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09: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人物官味十足封号
金色年华554 2017-05-01   |  2332阅读  |  2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封号是指古代帝王封予臣子的爵位或称号。据专家考究,封号的历史很长,至周时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制度,后历代沿袭,虽各有不同,但总的格局变化不大。清代也一样,《清史稿》在谈到此问题时说:“清于封爵,皆仿古制。”《红楼梦》作为描写有清一代王公贵族兴衰沉浮的小说,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封号是必然的,但曹公当然不会循规蹈矩,他在封号的命名上,既承袭古制,又多有引发,使得本来官味十足的“封号”,也变得耐人寻味起来。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红楼人物官味十足封号

    贵妃:皇帝身边女人多,称谓也多。贵妃是妾的一种,其地位很特别,是在皇后之下,其它嫔妃之上。《红楼梦》中写到的贵妃有三位:一位是元妃,第十六回上说: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第二、三位分别是周贵妃和吴贵妃,还是第十六回,在说到皇帝恩准贵妃省亲时道:“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

    封为贵妃,一般都有个称号,查《清史稿》,我们就能看到诸如:敬敏皇贵妃、敦肃皇贵妃、慧贤皇贵妃、纯悫皇贵妃、敦怡皇贵妃等名号。这些名号虽不同,但含义都一样,连用字都毫无例外地均选自封建妇德范围内,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曹公把元妃的封号取为“贤德妃”了。至于周、吴二贵妃的封号是什么,书上没交代,但依理推断,也不会超出上述的选字范围。

    而更为奇特的是在三位贵妃姓氏的选择上,曹公是隐有深意的。贾贵妃,假贵妃也;周贵妃,(胡)诌之贵妃也;吴贵妃,无贵妃也,均属子虚乌有之人物也。

    王:王是封建时代的最高封爵,其间又有诸侯王、藩王、亲王、郡王等不同的类别。《红楼梦》中主要出现的有三类:

    一类是亲王,亲王的封予范围各朝代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用来封亲近的宗室成员的,如皇帝的兄弟或皇子。《红楼梦》中的亲王有两位:一位是有“老千岁”之称的义忠亲王,一位是忠顺亲王。二人均着墨不多,但通过义忠亲王,在薛家店里所预定的,产于“潢海铁网山”上的稀有“樯木”棺材板和忠顺亲王府里的长史官,到贾府索要戏子琪官,直接导致宝玉挨打两个细节,足以看出其位高权重的地位来。关于亲王,《清史稿》中有“郑亲王”、“成亲王”、“理亲王”、“和硕亲王”、“敬谨亲王”、“怡亲王”等封号,但无“义忠亲王”和“忠顺亲王”,可见二者均为作者所虚拟。

    二类是直封为王,这共有三位:北静王、西平王和东平王。我认为这类完全可以归为亲王一类。其中,北静王水溶着墨最多,与贾府关系也最密切,他与西平王一起参与了抄检贾府的行动,并暗中对贾府有所庇护。《清史稿》中以方向为封号的有:定南王、靖南王、平西王、平南王等,曹公在命名时,巧妙地将其前两字颠倒,如,把平西王,变成了西平王,这样就达到了既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又不离实情的效果。

    三类是郡王,郡王是仅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区别是除宗室外,异姓也可获得。《红楼梦》中写到的郡王有: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和西安郡王,取义为东南西北四方,皆安定平安之意。这些郡王在书中皆着墨不多,多数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露过脸儿,只有东安郡王穆莳,与贾府的关系更近些,荣国府大堂上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就出自他的手笔。从落款看,他与贾家是“同乡”(第三回)。

    公:初读《红楼》者,有时弄不明白“宁荣”二府之来历,不知道它们是取自“封号”的。《礼记·王制》上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公,排在五爵首位,主要封给开国功臣,其中以“国公”级别最高。《红楼梦》中写到的国公有十位:宁国公、荣国公、缮国公、理国公、镇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庆国公、安国公。上面说到“宁国府”和“荣国府”,其实,就来自“宁国公”和“荣国公”两个封号。

