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82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0: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钗黛合一的本质是宁荣合一,薛姨妈早就说破两家为隔山隔海世仇关系
姜子说古书 2024-06-12   |  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钗黛合一的本质是宁荣合一,薛姨妈早就说破两家为隔山隔海世仇关系!

  文/姜子说书

  上一回说书,我们已经说过,绛珠是朱红色,是华夏红,是忠贞孝义之寓,是正统之寓。贾宝玉、林黛玉、甄宝玉、甄英莲都是绛珠氏。



  林黛玉为正红色,穿戴应为中国红,是怯寒属性;薛宝钗则为青白属性,是怕热属性。两者分明是完全对立的属性,怎么作者却让两者共用判词呢?

  兴儿道:“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红楼梦》故事里,“金簪雪里埋”中的一股金簪真的是指薛宝钗吗?这都是许多红学专家的一厢情愿,人家兴儿早就告诉你你们了,那堆雪才是薛宝钗,麻烦回头看前面一句原著原文好吗?难道气暖了了能把金簪吹化了吗?岂有此理!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金钗和金簪压根就是两回事好吗?金簪是指男女通用的汉人发簪,写的是崇祯上吊自杀前的披发情景,也不想想,为啥书中秦可卿、林黛玉、甄英莲这些人怎么个个都玩上吊自杀。雪把簪子掩埋了,是写薛宝钗鸠占鹊巢,取代了林黛玉,薛家埋葬了林家王朝。

  《红楼梦》故事里,“可叹停机德”真的是写宝钗劝夫治家吗?王夫人选择袭人而弃用晴雯,史太君知道后,明明白白告诉世人,贾宝玉不听妻妾劝,是因为他的本质是冰清玉洁的女儿身,而薛宝钗和袭人反而是浊气逼人的男儿身,贾宝玉坚守的一切本没有错,错的是劝他读书上进的那些人。



  贾母听了,笑道:“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读书为的是明理,而不是沽名钓誉,既然是欺世盗名,不知大义,自然是国贼禄鬼了。所以,史太君以太史公的口吻告诉王夫人,贾宝玉“不读书”各种都是应该的“淘气”,就连贾政这个老学究,也讽刺贾代儒这样的腐儒,你若耽于表面文章,真以为贾政和贾宝玉三观完全背离,你才是被作者的障眼法骗了,上大当了。



  贾政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红楼梦》故事里,林黛玉是书香门第,她的闺房竟是最好的书房,连贾政都说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林黛玉不就在潇湘馆读书吗?林黛玉不就早已经熟读贾政推崇的《四书》了吗?她教甄英莲学诗,作的就是《明月诗》,这叫根并荷花一茎香。

  反观薛宝钗,她可是只会仕途经济学问的国贼禄鬼,薛家可是黑户,是下九流的商家,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是劝夫治家的最佳人选,看明白了吗?你确定作者会拿“可叹停机德”来夸薛宝钗劝夫治家?名不正言不顺的,你们都疯了吧?



  其实,书中压根就没有什么四大家族,贾府分为荣宁二府,荣国府为源,为华夏正统,是西府,林府,西子之府,荣即华,草木之繁为荣,草木之人为荣禧堂正主;宁国府为演,是东北角东府,薛府,东邻之府,窥宋玉之东邻,效颦之东施。

  东邻窥宋玉,宋为华夏,东邻为元清异族,通灵宝玉为华夏传国玉玺,还泪之说典出卞和哭玉,故有薛姨妈论宝钗黛玉婚姻的一篇宏篇大论,请君细品!



  薛姨妈道:“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同一个贾府,却是不同的时空,虽曰合一,却是荣源宁演,舆图换稿。荣国府为“昨夜朱楼梦”,大梦一场终成空,成了过去式,故曰西贝之贾;宁国府为“今朝水国吟”,鸠占鹊巢,名不正言不顺,故曰商贾之贾。荣为草木,闺阁女儿之谓;宁为丁,须眉浊物之谓。作者以外篇《胠箧》写窃国大盗,用心良苦!

  《外篇·胠箧》曰: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真正的内心强大是:当别人误会你嘲笑你的时候,你表现得就像林黛玉

红楼梦:史家的礼物雅致,史湘云送礼送的是底蕴,林家的礼物贵重,林黛玉送礼送的是传承,薛宝钗送礼就厉害了,只能借花献佛!

红楼梦:林黛玉吃的人参养荣丸,预言了华夏五千年最屈辱的时刻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82
 楼主| 发表于 2024-6-14 14: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红楼梦?若能看懂这首诗,就能看透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
鸿墨轩3dec 2017-05-16   |  605阅读  |  4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最高的文学作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这部作品的晦涩难懂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都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封建王朝的幻灭,此言不假。

然而,作品还有更深的价值和意义:

那就是拷问人生,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看不懂红楼梦?若能看懂这首诗,就能看透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你若无法读懂《红楼梦》,《红楼梦》中最开始的这首诗(歌)可以帮助你。

若能看懂这首诗,就能看透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

这首诗叫做《好了歌》,全文如下: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对比很多其他的古诗,这首诗歌可谓是浅显易懂。人生在世,确实是功名忘不了,金银忘不了,娇妻忘不了,儿孙也忘不了。然而人死如灯灭,即便忘不了,却死后什么也带不了。

这首《好了歌》在《红楼梦》的开篇当中就出现了。甄士隐路遇跛足道人叨念,所念叨的就是这首诗。

看不懂红楼梦?若能看懂这首诗,就能看透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

好了歌

甄士隐是一读书人,听得明白道士所说的话,所以直接给这首诗做了解注,也就是《好了歌注》,全文如下: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歌注》和《红楼梦》中的很多故事情节是丝丝入扣的,直接写明了贾府等各大家族走向衰败的结局:一方面送葬埋葬先人,回过头来则是寻欢作乐,岂不就是写的贾琏么?!

