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2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0: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4-21 08:15

关注
对《红楼梦》作者朱慈炤批判父亲崇祯帝,有朋友问:朱慈照作为儿子,怎会这样直言不讳地揭露自己父亲的丑事?又怎会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石兄”,这不是乱了辈份,大逆不道么?

其实不然,朱慈照这么做,完全是理所应当的。

被封建统治者们奉为“至圣先师”的孔夫子专论“孝道”的《孝经》中说的明白:“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如果作父亲、作君主的做事违反义理,那么作儿子、作臣子的绝不可以不争,坚持义理才是真正的孝顺和忠诚。

而被封建社会作为伦常准绳《三纲五常》中写的更加清楚:“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崇祯帝作为君主,却听信谗言迫害忠良;作为国君,却纵容贪官不恤百姓;作为父亲,却坐视儿子被残害而死;作为丈夫,却欺辱田妃逼作“女儿”。对待这样一个不正、不仁、不慈、还又败坏人伦的伪君子假正经,一个将天下苍生陷于万劫不复之祸、却只知推卸罪责、粉饰自己的亡国昏君,朱慈照有何道理、又有何立场,要违背义理为其遮掩美化呢?

既然崇祯帝逼迫朱慈照的母亲田秀英自称“女儿”,将朱慈照的母亲降辈为朱慈照的平辈姊妹,那他本人自然也可被他儿子朱慈照视为平辈兄弟。所以朱慈照称呼他的父皇崇祯帝为“兄”实在是再正确不过的了,不但是谨遵父训、恪守孝道,而且还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而不往非礼也”!

请注意,作者一边批评顽石崇祯帝是蠢物,粗蠢,一边在旁边加注脂批,连写四个”岂敢”,这是朱慈炤面对读者的自剖心迹:是啊,身为臣子、身为儿子的他,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揭露和批评他的国君、他的父亲呢?但为了他蒙冤受难的挚爱慈母和同胞弟弟们、为了同样蒙冤受难的忠臣义士和华夏同胞们,他不能不写、更不敢不写!这是上天赋予他的人生使命,是他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这四个“岂敢”不仅暗示了他是崇祯帝的四儿子,更是他对父亲崇祯帝不正、不仁、不慈、还又败坏人伦的声讨和挞伐!
举报
评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2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0: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4-12 07:34

关注
《红楼梦》作者生怕读者看不出补天之石甄士隐的真实身份,于是贴心地在旁加注脂批提示道:“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强调仅凭甄士隐的“羲皇上人”的名号,就能确定书中故事发生的准确时间。

作者朱慈炤为何如此笃信呢?

因为在朱明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曾被大臣轻蔑地称之为“羲皇上人”。

“羲皇上人”指伏羲氏以前的太古之人,被用来比喻整日无忧无虑、生活恬静闲适之人,典出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一个身处忧患的一国之君竟然无事劳心、生活闲适,大臣如此评价皇帝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这当朝皇帝不过是个不明时势、任人摆布的活死人罢了,这位皇帝就是朱明的亡国之君崇祯帝,而这位大臣则是最受崇祯帝宠信倚重的当朝首辅周延儒,权势滔天的周延儒因为此事被言官弹劾而失去崇祯帝的欢心,遭到免职,是故此事人尽皆知,史书中多有记载:

——如《枣林杂俎》载:“宜兴(周延儒籍贯宜兴)先论罢,以尝言朝廷为羲皇上人,因力辨引去。”
——如《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六》载:“给事中陈赞化劾周延儒,谓:延儒尝语人曰:‘今上,羲皇上人也。’此成何语?……”
除此外,谈迁的《国榷·卷九十二》、文秉的《烈皇小识·卷三》、李逊之的《崇祯朝记事·卷二》、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六》等诸多明史撰著亦有记载,

这第一回中的种种线索可谓是直截了当地明示读者:无才补天的补天之石甄士隐,就是那被臣子蔑视的无才治国的亡国之君崇祯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2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4-12 07:32

关注
补天之石甄士隐便是那在与东北水国争斗的华夏帝王!那是哪一位华夏帝王呢?作者给出了三处特征:

头一处,也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虽然身为补天之石,却粗蠢无能,不堪补天,这是隐喻虽然身为一国之君,却治国无能、最终亡国。怪不得书中不断强调“末世”,甄士隐便是将国家和民族送上亡国末路的末世帝王。