    从《清史稿》中我们可以看到,“公”的封号很多,如,续顺公、弘毅公、海澄公、承恩公、一等雄勇公、超等英诚公等,而“国公”的封号则较少,只有“镇国公”和“辅国公”两种。由此,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国公”封号,除“镇国公”外,均为曹雪芹所虚拟。但虚拟与虚拟也有高下之分,曹公的虚拟另有一番意义在里边。不仅“六公”之名中,隐含着十二地支,而且十个“国公”之封字:宁、荣、缮、理、镇、齐、治、修、庆、安,选的全是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的好字!

    此外,还有一位衍圣公,名孔继宗。衍圣公是孔子后裔的封号,自宋仁宗时始,历朝沿袭。第五十三回“贾氏宗祠”四字匾和“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的长联,均为其所书。

    侯:五等爵之第二位。《红楼梦》中有:忠靖侯、保龄侯、襄阳侯、锦乡侯、川宁侯、平原侯、定城侯、锦田侯、保宁侯、景田侯等。此外,林如海家之祖,也曾袭过列侯。《清史稿》中“侯”的封号也不少,如,恭顺侯、同安侯、慕义侯、建义侯、一等靖逆侯、一等昭武侯、一等继勇侯等,但《红楼梦》中“侯”的封号,均为虚拟。

    伯:五等爵之第三位。《清史稿》中记载“伯”的封号很多,如,忠诚伯、慕恩伯、承恩伯、一等昭信伯、一等宣勇伯等。《红楼梦》中所写的锦乡伯、寿山伯、临安伯、临昌伯的封号,亦为虚拟。

    子:五等爵之第四位。《清史稿》中“子”的爵位多分一、二、三等,无名;《红楼梦》中也一样,如,柳芳、侯孝康均为一等子。

    男:五等爵之末位。与“子”爵位相同,亦按一、二、三等分,无名;《红楼梦》中的蒋子宁、谢鲸、戚建辉均为二等男。

    此外,还有“将军”,属高级武官名,其封号很有特点,多与“武功”有关。如《清史稿》中有;骠骑将军、骁骑将军、昭勇将军、明威将军、建成将军等;《红楼梦》中的贾府祖先是以武功起家的,用贾政的话说是“武荫之属”(第七十五回),因此,宁荣二公之后代子孙也均以武官承袭,如,贾代化“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赦“现袭一等将军”;贾珍“世袭三品威烈将军”;贾蓉妻秦可卿病逝,为了“灵幡经榜上写时”好看,贾珍花钱托人给贾蓉捐了个“龙禁尉”的官,该官是虚拟的皇帝的侍卫官,尽管很低,也属武官范畴;其它的,如,陈瑞文是“三品威镇将军”;马尚是“三品威远将军”;冯唐是“神威将军”等,这些封号虽为曹公虚拟,但均在规矩之内。

    以上我们粗略地概述了一下《红楼梦》中的封号问题,这里我觉得有三点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为避文网躲麻烦,曹雪芹采取了将真事隐去,打乱朝代界限,真假互存的命名方法。针对《红楼梦》中“官职”的命名,脂砚斋曾说:“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红楼梦》中的“封号”也一样,许多都是曹雪芹虚拟的,《清史稿》中根本没有,但曹公虚拟的合情合理,不出法度,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表现出了高超的命名艺术。

    其次,从封号的承袭来看是逐代递降的,这从另一个侧面暗示着王公贵族“一代不如一代”的衰败趋势。如:

    宁国公贾演,其子贾代化只袭了一等神威将军,再往下,贾敬沉迷仙道,把爵位让给儿子贾珍,所袭虽说还是威烈将军,但已是三品了,最后,到了贾蓉,靠花钱,才捐封了个龙禁尉。

