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十二首菊花诗+】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破解《红楼梦》中的十二首菊花诗的秘密
zqbxi 2019-01-07   |  2117阅读  |  1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完了秋海棠南明诗,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明史离开了黛玉朱明,彻底落入了宝钗满清之手。

  ”湘云只答应着,因笑道:“我如今心里想着,昨日作了海棠诗,我如今要作个菊花诗如何?” 菊花是与梅、兰、竹合称四君子的君子之花。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中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写出了菊花不畏冰霜的高尚气节。我在前面揭秘贾府的四样汤模时已经说过了:菊花是指如秋爽斋探春郑成功这样并非朱明后裔却在明亡后依然坚持抗清的义士。秋海棠南明灭亡之后就是反清复明的傲霜菊花了。湘云要做菊花诗,就是为了歌颂这些反清复明的义士。

  菊花诗的规矩:“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朱慈炤用宝钗的话揭示出菊花诗乃是借菊咏人赋事。

  菊花诗的内容:宝钗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为了便于分析,我将诗按写诗人归类解读。

  先看宝钗满清。宝钗诗中反复出现“重阳”,是两种寓意:

  1,暗示宝钗对宝玉急切而不可遏制的觊觎渴望。《咏白海棠》中宝钗写道“淡极始知花更艳”,正是要收于此处,朱慈炤用反复的 “重阳”揭示宝钗的在“淡极”伪装下的欲望其实“更艳”更可怕。

  2,《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重阳乃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暗示的是“明”。宝钗对重阳的渴望其实就是满清对彻底镇压菊花反清复明的渴望。



  忆 菊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从表面上看,宝钗因为得不到菊花“忆之不得”而发愁,其实《忆菊》一方面表达的是宝钗对宝玉求而不得的失落,更深层次上暴露出的是满清面对不能遏止的菊花义士们的不断反清复明运动的惆怅郁闷。

  前六句都是描述宝钗满清愁绪难解,“蓼红苇白断肠时”,“红”指怡红公子宝玉,也喻指朱明,“白”指宝钗,亦指满清,宝玉宝钗虽然结合却最终落寞凄凉收场,红白相逢令人“断肠”。“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描述的是宝钗不得宝玉之爱的凄冷寂寞、满清不得汉民人心的忧虑寂寥。“谁怜我为黄花病”,更是直白地表达了满清对反清复明的菊花的忧虑焦灼。“慰语重阳会有期。”只能自我安慰反清复明终会结束的。

  画 菊  蘅芜君
  诗馀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得不到菊花,平息不了反清复明怎么办呢?满清只好选择阿Q精神“画菊”自慰。“诗馀戏笔不知狂”,满清不再狂妄;“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显露了宝钗下笔匆乱的不安急躁;“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直白地写出了宝钗的无奈,只能画饼充饥画菊自慰了。









菊花是反清复明的义士,身为朱明正统继承人的宝玉朱慈炤对高洁的菊花自然是要大力寻访和苦心栽培了。看诗:

  访菊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但凡局势稍好的霜晴之时,我便会偷闲出来寻访菊花,绝不会因为饮酒之乐或是身体不适而放弃难得的寻访机会。找遍霜前月下、槛外篱边,哪里会有菊花?不顾远游辛苦、不畏满清严酷统治下的时局艰难,我兴致悠悠、热情满怀四处寻觅菊花的身影。菊花啊!你若是明白可怜我的苦心,请不要辜负我寻访的辛苦。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迳绝尘埃。

  终于找到菊花,我带着锄头将菊花移栽到篱畔庭前。昨夜一场雨正好为菊花施水成活,今早我喜悦的看到菊花在秋霜里傲然开放。冷秋里我在这菊花香里饮酒一杯吟诗千首借诗隐史传世。我会用泉水浇灌用新区养护爱惜这傲霜的菊花,保护它不受到凡世的喧闹的侵害。




  来看黛玉的菊花诗。

  咏 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诗”通“史”,“诗魔”其实就是“史魔”。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表面上描述了创作诗词的自我沉静的状态,其实是写由于满清史魔的文字狱迫害,记叙历史只能曲折婉转暗中写下。

  “毫端蕴秀临霜写”说的是《红楼梦》是“毫端蕴秀”笔下有乾坤,因为在满清可怕的文字狱迫害下“临霜写”不得不为之。

  “口角噙香对月吟”隐述的是痴心记取朱明史。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讲的是: 只靠这三言两语的亡国的自怜哀怨,有谁能够明白我在满清冷秋里的心情呢?

  哀怨之后,朱慈炤振奋心情,气势高昂的写道“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正告世人:菊花傲霜的高洁不屈终是会让世人钦佩怀念的!表达了朱慈炤坚持到底的决心。

  问 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欲讯秋情众莫知”,除了高风亮节的菊花又有谁能傲然挺立在冷秋之中呢?其他的众花都不能。

  所以我“喃喃负手叩东篱”,这个“叩”字犹如访友叩门,表达的是作者与菊花之间的宛若老朋友一般的相知相惜。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我问菊花:你如此孤标傲世是同谁一起隐居呢?你为何要在这众花凋谢的冷秋中独自傲立呢?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这冷秋里只有寒露冰霜,一片萧索,你独然傲立是何等的孤独啊!难道你是等待雁归? 听着蟋蟀的悲鸣来寄托对朱明的相思之情么?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这结尾的两句是菊花的回答:不要说这萧索的人世找不到知音交谈,只要理解我的一片赤心,即使只言片语对我也已足够!


  菊 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菊梦》是用“庄生蝶”展开的。“庄生蝶”其实就是“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也就是说梦境与现实已经无法分别,作者已达“物我两忘”的境界,人与菊已浑然一体难分彼此。这传达的是黛玉对菊花的感情已从起初的钦佩仰慕升华到相知交融。

  “我在菊畔一觉醒来已是满清天下,满清的雲遮蔽了明月再也看不清。我在菊畔入梦并非为了成仙登临仙境,而是为了感怀与菊花缔结的那份朱明之盟。我入睡的时候还有反清复明的南飞雁的哀鸣在耳边伴随,可是却最终被蟋蟀那恼人的悲鸣将我从梦中惊醒。梦醒了,可这醒来之后无助的“幽怨”该去向谁倾诉呢?只有向那无语的“衰草寒烟”寄托我的无限哀伤的悲情了。”朱慈炤用南飞雁暗喻了黛玉的背井离乡,用蟋蟀的秋天悲鸣暗喻了黛玉和反清复明的悲剧结局。







史湘云是明史,她要做的是记取菊花。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别圃移来贵比金”,别圃移来的非朱明后裔的反清复明更是弥足珍贵。“比金”同时还暗喻了菊花与金的“比”试对抗!反清复明是一时平淡一时激烈。我在这冷秋的菊花香中记取反清义士的壮烈。没有人比你更加高洁更有傲骨,唯有我来记取这事实。不能辜负那抗金的寸寸光阴,我要将它全部写下。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三径”,第十七回中清客的《兰风蕙露》对联中就有“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三径”的典故: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不再接待他人,这三人都是隐居不愿做官的。故后来借多以“三径”指退隐。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故而朱慈炤在此处用“三径露”来借指菊花。

  我将高洁菊花郑重供起,弹琴酌酒欣喜有了菊花陪伴,因为菊花的点缀更让几案幽雅。

  “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不必近前身在隔座便能闻到菊花香,将书抛在一边看着这案几上供着的一支菊花。“抛书”暗喻了对满清篡改史书的鄙弃。

  有了菊花香,做起了香甜的新梦。暗喻的却是在这满清的冰霜中,我明史又有了新的可歌可泣的内容可供记取。

  秋日斜阳将落,冷落的菊圃让我回忆起旧日老友曾游,我与菊花一样高洁傲世,不愿学那世俗的春风桃李只一心贪图荣华富贵!

