和贾赦在前引导,到山上厅内,他和众人团团坐在贾母身旁。击鼓传花游戏中,他讲的故事有他做人做事的影子。他对宝玉等晚辈的严厉,让宝玉无所适从,即使宝玉做得好,他也从不赞扬。

9.邢德全:邢夫人的胞弟,行为低劣不堪。他来贾府参赌,醉后发酒疯。说话卑鄙龌龊。他与邢夫人矛盾重重。

10.邢夫人:极端自私,所以有很多人,包括她的胞弟对她都有很大意见。她名义上是贾母的大儿媳,形式上也摆摆样子,但实际上贾母与她有很大隔阂。她在贾府没有实权。

11.薛蟠:贾珍聚赌,他参与进来,赌钱常输,也不怕输,是出名的呆大爷。在酒场上表现极为庸俗低级。

12.银蝶:尤氏的丫鬟,服侍主主子周到细致,尤氏及贾母都喜欢她。

13.炒豆儿:尤氏的小丫鬟,不太懂服侍的规矩,被银蝶教训一顿,当即就改了。

14.宝玉、贾环、贾琮、贾兰:贾政要求他们都能文武双全,令他们都去跟贾珍练习射箭。八月十五,贾母上山采赏月,宝玉、贾环、贾兰跟随去,到山上厅前平台都围坐在贾母身旁。在击鼓传花游戏时,宝玉、贾兰做诗受到贾政的认可。本回标题中的‘新词得佳谶’预示贾兰今后中举的事。贾环作诗受到贾赦的赞扬。贾政对宝玉严厉,贾母溺爱宝玉。

15.贾赦:他是贾母的大儿子,但是贾母偏爱小儿子贾政。他表面上孝敬贾母,在击鼓传花游戏中,他讲的故事暗含了对贾母偏心的意见。贾母听了起疑心,他也意识到自己出言冒撞,忙以别言解释。他和贾政对贾环作的诗评价不同,想法不同,也可能是有意针对贾政的。他的文化修养远不如贾政。

16.惜春:社会和家庭造成她孤僻冷漠的性格,别人扭不过她的。

17.甄家:主子犯罪,被调取进京治罪,家被抄。

18.迎春:八月十五,随贾母上山赏月,她和许多人坐在贾母身边。

19.素云:李纨的丫鬟。尤氏到李纨处时,她服侍尤氏等。

20.宝钗:做事精明仔细,待人和气。为了不卷入贾府内部的矛盾冲突,她借故母亲身体不好,提出自己搬出大观园住。她向李纨、探春说的话也很在情理。

21.薛姨妈、凤姐:她俩都生病了。

22.王善保家的:是个没有成算的人,因为对探春无礼,被打耳光后,回去又挨了一顿打,被责怪多事。

23.宝琴:贾母疼爱她,也很知礼。她跟随贾母吃饭,一一的让了,方归坐。

24.侍书:探春的丫鬟。贾母命探春来一同吃饭,她忙去取碗箸,很勤快。

25.平儿:贾母很关心凤姐和她。吃饭后,贾母吩咐将粥送给凤姐,又指着一盘果子,叫单独给她吃去。

26.贾蓉媳妇:孝敬公婆尤氏,尤氏从外回家,她带着丫鬟、媳妇都秉着羊角罩接出来了。

27.佩凤、文花:贾珍的两个妾。贾珍吩咐她们做一些事,传话、吹箫、唱歌等,她俩的音乐水平不低。

28.贾琏:八月十五,贾母上山赏月饮酒,他和多人围坐在贾母左右两侧。

29.琥珀:贾母的贴身丫鬟。八月十五,贾母上山赏月,尤氏、鸳鸯和她贴身搀扶。

发布于 2021-06-09 13:18
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5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20: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贾政将贾宝玉和贾环并称二难?竟然指出了宝玉和贾环的命运!
庄周居不易
2018-03-17 23:15
第七十五回贾宝玉、贾环和贾兰兄弟叔侄三人斗诗的场景,似乎预示着贾府的后继有人。确实也是,如果贾府平稳发展,没有后来的查抄问罪,这三个人,我以为还是可造之材的。贾宝玉再长大些,经历些历练,是会成熟起来,像乃父贾政一样成为一个兢兢业业的人的;贾环只要有贾政的约束,其实读书已经大有长进,估计也能弄个功名什么的;贾兰嘛,是最有韧劲的一个,判词和红楼曲已经证明,后来振兴贾府的就是这位。
但是,这是按照正常的发展的结果。事实呢?其实贾宝玉和贾环是经历了磨难而最终沉沦的。

也同样是在第七十五回,曹雪芹在指出这种可能性的同时,就含蓄的指出了贾宝玉和贾环的命运:
贾政看了,亦觉罕异 ,只是词句终带着不乐读书之意,遂不悦道:"可见是弟兄了.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货.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 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哥哥是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说的贾赦等都笑了.
这里贾政套用了一个典故。《世说新语。德行》记载:东汉陈寔有长子元方和少子季方,元方之子和季方之子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更高,争持不下,就去问祖父陈寔。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弟二人才德俱优,难分高下。这就是“二难”的由来。

当然这里贾政是反用其意,用以讥讽贾宝玉和贾环,意思他们在“不乐读书”和“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货”不分高下。
但是,这是贾政的理解。我以为,曹雪芹在这里把贾宝玉和贾环称为“二难”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那就是这兄弟二人在八十回贾府抄家之后都经历一番波折和磨难,最终沉沦。也就是两个难兄难弟的意思。
贾宝玉嘛,八十回后先是贾元春死、贾母死和林黛玉死以及不得不与薛宝钗成婚的一连串打击,贾府被抄,被连带进了狱神庙,后虽查无罪释放,但所受苦痛凌辱已甚。获得自由的贾宝玉,终不能释怀于林黛玉的感情而最终“悬案撒手出而为僧”,这是大磨难。

贾环呢,贾环其实也没干什么坏事,也是和贾宝玉一样去狱神庙走了一遭又回来。但是,在贾府抄家的时候,赵姨娘勾结马道婆整的那些祸害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小纸人被发现了,东窗事发了。赵姨娘是真被抓了,王夫人焉能不恨?贾环出来,那里还会管贾环?那时贾探春已经远嫁了,贾环只好自生自灭了。贾环的结局,我以为是赵姨娘这事出来,他觉得已经没有面目再和王夫人等待在一起了,所以愤而离家出走(那时他爹政老爷还在狱神庙受审,还没脱身呢),不知所终。
可叹,贾政的两个儿子,到头来都是流落天涯不知所终的命运。其实,如果按照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性格相仿的贾宝玉和贾环拥有相似的命运,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呀。唉,造化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8 19:00 , Processed in 0.5078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