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七=====可儿为谁淫?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12: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最大谜团:唯一被写死的正钗—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和淫情之谜
2020-03-03 06:15·红楼隐史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除钗黛外最受大家关注的正钗了。在《红楼梦》原本的八十回里,秦可卿是唯一一个被朱慈炤写死的金陵正钗。

秦可卿在仙界地位高,人间出身却低贱;宁国府是属于四王八公的顶级贵族,长孙却娶了“宦囊羞涩”的营缮郎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她的贾府住处极其奢华,她在贾府的地位亦极高;秦可卿死的蹊跷突然,她的葬礼隆重地超出规格;她的死令贾府全家上下莫不悲号痛苦,更让宝玉心如刀戳吐了血。此人云山雾罩谜团重重很是费人思量:正册判语说她自缢而亡,可书中却只明写了病情渐重突然暴亡。

原本是警幻仙姑妹妹的秦可卿到底是谁?

——先是看第五回中写了秦可卿的卧房内俱是帝王级别的器物:“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暗示秦可卿的卧室其实是帝王居所!

“李猫童”参注意到:秦可卿房间里“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出自开耀元年(公元681年),少府监裴匪舒为唐高宗建造了一座镜殿。竣工之日,高宗与仁轨前往视察。忽然间,仁轨佯装惊恐跑出殿外,高宗问他怎么了,他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刚才我看见大殿四面墙壁上有好几个天子的影子, “臣见四壁有数天子”,这是不祥的征兆啊!”唐高宗一听,马上下令拆掉。“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都是影射亡国之祸。寿昌公主(寿阳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两人的父亲分别是篡晋建宋的宋武帝刘裕和任用过21名宰相的无能昏君唐懿宗李漼。后又有“西子浣过的纱衾”隐含了西施令吴国灭亡一事,“红娘抱过的鸳枕”出自《西厢记》藏孙飞虎叛乱,这一切陈设用物的中心思想就是“叛乱国难”!

——第十三回脂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天香楼中有一个“天”字,又藏了个“日”字,暗指秦可卿的天子帝王身份。




  ——第十四回中“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奉天”一词大来历!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命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奉天承运”是由朱元璋制定的,始于明太祖的诏书的起头套语!

“洪建”一词更直接!“洪”武皇帝朱元璋创“建”。原来秦可卿影射的是横遭国难的朱明王朝的皇帝!

看銘旌上所书“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的 “龙禁尉”是“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也是皇宫内为皇帝服务的。第十回中交代贾蓉是“黉门监”,“黉门”即“黄门” (见汤显祖《还魂记》:“黄门旧是黉门客”),“黉门监”就是太监。作者又从贾蓉的两个官职再次强调了秦可卿的帝王身份。

——第十四回中又写与荣宁二家齐称“八公”的其它“六公”都前来送殡,就连“东南西北”四王也高搭彩棚齐设路祭,如此浩大的阵容声势都是为了暗示秦可卿实为帝王身份。

到底秦可卿是朱明王朝哪位横遭国难的皇帝呢?

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最后一页是暗示秦可卿的:“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点明秦可卿是“悬梁自缢”。第十三回写“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甲戌眉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脂批:删却未删之笔】”再点天香楼自缢事实。

第十三回:“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甲戌眉批(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宁不可叹!】出在潢海铁网山上,【甲戌侧批(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蒙府侧批:“坏了事”等字毒极,写尽势利场中故套。】就不曾拿去。现今还封在店里,也没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罢了。”贾珍听了,喜之不尽,即命人抬来。”

秦可卿用的棺木材料来自 “潢海铁网山”,这山名大有文章,“潢海”实为“潢池”曲笔,旧有“弄兵潢池”的造反讳称。“潢池”即“天璜”,本星名,转义为天子之池,借指皇室;“铁网” 圈起之地自然是不许人随意进入,再结合“潢池”皇室,“潢海铁网山”是暗指皇家禁苑内的山,原来作者苦心编名只为指出秦可卿自缢于紫禁城皇家禁苑后花园的煤山之上!

红楼梦曲《好事终》第一句:“画梁春尽落香尘。”点明自缢是在“春尽”时,崇祯自缢于三月十九,可不正是春尽时节么!原来贾母口中的“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尤氏口中“心细心又重”的秦可卿是指明朝的亡国之君朱由检!

丫鬟瑞珠“触柱而亡”为秦可卿殉死,并与秦可卿“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瑞珠名字都是“王”字旁,是影射太监王承恩在崇祯自缢后也自缢相殉,两人尸首在煤山寿皇亭旁的树上挂了几天后才被大顺军发现的历史。

“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甲戌侧批:非恩惠爱人,那能如是?惜哉可卿,惜哉可卿!】”而且宝珠“执意不肯回家”,留在铁槛寺内为秦可卿终身守灵,这是影射明遗民对崇祯感念不已的社会现实。

薛蟠所说的“坏了事”,【蒙府侧批:“坏了事”等字毒极,写尽势利场中故套。】,“坏了事”指的是崇祯的“亡了国”,侧批的“等字毒极,写尽势利场中故套”正是皇四子控诉“成王败寇”的史书不公!

秦可卿的“淫”和 “被抱养”之谜?

看秦可卿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欲知 “淫”和 “抱养”背后的历史真相,必须先要看懂秦可卿的“情”为何解?“淫”为何意?

“情”通“秦”,指的是自秦始皇起的华夏封建王权。秦可卿的养父“秦业”正是皇四子用名字来点出“自秦始皇开始的中华封建王权基业”!

秦可卿的所谓“抱养之谜”其实就是说秦始皇帝的开创的封建王权最终被后世一个个不姓秦的异姓皇帝给继承了,这些个“刘”“李”“赵”“朱”的异姓皇帝们不过都是中华“秦业”相继抱养的养女罢了。

“淫”指的是“掌握封建王权的皇帝无力中兴帝业,最终为颓败国事所累的不堪和尴尬的状况”。

那么和秦可卿有“孽情”的公公——贾珍是谁?

请把“珍”字拆开,谜底自现!是什么?“王人三”!皇帝三个!原来贾珍的来头这么大,居然一人影射朱明三个皇帝!

贾珍影射的是哪三个皇帝?从秦可卿——崇祯往上数的三位前辈皇帝:哥哥明熹宗天启、父亲明光宗泰昌、爷爷明神宗万历!

原来皇四子朱慈炤写秦可卿与公公贾珍之间的孽情是为了给父亲崇祯鸣冤诉屈:崇祯之所以亡国很大程度上是前三位皇帝留下的烂摊子!



  

举报
评论 4

评论

红楼勿梦
9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贾家(明朝)的败亡,始于“王三人”。书中秦可卿是病死的,但是秦可卿的判词是“情天情海幻情(秦)深,情(秦)既相逢必主淫(印),漫言不肖皆荣出(都说崇祯把明朝葬送了),造衅开端实在宁(其实是前面三个皇帝买下的祸根啊)。判词下面是是“一个美人(崇祯皇帝)悬梁自尽”,背后是高楼大厦(明王朝)。既然书中秦可卿是病死的,那书中还有谁会是上吊的?除了林黛玉还能有谁?

回复
·
2020年03月03日

伯仲679688
4
贾宝玉和秦可卿是有夫妻之实的!脂砚斋:“云龙作雨,不知何为龙,何为云,何为雨?”一语道破贾宝玉乃真龙天子,秦可卿就是废太子胤礽的嫡妻。在贾母眼中,秦可卿是重孙媳中的第一得意之人。贾母是孝庄太后。秦可卿正是太子妃瓜尔佳氏。这才是真相!秦可卿的葬礼乃大清国葬。贾府逾制挪用了“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木。脂砚斋点破作者在葬礼中使用了“十二生肖”。暗射全国人的属相,符合清史对太子妃瓜尔佳氏葬礼的记载。

回复
·
2020年03月03日

用户111254801322
3
可卿与贾珍不伦只是妄断,可卿愿型朱由校是作者史笔。

回复
·
2020年03月0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3: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蓉知不知道秦可卿和贾珍的关系?

关注者
15
被浏览
8,425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
​添加评论
​分享

1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19 人赞同了该回答
第7回“谈肄业宝玉会秦钟”,彼时秦钟进宁国府,夜间归家,众奴将送秦钟回家的任务交给了老奴焦大,焦大心中不满,趁着酒劲儿,竟把贾珍、秦可卿的关系当众嚷出,书中记载:

焦大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凤姐和贾蓉等也遥遥的闻得,便都装作听不见,贾宝玉在车上见这般醉闹,倒也有趣。——第7回
曹雪芹写得很清楚,焦大醉骂时,在场所有人都听到了,包括王熙凤、贾蓉、贾宝玉,他们也都遥遥听见了“爬灰”二字,只不过大家都装作没听见的样子。

爬灰乃是隐语,指公公和儿媳有染。而纵观整个宁国府,能称得上儿媳、公公身份的只有秦可卿和贾珍,贾蓉即便再愚钝,也不可能看不到这一层。即便之前不知道,听到焦大这句“爬灰”,也难免会心中生疑。

对此曹雪芹没有虎头蛇尾,因为紧接着第13回秦可卿去世,按理来说,妻子去世,作为丈夫的贾蓉总应该成为这场丧礼的主角了吧,可我们看到,哭得如丧考批的人是贾珍,声称要散尽家财给秦可卿举办丧礼的也是贾珍,贾蓉反而如同人间蒸发一般,除了买官“龙禁尉”,几乎没有他出场的半点描写。

包括贾珍之妻尤氏,也托病不愿理事,最终贾珍无奈,只好去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料理这桩白事。这些不写之写都是在告诉读者:贾蓉、尤氏都已经知晓秦可卿、贾珍之间的秘事。

可更奇怪的事在后面,贾珍跟秦可卿有染,贾蓉作为儿子,而且还知道妻子和父亲的暧昧关系,可这件事并没有搅乱他们父子,他们还像正常父子那样相处,为何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初读《红楼梦》,对这个设置是很难理解的,但随着对《红楼梦》情节的吃透,就会发现一个令人诧异的现实:贾珍、贾蓉父子俩对纲常伦理的僭越,是以一种心照不宣的方式进行。

我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红楼梦》第 63回“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贾敬因食用丹药去世,贾珍、贾蓉慌忙星夜赶回家中,结果在路上听说尤家母女三人,即尤老娘、尤二姐、尤三姐也赶到宁国府帮忙料理事务,这对父子的反应很有意思,原著这般记载:

贾蓉当下也下了马,听见两个姨娘来了,便和贾珍一笑。贾珍忙说了几声妥当,加鞭便走。店也不投,连夜换马飞驰。——第63回
一听说尤二姐、尤三姐也来了,这对父子相视一笑,这一笑的内容,令我等读书人心中一寒。

通过后文,我们知道尤二姐、尤三姐都跟贾珍有不清不白的关系,甚至贾蓉也揩过二姐、三姐的油,这对父子二人一听说来了“猎物”,急得连店也不投,竟星夜换马飞驰回家。

紧接着,贾蓉一到家,就对尤二姐、尤三姐一通调戏,书中对这一段描写极为露骨,书中记:

贾蓉且嘻嘻的望他二姨娘笑说:“二姨娘,你又来了。我们父亲正想你呢。”尤二姐便红了脸......贾蓉又和二姨抢砂仁吃。尤二姐嚼了一嘴渣子,吐了他一脸,贾蓉用舌头舔着吃了。——第63回
贾蓉的这些越轨举动,连旁边的丫头都看不下去,认为贾敬刚刚去世,热孝在身,尤二姐、尤三姐又是他的姨娘,应该尊重些,结果贾蓉再出经典言论:

贾蓉笑道:“各门各户,谁管谁的事?都够使的了。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别讨我说出来,连那边大老爷这么利害,琏二叔还和那小姨娘不干净呢。凤姑娘那样刚强,瑞大叔还想她的账。哪一件瞒了我?”——第63回
贾蓉这番话,就解释了他所有的异常举动,他为何对妻子、父亲的关系置之不理,为何越礼调戏两个姨娘,这些丧伦败行的举动在贾蓉看来完全正常,理由是“谁家没风流事”!

贾蓉的这个理由,可谓是诛心之论,他站在经验学的角度,认为反正所有人都这么干,凭什么这种好事我不能先占?什么纲常伦理、什么道德礼教,那都是虚的,实实在在的灯红酒绿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在这种心理的怂恿下,贾蓉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纨绔之徒,他无限放大了欲望的内涵,彻底迷失了最基本的道德感知,包括妻子秦可卿和父亲贾珍有染,他也认为很正常,反正不就是男女之事吗?可他却没有看到,丧失了道德约束的宁国府,早已成了被蚂蚁咬空根基的大厦,倒塌只是时间的问题......

