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5|回复: 2

朱慈焕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62
发表于 2022-5-5 15: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慈焕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15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url=]编辑[/url]吧!

朱慈焕(1636-1641),男,汉族,明思宗朱由检第五子(《崇祯实录》作“慈䌭” [1]  ),母田贵妃。 [2-3]  



本    名朱慈焕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636年 逝世日期1641年 [3]  谥    号悼灵王
目录



朱慈焕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悼灵王朱慈焕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九莲菩萨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宫中像作九莲座,故云。帝念王灵异,封为孺孝悼灵王玄机慈应真君,命礼臣议孝和皇太后、庄妃、懿妃道号。礼科给事中李焻言:“诸后妃,祀奉先殿,不可崇邪教以乱徽称。”不听。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宣显慈应悼灵王,去“真君”号。 [3]  

朱慈焕人物争议编辑 播报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清廷发生朱三太子案。据《清实录》记载,被怀疑为朱三的王士元自称“崇祯第四子”(即朱慈炤)。 [4]  但民国年间成书的《清稗类钞》则称,王士元自称系朱慈焕,恰恰就是民间所传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子,一说为皇三子朱慈炯,一说为皇五子朱慈焕,因序齿方法不同导致差异), [5]  这种说法与《清实录》多有抵牾。

朱慈焕艺术形象编辑 播报
2003年电视剧《皇太子秘史》:高明饰演朱慈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62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15: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慈焕抓逃在行动:明朝的朱三太子最后怎么样了?

更新日期:2022-01-23 10:46:25  来源:中医养生网


导读明末朱三太子朱慈炤,实为崇祯第四子朱慈焕抓逃在行动。崇祯有七子,夭折三子。朱慈炤在成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故称朱三太子。明灭,朱慈炤仅13岁,辗转从京城至河南回到安徽凤阳,被王姓乡绅了解身世后认为儿子,改名王士元(倒读“原是王”谐音)朱慈焕抓逃在行动。王乡绅去世后,朱慈炤流落到江南削发为僧,被胡姓乡绅招为女婿,以教书为生。之后又娶妾,生6子3女,还有一个孙子,成为浙东名士经人介绍,他到山东人家教书,改名张用观朱慈焕抓逃在行动。75岁时,他...



明末朱三太子朱慈炤,实为崇祯第四子朱慈焕抓逃在行动。崇祯有七子,夭折三子。朱慈炤在成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故称朱三太子。

明灭,朱慈炤仅13岁,辗转从京城至河南回到安徽凤阳,被王姓乡绅了解身世后认为儿子,改名王士元(倒读“原是王”谐音)朱慈焕抓逃在行动。王乡绅去世后,朱慈炤流落到江南削发为僧,被胡姓乡绅招为女婿,以教书为生。之后又娶妾,生6子3女,还有一个孙子,成为浙东名士

经人介绍,他到山东人家教书,改名张用观朱慈焕抓逃在行动。75岁时,他在山东被清廷捕获,妻妾和女儿均自缢而亡,所有男性被处死,朱慈炤被凌迟。唯一的孙子朱钰宝下落不明。至此,明朝皇裔被斩尽杀绝。

死刑犯被枪决时,为何一定要跪在地上?是不是因为害怕他们逃跑?

不是他们愿意跪下朱慈焕抓逃在行动,是尽可能要求他们跪下,这样的姿势便于完成任务。当然了,这也使旁观者觉得他们在低头认罪。

有些犯罪分子朱慈焕抓逃在行动,作案是残忍手辣,死到临头时,大都无法克服巨大的恐惧,不是他愿意跪,而是根本站不起来,也许,在去刑场的路上,他们已经魂飞魄散了。那时候的他们,像一具行尸走肉,任人摆布,直到一声枪响。但是往往恐惧到极点的人,其实看起来是平静的,因为他们连恐惧的表情都做不出来了,连眼泪都不会流了。

有些人看起来很害怕,是因为他脑子里还有正常逻辑,我一个当过法警的朋友告诉我,他遇到过一个情绪激动的死刑犯,临刑前什么都不吃,烟也不抽,就是问:很快吧,很快吧。我们的法警安慰他说:你要配合好,都是很专业的,听从安排,很快就没事了,你要不配合,会很疼。那个犯人的表情,由恐惧,变成了讨好,好像病入讨好医生,希望打针轻点儿那样。

也有真不怕的。一个抢劫犯,伙同外人,抢劫了自己的表哥表嫂,为了灭口竟然捅死了两个人。他自知罪孽深重,但内心有不甘,执行时好像需要很大的力气才按跪下,他身躯挺直,像一个叹号。叹息人生末路,亲人抛弃,后来据说无人收尸。

人生苦短,正路千万条,走斜路者,咎由自取。

让康熙等清朝统治者如芒在背的“朱三太子”有着怎样的“魔力”?

