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18: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梅村
陈演是崇祯时期演技最好的一位内阁首辅
播报文章




奥森网络真宜
关注


2021-08-05 13:46





张四知接任了大明首辅之位,但由于他德行和能力俱有亏,所以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没完没了的弹劾,搞得他头都大了。



基本上,张四知张首辅每天的主要工作不是处理内阁事务,而是集中精力处理弹劾自己的奏折。必要时,他还得向崇祯帝上疏自辩,而将朝政事务通通延后处置。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三个月,无论是崇祯皇帝还是张四知,二人都已经疲于应付,已经累得够呛。可是,言官们却没有累,他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继续进行着铺天盖地的弹劾。
没办法,尽管张四知非常舍不得自己的首辅之位,但“惹不起,躲得起”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于是只好上疏请辞。而早已精疲力尽的崇祯也很快就批准了他的辞呈,或许,张四知辞职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解脱。
张四知离开内阁后,崇祯召回了之前的首辅周延儒。可惜,周延儒这次出山也无济于事,他本人更因为在督战中欺君罔上而殒命,成为第一个因为欺君而被赐死的首辅。
周延儒之后,陈演接替他而成为了明朝的第六十五位内阁首辅。



陈演(1581年——1644年),字发圣,号赞皇,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乐山市)人。他的才质非常平庸,但是为人却阴险刻薄,一贯弄权乱政排斥异己,甚至到了睚眦必报的程度,最后被李自成斩杀。
陈演在出仕以前的记录无以考证,只知道他在1622年才考中进士。四十一岁的进士虽依然耀眼,毕竟明朝的科举考试绝非易事,不像我们现在考个大学这么so easy。可是,要比起绝大多数首辅来,这个年龄显得有些大了,之前的很多人在此时都已经入阁了。
幸好,陈演的成绩还算不错,通过了庶吉士的学习后,他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得以待在北京继续熬资历,而不必从基层一步步做起。
当时的天启朝,皇帝是不管事的,忙于锛凿斧锯,忙于木工事业;朝臣是不管事的,忙于勾心斗角,忙于朋党之争;而所有的军政大事,皆由魏忠贤魏公公拍板,他真的是当之无愧的“九千岁”。
年龄不小但却初出茅庐的陈演,深知自己的能力也有限,必须寻找强大的靠山才能出头。于是,他先后向最大的两股势力阉党和东林党抛出媚眼,可惜两边都看不上他。这下!陈演可就悲剧了。
之前的好多首辅都是主动选择两不相帮,不涉党争。而他,只能是被动选择两不相帮,不涉党争,只得老老实实的蜷缩在编修的位子上装孙子,踅摸机会的出现。



木匠皇帝朱由校在稀里糊涂的当了七年皇帝后驾崩了,信王朱由检继位登基,史称崇祯皇帝。在他即位后,立即就重用东林党人,着手对魏忠贤的阉党展开清算工作,但凡与魏忠贤有瓜葛的朝臣,一律问罪下狱,有的还被砍头或流放。
一波操作下来,崇祯帝终于发现自己矫枉过正了。因为随着阉党的彻底败落,造成了东林党的一家独大,他们完全把持了朝政,成为了新的祸乱源头。
为了平衡朝局,崇祯又开始起用一些没有朋党背景的官员任职。由于陈演既不是阉党,也不是东林党,所以他不牵涉朋党。得益于此,崇祯对他倒是比较放心,升任陈演担任了翰林院的掌院学士。
真的是既可笑又可悲,被东林党和阉党都瞧不上的废物陈演,竟然成为了崇祯心目中不涉党争的忠直之臣,不断被委以重任。
而陈演,也真的是人如其名,像演员一样善于演戏。在阉党面前,他可以饰演孙子;在东林党面前,他可以饰演清流;在朝臣面前,他可以饰演铮臣;而在崇祯面前,他又可以饰演忠臣。
就这样,陈演的仕途开始顺风顺水,到1638年时已经升任了礼部右侍郎,并且还继续协理詹事府。看来,陈演员的角色扮演很成功,所有人都对他很满意。据《明史·陈演传》记载:
演庸才寡学,工结纳。
凭着过硬的演员功底,陈演再接再厉不断晋升。而且,他摸准了崇祯帝急于求成和好大喜功的秉性,时而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时而又谏言谏策、忧国忧民,终于成为了崇祯皇帝的心腹近臣。



在崇祯帝朱由检又一次扩充阁员时,陈演被授予了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的职位,成功入阁参预机务。凭借扎实的演技,陈演竟然很快就入阁成为了大明朝的阁臣。
此刻,陈演的演技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加“全身心投入到演出”。他敏锐地发现,崇祯开始越来越提防东林党的一家独大,开始有意扶持后宫的宦官参政涉政。于是,陈演迅速与宦官开始勾结,积极刺探崇祯帝的所思所想。据《明史·陈演传》记载:
初入馆,即与内侍通。中官探得帝所欲问数事,密授演,条对独称旨。
被陈演和宦官联手蒙蔽的崇祯帝,不仅懵然不知,甚至还以为自己终于觅得了忠臣和能臣,不断对其加以重用。
1642年,作为阁臣的陈演被崇祯派往山东巡视地方,一面平息流寇的作乱,一面部署满清的防务。巡视期间,陈演继续着自己高超的演技,不断高调重复崇祯皇帝的主张,那就是对于流寇严惩不贷,对于满清死战不和。至于说,如何去剿匪,如何去御敌,他却只字不提。
即便如此,他在回京后还是赢得了崇祯的赞赏,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户部尚书,改任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了仅次于首辅周延儒的次辅。
1643年,第二次执掌内阁的周延儒已经老迈昏庸,竟然在督师抗击清军时故意谎报军情,甚至假传捷报邀功。



许久没有喜讯的崇祯皇帝,被这个假消息蒙骗得喜出望外。欣喜若狂之下,他又是对周延儒亲降手敕,又是御赐蟒袍,更加特旨加封其太师头衔。“太师”这个至高荣耀,只有死后的首辅才有资格被追封,可见,当时的崇祯皇帝该有多么的狂喜。
身为次辅的陈演,自然没有放弃这个扳倒周延儒的机会,很快就上疏进行弹劾。他在指出周延儒一系列罪状的同时,还指责他“欺君罔上,祸乱朝纲”。
周延儒悲剧了!崇祯之前有多高兴,此刻就有多愤恨,他很快下旨逮捕首辅周延儒并在随后赐死。之后,因为举报有功,陈演接替周延儒担任了新的内阁首辅,同时成为了崇祯最为倚重的大臣。据《明史·陈演传》记载:
自延儒罢后,帝最倚信演。台省附延儒者,尽趋演门。



到了1644年初,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势不可挡,他们甚至东渡黄河进入到了山西境内,直逼京师而来。面对如此危局,群臣都建议立即召回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驰援北京,甚至还要做好南迁南京的准备。
而崇祯皇帝,对此也是一筹莫展,举棋不定,每天都是议而不决。和稀泥和了半辈子的陈演,第一次旗帜鲜明地发表了自己的主张,说服崇祯死守北京。而且,他还进一步指出,关外的满清才是大明的第一隐患,李自成的农民军乌合之众,所以坚称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不能撤回京城。
就在明廷上下犹豫和徘徊之际,李自成的农民军却却一刻没有停歇,已经攻克了山西的大同和宣城等地。至此,明朝也彻底丧失了回撤吴三桂以剿灭李自成的最后时机。据《明史·陈演传》记载:
及李自成陷陕西,逼山西,廷议撤宁远吴三桂兵入守山海关,策应京师。帝意亦然之,演持不可。后帝决计行之,三桂始用海船渡辽民入关,往返者再,而贼已陷宣、大矣。



这下,群臣激愤不已,而崇祯皇帝也后悔晚矣,如果不是陈演的一再阻挠,或许吴三桂早已调回了京师勤王,或许早已击退了李自成。向来推责诿过的崇祯自然要寻找替罪羊,而无疑陈演是最合适的人选。
平生演了一辈子的戏,陈演这次却彻底演砸了。在廷议中,他还想为自己辩白,却被崇祯帝当场赶出了大殿,再不听他诡辩。
认清形势后,陈演为了保命,只得上疏乞罪并提出辞职,灰溜溜地准备回乡避祸。据《明史·陈演传》记载:
演惧不自安,引疾求罢。诏许之,赐道里费五十金,彩币四表里,乘传行。
下岗后的陈演,立即开始打包行李准备返回四川老家。结果,还没等他离京出城呢,北京就被李自成攻陷了,而自己的前老板崇祯皇帝也绝望地吊死在了煤山上,明朝至此宣告灭亡。



