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音?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8: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为何不请贾迎春参加生日夜宴,迎春连一支花签也不配有么?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贾宝玉生日当晚,原本是丫头们凑份子给他庆寿。不想因提议“掣花签”游戏,怡红院人不够,便想将大观园众人都请来。于是便有了“群芳夜宴掣花签”一段故事。

但令人意外的是贾迎春和贾惜春并未受邀参加聚会,连带着住在迎春房中的邢岫烟也没参加。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贾宝玉没派人去叫迎春和惜春,原文有过隐晦说法:

(第六十三回)探春听了却也欢喜。因想:“不请李纨,倘或被他知道了倒不好。”便命翠墨同了小燕也再三的请了李纨和宝琴二人,会齐,先后都到了怡红院中。袭人又死活拉了香菱来。炕上又并了一张桌子,方坐开了。

贾宝玉他们请贾探春来,她是管家人像领导坐镇,可让别人无话可说。探春又请李纨也是一样意思。

迎春惜春二人一个是贾赦长房的,一个是宁国府的。房中伺候的嬷嬷丫头们也都是各自家里人,算是这边的“外人”。

万一将夜宴的事传出去又要闹出风波,反而不美,何况迎春、惜春性格无趣,来了也不增色,干脆不请的好。

迎春几人看似都有“不能来”的理由。但事实并不绝对。真请她们也没问题,有李纨和探春坐镇,谁也无话可说。




真正这三人不来的原因,在于群芳夜宴掣花签的游戏“不需要”她们。这就要从占花名儿的游戏说起。

“占花名儿”是古代女儿闺中酒令游戏,类似姻缘签,主各人的姻缘谶语。这类游戏权当一乐,并不当真。

曹雪芹无疑借“占花名儿”赋予掣得花签的人,对应的姻缘结局伏笔。

群芳夜宴掣花签这段故事也非常好解读。

掣得花签之人,就考虑各自姻缘,只需结合花签上的花名,文字背后的典故,就能准确影射出各自姻缘对结局的影响。

比如林黛玉的芙蓉花签。




芙蓉就是“莲”,注定结局可怜。

“风露清愁”,代表她多舛的人生遭遇,和受“甘露”薛宝钗影响的命运。

“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为昭君出塞故事。

结合林黛玉的潇湘妃子名号,就知道林黛玉的姻缘结局不在贾家和贾宝玉。而是像王昭君一样,远嫁异国为王妃,并客死他乡。应了贾宝玉说的“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

而潇湘妃子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故事,除了林黛玉远嫁异国为王妃,贾家还有谁?毫无疑问是贾探春。

潇湘妃子更是贾探春给林黛玉取的名号……




如此将曹雪芹的前后伏笔串联,很多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林黛玉是莲,贾探春是杏,各自重演了甄英莲与娇杏故事。《红楼梦》结局便明朗起来。

言归正传,明白了“占花名儿”游戏的寓意,就知道贾迎春等人为什么不参加。皆因不用参加。

贾迎春嫁给孙绍祖,判词明确她“一载赴黄粱”,结局再清楚不过,多写无益。

贾惜春判词也清楚说她出家为尼,没有姻缘不用掣花签。




邢岫烟许配给了薛家的“金蟾”薛蝌,注定结果不错,也不需要再写。

同样类似的还有哪怕参加了聚会也不给花签的,比如晴雯、芳官和薛宝琴,都是结局注定了。要么没有,要么没改变。

综上,曹雪芹最善于在合理的情形下描写“不合理”的伏笔和谶语,读书人找寻文字背后的意思,才是真正的乐趣。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23 09:3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记中人参果树在万寿寺的哪座寺院中
sxnf04862015.06.21浏览85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hzx602849655
2015.06.22
满意答案
万寿山五庄观
明朝的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略云,万寿山五庄观有人参果,此果又名草还丹,“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兼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地仙之祖,道号镇元子,住在西牛贺洲的五庄观上,道术深厚精深。他种的人参果,九千年成熟一次,闻一闻人参果,就能活三百六十岁[1] ;吃一颗,就能活四万七千年。镇元大仙三绺美髯,貌似童颜,手中还有一只玉尘麈和地书。西游中在与孙悟空打斗中,一只玉麈抵得住千钧之力的金箍棒,只两三个回合,他施展袖里乾坤的法术,把唐僧师徒连人带马装进袖子里,本领着实厉害。但大仙心胸开阔,气度不凡,当孙悟空请来菩萨救活人参果树后,他秉承诺言,不计前嫌,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并且慷慨举办人参果会,用人参果宴众仙和唐僧师徒,颇有大仙仁慈与气度。门前一副霸气对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虚幻境是在现实的什么节点上展开的?
原创2019-11-15 10:35·光明日报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命十二仙女为其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演唱完第3曲《枉凝眉》,“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但其声韵凄婉,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脂砚斋作为《红楼梦》的第一位批书人、曹雪芹的密友批语道:“妙!设言世人亦应如此法看此《红楼梦》一书,更不必追究其隐寓。”(《红楼梦》第五回)

  太虚幻境,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梦幻境界。它在第1回甄士隐的梦中被侧面述及;在第5回又于宝玉的梦游中正面展开描述。按照第1回开篇的叙述,整部《红楼梦》原本是女娲补天遗落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幻形入世”的一段经历记载,即《石头记》。“到头一梦,万境皆空”,《石头记》本是一场幻梦。太虚幻境是这场幻梦之中的幻梦,是梦中之梦。因此,太虚幻境是极虚至幻之境。我们知道,太虚幻境是元春封妃后贾府兴建的大观园的隐喻和预示。正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止于虎狼鬼怪齐聚的险恶迷津之地,在惊吓恐怖中梦醒;大观园在仅仅一年的“温柔福贵”之后,即落入肃杀凋零。与大观园虚实相照,太虚幻境所蕴含的人生寓意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对于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解读,必须转虚为实、幻中求真。

  如果梦境是虚幻,那么,现实则是真实。这场虚幻的梦境,是在现实的什么节点上展开的呢?第1回已申明,《红楼梦》叙事不拘于“朝代年纪”,全书没有朝代或干支纪年。“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第1回),“又不知历几何时”(第17回)。这是对小说故事年代背景的虚化,即“将真事隐去”的叙事策略。“倏又腊尽春回”(第12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第27回),“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第71回)。书中主要以节令、季节特征和人物生日表示时间发展和岁月更替。书中虽然没有朝代和纪年,但是有一条确实的时间线索。这个时间线索,是以书中主要人物的年龄交互参照作标志的。我们要确认宝玉梦游的时间节点,亦即要确认宝玉当时的年龄,必须在他与大观园中众女孩的年龄参照中做推测。