从思想价值来看,这首《好了歌》其实所宣扬的是一种无为的思想,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都是虚空。而当自己死去,了结了和这个世界的一切关系,也就“好”了。

也就是,“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人世无常。每个人都想让孩子光宗耀祖,但是孩子却做了强盗;想要让女儿嫁入豪门,却不想做了娼妓;想要在官场上独得恩宠,却不料自己成了囚徒……

仰天长叹:这就是命啊!

从文学意义上来说,《好了歌》本身有强大的负能量。但是这种负能量其实是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批判而产生的,此所谓“以毒攻毒”。曹雪芹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后,经历家道中落,对于封建王朝内部的腐朽与倾轧可谓是亲眼见证了。他愤恨这个世界,愤恨这个制度,而这首借跛足道人吐出的《好了歌》就是曹雪芹对于腐朽封建王朝的诅咒!

读懂这首诗,读懂《红楼梦》,读懂曹雪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82
 楼主| 发表于 2024-6-14 16: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红楼梦里的香妃?为何林黛玉有奇香薛宝钗有冷香?真相就是薛宝钗吃了林黛玉!
姜子说书
2017-07-08 19:31
  谁是红楼梦里的香妃?为何林黛玉有奇香薛宝钗有冷香?
  你猜林黛玉的奇香是什么香?其实,林黛玉的奇香,就是闺阁女儿香,是体香,更是灵魂之香,是中华精神之香。
  《红楼梦》 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宝玉总没听见这些话,只闻见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衣袖拉住,要瞧瞧笼着何物。

  黛玉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摇头道:“未必. 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球子、香袋儿的香。”
  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奇香不成?就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林黛玉的香,真的是俗香吗?
  林黛玉的香还真是是俗香,林黛玉的俗香,对应的是:脂砚斋所批,薛宝钗的“不吃人间烟火人”。脂砚斋“冷香丸”处批注“以花为药,可是吃人间烟火人想得出者?诸公且不必问其事之有无,只据此新奇妙文,悦我等心目,便当浮一大白”(第七回)。
  “不吃人间烟火人”是说薛宝钗是仙子吗?林黛玉才是仙子!薛宝钗的不吃人间烟火,吃的是什么?吃的是人!吃的是金陵十二钗(姜子已经说过,风月宝鉴正面,薛宝钗是十二钗首;风月宝鉴反面,薛宝钗不属于十二钗,副册香菱补入)!薛宝钗是鬼是妖!为什么姜子这样说?此事涉及到薛宝钗之香的来源“冷香丸”。
  《红楼梦》文本段落写道:
  宝玉此时宝钗挨肩坐着,只闻一阵阵的香气,不知何味,遂向:“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没闻过这味儿。”
  宝钗道:“我最怕熏香,好好儿的衣裳,为什么熏他?”宝玉道:“那么看这是什么香呢?”宝钗想了想,说:是了!是我早起吃了冷香丸的香气。”

  冷香丸: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什么是冷香丸?冷香丸为何要埋在地下?这就要说说红楼梦中第三处香:秦可卿太虚幻境之香。
  《红楼梦》作者为何安排秦可卿乳名兼美,兼黛玉宝钗之美?原来,作者特为向读者揭露林黛玉奇香到薛宝钗冷香转化的过程。
  贾宝玉在秦可卿房间睡觉,梦入太虚幻境,太虚幻境中,有异香名“群芳髓”,茶曰“千红一窟”,酒唤“万艳同杯”。
  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对应冷香丸)”;
  太虚幻境中群芳髓之幽香,来自所焚之物——初生异卉之精,林黛玉秦可卿都是木(天启崇祯木字两朝),焚黛玉,焚金陵十二钗,故有群芳髓,也就是冷香丸,明白了没有?

  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对应冷香丸);
  林黛玉是花神,是木质,是有凤来仪的主人,所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麟髓之醅,凤乳之曲”就是以黛玉为首的金陵十二钗,故冷香丸用十二两之数。
  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对应冷香丸)。
  春是汉人朱明江山之春,香是华夏之香,放春山遣香洞就是汉人之坟墓,所以“此香尘世中无”。仙花灵叶就是绛珠仙草,所以,知道作者为什么安排林黛玉爱哭了没?花神黛玉代表千红一哭,朱明崇祯代表朱红木家一哭。贾宝玉对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艳羡,虚也!
  所以,脂批上道:群芳髓可对冷香丸。又有诗一首: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后金对汉人玉玺江山的贪婪之心掠夺之情,正是林黛玉香消玉损的原因。薛宝钗吃的冷香丸,就来自碾碎了的林黛玉的体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82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7: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最讽刺的描写:太虚幻境的门前,立着一座“贞节牌坊”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48:石头牌坊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上回讲到甄士隐有缘一观通灵宝玉。那“通灵”二字就像个“提示”,告诫有心人要注意背后的意思。

具体“通什么灵”,就要看各人有什么企图和需求了。

没等甄士隐看清楚其他字,几人便已来到了太虚幻境。




☞细说红楼系列048,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士隐……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前文讲过,真正有意义的说法不是什么太、虚、幻的真意,而就是字面意思,要由“情”入手。

情者,秦也。

太虚者,秦太虚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不就是“情”之最高境界么?他日这一干风流冤孽了结情劫靠什么?就要靠这两句话中的真“情”!不提。

甄士隐见僧道二人进了大石牌坊,才抬头看见那石牌坊上刻着的“太虚幻境”四个字。

可能没人太注意这座“大石牌坊”,才是曹雪芹的故意为之。

古代牌坊非常常见,村口、镇口、十字路口,名刹古庙的山门,宫廷王府门口,官府衙署的旁边等等,大都会伫立一座甚至几座牌坊。




牌坊的形制多种多样,自有规格,这里不多赘述。

太虚幻境的这座大石牌坊,肯定是其门户所在,否则其上该是其他文字,不能刻“太虚幻境”。

可越是如此,便越要留意这座牌坊的寓意。

太虚幻境中没有男子,只有女儿。警幻仙子“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由她也姓秦可知其前世经历,极有可能“至情”而“无情”。

是以这太虚幻境中便有“引愁金女”“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度恨菩提”……皆极为厌恶男子。

这些人的前世,当为情伤又为情苦。




太虚幻境门口立着这座石头牌坊,便有说法。

虽牌坊形制各有不同,材质各异。但有一种牌坊却几乎都采用石制,便是“贞节牌坊”!

