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08: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母为什么告诉妙玉“我不吃六安茶”?豪门贵族说的话你听不懂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她游览大观园。酒足饭饱后就逛去了栊翠庵,去向妙玉讨茶喝。这一趟就有了几个小问题。

一,贾母才吃了酒肉,为什么要去栊翠庵“冲撞”菩萨?

二,贾母才刚喝了茶,为何又叫妙玉煮茶伺候?

三,妙玉满面含笑,与她性格相悖,背后说明了什么?

四,妙玉怎么知道贾母不喝六安茶?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栊翠庵遭劫母蝗虫这一章,还有非常多可说的内容,但就妙玉来说,以上四个问题是关键。

本文先说前面三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可以留到下回再说。

贾母酒足饭饱后哪里不好去,偏要带刘姥姥来到栊翠庵又不拜菩萨。才喝了茶又要喝茶,一系列反常举动,都证明她此行颇有故意为之,借刘姥姥“折腾磨砺”妙玉的嫌疑。

妙玉其人“万人不入他眼”,行事怪癖“讨厌”,连李纨都忍不了她。可知她在贾府特立独行惯了,以至于贾母觉得应该给她一点教训。

大观园当年虽说人来人往,薛宝钗也说没绕了这园子。但大部分时间待客是不随便乱走的。




尤其像栊翠庵这种家庙,非是地位尊高的客人,不好随便带去礼佛,毕竟人的信仰千奇百怪,贸然带去很失礼。

而贾母这次却将刘姥姥带来,又不拜菩萨只要茶喝,就说明是故意为之。

这刘姥姥来贾府卑躬屈膝的奉承,只为打抽丰食“嗟来之食”。对古人来说,“德行”委实不高。

曹雪芹故意折腾她,将其描写的形容猥琐粗鄙,不只是农村人的缘故,也有对其“吃白食”行径的不认可。

刘姥姥越是不堪,却越是贾母对付妙玉的“武器”。

她以刘姥姥的立场“羞辱”客居的妙玉,让其知晓谁是主人谁是客,再恰当不过。

妙玉敢对别人不客气,不敢对贾母不敬。毕竟贾母身份、地位和辈分都在那。




她再不情不愿,也不敢摔脸子,只能压下傲气笑脸相迎,点火煮茶奉客。

(第四十一回)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 “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你看这段描写,贾母明显就有那种“熬鹰”的手段。

妙玉不是高傲么?她就针对妙玉的性格,一直在打压。

妙玉煮茶之前,贾母不说话。等茶端上来,她才说“不吃六安茶”。

好在妙玉有准备,端上的是老君眉才罢了。如果是六安茶,妙玉还要再去重新煮,可就丢脸大了。

茶没问题了,她又问水。如何煮茶用水只是寻常井水,只怕妙玉又要丢脸。

毕竟《茶经》中,井水煮茶最差。而明清两代京城从皇帝到贵族,用来煮茶的水都是外面山中以玉泉山水为主的山泉水。




贾母这荣国公诰命夫人,就算与皇家一样享用玉泉山水,怕是也有本事弄来。但妙玉却肯定没有这份待遇。

贾母连二连三的刁难,妙玉肯定感受到了。但她又能如何?也只有忍着。

不想贾母一通折腾,却只喝了两口就将剩下的茶给了刘姥姥。

妙玉判词中,作者以美玉形容她。

无论读书人怎么不喜欢妙玉,都不能否认曹雪芹笔下“美玉”就是古人形容圣人品德高尚如洁白美玉的意思。

而品德低下的人,才会被称“泥垢”,俗称“烂泥扶不上墙”。

妙玉是“美玉”,刘姥姥给女婿王狗儿出主意来贾府打抽丰白要钱,食嗟来之食,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泥垢”。

美玉与泥垢,肯定是不相容。

妙玉品德高尚,便与刘姥姥形成完全的对立立场。

有人说姥姥知恩图报,怎么就是泥垢?




读书人要就事论事。开贾府打抽丰的刘姥姥,与知恩图报的刘姥姥,肯定是一个人,但又阶段性的不是一个人。属于“瑕与瑜”并存。

这就好比“楚留香是个侠盗”,记住他扶危济困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他也还是个小偷。

此时来贾府打抽丰的刘姥姥,品行就是不端的“脏”,自然对妙玉追求的道德零瑕疵的“洁”,一种强烈的讽刺和刺激。

贾母言外之意就差告诉妙玉:你们二人无论高尚还是低下,全都吃贾府这碗饭,本质一个样别太难伺候。

所以,妙玉才会拉着同在贾府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一同喝体己茶。

刘姥姥走后,林黛玉形容刘姥姥是母蝗虫,薛宝钗难得鼓掌叫好,都不是她们不怜老惜贫,也不是看不起农民和穷人。而是刘姥姥家明显不缺吃少穿,只要勤快经营,根本不用来贾府打抽丰,吃白食,看人脸色,被人折腾。

她们针对刘姥姥,是对“嗟来之食”者的不屑,与穷富无关。就像平儿骂贾雨村是“饿不死的野杂种”一个样儿。不提。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28 10:1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08: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深度还原秦可卿天香楼之死,她与贾珍是顺从还是遭强迫?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033:美人上吊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李纨排在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十一,最后一位就是秦可卿。

不同于其他人没有完全结果,需要判词图画推演。秦可卿早在第十三回就结束了她的生命和故事。




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应该没有疑问,却不想反而争议最大的人。

原因也不复杂,她生前死后的丑闻和争议点太多,作者又处理的模糊,导致很难达成一致。

这件事不赖曹雪芹,金陵十二钗判词就是作者的盖棺定论,无论内容怎么调整,评价都在判词图画中。

那么,曹雪芹对秦可卿如何盖棺定论的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五回)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秦可卿是宁国府嫡长孙贾蓉的正妻,是贾宝玉的侄儿媳妇。但二人关系从贾宝玉的角度极为不一般。




秦可卿排在金陵十二钗正册收尾,源于她是贾家辈分最小的外姓媳妇。但真正原因,还在于秦可卿的“情”是收尾的绝佳立场。

言归正传,秦可卿判词图画中两件人事对立出恐怖场景:高楼大厦和美人上吊。

如何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对立,至关重要。

先说“高楼大厦”,要作两个解释:

一,指天香楼。

尽管原文没有“淫丧天香楼”的情节,但判词图画证明秦可卿就死在天香楼上,弥补了原文缺失的重要讯息。

那么,天香楼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导致秦可卿悬梁自尽?

答案细节是永远的秘密,但读书人却能通过图画和判词推演出大概结果。

二,指贾家的“高门大户”。

宁国公的爵位可对应清代宗室爵位的不入八分辅国公,不如荣国公的不入八分镇国公。

宗室爵位传承的属性,使得贾家尽管降等承袭,却享有贵族出身,子孙绵延,永享特权。不像功臣勋爵除非特殊,大多一代或者几代而终。比如林家。

贾蓉是宁国公世袭四等爵的将军,至此爵位爵产将不再降等,子孙永享。可谓是“公子王孙”。




反观秦可卿父亲秦业,只是工部营缮司的营缮郎。原文没提几品,但依据明清两代营缮清吏司的设定,营缮郎肯定不是郎中,倒与营缮员外郎大致相当或为主事一级,大体六品左右。

六品官看似不高,却也不低。胜在家世清白,又是书香士宦之家。

明代后妃都出于民间或小官小吏之家。贾蓉继母尤氏的父亲,也不过就是六品左右的小官。

父子娶类似门庭女儿为妻,证明秦可卿完全可以嫁给贾蓉。

问题是秦家终究小门小户,十分清贫,与高门大户的宁国府相差太多。

两家差得不是身份,而是势力。

秦家如同一座砖瓦房,宁国府却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楼。

秦可卿嫁入宁国府,身处其中,势必忐忑,高处不胜寒。

秦业嫁女,“高楼大厦”暗示他有高攀贾府,与薛姨妈嫁宝钗目的一样,都为儿子未来铺路。

再说“美人悬梁自缢”。

美人就是秦可卿。

悬梁自缢是上吊自尽。证明秦可卿不是他杀和病死。此为结局定论!

但正常人不可能上吊自尽,肯定有活够嗯原因。

上吊又说明秦可卿死时的决绝心境。




什么原因让她活不下去,上吊自尽?就要分析一下“悬梁自缢”死法背后的含义。

悬梁自缢与上吊自尽有很大区别。

先说人要自尽,死法各有不同。从心理学来讲,不同的死法,折射不同人的性格和死因。

上吊、投水(河、湖、井)、跳楼(崖)、服毒、抹脖子是最常见死法,还有个特殊的触柱而亡。

触柱而亡,肯定是对含冤的反抗。比如瑞珠。

投水自尽,洗去污点,一般指清白被玷污。比如金钏儿,她被撵走确实行为有亏。

跳楼(崖),山穷水尽,没有退路的死法。比如绿珠坠楼。

服毒自尽,迫不得已不得不死。比如尤二姐,有机会活就不想死。

抹脖子,自证与反证的抗争,比如尤三姐,古人认为“耻”是清白的最好证明。

当然,死,很多都是激情反应,怎么死都可能,不用一一对号入座去争辩是与不是。

“上吊”比较特别,尤其女子上吊,尤其悬梁自尽,基本与“清白”有关。

上吊一般是两种:

悬梁自尽死在家中,心中有怨恨。

寻歪脖树上吊,绝望一心求死。




女子上吊,大多与屈辱和清白有关。是以古代“三尺白绫”,自缢、他缢,大多都为保全女子清白。

悬梁自尽死在家中,而不是背人处歪脖树上吊,证明既与清白有关,又带着对这家人的恨意。

古代建筑中“梁”是最重要主体,也最方便上吊,但如果不有怨怼,很少有人会悬梁自尽。皆因在屋里死后,肯定没法再住人。

所谓“梁”,代表长辈、上司和主君。“上梁不正下梁歪”由此而来。

宁国府没有主君和上司,只有长辈。秦可卿的长辈只有贾珍和尤氏。

尤氏是女子,对秦可卿清白威胁不大,就只剩贾珍一人。

所以,“悬梁自缢”,暗示秦可卿因清白而死的两点原因。

一,秦家攀权附贵,导致秦可卿深陷困境。

二,贾珍扒灰,致死秦可卿。

以上,是判词图画能够反馈出的大体内容。具体还要看判词如何解说。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28 10:1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8: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4 钟家台 2018-03-10   |  633阅读  |  4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4
  而红楼梦中暗喻太子的荣国府第一继承人的贾琏却是个风流好色的浪荡公子,所以是“假廉”,没廉耻。文中说太子朱慈烺虽然只有十六岁,却是一个各处留情的风流哥儿,一苏杭美女曾为其生一子,名曰朱和墽,明亡时已经一岁,朱慈烺把这对母女养在京城繁华之地,在李自成乱国时,把她们母子悄悄转移,后无音信。如果叙述是真,那么书中尤二姐的描写正是影射此事,太子的品行也恰恰应和了贾琏的“假廉”。
7、在“群芳开夜宴”中,宝钗抽到的是花王牡丹,暗示她的皇后身份;而黛玉抽到的是芙蓉花,签词“莫怨东风当自嗟”,田妃居于东宫(周后居于中宫),民间称田妃为“东宫娘娘”,此处正是以东风暗指东宫。
  芙蓉即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高洁之花,也暗合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正是歌颂黛玉品行高洁,并且暗示黛玉死在明亡前,从而避免了被暴尸被侮辱的结局。
  田妃也爱芙蓉,海棠。《梵天庐丛录》记载“田妃擅花卉,尝作群芳图,凡二十四种,合为一本。思宗命特付装潢,特加赏览,每页钤“承乾宫印”,“南薰秘玩”。上端有思宗题诗。明亡,散落人间,有蒋氏得其二页,一为海棠,一为芙蓉,幽逸冷艳,皎然独绝。”真是无巧不成书,24种花偏偏留下了芙蓉海棠。黛玉做的《白海棠》诗,不但写尽了海棠的神韵,更是以“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道尽了内心的孤独、寂寞和痛苦。
  前有田妃做《群芳图》,后有黛玉做《葬花吟》,正反对照,正是作者怀念母亲哀悼家事国事的曲笔。
  8、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前一句说的是宝钗,后一句讲的是黛玉。因为史书对周后的评价是“有恭俭之德”,而评价田妃是“多才艺”,正是一德一才。
  周后曾经命人采购24辆纺车,教宫女纺纱却因无人学得会,周后最后将纺车全部砸毁泄愤。“八年三月,(周)后谕苏州织造太监,进草棉纺车二十四具,以教宫婢,督责甚力,无一能者,(周)后怒焚之。”
  “停机德”明面上是说宝钗有贤妻之德,暗里却是讥讽周后停机砸车之事,用得实在是妙!
  而有咏絮才的母亲早丧的林黛玉才华横溢却性格孤傲,也正是“多才艺,性寡言”幼年丧母的田妃的翻版,最后在贾府被抄家前病死,也正是对应了田妃在明亡前病死的结局。(玉带林中挂,是黛玉影射的另一面崇祯的结局)
  9、宝钗来自金陵,黛玉来自扬州也正是暗合历史,周奎在北京算命为生,周后来自北京(在书中以金陵暗示);田弘遇在扬州任千总,田妃来自扬州。
  为何金陵也是指北京?贾府是在北京,但第二回中作者却写到贾雨村说他在石头城见到了宁国府荣国府。石头城在古代叫金陵,是大明朝的开国之都,就是现在的南京。贾府怎么又变成了在南京呢?注意甲戌本批注此为“点睛神妙”,为何?而且警幻仙子还指着金陵的册子对宝玉说“贵省”,也是把贾家当做了金陵人。
  看来这是作者故意把南京北京混为一谈,因为虽然朱棣后来迁都到北京,但南京也依然是与北京并列的都城地位,被称作“两京”。暗示书写的是明朝事,北京金陵都是明朝的京城。而且书中也专门写了金陵的甄家对应北京的贾家,假作真时真亦假,贾做甄时甄亦贾,甄家就是贾家,金陵就是北京,这就是作者的不能明写只好曲笔的不得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2)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3

下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8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玄武湖公园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玄武湖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也是中国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和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金陵明珠",现为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已有两千三百年的人文历史,其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六朝时期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均系皇家禁地,直至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时,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为玄武湖公园之滥觞。

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宋人欧阳修也曾写道"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玄武湖为风景园林,亦为文化胜地,历代文人骚客,政要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皆为后人传为美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玄武湖公园

外文名
Xuanwu Lake Park

地理位置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502公顷(含情侣园30公顷)

开放时间
6:00--20:00

景点级别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玄武十景、玄武晨曦、玄圃等

水面面积
378公顷(含情侣园10公顷)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江苏省南京市

建议游玩时长
4-5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目录
1历史沿革
2地理环境
3景区布局
4主要景点
5文化活动
6旅游信息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玄武湖赏荷画舫
玄武湖赏荷画舫

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汉玄武湖分别称作秣陵湖、蒋陵湖。[2]

玄武湖在六朝时面积比现在要大到2倍左右,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大约从东晋开始,玄武湖已经得到多次整治与建设。特别是南朝时期,皇朝在玄武湖中及周边大兴园林,区域内先后有过上林苑、华林苑、乐游苑等皇家园林。

隋唐时期,南京的城市地位一落千丈,钟山和玄武湖也都被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

南唐时期,玄武湖一度复兴,以致南唐大臣冯谧贪恋湖中"名目胜境,掩映如画",而向皇帝提出将湖赠给他为私园的请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罢。

两宋至元代的近400年间,钟山及玄武湖均未受重视。钟山、玄武湖都在东、北郊。玄武湖在北宋年间一度还被江宁府尹王安石"废湖为田",直到元代才逐渐蓄水还湖。200多年后复活的玄武湖面积比之六朝时期已大为缩小。

洪武初年,玄武湖成为贮存全国人口、田亩档案(时称"黄册")的"黄册库"所在,也禁止民众入内,时人无奈写诗说,"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

明朝时,城墙建到了钟山脚下和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钟山、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在钟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门一座,又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今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现"中湖"之遗迹还保存于白马公园内),从而彻底把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前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的山水格局。

改朝换代之后的清一代,玄武湖不再作为皇家禁区。玄武湖也逐渐变成百姓耕猎之所。

1840年以后,随着西风东渐,面向市民开放的近代"公园"在中国出现,其起源地就在离南京不远的上海。公益性的"园林"概念进入中国,促使过去封闭和独占式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向"公园"形态转变。

1909年,清政府在南京筹办"南洋劝业会",两江总督端方决定把玄武湖开辟为对社会开放的公园。为方便游人入园,湖西打破城墙辟建"丰润门"(1931年改称"玄武门"至今)。

1911年玄武湖公园正式开放。[1]

1928年9月又改园名为"五洲公园"。

1934年4月,重改"五洲公园"为"玄武湖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花卉品种增多,一批建筑如玄武厅、诺那塔、 凇沪抗战纪念塔等先后落成。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对玄武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迁出湖民,广植花草,多增景点。[2]

2005年底,玄武湖公园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

2010年10月1日起,玄武湖公园免费开放。

2012年,玄武湖公园成为南京市首批志愿者服务基地。[3]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折叠地理位置
玄武湖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中紫金山脚下,周围环绕着明城墙,九华山,鸡鸣寺。[4]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 唐 ] 白居易

原文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译文

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消除浓浓春愁,醉酒后攀折了花枝当做行令筹子。

突然间,想到老友远去他乡不可见,计算一下路程,你今天该到梁州了。



注释

破:破除,解除。

酒筹:饮酒时用以记数或行令的筹子。

天际: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计程:计算路程。梁州:地名,在今陕西汉中一带。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8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十二年紫禁城中“九莲菩萨显圣”事件,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zuimlu9n2019.09.12浏览30次其他分享举报
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展开
1个回答
hjdsbn26866
2019.09.13
满意答案
   
万历皇帝的生母皇太后,民间又称她为李太后,是明朝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大家印象中的李太后性格很刚烈,对儿子万历皇帝的管教很严格。李太后出生在一个平民的家庭,当初也只是隆庆帝身边的一个女人,讲究门第出身的古代,李太后经常因为这一点被人们歧视。为了塑造自己的形象,李太后就导演了一出造神的行动。



历史记载,李太后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佛菩萨现身,给她一部九莲经。接着她就命令部下修建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寺庙中供奉了一个菩萨相,菩萨的面容就是按照李太后的长相塑造的。所以民间有传言,李太后是菩萨。她也被尊称为明朝皇室的保护神九莲菩萨,接受着历朝历代明朝皇帝的拜望。



明朝到了风雨飘摇的时代,整个国家将要倒塌,就在这时,崇祯居住的紫禁城中却发生了一件怪事,九莲菩萨显圣的事件轰动了整个大明王朝。为了给崇祯皇帝弄到大笔的钱财,薛国观就建议大臣们去捐钱,或者借一些富豪的钱。



为了树立榜样,崇祯皇帝决定拿最有钱的李国瑞开刀。他看见崇祯皇帝这么厉害,就跟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博弈。后来崇祯皇帝因为不好好对待皇上的皇亲国戚们就导致,九莲菩萨显圣了,去惩罚崇祯皇帝,想要让他断子绝孙。崇祯皇帝马上就停止了向王公贵族借钱的方法。但背后其实是李家和其他贵族买通了宦官,告诉五皇子说出这样的话,借助这个理由来威胁崇祯。

非佛非道的“九莲菩萨”是明朝太后,为何会这样?今日是其诞辰
城市船夫起2018-01-05 17:47





在我国的佛道神仙文化中,对于后世真人死后被吸收宗教文化里,并被认定为神仙的人非常多。最著名的就是关羽,道教称“关圣帝君”,佛教称“珈蓝菩萨”;其他诸如此类的不胜枚举。另外还有一类是宗教发展中有一定作用的人物,如道教四大天师,葛洪葛天师,张道陵张天师;还有显化真人张三丰,重阳帝君王重阳等。纵观这些人物认定为神仙的过程来看,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出自民间的自发敬奉信仰,二方面是宗教发展的决定了“教化众生”者,需要“名正言顺”。
泰山碧霞祠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九莲菩萨”,跟上面两类神仙的产生过程有根本不同,既不是宗教人物,也不是民间信仰的;而是当时的统治者强加给信众民众供奉的一位“神”,或者说是“菩萨”,其人物竟然就是当时的太后。这位“九莲菩萨”不光拥有佛教庙宇,竟还有配飨道教泰山碧霞元君的塑像和大殿,终至于弄的“非道非佛”,可如今为何会这样仍然存在和供奉呢?这一切都要从明朝万历皇帝说起……
九莲菩萨像


说来历之前,我们先说“九莲菩萨”之名相关,此名称不见于道教、佛教典经中,关于“九莲”也无外乎是佛菩萨的形象图片有之,比如如来佛祖坐九品宝莲台上、观音立于莲花宝座。或许正因为这些图像的引入,才有了“九莲”之名。而“菩萨”二字,是梵语的音译简称,全称为“菩提萨埵”,菩提为觉悟的意思,萨埵就是指众生;在我国有时候也称“大士”,如观音大士。这样把“九莲菩萨”组合和理解,就是“身居九莲之上的觉悟者”;说实在的,这不就是观音菩萨吗?妙就妙在人物形象不是观音了,而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的形象。
慈圣皇太后·影视图片


至于缘何九莲菩萨就是李太后的面貌形象呢?这就又回到了古人“做梦有感”的说法了。万历皇帝即位时只有十岁左右,其生母李太后,本是一名身份卑微的宫女,然却因“母凭子贵”,在万历皇帝继位后,被封为“慈圣皇太后”。虽然有此身份,但毕竟不是先做皇后,自然升任到太后名位,当时隆庆皇帝(万历皇帝的父亲)的正宫是陈皇后,这才是正太后。所以就有了虽同为太后,却不得其地位的尴尬位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有了慈圣皇太后借宫廷花园莲花错时开放的异事,自导自演了一场“菩萨入梦”故事,于是就有了宫女传言附和,在“菩萨就是太后”的定语上添油加醋。
李太后·影视配图


熟悉明朝万历朝历史的都知道,这个慈圣皇太后还是有些能力和手段的,抓住时机,掌握政权,启用首辅张居正,使万历皇帝成为明朝中兴之主。在宫廷都在传说菩萨就是太后的事情上,后来在京西建造了慈寿寺(现仅存寺院玲珑塔),并在慈寿殿里供奉“九莲菩萨”,形象就是以慈圣皇太后自己本人。不仅如此,在太后死后,万历皇帝又命人伪造了佛经《佛说大慈至圣九莲菩萨化身度世尊经》一部,道经《太上老君说自在天仙九莲至圣应化度世真经》一部,后来结合这部伪道经,言说九莲菩萨拜碧霞元君为师,于是又把神像安放到了泰山碧霞元君殿,并又间“九莲殿”;这样就算是完成了“造神、菩萨”的过程。最为极端的是,伪经造出来后,万历皇帝下令僧众及道教信徒都要虔诚供奉。