    荣国公贾源,其子贾代善袭的何职书上没说,但其长子贾赦袭的是一等将军,再下一辈儿到贾琏似乎就什么也没有了。

    再如,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起初时,只封袭了三世,后经皇帝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到林如海,则只能靠自我奋斗,走科举之路了。

    另外,像理国公柳彪,其孙柳芳封的是一等子;镇国公牛清,其孙牛继宗封的是一等伯;齐国公陈翼,其孙陈瑞文袭的是三品威振将军;治国公马魁,其孙马尚袭三品威远将军;修国公侯晓明,其孙侯孝康袭的是一等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从《红楼梦》中的实例看,此语不谬也。

    最后,再说说清朝公侯封号的时间问题。清代福格在其《听雨丛谈》卷十二《公侯封号》条中云:“国初公、侯、伯皆无名号,仅分超等、一、二、三等名目。……乾隆十四年奉旨将侯爵一律赐以美号,乃封有奉义侯、恭诚侯、顺勤侯、顺义侯、昭武侯、延恩侯、敦惠伯、翼烈伯、宣义伯、昭毅伯、威靖伯、襄勤伯、诚毅伯、昭信伯、懋烈伯、诚武伯、勤宣伯。”从文章前面所述,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侯伯已均有美号,那么,这是否说明该书至少写于乾隆十四年之后呢?关于《红楼梦》的写作时间,说法挺多,也很复杂,上述这则有关“封号”的史料,为我们从官制的角度,传递出了一些信息,值得大家思考。(红蚂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0: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现在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第二十五回、第五十五回、第七十一回~~~
第十三回:
原来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刚迎入上房,又见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三家祭礼摆在灵前。
第十四回:
馀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第二十五回:
锦田侯的诰命次一等,一天不过二十四斤油。
第五十五回:
这日王夫人正是往锦乡侯府去赴席,······
第七十一回:
左边下手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
锦乡侯前后出现三次,锦乡伯出现一次,锦田侯出现一次,不知道锦乡伯和锦田侯是否是锦乡侯之误,我觉得可能是传抄时的错误,应该都是锦乡侯~~~若是如此的话,锦乡侯府应该跟贾府的关系也比较好,属于世交了~~~


送TA礼物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5-05-02 12:33回复


贴吧用户_05M6MUX
凹晶联诗15
我觉得是传抄的失误吧,应该是同一个,韩奇有可能80回出现?


2楼2015-05-02 16:45收起回复

第八道奇迹: 我也觉得是传抄失误,如果这是如此的话前八十回锦乡侯家出现了五次,就出现一次的卫若兰80后会出现,冯子英前80就出现几回了,陈也俊比较搞,就出现这一次,脂批里都没有,都被刘心武给配给妙玉了,那这位出现五次的锦乡侯没道理后面不出现啊~~~
2015-5-3 11:40回复

贴吧用户_05M6MUX: 回复 谁肯与莺花作主 :刘心武的讲座看的不多,不知道有提过没,会不会给安排个谁。再不然这位韩奇已经成婚了
2015-5-3 14:29回复

贴吧用户_05M6MUX: 回复 谁肯与莺花作主 :或者是名字不如陈也俊合刘心武的审美,于是就没给妙玉安排
2015-5-3 14:29回复

第八道奇迹: 回复 獨孤雪 :雨村是号吧,姓贾名化字时飞,号雨村~~~贾政贾赦都有字,估计韩奇也有字,卫若兰就不知道了,不知是名还是字,林如海的如海就是字,他叫林海~~~
2015-5-4 14:31回复

贴吧用户_05M6MUX: 回复 谁肯与莺花作主 :我是奇怪,为什么有人说名,有人说字呢,还有人说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0: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兰契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亦称"金兰会"。旧时汉族妇女婚姻习俗及组织。流行于广东广州、顺德、南海、番禺等地。据史载,这些地区的少女,二人或多人结为异姓姐妹者,称为结"金兰契"。她们相互依恋,誓不肯嫁人,即使嫁人,亦必久居娘家而不落夫家。有的被迫在夫家暂住数日,但严密设防,百般抗拒,不与丈夫同寝处。甚至有欲加害于强迫成婚的丈夫,致其于死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金兰契

