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08: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单聘仁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红楼梦》人物(首见第八回),为贾政门下清客相公,对宝玉阿谀奉承。脂批以此名寓"善与骗人之意"(甲戌本)。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单聘仁

性别



登场作品
《红楼梦》

国籍
中国

为迎元妃归省,他曾随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08: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作梅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归谱。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红楼梦》中贾府清客相公不少,他们的"素质",颇能出入清客"十字令"。统计一下有姓名可考者七人: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卜固修、王作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08: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造型,非富即贵——文王鼎
2022-12-29 18:52:13 来源: 洪三元谈收藏                 四川                                    举报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每天了解古玩知识

文王鼎,或称文王方鼎。因铭为“鲁公作文王尊彝”而得名,此处之文王即是西周文王。
据《宋史·哲宗本纪》记载,元符二年(1099)九月,果州团练使仲忽进献了一件带有该铭的古方鼎[1]。这应是文王鼎初次见诸典籍。随后在徽宗朝编纂的《重修宣和博古图》中,文王鼎位列周鼎之首,并称它“奇古可爱,足以冠周器”[2]。由图可知,它是一件扁足方鼎,立耳、方唇,口、腹作长方形,腹壁斜直,平底,扁足作夔形,足底上卷,纹饰以兽面纹为主,饰于器腹,夔纹中轴对称,两两相对地呈条带状分布于鼎的颈部。

❖ 文王鼎 《宣和博古图》
北宋著录的文王鼎,很可能到明代便已失传[3],在此所讨论者,主要指后世的仿品,既包括“以假乱真”的赝品,也包括用各式材质制成的仿古“文王鼎”。此前台湾学界对“文王鼎”关注较多,先有张临生在他的凿空之作中,不仅追考文王鼎原器,还简要记述了明清时期“文王鼎”的流布情况。后有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纪艺术的仿古风”主题展览,于图录内披露若干件院藏“文王鼎”,借此讨论明清之际的仿古风尚[4];近年来,许雅惠又从“文王鼎”着手,探讨晚明的古铜器鉴赏[5]。然而概言之,这些既往的研究多聚焦于晚明宫廷与地方社会对“文王鼎”的赏玩。的确,时人安世凤尝言“神庙日大尚文王鼎”[6],“神庙”即明神宗万历皇帝。
高濂品评铜器,将“飞龙脚文王鼎”定为方鼎的上赏,并提到瓷质的“文王鼎”,“近如新烧文王鼎炉、兽面戟耳彝炉不减定人制法,可用乱真。若周丹泉初烧为佳……”[7]这些讯息,都是“文王鼎”业已流行开来的有力证明。相比之下,除张氏一文略有言及以外,关于“文王鼎”在清代的使用情形,研究者着墨甚少,大都匆匆一笔带过。但实际上,“文王鼎”在有清一代的文化内涵丰富,兼及玩古与复古两端,值得探讨。
古董收藏
董其昌说过,“杂古器物不类者为类,名骨董”,又说“骨董,今之玩物也”[8]。古董收藏实在是古器物经常扮演的角色,“文王鼎”自不例外。其作为贵重的收藏品,进入内府。乾隆皇帝曾下令对皇家庋藏的青铜礼器展开整理,跨度长达44年,编纂一系列图谱,所得分别为《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和《西清续鉴乙编》,合称“西清四鉴”。“四鉴”共收录11件清宫旧藏“文王鼎”。它们都带有“鲁公作文王尊彝”的铭文,形制俱为方体、平底,足部则不尽相同。一类以图2所示为代表,承袭北宋所见文王鼎夔形扁足的核心特质,正是高濂推崇的“飞龙脚文王鼎”。另一类以图3所示为代表,方体、柱足,与传统形象偏差较大,器铭颇似被“安置在其他不相干的器上”[9]。

❖ 夔足“文王鼎” 《西清古鉴》
得益于容赓、刘雨的鉴定[10],现今知晓11件“文王鼎”皆系赝品,绝非西周时期的器物——仅从纹饰上,就能看出没有丝毫古意,兽面纹经过变形与重组,已显得活泼散漫。其中2件居然全身光素无纹,颇为奇怪。它们能够在清宫被视为上古孑遗,体现了乾隆时期宫廷的认知水平和观念。“四鉴”的纂修人员在考证中只留意文字,对器物的定名完全“照本宣科”式地服膺于铭文,不在乎造型、纹样的差异。在此必须强调,虽然理所应当将“文王鼎”倾向等同于带有“飞龙脚”者,但也不能排除在清代的认知中,它会呈现方体、柱足的样式,尤其是浮现在清宫档案里的“文王鼎”有仿自后者的可能。
走出宫廷,社会上亦有“文王鼎”收藏。清代成书的笑话集《笑林广记》里,就有一则笑话,说“一人最好古董,有持文王鼎求售者,以百金买之”[11]。笑话的内容往往脍炙人口,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文王鼎”的收藏热度[12]。
乾嘉时期的封疆大吏阮元在为官之余,还是一位大名鼎鼎的金石学家,“每摩挲一器”,辄“释一铭”,所著《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载有家藏亚形鲁公鼎、鲁公鼎器铭[13]——鲁公鼎实则“文王鼎”[14]。阮氏称“西清古鉴美备极矣”,考论延续乾隆朝的成说,略作引申而已[15];道光年间,冯云鹏、冯云兄弟集自家及友达所藏,编辑出版《金石索》一书。书中收录“飞龙脚文王鼎”一件,注曰“得是器,铭款文饰与博古图区同,惟彼器高八寸九分、重十三斤三两为不同耳,彼器于宋元时进入太庙,仲忽被腐儒之谤,其器未必之今尚存,今仿造者甚多,此器犹合古制,且带剥蚀,故录之”[16]。看来,冯氏兄弟此处的见识要比“四鉴”的作者们和阮元都高明,指出仿品较多的现状,说明录入的依据,没有一味鼓吹,态度相对客观。
事实上,在清代中期,已不乏有识之士指摘“文王鼎”的鱼龙混杂。姚元之说收藏家“见鼎之方而古者即指名为文王鼎,恐不免见牛呼戴、见马呼韩矣”[17],注意归注意,清代对器物真伪与年代的辨识能力终究有限,有为数不少的“文王鼎”纳入收藏序列,有别于那些本就清楚是仿制而予以使用的仿品,它们在当时的身份就是“真品”,凭人鉴藏、把玩,仿品是当代才给予的判定。

