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4|回复: 1

蕉叶覆鹿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4
发表于 2022-5-11 23: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蕉叶覆鹿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1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释义:春秋 时, 郑国 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后以“蕉叶覆鹿”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中文名蕉叶覆鹿 外文名jiāo yè fù lù 解    释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典    源《列子》卷三〈周穆王篇〉
目录



蕉叶覆鹿词汇信息编辑 播报
词目:蕉叶覆鹿
拼音:jiāo yè fù lù
解释: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蕉叶覆鹿详细释义编辑 播报

蕉叶覆鹿典源内容
列子》卷三〈周穆王篇〉
郑人有薪于野者,偶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1]  

蕉叶覆鹿典源译文
郑国有个人在野外砍柴,碰到一只受了惊的鹿,便迎上去把它打死了。他怕别人看见,便急急忙忙把鹿藏在没有水的池塘里,并用砍下的柴覆盖好,高兴得不得了。过了一会儿,他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为刚才是做了个梦,一路上念叨这件事。路旁有个人听说此事,便按照他的话把鹿取走了。
回去以后,告诉妻子说:“刚才有个砍柴人梦见得到了鹿而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我现在得到了,他做的梦简直和真的一样。”
妻子说:“是不是你梦见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难道真有那个砍柴人吗?现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梦成了真吗?”
丈夫说:“我真的得到了鹿,哪里用得着搞清楚是他做梦还是我做梦呢?”砍柴人回去后,不甘心丢失了鹿。夜里真的梦到了藏鹿的地方,并且梦见了得到鹿的人。
天一亮,他就按照梦中的线索找到了取鹿的人的家里。于是两人为争这只鹿而吵起来,告到了法官那里。
法官说:“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却胡说是梦;明明是在梦中得到了鹿,又胡说是真实的。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要和他争这只鹿。他妻子又说他是在梦中认为鹿是别人的,并没有什么人得到过这只鹿。现在只有这只鹿,请你们平分了吧!”这事被郑国的国君知道了。
国君说:“唉!这法官也是在梦中让他们分鹿的吧?”为此他询问宰相。
宰相说:“是梦不是梦,这是我无法分辨的事情。如果要分辨是醒还是梦,只有黄帝和孔丘才行。现在没有黄帝与孔丘,谁还能分辨呢?姑且听信法官的裁决算了。” [2]  

蕉叶覆鹿同源典故编辑 播报
分鹿梦 分鹿覆蕉 士师分鹿 梦中得鹿 梦中案鹿 梦中蕉鹿 梦蕉鹿 梦里士师 梦鹿 得鹿 求鹿梦 蕉中梦 蕉中覆 蕉中鹿 蕉边梦 蕉隍讼 蕉鹿 蕉鹿梦 藏蕉梦 惊心蕉鹿 鹿梦 鹿蕉讼 [1]  

蕉叶覆鹿相关阅读编辑 播报
蕉叶覆鹿”这个典故还得从《红楼梦》三十七回说起。话说探春、宝玉和黛玉要起一个诗社,取名“海棠社”,李纨提议大家把姓名改了,各自取一个别号,这样才显得脱俗。探春是诗社的最早发起者,她给自己取了一个别号:“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黛玉一听,笑道:“你们快牵了她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听了不大明白,黛玉说:“古人曾云‘蕉叶覆鹿’。她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看了这个故事,使人不禁莞尔,想来潇湘诸人真是好雅趣!而说起“蕉叶覆鹿”,还真有些来历,它最早见于《列子·周穆王》。传说郑国有个人在山上打柴,看到一头受惊的鹿,他赶上去把它打死了,但又恐怕别人看见,慌忙把鹿藏在一条干沟里,上面盖了些柴草(“蕉”同“樵”,即薪)。樵夫很高兴,过了一会儿,他重新回去,却找不到藏鹿的地方了,以为是做了场梦,还沿途向人说起这件事。有个人在一边听到了,就照他的话找到了那头鹿,回到家后,对妻子说:“刚才有个樵夫梦里打死一头鹿,却忘了藏鹿的地方,现在鹿却被我找到了,他果真做了个好梦呀!”妻子说:“恐怕是你梦见樵夫得到一头鹿吧!难道真有那个樵夫吗?现在你真的得到了一头鹿,我看你是做了一场梦吧!”这个人说:“反正我已经得到这头鹿了,还管什么他做梦我做梦呢!”
失去鹿的那个樵夫回到家后,似乎不甘心,夜里他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真的梦见了藏鹿的地方,还梦见了找到鹿的那个人。第二天,他根据梦中所见,找到了此人。但那个人不承认,于是两人吵起来,告到法官那里。法官对樵夫说:“你起初真的得到了一头鹿,但又说是做梦;真的做梦见了鹿,又妄说是事实;他真的拿了你的鹿,你又同他争鹿。他老婆又说是做梦认取了别人的鹿。可见没有人真的得到过鹿,既然这样,这头鹿你们就一人一半吧!”
中国成语故事在关梦的典故很多,比如“庄生梦蝶”,“南柯一梦”,“一枕黄粱”;李白“梦笔生花”,曹操“梦中杀人”,如此等等。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我想它跟中国古人向来的人生情怀有着较大的关系。但两个人为了一个梦而去打官司,倒是亘古未有,闻所未闻。看了这个故事,不免让人感叹人生得失无常、世事变幻!后来郑国的国君听了法官“蕉叶覆鹿”这个断案,笑道:“嘻!大概法官也在做梦给人分鹿吧!”真所谓花非花,雾非雾,梦非梦。黛玉姊妹间原本一句玩笑的戏谑之语,却引出一个并不轻松的关于人生的哲学命题。白居易曾有《疑梦》这样一首诗:
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
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小林文化传媒啊                   08月31日09:49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确定取消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发起海棠诗社,大家都纷纷忙着给自己起别号。探春因为喜欢芭蕉,就自称为“蕉下客”,黛玉还以“蕉叶覆鹿”的典故取笑探春是一头鹿。然而虽然黛玉提出了这一典故,但是出自何方却还有待考证。