别名
金兰会


释义
旧时汉族妇女婚姻习俗及组织

流行于
广东广州、顺德、南海、番禺等地

目录
1缘由
2史记记载
折叠编辑本段缘由
结契者,情同夫妇,誓不相负,也有富于积蓄,而择"嗣女"以继承其财产者。以后,其嗣女复结一金兰契,如血统之关系。此俗以顺德最盛,不仅具有同性恋之性质,且与"不落夫家"亦有直接关系。此种女子,称为"自梳女"。这一风俗,是女性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和夫权压迫的反映。其形成当在清以前,广东地处南方,儒教影响薄弱,遂得寝以成俗。

折叠编辑本段史记记载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四:"广州顺德村落女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金兰会。女出嫁后归宁,恒不返夫家。若促之过甚,则众姊妹相约自尽。此等弊习,虽贤有司弗能禁也。"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金兰契俗名夸相知,又名识朋友,其俗不知始于何时......如双方颇有意,其一方必先备花生糖、蜜枣等物为致敬品,以为意思之表示。若其他方既受纳,好为承诺,否则为拒绝。至履行契约时,如有积蓄者,或遍请朋侪作长夜饮,而其朋侪,亦群往贺之。写后坐卧起居,无不形影相随,曾梁鸿、孟光不足比其乐也。契约既经成立,或有异志,即以为背约,必兴娘子军为问罪之师,常备殴辱,几成一种习惯法。"又"金兰契之风,以顺德为最盛......女子嫁期有日,必召集一群女子,作秦庭七日之哭,如丧考妣,其金兰友亦在焉。临过门之夕,嫁者必被带束缚,其状若死尸之将入殓。复饱喂以白果等物,使小便非常收缩。及归宁后,其兰友必亲自相验,若其束缚之物,稍有移动,是为失节,群皆耻之,其女必受辱不堪。"又"以故,新婚之夕,新妇每因抗拒其夫之行使夫权,恒至用武,相视如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0: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兰契
[ jīn lán qì ]
基本解释
至交;深厚的友谊。

辞书解释
[ jīn lán qì ]
忧擋;蚢斲擑渠碒。
鑁絻釲炝《橫仩跂辷祉鴛輭漱彘》:“聍鐞霟莁鷣,鳙叼郷缞姴。”
膸驭聹栌《齀齀聕·嗝肎融蹩抅奈恞》悢摝:“鴫捴陋驵済済鮧鞒霟莁鷣,潡薳薳漦筝軑擔榽。”
萨嫍醚瀦《潦灚睠酅·堷榍釻》:“猲痴霟莁鷣,髐輟葱檒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0: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述红楼梦“金兰互剖金兰语”
和你kappa浏览903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Foelssemmok
推荐于 2017.06.17
满意答案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讲的是秋日里黛玉犯病,宝钗前去探望她.因宝钗觉得黛玉现吃的药过热,建议他吃冰糖燕窝粥,黛玉听了非常感动,就把自己心里的苦楚和所有的不便都将给宝钗听,宝钗开解黛玉,因说两人同病相怜,宝钗拿自己家的冰糖和燕窝给黛玉,要她不必央烦老太太和凤姐,省却了很多麻烦,黛玉不再对宝钗心怀芥蒂,两人真正成为了知己.所以叫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0: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 金兰(金蘭)
拼音 jīn lán

注音 ㄐㄧㄣ ㄌㄢˊ

词语解释网络解释网友讨论
金兰 词语解释
解释
◎ 金兰 jīnlán

[sworn brothers and sisters] 原指朋友间感情投合,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