“九莲菩萨显灵”事件加速明朝灭亡
播报文章




阿巡谈历史
关注


2020-09-29 09:40





明王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众所周知的是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打进了北京城和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吴三桂领清兵人关这两个主要原因。其实,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原因加快了明王朝的灭亡,这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位期间,紫禁城中的“九莲菩萨显灵”事件。
北京西郊八宝山原有一座黑山护国寺,建于明代永乐初年。黑山护国寺全称“黑山会司礼监太监刚公护国寺”,是为礼祭和护守著名太监刚娲墓而建。


原护国寺建筑,三进院,坐北朝南。山门石额“敕赐护国寺”,东西旁门各一,砖砌仿木结构。前殿三间,前后拱券门,各有红木门三扇。正殿三间,旋子彩画,井口天花,中有描金蟠龙藻井,前后带廊。东西配殿各三间,配殿之间有一座影壁,砖砌、须弥座,筒瓦、清水脊,影壁阴面镶有“九莲菩萨”石刻,系明代万历年制品。
这个“九莲菩萨”与众不同。因为一般的菩萨像,多为在莲台,上做说法状,此菩萨像却是端坐于法坛之内,气质呈散淡而不羁貌,且散缀于莲池中的九朵莲花格外醒目,布局夸张。菩萨像一般坐北朝南,她却坐南朝北。原来,这个菩萨不是来自西天净土,而是万历皇帝的生母孝定太后的化身像。
孝定太后姓李,是明穆宗的贵妃之一,刚入宫时是个宫女,后侍候嘉靖帝第三子裕王有了身孕。因她所生的儿子当了皇帝,她就成了皇太后。她对儿子管教很严厉,张居正能执掌相权并推行“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就得力于她的支持。她信佛拜佛崇佛,在宫中自号“九莲菩萨”。北京与她有关的寺院万寿寺、慈寿寺、拈花寺(明代为千佛寺)、长椿寺等都供奉“九莲菩萨”。长椿寺还标明:“九莲菩萨”,明神宗母李太后也。孝定太后搞“九莲菩萨”的迷信和把戏,纯粹是为了抬高自已的政治地位。黑山护国寺内供奉“九莲菩萨”,说明它在万历年间很受孝定太后青睐。
而在明朝末年,崇祯年间的一次“九莲菩萨”所谓的“显灵”,使摇摇欲坠的明王朝加速了灭亡。


原来,崇祯皇帝登基后,在国库空虚、内忧外患的压力下,逼迫皇亲国戚捐资助国。其中,孝定太后的侄子武清侯李国瑞因被逼上,交10万两白银,忧惧而死。此事使京城贵戚们人人自危,他们为逃避这场灾难,就买通,宦官和宫女,散布孝定太后作为“九莲菩萨”在空中传语众人,谴责崇祯皇帝对皇亲国戚刻薄寡恩,她要让崇祯皇帝的儿子们一个个患,病夭亡的谣言。《明史·悼灵王传》有以下记载:
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九莲菩萨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宫中像作九莲菩萨座,故云。
这一招还真灵,崇祯皇帝果然害怕,很快改变了让皇亲国戚捐资助国的政策,并退回了已上交的款项,还在南郊草桥附近建寺院赐额“九莲慈阴寺”,供奉“九莲菩萨”。然而,“九莲菩萨”非但没有助力明王朝的兴旺,反而加快了明王朝的灭亡。


“九莲菩萨显灵”事件一出,崇祯皇帝威信扫地,他推行的大政方针无人理睬,明王朝从此更加一蹶不振,尤其是由于无银两招兵勤王、剿灭农民起义军,仅仅几年后,李自成就率领农民起义军打进了北京城。李自成率军打进北京之时,崇祯皇帝亲自击鼓招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上朝,但无一人进宫,最后,崇祯皇帝绝望地吊死在煤山。
明朝的这些文武大臣、王公贵族,为保自己的金银财宝而炮制的“九莲菩萨显灵”事件,看似一时保住了他们的钱财,然而,仅仅数年之后,李自成和清朝八旗兵先后攻人京城,他们照样落得个人财两空的结局,成为莫大的讽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8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城人心中的城隍神——薛国观

精选本地资讯
2022-01-15 09:10
+订阅
韩城人心中的城隍神——薛国观

薛国观(?-1641),字家相,又字宾廷,明代韩城县城内北关(今韩城市金城区晨钟村)人。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进士,任莱州推官。


天启年中,历任户、兵、刑部都给事中(谏诤时政得失之官)。

崇祯九年(1636),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后升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文渊阁;再加少保、吏部尚书,进武英殿。

被弹劾罢官,归里修筑(改造)城墙。

生于名门望族





薛国观,公元1590年前后出生于韩城城北巷。薛国观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薛麟驹。薛麟驹本是薛族郡望河东汾阴人,北魏时迁居韩城。其孙子薛端、薛裕,玄孙辈薛胄、薛浚等人均在朝为官,且世袭爵位。为韩城历史上有名的“四代世家”。

朝代更迭,世事沧桑,薛家这一支传到薛国观的父辈时,只能说算是较为殷实的富裕农家。薛国观同封建社会的一般读书人一样,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路子。兄弟四人,苦读经书,以薛国观学业最好。

显于甲科取仕





万历四十七年(1619),他以第二甲的成绩荣登进士榜,一举成名。

薛国观的仕途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从天启四年任莱州推官起,先后调换了几个岗位,多有建树,但一度被弹劾罢官归里。崇祯三年秋,他东山再起,先后任兵科都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少卿。

不结党营私,能“孤立陈奏”,曾经抬着棺材弹劾权奸,举朝震惊。奉旨巡察辽东军务,严查将吏克扣兵饷事,不惧不避,几乎“参虚营将”。史称其“清介端方,风裁严峻”。

崇祯九年(1636),升任左佥都御史。九年八月,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议机要朝务。十一年六月,进礼部尚书。

罢于革弊布新





崇祯十二年(1639),薛国观出任内阁首辅。时清兵进犯,边关告急;加之各地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义军四起。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薛国观意欲力挽狂澜,革新时政,便向明崇祯帝上疏:“臣闻古往今来,得民者昌,逆民者亡,大明一统,延至今日,多赖先皇励精图治。臣观今日国运日下,私人仓满,国库空虚,如何修军革政?皇上犹龙头也,龙头不动,龙身徒存,裕兴国富民,必须大刀阔斧,除奸小,任贤良,此乃根本。其次查内帑(藏钱财的府库)、捐俸新、裕士马、赈贫民、禁皇亲。仰赖圣上听臣微言,大明国运可转,道统可继,为时紧迫,迟则失机,大明江山,将丧于斯手,能不痛哉......”

明崇祯帝览罢疏文,觉得薛国观卓有远见,击中时弊。但惧怕引起内讧,犹豫不决,在薛国观的力主下,决定下旨革新,当殿宣布。但懦弱的明崇祯帝,又缺乏担当,不敢承担责任,只说全盘采纳薛国观的谏议。

当时的皇亲国戚都凭借特权发财致富,却毫无忧国忧民之心,看到皇上动真格的了,都十分害怕,又不敢公然违抗圣旨。故意装穷,拆毁自家房屋,把家中杂物摆到大街上出卖,闹得满城风雨,有损皇家体面。崇祯大为恼怒,下令剥夺闹事者李国瑞的爵禄。李国瑞万万没有想到事情竟会弄巧成拙,惶惶然惊吓而死。

助饷之议看来势在必行。皇亲国戚人人自危,破财消灾又心有不甘,于是乎造谣惑众:造谣说孝定太后(崇祯的曾祖母)在天上指责皇帝对外戚过于刻薄,要遭受天谴,皇帝的儿子行将夭折,蹊跷的是崇祯的第五个儿子(朱慈焕)果然死去。这种意想不到的打击,使崇祯追悔莫及,为了向孝定太后有所交代,立即追封李国瑞七岁的儿子为武清侯,悉数退还李家上缴的金银,轰轰烈烈的助饷之议到此便划上了句号。

因新政伤及权贵利益,又有魏忠贤余党吏部郎中吴昌时风闻薛国观要弹劾他卖官受贿,便趁机串联上书皇上,称薛国观的新政之说是祸国之本,“离间君臣关系”。

明崇祯帝看见这么多朝臣联名反对新政,加之皇亲国戚,包括皇后也纷纷请求皇上处斩薛国观,便退缩犹豫了,欲治死薛国观,又顾念其历任职中,兴利除弊,勤政安民,被誉为“铁板钉子”。心中不忍杀忠义之臣。但迫于无奈,将薛国观罢官为民,以平息朝臣之愤。

尊为城隍神





韩城古城,始筑于隋末,完善于唐初。在金朝大定四年(1164)曾重修土城墙,至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42)又重修。在明朝崇祯三年(1630)的时候,曾用砖块对土城墙上下个三尺进行加固,无奈经风雨剥蚀,时有崩颓陷落。

崇祯十三年(1640),薛国观被弹劾罢官归里。面对故乡破败的城垛,他根据多年为官的经验,恐生战乱,百姓受难,决议改造土城墙为砖城墙。并向朝廷递交了《修城疏》,“提请砖砌,费不出民”。陈述韩城的历史、地理环境、县城的现状,论说加固修城的必要性、可行性、方案比较、工程费用概算等。

特别提出资金由乡绅豪贵筹措,并带头捐银千两。《奏疏》体现了他一贯的抑富惠贫的施政思想,既是有理有据的政论文,又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抒情文。

奏准皇帝,付诸实施。薛国观亲任总督理,县令任副督理。方圆二十八里百姓踊跃参与,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一座城楼、箭楼、牌坊齐全的宏伟壮观的砖砌城终于竣工。城外周遭砖砌,四门外修函洞以通池水;城上雉堞女墙高低相间,均符合筑城法式。

城的规范形体如同北京。人称韩城为“小北京”,与宏伟壮观的砖砌城不无关系。可惜抗日战争中开始拆除,今已荡然无存。市博物馆现存碑石一块(原嵌于南城门西城墙),铭文为“崇祯十三年春,砖砌城八丈二尺,敌台三分,山西提学薛亨、子生员维延,孙一脉,银二百二十四两。”

这块碑石表明,仅薛亨一家祖孙三代,就捐了224两银子,这是不累乡民,官绅出资的有力佐证,是《修城疏》实施的物证。正因为薛国观倡修古城成功,保障了一方平安,所以在韩城民众心中树起了一个高大的形象,被民间尊为城隍神。



纵观薛国观的人生道路,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生于名门望族,显于甲科取仕,罢于革弊布新,殁于朝阁之争。

来源:渭南文旅

平台声明


推荐阅读
飞机上俩人激情四射,直接在厕所就开始了。

大树音 2024.5.31  674.8万+
“灰色强奸”离我们有多近?受害者:我甚至没意识到那居然是强奸
龙飞翔 昨天23:54  299.9万+

17岁姑娘绝食拒嫁54岁上将未果,婚后为他生6女,死后葬在八宝山
底层史观 昨天15:48  39.8万+


李自成马上攻下北京时,为何向崇祯提出“西北称王”的要求?
子飞 15小时前  99

乾隆在位最后一年,彻查了这件贪腐案,谁知引发官场大地震
峯言峯语 昨天14:30  4.6万

益阳市市长调度中央督察典型案例整改工作,并实地调研
洞庭湖边那... 2024.6.09  3885

女子按摩店放松,被男店员激发兴致发生关系,事毕报警
天马行文 14小时前  18.4万+

人类社会越来越富,却离理想生活越来越远
群学书院 11分钟前  0

大明灭亡在即,崇祯真的还守着几千万白银不发军晌?
张旭阳 22小时前  205

至少274人被打死!中俄接到求救信号,紧急时刻,王毅一举引爆舆论

图搜快讯 21小时前  28.6万+
教科书为何要删除《口技》的这一段?专家:学生看了,都不学了
月光侃历史 前天19:20  22.9万+

这回,美恐坐不住了!王毅回国前,亲自去了趟远东,普京说到做到

史海行者 17小时前  8.3万
李丰当选赫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益广融媒 2024.5.22  5276