发布于 2021-12-18 22:16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赞同 19​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80后作家段俊霞
80后作家段俊霞
《同是人间》《闲时,品悟词》《玄彩战记》等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知道。

贾蓉和贾珍同时跟尤二姐、尤三姐厮混,就说明了两人根本不在乎这事。

贾蓉和尤氏只会怪责秦可卿丢了他们的颜面。

贾琏娶尤二姐,说明他跟贾珍父子是同一路货色,只是他多少动了些感情,有点贾宝玉的痴性,才会娶了尤二姐——他去陪着贾珍、尤三姐喝酒,也是他承认并接受这种相处模式的意思。



对于林黛玉、薛宝钗和三春,曹雪芹只写性情,不写容貌,因为还未长成。

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周瑞家的提起王熙凤,说“谁承想,如今长成了个大美人”。

女子一般二十岁之后长成,二十五六岁最中看。

说秦可卿长得美,其实是说她年纪大,跟王熙凤是一样的年纪。

贾蓉跟贾瑞一样,应该都是十五六岁,贾珍也就是四十岁左右。



这些琐碎的女子知识,除了要见过、接触过许多女子,也必须有专业的人参与。

曹雪芹的写作得到了清朝皇室的支持,以皇子协助的名义,应该是真的。

不是内务府特别是太监必须研究这些问题,封建时代谁会去过问这些事呐。

采办秀女、宫中协调、养育公主、照看甚至管教妃子,都必须是这些半男半女不忌讳的太监去做。

学士们和富家公子们,享乐为主,是不会去专门关注这些细节的。

茗烟就是明阉,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



整个明朝,阉党势大,到了后期更是掌控朝政,大家都回避他们,包括朝臣。

为了区别自家跟太监不一样,富贵人家大多是贾珍那样的,淫乱和在家里明着做道场,证明自己神仙人家;要么就是王夫人那样的,模仿主子们当自己是菩萨、佛祖。

主子们都是爷爷奶奶,太监权臣像有名的九千岁就是爸爸,有一百多个义子,实际上是说皇宫内外,这都是明着称呼的,也是真管事的人。



清朝入关,自然知道这种情况,宫女全部要求几品以上的满清官员人家子女,朝堂也搞了好几次株连性质的文字狱。

但是他们不可能要求满清的人也去阉割了进宫当差,故宫那么大的院子,还是需要太监,这个行业重新兴起。

不搞平等就是暗下竞争,被谁服侍就受谁限制,此消彼长。

因为对宫女的身份进行了限制,进入宫中之后,宫女身份也自然高于太监,两厢对抗,女高男低,宫中也就自然没了对食之类的事,也就是不合作。

主子死了,太监、宫女全部陪葬,有斩杀权就是真杀,清朝的皇子达到历史最多,不像明朝后期,不但皇子死,小皇帝动不动就死了。

清朝后期,宫中不受控制,太监们才开始掌权,出现了几个有名的太监。

这跟宋朝的扬文抑武是同一个套路,文武不合作,自然闹不大。

文字狱和反清复明同时开展,一直闹到雍正继位才消停不少——一边是杀了不少,斩断许多线;一边不但雍正被认为有汉族血统,连乾隆的生母都身世不详,一直被认为是汉人女子。



故宫,包括圆明园都收归国有,没收了,就是因为那不算是个人或者家族私产,全民所有。

收门票是需要人打扫照看,跟博物馆一个待遇。



封建时代,丫鬟和妾都是买去的,物品一样,可以随意送。

父子之间很多相差十几岁,互相赠妾就像赠个砚台、摆设一样,自然也就没什么贞操观念了,贾琏,包括贾宝玉这类都是不在乎对方出身娼妓之类的。

贾府这些公子哥见得多了,就都认为没什么了,包括贾宝玉跟蒋玉涵这样的面首交往,也都自认为很正常。



但是,大家小姐却是礼教严格的,娶妻娶贤,一旦坏了名声,就无人求娶了。

越是龌龊越需要表明清白,父亲平时连女儿也是不见的。

因此,大家贵族都是严格分了内院、外院的,束发也就是成年之后,男子都要搬出内院,家主都是住正院或者东院,未出阁的女孩住西边。



《西厢记》就是未出阁女孩的情事,少儿不宜,贾宝玉和林黛玉只能偷读。

《西厢记》的故事成型于唐朝,原版是元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初恋故事,说明唐朝时候,对男女大防还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也是说,那时候男人们还没有那么荒唐,不需要把女孩特别是贵族女眷都圈养起来,以示清白。

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夫妻平等,就是从上到下杜绝荒淫的社会氛围,还所有女子们以自由和清白。

只要一个环境里存在性买卖,女性弱势,就会趋向于去保护另一批,保护的相对面就是限制——扫黄打非实际上是保护了所有弱势群体。

贾珍父子的坏和贾琏的风流放荡不同就在于,他们突破了人伦底线,带坏了女眷的名声——《红楼梦》总是被解读为淫书,就有这样的原因,从贾珍父子联想到贾琏父子、贾宝玉父子,最后就是大观园所有的女孩子。

贾母专门在元宵家宴上同说书的辨别,王熙凤说是掰谎记,大概也是贾府的名声被贾珍父子、薛蟠杀人事件,已经连累到无以复加了——薛蟠、贾宝玉、蒋玉涵第一次在外面吃饭,那个唱曲的女的,唱的就是薛蟠的事,他听不出来。



尤三姐死了,柳湘莲祭奠她;尤三姐活着,说破嘴柳湘莲也不会娶她。

尤三姐之死是说,贾家的女子名声,都被贾珍父子带坏了——无论真假,外人都是那样看他们府里的女子的。

贾珍娶的尤夫人,贾蓉娶的秦可卿,都不是能做主的夫人,东府连个劝阻的、拨正反乱的力量都没有。

贾政那边看王夫人成不了事,也要像贾敬一样做“佛祖、观音”,马上换上厉害的王熙凤,多少还是撑了一段时间的,只是王熙凤杀伤无辜、贾琏带着“贾府的病”,实在是撑不起的。

最后贾府败亡,贾琏不顾王熙凤,大多也是因为尤二姐肚里的孩子,那是贾琏的长子,是在外边怀的——王熙凤大权在握,能控制住院内的情况,在王熙凤产子之前,贾琏娶多少妾室都是不可能生子的。



这种事,没有开头的情况下,都被强调是坏事,一旦做了,只得到好处,没有得到惩罚,甚至还能一定程度隐瞒下去,就以为是惯常的,还会以为别人也都这样。

贪污受贿的案件,那些几千万、几个亿、十几亿的,都是类似心态下发展起来的——天天宣传,案例都是经常性的,谁不知道那是坏事、错事呢?依然不断出现。

小错不惩,必成大患。

编辑于 2022-02-10 21:49
​赞同 3​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孚娃说红楼
孚娃说红楼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您讲解红楼梦,让每个人都能读懂红楼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蓉能娶到兼具宝钗与黛玉之美的秦可卿,到底是他的幸还是他的不幸?贾蓉少年风流,秦可卿又貌似天仙,可这两人的相处模式却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看似相敬如宾其实极为反常。秦可卿与自己父亲之间的丑事,贾蓉到底知不知情?



先来看看名医张友士给秦可卿把完脉后贾蓉的反应吧。贾蓉迫不及待接连对着名医三次发问:这病还能治吗,还治得了吗,吃了药还会有生命危险吗?与其说贾蓉是希望秦可卿早点儿痊愈,不如说此刻他只盼着秦可卿早点儿死,好从这羞于启齿的伦理中跳出来才是。



看来,在贾蓉发起问话时,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妻子与父亲之间的丑事,秦可卿为什么会突然病危,宝玉到宁国府赏花,在她房里午休时她还好好的,怎么说病就一病不起呢?宁国府老仆人焦大,黑更半夜被派活,送秦可卿弟弟秦钟回家。焦大气不过,接着醉意大揭宁国府丑事,最令人震惊的当属这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话不仅宝玉和凤姐听到了,一旁的贾蓉也听得清楚。碍于大户人家的脸面以及自己头上闪耀的绿光,他不能把事情闹大,更重要的一点,他忌惮自己的父亲贾珍。



贾珍不仅是贾蓉的父亲,也是贾家的族长,在贾蓉面前是有绝对权威。贾蓉不敢反抗父亲,就把怨恨全部撒在秦可卿身上。对她的葬礼不管不问,就好像人间蒸发一样,就是贾蓉对秦可卿最冷酷的报复。

发布于 2024-04-17 22:27
​赞同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6: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省亲当晚,贾府消失的两个人,预示她的悲剧无可挽回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58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元春省亲当晚,贾府消失了两个人。虽然曹雪芹有过解释,但这两个被“消失”的人,却折射出贾元春性格中来自王夫人的短板,并注定她将“失宠”的悲剧人生。






很难说贾元春与贾家究竟谁连累了谁,但贾元春本身的问题极多,她就像贾家的一面镜子,体现出的只有鼠目寸光和愚蠢!具体到几件事上,贾元春的表现都是负分。

一,贾元春晋升贤德妃有问题,她却毫无警惕。一个进宫数年不得宠的女人,突然连跳几级晋升为贵妃。不奇怪么?

二,贾元春省亲就是祸害。太上皇下旨妃嫔可以省亲,就算贾家欢呼踊跃,她贾元春作为皇帝贵妃,却纵容家里“胡闹”不加阻止,证明她毫无政治敏感性目光短浅。皇家父子关系,哪里是普通父子?历史证明其中凶险远大于感情。

三,元春省亲当晚,在家里毫无顾忌地哭哭滴滴。不但抱怨家里将她送入皇宫当妃子,还抱怨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






试问贾元春身边那些太监宫女真的都是她贾家大小姐的心腹?起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并不是吧!日后贾元春惨死,谐音“下手重”的夏守忠是不是下手之人,还真不好说!

四,贾元春打醮清虚观也有问题。她在清虚观打平安醮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问题是这种大醮,不是她一介贵妃越俎代庖的。

古人对礼有严格的规范,尤其皇家。如果平安醮是皇帝、皇后安排,贾元春协从就没问题。可她私自搞出大排场,僭越礼法与省亲大观园内外呼应,就有炫耀之嫌疑,皇帝怎么可能喜欢她!

贾元春的表现证明她只是个小女人窃据高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她日后的悲剧是注定的。






闲言少叙,回头我们再说元春省亲当晚“消失”的两个人,就会懂得这样的贾元春做出那样肤浅的事,一点都不奇怪!

元春省亲当晚消失的两个人是谁?贾环与赵姨娘。关于赵姨娘,省亲当晚只字没提,也没必要提。因为贾环的遭遇就是赵姨娘的遭遇。

(第十八回)元妃又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传。贾环从年内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传。
贾环年前就“生病了”,专门给他找个地方“调养”,等于被“隔离”了。

“有病隔离”就像王夫人说晴雯女儿痨一样,当然不能传染贵妃了。问题是贾元春一走,贾环就活蹦乱跳出来了,去梨香院和宝钗她们玩游戏,哪里有病了?






曹雪芹在省亲结束马上写贾环,并让赵姨娘骂他:“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证明贾环被“隔离”的原因只是贾元春不想见他!

堂堂一国贵妃,竟然与没成年的庶弟“置气”,可知她的胸怀。贾元春此时已经不是贾府大小姐,可以喜怒随心。身为贵妃要自有胸怀和担当。

贾环无论从规矩、礼法都应该出席元春省亲,他本人并没有错。元春容得下贾环,不过是讨厌赵姨娘而已。可父母恩怨与她并无直接关系,她却主动卷入其中,不但让父亲贾政难堪,也有损她贵妃威仪,令人失望。






这还不算,省亲结束元春派人送出一个灯谜给大伙猜,又是贾环没猜对没礼物。而贾环送进去的灯谜,贾元春原封不动送还,还派人质问是“什么”!堂堂贵妃与小儿斗气,贻笑大方了。

还有,端午节赐节礼别人都有礼物,贾环没有。如此贾元春,格局小到让人无语。

从贾元春对贾环的态度,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要插手贾母、王夫人关于贾宝玉的姻缘之争。也不难理解她为什么不顾规矩礼仪,帮助王夫人将贾宝玉调离贾母身边送进大观园。

贾元春只用有限的一次出场,就将一个格局小,目光短浅,小肚鸡肠的贾府大小姐刻画出来。

诚然作为女儿,元春被送入宫中是为贾府牺牲了。她自怨自艾也是理所应当。问题是在其位谋其政,她已经在宫中做了贵妃。怎么不懂得伴君如伴虎?






尤其皇帝明显对贾家有戒心不喜欢,元春不但没有弥合皇帝与贾家的关系。反而用“省亲”将贾家更快速地推离皇帝,不是自己找死么!

如果贾政还有选择,一定会后悔将这个愚蠢的女儿送去皇宫。

贾元春判词图画中有一串香橼,什么意思?香橼变种是佛手。佛手代表福寿。香橼不但没福寿还内心酸涩。啥意思?心有不甘!

