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音?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22: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头条问答:馒头庵为何会藏污纳垢丑陋不堪?
where5
2021-10-13   |  1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头条问答:曹雪芹为什么在《红楼梦》中,描写一个藏污纳垢、丑陋不堪的馒头庵?
文:龍乡

馒头庵的确是藏污纳垢、丑陋不堪,但是,若要知道《红楼梦》中为什么会描写这样一处地方,就必须明白关于馒头庵的故事,只属于“假语村言”,重要的是,怎样通过这个表面故事,去看到其背后隐藏着的真实历史。


图片




而所隐藏的这段历史,在作者心目当中,就是一个藏污纳垢、丑陋不堪、令作者难以接受忍受的的一个时期。对作者来说,那是一个至黑至暗的历史节点。

同时,这个被隐藏的真象也将题主在提问中用“曹雪芹为什么要在《红楼梦》中……?”的提问方式给彻底否定。即寅孙“曹雪芹”作者说是荒谬的,所谓的包衣“曹雪芹”“自叙传”和包衣“曹寅家事说”绝对不会用这种态度,来隐写这段历史。

馒头庵的前世今生
关于“馒头庵”的描写主要在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鯨卿得趣馒头庵”。回目中的“铁槛寺”、“馒头庵”是化用南宋诗人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中的颔联:“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书中曾借妙玉之口,将“铁门限”说成“铁门槛”。



图片



(范成大)

相传,隋代高僧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在云门寺练书三十年,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因求书者众多,住处门槛几被踢破,遂包以铁皮,人称“铁门槛”。后来以其比喻门庭高贵,长盛不衰。

隋唐时期的诗僧王梵志,有这样两首禅诗:

《世无百年人》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城外土馒头》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图片



(王梵志)

范成大那两句诗即是由此转化而来,意思是,即使人真的拥有千年铁门槛那样显赫长久的家世,最终也不过落得一个土馒头似的坟丘。

简单通俗地说,“铁门槛“和“土馒头”所表达的就是盛与衰、存与亡,而将这种关系转化融入到回目之中,第十五回所描写的馒头庵内所发生的那些腌臜的故事,真的会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吗?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馒头庵里那些肮脏的故事,只会是一种别有深意的“假语村言”,而馒头庵所能代表的,也只应是坟丘与死亡。

而坟丘与死亡,究竟所指为何,那就需要在前后文中去寻找答案了。

前文有秦可卿之死
关于馒头庵的故事,是因在铁槛寺寄存秦可卿的灵柩而起,实际上第十三、十四、十五这三回都是以秦可卿之死为主线,那就应该在秦可卿的身上去寻求解答。



图片



咱们来看看秦可卿的判词和“红楼梦曲: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判词是仿照古代谶纬隐语的形式写出来的,其中一些字词或是用谐音,或是用象征,不可按表面文字和正常逻辑去理解。在拙文《倒叙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之一:秦可卿》中曾作详细探讨,限于篇幅,这里只好简单地作一点介绍。

其中,“箕裘颓堕皆从敬”的“敬”指贾敬,谐音“嘉靖”,意为明朝进入末世是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开始的;

“造衅开端实在宁”的“宁”有两种含义,一是“宁”谐音“靖”,二是隐指发源于“宁古塔”的满清,即“末世”始于嘉靖,“造衅”则为满清;

“漫言不肖皆荣出”之“荣”,是草木旺盛之意,隐指名字中带“木”字旁的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意为此二帝直接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画梁春尽落香尘”与判词前的那幅画意思是相同的,“画梁”指皇宫,“高楼大厦”既指皇宫,也指大明王朝,“春尽”隐指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美女自缢”和“落香尘”则喑隐随着崇祯皇帝的自缢,大明王朝也宣告灭亡。

由此可知,在铁槛寺为秦可卿停灵,而引出的馒头庵,就是在隐喻大明王朝的灭亡。所谓静虚老尼用三千两银子买通王熙凤干涉的那桩婚姻,造成了张金哥和李公子的死亡,不正是用“张李”来隐指张献忠和李自成吗?

后文是贾元春省亲
与馒头庵的故事紧紧连接的是第十六、十七、十八这三回,皆以元春省亲为主线。



图片



那么,元春归省隐寓着什么呢?咱们再来看她的判词: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二十年来辨是非”,隐指大明王朝灭亡后,南明政权又坚持了二十来年。即从1644年五月,至1664年八月李来亨在茅麓山自焚;

“榴花开处照宫闱”,指南明政权是从1644年五月三日朱由崧在南京宣布监国,五月十五日称帝建立弘光政权开始的;

“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喻指南明共经历了弘光、隆武、永历三帝;“争及”既可以理解为争取光复,也可以理解为继续继承;“初春”意为大一统的朱明王朝;

“虎兕相逢大梦内”,“虎兕”与画上的“弓”一样,隐喻着战争,“香橼”之“橼“谐音“完”,与“大梦归”一样,皆暗喻着朱明王朝在战争中最后灭亡。

从以上探讨中,可以看出,“馒头庵”处于秦可卿死后,与贾元春归省之间,所隐喻的正是大明王朝刚刚灭亡的那个至暗至惨的历史节点。这也是书中为什么会将馒头庵写得污秽不堪、罪行累累的真实用意。

但还不止于这些,因为:

馒头庵原为水月庵
书中写道:

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

这当然只是一种为了隐藏“真事”而运用的笔法。1636年,皇太极将后金改为满清,是为“清”为水,而朱明为“火”德,乃以水克火之意。所以,“水月庵”之“水”隐喻满清,“月”隐明朝,即满清取代明朝而占领天下。书中将馒头庵描写得藏污纳垢、丑陋不堪,也表达了作者站在明朝的立场上对满清的痛恨。



图片



因为水月庵象征着满清取代明朝,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时,正与水月庵小尼姑智能玩耍的惜春才这样说:

“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

这段话隐藏的是,断了一臂的长平公主陷于满清之手后,又得知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杀害,悲痛之余向顺治上书请求出家,而未获应允。被嫁与周世显后,还是于1646年忧郁而死。

也因为水月庵象征着满清取代朱明,秦钟因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而夭亡;秦钟又是秦可卿的弟弟,秦可卿映射着嘉靖二十一年进入末世,至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灭亡;那么,秦钟所映射的就是南明,“秦”象征着正统的中原王朝,“钟”谐音“终”,“秦终”隐喻的是随着南明的结束,正统合法的中原王朝在满清的铁蹄下彻底消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07: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音?【刘姥姥与王成,王狗儿===王杲,板儿===皇太极,青儿===满清】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9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刘姥姥//王成---王狗儿&王杲---板儿//青儿&努尔哈赤
傻乎乎的刘姥姥,真实身份惊掉你的下巴!
where5
2022-10-28 发表于布基纳法索  |  27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87版红楼梦电视剧里的刘姥姥形象深入人心,很多人以为她是一个开朗乐观、又非常精明圆滑的农村贫穷农民老太太。真的是这样吗?仔细阅读红楼梦原著,刘姥姥真实的身份也许会惊掉你的下巴,甚至和神秘死去的秦可卿都有背后的联系。
红楼梦第六回,说有小小一家,姓王,祖上曾做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子。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显赫的王家,曾经预备接驾过太祖访舜巡,凤姐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王家养活,广东福建云南浙江等地来的外国洋船货物,都是王家的。能够与这样显赫的王家连上宗,认作亲戚,想来王狗儿爷爷的这个京官也不会多小,怎么的也得能和王家搭上关系,产生合作共赢的局面才可以。爷爷死后,王狗儿的父亲王成混的不怎么样,因家业萧条,就搬出了繁华的京城中心区,仍搬出城外乡中住去了。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王成这一辈也还是能搭上四大家族一点边角关系,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大爷,当年争买田地的时候,就很得过王成的大力帮助。周瑞是荣国府管家夫人王夫人的陪房,又单管贾府一年两季的田地租子,是很有脸面、有地位的管事大奴仆了。能够帮着这样一个公府豪门的豪奴争夺田地,想来这王成在城外乡下也是有一定能量和势力的,绝对算得上一地乡贤、当地豪绅。

王成的儿子就是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看来狗儿以前还有小妾姨娘啥的,这板儿是小老婆生的,如今只剩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

狗儿和嫡妻刘氏结婚的时候,王成还没死,中国人联姻向来讲究门当户对,地头蛇王成大概率不会娶一个贫穷农民家的女儿做儿媳。而且自古以来,也从没有听说哪位农民的老婆是嫡妻的,周瑞的老婆也只配喊一声周瑞家的。这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也许是生意,也许是什么其他营生,但很明显的狗儿一家绝没有下地务农,他家再差也会是比较穷的地主之家,那王狗儿的嫡妻刘氏娘家又是什么家庭情况呢?
到此,刘姥姥闪亮登场。
因无人看管孩子,狗儿就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地度日。
红楼梦作者说刘姥姥是积年的老寡妇,又无儿女,那嫡妻刘氏就不是刘姥姥亲生的孩子了,刘姥姥从无生育,这刘氏会是谁生的呢?最大可能就是刘姥姥丈夫身边的小老婆或哪个姨娘生的,久经世代的老寡妇,看来刘姥姥熬死了夫家上下几代人,最终靠着两亩薄田过日子。
刘姥姥的夫家原先必然不会穷到只剩两亩地的境况,不然王成也不会和刘家联姻。那刘姥姥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接着往下看。
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
什么是办冬事?过冬储存、添置棉衣、取暖炭火、祭祀祖宗等事情。如果真是穷得狠,也就没有置办冬事一说,看来狗儿家虽然不愁吃饭,却没有多少余钱。
精明的刘姥姥就出主意:咱们去遍地都是钱的京城里想办法。狗儿冷笑: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刘姥姥就说:找金陵王家呀!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的,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

原来,20年前,在王夫人出嫁前,刘姥姥曾带着女儿去过王家,刘姥姥当年去王家,一定与她这个狗儿女婿家无关,王夫人如今四十多岁,结婚二十多年,嫡妻刘氏当年应该是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刘姥姥能带着女儿登门入户进王家,还能见到豪门千金王二小姐,连王大老爷的小女儿王熙凤也见过,说明刘姥姥丈夫绝不是普通人,刘姥姥也根本不是什么穷困农民老太太。
更奇妙的还在后头,刘姥姥说:这王夫人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
实在太令人惊讶了!京营节度使王子腾是什么人物?类似今天的首都军区总司令,现在去街上随便抓一个人来问,当地的市长或市委书记是谁?99%的人怕是都说不出来,更何况军区节度使这样的官职呢?而且王子腾前不久才刚升任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郊外乡下,偏僻之地的刘姥姥,又不能像贾雨村一样有资格查看邸报,她是从何得知这样新鲜热乎的官场职务调动信息呢?
除非,刘姥姥有特殊的信息传输体系。
红楼梦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偶然又碰巧的,贾母听说了,成功的见到刘姥姥,带着一起痛快的游玩了一圈大观园,临走又送上小山堆一样的礼品。
刘姥姥为何如此受贾母的喜欢?纯粹是因为刘姥姥会讲笑话,会编故事,会逗豪门公府一众没见过乡野之人的夫人小姐们开心?就算是如此,贵为一品诰命的贾母也不见得会有如此闲情逸致,和刘姥姥这样的人周旋这样宝贵的两天吧?
如此丝滑又欢乐的场面背后,红楼作者会不会隐藏了什么东西呢?
凤姐的大女儿生病了,刘姥姥安慰道: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会走了,那个坟圈子里不跑去,仔细撞客着了。坟圈里跑?刘姥姥说:我时常在村庄乡绅大家也付过宴,金杯银杯倒也见过。
看起来至少是乡绅小地主的刘姥姥,为什么脱口而出,家里的孩子,只要会走的,都会去坟圈里跑的话?哪个地主家的孩子天天跑坟圈子玩?而且坟圈子三个字,就是一堆坟墓、坟墓集中、开会的地方,谁家会把房子盖在一大堆坟墓旁呢?更何况小地主刘姥姥家呢?

