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09: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迎春
贾迎春的哭诉,道出了孙绍祖敢于施暴的原因
红学爱好者萧梦2018-03-16 11:50





红楼梦中比薛蟠还粗暴的人是谁?
文\萧梦
红楼梦中,薛蟠的别号人称呆霸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比较浑比较粗暴的一个人,只要他看上的,他喜欢的,都敢抢,为抢香菱打死人命就是最好的例子。可薛蟠却不是红楼梦中最浑的那个人,也不是最粗暴的那个人,要论浑和粗暴,孙绍祖当属第一。


最初读红楼梦的时候,开始看到孙绍祖的名字,当时书中交代他是贾赦比较看好的有前途的钻石王老五。我还以为贾迎春遇到了这么一个人,嫁过去会幸福,会从此拥有她所欠缺的亲情温暖。


可当贾迎春出嫁后,她的奶娘去给王夫人请安时,说了一些孙绍祖十分不堪的话,又说迎春每日背地里流泪。当时这门亲事是贾迎春的父亲贾赦看好的,贾母和贾政都有些不同意,特别是贾政对孙绍祖印象不好,不愿意让贾赦结这门亲,可贾赦偏偏认为孙绍祖是一个有政治前途的有为青年,将来可以照顾贾府。


奶娘的话才是一个开始,到了贾迎春真正回门的日子,孙家的人都打发走了,她才敢在王夫人的屋里哭诉她所受的委屈。
原文如下:迎春方哭哭啼啼,在王夫人房中诉委屈,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略劝过两三次,便骂我是‘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又说老爷曾收着五千银子,不该使了他的。如今他来要了两三次不得,便指着我的脸说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好不好,打你一顿,撵到下房里睡去。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冀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论理我和你父亲是一辈,如今压着我的头晚了一辈,不该做了这门亲,倒没的叫人看着赶势利似的。’”一行说,一行哭的呜呜咽咽,连王夫人并众姊妹无不落泪。


大家也觉得奇怪,贾迎春虽然只是贾府一个庶出的小姐,但她却是贵妃贾元春的妹妹,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还要看主人,孙绍祖那里来的胆子敢这样虐待贵妃的妹妹。其实从贾迎春的哭诉中,我们就找到了孙绍祖之所以敢对贾迎春施暴的原因,归纳如下:
一、孙绍祖对贾赦不退还5000两银子有怨恨。贾迎春的哭诉中,曾说自己略劝一下孙绍祖,就会被骂成5000两银子买来的女人。这里孙绍祖提到的5000两银子,应该不是高价彩礼,应该是贾赦之前收了孙绍祖5000两银子帮他办事,最后事没有办成,银子也没有退回去。
若这5000两银子是孙家给的彩礼,贾赦没有让迎春出嫁时带回去,应该不会说是曾收他5000两银子,不该使了不给他的,可见应该是孙绍祖曾找贾赦办事,贾赦拿了银子不办事,也不退钱,才导致这样的怨恨。最后贾赦觉得孙绍祖政治前途一片大好,又是单身的钻石王老五,就动了把女儿嫁给他的念头,那样这5000两银子也就不用再退回去了。谁知贾赦看人不准,又贪财,等于是坑了闺女,毁掉了女儿贾迎春的幸福。


二、孙绍祖属于那种忘恩负义、落井下石的小人。大家都说贾雨村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不仅忘恩负义,还落井下石,其实孙绍祖就是贾雨村的一个翻版,不同的是贾雨村是文官,孙绍祖是武官。
孙绍祖发起狠来,比贾雨村也不差。按照书中的交代,孙绍祖家曾在家境贫困时,贪图贾家的富贵势力,自降一等身份成为贾府的门生。可贾迎春的哭诉中,孙绍祖却颠倒是非黑白,说贾家贪图他家的富贵,上赶着结交,还在身份上压了他一头。他应该与贾赦一个辈分,却做了贾赦的女婿,心里更是对贾家,对贾赦充满了怨恨。
既然是小人,忘恩负义就不觉得奇怪,在贾府多事之秋,虐死贾迎春,也比贾雨村的落井下石好不到那里去。
三、贾府已到了多事之秋。贾迎春回娘家回门的时间,正是贾府的多事之秋,已经无暇顾及她。即便是被孙绍祖虐待,王夫人虽然十分的同情她的遭遇,也只是安慰她说那是命,让她认命。
这个懦弱的女子第一次发出反抗的声音,那就是她不想认命,她觉得就不信自己的命那样的不好,从小没有了娘,爹不管,继母不问,好容易在这边过几年幸福的日子,结果又嫁了一个这样的人。
她不认命,可却也没有办法,毕竟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她没有反抗的能力。娘家贾府也遇到了很多事,已经无暇顾及她的处境,大概孙绍祖正是知道了这一切,才敢明目张胆的欺负这位侯门千金。
很多人认为,若是把迎春换成是探春嫁过去,也许结局就不一样了。其实不管是哪一位小姐嫁过去,即便是探春,也无法改变贾府多事之秋的处境,既然贾府面临很多问题,已经无暇顾及自己,即便是强势的探春也不能改变被欺负的结局,最多是与孙绍祖同归于尽,而不至于死的太窝囊。


贾府的多事之秋,不仅仅是指一件事,应该也有贵妃元春在宫里的失宠,不然相信借孙绍祖十个胆,他也不敢公然虐待贵妃的妹妹,最多是在出嫁从夫的夫权思想下,冷落贾迎春,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的将她虐待致死。


可见孙绍祖敢于虐死贾迎春,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贾赦欠他银子,也不是贾迎春的性格懦弱,而是贾府已经出事了,起码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消息,所以孙绍祖才敢这样虐待贾迎春。
那个时候的女孩出嫁,不像现在,若是女孩的娘家没有地位,或者身份低,女孩在婆家的日子就不好过,若是遇到一个疼爱她的丈夫还好,若是遇到孙绍祖这样的,恐怕早就被虐待死了。
若是贾府没有出事,贾元春当了皇贵妃,即便是迎春性格懦弱,不敢反抗,孙绍祖也不敢造次,更不敢公然虐死贾迎春这个侯门千金,可见女孩在婆家的地位,与娘家的荣宠息息相关,王熙凤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不是王子腾死了,相信即便是王熙凤犯了七出之罪,贾琏也不敢休了她。何况是遵从三从四德的贾迎春这样的侯门千金,如果不是贾府出事,孙绍祖是断不敢这样施暴的。
(此文为萧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09: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绣春刀2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2017-09-18 09:24·未可知
电影视点绣春刀从第一部到第二部都是国产武侠电影中的翘楚,通过三年打磨,第二部更是诚意满满,不管从服装设计(尤其是崇祯登基时一闪而过的龙袍)仍是美术、武指都非常牛逼,剧情比第一部更完整,张震帅到电影院里的女孩子看着他宣布一阵一阵猪嚎,雷喜报笑点担当,刘端端让人眼前一亮,许多镜头随意一截都是壁纸。



但对编剧而言,略显不够厚道。由于历史人物现已作古,就能够烘托主角随意编列,没有权力,没有公正。写故事能够在历史背景上创作,但不要为了无懈可击,让真实存在过的人,做满足你虚拟出来的人物的牺牲品。

崇祯作为末代帝王,有太多争议,不求人人了解他,不求人人敬他,但请不要将不存在的脏水泼到他身上,我不是在上纲上线,经过电影电视剧学前史的人太多,你可以黑崇祯由于错用一个误国庸臣“自毁长城”,可以说他我行我素,死要面子,但四百年来,即使是以他做反面典型的我朝,有几个底线也是不能黑的:

第一:崇祯十分勤政,

第二:崇祯的庄严和时令,

第三:他和天启深沉真诚的兄弟之情。



第一点不必赘述,十七年宵衣旰食,忧国如病,康复万历中期废黜的三六九常朝外还坚持每日视朝,每天五点起床,一直干活到深夜,十七年未有一朝停歇,不好女色(没时间),不听戏(没时间),脚踏实地,累到吐血,怎么办气数已尽,孤掌难撑,天道不酬勤,最后身死社稷。



第二点:他是宁死不曲膝盖的人,自缢煤山前留下血诏:

“任贼割裂朕尸,勿伤大众一人”悲凉备至,这种人,编剧怎么好意思安排让他给魏忠贤下跪呢?



