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23: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绛珠子:绛珠仙子三世:林黛玉前世,香菱今生,晴雯来世。贾宝玉通灵,绛洞花王

林黛玉//史湘云//贾宝玉//妙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4: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晴天霹雳+坠落迷津+】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甄士隐游太虚遭到的晴天霹雳的用意是什么?
2021-05-14 15:08:36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知秀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甄士隐的故事。

《红楼梦》无闲语,甚至有研究者认为《红楼梦》无一闲字,这话虽显夸张,不过但凡读到一句莫名其妙的话,都不会是泛泛,一定有作者的用意在内里,甚至是大有文章的。

《红楼梦》第一回,是需要字字句句都不能放过的,屏山读红楼许多篇,最近仍然有新发现,今天我们就讨论甄士隐游太虚遭到的那一声晴天霹雳。原文如下:

(士隐)正欲细看(通灵宝玉)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行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士隐意欲也跟了进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

入太虚幻境者,只有甄士隐和贾宝玉,区别在于一个仅到大门口,但是听全了故事,另一个倒是细细浏览一番。两个人的结果却差不多,一个是被一声晴天霹雳炸醒了,另一个差点堕入迷津,同样是吓醒的。

贾宝玉吓醒了,是因为为了警醒他,宁荣二公的魂魄加上警幻仙姑周折了一大圈,这个小子竟然没有悟,还差点掉进迷津里去了,惊吓之下,大喊“可卿救我”,关键时刻人家想的也是可卿,真真令人失望。那甄士隐可是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读书人,连太虚幻境的大门也没有让他进,干嘛一霹雳吓唬他呢?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曹雪芹劈的这一声雷,可是不能等闲视之,里面意思深了。《红楼梦》从结构上看是是分上下两部的,前54回正照风月鉴,后54回是反照风月鉴。可惜小说后28回迷失无踪,永成遗憾。但54回是非常明显的分水岭。小说除了用这样的视角看,还可以从故事的视角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小说一开篇先写甄家之败,脂砚斋说:写甄家之败伏贾府之败。写甄家就是为了引出贾家,甄家之败就是贾府之败的预演。甄家之败是小枯荣,贾府之败才算进入正题。

由此,这一声霹雳,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上天提醒甄士隐:你将要祸事临头了

最直观的,这个雷炸醒了甄士隐,这个醒,是让他从午间小寐中醒来。人生的这个梦,他还没有醒。佛道二仙要下凡度脱几个人去,因为甄士隐有慧根,是被度脱的对象,见到怀抱女儿英莲的甄士隐,向他说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舍我吧,舍我吧!”又念了四句谶语道: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甄士隐听到这里,心下犹豫了一下,可是僧道二仙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就飘然而去了。甄士隐想这两个人不是凡人,这话说的是有用意的,可惜没有问明白一些,有些后悔,不过已经晚了。



接下来一年,甄家先丢了女儿英莲,再毁了宅子,又变卖了田庄,跟着岳父度日,没又维持多长时间,甄家就彻底的败了。等甄士隐再次遇到跛足道人,他就彻底解了前因后果,遁逸而去,甄家落得一个妻离子散的结局。

二、给读者警示,后文悲剧将一个接一个,只有越来越悲惨,做好心理准备

除了寓甄家之败,这声霹雳开启了四大家族衰亡的序幕。甄家只是个引子,家族覆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才刚刚开始。

四大家族是国家定鼎的功臣,一定程度上是政权盛衰的晴雨表,四大家族的萧疏,是政权失去生命力继而走向衰落的反映。

小说一开篇,从贾敏开始,到贾瑞、秦可卿,再到金钏、尤三姐、尤二姐之死,到四大家族大厦倾覆,更加速了众多美好生命的夭逝,晴雯、林黛玉、迎春、元春、王熙凤、司琪、鸳鸯等等。一个家族的败落呈摧枯拉朽之势,而且相关联者一损俱损,就像大火烧仁清巷牵三挂四最终烧了半条街一样。四大家族之败算得上是政权的一派势力塌方式覆灭。这就引发出了第三个寓意。