  《供菊》所谓的“背面傅粉”,就是说写了供着的菊花后又写了原来在园圃中赏菊的情景,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烘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秋光”借指“菊影”,菊花的影子就在这不媚世俗的世外“三径”上移动。从窗户透出的光将菊影变换,篱笆露过的月光更显菊花的玲珑。

  寒菊的月下芳影中应有他的英魂留驻,明史中应该留存他的英雄事迹。

  冷霜中虽有菊花的神采可惜终是一场空梦,满清的官修明史虽然有记载可是因为不真实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神采。

  只因珍重菊花的难得暗香,不要踏碎她的倩影,不要篡改菊花的历史,谁的醉眼能认得清楚这朦胧菊影?谁能有一双慧眼,能穿透满清官修明史的重重伪乱辨认出这菊花的真正芳姿?





  探春郑成功就是反清复明的义士代表,簪菊是他自亮身份,残菊是他的凄凉结局。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整日忙于种菊供菊,折来插在头上是为了让读者明白我就是那反清复明的菊花,你们休把这簪菊当作是闺中女儿的镜中梳妆!

  京都公子爱菊花,爱菊成狂的彭泽令陶渊明也好酒。“短鬓冷沾三径露”是说我头上簪着秋菊,“三径露”见《供菊》解释。“葛巾香染九秋霜”典出南朝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 我如陶公一样簪菊醉酒。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我的高尚情操是无法为这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就让他们拍着手取笑我这副簪菊醉酒、坚持反清复明的疯傻吧!


  残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宝钗为菊花诗排序时说道:“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残菊》已经暗喻了反清复明最后的失败结局。“万里寒云”写出了郑成功的孤悬海外万里远,也写出了满清的统治日大以至万里皆是寒云天。《残菊》中的“金淡泊,翠离披”亦写出了反清义士对满清造成了很大打击,反映出菊花抗金的成绩。结尾用“暂时分手”的不舍的激励语作别,写出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壮怀激烈!






  作为反清复明的菊花诗的结尾之作,我就仿着原样解《残菊》,以致敬反清义士傲霜菊:

  
  露凝霜重秋渐深,菊花难抗重霜侵。
  枝无全叶仍力抗,杆倾花落留余香。

  蟋蟀悲鸣雁归迟,万里寒云月不明。
  重整反清旧旗鼓,暂时分手待明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zqbxi > 《小说》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中与荣宁合称“八公”的历史真面目
下一篇: 《红楼梦》中各人诗号里藏的大秘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9: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林黛玉写的《桃花行》
lukou_0浏览286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fmx949101
推荐于 2017.09.01
满意答案
   
红楼梦里林黛玉写的《桃花行》: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此谈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桃花行》译文:

帘外桃花盏开东风柔柔地吹拂,帘内的少女无心梳妆情绪慵懒。帘外的桃花和帘内的人儿,人与桃花相隔并不遥远。

东风有意要揭起窗帘,桃花想要看看佳人帘子却不肯卷起。桃花依旧在帘外盛开,帘里的人儿却比桃花还要清瘦。

花儿如果懂得怜爱佳人的话它也会忧愁,风儿把她们互相怜惜的心思透过帘子传递。东风穿过了斑竹作的帘子,桃花开满了庭院,庭前的明媚春光只是让人倍增伤感。

青苔长满了院子,门几虚掩,落日下一个人独自靠在栏杆边。凭栏的人儿在东风里暗暗哭泣,穿着红色的纱裙悄悄地站到桃花旁边。

桃花桃叶相互交杂乱纷纷的,花儿吐出了新红叶儿翠绿如碧。成千上万的桃树如同被裹在一层红色的烟雾里,如火似荼的桃花映红了楼台,照红了墙壁模糊一片。

织女的织机上烧破了鸳鸯锦被掉落在地,春梦正酣要移走了珊瑚枕才能醒来。侍女用金盆送了水进来,面容的倒影蘸在清冷的泉水中。

胭脂的颜色这么鲜艳有什么能和它相似呢?只有那桃花的颜色和人的眼泪。如果将人泪和桃花相比的话,泪水任它长流桃花仍然妩媚。

含泪去观赏桃花泪水容易干枯,眼泪干了春光已尽花儿也凋萎。凋谢的桃花遮掩着面容憔悴的人,桃花飞去人也疲倦天色已黄昏,杜鹃一声啼叫春色已尽,只有那寂静的窗帘上空空地照着月痕。



扩展资料: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故事,波浪起伏,动人心脾,但大的高潮一是第三十二回的诉肺腑,一是第五十七回的紫鹃试情所引起的宝玉痴呆。

五十七回以后,宝黛爱情几乎被搁置起来。第五十八回说两个人见面,只些微谈了谈。情极而淡的爱情境界,见面已经不需要说什么话,如同黛玉所说,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此时的作者,转而描写了《红楼》舞台上其他人物的诸多表演,以及作为宝黛爱情环境的贾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件。

其间当然也很热闹,有人偷东旅帆西,有人打架,赵姨娘和唱戏的小丫头们群殴,司棋闹厨房,贾琏偷娶尤二姐,尤三姐自杀,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等等。

宝玉和众姊妹的活动,则有宝玉、宝琴、平儿、邢岫烟一起过生日,史湘云醉卧芍药裀,怡红院群芳夜宴等,颇为旖旎好看。

但主要不是直接写宝黛的爱情故事,大观园内外环境和人事的倏忽变迁,对宝玉精神世界的影响可是不小。

书中说,因为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森镇碰,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接接连连,闲愁胡恨,宝玉被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

这是说除了宝黛爱情,宝玉还有泛爱的一面,所以称做闲愁胡恨。一直到第七十回,宝黛爱情又被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画了一番。

时光荏苒,不觉已是黛玉葬花后的又一个春天,初春时节,触景伤情,林黛玉写了一首歌行体的诗,叫《桃花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1: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荣+嗣荣+荣国府+】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隐史
2024-03-23 09:14

关注
《红楼梦》作者将主人公贾宝玉生活的贾家西府以“荣”为名的原因,除了通过“荣”字的本身寓意暗示绛珠仙草的真实名字外,作者还用这个“荣”字暗示了他的名字是朱慈炤,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要从朱明皇室的一件稀罕事说起了。
由于儿子众多,为了防止重名,朱元璋为后代制定了取名的规矩:首先规定其子孙今后必须取双名;其次为他的26个儿子每一房各拟定了二十个不同的字,依序取用作为双名中的第一个字;最后仿效宋朝赵氏皇族和朱熹家族的命名方法,以“五行相生”之序的“火、土、金、水、木” 依次作为偏旁命名。
有朱元璋制定的双名规矩,又有明朝宗室不遗余力地选用生僻字作为名字的第二字,按理说避免重名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明末还是发生了三起皇室人员重名事件。
第一次是万历三十三年,皇长孙诞生,万历皇帝为皇长孙的取名“朱由校”,寓意朱由校是教化万民的大统继承者,可见万历皇帝对这个长孙给予了极高的厚望。              
不得不说,“朱由校”是个好名字,但问题是这个名字虽好,却已经被明朝宗室的一位子弟先用了,他就是明朝的第五代益王朱由校。
益王朱由校比天启皇帝大18岁。但是既然皇帝长孙——未来的皇帝已经取名为“朱由校”,那么作为地方藩王的朱由校就必须以卑避尊,不能再用已经叫了18年的本名了,可是这位朱由校不是另取一个木偏旁的字,而是直接使用五行字,改名为“由木”,这是公然违背祖规,由此可见对万历皇帝抢名字一事是何等的不满,于是用这个违背祖规的名字表示无声的抗议,心怀愧疚的万历皇帝没有责难他们,批准了朱由木的违规名字,结果就导致明朝出现了唯一的一个直接用五行字做名字的特例——朱由木。
第二次破例是在崇祯六年,田秀英的第一子生,也就是崇祯皇帝的第四子,崇祯为其取名“朱慈炤”,但朱慈炤这个名字当时已经被藩属在湖南常德的荣王所用,荣王朱慈炤于崇祯五年袭封第六代荣王。
最后一次重名事件发生在田秀英的第三子、也就是崇祯帝的皇六子身上。崇祯皇帝在其出生前的崇祯十年(1637年)十月十九日,特地派灵台太监陈国用去请名震京城的六壬大师陈公献为田妃占六甲,可见重视程度。而崇祯为其精心选定的名字“朱慈灿”又一次重名了,已经被朱由木的第六子——当时的益王朱慈炲的六弟所用,也就是崇祯亡国后的弘光元年被封为“建城郡王”的朱慈灿,可见一个好名字是很抢手的。皇六子朱慈灿被害死于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在世时间不足一年半,因此这一次的重名问题也就不为世人所注意。
由于皇四子不是太子,所以荣王也就无需避讳,得以继续使用朱慈炤这一名字,这就使得明朝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两位亲王重名,并且还是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两位亲王重名的奇观。而这唯一一次的重名特例,给了朱三太子借荣王朱慈炤之名,向世人揭示自己名字“朱慈炤"的奇思妙想。

