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8: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贾母反对娶薛宝钗的真相,从教育王熙凤成文盲,看王家联姻的阴谋
君笺雅侃红楼 2019-08-18   |  127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红楼梦》四大家族,贾史王薛。贾家拼命转型注重子女教育,不惜前两代积累的军功不要弃武从文。史家尚书令本就是文人家庭,薛家男孩子不见多出色,薛宝钗、薛宝琴姐妹一个赛一个的学识渊博,诗词歌赋俱佳。唯一例外的是王家,从王夫人、薛姨妈到王熙凤,说她们目不识丁委屈了,却基本都是文化功底不深,白认识几个大字,王熙凤开始根本不识字。王家为什么如此教育子女?这和王家的发展定位有关。



(原文第三回)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王熙凤是李纨之外唯一有学名的女子。其他如黛玉、宝钗、湘云、三春都是乳名。之所以有学名,在于王家自小将王熙凤“假充男儿教养”。此事看似不鲜见,甄士隐对女儿甄英莲,林如海对林黛玉都是当儿子一般教养,没有儿子聊慰膝下荒凉。

但是,王熙凤的情况与林黛玉和香菱不同。她不是当儿子一般教育,而是“假充男儿”教养!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小穿衣打扮,吃饭说话,玩闹游戏甚至性格培养全部像男孩子一样。也就是说王熙凤自小是地地道道的假小子。



(第五十四回王熙凤说)“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了这么大。这几年因做了亲,我如今立了多少规矩了。

王熙凤一个姑娘家能跟着大十多岁的贾珍“淘气”,可知从小就是淘成什么样。王家将女儿充当男儿养,只让她淘气不学女红针线,不学诗词书文,王家背后的算计很可怕!


贾家弃武从文,放弃军方利益,便宜了坚持武功传家的王家。王家一直坚持重武不习文,当贾家放弃军方利益,被王家顺利接手。贾代化执掌的京营节度使一职,拱卫京城和皇帝安全,这么重要的位置贾家把持两代,到第三代落入王子腾之手。就是王家坚持军武的结果。王子腾一定从小入伍,仗着祖宗和贾家的扶持,一步步爬升。正因王子腾接手贾代化的京营节度使实权,中兴王家渐渐凌驾贾家之上。



从王熙凤的教育看王家对子女的培养,不难推测王家教育子女的风格是重力不重德。培养子女有能力,比有德行更重要!王家这方面就像资本家一样功利!王熙凤行走如风,去劝和林黛玉贾宝玉,竟用“蹦”进房中的出格举动,可知她平时作为。而她每每立起眼睛骂人,粗言秽语毫无大家闺秀风范。不但她,王夫人和薛姨妈同样如此。

(第二十八回王夫人骂宝玉)“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

(第八十回薛姨妈)只得赌气喝骂薛蟠说:“不争气的孽障!骚狗也比你体面些!

这姐儿俩如此骂儿子,实在是粗鄙不堪,堪比刘姥姥在四十回骂板儿:

“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



王家女儿与刘姥姥一个德性,让人大开眼界。王家培养女儿彪悍,本就带有掠夺性。他们联姻的目的非常强,就是靠女儿联姻,靠女儿的强悍,掌握对方家族后,从势力和经济上向王家倾斜,反哺王家。严格来说,王家属于“蚂蝗”一般的家族,赵姨娘背后说王熙凤:

(第二十五回)“了不得,了不得!提起这个主儿,这一分家私要不都叫他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此话当然不做准,王熙凤也不可能将贾家搬给王家。但通过王夫人和王熙凤两代人对贾家的把持,王家占的便宜够多了。贾母不同意娶薛宝钗给贾宝玉的真相,就因为薛家没有当家人,薛姨妈背后一定站着王家,算是被王家掌控。一旦娶了薛宝钗,荣国府两代三个王家属性的儿媳妇,贾家也算被王家控制了。那时候留给贾兰这一脉还有什么?贾家未来岂不是成了王家的附庸?这不正是“蚂蝗”么?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8: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白话红楼|金钏的自由散漫,体现了王夫人的善良与宽厚
漫话红楼 2023-12-25 发布于北京  |  7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周瑞家的拿着锦盒,走出房门,看到金钏还在那里晒太阳。周瑞家的问她:“那个叫香菱的小丫头,就是临上京时买的、为她打人命官司的那个小丫头吗?”

金钏道:“可不就是她。”

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地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她的手,仔细地看了一会,然后向金钏儿笑着说:“真标致啊,长得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

金钏儿笑道:“我也这么说呢。”

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到这里来的?父母在哪里?今年十几岁了?你是哪里人?”

香菱听了直摇头,说:“不记得了。”

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香菱叹息伤感。


漫读君简评:

红楼非细读不可,细读方见真章。

这一小段文字,和第五回的宝袭试云雨一样,篇幅短小,却占了半个回目名。

这里作者给的回目名是“送宫花周瑞叹英莲”,通过回目名,将英莲和香菱串起来,那个被甄士隐捧在手心的小宝贝英莲,此刻已是薛姨妈身边的小丫头香菱,从人上人跌落为人下人。

回头去看作者对娇杏的评价:“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用在英莲身上,只需改一个字:“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下人。”一字之差,命运却大相径庭。

红楼中的薄命女众多,但“真应怜”的只有香菱。因此,作者在此借周瑞家的之口“叹英莲”,实则是作者自己的叹息和感伤。

这里有对礼制的无奈:一个富绅家的千金小姐,只因被拐卖,就终身沦落为奴,不但父母家乡都已忘记,身份上的落差也极大。

作者与读者的叹息与感伤,比周瑞家的更甚,因为作者与读者拥有上帝视角,知道香菱的来处。落差越大,感伤就越甚。


除了“叹英莲”,这个情节里,还有一个不该被忽视的细节,那就是周瑞家的与金钏的自由散漫。

金钏是王夫人的贴身丫头,此时跟随王夫人来到薛家,属于正在当差。通常情况下,如果主子严厉,当差的人需要时刻谨慎,不能乱说乱动。

然而,此时的金钏,就像现代女人串门时带的孩子,大人们在聊天,孩子们则自己玩耍。

玩则玩矣,还口无遮拦。当周瑞家的对金钏说“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时,金钏的回应是“我也是这么说呢”,说明这话她已经在玩耍时对香菱说过了。

“东府里蓉大奶奶”,也就是秦可卿。说香菱长得像秦可卿,这不奇怪,毕竟都是让人一见难忘的美人。奇怪的是周瑞家的和金钏如此明目张胆地议论主子,何况周瑞家的还是个资深老奴。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王夫人这个主子,待下人宽厚,真的做到了“宽柔以待下人”,不拿规矩去约束下人,让下人享有极为宽厚的自由度,才会如此散漫,毫无顾忌。

这也为接下来周瑞家的“顺路”送宫花做了铺垫。不拘泥于礼节规矩,才会随性“顺路”。

这正是王夫人难能可贵之处:她虽然有着严肃的外表,内心却极为宽厚,不会用规矩去严苛地束缚下人。


这正与贾母形成对比:贾母是外慈内严,脸上经常挂着慈爱的笑,内心却对下人极为严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指责袭人“拿大”,并说下人没有为父母守孝的资格,剥夺了下人作为人最基本的人伦和情感。


“假作真时真亦假”,作者写在太虚幻境的这句话,在书中到处有所体现,然而读者依然真伪莫辨,分不清真善与伪善,不知不苟言笑的王夫人是真善,而慈眉善目的贾母却是假善。

耽于表象必将失于本质,叹叹!