京城的郊外,哪里会有坟圈子呢?穷人的荒野孤坟、一抔黄土,只能叫坟地,不能称坟圈子。倒是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帝王将相们,身故之后,都会选上一个风水极佳之地,建墓造陵,规模巨大,形成刘姥姥嘴巴里的坟圈子。
宗法社会下,祖坟之地事关子孙后代的发展,上至达官贵族,或下至黎民百姓,守护陵墓就是守护家族“风水”,在古代陪葬制度之下,皇陵无疑成为盗墓者眼中的“香饽饽”,所以安排守陵人势在必行。
清朝守陵人并非谁都可以去做,必须要忠心耿耿,值得信赖之人,才能充任。
守陵之人,首先是内务府直接指派的守墓人,再就是在八旗子弟中选拔出来。最后才是由皇帝亲自指派的被贬官员等护陵大臣。除了第三类守护大臣,其他两类守陵人,虽然远离政治权利中心,远离热闹的都城,过着“隐居”般的生活,但是他们的日子,实在是滋润非常,衣食无忧。
除了皇陵,那些达官显贵、巨富豪族之家,也都会在家族墓地周围置田产修庄园,安排可靠的守陵人来打扫祭祀、看管庄园。清朝大学士纳兰明珠家就这样安排过,红楼梦秦可卿葬礼后,棺椁也是暂存贾府家庙铁槛寺,小丫头宝珠执意不肯回家,立誓守卫秦氏陵寝。而秦可卿死前托梦凤姐,务要在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准备将来衰时的事业。
至此,我们可以展开合理的推测,刘姥姥的真实身份,应该是世代的皇家守陵人。
秦可卿虽死去多时,凤姐也并未忘却她临死所托之梦,不但没有忘记,而且应该是回过贾母的,而大局为重的贾母,也从未忽略过秦可卿王熙凤的建议。年事已高的史老太君,日常早已不再轻易应酬见客,如今却费心费力,拨出足足2天时间,带着全家人,亲切接待刘姥姥。因为刘姥姥,是最合适最方便最有经验,来实施秦可卿遗言的人,为贾府常保永全。
贾母拿出100%诚恳的态度,带刘姥姥参观各位小姐的闺房,带刘姥姥把全家走了个遍,拿刘姥姥当自己人,只希望刘姥姥能帮贾府做这件万年之事。精明的刘姥姥必然也对贾母承诺再再,立誓满满。
既然贾母选了刘姥姥,聪明的凤姐又岂会不知,听音知意,眼高于顶的凤姐罕见的让刘姥姥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字,留余庆,巧托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其他杂文》举报/认领
上一篇: 傻乎乎的刘姥姥,真实身份惊掉你的下巴!
下一篇: 真以为贾宝玉出家了?又被曹公骗了,真相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07: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音?【刘姥姥+贾宝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9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贾宝玉那么爱干净,为什么卧床被刘姥姥酒气臭屁,胡乱睡一下午?
君笺雅侃红楼 2020-08-14   |  85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刘姥姥游览大观园,一路走过潇湘馆、秋爽斋、蘅芜苑、栊翠庵、稻香村,剩下一个怡红院,又怎么能错过?这不刘姥姥喝醉了酒就睡到了贾宝玉的床上,大梦沉酣,酒气臭屁的一顿糟蹋。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袭人一直进了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听的鼾齁如雷。忙进来,只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袭人这一惊不小,慌忙赶上来将他没死活的推醒。
(注:引文中有通假字或古字意,不是错字,不做修改,下同)
刘姥姥游大观园于怡红院贾宝玉床上一梦作为收尾,实在是令人喷饭,也是再想不到。谁也猜不到最是爱洁的贾宝玉,睡床竟会被刘姥姥“扎手舞脚”的睡了一下午,兼且“酒气臭屁”不堪入目,可谓尽遭荼毒。
曹雪芹如此设计情节,不光增加故事性,一定也有深意,那么,作者究竟有什么用意呢?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刘姥姥的“反击”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得了贾母的眼,被邀请说话并游览大观园。
贾母邀请刘姥姥算是临时起意,但也饱含深意。
其一,刘姥姥是王夫人的亲戚,来贾家打秋风,但毕竟王家亲戚,贾母给王夫人面子。
其二,刘姥姥拿了钱势必马上走,同样是王夫人的亲戚,薛家却一住多年不走。贾母可以借刘姥姥对比薛家,让刘姥姥“教”薛家亲戚的“礼”。
其三,刘姥姥“穷扣富儿门”,生活艰难。古人讲究三穷三富过到老。贾母面对贾家末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意见不能说。借刘姥姥的形状警示儿孙,让他们看懂穷人的“无奈”,是贾母为儿孙的教育。

刘姥姥被当反面教材,自然受到各种“折腾”。贾母也并不阻止。刘姥姥忍辱含垢曲意逢迎,要说心中没有怨气,根本不符合人性。但她小人物无力反抗,作者只能通过两件事表达一下她的情绪变化。
第一,刘姥姥当众打了不听话的外孙板儿,骂他蹬鼻子上脸,宣泄心中愤懑。
第二,刘姥姥明知那一张大床一定是哪个贾家“贵人”的床。但她一来没睡过,二来也想睡一下,借着酒醉就睡了,谅贾家也不能如何。这算刘姥姥的“报复和反击”。
二,刘姥姥的“警醒”
刘姥姥睡到贾宝玉的床上,是对贾宝玉最大的讽刺。这个他刚刚口中对妙玉说的“贫婆子”,转眼就睡到了他的床上。

贾宝玉对女性的友爱,并不是一视同仁。水做的女儿也分不同。黛玉、宝钗和大观园众女儿,是那“沁芳之水”,不染纤尘。而刘姥姥,估计连那泔水都不如。
可就是这样不值一提的刘姥姥偏偏大模大样的睡到贾宝玉的床上。其实就是“警醒”他“红颜枯骨”不过弹指一瞬。人生亦是此理。
此时“扎手舞脚、酒气臭屁”的刘姥姥,早年何尝不也“爱风流”?何尝不是能让贾宝玉恋恋难舍的“二丫头”?
所以,美丽的皮囊留不住。终究会像那“风月宝鉴”一样。正面美人是“魔鬼”,看透魔鬼本质的“骷髅”却是救命良药。
刘姥姥沉酣一梦。用贾宝玉最难以忍受的形式睡到她的床上,就是告诉贾宝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今日美是他日丑,今日富也会他日穷”。

三,富贵穷同皆有定
刘姥姥喝醉了酒,闯到怡红院。在光怪陆离的房间迷了路出不去。与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众人出不去如出一辙。
此时刘姥姥醉酒得意于自己见世面,与当初贾政成了国丈、操办贾元春省亲的得意模样如出一辙。
刘姥姥睡在了不属于自己的大床上酣睡,梦醒了就要回到自己的破瓦寒窑。与贾政当时梦想着贾家能借贾元春省亲鸡犬升天“做美梦”的心理何其相似。
结果呢?大梦沉酣终需醒,回到现实的贾家却因为贾元春省亲大观园耗光了家底,最后惨被抄家,还不如刘姥姥。

刘姥姥游览大观园的路线,与当初贾政、贾宝玉游览的路线一样,最后一站都是怡红院。
怡红院后院是沁芳溪汇总之处,水由墙下流出大观园。沁芳溪旁是高山阻路。需要循路转过高山才能看到大观园正门的通衢大路。
这个设计分明有道理,可谓“大观归众善”,意思是大观园的美景,令“众望所归”。也代指尧舜的贤明让贤臣归顺。
贾政等绕不出去,找不到大路,就是指他们在为臣之路上与皇帝背道而驰。最终被抄家。
综上,刘姥姥游览一次大观园,可谓三次警醒贾宝玉,奈何贾宝玉眼中只有美,只有富贵,看不破刘姥姥人设背后的现实意义。

贾宝玉作为贾家继承人,不能承担继承人的责任和义务。他的人生就处于富贵和贫穷的转换之间。借由刘姥姥的一梦,揭示了“穷通皆有定”的真理。逃不脱,躲不过。就算袭人遮掩了,也逃不过必然“穷”的命运。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08: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园改革:一场激烈的义利之争,深刻演绎封建社会的文化生态
where5
2021-12-28   |  128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

56回的改革大戏是红楼梦里极为精彩的华章,几个贵族女性截然不同的思想、禀赋和文化基因,进行了最为激烈的碰撞。
如星球大战一般,噼里啪啦,火光四射。
卓语前文解析了半部改革会议。看过前文的读者都知道,她们的舌战有多令人心惊。
经过宝钗那般恶意贬低,若是意志不坚定,早撂挑子干了。好在探春不是一般人!
能跟高级坏人单挑,没几把刷子能行吗!在这个问题上,探春可比黛玉彪悍多了。她不为所动,继续阐述自己的思路,将改革方案正式提交会议。
宝钗啥反应?
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听如此说一则,便点一回头,说完,便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
【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貌似夸人呢。宝钗是被探春感动了吗?还是脑袋开光,想通了呢?
真是不好意思,让大家失望了,都不是!她是在用文化典故骂人呢,就别指望宝姐姐良心发现,她的态度从来没变过。
图片

01 场景还原
解析之前,我们先就事态场景,还原感受一下。
探春上任后,几乎每天都有新举措。56回请了宝钗来议事,毫无疑问就是有更大的改革措施准备上马,傻子也明白的!
可是宝钗这天一张口就开骂,其后一路舌战。这态度会支持改革吗?何止不支持,根本是恨恨不平,窝着一肚子气嘛。
一番唇枪舌战下来,等对方终于亮出主题,宝钗就【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
呵呵,宝姐姐,你不开心也不必表演得这么过分吧!这是古代耶,讲究礼仪的古代啊!
就算现代社会,重要的公司会议上,别人在讲重点,你却离开座位去看墙上的字画,这个......你说你啥个意思?
把这动作带入生活,结合前后文看,事实很清楚:宝钗用实际行动,对探春表示深深的蔑视。
意思是:你们那些世俗之论的玩意儿,我压根不想听,别污染我的耳朵了。
图片