贞节牌坊,特指为表彰女性对丈夫、子女、家族坚贞不渝,恪守德行、贞节,而由帝王或朝廷表彰建立。牌坊采用石头材质,便于传世经典。

贞节牌坊原本嘉奖女性之德,譬如乐羊子妻的“停机德”,便值得一座牌坊。

自程朱理学后,重点转移为“贞”,倒成了女性的枷锁,家族沽名钓誉的捷径。




大石牌坊仿佛贞节牌坊一样,矗立在太虚幻境门前,镇压着其中为“情”所缚的众女儿们。

她们一面厌恶着男人,一面又恪守着德行情操,这便是《红楼梦》时代,作者眼中畸形的社会形态。

所以,读书人万不可只见太虚幻境,而忘了这座石头牌坊的意义。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28 10:17・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82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8: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2—1 钟家台 2018-03-11   |  293阅读  |  3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2—1
  宝钗影射的是周后,这“金玉良缘”的骗局自然就是源于周后!
  史书记载:“陈文庄仁锡,尝舍于周皇亲家,后少时出见仁锡,奇其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下贵人!”陈仁錫,东林党人,是周后家的房客,陈仁錫对周奎说:“君女天下贵人,使以通鉴教之。”意思就是:“你女儿是要母仪天下的!”教周后学习《资治通鉴》。《資治通鑑》是干什么用的?是为帮助皇帝从历史经验中学习如何治国的!这位东林党先生真是来的直接干脆:周氏她就是要嫁给皇帝做皇后治国安邦的!立马就把周后包装成了皇后的不二之选!
  周后的父亲周奎职业就是北京街头的算命先生,那可是专家,可是这位算命先生十多年却从未看出自己的女儿有任何过人之处,陈仁錫如果真有预测的本事,为何算不出明朝灭亡周后被迫自缢的悲惨结局?
  原来这没谱的预言造势正是东林党陈仁錫先生为周后一手打造的金玉良缘的黄金项圈!
  周后是以第三名进入选美的最后一关的,“当(周)后选入宫,名在第三,懿安见其丰容端丽,特拔之为信王妃。”丰容端丽是场面话,放到排名在周后前面的袁田二人身上也是同样适用的。就连东林党吴梅村再千方百计地维护周后也不得不承认田妃是“丰容盛鬋无双”,但朝廷总不能说真相只是因为昭妃迷信东林党的“天下贵人”的预言想图个吉利吧,这种话怎能公开说呢?
  其实懿安太后对排名最后的周后不甚满意,发现周后并没有听说的那么好:“懿安后疑后弱小,将及其次,昭妃力赞之曰:“今虽弱,后必长大。”因册为信王妃。”
  刘昭妃的理由是周后以后会长大的。问题是这最后三人中,周后岁数最大,只比崇祯小一两个月而已,周后能长,比周后年少排名在周后前面的田秀英和袁妃也能长啊!没道理只有周后会往好里长的,这算神马理由?刘昭妃七十多岁了,估计是要比二十多岁的懿安迷信,老人家年纪大了都喜欢讨个彩头,既然有人说周后是“天下贵人”,这预言到底准不准不知道,但就当是为了图个吉利吧,万一真能旺夫强国不就好了么?没有刘昭妃的极力推荐,当时排名第三的周后就只能是个妃子了。
  看到了周后是如何的逆袭成功了的么?
  “东林名士”预言“君女天下贵人”+ 王者读本《资治通鉴》——>我是帝王妻!
  “癞头和尚”赠送“8字黄金项圈”+“必须有玉的才能婚配”——>我是宝玉妻!
  精准直白的定位,充分全面的准备,再加上宣传造势,成就了周后/宝钗的不可能的梦想!
  历史够精彩的吧,但周后的精彩表演后续有更多!
  第一次忽悠就骗到了个皇后的位子,周后尝到了甜头,从此一而再、再而三地装神弄鬼清除心患、博取崇祯欢心。
  我后面会再介绍因为周奎带头抵制崇祯向贵戚借餉失败,转而联手“太监宫妾”吓死五皇子逼崇祯停止借餉。很多人认为李太后鬼魂显灵吓死的五皇子有问题,“实为不可思议之事”,认为五皇子临终前说的那句话完全是太监宫女恐吓年幼的五皇子学会的。可是迷信的崇祯被后宫中的菩萨显灵的宣传造势给迷惑了,完全不进行调查,而是开始吃斋祈福!这就是现实中黛玉的单纯和宝钗的阴险的原型。
  《思陵典礼记》记载:“崇祯庚辰,上因皇五子临殁之言,遂长斋”。然后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彤史拾遗》记载:“(崇祯)接瀛国夫人奏。瀛国夫人者,孝纯太后母也。瀛国夜梦孝纯归语上瘁而哭,言动举止如平时。又云:“翼日有为解菜者,上勿却也。”上持奏入宫,见后解菜,惊询曰:“汝何以为此,岂亦有所闻耶?”曰:“无有。”因念先后慈在冥冥,尚保惜至此。乃出奏示后,再拜举箸,相向哭,泪溢盘槅。”
  崇祯的姥姥上奏说“你娘给我托梦,要我告诉你:明天你看到给你择菜的人,绝不要推辞!”崇祯马上拿着姥姥的奏疏去厨房,一看,太神啦!是周后在择菜!崇祯那个震惊啊,周后的贤惠居然连自己死去的老娘都忍不住跳出来托梦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惊天地泣鬼神么!登时是泪如雨下,对着周后又哭又拜,那眼泪流的都溢出了盘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5

下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82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贾元春给贾宝玉和薛宝钗赐婚是红学最大的笑话
姜子说古书 2024-02-01   |  11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贾元春给贾宝玉和薛宝钗赐婚是红学最大的笑话!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贾元春是什么身份呢?又是以什么优势入宫的呢?最后又得了什么样的职称和头衔呢?开篇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句话就交代了许多信息。

  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其一、贾元春是荣国府当家人贾政的嫡长女,从小儿跟着贾母而非王夫人,未嫁之时,她与贾府是利益共同体,而相比于薛家,林家才是近亲,且看贾宝玉怎么说?