崇祯时期的内阁首辅薛国观几乎就被《明史》列入了奸臣传
史事如烟 2024.6.10  45

明崇祯上吊自杀前说了些什么,他死得冤不冤?
文史略知一... 23小时前  22

北大硕士赵斌:姜萍连题目都看不懂,点名王润秋,说错愿承担后果
杂谈哥闲谈 9小时前  8.4万

谁是乾隆最爱的女人?陪葬名单上一目了然,嚣张跋扈的高贵妃有名
站在浔阳说... 22小时前  1604

湖南新任命一80后区委书记
洞庭湖边那... 昨天17:22  3.3万

“人造天才”姜萍,一个非常拙劣的谎言
雪千岚 23小时前  59.7万+


欧冠:巴黎圣曼VS多特蒙德,多特蒙德若想晋级,必须做好这三点!
推广
金彩
刚刚
奇怪,这些皇亲国戚都在此地“落户”,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李信辛 2024.5.22  29

“我不想死!”长沙女教师癌症晚期,争夺女儿40万学费,直言:全家必须为我牺牲
中小学生阅... 昨天08:02  7.4万

慈禧年轻时到底有多漂亮?专家还原旧照片,真是倾国倾城!
珂梦历史人... 22小时前  6137

湖南益阳:非法侵入他人住宅,3男子被行拘12日
红网百姓呼... 5天前  1538


英冠:布莱克本VS伊普斯维奇,强弱分明,伊普斯维奇客战轻取?
推广
金彩
刚刚
高丽派使者索要辽东部分土地,明初礼部尚书李原名霸气拒绝
何露瑶 2024.6.04  35

张学良晚年自述:原先从不迷信,但在枪杀杨宇霆后我却信了
一更历史 昨天22:40  1.5万

湖南一县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获刑11年6个月
永州地方生... 昨天13:40  162
慈禧年轻时漂亮吗?五世外孙女照片曝光,简直一模一样
吴忠强 15小时前  1540


太惊艳!这些身材与美貌并存的美女,真让人心动
推广
刚刚
是∑还是½,姜萍竟然不认识数学符号?网友扒出姜萍事件最大漏洞
趣笔谈 23小时前  61.4万+

三大消息:40人全部死亡!中方第一时间回应;美军突然行动了!

图搜快讯 18小时前  42.9万+
王朔评判鲁迅:他不是世界文豪,没听说过世界文豪只写这点东西
王德友 昨天15:44  12.2万+

为什么刘禅不娶关羽的女儿?不是刘禅不肯娶,而是对方看不上他
月光侃历史 23小时前  572


热剧全集免费看!搜狐视频新人免费领取会员!赶紧下载!
搜狐视频
刚刚
新一军军长郑洞国,娶了17岁的美貌妻子,此女的晚年结局怎么样?
搞笑历史 昨天11:21  1.6万


有话要说,快来评论

1+1

推荐搜索
薛国观个人资料
解经邦与薛国观
薛国观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薛国观(?-1641),字家相,号宾廷,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今陕西省韩城市)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莱州府推官。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擢户部给事中,数有建白。 崇祯即位后,薛国观奉命巡视北疆,严查将吏克扣兵饷事。后因先前曾附魏忠贤,被南京御史袁耀然弹劾,罢职归里。崇祯九年(1636),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后升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文渊阁;再加少保、吏部尚书,进武英殿。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六月因受贿被吴昌时弹劾免职,最后赐死。







基本信息
  • 本名

    薛国观


  • 字号

    字家相
    号宾廷


  • 所处时代

    明代


  • 民族族群

    汉人



  • 出生地

    陕西西安府韩城县


  • 出生时间

    ?


  • 去世时间

    公元1641年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薛国观(?-1641),字家相,号宾廷,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今陕西省韩城市)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职莱州府推官。天启四年(1624)提拔为户部给事中,多有建树。魏忠贤专权,朝廷官员争相攻击东林党。薛国观所弹劾的御史游士任、操江都御史熊明遇、保定巡抚张凤翔、兵部侍郎萧近高、刑部尚书乔允升,都是东林党人。不久提升为兵科右给事中,对于边疆事务也有很多奏论。魏忠贤派宦官出镇,他跟同僚一起上疏争论。七年又提升为刑科都给事中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魏忠贤的余党想起用王化贞,宽免萧近高,赶走胡嘉栋,薛国观极力反对。奉命祭北镇医无闾,回来后说关内关外部队无故消耗,将官侵吞克扣军饷的弊病,于是推荐大将满桂的才干。皇帝表扬他忠诚正直,命令他指出侵吞克扣军饷的将官的名字。薛国观列上副将王应晖等六人,下诏将他们全部下狱。陕西盗起,偕同同乡在朝廷做官的人,请求边防快速围剿,并追究原巡抚乔应甲接受贿赂放任盗匪的罪责。剥夺了乔应甲的官籍,没收他的赃款。薛国观先依附魏忠贤,到这时大力惩处魏忠贤的党徒,被南京御史袁耀然弹劾了。薛国观害怕,并且担心牵涉到考核官吏的大典,想方法阻挠他,于是弹劾吏科都给事中沈维炳、兵科给事中许誉卿,说:"二人是东林党的盟主,跟瞿式耜一起掌握官吏的选拔。文华殿召对,陛下讨厌章允儒胡说八道,下旨处分他。许誉卿于是拿着一道奏疏给沈维炳,让同僚刘斯琜【一作(土来)】邀请微臣签名,微臣拒不答应,这才使得袁耀然弹劾微臣。微臣自立有品德,不加入东林党,于是遭到他们陷害。朝廷只议论东林党,看谁向着它或不向着它,借崔可灼、魏忠贤为题,报复陷害跟他们意见不一致的人。又把持考核京官的权力,而瞿式耜这个被排斥的人,长期居在城外,遥控着官吏考核的大典,满朝廷的人没有一个敢说话的。"最后诬告袁耀然贿赂刘鸿训谋取御史的职位。皇上虽然责备他扰乱考核大典,但薛国观终究免于检查。然而公众的评论容不下他,不久因归养父亲回家乡。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秋天,因御史陈其猷的推荐,起用为兵科都给事中。母亲去世,服完丧礼,起用为礼科都给事中,提升太常少卿。九年提拔为左佥都御史。第二年八月授职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薛国观为人阴险尖刻,不学无术,少文采。温体仁因为他一向仇视东林党人,秘密地向皇帝推荐,从此得到破格提拔,委以重任。

十一年(公元1639年)六月提升礼部尚书。这年冬天,首辅刘宇亮出京督师。薛国观跟杨嗣昌相勾结,陷害罢免了刘宇亮,第二年二月代替他成为首辅。记录剿灭土匪的功劳,加封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入文渊阁,记录守城的功劳,加封少保、吏部尚书,进入武英殿。

早先做首辅的人当中,温体仁最适合皇帝的心意,当首辅的时间最长。等到张至发孔贞运、刘宇亮做首辅,都不是皇帝满意的人选,所以时间不长就罢免了。薛国观当首辅,一切都按照温体仁的所作所为来实行,引导皇帝严峻刻薄,而才智不及温体仁很多,操守也不如他。皇帝开始信任他,接近他,时间长了才发现他的邪恶,于是灾祸就降临了。

当初皇帝设宴召见薛国观,提起朝臣的贪婪。薛国观回答说:"假使厂、卫得到合适人选,谁敢贪婪。"东厂太监王德化在旁边,吓得汗流浃背,从此专门侦察他的隐事。薛国观任用中书王陛彦,而憎恨中书周国兴、杨余洪,因为泄漏诏旨,招致一些有权势的人的弹劾,将他二人下入诏狱。二人老了,死于廷杖之下,他们的家人秘密收集薛国观行贿受贿的事实,报告东厂。而薛国观早先隐藏史翲寄的银子,周国兴、杨余洪两家的人又诱导史翲家的仆役告发这事。皇帝因此得知各种事情,逐渐就不满意他了。

史翲是清苑人。当御史时品行恶劣,喜欢巴结宫中宦官,是王永光的死党。巡按淮、扬,搜刮国库中没收的赃款、罚款十多万两银子装入自己的腰包。辅助巡视盐政又全部拿走前任盐官张锡命贮存的库银二十多万两。等到他以少卿的身份在家闲居,检讨杨士聪弹劾吏部尚书田唯嘉接受周汝弼八千两黄金的贿赂推举他做延绥巡抚,史翲是介绍人,并揭发史翲盗取盐款的事情。史翲得旨表白这事,而有关盐款的事情则请求下诏让淮、扬监督宦官杨显名核实报告。不久张锡命的儿子张沆攻击史翲,给事中张焜芳弹劾史翲侵吞盗取公款是有证据的。还曾勒索富人于承祖万两银子,事情败露,史翲就派家人携重金又和狡猾的官员商量,企图改变原来的记载。皇帝发怒了,于是将史翲革职。史翲急忙携带数万两银子进入北京,居在薛国观的官邸。阴谋确定后,出来上疏攻击张焜芳和他的弟弟张炳芳、张炜芳。很多阁臣都顺从史翲,草拟严旨。皇帝不同意,只是剥夺了张焜芳的官职等候审讯。等到杨显名核实的奏疏报告上来,极力为史翲辩解,但还有六万两银子没办法隐瞒,将史翲下狱。正好发生战争,官司长时间不能结案,在狱中死了。都城的人纷纷传言,说史翲携带的银子都被薛国观据为己有。他的家人证实了这事,事情闹大了。薛国观还极力辩解,说史翲的赃款是党人陷害他,皇帝不听。

皇帝当初担心国家财政不够支出,薛国观请求借款,说:"在外的群僚百官的借款,由我等承担;在内的皇亲国戚的借款,非由皇上决断不可。"于是拿武清侯李国瑞做榜样。李国瑞是孝定太后哥哥的孙子,皇帝祖母的家属。李国瑞薄待庶兄李国臣,李国臣气愤不过,欺骗说:"父亲有资产四十万两,微臣应当得到一半,请求拿出来资助国家作为军费。"皇帝开始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听了薛国观的话,想全部借他所说的四十万两银子,如不答应就限期严加追查。有人教李国瑞隐藏财产不交,拆毁房屋,将家俱器物陈列到大街上去卖,表示自己没有什么资财。嘉定伯周奎跟他有联系,代他出钱。皇帝发怒,剥夺了李国瑞的封爵,李国瑞受惊吓死了。有关部门追究不已,皇亲国戚人人自危。利用皇帝第五子的病情,勾结宦官宫女,传言孝定太后已升仙为九莲菩萨,在天上责备皇帝轻视外戚,皇帝的每个儿子都将夭折,神降临到皇帝第五子的身上。不久皇帝第五子死,皇帝非常害怕,急忙封李国瑞七岁的儿子存善为侯,将他交纳的金银全部归还了,而怀恨薛国观,等待时机发作。

薛国观一向讨厌行人吴昌时,等到考察选拔时,吴昌时担心薛国观压制自己,凭借他的门人求见薛国观。薛国观假装跟他很友好,答应准备给他第一名,在吏科做官。等到任命下来,只得到礼部主事的官职。吴昌时非常痛恨他,认为他出卖了自己,跟好朋友东厂理刑吴道正商量,揭发丁忧侍郎蔡奕琛行贿薛国观的事实。皇帝听说,更加怀疑薛国观。

