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5: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鬼神朝:读过赞颂娲皇功德的诗词,就会懂娲皇宫为何是处圣地

安阳源易缘

2024-05-23 09:27河南

日月鬼神朝:读过赞颂娲皇功德的诗词,就会懂娲皇宫为何是处圣地

关于女娲娘娘是道教神仙,还是佛教神仙,又或是儒教的神仙,网络中,曾说法不一。

从全国主要供奉祭祀女娲娘娘的主要场所来看,绝大多数地方,都实现了佛、道、儒三教融合相处。

河北邯郸涉县的娲皇宫,从汉文帝刘恒建“神庙三楹”开始,一直到北齐时期,文宣帝高洋,曾在这里大兴土木,进行增修扩建,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凤凰山(中皇山)现在的娲皇宫悬崖石壁上,至今保存有“古中皇山”四字石刻,并在此处建立“神庙三楹”。


公元845年,唐武宗禁止佛教,拆毁寺院,令僧尼26万人还俗。或于此时,娲皇宫渐为道教所有,到了广明元年,佛教又有所恢复。

娲皇宫经过历代叠次修建逐渐成为了一组神庙古建筑群中,既有佛道两教的文化,也有儒家思想的展现,同时包含有浓重的民间乡俗特征。

从传统民俗文化和《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我们知道,女娲娘娘既非佛教,也非道教,更非儒教。

民间传说:上古时期,她因抟土造人的人神,成为炼石补天的恩神,又因她与人祖伏羲结为夫妇,使得人类结晶得以代代延续,还被民间敬奉为高媒之神和送子娘娘。


如今,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娲皇宫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中华始祖女娲娘娘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

在《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处,为何称中皇山?娲皇功德园里的诗,大有学问》一文中,“源易缘”撷取了5首,赞颂娲皇圣母和娲皇宫的诗篇,读起来意犹未尽,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推荐娲皇功德园(诗词文化园),这些立意深远、文藻优美的诗词文化,以飨读者。

一、《卜算子-题娲皇宫》,作者:赵永红

云深高阁悬,何处寻仙石;飞鸟时来涧鸣幽,澄空天如壁。

平畴稻禾香,含笑繁华夕;长祭娲皇补天恩,四海无戈戟。

二、《娲皇宫》,作者:张存寿

人力从来法自然,女娲始祖信真传;当初五色石飞处,一木一湖皆补天。


三、《瞻娲皇宫》,作者:高昌

举目依依人祖迹,沿阶眷眷子民情;诗轻惟念皇重,恩重遥知五岳轻。

四、《临江仙-娲皇宫》,作者:林峰

霞起灵虚叠翠,风来幽谷含英,山腰无数夕阳明;

树留惊世古,石炼补天青,楼活神工造化,崖磨妙手曾经;

九重真气向谁倾,停骖迎爽籁,招鹤下沧溟。

五、《拜谒涉县娲皇山》,作者:刘庆霖

西来涉县到云边,俯首圣山恩史前;不问娲皇补天术,拜仙只学爱人间。


六、《登娲皇宫》,作者:左晓鑫

女娲施慧向人间,抟土揉石补漏天;万里长行休忘祖,初心永在中皇山。

七、《谒娲皇宫》,作者:吕星宇

欲暮时分天色好,中皇山里久沉吟;数声啼鸟来云外,几道斜阳入翠阴。

移步青阶苔半老,栖身谧境意难禁;清风最是吹不止,缕缕丝丝动客心。

八、《浣溪沙·谒涉县娲皇宫》,作者:张金亭

到此绝无不敬颜,补天圣迹众趋参,焚香净手礼恭谦;

岁岁娲宫公祭盛,朝朝人祖拜揖连,楼阁挺立入云间。


九、《浣溪沙·登娲皇宫》,作者:徐小平

半壁风光半壁烟,登高学补女娲天,楼台一望卧空悬;

早越太行初到涉,长闻美酒不思川,斯时心地落谁边。

十、《八声甘州·娲皇宫》,作者:樊令

看悬高万仞锁神宫,想断鳌立极,补天炼石,抟土功成,几折山蹊溯到,芳树染霓旌;

鸟雀归飞处,千里云平,遥瞰太行佳气,是朝朝暮暮,来祷苍生,奈残碑小字,风雨蚀无情;

只人间,谁书上古,只留着,几片刻崖经,斜阳下,送游人云,画鼓低鸣。

(未完,待续)

娲皇宫因其周围山势呈现出了“龙环虎抱”的上乘风水宝地,被古人称之为“千年龙虎抱,日月鬼神朝”,再读赞颂女娲娘娘功德和娲皇宫的这些诗,就会懂得引得日月神(鬼)和后人朝拜的原故,并非只是其迤逦风光,更多的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功德。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8: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朱履客+金钗人十二】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二十四史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图书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素有“正史”之名。该书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 《魏书》 《周书》《北齐书》等,共有3229卷,约4700万字,从第一部《史记》记载的上限黄帝算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述的下限崇祯十七年(1644)为止,记述中国历史赓续4000多年,除了《史记》是完全的通史,《南史》《北史》是将几个断代连续起来的通史, 其余都是皇朝断代史,即完整地记述一代皇朝之始末。折叠明史
清·张廷玉等著,332卷。

《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过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这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对史事的贯通、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白寿彝教授指出《明史》受时代特点所限,《明史》已无法像前四史那样去体现史家的思想,也无法像其余诸史那样相对少有避讳。史家们的艰难是在史德与现实中找寻出路。尽管如此,《明史》仍不失为一部历史巨著,它的完善是突出的,它的避讳难言是突出的,它反映出的史家们的艰难也是突出的。这也是清初史学的特点。[2]

参考资料
1.《二十四史》| 文史界难以逾越的高峰,读越久越知其乐趣  . 微信公众平台 . 2021-02-19 . [2023-11-17]
2.“二十四史”简介  . 个人图书馆 . [2023-11-17]
红楼梦为什么是十二钗? 青梅煮茶 2016-06-02   |  1334阅读  |  7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十二钗的说法是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薄命司”册子中所写,把当时金陵比较重要的女孩子录入其中,平常说的金陵十二钗是正册的十二个女子。
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为什么是12钗呢?
有人说,这是跟中国人的宇宙观有关,十二,是一年的月份。听起来很有道理,中国人喜欢12,与天文有关,有12地支、12属相等等。
红楼梦小说也延续了这个传统,第一回说到女娲补天的补天石,每块12丈厚,周长24丈,一共有36501块。1年12个月份、24个节气;一年365天,共100年,36500块,多出1块。
不过,为什么不是24个(节气数)、10个(天干数)等等,而是选12这个数呢?
这也与传统有关,南朝梁武帝萧衍作的《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此处的“金钗十二行”是指美女头上的金钗非常多,原意是指女子发髻高,头上插了好多金钗,十二不是确数,是多的意思。
到了唐代,白居易的诗《酬牛思黯》里的“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十二行则用来指女子排列之众。白居易在自注中说得非常明白:“思黯自夸前后服钟乳甚得力,而歌舞之妓颇多。”
再后来到了宋代,沈立《海棠百韵》里说:“和气高低洽,芳心次第还。金钗人十二,珠履客三千。”人十二,明确到了数字,12个人,12个女子。
这里更深层的寓意,与海棠有关。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载,海棠有四种,其一曰西府海棠。明人王世懋《花疏》则谓有五种,“就中西府最佳,而西府之名紫绵者尤佳”。“西府”是什么?暂时没有明确记载。我们要注意,《红楼梦》中荣国府的怡红院里,种有海棠。而荣国府正是“西府”。第二回贾雨村所述“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第十四回有“西府里琏二奶奶”之类。贾政携众清客及宝玉入大观园,便见有一处种有一株西府海棠。作者偏把西府海棠种在荣国府里,大有深意。


后来,贾芸谋得在园中监种花木工程的好差事,用心弄得两盆白海棠,送给宝玉赏玩。这两盆海棠虽是白色,又是秋日开花,属于草本,与西府海棠色红绛者不同,却因也是置于西府怡红院内,也入了“西府海棠”的名籍。因为白海棠的到来,引起了海棠社的活动。大观园的诗社为什么以“海棠”为名?也大有深意。
贾政初见西府海棠时,向门客介绍说,这叫做“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海棠的来历,有人说中国古已有之,有人说来自海外,无有定论。如果看海棠的所在,第二十三回“园中那些人多半是女孩儿”,这西府海棠真个种在“女儿国”了。


关于女儿国,见于史籍者,有《南史》之东方女国,《新唐书》之女蛮国、东女国、西女国等。其中的“东女国”位于今四川的西北部,是羌人的一支。沈立的《海棠百韵》还有一首诗,“峨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这里的佳丽国,显然是以女儿比喻海棠,佳丽国即“女儿国”。沈立于宋庆历年间为洪雅(今属四川)县令,发现当地海棠极其富繁艳丽,因作《海棠记》并《海棠百韵》诗以赞赏之。
将“女儿棠”种在女儿国中,也是实至名归,种得其所。贾政所谓“荒唐不经之说”,实则是作者“满纸荒唐言”的一部分,读者却要作正经话来听。
女儿国,十二钗。十二金钗的正册中,只有秦可卿未住在荣国府,然而却与西府的宝玉有缘,也与海棠有直接关系,她的房中巧巧挂着一幅《海棠春睡图》!
沈立的前一首《海棠百咏》中,“金钗人十二,珠履客三千”。分明是将海棠比作“十二金钗”!红楼梦书中用了这个典故。
为什么曹雪芹也把大观园中的女子们比作海棠?因为海棠花品奇高,在唐人贾耽著《百花谱》中被评为“花中神仙”。唐人李绅《海棠诗》说,“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这是说海棠为阆苑仙葩。
单说12这个数字,这个数字非常奇特。数字“12”象征着完整、神圣、不可超越,是完美的象征,在中外文化中都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耶稣有12门徒;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周代天子冕上有十二旒,即是帽子上吊下来的穿玉丝绳。


日常生活中,12也很常用。12是常见的算数或货物包装单位,称为一打;电脑的键盘上有12个功能键(F1到F12);标准的数字电话有12个拨号键(1至9、0、*、#);汽车、蓄电池和许多弱电设备上最常见的电压是12伏特,是安全电压。
数学上12非常特别,它是第一个过剩数(因为该数除了本身之外,其它约数的和为16>12);也是第一个半完全数,2+4+6=12;还是第一组勾股数的和(埃及三角形的周长,3:4:5);12是唯一一个数使得n±1、n/2±1及n/3±1均为质数,任何一对孪生素数(除了第一对外)之和的因子。12的正因子数目(6)是个完美数,而它所有正因子之和亦是一个完美数(1+2+3+4+6+12=28)。有这样性质的数暂时只找到两个。
镁的原子序数是12,金+美,又是巧合?