+关注
undefined
漫话红楼
阅人生百态,明世事沧桑。
共 980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8: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金钏和宝钗都有金钢之性,为何一个脆弱一个坚毅?
漫话红楼 2023-12-25 发布于北京  |  27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金钏儿姓白,作者颇具匠心,用白金钏直接影射薛宝钗。钏是古代女性戴在手腕上的饰品,钗则是古代女性戴在头上的饰品,一金钏,一宝钗,是同类物品,又冠之以“白”和“薛(雪)”姓,其性质也是一样的。另外,在一众纤细苗条的美女中,宝钗和金钏又都属于微胖美女,所以才能共穿衣服。



这是我一直想不通的地方,作者为二人赋予了这么多的共同点,但她们的性格特点与命运却完全相反:宝钗稳重、金钏轻浮;宝钗活到了“两鬓成霜”,金钏却早早地就送了命。那么作者的意图何在?

因为在研读红楼的同时,对《易经》有所涉猎,总有种感觉,红楼中有太多《易经》元素。于是,突然有一天,我找到了答案。

宝钗和金钏,在五行上都属金,都有金钢之性。

五行学说是古人发明的一种哲学观,其来源即是《易经》之阴阳,由阴阳而生八卦,由八卦而生五行,它把世间万物都归属于金、水、木、火、土五种类型,它们互相产生作用,相生相克,因而形成了各种动态发展和变化。如《孔子家语》之《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五帝配五行:“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孔子家语 五帝》)

五行分别有各自的独特之性,据《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其中“金曰从革”是说金性物质有变革之能,因其刚毅果决,百折不挠,善于杀伐决断。通常来说,金属都是金性物质,宝钗和金钏都属于此类。



但是,并非所有的金性物质生来就刚毅果决百折不挠,必须经历一个淬炼的过程,即所谓百炼成钢。

什么是淬炼?即反复经受考验,在挫折中磨练。淬从水,炼从火,见识过打铁的人就知道,每一件金属刀具,都要反复经历火之高温和水之浸润,才能具备杀伐功能,且不会轻易被折断。这种淬炼的过程,即是经历水深火热。如果经历过水深火热的磨练依然能活下来,就成了钢,具备百折不挠的刚毅之性。

这便是五行生克的利弊转化,从生克来看,火克金,火对金起的是克制作用,但正因为有这样的克制,才让金得到了磨练。这就好比生活中的磨难,是我们所抗拒的,因为它对我们起着克制作用。但不经历磨难,又难以成材,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

这种能否经受风雨的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挫商。

于是,同样具备金钢之性的金钏和宝钗,因为生活经历不同,挫商高低有别,而拥有了不同的特质和命运。

金钏虽为奴婢,但她在王夫人宽厚的环境里,长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贾府以“诗礼传家”,从不轻易苛责下人,王夫人更“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只要不犯大错,她基本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给了下人们宽松宽厚的环境,言行都比较随意。比如陪房周瑞家的,跟在王夫人身边二十多年,做事还极不严谨,不仅在梨香院门口和金钏儿谈论薛姨妈的家事,而且还在送宫花的过程中,只顾着自己“顺路”,违背了薛姨妈对顺序安排上的本意,惹火了黛玉。

金钏儿从小跟着王夫人,享受着一等丫头的待遇,却又没有什么清规戒律要守,活得舒适而自在。虽为奴婢,其生活环境远比史湘云、邢岫烟等主子要宽松得多。

   

这其实并非好事,无规矩不成方圆,就像一个公司没有制度,员工就会变得很懒散,没有禁区,没有边界,言行都很随意。

在这样的环境里,金钏儿长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她可以随意和宝玉调笑,也可以口无遮拦什么话都说。

这就好比一个被家里宠坏的孩子,从来没有经历过挫折,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某一天,突然一个挫折到来,因心理承受能力差,无法接受,便崩溃了。



因口无遮拦被王夫人撵出去,这原本算不上多大的挫折,因为其家人都并不在意,“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贾府虽然宽待下人,但也并非没有撵人的先例。

怡红院的茜雪只因一杯枫露茶就被撵,而且是受了冤枉委屈,并不是她的错,但她并没有因此就崩溃。  

贾母查赌,查出三个为首的,“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其中包括迎春的乳母,年纪一大把又有地位的老员工,她也没有因为这样的打击就过不去了。

因此,金钏因被撵而投井自尽,终归还是因为她挫商低,禁不起挫折,这和现代某些孩子动不动就跳楼是一回事。

宝钗身为闺阁女子,却在挫折中磨练,“愈冷愈苍翠”。         

理论上,养尊处优的闺阁女子应比奴婢脆弱,因为能得到更多的关爱。然而,宝钗和金钏正好相反,她人生的挫折来得早也来得强,正在茁壮成长之际,作为家里顶梁柱而又像导师一样给她无限关爱和希望的父亲突然走了。这就相当于把原本长在温室的宝钗突然丢到水火中。她在这个淬炼的过程中,不但完成了自救,而且代替父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这样的淬炼不止一次,因为有一个“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的哥哥,经常给这个家带来新的风雨,还有家里赖以生存的事业,“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也时常让她焦虑。

宝钗一肩担起了这些风雨,并在这个过程中,从娇弱女子磨练成了百折不挠的钢铁。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这个理念,宝钗将之呈现在《柳絮词》中:“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挫折和磨难就像摧残柳絮的东风,然而柳絮却不断借助东风的力量,飞得更高。



这便是金钏与宝钗的本质区别,她们原本都有金钢之性,只因金钏被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而心理承受能力弱,一遇挫折便崩溃;宝钗却在风雨的摧残中不断磨练,终于百炼成钢,“愈冷愈苍翠”,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能体现应对能力。

这就是历练的重要性,作者曹雪芹通过金钏和宝钗这两个人物的对比,告诉读者:无论是谁,都不应养在温室,因为人生很长,不会永远阳光相伴,风雨的侵蚀也是大自然的常态。能禁受风雨洗礼的人,才能笑对人生!


