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4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7: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夫人一向厌恶狐狸精,为何袭人偷试云雨情后,能被提拔为准姨娘?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6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在这一回开篇,从太虚幻境出来后的贾宝玉,尚记得梦中警幻仙子传授的云雨细节,便与侍奉自己的丫环袭人发生了夫妻之实,书中这般记:

(贾宝玉)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姣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侍宝玉更为尽职,暂且别无话说。——第6回
这个情节可谓引起了轩然大波,激起了众多读者的激烈讨论。

有读者认为,花袭人心机深沉,为了谋得贾宝玉未来侍妾的事业发展前途,居然行此卑鄙之举,着实令人可耻;

亦有读者站在花袭人这边,并结合封建时代的妻妾制度,认为袭人、宝玉两人的关系并无不妥,站在《红楼梦》背景视野,完全是正常现象。

后者论点具有很强的说服性,因为后文第65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姐”,小厮兴儿曾向尤二姐、尤三姐简单解释了荣国府的妻妾传统,并以贾琏为例:

兴儿道:“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二爷原有两个,谁知她(王熙凤)来了,没半年,都寻处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别人虽不好说,自己脸上过不去,所以强逼着平姑娘做了房里人。”——第65回
根据荣国府的惯例,少爷们在娶妻之前,都会挑两个丫环做房里人,贾琏如此,贾宝玉自然也是如此。所以袭人在和贾宝玉偷试之前,心理旁白乃是“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可见此事并无不妥。

但问题在于,很多读者读书僵化,总是试图用一个核心论据解释《红楼梦》中所有现象。比如关于王夫人对袭人的态度问题。

在第34回之前,王夫人貌似对袭人是无感的,但随着“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的发生,袭人向王夫人提建议,认为应该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居住,以免以后再生事端,由此受到王夫人的赞赏;

紧接着第36回,王夫人趁热打铁,安排王熙凤以后给袭人姨娘月例,等于内定袭人为荣国府的准姨娘: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道:“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给袭人。已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凤姐一一的答应了。——第36回
要知道王夫人一向是最厌恶狐狸精的,先有金钏被撵,后有晴雯被逐,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为何袭人跟贾宝玉曾发生过云雨情,王夫人居然就无所谓,甚至提拔她当了姨娘?

于是乎,便有论者继续遵循上述的分析,认为荣国府少爷未成亲之前,先在房里放两个人很正常,王夫人对此也毫不在乎,此论无疑缪矣。

事实上,细究《红楼梦》诸章细节,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王夫人压根不知道袭人已经和贾宝玉有过夫妻之实了!

我们先来看第36回,王夫人在提拔袭人为“准姨娘”的同时,就受到王熙凤的质疑,不仅王熙凤,恐怕连读者也很好奇:为什么不直接将袭人定为姨娘,而仅仅是给她姨娘工资待遇,这个做法有什么讲究呢?王夫人紧接着就给出了回答:

凤姐儿道:“既这么样,就开了脸,明放她(袭人)在屋里,岂不好?”王夫人道:“那就不好了。一则都年轻,二则老爷也不许,三则那宝玉见袭人是个丫头,总有放纵的事,倒能听她的劝;如今作了他跟前人,那袭人该劝的也不敢十分劝了。如今且混着,等再过二三年再说。”——第36回
王夫人的解释很简洁,无非两个原因:其一,贾政觉得贾宝玉这个年龄,重点应该放在读书上,安排房里人还早了点;其二,贾宝玉从小在女儿堆里厮混,最听女孩的话,如果袭人成了他的妾,这层身份就让她不方便劝诫贾宝玉了。

而这两个原因中,无疑后者占了很重的分量:王夫人最看重的就是袭人的识大体,她能够劝谏贾宝玉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可以帮助王夫人约束贾宝玉。

所以直到第78回,彼时晴雯已死,王夫人当着贾母的面提出要立袭人当宝玉的妾,期间再次提到了这个重要原因:

王夫人笑道:“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我就早已悄悄的把她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她,不过使她自己知道,越发小心要好之意。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放纵起来。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第78回
王夫人认为,只要袭人还没给贾宝玉当房里人,袭人就始终能作为一个“外人”规劝贾宝玉,贾宝玉也能对袭人保持有新鲜感,这样规劝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王夫人不知道贾宝玉、袭人早已行过夫妻之事。

诚如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对王夫人心理的相关分析:

满人未婚女子地位高于已婚的,因为还有入宫的可能性。因此书中女儿与长辈一桌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婢女作妾,似乎在心理上也有明升暗降的意味。还有一层,王夫人不知道宝玉袭人早已发生关系。当然虽然还没有“结婚是恋爱的坟墓”这句名言,也懂得这道理,以为不圆房,袭人比较能拿得住他。——《红楼梦魇》
但是王夫人的这个想法打一开始就是失败的,因为早在第6回,贾宝玉、花袭人两人就已经尝试过云雨情了,王夫人不够理解自己的儿子,以为男人图的就是“新鲜感”,这种感觉一旦没了,就将袭人当做马棚风,再也不理会了。

于是乎,王夫人自作聪明地给袭人定位“准姨娘”,认为这样能把握住贾宝玉的心理,让袭人更好地发挥“贤内助”的作用,若是王夫人知晓两人前事,如何会这般掩耳盗铃?

因此,用“荣国府传统惯例”来解释王夫人立袭人为姨娘之事,从治学角度而言,并不够客观,更称不上严谨,是存在严重疏漏的。

发布于 2021-09-11 19:07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4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7: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钏投井自尽,宝钗的评价为何那么冷血?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在这一回中,王夫人身边的一等丫环金钏投井自尽。

但很有意思的是,金钏之死,却引来读者对薛宝钗的一系列负面评价,甚至口诛笔伐宝钗之冷血无情,笔者今秉承掰开揉碎的态度,来分析下金钏之死与薛宝钗的态度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薛宝钗对金钏投井之事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薛宝钗是如何知晓金钏之死的呢,不过是听到大观园一个婆子说闲话,说有人打水的时候,在贾府东南角的井里发现了金钏,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详细信息:

那老婆子道:“哪里还有两个金钏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她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她。谁知找她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才知是她。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哪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第32回
诸君注意,宝钗只知道在井里发现了金钏,其他一概不知。她不知道金钏为何被撵出去?也不知道金钏为何掉进井里?她更不知道金钏是自己投井的!

