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4|回复: 3

霍启//卧底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发表于 2022-5-9 19: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霍启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1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霍启,《红楼梦》中甄士隐家奴。谐音“祸起”。因为弄丢了甄士隐年方三岁的爱女甄英莲,便逃往他乡去了。



中文名霍启 性    别男 登场作品红楼梦 身    份家奴
出场于《红楼梦》第一回: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
霍启
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87版(红楼梦)王进忠饰霍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2-5-9 20: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霍启是什么人?为何说他改变了甄英莲命运?


红楼梦中霍启是什么人?为何说他改变了甄英莲命运?

红楼梦典故

霍启,《红楼梦》中甄士隐的家奴。今天红楼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甄英莲在五岁之前,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她是甄士隐夫妻俩的独生女儿,虽然甄家不像贾家那样富贵,但也是殷实之家。甄英莲生在这样的家庭,也是锦衣玉食的小姐。但有个人却改变了甄英莲的命运,这个人就是红楼梦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霍启。


霍启是甄士隐家的家奴,在元宵佳节的时候,甄士隐安排霍启带女儿甄英莲去外面看花灯。正是这次看花灯,彻底改变了甄英莲的命运,也改变了甄士隐一家的命运。

看花灯的时候,霍启想要小便,就把怀中的甄英莲放在了一家门槛上,让她坐在那里等自己回来。结果等他解小便回来,小姐甄英莲却不见了。霍启不敢声张,四处寻找,找了一夜,到天明的时候还没有找到,他开始害怕了。

霍启害怕回去无法向主子交代,又怕受到主子的责罚,他不敢回去,就逃走了。甄士隐夫妻俩,看到孩子一夜不回来,便觉得很奇怪,就派人四处去找。派去的人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连霍启的消息也没有。夫妻俩抱头痛哭,孩子一旦丢失,让他们如何活下去。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哪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霍启逃走便再也没有回来,而被他弄丢的甄英莲却被拐子拐去,从此与爹娘分开。按照贾雨村的说法,甄英莲被拐走那年应该是五岁,五岁的孩子已经对家有了记忆,如果不是霍启的粗心大意,想来甄英莲也不会被拐走。

这个霍启,脂砚斋批语特意点明是祸起的根源,也是甄英莲悲剧命运的开始,当然这个霍启也是改变甄英莲和甄家命运的人。

如果甄英莲不丢,即便是甄家被烧,甄士隐夫妻俩过得再艰难,心里还是有希望和期盼的。正是霍启丢了甄英莲,让甄士隐夫妻俩从此开始了痛苦的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甄英莲的母亲封氏差点哭瞎了眼睛,甄士隐更是有些精神失常,最后跟随跛足道人走了。


而甄英莲的命运也被改变,她从主子小姐,变成了贱籍奴婢香菱,成了薛蟠的侍妾。一直到死,都没有机会再回家,更没有机会再见到她的父母。相信那个逃走的霍启,他的余生都应该活在愧疚之中。正是他的粗心大意,导致甄英莲丢失,从而改变了甄英莲的命运。

其实,红楼梦这本书中,像霍启这样的小人物有很多,因为他们微不足道,很少有人关注。但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被作者曹雪芹赋予了某种特定的使命,像霍启,从名字我们都可以看出来,他就是甄家祸起的开始。

甄英莲原本会像其他小姐那样,在家里读书识字,长大后顺利嫁人。因为霍启的不小心,让甄英莲从一个主子小姐,变成了贱籍的卑微侍妾。尤其是跟了薛蟠这样的主子,更是成为已经改名为香菱的噩梦。

相信即便霍启已经逃走,他的心里也是难安的,毕竟是他的疏忽大意,把甄英莲丢了,从而改变了甄英莲一生的命运。

可见,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即便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都赋予了他们不同的使命,而霍启就像他的名字被赋予的寓意祸起那样,成了甄英莲和甄家悲剧的开始。除此之外,霍启的疏忽大意也彻底改变了甄英莲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2-5-9 20: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祸起萧墙 (汉语成语)  播报 编辑  讨论3 上传视频  



祸起萧墙(拼音:huò qǐ xiāo qiá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季氏》。 [1]  

“祸起萧墙”的原义是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  也作“祸发萧墙” [6]  。





中文名祸起萧墙 拼    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注音字母ㄏㄨㄛˋ ㄑㄧˇ ㄒㄧㄠ ㄑㄧㄤˊ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 语法结构主谓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宾语、定语


目录

1 成语出处
2 成语典故
3 成语寓意
4 成语运用
5 拓展阅读

   


成语出处

编辑

 播报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4]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  

后人据此典故概括出成语“祸起萧墙”。 [4]  

   


成语典故

编辑

 播报

公元前659年,鲁庄公的弟弟季友立公子姬申为国君,即为鲁信公。同年,季友迫使莒国将鲁国乱臣庆父交还鲁国。由于季友对鲁国王室忠心耿耿,为维护鲁国的安定做出了贡献,镇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这个地方赏赐给了季友。从此,费地成为季友的私产,而季友的子孙被称为季孙氏,在鲁国执政。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执政时,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藏,谥号季文子。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执掌国政,当时几代鲁君都昏庸无能,以致出现了人民只知道有季氏,不知道有鲁君的情况。 [3]  