而贾府这个葬花塚,正是培养花朵的温室,进入其中的人,如不能像宝钗一样保持清醒,就会像金钏一样葬身其中!

+关注
undefined
漫话红楼
阅人生百态,明世事沧桑。
共 980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8: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钏死后,薛宝钗主动给她衣服作寿衣,曹雪芹到底在暗示什么?
播报文章

古来征战吾必回
关注
2021-03-23 16:53来自浙江原创
凡是高血糖,不管什么原因,附近人牢记这招,简单有效!
凡是高血糖,不管什么原因,附近人牢记这招,简单有效!
伴手礼定制平台上<礼不言>,省事省心省力选礼品
伴手礼定制平台上<礼不言>,省事省心省力选礼品
仙灵神域 良心爆率回馈玩家 仙灵神域今日新服>>
仙灵神域 良心爆率回馈玩家 仙灵神域今日新服>>

月圆则亏而过满易溢,本也就是这世之常理,可功成身退者却是少之又少,不知避其锋芒才遭这许多无妄之灾,或许便是曹雪芹对红楼众人以及昔日曹府的惋惜与无奈吧。

其实纵观红楼,它不及西游神话的虚幻,亦不若三国宏伟的天道,甚至也没有水浒梁山的义气,到头来左右不过一群世家公子哥的苦恼,一段痴男怨女的离奇,可却偏偏是此引起了人们对爱的思索。

红楼一梦大千三界,悠然转醒时却不知天上人间在何处,我很笨亦不懂那些在爱里打转的小心翼翼与失之交臂,可仅仅是读着他们的名字,似乎都能从中嚼出悲哀的味道。贾雨村来甄士隐去,一个不知何踪的娃娃,两个不修边幅的僧道,三生注定的恩缘拉开了红楼的序章。

在那深宫大院处,再美的韶华也会被扼杀于阴霾之中,哪怕贵为贾府的大家闺秀、千金小姐,到底也是落了一声原应叹息,美人灯的黛玉昙花一现早早凋零,工于心计的宝钗命运也是早已注定。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金钏宝钗
薛宝钗与贾宝玉在文中乃是一对金玉良缘,而宝钗的一生便从未离过这一块金锁的束缚。这块锁将她锁在了薛府,为她锁住了宝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十六字箴言,当真值得那样无暇的宝姐姐押上此生前世吗?我总也是认为贾宝玉的命好得太过了,从前不知晓为何他痴狂至此仍不缺所爱,现在亦是不知。如今我倒也只是为林薛两位倾城的女子不值罢了,想想两位也是可叹停机的,堪怜咏絮才的主子,却都为情爱伤之至极。而对于薛宝钗而言,她的一生我们其实可以从金钏的经历中窥得一二。


金钏作为贾府的家生子,是王夫人的贴身丫环,本姓白,有一个妹妹名玉训,早在林黛玉初到贾府拜见二舅舅的时候,便在王夫人处出现过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只是此人是金钏还玉钏文中却并未交代。

金钏本姓白,正为雪之色,雪字又与薛字发音相似;而金同宝均有贵重之意,也正与宝钗的金锁相照应;钏同钗也都是女子首饰之物,所以才会说金钏是宝钗的反影。

她初登场于书中三十回,同周瑞家的回王夫人话中,一句"向内努嘴"使金钏的形象顿时生动鲜红起来了。不单单是如此,清虚观看戏时,本王夫人未去,可金钏仍是寻了个由头,跟着凤姐前去了,如此可见这丫头倒也是个喜欢闹的主子,倒不似宝钗的成稳大方了。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临终赠衣
可惜金钏为人刚烈,她是与宝玉关系亲厚,可也仅仅如此,但她只是因为与贾宝玉调笑嬉戏而被王夫人赏了一耳光并遣送出府便已名声尽毁了。在那个封建的时代,金钏的一生几乎没有了希望,而她也因不堪屈辱投井自尽。

而在金钏落井后,王夫人却反而赏赐了五十两银子,要知道在那时哪怕是一等的丫环没了也才不过四十两罢了。不当如此,王夫人还特地与宝钗说要给金钏两件衣服,只是当时现赶只怕来不及了,倒也提到了黛玉,却只被宝钗截了胡。

她只道自己尚有新做且来穿的衣服,拿来用也是可以的。于是,便主动把自己的衣服给了金钏做寿衣,这一举动无疑得到了王夫人的赞许。


最后金钏穿了宝钗的衣服下葬了,白家可能也得到些安慰,金钏的名声自然而然也会得到些修复,而薛宝钗之所以不忌讳这种事情还上赶着献殷勤,也是因为她在贾府中还需仰仗自己的这位姨母王夫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薛宝钗不是心大,只是有城府懂进退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宝钗比黛玉来贾府晚上许久,却比林黛玉更得人心的原因。

只是在这场流言风波中,宝玉只是遭了一顿毒打却未向他的金钏说过一句偏袒的话。但在九月初三这个金钏的诞辰日中,却又因为她的缘故而一日不乐,甚至在大家都为熙凤过生辰时,自己独自到郊外的水仙庵内,以摄土为香独自纪念金钏的生辰。到底也不知这宝玉的心中,是如何想的呀!


暗藏玄机
金钏一事中,宝钗送衣一是为讨王夫人欢心,二是为自己立下了大方的形象,这三则是暗藏了自己的结局。今日你亡我来葬,他日我亡汝何在,金钏的寿衣是宝钗给的,只可惜它年宝钗自己病故之际,却连两件新衣也没了,毕竟在这时候是她亲手送给了别人啊。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她如偿所愿嫁给了贾宝玉,只是他却只惦念着木石前缘。宝钗这么一个贤淑明达的人,却只是博得了贾母与王夫人的欢心,在婚后不久贾宝玉便出了家,而她也成为一个年轻的孀妇。


在那不久薛宝钗又巧遇了贾雨村,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妻。但好景不长,贾雨村因为徇私枉法之罪被钻营的门子所查,惨遭抄家,他们二人也被流放至东北充军行役,此时宝钗因为没有冷香丸调治,不久就死去,就地埋葬在雪地中。

与金钏相比宝钗更懂变故,可在那时的大背景下,薛宝钗终究也是命不由此,她将衣服送给了金钏,而她也注定会像金钏那般死的不情不愿。

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都欲挣脱束缚,兜兜转转却仍是不得善果,纵然薛宝钗冰雪聪明,可她仍摆脱不了夫为妻纲的惯性思维,与贾宝玉的联姻又有几分真心了。