❖ “亚形鲁公鼎”器铭

❖ “鲁公鼎”器铭

❖ “文王鼎” 《金石索》
室内陈设
内府之中,不仅有“文王鼎”收藏,还有陈设。当然,陈设与收藏之间边界模糊,都是玩赏之物,角色可以灵活转换,但“古董”的数量毕竟不会过盛,陈设的主力应还是材质多样、专为仿古而作的“文王鼎”。乾隆皇帝就曾命工匠利用和田玉琢制“文王鼎”,并以诗纪之:
商书曾重事师古,苏制每因俗斥今,足四耳双中绳墨,底铭身家效深沉,礼型既已传周鲁,图论何须泥旦禽,覩器设当思作者,如伤敢异视民心。[18]
透过各项宫廷档案,能够发现在乾清宫两侧的昭仁殿[19]与弘德殿[20],重华宫区域的崇敬殿[21],宁寿宫区域的养性殿、景福宫[22]、倦勤斋、符望阁[23],毓庆宫区域的继德堂[24]等地,都确实陈放过铜、玉、翡翠或珐琅等质地的“文王鼎”。它亦进入到紫禁城以外的清代皇家行宫。乾隆四十三年正月,盛京保极殿内“描金黑漆琴桌一张”“上设青绿磁釉文王鼎一件(木作盖玉顶)”[25];乾隆六十年六月,“接得报上寄来信帖,内开五月二十八日将苏州送到青玉文王鼎一件(随配紫檀木座盖、玉顶)”呈览,奉旨“玉文王鼎在热河寝宫内换摆”[26]。
还有很多的“文王鼎”,虽未有准确的陈放地点,但均配有底座,应是用作陈设器,比如:乾隆四年六月,太监毛团交青绿文王鼎一件(随紫檀木盖,嵌玉),后由催总白世秀于本月二十一日“配得座持进”[27];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太监胡世杰交掐丝珐琅文王鼎一件,传旨“着配文雅座”[28]。

❖ 白玉“文王鼎”

❖ 仿哥釉“文王鼎”

❖ 鎏金“文王鼎”
这些用于陈设的“文王鼎”,可不是毫无实用功能的简单摆件。袁泉认为,宋元以来的仿古鼎彝是燕闲清赏的代表,有插花和蹴香两种实用功能[29]。
根据档案能判断,宫廷里的“文王鼎”大都带盖,不便插花,而现存文物之中,有器盖呈镂空状的,倒合焚香之用。此外,乾隆年间宫廷陈设的“文王鼎”,除了由清宫造办处制作、进呈,应有不少是通过王公大臣贡奉入宫,庄亲王允禄、履亲王允、果亲王弘等宗亲,刑部尚书阿里衮、直隶总督袁守侗、福州将军新柱等臣僚,都有进献过“文王鼎”,包括铜、玉、珐琅、陶瓷等质地,其中庄亲王所进珐琅“文王鼎”,有“交三和看地方摆设”[30]的记述——对于贡品,皇帝不是照单全收,云贵总督李侍尧、陕西巡抚雅德等人呈递的“文王鼎”就有被驳出[31]。在乾嘉时期的《贡档进单》内,涉及“文王鼎”的内容达到400条以上,下属纷纷献纳,足见皇帝对此类器物的喜爱及其流行程度。

❖ 铜胎掐丝珐琅“文王鼎”

❖ 青铜“文王鼎”
《红楼梦》中有达官显贵家中陈设“文王鼎”的场面。“嬷嬷们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毯,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儿上摆着文王鼎,鼎旁匙、、香盒,右边儿上摆着汝美人觚,里面插着时鲜花草……”鼎旁有匙、、香盒,看来仍是焚香用具。清宫旧藏一件《缂丝人物挂毯》,系乾隆年间苏州为宫廷织作的窗户毯,挂毯的图案内容为岁朝图之属,是一个由近及远渐出景深的画面[32]。画面后方的翘头案上,也设有“文王鼎”和“美人觚”,两者经常搭配使用。

❖ 缂丝人物挂毯
文庙礼器
清代“文王鼎”充当文庙礼器的最早案例,可追溯到乾隆五年刊刻的《莱州府志》,“香炉九,范铜为之,两耳四足,制如文王鼎式,轻重不等,高一尺八寸、纵一尺六寸、横一尺二寸”[33]。而后,它又出现在台郡文庙的祭祀活动中。自乾隆四十年四月起,到乾隆四十三年六月止,蒋元枢任台湾知府。短短三年零两个月间,他推动当地多项公共建设,并修撰图书,图文并茂地展现政绩。其中就包括“修建圣庙”[34],整饬礼器,“明崇圣,典为至钜,庙廷礼乐诸器,自宜美备,庶足以昭崇敬而肃享祀。查台郡孔庙礼器皆用铅锡,已属质陋,而豆笾簋既非合度,且多未备。元枢谨按阙里制度,自吴中选匠设局,购铜鼓铸,备造礼乐各器,计用铜万余斤,运载来台,敬陈于庙,以昭明备而彰钜典”[35]。礼器内有名为“鼎”者,方体、夔形扁足,具有“文王鼎”的显著特征。

❖ “文王鼎”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乾隆四十四年五月,皇帝“以热河文庙成,特颁内府所藏周时法物十件”“并附以祭器、乐器”[36]。“法物十件”中,便有一件是“文王鼎”,彼时由藏品转作礼器,因被认为年代久远,有西周王者之风,遂超然于热河文庙的一般祭器,后者包括“笾一百八十六、豆一百八十六、四十六、簋四十六、二十四、灯一、鼠头一十八、爵一百三十二”[37]。此后直到清末民初,云南黎县(旧称宁州府)的文庙还在将“文王鼎”用作礼器[38]。
“文王鼎”之所以会充当文庙礼器,与清代帝王的锐意复古有着莫大关系。明代宫廷好用瓷质礼器。洪武二年(1369),礼部奏“今拟凡祭器皆用瓷”,太祖从之[39]。据王光尧的阐释,“除爵的形制和三代青铜彝器的造型吻合外,其余登、二器实则瓷碗,、簋、笾、豆四物则均为瓷盘,尊也就是常见的瓷罐。”[40]清初祭器继续用瓷,乾隆皇帝追忆“我朝坛庙,陈设祭器,器亦用瓷,盖沿前明之旧”,雍正皇帝时有所更张,把曲阜孔庙的祭器易“瓷”以“铜”,“考按经典,范铜为器,颁之阙里,俾为世守,曾宣示廷臣,穆然见古先遗则”[41]。
乾隆皇帝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礼器变革,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他发布谕旨,“朕思坛庙祭品,既遵用古名,则祭器自应悉仿古制,一体更正,以备隆仪,著大学士会同该部,稽核经图,审其名物度数,制作款式,折衷至当,详议绘图以闻,朕将亲为审定,敕所司敬谨制造,用光祀,称朕意焉。”[42]刘璐认为,“这次对祭器的变革,为日后形成《礼器图》奠定了第一轮基础。”[43]《礼器图》即《皇朝礼器图式》,完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弘历撰写御制序言重申“前代以碗盘充数,朕则依古改之”[44]。
余论
显然,就清代的情势而言,“文王鼎”的范围异常宽泛。形制、铭文俱服膺于《宣和博古图》所录原件的“文王鼎”,和铭同形异的“文王鼎”,都为“西清四鉴”所认证,无需赘言。从清宫档案及留存到今的文物资料来看,“文王鼎”的材质多样,已是一类特定款式,堪称标志性的视觉符号。它如此出挑,以至于在清宫的建筑装修中也可见其形象。更有甚者,《西清古鉴》收有一件方体、夔形扁足的“晋姜鼎”,“容表定伪,仿宋”,刘雨断“铭文晚,器形早”[45],铭文与《宣和博古图》的晋姜鼎相差无几,形制则风马牛不相及,有理由怀疑它捏合了文王鼎的外形轮廓和晋姜鼎的铭文,是为求奇货可居的矫揉造作之物。

❖ 重华宫博古纹屏风所见“文王鼎”