史湘云作灯谜,哪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竟暗含宝玉湘云结局2019-01-03 12:11:47 来源: 南康白起娱乐  举报

分享至



红楼梦中,联诗,酒令,灯谜都有特殊的含义,一般都和人物的最终命运结局有关。


在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史湘云出了个灯谜:“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说完,众人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独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解?”湘云道:“那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都知道耍猴,就是弄个机灵的小猴子被人耍着玩,取乐,但猴子通常表演的节目,现代人是很少见到的,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


其实真正耍的猴子是不剁尾巴的,猴子的尾巴在跳跃爬树中能保持平衡,在树上用尾巴能攀缠住树枝.替代手的功能。


俗语说,形容某人像剁了尾巴的猴子,上蹿下跳。这里曹雪芹借湘云之口来形容贾府的人过于高调了,行为做事太过,不会有好结果。按理说,书中联句,联诗,宝玉都是后知后觉,总落下风的,但这次湘云出的题目独宝玉猜中,也可能暗示贾府败落,红楼梦最终结局是宝玉和湘云走在了一起,不要忘了史湘云也是有“金”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鸭头猴尾====甲申流年
【原】史湘云说“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有桂花油”,彩云为何红了脸 君笺雅侃红楼 2020-07-21   |  1264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史湘云调侃薛宝琴的一个酒令“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有桂花油”,让彩云会错了意,白红了脸。这段描写背后有一个错综复杂的线索,并非作者无头绪的信笔白描。
(第六十二回)湘云的拳却输了,请酒面酒底。宝琴笑道:“请君入瓮。”大家笑起来,说:“这个典用的当。”湘云便说道: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说的众人都笑了,说:“好个诌断了肠子的。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又听他说酒底。湘云吃了酒,拣了一块鸭肉呷口,忽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众人催他:“别只顾吃,到底快说了。”湘云便用箸子举着说道: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史湘云输了薛宝琴的拳,宝琴出了酒令“请君入瓮”。没成想却被史湘云套路了。史湘云的酒令要对着之前林黛玉的“折足雁”酒令理解。林黛玉说的是离群折足雁的哀婉。史湘云说的是孤舟恶水铁锁横江,都是环境凶险,进退不得,生气不知。
林黛玉的酒令是代贾宝玉所作。说的是宝黛钗三人姻缘故事。史湘云的酒令明回薛宝琴,实则暗指薛宝钗和金玉良姻背后薛家,甚至四大家族困局。“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有桂花油”,说了两件事。一件是说“凫靥裘”。贾母喜欢薛宝琴,赐给她凫靥裘,又将雀金裘给了贾宝玉。凫靥裘是“野鸭子头上毛”织成。雀金裘是“孔雀毛”织成。二者外观看似一样,材质差异很大。曹雪芹如此下笔,是替贾母表达薛家的女儿是商人“野丫头”配不上贾家“孔雀”。非指薛宝琴,而是指向薛宝钗,挑明金玉良姻不合适。薛宝钗配不上贾宝玉。
二件是说“桂花油”。薛蟠悔娶河东狮,何为“悔娶”?薛姨妈贪图夏家财富,根本不查夏金桂德行,着急忙慌娶进门才发现娶错了,悔之晚矣。第二十八回蒋玉菡四句酒令分别说了贾宝玉一去不归,冯紫英生了双生子,他与袭人夫妻和合,以及薛蟠“女儿愁,头上哪有桂花油”,就是与“头上哪有桂花油”前后对应。夏金桂说自己是嫦娥花,暗示她在薛家败落后不会与薛蟠同甘共苦,而是像嫦娥一样抛弃了丈夫,回了娘家。“无钱去打桂花油”“头上哪有桂花油”,既说薛家养不起夏金桂。也说薛家后来穷困潦倒,再结合史湘云酒令“孤舟恶水铁锁横江”,将薛家在父亲去世后,处于崩溃边缘的现实说出来。
史湘云重提“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有桂花油”,是作者故意借史湘云之口,替姑祖母贾母说出“凫靥裘”的真正含义,揭穿薛家来贾家图谋金玉良姻的真正用意是为了自救。不过,这件事并没有完,史湘云替贾母“针对”薛家后,作者再次借林黛玉“挑战”了一次王夫人。
(第六十二回)黛玉笑道:“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盗窃的官司。”众人不理论,宝玉却明白,忙低了头。彩云有心病,不觉的红了脸。宝钗忙暗暗的瞅了黛玉一眼。
史湘云说“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有桂花油”,属于作者设若譬喻,当局者并不知晓本意。
晴雯等丫头不懂一起起哄(史湘云也没那意思)。林黛玉借机接话调侃起贾宝玉之前包庇柳五儿和彩云的“玫瑰露、茯苓霜”的事。不想彩云就在旁边,当时闹了个大红脸。此事看似和史湘云酒令影射薛家无关,实则是关联线索。彩云是王夫人身边大丫头,就像薛宝琴代表薛宝钗一样。彩云代表王夫人。彩云监守自盗,就有影射王夫人之意。金玉良姻是王夫人和王家兄弟姐妹几人一起谋划,固然对贾宝玉有利,但对贾家却无益有损。贾母不同意金玉良姻,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贾母认为如果荣国府第4代媳妇都是王家人的话,荣国府有被王家控制的风险。金玉良姻本质就是王家对贾家的全面渗透。王夫人作为贾家媳妇,却做出对娘家有益对婆家有损的事,放之古今都不被允许,岂不正是彩云一般监守自盗?此事别人不敢说,作者借由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话揭发出来。
(第二十五回)赵姨娘说王熙凤:“了不得,了不得!提起这个主儿,这一分家私要不都叫他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赵姨娘这番话,明着是说王熙凤,暗中岂有不指向王夫人?邢夫人对此早都看不顺眼,用“黑母鸡一窝儿”讽刺王家女人在贾家聚集了一窝儿,图谋不轨。王夫人与娘家人坚持金玉良姻,对贾家来说就是“监守自盗”吃里扒外的举动。彩云这次脸红,要对应史湘云酒令的含义去理解。属于作者暗写贾家宝黛姻缘与金玉良姻两派之间的矛盾根源。不能将之视为闲笔。
文|君笺雅侃红楼





[url=]+关注[/url]



君笺雅侃红楼


海棠香国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历史相关




"海棠香国"一词出自宋人沈立的《海棠记》:"大足治中,旧有香霏阁,号曰海棠香国。",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王象之舆地纪胜》里的《静南志》也记载:"昌居万山间,地独宜海棠,邦人以其有香,颇敬重之,号海棠香国。"

"海棠香国"原指古代昌州,如今在重庆市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一带。

四川省乐山市也将"海棠香国"作为了自己的文化名片。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昌州

  • 别名

    棠城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说法一折叠昌州

昌州,重庆市辖古地名,唐干元二年正月(758年),始设昌州。古昌州辖永川、大足、昌元(今荣昌县)、静南四县,后因泸水蛮反叛迁静南(现荣昌区北部),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如今泛指重庆的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和四川隆昌一带。昌州曾遍植海棠,古人常恨海棠无香,但昌州一带原产的海棠却是有香,后广泛栽种于四川的昌州嘉州等地,据说明后已经灭绝,只可能在其发源地无法找到在移栽地的山中还有留存。宋时昌州已广植香海棠,并建有香霏阁。据史料所记,元末明玉珍据蜀,其子明升曾用香霏阁前的香海棠来焙花茶。


折叠来源

永川,大足,荣昌都以棠城自称。古昌州海棠独香,在唐代已经盛名远播。其记载最早见于唐朝的《百花谱》:"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土人珍为佳果。"说的是昌州海棠不但独具异香,还有美味"佳果"。

百花谱》作者贾耽(729-805),是唐代政治家,居相位十三年,政绩卓著。他更是地理学家、地图制图学家,著述彼丰,其功绩令人称颂。这个1200多年前昌州海棠"独香实"的记载虽然没有用"海棠香国"这个词,但它确立了昌州香海棠的"最早历史地位"。可以推定,在贾耽著书以前,昌州早已"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旁"。宰相著书立说,为昌州香海棠作了极好的宣传。因此,到了宋代,还有钟爱海棠的人"恨海棠无香"的典故:受范仲淹器重的才子彭乘在《墨客挥犀》中收录了其堂弟彭渊材的一个"笑话":"彭渊材闻李丹辞昌州,议者吐饭,往询弃之之故。李惊问之,彭曰:'昌州海棠独香。'闻者传笑。"彭渊材是北宋音乐家。博通群书,尤工乐律,曾献书于朝廷,而征为协律郎。他曾说,平生无所恨,所恨者仅五事: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桔带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后来得知昌州海棠独香,他一生憾事少了一件,喜不自禁,对昌州充满无限向往之情。

彭渊材《海棠》诗:"雨过温泉浴妃子,露浓汤饼试何郎。"诗人用杨贵妃出浴之艳丽,喻其娇美动人;用美男子何晏食汤饼汗出,面色更洁白,喻其色白靓丽。用两个典故兼比海棠姿色,栩栩如生。这种同时用美女、俊男"喻花"手法很少有,足见昌州香海棠之可爱。

《海棠百韵》诗云:"峨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佳丽国即"美女国"、"海棠香国",昌州海棠香国已经成为人间仙境。

叶子奇著《草木子》云:"海棠惟昌州者香,故号昌为海棠香国。州治前有香霏阁。"(按:叶子奇,公元1327-1390年,元末明初大学者),后来明人郎瑛(1487-1566年)撰《七修类稿》卷四十四《事物类·香海棠》还对叶文做过引用。

明末清初的张岱(1597-约1689年),在其《夜航船》中也有"海棠香国"条云:"昔有调昌州守者,求易便地。彭渊闻而止之,曰:'昌,佳郡守也!'守问故,曰:'海棠患,患无香,独昌地产者香,故号海棠香国,非佳郡乎?'"