到鲁哀公时的季康子,名位虽是卿大夫,实际权势之大,早已超出国君之上。他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颛臾,把它并吞过来。于是他以颛臾国靠近费邑,以后会给子孙造成威胁为借口,要出兵征伐颛臾。颛臾在商代即是方国,周成王时成为鲁国的附国。颛臾地处鲁国首都曲阜和季氏采邑费城之间,周王室曾授权其祭祀少皋和蒙山。季氏要对这样一个处在鲁国疆域之内的附庸国大动干戈,这使孔子十分反感。他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因为季氏当时只是一个卿大夫,是不能擅自征伐的。 [3]  

当时,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是季孙氏的家臣,他们对孔子解释说:颛臾城墙坚固,离季氏的采邑费地又很近,季氏如今不把它占领,将来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孔子说:“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如果不发生战争,也就不会发生什么灾难。做到这样,远方的人就会前来归服,如果嫌归服的人不多,还可以履行仁义礼乐,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可如今你们两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想季氏的忧患,恐怕并不是来自颛臾,而是来自萧墙之内吧。”一语点破了季氏欲征伐颛臾的真正原因。 [3]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就是源自孔子的这句话,以后常用来比喻祸乱出自内部。 [2]  

   


成语寓意

编辑

 播报

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与天子争权,而在诸侯国内部,国君的权力也往往被卿大夫和家臣把持。季友原本与国君鲁庄公是同胞兄弟,又为辅佐王室立下大功,他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代会与国君争权。季康子是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把持国政,专横一时,与鲁国国君之间产生了很大矛盾。他准备去攻打颛臾,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孔子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季孙之忧不在外部,而在来自宫室之内的祸患。因为鲁哀公不会坐视季氏壮大势力,专横跋扈,一定会寻机惩治季氏。祸起萧墙,同室操戈,人们要多注意内部存在可能发生的危险。 [3]  

   


成语运用

编辑

 播报

成文用法


“祸起萧墙”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1]  

运用示例


汉·焦延寿《豫之随》:“忧在腹内,山崩为疾,祸起萧墙,竟制其国。” [1]  

晋·慕容垂《上苻坚表》:“臣才非古人。致祸起萧墙,身婴时难,归命圣朝。” [5]  

唐·王翰《古长城吟》:“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5]  

宋·范仲淹《秦上时务书》:“国侵则害加黎庶,德败则祸起萧墙。” [5]  

   


拓展阅读

编辑

 播报

萧墙本身是指古代国君宫室大门内(有人说是大门外)面对大门的门屏,又称“塞门”、“屏”,和后代民居大门内的照壁有点儿相似。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外人的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臣子要到宫室里觐见君王,进宫室前首先要经过萧墙。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3: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最可怕的时间节点终于来临,元宵节如何打开灾祸之门?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72:元宵节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甄士隐本想着再给贾雨村写两封举荐信,将他安排给京城仕宦朋友之家落脚,不想贾雨村急不可耐,当天清早就启程去了。

甄士隐由此看出贾雨村的急功近利,便也罢了。这种人终究不可靠。

贾雨村走后,甄家的日子还照旧,可危机却不知不觉降临了。


☞细说红楼系列,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

从中秋节到元宵节,看似不过四个月,却跨了一个年头。

可最重要的新年,曹雪芹却并没有浓墨重彩描写。

“过年”作为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无论什么大事基本都要暂停,祸事也是如此。是以后文的新年也都不算重要。


如果说八月中秋是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兴亡交替”,算是大幕逐渐拉开。那么正月十五元宵节,则算是“好戏”正式登场。

一场兴亡故事,就在元宵节展开。无论是甄家,还是日后的贾家,都将由此万劫不复。

当日七月十五,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去看过会的热闹。

今日正月十五。甄士隐命仆人霍启抱着女儿去看社火的热闹。

老人古语:君子不立危墙,不行陌路,不入深水,不坐垂堂。

陌路和垂堂就是指人事生疏,环境陌生的危险之地,比如热闹。


甄士隐显然忘了这个道理,他的疏忽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女儿,更葬送了这个家。

当初癞头和尚便告诉他: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被他忘个一干二净。

就是这天夜里,女儿甄英莲丢了,从此灾祸连连,家破人亡。

第一个元宵节,失去女儿是重点。

第二个元宵节,原文只隐晦写出林黛玉一进荣国府,大概就是元宵节前后。

林家失去女儿,名存实亡。

第三个元宵节,是贾元春省亲。一场违背皇帝意愿,贾府倾尽家财表现对皇帝不忠不顺的“盛事”,彻底失去女儿元春,注定贾家未来之败。


第四个元宵节,随着贾母夜宴结束。老太妃先病后死,王熙凤流产了荣国府唯一一个“嫡长重孙”。

至此贾府和王熙凤急剧衰败,一蹶不振。

至八十回结束前,又到中秋节,贾府危机彰显。不久迎春出嫁,薛蟠娶亲,香菱遭难……由甄家作为“总纲”的历史,将再一次重演。

中秋过后就是元宵。


第五个元宵节到来时,林黛玉即将十七岁。就在这个元宵节后,让贾母“寝食难安”的南安太妃看姑娘的伏线终于爆发。

贾府将同时失去林黛玉和贾探春两个“女儿”,而他们也将正式迎来末日。

综上,元宵节比中秋节可怕一万倍,在《红楼梦》里注定接连上演坏事,是为“祸起”。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21 10:1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3:32 , Processed in 1.6011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