❖ 晋姜鼎及铭文 《宣和博古图》

❖ “晋姜鼎”及铭文 《西清古鉴》
那么“文王鼎”本身何以备受青睐呢?张临生说“国人收藏古铜器向来偏爱具铭款者”,而“文王方鼎”的“款铭长短适中,铭文中无佶屈聱牙词汇,字字能解,成篇易通读”,更使它“受到好古者的青睐”“仿古者一则因铭短易铸,再则名气大易销售”[46]。后来,许雅惠对于“文王鼎”受到青睐的原因作了“内容涉及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这一点补充,即儒家道统谱系里的两位圣贤——周文王与周公旦。两家聚焦器铭,微言大义,着实不误,只是都忽视了器体形状的因素。夔形扁足鼎本就较为罕见,多出现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况且又是方鼎的制式,相比其他诸型,辨识度极高。
至于“文王鼎”于清代所反映的玩古与复古,其实殊途同归,都有尚古的基调。复古自不必说,着重来谈谈玩古。乾隆皇帝在《西清古鉴》的开篇便指出了“宣和博古一图播在艺苑,继之者有吕氏考古图,而外此纪载寂寥”的状况,即在《宣和博古图》《考古图》之后,少有对古物形制与款识的全面著录,于是他“爰命尚书梁诗正、蒋溥、汪由敦率同内廷翰林仿博古图遗式,精绘形模,备摹款识,为西清古鉴一编,以游艺之余功,寄鉴古之远思。”[47]《西清古鉴》直承宋代的金石学著述,终清代一世,同类著作迭出,还有效法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体例者,专门节录文字[48]。
因此“文王鼎”在清代以藏品的身份受到著录,这就是一种尚古的表现;而在《咏和田玉仿文王鼎》的诗文注解中,乾隆皇帝更吐露道:“向来苏州玉工每得玉材,相其形质竞出新样而不知其益入于俗,近颇斥之。此器命玉工一依西清古鉴内文王鼎式琢成,形方而双耳四足,通体饕餮象在雷纹中,及底镌铭词云鲁公作文王尊彝,庶几不违师古。”[49]同样是对一件和田玉质的仿古器,他盛赞“不教俗手为新样,玩物仍存师古情。”[50]乾隆所抨击的“新样”,大略是指彼时蔚然成风的苏、扬玉器,多加刻镂、装饰繁琐、炫耀奇巧、缺乏精纯质感、过于迁就材质、强调技术[51]。为了纠正时弊,面对流俗的“新样”,他主张即便玩赏,也要以古为师,这不正是尚古的态度么?
曾经频频跃然纸上的“文王鼎”,如今却籍籍无名,大概是仿品横行而原器无踪的缘故。不论何时,判定真伪都是青铜器研究的前提条件,20世纪以来,得益于现代考古学的引进,对器物的分期断代能力得到飞速提升,很多器物经历了由“真”入“伪”的过程。身为伪器,仿品注定黯然失色。可仿品诚伪,并不代表毫无研究价值。今人眼中的仿品,也许是过去的至宝。
注释:
[1] [元]脱脱等《宋史》纪第19,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2][宋]王黼等《重修宣和博古图》卷2,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9] 张临生《文王方鼎与仲驹父簋》,《故宫学术季刊》第15卷第1期,1997。
[4] 李珉玉《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纪艺术的仿古风》,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
[5] 许雅惠《新旧与雅俗——晚明的古铜器鉴赏》,《故宫文物月刊》,总第414期。
[6] [明]安世凤《墨林快事》卷1,清钞本。
[7] [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牋》卷14,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明]董其昌《骨董十三说》,民国刻静园丛书本。
[10] 容赓《西清金文真伪存佚表》,《燕京学报》,1929年第5期;刘雨《乾隆四鉴综理表》,中华书局,1989。
[11]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清乾隆刻本。
[12] 周作人指出《笑林广记》是由明代冯梦龙的《笑府》改编而成。参见周作人《苦茶庵笑话选》,北新书局,1933,第13页。即便这则笑话来自明代,撷入书中,也能说明叙述的情境亦为时人所熟知。
[13] 陈介祺已断定,阮书中的鲁公鼎、亚形鲁公鼎二器,属以伪作周。参见[清]陈介祺著、陈继揆整理《簠斋鉴古与传古》,文物出版社,2004。
[14] 文王鼎,《宣和博古图》载鼎铭七字曰“鲁公作文王尊彝”,薛尚功《钟鼎款识》载鲁公鼎铭同,盖即博古之文王鼎也。参见[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4,清光绪十九年姚虞卿刻本。由此可知,“鲁公鼎”一称实自南宋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而起
[15] [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4,嘉庆九年刊本。
[16] [清]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金索一,双桐书屋藏板,清道光十六年跋刊。
[1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10册,人民出版社,2015。
[18][19] [清]爱新觉罗·弘历《咏和田玉仿文王鼎》,《乾隆御制诗五集》卷80。
[20] 米赛红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清宫陈设档案》第6册,第388页。
[21] 米赛红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清宫陈设档案》第14册,第840页。
[22] 米赛红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清宫陈设档案》第20册,第646页,第26册,第519页。
[23] 清室善后委员会编《故宫物品点查报告·第四编》,第一册,卷6。
[2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铁源陶瓷研究院编《清宫瓷器档案全集》卷29,中国画报出版社,2008。
[25]《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41册。
[26]《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55册。
[27]《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8册。
[28]《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36册。
[29] 袁泉《稽古作新:宋以降鼎形容器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河南博物院编《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大象出版社,2013。
[30]《清宫瓷器档案全集》卷6,第287页。
[31]《清宫瓷器档案全集》卷15,卷16。
[32] 扬之水《乾隆趣味:宁寿宫花园玉粹轩明间西壁通景画的解读》,《紫禁城》2014年第6期。
[33] 除铜质“文王鼎”外,莱州府的献爵、铏、簋等文庙祭器,也是“范铜为之”。见[清]严有禧纂修《莱州府志》卷4,清乾隆五年刻本。
[34]《皇清诰授朝议大夫台湾府知府香岩蒋君墓志铭》,江苏省常熟市博物馆藏。转引自李峰《清台湾府知府蒋元枢墓志铭文与史事订补》,《文物天地》2010年第5期。
[35] [清]蒋元枢原修、洪安全文字撰述《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台北故宫博物院,2007。
[36][37] [清]和珅《钦定热河志》卷74,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8]《黎县旧志》不分卷,民国五年铅印本。
[39]《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44,洪武二年八月。
[40] 王光尧《清代瓷质祭礼器略论》,《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第2期。
[41][42]《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乾隆十三年正月上。《大清会典事例》则将旨意发布的时间记为乾隆十二年,见《嘉庆朝大清会典事例》,卷334。
[43] 刘璐《一部规范清代社会成员行为的图谱——有关〈皇朝礼器图式〉的几个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4期。
[44] 蒋溥等纂修《皇朝礼器图式》御制序,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
[45][46] 刘雨《乾隆四鉴赏综理表》,中华尚书,1989,第28页。
[47] [清]梁诗正等《西清古鉴》,清内府刊本。
[48] 容赓《清代吉金书籍述评(上)》,《学术研究》1962年第2期;容赓《清代吉金书籍述评(下)》,《学术研究》1962年第3期。
[49][50]《咏和田玉龙尾觥》,《御制诗四集》卷92。
[51] 张丽端《乾隆朝“仿古”“画意”及“新样”玉器研究》,《宫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画意玉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7。
红楼梦里的文王鼎,全球仅此一件,更没想到它竟秘藏在坤宁宫!2020-09-06 00:21:37 来源: 一路向明天  举报