但薛宝钗是个很懂事、很有情商的女子,王夫人是她的姨妈,金钏又是王夫人的贴身丫环,从小服侍王夫人,眼下金钏骤然去世,王夫人心中必然会有情绪起伏。所以薛宝钗从婆子口中闻此消息后,立刻便赶到王夫人的住处,想要陪伴安慰王夫人一番。

在宝钗、王夫人的交流过程中,则有更多的细节值得品味,先看原文: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听说一桩奇事,金钏忽然跳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她弄坏我一样东西,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出去。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谁知她气性这么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第32回
细品这段对话,薛宝钗、王夫人两人都没有“坦诚相待”。

就薛宝钗而言,她明明是从婆子口中得知金钏之死的消息,才匆匆赶来,可面对王夫人的询问,她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

对王夫人而言,金钏前番被撵,明明是因为金钏言行不当,公然言语间撩拨贾宝玉,以致于王夫人大怒,将其撵了出去。眼下面对宝钗,她却改换说法,称金钏被撵是因为打坏了东西。

但对于宝钗、王夫人的“装糊涂”,站在人情世故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

宝钗本就是前来安慰王夫人的,眼下王夫人主动说起金钏之事,自然要把说话的主动权交到王夫人手上,故而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这样才方便长辈王夫人缓缓道出金钏之事的过程。

王夫人则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如果实话实话,将金钏被撵的真实原因和盘托出,则有损贾宝玉的名声,传到外边,更会有损贾家的声誉,所以她有意识地将金钏被撵的真实原因给隐藏起来。

问题在于,薛宝钗她全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所以面对王夫人的“谎言”,她只会当作金钏被撵的真实原因来看待,正是基于这一层原因,薛宝钗才说出了一番冷血言论,被诸多论者诟病:

宝钗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贪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逛逛顽顽,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么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第32回
薛宝钗认为,金钏肯定不是跳井自尽,不过是不小心打坏了东西,又不是什么大事,怎么可能因此跳井呢?大概率是金钏在王夫人身边闷坏了,被撵出去后放开玩耍,不小心掉进井里了。

笔者曾试着易位而处,将自己置身于宝钗的位置,在深信王夫人的解释的前提下,竟做出和宝钗完全一致的判断:金钏不可能会投井,肯定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因为金钏在贾府待了这么多年,什么事没见过,怎么可能因为这么点小事就自尽?她的死大概率是意外。

所以,宝钗基于王夫人的“谎言”,得出一个略显冷血的结论: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么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薛宝钗是个偏理性的人,所以她无法认同金钏仅仅因为摔坏东西,就投井自尽。如果金钏真的因此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那金钏就是个糊涂人,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这样的人就算投井,也不值得可怜。

因此,薛宝钗的“冷血”言论,并非出自她本意,而是基于王夫人的“谎言”得出的假设性评价。

同时,对于金钏之死,我们需要历史地看,造成她投井的根源是金钏自身的问题——她在午休时间,跟贾宝玉打情骂俏,甚至说出“我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彩云去”。

这无疑在带歪贾宝玉,莫说是王夫人,即便是贾母、贾政等任何人听到,恐怕都会对金钏产生不好的印象,包括金钏本人,她自己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她最终投井的心理根源。

诚如陈曦之文《王夫人形象新解》(载《红楼梦学刊》2018年第6辑)中对金钏之死的心理阐释:

金钏的自尽行为应包含三种心态:一是于心有愧......金钏事后想起自己作为主人贴身丫鬟的所做作为,必然会觉得愧对王夫人的优待;二是追悔莫及。金钏的悔,首先包括自己言行不当的后悔,如果自己对宝玉的“疯话”不予理睬......三是羞耻难当。金钏作为未出嫁的女孩子,跟少主说出那样轻浮的话又被主子听到,被当面揭穿,即使这件事没被张扬出去,也足以使她自羞难当。同时,本为贾府的上等丫环,身份相当于半个主子的金钏,一朝丢了饭碗被撵,更让她无地自容。
金钏之死,如果真的要追究责任,王夫人是没半点责任的,贾宝玉午间挑逗金钏,可能要负有小部分责任,但根源还是在金钏自己身上——她行为太过轻浮,言语有撩拨带歪宝玉的嫌疑,王夫人作为主子,撵走金钏是完全是正常操作。

故而,谈及金钏之死,尤其是涉及王夫人、薛宝钗的评价时,不可过度立足现代道德制高点,而要历史地看待,如果脱离了封建主仆等级关系的大环境,则会得出看似符合现代价值观,实则严重脱离现实的答案,除了具有批判封建礼教的时代意义,对文本情节的分析而言,则是极为荒谬的。

发布于 2021-09-05 15: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4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6: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搬离大观园后,探春激将撵客之言行,剑指何人?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75回,彼时抄检大观园刚刚结束,薛宝钗一大早便赶来稻香村,向大嫂子李纨“请假”,称要搬离蘅芜苑,李纨自然不肯,反复恳请宝钗“好妹妹,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

宝钗要搬离蘅芜苑,李纨等人出言规劝,表示的是主家对客人的挽留之意,系人情世故之正常操作。可期间一向理性严谨的探春却说了一段话,让宝钗赶紧离开,可谓一改探卿往日之风:

大家让座已毕,宝钗便说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今日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算是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第75回
如果立足主家的角度,探春的这番话无疑存在很大问题。

薛家人暂住贾家,乃是客居,立足主家视角,应该挽留宝钗才是,何以让薛姨妈、薛宝钗以后都别来贾府了?这不是撵客人吗?

但联系具体情境,薛宝钗在贾家住了多年,和探春、李纨等人的关系虽称不上亲热,但到底是日日相处的姊妹之辈,故而我探姐“事无不可对人言”,看似言辞凿凿地让薛姨妈、薛宝钗以后别来了,实则在发泄他处之火。

细品上述探春的“撵走之语”,并非是针对宝钗,恰恰是在替宝钗鸣不平,如果不是昨夜的“抄检行动”,宝钗也不至于一大早就来“辞行”,还撒谎称“以后还回来的”,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宝钗的客套话——自此离开之后,蘅芜苑便被打扫干净,宝钗再也没有回来过。

究竟是何事,让一向精明能干的探春发此负面抱怨之语,甚至通过发泄式地撵走宝钗、薛姨妈的方式来排遣心中的愤懑呢?这自然就要分析上述探春的言行,细品之下,其中透露出很多信息。

探春称“有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算是好”,这是何意?难道荣国府高层中有人要针对薛宝钗一家?自然不是,探春此言是无可奈何之语,重点是后面那句“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粗读之下,很难理解探春的这句话,不就是一次“抄检大观园”的行动嘛,怎么就能扯到自家人自相残杀的话题上呢。

有部分论者认为,探春这番抱怨是针对王夫人,因为王夫人是发动抄检大观园的领导人。因为一个小小的绣春囊,王夫人就发动轰轰烈烈的抄检行动,如此一来,必难保密,若是传出去,人人都知道荣国府小姐们生活的大观园内竟有污秽之物,甚至借此怀疑贾家众小姐的贞洁清白,这可如何了得?