  贾宝玉道:“我心里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

  没错,对于贾元春和贾宝玉来说,林黛玉才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薛宝钗乃至于王熙凤都只是外四路的外人罢了。

  其二、贾元春从小儿贤孝才德,当的是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等事的女史,知书达理四个字,就是她的代名词。后来,贾元春又成了贤德妃。



  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

  既然如此,在以存周之政为传统的荣国府长大的贾元春,难道比贾宝玉还不如,连亲疏二字都分不清吗?难道知书达理的贾元春反而是个糊涂人了吗?且看贾宝玉和林黛玉诉衷情,怎么说?

  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再说贾元春省亲,面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表妹,她到底更加欣赏谁呢?大家不妨来看下面三个例子。



  其一、林黛玉自认为不足一为,只胡乱作诗应景,就在贾元春那里,和薛宝钗打成了平手,作者分明是在暗示读者,林黛玉的才情更甚一筹。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律应景罢了。

  其二、薛宝钗费尽心机讨好贾元春,让他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贾元春却视而不见,反倒是林黛玉替贾宝玉所作之诗作,得到了贾元春的盛赞。可见,薛宝钗拍马屁失败。

  宝玉道:“才有了三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

  其三、贾元春赐名,潇湘馆排名第一,林黛玉住在有凤来仪,分明暗示贾元春和林黛玉皆是凤。再者,当年大家一起拟题,贾元春和贾政一致看好林黛玉所拟,一字不改,薛宝钗可没有这个殊荣,怎么就说贾元春更加看好薛宝钗呢?



  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顾恩思义”匾额。“大观园”园之名,“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蘅芷清芳”赐名曰“蘅芜苑”。“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

  林黛玉道:“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红楼梦》故事里,贾元春和贾宝玉的感情,就如同母子一般,就连贾政之所以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目的也还是“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长远。如此一个切望弟弟有个好未来又知书达理的姐姐,怎么会在婚姻大事上让他迎娶一个商人黑户之家的姐姐来坑他呢?林黛玉的出身跟根基才是与贾宝玉相匹配的好吗?且看林家的门第!薛蟠在明面上都已经是暴病身亡的黑户了,薛家不过是杀人犯的家属,家里还没有男丁。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门子道:“: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令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下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就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因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症,被冯魂追索已死。”

  士农工商,商家最末,薛家根基浅薄,贾元春让薛宝钗进荣国府,这不是坑爹坑弟弟吗?她为什么要做这种昏了头的事情呢?为了王夫人吗?她可是跟着贾母长大的呀!

  就连王夫人死后进的是贾家的祠堂,而非王家和薛家,这可是父系社会呀,王夫人和贾母一样,都只在乎贾宝玉的利益,而非王家的利益,更不可能为了薛家的利益而损害贾家的利益。无论是王夫人还是贾元春,都不可能选择和薛家联姻,因为她们都不是赵姨娘的那种小农思想的小格局。

  一言以概之,贾元春给贾宝玉和薛宝钗赐婚是红学最大的笑话,这事根本不符合女史和贤德妃的认知。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林黛玉为啥是芙蓉仙子?她与三春及香菱这些人啥关系

红楼梦:林黛玉投胎转世后,变成了红楼世界的两个丫鬟?绛珠草是第一世,菱花香菱和萤虫宝蟾是第二世

红楼梦:吃绝户、攀高枝,薛家的联姻算盘给荣府带来了毁天灭地的灾难

从金陵十二钗到金陵十三钗,读懂数字背后的寓意,你才能读懂历史和人性

红楼梦:作者为啥自譬石头?林黛玉用两个字揭开谜底!难怪他爱吃女孩儿嘴上的胭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82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相信元春支持金玉良缘,是因为你不知道端午节发生了什么事
2024-02-03 21:16:21 来源: 姜子说书 福建  举报
0
分享至
  红楼梦:相信元春支持金玉良缘,是因为你不知道端午节发生了什么事!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面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弟媳妇的备选人,贾元春会支持谁呢?几乎所有人都千篇一律认定王夫人和皇妃支持金玉良缘,真是离谱!

  为啥许多红学专家认为贾元春能看上薛宝钗呢?因为薛家富贵,珍珠如铁金如土吗?



  你要搞清楚,市农工商,商人是下九流,侯门公府出身的史太君一手带大的贾元春,不可能是个把钱放在第一位的国贼禄鬼。再者,如果贾元春是个禄蠹,又如何教出贾宝玉这样神仙人品的弟弟呢?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何况长期赖在贾府的薛家,经济状况远不如贾家。且看面对岫烟这个弟媳妇,薛宝钗自己怎么说?