分享至




“鼎”在古代被视为是政权的象征。
昨夜,笔者挑灯著书《赖晓伟评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时,意外发现它竟然出现在王夫人的卧室里!见《红楼梦》第三回,按书云: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甲戌侧批:黛玉由正室一段而来,是为拜见政老耳,故进东房。】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甲戌侧批:若见王夫人,直写引至东廊小正室内矣。】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甲戌侧批:此不过略叙荣府家常之礼数,特使黛玉一识阶级座次耳,余则繁。】



在前面,笔者已经考证了王夫人是帝后级别的超级人物。她就是康熙朝的孝诚仁皇后。她居住的正室东边耳房,便是坤宁宫的东暖阁。
在上面的这段文字里,出现了一件周朝的国之重器——文王鼎。文王鼎,顾名思义就是周文王的鼎。众所周知,周文王就是周朝奠基者,他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明君。


而文王鼎,全球仅此一件。并且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之前,一直秘藏于清王朝的皇宫内府。
乾隆四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1779年7月7日),热河文庙落成后,文王鼎等十件法器移藏于文庙。乾隆、嘉庆和咸丰皇帝曾三十六次诣文庙行释奠礼,每次都用取文王鼎。可见文王鼎绝非虚构,而是有文献记载和传承的。遗憾的是,如今这件文王鼎已下落不明。


可是在《红楼梦》写书的时期,也就是1754年之前,这件珍贵的文王鼎却堂而皇之地摆在了王夫人的卧室里,令人震惊!它说明了两件事:
第一、贾府就是大清皇家,王夫人就是大清帝后,且不容置疑。
第二、上述这段描述王夫人卧室的文字,便是当年坤宁宫东暖阁陈设的写实。并且这件文王鼎就放在坤宁宫的东暖阁。


张书才,堂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史专家。却将“天下望族”大清皇家,考证成北京蒜市口十七间半——伪“曹雪芹故居”,实在令人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08: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文王鼎,全球仅此一件,更没想到它竟秘藏在坤宁宫!
2020-09-06 00:21:37 来源: 一路向明天  举报
3
分享至


“鼎”在古代被视为是政权的象征。

昨夜,笔者挑灯著书《赖晓伟评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时,意外发现它竟然出现在王夫人的卧室里!见《红楼梦》第三回,按书云: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甲戌侧批:黛玉由正室一段而来,是为拜见政老耳,故进东房。】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甲戌侧批:若见王夫人,直写引至东廊小正室内矣。】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甲戌侧批:此不过略叙荣府家常之礼数,特使黛玉一识阶级座次耳,余则繁。】





在前面,笔者已经考证了王夫人是帝后级别的超级人物。她就是康熙朝的孝诚仁皇后。她居住的正室东边耳房,便是坤宁宫的东暖阁。

在上面的这段文字里,出现了一件周朝的国之重器——文王鼎。文王鼎,顾名思义就是周文王的鼎。众所周知,周文王就是周朝奠基者,他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明君。



而文王鼎,全球仅此一件。并且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之前,一直秘藏于清王朝的皇宫内府。

乾隆四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1779年7月7日),热河文庙落成后,文王鼎等十件法器移藏于文庙。乾隆、嘉庆和咸丰皇帝曾三十六次诣文庙行释奠礼,每次都用取文王鼎。可见文王鼎绝非虚构,而是有文献记载和传承的。遗憾的是,如今这件文王鼎已下落不明。



可是在《红楼梦》写书的时期,也就是1754年之前,这件珍贵的文王鼎却堂而皇之地摆在了王夫人的卧室里,令人震惊!它说明了两件事:

第一、贾府就是大清皇家,王夫人就是大清帝后,且不容置疑。

第二、上述这段描述王夫人卧室的文字,便是当年坤宁宫东暖阁陈设的写实。并且这件文王鼎就放在坤宁宫的东暖阁。



张书才,堂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史专家。却将“天下望族”大清皇家,考证成北京蒜市口十七间半——伪“曹雪芹故居”,实在令人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08: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政房中放了一座文王鼎有什么含义?曹雪芹为“真事隐”煞费苦心
君笺雅侃红楼
2019-04-27 22:36
荣国府贾赦贾政兄弟二人的名字特别有意思。之前写了贾赦字恩侯是贾赦犯错被皇帝赦免宽宥,开恩让他袭了爵位,却将荣国府赐给了贾政管理。对此,贾政字存周的名字,应该是此事的揭示。那么具体如何呢?贾政房中摆的一件文王鼎,对此有暗示。别看只是一件摆件,曹雪芹为此“真事隐”,批阅十载,也是煞费苦心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荣禧堂),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刷,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
荣国府正堂是荣禧堂,贾政夫妻却住在荣禧堂东首的小正房内,房中陈列了两样物品最引人注意,一个是汝窑美人觚,上次讲过影射王夫人沉郁的性格。另一样就是文王鼎。这件东西不简单。结合了贾政字存周的名字,预示了贾政接管荣国府的事实。
贾政名字并非假正经!名政是主政,主理荣国府,指出贾政是荣国府实际当家人。存周是以周礼为证,嫡长子不合格,嫡次子继承。指出贾政继承荣国府的正当性。毕竟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贾政有嫡出兄长贾赦,荣国府不可能落到他头上。在父亲去世后,荣国府以及爵位、所属爵产封地都应该由贾赦继承。贾政能分到的,只属于父亲贾代善生前私人置办的产业,再与贾赦对半分!那样很可能住在旁边荣国府旧宅的就不是贾赦而是贾政了!

贾政幸运在,贾赦出事了。如果不是父亲贾代善死前上了一本,贾赦应该袭不了爵位。贾赦字恩侯就是指出这一点。当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没有贾代善临死一本,荣国府的一切可能都是贾政的。但对贾政来说,原本什么没有,现在拿了大头,也是天上掉馅饼!
所谓存周,意为遵循周朝故事或者礼仪!周武王姬发也是嫡次子。周文王姬昌嫡长子是伯邑考,原本周应该由伯邑考继承。可最后不确定因素造成伯邑考让贤给弟弟武王姬发。姬发才有了名正言顺的继承权!当然这有争议,王国维认为周文王废伯邑考立武王姬发遵循的是殷礼,传说伯邑考先为商所害,这里不做考证。
总之贾政房中有文王鼎,代表父亲传家与他名正言顺!贾政堂而皇之的将文王鼎摆在房中,也是证明自己的一切来的堂堂正正,是按照正常继承顺序得来的。不存在窃取一说。而这也能变相证明,贾赦确实彻底失去了荣国府!对此冷子兴在第二回所说,林黛玉第三回所见,以及平儿在六十一回最后的抱怨都可以佐证。

贾政一家主政荣国府后,荣国府就从鼎盛进入了衰退。或许是德不配位,或者两子分立,荣国府最终在贾政手中走到尽头。他主要做错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贾珠之死贾政难辞其咎!
从贾宝玉挨打,贾家上下紧张程度,王夫人一提贾珠贾政先哭了,李纨出身那么严谨的国子监祭酒之家,却不顾礼仪在公婆众人面前号啕大哭,以及贾珠明明早娶,贾政却拒绝给贾宝玉贾环过早赐丫头纳妾看。贾珠就是早娶后与李纨恩爱,被贾政认为耽误学业受到责打后,引发病症去世。
第二,送贾元春进宫!
教子甚严,以及原文几处点出贾政其人名利心重,一心要光宗耀祖。他自己没本事,只好寄托下一代。贾珠死后,将女儿贾元春送进宫,是他做的最错的决定。皇亲国戚并没有那么好做。与皇家扯上关系,要么荣华富贵,要么粉身碎骨。贾家属于后者。