一个贵妃在皇帝身边心有不甘。一个老臣对皇帝心有不甘。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自作孽不可活,唯有自取灭亡而已!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发布于 2021-05-13 1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2: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洗不脱的人生污点:梦游太虚幻境,是对秦可卿难言的侵犯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大章目的主要作用有三个:

一,作者伏笔金陵十二钗诸人命运,为结局伏笔。

二,借贾宝玉“扒灰”秦可卿,影射贾珍“造衅”导致秦可卿悬梁自尽的因由和细节。

三,贾宝玉对秦可卿“有所思,有所梦”,产生不伦感情,也就是“扒灰”。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有人说贾宝玉是秦可卿的叔公公,又不是公公,怎么能叫“扒灰”。这就属于认死理了。

叔公公也是“公公”,对家里的“媳妇”产生非分之想就是扒灰。

而贾宝玉对秦可卿的“步步为营”接近,更真实还原出贾珍扒灰的完整故事。

秦可卿对贾宝玉的企图懵然无知,让他睡到房中做春梦湿了裤子。就肯定也不知道贾珍对她的图谋,才会被诱骗至天香楼上侵犯受辱后,愤而悬梁自尽。

秦可卿判词用“漫言不肖皆荣出”,解释“情既相逢必主淫”的“淫”,包含贾宝玉的不肖意淫。

此淫非秦可卿淫,而是“被淫”。

被贾宝玉对“意淫”,被贾珍“皮肤滥淫”。


那么,贾宝玉什么时候开始对秦可卿产生不一样的情愫呢?原文对此没有特别交代。

但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醒后口呼“可卿”。抛开神话演义因素,说明他对秦可卿早有留意。

秦可卿是小名儿,从没告诉别人,却难逃贾府那些奴才们打听。

贾宝玉都不用派人去查,茗烟那些小厮们早都将秦可卿的底细探听清楚。

小厮们平日在背后闲聊,被贾宝玉有心听了去,本就是有的。

甚至贾宝玉知道的,也肯定要比秦可卿以为的更多。

彼时宝玉正是十一岁左右,处在生理性成熟的发育关键期,正需要个“性吸引”的对象。


贾府上下女子虽多,但丫头们都不具备吸引力。钗黛二人年纪也小,还是姐妹之情。

李纨是寡嫂,凤姐是堂姐,细算下来唯有秦可卿容貌性格人品,以及不远不近的关系,能对日渐成熟的贾宝玉产生吸引力。

他此时的情感与后文住进大观园,感觉混在女儿堆里不自在,无法面对黛玉,总跑外书房鬼混时不同。

后来的宝玉,是少年初尝情滋味的烦恼。

此时的宝玉,是少年初长成第一次被异性吸引的懵懂。

后来的宝玉选择“逃”,他无法面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异动。


此时的贾宝玉选择“奔”,有事没事就丢下林妹妹宝姐姐往宁国府跑。来到宁国府,就有与秦可卿亲近的机会。

而他日渐不满足日常接触,便有了那次突然要午睡的蓄谋已久。

不然以贾宝玉的性格怎么可能在人家午睡?小时候都不睡,这会为何要睡?

他肯定清楚宁国府这边安排他的肯定是秦可卿。只要他不睡准备好的房间,就会“逼得”秦可卿让出自己房间让他登堂入室,亲近佳人。

退一万步说,就算秦可卿不安排他睡自己房间,也能获得与佳人独处,以及为他操持费心的心意,于愿足矣。

这就是“意淫”。


秦可卿哪知道小叔叔心中这么多弯弯绕!眼见准备好的书房不睡,总不能给贾母送回去。迫不得已只能让出她与贾蓉的婚房,“遂了”贾宝玉的意淫之念。

贾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前后的经历,还原出后面贾珍“扒灰”的细节。

而他对秦可卿的图谋,当然不因秦可卿的“性吸引”,而是少年成长的必然。

儿童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都会先有一个幻想对象,才进入性成熟期。且“那个人”基本都是年纪大一些的身边熟人。也与情窦初开完全无关。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04 11:03・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7: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堂堂金陵十二钗,为何会和公公贾珍有染?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秦可卿虽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但她的个人生活作风问题,一直是众多读者探讨的热点话题。

《红楼梦》第7回“焦大醉骂”,句句可谓掷地有声: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何意?乃暗指公公、儿媳有染,答案呼之欲出:公公便是贾珍、儿媳便是秦可卿无疑。

包括后文秦可卿之死,脂批亦有透露:“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因此《红楼梦》第13回少了四五页,盖因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此亦是从侧面暗示了贾珍、秦可卿之事属实。

问题在于,秦可卿为何会跟贾珍有染?她到底是自愿,还是被贾珍胁迫?这些问题很复杂,一旦给出答案,必得找出《红楼梦》相关文本来佐证,方是治学之道,否则必然陷入主观臆测之漩涡,固守己意,拒听良言。

笔者私认为,秦可卿和贾珍之间是有爱情的,但同时,秦可卿又是被贾珍胁迫的,何以如此断言,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女子的命运,皆在其判画、判词、判曲中有所体现,《红楼梦》第5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秦可卿的判册,且看原文: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第5回
秦可卿的红楼梦曲《好事终》,亦对可儿之命运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释: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第5回
从太虚幻境中秦可卿的判画、判词、判曲的内容来看,秦可卿最终应当是悬梁自尽,而非病死。

同时,秦可卿、贾珍两人,亦是郎有情,妾有意。岂不见判词、判曲中连续用了五个“情”字,这已是明示——若可卿完全是被胁迫,何来“情”!而因为她和贾珍是公公、儿媳的关系,有违世俗伦理,故言这段情乃“宿孽总因情”!

秦可卿爱上贾珍,完全符合她的人设定位,且看《红楼梦》第8回对秦可卿的身世介绍:

这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做可儿。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第8回
秦可卿并非秦业亲生女儿,而是从养生堂抱养来的。秦业本以为自己已到“五十知天命”的岁数,今生再无子嗣,这才领养了秦可卿,不料其后老来得子,有了秦钟,于是爱如珍宝,对于养女秦可卿,必然是忽视的。

秦可卿这样的女子,因从小缺乏父爱,所以在两性关系上总是期望更加成熟的男性,这是心理学规律,很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贾珍就完全符合秦可卿的情感诉求。

秦可卿的丈夫贾蓉,终究太过稚嫩,为人玩性很重,不够沉稳。譬如第12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王熙凤就安排贾蓉、贾蔷去吓唬贾瑞。有一说一,这种捉弄其实很无聊,哪个干正事的人会接这种活儿,但贾蓉照旧屁颠屁颠接受王熙凤的安排,又是吓唬贾瑞,又是用屎尿浇贾瑞一身,还敲诈了贾瑞五十两银子,俨然乐在其中。

再有第63回“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贾蓉觊觎尤二姐、尤三姐的美色,不顾爷爷贾敬刚刚去世,竟去尤老娘房中,当着众丫鬟的面调戏自己的姨娘,还言之凿凿地称“脏唐臭汉,谁家没点风流事”,连丫环都看不下去,忍不住规劝贾蓉正经些。

这样的贾蓉,俨然是个没头没脑的纨绔弟子,自认为看透世事,实则智商堪忧,着实缺乏历练。

反观贾珍,则处处显得精明老练,彰显封建大家长的威严,且看第29回“清虚观打醮”,只因贾蓉提前乘凉,贾珍一动怒,便让小厮用唾沫啐他,在场人人噤若寒蝉:

一声未了,只见贾蓉从钟楼里跑了出来。贾珍道:“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到乘凉去了。”喝命家里人啐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有个小厮便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贾珍又道:“问着他!”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贾蓉垂手,一声儿不敢说。那贾芸、贾萍、贾芹等听见了,不但他们慌了,亦且连贾璜、贾㻞、贾琼等也都忙了。——第29回
这就是贾珍的威严,包括《红楼梦》第45回赖嬷嬷评价宁荣两府的教育模式时,亦曾夸赞贾珍:如今我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

除此之外,贾珍的智商、情商也都是一流的,这一点曹雪芹也有所暗示。详见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乌进孝前来给宁国府送年货,贾珍的接待显得格外老到,且看原文:

贾珍便命人带他来。一时,只见乌进孝进来,只在园内磕头请安。贾珍命人拉他起来,笑说:“你还硬朗!”乌进孝笑回:“托爷的福!还能走得动。”贾珍道:“你儿子也大了,该叫他走走也罢了......你走了几日?我说呢,怎么今儿才来。我才看那单子上,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了。”——第53回
细品贾珍的表现,着实符合当家人的标准。跟乌进孝的交流有说有笑,既没有完全冷场,也没有太过低身俯就,精准地拿捏着主子的款儿。

包括后文中,贾蓉听闻荣国府那边,王熙凤要偷拿贾母的金银家伙典当,就来向父亲汇报情况,而贾珍却能一眼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明白王熙凤准备行节省之举,故而提前散播消息:

贾蓉又笑向贾珍道:“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贾珍笑道:“那又是你凤姑娘的鬼!哪里就穷到如此?她必定是见去路太多了,实在赔得很了,不知又要省哪一项的钱,先设此法,使人知道,说穷到如此了。我心里却有一个算盘,还不至于如此田地。”——第53回
综上,贾珍并非是很多读者理解的那般荒淫无度,百无一用,他的综合实力还是很强的,只不过因为早年父亲贾敬早早当了道士,将家族事务悉皆丢给了贾珍,以致于珍、蓉辈无以管束,肆无忌惮,最终沉溺于享乐之中。

秦可卿和贾珍是完全匹配的,贾母曾盛赞秦可卿是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秦可卿去世的夜里,又给王熙凤托梦,所言皆是振兴贾家的金玉良言,非一般人所能想到,亦可见可卿之管家实力着实不俗,应不在阿凤之下。

这样的秦可卿,你觉得她会更喜欢幼稚荒疏的贾蓉,还是成熟老到的贾珍呢?她自然更容易对后者产生感情。

情,乃世间万不能禁止者,秦可卿如何不知道贾珍乃自己公公,不应对其动情,可情终究由不得她控制。但秦可卿爱贾珍,并不代表她可以违背伦理道德,事实上,秦可卿只是动了情,她亦不愿沾染上“爬灰”的名声。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秦可卿的病情,且看第11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张太医给秦可卿的病下的论证是这样的:

张太医道:“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特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特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大奶奶从前的行经的日子问一问,断不是常缩,必是常长的,是不是?”那婆子道:“可不是!从没有缩过。或是长两日、三日,以至十日,都长过。”——第10回
秦可卿之病症,在于太过聪明敏感,故而忧虑成疾,而她忧虑最多的,想必就是自己和贾珍的事,如此“爬灰”行径,终遭人唾弃,加之第7回“焦大醉骂”,可卿亦在旁听之,如何能不思忖忧虑?

古人云:发乎情,止乎礼。秦可卿对于这段感情,想必是遵循这个原则的,若是她有贾珍这样的无耻心态,只会享受其中,如何会思虑成病?而一旦有这层心理顾虑,秦可卿就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去和贾珍“爬灰”,因此笔者推测:秦可卿至少在心理上,是被贾珍胁迫的。

贾珍无视伦理之道,发乎情,却不愿止乎礼,定要得到秦可卿方罢,他才是最先打破这层窗户纸的人,由此观之,可卿亦是受害者,只是一沾上一个“情”字,对错便再难判断了。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1-05-25 20:35
贾宝玉
红楼梦十二钗
秦可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2: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红楼梦》里面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关系很好?
在第七回,王熙凤应贾珍妻尤氏之邀到宁府去逛逛,期间见到了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平儿因想到王熙凤与秦可卿的关系素日交厚,便见机拿了一匹尺头和两个“状元及第”…显示全部 ​

关注者
1,056
被浏览
379,793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5
​1 条评论
​分享

65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谢苇
谢苇
我没有绑定手机号,已不能回答/评论/回私信,抱歉。
1217 人赞同了该回答
谢邀。

我不知道@ALEX的答案是认真的,还是有一定的玩笑成分……如果是后者的话,我非常喜欢这个答案的新颖猎奇之处;如果是前者的话,则不得不提出一些需要商榷的地方。

对红楼梦的理解和解读,往往是提出一个猜想,然后和书中的种种细节和情节对照,看看能不能自圆其说,那些没有被情节否定掉的猜想,就保留了下来,成为“可能的解释”。

从写作角度来讲,这个“王熙凤害死秦可卿”的猜想非常精彩,但它最难兼容的原著情节,就是小说对秦可卿的形象设定。

我们知道秦可卿是“兼美”林薛,情天情海里幻化出来的神仙人物。可也不要忘了,她还是个极为聪明敏锐,视野不凡,对时局世道,家族大业都有通盘思考的人——想想贵族女儿们正常的活动空间,纵使聪慧如钗黛,精明如阿凤,甚至满心“做一番事业”的探春,谁能及此?

秦可卿托梦时表现出的一番眼界见识,令脂砚斋大人爱惜到要逼迫曹老师删改既定情节的程度。倘使这等奇才,不仅斗不过阿凤,甚至连人阴谋都看不出;被人害死后不但不去找元凶算账,还要帮她支撑家业,盛赞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曹老师这是想把可卿写成天字第一号圣母么?

另一方面,阿凤这个人,虽然精明手狠,战斗力过人,但毕竟还是被当作“人物”,而不是战斗机器或者宫斗狂魔来塑造的。她在原著中沾手的人命虽然不止一二,但还没有疯狂到对着家族内部的正经主子下毒手的程度。

更不必说,尤二威胁的是她的生存空间,秦可卿最多也就能跟她竞争下掌权范围而已。动用极端的宅斗手段,也是有性价比的……倘若王熙凤穷凶极恶到为了个对牌就要痛下杀手的份上,那第一件李纨能活着真是奇哉怪也(除非王熙凤进门的时候贾珠已死透),第二件薛姨妈还真敢让宝钗过门啊……

另外,@ALEX所举的实例,有说得通处,但也有反过来同样说得通处,这里不再细论。只是说张友士是王熙凤借来的刀,这就太说不通了。

曹老师对书中出现的医生,究竟是庸医还是良医,用笔是非常明确的。张友士从出场到退场,既没有庸医举止,也没有庸医言论,回目上还给大大夸奖了一句“论病细穷源”,可见曹老师并没有让张医生坑死秦可卿的意思。

其次,我真的想说,王熙凤真想用医生治死什么女人的话……她是有资源(坑死尤二的那个很好用)的啊!不要告诉我王熙凤手头捏着这么多医生,每想到一个需要治死的女人,都换一个医生来用……甄嬛都没这么大手笔啊!

————————————————————————

所以王熙凤和秦可卿到底什么关系?

对的,送送花儿什么的,那是场面活儿,是不算数的,我们不看。然而这几段呢?