攻入北京城后,李自成很快就抓获了陈演这个前任首辅。本来,他们还以为陈演尽管能力差点,但还算为官清廉,为了安抚民心,避免造成过多的恐慌,很快就将他释放了,甚至还准备授予官职让陈演二次就业。
不过,做贼心虚的陈演,竟然私下向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刘宗敏行贿。更夸张的是,他在崇祯时期非常抠门,每次捐银也就数百两,如今一次行贿就出手四万两白银,还美其名曰是为义军“助饷”。
这下,不仅刘宗敏开眼了,就连李自成也是大跌眼镜,原来陈老头是一个隐形富豪,之前没少搜刮民脂民膏啊。他们也没有客气,很快就查抄了陈演的府邸,这下傻眼了,真的是送礼送出来的祸事。
结果,在陈家的院子里挖出地窖,里面堆满了金银珠宝,就像金山银山似的。陈演没办法,只得表示自己愿意全部捐赠给农民军,只求饶恕自己的小命。
可惜,他又错了!李自成没有朱由检那么好骗,陈演还是被下狱了。随着满清多尔衮的逼近,李自成决心全力与清军决战。为了防止这帮前明的遗臣们报复,为了稳固北京的局势,李自成还是下令将陈演等一干遗臣全都处决了。据《明史·陈演传》记载:
自成将东御三桂,虑诸大臣为后患,尽杀之。演亦遇害。



就这样,陈演随着崇祯皇帝的脚步,也在不久后随他而去,一同为朱明王朝殉葬了。
对于陈演这个历史人物,后世对他诟病之处甚多。虽然没有列入奸臣传,但张廷玉在《明史》中还是这样评价道:
演为人既庸且刻。
明末吴梅村的书法 家有学子  2017-01-20   |  431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有学者认为,吴伟业是《红楼梦》的真正原创作者,曹雪芹只是《红楼梦》前80回的重要增删、编修者。
吐纳风流——明末大诗人吴梅村书法欣赏






明 吴伟业 爱山台稧饮序 卷 纸本墨笔 30.6x284cm 上海博物馆藏
史称吴伟业书法学米芾,但比米芾收敛,平和流畅,“姿态静逸,极有韵致”,是地道的文人字。《爱山台禊饮序》是清康熙三年三月吴梅村访问湖州太守吴琦时,为禊饮日的一次文人雅会写就的。这次雅会仿效王羲之等人的兰亭之会,同修禊事,并分韵各赋诗词。当时与会的越闿事后将吴梅村亲笔书写的序文装裱成卷轴,随身携带,请许多名人在上面题跋。这便是此幅行书长卷。书法秀丽清润,充满文人气息。
清同治《湖州府志》载:“爱山台在府治后西北隅,宋郡丞汪泰亨所创,取自东坡名句'尚爱此山看不足’”。此台与大文学家苏轼有关。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主湖期间,写下《游道场山何山诗》一首,其中有“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句。苏轼在湖任职不到三个月,即因“乌台诗案”被诬去职。郡人怀之,筑台纪念。登此台,即可南眺道场山之塔影山姿。其后历代文人对此台题诗作文,篇什甚多。

















[url=][/url]


五言律诗轴 绫本,180.2×55.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因人废字者何——谈吴梅村书法
介子平
吴梅村乃通家,明末清初文魁星。《四库全书总目》论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绵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评价相当的高。
论成就,诗为最。一生作诗千余首,大江南北,莫不晓诗名。其作专模唐人格调,辞藻华丽,长于七言歌行,尤工古诗,且以史实入诗,称“梅村体”。名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即出自其《圆圆曲》。与钱谦益、龚鼎孳合成“江左三大家”,并为娄东诗派开创者,后人誉之清代诗坛第一家。赵翼《瓯北诗话》评曰:“以唐人格调,写目前近事,宗派既正,词藻又丰,不得不为近代中之大家。”康熙更是亲制御诗《题〈吴梅村集〉》:“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


词次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论说:“吴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梅村高者,有与老坡神似处。”
戏剧当与词并。代表作有《秣陵春》《通天台》《临春阁》等,皆伤心痛哭之调,其《〈秣陵春〉序》自谓:“一唱三叹,于是乎作焉,是编也,果有托而然耶?果无托而然耶?余亦不得而知也。”




梅村书画之名则为诗文所掩。王鉴论其画“元气灵通,参乎造化”,画风走的是董源、黄公望一路。笔意秀雅,脱尽习气,生平不多绘,然落笔便有卷轴气。何绍基题画曰:“梅村画以朴味胜,欲尽涤文董习气,故矜重不易作,传迹罕见。余旧得《桃花源图卷》,意度正与此同也。敬叔属录拙诗,因跋此以志墨缘。”
书法走的则是赵孟頫、董其昌一路。此乃当时的书法正途,其貌平和流畅,姿态静逸,婉转妍媚,飘柔秀雅,其风灵变无常,烟霏露结,务于飞动,断而还连,其局凤翥龙蟠,裁成恰适,独步其间,自评若斯。行草之妙,妙在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行草之法,法在字中有笔,笔中无锋。学书必先知规矩绳墨,之后方可发挥性灵,抒情怀抱,表见个性,激奋巧思,然后自立门户,开宗成派。


学书如穷经,宜先博涉,然后返约,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勿拘。苏东坡评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说的是诗之语言质朴,意蕴绮丽,看似清癯,实则丰腴。此评之于吴梅村行草,若以“质而实绮,腴且不繁”之稍改,也称恰当。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但人心不同,诚如其面,由中发外,书亦云然。
此一路学书主张临古,“学书不从临古来,必坠恶道”。且主张形式美,姜夔《续书谱》具象论书之美:“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姚配中《论书诗自注》所言更为具体:“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不按则血不融,不提则筋不劲,不平则肉不匀,不颇则骨不骏。圆则按提,出以平颇,是为绞转;方则平颇,出以按提,是为翻转。知绞翻则墨不枯,而毫自不裹矣。”此乃技术层面的气韵所指,而其精神界域的气韵所得,皆在于诗外功夫之深浅。抒情达意,阐发胸臆,可以诗文,可以书画,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态,故曰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而以毫端达于纸上者,书家画家也。书家于书里书外的人文学养、性情意趣,皆体现于字势之间。








顺治九年,清廷“诏起遗逸”,以名利笼络江南士子。吴梅村如此名士,早在虎视鹰瞵范围,欲引之入彀。翌年秋,吴梅村即以秘书院侍读的名义征调入京。调令一下,其陷入两难境域。
崇祯帝曾对吴梅村优渥有加,在其殿试遭遇非议之时,亲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字朱砂大字于试卷,以示肯定。后又“奉旨成婚”,风头出尽,天下人无不仰颈羡慕,以致后人有“钦赐归娶,天下荣之”的描述。陈继儒有《送吴榜眼奉旨归娶》颂之曰:“年少朱衣马上郎,春闱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贮黄金屋,种玉人归白玉堂。北面谢恩才合卺,东方待晓渐催妆。词臣何以酬明主,愿进《关雎》窈窕章。”同榜题名的张溥也写下了《送吴骏公归娶》:“孝弟相成静亦娱,遭逢偶尔未悬殊。人间好事皆归子,日下清名不愧儒。富贵无忘家室始,圣贤可学友朋须。行时襆被犹衣锦,偏避金银似我愚。”后黄道周因事被弹劾,皇上极为恼怒,严旨责问事件参与者,七人中六个遭受处分,王法齐天,王法也亲民,独吴梅村免于追究,不降反升,任东宫讲官主试湖广,升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中允、谕德,由九品而正六品。


侯朝宗曾驰书药石吴梅村,鼎革之际,万不可事奉新朝,他也几乎未多考虑便斩钉截铁应允“誓死不出”。一同征召者周廷鑨、姚思孝、朱明镐诸人,皆以不同理由予以拒绝,而吴梅村终还是失信于侯朝宗。
有节竹能经雪压,无根萍总受风欺。清廷并未特别优厚这位前朝会元榜眼、宫詹学士、复社党魁,只按照当初征召时讲好的职务,授秘书院侍讲,充修太祖、太宗圣训纂,后又任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四年后,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巨大失落,以亲人生病为由,惆怅孤帆连夜发,辞官南归。
归里后,古井有波,吴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丹午笔记》便记载了一则“吴梅村被嘲”的故事:复社生童五百人于虎阜千人石上会课,请吴梅村执牛耳。次日清晨,吴欲览游,步至千人石,见有诗题壁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不仕清兮不仕明。只有娄东吴太史,一朝天子两朝臣。”吴见之,废然而返。又江南有一木匠某,进上供奉建造宫阙,当道款之,吴亦在座。方演剧,吴有心点《烂柯山》全本。优人以为有碍木匠,副净出场,改称石匠。吴谓匠曰:“有窍得紧。”少焉,张别古骂买臣妻曰:“你难道忘了姓朱的了么?”匠谓吴曰:“无窍得紧。”吴不终席而去。


康熙十年,六十三岁的吴梅村告别人世。王士禛《池北偶谈》载:“吴骏公辛亥元旦梦上帝召为泰山府君,是岁病革,有绝命词。先生属疾时作令书,乃自叙事,略曰:'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境不尝辛苦,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梅村之墓。’”
尤侗在《祭吴祭酒文》中说出了吴梅村遗命着装之原委:“吾闻先生遗命,殓以观音兜、长领衣,殆将返其初服、逃轩冕而即韦布乎!”他觉得去了阴间,见到崇祯帝和顺治帝,穿明官服和清官服俱不适,只有穿僧装。僧者,真能托付起二臣之悔这沉甸甸的分量?