第三,贾元春省亲!
抛开贾元春晋升的奇怪,只说贾元春省亲绝不该做。
一是太上皇旨意;
二是皇帝没表态;
三是没见皇后等后宫大规模省亲,贾家省亲不合礼制;
四是省亲耗费庞大人力财力贾家承受不起;
五是得罪皇帝百害无一利!
第四,结交北静王!
北静王在秦可卿葬礼上的表现和言词都表明他野心勃勃,对皇帝不恭敬!这样的人避之唯恐不及,贾政却与之私交甚好,贾宝玉常来常往北静王府就是证明!臣子与实权王爷私下来往密切,涉嫌结党。皇帝怎么可能饶过贾家!
最后,侥幸继承荣国府的贾政,就像贾雨村那个太太娇杏一样,不可能一辈子侥幸,父母交给他的一个鼎盛荣国府,最终被他一场元春省亲掏光家底。又因他卷入北静王谋反案而贾家灰飞烟灭。所以贾元春判词图画才是“弓”而不是宫殿,皆因贾家卷入了军事斗争,最终像杨贵妃身后的杨家一般,灰飞烟灭【脂批《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您觉得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08: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龙袍、龙匾、龙椅、文王鼎,贾府本是皇家!
2020-11-26 00:00


题:龙袍、龙匾、龙椅、文王鼎,贾府本是皇家!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闺阁?

女若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风流隽逸作姽婳,《胠箧(宁国府)》《南华(甄府)》续《庄子(荣国府)》!

——前言

《石头记》故事里,石兄无才补天,被遗弃在青埂峰下,日夜嚎啕大哭,郁结成病,发愤著书,述往事,写下了这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正所谓: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石头即通灵宝玉,贾珠乃隋侯之珠,贾宝玉乃乃传国玉玺,作者笔下原是舆图换稿的《明末清初史》,处处是皇家痕迹。

《红楼梦》故事里,甄士隐是江南望族,其名费,字士隐,何意?君子费而隐!甄士隐自然是诗书礼仪之家的名士君子。然而,他更是一国之君,所谓地陷东南,真事隐去。



《红楼梦》故事里,宝玉平日里穿的便是龙袍——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出海抹额,罩一件海龙皮小小鹰膀褂。

《红楼梦》故事里,荣国府在宁国府西边,亦是西堂,坐落在宁府西边院子的是贾氏宗祠。东西有别,却都是皇家。

贾府堂屋前挂着龙匾——上面悬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



“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
蜼,音垒,周器也。贾政字存周,荣国府是一部《庄子》,诸般都是以周天子自寓,而把薛家比作商朝人。

《红楼梦》故事里,贾母坐的是龙椅——于东边设一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宁国府上房请贾母坐的靠背引枕,设着大红彩绣云龙捧寿。



《红楼梦》故事里,秦可卿的居室,妙玉的日常用具,皆是皇家都未必有的珍宝,王夫人的居室,居然放着文王鼎。这些无疑不在昭示贾府的皇家身份。

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10: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生日宴都在暗示了什么?
寒江雪凝 2010-04-24   |  3608阅读  |  3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中的生日宴都在暗示了什么?
《红楼梦》中的生日宴都在暗示了什么?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一共热闹的写了四次生日宴。


    第一次是宝钗的生日,由贾母出面凤姐承办。那是宝钗来贾府第一个生日,又是十五岁。凤姐倒是在贾琏面前告知了一下:"我所以讨你的口气。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情我不领。你不盘察我就够了,我还怪你!"说着,一径去了,不在话下。此时二人关系和睦,已是凤姐管事,贾琏退了一箭之地,只是凤姐不曾想到日后,不是她盘察贾琏,怕是贾琏因二姐之事盘察她了。


    接下来生日宴本是极热闹欢喜的,只是最后因为凤姐说一个戏子像一个人,湘云脱口说出像黛玉,宝玉忙使眼色,结果两连都让他得罪了。湘云恼了,黛玉也恼了,宝玉两边受气,心灰的宝玉写了出世的贴子,后来在宝黛的劝说下放了念头。只是引得宝玉生感触的却是宝钗点的那支寄生草,后来宝玉出家,果然苦了宝钗。倒是应了宝钗的那句话,“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 "快烧了罢。"宝钗的生日宴伏了宝玉出家宝钗独守。这样的命运似乎在宝钗十五岁,贾府为她操办生日宴,她为讨贾母欢喜,点的戏中就作了暗示。


     第二次生日是凤姐生日,也是贾母出主意,让大家凑份子,尤氏来办。这一次贾母命尤氏来办,不要凤姐操一点心,本来凤姐得了这样的体面自是欢喜,不想贾琏与鲍二家的私会,偏让凤姐遇上,于是大闹一场,最后闹到了贾母那,才算了局。此时有贾母在,贾琏勉强给凤姐赔礼,他时若无贾母,估计二人的关系就难说了。贾琏想不如赔了不是,彼此也好了, 又讨老太太的喜欢了。"想毕,便笑道:"老太太的话,我不敢不依,只是越发纵了他了。 "可不是,凤姐的后台原是贾母。二人冲突,贾琏最后持剑,凤姐哭求贾母,二人关系日后水火难容。凤姐的生日宴伏了凤姐贾琏二人关系日后冷落,贾琏与凤姐矛盾冲突
   
    第三次是宝玉的生日,贾母王夫人不在,所以给了大家尽兴的时机。夜宴中,众人抽签,自知大家命运。探春的杏花主贵,袭人的桃花又是一年春,黛玉的芙蓉,宝钗的牡丹,麝月的开到荼糜花事了。众女子命运展开,花落水流红,万艳同悲。


   夜宴前穿插了管家的查夜,及教育宝玉,已是掌灯时分, 听得院门前有一群人进来。大家隔窗悄视,果见林之孝家的和几个管事的女人走来, 前头一人提着大灯笼。林之孝家的笑道:"这些时我听见二爷嘴里都换了字眼,赶着这几位大姑娘们竟叫起名字来,虽然在这屋里 , 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还该嘴里尊重些才是。若一时半刻偶然叫一声使得,若只管叫起来, 怕以后兄弟侄儿照样,便惹人笑话,说这家子的人眼里没有长辈。"宝玉笑道:"妈妈说的是,我原不过是一时半刻的。"本是宝玉生日,那管家不是不知,白日里还送了礼,偏挑这个日子数落宝玉,暗示贾家将来败落,就是管家那时也比宝二爷混的好。