凤姐方觉睡眼微蒙,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进来,含笑说道:“婶娘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娘,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娘,别人未必中用。”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娘,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
这是秦可卿对王熙凤的高看之处。

尤氏道:“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他的。他强扎挣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还恋恋的舍不得去。”凤姐听了,眼圈儿红了一会子,方说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点年纪,倘或因这病上有个长短,人生在世,还有什么趣儿呢!”
这是素来刚强的阿凤难得一见的消沉言论。

正说着,贾蓉进来,给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都请了安,方回尤氏道:“……我将这话都回了我父亲了。我这会子还得快出去打发太爷们并合家爷们吃饭。”凤姐儿说:“蓉哥儿,你且站着。你媳妇今日到底是怎么着?”
这是阿凤当场僭越,并且非常不合时宜地问话。

宝玉正把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时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在出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觉流下来了。凤姐儿见了,心中十分难过,但恐病人见了这个样子反添心酸,倒不是来开导他的意思了,因说:“宝玉,你忒婆婆妈妈的了。他病人不过是这样说,那里就到这个田地?况且年纪又不大,略病病儿就好了。”
这是正面直接描写心理活动了啊……曹老师打埋伏向来不这么打啊……

这里凤姐儿又劝解了一番,又低低说许多衷肠话儿。尤氏打发人来两三遍,凤姐儿才向秦氏说道:“你好生养着,我再来看你罢。合该你这病要好了,所以前日遇着这个好大夫,再也是不怕的了。”秦氏笑道:“任凭他是神仙,‘治了病治不了命’。婶子,我知道这病不过是挨日子的。”凤姐说道:“你只管这么想,这那里能好呢?总要想开了才好。况且听得大夫说:若是不治,怕的是春天不好。咱们若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也难说了;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吃得起。好生养着罢,我就过园子里去了。”秦氏又道:“婶子,恕我不能跟过去了。闲了的时候还求过来瞧瞧我呢,咱们娘儿们坐坐,多说几句闲话儿。”凤姐儿听了,不觉的眼圈儿又红了,道:“我得了闲儿必常来看你。”
写到这个份上,如果还要说曹老师是想告诉我们“王熙凤盼着秦可卿死”,是不是连贾宝玉盼着林黛玉死都可以找找论据了……

其实,这些段落不止描写了王熙凤对秦可卿的另眼相看,也或多或少提及了阿凤这一番留心的原因:物伤其类。

可卿不只是一个和王熙凤差了一辈,隔了一府,有些许亲戚瓜葛,没多少直接利益冲突的贵族女子;她还是和王熙凤一样,美艳,聪敏,能干,要强……甚至还同样缺乏对贞节观发自内心的敬畏的胆大妄为之人。而且,她还和王熙凤年龄相近。

眼看着这样一个人,只因莫名病症,致使形容逐渐枯槁,素日种种妥帖讲究之处,一概烟消云散,化作了“治不了命”的灰心之语,心里是什么滋味呢?

“这点年纪,倘或因这病上有个长短,人生在世,还有什么趣儿呢?”

这是在说秦氏,何尝不是在说自己?

(事实上,王熙凤之后正是和秦氏一样,栽在了崩漏之症上:

平儿叹道:“说起病来,据我看也不是什么小症候。”鸳鸯忙道:“是什么病呢?”平儿见问,又往前凑了一凑,向耳边说道:“只从上月行了经之后,这一个月,竟沥沥淅淅的没有止住。这可是大病不是?”鸳鸯听了忙答应道:“嗳哟,依这么说,可不成了‘血山崩’了吗?……究竟我也不懂什么是崩不崩的。你倒忘了不成:先我姐姐不是害这病死了?……”
——《红楼梦》第72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秦氏之症,明说的只是月经不调,然观其用药,多是补血之剂,崩漏的可能是很大的。这病对于那个年代的女子来说,基本是有死无生,拖日子而已了。

阿凤的判曲说“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焉知身后没有类似秦氏的托梦之举?这些心高要强,不肯甘心认命的女人,无论再能干,再聪明,再折腾,在旦夕祸福跟前一样是拗不过去的,再大的心气,再耀眼的才干,再威赫的身份,最后也只剩一缕入梦残魂罢了。)

——————————————————————

诚如@ALEX所说,王熙凤此人,终是不会对什么人真正亲厚的,然而整个红楼梦中,又有多少人能对人“真正亲厚”呢?纵然秦氏上下一团和气,又能看出她和谁“真正亲厚”了吗?

在贾府的这一片荒原之中,能追求的最高待遇大概也就是这一点“另眼相看”罢了,我们并不需要因为这“另眼”不够高山流水,不够生死相期,不够历久弥新,就干脆将它视为你死我活勾心斗角。

毕竟在这荒原之上,开出这些微的一点花来,已经很特别了。

编辑于 2015-03-05 03:12
​赞同 1217​
​90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夏园
夏园
107 人赞同了该回答
非常感谢大家指出我第一处的问题。

我又细细地读了几遍那段细节,确实那句话主要是对宝玉说的,不过读了几遍之后,更觉作者心思极巧。

王夫人的话实是对宝玉说,但凤姐也在场,其实细想想也有可能说与凤姐听的(个人猜测,不是为了硬要往我的观点上凑,因为能够说明他们二人亲厚的证据很多,我只是恰巧列出这一处,所以说红楼梦越往细读,越有韵味)

她说“那是侄儿媳妇”,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侄儿”点出身份,二是“媳妇”点出男女有别,并且作者点到为止,不往下说,这就引得大家去玩味其中的意思。我想这就是红楼梦迷人的魅力,简单几个字就可让人细细品味。

…………………………………………………………………………………………………………


这个命题是对的,王熙凤与秦氏确实亲厚。

上原文

第一处

凤姐儿说:“我回太太,我先瞧瞧蓉哥儿媳妇,我再过去。”王夫人道:“很是,我们都要去瞧瞧他,倒怕他嫌闹的慌。说我们问他好罢。”尤氏道:“好妹妹,媳妇听你的话,你去开导开导他,我也放心。你就快些过园子里来。”宝玉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瞧秦氏去,王夫人道:“你看看就过去罢,那是侄儿媳妇。”
王夫人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她只是侄儿媳妇,你最多就去看看,不要待太久。

从常理来说王熙凤不去看秦可卿是完全是可以的,或者说她在这时候不应该去看秦可卿,因为她是秦可卿的长辈。

最重要的是王熙凤本人对于大家族里面的身份地位以及待人接物已经做到极致的优秀,她不会不懂这些,但是她依然心心念念的惦记秦可卿,说明她与秦可卿关系确实很好。

第二处

这里凤姐儿又劝解了秦氏一番,又低低的说了许多衷肠话儿,尤氏打发人请了两三遍,凤姐儿才向秦氏说道:“你好生养着罢,我再来看你。合该你这病要好,所以前日就有人荐了这个好大夫来,再也是不怕的了。”秦氏笑道:“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凤姐儿说道:“你只管这么想着,病那里能好呢?总要想开了才是。况且听得大夫说,若是不治,怕的是春天不好呢。如今才九月半,还有四五个月的工夫,什么病治不好呢?咱们若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这也难说了,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你,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能够吃的起。好生养着罢,我过园子里去了。”秦氏又道:“婶子,恕我不能跟过去了。闲了时候还求婶子常过来瞧瞧我,咱们娘儿们坐坐,多说几遭话儿。”凤姐儿听了,不觉得又眼圈儿一红,遂说道:“我得了闲儿必常来看你。”
这些地方都能看出凤姐儿对秦可卿的关心,并不是虚情假意,只是凤姐儿对付尤二姐和贾瑞的手段太过歹毒,而且对待下人又太过严苛,所以很多人对凤姐儿的印象都不好,感觉她这样的人怎么会对别人真情实意呢。其实凤姐只是太过聪明,对自己厌恶之人,手段是比较歹毒,但是对待自己喜欢的人,也是有真情在的,毕竟她也只是17、8岁的小姑娘。

还有很多处能看出王熙凤对秦可卿的关心,就不一一阐述了。


下面来说说为什么王熙凤与秦可卿这么亲厚。

首先说凤姐喜欢什么样的人

单说丫鬟里面,她最喜欢的就是平儿,其次是小红。为什么喜欢他们,因为他们脑子灵活,会办事儿。

平儿就不说了,我们看小红这一段儿

凤姐笑道:“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说着又向红玉笑道:“好孩子,难为你说的齐全。别像他们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嫂子不知道,如今除了我随手使的几个人之外,我就怕和人说话。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咬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他们那里知道!先时我们平儿也是这么着,我就问着他:难道必定装蚊子哼哼就是美人了?说了几遭才好些儿了。”李宫裁笑道:“都像你泼皮破落户才好。”凤姐又道:“这一个丫头就好。方才两遭,说话虽不多,听那口声就简断。”说着又向红玉笑道:“你明儿伏侍我去罢。我认你作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

再看她对探春的态度

凤姐因问为何去了这一日,平儿便笑着将方才的原故细细说与他听了。凤姐儿笑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平儿笑道:“奶奶也说糊涂话了。他便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他,不与别的一样看了?”凤姐儿叹道:“你那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凤姐何曾这样夸过人,从这里可以看到凤姐喜欢聪明人,但是她却并不是很喜欢宝钗。

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兰小子更小。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个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我想到这里就不伏。(再看出她对探春的赞赏)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她不是不喜欢宝钗这人,只是不喜欢这样小心谨慎不揽事儿的性格。

所以简单的总结一下,凤姐喜欢会说话、会办事儿、有担当、处事圆润的性格。

正好秦可卿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们看张友士诊脉后说的话

依我看来,这病尚有三分治得。吃了我的药看,若是夜里睡的着觉,那时又添了二分拿手了。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
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这么会办事儿的人,凤姐怎能不喜爱)
只是秦可卿出身不好,没有凤姐那样的心胸,所以才会忧思过度。何况凤姐本人处理家中事务也有心有余力不足之感,何况秦可卿。自然凤姐与秦可卿就更有同病相怜之感。

再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能总那么理性的去分析,凤姐也是人,她也需要有感情的出口。

读红楼梦,也是读我们的人生,自己尚且说不清为什么爱一个人,恨一个人,又何必那么理性的评判他人呢。

编辑于 2015-03-05 10:05
​赞同 107​
​13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Bean
Bean
读书,跑步,拳击
60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位@Alex 的回答让人费解。

第一条,凤姐不避着焦大就是要看秦可卿的好戏了?凤姐从来都是雷厉风行的人,怎么会看一个下人的脸色?多的也不说了,去翻翻第十四回秦可卿死了以后整理宁国府,和第十五回她是怎么在铁槛寺弄权的,再对比看看贾宝玉被鞭打后她找做汤的银器那段。红楼梦里整肃家风置办排场不一定是夺权,相反是曹雪芹用来写女子果断聪慧的一个方面。后文凤姐累得流产之后,曾与平儿讨论请谁帮忙,个人能力她看得上的也就林黛玉薛宝钗探春三人。另外凤姐此处初试身手打理宁国府一段,正是贾府极盛的开端,与后文探春代理执掌荣国府这个衰败的开端呼应。


第二条,不知道加粗的那些段落和凤姐有啥关系?另外明清时代男兴之风盛行,大众对同性恋没什么歧视,民间还有修庙祭美少年的,可以看看子不语“双花庙”一章。认为做受就是丑闻这就是您国当代的狭隘观点了。


第三条,不敢跟贾母说,正常啊。贾母年纪大了啊,除了宝玉的事情之外其他自然是报喜不报忧。另外答主可能以为贾母就是两府老大,其实不是的,东府还有一位修仙强者贾敬,东府的孙媳妇儿生病了西府主母问候到了也就过去了。古代女生身体奇差无比,像浮生六记那样感个冒就缠绵病榻最后猝死的事常有,这次真不是有什么人在后面搞恶毒手段。另外Alex在回答里例证凤姐封锁消息是为了搞死秦可卿,原因是为什么后面王熙凤被马道婆弄失心疯了以后就没有人封锁消息,我觉得这个想法具有一定幽默感。


第四条,要黑的话就应该黑中医的不稳定性,医术和人品没什么逻辑关系。再说清朝可以捐监也可以捐纳,从来没听说过医生也能捐的。


我个人觉得王熙凤和秦可卿交好是因为同病相怜。


首先,王熙凤聪明要强机警灵巧,是两府数一数二的人物,可惜从小没有机会受良好教育,连字都不太识。同龄人之中她去什么地方寻找知音呢?赞助个海棠社大家请她起头联句,也只有一句“一夜北风紧”而已,大家只能报以迷之微笑。她和秦可卿一样对世俗谛的东西更有成就感,企图用自己的力量运营起一个庞大家庭,以相对清醒的态度企图力挽大厦将倾。其实史太君也是这样的人,后文凤姐与贾母说到霞影纱一段,和凤姐盘算宝玉婚事花费以及结尾贾母分家产各相呼应,应该说以前成功女性的标准都是这样——女人不主张受教育,再过人的天资只能用在家务事里,曹雪芹这是曲笔不平;


其次,王熙凤和秦可卿即使再出色,其出身也不得不依附在相对非常猥琐的男人之上。王熙凤是个热爱性生活的健康女人,后文周瑞送宫花一段有她和贾链白昼宣淫的段落。她的婚姻观点也比较近似于现代人的一夫一妻制。可惜即使她实际上操纵了整个荣国府的运转,女人地位的天然低下也让她控制不了贾琏的乱搞,所以后面才有她心理变态辣手搞死鲍二家的和尤二姐的行为。凤姐在面对男人时也坦率不扭捏作态,这是少有的古代健康女性形象之一,有些猥琐的当代男性红楼梦研究者以她和贾蓉见面时举止大方认为两人必有一腿,简直让人喷饭。

秦可卿呢?作为公认两府重孙辈最出色的媳妇,她面对的是极其鬼畜的一对父子。贾珍和贾蓉素有聚麀之诮,也就是父子两同上一个女人。前者是秦可卿,后面就是父子二人同嫖尤二姐。因此贾珍全力赞助的秦可卿的风光大葬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嘲讽色彩。本质上来说,秦可卿和尤二姐一样,对贾珍这种人仅是器物之用,二人的死局天壤之别仅仅是因为出身贵贱不同而已。同样都是极出色的女人,一生中却在扭曲的婚姻关系中轻如鸿毛。曹雪芹为什么这么写,鸣不平已矣。曹雪芹喜欢女孩,他觉得在那个男性主宰的世界里,部分女性才具有未被污染的真性情。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各种粗体和下划线让人不胜酒力,言语孟浪了,抱歉。

编辑于 2015-03-04 17:35
​赞同 60​
​7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
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串串吃毛豆
串串吃毛豆
4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案写得都蛮好的,我只是提供一个新角度。

从王熙凤的角度看,她作为西府管理家事的媳妇,不能跟同辈关系亲密。贾府上上下下上千人,贾母宠爱宝玉和王熙凤,尚有不少人嫉妒,赵姨娘是所有嫉妒者里最出格的一个。王熙凤年轻,在贾府理事也没几年,她的地位是在操持完秦可卿的丧礼之后才稳定的——只有办过婚丧嫁娶的大事,贾府上下才能服她。

这样一个地位不稳的新妇,如果跟贾府同辈的谁关系过密的话,遇事就需要避嫌,不然就会落个办事不公的名声。那时候又会有多少人在背后嚼舌根,花式造谣、煽风点火,撺掇主子整治王熙凤?