《红楼梦》中不断强调“末世”,而主人公贾宝玉居住的府第又名为“荣国府”,二者结合起来就会令人不禁想到明末的最后一任荣王朱慈炤,《红楼梦》的作者正是借此告知世人:他这个老明公山子野、他这块天下仅存的补天之石,不但是大明王朝崇祯皇帝唯一仅存的正统继承人,而且就是那与大明末代荣王朱慈炤重名的朱三太子朱慈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1: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神鸟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隐史
2024-03-23 09:05

关注
《红楼梦》作者为何要将主人公贾宝玉生活的、供奉田秀英神主牌位的贾家西府以“荣”为名呢?
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荣”字本身的寓意,荣既指梧桐,也指草本植物的花。
先说梧桐。《说文》中写:荣,桐木也。《尔雅》:荣,桐木。注: “即梧桐。”
第一集中说过,书中写宝玉是凤凰,而在传说中,神鸟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因此俗语说: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既然宝玉是凤凰,宝玉所在的荣国府自然就是那唯一能让凤凰栖息的梧桐树,而荣国府的“荣”就是指梧桐树。
再说草花。《尔雅·释草》中解释“荣”字:“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意思是说:木本植物开花叫华,草本植物开花叫荣,开花并且结果的叫秀,开花而不结果的叫英.
请注意这一句中,与草开花的“荣”并列提及的,不仅有“华”字,还有“秀”“英”二字。而宝玉所爱的绛珠仙草黛玉,其实就是名为“秀英”的中华女子田秀英。
所以,“荣”也暗示了绛珠仙草的真实名字实为“秀英”。需要说明的是:“荣”是木偏旁,原本的意思是草木开花繁茂。绛珠仙草自称“草木之人”,正是照应古人字典中的“荣”字释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1: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隐史
2024-03-21 08:44

关注
《红楼梦》中贾府正堂对联中的秘密。
第三回中荣国府的中心建筑——正经正室的荣禧堂的当中对联上书:“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上联中的“珠”字拆解开是“朱王”,“日月”二字合起来是“明”,暗示朱明帝王。在这朱明帝王的中间是一个“昭”字,“昭”是“照”的异体字,暗藏了“朱慈照”之名,这上联暗藏的意思是:座上的是朱明帝王朱慈照。
此处需要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即一字多形,是一个字在正体之外的多重写法,是字音和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完全可以视为同一个字。
荣禧堂对联的上联中有一个“昭”字,暗藏了“朱慈照”之名;而下联中与之对应的是一个“焕”字,正是朱慈炤的爱弟——皇五子朱慈焕之名。
朱慈照将爱弟的名字与自己的名字齐排并列,这是他与爱弟在时空两端的遥相凝望,朱慈照对弟弟朱慈焕的深厚感情由此可见一斑。这就是他在脂批中强调的“鹡鸰之悲、棠棣之威”的秘密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3: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薛蟠===贾代善】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二代荣国公贾代善的秘密
原创2023-04-17 21:25·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红楼梦》中一共写了贾府五代:第一代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第二代贾代化和贾代善;第三代为贾敷、贾敬、贾赦、贾政和贾敏;第四代为贾珍、贾珠、贾琏、贾宝玉、贾环、贾琮和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第五代为贾蓉、贾兰等草字头辈。只写了贾府五代人,是在暗引《孟子·离娄章句下》中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暗示贾家已经彻底衰败、行将末路。

为何贾府的第一代贾演、贾源这两个名字带水呢?这是否与满清水有关系呢?

其实,贾演和贾源的名字所带的水与满清的水并无关系,而是与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系。前书写了,朱元璋规定他的后系子孙们都必须要“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起名字,朱元璋的儿子的名字都是“木”偏旁,如朱标、朱棣。按照朱元璋的五行排序规矩倒推回去,朱元璋本人应是取“水”偏旁的名字,所以朱慈炤才会安排开创了朱明贾府的第一代都是“水”偏旁。

再看第二代。第十三回里写宁国公贾演的儿子贾代化降等袭爵为“一等神威将军”,但荣国公贾源的儿子贾代善并没有直接写明,那贾代善是不是也降等袭爵为“一等将军”了呢?

答案是否。

第三回里,林如海告诉贾雨村说,荣公之孙贾赦“现袭一等将军之职”,居然和伯父贾代化同为一等将军,倒推回去,其父贾代善应该还是国公。再看第十六回里,秦钟告诉鬼判说,宝玉是荣国公的孙子,由此可见贾代善必是公爵无疑。

对照林如海家的侯爵,本该袭三代而止,却因朝廷加恩而多袭了一代,由此来看,贾代善多袭了一代公爵也是正常。但相对宁国府来说,却是不正常的,若是朝廷加恩,为何要厚此薄彼,不肯施恩与贾代化呢?这说明,贾代善不普通,他的身上藏着大秘密。

那贾代善身上到底藏了什么大秘密呢?

先说他那非同小可的名——“代善”,看到这个名字,生活在清初的人一定会马上想到位居后金四大贝勒之首、兼满清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之首的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为何朱慈炤给贾府的第一代和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起的都是一个字的名,却唯独给贾府的第二代破例起了两个字的名,而且还偏偏重了人尽皆知的清廷礼亲王“代善”的名?这到底是他无心之笔、还是他刻意为之呢?

脂砚斋反复注批强调:“一字不可更改, 一字不可增减”,尤其是暗藏关键信息的人物名称,更是作者反复斟酌而得,荣国府第二代取名“代善”绝非信笔写来,实乃朱慈炤刻意为之。书中影射“嘉靖”还要换用“贾敬”稍作掩饰,可这“代善”之名却是直接拿来,朱慈炤这般突出强调“代善”之名是为何意呢?

为的是揭示荣国府中所影射的明清之争。

我在第一部书中解密过了,荣国府隐喻的是自天启朝开始到南明各政权最终覆灭的朱明王朝的末代时期,老祖宗贾母指代的是朱明祖宗,是朱明政权的最高代表,那二代荣国公代善呢?则是满清政权的形象代言,影射的是来自东北的女真胡虏。

为何朱慈炤要将女真满清设定为贾府子弟呢?