折叠编辑本段棠城之争

棠城美誉古已有之,曾引来荣昌、大足、永川三地争抢。传说中芳香四溢的昌州古海棠,已绝迹。但三地都有大量"棠城"印记。如荣昌有海棠公园、香国公园;大足龙岗山北塔脚下高耸的石崖上,刻着"海棠香国"四个大字,据称为唐代昌州府官张颜所题;永川城里有以海棠命名的街名……

何止是古昌州美称"海棠香国",凉山州甘洛县海棠镇(区别于重庆市长寿区海棠镇)也有此雅号。据何万敏先生《古城:历史的散笺》说:"海棠是进入凉山的第一重镇,古代第一关隘,彝语称'嘎达铺',唐《蛮书》称'达士驿'。明代时,因都司署后园中有株巨大而奇艳的海棠花树,称此地为'海棠香国',镇名由此而得。"(载《中国西部》2005年第11期)


折叠大足

大足昌州古城,海棠香国距东关转盘,往铜梁方向约1.1公里处。距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宝顶山约12公里,北山石刻2公里,处于北环东路、佛都大道、大铜路之间,北侧紧邻近200亩的"海棠森林公园",地块内濑溪河自西向东穿越而过,水面宽30米以上(河道最宽处达42米),河流沿线长约1.2公里。项目总占地面积963亩,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

重庆大足龙岗山北塔脚下,高耸的石崖上,刻着四个斗大的字:"海棠香国"。当地传说是唐代昌州府官张颜所题。还有山门楹联云:"海棠香国,海啸山呼……最是渊材风雅处,劝人典郡意悠悠。"诗中"渊材",即宋代学者彭渊材。典出宋人释惠洪(1071-1128年)的《昌州海棠独香》,作者释惠洪即彭渊材之侄。


折叠永川

永川区棠城公园位于新城核心区域,全长约300米,宽约5米,道路两旁建筑为唐代红柱、粉墙、灰瓦的建筑风格。重庆市商委于2009年11月24日组织重庆市美食街(城)评审委员会专家组到永川区进行了现场审核评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永川区棠城公园美食街"基本符合重庆市级美食街(城)命名条件,同意命名"永川区棠城公园美食街"为重庆市级美食街。



折叠编辑本段说法二折叠乐山

明万历39年(1611年)编成的《嘉定州志》:"州治枕海棠山,接高标之脉。甘棠楼,知州钟振题'海棠香国'于此。 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古称嘉州,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与乐山大

佛所在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嘉州盛产色相具佳的海棠,称香海棠,天下闻名, 旧时乐山府衙内悬有两道匾额:"汉嘉古治""海棠香国",如今的海棠更成为了乐山的市花。


折叠来缘

称乐山为"海棠香国",是因为乐山古代特产"嘉州香海棠"之故。

算来,嘉州海棠在唐代就已经出名,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说:"嘉州海棠,色香并胜"。唐代曾在嘉州做过刺史的薛能写道:"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

北宋诗人王十朋称为"嘉香海棠",并以此为题写"点绛辱"词,"丝蕊垂垂,嫣然一笑新妆就。锦亭前后,燕子来时候。谁恨无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有学者认为,海棠以地名"嘉州"冠之,既区别于异地,又标明了它特有的风格和特征,而成为另一种"物种"或"品种"。


折叠唐代

历史上嘉州素以盛产有馨香的海棠而闻名于世。唐代曾在嘉州做过刺史的薛能写道:"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嘉州古城一度成为香城,这是怎样的一种香呢?


折叠宋代

宋代,嘉州香海棠盛极一方。《广舆记》载:"海棠,嘉州出者香。"王十朋为此作《嘉香海棠》词云:"丝丝垂蕊,嫣然一笑新妆就,锦幕前后,燕子来时候。谁恨无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认为香海棠虽然非嘉州独有,但"嘉州出者香"无可置疑。孙长民在《海棠记》中说得更清楚:"海棠盛称于蜀中,然亦唯蜀之嘉州者有香而本大。"当时,古城内嘉定府治后海棠山(今桂花楼到海棠湾)就以海棠花多而为嘉州名胜。王象之《舆地纪胜》载:"周回皆植海棠,花时太守必宴赏。花片飞坠,自溪流入城中。"海棠山成了官吏们吃花酒的地方。


折叠明代

到明代,在海棠山建观景楼阁,亦名"甘棠楼"。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编成的《嘉定州志》记载清楚:"州治枕海棠山,接高标之脉。甘棠楼,知州钟振题'海棠香国'于此"。最早出现了"海棠香国"的提法。钟振是在万历二年至五年(1574-1577年)任嘉定州知州的,看来那时已有"海棠香国"之说,但当时可能只是指海棠山风景区。到万历后期,任四川巡抚的李时华有《凌云寺》诗云:"登高且尽樽前酒,香国海棠尚未残。"巳扩大为指整个嘉定城了。南明时,陈起龙在《重修凌云寺记》中说:"平定府旧称海棠香国"。平定府即嘉定州,为南明永历时所置。明确点明"海棠香国"是指整个嘉州,但只说"旧称"而不说"古称",可见只是在南明之前的明代嘉定州才开始称"海棠香国"的。


折叠清代

到清代,海棠香国名气颇大,居然成了衙门樵楼的题榜。康熙时来游的方象瑛在《使蜀日记》载道:"樵楼榜曰'海棠香国',所谓海棠无香,惟嘉州独香也。"光绪十年{1884年}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游乐,更是亲眼见到城中衙门鼓楼上的"海棠香国"匾额。


折叠近代

民国《乐山县志》也明确记载:"旧府署,海棠山麓。其樵楼在府署头门东南楼,额二:外曰'汉嘉古治',内曰'海棠香国'。"因此,清代诗人诗歌中便常常把"海棠香国"拿来吟咏,如邹学山《从郡守游凌云寺》道:"漏天仿佛垂三岛,香国依稀现十洲。"刘濖《嘉定舟中杂咏》道:"身坐海棠香国里,胜游何必羡江南。"


折叠乐山的海棠情结

乐山人心目中的"海棠情结"散发馨香的海棠今已不复存在,"海棠情结"在乐山人的心中却根深蒂固,如今乐山尚有种植海棠欣赏海棠的习俗。

《乐山报》在1980年创刊时,其文艺副刊即以"海棠"命名,希冀嘉州海棠能以另一种生命形式,"深深地植根于嘉州膏腴的土地中,沐浴着社会主义的雨露阳光,四时竞秀,缕缕喷馨,用她绚丽的色彩和沁脾的异香,辉映时代的风貌,陶冶人民的情操。"在乐山人民的呵护下,这个刊名一直在沿用。

为开掘"海棠香国"的历史文化,乐山报海棠副刊在创刊不久就开展了有关嘉州海棠的讨论,引起了乐山市民的广泛关注,有识者热切参与。两年后的《乐山市志资料》在全文辑载其讨论文章时,还在各文的标题下加了副题。计有:李又林《海棠香国觅海棠--嘉州海棠是绿叶球根状海棠》(乐山报1980年9月19日第4版),孟汀《也谈"海棠香国"的海棠--兼与李又林同志商榷》(乐山报1980年10月24日第4版),毛西旁《嘉州海棠是贴梗海棠--与李又林、孟汀二同志商榷》(乐山报1980年11月7日第4版),孟汀《嘉州海棠是垂丝海棠--与毛西旁同志商榷》(乐山报1980年11月28日第4版),李又林《愿为海棠谱新曲--为"嘉州海棠"与孟汀、毛西旁二同志商榷》(乐山报1981年1月16日第4版)。这个讨论因故暂停的情况下,又在其他出版物继继续续地延继着。文章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一时成为街头巷尾茶房酒店的热门话题。

嘉州海棠被定为"市花",是经过乐山市民长时间酝酿、广泛地讨论后一致选出后,市人民代表在大会上一致通过的。

旧时乐山府衙内悬有两道匾额:"汉嘉古治""海棠香国",这正是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度概括。

"海棠香国"凝聚着乐山人对这块热土的挚爱,吸引着天下人对这方土地的关注。寻迹开发"海棠香国"对于建设文化强市有着积极的作用。让历史文化名城大放异彩,让"海棠香国"从历史的记忆中"走"出来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指引,成为新时代的一张城市名片,已迫在眉睫。


折叠郭沫若与海棠香国

郭沫若对有馨香的嘉州海棠也情有独钟。他在1939年回到故乡重游乐山草堂寺(今草堂高级中学校址)时,写有《重游乐山草堂寺》诗一首,"何处海棠香讯在,草堂寺内几徘徊"。可以看出,在当时,嘉州海棠已经日渐稀少。

1928年郭沫若写《我的童年》时,一开头就说乐山:"在乡土志上是号称为'海棠香国'的地方。"颇有几分自豪。"海棠香国荔枝湾,苏子当年寓此间。"这是郭沫若对家乡乐山的歌咏。


应是绿肥红瘦 zzm1008图书馆  2020-05-09   |  40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海棠花, 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 又因为其妩媚、清香、艳丽,常用以比喻美人。海棠花花姿优美,花开似锦,娇艳动人,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赞美海棠花,又有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
写海棠最好的诗歌,应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吧?
【宋】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销残酒。    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北宋大学士苏东坡极爱海棠花,曾赋多首海棠诗来表达他的崇慕之情,如这首诗名就叫《海棠》的诗, 将诗人爱花、爱美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宋】苏轼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南宋著名爱国主义大诗人陆游,一生也极爱海棠,曾作了很多首关于海棠的诗。
【宋】陆游 海棠
十里迢迢望碧鸡,一城晴雨不曾齐。
今朝未得平安报,便恐飞红已作泥。


























【宋】陆游 海棠
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
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刻深。






















【宋】陆游 花时遍游诸家园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恐风日损红芳。
露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宋】陆游 春雨复寒遣怀
去日堂堂挽不回,新年又傍鬓边来。
雨声欲作海棠祟,书卷只为春睡媒。
村舍瘦蔬供薄酒,地炉微火伴残灰。
浩然忽起金鞭兴,漾水嶓山安在哉!






