  宝钗点头笑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红楼梦》故事里,薛宝钗明明白白告诉弟媳妇,薛家现如今并非达官显贵之家,七八年前就没落了,跟贾家的姑娘没法比,这才让她别跟人家攀比。便是薛宝钗后来搬离大观园,和王夫人解释起来,也还再次强调了薛家的门庭冷落。可知薛家富贵并不如贾家、林家。



  所以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之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为什么有人觉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挺好呢?因为薛宝钗劝他读书上进吗?你要知道,林黛玉的闺房堪比最上等的书房,而贾宝玉杂学旁收,连贾政都为他的偏才感到自豪。

  前日贾政闻塾师背后赞宝玉偏才尽有,贾政未信,适巧遇园已落成,令其题撰,聊一试其情思之清浊。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因有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   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所以近日是这等待他。又要环兰二人举业之余,怎得亦同宝玉才好,所以每欲作诗,必将三人一齐唤来对作。
  林家是钟鼎之家、书香门第,薛家是商家,以贾元春的认知,自然晓得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理,为了辅国治民,而非为了仕途经济学问,她怎么可能弃林黛玉而择薛宝钗呢?读者若是这样想,不但小瞧了贾元春,还把整部《红楼梦》的格局给拉低了。且看贾元春的启蒙老师史太君怎么说?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红楼梦》故事里,贾元春推林黛玉的《杏帘在望》为冠首,而对薛宝钗卖力讨好所改字句视而不见,你说她到底选了谁呢?

  《红楼梦》故事里,贾元春为啥下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呢?怎么就不说“黛玉等”呢?

  一则古人有序齿的礼仪,宝钗年长于众姑娘,自然如此说;二则三春与黛玉进大观园天经地义,薛家为外人,宝玉为男子,破例之举,方才特意强调。



  至于历来被红学界认为贾元春支持金玉良缘的赐婚铁证,所谓的端午节礼,可以算得上是红学未解之谜了,今天姜子就为大家解读此事。且看贾宝玉之言!

  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袭人道:“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贾宝玉认为他跟林黛玉的所赐之物一样,三春次之,才符合礼仪,因为史太君一向就是这样安排的,贾元春这样安排不合理,是不是就意味着给薛宝钗赐婚呢?

  如果《红楼梦》是寻常小说,皇妃并无赐婚的权利。便是退一万步来说,暂且默认贾元春这是在赐婚,请问史太君怎么会有心情凑热闹,亲去拈香呢?



  单表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那底下凡执事人等,闻得是贵妃作好事,贾母亲去拈香,正是初一日乃月之首日,况是端阳节间,因此凡动用的什物,一色都是齐全的,不同往日。
  假设贾元春已经为贾宝玉和薛宝钗赐婚,为啥张道士还跑出来提亲呢?若是提亲所说的姑娘正是薛宝钗,史太君怎么又给轻描淡写地否决了呢?

  可知在贾宝玉的婚事这件事上,史太君说了算。贾元春也没有赐婚的意思,否则,她有何颜面面对老祖宗呢?如果贾元春没有赐婚,那是有人掉包了端午节礼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又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红楼隐喻朱明江山,恰是《桃花扇》曲目《哀江南》中的朱楼,宝琴一句“昨夜朱楼梦,今朝水国吟”,已然写出了鸠占鹊巢的江山改姓真相,所谓“白骨如山忘姓氏”。

  端午节礼原该二玉一样,换句话说,给宝玉的便是给黛玉的,两人本是二位一体。现如今二宝所得一样,这意味着二玉合传已经成了二宝合传。

  凤尾罗为凤衣,龙袍也!红麝香珠隐喻朱明!宫扇为史!二端二串两柄者,双悬日月照乾坤,南北对立之寓!芙蓉箪是芙蓉竹席,朱家闺阁也!



  端午节是恶日,五毒出世,恰是薛蟠的生辰,薛家全是虫属,对应清风明月中清风阵营的风字。五月,多尔衮率大军抵达燕京,明文武诸臣士庶郊迎清军入城,多尔衮进入皇城。反应在书中,便是小耗子变香芋,瘟神爷取代了茗玉小姐,华夏不再平安。夏金桂的嫁妆是华夏,薛蟠的寿礼也都是华夏朱明江山之寓。薛蟠假称宝玉父亲,亦是乾坤颠倒之寓。

  宝玉道:“你哄我也罢了,怎么说我父亲呢?我告诉姨娘去,评评这个理,可使得么?”薛蟠道:“要不是我也不敢惊动,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你说,他这四样礼可难得不难得?
  也就是说,并非贾元春想让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作者只是借端午节礼写出了贾府从草木之荣的源头,演化成了被东北水虎占领的东府,在此之前的芒种节,花神林黛玉就已经退位了。《红楼梦》并非风月小说,荣者,春也,华夏之寓!玉者,传国玉玺,红玉者,华夏朱明也!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桃花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82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雪里红+】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曹雪芹真是个天才,《红楼梦》里竟然夹带这么多私货,太厉害了!
少读红楼 2024-05-30 发布于上海  |  10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不是可以一眼望穿的明净清浅的溪流,而是一个深邃神秘的巨湖。湖面上风光旖旎,静美如画,但在看不见的湖底,却潜藏着许多汹涌的暗流。“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多少生命小舟悄无声息地折戟沉沙于此,连一个小小的涟漪也不会泛起。作者的家族就是一例,如果不是《红楼梦》永恒的魅力,就不会再有人去关注曹家曾经的辛酸事、血泪史。
脂砚斋在凡例中指出:“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但实际上此书直接涉及到皇家风雷激荡的正统与非正统之争。
在“文字狱”无孔不入的年代里,天才又是如何独辟蹊径,从而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一切?
风月宝鉴、贾雨村、甄士隐 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但文本只呈现了“大旨谈情”的“假语存(贾雨村)”的正面,而风月宝鉴背面则成为看不见的不谈感情的“真事隐(甄士隐)”。《风月宝鉴》又是此书书名之一,脂砚斋在文本描写这面镜子的特征时,指出“此书表里皆有喻也”。情只是大有深意的“荒唐言”,隐喻正是连通看得见的正面与看不见的背面的桥梁,只有“细心体贴”,弄清隐喻,才能看见“看不见”的背面。
如秦可卿隐指胤礽,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大讽刺”的就是“箕裘颓堕皆从敬”的贾敬。贾敬隐指雍正,但在文本中戏分极少,而且也从来没有与秦可卿有过直接交集。文本中有比托于秦可卿的角色,当然就会有比托于贾敬的角色。所谓的贾敬独子、贾家族长贾珍在风月宝鉴背面,至少在秦可卿之死上也扮演了雍正的角色,其实就是比托于贾敬,这就是“荒唐言”之一。以贾珍和秦可卿所谓的“扒灰”,暗喻雍正和胤礽之间政治上的恩怨情仇,即脂批所谓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法。
其他如“潇湘妃子”所谓的还泪之说,其实是隐喻正统式微的亡国之泪,等等。