但笔者不敢苟同此观点,探春的怨愤之语,并非是针对王夫人,而是王善保家的,说得准确些——是王善保家背后的主子邢夫人!

以探春的身份和心性,她即便心中有不满,也不会昏了头,当众责备嫡母王夫人。从探春一贯的作风,她必定会追根溯源“抄检行动”背后的根源——荣国府大房、二房之间的矛盾,邢夫人借绣春囊之机,有意责备王夫人管家不当,正因为上层主子之间的勾心斗角,才最终促成了这次抄检行动。

且看绣春囊之事刚刚泄露之初,王夫人已经准备听取王熙凤的建议,暗中调查此事,如果按照王熙凤的建议,压根不会有后来的抄检行动:

凤姐道:“太太快别生气,若被众人觉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这叫作‘胳膊折在袖内’。如今惟有趁着赌钱的因由,革了许多人的这空儿,把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在园内,以查赌为由。”——第74回
为何后来王夫人没有继续采取王熙凤的建议呢,是因为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前来打探消息,期间在王夫人跟前进谗言挑拨,并以怡红院中有好几个“狐狸精”为切入点,勾起了王夫人的恨意,最终将这场暗访,扩大成为轰轰烈烈的抄检大观园!

探春并不傻,当王熙凤、王善保家的等人前来抄检时,她就已经看出谁是始作俑者——王熙凤力图息事宁人,一直在打圆场,抄检并非是她的本意,只有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积极活跃地翻箱倒柜,认真落实抄检行动,甚至差点搜了探春的身子,为此挨了探春一记耳光,可谓令读者拍手称赞。

探春的核心指向一直是邢夫人、王善保家的,她口中“一家子亲骨肉,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便指的是此次抄检行动中大房邢夫人的小动作,因此探春在向李纨、尤氏、宝钗、湘云等人分析此次抄检行动时,一直在围绕这个中心:

探春道:“我就打发我妈妈出去打听王善保家的是怎样。她回来告诉我说,王善保家的挨了一顿打,大太太嗔着她多事。”尤氏、李纨道:“这倒也是正理。”探春冷笑道:“这种掩饰谁不会作?且再瞧就是了。”尤氏、李纨皆点头不语。——第75回
探春口中的“这种掩饰谁不会作”,便直指邢夫人打了王善保家的一顿,企图跟抄检之事划清界限,造成一种感觉——抄检是王善保家的自作主张干的,和我邢夫人无干。

可大观园内的女孩们,皆是心性胜过常人的金钗,如何能看不出来邢夫人的企图?故而,《红楼梦》一书,小小的一个点,却能牵扯出无限文字,无限分析,细品之下竟出奇的复杂,笔者此文仅是管中窥豹,以供诸斧正。

编辑于 2021-09-27 19: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4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6: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姥姥进大观园,参观薛宝钗的蘅芜苑时,为何从头至尾不发一言?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19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40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可谓是前80回的高潮点之一,整个大观园的热闹气氛因刘姥姥的到来被彻底点燃,期间贾母曾携刘姥姥,以及贾家众姊妹畅游大观园,其中有不少细腻精致的文笔构思。

比如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去的第一个地方便是林黛玉的潇湘馆,盖因黛玉乃史老太君最宠爱之外孙女,故心头冒出第一地便是潇湘馆也。

刘姥姥是个深通人情世故之人,她哪能看不出贾母对黛玉的宠爱呢?所以在潇湘馆,刘姥姥看见黛玉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却佯装不知是黛玉住所(黛玉乃主人翁,必亲自张罗安排众人落座喝茶,明眼人都知是黛玉住处),一力称赞: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落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住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第40回
游完潇湘馆,正到了饭点,贾母命人将早饭摆在探春的秋爽斋,何也?

其一,自然是因为探春深得贾母喜爱,是贾家三艳中贾母最欣赏的孙女;但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原因,原来探春素喜阔朗,其秋爽斋三间屋子不曾隔断,组成一个超大的单间,最适合来举办宴会。

因此,贾母之所以选择探春的秋爽斋为第二个“旅游地”,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了它的“用途”。

而在秋爽斋,刘姥姥彻底爆发出自己的喜剧天分,在宴席上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逗得众人捧腹喷饭,大笑不止,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不论是在潇湘馆,还是在秋爽斋,刘姥姥的心态都很好,基本掌握现场的话语主动权,根据时机进行插科打诨,给现场的贵族太太、小姐们带来一场喜剧小品盛宴。

可从秋爽斋出来后,众人乘船游玩,恰好路过薛宝钗的蘅芜苑,贾母便要带众人进去参观。而在蘅芜苑期间,刘姥姥仿佛消失了一般,她没有说一句话,完全在现场充当了背景墙,何以刘姥姥的表现会有这样的突变呢?

对于这处细节,一直以来有很多阴谋论者,比如就有论者认为薛宝钗的前身是“鬼魅”,若问证据,他们便指出原著第40回记载蘅芜苑四周之景乃是“阴森透骨,衰草残菱,更助秋情”,俨然非人住所,故而刘姥姥这等福寿之人,到了这等阴森之地,难能有所表现。

此论着实滑天下之大稽,颇有为批判宝钗而故意寻衅的嫌疑。立足《红楼梦》文本,刘姥姥之所以在蘅芜苑中一言不发,是跟贾母的心情有直接关系的。

刘姥姥可以称得上是低配版的“王熙凤”,她和凤姐一样,都知道贾母的重要性,虽然表面上乌央乌央一堆人在大观园中游玩,但核心人物是贾母,只要哄得贾母开心,这场游玩才算有价值。

可贾母来到蘅芜苑后,她的心情并不是很愉快,因为蘅芜苑的室内装修太过简单,宝钗喜欢的“极简风”不符合贾母的审美,所以贾母这般评价:

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她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不得呢!”——第40回
这里要注意,贾母针对蘅芜苑的装饰,提出两个建议,其实严格意义上是三个。

其一,“亲戚们看着不像”。贾母认为,薛宝钗住在荣国府,那就是客人,对于客人,主家自然要好好招待,眼下薛宝钗的房间这般简单装饰,要是外来的客人看见了,会以为贾家人忽视薛宝钗,丢了荣国府的脸面;

其二,“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贾母是个非常迷信的老太太,这一点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反复提到过,比如第13回秦可卿去世,贾宝玉要去宁国府看望,贾母却认为那里不干净,不让宝玉去,再如王熙凤之女贾巧,因为七月初七生日,日子不吉,书中贾母口中便很少提起过贾巧。