  宝玉梦游发生在黛玉与宝钗先后寄住贾府之后。据第2-3回的叙述,黛玉是在丧母之后两月内动身来都中入住贾府的。她到达时是冬季。这一年,黛玉6岁。据第4回叙述,宝钗因在其兄薛蟠抢买小妾香菱(原名英莲)、打死人命之后,随母兄来到贾府。在第3回末、第4回首,小说述及,初入贾府的次日,黛玉就在看望王夫人时得知了薛蟠命案消息,此时薛家三口已经带着香菱离开金陵,前往都中。这一年,薛蟠15岁,宝钗小其两岁,即13岁。第五回,在略述黛玉和宝钗先后入住贾府情况之后,以“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一句,转入宝玉进入宁府做客、在秦可卿卧房中梦游的情节。

  俞平伯拟的《〈红楼梦〉底年表》,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叙述的事,是曹雪芹11岁到19岁的事;小说正文开始于第3回黛玉进贾府。他认定宝玉与曹雪芹的年龄是相同的。(《红楼梦辨》)据俞平伯之说,宝玉梦游是在其11岁之后的事。然而,周汝昌撰的《红楼纪历》将宝玉梦游时的岁数确定为8岁。(《红楼梦新证》)此后,周绍良在其《〈红楼梦〉系年》中也将“宝玉梦游”定为其8岁时事。(《红楼梦研究论集》)

  宝玉梦游的结尾,是在警幻仙姑的教导和安排下,与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女孩儿举行儿女之事后的次日,在无路可走的惊吓中失声喊着“可卿救我”醒过来。回到现实中的宝玉,被袭人发现了梦遗,只好将梦中之事告诉她,并且强求她“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第6回)从梦游到现实,从兼美到袭人,“同领云雨之事”,一虚幻,一真实,宝玉的性启蒙就如此开始了。从生理学讲,男孩首次梦遗的年龄一般在13岁左右。如果宝玉梦遗,只是梦中之梦,自然无不可。但是,这不仅是梦中之事,也不仅是一次真实的梦遗,而且,梦醒之后的宝玉强使比他大两岁的丫鬟袭人与他初试房事。这是一段写实的描述。我们不可能相信,唯恐“失其真传”的曹雪芹会把宝玉写成一个8岁就梦遗、并且与丫鬟尝试房事的奇人。

  这时,袭人多大呢?小说中没有直接叙述袭人的年龄。但是,在第62回宝玉庆生时,小说写道:“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袭人)同庚。”

  在第4回叙述薛蟠命案时,借应天府门子的口说出当时香菱“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在同一回中,小说叙述,当时宝钗13岁。这是印证了香菱与宝钗同岁。在第1回中,香菱3岁时,其父甄士隐梦到青埂峰的顽石幻形入世,这是暗示宝玉出生,也暗写香菱比宝玉大两岁。两年之后,宝玉中魔怔,被僧道二人解救,那僧人持着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说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第25回)这是暗示衔玉而生的宝玉此时已13岁。综合印证,宝玉梦游之时,他11岁,比他大两岁的香菱、晴雯、宝钗和袭人均为13岁。

  周汝昌将宝玉梦游定为其8岁时行为,主要依据的是第3-4回中的叙述,特别是小说以薛蟠命案为两人先后入住贾府的连接。黛玉进贾府次日就知道薛蟠命案,且贾雨村两月后就补缺上任应天府,并即审理薛案;待薛家到达贾府前,结案的消息已达贾府。周汝昌因此断定,黛玉和宝钗入住贾府,不过一冬一春(半年)间事。但是,贾雨村审案时,代死者冯渊告状的冯家仆人说:“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这就是说,从案发到结案,至少一年多。那么,宝钗入住贾府,至少比黛玉晚一年多。再者,就第5回开篇叙述黛钗先后入府后的情况而言,不仅可见在宝钗之前,黛玉已经入府成年累月,而且宝钗在府中的生活也在数月之上。

  更重要的是,在后来的争吵中,宝玉对黛玉说:“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宝钗)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离你的?”(第20回)不久,宝玉再次对黛玉重复说“(两人)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第28回)由此可见,在宝钗进入贾府之前,黛玉和宝玉经历了一个两小无猜、由小长大的岁月。黛玉6岁多、临近7岁入府。宝玉梦游在宝钗入府之后,这是绝不可能在他8岁时发生的事。宝钗入府时13岁,宝玉11岁。宝玉梦游发生在其11岁时,是无疑的。

  在其“红楼梦年表”中,俞平伯认为小说正文开始所述之事,是宝玉(曹雪芹)11岁时之事。但他又把正文开始定为黛玉初入贾府的第3回。黛玉入府,年仅6岁多,次年2月12日才满7岁。此时,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符合黛玉所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从七八岁长到11岁,还需要三四年。因此,若以宝玉情窦初开、步入少年时代的11岁为正文开始(“入书”),则是第5回。第5回,宝钗13岁,黛玉10岁,宝玉11岁。过去三四年间,尚处孩提时代的宝黛“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行同止”;现在,“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第5回)钗玉的“金玉良缘”和宝黛的“木石前盟”之冲突、争夺,由此而始。俞平伯也忽略了这段不当忽略的三四年时间差。因此,若采用俞平伯的“正文”说,《红楼梦》的“正文”不是从第3回黛玉入府开始的,而是从第五回宝玉梦游开始的。这一年宝玉11岁,符合俞平伯所定《红楼梦》“入书”年龄。

  书中有两个情境明确表现了曹雪芹对人物年龄的郑重态度。其一,宝玉在宁府的一个小书房撞见书童茗烟与一小丫头偷情。在指示这女孩儿跑走之后,宝玉询问茗烟这女孩儿的年龄。茗烟回答说:“大不过十六七岁了。”宝玉说:“连他的岁属也不问问,别的自然越发不知了。可见他白认得你了。可怜,可怜!”(第19回)其二,晴雯被迫害病逝后,宝玉做祭文《芙蓉诔》。该祭文前部写道:“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六有载……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第78回)称晴雯“十六有载”,宝玉计的是实岁,按习惯计算虚岁,晴雯17岁,合书中与宝钗诸人同岁之说。这两个情节表明,在宝玉的心目中——自然也是在曹雪芹的心目中,年龄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具有特殊的价值,是否关注一个人的年龄,是与是否对这个人关爱而且深于情相联系的。

  11岁,宝玉梦游是其由一个孩童进入青春时期的节点。在梦游之后,从第6回到第16回,在大约一年间的过渡中,小说以层波叠浪的笔法展示了一个复杂险恶的贾家世界。这是“长大了”的少年宝玉所看到和感受的成人世界——为了集中展示这个世界,曹雪芹安排黛玉回家探望病父和守丧。这是11岁的宝玉心性磨炼和成熟的一年。在第17回中,费时一年兴建大观园。这年宝玉12岁。从第18回到第53回,即从元春省亲的元宵节到次年元宵节,是宝玉与众姊妹在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极享温柔福贵、纵情任性的岁月。这是宝玉的13岁人生。转入次年,宝玉14岁的生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第62回)这场没有成年长辈、完全由一群“不过十五六七岁”的男女少年参加的生日夜宴,是一场春心放纵、诗意烂漫的青春祭。此后一年,渐入败象的贾府日露恶厉,凤姐逼死尤二姐;夏金桂摧残香菱;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残酷驱赶晴雯,致其含冤病亡。大病一场的宝玉出门看到的大观园,是一个花落人去的凋零世界。“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第78回),情天恨海的大观园显形为一个现实中的残酷无情的天地(第79-80回)。这一年宝玉15岁。

