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9|回复: 4

绛树两歌黄华二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发表于 2022-5-7 14: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读《红楼梦》-戚序-绛树两歌黄华二牍

行侠梦
2019-08-25 21:18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我们看被著名红学家俞平伯所赞赏的“戚蓼生序文”,“绛树两歌黄华二牍”是什么意思。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这一段里出现了两位高人,一位是“绛树”,另一位是“黄华”。相传“绛树”是唐代的歌姬,演唱技法高超,一人同时能唱两首歌。“黄华”是古代的书法家,在竹简木牍上写字时能够左右开弓,两只手同时写,而且写出的字体还不一样,一手写楷体,一手写草书。整段译成现代文就是:我听说“绛树”能同时唱出两支歌曲,一个声音从喉咙里发出,另一个声音从鼻腔里发出。黄华能同时书写两篇文章,左手写楷体,右手写草书。这种技法太神奇了,不可思议,我只是听说而已并未亲眼见过。

【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同时唱两首歌而不分喉鼻,同时写两篇文章而不分左右手,一个人同时唱两首歌曲,一个人同时书写两种字体,此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想到竟然在《石头记》里看到了。哈哈,神了。

“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结合《红楼梦》文本和脂砚斋批语来看,戚蓼生说出了作者独特的写法,“将真事隐去,留假语存焉”!将真事隐去,隐在哪里?隐在字里行间,需要用心读才能有所悟。留假语存焉,存在哪里?存在文章表面,乍一看就知道作者在写什么。

我在这里举例说明,《红楼梦》第一回的回目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如果只看表面,读过的朋友都知道,甄士隐坐在书房打盹,睡着了,梦里听见一僧一道说笑着讲故事,他上前搭讪,见识到了“通灵宝玉”。贾雨村是个落魄书生,穷困潦倒之时得到甄士隐的资助,科举应试一路风尘,心里却始终怀念着对他多看两眼的丫鬟“娇杏”,贾雨村把娇杏当作风尘中的知己,后来先纳娇杏为妾,等老婆死了又把娇杏扶正。可这都只是表面文章。

如果用心去读,作者所谓的梦幻,是指梦幻一样的人生,是说甄士隐的家庭,从幸福安逸到艰难贫苦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发生在转眼之间。甄士隐经历了如梦似幻的大半生,始通灵,选择跳出红尘遁入空门。作者还用乡绅甄士隐的小家庭引出权贵贾宝玉的大家族,甄士隐家衰败的开端是仆人霍启丢了甄士隐的唯一的女儿甄英莲,甄英莲,这个女儿真应该可怜。贾宝玉家衰败的开端是贾政和王夫人唯一的女儿贾元春被送进皇宫选秀,贾家是皇帝的仆人,这个故事仍然是仆人弄丢了女儿,这个女儿原应该叹息。甄士隐家衰败的高潮是一场大火,葫芦庙失火了,“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贾宝玉家衰败的高潮是一次抄家,大家族嘛,亲朋好友、门生故旧,肯定也是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个利益集团斩草除根,《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正册,最后一首秦可卿的判词写得很清楚,“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葫芦庙失火就把隔壁甄士隐家烧了个精光,荣国府和宁国府可不是简单的隔壁邻居,两府本是一家,祖上兄弟分家,但是大观园的建造,拆了两府的院墙,占了两府的地,这种亲近程度和抄家时的被波及程度是成正比的。

再仔细想想,“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这娇杏只是甄士隐家的丫鬟,绝配不上“闺秀”二字。《红楼梦》开篇是这么说的,“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yu甘餍yan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假语存,是作者要为自己所敬所爱的闺秀立传,是作者要为前半生“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立传,要为世家望族中精通琴棋书画,才貌双全、品行优良的女子立传,当然了只有这样的女子才称得上“闺秀”。

戚蓼生看出《红楼梦》的作者是神人,一人能同时唱两首歌,一人能同时写两体文章,所以戚蓼生才如此的赞叹!也正是因为作者这种高超的写作方法,使得不同的读者,或者同一位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是《红楼梦》能附和广大读者的口味并令人常读常新的根本原因,在这里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感谢大家对行侠梦的支持,欢迎喜欢《我读红楼梦》系列视频的朋友能给予关注和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14: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jiàng shù]


绛树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绛树》是神话传说中的仙树;也用作古代歌女名,亦借指美女;同时用作珊瑚的别名。 [1]  





书    名绛树 别    名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作    者陈代徐 类    别杂曲 原作品记忆的红皮书 译    者圆圆曲 出版社古代 出版时间汉代 页    数179 页 定    价无价 开    本759*1235 装    帧精装



目录

1 词义
2 传说中的仙树
3 绛树命名
4 古代歌女名
5 绛树所处时代
6 珊瑚的别名
7 绛树两歌
8 文学描述
9 后记

   


词义

编辑

 播报

绛树

词语名称:绛树

词语解释: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2.古代歌女名。亦借指美女。 3.珊瑚的别名。

   


传说中的仙树

编辑

 播报

《淮南子·墬形训》:“﹝昆仑山﹞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唐曹唐《小游仙诗》之八二:“绛树彤云户半开,守花童子怪人来。”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行宫开量门的南面,长着一棵巨大的绛树。绛树会自己唱歌,常有仙人至此树下坐听,声腔韵节一丝不乱,无不称奇!