因为满清声称他们是朱明政权的合法继承者。不同于大顺政权直接推翻朱明统治,满清入关打的是为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清史学家孟森先生在《清朝简史》中对明亡清代评价道:“(清)世祖开国之制度,除兵制自有八旗为根本外,余皆尚袭明制,几乎无所更改。明之积重难返,失其祖宗本意者,清能去其泰甚,颇修明明代承平故事。顺治三年三月,翻译《明洪武宝训》成,世祖制序颁行天下,直自认继明统治,与天下共遵明之祖训,此古来易代所未有。清以‘为明复仇’号召天下,不以因袭前代为嫌,反有收拾人心之用。”

因为满清始终将自己宣传为朱明政权的合法继承者,故而无论是康熙还是乾隆,都在南巡途中前往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总计康熙五次、乾隆六次,而且两位清帝在明孝陵享殿前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三跪九叩之礼是汉民族祭拜祖先才会使用的庄严大礼,明朝规定的君臣之礼也只是“五拜三叩之礼”,只是后来的清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奴化汉人臣民,于是开始命令要向他们行三拜九叩的至尊大礼。

满清自认是朱明政权的合法继承者,并用汉人祭拜祖先的三跪九叩之礼隆重祭拜明太祖朱元璋,这就相当于声明他们女真等同朱明后裔。与此同时,在治理国家中,满清也基本沿袭了朱明王朝的政治体制。可以说,满清无论是政治名分、还是执政操作上,都明确继承了朱明贾府的政治遗产,所以朱慈炤才会将女真满清设置为贾府子弟。

自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后,明朝在与女真的交锋中彻底居于劣势,清军先后五度入长城,大肆掳掠财富与人口,加剧了明朝的衰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满清入关后,在汉奸将官的帮助下迅速控制了大半中原,占据了中原的统治地位,故而影射朱明末世的二代荣国府的袭爵者变成了满清代善。

但为何朱慈炤要将影射满清的贾代善写作是承袭了荣国公爵位的二代荣国公,而没有像宁国府的贾代化一样降爵为一等将军呢?

因为降爵暗喻衰败,而女真满清作为新生政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壮大之势,自然不能同日渐衰败的朱明宁国府等同并论。

更为重要的是,女真最终成功地入主中原,彻底取代了荣国公贾源开创的朱明王朝,成为朱明贾府的新主人,虽说是清承明制,但女真所建立起来的是姓爱新觉罗的全新政权,而非朱姓大明的附庸从属,因此满清代善与朱明贾源同为荣国公,二者的官爵相同暗喻的是明清的政治地位完全一样,都是全权掌控华夏的大一统王朝。

但新的问题是,为何朱慈炤没有选择清太祖努尔哈赤或是清太宗皇太极作为女真政权的最高代表,反而选择了宽和退让的礼亲王代善作为女真满清的最佳代言呢?

这就要说说礼亲王代善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了。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他的同母哥哥、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本是首位太子,但因与“四贝勒”和“五大臣”严重不和而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坐罪处死。努尔哈赤令大贝勒代善代政,并说:“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指代善)收养。”等于指立代善为太子。天命元年(1616年),后金政权建立,代善受封为和硕贝勒,称大贝勒,为正红旗和镶红旗两红旗的旗主,位高权重。后来,代善因受继妻挑唆,虐待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硕托,努尔哈赤发现后对代善极其失望,于是让岳托、硕托与代善分家,并宣布废去代善的太子之位。代善因此事痛悔改过,亲手杀掉继妻以向汗父努尔哈赤谢罪,并立誓如再怀恨众贝勒、大臣,甘受天地处罚,从此视家族团结重于一切。

努尔哈赤死后,实力最强的代善没有争夺汗位,而是听从儿子岳托和萨哈璘的劝说,拥立最富才干的八弟皇太极为汗。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册封代善为和硕礼亲王,其子岳托为和硕成亲王,世袭罔替。几个月后,岳托被降为多罗贝勒,而代善也时不时被皇太极敲打训斥。

皇太极死后,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势力最大的代善依然没有争夺帝位。为消弭皇位之争,避免八旗内乱,代善不计较多年来皇太极对他的斥责和打压,表态不支持睿亲王多尔衮,最后奉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即顺治帝。代善还揭发其次子硕托勾结其侄阿达礼谋立多尔衮,硕托和阿达礼伏诛,人称代善“大义灭亲,比烈周公”。因多尔衮强势,故由其摄政,多尔衮排斥代善,代善又年事已高,遂在家闲居。顺治五年(1648年),代善在北京礼亲王府病逝,终年六十六岁,赐祭葬,立碑纪功。

代善不但在战场上为女真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更在面临争嗣斗争的关键时刻,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两次主动选择退出。先拥立皇太极为汗、后奉立福临为帝,做出了最有利于女真族的明智抉择,避免了因争夺帝位而造成的内讧和分裂,尤其是在努尔哈赤死后的混乱时期,全凭代善才维持了女真内部的统一和稳定,保证了权力交接的平稳过渡。女真能够不断团结壮大,并最终入主中原,这其中,代善功不可没,《论语》有言“礼之用,和为贵”,代善的这个礼亲王当的是实至名归,正是礼亲王代善对“和为贵”精神的贯彻和执行,才让女真各部能够团结一致、和衷共济,才有了满清的家和万事兴、人和民族强,康熙帝曾盛赞代善:“忠冠当时,功昭后世。”

可以说,是代善消弭了女真的内部权斗、免除了女真的分崩离析,没有代善,就没有满清的强大和兴盛;没有代善,就没有满清的一统天下。明末抗清义士夏允彝因此感慨道:“东国乃能恪遵成命,推让其弟。又能为之扦御边圉,举止与圣贤何异,其国焉得不兴?”

朱慈炤选用代善作为女真政权的最高代表,一方面是因为按照汉家的礼法,嫡子代善才是努尔哈赤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而非庶子皇太极;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表达对代善顾全大局、主动退让的赞赏之情。

女真是个人口仅仅二十多万的蛮夷小族,可这样的蛮夷小族却最终轻松取代了人口过亿的大明王朝,这其中固然离不开女真铁骑的彪悍善战,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女真内部的精诚团结,而这正是大明政权最为缺乏的,也就是探春在抄检大观园中所说的:“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是王道,在满清放下内争、团结对外的同时,朱明君臣在做什么呢?兄弟阋墙、结党内斗!即使是死到临头,都仍在内斗!

朱慈炤在《石头记》中称许清朝胜在团结,而康熙帝则在朝堂上对修撰明史的史官们指出明实亡于党争:“但谓明之亡、亡于太监,则朕殊不以为然。明末朋党纷争,在廷诸臣置封疆社稷于度外,惟以门户胜负为念,不待智者,知其必亡。”《康熙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反对明史官、实际是私下主笔的万斯同,将明亡的责任转嫁到太监身上。虽然朱慈炤和康熙帝未曾面对面,但两位王者对明亡原因的认识却是完全一致的。

荣国府能够获得加恩多袭一代公爵,而宁国府却不能,原因只在代善一人,如果朱明君臣能像代善一样大局为重、精诚团结,贾家何至于内斗不休,以至一败涂地呢?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官爵落差,不但影射了明衰清兴的历史现实,更传达了朱慈炤对大明亡于内斗的痛心和批判。

知道了二代荣公贾代善指代的是后金满清,就能明白作者为何要让影射后金满清的薛家住在贾代善的旧日居所——梨香院中了,这是在暗示读者,薛蟠其实就是贾代善。

接下来,该解释一下贾母与贾代善的婚姻关系了。

同凤姐阉党和贾琏东林党的婚姻一样,贾母与代善的所谓结合也有着深刻的政治寓意,其实是隐喻明清双方殊死缠斗、难分难解的历史态势,二人貌似夫妻,实为政敌。老祖宗贾母所代表的是朱明政权的列祖列宗,由于实力不敌代善所代表的满清势力,在明清相争的过程中基本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只能屈居妻位。

代善居东,贾母居西,二者居所的分隔安排影射的是满清与朱明的东西对峙,而满清代善与朱明贾母不断角力的结果就是生出了贾赦、贾政和贾敏这三个孩子。

——女儿贾敏,即被清廷追谥为“愍(mǐn)”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因其亡于满清入主中原前,故被写作早早夭亡。

——幼子贾政,即包含崇祯皇帝和南明诸势力在内的朱明政权,因实力不济、无力继统,故被写作幼子小宗。

——至于袭了爵的长子贾赦,请看下节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22: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孀娥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孀娥,拼音是shuānɡ é,汉语词语,指舜妻娥皇、女英或者指嫦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孀娥