崇祯十三年(1640)六月,杨嗣昌外出督师报告了一些事情。皇帝命令草拟谕旨,薛国观于是草拟谕旨进呈。皇帝于是发怒,交给五府九卿科道讨论。掌都督府魏国公徐允祯、吏部尚书傅永淳等人不知道皇帝的意图,议论很轻,请求命令他致仕或闲住。皇帝猜到科道一定会这样说,唯独给事中袁恺没有在意见书上签名,并且上疏追究傅永淳以泄私人感情包庇的罪状,而稍微诋毁薛国观轻狂放肆,嫉妒成性。皇帝不高兴,将奏疏扔到地上说:"这叫什么检举报告!"于是剥夺薛国观的官职,让他回家,皇帝的愤怒还没有平息。

薛国观离开北京城,车队浩荡,侦探向皇帝报告了。东厂派到薛国观府邸的侦察员正好碰上王陛彦到来,抓住他,获得他招摇过市、串通贿赂的情况,供词牵连到傅永淳、蔡奕琛以及通政使李梦辰、刑部主事朱永佑等十一人。命令将王陛彦交司法部门追问。不久,袁恺再次上疏,一举揭发薛国观受贿的种种恶行,傅永淳、蔡奕琛参与其间。薛国观接连上疏辩解,诋毁袁恺受吴昌时指使,皇帝不采纳。

到了十月,王陛彦的案子没有了结,皇帝以为他行贿有真凭实据,立即命令将他弃市,并派使者逮捕薛国观。薛国观拖延时间,第二年七月进入都城。命令他在外邸待命,不把他交给官吏,薛国观自认为一定不会死。八月初八夜晚,监刑的人来到他门口,薛国观还在酣睡中,等到听说来人都穿着红衣服,急急忙忙地说:"我要死了。"匆忙之间找不到自己的小帽,随便拿了顶佣人的帽子扣在头上。宣读诏书完毕,叩头不能出声,只是说:"吴昌时杀我。"于是被吊死。第二天,使者回报。又过了一天,同意收尸装殓,吊在屋梁上已经有两天了。辅臣被羞辱而死的,从世宗夏言之后,这是第二人。司法部门判他赃款九千两,没收田地六百亩,住宅一区。

薛国观阴险嫉妒,然而还不至于定他死罪。皇帝仅仅因为私愤就杀了他,因为贪赃之事也不能落实,有人觉得挺冤。



折叠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张廷玉等《明史 》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8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三才:做干实事的贪官比清廉的庸官来的划算
2019-06-18 10:21:06 来源: 小鱼畅谈风景  举报
0
分享至
九千九百岁魏忠贤魏公公,搞了一本所谓的东林点将录,排名第一的,就是托塔天王晁盖,不,李三才!



李天王排在第一位,魏公公能不忌惮吗?

按道理来说,顾宪成才是东林党创始人啊,就是因为去世比较早,魏公公就不和死人一般见识,就开始眼光瞄向了李三才,什么及时雨叶向高啊,玉麒麟赵南星啊,大刀杨琏啊,豹子头左光斗,都拿出来是一等一的东林悍将,李三才力压群雄,排名第一,可见这家伙是太猛了,而且李天王是认识顾宪成比较早的,顾宪成也把他拉进自己的团伙里,算是早期元老吧!

李三才刚出道的时候,顾宪成已经混到各路人马吃的很开的地步,他们认识很久了,顾宪成还没来得及帮李三才铺好进阶的路,就因为惹毛了万历皇帝朱翊钧,就被卷铺滚蛋了,没办法,李三才只能靠自己混,没想到他比顾宪成更能混,这两人混法不同,李三才会混钱,油水捞得不少,顾宪成会混人脉,到处都是他的朋友,两人惺惺相惜,多半是互相利用罢了,顾宪成要钱,筹款修建诺大书院,不收学费还免费招待学子吃住,如何养活,让主讲人也有尊严地生活,是个大问题。顾宪成盘算李总督可能有捐献能力,所以就来了。

李三才要的是名望,要的是关系,顾宪成有啊,一大把。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土豪李三才请顾宪成吃饭,饭桌上只有三四个素菜,经过一天畅谈,双方很投机。第二天,李三才再次宴请顾宪成,山珍海味上了一大桌子,顾宪成很奇怪,问道:“昨天就几样青菜,今天怎么这么丰盛呀”,李三才笑着说:“昨天没东西,就上得少,今天偶然有点东西,所以就上得多”。

可见,李三才初次设饭局招待顾宪成,是掩饰了性格的。第二次,才认可自己人,放开了。对顾君子,还耍手段玩心眼儿。老顾也心里有数,但他不说。李三才私下对东林书院慷慨解囊,老顾也不会轻易得罪大金主的。

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史书记载:“三才与深相结,宪成亦深信之”。李三才与顾宪成手拉手,东林书院就变味了,成了东林党。

是李三才把东林学院变成了东林党,魏公公知道这段历史,不把他放第一位才怪!

因为东林书院和东林党是两概念,而把二者串起来的链条,就是李三才。

他干过最高的实权职务是总督漕运,这个职务是统管全国河道、督促地方向京师运送粮食的要职,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所以在历朝都是炙手可热的肥差。

李三才在任上威风八面。这不仅与他的权力有关,更重要他有钱,这么丰厚的油水,不用伤天害理,很多人有多喜欢他就有多厌恶他。



朝廷很多官僚认为他大奸似忠,民间却把他视为青天楷模。

作为大员,李三才反对国家收矿税,打击矿监,和皇帝唱对台戏。

说到这里,就得提到此时明朝的最高领导人,朱翊钧了。此人执政48年,创下了大明皇帝执政时间最长记录,但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烂摊子。其中烂摊子之一,就是税收黑洞。他是一个特别喜欢敛财的皇帝,而起特别抠门,善于捞钱舍不得花钱。他信任的干部,也多半是宦官。只要他缺钱,就派宦官下去向百姓劫夺,贪官污吏、地方豪绅也趁火打劫,弄得民不聊生。

为害最烈者,莫过于强征矿税。

不知是太监还是大臣出的主意,反正最后万历拿出的办法是:增强税收。开发矿业并增加临时税种,亲自安排得力的宦官到全国各地开矿,征收矿税和店税、商税、船税,收来的钱直接进皇宫,不进国库,属于皇上的私房钱——内帑。

重税造成了万民失业的恶果,但是却肥了皇帝和另一伙人。这伙人就是派往各地的矿监宦官。

作为巡视各地的监察官员,李三才早就看到了这个弊端,他对矿监没一点好感,并在职权范围内打击他们。

怎么打击? 当时矿税使横行各地。李三才的地盘,徐州由宦官陈增来收税,最坏的就是陈增,公然数次凌辱官吏。只有老大李三才最不怕他了,想骂就骂,就差撸袖子揍人了,对付陈增怎么弄,李天王很聪明,就先把陈增手下全部抓起来,然后关在牢里,偷偷的命令犯死罪的囚犯,把他们指为同党,从而将他们捕杀,陈增的气焰才被压下。

他深得民心,以至于江南商民奉之为拯救黎民百姓的活菩萨,集资给李三才建了生祠,建生祠和魏公公不同,魏公公是强迫的,李三才是大家自愿的。

打击一些狗不算什么,因为这些恶狗是朱翊钧放出来的,要骂就骂朱翊钧,李三才算是胆肥的,给皇帝所上的“罢矿税三疏”。言词非常激烈。矛头直指皇帝,“今阙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则在溺志货财。”意思是说现在恶政太多,其根源就在皇帝你玩物丧志,一心敛财。

李天王也知道万历是不会计较的,最多是看了装作没看到,李天王就敢于上来骂,如果是嘉靖,他不会这么蠢得飞蛾扑火。骂了却没啥事,这生意无本万利,如此大胆上书,等于为民请命,自然李三才赢得了民间喝彩,在读书人和民众人群中,他声誉震天。

万历三十七年,内阁缺人,李三才进位呼声最高。

但是,遭到了群僚反对。朝廷中宣、昆、齐、浙等各党均发出不同声音。浙党干将、工部郎中邵辅忠参论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以直,实际上是一个贪婪、虚伪、阴险、霸道的小人。余党纷纷跟进弹劾,火力很猛。

关键时刻,一个重要人物出场了,力挺李三才。

东林先生顾宪成。

顾宪成给内阁上书,例举了李三才“德能勤绩”四大优点,说这样的人国家不用,还用什么样的人?

但是朱翊钧不感冒顾宪成,也不会让曾经骂过自己的人入阁,终其一生,李三才始终徘徊在枢纽之外,无法进入中心,大展拳脚,因为很多人都怕了,要是李三才入阁了,以他的脾性和手腕,难保又是第二个张居正。
李三才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李三才(1552年-1623年),字道甫,号修吾,祖籍陕西临潼县任村里(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坡李村),侨居顺天府通州张家湾(今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 。明朝大臣。

万历二年(1574年),考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万历十一年(1583年),升任户部郎中。后来魏允贞因为议论朝廷、违背辅臣意思而遭到皇帝责备时,李三才抗旨为他申辩,结果被贬为东昌推官。历任南京礼部郎中、山东佥事、河南参议、南京通政参议、大理少卿等职。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巡抚凤阳各府,期间数次上疏陈明矿税之害,并裁抑矿税使。以治理淮河有功,加官至户部尚书。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有朝臣想要引李三才入内阁,由此诽谤他的言论四起。东林党人极力为其辩护,从而形成党争。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引退回家。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遭御史弹劾,被贬为平民。天启元年(1621年),朝廷因缺少人经略辽东,想要起用他,但因朝臣争论不休而搁置。

天启三年(1623年),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未及上任即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基本信息
  • 本名

    李三才

  • 字号

    字道甫
    号修吾

  • 所处时代

    明朝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顺天府通州张家湾


  • 出生时间

    1552年

  • 去世时间

    1623年

  • 主要作品

    《抚淮小草》、《双鹤轩诗集》、《灼艾集》、《无自欺堂稿》

  • 主要成就

    抑止税监、治理淮河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折叠转任多地

万历二年(1574年),李三才考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三才升任户部郎中。与南乐的魏允贞、长垣的李化龙以经世致用相互勉励。 等到魏允贞因为议论朝廷、违背辅臣意思而遭到皇帝责备时,李三才抗旨为他申辩,结果被贬为东昌推官。再改任南京礼部郎中。恰好魏允贞、李化龙与邹元标等在南曹做官,彼此愈加来往密切,他们都讲求经世致用,由此名声更大了。 随后调任山东佥事,山东多狡猾的大盗,李三才多方设计圈套,将他们一一剿灭逮捕。不久升任河南参议,又升副使。相继又做过山东、山西两省学政,因颇有政绩,被提拔为南京通政参议,后来又被朝廷征召为大理少卿。


折叠巡抚淮扬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李三才以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巡抚凤阳各府。 当时矿税使横行各地。李三才所辖范围,徐州由宦官陈增、仪真由宦官暨禄收商税,扬州由宦官鲁保征收盐课,沿江由宦官邢隆征收芦课税,蔓延千里。 矿税使任用奸徒,伪造印章,所到之处如追捕叛乱和逃亡者一样,公然抢夺。而陈增尤其过分,公然数次凌辱官吏。 唯有李三才正气凛然,压制其肆意行凶的爪牙,而且密令犯死罪的囚犯将他们指为同党,从而将他们捕杀,陈增的气焰才被压下。