表达完鄙视后,来一句:好耶,好耶,这下我们三年都不用打饥荒咯!
这会是赞吗?可能吗?
这话放在穷苦人家,也许是赞。但放在钟鼎簪缨之家,百分之百是讽刺!
探春的方案,不过是减少些大观园的开支,对整个家族而言,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卓语此前的文章里,盘点过贾家收入。内帷这点动作,都沾不上“收入' 的边!改革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是贾府男性和统治者缺失的精神。
仅仅几百两银子,宝钗就说够全家吃,还一吃吃三年?搞笑呢!
这不是跟 “加油吧,实现共产主义全靠你呢” 一样,就是冷嗖嗖地嘲笑加挖苦。
02 文化含义
ok,我们已经知道宝钗的态度了。但这只是通俗解读,实际上它有更深的含义。
钗探的唇舌大战,全程都包裹着学问外衣。最关键时刻的发言,当然更要含着文化典故。
【善哉】这个词原本出处甚多,但以宝钗的特性,以这个场合,它一定出自论语。(别问为啥,问就是没看卓语的前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是的,《论语》里的确有,好巧不巧,恰恰是论证君臣父子的那段。世人都知道,这段浓缩着孔子的礼法思想。
在当时社会,这句话是文化的基础之基础,只要认字,就必须知道这句话。
图片

【三年之内】三年也是礼法最常用的期限。《论语·阳货篇》里有一段: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
这是一段有关三年守丧的辩论。宰予是孔子的学生,他的观点是:三年什么都不能动,结果什么都会坏掉,社会都要散架了。旧的稻谷割掉了,新的又长起来,为什么不遵从大自然呢?
孔子说:父母死了,你只过了一年就吃新谷、穿锦袍,你心里安吗?宰予说:安啊!孔子说:你心安,你就照你的办法去做吧!但宰予走后,孔子却对他一通狠批,说他不仁,没良心。
其实,有关三年守丧的辩论,可不仅限于宰予,整个封建时代始终都没停止过。
这道理明摆着呢,内心的哀思,跟制度化的服刑,能有多少联系?
真的哀思,终生都会哀思。是不是应该终生休业、哭唧唧呢?如此,直接殉葬就好了嘛。
不哀思的人,即便三年服刑期间表现满分,也是不得已为之,并不会改变不忠不孝的本质。
社会不可能没有制度。但孔子追求的东西,并非社会运作的必须,而是用形式(演戏)来评价内心,再用这套漏洞百出的评价体系去界定个体价值,进而影响社会。
且不说这套体系引发的虚伪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仅仅对社会生产力的阻碍,就够让人头痛的。
因此,有关礼法的辩论自古有之,即便到了封建社会后期,有识之士仍然有抨击之声。
每到这个时候,顽固派就搬出义利之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们自己那套玩意儿当然是【义】。一切抨击者、改革者都被称为【逐利】。
图片

探春就始终围绕着经济打转,一上来就说银子:
“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
振兴经济,这在现代人看太正常了,但在那个时代,学究老夫子们称之为利欲之心。
身为贵族,跟下人们争利,这还得了!上行下效,全家都争利,那不就家无定日、国将不国了吗?——这便是理学家们的说辞。
正因为这样,宝钗才能大义凛然地批判探春【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
为什么她这天从头到尾谈讲学问呢?
因为张口孔子、闭口孟子,时不时再插个朱子,这些名片本身就是强硬表态,就是对改革的批判和炮轰。
孔孟是否反对振兴经济,那无所谓,关键是理学家们反对,而且他们把持着主流舆论。言必称祖制,口必圣人云,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景观。
图片

03 典故之深意
按照宝钗的逻辑,她和探春的对决,就是义和利的对决。
为此,她毫无疑问要搬出更多的圣人言论,敲打探春那颗不安分的心。
【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其中包含两个典故,都出自论语。
这两个典故,恰好都是孔子礼法的核心内容。有意思的是,恰好也都提到了食粟、食谷。
宝钗说的三年都有饭吃,是反向借用这两个典故。换句话说:
不吃,是遵守礼法,代表【义】;吃,是藐视礼法、追求个人享受,代表【不仁不义】。
合在一起,这是在骂探春急功近利,见利忘义!
当然,我们不会凭一句话来认定什么。宝钗这天发言颇多,其思想贯穿其中,互相呼应(前文已解析过很多)。
【失了大体统也不象】、【这庶几不失大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类似的话她说了一大车。
几乎每个节点上,她都迫不及待地站出来拦截,反复重申同一内容。其实说来说去,都是引向义利之争,都是甩给探春的黑帽子!
图片

04 改革是争利吗?
你还别说,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说探春的改革是为了给自己扬名立万,把贾府弄得覆地翻天。
依据就是,改革后承包者跟丫鬟们发生了很多矛盾。这不就是孟子批判的“上下交争利”吗?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不争利应该是什么样,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偌大的园林里,衣食住行、一草一木皆是公费报销。不仅养主子,更要养几十倍数量的奴才。
譬如说花儿。改革前由官中拨银子,定项目负责人买花苗、雇花匠(都是男性)。再派一队老婆子维护着治安,门岗、后勤全部闹翻天,鸡犬不定的种上花。
花种上就没人管了,反正那是公家的东西,谁爱看谁看,谁爱摘谁摘。摘完了、荒废了,继续种啊。
需要用花儿时,派下人去采摘。这工作经过一手一手的传递,动用半院子人也未可知,大家这天有的玩了。
花木败了残了,需要修剪、需要打扫,再派下人。他们不归属于各院,是另外养的后勤。
最后,收垃圾估计也有个体系,当然也要花钱。
总之,动一动全是钱,全是官中买单!一朵花儿,为无数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中间每个环节都是权力的弹性空间,可做的文章多了去了。
图片

改革后呢,两三个种花婆子,解决了以上所有环节,种、育、采摘、分送、修整、打扫。年终还产生收益上缴官中(探春原方案)。
直观的经济效益是其次,关键是涉及的员工和工作程序,少了多少?这是多大一笔无形能耗啊!
改革前争不争利?
花儿当然不用争,争什么,官中养的,糟蹋多少都无所谓,死得越多工作机会才越多呢。
但什么都不争吗?贾芸如何得到种花差事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世上还能避免争利?真是笑话!!
图片

改革后,承包人跟摘花者的确很容易发生矛盾。但真的很难解决吗?但凡有点大脑都知道,这根本是小事一桩。
只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即可。尤其是,如果按照探春原计划,承包者收入上缴,只得到部分奖励补贴,那盈利多少就不敏感了,又何须争抢每一朵花儿?
经过分析,你就明白了:其实探春的改革方案,原本是非常完美的。恰恰是宝钗放水,给改革埋下一个大大的雷。
这个雷,若无人碰也无妨。又是莺儿肆无忌惮的摘花折柳,打开了骂架模式。
呵呵,宝姐姐啊,你可真是上天派来霍霍贾家的!
回过头继续说争利。改革前的岁月静好,本质上是什么?是花钱不心疼,是安享富贵,是奢靡无度。
钱像是从天上掉的,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就像冷子兴说的: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开篇就有如此警醒之语,整个一部书不都在写这种沉痛吗?!
毫无疑问,贾家是影射社会。整个国家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上位者只想安享富贵,下位者个个奴颜婢膝,只为做个打洞的老鼠。
而宝钗拼命要维护,就是这套玩意儿!
图片

05 关于承包制
宝钗修改后的方案,很类似现今的土地承包制,这也是博得大众好感,令人崇拜的原因之一。
大家感觉,这不就是广大劳动者的福星吗?这不就是穿越的伟人吗?
其实,社会背景完全不同,承包制的本质就不同。
大观园主仆杂居,仆人原本是被雇佣者。承包收益一旦归仆人,能产生收益的园子不就成仆人的私产了吗?主人反而成了多余者,成了妨碍他们的对象。
况且,当时的雇佣关系还附带人身属性。奴才原本连人格都没有,只是主人的物品,理论上讲,他们不应该拥有任何私产。
这样的前提,跟我们现今的情况,岂能混谈?
宝钗批判探春【利欲熏心】。但经她修改后的方案,才是真正打开了主仆争利的魔盒。
更令人咋舌的是:对奴籍的控制,是当时社会的基本国策。宝钗的方案,本质上是变奴为主,这可不是小问题哦,公然破坏国家基本架构。
可以这样说:她的方案无异于一面造反大旗,从此贾府鸡飞狗跳,都是必然的。
是不是有点烧脑?她不是保守派么,反对革新的,怎么又成了造反派了呢?
嘿嘿,这才是关卡之处,是改革故事里最难看懂的一部分。
总结来看,宝钗的思路很奇葩:要么,你保持原来的体制;要么,就变奴为主。
反正,能为贾府造福、为家族谋利的,她统统反对。能让老鼠多打洞的事,她统统支持。
图片

这会子又是因姑娘住的园子,不好因省钱令人去监管。你们想想这话,若果真交与人弄钱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许掐,一个果子也不许动了,姑娘们分中自然不敢,天天与小姑娘们就吵不清。
在修改方案之前,宝钗就说过这么一段话。说明她早料到了承包者的争利嘴脸。
既如此,她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将方案改得漏洞更大。有意乎?无意乎?到底什么居心呢?
05 理学家的面孔
因为宝钗文绉绉,因为她会讲大道理,引来无数人崇拜。不过不好意思,她的文绉绉酸腐不堪,她的大道理全是反智谬论。
把改革的故事解透,你才会明白:理学家哇哇大叫的那些道理,是多么无知而无耻!
常有读者来问我:程朱理学到底好不好?它也是儒家的,不应该是圣学吗?
呵呵,这问题让我怎么回答呢。我说它不好吧,人家的理论口号真的很华美,看上去都是仁义礼智信。我说它好吧,它用起来就是很腐朽。
薛宝钗就是典型的程朱理学代表者。
图片

当一种文化,反对勇敢、抨击尝试,将一切变化都视为洪水猛兽,用恐怖主义来消灭人的理想、压制人的本性,无论多华美的外衣都会虱子遍体。
当一种文化,从不倡导正义和公正,用恭顺替代正义,用礼让替代是非,用和谐混淆善恶,浸淫其中的灵魂一定日渐混沌,与真善美日渐绝缘。
当一种文化,没有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没有具体切实的价值导向,只有一大堆超乎人性的圣人批判法,那就必然对优秀者无限苛求,对无能愚昧者各种仁慈友爱,劣币驱良币还能避免吗?
图片

06 小结
直到今天,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之路,仍然有人批评探春幼稚,吹捧宝钗无为而治,说她才是最高明的管理者,远非探春之流可比。
想想,几百年前是什么样?
再想想,探春在那样的环境里,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阻力,才能推动理想。所以,着实令人感动和佩服啊!
反观宝钗,她批判探春争利,但真正鼓动大众争利的人是她;
她口口声声体统,以圣人自居,为天下而忧,但真正动摇当时社会体统的人正是她。
这是多么多么讽刺啊!绝了!
红楼梦里有太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篇章。只有你站在文化之巅,才能领会其奥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其他杂文》举报/认领
上一篇: 一提起宗教裁判所,就想到被迫害的哥白尼,其实裁判所没那么可怕
下一篇: 法国大革命为何陷入恐怖,巴黎血流成河,革命领袖都推上了断头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15: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芒种节,发生了四件事,看似普通实则寓意深刻
2022-06-06 18:20:03 来源: 少读红楼 安徽  举报
2
分享至
红楼梦里写到了许多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之外,作者还写了一个特殊的节日——芒种节。

“芒种”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九个节气。

在芒种这日,各地区有送花神、煮青梅、安苗、打泥巴仗等不同习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看一看在芒种节这日,大观园中发生了哪些故事?