拼音
shuānɡ é


释义
舜妻娥皇、女英或者指嫦娥

出处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

目录
1解释
2出处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指舜妻娥皇、女英。
指嫦娥 。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镜里,孤鸾别鹤之哀;竹死城崩,杞妇孀娥之泣。"一本作"杞妇湘妃之怨。"

宋·吴潜《糖多令·答和梅府教》词:"想孀娥,自古多愁。安得仙师呼鹤驾,将我去,广寒游。"

清·陈维崧《月中桂·咏丹桂》词:"仙翁颜渥赭,带笑睨,孀娥幽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1: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十朋 - 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像而祠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王忠文   


龟龄



梅溪

所处时代
南宋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作品
3主要成就
4家庭生活
5后世纪念
6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十朋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十月十八日(1112年11月9日)在温州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出生。

王十朋少时颖悟强记,七岁入塾,十四岁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读书,学通经史,诗文名闻远近。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十九岁时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其才华震动了浙南的诗坛。

状元及第

三十三岁时,王十朋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授徒,次年入太学。由于当时南宋政治腐败,奸臣秦桧专权,科场黑暗,屡试不第。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四十六岁的王十朋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后因论力主抗战,并荐用老将张浚、刘锜,遭主和派排斥离京归里。孝宗即位后,起知严州,未赴任召对除司封员外郎,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议,并以怀奸、误国等八大罪状劾主和派代表、宰相史浩,使之罢职。

遗爱流播

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议纷起。王十朋上疏称恢复大业不能以一败而动摇,未被采纳。出知饶、湖等州,救灾除弊,颇有政绩。

乾道四年(1168年),王十朋被起用为泉州知州。

乾道五年(1169年)冬,王十朋卸任。他离开泉州时,男女老幼涕泣遮道苦苦挽留,还仿效饶州百姓挽留王十朋的做法,把他必经的桥梁拆断(后来当地百姓重新修复,用王十朋之号“梅溪”为名)。王十朋只好绕道离去,士民跟随出境送到仙游县枫亭驿。

逝世

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被任命为太子詹事,旋即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初三(8月6日),王十朋在乐清县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岁。泉州士民闻讯,会集在开元寺沉痛悼念,又在东街建王忠文祠(又名梅溪祠)以为纪念。

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追赐谥号“忠文”。[1]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王十朋计有诗1700多首,赋7篇,奏议46篇,其他如记、序、书、启、论文、策问、行状、墓志铭、祭文、铭、赞等散文、杂文140多篇,都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后集中。此外还有《春秋》、《论语》讲义8篇等。诗文刚健晓畅,有《梅溪集》。

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王十朋全集》。[2]​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政治

王十朋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力排和议,并抨击三衙兵权过重,谏罢杨存中兵权,奏请起用张浚。孝宗诏百官陈事务,他上《应诏陈弊事》札子,指出百官“尽其官不履其职”,同时指出皇帝有任贤、纳谏、赏罚三大职事,并未做好。隆兴元年任侍御史时弹劾当朝宰相史浩及其党羽史正志、林安宅,并使之罢职,震动朝野,人称颂王十朋郎为真御史。王十朋守饶州期间,宰相洪适,饶州人。回乡拜访王十朋,竟提出以放学宫地扩建私宅后花园,王十朋毅然拒绝。《宋史·本传》记载说:“丞相洪适请故学其益其圃,十朋曰:‘先圣所居,十朋何敢予人’?”此事后来朝野皆知,传为佳话。王十朋一生清廉,夫人贾氏,品德高尚,忍贫好施,常以清白相勉。辞官归故里时,家有饥寒之号却不叹穷。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远无钱将灵柩及时运回家乡。他在《乞祠不允》诗里述云:“臣家素贫贱,仰禄救啼饥。”“况臣糟糠妻,盖棺将及期。旅榇犹未还,儿昼夜悲。”结果灵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为官,关心的是国家、黎民,自己却是如此贫寒。

文学

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才横溢,凡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诗,大多是爱民忧民、寓含教育之作,咏蔡襄修建洛阳桥的诗、宴七县宰诗、承天寺十奇诗、咏清源山诗等,都是流传后世的佳篇。

王十朋对《春秋》、《论语》、《尚书》尤有研究。治学反对追求故事典故或理学空论,为文处事偏重功利实用。朱熹称其文“规模宏阔,骨骼开展,出入变化俊伟神速。”称其诗“浑厚质直,思恻条畅,如其为人。”并将他与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论,说:“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叶适说他“素负大节”、“士类常推公第一”。《四库全书总目》说“十朋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

折叠编辑本段家庭生活
王十朋的祖父王格,父亲王辅,其兄弟姐妹共六个,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王十朋居第三,他是长兄,二弟王寿朋,字梦龄,小弟王百朋,字昌龄。

王十朋的夫人贾氏,是本邑贾岙望族贾如讷先生的女儿。婚后,他们育有三子二女,长子王闻诗,次子王闻礼,皆为国学生,幼子孟丙七岁夭折。长女嫁给白石的国学进士钱万全,次女嫁贾梓。孙子两个,长孙阿夔,次孙阿闽;孙女两个,叫国娘和晋娘。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王十朋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四都乡梅溪村。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

纪念馆整体为三退三进三桥式院落结构。纪念馆大厅系五间重檐式仿古建筑,大厅两侧廊分别为“不负轩”与“不欺室”,是纪念馆的主要陈列厅,陈列有王十朋生平事迹、诗词文集及研究著作等。其中“不负轩”有30幅漫画组成的王十朋身世介绍,而“不欺室”则通过24幅图板,展示王十朋的为人、生平和成就,还有名人政要的题字。

王十朋将书斋命名为“不欺室”,旨在与人不欺,与世不欺,并请张浚书写“不欺室”作为书房的匾额,警勉自己。纪念馆正殿有王十朋坐像。馆后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梅溪文化公园(简称梅园)正在建设中,已经种下70个品种700多株梅花。梅园除种植梅花外,还有王十朋诗词碑长廊、王十朋著作碑墙及700多首历代名人的咏梅诗碑。[3]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赵昚:①南宋无双士,东都第一臣。②朕岂不知王十朋,顾湖州被水,非十朋莫能镇抚。

汪应辰:汉廷用儒,黯独戅朴。淮南惮之,谋不敢作。谓公孙辈,发(阙)振落。儒岂不用,其效奚若。孰知其故,鼠腊非璞。公之节义,视黯无怍。屹然立朝,作世郛郭。正色凛凛,危言谔谔。招之不前,麾之不却。猛虎在山,卫及藜藿。出守四郡,治行皆卓。问胡为然,非智之凿。圣有谟训,守约施博。惟其躬行,粹美无驳。道固如是,不由外铄。于彼汲直,如玉而琢。我为铭诗,以表儒学。人虽云亡,尚有榘彠。

刘珙:此五君子(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大,踈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见于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求之今人,则于太子詹事王公龟龄,其亦庶几乎此者也。

朱熹:①禀乎天者,纯乎阳德刚明之气,是以其心光明正大,疎畅洞达如青天白日,而见于事业文章者,一皆如此。②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

脱脱:十朋、吴芾、良翰、莘老相继在台府,历诋奸幸,直言无隐,皆事上忠而自信笃,足以当大任者,惜不尽其用焉。

黄淮:家食时,敏于力,学博究经史,旁通传记百家,由博反约择精守,固其于天理民彝之懿,忠孝立身之本,体认真切凝然,以斯道自任...每为权要忌嫉,而执德不回……剖析详明,论议鲠直,皆足以阐圣道、垂世教,惜乎当时不能尽用也。其为郡时,布上恩、恤民隐,导掖抚摩,直欲底之于平康之域,身在外服,而心存朝廷,汉唐循吏殆不是过,其著为杂文诗歌,率皆浑厚雅淳,和平坦荡,不离于道德仁义……盖其当代之立德、立功、立言,可谓无愧者矣。

王夫之: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杨万里之流,亦铮铮表见,则抑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平而止。