有人将其与同为诗界领袖、同样做过二臣的王维做过比较,却也恰当。天宝十五载安史叛军陷长安,唐玄宗奔蜀,王维从驾不及为叛军所俘,乃服药取痢,伪称暗疾,但仍被迫接受伪职。肃宗收复长安后,凡为伪官者分等以陷贼论罪,王维因任伪时曾作“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诗句诉说衷曲,表明心志,同时其弟王缙愿削官为兄赎罪,故而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来,王维在其《谢除太子中允表》中,就伪职一事甚有悔意:“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陛下)仍开祝网之恩,免臣衅鼓之戮。投书削罪,端衽立朝。秽污残骸,死灭余气,伏谒明主,岂不自愧于心;仰厕群臣,亦复何施其面。跼天自省,无地自容。”忏悔之后的王维又表明了“伏愿陛下中兴,逆贼殄灭,臣即出家修道,极其精勤,庶裨万一”的心愿,遂隐居辋川别业,后又施庄为寺,献别业于僧。
一切无常,万有不空。乾隆年间,国史馆编撰《清史列传》,并设篇《贰臣传》,吴梅村竟入乙编。对于二臣,《清高宗实录》载有乾隆评说:“所以致有二姓之臣者,非其臣之过,皆其君之过也。”虽为开脱之词,此论一出,恨屋及乌,吴梅村诗文,连同其书画,仍被侧目,士人重新审视后,斥之贬之。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价此路书法:“香光(董其昌)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徐悲鸿评价此路绘画:“董其昌闭门造车,不求创新,凭借官职左右画坛毁掉中国书画二百年。”吴梅村书画渐被湮没,因人废字,不够客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19: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死钟馗
孙兆奎是谁?一个被忽略的明末抗清英雄2021-03-18 05:06:59风云人物
孙兆奎是谁?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孙兆奎,字君昌,江苏吴江人,生年不详,明末举人、抗清英雄。
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孙兆奎投奔镇守扬州的督师、兵部尚书史可法。
不久,扬州失守,史可法被俘,不肯投降清军被斩杀。
多铎率清军疯狂屠城,十天内,扬州城八十万人惨遭屠戮,史称“扬州十日”,孙兆奎转往吴江等待时机。
南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孙兆奎与同县进士吴易率数千人起义,抗击清军,屯兵长白荡,出没于太湖、三泖[mǎo]之间,对外号称“孙吴兵”。
孙兆奎与吴易一个是举人,一个是进士,两个知识分子都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完全凭借一腔爱国热血而已,因此,手下部众战斗力很差,和训练有素的清军根本不在同一级别,等于学龄前儿童大战重量级拳击手。
当年八月廿四日,“孙吴兵”与吴胜兆率领的清军在塘口交战,斩获战船二十艘,廿五日,天降大雨,孙吴兵被清军大败,仅吴易一人逃脱,其父亲、妻子及女儿都溺水而死,孙兆奎等义军首领被俘。
隆武二年(1646年),吴易率残余势力在长白荡继续抗击清军,不久因寡不敌众被俘,拒不投降,被清军杀害,孙吴兵起义宣告失败。
回头说孙兆奎,他被俘之后,被押往南京白下城,由投降清军的原明朝大将洪承畴审讯。
洪承畴
《梅花岭记》记载:孙兆奎和洪承畴是老相识,洪承畴见了面问了一句:“先生在军中,可知道镇守扬州城的史公史可法,是活着还是死了?”
洪承畴的问话有点嘲弄的意味,因此前孙兆奎和吴易发动起义的时候,担忧自己威望不足,于是就效仿当年的陈胜、吴广“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宣称是史可法率领的义军。
孙兆奎面对洪承畴的挑衅,毫不示弱地怒怼道:经略大人从北方而来,可否知道,传说在松山殉国的蓟辽总督洪承畴洪大人是真死了,还是活着呢?
这话如同一把锥子,深深刺痛洪承畴的内心,亦如同在他疼痛难忍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话得从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说起。洪承畴以蓟辽总督身份奉朝廷之命,率明军与清军决战。
洪承畴得知援军将至,派六千人马趁夜色掩护,偷袭清军,结果反被清军大败。
松山已经被清军围困了半年多,城中粮草耗尽。
松山副将夏承德暗中勾结清军,以儿子为人质约定投降。
二月十八日,大将豪格率清军与夏承德里应外合,攻破了松山城。
夏承德俘获洪承畴等人,自此,明朝的锦宁防线彻底失守。
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投降。
清太宗皇太极派多人去说服洪承畴投降,均被拒绝。
皇太极很有耐心,对洪承畴百般关照、礼遇。
有一次,皇太极还亲自看望洪承畴,脱下自己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最终,洪承畴选择了投降。
当时,民间传说洪承畴为国捐躯,崇祯帝信以为真,亲自登十六坛拜祭,告慰英灵,纪念洪承畴“壮烈殉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崇祯帝在第九坛拜祭的时候,战报传来:洪承畴没有死,投降了清军。
崇祯帝仿佛被人当众啪啪打脸,朝野为之哗然。
人们痛恨洪承畴卖主求荣,苟且偷生,其行径深为诸多士人所不齿。
史可法
与洪承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史可法壮烈殉国,人们不愿相信这一事实,民间疯传说:史大人没有死,还在继续抗击清军。
因此,很多抗清义军纷纷打着史可法的旗号,孙兆奎就是其中之一。
听了孙兆奎极为刺耳的讽刺,洪承畴大怒,令部下将孙兆奎推出帐外,斩首示众。
自古忠奸泾渭分明,孙兆奎虽名不见经传,却被后世称作忠义之士,而洪承畴投降的清廷,人家也看不起卖主求荣的货,乾隆帝在位时期,编修国史的时候,诏命将洪承畴列入“贰臣传”之中,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20: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出土苏妲己墓!狐狸精真实面目被揭开,我们竟被史书误导千年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小草说娱
关注
2024-02-23 14:56来自河北

历史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小的时候我们通过历史了解正义与邪恶,长大后我们又以历史为指导,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如何抉择。但是,随着对历史的了解逐渐加深,我们会发现历史也存在一些虚构,它似乎只向我们传达出精神的核心,而它的故事框架有着很大的修改。而当年我们认为的正义与邪恶,永远都只是为了满足故事的内核而进行的再塑造,例如当年的苏妲己就是如此。河南曾出土苏妲己墓,狐狸精真实面目被揭开,我们竟被史书误导千年。今天我们就透过苏妲己这个人物形象,来看一下历史的另一面。


说起苏妲己,我们在受到许仲琳撰写的封神演义的影响下,认为苏妲己是一个蛇蝎美女。在封神演义中她挖掉了比干的心,更是逼死了姜皇后,甚至很多人认为是苏妲己导致了商代的灭亡。但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靠谱,而我们在小说中演绎来的历史,永远都只是为了传达正义与邪恶对立的一种再塑造。随着河南出土的商纣王的坟墓,进一步揭露了一切的真相,伴随着苏妲己的出现,小说中虚构的苏妲己的形象,在人们心中逐渐有了变化。


根据出土的资料显示,商纣王虽然是历史上商代的最后一位王,但他的本名是帝辛,所谓的商纣王是西周人给他添加的恶名。这位君王,在历史上其实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邪恶,他是一个致力于完成中央集权的君王,所以当年对周边进行疯狂的扩张,甚至还导致了西周先祖的一些悲剧。而这位君王曾经想要废除奴隶的殉葬制度,并且把原先的松散联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使得内部的贵族反对他,外部的那些方国也对他充满敌意。结果在他率领主力部队远征之际,被西周偷袭的后方导致了灭亡。


所以从这些记录来看,当时的苏妲己根本没有参与到当年的政治决策之中,就好像杨玉环并没有影响到唐玄宗的灭亡。而且在出土的陵墓之中,我们看到了苏妲己和姜皇后陪伴在纣王的两边,没有波澜,只有平淡。根据写中国通史的一些专家研究,苏妲己来到纣王的身边,有可能仅仅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请问一个女人如何在一年的时间内影响整个国家呢?所以苏妲己只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她只是为了衬托出纣王的罪恶,而进行了一次艺术再塑造。


通过这些历史研究,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历史其实很有趣,每一位历史学家都在追寻着真实的记载,但是我们很多的历史都在向我们传达着故事的摇摆性。很多时候,历史上的正义与邪恶一直在摇摆,但随着真相的不断问世,总会颠覆我们对于他们的认知。