【宋】陆游 春晴暄甚游西市施家园
税驾名园半日留,游丝飞蝶晚悠悠。
骤暄不为海棠计,长昼只添鹦鹉愁。
老去自惊诗酒减,客中偏觉岁时遒。
东风好为吹归梦,著我松江弄钓舟。


















【宋】陈与义 海棠
红妆翠袖一番新,人向园林作好春。
却笑华清夸睡足,只今罗袜久无尘。






















【宋】陈与义 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宋】 王淇   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宋】杨万里   春晴怀故园海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宋】 马子严   海棠春
柳腰暗怯花风弱。红映秋千院落。归逐燕儿飞,斜撼真珠箔。
满林翠叶胭脂萼。不忍频频觑著。护取一庭春,莫弹花间鹊。






















【金】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其实,在诗歌最繁盛的唐代,歌咏海棠的诗歌就已经很多了。
【唐】薛涛   海棠溪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
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






















































【唐】沈立更 海棠百韵
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
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






















































【唐】吴融 海棠
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
若教更近天街种,马上多逢醉五侯。






















































【唐】李绅 海棠
海边佳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
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
浅深芳萼通宵换,委积红英报晓开。
寄语春园百花道,莫争颜色泛金杯。


















































明代唐伯虎,作为大诗人、大画家,歌咏海棠肯定少不了他。
【明】唐寅   题海棠美人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清代曹雪芹,也借用薛宝钗之口,歌咏了海棠花。
【清】曹雪芹   (红楼梦里)《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






























更新于 03月2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观海棠花,赏古诗词。

下一篇: 也是绿肥红瘦,海棠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8: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史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素有“正史”之名。该书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 《魏书》 《周书》《北齐书》等,共有3229卷,约4700万字,从第一部《史记》记载的上限黄帝算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述的下限崇祯十七年(1644)为止,记述中国历史赓续4000多年,除了《史记》是完全的通史,《南史》《北史》是将几个断代连续起来的通史, 其余都是皇朝断代史,即完整地记述一代皇朝之始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21: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残花》一诗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无日不生尘 是什么意思? 这句和红楼梦中薛宝钗有关系么?
gjikdefrg浏览681次文学分享举报
1个回答
yy_ddd
推荐于 2017.11.24
满意答案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无日不生尘”是什么意思?这句和《红楼梦》中薛宝钗有关系吗?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无日不生尘”这句话出自唐·李商隐的《残花》,这样看来唐朝的诗人是不可能预料到清朝的小说的,所以这句话和《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没有关系。

《残花》原诗引用如下:

残花

唐代:李商隐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唯拍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饥山扒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烂昌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0: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和贾宝玉的真实关系,曹雪芹用四句话隐晦说明,果然非同一般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022: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妙玉判词图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要洞明“美玉与泥垢”以“德”衡量的准绳。

德行高尚的人如“美玉”。

德行低下的人如“泥垢”。




是以《道德经》云: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妙玉情操高尚,不像张道士、净虚、马道婆等出家人还沾染金钱名利,也不像刘姥姥明明不穷,还来贾府打抽丰求“嗟来之食”。是以美玉与泥垢的差别。

奈何芸芸众生多为泥垢之人,妙玉终究难立足于世。

贾府抄家后,妙玉重蹈红尘俗世名利脏污之所,便似判词图画所绘“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五回)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判词图画非常简单,结论就是“事与愿违”。越不想要的结果,偏偏落到头上。

就像晴雯最看不上袭人等人牺牲清白“偷试云雨情”,最终却背负“狐狸·精”勾引贾宝玉的恶名而死。秦可卿、林黛玉都是如此。

而妙玉的判词,堪称是与图画最为契合之作。

一,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欲和云”类似袭人判词的“枉自、空云”,并不是讽刺,而是站在贾宝玉的角度,对妙玉事与愿违的遗憾。

妙玉对自己、对人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品性高洁、淡泊名利、率性纯真者才入她眼。外人眼中就叫孤僻。

只有摒弃世俗功名利禄之心,超脱男女人伦之妨,标新立异不蒙不昧之人,才得妙玉认可接纳。

这点即便钗黛都不行。邢岫烟是沾了作为她“徒弟”的光才行。




只有贾宝玉被妙玉认作“同志”,符合她的基本要求。

是以,在喝体己茶时,妙玉用自己的绿玉斗给贾宝玉用,毫不避讳钗黛在场。并非她对宝玉有情。而是认作同志,无分男女之嫌。

邢岫烟对此评价最精妙: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正因妙玉心中没有男女僧俗之别,秉持同路人思想。才能那样坦然无私。

贾宝玉的评价更属知己:“她原不在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

妙玉青眼贾宝玉,由此可见。

只可惜如此妙玉,仍旧不能逃脱女儿薄命。

少年时身患疾病,药石罔效,不得已舍身寺庙出家才好。

玄墓蟠香寺长大,又遭遇权贵骚扰不容,被迫进京,被贾府请做大观园栊翠庵主持。

原以为至此“清静”,谁知也不能超然物外。贾母三天两头带人去大观园游览,只要到栊翠庵,妙玉就要烧水煮茶款待,她知贾母不喝六安茶,就因贾母来的勤,会有人告诉她。更要忍受刘姥姥这种上门求“嗟来之食”者的评价……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她一心远离红尘俗世,置身槛外得超然,但只要还在红尘之中,就注定事与愿违。

出家以为得了解脱,谁想被权贵骚扰。躲进大观园避世不出,又得应酬主人虚与委蛇。等贾府抄家后,离开大观园又是重蹈红尘。

二,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庄子杜绝权势骚扰,摒弃名利,清高孤傲,自称畸人。

妙玉甘愿躲在贾府大观园中,就是效仿庄子精神。

世俗庸碌之辈追名逐利,有如泥潭中打滚,自身便有脏污,与之交,同污。

是以妙玉与李纨极为不睦。

对李纨来说,望子成龙是她的希望,更是贾府未来希望。

贾宝玉评价嫂子“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是儒家对女子和母亲的最高评价。

但妙玉以槛外人的视角,从佛家和道家思想去看待李纨,不免认为过于追名逐利,深陷红尘泥泞中不可自拔。




两人路不同,观点就不同。读书人要清楚无分对错。

妙玉肯定不接受李纨思想,李纨同样也不接受妙玉教化。

对妙玉来说,若是像清虚观张道士,馒头庵净虚等人,周旋在富贵名利中蝇营狗苟,便如同美玉掉进泥坑,玷污肮脏了自己。

只可惜事与愿违,到底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的“洁与脏”,不能以男女之情或女儿贞洁去论,避免玷污曹雪芹文字。

且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是以贾宝玉立场认识。“何曾、未必、可怜、终陷”等词,都是贾宝玉对妙玉遭遇的慨叹和惋惜,而非作者立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15 11:12・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0: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母含笑劝慰王熙凤的话,尺度之大震碎三观,却让旁观者遍体生寒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曹雪芹笔下最精彩的是人物刻画,最精妙的是人物语言,其次才是伏笔和隐喻。其他所有描写,在以上三点面前,都要位居其后,哪怕也都各擅胜场。

既然说到人物和语言,恰好读到一段贾母的话,本是言笑晏晏,细思却让人遍体生寒。




不得不说,曹雪芹将人物、人性,和复杂的家庭关系彻底浓缩后,再精炼出的文字,令人叫绝!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让我们回到第四十四回,王熙凤生日当天,因贾琏偷情鲍二媳妇一场大闹后,贾琏拿着宝剑在后追杀。王熙凤不顾形象披头散发跑去贾母跟前“求助”之时。

贾母面对王熙凤的哭闹,表现的非常平静。一边呵斥了吃醉酒的贾琏回去,一边嘴里头哄着凤姐,一边说出来的话,却细思极恐。

(第四十四回)贾母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他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

贾母这番话,柔中带刚。句句在安慰王熙凤,句句在批评甚至警告她。

贾母一开始就说“什么要紧的事!”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夫妻之道全在一个包容。

如果事情能够低调处理,就肯定不要闹得不可开交。




王熙凤将丈夫偷情丑闻闹成这么大的场面,让全家人笑话,就是将没错做成了有错。

凤姐可以闹,关起门来夫妻随便闹,有必要弄成提刀弄剑的丑闻?有必要将丈夫偷情事昭告天下?何况“偷情”的事儿,真是大事情么?

贾母这开头一句“什么要紧的事”,言外之意就是在质问王熙凤要干什么?

贾母定性了贾琏偷情,是“什么要紧事”,正义的天平就已经不太凤姐这边。随后老太太又说了一句三观尽毁的话:“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来的。”

这话就是说:贾琏还是个“小孩子”,偷情这种事人人都做,当什么真呢?

你看此时的老太太,像不像公共场合包庇熊孩子惹祸的️奶奶,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就掩盖了一切。可见古今的奶奶们,都会说这句话,不论闯祸的孙子多大年纪。就问你服不?




但从贾母的角度来理解贾琏偷情这件事,也确实不是个大事。

贾琏是荣国府嫡长孙,出身好贵,年少多金,风流倜傥,与几个女人有点风流韵事又怎么了?

贾母和王熙凤所处的家族中,哪一个男主子不是这样的?

何况年轻人大多管不住自己,王熙凤平时却对贾琏严防死守,就算偷个嘴,也是凤姐给“憋”的。

贾母也从年轻过来,她能容忍丈夫三妻四妾,几个丫头成群,怎么到王熙凤这里就接受不了了?

就说这年纪轻轻的世家公子,谁不爱风流?贾琏有这种正常需求,王熙凤闹什么闹?

至此,贾母的话就已经严厉,朝着批评的意思转变了。

贾母最后一锤定音,却最是可怕:“都是我的不是,她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




啥意思?老太太的意思表面是说不该让众人灌王熙凤的酒,让她喝醉了,乱了分寸才“吃起醋来”。

这话也是替凤姐遮掩,告诉她权当这次你喝多了失态下不为例。对外还是轻描淡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言外之意,王熙凤自己必须要听明白:就是贾母告诉她,错在不该攒份子钱给她办生日会,如此抬举她,却被当场打脸。王熙凤此举哪里是吃醋这么简单,分明是“妒忌”。这是贾母绝不容忍的底线,再过分可就要搬出“七出之条”了。

贾母话里一句没有支持王熙凤的实话,反而处处替贾琏开脱。就源于凤姐这样闹触碰了贾母底线。

贾母疼她,是因贾琏是她嫡长孙。她疼的其实是贾琏。

都说贾府只有贾宝玉身边和凤姐在贾母跟前儿受宠,实际是贾母一碗水端平,贾琏与贾宝玉一样儿。




王熙凤是贾琏的媳妇,要做到她对贾琏的贤惠。如果她妒忌成性,损害贾琏子嗣,贾母绝不姑息。

“吃醋”就在提“妒忌”,透着贾母极其严重的警告。

说得再狠一点,就是警告王熙凤“别给脸不要脸”,能全家给她过生日,也能休了她回家!

王熙凤自然懂得贾母言外之意,不但彻底偃旗息鼓。更是在知道贾琏偷娶尤二姐后,也不敢在家大闹,只敢背后搞鬼,却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这些前后故事的关联,你看懂了么?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16 17:38・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0: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最恐怖的一幅画:一条饿狼扑向美女,背后故事不忍细说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023:美女与狼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金陵十二钗判词在妙玉判词后,划出分水岭。贾宝玉人生中最重要的六个女儿: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和史湘云、妙玉便交代完成。




从贾迎春开始剩余的六人,与贾宝玉的关系便要次一等。比如贾迎春,就只是堂姐。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五回)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的判词图画内容直接又恐怖。“恶狼追扑美女欲啖之”,要注意这么几个特别之处。

一,恶狼不是饿狼

饿狼处于饥饿之中,因兽性而吃人,情有可原。

恶狼凶恶又邪恶,吃人源于本性恶念,不仅仅是兽性。

野兽的兽性,饱食后便不噬人。

野兽的恶性,则以伤人为乐。




二,美女被追扑

美女就是贾迎春,她被饿狼追扑,毫无反抗之力,必然要为其所害。

美女,不光指容貌美,还要出身、心性和品德俱佳。

贾迎春父亲是荣国公世袭一等爵的镇国将军,王朝一等一的贵族,爷爷是二代荣国公。

迎春就便是庶出,也是贵族千金大小姐,远胜林黛玉、李纨这种世宦千金,更别提商贾出身的薛宝钗了。

如果单纯只论拼爹,金陵十二钗中,贾迎春父亲贾赦的身份最高,无人能及。

迎春被恶狼追扑,预示她的结局将极凄惨,难以幸免。




三,欲啖之意

恶狼吞噬迎春,是将其“身、心、意”全面毁灭。

恶狼之性极为凶恶,迎春遭遇极为凶险。

秉持金陵十二钗判词图画,大多主姻缘、命运结果,可知这恶狼所指迎春丈夫孙绍祖。

孙绍祖如狼,追噬迎春,注定迎春最终为其所害,无可逃脱。

迎春的判词图画,内容极清楚明白。看似无需过多解释,但却并不简单,背后还有这么几个问题。

一,孙绍祖是恶狼,贾赦为何要嫁女?