山公与 嵇、阮一面,契若金兰。——《世说新语·贤媛》

金兰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5: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姥姥:假曹公之意,圆红楼之梦——薛宝钗上辈子是谁的考证2
快乐老年435 2017-09-26   |  186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刘姥姥的故事讲完以后,就猜出了曹公设立的谜题,得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惊天大发现

村姥姥信口开河
刘姥姥的故事讲完以后,引起了红楼众儿女的讨论和贾宝玉对故事里女孩儿的好奇和追问。

“黛玉笑道:「偺們雪下吟詩?依我說,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還更有趣兒呢。」說著,寶釵等都笑了。寶玉瞅了他一眼,也不答話。一時散了,背地裡寶玉到底拉了劉姥姥細問那女孩兒是誰。劉姥姥只得編了告訴他:「那原是我們莊子北沿兒地埂子上有個小祠堂兒,供的不是神佛。當先有個什麼老爺--」說著,又想名姓。寶玉道:「不拘什麼名姓,也不必想了,只說原故就是了。」劉姥姥道:「這老爺沒有兒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字叫什麼若玉,知書兒識字的,老爺太太愛的像珍珠兒。可惜了兒的!這小姐兒長到十七歲了,一病就病死了。」寶玉聽了,跌足歎惜,又問:「後來怎麼樣?」劉姥姥道:「因為老爺太太痛的心肝兒似的,蓋了那祠堂,塑了個像兒,派了人燒香兒撥火的。如今年深日久了,人也沒了,廟也爛了,那泥胎兒可就成了精咧。」寶玉忙道:「不是成精,規矩這樣人是不死的。」劉姥姥道:「阿彌陀佛!是這麼著嗎?不是哥兒說,我們還當他成了精了呢。他時常變了人出來閒逛,我纔說抽柴火的就是他了。我們村莊上的人商量著還要拿榔頭砸他呢。」寶玉忙道:「快別如此!要平了廟,罪過不小!」劉姥姥道:「幸虧哥兒告訴我。明日回去,攔住他們就是了。」寶玉道:「我們老太太、太太都是善人,就是合家大小,也都好善喜捨,最愛修廟塑神的。我明日做一個疏頭,替你化些佈施,你就做香頭,攢了錢,把這廟修蓋,再裝塑了泥像,每月給你香火錢燒香,好不好?」劉姥姥道:「若這樣時,我託那小姐的福,也有幾個錢使了。」“

刘姥姥:假曹公之意,圆红楼之梦——薛宝钗上辈子是谁的考证2

薛宝钗

后来,黛玉说“雪下抽柴”宝钗“笑了”,而宝玉打破沙锅要问到底,刘姥姥就“只得编了告诉他”,说这个女孩叫若玉(也有些版本是茗玉),也是 “老爺太太愛的像珍珠兒,可惜了儿的,这小姐儿长到十七岁上,一病就病死了”。死后”因為老爺太太痛的心肝兒似的“盖祠堂塑像,而如今”泥胎兒可就成了精“,时常变成人出来闲逛。

听到原来是如此,惜香怜玉的宝玉就让贴身小厮焙茗去找刘姥姥说的庙,结果是”那地名坐落,不像爺聽的一樣“,但是后来在”东北角田埂子上“真找到了一个破庙,可里面又不是小姐雕像,竟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焙茗语)。这一回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而且相信大部分读者也是迷惑不解。

刘姥姥:假曹公之意,圆红楼之梦——薛宝钗上辈子是谁的考证2

刘姥姥讲故事

雪天的小姑娘
刘姥姥:假曹公之意,圆红楼之梦——薛宝钗上辈子是谁的考证2

薛宝钗

那么,这个故事究竟该怎么解读呢?首先我们先看看,里面有什么不合常理的语法用词。首先“老爺太太愛的像珍珠兒”总好像短了什么,“老爺太太痛的心肝兒似的”好像也短了什么。对,它们都短了一个词“宝贝”,这就是曹公藏的第一个词。

这个词是个提示,提示这个故事里还在藏词,那么什么是第二个词?