  在传统中国社会,15岁是一个告别少年进入成年的年龄。15岁的薛蟠,已是一个皇家商人了,“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第4回)曹雪芹原作80回以后文稿佚没,高鹗等续书似是而非。第80回以后的宝玉又将如何呢?我们只能百般揣测了。

  《红楼梦》是曹雪芹生平唯一著作,他著书的宗旨是为其“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作“真传”。“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濒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红楼梦·凡例》)他自述著《红楼梦》,一方面,“因曾经历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另一方面,“至若悲欢离合、兴衰际遇,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这是虚实结合、真幻变换的叙事手法。读《红楼梦》不需要以索隐和考证的方式在书中追求作者的寓意和身世——“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但是,如果不理解曹雪芹独到的叙事手法,不能从虚幻中见真实,则不能真正领略这部旷世奇书的人文意义和美学价值。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虚幻至极,但又极其切实。如果只是恍惚读来,则必错失其深刻的真实(“事切”)和隽妙的意蕴(“真传”)。

  脂砚斋批语说,曹雪芹撰《红楼梦》,情之至极,言之至确(第18回);妙神妙理,请观者自思(第8回)。读《红楼梦》,不仅须有一腔热心肠,还得具备神清意明的理智。

  (作者:肖鹰,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5日 16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海棠诗社的大秘密
原创2022-02-17 02:21·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朱慈炤在《红楼梦》中总共写了两次诗社的先后五次诗会,脂砚斋在第二回里评贾雨村的《对月寓怀》时特别批道:“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

“诗”其实是暗指“史”,“传诗”其实是“传史”,朱慈炤通过诗会作诗来影射明亡清代的大历史,这些诗作是诗意化了的明亡史。

其中玄机,且让我逐一解来。

先说海棠社,海棠诗社是大观园内第一次,也是最正规的一次结社。海棠诗社是大观园的一个缩影。海棠社的名字由来是因为恰逢贾芸送了两盆稀有的白海棠而起名。朱慈炤把的时间写得清楚,海棠社成立于宝玉被打后,农历八月二十日贾政离开后的秋天。第三十七回一开头就明确写道:“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

宝玉被打是暗喻朱明政权在1644年甲申之变崇祯殉国而受到沉重打击,虽然一开篇朱慈炤写“无朝代年纪可考”,但这个八月二十日却写得非常清楚,那甲申之变的1644年的这个日子有何特殊意义呢?

意义可实在太大了!农历甲申年八月二十日是清帝顺治离开盛京前往北京的日子!见《清史稿。本纪四。世祖本纪一》载:“顺治元年八月丙辰朔,日有食之。己巳,定在(北)京文武官薪俸。乙亥(即农历八月二十),车驾发盛京。”贾政八月二十日离开北京暗喻朱明的北京政权已经彻底丧失!“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朱明政权丧失、宗庙倾覆,朱明诸子弟怎能不洒泪悲泣?

明白了这个历史背景,就不难知道崇祯贾芸送两盆白海棠给宝玉乃是暗喻崇祯身死国灭,南明由此建立了。

为何贾芸送了两盆白海棠?因为崇祯殉国后的朱明政权都属于后明政权,前明为“一”,后明自然是“二”。

为何是探春发起诗社?因为探春郑成功是南明的最后的抗清力量,所以发起南明诗社的这个荣誉朱慈炤送给了郑成功。

一般说的海棠都是指蔷薇属的西府海棠,怡红院里的女儿棠就是西府海棠,是春天开花。但崇祯贾芸送来的这两盆白海棠却不是西府海棠,而是秋海棠。

秋海棠秋天开花,古名“八月春”,“春”是朱明政权,“八月”乃秋代指清廷,“八月春”暗喻清廷入主中原后的朱明政权,那是什么?后明政权是也!

“秋海棠”又名“断肠花”,无香。可怜南明政权的被剿杀,如何不让汉人痛断肠?

秋海棠“无香”,因为暖香黛玉是被承认的朱明正统,而南明则完全不被清廷承认,秋海棠“无香”又暗含了南明政权的正统性完全不被承认。

清代陈淏之《花镜》卷六花草类考:“秋海棠一名“八月春”,为秋色中第一。其异种有黄、白二色。” 秋海棠一般都是红色粉色,白色的确少见,怪不得贾芸专门孝敬进来,秋海棠是白色是为了强调海棠诗社乃是暗喻八月春南明与清廷白的相持抗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人诗号里隐藏的大秘密
原创2022-06-09 08:04·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李纨的诗号“稻香老农”的解密请看前文《杏花李纨的稻香村里的大秘密》。

接着分析其他人的诗号。

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

探春郑成功说:“秋暗喻后金清廷,我这个反清复明的政权就是秋国里坚守朱明故国情怀的居士。”

宝玉提出来要探春以“梧桐芭蕉”起别号更好。梧桐栖凤,凤凰在书中暗喻朱明政权。杜牧的《芭蕉》一诗中有:“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 用芭蕉才能点出郑明孤悬海外却仍不忘初心,坚持反清复明!

探春于是自号“蕉下客”,正是以雨打芭蕉“归乡梦”暗喻我郑成功虽是远驻台湾的海外孤客,但决不放弃“不信中原不姓朱!”的反清复明的复国梦!

黛玉提及的“蕉叶覆鹿”典出《列子•周穆王》:“ 郑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 比喻恍忽迷离,得失无常,一再失利。暗喻了探春郑成功的复国梦最终破灭无望。而他开创的明郑也在1683年随着郑克爽的投降而彻底灭亡。

李纨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也只三个字。我是封他‘蘅芜君’了,不知你们如何。”探春笑道:“这个封号极好。”宝玉道:“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 【己夹:必有是问。】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 【己夹:真恰当,形容得尽。】李纨道:“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王’就好。” 【己夹:妙极!又点前文。通部中从头至末,前文已过者恐去之冷落,使人忘怀,得便一点。未来者恐来之突然,或先伏一线。皆行文之妙诀也。】宝玉笑道:“小时候干的营生,还提他作什么。” 【己夹:赧言如闻,不知大时又有何营生。】探春道:“你的号多的很,又起什么。我们爱叫你什么,你就答应着就是了。” 【己夹:更妙!若只管挨次一个一个乱起,则成何文字?另一花样。】宝钗道:“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宝玉笑道:“当不起,当不起,倒是随你们混叫去罢。”李纨道:“二姑娘四姑娘起个什么号?”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作什么?” 【己夹:假斯文、守钱虏来看这句。】探春道:“虽如此,也起个才是。”宝钗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