第三点:我们从这段明史说起,明朝消亡后,民间流传“天启七,崇祯十七,还有福王一”的歌谣,童谣无心,后世小说家却引为预言,以一种气数已尽和天命所归来诠释明亡清兴的王朝更迭,严寒的数字编年背面,曾存在过的血肉与纠结的情仇,在寒來暑往,光陰逐水中,沦为白头宫人的谈资,现在我们翻开《天启宫词》《崇祯宫词》,从山野遗老们的记叙中,看一个莫道皇家无情的故事。

天启和崇祯都是年少失恃,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友情十分深沉。



朱由校登基后,常召信王朱由检伴随羽猎,他就像我们学生时代班级里成果差又不听话但却很聪明的男孩,喜欢玩乐,细微多动症,幺蛾子特别多。而朱由检非常乖,离不开读书,哥哥约请他出去玩儿,他在读书,哥哥在前朝大战东林党,他在读书,哥哥与魏忠贤搞得满朝惶恐,他还在读书,一种专心避世不参与政治纷争的姿态,他安静,中规中矩,在人们以崇祯皇帝称呼他之后,也是文人士大夫眼中的明君圣主风格。



《酌中记》里有段意味深长的记载:小由检做梦“梦鸟龙蟠殿柱”,睡醒后跑到勖勤宫里玩儿水,宫中有两口井,第一口井舀出一尾金鱼,第二口又舀出一尾金鱼,金鱼也是明末很盛行的吉利之物,忍不住让人想起古往今来,大凡皇帝皇帝降世均伴随着祥瑞之兆。由检得到这两尾鱼后,“命将鱼俱放西苑河内”放生了。他不像我们小时候见过的许多熊孩子,关于小动物,他也有着怜悯之心。他大婚之时(16岁),外廷送来两条鲤鱼,用来给信王殿下餐桌上增菜,鲤鱼畜在缸中,似乎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拼命往外逃,小信王居然不忍心吃它们,又给放了。这些记载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西游记》中,那放生鲤鱼的小沙弥。



就是这样一段在前史中可贵的皇家兄弟情,为了编剧圆故事而被浪费的改头换面,血口喷人历来都比实在故事更值钱,人血馒头是十分好吃的,几十年都没有改变过。

前史人物也有粉,前史粉也有脾气。

前史人物尽管死了,但世上永远有人有心为他们讨回公道。

举报
评论 5

长犄角的大尾鱼
2
历史之所以让人着迷就是因为每个人去解读自有有每个人的看法。兄弟情深,朱祁镇和朱祁钰之前也是很好的兄弟,可一但品尝过皇权的毒品后就不能自拔弃亲情如敝履。1.天启驾崩该传位与谁?正常就是崇祯,那天启早亡是不是他有嫌疑呢?会不会有不得势的东林党在后面鼓动呢?2.天启帝驾崩按正常该是崇祯,但魏忠贤大权独揽找一批传声筒吹吹风立一个藩王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崇祯该如何自处呢?所以编剧这么一出剧本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历史,精彩。你可以认为你认为的是对的,但请不要去否定其他任何的可能,历史的趣味不就是这样嘛。

回复
·
2017年09月18日
查看全部 1 条回复

超贝尔

可歌可泣崇祯皇帝

回复
·
2017年12月1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09: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绣春刀2背后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可以服务剧情,但不容污蔑

狐周周 评论 绣春刀II:修罗战场  
2017-07-17 20:35:59
电影角度绣春刀从第一部到第二部都是国产武侠电影中的翘楚,经过三年打磨,第二部更是诚意满满,无论从服装设计(尤其是崇祯登基时一闪而过的龙袍)还是美术、武指都十分牛逼,剧情比第一部更完整,张震帅到电影院里的女孩子看着他发出一阵一阵猪嚎,雷佳音笑点担当,刘端端让人眼前一亮,很多镜头随便一截都是壁纸。
好了,以上夸完了。
给演员,给导演,给美术,给摄影,给音乐,给替身,我为这部片打五分。
编剧0分。
为什么?
因为历史人物已经作古,就可以烘托主角随意编排,没有权利,没有公道。写故事可以在历史背景上创作,但不要为了自圆其说,让真实存在过的人,做成全你虚拟出来的角色的牺牲品。

写故事,别丧良心。

崇祯作为末代帝王,有太多争议,不求人人理解他,不求人人敬他,但请不要将不存在的脏水泼到他身上,我不是在上纲上线,通过电影电视剧学历史的人太多,你可以黑崇祯因为错用一个误国庸臣“自毁长城”,可以说他刚愎自用,死要面子,但四百年来,即使是以他做反面典型的我朝,有几个底线也是不能黑的:
第一:崇祯十分勤政,
第二:崇祯的尊严和气节,
第三:他和天启深厚真挚的兄弟之情。

第一点不用赘述,十七年宵衣旰食,忧国如病,恢复万历中期废黜的三六九常朝外还坚持每日视朝,每天五点起床,一直干活到深夜,十七年未有一朝停歇,不好女色(没时间),不听戏(没时间),兢兢业业,累到吐血,奈何气数已尽,孤掌难撑,天道不酬勤,最后身死社稷。

第二点:他是宁死不曲膝盖的人,自缢煤山前留下血诏: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悲壮至极,这种人,编剧让他给魏忠贤下跪?

第三点:请对明末,以及绣春刀这段历史背景感兴趣的同学往下拉:

    明朝灭亡后,民间流传“天启七,崇祯十七,还有福王一”的歌谣,童谣无心,后世小说家却引为预言,以一种气数已尽和天命所归来诠释明亡清兴的王朝更迭,冰冷的数字纪年背后,曾存在过的血肉与纠结的情仇,在寒來暑往,光陰逐水中,沦为白头宫人的谈资,现在我们翻开《天启宫词》《崇祯宫词》,从山野遗老们的记述中,看一个莫道皇家无情的故事。

    天启和崇祯都是幼年丧母,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情谊十分深厚。

    他们幼时居于慈庆宫后的勖勤宫,清代时改名阿哥所,明清两朝皇子均居于此处,启祯宫词中,有很多兄弟在勖勤宫中的趣事,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例如:

   “翩翩翠盖引鸾舆,辇道西开不用除。

     急敕信王陪羽猎 勖勤宫里正幡书”——《天启宫词》

    朱由校登基后,常召信王朱由检陪同羽猎,他就像我们学生时代班级里成绩差又不听话但却很聪明的男孩,喜爱玩乐,轻微多动症,幺蛾子特别多。而朱由检十分乖,离不开读书,哥哥邀请他出去玩儿,他在读书,哥哥在前朝大战东林党,他在读书,哥哥与魏忠贤搞得满朝惶恐,他还在读书,一种一心避世不参与政治纷争的样子,他安静,中规中矩,在人们以崇祯皇帝称呼他之后,也是文人士大夫眼中的明君圣主作风。

    《酌中记》里有段意味深长的记载:小由检做梦“梦鸟龙蟠殿柱”,睡醒后跑到勖勤宫里玩儿水,宫中有两口井,第一口井舀出一尾金鱼,第二口又舀出一尾金鱼,金鱼也是明末很流行的吉祥之物,不由得让人想起古往今来,大凡皇帝天子降世均伴随着祥瑞之兆。由检得到这两尾鱼后,“命将鱼俱放西苑河内”放生了。他不像我们小时候见过的很多熊孩子,对于小动物,他也有着怜悯之心。他大婚之时(16岁),外廷送来两条鲤鱼,用来给信王殿下餐桌上增菜,鲤鱼畜在缸中,似乎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拼命往外逃,小信王竟然不忍心吃它们,又给放了。这些记载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西游记》中,那放生鲤鱼的小沙弥。

    他温和善良,脆弱敏感的依赖着身边每个对他好的人,可在之后的十数年中,朝堂斗争,内忧外患逐渐将他所有慈悲之心吞噬殆尽,作为崇祯的他,整个政治生涯既是在振作与绝望又复振作的反复循环中最终走向了疯狂、崩溃的生命尽头,若说小由检像只无害的猫,崇祯则像一只受伤的老虎。

    再回过头看,天启哥哥就没有那么爱小动物了:

   “阿谁走马御阶前,云绕花鞯电作鞭。

     明主自知好手眼,应弦惊落玉连钱。”

    “草枯风疾露方 ,西苑寻常正掩围。

     手斫兔狐贪目 ,淋漓血染衮龙飞。”

    第一则,隐约看出朱由校的腹黑脸,对于魏忠贤,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当家奴作出僭越之举时(忠贤驰马御前,上射杀其马。)他也会发出身为帝国至尊的警告。

    第二则,比较血腥,狩猎时,朱由校打到狐狸兔子,喜欢亲自斩首它们,以身首异处而眼睛还会转动为乐……真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总之,虽然爹不疼娘不爱,养母还时不时的来点虐待,俩人也算是长大了,成为光宗那么多儿子中未夭折的两棵苗。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皇帝驾崩。八月,当了二十多年皇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宣布次年改元泰昌,次月因食用红丸暴毙而亡,在位仅一月余,16岁的朱由校即位,改次年为天启元年,短短时间内年号三易,大明朝也从此正式按下了倒计时的按钮。