但是我们还是要弄清楚一点,中国历史,虽然有着正义与邪恶的摇摆性,不过他总是通过故事的框架来传达一个具体的精神,那就是邪恶势力永远会被后人唾弃,英雄永远被后人歌颂。所以,对于历史,我们要有两面的态度,一面认识历史关于正义与邪恶的摇摆性,另一面完成故事的内核,因为这才是中国历史要给予我们的精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2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1.2 钟家台 2020-06-13   |  74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那么,朱慈炤在《红楼梦》中将薛宝钗写作“绿牡丹”是想通过这出崇祯朝有名的喜剧《绿牡丹》来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末清初的陆世仪的《复社纪略》记载:“崇祯庚午乡试,诸宾兴者咸集,天如(即张溥)又为金陵大会。是科主裁为江右姜居之曰广;榜发,解元为杨廷枢,而张溥、吴伟业皆魁选,陈子龙、吴昌时俱入彀,其它省社中列荐者复数十余人。明年辛未会试,伟业中会元,溥与夏曰瑚又联第,江西杨以任、武进马世奇、盛德、长洲管正传、闽中周之夔、粤东刘士斗并中式;主试为周延儒首相也。旧例会试,主裁元老以阁务为重,应属次辅;乃周(周延儒)以越例得之,大非次辅温体仁意,是以会元几挂吏议。盖延儒与伟业之父禹玉相善;而伟业本房师乃南星李明睿,李昔年亦游吴馆于邑绅大司马王在晋家,曾与禹玉相善。是科延儒欲收罗名宿,密嘱诸分房于呈卷前,取中式封号窃相窥视,明睿头卷即伟业也;延儒喜其为禹玉之子,遂欲中式。明睿亦知为旧交之子,大喜悦,取卷怀之,填榜时至末而后出以压卷。伟业由此得冠多士,为乌程之党薛国观泄其事于朝。伟业(即吴梅村)以溥门人联捷会元、鼎甲,钦赐归娶,天下荣之。远近谓士子出天如门者必速售,大江南北争以为然。以溥尚在京师,不及亲炙;相率过娄,造庭陈币,南面设位,四叩定师弟礼,谓之遥拜,浼掌籍者登名社录而去。比溥告假归,途中鹢首所至,挟策者无虚日。及抵里,四远学徒群集。癸酉春,溥约社长为虎邱大会。先期,传单四出;至日,山左、江右、晋、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余人。大雄宝殿不能容,生公台、千人石鳞次布席皆满,往来丝织。游于市者争以复社会命名,刻之碑额。观者甚众,无不诧叹;以为三百年来,从未一有此也!武陵、苕、霅之间为泽国,士大夫家备舱艎,悬灯皆颜「复社」,一人用之,戚里交相借托,几遍郡邑。久之,泖河群盗多窃效,官司多捕获,当事颇以为诟。而溥奖进门弟子,亦不遗余力。每岁、科两试,有公荐、有转荐、有独荐。公荐者,某案领批,某科副榜,某院某道观风首名,某郡某邑季考前列;次则门弟子某公弟,至某公孙、某公婿、某公甥;更次则门墙某等,天如门下某等,受先门下某等。转荐者,江西学臣王应华视荐牍发时案抚州三学,诸生噪鼓,生员黜革,应华夺官,后学臣相戒不受竿牍;三吴社长更开别径,关通京师权要,专札投递,如左都商周祚行文南直学宪,牒文直书「仰甘学润当堂开拆」,名为公文,实私牍也。独荐者,公荐虽已列名,恐其泛常或有得失,乃投专札。尔时有张、浦、许三生卷已经黜落,专札投进,督学倪元珙发三卷于苏松道马元扬达社长,另换誊进,仍列高等;是大妨贤路。局外者复值岁、科试,辄私拟等第名数;及榜发,十不失一。所以为弟子者争欲入社,为父兄者亦莫不乐之子弟入社。迨至附丽者久,应求者广,才隽有文、倜傥非常之士虽入网罗,而嗜名躁进、逐臭慕膻之徒亦多窜于其中矣。
  “当天如(即张溥)之选「国表」也,湖州孙孟朴淳实司邮置,往来传送,寒暑无间;凡天如、介生(周钟)游踪所及,(孙)淳每为前导,一时有孙铺司之目。两粤贵族子弟与素封家儿,因淳拜居周、张门下者无数。诸人一执贽后,名流自负,趾高气扬,目无前达。乌程温育仁,相国介弟也;心鄙之,着「绿牡丹」传奇诮之。一时争相搬演,诸门生深以为耻,飞书两张先生(即张溥和张采),求为洗刷;两张因亲莅浙,言之学臣黎元宽——黎与两张同盟也,因禁书肆、毁刊本、究作传主名,执育仁家人下于狱,狱竟而后归。当是时,粤中皈命社局者,争诵两张夫子不畏强御;而娄江(张溥)与乌程(温体仁)显开大隙已。”
  复社领袖张溥声名远扬,复社之名有众多文社联合体之意。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复社始于戊辰(崇祯元年),成于己巳(崇祯二年),东林党熊开元担任吴江知县,“于是,云间有几社,浙西有闻社,江北有南社,江西有则社,又有历亭席社,昆阳云簪社,而吴门别有羽朋社、匡社,武林有读书社,山左有大社,佥会于吴,统合于复社。”张溥在复社成立以后,是逢考必中,还在周延儒主持的大肆舞弊的会试中成为会魁,他的门人吴伟业为会元。
而后不久张溥又在殿试中被授庶吉士,不过二年时间,没有学历的张溥靠着复社的东林党背景一跃而成庶吉士。更不可思议的是按照惯例,吴伟业的会元稿应该由他的房师(即考官)李明睿写鉴定,然而张溥参加的这次考试却打破成规,“新进士刻稿,皆房师作序。是时天如名噪甚,会元稿竟以「天如先生鉴定」出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20: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社团你知道嘛
文野
2020-03-08   |  2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泡最靓的妞、弄死最大的官、捣最大的乱,这个明末社团你知道嘛

明朝晚期有这么一个社团,它的成员泡上了当时最著名的美女,就连吴三桂和钱谦益都是该社团泡妞对象的接盘侠;它还一个大佬扶上了首辅宝座,还干掉了一个首辅;至于锦衣卫和东厂,别人不见人怕,但锦衣卫的指挥使却是他们组织的秘密成员。最后这个社团还敢欺负皇帝,南明的弘光帝就被他们欺负的够呛。这个社团不叫东林,而是复社。

泡最靓的妞、弄死最大的官、捣最大的乱,这个明末社团你知道嘛

明朝晚期的江南士子是一大势力,他们人数众多,结成了众多社团,一旦众多的社团成员集结起来,那么地方官甚至朝中大佬都要退避三舍,因为他们的背后是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庞大的关系网,董其昌就被晚明的士子们联合烧了房子(这厮活该)。在东林党的影响下,复社开始组建。组建复社的人是张溥,他家中豪富,但是他本人只是小妾生子,家族地位很低。张溥在天启四年开始组建社团,那一年东林党受到了魏忠贤的重创,正好是他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泡最靓的妞、弄死最大的官、捣最大的乱,这个明末社团你知道嘛

张溥最早组成的社团是苏州应社,第一批会员有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而后又吸收夏允彝、陈子龙(他女朋友就是柳如是,钱谦益也是接盘侠)、吴应箕等人加入。应社扩张很快,马上就有了江南应社、江北应社、河北应社等分支。崇祯二年,张溥在著名的尹山大会上把应社改组成了复社,吞并了松江几社,苏州羽朋社、匡社,浙西闻社、庄社,浙东超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昆阳云簪社,武林读书社,山左大社,中州端社,莱阳邑社,黄州质社等兄弟社团。复社'党羽半天下',光在历史留下名字的成员就有三千零二十五人,而张溥等人还有海量的门人弟子当预备役成员,仅仅是张溥的直系弟子就有7000人以上。

泡最靓的妞、弄死最大的官、捣最大的乱,这个明末社团你知道嘛

复社成员不怕报复,所有的人员都有名录在案,江南每个县都有他们的分支领袖。复社人多,当官的就多,从崇祯三年起复社就包办了从地方到京城的科举事务,仅仅在崇祯三年就有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子龙等骨干同时中举,在崇祯四年吴梅村和张溥就都当上了庶吉士;崇祯十六年科举复社更是包办了一甲,状元周钟/榜眼宋之盛/探花陈名夏全都是复社的兄弟。整个复社三千多名弟兄,四百多人都有进士举人的功名,占据了当时进士举人总数的十分之一。

泡最靓的妞、弄死最大的官、捣最大的乱,这个明末社团你知道嘛

复社成员科场得意,情场更得意,成就了众多爱情传奇,侯方域泡上了李香君,吴梅村和陈圆圆/卞玉京都闹出了绯闻,就连科场不顺的冒辟疆也纳了董小宛,陈子龙更是和柳如是纠缠不清。