现在的我们都在提供男女平等,命由天定,比之百年之前真是好上太多了,可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是要把握好机会,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可如果你真的愿意努力的话,至少是能料到自己未来的模样吧。

薛宝钗的死早有定数,可我们不是书中人,我们的命由我们自己来造便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8: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钏投井自尽,宝钗明明知晓内情,为何要在王夫人面前装疯卖傻?
播报文章

阿袋小萌妹
关注
2021-09-10 00:58
仙灵神域 良心爆率回馈玩家 仙灵神域今日新服>>
仙灵神域 良心爆率回馈玩家 仙灵神域今日新服>>
凡是高血糖,不管什么原因,附近人牢记这招,简单有效!
凡是高血糖,不管什么原因,附近人牢记这招,简单有效!
伴手礼定制平台上<礼不言>,省事省心省力选礼品
伴手礼定制平台上<礼不言>,省事省心省力选礼品



《红楼梦》第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在这一回中,王夫人身边的一等丫环金钏投井自尽。

但很有意思的是,金钏之死,却引来读者对薛宝钗的一系列负面评价,甚至口诛笔伐宝钗之冷血无情,笔者今秉承掰开揉碎的态度,来分析下金钏之死与薛宝钗的态度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薛宝钗对金钏投井之事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薛宝钗是如何知晓金钏之死的呢,不过是听到大观园一个婆子说闲话,说有人打水的时候,在贾府东南角的井里发现了金钏,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详细信息:

那老婆子道:“哪里还有两个金钏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她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她。谁知找她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才知是她。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哪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第32回

诸君注意,宝钗只知道在井里发现了金钏,其他一概不知。她不知道金钏为何被撵出去?也不知道金钏为何掉进井里?她更不知道金钏是自己投井的!




但薛宝钗是个很懂事、很有情商的女子,王夫人是她的姨妈,金钏又是王夫人的贴身丫环,从小服侍王夫人,眼下金钏骤然去世,王夫人心中必然会有情绪起伏。所以薛宝钗从婆子口中闻此消息后,立刻便赶到王夫人的住处,想要陪伴安慰王夫人一番。

在宝钗、王夫人的交流过程中,则有更多的细节值得品味,先看原文: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听说一桩奇事,金钏忽然跳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她弄坏我一样东西,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出去。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谁知她气性这么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第32回

细品这段对话,薛宝钗、王夫人两人都没有“坦诚相待”。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就薛宝钗而言,她明明是从婆子口中得知金钏之死的消息,才匆匆赶来,可面对王夫人的询问,她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

对王夫人而言,金钏前番被撵,明明是因为金钏言行不当,公然言语间撩拨贾宝玉,以致于王夫人大怒,将其撵了出去。眼下面对宝钗,她却改换说法,称金钏被撵是因为打坏了东西。

但对于宝钗、王夫人的“装糊涂”,站在人情世故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

宝钗本就是前来安慰王夫人的,眼下王夫人主动说起金钏之事,自然要把说话的主动权交到王夫人手上,故而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这样才方便长辈王夫人缓缓道出金钏之事的过程。

王夫人则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如果实话实话,将金钏被撵的真实原因和盘托出,则有损贾宝玉的名声,传到外边,更会有损贾家的声誉,所以她有意识地将金钏被撵的真实原因给隐藏起来。




问题在于,薛宝钗她全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所以面对王夫人的“谎言”,她只会当作金钏被撵的真实原因来看待,正是基于这一层原因,薛宝钗才说出了一番冷血言论,被诸多论者诟病:

宝钗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贪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么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第32回

薛宝钗认为,金钏肯定不是跳井自尽,不过是不小心打坏了东西,又不是什么大事,怎么可能因此跳井呢?大概率是金钏在王夫人身边闷坏了,被撵出去后放开玩耍,不小心掉进井里了。




笔者曾试着易位而,将自己置身于宝钗的位置,在深信王夫人的解释的前提下,竟做出和宝钗完全一致的判断:金钏不可能会投井,肯定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因为金钏在贾府待了这么多年,什么事没见过,怎么可能因为这么点小事就自尽?她的死大概率是意外。

所以,宝钗基于王夫人的“谎言”,得出一个略显冷血的结论: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么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薛宝钗是个偏理性的人,所以她无法认同金钏仅仅因为摔坏东西,就投井自尽。如果金钏真的因此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那金钏就是个糊涂人,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这样的人就算投井,也不值得可怜。




因此,薛宝钗的“冷血”言论,并非出自她本意,而是基于王夫人的“谎言”得出的假设性评价。

同时,对于金钏之死,我们需要历史地看,造成她投井的根源是金钏自身的问题——她在午休时间,跟贾宝玉打情骂俏,甚至说出“我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彩云去”。

这无疑在带歪贾宝玉,莫说是王夫人,即便是贾母、贾政等任何人听到,恐怕都会对金钏产生不好的印象,包括金钏本人,她自己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她最终投井的心理根源。




诚如陈曦之文《王夫人形象新解》(载《红楼梦学刊》2018年第6辑)中对金钏之死的心理阐释:

金钏的自尽行为应包含三种心态:一是于心有愧......金钏事后想起自己作为主人贴身丫鬟的所做作为,必然会觉得愧对王夫人的优待;二是追悔莫及。金钏的悔,首先包括自己言行不当的后悔,如果自己对宝玉的“疯话”不予理睬......三是羞耻难当。金钏作为未出嫁的女孩子,跟少主说出那样轻浮的话又被主子听到,被当面揭穿,即使这件事没被张扬出去,也足以使她自羞难当。同时,本为贾府的上等丫环,身份相当于半个主子的金钏,一朝丢了饭碗被撵,更让她无地自容。

金钏之死,如果真的要追究责任,王夫人是没半点责任的,贾宝玉午间挑逗金钏,可能要负有小部分责任,但根源还是在金钏自己身上——她行为太过轻浮,言语有撩拨带歪宝玉的嫌疑,王夫人作为主子,撵走金钏是完全是正常操作。




故而,谈及金钏之死,尤其是涉及王夫人、薛宝钗的评价时,不可过度立足现代道德制高点,而要历史地看待,如果脱离了封建主仆等级关系的大环境,则会得出看似符合现代价值观,实则严重脱离现实的答案,除了具有批判封建礼教的时代意义,对文本情节的分析而言,则是极为荒谬的。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8: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薛宝钗对金钏的死很冷漠?最懂曹雪芹的脂砚斋表示反对

科学打造IP的郭老师
  
IP属地: 广东
0.233
2018.11.11 19:11:01
字数 2,043
阅读 876
《恺叔说红楼梦》第130期

在《红楼梦》第32回写道,宝钗听婆子说金钏死了以后,连忙来王夫人这里安慰她。

对此,一些读者觉得宝钗是为了讨好王夫人。

然而在我看来,宝钗的这种做法只是基于礼貌,而不是为了讨好王夫人。宝钗当时的想法是,金钏跟了王夫人十几年,王夫人对她应该是有感情的,所以金钏死了,王夫人一定会很难过。

在这种情况下,宝钗过来安慰一下,不正是人之常情、属于一种出于礼貌的行为吗?