绛者,大赤也。现实中的绛树指的是深海里的奇珍———珊瑚。仙山玉树固然好,但它虚无缥缈,而珊瑚却是凡尘珠宝中唯一有生命的千载灵物。它温润可人、光泽艳丽,兼具了海的沉静与火的热烈。

   


绛树命名

编辑

 播报

黄帝行宫开量门的南面,长着一棵巨大的绛树。树下,住着六个脑袋、遍体杏黄、红爪的嚣鸟,四只脚的蛟龙和蝮蛇、长尾猿、豹、诵鸟、雕,以及那个不怕割肉的视肉等等。而绛树自歌,若二人坐听,声腔韵节一丝不乱,世人称奇!后世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写了四句诗: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就是指此。他所咏的是古代的珊瑚雕刻摆件。由此可见我国在唐代以前,已有雕艺精湛的珊瑚雕刻。在汉代南越王赵佗所献的绛火树,材料就是用红珊瑚,亦称为贵珊瑚。 现今的珊瑚透雕,像附图的绛火树瓶,不纯是用手雕,而是借助一些机械工具的帮助;不过雕刻工艺师仍极力保存珊瑚雕艺的传统特色,利用珊瑚枝自然地散开的独有造型和艳丽奇彩的色泽。自舜以来,虞舜制陶成邑后,就喜欢把珊瑚雕成花瓶、酒樽、香炉、仙女、神像与龙凤等;但由于珊瑚的硬度不是太好,所制陶瓷及珊瑚的枝条弯曲及粗幼不一,故要保存完美委实很难,它们容易断裂。而质优的珊瑚比较坚密;若质稍劣者就易破损或有裂痕及至远古,黄帝行宫开量门的南面生长的绛树,虽亦高大,却犹如后世之质优的珊瑚,天界仙神多不以此为食,而只为观赏或听其绛树自歌而异。若某神君大仙兴趣高涨之时,亦不免载歌载舞几千年几百年的,也保不齐会是这个样子!说到这儿,大家就可以知道了:中华远古第一次命名绛树还是我们轩辕老祖黄帝登基时御封的树名呢!

   


古代歌女名

编辑

 播报

亦借指美女。

(1)三国 魏曹丕《答繁钦书》:“今之妙舞莫巧於 绛树 ,清歌莫善於宋臈。” 南朝 陈徐陵《杂曲》:“ 碧玉 宫伎自翩妍, 绛树 新声最可怜。”

(2)唐张鷟《游仙窟》:“韩娥、宋玉,见则愁生; 绛树 、青琴,对之羞死。” 清吴伟业《圆圆曲》:“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 绛树 出雕阑。”

(3)魏武时之宫女。据说,绛树表演时,可同时演唱两支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使二人听之,此两声皆不乱也。比喻技艺神奇!

   


绛树所处时代

编辑

 播报

绛树所处的时代说法不一,有说唐代的,有说汉代的,也有说魏朝的。

南朝陈代徐陵有诗曰:“碧玉宫妓(伎)自翩妍,绛树新声最可怜”(徐陵《杂曲》)

另《乐府诗》中有“绛树摇风软,黄鸟弄声急。”的句子(费昶《长门怨》)。

一位六愚先生解释说:绛树,魏时著名歌女。(魏·曹丕《与繁钦书》,“今之妙舞,莫过於绛树。”)

吴伟业《圆圆曲》中有“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的句子,以“绿珠”“绛树”指代陈圆圆。其注释说:“绛树:汉末著名歌女,借指圆圆。”(解释见:《元明清文学概述》)

《辞源》上面解释说:绛树为古代歌女名,姓氏时代不可考。《辞源》同时引用了曹丕的《与繁钦书》。若以曹丕的年代推算,“唐代说”应该是不准确的。

   


珊瑚的别名

编辑

 播报

“绛树无花叶,非石也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唐代诗人韦应物歌咏得这种不长花叶的绛树即是红珊瑚。在我国古代又称为“火树”。

人们还常常将其饰以其它珠宝,制成所谓的 “玉树”。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宝物。