泡最靓的妞、弄死最大的官、捣最大的乱,这个明末社团你知道嘛

复社的老大张溥只当了两年官,却因为社团'党羽半天下',成了明朝的地下组织部长,就连首辅周延儒东山再起都要他帮忙出力。没错,这个被叫做阉党的家伙其实就是复社出力推上台的。周延儒上台前张溥特意给了他内阁名单,和复社关系密切的东林党成员郑三俊因此入主吏部、刘宗周长进了都察院、范景文当了工部尚书、倪元璐也成了兵部大佬,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麟、张玮、金光宸等人也因为东林和复社的关系大权在握(所以推东林成员在前,是因为按照官场的惯例复社成员的资历明显不够)。复社可以送一个首辅上台,也可以毁掉一个首辅,薛国观就是他们的牺牲品。复社骨干吴昌时当时只是礼部主事,连高干病房都混不到,却和东厂理刑吴道勾结查到了这个前首辅贪污受贿的证据。在锦衣卫和东厂努力下,复社达到了薛国观,以9000两白银'巨额资产来源不明'处死了老薛。

泡最靓的妞、弄死最大的官、捣最大的乱,这个明末社团你知道嘛

复社势力这么大,锦衣卫也不是瞎子,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一咬牙一跺脚,干脆也投靠了复社。崇祯皇帝命令他干掉复社元老熊开元(当年开尹山大会时他是当地县令),他不但没有执行崇祯的命令,还故意泄露消息,让社团兄弟以舆论压力保住了熊开元的性命。李自成进入北京后,骆养性更是惟社团兄弟马首是瞻,他把崇祯扔到一边,跟着周钟等人投靠了李自成。

泡最靓的妞、弄死最大的官、捣最大的乱,这个明末社团你知道嘛

甚至就连复社兄弟的家人奴仆也都成了各地地下江湖的扛把子,复社成员侯方域还能调动左良玉的大军给自己老爹喊冤,它不是晚明第一社团谁是?可惜的是,在它如日中天时八旗军入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文野 > 《政务演进》举报/认领
上一篇: 明朝两京制中,南京拥有完整的六部班子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下一篇: 泡最靓的妞、弄死最大的官、捣最大的乱,这个明末社团你知道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21: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
明日大雪飘 2022-10-17 发布于上海  |  83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除了少数的例外(如刘宗周之清修刻苦,黄道周之笃学正身),可以用“骄奢淫逸”四字尽之。

田艺蘅《留青日札》记:“严嵩孙严绍庚、严鹄等尝对人言,一年尽费二万金,尚苦多藏无可用处,于是竞相穷奢极欲。”

《廿二史劄记》记鄢懋卿之豪奢说:“鄢懋卿恃严嵩之势,总理两浙两淮长芦河东盐政,其按部尝与妻偕行,制五彩舆,令十二女子舁之。”

万历初名相张居正奉旨归葬时:“真定守钱普创为坐舆,前轩后室,旁有两庑,各立一童子给供使令,凡用舁夫三十二人,所过牙盘上食味逾百品,犹以为无下箸处。”

这种闹阔的风气,愈来愈厉害,直到李自成、张献忠等起来,这风气才和它的提倡者同归于尽。

士大夫居官则狎优纵博,退休则广蓄声伎,宣德间都御史刘观每赴人邀请,辄以妓自随。户部郎中萧翔等不理职务,日惟挟妓酣饮恣乐。明宣宗曾下敕禁止:“宣德四年八月丙申,上谕行在礼部尚书胡曰:祖宗时文武官之家不得挟妓饮宴。近闻大小官私家饮酒,辄命妓歌唱,沈酣终日,怠废政事,甚者留宿,败礼坏俗。尔礼部揭榜禁约,再犯者必罪之。”

妓女被禁后,一变而为小唱,沈德符说:“京师自宣德顾佐疏后,严禁官妓,缙绅无以为娱,于是小唱盛行,至今日几如西晋太康矣。”实际上这项禁令也只及于京师居官者,易代之后,勾栏盛况依然。

冰华梅史有《燕都妓品》序:“燕赵佳人,颜美如玉,盖自古艳之。矧帝都建鼎,于今为盛,而南人风致,又复袭染熏陶,其艳宜惊天下无疑。万历丁酉庚子间其妖冶已极。”

所定花榜借用科名条例,有状元、榜眼、探花之目,称妓则曰老几,茅元仪《暇老斋杂记》卷四:“近来士人称妓每曰老,如老一老二之类。”同时曹大章有《秦淮士女表》,萍乡花史有《广陵女士殿最》。余怀《板桥杂记》记南京教坊之盛:“南曲衣裳妆束,四方取以为式。”

崇祯中四方兵起,南京不受丝毫影响,依然征歌召妓:“宗室王孙,翩翩裘马,以及乌衣子弟,湖海宾游,靡不挟弹吹箫,经过赵李,每开筵宴,则传呼乐籍,罗绮芬芳,行酒纠觞,留髡送客,酒阑棋罢,堕珥遗簪,真欲界之仙都,升平之乐国也!”

私家则多蓄声伎,穷极奢侈,万历时理学名臣张元忭后人的家伎在当时最负盛名,《陶庵梦忆》卷四《张氏声伎》条记:“我家声伎,前世无之。自大父于万历年间与范长白、邹愚公、黄贞父、包涵所诸先生讲究此道,遂破天荒为之。有可餐班……次则武陵班……再次则梯仙班……再次则吴郡班……再次则苏小小班……再次则平子茂苑班……主人解事日精一日,而傒僮技艺亦愈出愈奇。”

阮大铖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戏曲作家,他的家伎的表演最为张宗子所称道。同书卷八记:“阮圆海家优讲关目,讲情理,讲筋节,与他班孟浪不同。然其所打院本又皆主人自制,笔笔勾勒,苦心尽出,与他班卤莽者又不同,故所搬演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

士大夫不但蓄优自娱,谱制剧曲,并能自己度曲,压倒伶工。沈德符记:“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音律,如太仓张工部新、吴江沈吏部璟、无锡吴进士澄时俱工度曲,每广座命技,即老优名倡,俱皇遽失措,真不减江东公瑾。”

风气所趋,使梨园大盛,所演若红梅、桃花、玉簪、绿袍等记不啻百种:“括其大意,则皆一女游园,一生窥见而悦之,遂约为夫妇。其后及第而归,即成好合。皆徒撰诡名,毫无古事可考,且意俱相同,毫无足喜。”

乡村每演剧以祷神:“谓不以戏为祷,则居民难免疾病,商贾必值风涛。”豪家则延致名优,陈懋仁《泉南杂志》:“优伶媚趣者不吝高价,豪奢家攘而有之,婵鬓传粉,日以为常。”使一向被贱视的伶工,一旦气焰千丈。

徐树丕《识小录》卷四记吴中在崇祯十四年(1641)奇荒后的情形:“辛巳奇荒之后……优人鲜衣美食,横行里中。人家做戏一台,一本费至十余金,而诸优犹恨恨嫌少,甚至有乘马者,乘舆者,在戏房索人参汤者,种种恶状。然必有乡绅主之,人家惴惴奉之,得一日无事便为厚矣。”优人服节有至千金以上者。

男优之外,又有女戏,“十余年来,苏城女戏盛行,必有乡绅主之。盖以倡兼优而缙绅为之主”,亦有缙绅自教家姬演戏者,张岱记朱云崃女戏,“西施歌舞,对舞者五人,长袖缓带,绕身若环,会挠摩地,扶旋猗那,弱如秋叶;女官内侍,执扇葆璇,盖金莲宝炬、纨扇、宫灯二十余人,光焰荧煌,锦绣纷叠,见者错愕”。

刘晖吉女戏则以布景著:“刘晖吉奇情幻想,欲补从来梨园之缺陷;如唐明皇游月宫,叶法善作,场上一时黑魆地暗,手起剑落,霹雳一声,黑幔忽收,露出一月,其圆如规,四下以羊角染五色云气,中坐常仪,桂树吴刚,白兔捣药。轻纱缦之内,燃赛月明数株,光焰青黎,色如初曙,撒布成梁,遂蹑月窟,境界神奇,忘其为戏也。”

图片

《明史简述》,吴晗 著,北京出版社,2018年3月。

士大夫的另一种娱乐是赌博。顾炎武《日知录》记:“万历之末太平无事,士大夫无所用心,间有相从赌博者。至天启中始行马吊之戏,而今之朝士若江南山东几于无人不为此。有如韦昭论所云穷日尽明,继以脂烛,人事旷而不修,宾旅阙而不接。”

甚至有“进士有以不工赌博为耻”的情形。吴伟业又记当时有叶子戏:“万历末年,民间好叶子戏,图赵宋时山东群盗姓名于牌而斗之,至崇祯时大盛。有曰闯,有曰献,有曰大顺,初不知所自起,后皆验。”

缙绅士大夫以纵博为风流,《列朝诗集小传》记:“福清何士壁跅弛放迹,使酒纵博。”“皇甫冲博综群籍,通挟凡击毯音乐博弈之戏,吴中轻侠少年咸推服之。”“万历间韩上桂为诗多倚待急就,方与人纵谈大噱,呼号饮博,探题立就,斐然可观。”此风渐及民间,结果是如沈德符所说:“今天下赌博盛行,其始失货财,甚则鬻田宅,又甚则为穿窬,浸成大伙劫贼,盖因本朝法轻,愚民易犯。”