一、祭饯花神

第二十七回,书中写道:“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芒种时节祭饯花神这一习俗,尤以闺阁女子所喜爱。大观园中有许多未出阁的女孩子,对此习俗自然是不会错过。于是,这日一大早,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就早早地起床,梳妆打扮好来到了园中。

有人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有人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然后都用彩线系好,接着将这些东西系在园中的树上和花上。此时的大观园,到处都是绣带飘飘。女孩子们围在一起说笑玩耍,玩得不亦乐乎。



二、宝钗扑蝶

一众姑娘们都来到了园中玩耍,唯独不见黛玉,宝钗见状说自己去叫黛玉。于是,宝钗离开众人向潇湘馆走去。还未等宝钗进门,她就看见宝玉进了潇湘馆,因考虑到宝玉会不便,黛玉会嫌疑,于是,宝钗转身往回走。

芒种时节,花香四溢的园中引来蝴蝶飞舞。准备寻找其他小伙伴的宝钗忽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双玉色蝴蝶迎风飞舞,觉得十分有趣。宝钗一时兴起,准备扑蝶玩耍,接着,宝钗从袖子中拿出来一把扇子,向蝴蝶扑去。

那双蝴蝶忽起忽落,一会儿飞到这里,一会儿飞到那里,宝钗蹑手蹑脚,跟着蝴蝶一直追到滴翠亭上,直到玩累了才作罢。

一向沉着稳重的宝钗,在此处显露出她小女孩的一面,此时的宝钗仿佛回到了童年,无忧无虑,富有童心童趣。



三、小红跳槽

这日是芒种节,姑娘丫鬟们都来到院中,祭饯花神,说笑玩耍。小红也与坠儿、香菱、待书等丫鬟们坐在一起顽笑。

另一边,王熙凤和李纨也进入园中与众姊妹一起祭饯花神,说笑玩闹。此时王熙凤突然想起一件事,可偏偏身边一个丫鬟也没有,于是凤姐站在山坡上招手叫人。小红见状,连忙弃了众人,跑到王熙凤的面前。

王熙凤不认得小红,但见小红长得干净俏丽,说话也爽快伶俐,于是凤姐将差事交给了小红去办。口齿伶俐的小红不仅圆满地完成了王熙凤交代的任务,而且还贡献出一段犹如绕口令的传话。

这让王熙凤不仅对小红刮目相看,甚至想让小红到自己的身边工作。聪明的小红没有马上点头同意,而是委婉的说道:“愿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高眼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了。”

小红这段话不仅恭维了王熙凤,而且还不会得罪原主子宝玉,同时又表达了自己想到王熙凤身边工作的意愿,可谓一举多得。最后,王熙凤向宝玉要了小红,小红顺利的跳槽到王熙凤身边工作。

因为这个芒种节,小红不仅有机会在园中见到王熙凤,而且还能有机会在王熙凤面前露脸,展现自己。有能力,又有机遇,小红终于成功跳槽,如愿以偿。



四、黛玉葬花

黛玉因前一日晴雯未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故内心郁闷,夜不能寐,次日起床便迟了。黛玉闻得众姊妹都已经到园中作饯花会,于是连忙梳洗打扮好出门。

黛玉因生宝玉的气,于是故意不理对方,但心中的怒火却无处发泄。

此时正值芒种时节,一些花卉的花瓣掉落在了地上。黛玉看到地上落的这些残花落瓣,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随口念了几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所作诗句名为《葬花吟》,而黛玉葬花念诗的场景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画面。



五、不同故事蕴含不同深意

一众年轻女子在一处编花折柳,祭饯花神,嬉笑玩闹,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此时的大观园热闹非凡。转头再看万花凋零,“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萧条结局,强烈的对比反差让人唏嘘不已。

在“宝钗扑蝶”中,宝钗罕见流露出她天真活泼的一面。平日里的宝钗端庄稳重,这是因为她肩负了太多责任,此时的宝钗身边没有旁人,她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将内心中活泼好动的一面展露出来。

这一幕让我们看到了“宝姐姐”的另一面,让我们不禁对宝钗这个人物多了份怜惜,同时也让宝钗这个人物更加多面立体,鲜活真实。

小红从怡红院跳槽到王熙凤身边工作,从一个三等丫鬟变成荣国府大管家身边的助理,这次的机遇改变了小红的人生轨迹,同时也使得王熙凤有恩于小红,为后文王熙凤落魄时,小红去看望王熙凤做铺垫。

黛玉在芒种节这日吟诵《葬花吟》,与前文众人嬉笑玩闹的欢快气氛形成强烈反差,这意味着这首诗预示了“万花凋零”的最终结局。同时,这首诗也暗含了黛玉的人生境遇以及最终的悲剧落幕。

在芒种节这一日发生的这四个故事并不单纯是四个普通的事件,每一个事件背后都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深意。

作者:清芷,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15: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由榔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南明皇帝朱由榔(1623—1662),神宗朱翊钧之孙子,桂恭王常瀛的少子.常瀛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封,熹宗天启七年(1628),始就国衡州.崇祯九年(1636),封由榔为永明王.十六年(1643),张献忠攻陷衡州,桂王常瀛由永州入粤西,流落到广西梧州避难.1644年桂王常瀛死于梧州.长子安仁王朱由棱袭封,不久亦突然死去.朱由榔从湖广西南部逃到江西,再逃到梧州,后被丁魁楚安置在肇庆府.崇祯十七年(1644),朱由榔受封为桂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朱由榔

别 名
明昭宗、永历帝

出生日期
1623年11月1日

逝世日期
1662年6月1日

逝世地
云南府昆明县逼死坡(位于今云南省昆明市)

谥 号
匡皇帝(郑经谥)

封 号
永明王、桂王、监国(即位前)

庙 号
昭宗


年 号
永历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顺天府大兴县(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

陵 墓
永历陵

安葬地
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

在位时间
1646年12月24日 至 1662年6月1日

目录
1生平经历
2为政举措
3历史评价
4轶事典故
5亲属成员
6后世纪念
7史书记载
8影视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十九日,朱由榔在北京出生。天启七年(1627年)秋,其父朱常瀛到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就藩,他跟随父亲到达衡州。崇祯六年(1633年),他被封为永明王。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张献忠的大西军攻陷湖南长沙,朱由榔随父南逃,在永州以南的石期市(今湖南东安县境)与父亲走散,后被大西军俘虏,幸得混入大西军的明朝官员保护,他才得以死里逃生到广西梧州与父相聚。次年十一月,朱常瀛病故,谥号“端”。三子安任王朱由(木爱)承嗣。隆武称帝后,兄桂恭王一病不起,不久朱由榔被封桂王。

肇庆监国

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汀州被清军俘虏,随即被害。国不可一日无主。按照明朝的当时的继承制度,皇位应该由明神宗的直系男性后裔继承。而当时明神宗的男性后裔只剩下朱由榔一人,于是在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王化澄与吕大器等推举朱由榔监国。十月十四日,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监国。以丁魁楚为首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瞿式耜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书事,同时任命了各部院官员。

监国七天之后,十六日赣州失守(十月初四日)的消息传到肇庆。肇庆距离赣州还有相当一段路程,但举朝汹汹,监国的喜庆气氛消失得无影无踪。司礼监太监王坤主张立即逃难,首辅丁魁楚随声附和,大学士瞿式耜等力主镇定,也只推迟了四天。十月二十日,朱由榔逃往梧州。这种行为无异于放弃广东,导致永历朝廷在广东人心尽失。

两帝并立

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初二日,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同广东布政使顾元镜、侍郎王应华等在广州奉请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监国,并且抢在朱由榔之前,在同月初五日正式称帝,改第二年为绍武元年。十一月初八日,朱聿鐭在广州即位的消息传到梧州,为收拾广东民心,朱由榔于十一月十二日东返肇庆,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改第二年为永历元年。同时,追尊其父朱常瀛为端皇帝,兄朱由(木爱)为桂恭王;嫡母王氏为慈圣皇太后,生母马氏为昭圣皇太后。十二月十五日,正当绍武政权在同永历朝廷激战正酣,并且占据上风的时候。清军在佟养甲、李成栋统率下,伪装成明朝军队,出其不意地攻占广州。绍武帝及首辅苏观生自杀殉国,广东沦陷。

隆武二年(164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永历帝离开肇庆再度逃入广西梧州。不久,肇庆失守,梧州告急,朱由榔又由梧州仓皇逃到桂林。在刘承胤的劝说下,朱由榔又离开桂林进驻全州(今广西全县)。当他发现刘承胤想把自己作为投降的礼物送给清军时,连夜逃出全州,经由靖州(今湖南靖县)逃到柳州。在柳州,他的行装又被土司劫掠一空。

东躲西藏

永历元年(1647年)正月十九日,李成栋部于顺治四年正月十九日由三水进至高明,留守肇庆的明两广总督朱治涧不战而逃。李成栋即命部将罗成耀留镇肇庆,自己领主力进攻梧州。梧州守将陈邦傅弃城而逃。二十九日,李成栋占领梧州。二月间,明内阁首辅丁魁楚投降,被杀。十二月,朱由榔才返回南明的后方基地桂林。

永历二年(1648年)正月二十七日,清江西提督金声桓、王得仁先发制人,擒杀巡按董学成、布政使迟变龙、湖东道成大业,宣布反清复明;二月,朱由榔又从柳州逃到南宁;四月,清两广提督李成栋反清复明,清广西巡抚耿献忠反清复明;八月,朱由榔还都肇庆。

永历三年(1649年)正月,何腾蛟在湘潭被俘杀;金声桓、王得仁在南昌覆亡;三月,李成栋兵败身死。噩耗接踵而来,朝廷上下一片惊惶。李成栋养子李元胤在肇庆行在,面见永历帝痛哭流涕,永历帝封李元胤为南阳伯挂车骑将军印;元胤辞免,仍旧以锦衣卫都督同知提督禁旅。

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瞿式耜,张同敞在桂林被孔有德俘获,后二人坚贞不屈,被杀。清军重新占领湖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

永历五年(1651年)冬,朱由榔被孙可望以武力胁迫到安龙府(今贵州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孙可望的软禁下,他过了三年多安稳但不自由的生活。

永历八年(1654年)孙可望欲自立,大臣吴贞毓等奉永历命欲召李定国护驾。事情败露之后,孙可望派遣郑国举兵问罪,最后孙可望以“盗宝矫诏、欺群害良”拟罪,赐吴贞毓自缢并斩吴以下十七朝臣。

三王内讧

永历九年(1655年)李定国把朱由榔护送到云南昆明,居住在孙可望的秦王宫。次年于曲靖交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永历十一年(1657年)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军事情报尽供清廷,滇黔虚实尽为清军所知。