    天启哥哥登基之时发生了明末三大案中的“移宫案”,由于三大案与本次故事的主线关系不大,所以在此不再详述,移宫案的主角又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虐待小孩的西李选侍,这位姐姐在光宗晏驾后仍然赖在乾清宫内,意图利用朱由校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要当皇太后,杨涟、左光斗一干东林党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殿哕鸾宫,即移宫案。

    李选侍迁居后没几日,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阉党借此散发谣言说:“选侍投缳,其女投井,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朱由校不得不出面澄清:“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虽然我真的很讨厌李选侍这个婆娘,然而我还是会善待我的妹妹的。

    哕鸾宫之火是意外也好,人为也罢,我们都能从天启哥哥的话语中感受到对这个女人的深恶痛绝,毕竟是害死自己生母的人,所以在政局稍稳后,天启哥哥马上为自己唯一的弟弟换了靠谱的监护人,人称东李选侍,东李为人十分温和,托哥哥的福,朱由检从这个女人身上才感受到了记忆中早已远离的母爱。

   “深秋永巷并桐飞,漏促铜虬烛影微补,

     畴昔霜娥恩未尽,绣鸳重开补寒衣”

    这位份低微的宫人,皇帝死后没有任何依靠和指望,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在抚养孩子身上,照顾他的衣食起居,天冷为他补寒衣种种。后来崇祯继位,尊东李为庄妃,庄妃过世后,“今上哀痛如礼,未忍视慈母异生母也。”朱由检亦早把这位唯一给予过他实实在在母爱的女人视作生母。

    天启皇帝登基时只有十六岁,朱由检十岁。

    处理完乾清宫的事务天启哥哥回到慈庆宫,他就要搬离这个作为太子东宫之所的地方,他的父亲在这里当了二十年囚徒,而他“命好”,只当了一个月的太子。朱由检从勖勤宫里跑出来看热闹,他听宫人们说,哥哥要去当皇帝了,可是皇帝是什么?十岁的王孙公子竟然还没有概念,于是就有了以下一段著名的对话:

   朱由检拉住天启的袖子问道:

   “哥哥,皇帝是什么官儿?”

    宫女:???!!

    朱由检:“我能做皇帝么?”

    东李:(晕倒)

    这话说得大逆不道,众人都吓出一身冷汗,自古至今皇家兄弟夺位刀光剑影手足相残者不胜数,可说者无意听者也无心,天启哥哥丝毫没当回事儿,他也是个孩子,也不知道皇帝意味着什么,他只是摸着弟弟毛毛茬茬的脑瓜说道:

    “好呀,我当几年,就让给你做。”

    「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三垣笔记》

    时人以为谶。

    此时的朱由检只道:皇帝是个很大的官儿,哥哥当了皇帝,就不能再叫他哥哥,他要下跪磕头,叫他大兄皇帝陛下,否则他会被处死。(东李娘娘的恐吓式教育……)

    关于天启之死,不好意思,完全不像编剧意淫的那般,天启虽是暴毙,但落水之时是天启五年,乘的也不是什么宝船,而是蚱蜢舟,他乘蚱蜢舟干什么?

    ——是和他喜欢的小太监在小舟上玩“船震。”
   
天启宫词有诗云:

   “汉帝椒风绝等侪,六宫粉黛枉金钗。

    高家小姐蛾眉好,那用凌波窄锦鞋。 ”

   “窄锦鞋”借指女人,谓熹宗好男色不近女子的性倾向。

    话说天启五年春,皇帝从安定门外祭方泽坛回来,携皇后来西苑游乐,没一会儿张皇后因疲乏困倦,与皇帝说明原委后先回了坤宁宫。游乐未尽兴的天启叫着小宦官陪伴去湖心划船,小宦官名为高永寿,《宫词》中记载:“御前牌子高永寿,年未弱冠,丹唇秀目,姣好如处女,宫中称为高小姐,宴会之际,高或不与,举座为之不欢。”——其实就是天启哥哥的男宠。

哥哥与他的美人儿正在湖中缠绵之际,大风突起,把小船吹翻,船上之人落入水中,随从人等顿然失色,喧呼救驾。管事太监谈敬率先入水,其它人也纷纷跳入水中,天启被众人救上岸来,而高永寿却溺死水中。

     宫词记录:

    “琉璃波面浴轻凫,艇子飞来芳画图,

      认著君王亲荡浆,满堤红粉笑相呼。

      风掠轻舟雾不开,锦鳞吹裂采帆摧。

      须臾一片欢声动,捧出真龙水面来。”

     天启哥哥十分痛心高永寿之死,特命"于大高殿作法事,放河灯追荐之。”

    《檮杌闲评》曾写过:皇上万几之暇,不近妃嫔,专与小内侍顽耍,曰幸数人。

        意外的落水事件让皇帝受了很大惊吓,又着了凉,就此落下了病根,身体越来越差,到七年六、七八月之间,已是下不来御榻了。按照当时人的描述看,天启病症表现为全身浮肿,发热,像是急性肾炎的症状。魏忠贤怕失了这个靠山,对天启的病十分担忧,又是请祥瑞又是找偏方,终是无用,圣恙日增无减,诸药进益失效。

      天启在落水后又过了两年才因疑似纵欲过度导致的急性肾衰竭死去,和信王,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再说说兄弟之间的感情:

    魏忠贤等阉党与东林党争,所有人的生死祸福只在朝夕之间,曾经感情深厚的兄弟也不免越来越生疏。

    天启皇帝有时候会感慨:曾经那个和他一起在太液池滑冰车,上树鸟蛋摔破了脚,钻过乾清宫老虎洞,一起和过泥巴玩的小毛头,现在见了他却战战兢兢毕恭毕敬的叩头问安,以臣下自称,还时常称病不朝,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

    他待弟弟仍亲厚,狗腿王体乾同学说:“主上(天启)凡事愦愦,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魏忠贤几次三番想把谋反罪名加在信王朱由检头上,都是念及这句话而不敢真的付诸行动。

    朱由校:“你动我弟弟一下试试。”

    ——弄不死你我不姓朱。

    朱由检天启二年受封信王,却到天启六年秋天才出紫禁城,迁住城外信王府(今北京王府井),那时他已十六岁,早到了去外地支藩年纪,皇帝却迟迟没有旨意,一直留他在北京住着,对他没有一丝一毫怀疑猜忌,只有浓浓的牵挂和不舍。

     “万历时,在京亲藩如潞王、福王;先帝时,在京亲藩如瑞王、惠王、桂王各府承奉等官,止有食米、冬衣。惟天启年间,今上信邸承奉等官,俱随宫内关赏,盖先帝友于至谊,祖宗以来所希有也。”

    这段笔记记载了信王在搬离紫禁城之后府邸下人的吃穿用度一如宫中,万历时,仍凭郑贵妃如何得宠,福王每年只按规定领取食米,冬衣,像信王这样被皇帝优待的在京亲藩可谓前所未有。

    朱由检曾批《大学衍义》——“朕昔居信邸,经史词章难虔左右,尤爱政书,尝往文渊阁,见真景元《大学衍义》,心塞为之大开,重以镌刻精工,实可奴视宋X ,安得不视为鸿宝哉。这段批注传达两个信息,一,天启哥哥的文渊阁准信王随时出入,因他知道弟弟喜读书。二,作为亲王的他,甚至对尤爱政书这种事没有什么顾忌,可见哥哥对他有多么信任。

    皇帝没有子嗣留下,弥留之际欲召信王。魏忠贤还想阻拦,却被张皇后阻止,使朱由检可以及时入宫,见了皇帝最后一面。

    “国运休论叔叶微,弟昆相对觉依依,

      乃身自切痌瘝意,验取苍生瘠与肥。”

     天启病入膏肓,说话都已经困难,打量朱由检一番后,开口第一句话竟是:

     “弟弟何瘦,需自保重”

     又说:

     “来,吾弟,当为尧舜。”

     这话意思,便是将祖宗江山社稷托付于你了。

     昔日曾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朱由检的反应是“惧。”他是真的不想当皇帝,只想做个逍遥王爷。

     他怕魏忠贤哄得皇帝借机试探自己,给自己按上不臣的罪名,吓得跪在地上,说:“臣死罪。”

     死别之际,曾经一个被窝取过暖的兄弟,被礼数,尊卑压抑着人性恪守逾越不过的君臣之礼,以致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

     曾经以为吾弟当为尧舜是天启留给朱由检的遗言。

     后来才知道,朱由检伏地说着死罪之时,却再也抑制不住的痛哭出声“涕泗横流”,“愿以身代之”。

     哥哥似乎回光返照,露出欣慰的笑容来,拉着朱由检说了最后一句话:

     “弟弟爱我。” (熹宗闻之曰:弟弟爱我)

      崇祯登基一年后,某日于某宫中得天启旧制沉香假山一座,他想到小时侯和哥哥说过,自己生母埋在西山,住在勖勤宫这些年,却从没看过山是什么样子。

    他看着天启留下的旧作出神,半晌才红着眼眶说:

   “亦一时精神所寄也。”

    皇帝命人仔细贮存,偶尔拿出来怀念故人。

    那假山明亡后留落人间,再不知其踪也。

    -----------------------

    就是这样一段在历史中难得的皇家兄弟情,为了编剧圆故事而被糟蹋的面目全非,血口喷人从来都比真实故事更值钱,人血馒头是十分好吃的,几十年都没有改变过。

  历史人物也有粉,历史粉也有脾气。

  历史人物虽然死了,但世上永远有人有心为他们讨回公道。
有用 49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09: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代 / 李清照
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翻译[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注释解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创作背景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诗文赏析[搜索 国学梦 即可回访本站]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上一篇: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下一篇: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作者介绍
李清照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
【旧文新发】吾与汝俱少年,虽暂相别,终当久相处——由《绣春刀2:修罗战场》中崇祯弑兄、向魏忠贤下跪等情节引发的启祯兄弟争议有感 2017-07-17 13:14

周周寄语:
曝光天桂山假行宫的时候,有人评价说“死都死了,还要什么公道”。原来这是大众史观——因为历史人物已经作古,就可以烘托主角随意编排,没有权利,没有公道。
写故事可以在历史背景上创作,但不要为了自圆其说,让真实存在过的人,成为成全你虚拟出来的角色的牺牲品。
写故事,别丧良心。
一.勖勤宫里雷初动
明朝灭亡后,民间流传“天启七,崇祯十七,还有福王一”的歌谣。童谣无心,后世小说家却引为预言,以一种气数已尽和天命所归来诠释明亡清兴的王朝更迭。冰冷的数字纪年背后,曾存在过的血肉与纠结的情仇,在寒來暑往、光陰逐水中,沦为白头宫人的谈资。现在我们翻开《天启宫词》、《崇祯宫词》,从山野遗老们的记述中,看一个莫道皇家无情的故事。
光宗不受万历皇帝的喜爱,在紫禁城东南的慈庆宫里当了二十多年太子,郁郁不得志,终日活得担惊受怕。光宗为太子时,某冬日出阁听讲,太监竟然不给他生炭火,冻得光宗瑟瑟发抖,讲师郭正域怒斥太监,才使得光宗免为受冻。
宫中人对太子尚且如此,其子嗣基本处于放养的状态。
光宗共有7子,除长子朱由校和五子朱由检之外全部夭折,兄弟俩的母亲分别为王才人和刘选侍,地位都不高。在明军大败于萨尔浒的当月,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病逝——其常年受光宗冷落,又被其爱妾西李选侍时常凌辱,抑郁而死。她死前留下一语:“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而朱由检之母刘选侍在其五岁时,因与光宗不合,被赐死,光宗恐万历皇帝怪罪,只叫人偷偷将其尸身运出宫外于西山草草埋葬。
两个幼年失恃的孩子由万历爷爷做主,交给西李选侍抚养。上面提到,西李是朱由校生母之死的罪魁祸首,在朱由校登基之后每每回忆起来还要说:“选侍凌殴圣母,因致崩逝”、“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选监护人选的可谓失败至极。兄弟二人用相依为命来形容在适合不过,也因此,二人的兄弟情谊十分深厚。
他们幼时居于慈庆宫后的勖勤宫,清代时改名阿哥所,明清两朝皇子均居于此处。启祯宫词中,有很多兄弟在勖勤宫中的趣事,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例如:
“翩翩翠盖引鸾舆,辇道西开不用除。
急敕信王陪羽猎,勖勤宫里正幡书。”
——《天启宫词》
朱由校登基后,常召信王朱由检陪同羽猎。他就像我们学生时代班级里成绩差又不听话但却很聪明的男孩,喜爱玩乐,轻微多动症,幺蛾子特别多。而朱由检十分乖,离不开读书——哥哥邀请他出去玩儿,他在读书;哥哥在前朝大战东林党,他在读书;哥哥与魏忠贤搞得满朝惶恐,他还在读书,一种一心避世不参与政治纷争的样子。他安静,中规中矩,在人们以崇祯皇帝称呼他之后,也是文人士大夫眼中的明君圣主作风。
《酌中志》里有段意味深长的记载:小由检做梦“梦鸟龙蟠殿柱”,睡醒后跑到勖勤宫里玩儿水。宫中有两口井,第一口井舀出一尾金鱼,第二口又舀出一尾金鱼。金鱼也是明末很流行的吉祥之物,不由得让人想起古往今来,大凡皇帝天子降世均伴随着祥瑞之兆。由检得到这两尾鱼后,“命将鱼俱放西苑河内”,放生了。他不像我们小时候见过的很多熊孩子,对于小动物,他也有着怜悯之心。他大婚之时(16岁),外廷送来两条鲤鱼,用来给信王殿下餐桌上增菜。鲤鱼畜在缸中,似乎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拼命往外逃,小信王竟然不忍心吃它们,又给放了。这些记载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西游记》中,那放生鲤鱼的小沙弥。
他温和善良,脆弱敏感的依赖着身边每个对他好的人。
可在之后的十数年中,朝堂斗争,内忧外患逐渐将他所有慈悲之心吞噬殆尽。作为崇祯的他,整个政治生涯既是在振作与绝望又复振作的反复循环中最终走向了疯狂、崩溃的生命尽头。若说小由检像只无害的猫,崇祯则像一只受伤的老虎。
再回过头看,天启哥哥就没有那么爱小动物了:
“阿谁走马御阶前,云绕花鞯电作鞭。
明主自知好手眼,应弦惊落玉连钱。”
“草枯风疾露方 ,西苑寻常正掩围。
手斫兔狐贪目 ,淋漓血染衮龙飞。”
第一则,隐约看出朱由校的腹黑脸。对于魏忠贤,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当家奴作出僭越之举时(忠贤驰马御前,上射杀其马),他也会发出身为帝国至尊的警告。
第二则,比较血腥。狩猎时,朱由校打到狐狸兔子,喜欢亲自斩首它们,以身首异处而眼睛还会转动为乐……真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总之,虽然爹不疼娘不爱,养母还时不时的来点虐待,俩人也算是长大了,成为光宗那么多儿子中未夭折的两棵苗。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皇帝驾崩。八月,当了二十多年皇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宣布次年改元泰昌,次月因食用红丸暴毙而亡,在位仅一月余,16岁的朱由校即位,改次年为天启元年。短短时间内年号三易,大明朝也从此正式按下了倒计时的按钮。
二.我做几年,让与汝做
天启哥哥登基之时发生了明末三大案中的“移宫案”,由于三大案与本次故事的主线关系不大,所以在此不再详述。移宫案的主角又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虐待小孩的西李选侍,这位姐姐在光宗晏驾后仍然赖在乾清宫内,意图利用朱由校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要当皇太后。杨涟、左光斗一干东林党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殿哕鸾宫,即移宫案。
李选侍迁居后没几日,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阉党借此散发谣言说“选侍投缳,其女投井,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朱由校不得不出面澄清:“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虽然我真的很讨厌李选侍这个婆娘,然而我还是会善待我的妹妹的。
哕鸾宫之火是意外也好、人为也罢,我们都能从天启哥哥的话语中感受到对这个女人的深恶痛绝,毕竟是害死自己生母的人。所以在政局稍稳后,天启哥哥马上为自己唯一的弟弟换了靠谱的监护人,人称东李选侍。东李为人十分温和,托哥哥的福,朱由检从这个女人身上才感受到了记忆中早已远离的母爱。
哥哥保护你呐!
“秋深永巷并桐飞,漏促铜虬烛影微。
畴昔孀娥恩未尽,绣鸳重开补寒衣。”