古罗马人常把珊瑚挂在小孩的脖子上,祈求神灵保护孩子不出危险。

一些航海者相信佩戴珊瑚可以防闪电和飓风,使海浪平息,旅途平安。

1980年,我国台湾省望安乡花屿村的复兴号鱼船,在中途岛附近幸运地捞获一株特大的红珊瑚,颜色为桃红色,高1.5米,主根直径12厘米,重约60公斤,被一台商以600万新台币购得。

   


绛树两歌

编辑

 播报



寒假时候就收到朱老师的邮件,说新作《记忆的红皮书》已出版,要给我们寄。后来拿到书,草草看完,惭愧的是,关于这本书,我到都没留下只言片语。这几日呆坐室中,想来自己生命中的二十载光阴恍然已逝,而留下的只是空空的躯壳。生命中那么多的偶然让人无力,而我们能把握的,只有阅读。关于这些阅读的碎片,突然觉得有必要记下点什么,于是有了这些零碎的文字。
本书简介:朱大可的话语,被许多人称作“朱语”,是一种感性和理性交织的隐喻式书写,多年来受到许多青年读者的喜爱和模仿。本书是作者20多年来诗歌、散文、随笔和小说的大部分精华的集成,其中一些篇章堪称现代汉语的杰作。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邃见解,被编织在绚丽而坚硬的语体里,形成独特的叙事一阐释风格。书中图片亦是隐喻式书写的延伸,不仅能够满足读图时代的视觉需要,而且暗含耐人寻味的文化密码。在文化垃圾泛滥和阅读焦虑日益严重的时代,本书具有不可忽略的典藏价值。

   


文学描述

编辑

 播报

六愚先生关于绛树的诗句摘抄很精妙,现借鉴一二:

华容婀娜,天上无俦;玉体逶迤,人间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韩娥宋玉,见则愁生;绛树青琴,对之羞死。千娇百媚,造次无可比方;弱体轻身,谈之不能备尽。”(唐·张文成《游仙窟》)

绛树摇歌扇,金谷舞筵开。罗袖拂归客,留欢醉玉杯。(隋·李孝贞《绿珠》)

绛树及西施,俱是好容仪。非关能结束,本自细腰枝。镜前难并照,相将映渌池。看妆畏水动,敛袖避风吹。转手齐裾乱,横簪历鬓垂。曲中人未取,谁堪白日移。不分他相识,唯听使君知。(南朝梁·庾肩吾《咏美人》,《艺文类聚》)

绛树自是出色,往往让人联想到余音绕梁的韩娥和双管齐下的张璪。可上述用典除了廖序用了超群的意思,其他大多诗人都以绛树歌女身份作文章,更是红颜薄命的歌女,如陈圆圆、绿珠、西施等,让人不禁讶异于文人的不谋而合。

   


后记

编辑

 播报

我有一个朋友,长相出色、学识能力也是一流。而她最反感有人抱怨因长相而被减掉印象分。她说,美与丑关键在于修饰,不美不是错,可是不肯改善就是自身的责任了。而且也不见得都要修饰得美如天仙,只要懂得恰如其分就是品味。反之,长得美丽的女人也有无奈,她们往往要经过比别人更多的考验才能证实自己的能力。我朋友这种说法难免有身为美女兼才女的骄傲和自恋,但仔细品来亦觉得颇有哲理,而且这种哲理体现在男人身上同样适用。

出身贫寒的人瞧不起出身好的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借了祖上的荫庇。但是出身好的人同样厌恶出身卑微者的“主上荫庇论”,认为那个别人的酸葡萄心里,他们往往感觉自己辛苦挣来的成就,就被人轻描淡写的归功于老子叔伯们的“稍加提携”了。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我在这里多说无益。各位看官不妨在辛苦一天后的饭余闲暇中稍加品味,置之一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14: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绛树
拼音:jiàng shù


绛树怎么写好看


绛树怎么写好看
绛树书法图片

绛树的解释

(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淮南子·墬形训》:“﹝ 昆仑山 ﹞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絳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八二:“絳树彤云户半开,守花童子怪人来。”

(2).古代歌女名。亦借指美女。 三国 魏 曹丕 《答繁钦书》:“今之妙舞莫巧於 絳树 ,清歌莫善於 宋臈 。”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 碧玉 宫伎自翩妍, 絳树 新声最可怜。” 唐 张鷟 《游仙窟》:“ 韩娥 、 宋玉 ,见则愁生; 絳树 、 青琴 ,对之羞死。” 清 吴伟业 《圆圆曲》:“遍索 緑珠 围内第,强呼 絳树 出雕阑。”