假借闺阁 脂砚斋在第一回回前批中指出,“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之。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第二回脂批又指出“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假托贾家,写“闺阁庭帏”,还是意在“鹡鸰之悲、棠棣之威”。当贾家暗喻皇家时,贾家的兄弟之争,即隐喻正统与非正统之争。
文本中,贾敬和秦可卿既不是同一辈分,也从未直接发生过冲突,这就是“甄士隐”,即脂批所谓“不写之写”、“不写而写”。
因此,第四十三回脂批指出:“一部书全是老婆舌头,全是讽刺时事,反面春秋。所谓`痴子弟正照风月鉴’,若单看了老婆舌头,岂非痴子弟乎?”
“秦” 秦可卿隐指胤礽,是文本中正统的象征。第十七回,贾宝玉试才题大观园,在“蓼汀花溆”处,对清客所拟的“秦人旧舍”四个字,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因此,作为通部书中最重要的舞台,包含着“蓼汀花溆”的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设置的避"秦”之乱的人间“太虚幻境”。通部书中,有代表正统的秦可卿之"秦”,也有"避秦之乱”之“秦”,即以隐指雍正的、“箕裘颓堕皆从敬”的贾敬之“暴秦”。大观园因而具有正统之寓意。
水 第十四回,秦可卿的葬礼上,镇国公牛清之孙出席。脂砚斋指出“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清属水”,反之,水也可指代清。北静王叫水溶,与贾宝玉是知己,也是正统的一方。水溶之意是正统清将在他手中消溶。

第十七回是文本最集中描写大观园的部分。大观园是“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是正统之象征。脂砚斋对园中之水连作了几条批,如“写出水源,要紧之极”、“又写水”、“于怡红总一园之水,是书中大立意”。表面上,脂砚斋是在強调水对园的重要性,无水不成园,实际上脂砚斋是在暗示,在风月宝鉴的反面,水具有重要的隐喻意义,事关大立意。大观园中有沁芳亭、沁芳溪、沁芳闸、沁芳桥,诸芳的轩馆都是依水而建。沁芳的出处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其寓意即诸芳流逝。诸芳的花落了,正统清的水自然就流红了。
〈水之异态 薛宝钗的“金簪雪里埋”中的“雪”、甄英莲的“菱花空对雪澌澌”中的雪、雪雁名字中的“雪”、第五十回诸芳芦雪庵雪天争联即景诗中,“钗全隐寓”(脂批)的“鳌愁坤轴陷”等句,都是以雪暗指非正统雍乾二朝之末世。
贾雨村是大反派,名字中包含雨字,也扮演了雍正的角色。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众人陪贾母坐船到了蓼汀花溆附近,看到破荷叶,黛玉说她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开卷第一个女子一一“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甄英莲”,其实就是对诸芳命运所下的定语。“莲”即“荷”,当非正统得势之时,成为“残荷”的诸芳“更英莲”(谐音更应怜),喧嚣的“雨声”势头正盛,无情地敲打着破荷叶,让“残荷”雪上加霜。黛玉是雨村的学生,文本如此描述,意在暗示此“雨声”隐指雨村。
第四十七回,贾宝玉和柳湘莲提及秦钟的坟。秦钟的坟是正统清的最后象征,湘莲说“我想今年夏天雨水勤,恐怕他的坟站不住”,或许同样大有深意。

“密”及与密同音或近音的字密,废太子胤礽的谥号。林黛玉前身绛珠仙子食蜜青果,蜜青谐音“密清”;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雨村提到,林黛玉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她是“密”之女儿;在宝玉太虚一梦中,她与宝钗“兼美”于秦可卿。因此,黛玉在文本中是一个与“密”密切相关的女子,她的别号“潇湘妃子”是亡国之典,她一生流不尽的眼泪就是对正统清渐行渐远的亡国之泪。
十二钗正册关于黛玉的画一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两株枯木暗示排行第二的废太子胤礽所代表的正统已经式微,正走向幻灭。也有脂评本写作“四株枯木”。无论是雍正还是乾隆都是排行第四,因此,“四株枯木”暗示黛玉和诸芳所处的是一个代表非正统的“四”大行其道的枯萎的年代。
月 钗黛一体,因此,宝钗也与“密”密切相关。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贾宝玉与众清客到了衡芜院,在贾宝玉题对额之前,清客所作的联大有深意。“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最大的深意就藏在两联中的“明月”里。明与敏音近,因此,明字也可作密字;文本还以月暗喻正统之象征一一废太子胤礽。斜阳隐喻寓言的正统“九十春光”走到尽头之后宝钗所面临的艰困处境。
“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她,能够在正统的“三春”过后,依然“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蘼梦也香。”正如脂砚斋所指出的那样,她身上因为用了冷香丸而散发出来的香气,是花气袭人的正意。她是正统芬芳的象征。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听到“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十二支词曲,脂批指出“'怀金悼玉’,大有深意”、“题只十二钗,却无人不有,无事不备。”因此,“怀金悼玉”是文本最大的主题。宝钗佩戴金璎珞,又是文本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怀金”的金主要指的是她;“悼玉”中的玉主要指的是黛玉。
钗黛“兼美”于“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的秦可卿,因此,可以说“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就是献给正统的一首凄惋的挽歌。