薛宝钗的屋内装饰太过素净,犯了贾母的“忌讳”,所以她实在看不下去,随后便让王熙凤给宝钗送来一些摆件装饰等物,来调整装饰风格。

严格来说,贾母还提了个第三点,那就是:宝钗这样的姑娘尚且住的这么素净,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三点的顺序很重要。对于贾母这样的封建大家长,最在乎自家颜面,故而“亲戚们看着不像”排在第一位;“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暗合了贾母的神佛信仰,排在第二位;最后,贾母用体面幽默的搞笑说辞“我们越发该住马圈去了”,结束这场对话,层层贴合,严丝合缝。

刘姥姥就在现场,以她老人家的眼力见,必然看透了贾母的心思,面对这样的氛围,插科打诨,强行丢喜剧包袱俨然不符合现场情境,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将现场话语主动权交给贾母,自己静静等待去下一个地方,等贾母心情回复,自己继续扮演“女篾片”的角色,逗贾母开心。

因此,刘姥姥的一言不发,其核心点并不是剑指薛宝钗,而是贾母,若强行攀扯到宝姐身上,着实令我等诸君贻笑大方。

发布于 2021-10-05 0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4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6: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姥姥的情商新探:一介农妇,为何能赢得王熙凤的尊重?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在《红楼梦》前80回中,刘姥姥一共来过两次荣国府,第一次是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彼时家中生计艰难,故刘姥姥怀着借钱的目的来荣国府“打秋风”,是王熙凤招待的她,此回两人只是匆匆一见,事罢即散。

而到了第39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因前番荣国府相赠二十两银子(第6回),刘姥姥便将自家地里的新鲜瓜菜摘了一大车,送与荣国府,以表礼尚往来之意,也因为这个契机,刘姥姥得到了贾母的接见,进而在荣国府多住了几天,有名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就发生在这一回。

而在大观园游览期间,刘姥姥处处表现出超高的情商,她自知自己的作用是给贾府老太太、太太以及小姐们取乐的,所以处处搞笑,时时幽默。

比如大观园宴席刚开宴,刘姥姥无厘头地站起来,大喊:“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一会儿又被插了满头的花,活像个妖精,却还笑呵呵称:“我年轻时也爱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书中展现刘姥姥幽默的情节不胜枚举,且已有前人多次分析,此处便不赘述,笔者想要分析一个被很多读者忽视的重点,那就是刘姥姥的情商——她看似被当做贵族人家取乐的工具,但却能准确把握其中分寸,让自己不致于沦为一个物件!

笔者仅举一例,且看《红楼梦》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彼时贾母等人在秋爽斋用饭,吃完后便去探春卧室中说闲话。王熙凤、李纨两个媳妇,这才有了吃饭的时间,期间刘姥姥见了说了这么一句话:

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是心里恼,就不说了。”——第40回
这一段对话格外重要,先品刘姥姥的那句“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这就将刘姥姥从一个“糊涂人”转变为明白人,此话言外之意便是:荣国府的奢华、物质上的富有还是其次,主要是有规矩、有礼数,这是贵族之家和暴发户的区别。

站在王熙凤、鸳鸯的角度,如果刘姥姥没有说这句话,那她们很有可能真的单纯只是拿刘姥姥当一个取乐的“女篾片相公”,拿她当一个糊涂人,以为刚才的搞笑全都是刘姥姥的真实反应。

刘姥姥此话一出,会有一个立竿见影的作用,就是让凤姐、鸳鸯立刻明了刚才的一切都是刘姥姥有意配合,人家压根不是个糊涂人,从而在心理上对刘姥姥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事实上,王熙凤、鸳鸯这两个聪明人刚听完刘姥姥的话,就明白了这一切,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道歉。王熙凤劝刘姥姥“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鸳鸯也赶忙跑过来解释“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

而接下来刘姥姥的话才是经典,面对凤姐、鸳鸯的道歉,刘姥姥回了一句: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这番话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大有藏掖,因为她老人家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意思:咱们一起合作,哄老太太高兴。

这个信息非常关键,因为它从根本上让刘姥姥摆脱了“搞笑工具人”的立场,而将王熙凤、鸳鸯、刘姥姥三人设置到了同一个立场——咱们都是哄老太太开心,咱们是一伙儿的。

也就是说,刘姥姥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尊严。她不再是单独的“女篾片相公”——一个被贵族人家用来搞笑的“工具人”,而是有自己尊严的客人,只不过我这个客人和王熙凤这个主子合作,一起演了个小品逗贾府众人开心而已。

毫无疑问,刘姥姥的这番话大大改变了她在王熙凤、鸳鸯等人心中的份量,她们心理上不再拿刘姥姥当一个傻乎乎的村妇——人家啥都清楚,只是有意帮着配合而已。

尤其是王熙凤,经过此事后她对刘姥姥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甚至到了第42回,刘姥姥即将离开贾府之前,王熙凤想借借刘姥姥的寿,压压邪祟,请求刘姥姥给女儿起名,这才有了贾巧这个名字。

从王熙凤这个行为便可看出,她对刘姥姥的态度俨然已经不是“一进荣国府”时的居高临下,多了几分谦逊,多了几分尊重,而这皆是刘姥姥用自己的情商争取来的。

编辑于 2021-09-02 13:00
王熙凤
红楼梦(小说)
探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4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6: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跟薛宝钗的差别在哪里?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2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关注者
439
被浏览
587,050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5
​3 条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184 个回答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22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看了一圈回答,貌似都在宣泄情绪,没几个人认真回答问题,我阐释下我的看法。

用比较时兴的游戏用语来说,薛宝钗一登场就是满级神号,所以她思维意识往往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成熟状态,只因博学广识,故能心如止水,反观黛玉,则动辄被撩动心弦。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贾宝玉、林黛玉共看《会真记》,这本是讲才子佳人的禁书,但林黛玉却颇感兴趣,一顿饭的工夫就把看完了: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辞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身,心内还默默记词。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第23回
这些禁书对林黛玉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影响的时间相当长,一直到了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宴席上大家行酒令,林黛玉居然不自觉地说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样的敏感之句。

再有第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林黛玉亦曾怀疑宝玉、湘云之间会有“爱情”的萌芽,故而偷偷前来监察,导致她这种行为模式的原因仍是因之前读了禁书,一时间乱了性情,书中这般记: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由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第32回
林黛玉的这种想法,诸君恐怕都有类似的感受。就好比眼下未经世事的小学生、初中生,看了几部言情小说、爱情偶像剧,便将心思沉溺其中,遇事亦喜用“偶像剧思维”来看待、分析,这其实是很不成熟的。

而薛宝钗则不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第22回薛宝钗15岁将笄之年生日宴上,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贾宝玉甚是不解,宝钗便向其解释此出戏的排场、辞藻都是极好的,宝玉听完深为叹服,大赞宝姐姐博古通今,无书不知,此处有一段脂批将钗、黛进行对比:

是极!宝钗可谓博学矣!不似黛玉只一《牡丹亭》,便心神不自主矣。真有学问如此,宝钗是也。
事实上,林黛玉自己也承认了不如宝钗,第40回的“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林黛玉无意中说出了禁书中的词句,被敏锐的宝钗发觉,于是便发生了第42回的“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宝钗款款地告诉她(黛玉)道:“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偷儿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你我只该作些针黹、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看也罢了,最怕见了这些个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第42回
此处林黛玉面对薛宝钗的规劝,耐心倾听,不发一言,固是因为自己有错在先(在席上说禁书上的句子),理亏不敢多言;

但还有一层很隐晦的心理:林黛玉完全赞同薛宝钗的观点,尤其是宝钗那句“看杂书移性情”,正是因为宝钗的这番规劝,后文中黛玉才会不断趋向成熟。

故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林黛玉再次对宝钗表示感谢: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第45回)

第62回,林黛玉评价探春开源节流,在大观园内实施“承包制”: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得多,进得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第62回)

第79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孙家派人前来贾家拜允,商议迎春婚事,林黛玉就曾规劝贾宝玉前去接待:快去干正经事罢。才刚太太打发人叫你明儿一早快过大舅母那边去,你二姐姐已有人家求准了,想是明儿那家人来拜允。所以叫你们过去呢。(第79回)

诸君想必也发现了,《红楼梦》越往后,林黛玉的性情就和薛宝钗越来越像,之前的黛玉从来不会规劝贾宝玉好好读书,计算家中财政、接待外宾,她一直在包容贾宝玉;

可截止前80回结束,林黛玉已经开始规劝贾宝玉向世俗经济方面靠近了,不是说林黛玉被世俗“同化”了,而是她的思维开始趋向成熟,不再像以前那般幼稚了,脂批中曾言“钗黛一体”,确是正论。

发布于 2021-08-18 20: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4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6: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落吗?

关注者
10
被浏览
14,094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2
​添加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4 个回答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谢邀@呃嗯
2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宝钗必然是意识到的,事实上《红楼梦》书中人大多都看出了这一点,这并不是多“聪明”的意识,问题在于对这种“衰落”认识的程度有多深。

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向贾雨村分析宁荣两府的权势时,已经明确预测到了贾家的衰退之势: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第62回,林黛玉曾就“探春改革”发言,解释了荣国府内部财政出多进少的现状: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得多,进得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探春眼睁睁看着这场荒唐的抄检,忍不住流泪发出凉水灌顶的感慨:咱们家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这些的。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再有第75回,甄家被抄家,王夫人等人正在议论,贾母令其别管别人家的事,好好想自家的中秋节如何过才是正经,此处有段脂批:贾母已看破狐悲兔死。故不改以往,聊来自谴耳。

只要稍微有点头脑,并且关心贾家事务的人,都能看出宁荣两府已经越过鼎盛期,开始走下坡路了,连冷子兴这样的外人都能看出来,薛宝钗在荣国府生活多年,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更何况她还曾担任过大观园三人管理小组的成员,更加对荣国府内部的弊病有切肤感受。

《红楼梦》第55回,因王熙凤病重卧床,王夫人任命李纨、探春、宝钗三人负责管理大观园的内部事务,这对于宝钗来说,是个大大的苦差事。

一方面,薛宝钗是客居贾府,她不敢管得太严,要不难免会被贾家下人背后嚼舌头根子;

另一方面,荣国府内部管理的矛盾错综复杂,完全超乎薛宝钗的想象,所以我们看到,面对贾府的各种事,宝钗只能做到自保,实在无法避免的事,就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于是第62回,贾宝玉生日,宝钗、宝玉两人从薛蝌处回来,宝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家的角门先锁上:

一进角门,宝钗便命婆子:“将门锁上!”把钥匙要了,自己拿着。宝玉忙说:“这一道门何必关?又没多的人走。况且姨娘、姐姐、妹妹都在里头,倘或家去取什么,岂不费事?”宝钗笑道:“小心没过迂的。你瞧你们那边,这几日七事八事,竟没有我们这边的人,可知是这门关的有功效了。若是开着,保不住那起人图顺脚、抄近路,从这里走,拦谁的是?不如锁了,连妈和我也禁着些,大家别走了,总有事就赖不着这边人了。”——第62回
从此处就能看出薛宝钗的谨慎细致,但她的这种“谨慎”,很大程度上跟大观园内部的混乱有因果关系,所以面对贾宝玉的疑问,薛宝钗又继续解释了一番:

宝钗笑道:“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因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大的呢!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登出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诉你。”——第62回
我们可以细数下宝钗协理大观园期间,贾家发生了哪些事:第61回,司棋打砸厨房,外加王夫人房中的玫瑰露丢窃案爆发,彩云恶人先告状,攀扯到玉钏身上,闹得不可开交;秦显家的意欲夺柳家媳妇的厨房管事之职;大观园内盛行赌博之风,早成恶习,但因带头的几人都是有体面的下人,探春、李纨都不敢管,直到第73回“贾母查赌”才将此事了结......

在薛宝钗上任的短短几个月里,她恐怕见识到了贾府内部的各处弊病,从人事到财政,从小吵小闹到勾心斗角,薛宝钗只能守住自家的角门,让祸事不要烧到自家的门口就行。

因此,我一直认为,抄检大观园结束后,薛宝钗搬离大观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避嫌”,更是因为她早已看透了贾府内部的种种弊病,意欲“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有过这一番经历,薛宝钗更加清楚荣国府每况愈下的现实,这也就是为什么第78回,她要规劝王夫人减免大观园这项花费:

王夫人听了这话不错,自己遂低头想了一想,便命人请了宝钗来,分析前日的事,以解他疑心;又仍命他将来照旧进园里居住。宝钗陪笑道:“......况姨娘这边历年皆遇不随心的事故,那园子也太大,一时照顾不到,皆有关系。惟有少几个人,就可以少操些心。所以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此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们家的,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来着不成?”——第78回
宝钗这话必然是真心诚意的,甚至拿自家当年的情形来向王夫人解释,可见薛宝钗经过协理大观园一事,薛宝钗对荣国府内部的经济状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知道贾家已经穷了,能省就提前省些。

但话又说回来,荣国府在走下坡路的事实,很多人都能看出来,比如上文提到的林黛玉、贾母、探春等人,她们也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但这种“看出来”也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这跟她们女眷的身份有很大关系,她们不可能考虑到政治、权力这些方面,最多意识到财务上的弊端。