咒水之难

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军三路大军入攻云南,云贵沦陷。永历十三年(1659年),朱由榔在李定国的保护下,由昆明撤到永昌(云南保山县),又由永昌退到腾越(云南腾冲县),由腾越逃到缅甸境内,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继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

身死国灭

莽白得到清军进入缅境的消息后,曾写信给吴三桂,到1662年1月22日,莽白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明朝皇统彻底灭亡。1662年6月1日,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遭弓弦勒死,终年40岁。其身亡处后改名为逼死坡。

永历帝死后庙号昭宗,延平王郑经上谥号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

折叠编辑本段为政举措
政治

宰辅
丁魁楚        瞿式耜        吴炳        严起恒
黄士俊        文安之        吴贞毓        丁继善
马吉翔        张煌言        -        -
将领
李定国        刘文秀        白文选        冯双礼
马进忠        郑成功        李来亨        马宝
李成栋        金声桓        孙可望        王兴
宦官
庞天寿        张福禄        王坤        江国泰
外交

隆武二年(1646年)十二月,清将佟养甲、李成栋攻占广州,隆武政权覆亡,清军继而转攻肇庆,威胁永历政权。永历出逃广西,被瞿式耜接到桂林安顿,清军随即攻击桂林。明清两军在桂林展开战斗,明军大胜,从而稳定了初建的永历政权,并使得金声桓、李成栋等明朝叛将也都见势反正,从而大大加强了永历政权的声势。而明军在桂林守卫战中取得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费雷拉率领的300名葡萄牙士兵的帮助。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张岱:“福王粗知文墨,鲁王薄晓琴书,楚王但知痛哭,永历惟事奔逃;黄道周、瞿式耜辈欲效文文山之连立二王,谁知赵氏一块肉,入手即臭腐糜烂。如此庸碌,欲与图成,真万万不可得之数也。”

顾诚:“朱由榔遇事毫无主见,用人又不当,实在承担不起中兴重任”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皈依天主教

在晚明的最后几十年中,南明政权曾希望借助于天主教的力量,弘光帝就曾派人去澳门搬兵求援,而永历帝作为南明政权最后一个即帝位的人也曾如此。

隆武二年(1646年),澳门葡萄牙当局发兵300、携大炮数门前来助战,一时使南明收复了不少失地。为了感谢传教士,永历二年(1648年)永历帝家族皆入教,同时宫中受洗的还有嫔妃50人,大员40人,太监无数。其嫡母王太后、妻子王皇后、太子慈炫都进行过洗礼,但永历帝本人则并未受洗。

永历二年(1648年)10月再度危机,永历帝再次派人赴澳门求援,澳门的葡萄牙当局仅以火枪百枝相助,显得微不足道。于是,王太后又决定派使臣陈安德与传教士卜弥格直接赴罗马向教宗求援。她在致罗马教宗的书信中诚恳地祈求“天主保祐我国中兴太平”,并希望教廷“多送耶稣会士来”中国“广传圣教”。此书信历时两年之久方才抵达。而当卜弥格携教宗复书返回抵交趾(安南)时,已经是永历十二年(1658年)8月,南明政权已经濒于瓦解,教宗的回信最终亦未能送到永历帝之手。

王太后曾经向罗马教廷派遣使节,这在中国历史中是非常罕见的。

鸡鸣桥

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十三日,永历帝及太后、太子等一行被押回昆明。队伍来到南城外玉带河畔即将过桥时,天色未明,不知为何一只公鸡突然啼叫,引得一片鸡鸣狗叫。老百姓从梦中惊醒,看到皇帝被押送回来,知道凶多吉少,不禁失声痛哭,赶来夹道观望。后来,人们就把这座桥叫“鸡鸣桥”。

帝王之相

永历帝被吴三桂抓后,几个八旗兵看到永历帝的容貌,感觉永历帝具有帝王之相,先后聚集不少人,争相剪掉辫子,最后企图救他。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家世

高祖父:朱厚熜(明世宗)

高祖母:杜太后(孝恪杜太后)

曾祖父:朱载垕(明穆宗)

曾祖母:李太后(孝定李太后)

祖父:朱翊钧(明神宗)

祖母:李敬妃(孝敬太皇太后)

父亲:朱常瀛(明恭宗)

嫡母:吕皇后(孝钦端皇后)

生母:马太后(昭圣太后)

后妃

王皇后,生皇三子(永历二年四月初二丙午),皇四子(永历三年五月庚午),皇六子沔殇王慈熠(永历八年九月廿六),1661年被吴三桂擒获,途中与马太后自相扼喉而死,谥号孝刚匡皇后。戴贵人,生皇五子涪悼王慈炜(永历八年三月)杨贵人,生皇七子澧冲王慈焯(永历八年十二月八日)某嫔,姓不详

子女

怀愍太子朱慈爝(1644年—?),长子。清兵进军广东,永历帝逃离肇庆时同怀愍太子先后散佚民间。后追封。悼愍太子朱慈?(1646年—?),次子。清兵进军广东,永历帝逃离肇庆时同怀愍太子先后散佚民间。后追封。今日肇庆,桂林有朱慈?后裔,并续修了家谱。哀愍太子朱慈煊(1648年—1662年),三子。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沅哀王朱慈?,四子。早殇。涪悼王朱慈炜,五子。早殇。沔殇王朱慈熠,六子。早殇。澧冲王朱慈焯,七子。二岁而殇。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逼死坡

永历帝及其家属被押回昆明后,接着被囚禁在老昆明篦子坡头的金蝉寺内(地址在今昆明华山西路利昆巷)。金蝉寺在五华山的西麓,翠湖的东岸,即今华山西路坡头处。古时这一带树木繁茂,风景优美,寺观林立。从远处看,山坡地形状很像妇女梳头的篦子,后来形成街市,还真有几家卖篦子的店铺,所以得名“篦子坡”。

永历帝与太子等人被吴三桂绞死于篦子坡金蝉寺,昆明人认为吴三桂原是明朝臣子,永历帝虽深陷泥沼,但到底还是明朝皇帝。皇帝居然被臣子逼死,出于对吴三桂投清灭明忤逆之举的义愤,人们便借用谐音,将“篦子坡”改名为“逼死坡”。到了清代道光年间,地方官员觉得这个名称有损于朝廷威名,对执政者是个讥讽,对老百姓会存有潜意识的逆反心理,就把这坡改名为“升平坡”,并立“升平坡”短碑于坡头,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虽然坡头的石碑可以改头换面,可“逼死坡”的旧称始终不绝。1911年,云南革命党人举行“重九起义”,推翻了清王朝。都督蔡锷在永历帝遇害的地点竖立了一块纪念碑。碑文为“明永历帝殉国处,民国元年季冬元下浣,三迤士民恭建”。

衣冠冢

永历帝之墓至今未发现。仅贵州都匀大坪镇有永历帝的衣冠冢。当地扶姓人家说,是他们先人明朝大学士扶纲派人搜集衣冠而葬的,为隐其真,只传是桂王坟,不留碑记。扶纲是因明亡不愿降清而回乡隐居的。

帝墓左边是编修涂宏猷的发冢,右边是节愍侯邬昌期的衣带冢。民国十年都匀县奉令修史,查实桂王坟乃永历墓,才为其树碑立传,省长任可澄、省志总陈炬、知县窦全曾都为之写了碑记,碑文“大明永历皇帝陵”几个字,墓碑及碑记是时任四川綦江县县长张瑞征写的(张系都匀人),还修了些亭阁楹联,帝墓才初显规模。墓高3米、径6米,碑高1.62米,宽0.81米、厚0.13米,碑字阴刻正楷,字笔工整秀丽。涂宏猷和邬昌期二人,是咒水之难42大臣之二,坟比帝坟小得多。“文革”中被盗,帝坟从前到后挖了一个大坑,碑断为两截仰卧坟前土中。

1996年都匀市人民政府公布大明永历皇帝陵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着手修复帝陵。坟用青石砌边,水泥勾缝,碑文由书法家芦如平书写,前边加修了上下山的双向百级石阶,供游人拜谒。

折叠编辑本段史书记载
《明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诸王五》

《南明史·卷三·昭宗本纪一》

《南明史·卷四·昭宗本纪二》

《明季南略》[1]

折叠编辑本段影视形象
1991年电影《江湖八面风》:车悦饰演朱由榔;2004年电视剧《长河东流》:谢震伟饰演朱由榔;2015年电影《极限挑战之皇家宝藏》:于和伟饰演朱由榔;2016年电视剧《龙珠传奇之无间道》:黄海冰饰演朱由榔。

参考资料
1.朱由榔(永历帝) 简历 - 名人简历  . 名人简历 . [2024-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15: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由崧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朱由崧(1607年9月5日-1646年7月1日),小字福八,出生于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东城区),是福忠王朱常洵的长子,为南明时期的皇帝。在位时间为公元1644年6月19日到公元1645年6月15日。

至弘光二年(1645年),朱由崧在南京被清军攻陷,并最终被处死。在朱由崧称帝后,政权逐渐被马士英等人掌握,南渡三案也动摇了他的合法继承地位,因此,弘光朝廷无法延续大明国祚,成为南明的末代皇帝。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朱由崧


福八

所处时代
南明


出生地
顺天府大兴县(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

出生日期
1607年9月5日

逝世日期
1646年7月1日

目录
1人物生平
2施政举措
3人物评价
4墓葬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年少经历
朱由崧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七月乙巳日在其父福王朱常洵的京城府邸出生,是侧室所生的庶长子。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朱由崧随父亲前往洛阳就藩。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七月,十岁的朱由崧受封为德昌王,后因福王一脉没有嫡子,进封为福王世子。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一日,李自成攻占洛阳,福王朱常洵逃离城外,最终被农民军杀害。而朱由崧和嫡母邹氏则趁乱逃离,短暂居住在黄河以北的孟县。两年后,朱由崧继承其父的职位,被封为福王。

折叠辗转流亡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初三,怀庆发生兵变,朱由崧和嫡母邹氏继续逃亡,在逃亡途中失散。此后,朱由崧前往卫辉投奔潞王朱常淓。三月初四,卫辉也遭农民军进攻,朱由崧随潞王逃往淮安,与南逃的周王、崇王一同寄居湖嘴舟中。三月十八日,福王朱由崧登陆,居住在杜光绍园中。次日,北京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殉国,但南京及南方省份仍由明朝控制。消息传开后,南京大臣计划讨论立新君一事。

折叠寻求支持
当朝臣商议选立新君时,按照封建传统,首先考虑到崇祯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然而,由于他们已经被清兵俘虏。此时,崇祯帝的祖父神宗朱翊钧的子孙辈只剩下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而神宗兄弟的儿子有潞王朱常淓。根据封建伦理观念,首先应该考虑福王、桂王、惠王。在这三位王子中,朱由崧占据优先地位,一是因为他的父亲居长位,二是因为此时朱由崧近在淮安。然而,东林党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以贤明为由推荐明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而东林党的史可法更是声称朱由崧不忠不孝,可能难以领导天下。史可法甚至列举了福王朱由崧不宜即位的七大理由,包括贪污、淫乱、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修身读书、干预官吏。