自命清雅一点的则专务搜古董,巧取豪夺:“嘉靖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际,间及古玩。如吴中吴文恪之孙、溧阳史尚宝之子,皆世藏珍秘,不假外索。延陵则稽太史(应科),云间则朱太史(大韶),吾郡项太学、锡山安太学、华户部辈不吝重赀收购,名播江南。南都则姚太史(汝循)、胡太史(汝嘉)亦称好事。若辇下则此风稍逊,惟分宜严相国父子、朱成公兄弟,并以将相当途,富贵盈溢,旁及雅道,于是严以势劫,朱以货取,所蓄几及天府……张江陵当国,亦有此嗜……董太史(其昌)最后起,名亦最重,人以法眼归之。”

年轻气盛、少肯读书的则组织文社,自相标榜,以为名高。《消夏闲记》下:“文社始于天启甲子张天如等之应社……推大讫于四海。于是有广应社,复社,云间有几社,浙江有闻社,江北有南社,江西有则社,又有历亭席社,昆阳云簪社,而吴门别有羽朋社,武林有读书社,山左有大社,佥会于吴,统于复社。”

以讥弹骂詈为事,黄宗羲讥为学骂,他说:“昔之学者学道者也,今之学者学骂者也。矜气节者则骂为标榜,志经世者则骂为功利,读书作文者则骂为玩物丧志,留心政事者则骂为俗吏,接庸僧数辈则骂考亭为不足学矣,读艾千子定待之尾,则骂象山阳明为禅学矣。濂溪之主静,则盘桓于腔子中者也,洛下之持敬,则曰是有方所之学也。逊志骂其学误主,东林骂其党亡国,相讼不决,以后息者为胜。”

老成人物则伪标讲学,内行不修。艾南英《天佣子集》曾提及江右士夫情形:“敝乡理学之盛,无过吉安,嘉隆以前,大概质行质言,以身践之。近虽自爱者多而亦不无仰愧前哲者。田土之讼,子女之争,告讦把持之风日有见闻,不肖视其人皆正襟危坐以持论相高者也。”

仕宦阶级有特殊地位,也自有他们的特殊风气。《小柴桑喃喃录》卷下说:“士大夫膏肓之病,只是一俗,世有稍自脱者,即共命为迂、为疏、为腐,于是一入仕途,则相师相仿,以求入乎俗而后已。如相率而饮狂泉,亦可悲矣。”在这情形的社会,谢肇淛说得最妙:“燕云只有四种人多,奄竖多于缙绅,妇女多于男子,倡伎多于良家,乞丐多于商贾。”

推荐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21: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绿牡丹+石榴裙+香菱影射南明五政权+】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1.1
钟家台 2020-06-13   |  93阅读  |  1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宝琴就是宝玉,宝钗是东林党培植的周皇后,袭人东林党是宝钗之副,袭人“上月做”的红裙其实就是宝钗新近做的还未来得及上身的红裙,香菱最后换上的崭新红裙其实就是宝钗的那条红裙!这看似两件实为同一件的新近做的还未上身的红裙点出了袭人与宝钗的紧密关联。

  宝琴,也就是宝玉,送给香菱和宝钗红布做裙子,这是因为袭人东林党本是朱明红朝的臣子,而宝钗除了影射满清外,同时还影射袭人东林党一手培植的周后,故而宝钗周后也是朱明人,收红布做红裙就是因为他们的朱明身份。

  可是宝钗做了红裙却不穿,为何?宝钗未穿的红裙其实就是袭人新作的还未穿的那一条红裙,宝钗未上身的原因也就是袭人不穿红裙的原因。什么原因呢?宝玉说的明白:袭人母亲死了,有孝不能穿红裙。袭人东林党的母亲就是朱明红色王朝,明朝亡了,投靠了满清新主子的东林党们自然是不能穿朱红衣裙的,所以东林党的这朱红衣饰最终还是还给南明了。香菱南明不要脏红裙,将被绿水污了的红裙丢给了袭人,这是告诉读者:花袭人——东林党捏造伪史卖主求荣,这些自称忠于朱明的用假话袭人的伪君子们只配被满清污了干净的红裙。

  “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因为错误的联清政策而灭亡的南明弘光朝被掩埋了,随之而葬的还有落花——无数或被满清杀害或自杀殉国的华民明臣。故而宝玉只会“用树枝儿来抠坑”,因为无论是“夫妻蕙与并蒂菱”,还是“落花”,都是朱明人——赤心木!

    这段写的是永历帝宾天啊。

    香菱即南明五政权,你这样理解也可以。

  忽然有个想法: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宝玉去看她,她将自己的内衣脱下送与宝玉。这个情节,是否可以和诗经中“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联系起来呢。

    宝钗的牡丹花的更大奥秘——《绿牡丹》。

  第四十一回里,妙玉拿“分瓜bān 瓟bó斝jiǎ”给宝钗饮茶;第七十六回妙玉又现身的那一回里,又写到:[湘云因联道:“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黛玉笑道:“分瓜可是实实的你杜撰了。”] 特意用黛玉的“分瓜可是实实的你杜撰了。”强调了“分瓜笑绿嫒”,原来朱慈炤是用“分瓜bān瓟”暗示读者薛宝钗就是“绿嫒”,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宝钗抽到牡丹花签“艳冠群芳”。

  又是“绿嫒”又是“牡丹”,原来宝钗是朵“绿牡丹”。这绿牡丹影射满清王朝还是其次,还有更惊人的明史影射寓藏其中。朱慈炤强调宝钗是绿牡丹而非白牡丹,要知道宝钗在第七回中说她吃的“冷香丸”中不但有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的花蕊,也有白牡丹花蕊,这是朱慈炤提示读者宝钗不是白牡丹。这绿牡丹究竟有何特殊意义呢?如果把时针拨回到崇祯六年,“绿牡丹”之名可谓是声动朝野,它就是明末优秀戏剧家吴炳的闻名于世的喜剧代表作《绿牡丹》。

《绿牡丹》是反映崇祯朝科考现实的极为难得的真实写照。故事以喜剧方式,写谢英和车静芳、顾粲与沈婉娥两对富有才华的青年男女克服了假名士柳希潜和车本高的重重阻挠,最终美满结合的婚姻经过,真实、全面地揭露了东林党把持下的科举考试的黑暗和糜烂。《绿牡丹》写翰林沈重结社为女儿婉娥择婿,在文社会试中,以“绿牡丹”为题,各作诗一首。柳希潜请馆师谢英代笔,车本高求妹妹车静芳捉刀,仅顾粲自作。车静芳和谢英看了对方写的诗,互生爱慕之心。后来经过面试,柳希潜和车本高作伪之事败露。乡试时,谢英和顾粲高中。最后,谢英和车静芳,顾粲和沈婉娥,结成两对夫妻。

《绿牡丹》几乎场场都有令人捧腹的喜剧纠葛,作者运用双关讽刺等手法,对剧中的反面人物柳五柳、車尚公尽情鞭挞嘲弄,剧中的才女车静芳的择婿标准不是门第和财产,而是人品和才学。柳希潜求婚,车静芳提出要面试他的学问,结果使他丑相毕露。它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柳希潜、车本高在考试中作弊的种种丑态,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对明末的假名士作了冷峻的嘲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0.5
下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22: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1.3
钟家台 2020-06-13   |  80阅读  |  1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谁能想到国家的最高级别的考试中,一个考生的试卷鉴定居然是由另一个同时参加考试的考生来做,天下荒唐事莫过于此!崇祯朝的科举俨然已成笑话!而高中进士后的张溥依仗着周延儒和东林党的支持,即使请假还乡不在朝为官,却能全面操纵科举考试的录取结果,“四方噉名者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溥亦倾身接纳,交游日广,声气通朝右,所品题甲乙,颇能为荣辱……孰元孰魁,孰先孰后,庶常(张溥)已编定无遗人矣。”

  崇祯六年,首辅温体仁的弟弟温育仁因鄙夷厌恶复社的各种丑恶作为,于是让宜兴人吴炳创作了讥讽复社的传奇《绿牡丹》,并搬上舞台,一时间争相搬演,广为流传。

  《绿牡丹》生动地描述了考场内的种种舞弊现象,抨击了科场的黑暗:“平时不烧香,临死抱佛脚”的不学无术的车本高,为了参加沈翰林家的会考,跪求妹妹车静芳代笔;在考场上,先把诗题偷传给早已等在门口的老保姆,保母拿回给车静芳;然后车本高再以“出恭”之名到外面将保母送回的作好的诗取回抄录下来。另一个白丁柳希潜的方法则是他对苍头的吩咐:“等我先到会所,出过题目,你方送笔砚来。那时我便付题目与你带回,教谢相公快些做完,趁送午饭来,就好传递。”谢相公,即谢英,柳家的“坐馆”先生。结果这两个目不识丁的蠢材竟然考了头两名,真正的才子顾粲倒落了第三。