“金”金可以指代清,是因为清的前身是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
金陵十二钗的“金”指的就是非正统清,是一座“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的巨大陵墓。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袭人等许多美丽的生命,正是被这个巨大的陵墓吞噬而进入“薄命司”。而最后迫害甄英莲致死的夏金桂,这里的金指的也是非正统清。文本用“三春”隐喻大观园最美好的三个阶段。第七十回过后,大观园的“第三春”就匆匆而过,不久,夏金桂就登场,夏至春尽,非正统清来了,正清自然就结束了,这个指代非正统清的“金”自然就显“贵”了(桂与贵谐音)。作为开卷之第一女子,堪称诸芳总寓言的甄英莲命丧夏金桂之手,也是“三春过后诸芳尽”诸芳命运的最后缩影,可谓意味深长。
金鸳鸯和佩戴金璎珞的薛宝钗等等,其中的金隐喻正统。
清 薛宝钗的“蘅芷清芬”,黛玉的“风露清愁”(第六十三回),都是以清隐指正统清。
第二十九回,贾元妃作好事,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这里的清指的就是就是正统清,贾元妃为已经“虚”了的正统清祈求平安。回目中说,享福人福深还祷福,这句话应从反文着眼。贾元妃最终入了“薄命司”,而且死得很惨。她的现有地位,如沙上之塔,美丽却极为脆弱。
颜色 主要是紫和红。《论语阳货》中,孔子“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南宋朱熹注释“朱”为“正色”,“紫”为“间色”。因此,红隐喻正统,紫隐喻非正统。
第二十五回,脂批指出:“以幻作真,以真为幻,看书人亦要如是看为幸。”

石头是真像,而通灵宝玉则是幻相。楔子中,作者的化身之一茫茫大士将石头幻化成美玉,这是真而非幻,只是文本呈现得玄幻之极,这就是脂批所谓的“以真为幻”。随后神瑛侍者将携美玉下凡。茫茫大士提到下凡之处,脂砚斋在“温柔富贵之乡”批道“伏紫芸轩”,暗示宝玉下凡之时即非正统“紫”大行其道的末世。紫鹃、紫绡、茜雪、冯紫英等即属于此类。
甄士隐入梦,随二仙到太虚幻境前,文本就已经进入幻境。幻境中的贾宝玉居所则名绛芸轩,但他下凡之时已是非正统之“紫”大行其道的末世,绛芸轩有点“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意思,与此类似的,还有怡红公子、小红等,即贾宝玉他们认为还会生活在正统之“红”中。而且,幻境寓言“九十春光”,文本从而展现了从正统之“红”到非正统之“紫”的全过程。
甄士隐解注跛道的《好了歌》,虽然文本已进入幻境,但甄士隐的解注是“草蛇灰线”、“伏脉”于“沉酣一梦终须醒”的“千里之外”的真实结局。“蛛丝儿结满雕梁”,脂批指出:“潇湘馆、紫芸轩等处”,暗示“虎兕相逢”的结局就是非正统之“紫”将大获全胜。
天才的手法变幻莫测,文本浩如星海,以上举证,挂一漏万。文本还有其他地方隐喻清。如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与秦可卿缠绵后,来到一处所在,“荊榛遍地,狼虎成群”。此处所在隐指非正统清;第七十六回,凹晶馆中秋联诗,其中有两句“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此处“神鬼”和“虎狼”也是隐指非正统清。
正如脂砚斋所说,“此书表里皆有喻”,文本中太多的隐喻,这也是文本难解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脂砚斋又提醒:“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只有“细心体贴”,追究其中的隐喻,才能透过平静的湖面,看见“看不见”的湖底之暗流。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82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少读红楼:愚蠢无知的母亲金寡妇
少读红楼 2024-06-03 发布于上海  |  6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金寡妇是红楼梦里的小角色,小到很多人可能都不记得有这么个人,但曹公却十分大方地让她上了一次回目。
红楼梦第十回,上半阙的回目是“金寡妇贪利权受辱”,说的金寡妇因为贪图蝇头小利而受了奇耻大辱的事情。
金寡妇本姓胡,是金荣之母,说她是金寡妇,自然是没了丈夫,因为家境贫穷,所以儿子金荣要读书时,是请不起先生的。
好在,金荣的姑妈璜大奶奶是贾府玉字辈嫡派子孙贾璜的妻子,因为这层关系,金荣得以进入贾府学堂读书。
对金荣来说,这贾府学堂,不仅仅可以免费读书,茶饭也都是免费的,一年下来,也省了不少开支。

更为重要的是,金荣与薛蟠关系不错,而薛蟠又是个散漫使钱的,为了哄金荣上手,一二年里,在金荣身上也花了七八十两银子。
这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一家四五口一年的生活开销二十两银子就够了。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面对儿子因与秦钟打闹回到家生闲气,金寡妇就好一通训斥,让他老老实实睡觉去,别没事找事,要不去贾府读书,没了薛大爷这个摇钱树,那可怎么办呢?
金寡妇哪里知道,愚蠢的她早已因小失大,你想要人家的钱财帮衬,人家毁你儿子的名声前途。
薛蟠虽然人称薛大傻子,但他并不傻,金寡妇怎么就不想想,那薛大爷无缘无故地为什么会帮你家金荣七八十两银子?
这可不是现在的七八十块钱,七八百块钱,荣国府一个千金小姐,一年的零花钱才二十四两银子。七八十两银子,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那就是一笔巨款!