试想一下,你有一个跟你关心很铁的亲戚,她很喜欢养猫。然而有一天,她养的猫死了。你猜她一定会很伤心,于是安慰了她几句。

这不就跟金钏死了,宝钗去安慰王夫人是同一个道理吗?

所以,我不认为她是在故意讨好王夫人。




而宝钗来到王夫人屋里后,王夫人便对她说:“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一些读者不理解宝钗说的这段话,于是产生了误解,认为她太有心机。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人是你,你又会怎么说呢?

你难道批评王夫人说,她不该生金钏的气,不该打金钏,不该把金钏撵出去吗?金钏投井自杀都是她的错吗?

除非你的情商是负的,不然你绝不可能这么说。

被公认为最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脂砚斋,对宝钗在上面说的这段话的评价是:“善劝人大见解!不知其情,虽精美玉之言不中。”

意思是指,宝钗善于劝人、是一个有大格局见解的人。确实如他所说,在那种场景下,很多人都不会说话,或者只会说一些“节哀顺变”之类,听起来很漂亮、但实际上流于表面的客套话,这种客套话,根本起不到安慰人的作用。

而宝钗在不知道金钏死亡事件的来龙去脉、也不方便细问的情况下,说的那番话更体贴人心,毕竟人死不能复生,难道要为了这个事情一天哭上个一百三十回吗?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三春寒”,宝钗说的良言远比金玉可贵,因为她把事情尽量往好的方面去想,她说的话大大减低了王夫人的罪过感,温暖了王夫人的心。

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这就是宝钗有魅力的地方。毕竟她到了王夫人那里,本来就是去安慰对方的,不是去给王夫人添堵,让对方更难过的。

宝钗如果生在现代,一定是一个卓越的人际沟通大师。试问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沟通能力强过她呢?




会说话的人,很有魅力;不会说话的人,很可怕。

不会说话的人,有多可怕呢?

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他平常很不会说话,经常一开口说话就得罪人。有一次,他妈妈带他去喝满月酒,千叮嘱万叮嘱他少说话,以免他说错话得罪人。

他为此全程都保持了沉默。没想到临走前,他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我今天什么都没说哦,这个小朋友将来有什么三长两短,不要怪我哦”。

他的这句话,顿时引来了全场人士的白眼,因为他这样一说,不正是在咒那个刚刚满月的小朋友,将来会有三长两短吗?

由此看出,一个人学会好好说话是有重要。除了要懂得好好说话,我们还要像宝钗那样好好做事。

宝钗是怎样好好做事的呢?

且看在对待金钏死亡这件事情上,宝钗后续是怎么做的。

宝钗安慰了王夫人一轮之后,王夫人虽然觉得没有那么大的罪恶感了,但心里还是有点不安。宝钗于是劝王夫人:“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宝钗说得确实对,金钏的死已经发生,王夫人再纠缠在这上面也是于事无补,还不如多赏几两银子给金钏,也算是尽了主仆之情了。

王夫人说已经赏了五十两银子,还打算送两套新衣服给金钏,没想到刚巧只有两套给黛玉作生日的新衣服。

王夫人说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她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做新衣服给她过生日,这会又将给她的新衣服送给死了的人,黛玉心里面一定会很忌讳。

因此,王夫人决定不动用黛玉那两套,而是叫裁缝赶做两套。

这时候,宝钗表现出了跟常人不一样的大度,她考虑到裁缝赶做耗时间,也相对麻烦,于是说自己前段时间刚好做了两套,拿来送给金钏就行了,而自己从不计较这些忌讳。

一个女子,能替别人设身处地考虑到这种地步,自己还不怕忌讳,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试问能做到像宝钗这样,真心替她人着想的人,又有几个呢?




综上所述,在对待金钏死亡这件事情上,宝钗做得合情合理更合心。

她一方面缓解了王夫人的罪过,宽了对方的心。

另一方面,宝钗也是真心替金钏着想,不然也不会让王夫人给其多赏几两银子。她深知王夫人在这些事情上出手大方,给的很有可能不止是几两银子,而是几十两银子。

这对金钏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有了这笔巨款,不但金钏的葬礼可以搞得好看一些,本来非常穷苦、以至于全家都要卖身到贾府为奴为脾的金家人,日后的生活也会过得好一些。

如果像宝钗这样真心为人,却还要被人当作“心机婊”,那就让全世界的人都变成傻白甜好了!

对于宝钗的为人处事,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9: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钏投井自尽,宝钗的评价为何那么冷血?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在这一回中,王夫人身边的一等丫环金钏投井自尽。

但很有意思的是,金钏之死,却引来读者对薛宝钗的一系列负面评价,甚至口诛笔伐宝钗之冷血无情,笔者今秉承掰开揉碎的态度,来分析下金钏之死与薛宝钗的态度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薛宝钗对金钏投井之事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薛宝钗是如何知晓金钏之死的呢,不过是听到大观园一个婆子说闲话,说有人打水的时候,在贾府东南角的井里发现了金钏,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详细信息:

那老婆子道:“哪里还有两个金钏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她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她。谁知找她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才知是她。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哪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第32回
诸君注意,宝钗只知道在井里发现了金钏,其他一概不知。她不知道金钏为何被撵出去?也不知道金钏为何掉进井里?她更不知道金钏是自己投井的!