  《绿牡丹》以嘻笑怒骂方式辛辣的讽刺了假名士的卑劣言行,狠狠鞭挞了文会中的假名士招摇撞骗、利用科举考试大肆舞弊的丑恶现象,揭露出崇祯朝的科举考试弊端百出,已不能秉公选拔直才的严峻现实。《绿牡丹》剧中一再提出要“严试”,“须把规矩放严些儿”,“天下有真有伪,真者为伪者所抑,就是真伪混淆,须要辨明才是”。更在《绿牡丹》的《簾试》一出中托名“牡丹花史”而作评议:“嗟呼!今日秀才者有認真秉公如此女子者乎?甘心受其拘束耳!” 这是温育仁对东林党复社操控崇祯朝科举造成的是非顛倒、真伪不分的揭露。

  清張鑑在《冬青館甲集卷 6》的《書《綠牡丹》傳奇後》中细致还原了《綠牡丹》的人物影射:“此吾鄉溫氏啟釁於復社之原,近日讀而知其故者鮮矣。其實柳五柳、車尚公、范思訶據《復社紀略》各有指斥,其於越人疑亦王元趾〔祉〕、陳章侯一流,而吳興沈重者,以在朝影黎媿菴(元寬)、倪三蘭(元珙),在野則影張天如、楊子常(彝)、周介生輩,大致如《風箏誤》、《燕子箋》,亦明季文字風氣所趨,而語語譏切社長,極盡嘻笑怒罵之致,宜愧菴當日按試,械時相閽人,究及書肆賈友而毀版厲禁之,但今翫其編簡已經蠹缺,無頭訖可檢,不知是原刊抑系後來重雕?要其詞藻有不能沒者,蓋相國子弟育仁暨二子儼、伉雇人為之,謝英、顧粲直用自況,惜乎名氏湮沒,世苟有鍾醜齋,不又取以入《錄鬼簿》歟?如以為三百年國社所關,則一莖草現丈六金身,又焉得以宋元雜爨少之。壬辰八月。” 張鑑在《復社姓氏傳略序》中也提及《綠牡丹》一剧:“時相子弟欲入(复)社而不可,因兩越貴冑之奔,競演為《綠牡丹》傳奇,詆孟樸(即湖州孙孟朴淳)為鋪司。”

  《绿牡丹》对复社丑行的揭露和讥讽令复社中人深以为耻,于是张溥和张采亲自出马要求浙江副督提学黎元宽禁毁了《绿牡丹》,不但如此,还将温育仁的家人逮捕下狱,张溥与温体仁的对立由此公开化,在野人士居然可以对当朝首辅的家人施加文字狱迫害,东林党的巨大的能量可见一斑,崇祯大搞的众正盈朝让东林党无论在朝在野都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即使崇祯有意重用个别的孤党温体仁、杨嗣昌也根本无法扭转东林党独大的局面。

  《绿牡丹》这样的一部反映现实的优秀戏作由于东林党把持舆论而被压制禁毁,谁能想到明朝首辅温体仁的家人居然会被在野的东林党进行文字狱迫害?即使是在明亡清代后,投靠了满清新主子的东林党由于依然把持着舆论和著史权,颠倒黑白以美化东林党的《桃花扇》盛行于世,而揭露真相反映现实的《绿牡丹》却沉寂不闻,觉阿开士的《题壮悔堂集》有云:“传奇最爱《桃花扇》,谁唱温家《绿牡丹》?”这是明朝的悲哀,亦是历史的悲哀。

薛宝钗周后是由东林党一手培植起来的,薛宝钗的绿牡丹不仅指绿虏满清,更是指东林党的“绿牡丹”,朱慈炤在《红楼梦》中强调薛宝钗是“绿牡丹”就是为了揭露崇祯朝东林党操控科举大肆舞弊,打压异见和祸乱国家的可鄙作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22: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1.5
钟家台 2020-06-13   |  123阅读  |  1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1.5

  两年后的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十一月,又有人作了《续忧危竑议》三百来字的文章在京师四处散发,文中假托“郑福成”为问答。所谓“郑福成”,意即郑贵妃之子福王朱常洵当成。书中说:皇上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实出于不得已,他日必当更易;用朱赓为内阁大臣,是因“赓”与“更”同音,寓更易之意,指名道姓地攻击了内阁大学士朱赓和首辅浙党沈一贯,说二人是郑贵妃的帮凶。

  此书在京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时人以此书“词极诡妄”,故皆称其为“妖书”。沈一贯指使给事中钱梦皋上疏,声称东林党人礼部右侍郎郭正域和内阁大学士沈鲤与“妖书案”有关。郭正域被诏捕,沈鲤被搜家。郭正域是太子朱常洛的讲官,“光宗在东宫,数语近侍曰:“何为欲杀我好讲官?”诸人闻之皆惧。”朱常洛还特意派人带话给东厂提督太监陈矩,在太子朱常洛的保护下,郭正域无罪释归。由此可见朱常洛的地位和能量,并非东林党所渲染的那般可怜无助。陈矩为了结案,只好抓了个诈骗犯皦生光作替罪羊以应付万历皇帝,最后皦生光被凌迟处死,这就是第二次妖书案。

  党争第二案 梃击案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三月二十四日,郑贵妃的爱子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

  第二年的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五月,精神病人张差手持枣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击伤守门太监李鉴,“初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五月初四日,蓦有男子闯入东宫,以梃掊仆守门内侍一人,韩永用等呼集执之,送部鞫审。是犯姓张名差,御史刘廷元疏言迹涉风魔,貌如黠猾,刑部郎中胡士相等定为风癫,提牢官王之采重加讦问,言有马三道诱至庞、刘二太监处,语多涉郑国泰。国泰出揭自白。”经过皇城巡城御史刘廷元初审,刑部山东司郎中胡士相跟员外郎赵会桢、劳永嘉共同审讯,发现张差说话颠三倒四,实乃疯癫之人,于是定张差“疯颠、奸徒”罪。东林党人刑部提牢主事王之寀利用在牢狱值班的机会,用饭菜引诱张差,并命众人回避,与亲信密审张差,后由十三司会审,奏称:张差供称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使他入东宫行凶,谋害小爷皇太子。

  “先是,百户王曰乾上变,言奸人孔学等为巫蛊,将不利于皇太子,词已连刘成。成与保皆贵妃宫中内侍也。至是,复涉成。帝心动,谕贵妃善为计。贵妃窘,乞哀皇太子,自明无它;帝亦数慰谕,俾太子白之廷臣。太子亦以事连贵妃,大惧,乃缘帝及贵妃意,期速结。二十八日,帝亲御慈宁宫,皇太子侍御座右,三皇孙雁行立左阶下。召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暨文武诸臣入,责以离间父子,谕令磔张差、庞保、刘成,无他及。因执太子手曰:“此儿极孝,我极爱惜。”既又手约太子体,谕曰:“自襁褓养成丈夫,使我有别意,何不早更置?且福王已之国,去此数千里,自非宣召,能翼而至乎?”因命内侍引三皇孙至石级上,令诸臣熟视,曰:“朕诸孙俱长成,更何说?”顾问皇太子有何语,与诸臣悉言无隐。皇太子具言:“疯癫之人宜速决,毋株连。”又责诸臣云:“我父子何等亲爱,而外廷议论纷如,尔等为无君之臣,使我为不孝之子。”帝又谓诸臣曰:“尔等听皇太子语否?”复连声重申之。诸臣跪听,叩头出,遂命法司决差。明日磔于市。又明日,司礼监会廷臣鞫保、成于文华门。时已无左证,保、成展转不承。会太子传谕轻拟,廷臣乃散去。越十余日,刑部议流马三道、李守才、孔道。帝从之,而毙保、成于内廷。其事遂止。当是时,帝不见群臣二十有五年矣,以之寀发保、成事,特一出以释群臣疑,且调剂贵妃、太子。念其事似有迹,故不遽罪之寀也。”

“其后“梃击”事起,主事王之寀疏言张差狱情,词连贵妃宫内侍庞保、刘成等,朝议汹汹。贵妃闻之,对帝泣。帝曰:“外廷语不易解,若须自求太子。”贵妃向太子号诉。贵妃拜,太子亦拜。帝又于慈宁宫太后几筵前召见群臣,令太子降谕禁株连,于是张差狱乃定。”

用一个疯子加一根枣木棍就想谋害深宫禁苑里的皇太子,这根本就是愚蠢的自杀!张差居然还能准确地说出指使人的名字,哪个指使人会愚蠢到如此地步?更不要提这是发生在东林党王之寀对张差的单独密审之后!万历只能让郑贵妃自己去求告太子,而太子朱常洛的话更是意味深长:“尔等为无君之臣,使我为不孝之子。”梃击案不是“无君之臣”东林党们的策划安排就是借题发挥,终于成功地逼迫因国本之争二十五年不见朝臣的万历皇帝亲见群臣表态示弱以了结此事。