这位份低微的宫人,皇帝死后没有任何依靠和指望,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在抚养孩子身上,照顾他的衣食起居,天冷为他补寒衣种种。后来崇祯继位,尊东李为庄妃。庄妃过世后,“今上哀痛如礼,未忍视慈母异生母也”,朱由检亦早把这位唯一给予过他实实在在母爱的女人视作生母。
天启皇帝登基时只有十六岁,朱由检十岁。
处理完乾清宫的事务天启哥哥回到慈庆宫,他就要搬离这个作为太子东宫之所的地方——他的父亲在这里当了二十年囚徒,而他“命好”,只当了一个月的太子。朱由检从勖勤宫里跑出来看热闹,他听宫人们说,哥哥要去当皇帝了,可是皇帝是什么?十岁的王孙公子竟然还没有概念,于是就有了以下一段著名的对话:
朱由检拉住天启的袖子问道:
“哥哥,皇帝是什么官儿?”
宫女:???!!
朱由检:“我能做皇帝么?”
东李:(晕倒)
这话说得大逆不道,众人都吓出一身冷汗。自古至今皇家兄弟夺位刀光剑影手足相残者不胜数,可说者无意、听者也无心。天启哥哥丝毫没当回事儿,他也是个孩子,也不知道皇帝意味着什么,他只是摸着弟弟毛毛茬茬的脑瓜说道:
“好呀,我当几年,就让给你做。”
「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
——《三垣笔记》
时人以为谶。
此时的朱由检只道:皇帝是个很大的官儿,哥哥当了皇帝,就不能再叫他哥哥。他要下跪磕头,叫他“大兄皇帝陛下”,否则他会被处死。(东李娘娘的恐吓式教育……)
哥哥给你摘花花
有时历史人物尽量不要脸谱化地解读,在每个人处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其作出的举措根由复杂,受到人性不可避免的桎梏。现在我们提起天启,关键词往往是“木匠”、“白丁”、“昏庸”等等,但是我们从各处史料留下的只言片语中,其实是可以看到在这些格式化的印象背后与世俗所批判的不一样的天启皇帝的肖像的。
所谓目不识丁:朱由校确实没有受过系统的储君培训教育,然而也不至于不识字。
“先帝生性虽不好静坐读书,然能留心大体,每一言一字迥出臣子意表。天启六年正月初,奴犯宁远,即日夜焦思,未遑自安。见枢臣王永光题疏,要将宁远城中红夷大炮撤归山海守关,先帝曰:此炮如撤,人心必摇。”
——多么识大体的孩子呀。
“其寻常宸翰详谨,然不好草书,或未暇学也。”——朱由校没有学过草书,然而寻常书法写得端端正正中规中矩,现世还存有天启皇帝手书的匾额。不识字本就是不攻自破之事,只不过是被恶意放大的黑点。
况且,通过对辽东战事的判断与边防大将的任免,可以看出天启哥哥具有十分敏感的军事直觉与识人用人的能力。孙承宗、毛文龙等明末的牛人在辽东因皇帝的支持,对后金持续扩张起到了重要的抑制作用。可以说现代对于天启皇帝的种种微词,根源就在亲近阉党魏忠贤之上,但我们细细看去明朝剩余的这二十多年舞台,东林党未必就是正面人物,阉党也不尽然十恶不赦。
荒唐也好,腹黑也罢,天启哥哥执政七年功过不论,只有一点是要着重提一下的,那就是:
这小子把万历爷爷辛辛苦苦从户部从地方所纳矿税搜刮来近千万的内帑都造完了。
不是用于宴乐,更不是给了魏忠贤,而是尽数拨往辽东用于孙承宗、熊廷弼等人的复辽大计。
万历、天启两朝对辽策略军事动作十分强硬,无怪满清统治者十分憎恶神、熹二庙。
千万内帑用尽,只为复辽,到了崇祯龙飞之时,已是“帑藏尽空”。
三. 我哥哥是个GAY
天启宫词有诗云:
“汉帝椒风绝等侪,六宫粉黛枉金钗。
高家小姐蛾眉好,那用凌波窄锦鞋。 ”
“窄锦鞋”借指女人,谓熹宗好男色不近女子的性倾向。
话说天启五年春,皇帝从安定门外祭方泽坛回来,携皇后来西苑游乐。没一会儿张皇后因疲乏困倦,与皇帝说明原委后先回了坤宁宫。游乐未尽兴的天启叫着小宦官陪伴去湖心划船。小宦官名为高永寿,《宫词》中记载:
“御前牌子高永寿,年未弱冠,丹唇秀目,姣好如处女,宫中称为‘高小姐’,宴会之际,高或不与,举座为之不欢。”
——其实就是天启哥哥的男宠。
哥哥与他的美人儿正在湖中缠绵之际,大风突起,把小船吹翻,船上之人落入水中,随从人等顿然失色,喧呼救驾。管事太监谈敬率先入水,其它人也纷纷跳入水中,天启被众人救上岸来,而高永寿却溺死水中。
宫词记录:
“琉璃波面浴轻凫,艇子飞来芳画图。
认著君王亲荡浆,满堤红粉笑相呼。
风掠轻舟雾不开,锦鳞吹裂采帆摧。
须臾一片欢声动,捧出真龙水面来。”
天启哥哥十分痛心高永寿之死,特命"于大高殿作法事,放河灯追荐之。”
《檮杌闲评》曾写过:
皇上万几之暇,不近妃嫔,专与小内侍顽耍,曰幸数人。
老朱家爱男风的皇帝很多,天启、泰昌、万历,也就是崇祯的哥哥、爸爸、爷爷都有爱好这一口的记载,唯有朱由检是个性取向十分正常的五好青年,不仅没有任何“不良癖好”,大婚之后,初识云雨,小年轻血气方刚,不觉有些精血消耗太过生了场病。哥哥派了御医来看,信王却说:“服药千剂,莫如独宿。” 后来著书写史之人都赞他:其天性过人如此。
然而天启哥哥只无奈道这孩子太少年老成,太严肃无趣,嗤之以鼻。
四.来,吾弟,当为尧舜
魏忠贤等阉党与东林党争,所有人的生死祸福只在朝夕之间,曾经感情深厚的兄弟也不免越来越生疏。
天启皇帝有时候会感慨:曾经那个和他一起在太液池滑冰车、上树鸟蛋摔破了脚、钻过乾清宫老虎洞、一起和过泥巴玩的小毛头,现在见了他却战战兢兢毕恭毕敬的叩头问安,以臣下自称,还时常称病不朝,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
他待弟弟仍亲厚。狗腿王体乾同学说:“主上(天启)凡事愦愦,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魏忠贤几次三番想把谋反罪名加在信王朱由检头上,都是念及这句话而不敢真的付诸行动。
朱由校:“你动我弟弟一下试试。”
——弄不死你我不姓朱。
朱由检天启二年受封信王,却到天启六年秋天才出紫禁城,迁住城外信王府(今北京王府井),那时他已十六岁。早到了去外地之藩年纪,皇帝却迟迟没有旨意,一直留他在北京住着,对他没有一丝一毫怀疑猜忌,只有浓浓的牵挂和不舍。
“万历时,在京亲藩如潞王、福王;先帝时,在京亲藩如瑞王、惠王、桂王各府承奉等官,止有食米、冬衣。惟天启年间,今上信邸承奉等官,俱随宫内关赏,盖先帝友于至谊,祖宗以来所希有也。”
这段笔记记载了信王在搬离紫禁城之后府邸下人的吃穿用度一如宫中的情况。万历时,任凭郑贵妃如何得宠,福王每年只按规定领取食米、冬衣,像信王这样被皇帝优待的在京亲藩可谓前所未有。
朱由检曾批《大学衍义》——
“朕昔居信邸,经史词章杂庋左右,尤爱政书,尝往文渊阁,见真景元《大学衍义》,心塞为之大开,重以镌刻精工,实可奴视宋椠 ,安得不视为鸿宝哉。”
这段批注传达两个信息:一,天启哥哥的文渊阁准信王随时出入,因他知道弟弟喜读书。二,作为亲王的他,甚至对尤爱政书这种事没有什么顾忌,可见哥哥对他有多么信任。
意外的落水事件让皇帝受了很大惊吓,又着了凉,就此落下了病根,身体越来越差,到七年六、七八月之间,已是下不来御榻了。按照当时人的描述看,天启病症表现为全身浮肿、发热,像是急性肾炎的症状。魏忠贤怕失了这个靠山,对天启的病十分担忧,又是请祥瑞又是找偏方,终是无用,圣恙日增无减,诸药进益失效。
皇帝没有子嗣留下,弥留之际欲召信王。魏忠贤还想阻拦,却被张皇后阻止,使朱由检可以及时入宫,见了皇帝最后一面。
“国运休论叔叶微,弟昆相对觉依依,
乃身自切痌瘝意,验取苍生瘠与肥。”
天启病入膏肓,说话都已经困难,打量朱由检一番后,开口第一句话竟是:
“弟弟何瘦,需自保重”
又说:
“来,吾弟,当为尧舜。”
这话意思,便是将祖宗江山社稷托付于你了。
昔日曾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朱由检的反应是“惧。”
他怕魏忠贤哄得皇帝借机试探自己,给自己按上不臣的罪名,吓得跪在地上,说:“臣死罪。”
死别之际,曾经一个被窝取过暖的兄弟,被礼数、尊卑压抑着人性恪守逾越不过的君臣之礼,以致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
曾经以为“吾弟当为尧舜”是天启留给朱由检的遗言。
后来才知道,朱由检伏地说着死罪之时,却再也抑制不住的痛哭出声,“涕泗横流”,“愿以身代之”。
哥哥似乎回光返照,露出欣慰的笑容来,拉着朱由检说了最后一句话:
“弟弟爱我。”
(熹宗闻之曰:弟弟爱我)
崇祯登基一年后,某日于某宫中得天启旧制沉香假山一座。他想到小时侯和哥哥说过,自己生母埋在西山,住在勖勤宫这些年,却从没看过山是什么样子。
他看着天启留下的旧作出神,半晌才红着眼眶说:
“亦一时精神所寄也。”
皇帝命人仔细贮存,偶尔拿出来怀念故人。
那假山明亡后留落人间,再不知其踪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2: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陵惊梦(图文版)
jinfoyuan 2015-03-23   |  293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001】