但薛宝钗是个很懂事、很有情商的女子,王夫人是她的姨妈,金钏又是王夫人的贴身丫环,从小服侍王夫人,眼下金钏骤然去世,王夫人心中必然会有情绪起伏。所以薛宝钗从婆子口中闻此消息后,立刻便赶到王夫人的住处,想要陪伴安慰王夫人一番。

在宝钗、王夫人的交流过程中,则有更多的细节值得品味,先看原文: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听说一桩奇事,金钏忽然跳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她弄坏我一样东西,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出去。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谁知她气性这么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第32回
细品这段对话,薛宝钗、王夫人两人都没有“坦诚相待”。

就薛宝钗而言,她明明是从婆子口中得知金钏之死的消息,才匆匆赶来,可面对王夫人的询问,她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

对王夫人而言,金钏前番被撵,明明是因为金钏言行不当,公然言语间撩拨贾宝玉,以致于王夫人大怒,将其撵了出去。眼下面对宝钗,她却改换说法,称金钏被撵是因为打坏了东西。

但对于宝钗、王夫人的“装糊涂”,站在人情世故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

宝钗本就是前来安慰王夫人的,眼下王夫人主动说起金钏之事,自然要把说话的主动权交到王夫人手上,故而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这样才方便长辈王夫人缓缓道出金钏之事的过程。

王夫人则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如果实话实话,将金钏被撵的真实原因和盘托出,则有损贾宝玉的名声,传到外边,更会有损贾家的声誉,所以她有意识地将金钏被撵的真实原因给隐藏起来。

问题在于,薛宝钗她全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所以面对王夫人的“谎言”,她只会当作金钏被撵的真实原因来看待,正是基于这一层原因,薛宝钗才说出了一番冷血言论,被诸多论者诟病:

宝钗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贪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逛逛顽顽,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么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第32回
薛宝钗认为,金钏肯定不是跳井自尽,不过是不小心打坏了东西,又不是什么大事,怎么可能因此跳井呢?大概率是金钏在王夫人身边闷坏了,被撵出去后放开玩耍,不小心掉进井里了。

笔者曾试着易位而处,将自己置身于宝钗的位置,在深信王夫人的解释的前提下,竟做出和宝钗完全一致的判断:金钏不可能会投井,肯定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因为金钏在贾府待了这么多年,什么事没见过,怎么可能因为这么点小事就自尽?她的死大概率是意外。

所以,宝钗基于王夫人的“谎言”,得出一个略显冷血的结论: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么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薛宝钗是个偏理性的人,所以她无法认同金钏仅仅因为摔坏东西,就投井自尽。如果金钏真的因此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那金钏就是个糊涂人,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这样的人就算投井,也不值得可怜。

因此,薛宝钗的“冷血”言论,并非出自她本意,而是基于王夫人的“谎言”得出的假设性评价。

同时,对于金钏之死,我们需要历史地看,造成她投井的根源是金钏自身的问题——她在午休时间,跟贾宝玉打情骂俏,甚至说出“我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彩云去”。

这无疑在带歪贾宝玉,莫说是王夫人,即便是贾母、贾政等任何人听到,恐怕都会对金钏产生不好的印象,包括金钏本人,她自己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她最终投井的心理根源。

诚如陈曦之文《王夫人形象新解》(载《红楼梦学刊》2018年第6辑)中对金钏之死的心理阐释:

金钏的自尽行为应包含三种心态:一是于心有愧......金钏事后想起自己作为主人贴身丫鬟的所做作为,必然会觉得愧对王夫人的优待;二是追悔莫及。金钏的悔,首先包括自己言行不当的后悔,如果自己对宝玉的“疯话”不予理睬......三是羞耻难当。金钏作为未出嫁的女孩子,跟少主说出那样轻浮的话又被主子听到,被当面揭穿,即使这件事没被张扬出去,也足以使她自羞难当。同时,本为贾府的上等丫环,身份相当于半个主子的金钏,一朝丢了饭碗被撵,更让她无地自容。
金钏之死,如果真的要追究责任,王夫人是没半点责任的,贾宝玉午间挑逗金钏,可能要负有小部分责任,但根源还是在金钏自己身上——她行为太过轻浮,言语有撩拨带歪宝玉的嫌疑,王夫人作为主子,撵走金钏是完全是正常操作。

故而,谈及金钏之死,尤其是涉及王夫人、薛宝钗的评价时,不可过度立足现代道德制高点,而要历史地看待,如果脱离了封建主仆等级关系的大环境,则会得出看似符合现代价值观,实则严重脱离现实的答案,除了具有批判封建礼教的时代意义,对文本情节的分析而言,则是极为荒谬的。

发布于 2021-09-05 15:58
红楼梦人物
​赞同 7​
​2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欢迎参与讨论

2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煮蹄哥
煮蹄哥
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喜欢自己的亲姨妈手下一个不太相关的下人忽然死了,而且看情况又有点小内幕,所以宝钗当然选择了维护亲姨妈的面子和感受啦,对于所谓的内幕也就放之不管了——这也是人之常情,和冷血残酷不沾边。
2021-09-05
​回复
​2
小新爱水彩笔
小新爱水彩笔
上帝视角和现代价值观
2021-09-05
​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9: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钏投井自尽,宝钗的评价为何那么冷血?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在这一回中,王夫人身边的一等丫环金钏投井自尽。

但很有意思的是,金钏之死,却引来读者对薛宝钗的一系列负面评价,甚至口诛笔伐宝钗之冷血无情,笔者今秉承掰开揉碎的态度,来分析下金钏之死与薛宝钗的态度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薛宝钗对金钏投井之事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薛宝钗是如何知晓金钏之死的呢,不过是听到大观园一个婆子说闲话,说有人打水的时候,在贾府东南角的井里发现了金钏,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详细信息:

那老婆子道:“哪里还有两个金钏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她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她。谁知找她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才知是她。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哪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第32回
诸君注意,宝钗只知道在井里发现了金钏,其他一概不知。她不知道金钏为何被撵出去?也不知道金钏为何掉进井里?她更不知道金钏是自己投井的!

但薛宝钗是个很懂事、很有情商的女子,王夫人是她的姨妈,金钏又是王夫人的贴身丫环,从小服侍王夫人,眼下金钏骤然去世,王夫人心中必然会有情绪起伏。所以薛宝钗从婆子口中闻此消息后,立刻便赶到王夫人的住处,想要陪伴安慰王夫人一番。

在宝钗、王夫人的交流过程中,则有更多的细节值得品味,先看原文: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听说一桩奇事,金钏忽然跳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她弄坏我一样东西,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出去。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谁知她气性这么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第32回
细品这段对话,薛宝钗、王夫人两人都没有“坦诚相待”。

就薛宝钗而言,她明明是从婆子口中得知金钏之死的消息,才匆匆赶来,可面对王夫人的询问,她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

对王夫人而言,金钏前番被撵,明明是因为金钏言行不当,公然言语间撩拨贾宝玉,以致于王夫人大怒,将其撵了出去。眼下面对宝钗,她却改换说法,称金钏被撵是因为打坏了东西。

但对于宝钗、王夫人的“装糊涂”,站在人情世故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

宝钗本就是前来安慰王夫人的,眼下王夫人主动说起金钏之事,自然要把说话的主动权交到王夫人手上,故而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这样才方便长辈王夫人缓缓道出金钏之事的过程。