三、曹雪芹以《红楼梦》做警,这是一首末世悲歌



《红楼梦》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个别家族的盛衰,他终极要说的是一种政治生态的不可持续,他想说这个政权早就腐朽透顶,没有任何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了。曹雪芹从各个角度表达或者说佐证自己下的这个定论:

比如他一开篇就说“地陷东南”,意思是马上就要天塌地陷了,他这是说高层的政治已经崩坏了。在写到甄家之败时,他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官兵剿捕,民不安生。”高层坏了,基层当然更加是水深火热的状态,连甄家这样的殷实之家都没有了抵挡风险的能力,老百姓就更不用提了。然后又通过贾雨村这个本来志向远大、想做一番事业的正值读书人,经历了宦海染缸沉浮,成功蜕变成一个唯利是图、贪赃枉法的小人。当然,占领小说最大篇幅的仍然是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美好被一一毁灭,来告诉读者这个世界有多么的令人绝望。

从这个角度看,《红楼梦》乃是一部警世之作、醒世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4: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晴天霹雳 - 汉语词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晴天霹雳,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的令人震惊的事情或灾祸。出处《续传灯录·洪州法昌倚遇禅师》:"忽地晴天霹雳声, 禹门 三汲浪峥嵘。" 巴金 《怀念萧珊》三:"真是晴天霹雳!我和我女儿,女婿赶到医院,她那张病床上连床垫也给拿走了。" 冰心 《老舍和孩子们》:"这对我是一声晴天霹雳,这么一个充满了活力的人,怎么会死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晴天霹雳

拼音
qíng tiān pī lì


意思
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出处
《诚斋集·卷二十一·人日出游湖上》

目录
1详细信息
2同名言情
3内容简介
4作品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信息
【拼音】qíng tiān pī lì

【解释】 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出处】 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二十一·人日出游湖上》诗:“平地跳雪山,晴空下霹雳。” 宋·陆游《四日夜鸡未鸣起作》诗:“放翁病过秋,忽起作醉墨。正如久蛰龙,青天飞霹雳。”

【语法】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指令人震惊

【示例】 冰心《老舍和孩子们》:“这对我是一声~,这么一个充满了活力的人,怎么会死呢?”

【近义词】 祸从天降

【反义词】 司空见惯

【灯谜】晴天霹雳(打一字)谜底: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4: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潢海铁网山+“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关于秦可卿的棺材来自潢海铁网山,看似轻描淡写,内藏一个大深意
屏山品红楼
2019-04-12 20:57

一位红学界专家,挺著名的,公开讲课时说了,秦可卿用的本属于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樯木棺材,来自那个潢海铁网山,说这个山位于什么东北什么方位之类的。屏山在此下一个结论,如果要研究《红楼梦》,还要公开对着公众开讲,最起码你要通读完脂评本的《石头记》,读完脂批再谈不迟。否则,自己不求甚解也就罢了,还要误导读者,和你一起拐到沟里去,才是罪莫大焉。
因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无论是甲戌本还是庚辰本,都在这个地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出了提示。所以考证“潢海铁网山”的方位,实属无稽之谈。
那么,这个潢海铁网山在哪里?是哪座山呢?哪座山也不是,更没有这么个山!
《红楼梦》人物有原型,故事有原型。但,它是小说,有很大的艺术加工成分,并不是每一事、每一物、每一处都必须找出参照物不可。要说潢海铁网山有所指,那么小说一开始就写“青埂峰”“无稽崖”“灵河岸”“三生畔”岂不都需要找出原型找出所指吗?
所以,第一个观点:读书不能太死,太死就把思维禁锢了,进入了死胡同。