跟东府里的人关系好,则不会带来这些负面影响。所以,秦可卿去世后,王熙凤跟尤氏的关系依旧很好。

另外,王熙凤在西府里、同辈中,关系最好的貌似是林黛玉,因为她是客人。原本按性格算,探春才是跟王熙凤最像的,如果没有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我觉得王熙凤能跟探春玩到一块儿去。

编辑于 2017-07-28 18:07
​赞同 44​
​13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大野泽的风
大野泽的风​​
南开大学 世界史硕士
12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两人是惺惺相惜的。

熙凤的哭着墨最多的大致有三次,一是黛玉进贾府时,熙凤的哭是雷声大雨点小,哭泣的节奏完全随着史老太君的脸色神情而变化;二是贾琏出轨尤二姐,王熙凤醋意大发大闹宁国府的时候,将哭的演技发挥到了极致,哭的带着几分喜剧性:凤姐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说了又哭,哭了又骂,后来又哭起祖宗爹妈来,又要寻思撞头,把个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十足一个演技实力派,把贾蓉母子俩唬的一塌糊涂后才算罢休。书中说到凤姐和秦可卿的关系是通过贴身加陪嫁丫头平儿的口中得知:平儿素知凤姐与秦氏厚密。凤姐和秦氏的真情意从贾敬的寿辰时开始描写。听到尤氏说为了见凤姐,病中的秦氏强挣扎了半天起来,恋恋不舍离去,说的凤姐眼圈红了半天,在大家都在院子里热闹时,凤姐却要"先瞧瞧蓉哥儿媳妇",到室内看到可卿挣扎起身,凤姐儿说"快别起身,看起猛了头晕",并紧走了两步,抓住秦氏的手,和可卿说了半天的衷肠话儿,尤氏打发人请了两三遍,凤姐才同可卿道别,听到可卿希望熙凤多来看看自己,多说几遭话儿,熙凤又是眼圈一红,柔情漫漫。其后,熙凤不时亲自来看秦氏,在临近冬至之时,更是日日差人去看秦氏。秦氏的临别托梦,将熙凤和可卿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待到凤姐驱步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珍珠滚将下来。在凤姐身上不可多见的真性情,在秦可卿身上可谓用尽。



为什么熙凤对可卿如此的柔情?想来是因为两人年龄相当,都是十八九岁的年龄,身份相当,虽然从辈份上熙凤是可卿的婶娘,但二人分别是荣宁二府的少奶奶,经受的事情也极为相似。性情相似而相投,可卿虽没有熙凤的飞扬跋扈,却也是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只不过比王熙凤的骨子里多了份包容和温和的东西,能够让二者相生相扶,惺惺相惜,彼此赞赏,珍惜。

编辑于 2018-11-13 10:16
​赞同 12​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花生了什么树
花生了什么树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仍在,人来鸟不惊。
39 人赞同了该回答
首先,我们承认秦可卿与与凤姐的关系的确是亲厚的。

除了题主所说的,还有其他的细节也可以证明,如第七回中周瑞家的给凤姐送宫花,恰巧赶上“贾琏戏熙凤”,宫花是平儿收了,且看平儿拿到宫花之后怎么办的:平儿听了,便打匣子里拿了四枝,转身去了。半刻工夫,手里拿出两枝来,先叫彩明吩咐道:“送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次后方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谢。

平儿行事素来稳妥,此举可以看出凤姐平时的确与可卿来往频繁且关系密切。(看了一些其他的答案,觉得以这个细节来说明二人关系亲厚确实有不足之嫌。书中还有别的细节比如探病之类的更能证明,当时并未想到。这些例子在其他的答案中都有列举,此处不再细数。)



那么为什么秦可卿与王熙凤的关系这么好呢?

我得说女人之间的友谊有时候就是莫名其妙的,甚至有的时候性格看起来千差万别的两个人也会成为好朋友。对,就是这么任性。


不过既然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就要考虑到作者的写作中的客观因素。

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


第一,两个人年纪相当,虽然凤姐的辈分大,但年纪是和可卿相近的。如同宝玉和秦钟年龄相近一样。年龄相近,代表着两个人没代沟,沟通起来没障碍。( 除此之外,二人各自所处的地位也是频繁接触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二,可卿是有和凤姐相似的地方的。我们看书里对秦可卿的侧面评价:


贾母的评价,“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穩的。

尤氏的评价.,“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

从这两个场景可以看出,可卿行事虽不像凤姐泼辣,但办事稳重能力强,心内有算计这两点和凤姐还是有共同之处的。有共同之处,代表彼此有相互肯定理解的地方。

第三,我觉得可卿与凤姐是有某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惺惺相惜的。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卫”中,可卿托梦给凤姐,说到:

“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可卿之所以这样,一则想是因为素日交情。二是凤姐此刻管理着荣国府。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秦可卿与凤姐是这方面的知己,看待凤姐与旁人不同。再看可卿梦中告诉凤姐的话,可谓字字珠玑,高瞻远瞩。虽然后来没有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但其中的见识卓越,岂是贾府某些只知享乐、目光短浅的臭男人可比拟的!

而凤姐的反应呢?

“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且忙问到可以永葆无虞之法。可谓相谈甚欢。虽然从后文中我们不能说凤姐是一个远见卓识的完美领导者,但此时的阿凤,确是满腔热情,颇有见地的。她和可卿同为十二钗,当的起“连那束带顶冠的男子也比不上的脂粉队里的英雄”了。


所以我认为秦可卿和凤姐的关系亲厚是有充分的主客观理由的。


下面说点别的,是关于可卿和凤姐关系亲密程度的质疑。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本揭秘秦可卿的书,其中许多牵强附会的地方很是无聊,但是有个地方却是我以前没太注意,但确实觉得有点蹊跷的。

这个地方是第七回“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之后,派焦大送秦钟回家:

媳妇们回说:“外头派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尤氏秦氏都说道:“偏又派他作什么!放着些小子们,那一个派不得?偏要惹他去。”


“凤姐道:我何曾不知这焦大。倒是你们没主意,有这样的,何不打髪他远远的庄子上去就了。”说着,因问:“我们的车可齐备了?”地下众人都应道:“伺候齐了。”

凤姐起身告辞,和宝玉携手同行。尤氏等送至大厅,只见灯烛辉煌,众小厮在丹墀侍立。


这里先不说别人,凤姐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颇有点出去看热闹的意思。本来可以避一会等打发了焦大才走,凤姐却偏偏起身告辞,然后呢,一大堆人听得焦大在那骂 “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的爬灰”,这话落在心思细腻的秦可卿耳朵里,真是顺水推舟的要了命啊。

不过这也可以解释成凤姐本就不知道宁府平时的流言蜚语。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凤姐和可卿的关系不是特别掏心掏肺的情节是可卿死后,并没有写出凤姐特别的悲伤。既使众人面前的哭丧也是突兀的,有点表演性质的。

可能是此时凤姐正协理宁国府,正是春风得意,卖弄能干之时。也可能是曹宫此处要描写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

总之,秦可卿就这样悄无声息又轰轰烈烈的死去了。在贾府热闹的不堪的丧礼之上,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前。


陪葬她的,也唯有宝玉的一口鲜血,和贾珍颇为讽刺的悲痛而已吧。

编辑于 2015-03-04 23:05
​赞同 39​
​1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知乎用户CBW27B
知乎用户CBW27B​
北京大学 法律硕士
3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第二回中冷子兴曾经对贾家有过几句评价:

“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冷子兴是谁呢?

冷子兴的岳父是周瑞,岳母是周瑞家的,周瑞是贾家有头有脸的男管家,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

如今贾府无人,已经是连同下人家里的女婿都知晓的事了。

冷子兴口中的贾家几个男人大多不堪,以宁国府三代来看,祖父贾敬只知道炼丹,儿子贾珍不爱读书只知玩乐,孙子贾蓉又和老爹沆瀣一气。

但冷子兴唯独对凤姐却青眼有加:

“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说凤姐比男人强的话,在书中不止出现了一次,秦可卿也曾经说过:

“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这段话的出处是秦可卿的遗言。



也就是这番遗言,把通部《红楼梦》中最有可能盘活贾府死棋的俩个人联系在了一起。

王熙凤,秦可卿。

秦可卿临死前给王熙凤托梦,说了如下这番话:



“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秦可卿死后没多久,元春就被封妃,贾府是荣宠正盛的时候。

但这番遗言却句句透漏着悲观的情绪,整个基调都是不详的,每一句话都建立在贾府有朝一日败落了,家中子弟该如何自处上。

这个时候留下这番遗言,是曹雪芹以上帝视角反思自己家族的败落后,想出的仅有的保全办法。

如果可以预知贾家最终被抄家的结果,那这番话几乎就是关系到全族人命脉的一个锦囊了。

这个锦囊,就这样被秦可卿在她的生死关头交给了王熙凤。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是秦可卿,又为什么是王熙凤?



秦可卿和王熙凤,一个是宁府当家媳妇,一个是荣府当家媳妇。

所以,在贾府男丁普遍不靠谱的情况下,俩位当家女主人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扮演冷子兴所言的“运筹谋画者”的角色,为贾家寻找出路绞尽脑汁。

王熙凤和秦可卿俩个人的处境非常相似。



都是当家媳妇,肩负重任,都是狼伺虎候,被府内上下人盯着找错,一点毛病出来就能被下人们嚼碎了舌根——

尤氏曾经跟金荣母亲说过秦可卿的性格是“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

平儿也道出过凤姐的苦楚:“二奶奶若是料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他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众人都道他利害,你们都怕他,惟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

巧的是,俩个人的公公和丈夫都是出了名的好色,更别说贾珍贾琏贾蓉这爷仨还喜欢一起玩,都跟尤家姐妹不清不楚,可以说是无耻之极。

俩人的婆婆还都是背景很平常的填房继室,这就决定了俩人的婆婆都是怕事愚昧,一味地顺着老公,从来不肯劝谏,自然也谈不上光明正大地拿主意,担责任。

而这俩个人都是争强好胜凡事不肯输人的性格,能者多劳,这就注定了俩个人都不能像家里其他安享富贵的人一样,对家中日渐明显的财政危机视若无睹,而不得不承担其这个担子来。



俩个人的工作也都完成的不赖,一个是贾母心中“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一个是判词里的“都知爱慕此生才”。

相似的处境和见识品性让俩个人自然地亲近而具有共同语言。



秦可卿出身低微,是父亲从孤儿院抱来的。在贾府谨小慎微,轻易不肯流露真情。王熙凤又是泼辣跋扈惯了的,从不把人放在眼里。这样俩个人居然成了一对亲密知己。

“秦氏又道:‘婶子,恕我不能跟过去了。闲了时候还求婶子常过来瞧瞧我,咱们娘儿们坐坐,多说几遭话儿。’”

“凤姐儿听了,不觉得又眼圈儿一红,遂说道:‘我得了闲儿必常来看你。’”

“凤姐儿听了,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甚么趣儿!’”



凤姐这些动情之举可不是鳄鱼的眼泪。大家仔细品评其中的情绪,秦可卿年纪轻轻,才行出众,本来在贾府大有可为,但眼下却因为一身病弄得行将就木。

凤姐表面是在叹息秦可卿,其实又何尝不是联想到自己,争强好胜之心虽重,但如果反丢了性命,这番抱负岂不是都白白辜负了?