薛家可是皇商出身,哪里会做赔本的买卖呢?所以脂砚斋都说,因何无故给许多银子,金母亦当思之。又说,可怜,妇人爱子,每每如此。自知所得者多,而不知所失者大,可胜叹者。
对金寡妇来说,自己早早没了丈夫,金荣早早没了父亲,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别说让金荣读书,单是生活就已经不容易了。
她哪里还顾得上那许多呢?儿子能去贾府读书,有免费的茶饭供应,又有薛大爷不时的资助,那就很不错了呀。
正所谓,预先取之,必先予之。你想要人家口袋里的钱,人家也惦记你嘴里的肉呢。那钱哪是那么容易就拿到手的?金荣付出多大的牺牲,难道做母亲的金寡妇,丝毫没有察觉出异样来吗?
又或者说,她即便知道了又能如何呢?在贾府读书,一则不用家里开支,二则还能赚些外快,这么好的机会哪里找去?如果金荣离开了贾府学堂,不仅无书可读,金家也没了衣食来源,那才真的难呢!

金寡妇愚蠢的还不只是贪利这一件事,当小姑子璜大奶奶来看他们孤儿寡母时,她又忍不住把金荣在学里与秦钟口角之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这不说则已,璜大奶奶仗着身份,就要去帮儿子讨回公道,这时金寡妇才后悔自己嘴快,拦着不让小姑子去找尤氏、秦可卿评理。
虽然,金荣和秦钟都是贾府亲戚,但亲疏却不一样啊,人家秦钟可是宁府蓉大奶奶的弟弟,是宁府小大爷贾蓉的小舅子。
他金荣不过只是贾府嫡派子孙贾璜妻子的娘家侄子,差得远了。而且,他璜大奶奶的脸面,也是靠自己低三下四地在王熙凤、尤氏跟前奉承讨好得来的。
幸好后来事情有变化,璜大奶奶并没有真的把这件事在尤氏、秦可卿跟前说出来,不然的话,后果可想而知,那金荣一定是没有在贾府读书的机会了。
这金寡妇,是真的愚蠢啊。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微信、微博、头条、百度、知乎全网同名——少读红楼。
共 3548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少读红楼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少读红楼:一肚子坏水的贾蔷
下一篇: 莫欺少年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82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少读红楼:宝钗的金锁是不是赝品?
少读红楼 2024-05-01 发布于上海  |  7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红楼梦里有几个主角,出场就戴着佩饰,像贾宝玉有通灵玉,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
湘云的麒麟,原文没说来历,但宝玉的通灵玉和宝钗的金锁,都是明确交代了来历的。宝玉的通灵玉,是出生时胎里带来的,天生有眼可穿,上面字迹分明,这一点没有异议。
存在争议的,是宝钗的金锁,关于这个金锁的真实来历,一直是个谜。
现在的不少读者,认为宝钗的金锁是自己伪造的,是赝品,不是癞头和尚给的,就是为了符合金玉良姻的说法,薛家自己弄出来的。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不妨看看原文是怎么说的。
宝玉去看宝钗一回,宝钗的金锁第一次被提及,当宝玉要看宝钗的金锁时,宝钗是这么说的: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

这句话透露了一个明确信息,宝钗金锁上的那两句话,是癞头和尚给的。也就是说,癞头和尚只给了两句话,金锁并不是他给的。
这不像宝玉的通灵玉,是天然一体的,上面的字迹都是出生时就有的。因此,宝钗的金锁,就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她的金锁哪来的?是癞头和尚一并给的,还是薛家自己准备的?
从宝钗的话里可知,这金锁显然不是癞头和尚给的,而是薛家自己弄来的。这一点,宝钗的丫鬟,莺儿不小心说漏了嘴。
她说了这么一句话:是个癞头和尚给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话没说话就被宝钗打断了。
莺儿这话里的意思,再次强调宝钗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两句话是和尚给的,既然主仆都这么说,这个应该是没什么值得怀疑的了。
但问题还是出在金器上,这金锁到底是和尚给的,还是薛家按照和尚的指示自己买来的?

我们的猜测是,宝钗没说,莺儿没提,金锁大概率是薛家按照和尚所说,自己去配的金锁。因为和尚说了,那两句话一定要錾在金器上,宝钗小小年纪,除了戴金锁,也没别的选择。
从宝钗主仆的语气中,我们也不难推断,这金锁并非癞头和尚所给,而是薛家自己造的。因为如果癞头和尚要给,何不直接把那字錾好了整个给宝钗,非要一边给字,一边给个空白的金锁呢?
这里我们还可以这么理解,虽然这金锁是薛家准备的,但也是完全按照癞头和尚的提示去准备的,而不是像很多读者所说的,完全就是薛家捏造的。
毕竟,癞头和尚说,这两句话只能錾在金器上才可以,薛家只能照做。男孩女孩能佩戴的金器,自然只能是金锁了,小儿出生佩戴金锁银锁这些长命锁,也是从古至今的一个习俗。
所以,很显然,宝钗的金锁,只有那八个字是癞头和尚所赐,至于金锁,自然是后来薛家买来的,然后找人将和尚给的八个字錾上后,宝钗这才戴在身上。
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

但是,后文又提到这么一句,宝钗在知道自己母亲曾对王夫人等人说过“金锁还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你看,薛姨妈这话跟前面的又有矛盾了,明明金锁不是和尚给的,薛姨妈为什么说是和尚给的?这个应该是日常说话的语言习惯所致。
因为和尚当日给了那两句话,又让錾在金器上,所以宝钗的金锁,在薛家人看来,这不就等于是和尚给的吗?而薛姨妈的后半句话,应该就是此前莺儿想说但被宝钗制止的话。
毕竟,宝钗是个闺中小姐,她有金锁,而宝玉有玉,正应了金玉良姻之言,又是当着宝玉的面,这种姻缘大事,她当然不会允许莺儿说出口。
所以,不能说宝钗的金锁是赝品,是薛家无中生有捏造的,他们也是按照癞头和尚所言,弄了这么一个金锁,正是为了跟宝玉的通灵玉配对,而这也是宝钗宝玉命里的夫妻缘分所决定的。
宝钗的金锁是人为后天做出来的,也暗示了她与宝玉的金玉良姻,是世俗婚姻。黛玉虽然无物可配,与宝玉却有木石前盟之缘,正是幻境仙缘。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4 21:20 , Processed in 0.2073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