    第四个生日是贾母的生日,贾母与别人不同,自然是极尽铺张,本来繁华尽极,偏生出邢夫人当众难为凤姐,表面上替犯错的仆人求情,实是与凤姐关系极恶。邢夫人直至晚间散时,当着许多人陪笑和凤姐求情说:"我听见昨儿晚上二奶奶生气, 打发周管家的娘子捆了两个老婆子,可也不知犯了什么罪。论理我不该讨情,我想老太太好日子,发狠的还舍钱舍米,周贫济老,咱们家先倒折磨起人家来了。不看我的脸,权且看老太太,竟放了他们罢。"说毕,上车去了。凤姐听了这话,又当着许多人,又羞又气,一时抓寻不着头脑,憋得脸紫涨,回头向赖大家的等笑道:"这是那里的话. 昨儿因为这里的人得罪了那府里的大嫂子,我怕大嫂子多心,所以尽让他发放, 并不为得罪了我。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么快。"王夫人因问为什么事,凤姐儿笑将昨日的事说了。尤氏也笑道:"连我并不知道,你原也太多事了。"凤姐儿道:"我为你脸上过不去,所以等你开发,不过是个礼。就如我在你那里有人得罪了我,你自然送了来尽我。凭他是什么好奴才,到底错不过这个礼去,这又不知谁过去没的献勤儿,这也当一件事情去说。"王夫人道:"你太太说的是,就是珍哥儿媳妇也不是外人,也不用这些虚礼。老太太的千秋要紧,放了他们为是。"说着,回头便命人去放了那两个婆子。凤姐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的灰心转悲,滚下泪来,因赌气回房哭泣,又不使人知觉。


     此时邢夫人与王夫人凤姐的矛盾已经公开化,而王夫人有事并不维护凤姐,暗示日后凤姐有事,王夫人不会出头,邢夫人在贾母生日闹场,分明对贾母也已不在客气,贾府内部矛盾加剧。南安太妃要见姑娘们,贾母只命探春陪宝黛相见,不提迎春,分明不喜迎春,南安太妃有相人之意,暗示迎春婚事贾母不管,任其父母作主。邢夫人自为要鸳鸯之后讨了没意思, 后来见贾母越发冷淡了她,凤姐的体面反胜自己,且前日南安太妃来了,要见她姊妹,贾母又只令探春出来,迎春竟似有如无,自己心内早已怨忿不乐,只是使不出来。因为贾母的不公平,也间接的引起了家族的不和,暗合了探春怒责清查大观园时的话:“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 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暗指贾家败落必是内因而生,因内乱而生外乱,一败涂地!贾母生日伏贾府之败。此时凤姐已经无力协调,大房二房矛盾突出,贾母的掌控能力已经减弱。


     贾府为宝钗隆重过生日,伏金玉之说,宝玉出家宝钗独守;凤姐生日伏凤姐贾琏二人关系日后冷落,贾琏与凤姐矛盾冲突;宝玉生日花签暗示众女儿命运,沁芳一场伤悲;贾母生日伏贾府败落皆由内乱而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12: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读懂太虚幻境的深意,也就读懂了红楼梦
少读红楼
2020-12-24 16:04

繁华如梦,梦破了,繁华落尽,一地鸡毛;心碎了,人生裸露出荒凉底色。虽然是天才,但曹雪芹一定也迷惘、彷徨,人生似乎已无路可走。“各自须寻各自门”,然而,在不属于自己的时代里,寻“门”谈何容易?路又在何方?
《红楼梦》通部书其实就是描述宝玉及诸芳,从太虚幻境中来,又在以“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第十六回脂批)的大观园为中心舞台的红尘幻境中,历尽风月波澜,最终抵达太虚幻境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作者寻找自己人生之路和心灵归宿的艰辛之旅。因此,太虚幻境是贯穿于通部书的重要文学隐喻意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才以文学形式,回答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哲学上的终极之问,而太虚幻境就是答案。第十六回脂批指出:“凡用宝玉收拾,俱是大关键。”第五回,文本之第一正人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最终还是堕入迷津。宝玉吓得汗如雨下,失声喊叫:"可卿救我!”这一由“宝玉收拾”的“大关键”,暗示欲脱离尘世迷津,找到趋福避祸的人生之路,还需秦氏的太虚幻境。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随仙姑到一处,先见到“太虚幻境”的石牌和对联,接着在宫门上看到“孽海情天”四个大字和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每个人都是因情而生,活在世上又都离不开情。情里有欲望,如情欲、权力欲、财欲等等,包罗万象。如果迷陷于其中,人生将陷入万劫不复的苦海。文本借情“甄士隐”,也以情喻理,太虚幻境就是在天才洒满“辛酸泪”的人生之路上绽放的智慧之花,也是天才以情喻理、为众生开启的处世大智慧之“门”。
正因如此,脂砚斋指出:“菩萨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点俗人。独不许幻造太虚幻境,以警情者乎?观者恶其荒唐,余则喜其新鲜。”、“有修庙造塔祈福者,余今意欲起太虚幻境,以较修七十二司,更有功德。”

太虚幻境与其说是一个玄幻的存在,不如说是一种心灵的境界。警幻心目中的“天分高明、性情颖慧”的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过家中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尚未觉悟”,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最终还是堕入迷津,暗示抵达太虚幻境之难。
其实,作为通部书的中心舞台,比托于太虚幻境的大观园,在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之下,也隐藏着正统和非正统之争。第十七回,贾宝玉试才题大观园,在宝玉题“蓼汀花溆”之前,众清客分别拟了“武陵源”和“秦人旧舍”两个名称。"武陵源”和"秦人旧舍"大有深意,对"武陵源”三个字,贾政笑道:“又落实了……”而第六十三回,袭人占得桃花花名签,题的又是“武陵别景”,上有一句的诗“桃红又是一年春”,此句旧诗来自宋朝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文本引用这一句,其实意在上一句“寻得桃源好避秦”。
对“秦人旧舍”四个字,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其中的深意已经非常明显了,即包含着“蓼汀花溆”的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设置的避“秦”之乱的“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
这意味着通部书中,既有正统的象征一一秦可卿之"秦”,也有非正统之隐喻一一"避秦之乱”之"秦"。因此,在正统与非正统之争下,这一寓言了“九十春光"的过程,极为艰难曲折,是用"辛酸泪"铺就的荊棘之路。
文本多处暗示其中的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如警幻仙姑“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暗喻警幻仙姑是在无数离恨和哀愁之上升华的神仙意象;太虚幻境位处放春山遣香洞,暗喻太虚幻境是“令批书人哭死”的"三春去后诸芳尽”才有的仙境。
太虚幻境中,幽香名“群芳髓”,仙茶名“千红一窟”[注1],仙酒名“万艳同杯”,暗喻太虚幻境是建构在“群芳”、“千红”和“万艳”的“哭”与“悲”之上的芳香之境、超凡之境。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最终堕入迷津,迷津之处“荊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又无桥梁,亦无舟楫,“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根据脂批,作者意在暗示世路人情艰难,特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句以消“妄动风月”之念,其实木居士、灰侍者之隐义与同样出自太虚幻境的风月宝鉴背面骷髅的隐义如出一辙,而贾瑞正是因为正照风月鉴,最终命丧黄泉,同样也意味超脱俗世“情”之樊笼、抵达太虚幻境之难。
许多鲜活的生命,在红楼梦剧场里上演各自悲喜交集的人生,组成了文本中熙熙攘攘的红尘幻境,这些生命大都与太虚幻境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而宝黛钗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文本中的第一正人,贾宝玉的人生轨迹展示了通往太虚幻境这一艰难历程。滚滚红尘中,贾宝玉在“情”里感悟,在“情”里成长,历尽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最终“悬崖撒手”,以“绛洞花王”身份统领警幻情榜,其批语是“情不情”。
所有的生命,其实都是世上本无"我”,“我”从无中来,正如楔子中二仙指出,石头执意下凡乃“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神瑛侍者下凡也不例外。贾宝玉从"无中生有"到最终到达太虚幻境的过程,其实就是楔子中空空道人传抄《石头记》并将其易名为《情僧录》的过程一一“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到的四位仙姑一一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和度恨菩提,分别隐喻这一过程的四个阶段。
贾宝玉的“悬崖撒手”并不是真正的四大皆空,《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终身误》和《枉凝眉》其实是已成情僧[注2]的贾宝玉对钗黛所作的感慨万千的喟叹,他的"情不情"就是脂砚斋的七律诗中所说的“茜纱公子情无限”,即“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第八回脂批)
情僧贾宝玉以入世之心出世,是身在红尘外,心在红尘中。他的"情不情”几乎可以等同于薛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此句唐诗出自第六十三回宝钗所占得的牡丹花名签,"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就是作者暗示之笔。宝钗即使无情也动人,何况她是有情之人!她表面上的冷,其实是冷中出热,是对有情的超越,是无边的深情,其中的意涵与第三十二回脂批所引用的汤显祖《怀人》诗:“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相合。