二,贾迎春真没有反抗之力么?

三,孙绍祖为什么要“啖”迎春?

根据第八十回迎春婚后回家哭诉可知,孙绍祖其人淫邪凶恶不堪,正如恶狼。




而说起狼,就引出最有名的一个典故。据明·马中锡·《东田集·中山狼传》: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又当死之,欲少延于片时,誓定是于三老。

“中山狼”是典型的恶狼,更是忘恩负义之徒。

孙绍祖如中山狼,暗示其害迎春是忘恩负义。如此,就透露出孙绍祖有求于贾府和贾赦的背景。

孙绍祖其名,源于孙家祖宗。

这孙家被贾政极为厌恶,说他们家本是贾府门下,有“不了的事”才跪求于门下。事情解决转身就忘恩负义。

孙绍祖,“绍祖”便指光宗耀祖。祖宗忘恩负义,他青出于蓝胜于蓝,可知人品低劣。

根据孙绍祖的名字和中山狼的典故,可知他曾有求于贾赦某事,导致贾赦将女儿嫁他为妻。

他忘恩负义不好好珍惜迎春,反要择而噬之。真正“恶狼”本色。

贾迎春虽是公门千金,父亲又是荣国公世袭一等爵的将军,奈何她庶出女儿,从小不被父母待见。

贾赦为人父无德,要不也不会将她随便嫁给孙绍祖为妻。

邢夫人是继母,更是自私自利,儿女仆人一概不管不顾,对迎春不当人子。

贾琏是异母哥哥,兄妹关系非常一般。




迎春小时候在家中就不受待见,甚至备受欺凌。幼年的遭遇导致她性格内向、木讷,甚至是怯懦。以至于面对孙绍祖,完全没有抵抗之力。

如果家族能为她撑腰还好,可她父母不管,叔婶也无缘置喙,王夫人一句“我的儿,这都是你的命”,彻底泯灭了迎春生的希望。

孙绍祖本性禽兽,迎春性格又懦弱,岂有不死命凌虐?尤其他求贾赦的事没办好,更会将气撒在迎春身上。

可怜迎春不得逃脱,为孙绍祖害死。具体还要看判词内容,下回再说。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16 17:38・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9: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顾命元臣+魏忠贤+】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二)——天启落水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看到这个题目,对明史有了解的读者一定会说:明末党争只听说过妖书、梃击、红丸、移宫这四大案,哪里来的五大案呢?这是因为东林党成功掩盖了第五大案,故不被世人所知,其实这第五大案造成的影响要远甚于前四大案,《明史》讲:“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我却要说:明朝实亡于第五大案。
其他的妖书案、梃击案和红丸案、移宫案、改变国家命运的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一)揭开天启皇帝苛待虐死皇后张嫣家人的惊人秘密 、 骗尽世人的明朝最美皇后选美真相、(三)《揭秘王恭厂大爆炸的惊天黑幕》均 已另贴,请在本吧查找。
【拙作《红楼隐史》已经出版,将会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本书16开本,分为上下两册,本书在淘宝天猫、京东、当当网有售,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送TA礼物
IP属地:加拿大1楼2019-05-28 08:02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酌中志。卷十 。逆贤乱政纪略》:“(天启五年)至五月十八日祭方泽坛回,即幸西苑,本日申时后中宫张娘娘(即皇后张嫣)已回宫,客氏同逆贤共在桥北浅水处大舟上饮酒乐甚。先帝与体干名下高永寿、逆贤名下刘思源,皆十七、八岁小珰,在桥北水最深处泛小舟荡漾,上身自刺船,二珰佐之,相顾欢笑,若登仙然。忽风起舟覆,二珰与上俱堕水,船上金大壶酒具尽没。当时两岸惊哗,皆无人色。逆贤、客氏手足无措,逆贤亦自投水,然远不济事。最先奔趋入水救先帝圣驾者,管事谈敬等也。高、刘二竖子皆淹死,后赠升乾清宫管事。本年七月十五日,逆贤亲赴大高元殿作法会,瞻礼放河灯追荐之。盖擅权淫纵者逆贤,而秉笔掌印者体干也。九月,先帝赐忠贤、客氏各金印一颗,方二寸馀,四爪,龙钮,玉箸箓文印九字三行,曰钦赐顾命元臣忠贤印,日钦赐奉圣夫人客氏印。每颗金重凡二百两,铸刻者御用监也,篆字者中书也,戗金龙印盒则内官监也。先是万历年间乾清宫、坤宁宫灾,皇后之宝被焚。及四十二年,福藩之国,中宫例有与王妃戒谕一道,须用宝钤识,垂之久远。神庙轸念匮乏,命御用监以梨木雕刻代用之,模篆者中书谢稷也。终孝端显皇后世,中宫宝竟未补。是时体干顿忘之耶?”


IP属地:加拿大2楼2019-05-28 08:02回复
潍坊乾翎电子商务
古代小心!2024年,这四大生肖,情感,事业将迎来的重大转变!古代该小心的地方要小心,该抓住机遇要抓住,别错过发财致富好运,更别错过爱你的人。
2024-05-28 19:34广告
立即查看

xbfl999
拓定边方7
天启五年(1625)五月十八日,天启在西苑游玩自己划船时突起狂风将船吹翻,落水之后因受惊受凉而生病。在落水事件过去四个月后的天启五年九月,天启作了一项震惊朝野的安排,他居然命御用监制作了二百两重的“顾命元臣忠贤印”大金印赐给魏忠贤,同时又制作了二百两重的“奉圣夫人客氏印” 大金印给奶娘!而十几年前万历皇帝给爱妻皇后王喜姐也不过是用梨木雕了个皇后宝印而已,两相对照,不难发现天启皇帝特赐大金印给魏忠贤和客氏意义极其重大!


IP属地:加拿大3楼2019-05-28 08:03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何为顾命元臣?“顾命”一词来自《尚书·顾命》篇,记载周成王病重召见几位大臣,顾命他们辅佐其儿子康王嗣位之事。“元臣”指重臣、老臣。“顾命元臣”就是皇帝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这特赐“顾命元臣忠贤印”表明才21岁的年轻的天启皇帝居然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安排身后事了!可见当时天启的病情已经极不乐观了。


IP属地:加拿大4楼2019-05-28 08:03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病情的不乐观让天启自感来日无多,而皇子又诞生在即,于是开始安排身后事以防悖乱。
通过五年多的观察和了解,天启皇帝对魏忠贤十分信任,而且怀着皇子的容妃任氏还是魏忠贤的侄外孙女,所以天启赐魏忠贤“顾命元臣”大金印,将未来执掌朝政辅佐皇子的重任交给了魏忠贤。同时也不忘赐客氏一颗大金印,以此来保护身份低微的奶妈客氏在自己死后可以不再被皇后张嫣无端迫害。


IP属地:加拿大5楼2019-05-28 08:03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大家肯定要问了:天启又没有B超,怎知任容妃附中的胎儿是男是女?
天启皇帝完全不确定任容妃腹中的胎儿是男是女,他作的是两手准备:生下的若是男孩而且能够成活,那么顺理成章儿子继位,魏忠贤辅政;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却夭折或者生的是女孩,则由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考虑到弟弟朱由检十四岁年幼没有政治经验,依然需要魏忠贤扶佐才能避免自己登基后出现的移宫案、红丸案这样的阴谋闹剧。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魏忠贤的辅佐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才让财力见绌的天启皇帝不惜拿出两百两黄金为魏忠贤特制“顾命元臣忠贤印”,用心良苦啊!


IP属地:加拿大6楼2019-05-28 08:04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因此,信王早在天启五年九月就已经被天启皇帝安排为第二继承人,只不过没有公之于众罢了。因为天启此举是以备万一,如果自己未来康复了,或是自己的儿子出世并健康成长,岂不让弟弟信王处境尴尬么?不信?我将在后面用确凿无误的证据详细展开解密。


IP属地:加拿大7楼2019-05-28 08:04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为火德朱明王朝带来活力和希望的两位个性皇帝明武宗和明熹宗都是年纪轻轻却都因泛舟落水导致受寒病亡:正德积水池捕鱼落水,让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获得了反击的机会;而天启在后海的西苑三海“自刺船”自己划船落水,给东林党的反扑带来了机会。


IP属地:加拿大8楼2019-05-28 08:04回复

来正网络 · 濮召

广州妈妈每天坚持一件小事,把一个成绩倒数的孩子教成年级前三名
广州妈妈每天坚持一件小事,把一个成绩倒数的孩子教成年级前三名
立即查看

2024-05-28 19:35:45 广告

xbfl999
拓定边方7
“天启五年十月丙子朔孟冬  ○是日辰时 皇第三子生容妃任氏出命礼部知之。” “天启五年十一月丙午朔 皇子弥月 上御皇极门内殿受贺。○进封容妃任氏为 皇贵妃命礼部择吉具仪。”
落水事故导致无子的天启病危,这让东林党看到了拨乱返正的转机,因为自负盲信的信王朱由检早已被他们东林党拉拢,彻底掌握了。
可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天启皇帝的命还挺硬,都给魏忠贤发了“顾命元臣”的大金印了,却还是不死,居然还撑到了任容妃的孩子出生,更要东林党命的是生的还是个儿子!