宝钗的“蘅芜君”乃是取自元妃省亲时给改的名字“蘅芜苑”,谐音“恨无缘”,暗喻“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宝玉最后离弃宝钗,朱明遗民对清廷的不承认不接受。

接下来一听宝玉要起诗号,宝钗亟不可待地马上开口,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 【己夹:真恰当,形容得尽。】清廷宝钗说:“你朱慈炤就是个没正事整天瞎忙活。”

这话李纨不愿听,于是提出来要宝玉朱慈炤继续使用小时的原号“绛洞花王”。“绛”即朱红色,“绛洞花王”即“朱明华王”。

朱慈炤只能说:“那是朱明还没有灭亡前的事了,现在清廷已经坐稳了江山,还提朱明帝王作甚么。” 脂批的【赧言如闻,不知大时又有何营生。】“赧言如闻”道出了朱慈炤的万般无奈和无尽自责,羞愧于自己亡国后的毫无作为。

探春听了却不依,只附和李纨说道:“我们爱叫你什么,你就答应着就是了。”探春表明态度,不管形势多残酷,我们绝不放弃反清复明的抗争,只会承认“绛洞花王”朱明华王,绝不接受清廷统治。

可是清廷宝钗装听不见,偏偏固执地要给宝玉另外起号“富贵闲人”。“富贵”是暗喻宝玉本是既富且贵的帝王,而宝钗起的“无事忙”和“富贵闲人”不是“无事”就是“闲”,这“无事”“闲”的潜台词是:你本是朱明帝王的朱慈炤一边闲着吧,忙也无用,这统治中原的差事就交给我清廷吧!

其他三人都在前面已经解过了:

——黛玉的“潇湘妃子”,暗指被天启比作“舜帝”的崇祯和他的妃子田秀英。

——迎春的“菱洲”是指南京的皇苑,以借指南明四帝一监国的五个政权。菱洲位于玄武湖东南,东面濒临钟山,有“千云非一状”的钟山云霞,自古就有“菱洲山岚“的美名。因洲上昔日盛产菱角,且洲形似菱而得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黄册的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档案馆)。玄武湖从此作为一代禁地,与外界隔绝了二百六十多年。

——惜春的“藕榭”是指惜春是芙蓉黛玉的藕根后代朱慈炤。

“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作什么?” 【己夹:假斯文、守钱虏来看这句。】”迎春的话影射的是表现得极是积极却不作诗偏偏要作裁判定胜负的李纨。脂批的“假斯文、守钱虏”乃是讥讽不做诗白起个号的“稻香老农”李纨——东林党和他们的懿安皇后张嫣张宝珠其实是假斯文的守钱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咏白海棠的历史密码
原创2022-06-16 22:06·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薛家原住在东北角上梨香院,梨花白色,古人多将雪和梨花联系,如《广群芳谱》“二月间开白花,如雪六出”,又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东北角上梨香院”乃是暗喻薛家乃是来自东北白雪极寒之地的清廷。

海棠诗社用秋海棠暗喻南明,梨花海棠的组合不由得让人想起苏东坡极有名的一句诗“一树梨花压海棠”,海棠诗社的名字已经暗喻了海棠南明被梨花清廷最终压制的不幸结局。

接下来,该解诗了。括弧()中是我对诗的解释。

先看宝玉,因为宝玉的诗最是写形,一看就知道说的是白色的竹节秋海棠,叶上的白色斑点正是如同眼泪一般分明。

《宝玉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重门,多用于借指宫门或者边防要塞。皇宫和边塞都被秋后金占据。七节说的是秋海棠有竹节,这秋海棠八月春却是满盆雪,中原已完全被清廷占据)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太真杨妃即宝钗是冰作影的清廷正在当权时,捧心西子即黛玉是朱明正统已灭亡化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愁千点,泪一痕写出了叶子上的斑点,风雨暗喻清廷,风不散雨又添,清廷的恐怖统治日渐巩固,如何不让我心生千愁更添泪!)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写朱慈炤自己无奈倚栏独吹怨笛的愁苦形容)
  《探春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朱明政权日渐西山,翠盈雨满盆,清廷日趋坐大,)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消魂。
  (我是朱明人品行高洁,绝不承认清廷,可是只因清廷雪,致使朱明魂易消)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只有一处明郑是独力难支,在明月下留下抗争的倩影)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对照黛玉诗中的“月窟仙人缝缟袂”,不要说白衣仙女飞升离去,你看朱明之魂仍然在,伴我战斗在黄昏!)
  《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蒙双行夹批: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
  (为了护理白海棠我宝钗连门也不出,这一方面是反讽宝钗天天往怡红院里跑却说自己庄重自持大门都不出;另一方面是传达明清之争的潜台词:为了彻底消灭朱明政权,我清廷是费尽心机、全力以赴。)
  自携手瓮灌苔盆。
  (水灌苔盆暗喻清廷入侵中原)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清洁自厉,终不肯作一轻浮语。】
  (胭脂红色被清廷水洗去,换了白色秋阶影,冰雪清廷将海棠的朱明玉魂换做了清廷的水露魂,中原的汉人政权已经被我清廷彻底改换!)
  淡极始知花更艳,【庚辰双行夹批:好极!高情巨眼能几人哉!正“鸟鸣山更幽”也。】
  (花变作白色才更加艳丽:这一方面是暗示宝钗表面上看似对宝玉没有图谋,其实正是因为宝钗对宝玉图谋极深,所以注意隐藏心机故作假姿态。
  另一方面也是清廷的高调宣告:清廷的白可比朱明的红更加艳丽更加英明神武,汉人应该乖乖俯首遵奉清廷才对)
  愁多焉得玉无痕。【庚辰双行夹批:看他讽刺林宝二人着手。】 
  (“痕”即泪痕,宝钗讥讽二玉:宝玉黛玉一看国家无望,他们这愁多了能不流泪么?)
  欲偿白帝凭清洁,【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收到自己身上来,是何等身份。】不语婷婷日又昏。
  (一个白帝一个清,白雪清廷要认清!)
  《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庚辰双行夹批:且不说花,且说看花的人,起得突然别致。】
  (与宝钗的自称“昼掩门”的刻意做作相对照的是,潇湘妃子的真随性)
  碾冰为土玉为盆。【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料定他自与别人不同。】
  (要将清廷冰碾灭为土,朱明才是真玉的汉家政权。)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南明这白色的八月春开在清廷入主中原后,是北京朱明灭亡后残存的政权)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庚辰双行夹批: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
  (朱明祖宗只能为朱明准备缟素寿衣,在金秋清廷的摧折下,无力回天的朱明只能哀怨悲泣)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庚辰双行夹批:看他终结道自己,一人是一人口气。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今日之作宝玉自应居末。】
  (这亡国的痛苦和无助能向谁去倾诉,只能任由清廷西风带来昏沉黑夜)
  湘云第二天才补做,因为湘云是明史,史书当然是后来者写就,时间上自然要延迟。
  湘云为何独她写了两首写了两篇?因为写的是崇祯之后的后明,南明即排在被承认的正统朱明后的二明。
  《湘云咏白海棠》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己夹:落想便新奇,不落彼四套。】种得蓝田玉一盆。【己夹:好!“盆”字押得更稳,不落彼四套。】
  (蓝,冷色系,指清廷。昨日崇祯已经殉国成仙,才会有今天八月春秋海棠开在清廷入主中原后)
  自是霜娥偏爱冷,【己夹:又不脱自己将来形景。】非关倩女亦离魂。