在华夏历史上,坐龙椅的一般都是汉人。满清入关后,让许多有“华夷”观念的汉人接受不了现实,尤其是清初的“剃发令”等措施,严重打击汉人自尊心。

朱慈焕抓逃在行动:明朝的朱三太子最后怎么样了?

康熙从小就立志当一个好皇帝,想要富国强兵,想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是,仅仅因为他满人的身份,就让其得不到许多人的认可。反清复明之人,大多以此为由头。

朱慈焕抓逃在行动:明朝的朱三太子最后怎么样了?

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并迅速确定广泛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汉人身份。趁着吴三桂叛乱,京城有个叫杨起隆的人也坐不住了,开始秘密策划造反。

朱慈焕抓逃在行动:明朝的朱三太子最后怎么样了?

杨起隆原本就是一个市井之徒,想利用造反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些行为,严重损害清朝的利益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

朱慈焕抓逃在行动:明朝的朱三太子最后怎么样了?

为了煽动更多的追随者参与他的行动,杨起隆自封“朱三太子”,这就能与明朝遗民产生共鸣,让许多人盲从。

朱慈焕抓逃在行动:明朝的朱三太子最后怎么样了?

崇祯有七个儿子,明朝明朝灭亡后,三个没能活太久,四个流落民间。四个中又有三个被清军抓住杀了。仅有一个朱慈焕侥幸没被抓,被称之为“朱三太子”,成了一块象征权力的金字招牌。

朱慈焕抓逃在行动:明朝的朱三太子最后怎么样了?

杨起隆确实有非凡的洞察力,如果活在当下,一定是超级营销专家,将自己包装成“朱三太子”,很快就击中许多汉人老百姓的痛点,团队也迅速壮大。

人多了,就会鱼龙混杂,消息也容易走漏。康熙很快就得知,并严密注视杨起隆的动静。

1673年12月22日,镶黄旗有一个叫郎廷枢的监生,发现家里的裁缝行为反常,工作敷衍了事,见了主人也直接无视,这引起他的疑惑,于是对那个裁缝进行秘密监视。随后,他惊讶地发现,家里的仆人竟然在商量反清复明。

郎廷枢当场就傻眼了,立刻向康熙举报此事。接着,正黄旗的周公直也向康熙举报,他家如同老鼠窝,三十几个仆人聚集一起,准备反清复明了。

这些事让康熙有点后怕,他没想到天子脚下竟然有这么多人密谋造反。

康熙立即调集清军包围周公直的家,那几十位密谋者奋勇反击,但终究寡不敌众。抓住几十人后,朝廷又搜查出数百人。

康熙立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事三藩之乱,如果京城再乱,大清就会回关外了。他下旨关闭城门,全城搜查。

杨起隆听到风声后,立刻逃跑,但他的同伙就没那么幸运了,均被朝廷“咔嚓”。

杨起隆的“生意”,既没真正起来,更没有兴隆,但他的这个“项目”给了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启发,这件事让人觉得“朱三太子”的招牌很好用,能够吸引“顾客”。

后来,大清各地又发生几桩“朱三太子案”,全是依葫芦画瓢。

康熙对这些“朱三太子加盟商”,抓一个,灭一个,让那些试图反清复明的“朱三太子们”明白一个道理:“自古得天下之正者,莫如我朝!”遵守大清律例,给你活路,否则,让你永不翻身。

原创的“朱三太子”朱慈焕进入民间后,基本上颠沛流离,本想做一个普通老百姓,结果还是在年老时被抓。最后,康熙亲自下令,全家“咔嚓”。

秋媚说: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的地方就有各种经营活动。龙椅独一无二的稀缺性让它成了最高价值的“神器”,人人都想拥有。坐上龙椅的康熙,为了坐稳,就会防止抢龙椅的人,所以,任何像朱三太子那样的威胁、竞争因素,都会被及时清理出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62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15: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三太子晚年受审,康熙:你不是五岁就死了吗?那就再凌迟一次