  第一章 大臣们很纠结(1)

  江南佳丽地,
  金陵帝王州。
  南京古称金陵,是大明的留都。
  公元前333年,雄心勃勃的楚威王灭亡盛极一时的越国,征服了东南一带。传说楚威王为了镇压东南一带的“王气”,曾派人埋金于此。这就是“金陵”一名的由来。
  历史在这里跟楚威王似乎开了个大大的玩笑。此地不仅没有因为埋金(其实是铜,古人称铜为赤金)而从此“金陵王气黯然收”,反而先后成为十个王朝的都城(“十朝故都”)。
  这十个王朝依次是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唐、大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相应的,金陵古城又有了建业、建康、江宁、上元、应天、天京、南京等多个别称。


  当年,大明公司正式挂牌开张的时候,第一任CEO朱元璋先生早相中了这块山清水秀、虎踞龙蟠的风水宝地,决定把办公总部设立于此。他调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历时二十余年,傍长江,依山势,建造了一座周长120华里、雄伟高耸、气势恢宏、呈葫芦状的城池——堪称中国历史上气派最大的一座都城。
  但世事难料,仅仅过了四十多年,靖难成功的燕王朱棣先生就任大明王朝第三任CEO后,一直难以忘怀自己的“龙兴”之地,况且也为了加强北方防务,于是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将都城迁往北京。
  但迁都后的南京并没有成为“废都”,作为留都,明成祖朱棣留下了六部(吏部、兵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两院(都察院、翰林院)等一整套与北京中央政府相差无几的机构设置,这里的官员品级也比北京相应衙门的大臣不低。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皇帝监工,官员们公务清闲,整天喝茶、聊天、抹牌、下棋,闲得发慌。


  在留都南京混事的官员,主要有三类人:
  第一类:文臣。有六部的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六科的给事中(言官),都察院的都御使、御史,翰林院侍读学士等等,大约二三百人。
  这些人跟北京的实权人物一样,都是凭科举考试上来的,学历一样,但命运不同,有的还因性格或政见的原因,不受皇帝待见,就像海瑞同志一样,于是给打发到“天高皇帝远”的南京来了。
  但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史可法同志与他们不同。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万历二十九年(1601)出生,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县)人,他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东林党元老左光斗。
  史可法文武兼备,崇祯元年(1628)进士及第后,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猛进。治理地方兴利除弊,卓有政声;统率军队南征北战,屡立军功。连崇祯皇帝也非常欣赏他的才干,准备提拔他到北京担任国防部长(兵部尚书)。有人对崇祯说:“有可法淮扬就安定,无可法江南就危急,还是让他留在南京吧。”
  崇祯十六年(1643),崇祯任命史可法为南京兵部尚书,主管东南一隅的军务。他是南京文武百官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
  第二类:勋臣。主要是明朝初年那些开国元勋、靖难功臣的后代,品高爵显,但大多没有实职,实际上成了被中央政府包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只有在举办各种盛典的时候才出来站站队,摆摆样子。
  下面提出几个人,看大家是不是眼熟。
  魏国公徐弘基,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后人。
  怀远侯常延龄,开国第一勇将常遇春的后人。
  灵璧侯汤国祚,朱元璋的儿时玩伴汤和的后人。
  诚意伯刘孔昭,开国第一谋臣刘伯温的后人。
  忻城伯赵之龙,靖难功臣赵彝的后人。
  在这些家世煊赫的人物当中,地位最高的是魏国公徐弘基,官居“守备南京勋臣”,而最活跃的却是主持长江防务的诚意伯刘孔昭,他的正式官衔叫“操江提督”。
  当年足智多谋的刘伯温先生立下那么大功劳,却只封了个伯爵,其子孙又靠边站了二百多年,刘孔昭心中相当不平衡。如今,诚意伯刘孔昭靠走上层路线执掌了兵权,难免就气焰嚣张,咄咄逼人起来。
  第三类:内臣。说得好听点,叫宦官;说得难听点,是死太监。历代宫廷的后妃、宫女成千上万,为了保证皇帝一人独占和保持皇室子孙血统的纯正,用阉人做内臣真是古代帝王天才的发明。
  起初崇祯皇帝朱由检是痛恨宦官的,九千岁魏忠贤被逼得在客店上吊后,舌头伸出半尺长,但朱由检仍不想放过这个死太监,专门派人剁碎他的尸身,砍下脑袋挂在老家河间府一棵大树上示众。崇祯帝亲自处理逆案,将魏忠贤的同伙(阉党)全部捉拿归案,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但后来,朱由检的态度却改变了。因讨厌大臣们结党营私,窝里争斗,他把感情的天平开始向太监一侧倾斜。从此宫廷里太监人数激增,很多被派往各地充任监军。
  崇祯派到南京来的大太监叫韩赞周,担任南京内守备(官职名)。据史书记载,韩赞周还是一个不错的阉人,年纪一大把了,也没做过多少伤天害理的事,应该算是太监中难得的好人。
  在众多中国皇帝的心目中,太监才是最亲近、最忠诚的人。他们认为太监“无鸟一身轻”,没有妻子儿女拖累,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心目中只有皇上,能够全心全意为皇上服务。
  五代时有个南汉小朝廷,还曾专门制发过一个文件,规定凡想进入高层领导圈的男人,必须先阉割了,达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境界后,才有资格接受提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3: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陵惊梦(图文版)
jinfoyuan 2015-03-23   |  293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001】

  第一章 大臣们很纠结(1)

  江南佳丽地,
  金陵帝王州。
  南京古称金陵,是大明的留都。
  公元前333年,雄心勃勃的楚威王灭亡盛极一时的越国,征服了东南一带。传说楚威王为了镇压东南一带的“王气”,曾派人埋金于此。这就是“金陵”一名的由来。
  历史在这里跟楚威王似乎开了个大大的玩笑。此地不仅没有因为埋金(其实是铜,古人称铜为赤金)而从此“金陵王气黯然收”,反而先后成为十个王朝的都城(“十朝故都”)。
  这十个王朝依次是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唐、大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相应的,金陵古城又有了建业、建康、江宁、上元、应天、天京、南京等多个别称。


  当年,大明公司正式挂牌开张的时候,第一任CEO朱元璋先生早相中了这块山清水秀、虎踞龙蟠的风水宝地,决定把办公总部设立于此。他调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历时二十余年,傍长江,依山势,建造了一座周长120华里、雄伟高耸、气势恢宏、呈葫芦状的城池——堪称中国历史上气派最大的一座都城。
  但世事难料,仅仅过了四十多年,靖难成功的燕王朱棣先生就任大明王朝第三任CEO后,一直难以忘怀自己的“龙兴”之地,况且也为了加强北方防务,于是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将都城迁往北京。
  但迁都后的南京并没有成为“废都”,作为留都,明成祖朱棣留下了六部(吏部、兵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两院(都察院、翰林院)等一整套与北京中央政府相差无几的机构设置,这里的官员品级也比北京相应衙门的大臣不低。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皇帝监工,官员们公务清闲,整天喝茶、聊天、抹牌、下棋,闲得发慌。