  (清廷是霜娥冷酷无情,我这明史不是那《离魂记》中的倩娘,可是却从此失去了朱明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己夹:拍案叫绝!压倒群芳在此一句。】雨渍添来隔宿痕。
  (秋“金”冰雪清廷称王中原,这雨雪不断更让汉人旧愁又添新愁。)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己夹:真好!】
  (诗通“史”,幸喜的是著史人著史不倦,绝不虚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己夹:更好!】
  (秋海棠南明顽强坚持在任何角落,不论是“蘅芷萝薜”的清廷统治区,还是偏僻地域或是狭小地方)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中华喜爱高洁的朱明却难以支持,人们因为不满秋金而纷纷送掉性命)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帘,回顾前文解“杏花村”那一节,帘喻指清廷八旗的“旗”。朱明玉就如同蜡烛一般在清廷风里燃尽最后的血泪,冰晶清廷八旗将朱明月彻底隔绝在户外)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己夹:二首真可压卷。诗是好诗,文是奇奇怪怪之文,总令人想不到忽有二首来压卷。】
  (满腹的思明愁绪想诉说给月中嫦娥,可是夜色昏昏看不到明月的我如何能做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十二首菊花诗的秘密
原创2022-07-06 21:27·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作完了秋海棠南明诗,“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明史离开了黛玉朱明,彻底落入了宝钗清廷之手。
  “湘云只答应着,因笑道:“我如今心里想着,昨日作了海棠诗,我如今要作个菊花诗如何?” 菊花是与梅、兰、竹合称四君子的君子之花。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中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写出了菊花不畏冰霜的高尚气节。前文揭秘贾府的四样汤模时已经说过了:菊花是指如秋爽斋探春郑成功这样并非朱明后裔却在明亡后依然坚持抗清的义士。秋海棠南明灭亡之后就是反清复明的傲霜菊花了。湘云要做菊花诗,就是为了歌颂这些反清复明的义士。
  菊花诗的规矩:“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朱慈炤用宝钗的话揭示出菊花诗乃是借菊咏人赋事。
  菊花诗的内容:宝钗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为了便于分析,我将诗按写诗人归类解读。
  先看宝钗。宝钗的海棠诗中和螃蟹诗中反复出现“重阳”,有两种寓意:
  1,女为阴,男为阳,这对“重阳”的热切惦念暗示了宝钗对宝玉急切而不可遏制的觊觎渴望。《咏白海棠》中宝钗写道“淡极始知花更艳”,正是要收于此处,朱慈炤用反复的“重阳”揭示宝钗在“淡极”的伪装下的欲望其实“更艳”更可怕。这是影射外表看似不争的周后对崇祯志在必得的极度强烈的可怕欲望,才会接连害死受宠的田妃母子四人。
  2,《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重阳乃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暗示的是“明”。宝钗对重阳的渴望其实就是清廷对彻底镇压菊花反清复明的渴望。
  忆 菊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从表面上看,宝钗因为得不到菊花“忆之不得”而发愁,其实《忆菊》一方面表达的是宝钗对宝玉求而不得的失落,更深层次上暴露出的是清廷面对不能遏止的菊花义士们的不断反清复明运动的惆怅郁闷。
  前六句都是描述宝钗清廷愁绪难解,“蓼红苇白断肠时”,“红”指怡红公子宝玉,也喻指朱明,“白”指宝钗,亦指清廷,宝玉宝钗虽然结合却最终落寞凄凉收场,红白相逢令人“断肠”。“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描述的是宝钗不得宝玉之爱的凄冷寂寞、清廷不得汉民人心的忧虑寂寥。“谁怜我为黄花病”,更是直白地表达了清廷对反清复明的菊花的忧虑焦灼。“慰语重阳会有期。”只能自我安慰反清复明终会结束的。
  画 菊  蘅芜君
  诗馀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得不到菊花,平息不了反清复明怎么办呢?清廷只好选择阿Q精神“画菊”自慰。“诗馀戏笔不知狂”,清廷不再狂妄;“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显露了宝钗下笔匆乱的不安急躁;“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直白地写出了宝钗的无奈,只能画饼充饥画菊自慰了。



