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0|回复: 0

[化神] 7566--浦薛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785
发表于 2022-12-17 15: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定天球赤经零点与地球经度零点对齐(同地球仪)
———————————————————————
黄纬  北纬  11度02分37秒
出生  钟表时间  公历 1900年02月05日 10时06分16秒  农历  庚子鼠年正月初六
子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900年02月05日 00时18分53秒  地点  紫金山天文台
午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900年02月05日 12时18分55秒  东经  118度49分00秒
巳时  钟表时间  公历 1900年02月05日 09时18分55秒  北纬   32度04分00秒
                                 至 11时18分55秒
十神      伤官    劫财    日元    比肩
乾造       庚      戊      己      己
           子      寅      酉      巳     (日空 寅卯)
元运  上元二黑运  节后第1天
大运  交运时间  公历 1909年01月05日 06时24分  顺行
十神   比肩    伤官    食神    正财    偏财    正官    七杀    正印    偏印    劫财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始于   1909    1919    1929    1939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实岁    8岁    18岁    28岁    38岁    48岁    58岁    68岁    78岁    88岁    98岁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浦薛凤
图片来自快报
基本资料
性别  男
出生   (1900-02-05) 1900年2月5日
国籍  中华民国


[url=]浦薛凤[/url](生1900年2月5日-1997年1月7日殁),原名瑞堂,号逖生,江苏常熟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学者。


目录 [[url=]隐藏[/url]]

经历
  • 1900年2月5日生于江苏,14岁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和闻一多罗隆基吴泽霖吴国桢等同班。
  • 1921年赴美留学,就读明尼苏达翰墨林大学
  • 1923年9月改读哈佛大学
  • 1926年夏天,放弃博士学位,绕道欧洲返国,先后执教于东陆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 1933年夏天,进修于德国柏林大学
  • 1939年3月踏入政坛,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一职,兼任中央日报主笔,曾出席顿巴敦橡树园会议,起草联合国宪章议条。1949年避居台湾,历任国立政治大学教务长兼政治研究所所长。12月16日,任命浦薛凤为台湾省政府秘书长。曾经四度担任台湾省政府秘书长[1],人称“逖公”,曾写有《修身楷模》一书。
  • 1962年应美国学术教育基金会之邀请,赴美教学,担任桥港大学教授,写有回忆录有三册,即《万里家山一梦中》、《太虚空里一游尘》、《相见时难别亦难》。与妻陆佩玉育有一女三男。晚年定居美国
  • 1997年1月7日洛杉矶去世[2]。另撰有《西洋近代政治思潮》、《现代西洋政治思潮》等书。

建国前事迹

清华园求学时,[url=]浦薛凤[/url]和闻一多罗隆基吴泽霖吴国桢等同级,1921年毕业后留学美国,攻读政治哲学。1926年,留学回国先后执教东陆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浦薛凤从政,担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参加过重要的国际会议。1948年秋,浦薛凤到台湾省政府任秘书长,身栖政治和教育两界。1958年,梅贻琦在台湾任“教育部长”时,由于感念师恩,浦薛凤任“教育部”政务次长,辅助其师梅贻琦。浦薛凤的人生经历和顾毓琇类似,两人都以高夀终,晚年享誉学界,桃李满天下,又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擅长古典诗词创作。

[url=]浦薛凤[/url]交往圈子多是清华学者,兼及吴稚晖于右任、王宠惠等民国政界要人。学者风度,文人性情,浦薛凤作诗唱和、书信来往,书中收录的新旧诗作和名人书札,如杂花生树,令人目不暇接。

清华读书时,闻一多与浦薛凤同住一室,先后担任《清华周刊》的总编辑。闻写给浦的古体诗云:“葱汤麦饭撑肠胃,明月清风放胆眠。自是读书非习政,不妨避世学逃禅。”一直到抗战初期,闻一多都是“何妨一下楼”(郑天挺语)主人,大约是“读书非习政”的想法使然。很快,闻一多由目不窥园的学者转为民主斗士。1946年,联大复员撤离昆明之际,闻一多喋血西仓坡,历史宿命无处可逃。 浦薛凤和闻一多都是五四学人,当年他们在清华读书,参加了五四运动。这一代人或治学,或从政,人生的选择与时代潮流紧密相连,也与个性、趣味、爱好有关。浦薛凤虽然是治政治学,与罗隆基相比,对政治并不热衷,反而有几分难得的清醒。他虽然做官,大多数是技术性官员,再加上诗书怡情,文人气质是其精神底色。抗战时期,浦薛凤和吴文藻同在重庆国防最高委员会任职,两家过往甚密。浦薛凤患病,冰心写浣溪沙《水仙》慰问。浦薛凤感动之馀,提笔写《瓶中红梅》唱和。浦薛凤的友人顾毓琇、浦江清、萧公权、吴景洲等获知后,纷纷唱和,梅贻琦也写了一首浣溪沙,可谓极一时之盛,传为佳话。

读《海外拾珠》,看到抗战时期陈寅恪昆明所作《翠湖书所见》一诗墨迹(不见诸《陈寅恪诗集》),可谓意外的惊喜。虽然是印刷品,一睹陈寅恪诗作墨迹,还是很激动。陈寅恪的书法,和蔡元培的书法一样,字并不见佳。《翠湖书所见》诗曰:照影桥边驻小车,新妆依约想京华。短围貂褶称腰细,密卷螺云映额斜。赤县尘昏人换世,翠湖春好燕移家。昆明残劫灰飞尽,聊与胡僧话落花。陈氏的这首诗后还有一句附言:“庾子山哀江南赋云,谈劫尽之灰飞,辨常星之夜落。今日必有南京明星流落昆明者矣。一笑。”《翠湖书所见》一诗手迹,不仅可以看到陈寅恪作诗修改的过程,而且从附言可知,陈氏诗作无意发表,多是给圈中朋友看的。陈寅恪的这首诗,可见抗战时期清华学者的思想情感。和浦薛凤的诗与书一样,漂泊西南,离乱弦歌,诗史交融,见证抗战史;诗歌合一,书写抗战文化一页。

私人收藏的珍贵照片,众多名家的书信影印件,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收录胡适的海外轶函),更重要的是,带有学人手的温度和性情趣味的手札,可见百年中国历史演进的缩影。[3]


参考资料

  

取自“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浦薛鳳&oldid=3112230”                                                       
分类



  • 本页面最后编辑于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1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7-3 19:28 , Processed in 0.0674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