或许某个瞬间,她们会觉得家族好像比不得从前了,但具体为何,她们也不能得出系统准确的结论,事实上,这也不是她们这些女眷操心的事。

而像冷子兴这种男性,他反而看得更加通透,能看到贾家奢靡太过,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但内囊尽已上来了,同时又能看出贾家衰败的根源: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因此,若问薛宝钗看没看出贾家的衰落,那必然是看出来的,但也仅仅是看到了女眷视角的“衰落”,贾家真正的陨落,以及最终被抄家的结局,应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发布于 2021-08-16 22: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4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6: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宝钗“黑料”:《红楼梦》第57回,薛宝钗为何会主动撮合林黛玉、薛蟠?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薛姨妈、薛宝钗先后前来潇湘馆探望林黛玉,期间黛玉主动提出要认薛姨妈当“干娘”,薛宝钗闻之,便开了一个极为过分的玩笑,令众多读者耿耿于怀:

宝钗笑道:“我且问你: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先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黛玉道:“他不在家,或是属相、生日不对。所以先说与兄弟了。”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 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第57回
宝钗此言,竟有撮合林黛玉嫁给哥哥薛蟠之意,这不是往玉瓶中塞牛粪吗?加上第25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中,曾有薛蟠看到林黛玉“酥倒”之情节,故有很多论者以此判断薛宝钗心机深沉,暗暗算计林黛玉,着实不是个省油的灯。

对于此种肤浅评论,笔者扶腮苦笑,羞与此类论者口角,近读陈维昭之文《“钗黛合一”与“意淫”:主体性的消解》(载《红楼梦学刊》1995年第二辑),其文中亦曾提到了此情节,竟也对宝钗给出了类似上述的评价:

当林黛玉要认薛姨妈做干娘的时候,薛宝钗却说:“认不得的”,“我哥哥还没定亲事,......我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才放定,也不必提出人来。我说你认不得干娘的——细想去!”(第五十七回)原来她是要把林黛玉配给她那位号称“呆霸王”的哥哥薛蟠。薛宝钗并非觉得林黛玉与呆霸王是郎才女貌或门当户对,她只不过是为贾宝玉“清君侧”,让宝玉的身边腾出空来。

陈先生此文纵向分析着实深刻,尤其是运用心理学,对贾宝玉心理状态之解读可谓经典,笔者读之颇有收获。可惜对《红楼梦》文本读得并不通透,过多从主观理论出发,甚至举不出实实在在的情节例子,随随便便就对宝钗下了这样的庸俗之论,实为此文一大败笔。

薛宝钗打趣林黛玉,字里行间有将黛玉许配给哥哥薛蟠的意思,这一点确实如此,但读者需要透过这些言语表象,看背后的真相——这仅仅是薛宝钗的一个玩笑!

但凡能往后读几段,也不至于陷入这样的阴谋论中,岂不见宝钗开完此玩笑后,钗、黛两人说笑打骂,薛姨妈从旁打圆场,气氛何等欢快:

黛玉听了,便也一头伏在薛姨妈身上,说道:“姨妈不打她我不依。”薛姨妈忙也搂着她笑道:“你别信你姐姐的话,她是顽你呢。”宝钗笑道:“真个的,妈明儿和老太太求了她做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薛姨妈因向宝钗道:“连邢女儿我害怕你哥哥糟遢了她,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第57回
读者借此情节诟病宝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纵观《红楼梦》全书,薛宝钗一向谦逊低调,俨然长姐风范,眼下却开玩笑逗林黛玉,着实跟以往的长姐风范有一定的偏差,其实这恰恰是宝钗的可爱之处。

宝钗深受封建礼教洗礼,所以很少有越轨之举动,她永远是那么平和,那么温柔,那么乐于助人,所以一向缺乏亲情滋润的史湘云一遇到宝钗,就深感:我要是有宝姐姐这么个亲姐姐,就算没有父母也无碍。

薛宝钗很少开玩笑,这不是因为宝钗不想开玩笑,而是她没有找到一个可以熟悉到开玩笑的闺蜜,直到遇到林黛玉。

第57回的玩笑,并不是薛宝钗第一次跟林黛玉开玩笑,早在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薛宝钗就曾打趣过林黛玉迟早要嫁入贾家:

黛玉道:“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不过多费得一付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第45回
这是薛宝钗第一次跟林黛玉开“嫁人”类的玩笑,这很重要、很关键,因为能让薛宝钗开这种玩笑的对象,一定是她真心对待的闺蜜、好友,一言以蔽之:薛宝钗是完全拿林黛玉当闺蜜,才敢开此类玩笑。

脂砚斋亦注意到了这一点,故在批语中写道:宝钗此一戏,直抵过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鉴,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细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就好比关系最好的闺蜜,才会开彼此的玩笑一般,换个陌生人,或者关系不是很好的朋友,安敢如此戏也?

因此,第45回、第57回的两个玩笑,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第45回,黛玉、宝钗倾诉彼此真心,渐入闺蜜好友之境,故而以“嫁妆”打趣,虽是玩笑,宝钗到底还拿捏着分寸;

而到了第57回,此时钗黛两人已有整整13回的磨合,黛玉、宝钗早已成了交心闺蜜,开玩笑的程度跟熟悉程度成正比,故而宝钗敢开“你嫁给我哥,给我当嫂子”这样的过分玩笑了。

诸君切莫被表面情节所欺,宝钗何尝不知道林黛玉不可能嫁给哥哥薛蟠呢,连薛姨妈都看明白的事,宝钗怎么可能不晓得?

所以宝钗此言,真真就是个玩笑,切莫上纲上线,认为宝钗心机深沉,真要让黛玉嫁给薛蟠,若连这一层都读不出,怕是连《红楼梦》之皮毛都未看明白,真不足与其论也。

发布于 2021-08-02 21:07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4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6: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探红楼:第26回,一向恪守礼数的宝钗,为何会半夜来找贾宝玉?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薛宝钗一向被“厌钗者”搜罗各种黑料,进行贬低侮骂,笔者昔日已就“滴翠亭之嫁祸”、“毒燕窝”等案例为宝钗平反,近偶得一新例,以供诸公赏玩。

那便是《红楼梦》第26回“蜂腰桥设言传蜜意,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正是入夜时分,因日间贾宝玉被贾政叫去训话,林黛玉心中担忧,便亲自前来怡红院探听消息,结果无巧不成书,恰看到薛宝钗进了怡红院的大门,书中记:

却说那林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至晚饭后,闻得宝玉来了,心里要找他问是怎么样了。一步步行来,见宝钗进宝玉的院内去了,自己也便随后走了来。——第26回
其后的情节便是,林黛玉再敲怡红院的门,晴雯却没有听出黛玉的声音,以为只是普通小丫头来敲门,加之晴雯心情不好,脾气暴躁,便以“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为由,将林黛玉拒之门外,黛玉气怔在门外,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一个人在花阴下哭了起来。

于是乎,便有论者认为薛宝钗极为虚伪,第37回海棠诗中,宝钗开篇便是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尽显温厚淑女之风,眼下却在入夜睡觉时分,不顾男女之防,一个人前来怡红院跟贾宝玉聊天,这不是活脱脱的心机女吗?