可是,这些地名或者说大概方位也不是作者随便一起的,曹雪芹对小说人物如此、住所如此,对地名也是如此。这是《红楼梦》前无古人,大约也可能后无来者的创举。
先说一说这几个地名的涵义,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潢海铁网山”。
青埂峰:即“情根”,取的是谐音,脂砚斋对这个地名有一个批语:“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这个名称就是为了呼应《红楼梦》“大旨谈情”这个主旨。
无稽崖:啥叫“无稽”?《尚书·大禹谟》说“无稽之言勿听。”就是没有什么意义。这是曹雪芹告诉读者,别细追究,就是一个虚拟的地方。当然这是表意,更深一层是说:人生本来不过荒诞无稽,不过是一场梦,是幻灭。
在理解了一些的基础之上,现在说一说“潢海铁网山”。
《红楼梦》十三回,薛蟠出现在秦可卿的丧礼上,看到贾珍对上好的杉木均不满意,正在发愁秦可卿的棺材。薛蟠就说我们店里存着一副板,叫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本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因为他坏了事,就没有拿去,别人也不敢买,不行你就抬了来吧。在“潢海铁网山”这个地方,有一句脂砚斋的夹批,写到:
“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
看到没有,脂砚斋他是怕读者看不懂,真以为是个什么山,所以他给了注释,告诉读者应该如何理解。

所以这个词和“青埂峰”“无稽崖”一样,都是曹雪芹为小说主题服务的,是他精心创造出来的词。“迷津”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因流连于可卿的温柔乡里,差点堕入海鬼夜叉荆棘密布的迷津中,其实是在讽刺贾珍已经是堕入了迷津了。而且不光是贾珍,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很容易堕入迷津,难逃红尘这张网的。你看小说里的一僧一道,这两个神仙到尘世中来,就是为了度脱几个有一些慧根的人,脱离尘世的这张网。所以,铁网山如果说用佛学的理论来解释才会更准确一些。
《红楼梦》受佛教、道家以及庄学文化影响很深。它探讨的是一个关于“人生是一场大梦”“幻灭”“思想自由”“精神达到逍遥”的一种人生终极之问。小说其实也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曹雪芹能写得出大观园,证明他是极热爱生活的,可是他的思想的最前端,其实是宿命论的,尤其是在《红楼梦》的前五回里,这种宿命论的东西出现的特别的多,说到底,他最后的解决之道,是用一种消极的、避世的态度来解决的。

他说这个世界是末世,所以他就让贾宝玉不去考科举。他认为这个天不可补,他给出的人生解答就是遁世、出家。像甄士隐、柳湘莲、贾宝玉都是。要不就归于幻灭,去所谓的太虚幻境,其实就是死亡,比如晴雯、金钏、尤三姐、尤二姐、黛玉等等。
曹雪芹对于人、对于尘世、对于人性大部分是批判的。他真正喜欢的人只有少女,他精神洁癖到他只喜欢少女,他认为她们不光是身体洁净,灵魂也是干净的,是无价的光彩莹润的珍珠。一旦沾惹了男子,就被污染了,珠子就失去了光泽,逐渐变成了死珠,甚至变成了鱼眼睛。
在理解了《红楼梦》的价值取向后,在了解了小说所依托的文化基因构成后,小说许多类似的名词也就能解释的通了。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红楼梦》(庚辰底本前80回)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4: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木居士+灰侍者+白日做梦】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令警幻仙子恐惧的迷津“木居士”,是何来头?贾宝玉恨没上他的船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1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在薄命司令其翻阅薄命册,宴请“千红一窟茶 ”,“万艳同杯酒”,欣赏《金陵十二钗》曲子后,仍旧不能警醒贾宝玉一颗“红粉知己心”。为了完成宁荣二公的嘱托,拉贾宝玉堕入世俗,效仿那些“禄蠹”醉心功名,警幻仙子不惜下血本,将妹妹可卿仙子嫁给了贾宝玉。“夫妻”二人一夜缱绻,第二天共游太虚幻境,结果在迷津处遇到“木道人”撑筏的迷津。不想警幻仙子突然出现,将贾宝玉拉住,劝回了他,期间还有鬼哭神嚎之恐怖状,直到将贾宝玉吓醒。那么,这个“木道人”是谁?我认为他是“木石姻缘”的领路人。






(第五回)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
贾宝玉之梦与常人无异,往往好梦最易醒,最后必然有一段惊险恐怖“惊醒”做梦人。

警幻仙子追来,急喊“作速回头”,对那个“木居士”仿佛非常恐惧。二者之间全无交流,而警幻仙子所谓“回头”正与贾雨村在智通寺见到的那副“身前有余忘缩手,眼前無路想回头”的对联一般无二。但问题在于贾雨村是贾宝玉严重讨厌的“禄蠹”,醉心功名利禄不择手段,贾雨村是真应该回头。而贾宝玉与贾雨村南辕北辙,警幻仙子为什么也让贾宝玉“回头”?