IP属地:加拿大9楼2019-05-28 08:05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赐金印给魏忠贤和客氏后不到一个月,天启五年十月初一,魏忠贤的侄外孙女容妃任氏顺利产下健康的皇三子。
皇三子朱慈炅的降生无疑是给病重的天启打了一剂强心剂,但这一切却绝不是东林党愿意看到的。
皇三子的出生让东林党备受打击,要知道这皇三子的母亲可是魏忠贤的侄外孙女啊,而亲魏忠贤的皇三子的出现无疑成为东林党的眼中钉肉中刺。


IP属地:加拿大10楼2019-05-28 08:05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只要除掉皇三子,除掉朱慈炅这个天启唯一的儿子,那么东林党将会随着信王朱由检的登基而再次重掌朝堂,于是惊天动地的大戏隆重开演了!
那么这一次,深谋远虑的东林党们到底使用了什么惊人的阴谋手段除掉了皇三子朱慈炅,一举反败为胜了呢?
下一集:改变国家命运的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三)《揭秘王恭厂大爆炸的惊天黑幕》 已另贴出,请在本吧查找。


IP属地:加拿大11楼2019-05-28 08:06收起回复

万劫oo不复: 天启落水的原因书上的记载我是不信的,因为天启是在皇宫里划船的,皇宫周围都是高墙,这大风是怎么吹进来的,按理说都应该被高墙挡住。
2019-5-28 13:20回复

xbfl999: 回复 万劫oo不复 :史料上记载是大风吹翻小船,这风确实来得蹊跷
2019-5-28 19:43回复

万劫oo不复: 回复 xbfl999 :就是皇宫这么高的墙居然没半点作用,反正我是不信。
2019-5-28 19:51回复

火箭七号: 回复 万劫oo不复 :掌控宫廷护卫的魏忠贤怪东林党?真有证据的话跑的掉?还需要你们几百年后的太监来猜测?
2019-5-29 07:48回复

万劫oo不复: 回复 火箭七号 :你出了插科打诨还会干嘛?有点物理常识好不好,风收到阻挡会变小的,明显皇宫的墙很高,什么风能吹进去,还把船都吹翻了。
2019-5-29 09:25回复
我也说一句
还有2条回复,点击查看


cbs88480
发愤河朔11
落水就一定会死?与其买通魏客集团手下的太监,冒着杀头危险,不如直接把天启砍死?万一落水没死呢?


12楼2019-05-28 13:35收起回复

xbfl999: 史料上记载是因为大风吹翻小船,天启落水生病,不是淹死,而生病就给东林党的反扑带来了机会。
2019-5-28 19:45回复

火箭七号: 回复 xbfl999 :什么反扑?不应该是朱由检当皇帝?应该是魏忠贤继续当?
2019-5-29 07:45回复

xbfl999: 回复 火箭七号 :其中的秘密你看了我的文章就一清二楚了
2019-6-1 06:36回复

xbfl999: 回复 火箭七号 :其中的秘密你看了我的文章后就一清二楚了
2019-6-1 06:36回复
我也说一句



cbs88480
发愤河朔11
谁吧天启推下水的,天启自己心里没数?他为什么不把这些人凌迟处死,诛灭三族?


14楼2019-05-28 13:43收起回复

江南鲁二2016: 两个小太监不是“碰巧”都“淹死”了嘛,这就叫死无对证啊。
2021-7-13 17:08回复
我也说一句



汉武帝
血铸长城16
朕应该是意外落水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5-29 07:48收起回复

xbfl999: 是的,同正德一样,
2019-6-1 06:33回复

轩辕亿泷: 还有宋代倒数第二位皇帝
2019-6-15 13:44回复

坂道白麻: 回复 轩辕亿泷 :你说的不会是陆秀夫背对那个小皇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6: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三才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李三才(1552年-1623年),字道甫,号修吾,祖籍陕西临潼县任村里(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坡李村),侨居顺天府通州张家湾(今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 。明朝大臣。

万历二年(1574年),考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万历十一年(1583年),升任户部郎中。后来魏允贞因为议论朝廷、违背辅臣意思而遭到皇帝责备时,李三才抗旨为他申辩,结果被贬为东昌推官。历任南京礼部郎中、山东佥事、河南参议、南京通政参议、大理少卿等职。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巡抚凤阳各府,期间数次上疏陈明矿税之害,并裁抑矿税使。以治理淮河有功,加官至户部尚书。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有朝臣想要引李三才入内阁,由此诽谤他的言论四起。东林党人极力为其辩护,从而形成党争。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引退回家。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遭御史弹劾,被贬为平民。天启元年(1621年),朝廷因缺少人经略辽东,想要起用他,但因朝臣争论不休而搁置。

天启三年(1623年),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未及上任即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基本信息
本名
李三才

字号
字道甫
号修吾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顺天府通州张家湾


出生时间
1552年

去世时间
1623年

主要作品
《抚淮小草》、《双鹤轩诗集》、《灼艾集》、《无自欺堂稿》

主要成就
抑止税监、治理淮河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影响
3历史评价
4人际关系
5主要作品
6人物争议
7史料索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转任多地
万历二年(1574年),李三才考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三才升任户部郎中。与南乐的魏允贞、长垣的李化龙以经世致用相互勉励。 等到魏允贞因为议论朝廷、违背辅臣意思而遭到皇帝责备时,李三才抗旨为他申辩,结果被贬为东昌推官。再改任南京礼部郎中。恰好魏允贞、李化龙与邹元标等在南曹做官,彼此愈加来往密切,他们都讲求经世致用,由此名声更大了。 随后调任山东佥事,山东多狡猾的大盗,李三才多方设计圈套,将他们一一剿灭逮捕。不久升任河南参议,又升副使。相继又做过山东、山西两省学政,因颇有政绩,被提拔为南京通政参议,后来又被朝廷征召为大理少卿。

折叠巡抚淮扬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李三才以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巡抚凤阳各府。 当时矿税使横行各地。李三才所辖范围,徐州由宦官陈增、仪真由宦官暨禄收商税,扬州由宦官鲁保征收盐课,沿江由宦官邢隆征收芦课税,蔓延千里。 矿税使任用奸徒,伪造印章,所到之处如追捕叛乱和逃亡者一样,公然抢夺。而陈增尤其过分,公然数次凌辱官吏。 唯有李三才正气凛然,压制其肆意行凶的爪牙,而且密令犯死罪的囚犯将他们指为同党,从而将他们捕杀,陈增的气焰才被压下。

而那些不安分的人因为矿监税使的缘故,多起来做了强盗。浙江人赵一平用妖术倡议叛乱。 事情被发觉,他逃往徐州,改名古元,胡说自己是宋朝皇室的后代。与其同伙孟化鲸、马登儒聚集亡命之徒,自署官职,预定第二年二月各方起事。 计谋被泄露,他们都遭到逮捕。赵一平逃到宝坻,被李三才抓获。 李三才再次上疏陈明设置矿监税使的弊端,说:"陛下喜爱珠玉,老百姓也羡慕温饱;陛下爱护子孙,百姓也恋妻女。为什么陛下要聚集财宝,而不让小民老百姓有一升一斗的需要;想绵延万年,而不让百姓有一天的欢乐呢?自古未有朝廷的政令,天下的情形就到了这种地步,而能幸免没有叛乱的。朝政鄙陋的多,而陛下的病根就在于沉溺于钱财之中。臣请求陛下发善心,罢除天下的矿税。贪欲之心既然丢掉,则朝政可以治理好。" 过了一个月,皇帝没有回复。李三才又上疏,说:"臣为百姓请命,一个多月没有得到回答。听说近日的奏章,凡涉及到矿税的,您都置之不理,这是国家存亡的关键,一旦众叛亲离,老百姓都成为敌人,风驰尘扬,叛乱的人群四起,陛下安然独处;即使黄金满箱,明珠填屋,谁替你守护呢?"皇帝依然不答复。

万历三十年(1602年),皇帝突然患重病,自以为快要驾崩的皇帝下诏罢矿税,但他突然反悔,又下诏停止罢免矿税。李三才极力陈明国家形势危急,请立刻颁下前面停矿税的诏书,皇帝不听。

这时运河清口一段河水干涸阻碍了漕运,李三才建议开渠建闸,花费二十万,请求留下漕粮接济。督储侍郎赵世卿力争,李三才于是声称有病请求离职。 皇帝对他的回避态度很不喜欢,于是同意了他辞职。淮扬巡按御史崔邦亮,巡漕御史李思孝,给事中曹于汴,御史史学迁、袁九皋都上奏章乞求把李三才留下。 史学迁说:"陛下因为陈增的原因,想罢免李三才,托词解除了他的官职。近年来宦官四出,海内沸腾。李盛春的去职因为王虎,魏允贞因为孙朝,前任漕臣李志也是因为矿税的事去职。其他官吏离开岗位的,不可胜数,现在李三才又接着要被去职。淮上军民因为李三才被罢官,想找陈增算帐,陈增闭门不出。李三才不当离职可想而知。" 皇帝对他们上疏仍不予理睬。李三才于是离开徐州,接连上疏请求找人替代他,但未得到命令。 正好侍郎谢杰代替赵世卿为督储,再次请求让李三才留下。万历帝于是命令李三才继续任职以等待接替的人,最终皇帝也没有派遣人接替李三才。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李三才又上疏说:"近来雷电击中了皇陵,大风拔起了树木,洪水滔天,天变到了极点。反贼赵古元刚在徐州被处以磔刑,赵大荣在亳州被枭首,而睢州的大盗又出现了,人心的离散到了极点,陛下每当有征求时,必定说:'内府已很匮乏。'如果内府果然匮乏,那是国家的福气。所谓皇帝瘦弱而天下肥,实际上不是这样。陛下所谓的匮乏,是黄金没有遍地,珠宝玉石没有堆到像天那么高。小民饭都吃不饱,又来搜刮,鞭打没有止尽,道路上全是囚犯,官吏唯有请求罢官,老百姓唯有一死,陛下难道还不引起警惕吗!陛下不要说臣危言耸听、言过其实,真的到了这一步,哪有陛下安身的地方呢!" 万历帝不予理睬。不久,睢州的盗匪被擒获。李三才因此上奏施行的几件事,境内安宁。

歙县人程守训是陈增的随从,以纳捐获得中书官职。程守训为人骄横跋扈,仪仗铺张。他允许人互相告密,拷问嫌犯时,连妇女、儿童也不曾放过。 程守训惧怕李三才,不敢到淮上。李三才弹劾整治他,得知其赃物足有数十万之多。陈增害怕连累到自己,也对他展开了搜查,搜到了奇珍异宝和盗用的龙文、服饰、器物等物品。程守训和他的帮凶因此被逮捕,受到制裁,人人拍手称快。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皇孙出生,皇帝下诏合并矿税,释放囚犯,起用被解职的官员,增补御史,不久却改为不全部实行。 李三才怀疑首辅沈一贯从中作梗,便上疏暗中诋毁沈一贯。接着,他又说:"恩诏已颁布,立刻又中途停止,在路上人们说前几天的新政不过是陛下一时心喜,所以旋开旋闭。" 又说:"沈一贯担心沈鲤、朱赓威逼自己。又害怕他们有所争执,暴露了自己的短处,害怕事情不由自己去做,就想从中使坏。他行贿左右的人,多方煽动,致使新政遇到阻力。" 皇帝看到奏疏后十分愤怒,下诏严厉责问李三才,并罚俸五个月。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矿税使暨禄去世。李三才因而请求下诏将天下的税使全部撤离,皇帝不听,命令鲁保兼任暨禄的职务。