其实解读这个情节,很讲究对《红楼梦》的文本吃透程度,虽然书中并没有明确提到薛宝钗前来所为何事,但诸公若能细读此回文字,便不难分析薛宝钗此来的真实目的。

事实上,林黛玉、薛宝钗先后半夜来找贾宝玉,其原因是一样的:林黛玉是担心白天贾政将贾宝玉叫去,会有什么惩戒之举,忧虑贾宝玉的身心情况;薛宝钗来找贾宝玉,亦是为了当天“贾政叫贾宝玉”之事。

第26回的当天,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趣事:薛蟠冒充贾政,让小厮焙茗将贾宝玉骗了出来,实则只是为了找一群朋友吃饭聊天而已。

转过大厅,宝玉心里还自狐疑,只听墙角边一阵呵呵大笑,回头看时,见是薛蟠拍着手跳了出来,笑道:“要不说姨夫叫你,你那里出来的这么快!”焙茗也笑着跪下了。宝玉怔了半天,方解过来,是薛蟠哄他出来......宝玉也无法了,只好笑,因说道:“你哄我也罢了,怎么说我父亲呢?”——第26回
小厮焙茗奉薛蟠之命,假借“老爷叫你”之名,将贾宝玉骗了出来,而彼时贾宝玉正和林黛玉在一处,故而黛玉知晓此事——这就埋下了后文中林黛玉忧虑贾宝玉会被贾政责训,特地前来探望的伏笔。

而对于薛蟠,他一向直率坦言,好玩好闹,比如他将贾宝玉骗出来后,又言之凿凿地称:好兄弟,我原为求你快些出来,就忘了忌讳这句话。改日你也哄我,说我的父亲就完了。(第26回)

以薛蟠的个性,完全有可能在后来的宴会结束后,回到家拜见母亲时,和薛姨妈、薛宝钗说了今日的“趣事”,并将“我是宝玉他爹”当做一件好玩之事讲给家人听,自以为无碍。

但对于严谨温厚的薛宝钗而言,她必然觉察哥哥此举着实不恰当,这才有了后文中的“宝钗夜访怡红院”的后文。

林黛玉被晴雯拒之门外后,也曾躲在院外偷听,结果无意中听到了贾宝玉、薛宝钗的调笑之声,大概率就是说起今日的“装爹”之事: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了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第26回
因此细细论来,《红楼梦》中很多这样的情节,看似只是一处闲笔,实则细细论来,却能分析得出人物行为模式背后的思维逻辑,不把故事讲明白,不把话说清楚,这是一种高明的文学手法,恐怕也正是因为如此,《红楼梦》才值得反复推敲,思忖,亦是其魅力所在。

发布于 2021-07-31 22: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24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7: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的房间如同“雪洞”一般,还有她后来主动搬出大观园是否有避嫌的因素?抄检大观园能算是坑了宝钗吗?
还有,“雪洞”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说宝钗的房间素雅整洁,装饰物甚少,应该是接近极简风格的那种。 当然薛家固然是不同往日了,但我并不认为宝钗的房间装饰少、她…显示全部 ​

关注者
18
被浏览
36,269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
​添加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16 个回答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5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搬离大观园、宝钗不爱花儿粉儿,两个问题分开回答。

宝钗何以搬离大观园?

有论者曰:抄检当夜,唯独薛宝钗的蘅芜苑没有被抄,故而如果大观园抄检行动最终并未抄检出结果,那么蘅芜苑就成了大观园中唯一的藏赃之地,看似不抄检薛宝钗,是出于亲戚情谊,实则是将宝钗架到炉子上烤。

加上提出不抄检蘅芜苑之人正好是王熙凤,便得出:王熙凤故意用这种隐晦的方式在撵薛宝钗走,薛宝钗会意,为了不背“绣春囊”的黑锅,故次日匆匆搬离了大观园。

可叹的是,居然有很多相信了这种自我臆想的阴谋论。只要稍微用用脑,就会发现其中明显的漏洞:如果薛宝钗是担心绣春囊的黑锅落到自己头上,那么她就更不应该匆匆搬走了,否则就会被别人说有做贼心虚之嫌,要不你为啥着急走?薛宝钗的智商会这么低?

笔者私认为,抄检一事,从头到尾就不存在“谁要撵谁”,而且贾府上下所有人都从未将“绣春囊”三字跟宝钗相联系,这也是宝钗敢在风口浪尖的第二日就搬走的核心原因——无人怀疑宝钗,她无需避嫌。

问题的重点在于:薛宝钗为何要搬离大观园?我们回到第74回,薛宝钗搬离大观园时,她并没有直接说自己要走,而是找了一个理由:母亲生病,自己需要出去照顾几天,等母亲病好了,自己再回蘅芜苑!

一语未了,只见人说:“宝姑娘来了!”忙说快请时,宝钗已走进来。尤氏忙擦脸,起身让座,因问:“怎么一个人忽然走来?别的姊妹都怎么不见?”宝钗道:“正是!我也没有见她们,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好,再家里的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病着,没下炕呢。别人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再进来的。所以,告诉大嫂子一声儿。”——第75回
薛宝钗以母亲生病为由,对大嫂子李纨提出请求,说要暂时离开几天,等到母亲病情好些了,自己再回来。这个理由任谁也难以拒绝,但李纨和尤氏都看出来这只是个借口——薛宝钗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才有其后尤氏、李纨两人意味深长的相视一笑。

紧接着到了第78回,贾宝玉在大观园中闲逛,逛到蘅芜苑的时候,发现早已人走屋空,一些婆子们在打扫卫生,并告知贾宝玉这里以后不再住人的消息:

老婆子道:“宝姑娘出去了。这里交给我们看着呢。还没有搬清楚,我们帮着送了些东西去,这也就完了。你老人家请出去罢,让我们扫扫灰尘。也好,从此你老人家省了跑这一处的腿子了。”宝玉听了,怔了半天。——第78回
如果说读书人当局者迷,相信了宝钗昔日搬走之日的“善意谎言”,那么此处的描绘,可谓实锤了宝钗之“善意谎言”的实质。

这也从侧面告知我们,薛宝钗搬离大观园,绝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绣春囊事件,否则她没必要这般绝情地彻底搬离,正如她所说:过几天还回来的!真相恐怕是:宝钗早有搬离之意,抄检大观园只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薛宝钗搬离蘅芜苑,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那么这个“危墙”到底是什么,就值得细细探讨,诚然,“绣春囊事件”、“抄检大观园”都位列其中,但必然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原因。