王夫人则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如果实话实话,将金钏被撵的真实原因和盘托出,则有损贾宝玉的名声,传到外边,更会有损贾家的声誉,所以她有意识地将金钏被撵的真实原因给隐藏起来。

问题在于,薛宝钗她全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所以面对王夫人的“谎言”,她只会当作金钏被撵的真实原因来看待,正是基于这一层原因,薛宝钗才说出了一番冷血言论,被诸多论者诟病:

宝钗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贪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逛逛顽顽,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么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第32回
薛宝钗认为,金钏肯定不是跳井自尽,不过是不小心打坏了东西,又不是什么大事,怎么可能因此跳井呢?大概率是金钏在王夫人身边闷坏了,被撵出去后放开玩耍,不小心掉进井里了。

笔者曾试着易位而处,将自己置身于宝钗的位置,在深信王夫人的解释的前提下,竟做出和宝钗完全一致的判断:金钏不可能会投井,肯定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因为金钏在贾府待了这么多年,什么事没见过,怎么可能因为这么点小事就自尽?她的死大概率是意外。

所以,宝钗基于王夫人的“谎言”,得出一个略显冷血的结论: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么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薛宝钗是个偏理性的人,所以她无法认同金钏仅仅因为摔坏东西,就投井自尽。如果金钏真的因此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那金钏就是个糊涂人,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这样的人就算投井,也不值得可怜。

因此,薛宝钗的“冷血”言论,并非出自她本意,而是基于王夫人的“谎言”得出的假设性评价。

同时,对于金钏之死,我们需要历史地看,造成她投井的根源是金钏自身的问题——她在午休时间,跟贾宝玉打情骂俏,甚至说出“我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彩云去”。

这无疑在带歪贾宝玉,莫说是王夫人,即便是贾母、贾政等任何人听到,恐怕都会对金钏产生不好的印象,包括金钏本人,她自己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她最终投井的心理根源。

诚如陈曦之文《王夫人形象新解》(载《红楼梦学刊》2018年第6辑)中对金钏之死的心理阐释:

金钏的自尽行为应包含三种心态:一是于心有愧......金钏事后想起自己作为主人贴身丫鬟的所做作为,必然会觉得愧对王夫人的优待;二是追悔莫及。金钏的悔,首先包括自己言行不当的后悔,如果自己对宝玉的“疯话”不予理睬......三是羞耻难当。金钏作为未出嫁的女孩子,跟少主说出那样轻浮的话又被主子听到,被当面揭穿,即使这件事没被张扬出去,也足以使她自羞难当。同时,本为贾府的上等丫环,身份相当于半个主子的金钏,一朝丢了饭碗被撵,更让她无地自容。
金钏之死,如果真的要追究责任,王夫人是没半点责任的,贾宝玉午间挑逗金钏,可能要负有小部分责任,但根源还是在金钏自己身上——她行为太过轻浮,言语有撩拨带歪宝玉的嫌疑,王夫人作为主子,撵走金钏是完全是正常操作。

故而,谈及金钏之死,尤其是涉及王夫人、薛宝钗的评价时,不可过度立足现代道德制高点,而要历史地看待,如果脱离了封建主仆等级关系的大环境,则会得出看似符合现代价值观,实则严重脱离现实的答案,除了具有批判封建礼教的时代意义,对文本情节的分析而言,则是极为荒谬的。

发布于 2021-09-05 15:58
红楼梦人物
​赞同 7​
​2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欢迎参与讨论

2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煮蹄哥
煮蹄哥
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喜欢自己的亲姨妈手下一个不太相关的下人忽然死了,而且看情况又有点小内幕,所以宝钗当然选择了维护亲姨妈的面子和感受啦,对于所谓的内幕也就放之不管了——这也是人之常情,和冷血残酷不沾边。
2021-09-05
​回复
​2
小新爱水彩笔
小新爱水彩笔
上帝视角和现代价值观
2021-09-05
​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9: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为何金钏儿会穿着薛宝钗的衣服入葬?背后真相令人胆战心惊
无风起念 2020-07-25   |  337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红楼梦》是一部贴近生活,但是却集合了各家特点的作品。也正是因为如此,《红楼梦》获得了很多人的感同身受,并因此而成为了经典。



在20世纪,《红楼梦》是中国最受重视的文学作品之一。《红楼梦》讲述的是贾府兴盛衰败的故事,讲述的是贾宝玉和一众女子的恩怨情仇。而在这个过程中,又诉说了无数悲哀的故事,比如金钏儿,便是悲情女子之一。

金钏儿是贾府中的一个普通丫鬟,她是王夫人的贴身丫环,是贾府家生的奴婢,本姓白,是玉钏的姐姐。曾经因为被贾宝玉调戏而被被王夫人看见,王夫人打了她一个耳光,并要将她遣出贾府。



最为凄惨的地方在于,不久之后,金钏儿不堪屈辱,便投井自尽了。而金钏儿死后,其实还有一个事情令人陷入了深思之中。王夫人曾经想要送金钏儿两套衣服好让她入葬,但是没有现成的好衣服,于是将薛宝钗的衣服给了金钏儿入葬。

对于薛宝钗而言,金钏儿不过是她人生之中的一个小喽喽,甚至可以不想要有任何的交集。而薛宝钗将自己的衣服拿出来,送给一个死人穿这样的事情,一般是不会发生在两个没有什么关系的人的身上的,毕竟有忌讳,而且是在封建迷信思想泛滥的封建社会。但是薛宝钗却这样做了,这是为何呢?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金钏儿在死之前,说了一句和薛宝钗有很大关系的话语。



事情发生在《红楼梦》第三十回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句话很好理解,是金钏儿想要告诉贾宝玉:“你别着急,我如果真的是你的人的话,就会像掉进了井里的金簪子一样,跑不了。”但是这样的言语,对薛宝钗而言,其实寓意并不是很好。



在《红楼梦》的第五回中: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薛宝钗的判词并非是“金钗”,而是“金簪子”。也就是说,金钏儿这句话,虽然是在说自己,但事实上却在映射薛宝钗。薛宝钗后来为了救薛家,而嫁给贾宝玉就像是“金簪子掉在井里”,将自己的命运和贾府连在了一起,怎么逃都逃不掉。



参考资料:《红楼梦》、《红楼梦人物辞典》、《红楼梦大辞典》

+关注
undefined
无风起念
分享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和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共 11127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无风起念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古人常说的“人有三样,不富也旺”是哪三样?老祖宗的话很有道理
下一篇: 梁山最委屈的好汉,实力堪比五虎将,战绩不逊色于武松,排名却很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9: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金钏之死就是宝钗之死,宝钗的不自知才是她最大的悲剧
2020-09-11 15:42:25 来源: 简屋谈人生  举报
0
分享至