(待续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22: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拔脚风尘际”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时间:2022-05-0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拔脚风尘际”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据谈迁《国榷》卷九十七、九十八和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载,崇祯十四年六月,吴伟业升为左中允,十五年四月升为左谕德兼侍讲,十六年升为左庶子,可谓步步高升。据明朝丁忧制度,遇父母丧事,自闻丧日起,守制二十七个月。“问余当时年,三十甫过二”,正是吴伟业就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的那一年——崇祯十三年。一连串的巨大事变震动了朝野。“长放万里心,拔脚风尘际。”
“拔脚风尘际”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据谈迁《国榷》卷九十七、九十八和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载,崇祯十四年六月,吴伟业升为左中允,十五年四月升为左谕德兼侍讲,十六年升为左庶子,可谓步步高升。可是,他并没有接受这些任命,到北京去就职,而是从崇祯十四年不再担任司业,就回到了太仓,隐居不出了。关于这一点,有许多材料可以证明。例如,《梅村家藏稿》卷二十八《宋子建诗序》云:

往者余叨贰陪雍,云间宋子建偕其友来游太学……子建至,则相与讲德论艺,命酒赋诗,极昼夜勿倦。盖山川之胜,文章之乐,生平所未有也。余既东还,子建被荐入翰林。无何,天下大乱。

从时间上说,这段话中的“余既东还”,紧承在“叨贰陪雍”(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一职的自谦之词)之后,表明作者离开南京国子监后直接回到了家乡(太仓在南京的东面),而不久(“无何”),便“天下大乱”——崇祯朝垮台。这说明,从崇祯十四年六月起到十七年三月止,在崇祯朝最后的差不多三年里,吴伟业始终没有到过京城。

上一章我们曾经提到,在崇祯十二年“奉使封藩”之后,吴伟业就不想回到朝廷去了,而现在,他做得更彻底,什么官职也不接受,什么官职也不要求,归隐了。(www.guayunfan.com)吴伟业为什么要归隐呢?有一种说法是他为嗣父守丧。嗣父指他的伯父吴瑗。如陈廷敬《吴梅村先生墓表》说:“……寻迁中允谕德,丁嗣父艰,服除,会南中立君,登朝一月归。”其实这种说法是大成问题的,因为有材料表明吴伟业过继给伯父为嗣子乃在十几年后仕清期间,并不在此时(参见第八章),那么,这种说法自然就站不住脚了。何况,即使按照这种说法,时间也对不上。据明朝丁忧制度,遇父母丧事,自闻丧日起,守制二十七个月。“南中立君”(指弘光朝建立)在崇祯十七年五月,由此上推二十七个月,为崇祯十五年三月,可见伟业伯父之卒当在崇祯十五年,而伟业之归隐,却是在崇祯十四年五六月之际,那时他的伯父还没有死,所以无论如何不能把其归隐的原因说成是“丁嗣父艰”。

更何况,吴伟业萌生隐居的念头比他实际开始归隐还要早得多呢。崇祯十三年秋,吴伟业初到南京国子监就任,就曾给好友吴志衍写过一封信,吐露了自己的隐居之志。信中说:“嗟乎,凉秋独夜,危峰断云,梧桐一声,猿鸟竞啸,追念旧游,独坐不乐。世已抵随和,而且吾犹恋腐鼠,若弟者独何以为心哉!丈夫终脱朝服挂神武门,不能作老博士署纸尾也。归矣,志衍扫草堂待我耳!”[1]吴伟业的这一番表白被不久之后的行动证明并不是自标清高的空话。既然在崇祯十三年秋,吴伟业就已有了归隐之意,那么,这就更加证实了其归隐同其伯父之死毫不相干了。

吴伟业归隐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梅村家藏稿》卷九有一首五言古诗《送何省斋》为我们透露了个中消息。这首诗是吴伟业入清之后写下的,诗中回忆往昔,叙述了他在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时的天下形势和他的思想活动:

我昔少壮时,声华振侪辈。讲舍鸡笼巅,宾朋屡高会……凭阑见湓口,传烽响笳吹。海宇方纷纭,虚名束心意。夜半话挂冠,明日扁舟系。问余当时年,三十甫过二。采药寻名山,筋力正强济。濯足沧浪流,白云养身世。长放万里心,拔脚风尘际。

“问余当时年,三十甫过二”,正是吴伟业就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的那一年——崇祯十三年。翻开这一页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幅铁骑刀枪、风云变幻的画面。还在崇祯十二年的时候,退守湖北房县、竹山一带,假意接受招抚的张献忠在经过一年多的休整,兵精粮足之后,再次举行了起义。在其后的一年里,张献忠农民军在湖北、四川的广大地区内游动作战,迅速壮大起来,屡败官军,粉碎了明督师杨嗣昌“四正六隅”的战略部署,使双方力量对比向着有利于农民军方面急遽转化。到崇祯十三年十二月,本来隐伏于商洛山区的李自成乘明军专力围剿张献忠,致使河南防务空虚的有利时机,由郧阳、均州轻骑入河南。当时,“河南大旱,斛谷万钱”,再加上官兵的掠夺,官吏的敲剥,这里的农民几乎失去了生路,“有采菜根木叶充饥者;有夫弃其妻、父弃其子者;有自缢空林、甘填沟壑者;有鹑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泥门担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残食者。”[2]所以李自成一到河南,如大旱之望云霓的饥民们就踊跃参加起义,迅速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马的大军。紧接着,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便攻破洛阳,处死了罪大恶极的福王朱常洵。他以王府的数万石米、数千万钱赈饥济贫,于是,“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昼夜不绝。”[3]二月,张献忠军从四川回兵湖北,驰取军事要地襄阳,处死襄王朱翊铭,也打开王府仓库,发积银十五万两赈济饥民。饥民一样云集景从。至此,农民起义军的力量完全超过了官军的力量,连统治者也不得不承认,从此“闯、献不可复制矣”。[4]三月,杨嗣昌见大势已去,走投无路,畏罪自杀。一连串的巨大事变震动了朝野。吴伟业诗句:“传烽响笳吹”、“海宇方纷纭”,描写的正是这种动荡不宁的形势。腐朽的明王朝面对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农民军,束手无策,眼看就要被吞没了。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会预感到大势不妙,感觉到一种大乱将至的气氛。而作为一个诗人,吴伟业要敏感得多。他在南京国子监与朋友交游之时,天下大事成为他们最关注的共同话题。他与邵弥“尝共登鸡笼山,东望皖楚,忧生伤乱,泣下沾襟”,[5]他和吴志衍也曾一起纵论天下形势,后来他在诗中这样写到当时的心情:“慷慨天下事,风尘惨河朔。诸将拥重兵,养寇饱卤掠……即今朝政乱,举措混清浊。君父切边疆,群臣私帏幄。”[6]显然,吴伟业已经看出了遍及全国的动乱绝难平息,看出了明王朝政权的千疮百孔,衰朽不堪,灭顶之灾正一步步临近。同时,他也深知,个人的命运必将受到时代大潮的播弄,难以逆料,而有一点是肯定的,身在官场之中的人往往比在野的人更多几分危险。因此,他想及时抽身退步,以长养身世了。“海宇方纷纭,虚名束心意。夜半话挂冠,明日扁舟系。”“长放万里心,拔脚风尘际。”这些诗句非常形象地刻画出他此时此际的心境,说明了他的归隐和风云变幻的形势的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说,他从萌生挂冠之志到实际归乡隐居,无时无刻不是受到了严酷的阶级斗争现实的深刻影响。崇祯十三年秋,当他初到南京国子监时,日益险恶的形势就使得他急于要抽身退步了,而崇祯十四年初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的进攻与明王朝危如累卵的局面则促使他下了最后的决心。

此外,吴伟业的归隐与统治阶级内部的党派斗争也不无关系。从他最初走上仕途起,就卷入了党派斗争的旋涡,直到最后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仍然被党派斗争所纠缠,常常处于险境之中,有人说他在崇祯朝“立朝十年,与党祸相终始”,[7]真是一点不假。他明白,复社的声势尽管很大,但是执掌权柄的人从温体仁到张至发、薛国观、魏照乘无不与复社铁心作对,崇祯帝也对复社怀有很深的疑忌。作为复社的骨干,党祸就像头上悬着的一把利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而崇祯十四年五月,张溥去世,又使复社失去了领袖,一时群龙无首,实力削弱。此时政敌对于复社的攻讦却没有停止,崇祯帝当时不知张溥已卒,仍责令张溥回奏。[8]凡此种种,无不让吴伟业感到一种履薄临深的恐惧。他要摆脱束缚心意的虚名,及早逃脱这是非场,全身避祸,最好的办法就是隐居了。所谓“采药寻名山,筋力正强济。濯足沧浪流,白云养身世。长放万里心,拔脚风尘际。”应该说也包含着这样的考虑。吴伟业《遣闷》诗第三首“中年读《易》甘肥遁,归来拟展云山兴”二句讲的也同样是这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1 02:38 , Processed in 0.2232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