宝钗对金钏烈死、尤三姐剑刎和柳湘莲冷遁的反应,看似冷酷无情,其实是对死亡的彻悟,对生的极致有情。不知死,焉知生?人都是向死而生,看透看淡死亡,才能更好地生活,因此,宝钗才会"光阴荏苒须当惜”、"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在她"山中高士”冰雪般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拥抱红尘的炽热的心。
她的处常之道即古老传统的耕读大智慧,而秦可卿魂托凤姐的家计长策正体现了这一大智慧。她设身处地,体谅他人困境,并施以援手,如对史湘云和邢岫烟。繁华如花似锦之时,她尚俭悦朴,喜穿家常素淡衣服,认为玉佩珠宝是日常生活的多余。她待人接物总是不亲不疏,坦然自若,从规而不逾矩。当繁华成为昨日旧梦,宝玉也弃她而去,她也能安分随时,"风雨阴晴任变迁”,“任他随聚随分”,守住内心的本真,“万缕千丝终不改”,即使“处处风波处处愁”,她依然期待“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与众生一样,她也从胎里带来一股“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的天生热毒,但她却能“历着炎凉,知着甘苦,虽离别亦自能安”,对她而言,“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因为她握有“冷香丸”,药方和药引子都是癞僧给的。“冷香丸”的幽香即宝钗生命的芬芳,脂批指出:“这方是花香袭人正意”。脂砚斋又指出,“冷香丸”可对太虚幻境中的幽香“群芳髓”,药引子“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综合文本和脂批,可以“心领神会”到,以出世之心入世的宝钗超越了悲剧,是末世哀歌里含泪的微笑,"艳冠群芳"的她是"群芳之精髓”,其所服用的"冷香丸”是太虚幻境的“群芳髓”在大观园的翻版,在红楼的悲剧一梦里,她让自己活成花香袭人的太虚幻境。
脂批指出:“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璎珞都与二仙和太虚幻境大有干系,“冷香丸”的功效与“通灵宝玉”的“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相通,也与太虚幻境的寓意相近。因此,二宝是“一对儿”。“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回,众人欣赏完蘅芜院,行不多远,便到了正殿。文本中的第一正人宝玉在此心中忽有所动,觉得倒像哪里曾见过的一般,脂批指出:“仍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玄境”,而后众人便到了怡红院,其中的深意就在于此。

与宝钗相对应的是与她一体的黛玉,她下世为人,是要用一生所有的眼泪去偿还神瑛侍者前世的甘露之惠。她的眼中心中只有贾宝玉,即所谓“情情”也。贾宝玉成为她一生的心事,也可以说是一生之“病”。
她有满腔的深情,却迷陷其中,无法超越,最终泪枯夭亡,人生以悲剧落幕。作者对她浸泡在泪海中的人生充满爱怜,但第六十三回,黛玉占得芙蓉花名签,其题诗曰“莫怨东风当自嗟”,似乎认为她也应对自己的悲剧负一定责任。因此,文本中,宝钗是“识宝钗”(第五十六回),而黛玉是“痴颦”(第五十七回)。
太虚幻境不是罗马,通往太虚幻境之路同样也不止一条。路径不一,结果也不尽相同。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里,太虚幻境是隐喻,宝黛钗其实也都是隐喻,如果说贾宝玉演绎了从红尘幻境到达太虚幻境境界的历程,宝钗展示了太虚幻境在红尘幻境中的真模样,黛玉则隐喻了在红尘幻境无法抵达太虚幻境境界的人生悲剧。
喧嚣红尘中,总有太多迷人风景,欲望常如狂暴不羁的野马,裹挟着人们,冲向万劫不复的悬崖,能否悬崖勒马;人的一生起起落落,风风雨雨,逆境往往多于顺境,能否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总是云淡风轻,宠辱不惊,这些都是人生的大课题、大考验。没有谁的人生是轻而易举的,而未经修炼的人心,才是人生最大的深渊。“芳气笼人是酒香”,太虚幻境中有“笼人”的"芳气”,是“久香”,其实也是天才用生命和血泪,为芸芸众生创造出来的最佳心灵修炼场所,可助人远离深渊,超越尘世纷扰,进入怡然自得之乡。
太虚幻境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很难抵达又触手可及,一切都取决于内心。“不离不弃”"冷香丸”,“莫失莫忘”“通灵宝玉”,就可以在变幻的空间中、流转的光阴里,“芳龄永继”、“仙寿恒昌”。通往太虚幻境之路,其实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注1、第八回,导致茜雪被撵的一碗枫露茶,脂批指出:"与`千红一窟’遥映”。此枫露茶与一生总离不开哭的黛玉有关。黛玉自称草木之人,宝黛之间的爱恋是"木石前盟",而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黛玉占得芙蓉花名签,题曰"风露清愁”,“木”和"风露”合在一起即"枫露"也。太虚幻境中,千红一窟“清香异味、纯美非常”,亦即枫露茶“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此,其芳香是用以黛玉为首的群芳之泪浇灌而来的。
注2、一僧一道是“作者自己形容”(脂批),也可称是作者的化身,“通部书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第三回脂批),一僧一道所隐喻的与“通灵宝玉”的“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相通,也正是作者的“自寓”一一贾宝玉最终的精神归宿。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13: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政与薛姨妈的关系,从无味到有趣,背后隐情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薛姨妈带着一对儿女进京,凭着家里有房子不住,非要住到姐姐王夫人家里。

如果是短期相处也罢了。老姐妹多年不见难得团聚。古代空间距离是大问题,有些人一别就是一生。薛姨妈陪王夫人团聚个一年半载都算情有可原。






为此,姐夫贾政非常善解人意,见过“内甥”薛蟠后,就派人进去吩咐王夫人:“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

贾政这话认真要正反两面听。首先,他挽留小姨子薛姨妈一家住下是真。也是安慰妻子思念姐妹之情。

其次,“姨太太已有了春秋”是反话。当时薛姨妈年纪并不老,尚不到四十岁徐娘半老。如果单独住在外面,不免会有一些闲言闲语。薛家在京城是独门独户,不像在金陵大本营,一大家子不担心名声。

贾政的意思是薛姨妈住在外头名誉有损,不如住在自己家里,对薛姨妈和薛家都好。

最后,“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固然是说薛蟠浑人一个,担心惹麻烦没人庇护。何尝不是“寡妇门前是非多”,怕薛姨妈受了欺负,王夫人担心。