雪天的小姑娘在一个人抽柴火,那么下一个动作就是”抱“柴火了,当然这可能是有曹公第一个暗示,才能想出来的。

而故事里面的小姑娘叫“若玉”,若玉就是“像玉”但不是玉,是”宝贝“,而“宝贝”这里是押在“宝”上的,就像黛玉在“羞笼红麝串”一节。

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必是丫頭們懶怠動,喪聲歪氣的,也是有的。」寶玉道:「想必是這個原故。等我回去,問了是誰,教訓教訓他們就好了。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們也該教訓教訓,只是論理我不該說。今兒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兒寶姑娘來,什麼『貝姑娘』來,也得罪了,事情可就大了。」說著,抿著嘴兒笑。寶玉聽了,又是咬牙,又是笑。

五方瘟神
而大雪天这个意象,已经被曹雪芹在”丰年好大雪“里用来比喻薛家了,所以雪天抽柴火的小姑娘,就是雪抱柴,薛“宝”钗。

而后来焙茗去找庙,也就是小姑娘的真正来源,发现庙不是刘姥姥说的正北方,而是在东北角上,而薛家在大观园建成以后,就从正北方的梨香院搬到东北角的一个小院子里。焙茗也说了,不仅坐标不一样,这”地名“也和你听的不一样。

然后呢,就有意思了,庙里的真神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什么是瘟神,瘟神就是环太平洋文明崇拜中的五方瘟神。

“南宋天心派道士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三《斩瘟断疫品》论述瘟神行瘟之由及制瘟之法,略云:“但今末世,时代浇薄,人心破坏,五情乱杂”,故 “东方青瘟鬼刘元达,木之精,领万鬼行恶风之病 南方赤瘟鬼张元伯,火之精,领万鬼行热毒之病;西方白瘟鬼赵公明,金之精,领万鬼行注气之病,北方黑瘟鬼钟士季,水之精,领万鬼行恶毒之病;中央黄瘟鬼史文业,土之精,领万鬼行恶疮痈肿”

刘姥姥:假曹公之意,圆红楼之梦——薛宝钗上辈子是谁的考证2

赤瘟鬼

情哥哥寻根究底
南方赤瘟鬼张元伯,火之精,领万鬼行热毒之病。注意,在红楼梦的开头提到,薛宝钗可是有“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

宝钗听说,笑道:“再别提起。这个病也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总不见一点效验儿。后来还亏了一个和尚,专治无名的病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我先天壮,还不相干。要是吃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给了一包末药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他说犯了时吃一丸就好了。倒也奇怪,这倒效验些。”

再联系前面故事里,”雪抱柴“一出现,园子南面就发生了火灾”。所以,曹公这里用故事和现实来回打比喻,不仅指出小姑娘就是薛宝钗,还把她的前生是瘟神,以及具体是哪一方瘟神,都做成一个故事谜语,悄悄告诉读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快乐老年435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中谁最可怜之绝情女子贾惜春
下一篇: 《红楼梦》中“六桥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实和象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6: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咏太极图
《红楼梦》五十二回,宝钗因笑道:“下次我邀一社,四个诗题,四个词题。每人四首诗,四阕词。头一个诗题《咏〈太极图〉》,限一先的韵,五言律,要把一先的韵都用尽了,一个不许剩。”  宝琴笑道:“这一说,可知是姐姐不是真心起社了,这分明难人。若论起来,也强扭的出来,不过颠来倒去弄些《易经》上的话生填,究竟有何趣味?”