(3).珊瑚的别名。 唐 韦应物 《咏珊瑚》:“絳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

词语分解
绛的解释 绛 (絳) à 赤色,火红。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树的解释 树 (樹) ù 木本植物的通称:树木。树林。树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种植,培育:树艺(“艺”,种植)。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立,建立:树立。树敌。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树梅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14: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解《戚蓼生序》
原文 :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不可得也。盖声止一声,手只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噫!异矣。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乃或者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千万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彼沾沾焉刻楮叶以求之者,其与开卷而寤者几希!
译文:
我听说绛树能同时唱两支歌,一支歌通过喉咙发声,一支歌通过鼻腔发声;黄华双手能同时写字,左手写的是楷体字,右手写的是草体字。这真是神奇的技艺啊,可是我从来没有真正地见到过。现在是同时唱两支歌却不区分喉咙和鼻腔,同时写两种字却没有区分左手和右手,一处发声也能同时唱两支歌,一只手也能同时写出两种字体,这是绝对不可能有的事儿,不可能实现的奇迹,然而竟在《石头记》一书中实现了。啊!!!太神奇了。在《石头记》中,作者铺张辞藻、遣词立意没有一处陷入前人的老套子,这本来是有目共赏的,我们暂且不去具体的讨论它们;首先看他把蕴含在内心的情感用手抒发出来,注释的是那个然而实际写的是这个,目送归鸿的同时又手挥五弦,好像是在玩弄手段欺诈读者而实际是合乎道理的,好像是在描写一些我们可以效法的榜样而实际他们是淫荡的,就如同《春秋》里的隐晦批评和史家往往出于顾虑而不去直接书写历史事实一样。我试着一一的把这些内容读出来:作者描写闺房之事是极其的和睦庄重,然而艳丽妖冶却已经是满纸都是了;作者形容四大家族的门第家世是极其的高大宽敞井然有序,然而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迹象已经是满眼都是了;作者刻画贾宝玉的放纵沉溺和痴情,然而他的多情善感,却比历下、琅琊少不了多少;作者刻画林黛玉的嫉妒和尖钻刻薄,然而她的厚爱怜悯,却和桑娥、石女一个样儿。再比如描绘女儿的房屋,刻画飘香的衣着,作者娓娓道来几乎使我们读者到了神魂颠倒不能自持的地步了,但是想要在其中找出粗野鄙陋下流不堪的一个字一句话,却不能得到。声音只有一个,手也只有一只,然而淫佚和贞静、悲戚和欢愉,就如同双管齐下一个样儿。啊!!!太神奇了。作者莫非就是稗官野史中的左丘明和司马迁?但是我觉得作者虽然立意有两个,读者应该具有一心。用绘画打个比方,画石之法虽分三面,优美之处不过就是一峰而已;画路之法虽看两蹊,幽深之处不过就是一树而已。读者一定要领会这层意思,再来读这本书,这样就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隐晦旨意。就如同水中捉月,我们仅取月光;就如同天花飘落,我们只闻香气。有谁能够明白此书的言外之意呢?有人或许以不能看到此书的全璧为遗憾,却不知道盛衰本就是循环往复,一切因缘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作者具有敏锐的眼力和慈悲善良的心底,恰好没有必要再写那些令我们读者恍然大悟的机锋话语,而许许多多的领悟,便被无数脱离了生死苦海的人领悟了。那些执着地挖空心思地探求《石头记》后半部的人,他们和《石头记》开篇入梦的甄士隐又有什么区别呢?
解读:
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世间万物,无非名实,或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作者塑造某个人物必然会给这个人物起个名字,这就是名;同时,作者要赋予这个人物一定的人物性和故事性,这就是实。名和实就是《石头记》的两歌与二牍。所谓“一声”“一手”,指的是“名、实”在《石头记》中不过都是“文字”而已,作者用“名”可以直接表达一种意义,用“实”也可以直接表达另一种意义,但是任何意义的发出都离不开“文字”。这就是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这就是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有人或许会问:哪一部文学作品不是文字写成的?都是文字而已啊。非也非也!《石头记》的不同之处在于她充分的挖掘了事物“名”的表意空间。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名”是“实”的附庸,它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它的存在是为修饰“实”服务的。但是到了《石头记》作者这里,这个局面被打破了!作者通过不同的名与名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它们可以脱离“实”而直接去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从而构架出了两部红楼梦。名实就是两部红楼梦的建构原理。
分享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21: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理解红楼梦“一喉两歌”的说法?









关注者
7


被浏览
1,142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2

​添加评论


​分享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芊芊

芊芊



财务

8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一喉两歌”来自于红楼梦戚序本序: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红楼梦》就如书中的“风月宝鉴”一样,正看是风花雪月,反看是白骨如山。也如同戚蓼生在序里说的“一喉两歌”。事实上《红楼梦》是一部暗写大明王朝灭亡的政治小说。


编辑于 2021-07-03 1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1:30 , Processed in 1.5653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