朱轼:观十朋之言行,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语云:世之所少者,非才也,气也。有是气者,浩然塞乎天地之间。其于物也,不约而信,不令而从。成功立事,非可以意拟言谈而数计也。十朋若用于时,其几于是矣。

纪昀:十朋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应辰称其於文专尚理致,不为浮虚靡丽之词。其论事章疏,意之所至,展发倾尽,无所回隐,尤条畅明白。珙称其诗浑厚质直,恳恻条畅,如其为人。今观全集,淳淳穆穆,有元佑之遗风。二人所言,良非溢美。曹安谰言长语仅称其祭汉昭烈帝、诸葛亮、杜甫文各数语,未足以尽十朋也。

参考资料
1.王十朋简介  . [2023-1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2: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乐青著名书法家林新华老师讲述《红楼梦里的王十朋》
2018年10月26日 08:56 新浪网 作者 青衫茶行
广告
  乐青著名书法家林新华老师讲述《红楼梦里的王十朋》

  王十朋故里

  作者(林新华)在我十几岁时,就慕名翻阅《红楼梦》,那时候生字多,看着很费劲,结果一知半解。后来书读多了,年龄增长了,对《红楼梦》的理解也就愈来愈多。 《红楼梦》由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呕心沥血十年之久完成的一部空前绝后的文学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烁古震今的璀璨明珠。近代文学界将《红楼梦》列为四大名著之首,其文学地位之高,可见一斑。二百多年来,中国的文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对《红楼梦》产生广泛的兴趣,摧崇备至,趋之若鹜,涌现出诸多红学专家和千千万万《红楼梦》的崇拜者与追随者。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于1915年,卒于1763年。祖父曹寅曾任江南织造,显赫一时。因此,曹雪芹过了一段锦衣贵胄、纨绔风流的公子爷生活。后家势衰败,一落千丈,落魄的曹雪芹过着靠卖字画和朋友接济为生的日子。曹雪芹禀性豁达,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爱好广泛,这些长处在《红楼梦》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使《红楼梦》享有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之誉。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荣辱为背景,以贾府的家族琐事、闺阁逸情闲趣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十二金钗、十二副金钗、十二又副金钗的命运为铺述,着力表现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人情关系、风俗关系、家庭关系、婚姻关系、社会关系、官场关系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形态,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就这样一部宏篇巨著,成书于清朝中上叶,一个出生于北宋末年的南宋大吏,时空横断了六百多年,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怎会扯在一处呢?却因《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描写,将一个历史名人与《红楼梦》中的人物实现了时空跨越。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的章节中,贾母为凤姐庆寿,雇了外面的戏班来演戏,最后一段道:当日演的是《荆钗记》。贾母薛姨妈等都看的心酸落泪,也有叹的,也有骂的。第四十四回开篇原文道:话说众人看演《荆钗记》,宝玉和姐妹一处坐着。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话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去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就这二段话,鬼使神差将王十朋与《红楼梦》联系在一起。

  王十朋生卒于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今浙江省乐清市四都左原梅溪村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以“揽权”中兴为对策,被宋高宗亲擢为状元。王十朋在任上极力推动整饬朝纲吏治,力主北上抗金。以怀奸、误国等八大罪状弹劾主和派代表、当朝宰相史浩,并使之罢职,史浩因此怀恨在心。王十朋从朝廷到地方,从官二十年,清廉亲民,不遗余力,政绩斐然,深受民众的赞颂和爱戴,被后人称为“一代名臣”!

  《荆钗记》说的是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笃志从身以“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王十朋后来中了状元,拒绝万俟丞相以女相许逼婚,被派往荒芜的地方任职。孙汝权暗自篡改王十朋的家书为“休书”,诓钱玉莲上当。钱玉莲的后母也逼她改嫁,玉莲不从,自尽投江,幸遇人所救。经过种种曲折,有情人终成眷属,王、钱二人终归团圆。

  后人对《荆钗记》有不同看法。一是认为形成于宋金戏曲雏形时期,因王十朋名震华夏,被好事者借用王十朋之名,编演了这部《荆钗记》。也有人认为是当时权臣污蔑诌害王十朋,诋毁王十朋的清誉而瞎编了《荆钗记》。为了印证后一个问题,我驱车三十多公里,约访了王十朋第二十七代裔孙、王十朋纪念馆馆长王新祺先生。他向我讲述了王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一个故事。

  奸臣史浩被王十朋当廷弹劾后,与王十朋结下仇隙,竟起歹意,授意门客四处搜罗王十朋的“罪状”。门客从王十朋当过官的地方,一个个地方踏访过来,所到之处,都是民众赞颂王十朋勤政亲民的感人事迹。该门客乃有良知之人,大为感动,不愿编织搜集“莫须有”的罪状加害王十朋。但如此一来,又不好向史浩交差,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那门客编演了一台《荆钗记》,请史浩一同观赏。史浩一看勃然大怒,指骂门客道:“这不是歌功颂德王十朋吗?”门客堆起笑脸:“王十朋家有妻室,名贾尤凤,钱玉莲非其妻,后人误为王十朋喜新厌旧、贪恋女色,这不达到败坏王十朋的名声了嘛?”史浩“恍然大悟”,转怒为喜。从搜集的资料来稽考,再佐证王馆长的故事,我认为王十朋被权臣杜撰的事实是可能可信的。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不管出于何人之笔,不管出于何朝何代?《荆钗记》描述王、钱忠贞的爱情故事炙脍人口、传诵千古,是积极、正面的,丰富了王十朋舞台艺术形象,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至于王十朋在《荆钗记》中以戏剧形象出现在《红楼梦》里,既是偶然,亦非偶然。清中叶,中国戏曲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著名的戏目亦不少,偏偏曹雪芹选撷《荆钗记》为笔料,这不是偶然吗?王十朋作为一代名吏、千古名臣,名声远播神州寰环,曹雪匠乃一介文人,读史之人,岂有不知王十朋的道理。况且《荆钗记》在熙熙攘攘中被推上舞台,广为封建社会文化贫乏的贵族消遣,王十朋又塑造戏中正派、正面的人物形象,自然会被曹雪芹所青睐,这就是必然性。

  真乃戏中有戏,奇中有奇。在《红楼梦》中,王十朋的大名由书中位列十二金钗之首、万人怜爱的颦儿林黛玉叫了出来,感觉特别的神秘而亲切,给人产生了许多美妙而奇异的遥想。《红楼梦》洋洋洒洒逾百万字,虚构了九百七十五个人物,有名有姓的七百三十二人,没姓没名的二百四十三人,但写到的历史人物寥寥无几,而且皆从口里叫出来的,比如第四十六回,贾赦要讨贾母房中的大丫鬟鸳鸯为妾,威逼鸳鸯嫂子来撮合。鸳鸯照脸啐了一口嫂子骂道:“你快夹着屎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什么‘好话’!宋徽宗的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这里也提到了宋朝的皇帝和宋朝的大书法家。全书没几处,仅此而已。

  从这部最伟大最著名的文学作品里“榜上有名”,那是幸运的,随着文学巨作的光辉而永生不灭。

  作为读者,看到《红楼梦》里的王十朋是新奇的;作为梓里人,看到《红楼梦》里的王十朋是自豪的;作为文学研究者,看到《红楼梦》里的王十朋是兴奋的。作为沉睡九泉之下的南宋奸臣史浩,看到《红楼梦》里的王十朋,或许死不瞑目的;作为作者,曹雪芹看到自己设计和创作的不朽之作,被后人广为流传关注,也许想不到的。

  林新华,男,1966年8月出生,大专学历,乐清市人,国家一级书法师。现为乐清市中雁荡山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散文学家学会会员、《乐清旅游》杂志总编、浙江艺丰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八十年代中期在浙江武警总队三支队服兵役,任新闻报道组组长。 1987年12月至至2003年8月,分别在乐清市委办报道科、乐清市律师事务所、柳市镇政府等单位工作。