第二处,甄士隐与僧道二仙梦中相会时正值“炎夏永昼”,这暗示了朝代之名。

古人给夏天赋予了很多称呼,如“炎节”、“长嬴”、“朱夏”、“朱火”,除此外,还有一个为当时人所熟知的名字——“朱明”,《尔雅·释天》云:“夏为朱明”,郭璞注解:“气赤而光明。”;《汉书·礼乐志·朱明》亦云:“朱明盛长,归与万物,桐生茂豫,靡有所诎。敷华就实,既阜既昌,登成甫田,百鬼迪尝。广大建祀,肃雍不忘,神若宥之,传世无疆。”

原来,这“炎夏永昼”其实暗藏了“朱明盛长、传世无疆”之意,作者在旁加注脂批“热日无多”,暗示朱明已是末世。

这朱明末世的亡国之君还能是谁?自然就是崇祯皇帝陛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2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0: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4-08 07:28

关注
来看《红楼梦》中补天之石的原本形态,书中写“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这“十二”之数有玄机。《礼记・郊特牲第十一》中记载:“祭(天)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

在最为重要的祭天之日,天子要身着象征上天的衮服,头戴冠冕,冠冕上垂悬着贯有珠玉的流苏十二条,这是效法天之大数。天子乘坐的车上的旗子有十二根飘带,上面画着龙和日月的图案,这也是取法上天之义。
原来,这十二乃是天之大数,象征上天,补天之石的“十二”之数,暗喻补天之石实为天子之尊。其实,单是这“补天”的名号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在古人眼中,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凡人若是能够碰触到天都是无上的尊荣,补天意味着融入并变成天的一部分,这对凡人来说,就是想想都是逆天的罪过!天下虽大,但有资格补天的却是绝无仅有的,只能是那天命所归的号称“天子”的国之帝王。

原来,补天之石甄士隐便是那在与东北水国争斗的华夏帝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2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0: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4-08 07:27

关注
《红楼梦》中身为补天之石、却无才补天、一心享乐的粗蠢顽石甄士隐影射的是明末的一个大人物,那么,究竟是明末的哪位大人物呢?

首先来看补天之石的入世年代。书中写得十分清楚:“当日地陷东南”,估计大家看了肯定挠头,这算是什么时间?想要知道答案,就必须要结合本回一开头的“当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一起来看,才能揭开谜底。

女娲补天与地陷东南都写在先秦古籍《列子·汤问》中:“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这其中的“地不满东南”即“地陷东南”之意。

原来,“地陷东南”暗示的是共工在与颛顼争夺帝位的大战中,撞断天柱不周山之事。

那这撞断了天柱不周山导致地陷东南的共工是谁呢?
共工是中国神话中的水神,在古代的传说中,共工残暴而作恶多端,不断地兴风作浪、制造洪水,给黎民苍生带来了巨大灾难,因此引发了颛顼对他的讨伐。《红楼梦》中贾宝玉自称“大舜之正裔”,而颛顼正是大舜的高祖、宝玉的祖先。
根据《淮南子·本经训》中的记载:“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开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是以称尧舜以为圣。”,
到了大舜时期,先前被流放的共工再度复出,“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又一次给黎民苍生带来了大洪灾。大舜让禹负责治水,禹于是率领黄帝系的部落成员与共工展开了一场激战,最后共工战败,被大舜放逐于幽州的龚城。见《尚书·舜典》记载:“流共工于幽州。”顾炎武的《昌平山水记》中写:“其城仍在,亦曰共城,在密云县东北五十里。”密云长城是防御胡虏的边防前线,而龚城在密云县东北五十里处,可不正是满清胡虏的肆虐之地么?

原来水神共工就是东北的满清胡虏。

满清居住东北,属性为水,而华夏朱明为颛顼子孙,属性为火,这满清与朱明争夺王权可不就相当于是共工与颛顼为争夺帝位发生的水火大战么?原来,甄士隐生活的时代是水国满清争夺朱明王权的明末之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2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0: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4-06 23:52

关注
神瑛侍者影射的是朱三太子朱慈炤, 那原本顽石的补天之石影射的又是人间的何人呢?

《红楼梦》是构思精深、结构复杂的不世神作,作者朱慈炤不仅创造性地运用了“以一喻多、以多补一”的新颖手法,还又运用了诸如甄宝玉与贾宝玉互为镜像投射等等的奇妙笔法,而在补天之石投生人间的这看似简单的一件事上,又巧妙地运用了明暗两条脉线。

这明的脉线就是借冷子兴之口交代顽石的去处,但贾宝玉影射的可不仅仅是补天之石,他是补天之石与神瑛侍者朱慈炤的合体,第八集中解密过了,贾宝玉的滥情纵欲都是粗蠢顽石所作,与神瑛侍者朱慈炤毫无关系,却连累与他共享贾宝玉这具躯体的神瑛侍者无端蒙羞、无辜受难。

那这连累神瑛侍者朱慈炤无端蒙羞、无辜受难的补天之石究竟是谁呢?