现实中康熙爱读《易经》,自谓于《太极图》“极意探索,究其指归。”(《康熙朝实录》:壬申。谕侍读学士喇沙里曰:朕在宫中,博观典籍,见宋儒周敦颐太极图,义理精奥,实前贤所未发。朕尝极意探索、究其指归。可命学士熊赐履、编修叶方蔼、张英、修撰韩菼等、各撰太极图论一篇,朕亲览焉。)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命学士熊赐履、编修叶方蔼、张英、修撰韩菼等各撰“太极图论”一篇进览。朱彝尊的《曝书亭集》开卷即《太极图赋》。

作者虽然吐槽这个作文题目难写,其实他在小说一开始就交了作业哟!而且没用易经里的话颠来倒去生填。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云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我为什么说“贾雨村论正邪二气”是老曹交的作业呢?
康熙说他研究的是周敦颐的太极图。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一个言简意赅的宇宙发生发展论纲。全文仅二百余字,却在后来被奉为“有宋理学之宗祖”,因为它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完整地论述宇宙发生、发展的著作,它对尔后儒家学说的更新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看一下《太极图说》原文:
[宋]周敦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摘抄一下其中的关键句子:“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可以看出老曹的写作是这种思想的延伸,从圣人小人二元对立之外,延伸出秉正邪二气而生的第三种人。

哈哈哈哈!( •́ .̫ •̀ )

子兴道:“邪也罢,正也罢,只顾算别人家的帐,你也吃一杯酒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7: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一评林黛玉、薛宝钗,你更喜欢谁?
jsbhy2013.01.07浏览79次其他分享举报
爱情、地位,你如何取舍?
1个回答
liuyouhong526
2013.01.08
满意答案
    我比较赞同作家王蒙的说法:
  “我觉得可以把林黛玉和薛宝钗合起来看。合起来看是什么意思?不是说她们俩是一个人,而是说她们本身体现着统一的人性的两个方面。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画一个太极图——阴阳鱼,如果黑的是林黛玉,那么白的就是薛宝钗。她们代表了人性最基本的“吊诡(悖论)”,人性可以是感情的、欲望的、任性的、自我的、自然的、充分的,表现为林黛玉;同时,人又是群体的、道德的、理性的、有谋略的、自我控制的,表现为薛宝钗。
  从性灵的角度来说,我也非常喜欢林黛玉。林黛玉的情是一种为之可以生,为之可以死的情。而薛宝钗有她十分深沉的一面,我甚至感到她做到了大雅若俗,我不能笼统地认为薛宝钗“媚俗”。她保持了自己的清醒,有所不为,有所不言,她所达到的境界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这样的一个矛盾是人性的基本矛盾。
  薛宝钗是社会和群体中一个稳定的因素。在文学的评论上大家可以歌颂林黛玉,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果你的女儿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对《红楼梦》进行表现主义的研究,我们就能感觉到曹雪芹塑造这两个人物的初衷,作者并没有简单化地要肯定哪一个,否定哪一个,许多对这两个人物的特殊处理也就可以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7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7: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1)薛宝钗为何比大观园里其他才人博学?
荷叶3638 2015-01-27   |  1119阅读  |  1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说到大观园里谁的才学高,当首推薛宝钗了。薛宝钗知识广博,她对诗词、戏剧、经史子集、佛学经典、医学养生、绘画、博物等,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

宝钗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第三十七回咏海棠诗,以其含蓄浑厚夺得头筹。第七十回咏柳絮词,因翻得好气力,被众人公认为尊。宝钗诗词之所以做得好,一是她熟读前人的诗词。如第十八回中,宝玉想不起描写蕉叶的典故,宝钗告诉他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这说明宝钗读了很多前人的诗词。二是她对写作诗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心得。第六十四回宝钗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

宝钗熟知各种戏曲。第二十二回贾母命宝钗点戏,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对此不以为然,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并将鲁智深唱的一曲《寄生草》背诵出来。宝钗读过很多戏曲脚本,据第四十二回宝钗自己说:“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偷的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偷儿的背着他们看。”

宝钗对经史子集都有所涉猎。第五十回李纨出一个谜语:“‘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这说明宝钗熟读《四书》、《五经》。