  在留都南京混事的官员,主要有三类人:
  第一类:文臣。有六部的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六科的给事中(言官),都察院的都御使、御史,翰林院侍读学士等等,大约二三百人。
  这些人跟北京的实权人物一样,都是凭科举考试上来的,学历一样,但命运不同,有的还因性格或政见的原因,不受皇帝待见,就像海瑞同志一样,于是给打发到“天高皇帝远”的南京来了。
  但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史可法同志与他们不同。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万历二十九年(1601)出生,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县)人,他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东林党元老左光斗。
  史可法文武兼备,崇祯元年(1628)进士及第后,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猛进。治理地方兴利除弊,卓有政声;统率军队南征北战,屡立军功。连崇祯皇帝也非常欣赏他的才干,准备提拔他到北京担任国防部长(兵部尚书)。有人对崇祯说:“有可法淮扬就安定,无可法江南就危急,还是让他留在南京吧。”
  崇祯十六年(1643),崇祯任命史可法为南京兵部尚书,主管东南一隅的军务。他是南京文武百官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
  第二类:勋臣。主要是明朝初年那些开国元勋、靖难功臣的后代,品高爵显,但大多没有实职,实际上成了被中央政府包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只有在举办各种盛典的时候才出来站站队,摆摆样子。
  下面提出几个人,看大家是不是眼熟。
  魏国公徐弘基,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后人。
  怀远侯常延龄,开国第一勇将常遇春的后人。
  灵璧侯汤国祚,朱元璋的儿时玩伴汤和的后人。
  诚意伯刘孔昭,开国第一谋臣刘伯温的后人。
  忻城伯赵之龙,靖难功臣赵彝的后人。
  在这些家世煊赫的人物当中,地位最高的是魏国公徐弘基,官居“守备南京勋臣”,而最活跃的却是主持长江防务的诚意伯刘孔昭,他的正式官衔叫“操江提督”。
  当年足智多谋的刘伯温先生立下那么大功劳,却只封了个伯爵,其子孙又靠边站了二百多年,刘孔昭心中相当不平衡。如今,诚意伯刘孔昭靠走上层路线执掌了兵权,难免就气焰嚣张,咄咄逼人起来。
  第三类:内臣。说得好听点,叫宦官;说得难听点,是死太监。历代宫廷的后妃、宫女成千上万,为了保证皇帝一人独占和保持皇室子孙血统的纯正,用阉人做内臣真是古代帝王天才的发明。
  起初崇祯皇帝朱由检是痛恨宦官的,九千岁魏忠贤被逼得在客店上吊后,舌头伸出半尺长,但朱由检仍不想放过这个死太监,专门派人剁碎他的尸身,砍下脑袋挂在老家河间府一棵大树上示众。崇祯帝亲自处理逆案,将魏忠贤的同伙(阉党)全部捉拿归案,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但后来,朱由检的态度却改变了。因讨厌大臣们结党营私,窝里争斗,他把感情的天平开始向太监一侧倾斜。从此宫廷里太监人数激增,很多被派往各地充任监军。
  崇祯派到南京来的大太监叫韩赞周,担任南京内守备(官职名)。据史书记载,韩赞周还是一个不错的阉人,年纪一大把了,也没做过多少伤天害理的事,应该算是太监中难得的好人。
  在众多中国皇帝的心目中,太监才是最亲近、最忠诚的人。他们认为太监“无鸟一身轻”,没有妻子儿女拖累,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心目中只有皇上,能够全心全意为皇上服务。
  五代时有个南汉小朝廷,还曾专门制发过一个文件,规定凡想进入高层领导圈的男人,必须先阉割了,达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境界后,才有资格接受提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迎春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贾迎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宝玉的堂姐。出身尚存争议,常见版本原文:“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有版本则说是贾赦前妻所出、贾政之妻所出、贾政所收养女等等。红学界普遍认为是曹雪芹多次删改未定稿而造成的疏误。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贾迎春

登场作品
《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

生日
二月初二


性别


身份
贾府二小姐( 庶出)

结局
被虐待后上吊

目录
1角色介绍
2角色性格
3角色命运
4角色结局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介绍
贾迎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宝玉的堂姐。

出身尚存争议,常见版本原文:“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有版本则说是贾赦前妻所出、贾政之妻所出、贾政所收养女等等。红学界普遍认为是曹雪芹多次删改未定稿而造成的疏误。

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累金凤事件),她不追究。绣橘、探春、平儿设法要替她追回并惩处下人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一年后),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一载赴黄梁”),预示着荣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1]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性格
贾迎春的性格特点是比较耐人寻味的,在红楼梦里面,她虽然有一技之长,那就是她下棋不错,但是贾迎春在性格特点上是有着巨大缺陷的,她不会为人处世,这一点让她很吃亏。

在红楼梦里面,公认的最好欺负的人,贾迎春算是其中之一。这个也是贾迎春的性格特点导致的,贾迎春是没有母亲父亲不疼不爱的小姐,白白的顶了一个二小姐的身份。可是虽然是吃穿用度不用像寻常百姓那样发愁,因为自己尴尬的身份,所以下人们都喜欢欺负她。

这样说来,贾迎春的性格特点是有些软弱成分在里面的。在下人们偷她东西之后,哪怕那个东西是她很喜欢的,她也不会追回来了。贾迎春的性格特点里面还有不喜欢得罪人,所以也就任由那些丫鬟为所欲为了。

贾迎春的性格特点,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贾迎春嫁人之后。因为贾迎春性格特点里面的懦弱弄的贾迎春只知道哭哭啼啼。

贾迎春的性特点格里面,还有一个叫做心肠硬。一般而言,像她这样的小姐,都很善良,可是贾迎春却不是的。贾迎春的性格特点从小就秉持着一个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就算贾迎春自己被人打脸了,别人都欺负到了她的贴身丫鬟身上了,她还是不会为自己的丫鬟说一句好话的。就这样,贾迎春的性格特点里面的冷漠,让贾迎春失去了自己的贴身丫鬟。[2]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命运
贾府女子的不同婚嫁状况体现了她们之间不同的命运。在众多贾家权贵孙女的悲剧结局中,贾迎春嫁给债主被虐待致死算是最悲惨了。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也是封建时代女性沦为男人利用工具的一个体现。

贾迎春和贾探春同住在大观园里,同是贾母的孙女,然而命运却完全不同。贾迎春是贾赦的女儿,母亲是贾赦的小妾。贾迎春的生母没什么地位也就罢了,和仆人相比至少还是有名份的女人,在女儿被虐待的时候还可以照应下,贾迎春也不至于惨死,可惜的是在贾迎春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没有生母的庇护,父亲又重视利益对亲情冷漠,贾迎春如果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不可能得到亲人的爱护。虽然贾母把孙女都一起养在大观园,然而孙女众多,贾母也并没有对每一个孙女都公平对待。有着这样身世的贾迎春其实衣食上还是有保障的。如果她能醒悟在吃人的封建社会需要靠自己才能拯救自己的命运的道理,也许贾迎春的命运还不至于那么凄惨。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也从侧面体现出贾府的衰败。

贾迎春性格懦弱,老实,同时也冷漠自私。虽然她长得不丑,可是却没有处好与别人的关系。在作者笔下众多女子中,哪怕是仆人平儿,也有自我反抗摆脱厄运的例子。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有关联却又没有直接关系。贾迎春的老实,软弱,不懂反抗,一味退让最终酿成了悲剧。她的父亲把她当成还钱工具将她嫁给债主孙绍祖。她被虐待后回家哭诉,没有母亲,没有父亲更没有兄弟姐妹的搭救,自己也不知道反抗,最终的悲惨命运是惨死在流氓丈夫的手下。[3]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结局
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由父母作主,安排婚嫁之事。贾府的众多女性的结局都是嫁人,婚姻决定了女性的命运。贾迎春在小说中的身世比较凄惨,生母早逝,性格又比较懦弱老实,因此这些最终决定了贾迎春结局是悲惨的。

贾氏女婚嫁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整个贾府得势就是因为贾家一位女子嫁入了皇宫,成为了贵妃的原因。作者给每一个女子都安排了相应的结局,为了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真实黑暗,贾迎春结局被设定成了嫁给豺狼虎豹孙邵祖,最后被虐待凌辱致死。这样的安排是有原因的,第一,虽然是贾家的孙女,但是古代社会的女性婚姻也只是家族利益的工具。这反而更加烘托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爱情的可贵;第二,贾府的衰败也从贾迎春的结局中提早的体现出来。贾赦的欠债抵押女儿,体现了贾府的经济实力衰退,孙绍祖肆无忌惮的虐待贾老太的孙女,也能看出贾府的势力开始衰弱。这也许是作者安排这样的情节的用意之一;第三,作者塑造了一个懦弱无能没有反抗意识的女性角色,这样的女性在书中多是结局悲惨,林黛玉的死也是相同的原因。

贾迎春结局,由父亲安排嫁给品行败坏的孙家,最后被丈夫虐死。这样的结局其实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残酷礼教导致的。红楼梦中女性的结局更能给现代的女性一个警示,任何时候,女人都应该自强自立,依附于他人,不懂得自救反抗,也许就有可能像贾迎春一样,死于非命。[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3: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和贾迎春的手足情
三生石畔绛珠草 2016-07-16   |  1125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宝玉和贾迎春,原是堂姐弟。迎春是姐姐,宝玉是弟弟。贾迎春虽然是贾赦女儿,大约亲生母亲死后,就为贾母所养,在王夫人这里调教了。因此,贾迎春和贾宝玉一样,是奉养于贾母王夫人膝下的,直如亲姐弟一般。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紫菱洲歌 王立平 - 永远的红楼梦

贾迎春虽然是庶出的女儿,但在贾母这里,丝毫感觉不到差异。反而是在亲爹贾赦那里,庶出的感觉尤其强烈。爹爹视而不见,后母也不待见,同父异母的哥哥贾琏异常冷淡,嫂嫂也乐得不管,在大房,贾迎春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庶出的女儿。