答案就明明白白地写在了第一回中。第一回中的前半部分的大段篇幅不仅交代了顽石的不凡来历,还暗示了顽石的人间去向,这个人间去向可不是什么“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这么笼统浮泛,而是直接给出了具体而精准的投生之人,是谁呢?这大段刻画的顽石的心有不足和与僧道二仙的一番言谈细节中给出了清晰而明确的诸多线索,

首先,是时间。
《石头记》中的“地陷东南”发生在“女娲补天”之后,很明显,朱慈炤所引用的“女娲补天”是早期的远古传说,而非后来的歪曲篡改之说,换言之,顽石被锻炼成为补天之石发生在“地陷东南”之前,被僧道二仙送往人间享受荣华富贵是在“地陷东南”之时。女娲补天与地陷东南属于一个神话体系中的前后之事,这暗示了《石头记》中的故事看似各个分散、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提醒读者要将石头记前后对照、各处结合了一起看。

其次,是所求所图。
顽石所求是“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而甄士隐恰恰是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过着那“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的神仙日子。

然后,是僧道预言。
僧道劝说顽石“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而甄士隐在安享“那红尘中的乐事”同时,又深感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为免读者漏看,朱慈炤还极为贴心地在旁加注脂批【所谓“美中不足”也】,这就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这正是在印证僧道对顽石的告诫成真!

再然后,是人物自称。
但凡是人,都有自己的言行习惯,可以视为与众区别的鲜明特征。那顽石有没有呢?自然是有的,什么特征?“质蠢”、“粗蠢”的“蠢物”一个。
看顽石对僧道说话:“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处?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再看甄士隐对僧道说话:“二仙师请了。......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之苦。”
这甄士隐自称的“弟子愚浊”,对应的正是顽石自称的“弟子蠢物”、“弟子粗蠢”。而甄士隐请求仙师“大开痴顽”,也正是顽石对仙师的恳请“望乞明示”。

最后,是僧道回复。
面对顽石的询问,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面对甄士隐的询问,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看明白了这五处雷同酷似的笔笔照应,答案自然明了,这原为粗蠢顽石的补天之石,不仅投生成为了贾府的公子宝玉,同时还化身为了生活闲适的甄士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2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1: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石兄+】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隐史
2024-03-25 07:35

关注
《红楼梦》作者为了让读者看出神瑛侍者与粗蠢顽石二者的行事区别,特别在关键地方加注“石兄”二字作为提点,凡是旁边脂批提到“石兄”二字,便是在提示读者此处情节、此处言行都是在影射粗蠢顽石,而非神瑛侍者。

所以,各位朋友以后看《红楼梦》时,但凡看到脂批的“石兄”二字,就一定要细细琢磨体会,千万不要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点拨,白白冤枉了无辜受累的神瑛侍者。

对于贾宝玉一身二魂的复杂设定,用现代医学概念解释就是多重人格症,就是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我个人的建议是大家可以参考周星驰的电影《月光宝盒》中共用一个躯体的青霞仙子与紫霞仙子的人物设计,这样更容易理解。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神瑛侍者和粗蠢顽石在贾宝玉这具躯体中的同生共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那便是对人的神性和魔性、人的心灵与物欲、人的灵与肉、情与欲的思考高度。

《红楼梦》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其中亦有不少朱慈炤对人生和哲学的思索和阐发,但那只是书中的副产品,而非他写作的重点所在,所以我就不深入阐发了,但对哲学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进一步展开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红楼梦》作者朱慈照的思想体系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2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1: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3-25 07:34

关注
请注意《红楼梦》中僧道二仙师对顽石说的四句提醒话: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其后特别加注脂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暗示这四句就是《石头记》中的内容总结: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先乐后悲、一梦成空。

可顽石是个蠢物,完全听不进去,自以为有了僧道二仙师的法术加持,便可以大享“人世间荣耀繁华、富贵温柔”,却不知道要享洪福,也得才德配位方可,否则反受其累。如果没有能够勘破谎言魔障的慧眼、没有能够摆脱声色货利诱惑的慧根,到头来,反会被魔诱惑并受其驱使,终落得害人又害己的可悲下场。

仙僧说顽石“质蠢”,正是点出了顽石出世的害处。第二十五回里,贾宝玉被赵姨娘和马道婆施魔法魇害,命悬一线、危在旦夕,身为父亲的贾政连棺材都给宝玉准备好了,关键时刻,幸亏僧道二仙及时出现,赶来搭救,那这二仙是怎么救治宝玉的呢?

是望闻问切、还是施药开方子?