(第五回警幻仙子说)……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
宁荣二公求警幻仙子让贾宝玉警醒,远离红粉温柔乡,刻苦用功承祧家业。也就是说警幻仙子将贾宝玉带到太虚幻境,是想让他做一个不喜欢的“禄蠹”。如此,警幻仙子着急忙慌出现,告诫贾宝玉不要上木居士的木筏,不要堕入迷津之中,所谓“木居士”“迷津”岂不正是贾宝玉推崇的“闺阁中自有巾帼,令吾辈须眉自惭形秽”的所在?贾宝玉若是上了这条“木筏”,被木居士指引,虽说世俗之人视为“荆榛遍地,狼虎同群”,并将永堕迷津,但不正是贾宝玉心向往之?

贾雨村的迷津与贾宝玉的迷津正相反。贾雨村堕入的是世俗的名利“迷津”,贾宝玉堕入的却是避世的逍遥“迷津”。而“木居士”正是那“逍遥迷津”的引路人。

贾宝玉只要上了他的船,将不会再继承“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等于放弃了金玉富贵,也放弃了“金玉良姻”。






木筏上除了木居士掌舵,还有灰侍者撑蒿。“蜡炬成灰泪始干”,影射绛珠仙子还泪报恩,这一对组合将要驶向的正是迷津对面“木石姻缘”的彼岸。所以说,令警幻仙子恐惧的迷津“木居士”,其实才是“正途”,贾宝玉若知道,当恨没能上他的船!

与贾宝玉成婚的可卿仙子,小名兼美,兼具薛宝钗与林黛玉二人之神韵。贾宝玉与可卿仙子成亲,代表选择的婚姻对象是薛宝钗和林黛玉二人。

本来木居士和灰侍者来接贾宝玉,贾宝玉若能和他们度过“迷津”,则木石姻缘必然成功。奈何警幻仙子认为林黛玉乃是太虚幻境之人,与贾宝玉本不可能结为夫妻,二人不过下凡了却因果,今生结束孽缘修成长生大道。所以阻止了贾宝玉随木居士而去,也断了“木石姻缘”,令他只能“回头”选择“金玉良姻”,与薛宝钗成亲。

木居士所代表的“木石姻缘”就这样被贾宝玉擦肩而过了。






木石姻缘和金玉良姻按照曹雪芹的设定,并不止两段姻缘那么简单。所谓金玉良姻代表“富贵传家,三世而斩”;所谓木石姻缘代表“诗书、耕读、道德传家,绵延不断”。

富贵传家主要责任在男方,男人没有能力,必然败家守不住业。宁荣二公需要贾宝玉“男儿当自强”!而“诗书、耕读、道德”传家,家中但有一人在,则传承不绝,男女老幼都是传人。

贾宝玉娶薛宝钗,是富与贵的结合,贾家选择“金玉良姻”后三世而终;贾宝玉失去林黛玉,是诗与书的擦肩而过,贾家错失良机,错失“诗书传家”的机缘,贾宝玉这一支也绝灭无后人了。

木道人与灰侍者是“木石姻缘”诗书传家的引路人。这条路很难走,走不好也会粉身碎骨,但只要到彼岸,就会畅意通达。






有人说薛宝钗也不错,不也规劝贾宝玉读书科举仕途么?其实,诗书传家并非科举仕途,至于耕读以至于古代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道德传家,更非读书科举一途。能立言、立功、立德者,才是万世师表,谁又不羡慕孔孟的传承香火不绝?科举功名终究小道,依旧是败家的根本!