而那些不安分的人因为矿监税使的缘故,多起来做了强盗。浙江人赵一平用妖术倡议叛乱。 事情被发觉,他逃往徐州,改名古元,胡说自己是宋朝皇室的后代。与其同伙孟化鲸、马登儒聚集亡命之徒,自署官职,预定第二年二月各方起事。 计谋被泄露,他们都遭到逮捕。赵一平逃到宝坻,被李三才抓获。 李三才再次上疏陈明设置矿监税使的弊端,说:"陛下喜爱珠玉,老百姓也羡慕温饱;陛下爱护子孙,百姓也恋妻女。为什么陛下要聚集财宝,而不让小民老百姓有一升一斗的需要;想绵延万年,而不让百姓有一天的欢乐呢?自古未有朝廷的政令,天下的情形就到了这种地步,而能幸免没有叛乱的。朝政鄙陋的多,而陛下的病根就在于沉溺于钱财之中。臣请求陛下发善心,罢除天下的矿税。贪欲之心既然丢掉,则朝政可以治理好。" 过了一个月,皇帝没有回复。李三才又上疏,说:"臣为百姓请命,一个多月没有得到回答。听说近日的奏章,凡涉及到矿税的,您都置之不理,这是国家存亡的关键,一旦众叛亲离,老百姓都成为敌人,风驰尘扬,叛乱的人群四起,陛下安然独处;即使黄金满箱,明珠填屋,谁替你守护呢?"皇帝依然不答复。

万历三十年(1602年),皇帝突然患重病,自以为快要驾崩的皇帝下诏罢矿税,但他突然反悔,又下诏停止罢免矿税。李三才极力陈明国家形势危急,请立刻颁下前面停矿税的诏书,皇帝不听。

这时运河清口一段河水干涸阻碍了漕运,李三才建议开渠建闸,花费二十万,请求留下漕粮接济。督储侍郎赵世卿力争,李三才于是声称有病请求离职。 皇帝对他的回避态度很不喜欢,于是同意了他辞职。淮扬巡按御史崔邦亮,巡漕御史李思孝,给事中曹于汴,御史史学迁、袁九皋都上奏章乞求把李三才留下。 史学迁说:"陛下因为陈增的原因,想罢免李三才,托词解除了他的官职。近年来宦官四出,海内沸腾。李盛春的去职因为王虎,魏允贞因为孙朝,前任漕臣李志也是因为矿税的事去职。其他官吏离开岗位的,不可胜数,现在李三才又接着要被去职。淮上军民因为李三才被罢官,想找陈增算帐,陈增闭门不出。李三才不当离职可想而知。" 皇帝对他们上疏仍不予理睬。李三才于是离开徐州,接连上疏请求找人替代他,但未得到命令。 正好侍郎谢杰代替赵世卿为督储,再次请求让李三才留下。万历帝于是命令李三才继续任职以等待接替的人,最终皇帝也没有派遣人接替李三才。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李三才又上疏说:"近来雷电击中了皇陵,大风拔起了树木,洪水滔天,天变到了极点。反贼赵古元刚在徐州被处以磔刑,赵大荣在亳州被枭首,而睢州的大盗又出现了,人心的离散到了极点,陛下每当有征求时,必定说:'内府已很匮乏。'如果内府果然匮乏,那是国家的福气。所谓皇帝瘦弱而天下肥,实际上不是这样。陛下所谓的匮乏,是黄金没有遍地,珠宝玉石没有堆到像天那么高。小民饭都吃不饱,又来搜刮,鞭打没有止尽,道路上全是囚犯,官吏唯有请求罢官,老百姓唯有一死,陛下难道还不引起警惕吗!陛下不要说臣危言耸听、言过其实,真的到了这一步,哪有陛下安身的地方呢!" 万历帝不予理睬。不久,睢州的盗匪被擒获。李三才因此上奏施行的几件事,境内安宁。

歙县人程守训是陈增的随从,以纳捐获得中书官职。程守训为人骄横跋扈,仪仗铺张。他允许人互相告密,拷问嫌犯时,连妇女、儿童也不曾放过。 程守训惧怕李三才,不敢到淮上。李三才弹劾整治他,得知其赃物足有数十万之多。陈增害怕连累到自己,也对他展开了搜查,搜到了奇珍异宝和盗用的龙文、服饰、器物等物品。程守训和他的帮凶因此被逮捕,受到制裁,人人拍手称快。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皇孙出生,皇帝下诏合并矿税,释放囚犯,起用被解职的官员,增补御史,不久却改为不全部实行。 李三才怀疑首辅沈一贯从中作梗,便上疏暗中诋毁沈一贯。接着,他又说:"恩诏已颁布,立刻又中途停止,在路上人们说前几天的新政不过是陛下一时心喜,所以旋开旋闭。" 又说:"沈一贯担心沈鲤朱赓威逼自己。又害怕他们有所争执,暴露了自己的短处,害怕事情不由自己去做,就想从中使坏。他行贿左右的人,多方煽动,致使新政遇到阻力。" 皇帝看到奏疏后十分愤怒,下诏严厉责问李三才,并罚俸五个月。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矿税使暨禄去世。李三才因而请求下诏将天下的税使全部撤离,皇帝不听,命令鲁保兼任暨禄的职务。

当时,前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住在无锡,在东林书院讲学,喜欢品评人物。李三才与他有深交,顾宪成也极信任他。 李三才曾经请求朝廷增补大官职,选拔科道,录用被贬的官员。因而说:"各大臣只因为言论触及到了掌权的人,便永不叙用,他们并没有违背陛下。现在有些人假借皇上的威风禁锢大臣,又借他们违抗陛下的名义替自己的罪过掩饰。有负国家有负君王,没有比这个罪更大的了。"此举意在为顾宪成等正直朝臣鸣不平。 不久,又极力陈明朝政的败坏,请求皇帝奋发有为,与天下一起有所变化。而且极力说明辽东一带危急,必定难以永保安全。皇帝都将其置于一边不加理会。


折叠遭劾去职

李三才有雄才大略,在淮上一带任职时间较长,因力主抑止税监而深得民心。待淮、徐一带发生灾害,他又请求赈恤,减免马价。淮上之人深为崇敬他,逐渐地升至户部尚书。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内阁缺人,有人认为不应当专门只用文学侍从,应该让地方官也参加补缺,意在让李三才回朝。等到都御史出现空缺,李三才按照次序被召进朝中。 由此忌恨他的人日众,诽谤他的言论四起。工部郎中邵辅忠弹劾李三才表面上是忠臣,其实是个大奸贼;表面上正直,实质上狡猾,列举他贪污、虚伪、险恶、专横四大罪状,御史徐兆魁接着弹劾。 李三才上了四份奏疏为自己极力辩护,而且乞求退休。给事中马从龙,御史董兆舒、彭端吾,南京给事中金士衡相继为李三才申辩。 大学士叶向高说李三才已闭门在家等待被皇上治罪,为朝政考虑,应立即定下他的去留问题。皇帝一概不予回复。 不久,南京兵部郎中钱策,南京给事中刘时俊,御史刘国缙乔应甲,给事中王绍徽、徐绍吉、周永春姚宗文、朱一桂、李瑾,南京御史张邦俊、王万祚,又连着上奏弹劾李三才。 而给事中胡忻、曹于汴,南京给事中段然,御史史学迁、史记事马孟祯、王基洪,又上疏为他申说救助。一时间,朝臣争辩,是非难定,过了几个月还没有平息。 顾宪成于是写信给叶向高,极力称赞李三才廉洁、正直,又写信给吏部尚书孙丕扬极力为李三才辩护。御史吴亮素与李三才要好,就把两信附在邸报之中,由此议论更为喧哗。 乔应甲又上了两疏极力攻击李三才,列举了李三才十贪五奸之事。皇帝都不闻不管。李三才又再三请求辞职,奏疏上了十五道,过了很久不见命令下来,于是就自己卸任走了。皇帝也没有怪罪他。


折叠贬职为民

李三才回乡定居后,恨他的人害怕他再次被启用,因而对其进一步加以构陷。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御史刘光复弹劾他盗用皇木二十二万根营建私邸,而且说李三才与于玉立遥相呼应,他想任用的,吏部就为他推举。 李三才上疏申辩,请求派遣宦官调查。给事中刘文炳、御史李征仪、工部郎中聂心汤、大理丞王士昌,帮助刘光复攻击李三才。 李征仪、聂心汤,都是李三才推举的官吏。这让李三才气愤异常,自己请求登记家产。工部侍郎林如楚说应当派遣使者检验一下。刘光复再次上疏,并说李三才侵夺官厂为自己的园苑。 御史刘廷元率部属又接着上奏,且潘汝祯又特地上奏弹劾。不久,巡按御史颜思忠也上疏证实了刘光复所说的。李三才更为愤怒,请求各位大臣一同勘查,又乞求皇帝亲自审问。皇帝于是下诏让李征仪带领给事中吴亮嗣前往调查。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弹劾李三才的刘光复因事被下狱。李三才表面上请求释放他,暗里却极力为东林党人辩白,说:"自从沈一贯伪造妖书,任意杀戮楚王宗族,满朝正直之人将他攻击出朝廷。接着汤宾尹韩敬考场作弊,咎由自取,与别人何干。 现在的党人动不动就与正直的人为仇敌,王士昌、刘光复尤其厉害,挺身而出,极力为沈一贯、韩敬报仇。乱说一气,百般攻击。 就贤明的大臣来说,叶向高走了,王象乾、孙玮王图许弘纲走了,曹于汴、胡忻、朱吾弼叶茂才南企仲朱国祯等也走了,近来又将陈荐汪应蛟攻击走了。 以贤明的小臣来说,梅之焕、孙振基、段然、吴亮、马孟祯汤兆京周起元、史学迁、钱春等走了,李朴、鲍应鳌、丁元荐庞时雍、吴正志、刘宗周等走了。 与他们意见一致的就留下,不一致的就赶走。陛下只知道各大臣离开了,哪里知道都是党人赶走的呢?现在奸人仇视的正直之人,一是东林人,一是淮抚。 所谓东林,是顾宪成读书讲学的地方。与他一起的像高攀龙姜士昌钱一本刘元珍安希范岳元声薛敷教,都是些约束自己、有气节的人,有什么辜负国家的地方? 偶然被指为东林,便陷入深渊。如邹元标、赵南星等就因为背上此名,晋升的道路就变得非常困难。早上申报晚上被任命的,只有史继偕等人。 人才的邪与直,实与国家命运相攸关,希望陛下要看清楚。"李三才的奏疏上奏后,众人更加恨他。吴亮嗣等已经去勘察过李三才家,但并没有得到什么。但却仍以刘光复所陈的事实送呈皇帝,皇帝看后将李三才贬为平民。


折叠起复去世

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失守。御史房可壮接连上疏请求起用李三才。皇帝下诏让大臣讨论。通政参议吴殿邦极力说不行,把李三才指为盗名欺世的大臣。 御史刘廷宣又推荐李三才,说:"国家既然珍惜他的才干,就用他吧。还议论什么呢?然而广宁已有王化贞,不如让他在山海关任职。" 皇帝同意他的话,想起用李三才,可是大臣的意见相持不下。詹事公鼐极力认为可用,刑部侍郎邹元标、佥都御史王德完都赞同。 不久,王德完迫于众议,又改变了态度。等到安排议定时,邹元标也不敢表态了。议论没有结果,事情就搁置了下来。

天启三年(1623年),李三才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还没上任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后来,魏忠贤专权,其帮凶、御史石三畏弹劾李三才,皇帝下诏削掉了他的名册,夺回封诰。崇祯初年,才将他官复原职。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影响