第五十二回宝钗提出邀一社,拟诗题《咏〈太极图〉》。《太极图说》是北宋周敦颐绘制的对宇宙万物创成变化的图解。第五十六回: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不自弃文》见于《朱子文集大全类编》卷二十一《庭训》。探春说:“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宝钗笑道:“底下一句呢?”这些说明宝钗读过各种子书,并对其中的内容非常熟悉。

宝钗对历史也很熟悉。第五十一回中,宝琴做了十首怀古诗,宝钗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宝钗所说的“史鉴”是指正史,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之类的,而不是指野史。

宝钗对佛学经典也有涉猎。第二十二回宝钗讲当日南宗六祖惠能的“语录”,说明她读过有关佛学书籍。

宝钗读过医书。第四十五回宝钗对黛玉说:“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木与土是相克关系,木能生火,肝火太旺,要伤及脾土。肝火一平,使之不能再克伤脾胃,就能和顺地摄取食物营养。燕窝有补肺养阴、止肺虚性咳嗽、减少肺气病变等功效。包括治疗肺阴虚之哮喘、气促、久咳、痰中带血、支气管炎、出汗、低潮热等。这正对黛玉的病症。看宝钗此番高论,俨然又是一个医术高明的中医大夫。

宝钗知识广博,即使是一些生僻字,宝钗也认识。如第七十六回湘云与黛玉联诗时用了一个生僻的“棔”,湘云不知是何树,宝钗告诉她“这就是如今俗语叫作明开夜合的”,宝钗的渊博知识使湘云大为赞叹:“看来宝姐姐知道的竟多”。

宝钗会下棋。第四回:“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作针黹,倒也十分乐业。”宝钗还懂绘画。第四十二回宝钗有一大段关于绘画的议论,包括绘画方法、绘画工具及其制作方法等,并说她自己就有一些画具。

与宝玉、黛玉、探春、湘云等人相比,宝钗知识广博,懂得的东西多,就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望尘莫及。宝钗的学识渊博得到大家的认同,第七十九回香菱说:“我们姑娘的学问连我们姨老爷时常还夸呢。”脂砚斋、畸笏叟等人更是赞不绝口,第二十二回庚辰双行夹批所言:“宝钗可谓博学矣”、“总写宝卿博学宏览,胜诸才人”。

对宝钗的博学,基本没有人提出异议。问题是,为什么宝钗比大观园的其他才人都要博学?对此则很少有人论及。

我认为,宝钗之所以比大观园里的其他人博学,是因为她有两点不同于大观园里的其他人,一是她从小受的家庭教育不同,二是她的年龄比其他人大。

宝钗的祖上也是读书人。第四回护官符“丰年好大雪”有甲戌侧批指出:“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紫薇舍人,即中书舍人,为撰拟诰敕之专官,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唐开元年间曾改中书省为紫薇省。由此可见薛家也是书香门第。宝钗从小深得其父喜爱,“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其父令其所读的书自然是一些正经书,诸如经史子集、佛学经典、医学养生之类的书。

宝钗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读了很多诗词、戏曲等文学方面的杂书。第四十二回,宝钗对黛玉说:“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偷的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偷儿的背着他们看。”

在宝钗进贾府之前,宝玉没有受过正规的学堂教育,黛玉也只在五岁的时候拜贾雨村为师读了一年的正规书。而宝钗在进贾府之前已经读了很多书。进贾府后,“或看书下棋,或作针黹”,仍然坚持读书学习。

宝钗是十三岁那年进贾府的,而此时的宝玉只有十岁,黛玉、探春只有九岁,湘云的年龄则更小。宝钗比宝玉大三岁,比黛玉大四岁。宝钗比宝玉、黛玉等人大好几岁,读的书自然要比她们多得多。

宝钗读的书多,加之其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凡读过的书,都能记住其中的内容,其知识积累自然比大观园的其他才人多,知识面也更广博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4 21:17 , Processed in 0.7181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