当时,前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住在无锡,在东林书院讲学,喜欢品评人物。李三才与他有深交,顾宪成也极信任他。 李三才曾经请求朝廷增补大官职,选拔科道,录用被贬的官员。因而说:"各大臣只因为言论触及到了掌权的人,便永不叙用,他们并没有违背陛下。现在有些人假借皇上的威风禁锢大臣,又借他们违抗陛下的名义替自己的罪过掩饰。有负国家有负君王,没有比这个罪更大的了。"此举意在为顾宪成等正直朝臣鸣不平。 不久,又极力陈明朝政的败坏,请求皇帝奋发有为,与天下一起有所变化。而且极力说明辽东一带危急,必定难以永保安全。皇帝都将其置于一边不加理会。

折叠遭劾去职
李三才有雄才大略,在淮上一带任职时间较长,因力主抑止税监而深得民心。待淮、徐一带发生灾害,他又请求赈恤,减免马价。淮上之人深为崇敬他,逐渐地升至户部尚书。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内阁缺人,有人认为不应当专门只用文学侍从,应该让地方官也参加补缺,意在让李三才回朝。等到都御史出现空缺,李三才按照次序被召进朝中。 由此忌恨他的人日众,诽谤他的言论四起。工部郎中邵辅忠弹劾李三才表面上是忠臣,其实是个大奸贼;表面上正直,实质上狡猾,列举他贪污、虚伪、险恶、专横四大罪状,御史徐兆魁接着弹劾。 李三才上了四份奏疏为自己极力辩护,而且乞求退休。给事中马从龙,御史董兆舒、彭端吾,南京给事中金士衡相继为李三才申辩。 大学士叶向高说李三才已闭门在家等待被皇上治罪,为朝政考虑,应立即定下他的去留问题。皇帝一概不予回复。 不久,南京兵部郎中钱策,南京给事中刘时俊,御史刘国缙、乔应甲,给事中王绍徽、徐绍吉、周永春、姚宗文、朱一桂、李瑾,南京御史张邦俊、王万祚,又连着上奏弹劾李三才。 而给事中胡忻、曹于汴,南京给事中段然,御史史学迁、史记事、马孟祯、王基洪,又上疏为他申说救助。一时间,朝臣争辩,是非难定,过了几个月还没有平息。 顾宪成于是写信给叶向高,极力称赞李三才廉洁、正直,又写信给吏部尚书孙丕扬极力为李三才辩护。御史吴亮素与李三才要好,就把两信附在邸报之中,由此议论更为喧哗。 乔应甲又上了两疏极力攻击李三才,列举了李三才十贪五奸之事。皇帝都不闻不管。李三才又再三请求辞职,奏疏上了十五道,过了很久不见命令下来,于是就自己卸任走了。皇帝也没有怪罪他。

折叠贬职为民
李三才回乡定居后,恨他的人害怕他再次被启用,因而对其进一步加以构陷。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御史刘光复弹劾他盗用皇木二十二万根营建私邸,而且说李三才与于玉立遥相呼应,他想任用的,吏部就为他推举。 李三才上疏申辩,请求派遣宦官调查。给事中刘文炳、御史李征仪、工部郎中聂心汤、大理丞王士昌,帮助刘光复攻击李三才。 李征仪、聂心汤,都是李三才推举的官吏。这让李三才气愤异常,自己请求登记家产。工部侍郎林如楚说应当派遣使者检验一下。刘光复再次上疏,并说李三才侵夺官厂为自己的园苑。 御史刘廷元率部属又接着上奏,且潘汝祯又特地上奏弹劾。不久,巡按御史颜思忠也上疏证实了刘光复所说的。李三才更为愤怒,请求各位大臣一同勘查,又乞求皇帝亲自审问。皇帝于是下诏让李征仪带领给事中吴亮嗣前往调查。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弹劾李三才的刘光复因事被下狱。李三才表面上请求释放他,暗里却极力为东林党人辩白,说:"自从沈一贯伪造妖书,任意杀戮楚王宗族,满朝正直之人将他攻击出朝廷。接着汤宾尹、韩敬考场作弊,咎由自取,与别人何干。 现在的党人动不动就与正直的人为仇敌,王士昌、刘光复尤其厉害,挺身而出,极力为沈一贯、韩敬报仇。乱说一气,百般攻击。 就贤明的大臣来说,叶向高走了,王象乾、孙玮、王图、许弘纲走了,曹于汴、胡忻、朱吾弼、叶茂才、南企仲、朱国祯等也走了,近来又将陈荐、汪应蛟攻击走了。 以贤明的小臣来说,梅之焕、孙振基、段然、吴亮、马孟祯、汤兆京、周起元、史学迁、钱春等走了,李朴、鲍应鳌、丁元荐、庞时雍、吴正志、刘宗周等走了。 与他们意见一致的就留下,不一致的就赶走。陛下只知道各大臣离开了,哪里知道都是党人赶走的呢?现在奸人仇视的正直之人,一是东林人,一是淮抚。 所谓东林,是顾宪成读书讲学的地方。与他一起的像高攀龙、姜士昌、钱一本、刘元珍、安希范、岳元声、薛敷教,都是些约束自己、有气节的人,有什么辜负国家的地方? 偶然被指为东林,便陷入深渊。如邹元标、赵南星等就因为背上此名,晋升的道路就变得非常困难。早上申报晚上被任命的,只有史继偕等人。 人才的邪与直,实与国家命运相攸关,希望陛下要看清楚。"李三才的奏疏上奏后,众人更加恨他。吴亮嗣等已经去勘察过李三才家,但并没有得到什么。但却仍以刘光复所陈的事实送呈皇帝,皇帝看后将李三才贬为平民。

折叠起复去世
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失守。御史房可壮接连上疏请求起用李三才。皇帝下诏让大臣讨论。通政参议吴殿邦极力说不行,把李三才指为盗名欺世的大臣。 御史刘廷宣又推荐李三才,说:"国家既然珍惜他的才干,就用他吧。还议论什么呢?然而广宁已有王化贞,不如让他在山海关任职。" 皇帝同意他的话,想起用李三才,可是大臣的意见相持不下。詹事公鼐极力认为可用,刑部侍郎邹元标、佥都御史王德完都赞同。 不久,王德完迫于众议,又改变了态度。等到安排议定时,邹元标也不敢表态了。议论没有结果,事情就搁置了下来。

天启三年(1623年),李三才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还没上任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后来,魏忠贤专权,其帮凶、御史石三畏弹劾李三才,皇帝下诏削掉了他的名册,夺回封诰。崇祯初年,才将他官复原职。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影响
抑止税监

抚淮期间,针对横行一时的矿税监问题,李三才连疏上奏,指出矿监税使搜括民脂民膏以供自己挥霍,结果弄得各地怨声载道。并批评万历皇帝不理朝政。万历皇帝不予理睬,李三才再次上疏责备皇帝不理政事,不听忠言。同时,李三才还诉诸行动。当时矿监税使中最横行的是陈增,深得万历皇帝的宠信,谁也不敢动他。鉴于此,李三才用计除去了陈增的得力助手程守训,打击了陈增的嚣张气焰。

治理淮河

李三才抚淮十三年,在当地很有政声。他所辖凤阳、淮扬一带是连年发生灾害的地区,李三才任淮抚前,万历元年(1573年)到万历二十七年间(1599年)史载有不下15次大灾。李三才在职期间体恤民情,多次要求朝廷减免本地清粮,并发粮赈灾。如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十二月上书题"江北灾伤请乞酌量瀚恤"。为彻底解决淮河水灾,他致力于治河,并提出种种方案,这些方案对于治理淮河是极有成效的。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评:①三才才大而好用机权,善笼络朝士。抚淮十三年,结交遍天下。性不能持廉,以故为众所毁。其后击三才者,若邵辅忠、徐兆魁辈,咸以附魏忠贤名丽逆案。而推毂三才,若顾宪成、邹元标、赵南星、刘宗周,皆表表为时名臣。故世以三才为贤。

②赞曰:朋党之成也,始于矜名,而成于恶异。名盛则附之者众。附者众,则不必皆贤而胥引之,乐其与己同也。名高则毁之者亦众。毁者不必不贤而怒而斥之,恶其与己异也。同异之见歧于中,而附者毁者争胜而不已,则党日众,而为祸炽矣。魏允贞、王国、余懋衡皆以卓荦闳伟之概,为众望所归。李三才英遇豪俊,倾动士大夫,皆负重名。当世党论之盛,数人者实为之魁,则好同恶异之心胜也。《易》曰:"涣其群,元吉。"知此者,其惟圣人乎!

折叠编辑本段人际关系
祖父

李禄,李三才家世代为武功右卫的军官,至祖父李禄时调任北京为官,遂举家迁往北京。

父亲

李珣,字德润,别号次泉。官至户部员外郎。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李三才有诗才,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中有他的传,陈田的《明诗纪事》卷一一、朱彝尊的《明诗综》卷五二都收有他的诗。李三才在任淮扬巡抚时的奏疏集《抚淮小草》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出版,陈子龙等编的《皇明经世文编》卷四二一选录了他的六篇奏稿。另外,据光绪五年(1879年)的《通州志》和《明诗综》载,李三才还著有《双鹤轩诗集》《灼艾集》《无自欺堂稿》《诫耻录》和《鹪鹩轩诗集》等,现均不存。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争议
李三才是一个极有争议的人物,集诋毁、赞誉于一身。各方从不同的政治立场出发,分成了两派:浙党、宣党、楚党等党派肆意排挤攻击李三才,而东林党人则极力为他辩护。

诋毁者以浙党邵辅忠首发其难。他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二月上疏,说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似直",并列举李三才"贪伪险横"四大罪。御史徐兆魁紧接其后上书弹劾,指责李三才为人反复不定,翻云覆雨,贪图入阁追求浮名。即便在李三才去职家居也未能逃脱三党对他的攻击,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御史刘廷元参李三才"盗用皇木,结交内侍起官";御史刘光则说李三才"盗用皇木营建私宅。且与于玉立相勾结",又说他"侵夺官厂为自己的园苑"。紧接其后三党大力攻击李三才。