因了这些,小说虽然没怎么写宝玉和迎春的交集,但于宝玉而言,于迎春而言,自有一段感佩在心内。



贾迎春视王夫人如亲娘,自然视宝玉如亲弟。我们看宝玉闹任何笑话,做任何荒唐事,说任何非分的话,贾迎春都没有多加评论,作为姐姐,她总是默默地看着这个弟弟任性而为,从不挑他什么错,不揭他什么短,不拿他取笑逗乐,这也是一种爱,只是深埋在心底。



贾宝玉也许迎春姐姐在家中的时候,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体会不到她的价值,一旦离去,方觉得没了这个姐姐,这个世界竟然也不圆满,也少了些什么。



姐姐要出嫁了,陪了四个丫鬟过去,弟弟原本应为姐姐高兴才是,可是宝玉的反应却是这样的:




又跌足自叹道:“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



在宝玉的眼里,迎春也是干干净净来到世上的女儿,从此怕要遭荼毒了:     



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帐翛然,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


这里的“故人”,既可理解为旧人故交,也可以理解为逝去之人,不祥之语也,已然预示着迎春的悲剧。

      

宝玉有感于迎春的离去,遂赋诗一首:



  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一夜秋风,吹散了像荷花般纯洁的迎春姐姐的倒影。蓼花菱叶为繁霜重露压迫着那细细的枝蔓不胜哀愁。从此再也听不到迎春姐姐在漫漫长日手谈时下棋的声音,只留被燕泥污染的棋盘。古人和朋友惜别时尚且不舍,何况今日离去的是我的手足!



宝玉此诗情深意长,最后两句更是催人泪下。他对迎春的感情,于此来了个总爆发,令人不忍。宝玉和迎春貌似平淡,毫无交集的关系,其实暗含着深厚的姐弟之情。这是在惜别迎春,也是在哀叹迎春,迎春的命运已昭然若揭矣。宝玉以这样一首诗,来送别他亲爱的二姐姐。



编辑配图:小小外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3: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贾宝玉和贾迎春的婚姻在不幸中早已织满了苍凉?
2020-08-25 15:01


一、贾宝玉与薛宝钗:《红楼梦》中一厢情愿的"金玉良缘"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一号,小说的一大主线便是围绕贾宝玉的婚姻来呈现的。这位视女子为"水做的骨肉"的叛逆公子,因不喜念书、爱厮混在女儿堆中生活而著称。

他原本与表妹林黛玉彼此喜欢相互有情,有"木石前盟"的姻缘,系天作之合。

只是,同为"金陵十二钗"之首的宝姑娘薛宝钗的介入,打破了"宝黛配"的约定俗成。兼之后来林黛玉的父亲在巡盐御史任上病逝,林黛玉一下双亲亡故,林府自此凋落。贾母尽管疼爱外孙女林黛玉,但王夫人、薛姨妈、贾元春力挺"金玉良缘",从贾府利益的大局考量,贾母也不便硬性作主再支持两个玉儿的婚姻大事,只得同意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以期在世家与皇商背景下的强强组合,可以实现"贾薛"家族的东山再起。



这是典型的"政治联姻",如同当年的元春入宫后来当上贵妃一样。

不过,这是想当然的红楼一梦。

就在宝玉宝钗大婚之夜,林黛玉焚烧了与宝玉往来的所有诗稿,泪尽而逝,还了前世当"绛珠仙草"时作为神瑛侍者的贾宝玉用雨露浇灌仙草的恩情。

贾宝玉得知自己深情的林妹妹离去后,也失去了生活的张力,与薛宝钗共度了一段尴尬的婚姻生活后,最终与侄儿贾兰一道参加完科举考试,便随一僧一道"度脱"而去,还原为补天石,归位青埂峰,只留下孤苦的薛宝钗在贾府形似槁木地过着寡妇生活。



"贾薛"家族后来到底还是未能"东山再起",最终在"一损俱损"中湮没于滚滚红尘。

可见,贾宝玉与薛宝钗拉郎配式的政治联姻,在无可奈何中早已织满了悲凉!

这样的婚姻,注定着悲哀,怎可能心想事成?



二、贾迎春与孙绍祖:五千两银子抵债交易下的不幸婚姻

老实、懦弱又乏才情的贾迎春乃是贾府中的"二姑娘",系贾赦的小妾所生,邢夫人只是继母。因父亲贾赦对子女漠不关心,邢夫人又对贾迎春鲜及呵护,同父异母的哥哥贾链对她这个妹妹也没什么兄妹感情。

以致贾迎春的少女生活十分缺爱,尽管后来被奶奶贾母接到大观园生活,仍形成了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和胆小怕事的性格。

如在累金凤事件中,贾迎春作为主子不仅不惩处犯错的下人,还对替她出气的平儿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以致小厮兴儿暗地里说她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诶呦一声。



更悲哀的是,父亲贾赦因欠"世交之孙"孙绍祖五千两大洋,便将女儿贾迎春许配给孙绍祖为妻。这孙绍祖虽袭有"指挥"之职,人品极差,乃是一个五大三粗、骄奢淫逸、作践妇女的虐待狂。

可怜的贾迎春不懂得反抗,唯父命是从,嫁给恶根孙绍祖不过一年的时间,便被虐待致死。应了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可见,父亲贾赦为女儿贾迎春指派的婚姻,哪有一丝亲情成分在?他根本没有为女儿着想,不过是把女儿当作还债的工具罢了!

面对贾赦这样的父亲,子女在感伤不幸之际,在自己的人生大事上,不可听之任之,要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才好。

是为记。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3: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归途如虹|司棋的悲剧
2024-05-21 08:05:09 来源: 红楼梦研究 上海  举报
0
分享至


公众号ID: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归途如虹

司棋是贾迎春的丫鬟,她和表弟潘又安私定终身,在大观园里偷情,被鸳鸯发现了。

在古代,私定终身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司棋和潘又安苦苦哀求鸳鸯保守秘密。可是,他们想不到,他们遗落在大观园里的绣春囊让他们的私情被众人知晓了。

司棋是一个脾气很硬的姑娘,因为没有吃到鸡蛋羹就带着一群丫鬟去厨房大闹。她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想要夺取厨房的管理权。她的这些作为自然会让她遭人恨。

司棋算得上一个颇有勇气的人,敢于在一个不允许自由恋爱的年代里追求爱情。可是,她却因此声败名裂,被赶出了大观园。



司棋和潘又安如果只是互生好感,私定终身,他们不至于付出巨大的代价。可是,他们却没有克制住欲望,在大观园里偷情,还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绣春囊。这就使得他们的行为涉于淫滥,不容于世了。

而且,司棋只是一个没有特权的丫鬟,是没有自由的人。所以,她做出了有辱贾府名声体面的事,就只能被撵走。她也舍不得,但是她没办法。她哀求贾迎春替自己求情,可是贾迎春性格软弱,缺乏主见,根本帮不了她。贾宝玉倒是同情她,但是也不能去找母亲王夫人求情。因为这样做不仅无用,还有可能让司棋被误会成勾引少爷的人,加重司棋的罪过。

司棋不觉得后悔,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她可能只是觉得自己大意了,没有把事情做得足够隐秘。

讽刺之处在于,邢夫人原本是打算为难王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陪房王善保的外孙女,害得迎春失去了一个丫鬟,名声也受损了。可见,害人终害己。



其实,要说司棋多么冤枉,也谈不上。就算是在今天,也没有几个雇主能够接受保姆在自己家里和对象亲热。可是,司棋如果仅仅只是被撵走了,她的命运还不算太悲惨。司棋真正的悲剧在于她的爱情也得不到成全,在于她的社会性死亡。

司棋就像今天很多被网暴的人一样,被剥夺了人之为人最起码的自尊。她不仅失去了工作,还被视作“狐狸精”,失去了在社会上继续生存的可能。

如果王夫人听从王熙凤的建议,暗中查访,司棋即使被人发现了秘密,也不至于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公开撵走。可是,王夫人却听信了谗言,决定公开抄抄检大观园。这样一来,司棋的秘密就变得众人皆知了,她还如何存活呢?

而向王夫人进谗言的,就是司棋的外婆。可见,司棋的秘密除了她和潘又安之外,真的就只有鸳鸯知道了。



司棋和潘又安最大的错处不在于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而在于他们操之过急,且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偷偷摸摸亲热一下不会有人得知。结果,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司棋的悲剧不仅仅是“吃人”的封建礼教造成的,也是她自身的性格造成的。

爱情很美好,但是如果因此失去了理性,就有可能造成悲剧。

中学生因早恋而成绩一落千丈、女大学生因未婚先孕而退学、年轻人因纵欲而患病等事件一次次告诫我们,爱情不仅仅是欲望的满足和情感的冲动,也应该是对人生的负责,必须建立在自重的基础之上,否则就很有可能会是飞蛾扑火。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楼刘姥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29 00:59 , Processed in 0.0604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