菊花是反清复明的义士,身为朱明正统继承人的宝玉朱慈炤对高洁的菊花自然是要大力寻访和苦心栽培了。看诗:
  访菊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但凡局势稍好的霜晴之时,我便会偷闲出来寻访菊花,绝不会因为饮酒之乐或是身体不适而放弃难得的寻访机会。找遍霜前月下、槛外篱边,哪里会有菊花?不顾远游辛苦、不畏清廷严酷统治下的时局艰难,我兴致悠悠、热情满怀四处寻觅菊花的身影。菊花啊!你若是明白可怜我的苦心,请不要辜负我寻访的辛苦。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迳绝尘埃。
  终于找到菊花,我带着锄头将菊花移栽到篱畔庭前。昨夜一场雨正好为菊花施水成活,今早我喜悦的看到菊花在秋霜里傲然开放。冷秋里我在这菊花香里饮酒一杯吟诗千首借诗隐史传世。我会用泉水浇灌用心去养护爱惜这傲霜的菊花,保护它不受到凡世的喧闹的侵害。
  来看黛玉的菊花诗。黛玉即“代玉”——“代替宝玉”,黛玉的三首菊花诗其实是宝玉,即作者朱慈炤的自舒胸臆。
  咏 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诗”通“史”,“诗魔”其实就是“史魔”。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表面上描述了创作诗词的自我沉静的状态,其实是写由于清廷史魔的文字狱迫害,记叙历史只能曲折婉转暗中写下。
  “毫端蕴秀临霜写”说的是《红楼梦》是“毫端蕴秀”笔下有乾坤,因为在清廷可怕的文字狱迫害下“临霜写”不得不为之。
  “口角噙香对月吟”隐述的是痴心记取朱明史。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讲的是: 只靠这三言两语的亡国的自怜哀怨,有谁能够明白我在清廷冷秋里的心情呢?
  哀怨之后,朱慈炤振奋心情,气势高昂的写道“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正告世人:菊花傲霜的高洁不屈终是会让世人钦佩怀念的!表达了朱慈炤坚持到底的决心。
  问 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欲讯秋情众莫知”,除了高风亮节的菊花又有谁能傲然挺立在冷秋之中呢?其他的众花都不能。
  所以我“喃喃负手叩东篱”,这个“叩”字犹如访友叩门,表达的是作者与菊花之间的宛若老朋友一般的相知相惜。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我问菊花:你如此孤标傲世是同谁一起隐居呢?你为何要在这众花凋谢的冷秋中独自傲立呢?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qióng)病可相思?” 这冷秋里只有寒露冰霜,一片萧索,你独然傲立是何等的孤独啊!难道你是等待雁归?听着蟋蟀的悲鸣来寄托对朱明的相思之情么?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这结尾的两句是菊花的回答:不要说这萧索的人世找不到知音交谈,只要理解我的一片赤心,即使只言片语对我也已足够!
  菊 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菊梦》是用“庄生蝶”展开的。“庄生蝶”其实就是“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也就是说梦境与现实已经无法分别,作者已达“物我两忘”的境界,人与菊已浑然一体难分彼此。这传达的是黛玉对菊花的感情已从起初的钦佩仰慕升华到相知交融。
  “我在菊畔一觉醒来已是清廷天下,清廷的云遮蔽了明月再也看不清。我在菊畔入梦并非为了成仙登临仙境,而是为了感怀与菊花缔结的那份朱明之盟。我入睡的时候还有反清复明的南飞雁的哀鸣在耳边伴随,可是却最终被蟋蟀那恼人的噪鸣将我从梦中惊醒。梦醒了,可这醒来之后无助的“幽怨”该去向谁倾诉呢?只有向那无语的“衰草寒烟”寄托我的无限哀伤的悲情了。”朱慈炤用南飞雁暗喻了黛玉的背井离乡,用蟋蟀的恼人噪鸣暗喻了黛玉和反清复明的悲剧结局。

史湘云是明史,她要做的是记取菊花。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别圃移来贵比金”,别圃移来的非朱明后裔的反清复明更是弥足珍贵。“比金”同时还暗喻了菊花与金的“比”试对抗!反清复明是一时平淡一时激烈。我在这冷秋的菊花香中记取反清义士的壮烈。没有人比你更加高洁更有傲骨,唯有我来记取这事实。不能辜负那抗金的寸寸光阴,我要将它全部写下。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三径”,第十七回中清客的《兰风蕙露》对联中就有“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三径”的典故: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不再接待他人,这三人都是隐居不愿做官的。故后来借多以“三径”指退隐。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故而朱慈炤在此处用“三径露”来借指菊花。
  我将高洁菊花郑重供起,弹琴酌酒欣喜有了菊花陪伴,因为菊花的点缀更让几案幽雅。
  “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不必近前身在隔座便能闻到菊花香,将书抛在一边看着这案几上供着的一支菊花。“抛书”暗喻了对清廷篡改史书的鄙弃。
  有了菊花香,做起了香甜的新梦。暗喻的却是在这清廷的冰霜中,我明史又有了新的可歌可泣的内容可供记取。
  秋日斜阳将落,冷落的菊圃让我回忆起旧日老友曾游,我与菊花一样高洁傲世,不愿学那世俗的春风桃李只一心贪图荣华富贵!春风桃李是谁?桃花袭人和杏花李纨是也!
  《供菊》所谓的“背面傅粉”,就是说写了供着的菊花后又写了原来在园圃中赏菊的情景,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烘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秋光”借指“菊影”,菊花的影子就在这不媚世俗的世外“三径”上移动。从窗户透出的光将菊影变换,篱笆露过的月光更显菊花的玲珑。
  寒菊的月下芳影中应有他的英魂留驻,明史中应该留存他的英雄事迹。
  冷霜中虽有菊花的神采可惜终是一场空梦,清廷的官修明史虽然有记载可是因为不真实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神采。
  只因珍重菊花的难得暗香,不要踏碎她的倩影,不要篡改菊花的历史,谁的醉眼能认得清楚这朦胧菊影?谁能有一双慧眼,能穿透清廷官修明史的重重伪乱辨认出这菊花的真正芳姿?
  探春郑成功就是反清复明的义士代表,簪菊是他自亮身份,残菊是他的凄凉结局。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整日忙于种菊供菊,折来插在头上是为了让读者明白我就是那反清复明的菊花,你们休把这簪菊当作是闺中女儿的镜中梳妆!
  京都公子爱菊花,爱菊成狂的彭泽令陶渊明也好酒。“短鬓冷沾三径露”是说我头上簪着秋菊,“三径露”见《供菊》解释。“葛巾香染九秋霜”典出南朝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 我如陶公一样簪菊醉酒。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我的高尚情操是无法为这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就让他们拍着手取笑我这副簪菊醉酒、坚持反清复明的疯傻吧!
  残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宝钗为菊花诗排序时说道:“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残菊》已经暗喻了反清复明最后的失败结局。“万里寒云”写出了郑成功的孤悬海外万里远,也写出了清廷的统治日大以至万里皆是寒云天。《残菊》中的“金淡泊,翠离披”亦写出了反清义士对清廷造成了很大打击,反映出菊花抗金的成绩。结尾用“暂时分手”的不舍的激励语作别,写出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壮怀激烈!


  作为反清复明的菊花诗的结尾之作,我就仿着原样解《残菊》,以致敬反清义士傲霜菊:
  