如果说四大家族的覆灭是时局下无法挽回的冰冷败局,那凤姐与可卿之间的惺惺相惜,则是微末人伦中的一点温热情常了。

大船注定沉没,但曾经发生的故事却并不会被这命中注定的毁灭而逊色分毫。

俩个人的这场结交在秦可卿死去的时候因为天人永隔而画上了句点。



以此为界限,秦可卿因为已经离开人世而具有了上帝视角,王熙凤却仍然沉沦于红尘富贵,所以俩个人看问题的角度相差迥异。



王熙凤问的是“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

秦可卿答的是“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一个人想的是长久不败,一个人想的却是败落之后该如何自处。

这也不怪王熙凤见识短浅,事实上整个贾家上下几百号人都没人可以考虑到这一层,这也是曹雪芹在亲自经历了家族败落后痛定思痛才发出的肺腑之言。



如果不经历沉船,谁又会事先去尝试救生衣呢。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番见识深远的话也只能从秦可卿这个死人的口里说出来,因为这是活人看不透参不破的部分,贾府注定子孙流散,这也是历史上的曹家的真实结局。



很多人问为什么王熙凤没有按照秦可卿的嘱咐去做。

从艺术创作角度而言,这些想法本身就是曹雪芹在悲剧发生的哀叹之语,出自死人之口就已经是暗示它的不可实现。

而这些确实也是可以被《红楼梦》在秦可卿死后的走向所印证的。



秦可卿的遗言是上帝视角,主要提出了俩个方案,第一是在祖茔周围买地置房,第二是把家塾设在祖茔周围的房与地上。

为什么说这两条是万全之策呢?



因为在当时,即便获罪被查抄家产,祖茔的地产房产也是不会被抄的。所以如果能把家产通过在祖茔周围买房买地设里私塾的方式“藏”起来,等于是通过合法的方式转移了财产。



在《红楼梦》中,曾经记录过甄家女人鬼鬼祟祟带着些财物来贾家的事——

“跟从的老嬷嬷们因悄悄的回道:‘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

“尤氏听了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

“老嬷嬷道:‘正是呢。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

众所周知,甄对应“真”,对甄家的很多描写就是当时曹家实际发生的情况的复述,反而贾家的事却经过了大量的艺术处理。

比如曹家历史上曾经接驾四次,在书中贾家在元妃省亲前仅接驾过一次,但甄家却接驾过四次。这是曹雪芹的障眼法,所谓将“真事隐去”。

那么甄家女人们来贾家藏东西,其实也真实地发生在曹家的历史中。曹家曾经因为被查出有三百万两银子的亏空,那之后康熙打了个马虎眼,只叫曹家把亏空补上,仍旧算作无罪。

结果曹家后院的女人们就干了一件事,就大量家产进行了藏匿转移处理,这事爆出来后继任者雍正就怒了,给你机会赎罪你却还跟我耍心眼?因此才有了彻底抄家一说。曹家自此才真正地败落。

秦可卿的办法是假定了注定要抄家,那安全转移的唯一办法就是尽早在祖茔周围“私藏”家产。

秦可卿的这条计策,买地旨在发展农耕,家塾旨在让子弟日后有书可读。

古代耕读传家,农耕管钱粮,有地在,不怕没饭吃。读书管仕途,有书读,还能东山再起。

这条逻辑在贾珍过年祭祖时的一番话体现得很明显,在领完宫里发的春祭赏银后,贾珍说——

“贾珍道:‘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早关了来,给那边老太太见过,置了祖宗的供,上领皇上的恩,下则是托祖宗的福。咱们那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又体面,又是沾恩锡福的。除咱们这样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真正皇恩浩大,想的周到。’”

可见,即便是贾家这样的大官,主要财务来源并不是官府的薪水饷银,而是农庄地产。只靠袭爵和当官,在古代是照样没办法吃香喝辣的,只能是贾珍嘴里的“世袭穷官儿家”。

而即便是袭爵,这爵位每传一代自动降级,通常而言传到三代之后就没了,所以官宦人家仍然要读书,靠科举在官场出道,为家族争光,比如林黛玉家里就是如此,林如海就是历代袭爵位,到了他父亲已经是最后一代,只能通过科举制度出仕,而且成绩不错,考中了前科探花郎。

农耕是经济资本,读书是政治资本,是那个时代获得社会地位最重要的两个路径。

祖茔周围有地种有学上,这就意味着即便走到了最坏的地步,革职获罪,祖茔因为不可被查收,贾家子弟还是有机会重振旗鼓的。

然而,既然是上帝视角,这些办法也只能被束之高阁。

贾府当时的经济状况已经很紧张了,每年为了莫须有的一个可能性,再让各房拿出钱来去买地办学,这早已超出了王熙凤一个年轻媳妇的能力范围。

换言之,即便是贾府的实权所有者,贾母来操持,这件事也未必能够被推动而进入实操程序。

所以,凤姐和秦可卿关系是真实的好,这种好一方面是俩个活生生的角色在艺术规律下自发生长而形成的真实友谊,另一方面,他俩关系的密切其实是小说写作中不得不挖掘培育的一条线,通过秦可卿和凤姐的连结,来写贾家的自救及其失败、反思。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糊粥粥不胡诌(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23556926/



原文首发公众号糊粥粥不胡诌:

王熙凤和秦可卿之间不得不说的秘密
​mp.weixin.qq.com/s?__biz=MzU5MzE2ODM3MQ==&mid=2247485764&idx=1&sn=56ce8a7d733159952acbb4e5a2dbf942&chksm=fe15dbd8c96252ceb5ad283085bb89b31c031740d027c448c12be0468129c7bb02e870f3f80b&token=945031058&lang=zh_CN#rd


会定期在公号上发布一些《红楼梦》相关文章,围绕红楼中的宅斗之细枝末节展开。

也欢迎同好来加微信讨论。

个人微信:realhuyidao

编辑于 2019-06-23 23:39
​赞同 34​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5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的观点是这事件如果从凤姐角度去思索就跑偏了,无论凤姐和秦可卿之间的无论深与浅,都不是为了要说凤姐如何,目的是想说秦可卿。

秦可卿是怎样的人?

秦可卿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小丫头。

这里千万别拿刘心武的废太子格格来说她有后台背景,原著里她就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孤儿,甚至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知道。她和香菱的不同就是一个被小官抱养,一个被拐子抱养,结果命运的二次选择后导致一个成为有资格嫁入豪门的小姐千金,一个明明是富家小姐却被命运捉弄成了被人使唤的小丫鬟。

秦可卿一个小辈,重孙媳妇,却是东府蓉大奶奶,比尤大姐这个婆婆更有说话权,她死后无人接管东府大小事宜,说明原先她就是东府的第一管家。

不仅如此,她还博得了贾母的欢心,很疼她,总之秦可卿让贾府上上下下都服服帖帖,没有不和她好的。

然而这样的人从真正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最能揭示秦可卿受宠本质的一句话是王熙凤掌权宁国府后点破的:即是托了我,说不定要讨你们嫌了,我可不是你们大奶奶,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见凤姐都知道秦可卿管理宁国府的手段是靠“好说话”,以至于接手后发现很多账目都有问题,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大家喜欢秦可卿的最主要原因是她待人和善且算得一手好“糊涂账”。

然而,这种好性格的背后其实是莫大的隐忍。要忍受着许多豪门中的潜规则,包括面对贾珍的调戏,即便她心中百般不情愿,也选择了听话妥协,沦为性奴,倘若她真的有后台有背景,贾珍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吧,秦可卿也不会屈尊于这种乱伦关系吧,最强有力的对比就是凤姐面对贾瑞的调戏却能心狠手辣搞死了对方。

千万不要以为秦可卿是天性淫乱不堪才会和公公通奸,否则她就不会憋屈出怪病来,可能从天香楼之后,她每天生活在胆战心惊自责懊悔之中,每天她都要跟周围人赔笑装老好人,每天又都在丈夫与公公之间尴尬生存,可是又不想摘下面具做一回真正的自己,又不想让丑事败露人尽皆知,所以她终于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这一切。

作者将秦可卿塑造成一个由于“必主淫”而葬送性命的悲情人物,却没有把她塑造成一个淫荡之人。很多不堪入目的露骨的地方,作者删了又删,即使这样畸笏叟还是不满意,令再改。因为一个出身卑微且多情主淫的小辈之人,能够在死后托梦给日后掌握经济命脉的大管家王熙凤,并说出那些意味深长似乎得是比贾母还明白的人才能说出的话,这不是一个眼里心里只有情事淫事之人能做出来的。所以,秦可卿是一个可悲又可敬的人。

可是,秦可卿到底是为了什么,隐忍做老好人,背弃名声与贾珍乱伦,甘愿在火坑里沉沦?

我想她是终究逃不过一个“欲”字。脂砚斋曾在秦钟出场时有批语: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是全书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秦”“玉”就是“情欲”,人的七情六欲。贾宝玉第一次太虚幻境的性经历也恰好同秦可卿相结合,也是了“秦玉”,之后又与秦钟有染,也是“秦玉”。“情”和“欲”是立书之本,红楼无非是讲了众多的情,和众多的欲,在世事无常中如何情聚情散,欲起欲灭。

秦可卿也逃不过宿命中情和欲的摆弄。她生得风流婀娜,兼有宝钗黛玉之美,貌似是贾府颜值最高的。而贾府一个好的传统就是“重色久矣”,林黛玉长得美,王熙凤就说她是嫡传的孙女,秦钟长得美,贾宝玉拉着他同吃同睡,尤二姐长得美,贾母也不管贾琏是偷取的,夸比凤姐生得好……这样重色相的例子比比皆是。秦可卿受宠也有她“生得一副好皮囊”的缘故,但人若生活在这样一种风气下久而久之很容易迷失自己本身的价值,变得越来越贪慕虚荣,变得越来越投机取巧,变得越来越不想靠本事靠浮夸。秦可卿卧室之繁华,所有人都注意到和她的身份极其不相符。而她自己不但不避嫌,反而特别自豪,“我这屋子就连神仙也能住得”,所以天真纯洁的贾宝玉都在这样的屋子里懂了“淫事”,就别提本身就色到极点的贾珍了,对这样一个美艳性感又有生活情趣的尤物,怎么可能不起色心。而秦可卿不反抗反而选择屈从,大抵是逃不过心中对物质、对众人奉承的欲念,贾珍在这之后给她最大的好处就是宁国府放权。

当然,她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她无法逃脱自己的本性,在人世间无限风光繁华中,最终以回归自己的真性情作为解脱。

秦可卿,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微型社会中生存,她没有支撑她的家族后台,也没有像凤姐治家的能力和手腕,仅仅凭性格好容易说话,仅仅靠以色事他人,是败家的根本,也是中层管理阶级的无奈,她爱慕浮世的繁华,但同时又心系贾府的安危,这样一个内心矛盾重重思虑过深的人,注定是活不久的。

说这么多主要是想以此窥探一下秦可卿的内心世界,她是一个孤独的人,孤独到在贾府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更没人懂她。唯一她觉的未来有能力管家的王熙凤还是个明白人,唯一她认为贾府里没白交的人也就剩下了王熙凤,所以她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心里积压已久的话告诉了王熙凤。

这也从侧面说明,秦可卿虽然表面看上去温和糊涂,其实她心里比任何人都明白贾府的情况,包括每个人的未来。世事无常、权力更替是历史潮流,是人力不可阻挡的。

编辑于 2015-05-31 10:22
​赞同 56​
​1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14 人赞同了该回答
很认真的看完了ALEX的答案,对其观点的新颖性还真的是有点无言以对啊。凤姐在我心中的形象简直立升八百台阶!好个能欲知后事这种技能也get了呢!真是放大招啊!!!

不吐槽了,慢慢说下原答案中值得商榷的地方。

ALEX提到说:

秦可卿的死为凤姐带来了什么:掌权
凤姐之间并不知道秦氏死了之后自己会掌权,按规矩也应该是继续由尤氏接手,事实上,也确实是尤氏接了手,只不过后来尤氏生了病。(王熙凤又不是算命先生,算不到秦氏死后尤氏生病吧!)是宝玉向贾珍推荐了凤姐。

宝玉听说,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保妥当。”
通过秦可卿与贾珍的污点,从妇德层次对秦可卿的践踏
焦大那时是这么说的:

焦大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 ‘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此处“爬灰”按指贾珍和秦氏,但“养小叔子”骂的是贾蓉和王熙凤啊,凤姐何必干这种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事儿啊!

知道秦可卿病重,以秦钟在学堂被辱之事刺激秦可卿,落井下石
确定凤姐真的搀和了这事儿???璜大奶奶告诉了尤氏,有在秦氏面前说了?不要因为凤姐干的坏事多就啥事都往她身上堆啊!!!

连给秦氏治病的医生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我真的替名医唱首窦娥冤啊!首先,名医是谁推荐的?冯紫英,是贾珍的朋友。(凤姐画外音:我咋认识这货,我读书少泥萌不要骗我!)

捐官的人能是什么好人,张友士人品可见一斑。捐官即意味着有求于人,即意味着要替人做事,后来这个姓张的做了什么事,我们不得而知
我真是跪了。。。捐官就不是好人了?人家有钱给儿子买个官就是坏人 ?再说清朝确实有这样的制度将一些闲差拿出来买啊!人家爸依法买官,周瑜黄盖,怎么着就成人品问题了?!

再说人家真的有两把刷子啊,整个脉就把秦氏病整明白了啊:

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大奶奶从前行经的日子问一问,断不是常缩,必是常长的。是不是?”这婆子答道:“可不是!从没有缩过,或是长两日三日,以至十日不等,都长过的。”先生听道:“是了,这就是病源了。从前若能以养心调气之药服之,何至于此!这如今明显出一个水亏火旺的症候来。待我用药看。
而且作者此处借名医之口,道出了秦可卿的死因和性格弱点啊。秦氏就是因为思虑过重才花魂早逝啊~~

吐槽完毕,严肃脸,干货如下!!!