贾政的安排不可谓不好,贾母随后也派人吩咐“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母子想到一块儿去了。但很快他们就会后悔。

贾政、贾母挽留是看在亲戚情分,哪里想到薛姨妈一家三口竟然“鸠占鹊巢”住着不走了。

按照常人的理解,薛家难得进京一次,常住个一年半载也就顶了天了。过一阵薛蟠的案子完了,薛姨妈仍旧要再回家去。

谁想薛姨妈竟然在姐夫家住上瘾了,前前后后一共住了八年,这期间薛蟠都在贾家成亲。直到薛宝钗如愿以偿嫁给贾宝玉,薛家可能才搬走。

对于薛家常住不走,贾政没有直接表态,他也不可能直接“撵人”。那么,他对薛家又是个什么态度呢?应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贾政外放学政前。此时薛姨妈要图谋金玉良姻的意思已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薛姨妈对王夫人说“她(宝钗)这金要找有玉的配”,薛宝钗宣扬冷香丸,莺儿提金锁等一系列故事,金玉良姻在贾家不再是秘密。贾政不可能不有所听闻。然后,他就做了两个动作。一明一暗。

“一明”是贾元春省亲修建大观园,因为买了十二个小戏子,就将薛姨妈从梨香院搬出来,将小戏子挪了进去。这就耐人寻味了。

一般来说,主人家有大事发生,客人应该要主动告辞离去。薛姨妈不动,就失礼于人。

一般来说,客人住在主人家,如果住得好好的,主人突然给她换房,将最适合的房间换给身份不如自己的人,那就表明在下逐客令。

两个“一般来说”,就是贾政在家时对小姨子薛姨妈常住的态度。差不多得了,你们该走了。奈何薛姨妈就像应付贾母撵人一样,不为所动。

“一暗”是大观园修盖好后,贾政带着贾宝玉“试才题对额”。他当时分别对日后林黛玉、李纨、薛宝钗住的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都做了点评。可以看作作者伏笔,点明贾政对三个“儿媳妇”的看法。其中对蘅芜苑的说法最有意思。






(第十七回)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得很。”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
脂砚斋【庚辰双行夹批:前有”无味“二字,及云”有趣“二字,更觉生色,更觉重大。】

“无味”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贾政对金玉良姻以及薛家的看法。薛宝钗不是贾宝玉的良人和选择。

“有趣”是“内藏锦绣”,是说薛宝钗的德和才令人刮目相看。

“不太认识”是认识太晚,已经错过的意思。

从贾政的主观来说,薛宝钗不符合他弃武从文的治家之道。从贾珠娶李纨就知道林黛玉才是贾宝玉的佳偶。至于林黛玉的身体健康,根本就不是古人联姻考虑的主要问题。

贾政对黛玉远比宝钗更满意。这从他对贾宝玉说潇湘馆“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就可见一二。

注:如果你要抬杠说当时贾政不知道谁会住进潇湘馆、蘅芜苑,哪里来得针对评价,那我实在无话可说。






贾政在出任学政离家之前,对薛姨妈一家赖着不走,就是不以为然的态度。

第二个阶段,等他要出任学政时,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一来他管不到,二来也总要有人陪着王夫人和贾母,薛姨妈留下也未尝不可。

这也是贾政回来后,对薛家还在也不发表意见的原因。

但是,贾政对贾宝玉的姻缘,却有自己的坚持。赵姨娘想要给贾环讨要彩霞,向贾政求情。贾政当时说:“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贾政的意思是儿子的妻妾由他做主。谁说了也不算。哪怕王夫人偷偷内定安排的袭人,终究还是不成被外嫁出去。反而是贾政看好的玉钏儿登堂入室。






至于林黛玉和贾宝玉,根据贾政当初问贾宝玉怡红院的对额“依你又如何”,贾母吩咐王夫人给潇湘馆将绿窗纱换成银红色以及薛姨妈说要“做媒”来看,八十回后贾政一定会做主让他们订婚。

至于贾宝玉最终娶了薛宝钗,则是宝黛姻缘出了意外,贾宝玉才以续弦之礼娶了薛宝钗,黛死钗嫁故事详见第五十八回梨香院“三官假凤虚凰故事”。不提。

以上就是贾政对小姨子薛姨妈赖在贾家的态度。不以为然,有撵人也有利用,最终物尽其用罢了。两者追求根本不同。

文|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17: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女娲炼石补天,为什么会多出一块石头?【通灵宝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微信公众号:君笺雅侃红楼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女娲炼石补天,为什么会多出一块石头?
细说红楼梦005:“多余”的通灵宝玉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前言꧂

《红楼梦》开篇写到女娲炼石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顽石,将那天补上。

十二、二十四和三十六都是天衍大数。也契合金陵十二钗之基本。

女娲补天,便代表红楼女儿强胜男子。

但娲皇当初偏偏“多余”了一块补天石,这就有意思了。

☞细说红楼系列005,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①꧂

(第一回)“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剩下的这块石头便是通灵宝玉,日后与神瑛侍者化身为贾宝玉。

于是问题便来了,为什么通灵宝玉是多余的那一块。

或者说女娲补天,为什么要多练那一块石头?




꧁②꧂

如果从后文去看,贾宝玉其人“于国于家无益”,本就是“多余”之人。

他前世神瑛侍者是和尚,今生转世再为和尚。

入世又出世,便是“多余”之人。

何况石头在世人眼中比比皆是,也属多余之物。

女娲多炼的那一块石头,便注定是无用之物。也为贾宝玉的人生定下“无用”基调。

更借以表明男不如女。




꧁③꧂

石头因“多余”便被丢弃在了“青埂峰”下。

读书人要注意这么几点:

大荒山,代表山巅,顶峰。

无稽崖,代表悬崖,危险。

青埂峰,代表攀登,毅力。

如果将权力富贵或者人生比作成登山,山巅就像宁荣二公建功立业的贾家,悬崖就像后来抄家前的贾家。而石头被丢在青埂峰下,代表重新开始,是考验也是选择。

是要破而后立,还是要另辟蹊径。

曹雪芹在这一小段描写之中,分明写出贾府的兴亡,人生的跌宕起伏。

女娲补天石被扔在青埂峰下,便是娲皇对它的考验。

是能够再登天,还是就此沉沦?

女娲给了石头无尽的岁月,可惜它终究没能感悟出娲皇的期望。




꧁④꧂

为什么多炼一块丢弃不用?可算作多的一份期待。

人人可为补天石,但除了补天之外,能否另辟蹊径成人成才?

这便好似望子成龙的父母,给孩子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已经具备补天材质。但未来的路如何,得要他们自己走才是。

宁荣二公对于子孙,何尝不像是女娲炼补天石一样,给了最好的条件,希望能够励精图治,结果如何?

贾宝玉作为代表,还是个好的,其他人糜烂成什么样子?




꧁⑤꧂

那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虽然荒凉,却最无是非。

“路”其实就在石头旁边,只要领悟便可重新登顶。

可惜石头不醒悟,贾宝玉也便“无能无为”,成为多余之人。

贾家真正醒悟的是李纨和贾兰。

贾家抄家后,贾兰破而后立,成为贾家的“补天石”。

李纨又何尝不是“女娲”一样将贾家坍塌的天又给补上?

世上本没有“多余”,存在既有用。石头如此,你我也如此。就看自我是否奋发向上罢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1-14 08: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1 08:34 , Processed in 0.0540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