  无论在部队还是地方,林新华笔耕不辍,数十年如一日,与文化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报刊上发表了散文、游记、影评、论文、记叙文、小小说、议论文、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的文章达数百篇,尤其多篇议论文在中央和地方报刊上发表后,引起广泛反响与关注。 林新华幼喜书法,王、颜、欧、柳等中国古代的书家名帖均通临研习,且善于灵活学习、创作和应用,将书法理论、书法实践、书法创作、书法审美有机结合。林新华经常与当地以及全国各地书画名家进行笔会交流,拓宽了书法创作视野。2016年10月参加了中国书法学院的再学习,获书法硕士学位。2017年8月参加了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再培训。

  作品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1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2: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王十朋《会稽风俗赋》之内涵及其教育意义
作者:潘藻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浙江温州乐清人,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状元,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为官勤政清廉,政绩斐然,著述甚多。著有《梅溪王先生文集》54卷,并拥有2033首诗歌和其他词赋等492篇,内容丰富,充满爱国爱民思想,是一位值得讴歌的历史伟人。
在现印《王十朋全集》中,为赋者凡十篇,而《稽风俗赋》篇幅最长,内涵至精,教育意义亦最钜。在其序言中,作者以子真、无妄先生、有君三人相答难,乃实有之事,以反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之卢橘黄柑不实之说,为文章定调,铺开序幕,而以洋洋万言,讴歌越地贤哲之风德,人民之诚朴,山川之秀丽,物类之丰盛,其含义之深远,文体之高雅,词章之流畅,韵律之优美,可谓历代文赋中之一流杰作。
全文可分三部分,首以子真介于无妄先生贽见于有君,谓有君业传缃素,才播歌咏,问越之山川人物,古今风俗。有君允诺,于是展开七次答难。此为主体,而文末几句为尾声。全文气势磅礴,词采绚烂,乃奇文也。
在一答之中,有君铺叙越地之山川风物,人文景观,共分八个层次。
第一层,自第三句"越于九域"起至"号实天下之无仇"止,凡18句,叙越之天文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沿革。其中指出度当北斗,古属扬州,自夏而侯,霸于春秋,在秦为郡,在隋为州,山侔昆仓,王有钱鏐,乃东南之大府,天下之无仇。并点出种山与蠡城之雄伟,为下文勾践用种蠡事伏笔。
第二层,自"其山则郁郁苍苍"起至"太白空兮野猿啼"止,凡74句,具体描述越地山石洞峰之怪异,并将名人胜迹穿插其间。其山若骞若犇,若阖若开;或凸或凹,或阜或堆;或断而联,或昂而低。其石则如张如扬,如藏如翔,似梯似台,千姿百态。名人胜迹如大禹会诸侯之会稽,晋葛仙炼丹之葛仙岩,西子浣纱之苎萝,白乐天赞为越首之天姥,秦皇上会稽祭禹之秦望山,勾践采蕺之思洛山,王羲之会兰亭之山阴,亚父割断乌江之摩山,等等,皆为壮观,可见越地之雄。
第三层,自"其水则浩水泓澄"起至"饮清白兮自娱"止,凡64句,具体描述江湖水域风帆舟楫及水波荡漾之美,亦将名人胜迹穿插其间。其中有疏渠、泥涂、稻粱、果蔬、凫鸟、龟鱼、舟楫、津渡、田塍,而若耶溪澄江如练,碧波如磨;风帆往来,千艘万舻。还有马臻开利民灌溉之鉴湖,有寻父尸不着而投江之曹娥,有子胥被杀投尸之浙江,有扁舟不返之陶朱,有王羲之修禊之砚池,有大禹饮水之菲泉,等等,亦不胜数。以上两层各写山水之胜,但写出山不涉水,写水不涉山,有条不紊。以上两层亦可并为一层。
第四层,自"其物则有鱼盐之饶"起至"与土同多"止,凡70句,写物产之盛。一有竹箭,二有海蓄,三有耕织,四有禾粱,五有桑蚕,六有各类木材与果蔬,其中珍奇者有萧山陆吉、诸暨三如、全赤之枣、半朱之檎、壳玉之榧、荐珠樱桃等等,应有尽有。
第五层,自"异兽珍禽"起至"同文字于人寰"止,凡66句,具体描写异兽珍禽,奇花名草,药材灵丹。其中有入土铜牛,吐绶绿鸟,衔子猛虎,栖壁凤凰,还有名侔洛阳之牡丹,以及敲冰之纸,顾家之竹。物产富饶,不胜枚举。此层对一般物类仅点其名,特殊之产则叙明原由,详略得体,笔法有致。
第六层,自"至若龙护金书"起至"盖欲言而不足"止,凡26句,具体描写金玉铜锡诸类珍宝。其中有黄帝所藏金简玉字,会稽山上所出金玉珠石,赤莹山所出铜锡,黄帝所铸之鉴,神禹祠前之圭璧;有欧冶剑、蔡邕笛、虞翻床、秦皇石、李斯篆、江淹笔;有雷门铜漏,梅梁窆石,罍金履铁、胎草蹄石,以及活人之草,止痛之木,皆衡世珍奇。以上五、六两层亦可合为一层。
第七层,自"其人则见于吴越春秋"起至"亦足明其大概"止,凡104句,专叙越地忠孝节义者之突出事迹。其中有孝者悌者,忠者义者,廉者逊者,知者健者;人优于文辞者,长于吏事者,策名卿相者,杀身以成仁者,隐居以求志者,埋光屠钧之微者,晦迹佛老之异者,皆载诸史册。而如种蠡、计石兒、严助、买臣、孟尝、王充、沈珣、孙绰、贺知章、虞世南、严光、、徐峤以及浣纱女、舞剑姝,皆气雄万夫。而勾践以六千君子复国,项羽以八千子弟起兵,皆霸有江东,横行当代,故越地多人才也。
第八层,自“逮我国朝”起至“其大略如此”止,凡38句,突出宋朝当代越地之名士贤臣,足以振奋人心之丰功伟绩。其中有比晋二陆之陆佃,贤于贺监之吴先生,拟于渊明之齐庚,以及顾长康之言、白余杭之诗,皆足征越地人才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至此,有君一答作结。子真始惊而疑,乃作二难,谓越乃东夷之地,夫子作经,亦止于越,其人文风俗未可与齐、鲁、晋、卫相抗衡。今越之山川人物如斯,未之闻也,此系含香未越邪?山川降灵孕秀邪?抑或因人作成而使然邪?有君复答曰:严助、朱买臣等皆会稽人,以汉名卿,昼绣故乡,故其俗尚文学而喜功名;晋王右军为越内史,邪会兰亭,流觞曲水,故其俗尚功名而多翰墨之士;唐元微之谪居蓬莱,宾窦邻白,唱酬往来,故其俗至今好吟咏而多风骚之才。他如任延、张霸、刘宠、车俊诸贤皆洁已,故其俗尚清;还有唐之庞玉、姚崇,而国朝之毕士安、范文正诸贤比唐更盛,是故承宣得人,风俗斯美。
以上以剥笋式层层深入。子真复作三难,以为此皆二千石,不足为多,愿闻其上者,再起波澜。有君复以勾践栖会稽蓼目水足,抱冰握火,采蕺于山,卧薪尝胆,卒灭强吴而雪国耻,故其俗能慷慨以复仇,隐忍以成事作答。
然而子真复作四难,谓晋文齐桓之事犹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勾践不过一伯耳。于是,有君复答以大禹治水之毕,与群后计功于苗山,更名会稽,卒而葬此,于今祖庙尚存,且其上有禹井,下有菲泉。而勾践有禹之遗风,故其俗勤劳俭啬。