青阳

青阳



实验工程师


144 人赞同了该文章




1708年,一个75岁的老翁,被清廷以“冒充前朝余孽”的罪名处以凌迟极刑。这个连碗都快要端不动的老翁不是别人,正是崇祯帝的第五个儿子朱慈焕。

明朝灭亡那年,12岁的朱慈焕和两个哥哥逃出皇宫,但很快就被李自成的部下俘获,两个哥哥先后死在了乱军之中,只有朱慈焕侥幸活了下来。李自成兵败之后,朱慈焕开始了流落江湖的飘零生活。








后来,他被一家姓王的故明乡绅收留,王乡绅给他改名王士元,叫他与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就这样过了五年波澜不惊的生活。五年后王乡绅病故,王家再也不愿意留下这个祸根,于是将他赶出家门,朱慈焕又开始了流落乱世。

再后来,朱慈焕隐姓埋名做过和尚,做过人家的上门女婿,还做过教书先生。曾经显赫的身世对于他来说,仿佛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化为了前世浮云。但是每一个故国入梦的深夜,那个无法改变也无法抹去的身世,还是会让他在幽幽叹息中惊醒。








他一生小心翼翼,安份守法,那里风声紧,就赶紧带着一大家子逃亡。几十年流落大江南北,尝尽世间冷暖。虽然一辈子受尽委屈劳累,不过总算是平平安安地活到了古稀之年,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又有了孙子,也总算儿孙满堂,膝下承欢。

特别是到了晚年,赶上康熙盛世,政治局面日益安定。康熙为了争取民心,六次拜谒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礼。特别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拜了明孝陵后,还向大臣表示要查访一个明皇室后裔,来管理明孝陵。虽然朱慈焕不敢出头去接受康熙皇帝的这个好意,但是皇帝对故明的态度如此“亲善”,他认为自己这辈子可以善终了。








可是,到了75岁那年,眼看着这辈子快要走完,没想到大祸还是不期而至。这一天,他正和人在书房下棋,突然闯进一队官兵,将他锁拿。

事后回忆,这滔天大祸的根源,竟是自己几年前的一次无心之语。那次老友来访,对饮良久,酒酣耳热之际,压抑了几十年的朱慈焕向他吐露了一点关于自己的“秘密”。按理来说,在那个环境下,这个秘密应该永远烂在心头才对。可是,人就是这么奇怪,几十年的压抑和身份的巨大落差在酒后给了朱慈焕急于倾诉的勇气。但是他没想到这一时之勇,竟然埋下了祸根。








不到一年,浙江一个叫做念一的和尚,就打着朱慈焕的旗号,在在大岚山起事。朱慈焕闻讯大惊,

立刻带着一个儿子由浙江逃到山东,他前脚刚走,后脚官兵就赶到了他的余姚家中。那时候他家中还“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闻听官兵来捕,气势汹汹,知道大事不好,除了一个儿子外,其他六个人“皆投缳,六命俱尽”。

而朱慈焕最终也没能逃过这注定的一劫。两年后,他在山东落入清兵之手。他当然是清白的,他说:“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负责提审他的官员们也知道康熙皇帝此前的旨意,所以并没有苛待于他。只是关起来伺候着,等着皇帝的旨意。

不料,事实证明,康熙皇帝所说的“查访明朝后裔”,其实是叶公好龙。如今,真的“朱三太子”落网,他大喜过望。虽然康熙一生都以“宽大仁慈”闻名,对手又是一个七十五岁手无寸铁的可怜老人,他却绝不放过。可是毕竟才说过厚待明室后裔,决绝的话断然不好说出口。

也许是知道康熙心虚,张廷玉奏称:“王士元自认崇祯第五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太监,俱不能识……明系假冒,其父子俱应凌迟处死。








而事实上,《明史》记载中的确有关于朱慈焕五岁夭亡的记载。但是,这些记载的真实性却要大打折扣,因为在明末清初各式各样的记载中,均可以找到朱慈焕幸存的证据。而且关于老太监的话也并不可信,试想已经过了六十多年,倘若真是明宫中幸存下来的太监,到此时最少也要七十多岁,却硬要根据童年的样貌,来辨认当年都不敢正眼去看的皇子,岂不是可笑。

然而,康熙可不管这些,顺水推舟就坡下驴,下令将朱慈焕凌迟处死,其子斩立决。

逃亡一生须发皆白的朱慈焕,被押上了刑场,眼看着两个儿子被斩首后,自己又被一刀刀凌迟。至此,崇祯的子孙被彻底消灭,真正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 18:34 , Processed in 0.0544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