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名称:湘妃竹 相关人物:女英、娥皇 来源:《列女传》、《博物志》、《述异记》、《史记》 原文: 《博物志》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啼,以涕挥竹,竹尽班。今下隽有班皮竹。 任昉《述异记》曰:“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班班然。” 释义:传说,舜帝的二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追舜帝。到君山后,闻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泪成血,落在竹子形成斑点,故又名“泪竹”,或称“湘妃竹”。 例子: 1、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九嶷深翠转巍峨,仙骨寒消不知处。 僧鸾 《赠李粲秀才》 2、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 刘沧 《江楼月夜闻笛》 3、湘竹旧斑思帝子,江蓠初绿怨骚人。 刘长卿 《送马秀才落第归江南》
二、 典故名称:吊沅湘 相关人物:屈原 来源:《楚辞补注》 原文: 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沈而死。 (注:汨罗江为湘江支流) 释义:【吊沅湘】即指凭吊投江自尽的屈原。 例子: 1、莫渡汨罗水,回君忠孝肠。 于濆 《戍客南归》 2、若待清湘葬鱼了,纵然招得不堪招。 吴融 《南迁途中作七首寄友人》 3、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三、泽畔吟 相关人物:屈原 来源:《楚辞补注》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翻译: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 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释义:【泽畔吟】喻谪官失意时所写的作品。 例子: 1、计日西归在,休为泽畔吟。 戎昱 《送郑炼师贬辰州》 2、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 贾至 《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
再附上一首我很喜欢的有提到【湘江】一词的诗词:
1、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唐·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翻译: 你看那歌姬柔滑的裙裾宛若拖曳着六幅湘江秀水,高耸的发髻如同轻挽着一段巫山烟云。 她那绰约的风姿只应该在天上出现,她那动听的歌声又岂会在人间听闻。 她胸前雪肌在华灯斜照下尤显风韵,她眼中神采在酒意半醺时更觉妩媚。 想当初若不是爱慕相如文赋之才,又怎会那么容易让他见识到文君风采。 (来源:古诗文网)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麻雀虽小已上大学。每天一篇典故故事和解读,涨姿势必备知识!编辑于 2020-02-03 20:20
赞同 31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gaokei737
业余文史爱好者,喜欢文言的简洁精准之美。赞叹中国文化之宏富。
湘妃竹。“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传说舜死苍梧,舜帝二妃娥皇、女英欲渡湘水从之,半渡而溺亡,泪染竹枝而有斑竹。屈原《九歌》里有《湘夫人》。
发布于 2020-02-03 1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