以上观点为君笺雅侃红楼主观理解,线索都为原文所引用,是否符合曹雪芹原意,见仁见智,多歧为贵。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文/君笺雅侃红楼」 白日做梦 - 汉语成语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词汇|成语




白日做梦,汉语成语,拼音是bái rì zuò mèng,意思是大白天做梦。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实现 。出自《精选雅笑·送匾》。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白日做梦

  • 外文名称

    spin daydreams

  • 出处

    《精选雅笑·送匾》

  • 拼音

    bái rì zuò mèng


  • 注音

    ㄅㄞˊ ㄖㄧˋ ㄗㄨㄛˋ ㄇㄥˋ

  • 近义词

    黄粱美梦、痴人说梦、痴心妄想

  • 反义词

    脚踏实地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明·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折叠编辑本段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多用在斥责、谴责的场合



折叠编辑本段示例

换抠三县鬼迷心窍妄想回头!明摆着的,是你抠三县~。 --谌容《万年青》五十七

一仁想说,我在学校数理化好,想将来做工程师。但他知道这是白日做梦了,就看看老军儒,突然流下热泪,跪下了。--贾平凹《龙卷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甄英莲一人,给《红楼梦》所有女儿带去厄运,“莲”这个字太邪门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28:甄英莲的“莲”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上回讲过甄士隐只有一个女儿,名叫甄英莲。是甄士隐盛年致仕还乡,子嗣传承无望的心情体现。

甄英莲谐音真应怜,不只是她个人命运谶语,还是父亲甄士隐对自身遭遇的变相嘲讽。

本文就要讲一讲甄英莲与莲的故事。




☞细说红楼系列028,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甄英莲就是日后的香菱。

她作为《红楼梦》第一个出场的“金钗”,位列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排在秦可卿之后。

这个排位很重要,起码说明两点:

一,甄英莲与贾宝玉没有直接的亲缘和情感关系。

二,甄英莲的作用承上启下。“莲”字为红楼女儿命运定调。

甄英莲就是真应怜。映射出她可怜的一生经历和结局。




英莲虽是官宦之后,书香门第小姐,却是末世独女。与此时还没出生的林黛玉、巧姐一样,是家亡象征。

她不久后被仆人霍启丢失,拉开甄家家破人亡的序幕。

被拐子养作扬州瘦马十年,吃尽苦楚。好容易被卖,竟给冯渊带来灭顶之灾。

后为薛姨妈做丫头,又给薛蟠做小妾。薛蟠娶妻后,遭正室夏金桂凌虐而死……她这一生,便从“莲”字而起,代表红楼女儿的可怜命运。




而比“莲”更可怜的,是改名香菱后叠加的“凌”字。

莲与菱,就是怜与凌,是女儿人生的两个悲剧。

为女儿时,身世可怜,父母无缘。

为妻子后,所嫁非人,凌虐至死。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为正妻者尚可求得尊严,为人妾婢就是俎上鱼肉。

而即便为人妻想要全身而退,也得需要运气。




后文薛宝钗丈夫离去成为生妻。贾元春与皇帝离心离德。王熙凤与贾琏夫妻反目。贾迎春怯懦被孙绍祖虐待而死。李纨史湘云死去丈夫守寡。巧姐嫁作农妇。秦可卿遭公公扒灰而死。

再加上香菱被正妻虐待,尤二姐被正妻谋害等等……

金陵十二钗三册女子,诠释出三十六种不同女儿的命运和结局。便是薄命。

当然,薄命不是短命,也不表示结局不好。尽管得善终的不多,比如贾探春、薛宝琴、花袭人等得杏、梅、桃三种“瑶池蟠桃种”的人,会得幸运。

而那些香消玉殒或身世可怜的女儿,无一例外全与“莲”有各种联系。




贾元春第一句话“花溆即可,何必蓼汀”,出自《采莲》诗。林黛玉是芙蓉花签。贾迎春丫头叫莲花,住在紫菱洲。贾惜春住在藕香榭。王熙凤是琏二奶奶。秦可卿是小蓉大奶奶。香菱是甄英莲。尤二姐嫁给贾琏。尤三姐要嫁柳湘莲。晴雯是芙蓉花神……

而那些与“莲、菱”无关者,或多或少结局都有一点幸运。必然与“杏、桃、梅”有关,属于另一类命运。

甄英莲就像一把开启薄命女儿命运的钥匙,将要迎来的命运对众女儿,尤其林黛玉起到关键影射。

第一个影射,同样是末世独女。

第二个影射,癞头和尚见死不救。

详情下回再讲。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00: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强拉袭人“偷试”,她为何不跑开,反而掩面伏身而笑?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回来,袭人替他更衣时问起原委,他不得不和盘托出,将梦中情景讲说一遍。