  露凝霜重秋渐深,菊花难抗重霜侵。
  枝无全叶仍力抗,杆倾花落留余香。
  蟋蟀悲鸣雁归迟,万里寒云月不明。
  重整反清旧旗鼓,暂时分手待明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螃蟹盛宴的处处大玄机
原创2022-07-13 21:30·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海棠社咏完了白海棠诗紧接着就是薛宝钗帮史湘云张罗的螃蟹盛宴。那这螃蟹宴有何深意呢?
  湘云请贾母赏桂,“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
  前面说了:藕香榭寓意被承认正统性的北京朱明芙蓉已经灭亡凋谢,仅剩下了藕根朱慈炤。
  藕香榭的对子“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中“竹”谐音“朱”,说的是芙蓉朱明已亡,只剩香菱藕根这些后人记取朱明;
  桂花隐喻南明的最后一帝桂王永历, “两颗”正是对应“二木头”南明贾迎春,不信?往后看迎春的举动;
  碧清水自然就是清廷了。
  凤姐的话是暗示螃蟹宴即将开宴时的背景是南明已经接近尾声的永历时期。
  螃蟹宴在贾母走后即朱明(包含南明)灭亡后,再看各人情态:“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宝钗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掷向水面,引的游鱼浮上来唼喋。湘云出一回神,又让一回袭人等,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探春和李纨惜春立在垂柳阴中看鸥鹭。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
  鱼儿离不开水,乃是水中物,鱼暗喻了清廷。黛玉钓鱼想捉清廷,而宝钗呢?掐了桂蕊给鱼吃,暗喻清廷吞灭了桂王的永历政权,南明灭亡。
  “柳”即 “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不拜金的精神,“立在垂柳阴中”暗喻是不与后金清廷合作的明遗民。“鸥鹭”都是生活在水边的吃鱼的水鸟,看鸥鹭的探春和李纨惜春都是明亡后生活在清廷水边的想吃掉清廷鱼的明移民。李纨比较特殊,李纨是先梅花后桃花的变色花,即先是朱明臣后作清廷奴的变节人,此处应是未变色降清前。
  茉莉花以香闻名,又名“香魂”,传说茉莉花原本是没有香味的,唐代有一苏州名妓名真娘,本是出身京都长安一书香门第。因为逃避安史之乱随父母南逃,不想路上与家人失散,流落苏州,被诱骗到妓院。因真娘才貌双全,很快名噪一时,但她只卖艺,不卖身,守身如玉。苏城有一富家子弟王荫祥爱上真娘,想娶她为妻,真娘因幼年已由父母作主,有了婚配,只得婉言拒绝。王荫祥还是不罢休,用重金买通老鸨,想留宿于真娘处。真娘为保贞节悬梁自尽。王荫祥得知后悲痛至极,于是厚葬真娘于名胜虎丘,并刻碑纪念,种茉莉花于墓上,人称“花冢”,从此茉莉花就有了香味,人们都说是因为真娘的魂魄附于茉莉花上之故,故而将茉莉花称作“香魂”。真娘的不幸身世也正是从京城流落出来偏安江左的南明的不幸历史的完整写照!还记得香菱的判词么:“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迎春穿茉莉花正是朱慈炤暗示读者此时的迎春已是“香魂”,南明灭亡了!
  “黛玉放下钓竿,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庚辰双行夹批:写壶非写壶,正写黛玉。】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庚辰双行夹批:妙杯!非写杯,正写黛玉。“拣”字有神理,盖黛玉不善饮,此任性也。】丫鬟看见,知他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斟,这才有趣儿。”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庚辰双行夹批:伤哉!作者犹记矮□舫前以合欢花酿酒乎?屈指二十年矣。】黛玉也只吃了一口便放下了。宝钗也走过来,另拿了一只杯来,也饮了一口。”
  黛玉刚说了句“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就殷勤地“忙道:有烧酒”,足见宝玉之心系所在。脂批的【合欢花】提示宝玉给黛玉喝合欢花浸的酒乃是大有寓意。

关于合欢花的来历有这样的传说:舜帝南巡仓梧而死,其妃娥皇、女英遍寻湘江,终未寻见。二妃终日恸哭,泪尽滴血,血尽而死,逐为其神。后来,人们发现她们的精灵与虞舜的精灵“合二为一”,变成了合欢树。合欢树叶,昼开夜合,相亲相爱。自此,人们常以合欢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原来这合欢花又是暗合黛玉的“潇湘妃子”舜妃之喻,朱慈炤真是处处照应啊!
  接着“宝钗也走过来,另拿了一只杯来,也饮了一口”,这是暗示宝钗要插足破坏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姻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讽刺太毒的螃蟹诗的秘密
原创2022-07-22 09:11·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这螃蟹宴上被吃的螃蟹是哪里来的呢?是“薛家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螃蟹原来是薛家清廷捉来的。作螃蟹诗是在完成了菊花诗后,《残菊》暗喻了郑成功的失败。在南明已经灭亡,郑成功也已失败后的螃蟹诗说的是什么呢?

前面说了鱼乃水中物,鱼暗指清廷,所以黛玉钓鱼而宝钗是拿桂花喂鱼,探春惜春看鸥鹭吃鱼!那这螃蟹是什么呢?鸥鹭是生活在水边水上,而螃蟹是横行于陆上和水中!这水中暗示了螃蟹也是清廷人,那螃蟹的陆上行又是怎么回事呢?

朱慈炤笔下的螃蟹是指此人原来本是效力朱明的陆上客,后来降清变作水中行,而后又上岸反清的反复之人,他是谁呢?大家看好了,大观园是赏桂吃螃蟹,一共只做了三首螃蟹诗,而且这三首螃蟹诗里都有“桂”字。这都是朱慈炤为了暗示大家此人名中有“三”有“桂”杀了“桂王”永历帝。这下大家知道螃蟹是谁了吧?天下谁人不识的吴三桂是也!

吴三桂为了一己之私迎清入关,为讨好清廷更是甘效犬马之劳,不但残酷剿杀西北地区的抗清义军、动辄屠城,对朱明后裔更是不遗余力地去斩尽杀绝,他向清廷上奏著名的《渠魁不剪三患二难》疏, 请求“大举入缅,以尽根株”。在永历帝父子被吴三桂抓获后,就连军中的八旗军官都为永历帝不平而去辫起义,却因走漏消息导致2000多满兵被吴三桂杀害,详见钱海岳的《南明史》:“上(永历帝)自蒙尘,冠马尾愣鬃帽,衣屯绢大袖袍,束黄丝带,举止端庄,甲士参谒,静?坐不视,奏语不答。满兵中有蓝旗章京兀儿特者,见而大愤,曰:“吴三桂食明厚禄,何无毫发恩乃尔!”谓其下曰:“此真天子也,可奉之为百世功。”八旗将士拜呼万岁,争去辫为号。统领邵尔岱牛录下蟒出洒出,纠兵官阿尔必、岳得济、苏间色、对大拜、门都海、住厄西兔等四十余人,自称平汉王,刻印缮装。乘城演剧举事,共扈上幸汉中起义,尽杀汉中大营兵。事泄,死者二千余人。”对朱明斩尽杀绝的吴三桂还得意地以砍伐月桂的“吴刚”自喻,详见前文《有帝王气象的贾雨村的第二张脸》中摘录的陈寅恪先生的考证。

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己夹:全是他忙,全是他不及。妙极!】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己夹:且莫看诗,只看他偏于如许一大回诗后又写一回诗,岂世人想得到的?】众人看道: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姜”音似“羌”,指清廷胡虏,胡虏清廷同吴三桂斗得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这句是骂横行一时地吴三桂忘恩负义,没有肝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吴三桂在清廷朝中沉浸太久身上有积寒,香与腥同义,吴三桂就算反清也无法洗刷掉他手上曾经沾满的朱明君臣义士的鲜血。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忙碌一生为利禄,终究不过是沦为清廷盘中餐。

黛玉的《螃蟹诗》: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临死都在缠斗中,“喜”谐音“熙”,指康熙吃掉了吴三桂。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双手沾满了南明皇室的血,原是朱明红朝人,如今更又举起了反清旗帜妄图博取义名。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戚:不脱自己身分。】