至此,子真仍嫌不足,乃作五难,谓禹有大功,乃代舜而有天下,且游于是,葬于是,庙食于是,但入圣域而未优,问尚有更大者否?有君复作答。谓舜生何处,历世逾远,流传失真,而太史公记为冀州人。但禹会诸侯于会稽,相虞于此,故有上虞。舜乃支庶所封,姓姚,故有余姚。其上有虞山、历山,舜曾耕于此。上虞北有渔河,是舜渔之处,故其地有虞溪。舜生于姚丘,故去上虞四十里有姚丘。舜会百官,故其地有百官。且其地有陶有灶有井有庙,皆舜遗迹,舜不生于是则游于是。舜为人子,克谐以孝,故越地烝烝而傚。舜为人臣,克尽其道,故其俗至今孳孳是蹈。舜为人兄,怨怨不藏,故其俗至今爱而能容。舜为人君,以天下禅,故其俗至今廉而能逊。
有君之答,句句有证,字字有据,理正而言顺,无懈可击。子真闻之,矍然离席,拱手赞服,不复再疑。然而无妄先生却粲然失笑,谓二人之答问皆是也,然乃古之越,非今之越。古之越早已人死骨朽,而现时之越,山川虽在人物已非,前日淳朴廉逊勤劳忠孝之德风,早为纸上陈迹,而今之越则浇伪、浮靡、矫怠、凶悖,此乃六难。在此,作者有意借无妄先生之口嘲讽当代恶风。
有君复答曰:先生之言亦是,但风俗不常美,亦不常弊,善恶维人是系。然今朝廷驻跸东南,帝命重臣来镇是州,并入境问俗,登堂观风,因舜禹之遗风,明吾君之至仁。有君并历举当代之贤哲,衔命虏廷,死于王事者,如陈过庭、张宇发等;太常博士毕初平仪礼不屈:傅崧卿举兵赴难,越人赖之;姚江陈橐、执政李光忤意权臣,世贤其人;班直唐琦夺砖击金人,谩骂而死,庙号旌忠。当代忠孝之事,比比皆是,以驳无妄先生。
于是,子真不复言,而无妄先生仍不服,谓有君越人也,知越之风俗而巳,昔子虚夸云梦,乌有诧齐,亡是公折之以上林之事。今越未足侔齐、楚之大,何足夸之。此乃七难,爰有君复作答,谓昔吴子问柳先生以晋国之事,而柳以晋对。今子真问越俗,故余以越答,各以其所问而答,余岂于越外之事无闻无知。于今天子披舆坠之图,思祖宗之绩,求贤思治,修文阅武,将舞干戚而服远夷,复侵疆而旋京阙,余正俟其车书同,南北一,颂中兴,纪洪烈,腾万丈之光芒,有皇宋一统之赋出。回视会稽,盖甄陶之中一物。至此,七答而胜。而无妄先生自知失言,色有余愧,遂与子真逡巡而退。而有君乃啸傲南窗,有飘飘然凌云之气。全文如歌如诉,戛然而止。
王公此赋,词丽气昂,以越地山川之胜,层层突出历代贤哲忧国忧民之事迹,令人读后,肺腑为之一振。全赋总旨在于颂扬勾践复国之志,以借谕南宋朝廷当收复失土,实即主战之主张。
在七难之中,子真与无妄先生步步贬低越之地位,而有君则层层激扬越之伟大,以振作朝廷,用心良苦。在一答首层中,点出越国忠臣文种之种山与范蠡之蠡城;在次层中点出始皇上会稽祭大禹之秦望山,与勾践采蕺之思洛山;在第三层中点出吴国忠臣伍子胥被杀投尸之浙江;在第七层中点出勾践以六千君子复国之壮举。在三答中更颂扬勾践卧薪尝胆、抑冰握火之刻苦忍耐精神;在四答中复赞美勾践有禹之余烈作结。全赋处处颂扬勾践,实即层层激励南宋朝廷抗金,一并告诫治国者必须任贤。读此文,王公爱国爱民之初衷,令人肃然敬仰。
王公此文为赋体,以四言为主,其中各节或一韵到底,或依次换韵,并夹杂散句。而用“兮”、“之”、“而”、“有”、“如”、“其”、“则”、“至若”等词语作连结,使全文紧密联贯,似一气呵成,天衣无缝。而句子长短错落,大多为四言,而用“兮”、“而”等词语穿插成五言、六言或七言,且多排句、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富音乐性,铿锵悦耳,增强美感,直可与司马相如之《上林赋》媲美。
王公作此赋,时年四十七。其冬廷擢第一,翌春即添绍兴佥判。春时,秦桧虽罢相已四年,然主和派仍居优势。故在《廷试策》中,惟时政之弊端提出真知灼见,而在此赋中则讽谕朝廷恢复中原,一并推崇人臣克尽其道,为官清正,爱民若子之忠孝节义之士,故实乃王公一生坚贞之表述,与《廷试策》并为王公一生著作之两颗璀璨明珠。王公一生虽为官未足十四年即卒,然其抗金主张感动朝廷,乃有虞允采石之大捷。而在朝敢与帝王抗争,并力谏孝宗兴兵再次北伐。然而符离役败,上下气馁。王公亦自去国,殊堪叹息。而王公出知四郡,每至一地,虽仅期年,即政绩斐然,当其调任也,万民遮道挽留,其爱民精神足垂千秋!
余读王公此赋,深有感焉。此赋不惟赞美越之山川人物,实亦彰明治国之道,使人读之增强爱国爱乡之情,激发为国奉献之心。怅我华夏,本文明之邦,惜清廷末叶以迄民国,内政腐败,科技落后,民生凋疲,以致外患频仍。而解放初期,经济本已复苏,且国力蒸蒸日上,然而由于左倾路线干扰,特别是十年浩劫,使历史倒退,虽经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然犹未能跻身于强国之林。故我人民务须迎头赶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王公此赋赞扬勾践之所以能复国灭吴,在于任贤人,重纳谏,明赏罚,实则古今皆然。勾践重用文种范蠡,在关键时刻听取忠谏之言,故能举国上下同心协力,而治国平天下者皆遵此明训。任人唯贤乃兴国之首要,我国革命先辈,牺牲流血,争得一统江山。而巩固江山,仍须继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上下团结。就历史而言,汉之外戚弄权,晋之八王作乱,唐之藩镇割据,明之东林党争,均使朝廷解体,而太平天国之覆灭亦起于内讧与宫庭腐败。而其根本原因均系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任人唯亲,只图享乐腐化,不顾生民疾苦所致。是故,李世民以舟比人君,以水比黎庶,警诫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斯言不廖。而古今千百忠义之士大多出身贫寒,而为官之后,皆以清廉为本,故其名永垂史册,流芳百世。
而如今腐败分子亦多在权力部门,其权力愈大,腐败亦往往愈甚。是辈入伍之初,并非坏人,而掌权之后,或为糖衣炮弹所击中,或为金钱美女所引诱,因而蜕化变质,身败名裂。其根本原因在于忘本忘宗,在于追求物质享受,因而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目今腐败现象之剧,党中央早已明察,且三令五申,然仍有令行不止,长此以往,非惟经济建设难以完成,且有危于国之存亡。如今人民大众对腐败分子已痛心疾首,故肃贪反腐乃当前之急务。
王公此赋亦彰明治国者条须勤政爱民,须处处为人民疾苦着想。王公数守州郡,其所到之处,处处受人民爱戴。王公倡言先抚后科。而如今一些地方,人民除应交国税外,其他杂税名目繁多。以南方农民而言,一石稻谷仅售五六十元,还须投入劳力、肥料、农药,支出医疗费、子女教育费,入不敷出,怎能再加其他捐税?而为发展农业,上级政府已三申五令,不得向农民乱收费。然而有些地方仍有令不行,依然故我。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是立国之本。而今大量农民纷纷入城打工,增加城市负担。况且弃农经商,弃工经商,处处商场,不符经济发展规律。故尚须大力提倡勤劳节约,开发农村边区,脱贫致富,方能使全民步入小康之境。
以上管见,乃小子读王公《会稽风俗赋》后之粗浅感想。以上诸端亦早已为专家学者们所共识,非余之独创。谬误之处,有正于方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4 03:42 , Processed in 0.0690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