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2次拒收北静王的礼物后果是什么?宝玉沦为乞丐才知道!
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中最有风骨的一个人,最能体现这一点是她先后2次拒收北静王的礼物。 第一次拒收礼物发生在二进荣国府。 林黛玉回家将林如海的后事处理之后,贾琏将她从姑苏带回荣国府。 贾宝玉和她久别重逢,为了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意,将北静王送给鹡鸰香念珠,郑重送给林黛玉。 林黛玉道:“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要它!”掷而不取。(《红楼梦》第16回) 第二次拒收礼物发生在秋雨之夜。 天气转凉,贾宝玉夜里探望林黛玉。 林黛玉看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便夸雨具细致精巧。宝玉据实相告,并主动表示向北静王索取一套送给林黛玉: “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了画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红楼梦》第45回) 林黛玉为何2次拒收北静王的礼物呢? 主要源于她对官场的认知,以及认知后的屈服。 林黛玉出身世族之家,父亲在世时,交往的都是官场中人,她的授业恩师贾雨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迷。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林黛玉,不热衷于读书做官之事,却是熟悉官场规则,知道位高权重,皇权至上。 贾元春省亲,她仍然如同大家一样,以能受到贾元春的肯定为荣。无论是当晚做诗,还是后来所题匾额,都把贾元春的肯定作为荣耀。 北静王是四王八公中功劳最高的人,他给贾宝玉鹡鸰手串是北静王所赠,但皇帝赏赐之物;雨具虽然用途简单,却不是一般礼物,危难之际,就是一种护身符。 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林黛玉对官场的认知,决定她做事的原则,拒收北静王的礼物,而让贾宝玉独立拥有两件东西,最终保护了贾宝玉。 林黛玉死后,贾府被抄家,贾宝玉迎来了生命最灰暗的时刻,他和贾府众人被关押到狱神庙问罪。(依据:《红楼梦》第二十回,李嬷嬷说起撵走茜雪被撵走之事,脂批批注: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 很多人认为,“狱神庙”是设在监狱里的一种庙堂或神案。其实不然,“狱神庙”不是监狱里的建筑,而是监狱之外的建筑。 学者胡晨依据关汉卿《绯衣梦》及明《三刻拍案惊奇》及《三侠五义》等有关狱神庙情节做出论断, 推测出狱神庙不是监狱, 也不是囚禁死刑犯的场所, 狱神庙是庙, 不是狱, 它不是关押囚犯的场所, 它是安置案件有关人员(包括证人、首告、涉嫌者, 等等)的一座庙宇, 让“归案备质”的人有一个听候传呼的栖身之所。 落魄在狱神庙之际,亲朋好友开始营救宝玉。(依据:《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林红玉与佳蕙闲话,脂批批注: 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最有能力的救人是北静王。 贾宝玉被关押,北静王明哲保身,轻易不会出面,直到有人将把鹡鸰手串和雨具呈送给他,北静王念起想祖上之情,才会伸手相助。(依据:《诗经·小雅》中的《常棣》写道,“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是指“鹡鸰落在原野上,兄弟们闻讯赶来救它的急难。”) 因为北静王出手搭救,贾宝玉没有入牢,而是流落街头当了乞丐,过上了“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的生活。(依据:《红楼梦》第十九回,贾宝玉去袭人家里,脂批批注: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 所以,从贾宝玉最终的人生结局来看,他最终能逃出生天,沦为乞丐生活,一个重要因素是林黛玉拒收北静王的2件礼物起了作用。 作者:小涵读书。一个有温度的人,有一支带温情的笔,熟读不同版本《红楼梦》,我不挖热点,不追八卦,只求每天写一个《红楼梦》的新故事,在不断探寻故事中,伴您共同感受文学之美。 写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在一瞬间就能给予我一生写作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