(第一回)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细看贾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这段描写,会发现很多问题。

表面看,似乎贾宝玉想要重温梦中情,“强”袭人同领警幻之训。

宝玉用“强”,是个动词。有“强迫、强求”之意。侧面反应的是袭人的“拒绝、被迫”之意。“强”字不免带出“主次”之别。

贾宝玉是主子,不管袭人愿意不愿意,只为满足自身的欲望行事。




袭人是丫头,不得不顺从主子,牺牲女儿清白满足贾宝玉的欲望。

如此一来,“初试云雨情”便变得不那么美好,成了贾宝玉被欲望驱使,毁了袭人一生清白。

贾宝玉真如此,对女儿的尊重和爱戴都成了彻头彻尾的谎言和虚伪。亲近女儿真成了被欲望裹挟的别有用心。

然而事实肯定不是如此。贾宝玉既不是那样“皮肤滥淫”的浮浪公子,更不是不顾袭人反对就“强”要她的小人。

这里的“强”,十有八九如后来猴到鸳鸯身上扭股糖一般要求吃胭脂的行为类似,涎皮赖脸的痴缠而已。

“强”与强迫大不同,袭人不是被迫不得不从,读书人要清楚。




说完贾宝玉的立场,回头再说袭人。她虽然遭受贾宝玉的“强”要,却是真正掌握主动的一方。

要知道袭人比贾宝玉大三岁,与薛宝钗同岁。此时已经十四五岁通了人事。

她知道贾宝玉裤子上的脏东西是“那里”流出来的,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可她没有心照不宣,反而还要贾宝玉和她讲清楚。这里要注意,“说清事实”有两个意思。

一,袭人出于职责,要弄清楚情况好做汇报。

贾宝玉“长大了”,有了第一次梦遗,肯定要汇报给贾母王夫人,是袭人的职责。

二,贾宝玉长大懂了人事。按照贾府规矩,就可以有通房丫头。谁能拔得头筹就抢占先机,有可能获得未来“姨娘”的身份。




袭人是贾府买来的丫头,不甘心一辈子做奴才,才努力工作步步攀升。来到贾宝玉身边后,只有成为侍妾,才可能摆脱奴才命运,她不可能不上心。

如今知道贾宝玉“成人”,你说她要不要抓住机会?

三,袭人听闻贾宝玉讲述梦中警幻仙子所训云雨之事的反应是“掩面伏身而笑”。

如果听者换成晴雯,肯定是“啐”一口转身跑出去。

袭人不但不跑,反而“掩面伏身而笑”,就是遮住自己的脸,将身体匍匐在床上或者桌子上,将后背完全不设防的暴露给贾宝玉,更展露出女儿的身姿……

就说贾宝玉这才十一二岁的小毛头,刚在梦中意犹未尽,如何不趁机猴上去求这个“姐姐”与他共同尝试一番?