秦氏是金陵十二钗里最先死去的人物,第十三回里就因病去世了(也有版本说说是自缢而亡)。他是曹雪芹对秦可卿的形象设定也很值得细思,秦可卿名“兼美”,根据宝玉在太虚幻境的经历来看,秦可卿是兼具黛玉和宝钗优点的这么一个人,心思细密,天资聪颖识大体。由于婆婆尤氏的懦弱,在宁国府其实是秦氏当家,上上下下三百多人都是秦氏操心。如果要说硬伤,就是家境了。秦氏并非出身豪门,所以在管家的过程中,她处处小心谨慎,思虑过重,唯恐做了什么不恰当的事情被人嘲笑出身贫寒。这一点同为当家媳妇的王熙凤就不一样了,凤姐出生豪门,与在管家的过程中她雷厉风行,心狠手辣,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她有娘家做靠山。

秦氏和凤姐关系不错原因大致有二:

同为当家媳妇,惺惺相惜,明白对方苦处;
年龄相仿。
下面就来举几个例子来具体看一下秦氏和凤姐的情谊到底是怎样的。

首先,在秦氏病重也恰好是贾敬寿辰时,王熙凤去宁国府参加寿宴同时探望秦氏。作为秦氏的婶婶,长辈去探望晚辈本就有些屈尊的意思。所以尤氏在王去之前说:

"好妹妹,媳妇听你的话,你去开导开导他我也放心。你就快些过园子里来罢。"暗示王熙凤快去快回,别不合了礼数。
可是最后王熙凤去了多久呢?

"这里凤姐儿又劝戒了一番,又低低说许多衷肠话儿。尤氏打发人来两三遍,凤姐儿才向秦氏说道:"你好生养着,我再来看你罢.....""
如果凤姐只是做做面子工作,根本无须在那里做那么久,直到尤氏派人催了几回才走。

走之前还说了一句:

凤姐儿听了,不觉的眼圈儿又红了,道:“我得了闲儿必常来看你。”
其次,在离开之前,凤姐这么安慰秦氏:

凤姐说道:“你只管这么想,这那里能好呢?总要想开了才好。况且听得大夫说:若是不治,怕的是春天不好。咱们若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也难说了;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吃得起。好生养着罢,我就过园子里去了。”
凤姐说的是“就是二斤也吃得起”。对比贾瑞,凤姐十分厌恶贾瑞,想着法儿来整贾瑞,后来贾瑞因凤姐而病,在临终前,其祖父来荣国府寻人参。

凤姐回说:“前儿新近替老太太配了药,那整的太太又说留着送杨提督的太太配药,偏偏昨儿我已经叫人送了去了。”王夫人道:“就是咱么这边没了,你叫个人往你婆婆那里问问,或是你珍大哥哥那里有,寻些来凑着给人家。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们的好处。”凤姐应了,也不遣人去寻。只将些渣末凑了几钱,命人送去,只说:“太太叫送来的,再也没了。”
再一次对比,可见凤姐并非假意。

再次,从秦氏的角度来看,凤姐去探望她时,她对凤姐说了如下这段话:

秦氏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家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你侄儿虽说年轻,却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从无不和我好的。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心一分也没有。公婆面前未得孝顺一天;婶娘这样疼我,我就有十分孝顺的心,如今也不能够了!我自想着,未必熬得过年去。”
作者又从秦氏的口中,描述出了她两的关系。

其实呢,凤姐也不见得和秦氏是无话不说的姐妹淘,凤姐个性如此,也本不该期待她能对一个人付出多少真情,只不过在整个贾家,秦氏足够聪明,又有着相似的担子,惺惺相惜罢了。但是要说凤姐故意难为秦氏,这可是没根据的。

编辑于 2015-03-05 15:14
​赞同 14​
​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故宫蟋蟀
故宫蟋蟀
1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第十一回摘录:

王夫人道:“前日听见你大妹妹说,蓉哥儿媳妇儿身上有些不大好,到底是怎么样?”尤氏道:“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邢夫人接着说道:“别是喜罢?”正说着,外头人回道:“大老爷,二老爷并一家子的爷们都来了,在厅上呢。”贾珍连忙出去了。这里尤氏方说道:“从前大夫也有说是喜的。昨日冯紫英荐了他从学过的一个先生,医道很好,瞧了说不是喜,竟是很大的一个症候。昨日开了方子,吃了一剂药,今日头眩的略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凤姐儿道:“我说他不是十分支持不住,今日这样的日子,再也不肯不扎挣着上来。”尤氏道:“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他的,他强扎挣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他才恋恋的舍不得去。”凤姐儿听了,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甚么趣儿!”

……

凤姐儿说:“我回太太,我先瞧瞧蓉哥儿媳妇,我再过去。”王夫人道:“很是,我们都要去瞧瞧他,倒怕他嫌闹的慌,说我们问他好罢。”尤氏道:“好妹妹,媳妇听你的话,你去开导开导他,我也放心。你就快些过园子里来。”宝玉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瞧秦氏去,王夫人道:“你看看就过去罢,那是侄儿媳妇。”于是尤氏请了邢夫人,王夫人并他母亲都过会芳园去了。

凤姐儿,宝玉方和贾蓉到秦氏这边来了。进了房门,悄悄的走到里间房门口,秦氏见了,就要站起来,凤姐儿说:“快别起来,看起猛了头晕。”于是凤姐儿就紧走了两步,拉住秦氏的手,说道:“我的奶奶!怎么几日不见,就瘦的这么着了!”于是就坐在秦氏坐的褥子上。宝玉也问了好,坐在对面椅子上。贾蓉叫:“快倒茶来,婶子和二叔在上房还未喝茶呢。”

秦氏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公婆跟前未得孝顺一天,就是婶娘这样疼我,我就有十分孝顺的心,如今也不能够了。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

宝玉正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自出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凤姐儿心中虽十分难过,但恐怕病人见了众人这个样儿反添心酸,倒不是来开导劝解的意思了。见宝玉这个样子,因说道:“宝兄弟,你忒婆婆妈妈的了。他病人不过是这么说,那里就到得这个田地了?况且能多大年纪的人,略病一病儿就这么想那么想的,这不是自己倒给自己添病了么?”贾蓉道:“他这病也不用别的,只是吃得些饮食就不怕了。”凤姐儿道:“宝兄弟,太太叫你快过去呢。你别在这里只管这么着,倒招的媳妇也心里不好。太太那里又惦着你。”因向贾蓉说道:“你先同你宝叔叔过去罢,我还略坐一坐儿。”贾蓉听说,即同宝玉过会芳园来了。

这里凤姐儿又劝解了秦氏一番,又低低的说了许多衷肠话儿,尤氏打发人请了两三遍,凤姐儿才向秦氏说道:“你好生养着罢,我再来看你。合该你这病要好,所以前日就有人荐了这个好大夫来,再也是不怕的了。”秦氏笑道:“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凤姐儿说道:“你只管这么想着,病那里能好呢?总要想开了才是。况且听得大夫说,若是不治,怕的是春天不好呢。如今才九月半,还有四五个月的工夫,什么病治不好呢?咱们若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这也难说了,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你,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能够吃的起。好生养着罢,我过园子里去了。”秦氏又道:“婶子,恕我不能跟过去了。闲了时候还求婶子常过来瞧瞧我,咱们娘儿们坐坐,多说几遭话儿。”凤姐儿听了,不觉得又眼圈儿一红,遂说道:“我得了闲儿必常来看你。”于是凤姐儿带领跟来的婆子丫头并宁府的媳妇婆子们,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

李江点评:

王熙凤是女强人,处处占先要强,内心柔软的一面早就被她包上了一层厚厚的铁皮。然而,当她听到秦可卿病重,很可能危及生命,她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甚么趣儿!”

王熙凤在众人面前,从来都是神采奕奕的,就算身体不适,也会强打精神,从不示弱。但在喜庆热闹的生日聚会上,她竟然有了夜深人静,独自思忖的状态。她这样的一反常态,说明秦可卿病危对她的打击很大。从眼眶刚有点湿润,她就开始走神,心思都在秦可卿身上,想了很多她的好,越想越伤心。她那番话,是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听的。不是至亲至爱的人面临生死离别,何以生出“人还活着有甚么趣儿!”这样悲恸的感慨!

她跟秦可卿是真的好,她请示王夫人想去看看她,绝不是礼节性的走过场。——进了房门,悄悄的走到里间房门口——她怕秦可卿睡着了,自己把她吵醒了。如果此时秦可卿真的睡着了,她只会在门口看她几眼,眼泪忍不住往下掉,也是无声的。——秦氏见了,就要站起来,凤姐儿说:“快别起来,看起猛了头晕。”——秦可卿很懂规矩,关系再好,礼节不可废,这就是大家风范。王熙凤更是体贴入微,把秦可卿的感受变为自己的感受,一句“看起猛了头晕”,怜惜之情溢于言表。

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好很纯粹,即便有功利的成分,也非常少。她俩有共同语言——尤氏道:“好妹妹,媳妇听你的话。”……凤姐儿又劝解了秦氏一番,又低低的说了许多衷肠话儿;她俩能相互理解——凤姐儿道:“我说他不是十分支持不住,今日这样的日子,再也不肯不扎挣着上来。”;她俩的性格都很要强——“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正因为王熙凤感同身受,才说出“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甚么趣儿!”这样的话来。——说她俩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并不过分。

秦氏又道:“婶子,恕我不能跟过去了。闲了时候还求婶子常过来瞧瞧我,咱们娘儿们坐坐,多说几遭话儿。”凤姐儿听了,不觉得又眼圈儿一红,遂说道:“我得了闲儿必常来看你。”——这是王熙凤第二次红眼圈,有怜惜、有担忧、有悲伤、也有不舍。秦可卿死后,她内心柔软的一面就像被刀扎了一下结了痂,再也没有这样真情流露的时候了。

发布于 2016-02-25 01:45
​赞同 11​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何鱼鱼
何鱼鱼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她们能接触的年龄相仿的小媳妇很少,关系好很自然呀,而且都是聪明伶俐漂亮大方的人物,一个大家族里,过年过节,平时小聚,见面聊天的机会不少,成为闺蜜很自然呢。凤姐对待看的上的人是十分友爱关照的,性情中人,不管她怎么敛财玩弄手段,这点也是她和王夫人邢夫人之流区分开来的性格特点

又看了下提问,楼主似乎对凤姐的了解很片面,凤姐与很多人都是感情深厚的,比如老太太,平儿,凤姐对宝玉林妹妹也很好,她是最爱与黛玉打趣玩笑的,书里有很多描写

编辑于 2015-02-24 23:30
​赞同 5​
​7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Permanent
Permanent
加油加油(ง •̀_•́)ง
6 人赞同了该回答
物伤其类,惺惺相惜

编辑于 2015-03-04 21:52
​赞同 6​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知乎日报
和「球评人」一起聊「足」欧洲杯
参与活动热聊赛事,提问题、写回答、发想法、参与投票互动,就有机会兑换欧洲杯惊喜好礼以及海量盐粒!查看详情
李一
李一
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王熙凤对秦可卿是很欣赏的,二人虽然辈份不同,但却是好闺蜜。

凤姐靠姑妈提携才有如今的地位,秦可卿是靠自己的能力,而且人缘很好。

发布于 2017-05-30 10: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8: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小结:红楼梦文本解读里至关重要的寿昌公主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真本《石头记》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明代后期,中国北方军事地理、生态环境和经济民生进入了王朝崩溃前的恶性循环状态,大明王朝居住在中原腹地的的皇室预感到末世来临,提前将部分皇室后裔秘密安置在北邙山附近隐秘山区的贵妃娘家里,并为他们修建了作为避难所的大观园。即使计划异常严密,贾府和大观园还是没有逃过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的摧残,文本里四大家族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四王八公等朝臣基本上都死于战火。由于贾府的原型家族内部早年间发生了举世罕有的不伦丑闻,核心涉事者是文本里隐去的下嫁贾府的明朝皇室公主,家族内部也迅速败落而导致互相倾轧,大观园被多次破坏和烧毁,大观园儿女大部分悲惨死去,其他人流落四方,最后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红楼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小说,红楼梦第五回里有一段话:桌案上面设着武则天当年镜室里安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跳舞的金盘.盘里盛着安禄山掷伤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在含章殿下睡卧的榻,挂的是同昌公主做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施洗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红楼梦文本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前面我们也说到了红楼梦里有三个隐形人,他们是红楼梦全书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角色,他们分别是隐文本下的贾珠、同昌公主和寿昌公主,没有他们,红楼梦整个故事就是残缺的,所有的文本、所有的诗词曲赋、所有的隐文本的解读都是有误区甚至于说是没有意义的。前文分析了同昌公主的重要性,她就是红楼梦里三明隐形人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文本里一共出现了四位公主,她们分别同昌公主、寿昌公主、恒昌公主和永昌公主。秦可卿的居室属于她的婆婆,也就是贾珍的妻子,也就是贾宝玉梦中的警幻仙姑,贾珍妻子的居室里埋藏着贾府七个千金的出身秘密。

第一个隐形人就是前面提到的的贾珠,他在二十岁不到因病死了是红楼梦第一个谎言,此外还有两个公主,她们其实都不是虚指,而是实实在在的大明王朝的皇室公主。根据脂砚斋对诗词对仗的解读,这里的同昌公主和寿昌公主可不是作者虚构的人物,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真实人物。前面分析了同昌公主和寿昌公主是实实在在的晚明皇室公主,一般读者都注意不到忽略了她们的真实存在。双姝模式第二次出现在贾宝玉的梦境里,那位端庄优雅的警幻仙姑和妹妹兼美就是双姝模式的代表。红楼梦里显文本的双姝模式指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隐文本的利害相关和兼美姐妹的组合也是这个远古神话在文本里的双重变型。朱秦尤许,贾珍的原配就是朱氏,大明王朝下嫁贾府的同昌公主。