在关键时刻,朱由崧得到了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的帮助,并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援。为了立功获得权势,高杰和黄得功毅然背叛了原本的上级,凤阳总督马士英,决定支持朱由崧。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时正在与史可法密谋支持朱常淓的马士英立即改变立场,决定同样支持朱由崧。随后,马士英以凤阳总督和三镇的名义正式致信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宣布拥立福王朱由崧。尽管南京的大臣们对此感到震惊,但由于实权掌握在别人手中,他们只得答应。在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六日,司礼太监韩赞周等人在朝中商议,决定由福王朱由崧继承大统一。随后,马士英率领一队人前往淮安迎接朱由崧,并护送他到南京。在此情况下,史可法等东林党人无法改变局势。

折叠南京称帝
在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朱由崧在史可法的陪同下乘船抵达南京城外的燕子矶,受到了城内官员和商人的热烈迎接。五月初一,朱由崧首先前往拜谒孝陵,随后从朝阳门进入城内,在内守备府驻扎。由于崇祯的三位儿子下落不明,有官员建议朱由崧先行监国。因此,在五月初三,朱由崧正式任命为南京的监国,使用黄金铸造监国宝,并向全国宣告。担任监国后,朱由崧任命原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封马士英为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仍保留凤阳总督的职务。同年五月十五日,朱由崧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号为弘光,以次年为弘光元年。次日,马士英入阁主持政务,同时担任兵部尚书。而史可法则于十八日辞去官职前往淮阳督师。

折叠内部党争
朱由崧通过四镇武将的支持成功登基为帝,但实际上并未有效掌握军队,朝廷的实际权力落入了“定策”武臣以及迎合四镇的马士英等人手中。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原先支持立潞王朱常淓或持保留态度的大臣,如兵部侍郎吕大器和吏部尚书张慎言等,开始在朝堂上强烈抨击四镇武将,然而最终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一些大臣,如史可法,选择自行退让,被迫放弃权位。朱由崧登基后,围绕“定策”问题,弘光朝廷内部的军阀和大臣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争端不断,导致政务荒废。一些明白局势的人认识到这种内斗将会对国家造成危害,提出抛弃个人门户之见,但弘光政权最终仍在内斗中分崩离析。

折叠南渡三案
弘光建国仅一年,相继爆发了“妖僧”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等三大案件。这三个案件表面上看似互不相干,实际上反映出一些人对朱由崧登基的不满。这三起案件在南京引起巨大震动,也加速了弘光政权的覆灭。

大悲案:发生在弘光元年(1645年)十二月,一位名叫大悲的和尚假称自己是明朝亲王。当弘光朝廷怀疑其真实身份并进行严密审讯后,确认大悲只是一个冒充者,最终将其斩首示众。《明季南略》记载,大悲假称自己是定王,受审时声称朱由崧应该让位给潞王朱常淓,才是合理的继任者。

假太子案:发生在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十二月,一名年轻人自称是皇太子朱慈烺,引起了众人的议论。朱由崧随即宣他到南京,并表示如果此少年身份属实,将视其如亲生子对待。然而,南京的东宫教官大学士王铎一眼就认出此人是冒充者。曾任东宫讲官的刘正宗和李景廉也纷纷表示对此人并不熟悉。最终,弘光朝廷一致认定此人为“伪太子”。然而,由于此事牵涉到朱由崧帝位的合法性,一些不满朱由崧的人趁机散布谣言。尽管弘光朝廷多次强调此人是冒充者,但仍有不明真相的百姓和外地官员认为此人是真太子。

童妃案:弘光元年初,河南一名姓童的妇人声称是朱由崧的继妃,在逃亡途中与朱由崧失散。当她在南京见到朱由崧时,朱由崧否认与此妇人的关系,明确表示此人是冒名者。此妇人在前往南京的途中言行轻浮,毫无后妃风范。这一案件和前两个案件相似,实际上都是东林党人借机制造混乱。[1]​

折叠局势动荡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李自成的军队在清军的追击下进入湖北襄阳地区。武昌的军阀左良玉因不敢与大顺军主力交战,决定率领部队顺江东逃。三月二十三日,左良玉以讨伐马士英的名义,假称奉先帝太子密谕,率领全军乘船沿江东下,前往南京救援。四月初一,左良玉到达九江,威逼袁继咸与其一同前往南京“清君侧,救太子”。在清军南下的威胁下,朱由崧曾召见群臣商议对策。然而,马士英为自保,在明知清军已经进入江苏北部的情况下,仍然怂恿朱由崧下诏让督师大学士史可法抽调兵马来保卫南京。四月初二,史可法率兵过江,请求入朝陈述意见,表示不宜从江北抽调大量主力对付左军。然而,马士英阻挠了这一提议。随后,在左军逼近池州、清军南下的紧急形势下,朱由崧发布了“上游急,则赴上游;敌急,则御敌”的旨意,完全处于被动局面。四月十四日,朱由崧在召见大臣时,武英殿大学士王铎认为马士英未能妥善抵御,请求领兵视察左军。然而,马士英等人不愿意放权。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占扬州,史可法被俘并后来遇难。弘光朝廷听闻此消息后陷入恐慌,一度寄希望于长江天险。然而,到了五月初九,清军已登陆长江南岸并占领了镇江。在此危急时刻,朱由崧于初十和马士英及一些宦官商议后,在凌晨时分选择了出逃。

折叠成为俘虏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二日,朱由崧带领爱妃逃到芜湖,投奔靖国公黄得功。然而,黄得功表示如果朱由崧死守南京,仍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若直接来到芜湖,他恐怕无法确保朱由崧的安全。朱由崧表明了自己除了黄得功之外无人可依的境况。在听完朱由崧的陈述后,黄得功流着泪表达了自己的忠心。五月十五日,清军进入南京,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以及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剃发降清。清军主帅多铎命人将关押在狱中的伪太子王之明释放,将其迎为座上宾,并由南明降臣确认他为真太子。清兵随后追至芜湖,朱由崧被迫与其作战,但明军早已无力招架。五月二十二日,总兵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献策,试图劫持朱由崧献给清军。朱由崧最终被捕,多铎没有使用锁链,只是用红绳绑住他。五月二十五日,朱由崧乘坐一顶无幔小轿从南京聚宝门入城,身着蓝布袍,油扇掩住面容,头顶蒙着素帕,两位后妃骑驴跟在后面。沿途百姓纷纷唾骂,甚至有人投石头攻击。多铎在灵璧侯府设宴,让朱由崧位于伪太子王之明的下座。宴会结束后,朱由崧被拘禁在江宁县署。

折叠斩首示众
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朱由崧被捕后,马士英和杭州的官僚商讨请潞王朱常淓监国的事宜。六月初七日,文武官员向邹太后请愿,请求其命潞王监国,邹太后随即颁布懿旨,命潞王接受监国职责。同年七月,朱常淓等人投降。随后,朱由崧与投降者一同被押送至北京,并被安置居住。到了次年(1646年)五月,清廷以涉嫌谋反为由,在北京处死了朱由崧和其他明朝藩王投降的人。朱由崧去世后,其王妃黄氏的弟弟黄盐梅购得棺木,将朱由崧和黄妃合葬在河南孟津县东山头村。[2][3]

折叠编辑本段施政举措
折叠政治
追尊平反

朱由崧即位后,他沉湎于享乐,对军国大事漠不关心。同时,弘光时期的君臣们更注重表面的太平,忙于给二百多年前被明太祖朱元璋处死的开国功臣傅友德、冯胜等人,以及被明成祖朱棣杀害的建文朝忠臣追加谥号、恢复名誉。这种过于关注外表的行为可能只会加速国家的灭亡。

官员任职

朱由崧担任监国后对一众官员进行了人事任命,任命了马士英、史可法、姜曰广等人担任要职。这些官员各司其职,使南京政权运行机构更为健全,使得弘光朝廷在初建之时呈现出一番新的面貌。

折叠军事
朱由崧即位后,未积极寻求发展机会,将“借虏平寇”作为弘光朝廷的基本国策,对于“自强”之言似乎置之不理。在弘光建立国家的一年中,朱由崧与大臣们共同期望借助满族贵族的力量来共同镇压汉族内部的农民起义,而他自己则将重心放在守卫江南,持续采取妥协退让的策略,最终导致南明被清军攻陷。与此同时,弘光政权在军事行动上未见建树,而军费开支却异常庞大。[4]

折叠经济
弘光朝廷由于军队及统治阶层敛财怠政,致使财政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为应对财政困难,他们特地颁布了“弘光通宝”以通行于世。在朱由崧尚未即位出任监国时,曾有人提议减免赋税以争取民心,但被史可法以赋税本就不足、军队亦需资金为理由予以驳回。弘光政权继承了崇祯朝竭泽而渔的赋税政策。在弘光立国的一年里,所得财政资金未曾用于救济灾民或兴修水利等实际治理工程,而是主要投入于供养军队以外,剩余财政收入则用于维系皇帝、宫廷和官僚的奢侈生活。朱由崧还下令大规模修建宫殿,四处购买珠宝以备大婚,与臣子一同搜刮民财。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当时,倾向于东林党的史可法曾认为朱由崧不忠不孝,可能难以在治理国家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他甚至列举了七大理由,认为福王朱由崧贪图享乐、放纵淫逸、沉湎于酒色、不孝敬长辈、虐待属下、不重视学业、干预官吏。

关于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历代史学家普遍对其给予较为负面的评价。清代史学家张廷玉主持撰写的《明史》批评道:“朱由崧性格软弱,沉迷于酒色和声色犬马。”同样在《南明史》中,史学家顾诚也评价说:“朱由崧嗜好酒贪杯,沉迷于醉乡之中,对国家大事缺乏责任心。”

折叠编辑本段墓葬
朱由崧被杀后葬于河南洛阳孟津东山头村,据《清史》载:“福王死京师,求得其柩,载归洛阳,葬故妃园。”系朱由崧被清朝杀害后由其王妃黄氏的弟弟黄调鼎,采买棺木,收殓其尸身,与黄妃合葬于此。

参考资料
1.治国无能行虐政“蛤蟆天子”民怨重——南明福王朱由崧  . [2023-12-8]
2.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死|故事  . [2023-12-8]
3.弘光朝廷的腐败  . [2023-12-8]
4.弘光朝廷的偏安江淮  . [2023-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3-7 15: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音?【虽善无征+观音未有世家传+】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9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从“虽善无征”之谜,看林黛玉熟知诗书聪颖灵智
顽皮李先生2020-07-09 15:19




《红楼梦》第五十回里,李纨秉贾母之命作了两个灯谜,其中一个谜面是“观音未有世家传”,谜底要求答《四书》中的一句话。史湘云听到后不假思索地猜为“在止于至善”,不对,招致薛宝钗一番讪笑。到底还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妹妹脑袋来得快,她猜着了,是“虽善无征”。


可是许多读者对这个谜底大感不解,“虽善无征”到底是什么意思?它与谜面有什么联系呢?如果对中国古典文化不了解,理解这个谜底确实是很难的。先看谜面,“观音未有世家传”,“世家”即后代,谜面的意思是观音菩萨没有子孙后代传下来。
再看谜底“虽善无征”。“善"即好的意思。理解谜底与谜面的关系关键在于对“征”字的理解。“虽善无征”出自《四书.中庸》,全句是“上焉者虽善无征”,意思是先王的法律礼仪制度虽然最好,但却无从证实。在这里,征是证实、征验的意思。可是按照对这句古语正统的理解,却无法把它同谜面“观音未有世家传”联系起来。理解谜底与谜面的关系,关键在于对征字应怎样理解。其实,在这里,征字不应理解为征验,而应有别的解释。