袭人便趁势“委屈”献身,仿佛贾宝玉“强”势。这样有两个好处。

一,袭人被“强”难免委屈。让贾宝玉担了一分道义上的责任。从此对她更加亲近。

二,袭人表现出优秀品质,掩盖自己的计算。贾宝玉主动,她是不得不配合。长辈们知道也无可奈何。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曹雪芹笔下文字的魅力,在于背后特别有嚼头,能够品出更多的滋味,才是《红楼梦》真正的魅力。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09 09:58・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12: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会真楼+扯淡碑+】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7.1 钟家台 2020-02-19   |  290阅读  |  1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佛教的诸多明王中只有孔雀明王是同凤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考虑到《红楼梦》的整体性,身为朱明唯一正统继承人的朱三太子朱慈炤只会选孔雀明王来作隐喻而非其他明王。
  对宝钗的艳冠群芳的牡丹花签再作补充。
  “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诗,全诗为:
  似共东风利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
  在前面已经解过花签上的“任是无情也动人”是暗示宝钗内心冷酷但却能够得人好感。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芍药影射的是背叛朱明投靠满清并篡改历史的翰林文官,
  “芙蓉何处避芳尘”则暗示了黛玉不敌宝钗,最后被宝钗欺凌取代的历史。
  但宝钗的花签的秘密还不止于此,让我们一起来将这首《牡丹花》诗看完。
  诗的最后一句“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中藏了一个典故:韩令,即韩弘,唐元和十四年曾为中书令,《唐国史补》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曰:‘吾岂效儿女子邪?’”
  罗隐引用的韩弘砍去牡丹的典故乃是为了影射杨贵妃最后因国乱而被逼自缢的不幸结局,而朱慈炤正是要借此来隐喻周后最后同样的因国破被逼自缢的结局,也照应了他文中将宝钗比作杨妃的暗笔,也是宝钗为何落得“金无彩”的历史玄机。
  这里所引的韩弘不肯“效儿女子” 的决绝行为也正是照应宝玉最后的“悬崖撒手”, 弃宝钗而为僧。
  首尾应和、处处照应,《红楼梦》的构思精深和布局严密实在是叹为观止,真真不世之神作!
    关于“扯淡”碑的介绍。
  淇县原有北圈门。北圈门外稍偏西北原有一座奇特的庙宇,曰祖师庙。说它奇特是因为该庙为私人所建,也为私人所用。院中满栽奇花异草,环境优美,清静宜人。庙北又建会真楼。楼为两层,八个角,群众称之为八角楼。楼门上方横刻“会真楼”三个大字。进门迎面横刻“遽觉”二字。楼上八面开窗,登之可极目四望。庙的规模也不宏大,五间大殿,座北朝南。内供真武大帝。大殿西侧又筑静室三间。除主人泰极仙翁外,另有道士若干。泰极仙翁死后葬于庙院中,立扯淡碑一通。
  我们现在看到的扯淡碑残高1.78米,宽0.86米,厚0.18米。石质,圆首。作者用阴线将碑的正面分成碑和碑首两部分。碑首横刻“再不来了”4个草字。碑的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7个大字,“处”字已残掉。“泰”字右刻“扯”,左刻“淡”。扯字下竖刻“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2行32个字。淡字下面竖刻“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2行32个字。正面共刻77个字。碑阴圆首处竖刻“碑阴”2字。正中竖刻“为善最乐”4个大字。两侧各有联语一幅,右刻“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刻“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碑阴共刻34字。全碑共刻111字。因碑上有扯淡2字,所以群众都称其为扯淡碑。该碑的奇特在于墓碑无墓主人姓名,立碑无立碑时间,碑文藏头露尾,朴朔迷离。
“泰极仙翁脱骨处”是打开墓碑奥秘的关键。现在我们对其进行由易到难的剖析。“处”当地方讲,“脱骨”是脱胎换骨的简称。道教认为,修道者得道后,便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成仙骨。脱骨处即得道成仙的地方。仙翁,翁是对老年男性的统称。仙翁就是成仙的老年男性。泰极是墓主人的代号。泰字可以作通达解,也可以作平安解。泰极就是通达到顶点,平安到顶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平安通达到顶点的人,应该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如果以极字为主解,极是皇帝之位,泰极就是平安的皇帝之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6.5

下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12: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甄士隐为何会派一个男仆,单独抱着英莲上街?
2019年12月15日 17:11 新浪网 作者 组成特殊思量

  香菱悲惨的命运,源自她四五岁时,所看的那场社火花灯。在这场社火花灯上,因为带她的男仆霍启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等他出来,英莲已经了无踪迹。

  红楼梦:甄士隐为何会派一个男仆,单独抱着英莲上街?

  然而,奇怪的是,为什么甄士隐会派了一个男仆,单独带着英莲上街呢?

  虽然,在古代,女人们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更多时候,这种限制,针对的是大家闺秀和豪门贵妇。而且,在元宵节的时候,即便是豪门贵妇,也是会被额外允许外出看灯的。比如在《金瓶梅》中,五品提刑官西门庆的老婆们,就多次在元宵节出去观灯。在明清之时,还有一种专门在元宵节举动的活动,叫做走百病,说白了就是在这一天,女眷们集体外出祈福的活动。

  红楼梦:甄士隐为何会派一个男仆,单独抱着英莲上街?