东林党人则大力支持李三才。如工科给事中马从龙,御史董兆舒、彭端吾,南京工科给事中金士衡等连章上书与三党争论,为李三才辩雪。远在无锡乡居的顾宪成也非常关注,他致书内阁首辅叶向高,极力推荐李三才,说李三才清廉正直,是学识精粹纯正且立场坚定的儒者,可与孔子相比。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索引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7: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张煌言之死:南明最后的支柱崩塌,西湖凑齐悲情三杰
2024-04-04 11:15 发布于:山东省
“当鼎革之际,胜国遣臣举兵图兴复,时势既去,不可为而为,盖鲜有济者。徒以忠义郁结,深入於人心,陵谷可得更,精诚不可得沫。煌言势穷兵散,终不肯为逭死之计。”——《清史稿》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生人。张煌言自幼饱读诗书,又通晓兵书战策,饶有武略。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煌言考中举人,彼时的大明深陷中原农民起义军和关外八旗军两线作战窘境,急需军政人才,因为张煌言熟知兵事,遂颇受朝廷器重,调入南京兵部,谋划军机。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杀殉国,大明在北方的统治崩溃。五月,南方拥明势力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朱由检的堂兄)称帝,建立南明弘光小朝廷。朱由崧任命张煌言为兵部尚书,主持南明军事,当时南明的主要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江北四镇和武昌的左良玉手里,张煌言名为大明军界一把手,实际上就是个光杆司令。1645年五月,清军攻陷南京,朱由崧在出逃路上(芜湖)被清军俘杀,弘光政权覆灭,清军径取江南膏腴之地。

彼时清军势如破竹,沿途明军和官吏莫不望风而降。但张煌言却坚决不降清军,而是逃往天台(今浙江台州天台县)招兵买马,并拥立逃亡在此的明朝宗室成员鲁王朱以海监国摄政,以吸引号召各地心怀明室的抗清武装。1646年五月,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率军攻破钱塘江防线,连下绍兴、杭州、义乌、金华等城,张煌言只得率部护从鲁王逃亡舟山,利用大海阻隔,继续与清军周旋,此后张煌言以舟山为基地坚持抗清18年,三入长江并配合郑成功北伐,威震东南,可谓艰苦卓绝而又气壮山河也。



1647年四月,江南清军因为剃发令引发的反抗疲于奔命于各个战场,张煌言遂率海军从舟山出发北上,计划沿长江口西进,截断长江,以策应江南义军。但不幸的是,张煌言所部在崇明(今崇明岛)遇到台风,战船损失惨重,士兵溺死众多,张煌言不得不放弃此次行动,带领残存部队南撤舟山。

1651年,张煌言趁清军主力在西南与大西军交战的时机,二次率军北上,攻破崇明,长江沿岸的义军听闻张煌言军,纷纷箪食壶浆。可惜,就在张煌言准备扩大战果的时候,舟山基地却被浙江清军突袭,张煌言只得无奈回撤,保护鲁王逃往福建,与郑成功会合。郑成功将鲁王安置在金门,张煌言所部也与郑成功联合作战,不久后收复舟山。1653年,张煌言第三次率军攻入崇明,并溯长江西上,一度打到镇江金山,江南震动,后因为后援不继,加之清军主力回防,张煌言不得不撤出长江回舟山休整。



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1659年)五月,郑成功与张煌言联手策划了东南地区最大规模的北伐。郑成功亲率主力16万人从金门北上,张煌言率6000人从舟山北上。这一回,郑成功算得上是赌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真是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了。按照作战计划,郑成功的主力沿长江徐图缓进,兵临南京,郑成功率部兵围南京,计划夺取南京,克复江南。而张煌言则率所部6000水师,沿长江深入,截断长江航道,阻绝清军南下增援,同时肃清南京外围,为郑成功攻城清除障碍。

旬月之间,连克皖南的太平、宁国、池州、徽州、无为、和州及苏南的高淳、溧阳、溧水等城池,共计四府、三州、二十四县,部下水陆大军发展到数万人,苏皖湘赣鲁豫亦为之震动。



形势可谓一片大好,顺治帝一度要御驾亲征,江南似乎唾手可得,大明似乎恢复在望。可惜,郑成功主力攻打南京失利,被迫撤出长江,郑成功的撤退导致深入内地的张煌言成为了一支孤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窘境。最终,张煌言只得放弃已经控制的地区,且战且退,突破清军封锁,撤出长江。浙江清军也趁机再次攻破舟山,张煌言只得逃往厦门与郑成功会师。此次军事行动极大的透支了东南地区抗清武装的实力,此后几年郑成功和张煌言只得悲伤的在厦门舔舐着伤口,艰难的恢复元气。



1662年,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俘杀,南明最后的抵抗旗帜折断。同年,李定国、郑成功病逝,南明“双子星座”陨落。次年,清军发起了对夔东十三家义军(李自成大顺军的余部)的打击,历时一年多,清军荡平了大陆上最后的抗清堡垒。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张煌言知南明大势已去,在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七月十七日,遭叛徒出卖,张煌言被清军俘虏,九月七日,张煌言被清军杀害于杭州弼教坊。时年45岁,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

揶揄一息尚图存,吞炭吞毡可共论?复望臣靡兴夏祀,祗凭帝眷答商孙。衣冠犹带云霞色,旌旆仍留日月痕。赢得孤臣同硕果,也留正气在乾坤。

后人将张煌言的遗体葬于西湖,乃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五美吟》的历史大玄机 zqbxi 2019-01-07   |  340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的回前总批写道:【题曰:深闺有奇女,绝世空珠翠。情痴苦累多,未习颜憔悴。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
此诗的前四句说的是黛玉:幽居深闺的“奇女”黛玉无须珠翠装点也依然才貌绝世,可怜她因为用情太痴而忧苦劳累,终致容颜憔悴。此回写宝玉“只见黛玉面向里歪着,病体恹恹,大有不胜之态。”便劝道:“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过作无益之悲。若作践坏了身子,将来使我……”宝玉话说了一半就再也说不下去,“早已滚下泪来”。林黛玉“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黛玉田秀英和崇祯之死,是宝玉朱慈炤和汉国灾难的开始,思及如何不伤悲?
哀哉千秋魂:指的是黛玉所作的《五美吟》中的那五个古代的 “有才色的女子”都是薄命人。这是喻指这五位流芳千秋的英雄义士的令人哀伤的不幸际遇。
“桑间人”对应的是本回题目中的“浪荡子”贾琏。“桑间人”典出《汉书。地理志》:“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桑间”借指淫乱之地,“桑间人”即为淫乱之人,是同黛玉和古代五美相对照的“奸丑非其类”的淫荡变节之人。朱慈炤在此用“桑间人”借指尤氏姐妹等背国弃义的朱明贰臣。
黛玉做《五美吟》,不但焚香祭上了“龙文鼒【蒙双行夹批:子之切,小鼎也。】”这一国家政权的象征,而且待宝钗满清来了后宝玉才拿出《五美吟》来看。五首薄命美人颂,而且当着满清面,这“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的感慨分明是影射在对抗满清的南明五政权中涌现出来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义士英雄。
需要注意的是五美吟是按照五位古代美人的时间顺序写的,春秋末期的西施,楚汉相争时的虞姬,汉代的王昭君,晋代的绿珠和隋末的红拂。但是她们所对应的南明五政权时的英雄并非是按照南明的政权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各自对应的特点。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这首诗是说以身报国的西施虽美,却早早夭亡,她在吴宫里日日夜夜对故国的思念也都随之而逝了。人们都嘲讽鄙视效颦的丑女东施,可是你们没看到他们的丑态虽令人作呕,可是他们却都平安的苟活到白头。这是朱慈炤鄙视投降满清的丑妇东施,“倾城”影射的是被世人赞美的弘光帝朝的扬州城破后被俘殉国的史可法。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重瞳指项羽。《项羽本纪》:“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黥彭”指英布和彭越。这首诗是说项羽大势已去,英布和彭越纷纷背叛项羽投靠刘邦,与其作贰臣像英布彭越后来落得个兔死狗烹剁尸剐肉的可悲下场,不如现在以身殉主守得节烈忠义。这是隐喻拥立鲁王朱以海的坚持抗清的张煌言,张煌言在朱以海死后灰心绝望,解散军队,后被满清抓捕宁死不降,被斩前赋诗“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坐而受刃”,正如诗中所写的“幽恨饮剑”。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明妃是指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即使君王不识昭君的绝艳,那为何一定要把命运交到画师的手中呢?这是影射隆武帝器重非常的郑成功。郑成功后来远走海外,创立了台湾明郑,并始终尊奉朱明为正朔。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石崇斗富把明珠当瓦砾一般抛洒,何曾珍视过美丽妖娆的绿珠?可是因为前世修来的福气,绿珠却愿一死陪他。这是影射先拥立隆武帝朱聿键,在隆武帝败亡后又拥立了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兄终弟及做了绍武帝的苏观生。朱聿鐭因为兄长朱聿键的关系而被苏观生拥立尝到了做了几天皇帝的滋味,这借了兄长的光也算是朱聿鐭顽福前生造。苏观生在广州陷落被捕后自缢殉国。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拂女巨眼识英雄,夜奔李靖然后一起投奔并辅佐李世民伐隋。这典故里里藏了两个“李”姓,乃是隐喻本是农民起义军出身的大西军安西将军李定国。李定国在张献忠死后云南称王建立西南抗清根据地,并说服孙可望“以中国为重”一同归顺明室。李定国一心反清复明,是永历朝最优秀最重要的抗清将领。在永历帝被杀后仍然坚持抗清,不久病亡。

“春花如海” 指出:  第六十三、四回围绕贾敬过世展开,贾(甲)敬于七(申)月“殡天”后,宝玉看见“雪雁领了两个婆子,手中拿着菱藕瓜果之类”供黛玉设祭。应该能再次印证当时所指的大的时间背景和事件。(之后尤二姐、三姐粉墨登场。。。)
  -----------------------------
  雪雁就是作者朱慈炤,两个婆子又是“二”,《红楼梦》中“二”指朱明政权,菱藕喻指南明和作者,即北京朱明的继承者。

  阴历以七月为申月,正如“春花如海”发现的贾敬七月宾天乃是暗指1644年的甲申之变,崇祯亡国,而后留下了南明菱角和朱慈炤莲藕。

  黛玉作《五美吟》乃是简单概述南明五政权的代表人物,诗作完即暗指南明五政权彻底灭亡,所以宝玉见了黛玉“早已滚下泪来”,朱慈炤的亡国之痛无法言说,只能写道宝玉黛玉两人“无言对泣”。


  而后宝钗满清出现评价影射南明政权的《五美吟》,朱慈炤巧妙地借夷狄宝钗之口引用了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中的“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点出了南明无力制夷狄、反被夷狄满清彻底绞杀的可悲可怜与可恨。

  在《五美吟》完成即南明五政权灭亡后就是尤氏姐妹出场,开始演绎满清平定三藩、汉人军事势力被彻底剿灭的真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1)

来自: zqbxi > 《小说》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芙蓉女儿诔》究竟为谁而写?

下一篇: 红楼梦中与荣宁合称“八公”的历史真面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16 15:10 , Processed in 0.0862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