都不是。

书中写得明白:僧道二仙师从头至尾根本未看贾宝玉一眼,望闻问切更是没有的事,而是直接让贾政将“那物”拿来,请注意,贾政称之为“宝玉”,可癞头和尚却呼之为“那物”,可见癞头和尚是何等地瞧顽石不上,如果不是照顾贾政的面子,癞头和尚估计要直接说“蠢物”二字了。

癞头和尚对着顽石一通念叨说:“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癞头和尚解救命悬一线的宝玉的办法既不是施药、也不是作法,而是对着顽石一通批评,责怪顽石“觅是非”,责怪顽石“绮栊昼夜困鸳鸯”,导致“粉渍脂痕污宝光”,被声色货利所迷而失去灵性,而后将顽石“又摩弄一回,说了些疯话”,就彻底结束了,解救宝玉到此完成了!

从头到尾,僧道二人始终没有近距离察看和接触贾宝玉,只是捏着顽石一通苦心说教,这是暗示读者,宝玉被魇害看似是赵姨娘和马道婆施魔法所致,其实是顽石被色欲诱惑而犯下的致命大错。

原来,贾宝玉的滥情纵欲其实并非是神瑛侍者所为,而都是粗蠢顽石所作。神瑛侍者是专情于黛玉一人的痴情人,却被与他共享贾宝玉这具躯体的、只知物欲享乐的粗蠢顽石给生生拖累了,真真是无可奈何天!

因为质蠢,顽石才会不明白福祸相依、乐极生悲,一味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顾劝告地去“向人间觅是非”;也正因为质蠢,顽石才会不辨真假、不分善恶,轻易被谎言和色欲所捕获,为虎作伥、助魔作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2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1: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3-25 07:32

关注
《红楼梦》中的补天之石与神瑛侍者其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顽石,因无补天之才,“不堪入选”,而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旁的青埂峰下。

脂批说 “青埂”是“情根”,那是障眼法,其实是在提醒读者注意补天之石的所处环境——“大荒山无稽崖旁的青埂峰下”,其中的重点在青峰和大荒无稽,谐音“清风大谎无稽”,这是暗示补天之石的存身之处充满了荒唐无稽的清风大谎。“青埂峰”名字中的“埂”,本义指坑,音同“梗”,暗指作梗,那这暗中给人挖坑作梗的清风大谎,究竟是何无稽大谎呢?我会在以后详细解密,敬请期待。

补天之石的本质其实就是块顽石,只是因为经过了女娲煅炼,才有了些灵性,但终究是有限的,因此一听到僧道二仙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便“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再四恳求僧道二仙师“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而神瑛侍者,本是天上的神仙,自然生来便带慧根,只因“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而暂时投生人间历练一番。

虽然二者看似都是“凡心偶炽”,但其实是有根本区别的,什么根本区别?出发点不同。

顽石只关心富贵荣华和声色犬马,要的只是物质和肉欲上的物欲享受,完全是低级的“欲”;
而神瑛侍者呢?是“造历幻缘”,即体会人世经历和虚幻缘分,重点在修“心”,也可理解为“情”,与顽石的低级“物欲”一比,高下立见。

作者在脂批中提示读者:贾宝玉是“情不情”,这完全矛盾的名号其实是在暗示读者:宝玉影射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情”为至情至性的神瑛侍者,“不情”为薄情寡恩、只知物欲的粗蠢顽石。

书中写顽石“自恨粗蠢”,仙僧又评价其“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反复强调顽石粗蠢、质蠢。

再看顽石的表现:被遗弃无视时,就“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听到僧道二仙说起”红尘中荣华富贵”,便大动凡心,听不进僧道二仙的连连劝告,反复苦求再四,定要僧道仙师带他去人间受享花柳繁华和温柔富贵;看到二仙终于答应他的请求,许它“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便“喜不能禁”,完全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反面教材,也就怪不得僧道二仙会毫不客气地称呼顽石为“蠢物”了,如此浅薄蒙昧,不是“蠢物”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2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1: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3-25 07:29

关注
人人都清楚《红楼梦》中衔玉而诞的主人公贾宝玉既是补天之石,又是神瑛侍者,这是毫无疑义的,但问题在于补天之石与神瑛侍者是不是一回事呢?

答案是否定的。

补天之石只是补天之石,神瑛侍者也只是神瑛侍者,二者只是在贾宝玉身上同时共存而已,并且由于二者的基本特征和行事风格完全是截然相反的,因此才导致在贾宝玉的身上出现了许多性格和行为的割裂之处,也因此才会在书中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貌似错误的跳脱之处,这其实都是作者有意为之的提点之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4 20:21 , Processed in 0.1825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