“征”字在古代还有什么意思呢?它还有一个“纳征”的意思。“纳征”也叫“纳币”,是古代婚姻习俗的“六礼”之一,即男女双方缔结婚约,男家通过媒人把聘礼送给女家,算是婚事定了下来。它又俗称“过定”。汉代学者郑玄在注释《礼记●土昏礼》时写道:“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意即“征”就是让人送彩礼给女方,以使婚事确定下来。《礼记》是讲古代礼仪制度的经典,《土婚礼》则是《礼记》中专讲古代婚姻制度的一篇。从郑玄的注解中可知,把“征”字解释为送聘礼以确定婚事,是有根据的。


现在我们可以把谜底与谜面联系起来了。谜面说南海观音菩萨没有子孙后代传下来。一般情况下,人们将南海观音看作一个女菩萨,谁都知道她是一个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真可以称得上“善”了。可谁都知道,佛菩萨是不能结婚生子的,因而就没有人对她“纳征”讨她做老婆,所以这个女性就没有子孙后代传下来。用“虽善无征”来说明和解释“观音未有世家传”,真可谓恰到好处,意蕴丰富。






虽善无征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汉语成语


虽善无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uī shàn wú zhēng。












































中文名虽善无征
拼    音suī shàn wú zhēng
性    质汉语成语
出    处语出《礼记·中庸》

①征,证实。先王礼制虽好,却无从证实。语出《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②征,作纳征解,即纳彩以成婚礼。谓观音虽善,但无人向她纳彩定亲,因而不能传宗接代。《红楼梦》50回:黛玉笑道:“哦,是了,是‘~’。”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3-8 09: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讲、《红楼梦》中草木植物深含的寓意

作者:猴哥 全集:红楼梦讲解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第四板块:象征符号

第十七讲、《红楼梦》中草木植物深含的寓意

说完了《红楼梦》人名里藏着的谜题,这一讲,我要带你看看大观园里另一个重要的象征体系:草木植物。

毫无疑问,《红楼梦》特别爱写花花草草。

有植物学家统计过,大观园里的植物,有二百四十多种。但这可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优美的环境。

在《红楼梦》里,草木植物是有谱系的,有精神象征的作用。

具体来说,作者为大观园里的重要处所安排的花草植物,不仅暗示着主人的命运,也跟“证情”和“证空”两大主题相呼应。

现在,我就带你进入大观园最重要的几个私人处所,来分析一下院子里的植物和主人之间的关系。

你大概也知道,黛玉的潇湘馆种着竹子,竹子的气质不用说,跟黛玉相当匹配。

但你可能没留意到,其实,竹子可不是潇湘馆唯一的植物,作者在第17回告诉你,后院里还种着两种植物:芭蕉和大株的梨花。

那再看看,探春的秋爽斋种的是什么?前院种芭蕉,后院种梧桐。

至于宝玉的怡红院,院里有两种植物:东边种着几棵芭蕉,西边是一棵西府海棠。



你不觉得奇怪吗?偌大的大观园,怎么种来种去都离不开芭蕉呢?你再想想,这几处空间的主人,可都是《红楼梦》里的重量级人物啊。

其实,芭蕉作为高频词在这几个重要处所出现,都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其中大有深意。

芭蕉:象征着空

在红楼词库里,芭蕉是一个来自佛学的符号,涵义是“空”。

芭蕉和空有什么关系?

你想象一下芭蕉的样子,高大壮茂,但是如果你一片一片把它剥开,最终会剩下什么?其实,什么也不剩,它的中心是空的。

这层寓意,能在很多佛学经典里找到证据。

我仅举一例,被称为“第二位释迦”的龙树菩萨,写过一部《大智度论》,里面有一篇佛偈是这么写的:

诸法如芭蕉,一切从心生。

若知法无实,是心亦复空。

芭蕉之所以高频出现在这几个处所,是为你标亮“证空”这个主题,也就是每个人物都逃不出“归空”这个总结局。

但作者可不光是给人物院子里种上芭蕉就完事了,他就像织云锦一样,把经线纬线一重一重地铺了上去。

比如,上一讲说了迎春探春她们的丫鬟名字,黛玉的丫鬟们名字也不简单。

黛玉自幼的丫鬟,唯一一位随她从南方来的,就是雪雁,雪是白雪的雪,雁是大雁的雁,这是什么意思呢?

苏东坡有一首富于禅意的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大雁飞来,偶然停留在厚厚的积雪上,留下了爪印,然后,大雁飞走了,积雪融化了,最后剩下了什么呢?了无痕迹,空无一物。

有个成语叫:雪泥鸿爪,也是同样的含义。

所以,潇湘馆里的符号,芭蕉和雪雁,是同一个意义,都代表空。

这是全书的证空主题在黛玉身边的出现。

至于探春,后边的情节里,也有对梦幻成空的暗示,只不过写得非常隐蔽。

第37回,建诗社的时候,探春因为院子里种芭蕉,自己又最喜欢芭蕉,所以就以“蕉下客”作为诗号,黛玉打趣她说:“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

很多人不懂黛玉这话的意思,这是因为不知道有一个典故叫“蕉叶覆鹿”。

故事出自战国时期的《列子》,据说有一位郑国人猎到一头鹿,怕别人看见,就用芭蕉的叶子把鹿盖上,可是后来他忘了藏鹿的地方,再后来,连他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打到过鹿,觉得或许只是做了个梦而已。

所以,“蕉叶覆鹿”,跟黄粱一梦差不多,表示不过是一场梦幻,最终成空。

你看,芭蕉作为一个共性的植物符号,频繁出现,呼应《红楼梦》的“证空”主题。

其他植物的象征意义

但你别忘了,我刚才提到各人院子里的植物,除了大家共有的芭蕉,还各人有个人的专属。它们也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咱们再去一趟黛玉的潇湘馆。进后院,你会看到,在芭蕉的旁边,种着大株的梨花。

梨花是什么呢?

《长恨歌》里这么形容带泪的杨贵妃,“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带雨,在传统诗歌里,就是眼泪的象征。

咱们说过,《红楼梦》第一回的神话故事里,绛珠仙子此生是来作什么的?是来还泪的。你听“黛玉”这个名字,很可能就是“带雨”的谐音。

为了把梨花象征眼泪的推测砸得更瓷实,我索性再给你一个证据。

黛玉的身边,比雪雁地位更重要的丫鬟,是紫鹃。

紫鹃是什么意思?

“杜鹃啼血”的成语你应该知道,辛弃疾的词里也说“啼鸟若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所以紫鹃象征的是,眼泪,而且是血泪。

你看,梨花和紫鹃是同义词,都象征着泪。泪的符号,是黛玉独有的,是她的情感和生命属性,绛珠仙子到人间,就是还泪证情而来的。

至于探春的秋爽斋,她的后院为什么种梧桐呢?

你知道所谓“梧桐引凤”的说法吧?梧桐正是在告诉你,探春未来的身份不凡,很可能作为和番的王妃远嫁。

这位“蕉下客”,只是大观园的一位过客,当她远在天涯的时候,回首大观园的繁华,应该觉得恍如梦幻吧!

最后,咱们回到大观园第一处所,怡红院。看看那棵跟芭蕉并立在庭院里的海棠,作者说,这个品种叫女儿棠。

真像书里说的,因为它是从女儿国进贡来的品种,或者有女儿的神韵姿态吗?

都不是。真正的奥秘在:“女儿”这两个字。

注意,女儿,在红楼是一个重要的符号,我在前边文学版块分析贾宝玉的时候已经说过,其在《红楼梦》里,是理想和美好的象征,也就是得日月精华、保持了天地灵气,保留了天然属性的人。

他们在大观园得到保护,得以尽其天性。

那贾宝玉是什么人?

警幻仙子给他的评价是:“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他是美好的欣赏者和保护者。

所以他有一个号,叫“绛洞花主”,他是“女儿”的护卫者,这是他的使命。

提醒你一定要注意宝玉说的一句话:此处蕉棠两植,故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

为什么宝玉一定要强调蕉棠两植呢?

在文学版块里讲过,《红楼梦》的主题是二元共在的,“证情”和“证空”双线并行。

隐喻着空性的芭蕉和隐喻着女儿人性之美的海棠,一起种在怡红院,在我看来不是巧合,正是红楼二元主题的视觉显现。

而且,蕉棠并列的细节,在《红楼梦》里还不止这一处。

第38回,大观园创建了诗社,黛玉忽然来了兴致要喝酒,于是,她亲手挑选了一个酒杯,那是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

又是海棠和芭蕉并在,这组符号,是红楼作者最花心思的一个固定组合。

怡红院里蕉棠两植,是作者种下的《红楼梦》主题树。

中国人与植物的关系

这么一分析,你是不是也觉得,潇湘馆、怡红院和秋爽斋里的植物,都不是随随便便种的,不但跟人物命运有明显的象征关系,还有对主题的不断加强和呼应。

当然,红楼作者已逝,这种解读也仍然是推测。不过,这不是漫无目的的瞎猜,而是有中国文化这个更大的语汇库作依据。

考古学大家苏秉琦先生曾经说,我们这个族群,有着上万年的农耕传统。

接着前辈的话说一句,在这上万年的农耕生活里,中国人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在族群生活史里一层层叠加、沉淀,已经远远不只是人吃五谷杂粮这层物质关系了。

杜甫说“感时花溅泪”,花草可以跟人同悲共喜,植物和人之间,还有感情关系,这是第二层。

而孔夫子说,“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植物和人,还有精神上的连接。这是第三层。

在这个源远流长的传统之下,《红楼梦》的作者,让大观园里的一草一木,替他说出心里话,这是非常中国的表达。

宝玉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也和人一样,皆是有情有理的。其实,这是作者的心里话。

所以,还是那句话,要想真正读懂《红楼梦》里的中国式象征体系,你不但要敏感于作者布置的一草一木,而且,你不能局限在《红楼梦》里,要到中国深厚的文化根源里去找它们的象征意义。

小结

大观园里的芭蕉,可不是随便种的。它的存在,提示了我们,《红楼梦》作者来自佛学思想的宇宙观。

同时,海棠、梨花、梧桐不但分别暗示着三位主人公的个人命运,也回应着“证情”的主题。

有情有理的草木,在《红楼梦》里,是一套完整的符号语言。

思考题

假如,你有一个院子,你会在里面种什么特别的植物呢?说说你种它的道理。

下一讲,我们会一起学习全书最庞大也是最让人炫目的一个象征,也就是整部书的结构构成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讲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3-10 12: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音?【太虚幻境+通灵宝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9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太虚幻境通灵宝玉摇身一变,红尘世间皇位争夺白骨如山
青溪话红楼
青溪话红楼
书里书外话红楼,为您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欲识通灵真面目,且待梦中进太虚。