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其实,在红楼众多的人物里,红楼女主双壁绝不仅仅只有这一副影子,黛玉的附属之身相对多,茗玉、柳五儿、龄官、小红等人的身上都有林黛玉的影子。宝钗也一样,比如仅仅活到三十二回就跳井自杀的白金钏就是薛宝钗的另一个影子。

金钏与宝钗在多个方面高度重合,细看绝不是巧合,很明显是作者曹雪芹别具匠心的故意。因为薛宝钗对金钏的死毫无同情怜悯之心,导致读者很难将二人统一起来,忽视二人客观上的高度重合和一致性。宝钗和金钏至少在四个方面高度重叠。



一、姓氏

宝钗姓氏为“薛”,红楼语境里,薛就是雪,这一点在宝钗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薛宝钗性情里的“冷”,她所吃的冷香丸也是为了佐证这一点。宝钗所居蘅芜苑,给人最强冲击的是能遮掩住五间清厦的玲珑大山石,一进去冷峻之感扑面而来,园子里的奇藤仙草最大的特点也是愈冷逾苍翠。屋内雪洞一般,装饰和器具全无。总之,冷就对了,一切就是为了突出“冷”这个主题。

金钏姓氏为“白”,和“薛(雪)”本质上是一个意思。

二、名字如出一辙

宝钗,字面意思就是女性头上装饰所用之钗,加一个“宝”字,可理解为珍贵之钗,比如金(点翠)凤钗或者挂珠凤钗。这些高级的首饰小说里出现过很多,比如王熙凤的首饰差不多可以和宫中之物相较。“钗”的骨干一般是金属质地的,宝钗,其实就是金钗,这也和薛宝钗“金玉良缘”作为“金”的代表性符号一致。



金钏,字面之意就是装饰在女性手腕或手臂上的金质的装饰品,几只金属或玉手镯成套佩戴就可以称之为钏,也可以盘绕成连环状装饰臂腕间。“金”很直白,就是黄金所制之钏。

宝钗和金钏,核心都是金,一个装饰头部,一个装饰臂腕间,本质上讲,没有什么不同。



二、体格异曲同工

除了姓名,金钏和宝钗在体格外形上也是相似的,金钏之死,王夫人很愧疚,她赏了白家50两银子,又想给金钏装裹两件新衣发送,可又恰巧没有现成的新衣,这时宝钗说了:自己刚做了两套衣裳,愿意送她装裹。而且宝钗还专门交代说,金钏体量身材和自己差不多,自己以前也送过她衣裳。可见金钏和宝钗在身高体重或者说体格上差不多。

就宝钗之副来说,袭人和她价值观相同,她们是一类人,也是说二人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因而结成同盟,其它方面,袭人和宝钗是大不相同的。就与宝钗的共同点来说,金钏比袭人要多得多。



三、死亡方式高度雷同

古人自杀尤其是女性,第一考虑的方式往往是自缢,《红楼梦》里有好几个人都是这么了结自己的。尤二姐选择吞金,是因为她过于爱惜自己的容貌,不愿死的样子难看,她认为吞金是一种干净的死法。

显然,干不干净、体不体面不是金钏的第一考虑,这个姑娘性情刚烈,第一考虑的是自己人格的尊严,死,是她抗争的方式,至于死后会怎么样,她没有考虑。她当然可以吊死,可是她偏偏选择投井,井水何其冰冷,可像这个姑娘临死的悲愤。

金钏投井和宝钗最后的死亡方式“雪中埋”,是有雷同性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冷”,金钏之死死于人性的冰冷,而宝钗之死死于末世的冰冷。一个是主动的抗争选择,另一个是被动屈辱地接受。



四、悲剧成因一样

表面上看,金钏的悲剧是她个人个性使然,有人说又没有人让她死,她是自杀的,小说交代白家至少有三人都是荣国府的奴隶,白老媳妇、金钏和玉钏。因此可以判断,白家是荣国府的家生奴才,她们是主人的财产,一身一体都属于主人,金钏被王夫人以勾引少爷之名驱撵出来,她不但自己失去了存活于主家的基本条件,也会成为奴隶们之间的笑柄,更会成为母亲和妹妹玉钏的累赘和污点。奴才也有自己的江湖,当时王夫人撵她出去,金钏马上就跪下求饶,说任太太打骂,要是自己被撵出去,以后还怎么做人呢。可见后果严重。

不自杀,苟且的活着,也许袭人辈可以,《红楼梦》里大多被作者赞赏的女子,但凡看重名誉做人的姑娘。都不会选择这样活着,例子有很多,晴雯、鸳鸯、司琪、尤二姐、尤三姐都是如此。

所以,说到底,是强大者做出的决定,让金钏没有活路,死,或许是无奈不得已的最好的选择。《红楼梦》上半部一派花团锦簇,几出有限的悲剧里,金钏之死,留给读者的印象是深刻的,到了四十三回,荣国府里热闹非常,但贾宝玉远离热闹远赴郊外去祭奠金钏,刻意地在字里行间拉上凉薄之雾。可见貌似一介奴才之死小小事件,决不能等闲视之,它一定还有更深刻的意涵才是,屏山认为,金钏之死就是宝钗之死的预兆,只是与晴雯之死是黛玉之死的一脉相承预兆不同,金钏之死与宝钗之死算是殊途同归。



宝钗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表面上看是家族之败或者说是婚姻的失败。其实根本原因是那个末世荼毒的结果。宝钗是封建世家淑女典范,代表着妇德的最高标准,这样的女子应该幸福啊,可是她的结局最为不幸,丈夫情愿出家也不愿意和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奢靡之风会导致家败的道理宝钗比谁都明白,她身体力行,在自我言行上、物质上,她都严苛自我约束,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金陵十二钗里只有她能这么严于律己,连母亲薛姨妈都说她古怪。

宝钗不是古怪,是她特别懂“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宝钗不着富丽闲妆和她如同雪洞一般的屋子一向为人所诟病,可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是儒家一向崇尚的一个人最高的道德标准。从另一个角度说,宝钗就是大观园里的颜回。

宝钗之死说到底是她极力维护的统治秩序的荼毒,与金钏的反抗不同,与晴雯的控诉不用,与黛玉的清醒更加的不同,宝钗至死不知自己悲剧的成因,从这个角度看,宝钗的悲剧更加重了一层。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红楼梦》

图片来源: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29 00:59 , Processed in 0.0736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