抑止税监

抚淮期间,针对横行一时的矿税监问题,李三才连疏上奏,指出矿监税使搜括民脂民膏以供自己挥霍,结果弄得各地怨声载道。并批评万历皇帝不理朝政。万历皇帝不予理睬,李三才再次上疏责备皇帝不理政事,不听忠言。同时,李三才还诉诸行动。当时矿监税使中最横行的是陈增,深得万历皇帝的宠信,谁也不敢动他。鉴于此,李三才用计除去了陈增的得力助手程守训,打击了陈增的嚣张气焰。

治理淮河

李三才抚淮十三年,在当地很有政声。他所辖凤阳、淮扬一带是连年发生灾害的地区,李三才任淮抚前,万历元年(1573年)到万历二十七年间(1599年)史载有不下15次大灾。李三才在职期间体恤民情,多次要求朝廷减免本地清粮,并发粮赈灾。如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十二月上书题"江北灾伤请乞酌量瀚恤"。为彻底解决淮河水灾,他致力于治河,并提出种种方案,这些方案对于治理淮河是极有成效的。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评:①三才才大而好用机权,善笼络朝士。抚淮十三年,结交遍天下。性不能持廉,以故为众所毁。其后击三才者,若邵辅忠、徐兆魁辈,咸以附魏忠贤名丽逆案。而推毂三才,若顾宪成、邹元标、赵南星、刘宗周,皆表表为时名臣。故世以三才为贤。

②赞曰:朋党之成也,始于矜名,而成于恶异。名盛则附之者众。附者众,则不必皆贤而胥引之,乐其与己同也。名高则毁之者亦众。毁者不必不贤而怒而斥之,恶其与己异也。同异之见歧于中,而附者毁者争胜而不已,则党日众,而为祸炽矣。魏允贞、王国、余懋衡皆以卓荦闳伟之概,为众望所归。李三才英遇豪俊,倾动士大夫,皆负重名。当世党论之盛,数人者实为之魁,则好同恶异之心胜也。《易》曰:"涣其群,元吉。"知此者,其惟圣人乎!



折叠编辑本段人际关系

祖父

李禄,李三才家世代为武功右卫的军官,至祖父李禄时调任北京为官,遂举家迁往北京。

父亲

李珣,字德润,别号次泉。官至户部员外郎。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李三才有诗才,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中有他的传,陈田的《明诗纪事》卷一一、朱彝尊的《明诗综》卷五二都收有他的诗。李三才在任淮扬巡抚时的奏疏集《抚淮小草》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出版,陈子龙等编的《皇明经世文编》卷四二一选录了他的六篇奏稿。另外,据光绪五年(1879年)的《通州志》和《明诗综》载,李三才还著有《双鹤轩诗集》《灼艾集》《无自欺堂稿》《诫耻录》和《鹪鹩轩诗集》等,现均不存。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争议

李三才是一个极有争议的人物,集诋毁、赞誉于一身。各方从不同的政治立场出发,分成了两派:浙党、宣党、楚党等党派肆意排挤攻击李三才,而东林党人则极力为他辩护。

诋毁者以浙党邵辅忠首发其难。他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二月上疏,说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似直",并列举李三才"贪伪险横"四大罪。御史徐兆魁紧接其后上书弹劾,指责李三才为人反复不定,翻云覆雨,贪图入阁追求浮名。即便在李三才去职家居也未能逃脱三党对他的攻击,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御史刘廷元参李三才"盗用皇木,结交内侍起官";御史刘光则说李三才"盗用皇木营建私宅。且与于玉立相勾结",又说他"侵夺官厂为自己的园苑"。紧接其后三党大力攻击李三才。

东林党人则大力支持李三才。如工科给事中马从龙,御史董兆舒、彭端吾,南京工科给事中金士衡等连章上书与三党争论,为李三才辩雪。远在无锡乡居的顾宪成也非常关注,他致书内阁首辅叶向高,极力推荐李三才,说李三才清廉正直,是学识精粹纯正且立场坚定的儒者,可与孔子相比。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索引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


程万军:忽穷忽富,晚明大员李三才的官场套路 2018-01-29 06:54

本人新作《东林沉浮》由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不日全面上市,敬请欣赏选节5——
忽穷忽富:晚明大员李三才的官场套路
李三才是不是东林党人?
这个不忙确定,但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对于东林党的历史而言,他是一道分水岭。没有他,东林的阵势是摆不出来的,甚至无法集结成党。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东林书院和东林党是两概念,而把二者串起来的链条,就是李三才。 
李三才,字道甫,号修吾,陕西西安人,万历二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大理寺少卿等职,最高实职是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右佥都御史是正四品官,而总督漕运这个职务是统管全国河道、督促地方向京师运送粮食的要职,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所以在历朝都是炙手可热的肥差。
李三才在任上威风八面。这不仅与他的权力有关,更与他的性情相关。他的主要性格特点就是率性,仗义疏财,敢说敢干。这在奉行“清慎独”的明代官场,绝对属于异类,所以声名鹊起。
李三才在民间和朝廷是两面相左的评价,朝廷很多官僚认为他大奸似忠,民间却把他视为青天楷模。
作为大员,李三才干了哪些得民心的事呢?
最重要的一件是,就是反对国家收矿税,打击矿监,和皇帝唱对台戏。
这个矿税矿监是怎么回事呢?
说到这里,就得提到此时明朝的最高领导人,奇葩皇帝万历了。此人执政48年,创下了大明皇帝执政时间最长记录,但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烂摊子。其中烂摊子之一,就是税收黑洞。他是一个特别喜欢敛财的皇帝,而起特别抠门,善于捞钱舍不得花钱。他信任的干部,也多半是宦官。只要他缺钱,就派宦官下去向百姓劫夺,贪官污吏、地方豪绅也趁火打劫,弄得民不聊生。
为害最烈者,莫过于强征矿税。
关于万历皇帝强征矿税,说来还有一番掌故。那是因为一场大火。公元1597年即万历二十四年三月九日夜,北京紫禁城内的坤宁宫失火,大火蔓延到乾清宫,皇上和皇后的住处被烧了个干净。皇极殿、建极殿和中极殿也被烧掉了。于是万历皇帝犯难:盖新房的额外开支从哪里出?
不知是太监还是大臣出的主意,反正最后万历拿出的办法是:增强税收。开发矿业并增加临时税种,亲自安排得力的宦官到全国各地开矿,征收矿税和店税、商税、船税,收来的钱直接进皇宫,不进国库,属于皇上的私房钱——内帑。
说干就干。在捞钱上,慵懒的皇帝倒是很有效率的。公元1596年,即万历二十四年,万历皇帝派出太监充任矿税监,先在京畿地区开矿,很快又命河南、山东、山西、浙江、陕西等地开采,榨取钱财,用来充作营修乾清、坤宁诸殿的费用。太监分赴各地,招收当地无赖地痞为协管,这些爪牙胡作非为,搞得民不聊生,各地怨声载道。说白了,名义上矿税是一项新增的税收,实际就是以开矿为名,行掠夺之实。
如此税收造成了什么效果?明朝笔记《金陵琐事》记述,在矿税繁兴的时候,税官如狼似虎,与拦路抢劫的强盗没什么差别。万历二十八年,有一个叫陆二的人,在苏州一带往来贩运,靠贩卖灯草过活。陆二的灯草价值不过八两银子,好几处抽他的税,抽走的银子已经占一半了。船走到青山,索税的又来了,陆二囊中已空,计无所出。干脆取灯草上岸,一把火烧了。
可见,这是不折不扣的死亡税率。重税造成了万民失业的恶果,但是却肥了皇帝和另一伙人。这活人就是派往各地的矿监宦官。
《明史记事本末》对宦官矿监就做了一番大意如此的评述:说开始是皇帝要征矿税而派设宦官矿监,后来这些宦官的命运就与矿税连在一起了。因为这些宦官肥了,便结交后宫,根子越扎越深。所以他们比皇帝还愿意搞这项税收,这就是矿税不易废除的原因。
作为巡视各地的监察官员,李三才早就看到了这个弊端,他对矿监没一点好感,并在职权范围内打击他们。史料记载,李三才任上“以折税监得民心”。因为打击矿监减轻民间税收负担,他深得民心,以至于江南商民奉之为拯救黎民百姓的活菩萨,集资给李三才建了生祠。
李三才不仅打压矿监宦官,还大胆直言给皇帝提意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给万历皇帝所上的“罢矿税三疏”。三疏言词非常激烈。他说:“自矿税繁兴,万民失业。陛下为万民之主,不但不给他们衣穿,却把他们的衣裳夺去;不但不给他们饭吃,却把他们吃的也夺去!征税之使,急如星火,搜刮之令,多如牛毛。今天某矿得银若干,明天又加征银若干;今天某税得银若干,明天某项税收又加征银若干;今天某官员因阻挠开矿而被逮捕,明天某官以怠惰矿税而被罢官。上下相争,唯利是图。太监四布各处,加上无赖亡命之徒,如一群群虎狼,为害百姓。在湖南,太监指使爪牙,沿途不惜掘百姓坟墓,直至掘到矿为止!皇上爱珠玉之宝,百姓只爱温饱;皇上爱万世,百姓只爱自己的妻子和小孩。为什么皇上只想黄金堆成山,而不让百姓有糠秕升斗的点滴储积?看看以往的记载,朝廷有过这样的政令、天下有过这般悲惨的景象而不大乱的吗?”
李三才甚至矛头直指皇帝,“今阙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则在溺志货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恶政太多,其根源就在皇帝你玩物丧志,一心敛财。
这不仅是追究被派遣的宦官责任,而且还是追究派遣他们的万历皇帝自身责任。大臣上书对皇帝进行如此申斥甚至责骂,这在绝对君主专制的时代里,是不多见的。可见李三才之胆。如此大胆上书,等于为民请命,自然李三才赢得了民间喝彩,在读书人和民众人群中,他声誉震天。
万历三十七年,内阁缺人,李三才进位呼声最高。
但是,遭到了群僚反对。朝廷中宣、昆、齐、浙等各党均发出不同声音。浙党干将、工部郎中邵辅忠参论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以直,实际上是一个贪婪、虚伪、阴险、霸道的小人。余党纷纷跟进弹劾,火力很猛。
关键时刻,一个重要人物出场了,力挺李三才。
他就是“东林先生”顾宪成。
顾宪成给内阁上书,例举了李三才“德能勤绩”四大优点,说这样的人国家不用,还用什么样的人?
那么,作为在野的士表,顾宪成出来替李三才说话,到底是出于一己之私,而是仗义气执言?他和李三才是什么关系?
史料显示,作为地方大员,李三才始终不以东林人士自居,也不认为自己和顾宪成在一个党内。但事实上,他和顾宪成私交很久,与“东林三老”另两人赵南星、邹元标也一直交往甚密,惺惺相惜。
早年,李三才与顾宪成曾在京城中央政府同一个部门中任职,并且同住一舍。我们前面说了,李三才是万历二年进士,不久成为户部主事,而比之晚六年中进士的顾宪成在吏部研修之后,不久也到户部,做到了户部主事。二人其间曾一起参与了《万历会计录》的编纂。
李三才的价值观、政治主张和思想取向,其《历陈国势病由疏》中有体现,其中有李三才如下的一段著名话语:“臣自束发登朝,正陛下临御之始,郊庙必亲,朝讲不辍,用人未必贤而必才行,政未必平而必勤,庶官思奋,百废俱修,国有余粟,民有余食,亦一时之盛也。”他在这里主张执政要“思奋”有为,应该“国有余粟,民有余食”,治国要用“才必行”者,为政要“勤”。
从这段话看,李三才不是个普通官僚,而是有些信念的政治人物。真正的政治人物与纯经济人还是有差别的;政治人物是要有一点崇高感与献身精神的,李三才即如此。李三才的人生价值观是中国儒家传统的积极入世并有所作为型的。
这与顾宪成一脉相承。
顾宪成思想的最大特点是重视社会,关心世道人心,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救世精神。这种救世精神本是儒学祖师孔子孟子的传统,但在汉以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儒生,多数沉溺科举功名而专注词章考据,背离了这种精神,只是把孔孟之说当作升官发财、猎取名利的手段,即使连标榜义理之学的儒生,也多半脱离社会实际、空谈玄理。顾宪成强调,研究学问的出发点必须是为了社会国家民生所用,他认为如果眼光短浅,营营于一己之私,即使功名很高、学问很深、修养很好也不足挂齿。他提倡士人不管是作官为民,身处何境,都要明辨明非,注重气节,敢于和恶势力斗争。他在东林书院讲堂亲自题写的那付对联就是明证。他打造的东林学府,就是要把读书讲学同关心国事紧紧联系在一起。
顾宪成虽然自争国本后不再有意仕途,但他鼓励读书人一定不要放弃政治。自万历三十二年起,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多年,他的许多学生逐渐走入官场,推荐重新起用顾宪成。如万历三十六年即公元1608年,顾宪成就经朝臣举荐,被万历皇帝正式任命为南京光禄寺少卿,但顾宪成极力推辞,不去就职,坚持在野讲学。
当然,他不愿当官,并不是要远离政治,而只是认为自己更适合教学。“东林先生”可谓人在民间,心怀朝局,他鼓励弟子官员不管时局多么难,一定要坚守职责,直言敢谏,精诚谋国。他说:“只要天下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坚决地干下去,切不可知难而退,归居林下,使一帮宵小奸党全面控制朝政。同样,只要有一丝一毫不该做的,也绝不参与插手,绝不能同流合污,使政局更为糟糕。”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只要天下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坚决地干不去,切不可知难而退,归隐山林,使一帮小人全面控制朝政。
话说回来,自顾宪成争国本下野后,李三才的国运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继续到地方任大员。关于二人关系升级,史料有一段趣闻:
万历三十二年八月,东林书院山长顾宪成专程赴淮安,找李三才商议国事,可能也有间接筹款之意。因为诺大书院,不收学费还免费招待学子吃住,如何养活,让主讲人也有尊严地生活,是个大问题。顾宪成盘算李总督可能有捐献能力,所以就来了。
可是,顾宪成初见故交,却没有露富而有些装穷。史书描述,时任漕运总督的李三才第一次宴请顾宪成时,饭桌上只有三四个素菜,经过一天畅谈,双方很投机。第二天,李三才再次宴请顾宪成,山珍海味上了一大桌子,顾宪成很奇怪,问道:“昨天就几样青菜,今天怎么这么丰盛呀”,李三才笑着说:“昨天没东西,就上得少,今天偶然有点东西,所以就上得多”。
可见,李三才初次设饭局招待顾宪成,是掩饰了性格的。第二次,才认可自己人,放开了。这与真君子的顾宪成还是有些出人的,但或许是对李三才第一印象好,或许是李三才私下对东林书院慷慨解囊,顾宪成没感觉李三才忽穷忽富中有问题,反觉得李三才是性情中人,对其印象不减分,反加分,“宪成以此不疑其绮靡。”顾宪成深信李三才的表白,没有对其产生“生活奢侈”怀疑。
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史书记载:“三才与(顾宪成)深相结,宪成亦深信之”。李三才与顾宪成手拉手,促进了朝野政治团体的沟通与融合,东林书院从此向东林党过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8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47
文章
79万
总阅读
查看TA的文章>
评论
0
分享
微信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复制链接
Scan me!
扫码打开
手机搜狐网
无需下载APP
精彩内容随时看
集诋毁、赞誉于一身,顾宪成说他学识精粹立场坚定,可与孔子相比
2019-02-28 13:05
文|明炫翊