太虚幻境在《红楼梦》中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里面充满了神秘玄幻的气息。一个太虚幻境,几百年来,令无数红迷竞折腰,猜不透那是个什么地方。



说起来,太虚幻境只出现在梦里,它在书中一共出现过两次,分别是甄士隐和贾宝玉的梦境。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太虚幻境的招牌对联。这真假混淆、有无相生的逻辑,真是把人们搞得晕头晕脑。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太虚幻境的意义:



一、甄士隐贾宝玉的太虚之梦



甄士隐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从来没有放在一起考虑过。今天想来,这两个人算是心灵相通的。他们竟然能梦到相同的事物,这可也是异常难有的事情。



甄士隐追随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来到太虚幻境门口,特别想进去探个究竟,可是关键时刻,被一声山崩地陷的霹雳惊醒,他无缘太虚幻境。






贾宝玉倒是幸运,他迷迷糊糊地随着秦可卿进入了太虚幻境,见到主人警幻仙姑,开始了他的梦幻之旅。



甄士隐被挡在太虚幻境门外,贾宝玉却能顺利进入。这岂不是告诉我们,假的可以入境,真的却不行。



得到这个结论,看起来有些幼稚可笑,可是大道至简,大智若愚。



这个简单的逻辑关系就摆在我们眼前了:太虚幻境和造假有关系。



再想想这句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里面就是把假的当作真推出来,那原来的真货自然成了假的;制造一个新东西把以前的取代掉,原来曾经存在过的东西,被完全抹杀,就和从来没有过一样。



由此看来,太虚幻境是假货发行处。






二、太虚幻境颁行的第一个假货通灵宝玉。



为什么说通灵宝玉是假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前期文章《大荒山无稽崖隐藏的大谎话:通灵宝玉是假货》《从“魇魔法姐弟逢五鬼”揭露“通灵宝玉”是骗人的“劳什子”》《贾宝玉和三个女子的三场重头戏证明,“通灵宝玉”是假货》《从衔玉而诞的荒唐言看荣国府衰败的根源:以假当真,内室干政》等。



书中描述,通灵宝玉是补天顽石幻化来的,完成这一转变的是癞头和尚。这种幻术自然并不存在,作者需要用这种方式完成一种过渡。



顽石真能被变成扇坠一样大小吗?肯定不能。



《嘲顽石幻相》中写道,“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女娲炼石补天本来就是没有根据的传说,在这种基础上作者又创造了更加不靠谱的故事。



这是作者自己对于顽石幻化为通灵宝玉的否定,癞头和尚带走的不是补天遗石。



顽石还是那个顽石,癞头和尚以它的名义,自己制作了一块扇坠大小的美玉,说是顽石的化身,把通灵宝玉带入红尘人世。



这是癞头和尚杜撰的假话。



癞头和尚拿着通灵宝玉携去入世,跛足道人问他要去哪里,他说现在有一段风流公案需要了解,要把这块通灵宝玉夹带其中,使他得以入世。



癞头和尚并不能光明正大地把他的这块通灵宝玉送到人世间,而是要用夹带的方式,这明显是夹带私货的行为。






癞头和尚就是一个造假者,可是她的这个假需要警幻仙子认同才能够当作真的用。或者,她本就是警幻仙姑派下去的也未可知。



总而言之,癞头和尚和警幻仙姑是一丘之貉,他们属于同一个利益集团。



实际上,癞头和尚是薛宝钗的仙形,警幻仙姑是王熙凤的道体。



拙作《神瑛侍者薛宝钗癞头和尚都患有热毒症,她们和金玉良缘什么关系?》中指出,癞头和尚是薛宝钗的幻相。



关于警幻仙子和王熙凤的合一性,请参阅拙作《“风月宝鉴”正面的美女是王熙凤,背面的骷髅是谁?原来是她!》《凤辣子世俗讲粗话 林潇湘才高写春秋——《风月宝鉴》的正反两面》《惜春作画藏玄机 宝钗论讲明文理——《红楼梦》创作过程再探》等文章。



王熙凤和薛宝钗之间开始是统一战线的,有人说王熙凤和薛宝钗之间几乎没有交谈,这不正常。这正是作者把她们之间的联系转移到暗处的一种方式,她们表面保持距离,暗中蝇营狗苟。






太虚幻境的真假。



甄士隐在梦中见到通灵宝玉,然后在太虚幻境玉石牌坊上见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对联。



太虚幻境因为通灵宝玉而存在,这副对联讲的就是通灵宝玉是个假货;癞头和尚凭空弄出一个通灵宝玉来,是无中生有的事。



甄士隐的这个梦境,揭示了通灵宝玉的假。



我们总结一下原著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的意义:



这一回真假相见,甄士隐追随道人消失隐去;而后贾雨村的故事正式拉开序幕。



“贾雨村”谐音是“假语存”,贾雨村名贾化,即假话。假语存就是说假话掩盖了真相流传下来了,而真相自然就被隐去了。



贾雨村又谐音“假玉存”,也表示假的玉留存下来;“甄士隐”谐音“真石隐”,假玉取代真石而存在,真的石头自然就被藏匿或销毁。






癞头和尚在通灵宝玉身上刻上了三大功能,其中之一是除邪祟。



试想如果它真有这个功能,那么贾宝玉带着它是不会被魇魔的。结果贾宝玉被魇魔后,通灵宝玉仍旧没有除邪祟,而是等到癞头和尚夹持以后才显灵了。



这个环节表示,通灵宝玉通的其实是癞头和尚本人,它究竟灵不灵要听癞头和尚的命令。



癞头和尚制作通灵宝玉的目的是什么呢?



通灵宝玉是监视器



通灵宝玉只是癞头和尚的监视器,它在贾宝玉身边,替癞头和尚掌握着贾宝玉的一行一动。



王夫人在抄检大观园时说,“我的心耳神意都在这里”。贾宝玉嘴里含着通灵宝玉出生,这个大谎话的捏造王夫人是最大的嫌疑人。通灵宝玉就是王夫人安置在贾宝玉身边最得力的眼线。



总之,通灵宝玉这个神物,是癞头和尚薛宝钗、警幻仙子王熙凤、斋僧敬道的王夫人三人合力打造的。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个细节。贾宝玉被魇魔后,百般求治都没有效果,最后癞头和尚现身,夹持了通灵宝玉,并安排了这样的治疗方式:



“此物已灵,不可亵渎,悬于卧室上槛,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



贾母众人只好依照癞头和尚的指示,把宝玉凤姐儿二人安放在王夫人卧室之内,将通灵宝玉悬在门上。王夫人亲身守着,不许别个人进来。






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说了,通灵宝玉实质是薛宝钗的物化意象,她影射的就是薛宝钗。



我们看贾宝玉命运攸关时身边的人员构成:王夫人、凤姐儿、薛宝钗。



癞头和尚的这个安排和我们上文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这说明本文推理非常合乎原著的逻辑。



通灵宝玉身上有两层寓意:一、作为物件,它是王夫人、王熙凤和薛宝钗三人共同的监视器;二、影射人物,她就是薛宝钗的幻相。



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实力派掌权者,她安排自己的侄女和外甥女作为左膀右臂,试图牢牢把大权抓在自己手里。



通灵宝玉的作用就是是监控贾宝玉,到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贾宝玉总要砸烂通灵宝玉这个“骗人的劳什子”了,他的砸玉行为,是对那些束缚他的势力的反抗。






通灵宝玉背后隐藏的真相



贾宝玉是荣国府嫡孙,被看作继承人的第一人选。王夫人等人控制贾宝玉的目的一目了然,都是为了抓权。



贾宝玉被称为“活龙”“凤凰”,他影射的原型人物要么是太子、要么是皇帝。控制了贾宝玉就意味着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



古代封建社会朝廷上的皇权之争,历来都是充满腥风血雨。真补天顽石被幻化为假通灵宝玉,这其中隐藏着皇位之争。






皇位之争的残酷



《嘲顽石幻相》这首诗中,揭示了皇位争抢的残酷,我们看这首诗的内容:



女娲炼石已荒唐,更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场皇位之争,我们来具体分析:



首联:女娲炼石已荒唐,更向荒唐演大荒。



女娲炼石补天的典故,讲的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争夺天下,导致天崩地陷。这个神话故事影射的是王朝的颠覆和新国家的重建。这首诗以女娲补天的典故起兴,和《红楼梦》全书以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始是一样的创作机轴。






“更向荒唐演大荒”,“荒唐”指的是女娲补天影射的皇位争夺之战,“大荒”谐音“大谎”。这半句诗说的是全书隐藏在女娲补天故事下的皇位争夺中,出现了大谎话。



这是什么样的大谎话?颔联给出答案。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失真”“幻来”四个字,就是皇位抢夺中的弥天大谎。真太子(皇帝)被挟持控制隐匿起来,“幻”就是假,假的太子(皇帝)来当作真的。



颈联“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这一句进一步具体揭示通灵宝玉的假相。



《嘲顽石幻相》这首诗出现在第八回金玉互赏之后,书中极力描绘了通灵宝玉和金锁的光彩晶莹、耀眼夺目。



紧跟着作者却写出了“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这两种表述截然相反,影射的是两种不同的运势。



通灵宝玉和金锁光彩四射,这说明它们正时旺运胜。






补天顽石没有能够去补天,意味着它时运衰败,真正的补天遗石必定不会发光。



补天遗石运败无彩,通灵宝玉运旺发光。二者命运的强烈对比隐含着相反的结局,胜败已经有了分晓。



尾联“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这一句看得令人心惊胆战。怎么突然就说起了死亡,而且是“白骨如山”这样大量的集体死亡?



说到胜败,不由得想到第二回贾雨村和冷子兴的对话。






冷子兴为贾雨村介绍贾府的人口状况,提到贾宝玉衔玉而生的事。



贾雨村听后发表了一番言论。他说天地之间有正邪两种气,这两种气直接影响到人的性情。他主要讲了三类人:大仁、大恶和阴阳两赋之人。阴阳两赋的人秉正邪两种气而生,他说这类人“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



冷子兴把贾雨村那一番文绉绉的话来了一个直白的总结,说这种人的命运就是“成则王侯败则贼”。



“成则王侯败则贼”这句话令人惊心动魄,古代王侯将相的成就基本都和战争相关,尤其是争夺天下的战争。






我们再来说“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句诗。



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双方死伤无数,导致白骨如山。



这场战争的结果,补天遗石失败了,这是他“无材补天”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原因。



“女娲炼石已荒唐”,“补天遗石”哪里是女娲炼就的,明明是争夺皇权战败的一方。



这场皇位争夺,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战争导致了大量的死亡,白骨如山、血流成河。



这些如山的白骨,就是《风月宝鉴》背面的骷髅。尽管人们像贾瑞一样不愿意去面对那些死亡,可是那才是惨不忍睹的真相。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作者的斑斑血泪,是为那些白骨而流;十年辛苦,是为悼念那些亡魂而费。



掩卷而思,我们又何尝不是满怀凄凄!



正是:

太虚幻境幻通灵,真隐假存谁人明。

皇位争夺灭人性,白骨累累哪堪情!


原创不易,请点关注
发布于 2022-04-13 07: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1 03:21 , Processed in 0.2910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