笔者私认为,薛宝钗搬离大观园,应和她之前的一段经历有关,那就是王熙凤病重,王夫人命李纨、薛宝钗、贾探春三人管理大观园。

其实以薛宝钗“低调严谨”的心态,“事不关己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行事作风,她应该并不想掺和这件事,但无奈长辈王夫人亲口嘱托,不好拒绝,故而硬着头皮协理。

而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让薛宝钗见识到了荣国府内部盘根错节的各种问题,从赵姨娘辱亲女、司棋打砸厨房、王夫人房中之玫瑰露、茯苓霜盗窃案,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已经完全超过了薛宝钗的认知范畴,而且实际上的矛盾比书中明确写出来的要大得多,因此宝钗曾向宝玉诉说过这么一番话:

宝钗笑道:“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及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还大的呢!若今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是叨登出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诉你。”——第62回
宝钗口中那些了不得的大事,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定是非常棘手的。恐怕这也是为何,薛宝钗每每出门,总要命人将自家角门锁上,这样即便园子内出现任何问题,都追究不到自己这里——看看,其后的绣春囊事件,正应了宝钗的预防!

所以宝钗在大观园内,其实有点如履薄冰的意思,虽然她奉命管理大观园,但她一方面掣肘于客人身份,另一方面,大观园内部有很多有体面的人,即便他们犯了错,宝钗也不敢狠管,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绝非是笔者主观臆想,且看第73回“贾母查赌”,查出了迎春乳母、林之孝的两姨亲家、厨房柳家媳妇之妹,这三个聚赌的大头儿,贾母狠狠处理了这几个害群之马,可有意思的是,告知贾母大观园内有“聚赌现象”的,正是探春:

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了几日,园内的人竟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凑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贾母听了,忙问:“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探春道:“我因想着太太事多,且连日的心不静,所以没回。”——第73回
那么问题来了,探春既然早知道大观园中有聚赌的情况,她自己为什么不管?又为何没有回明贾母和王夫人?

因为这些人,都不是探春能处理得了的,这些刁奴都是荣国府的老人,根基深厚,又有体面,探春一个小姐而已,她敢直接“釜底抽薪”吗?自然不敢,只能“扬汤止沸”,凑活着管理,只要没有出现大问题就行,这也是解释了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为何那么绝望,甚至于落泪,感慨家族的没落。

探春作为贾家自家人,尚且管不得,薛宝钗一个外人,本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她如何敢打肿脸充胖子,管理贾家的事务?

因此,宝钗在大观园内其实过得很辛苦,内心也很纠结,她早就有了搬离这个是非之地的想法,只不过一直处于温水煮青蛙的状态,慢慢耗着,最终轰轰烈烈的抄检大观园事件,让她彻底下定决心,离开大观园这处是非之地,老老实实回到母亲身边,做一个贾家的客人就行了。

破宝钗“不爱花儿粉儿”之误读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趁着刘姥姥来,贾母携众人畅游大观园,好不畅快,可是到了薛宝钗的蘅芜苑时,贾母却皱起了眉头,原来蘅芜苑内部装饰实在太过素净,用今天的建筑风格来说就是“极简风”,书中如是记: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顽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瓯、茶杯而已。床上只挂着青纱帐慢,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叹道:“这孩子也太老实了......”——第四十回
贾母并不喜欢蘅芜苑的装饰风格,在贾母的认知中,薛宝钗是个少女,少女就要有少女的样儿,样貌该打扮打扮,房间该装饰装饰,所以她老人家对宝钗这种“极简风”实在欣赏不来。贾母虽然惊奇,但我们读者却并不会产生同样的诧异感,因为曹雪芹前番多次铺垫,曾告诉读者,薛宝钗就是这么一个喜欢简单朴素的女孩。

譬如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中,薛姨妈要将十二支堆纱花送给姑娘们,王夫人让薛姨妈给宝钗留着戴,薛姨妈这般回复:

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带罢了,又想着她们。”薛姨妈道:“姨妈不知道宝丫头古怪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第七回
从这里开始,读者对薛宝钗形成了固化印象,开始认为薛宝钗性情过于成熟,完全不像普通女孩那般喜欢打扮自己,所以到了第四十回,曹公向我们介绍蘅芜苑如同“雪洞”一般的时候,我们读者并不感觉到诧异,因为宝钗原本就是这样的人。

但据笔者看来,事实却并非如此,宝钗不爱花儿粉儿,亦或者喜欢“极简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谎言!

薛宝钗并非是一个对“美”无感的冷美人,第二十八回,元妃端午节赐礼,宝钗戴上了红麝串,虽是出于礼仪的需要,以示自己对元妃赐礼的重视,但也从侧面透露出宝钗对首饰其实并没有那么反感;即便她平时行事八面玲珑,谦逊严谨,总是一副大姐姐的姿态,可也能做出“杨妃扑蝶”这样的少女之举。

薛宝钗并不是不喜欢首饰,不喜欢花儿粉儿,而是她在刻意压抑自己的这种少女天性,要问她为何压抑,答案在第五十七回,这一回中,薛宝钗与邢岫烟相遇,宝钗见岫烟佩戴着一个碧玉佩,询问之下,得知是探春相送,于是宝钗便开始对邢岫烟言传身教:

宝钗点头笑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自己该省的都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第五十七回
好一个藏于守拙,随分从时的薛宝钗!

薛宝钗不喜欢花儿粉儿,这个结论是薛姨妈得出来的;蘅芜苑的装饰如同“雪洞”一般,这是众人看到的,唯独当事人薛宝钗从未解释过原因,直到第五十七回这段话,宝钗本人才算是解释了自己一直以来这般作为的原因为何。

试想当年,薛父尚未去世,薛家仍处于兴隆繁盛之时,那个时候的薛宝钗看杂书(第四十五回);该戴的首饰一样也没少过,直到薛父去世,薛家开始走向衰败,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哥哥薛蟠又是个纨绔之徒,薛宝钗只能压抑自己少女天性,书也不看了,首饰也不戴了,她逼着自己成熟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薛姨妈一起撑起这个家,这也照应了《红楼梦》开头对宝钗的介绍:

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她父亲在时,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体贴母怀,她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第四回
所以,薛宝钗的少女天性其实是奉献给了这个家庭,其次,还跟薛宝钗“随分从时”的性情有关,薛家衰败,她便处处省俭,不以打扮装饰为要,易位而处,若是薛家正值鼎盛时期,仍处在上层贵族圈中,宝钗恐怕又会格外注重打扮与装饰,以便融入新环境。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薛宝钗的随分从时,有点像变色龙,她会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决定如何塑造自己的外在。

发布于 2021-07-27 22:20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7-1 03:28 , Processed in 0.0584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