历史上有着很多具有争议的人物,但这些人大多都是后世才出现的争议,在当朝就存在争议的人,还真说不出几个,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当朝争议的大臣。

李三才是明万历年有名的大臣,他的有名不在于他做了多大的事,也不在于他犯了多大错,而是在于他这个人的争议,在当时的明朝朝堂内部党争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浙党、宣党、楚党等党派,竟然联合起来排挤李三才,肆意恶意攻击,而更有趣的是,东林党非常看好李三才,极力为他辩护,和浙党、宣党、楚党等党派据理力争。



李三才

李三才究竟有什么来头?为什么会集诋毁、赞誉于一身呢?

李三才出生于嘉靖31年,字道甫、号修吾,祖籍是在陕西临潼县任村,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关山镇坡李村,大家应该知道的事,临潼有非常著名的秦兵马俑。不过在李三才时,李家侨居在顺天府的通州张家湾,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搁到明朝那时候,即是在天子脚下。



魏允贞戏曲形象

万历2年,李三才通过科举中仕,进入了朝堂之中,在户部担任主事,9年后升迁为户部郎中。李三才的仕途并不顺利,直臣魏允贞因不满朝廷风气,背后议论且违反了辅臣的意思,故此被皇帝责备,而李三才为魏允贞申辩,被连累贬官。

地方干了很多年,李三才历任南京礼部郎中、山东佥事、河南参议、南京通政参议、大理少卿等远离中央权力的官,一直任劳任怨。万历27年,李三才任右佥都御史(明-正四品)管理漕运,巡抚明朝陪都凤阳各府,期间考察矿税,深感对百姓的压迫,多次上疏裁抑矿税使,获得了不错的名声。



李三才重回朝堂是靠着治理淮河的功劳,被授予了户部尚书。多年的工作给李三才带来了不少的声誉,万历38年,一些朝臣希望将李三才引进内阁之中,但也就是这个希望,致使李三才陷入了无休止的弹劾之中。

当诽谤他的言论四处兴起的时候,东林党人士极力的为李三才辩护,从而引起了东林党一派和浙党、宣党、楚党等党派的党争。



浙党邵辅忠是最先发难者,万历37年十二月,他再给万历的上疏中,检举李三才的“贪伪险横”四大罪,称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似直”。紧接着,御史徐兆魁上书弹劾李三才,指责李三才此人贪图名誉,想入阁追求浮名。接连御史弹劾之下,虽然东林人士极力的为李三才辩护,但万历朝的东林党并没有多大实权,李三才被贬为平民。

有趣的是,即便如此,去职在家中的李三才也没有逃脱三党的攻击,万历42年,御史刘廷元上书参了李三才一本,称李三才任职期间,“盗用皇木,结交内传起官”;御史刘光则是参李三才将盗来的皇木用作建造自己的私宅,还动用权力将“官厂”侵夺下来,准备建造自己的园苑。两下一参,弹劾攻击李三才的折子便堆成山的上。



顾宪成

东林党作为支持李三才的一方,自然没有看着事态恶劣下去,御史董兆舒、彭端吾;工科给事中马从龙、南京工科给事中金士衡等东林党人上书同三党进行争论,东林书院的“创立者”顾宪成对这件事也非常关注,他致书给内阁首辅叶向高,极力的推荐李三才,称赞此人是清廉正直之辈,且学识精粹纯正、立场坚定,是可与孔子相比的儒者。

天启元年,因为辽东缺人,朝廷想要启用李三才,但又一次引发了朝堂争论,启用不得不被搁置了下来,到天启3年,命李三才为南京户部尚书的任命尚未被其执行,李三才以71岁高龄去世。



这样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集诋毁、赞誉于一身,各方党派从自己的政治立场出发,或是排挤,或是拉拢,李三才是好还是坏也难说清了。但李三才抚淮13年,史载李三才的抚淮前,从万历元年(1573年)到万历27年间(1599年),淮河两地发生的大灾大害不下15次之多,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李三才任职期间体恤民情,多次为民请命,减免赋税,发粮赈灾,并致力治淮,这些贡献,是磨灭不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8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三才
[明][?-1623年]
通州区景点 通州区特产 通州区地名网 [手机版]
李三才(?-1623)

明朝官吏。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字道甫。神宗(朱翊钧)万历间进士,授户部主事。 1599年(神宗万历二十七年)授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于凤阳(今安徽省凤阳县,位蚌埠市东南)诸府州县。时各矿、税官吏四出,其中有徐州的陈曾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市)的暨禄,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的鲁保,沿江的邢隆,其所到之处,肆虐无道,他上疏奏请各矿、税使诸害。在任十三年,以多处抑制盐税监而得民心。后累官至户部尚书。时顾宪成之里居,讲学于东林,他因与顾宪成友善,自沈一贯执政以来,凡属正直贤臣概以东林党被逐。他以被诬为-皇墓,营建私宅,遂去职归里为民。后及魏忠贤专权,又被追籍劾削。后思宗崇祯(朱由检)时定为冤案,始复其官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8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甄英莲丢的那天晚上,最该在她身边的奶娘,为何消失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51:甄英莲的奶娘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话说甄士隐被一声山崩地裂的霹雳给震醒,才发现所谓“僧道”二人和太虚幻境,不过是南柯一梦。他转瞬就将梦中情景忘去了大半。

就像“山崩地裂”后女娲补天出世,甄士隐醒来,他的“末世补天人”甄英莲就出场了。




☞细说红楼系列50,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逗她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

甄士隐醒来,第一个见到的不是妻子,而是女儿,大概有两层意思。

一,女儿才是山崩地裂后的“补天人”。

二,女儿也是甄家“山崩地裂”的初始因由。

此处还有最重要的两条线索,需要格外注意。




一,甄英莲的奶母。

二,过会的热闹。

本文先讲甄英莲的奶母。

这个女人非常重要。因为半年后的正月十五,她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在,甄士隐竟让男仆霍启背着女儿去看花灯。

霍启尿急将英莲放在一旁,才被拐子所趁丢了孩子,引发甄家家破人亡。

先不提甄士隐为什么让男仆抱着小女儿去看花灯,却要问一问这奶娘当时哪里去了?

奶娘若在,肯定是她抱着甄英莲出去,霍启跟在后头护持,再有个小丫头随从,才是甄家的门风。可当时奶娘却不见踪影。

当时甄英莲过了年才四岁,不存在不用奶娘的事。

原文对此只字未提,读书人便只能简单推演出三个可能。




第一,甄家规矩重,女人不好抛头露面。

这个可能很低!甄家毕竟不是贾家规矩重。且奶娘是已婚妇女,只是受雇于甄家,并非李嬷嬷那样是贾府家仆。

古代对市井已婚妇女约束并不强,逢年过节出门逛庙会也常见。

何况奶娘要不方便出门,难道男仆霍启抱着小姐甄英莲出门就方便?




第二,奶娘有事不得分身?

这就更不可能。奶娘的工作就是照顾甄英莲,没有英莲出去玩,她留在家中的道理。

除非甄士隐不害臊,与这奶娘有问题。趁着女儿出去,他们行苟且。

以甄士隐的人品,应该不可能。




第三,奶娘放假回家。

甄家人口不多,奶娘不可能是家里人,必然是雇佣的。

既然雇佣,逢年过节就要给她放假回家与家人团聚。

如果过年不能回去,正月十五给两天假无可厚非。奶娘回家不在,甄英莲闹着看花灯,才不得不让霍启抱出去哄着。谁想就出了事儿。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可能,就是奶娘本来跟着霍启出来,只是像李嬷嬷那样不负责,想回家看看提前走了,才导致英莲丢了也是有的。

不过原文并没有提到奶娘事,便不好据此推断。具体甄英莲丢失时,奶娘哪里去了,就是个无解之谜。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31 09:34・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4 20:48 , Processed in 0.1400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