  而且,即便是女眷们不外出,甄士隐夫妇也可以多派几个家人,或者派婆子们抱着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婆子们的外出,是根本不受礼法限制的。比如在《红楼梦》的第六十回,翠墨叫小丫头蝉姐儿出去卖糕,蝉姐儿不便外出,就命一个婆子出去买的。

  所以,甄士隐只派了一个男仆,带着女儿上街看花灯的行为,其实并不合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甄士隐做出了如此不合理的行为呢?

  红楼梦:甄士隐为何会派一个男仆,单独抱着英莲上街?

  第一,甄士隐的性格使然。甄士隐,是一个不知世事险恶的人。他一出场,作者就说他“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富足的生活,恬淡的天性,使得他应该很少经历世事挫折,也就使得他不知道世事险恶。

  第二,甄士隐没有知人之明。甄士隐是一个好人无疑,好人不等于有识别人性的能力。他看错贾雨村在先,看错霍启在次,看错岳父封肃在末。这三个人,构成了他一生的悲剧。看错了霍启,丢失了女儿;看错了岳父封肃,丢失了所有家产,看错了贾雨村,把女儿彻底送进了火坑。霍启,或许不一定是个坏人,但他最起码是个没有责任心的人。这是导致英莲丢失的关键。古代的仆人,大都是终身制,一个在甄士隐家多年的人,甄士隐没有看出他的缺乏责任心,也是甄士隐最大的失误。

  红楼梦:甄士隐为何会派一个男仆,单独抱着英莲上街?


  第三,英莲的命运如此。癞头和尚的一句“有命无运,累计爹娘之物”道破了英莲此生的命运,也是应劫而来。注定了的命运,无论是甄士隐还是英莲,都无法扭转。

  所以,甄士隐只派了一个男仆,单独带着英莲上街,有甄士隐识人不明,安排不当的失误,也有英莲命中的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12: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甄士隐竟然和女儿香菱成了道友,为了隐藏真事,对香菱的遭遇视而不见
君笺雅侃红楼 2019-11-06   |  1098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香菱的命运牵动人心。这个面目有些模糊的女孩子,浑浑噩噩的半生似乎有太多的无奈。读者作为上帝的视觉,当然知道香菱有个父亲甄士隐,跟了跛足道人而去已经是神仙一流人物。那么甄士隐为什么不救自己苦命的女儿甄英莲呢?这是本人曾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若干思索,我认为原因很简单,甄士隐的存在是将真事儿藏起来,而不是为了救他女儿。

甄士隐受了跛足道人的感化,最终随破足道人抛家舍业而去,并且在明知道香菱最后有可能被迫害致死的情况,也没有出手相助。作者如此安排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甄士隐应该是个不存在人。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第一个洞悉真相的人,他先是在梦中听到了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说的关于红楼梦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其后又从跛足道人那儿听到了好了歌,自己顿悟,做了注解。这是一种对世态炎凉的明悟。是对世界法理的通透。所以根本来说甄士隐,应该是个不存在的人。

作者有意安排甄士隐,不过是借甄士隐的耳朵和眼睛,告诉读者事情的真相,人情世事的真相。甄士隐明悟了,读者也就大多懂了。所以现实世界中的甄士隐在女儿丢失之后,是生是死并不重要。也许甄士隐真死了,也未可知。



第二,香菱已经不是甄士隐的女儿。
甄士隐是明悟真相的人。真相是什么?按照作者最初的安排是一干冤孽下凡历劫。香菱作为历劫的一份子,她所有的遭遇都是劫难的一部分。甄士隐若出手干预等于是让历劫无法完成。那么香菱的下凡将变成毫无意义。

中国的神话体系表明,香菱下凡,不过是借了甄士隐妻子的肚子降生,了却尘缘羁绊。而甄士隐自己已经得道,也已经了却了尘缘羁绊。是不可能再出手干预他人的历练。

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在丢失的那一刻,已经和他了却了父女情缘。而后来被夏金桂折磨惨死的香菱,已不再是自己的女儿,只是下凡历劫的另一个人,是道友而已。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甄士隐不会出手相救香菱!你觉得呢?

+关注
undefined
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4 20:48 , Processed in 0.3261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