本文再说说寿昌公主的重要性,红楼梦第五回里,作者采取了以实写代替虚写,以虚写代替实写的方法,以达到混淆真相的目的。贾宝玉在梦游时遇到的警幻仙姑,看起来是虚写,其实那是红楼梦文本最关键的隐形人,还有他的妹妹兼美,她们其实是文本里的同昌公主和寿昌公主,大明王朝万历皇帝的两个孙女,而后面描写的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这里的同昌公主和寿昌公主都是红楼梦极其关键的人物,同昌公主和寿昌公主是实实在在的晚明皇室公主,一般读者都注意不到忽略了她们的真实存在。红楼梦前前后后都是标准的双姝模式,那位端庄优雅的警幻仙姑和妹妹兼美就是双姝模式的代表。红楼梦里显文本的双姝模式指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隐文本的利害相关和兼美姐妹的组合也是这个远古神话在文本里的双重变型。前文分析了同昌公主的名字和寿昌公主的名字,这两个名字是红楼梦文本里推导出来的名字,属于典型的表里有寓。同昌公主和市场公主姐妹多年前就在贾府小住,红楼梦的诗词和隐文也有描写,后来同昌公主下嫁给贾府贾珍,寿昌公主下嫁江南甄家,所谓的钗黛合一,其实说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就是寿昌公主的女儿。

苒苒几盈虚,让人惊讶地是,几乎所有的红楼梦影视剧都在这里犯了大错,他们那些脑子一个筋的顾问和编剧,几乎没有一个人看懂红楼梦的显隐两本书,看不到第五回的警幻仙姑并不是秦可卿,兼美也不是秦可卿,兼美就是文本里的寿昌公主,她下嫁甄府后一不小心也由于战争或者意外事故死亡了,她的两个人女儿通过异常巧妙地手法来到了大观园。这个黄石为皇室后裔们修建的避难所里。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4-06-22 23:27・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19: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病死之后,为何贾府人人都觉得有蹊跷?《金瓶梅》中有答案
2021-08-20 17:13:17 来源: 不红居士
图片

秦可卿之死,可谓是《红楼梦》最大的疑点,因为关于秦可卿的情节,曾经再三增删,以致于原著本身就留下很多疑点。

图片

比如第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宁国府传来秦可卿病死的消息后,所有的人都感觉很蹊跷,书中这般记载: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一辈的,想她(秦可卿)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之人。——第13回
这就是秦可卿之死的纰漏,“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这段话本是应该删去的,因为曹雪芹已经在前文中反复暗示了秦可卿的病情十分严重,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图片

且看第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因王熙凤和秦可卿关系甚好,所以时常前来探望病情,凤姐便看出秦可卿命不久已的事实,并且劝尤氏早点安排好后事事宜:

到了尤氏上房坐下,尤氏道:“你冷眼瞧媳妇是怎么样?”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实在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暂且慢慢的办罢。”——第11回
如果秦可卿的病情真的如王熙凤、尤氏所言,那么她其后的病死便是水到渠成,既然如此,秦可卿一死,为何阖府上下都怀疑其中有蹊跷?

图片

可见此处是经过删改的,在原稿中,秦可卿的死很突然,所以阖府上下人等皆怀疑其中有问题,但其后曹公进行修改,想将秦可卿的死归结为病死,所以增加了上述“王熙凤探病”、“尤氏准备后事”这样相关的情节,但删改得不彻底,误将原稿中的“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给留了下来。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第十、十一两回写秦氏的病,显然是在删天香楼后补加的。原先第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当然并没生过病。但是如果改了第十三回,需要连带改第十、十一回,庚本第二册倒又不缺第十三回。这疑点要在删天香楼的经过中寻找答案。
原稿中秦可卿的死因应是“淫丧天香楼”,这一点第13回的脂批中写得很明白: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图片

也就是说,秦可卿本来死的很不光彩,但因为她临死前给王熙凤托梦,为贾家未来的生计做了精细的谋划,脂砚斋感念她的这种付出,便让曹雪芹删去了她那不光彩的真正死因,给她安排了一个病死的结果。

那秦可卿真正的死因为何呢?脂批中提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关键在于“淫丧”二字。《红楼梦》脱胎自《金瓶梅》,细读过此两书之读者,都会发现这两本书有很多相似之处,红楼秉承高雅风格,对秦可卿之死隐晦处理,而金瓶则是直写,譬如金瓶之西门庆、庞春梅便是彻彻底底的“淫丧”。

图片

《金瓶梅》第79回“西门庆贪欲得病,吴月娘墓生产子”,西门庆再三服用胡僧药,释欲过度,不堪重负,染上恶疾,不过几日光景,竟溘然长逝。读者读之亦感西门之死太过猝然,第79回得病,亦是第79回身死下葬,西门家开始走下坡路;

春梅亦是如此,西门庆死后,她被吴月娘撵出了西门府,却被守备看上当了妾,后又被扶正成了正妻,可谓乌鸦变凤凰,可她却沉溺风月事之中,先后与西门庆女婿陈经济、仆人周忠之子周义有染,最终行云雨之事时,死在周义的身上......

而一旦用这种思维来看待秦可卿之死,可谓大有争论之余地,单是读者情感上,就无法接受秦可卿是这样的人品,这样的女子,如何能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呢?

图片

事实上,这一点曹雪芹明显也考虑到了,所以他从很多方面刻画秦可卿的正面意义,譬如吴世昌在《红楼梦探源》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观点:秦可卿临终托梦,本是元春临死所为,是曹雪芹为了找补秦可卿的正面价值,加在她身上。

宋淇在《论大观园》一文也提到了这一点:

现在从元春移到可卿身上,无非让秦可卿立功,对贾家也算有了贡献。否则秦可卿实在没有资格跻身于正十二钗之列。虽然名居最末,正副等名位的排名固然同身份、容貌、才学等相关,同品行也有关。(《明报月刊》一九七二年九月号第六页)
当然,目前对秦可卿之死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符合原稿的说法,譬如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有染,被丫环发现,秦可卿自知罪孽深重,便选择在天香楼自缢而死,虽然仍是云里雾里,这至少还算勉强契合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正结局。

“淫丧”终究还是跟道德站在了一边,这真的是曹公的原意吗?这个答案,恐怕只有曹雪芹、脂砚斋这些看过原稿的人才能给出一个板上钉钉的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20: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之死15:张太医的神秘药方,揭示了秦可卿的真正死因
金色年华554 2018-06-03   |  10161阅读  |  1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列位看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说到贾珍已经知道秦可卿怀孕,他在暗地里采取了一些特殊行动,是什么行动呢?贾珍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秦可卿肚子里的孩子消失,同时将知道这件事的人一一除掉,以免家丑外扬,以影响贾珍族长的地位和宁国府的名声。

如此说,贾珍只有劝秦可卿堕胎才能达到以上的几个目的,也才能解释秦可卿此时体虚神惰的现象,太医张友士的行为再次起到了关键作用,有人会说,如何通过张友士判断秦可卿是堕胎?

秦可卿堕胎后,身体虚弱,需要很长的时间恢复身体,因此,秦可卿的病状才会体现出各种体虚的表现,正如尤氏所说的话:“那两日到下半日就懒怠动了,话也懒怠说,神也发涅。”很多人对秦可卿的突然病倒感到奇怪,如果设想秦可卿是由于堕胎而导致体虚,则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张友士对秦可卿的诊断为忧虑伤脾,肝木忒旺,于是开了一个方子,并说:“从前若能以养心调气之药服之,何至于此!这如今明显出一个水亏火旺的症候来。”此方名为“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有人曾经考证过,此方为滋补名方“圣愈汤”的升级版本,主要用来治疗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正对秦可卿气血两亏的病状,而这气血两亏的病状则是堕胎引起的,非常对路哦!

还有一点可以说明,张友士来替秦可卿诊断时,秦可卿堕胎已毕,因为张友士所开的药方之中,人参作为大补之药,要知道,人参虽为大补之药,但是孕妇应该慎用,体质虚弱的孕妇早期可以服用一些,以固摄根本,到了中后期,则尽量不可服用人参,因此,对于孕妇而言,一般慎用人参,因此,秦可卿此时绝不是孕妇。

张友士的药方为大补之方,因此,秦可卿的身体必然是受过重大的变故,导致虚脱,以致气血两亏,张友士才运用此方以固本培元,补气养血,而这个重大的变故,极有可能就是秦可卿的堕胎。

秦可卿的堕胎导致了她在身体上的重大伤害,也使得她在心理上留下了重大阴影,她本身就思虑过度,心情复杂,导致精神抑郁,加上“焦大醉骂”事件,她更是无地自容,她曾对王熙凤说过:“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可见,秦可卿更重要的问题不是在身体上,而是在心理上,精神抑郁,心理恐惧、害怕、羞愧,身体受到伤害,这种种原因,使得她身心俱疲,心理崩溃,逐渐走上了绝路,悬梁自尽,以死解脱。

之前的文章,我们曾讨论过尤氏在秦可卿事件中煽风点火的作用,如今看来,这些只是外因,真正的内在原因是她的心病,因此,秦可卿也是一个可怜人,她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不过是贾珍手中的玩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20: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1150
文章
2889万
总阅读
文化领域优质创作者
查看TA的文章>
评论
0
分享
微信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复制链接
Scan me!
扫码打开
手机搜狐网
无需下载APP
精彩内容随时看
原创 张太医和贾蓉说了一句实话,点出了秦可卿的真正病因,不是怀孕
2020-02-12 23:10
秦可卿到底得了什么病?医术高明的张太医一句话给出了答案



87版《红楼梦》中秦可卿剧照

秦可卿生病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她的病来得奇怪,尤其是邢夫人还猜测秦可卿怀孕了,当时尤氏也不敢确定。

那么秦可卿到底得了什么病?医术高明的张太医一句话给出了答案。
秦可卿生病后,贾府为她请了好几个太医,有说是喜,也有说是病,总之秦可卿的病并不见好转。这个时候冯紫英为贾珍推荐了医术高明的张太医,张太医和贾蓉说了一句实话,点出了秦可卿的真正病因,不是怀孕。

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大奶奶从前行经的日子问一问,断不是常缩,必是常长的。是不是?”
从张太医的这句话来看,秦可卿不是怀孕了,而是俗话所说的月经不调。其实这种病开始治疗,也不算是大症候,但若是不管不调理,时间久了,就成了大病。



87版《红楼梦》中贾蓉剧照

贾蓉似乎对张太医的诊断,有些不放心,还特意问了这病会不会有性命之忧,张太医的话回的很婉转,但却透出一个消息,那就是秦可卿的病能医,至少今年一冬天是不打紧的,过了春分就有希望痊愈了。

贾蓉看了说:“高明的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究有妨无妨?”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了;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
这里暂且不讨论贾蓉对秦可卿生病的态度,仅就张太医对秦可卿病因的诊断,还是非常准确的。正是因为张太医找对了秦可卿的病因,也证实了秦可卿不是怀孕,而是月经不调,后来秦可卿不仅活过了春分,还熬过了第二年的冬天,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病重的时候,秦可卿的病还是可控的。



87版《红楼梦》中林如海剧照

这些足以说明,两个问题,如下:

一、秦可卿害怕怀孕,思虑过重导致病重。
按理说秦可卿的身份,怀孕为宁国府添丁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可她却害怕怀孕。正是因为害怕,她才突然病重,而且一天比一天重。

这背后的原因,曹雪芹书中写的隐晦,也删减了很多,但在秦可卿的判词中却留有线索,我们也是从中发现了秦可卿与贾珍之间的私情。正是这段见不得光的私情,才成了秦可卿的心病,尤其是月经不正常之后,秦可卿更是害怕到了极点。



87版《红楼梦》中贾珍剧照

这种害怕,秦可卿也不好对外人讲,尤其是有的太医把握不准,还推测她有可能是有喜,更是让秦可卿的心情紧张到了极点,病情自然是加重。

这位张太医来了以后,他点出了秦可卿的真正病因是月经不调,不是怀孕。这句话让秦可卿放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病也一天一天的好了起来,至少熬过了第二年的冬天。

可见,秦可卿本身并不是难治的症候,而是女性的疾病月经不调,这与秦可卿所处的环境有关,也与秦可卿的性格有关,当然更与贾珍有关。

二、张太医的话,证实秦可卿病死只是一个障眼法。
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已经熬过第二年冬天的秦可卿突然死了,而且还被传出病死。这似乎有些奇怪,而且合家皆罕,大家都觉得奇怪,好好的一个人突然死了。

如果张太医没有给秦可卿有过这样的诊断,或许秦可卿死了,大家也不觉得奇怪。正是张太医早已说过只要熬过春分,就基本可以痊愈了。而秦可卿已经熬到了第二年的冬天,足以说明秦可卿的身体没事了,至少已经没有了性命之忧。但偏偏这个时候,秦可卿却突然病死了。



87版《红楼梦》中秦可卿剧照

不仅秦可卿死得奇怪,她的两个贴身丫环也很奇怪,一个殉葬而死,一个甘愿当女儿给秦可卿守灵。这些细节,再结合张太医之前的诊断,更说明了秦可卿病死只是一个障眼法,她真正的死因应该是上吊自杀。

至于秦可卿为何自杀而死?这里暂且不讨论。通过张太医给秦可卿治对病,也说明好大夫的重要性,只是秦可卿的病又岂是一般人可以医治的,除了月经不调外,她还有很严重的心病,这也是她给王熙凤说那句“治得病治不得命”的原因。



87版《红楼梦》中王熙凤剧照

我是萧梦,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21 07:00 , Processed in 0.1347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