看看黛玉即崇祯怎么说:八足,指吴三桂降清后变成清廷八旗的走卒。可怜你为清廷八旗卖命出力,到头来还是被清廷给吃了,本是我朱明臣却误国卖国,你这最终兔死狗烹的经历如何让我吃得下这肉喝得下这酒呢?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桂拂清风”实为“清风拂桂”,清风将“桂”吹得飘摇,暗喻以桂王永历帝结尾的南明被清覆灭;“菊带霜”暗喻在清廷霜冻的打击下菊花义士亦是独力难支。

宝钗的《螃蟹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灭了南明举杯畅饮,我清廷现在就盼着吃掉吴三桂呢,口水都流海了。又是“重阳”,回顾前文解《菊花诗》,朱慈炤这是讽刺薛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宝钗的“淡极”伪装下其实是急切的觊觎渴望,口水横流啊!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春指朱明,秋指清廷,你吴三桂先是朱明臣后变清廷奴;“空黑黄”是骂吴三桂枉费做了清廷黑的奴才,而后又因清廷撤藩而自封为帝,你这利欲熏心昏了头的东西哪里有什么方向?

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写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

大家都说骂的好!吴三桂这个东西可不就是这般货色么!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为了洗刷旧日投靠清廷、残杀南明宗室的臭恶名声还是得靠打反清的菊花义士的旗号才行。为了摆脱为清廷效力多年的而积攒下的寒冷的恶名必须要靠反清打羌才成。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兔死狗烹,现在被烹煮了的你还能怎样横行?朱明势力都已经被剿杀一空了,曾经的朱明天下的丰沃肥美禾熟黍香如今都尽属我清廷了,跟你带路党吴三桂再无半点关系了!你再也别想再分一杯羹了!

“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大家一看,宝钗的诗把吴三桂的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投机渔利和作茧自缚的咎由自取写得实在是太绝了。

在朱慈炤笔下,吴三桂既是乌龟(乌三龟),又是螃蟹(别漏看了“虫”字旁),正经的路上行的水中物——两栖爬虫一个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7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红楼梦》中的桃花社和柳絮词
原创2022-07-27 21:43·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大观园共起了两个诗社,一个是后明“八月春” 秋海棠诗社,然后就是桃花社。



桃花在书中借指贰臣,去年的旧明已亡,换了清廷新朝天下,桃花又是一年春,贰臣投靠新主重获富贵。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人指黛玉朱明,桃花指贰臣,朱明与贰臣之间被“帘”即“旗”——八旗清廷分隔。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贰臣乱纷纷,桃花又是一年春,现在“凝碧”成了清廷奴才。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雾”从“雨”暗指清廷,“烟”指桃花盛开远看似烟气。“雾裹烟封一万株”实为“雾裹烟封朱”——清廷联手贰臣封杀剿灭朱;“烘楼照壁红模糊”重点落在“红模糊”——即朱明覆亡。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贰臣侍女将金盆后金的清廷水迎入侍奉,胭脂朱明已经冷去。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春归尽”朱明完,空剩下过去的朱明痕迹。



这黛玉所做的《桃花行》乃是悲泣朱明的灭亡无可挽救的“泪干春尽”,所以才令“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而插写的“宝琴笑道:“你猜是谁做的?”宝玉笑道:“自然是潇湘子稿。”宝琴笑道:“现是我作的呢。””乃是暗示读者《桃花行》的真正作者是宝琴,宝琴也就是作者朱慈炤。



“说起诗社,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 次日乃是探春的寿日,黛玉笑向众人道:“我这一社开的又不巧了,偏忘了这两日是他的生日。虽不摆酒唱戏的,少不得都要陪他在老太太,太太跟前顽笑一日,如何能得闲空儿。”因此改至初五。”这桃花社成立后的探春过生日是影射在朱明包括南明灭亡后,探春郑成功的明郑成为汉人政权的代表。而后朱慈炤写道“可巧近海一带海啸,又遭蹋了几处生民。地方官题本奏闻,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账济回来。”,这“近海海啸”正是影射明郑政权在近海地区开展的反清斗争。



接下来看暮春时节的《柳絮词》。柳树影射的是在明亡后洁身自好不与清廷合作的明遗民,而被风吹的柳絮是暗指失去根基无可依附的汉人。朱慈炤在第四十回刘姥姥入大观园时借黛玉的口说道:“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这风中柳絮亡国人、这雨中残荷朱慈炤正是化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的名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哀怜汉民亡国后的身不由己任人宰割、悲戚自己国破后的身世浮沉凄苦伶仃。



史湘云的《如梦令》,其词曰: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岂是绣绒残吐?”是说并非是春暮柳残而导致的柳絮自己离枝,而是因为“纤手自拈来”柳絮被手扯拈而落——汉人被清廷瓦解分化,“鹃”即啼血杜鹃,“燕”即燕王朱棣,“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遗民悲泣,清廷你停下手吧,不要把这朱明春光灭绝!



探春的半首《南柯子》: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

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探春悲叹柳条虽然如缕如丝却难以栓系住柳絮,只能任它各自纷飞。为何仅作半首?壮志未酬身先死,空余长恨在人间。



宝玉续道是: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照应探春的《残菊》收尾: “暂时分手待明年”,可惜明春再见已是隔年期,隔世人!



看黛玉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燕子楼”即朱明楼,因为篡位的朱棣本是“燕王”,“燕子楼”其实就是“燕王子孙楼”,“香残燕子楼”是说燕子楼——朱明王朝的天香黛玉香残身亡。“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柳絮被清廷风卷去,朱明春却无力将它留住。



宝琴即宝玉作的《西江月。柳絮》: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第一句中的“隋堤”正是为了照应宝琴在第五十一回中所做的《广陵怀古》中的亡国之君隋炀帝修的“隋堤”,乃是暗喻同是亡国之君的崇祯残余的影响。汉人江山支离破碎已是难救,但对崇祯的怀念和反清复明的抗争却此起彼伏无穷无止。三春事业南明事,都被清廷风卷去,梅花不屈的抗清英魂,也只是朱明无奈一梦。几处落花悲春暮,柳絮沾满八旗帘栊。大江南北都是一样,尽是亡国人的愁天恨海!



宝钗的《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白玉堂正是照应《护官符》中的贾府“白玉堂”。柳絮在象征朱明的贾府白玉堂前被我清廷风卷起,汉人的抵抗已经被我清廷彻底瓦解消灭,有识时务的自是追随了清廷水而去,如何都会冥顽不化甘心落入尘土?柳条不因柳絮去往何方而改变抗清立场,柳条你这些抗清者休要再笑话无根忘本的柳絮了,你看那些投降清廷的柳絮凭借识时务而直上青云享尽荣华富贵,又岂是你不识时务的柳条能比得了的呢?



这宝钗所做的乃是坐稳江山的清廷用柳絮的“直上青云享富贵”劝降柳条的得意之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6 10:19 , Processed in 0.1337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