其实,“蕉叶覆鹿”四个字并不曾见于古籍,是曹雪芹第一次使用,但有关蕉鹿的典故却是有的。《列子》中的“蕉鹿梦”讲了的是郑国有个樵夫打死了一头鹿,他怕被别人看见,便将鹿藏在了旱沟里,并“覆之以蕉”。但是樵夫记性不好,一转眼就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为打到鹿的事不过是自己做的一个梦,并在路上不断嘟囔。

一个路人听后,按他的话果真找到了鹿,并把鹿带回了家。他把这件事告诉妻子,妻子却怀疑他听见樵夫的话可能是梦。然而,樵夫心里觉得不甘,晚上真的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藏鹿的地方和捡走鹿的人,并找到了那个路人。樵夫让路人还鹿,路人当然不肯,双方争吵未果去见官。

官员对樵夫说: “你最初得到了鹿,却自认为是梦,又通过梦找到了鹿,并认为这是真实的。而路人听了你的话,真的拿走了鹿,但是她的妻子却认为路人听到你说的那些话是一场梦。”最后官员没法,主张将鹿平分。对于这场官司,国相说: “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梦境与现实纠缠难分的故事,体现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与《红楼梦》的主旨很相近,然而这就是“蕉叶覆鹿”最终的来源吗?并不是,因为《列子》原文中的“覆之以蕉”的“蕉”并非指探春所喜爱的芭蕉,而是“樵”,即薪柴、柴草之类。

“蕉叶覆鹿”真正的来源应当是明杂剧《蕉鹿梦》。《蕉鹿梦》以原有的寓言为基础,延续了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的的意涵。《蕉鹿梦》前面的情节和《列子》中的大体相似,樵夫打死了一头鹿,藏在干水沟中,上面覆了些蕉叶。砍完柴后,怎么也找不到那头鹿,便以为自己做了一个梦。

然而他的鹿被一个渔夫捡到,樵夫通过梦境找到了渔夫。渔父本要归还,却不料樵夫陡起贪心,要渔父归还两只鹿——醒时打到的和梦里寻到的,渔父当然不会答应,于是二人闹到士师的衙中。经士师断案,各人得到半只鹿。《列子》中只表现了梦与现实的纠葛,而《蕉鹿梦》除了梦与现实的交杂,还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批判了人性中的贪财重利。

《蕉鹿梦》第六折更是清楚地点出名利如梦的道理: “大凡梦中,都是妄境。梦宝玉,醒来不曾得手。梦酒食,醒来不曾到口。”倾尽一生的追名逐利就像是一场梦,世间的荣华名利就如同梦中的宝玉、酒食,一时的欢娱,终抵不过梦醒后的烟消云散,劝世人看轻金钱,看淡名利。

与《列子》不同的是,《蕉鹿梦》中用来覆盖鹿的是“蕉叶”,且这两个字在文中共出现五次,由此看来,《蕉鹿梦》比《列子》更有可能是“蕉叶覆鹿”四个字的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4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23: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小林文化传媒啊
08月31日09:49

关注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发起海棠诗社,大家都纷纷忙着给自己起别号。探春因为喜欢芭蕉,就自称为“蕉下客”,黛玉还以“蕉叶覆鹿”的典故取笑探春是一头鹿。然而虽然黛玉提出了这一典故,但是出自何方却还有待考证。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其实,“蕉叶覆鹿”四个字并不曾见于古籍,是曹雪芹第一次使用,但有关蕉鹿的典故却是有的。《列子》中的“蕉鹿梦”讲了的是郑国有个樵夫打死了一头鹿,他怕被别人看见,便将鹿藏在了旱沟里,并“覆之以蕉”。但是樵夫记性不好,一转眼就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为打到鹿的事不过是自己做的一个梦,并在路上不断嘟囔。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一个路人听后,按他的话果真找到了鹿,并把鹿带回了家。他把这件事告诉妻子,妻子却怀疑他听见樵夫的话可能是梦。然而,樵夫心里觉得不甘,晚上真的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藏鹿的地方和捡走鹿的人,并找到了那个路人。樵夫让路人还鹿,路人当然不肯,双方争吵未果去见官。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官员对樵夫说: “你最初得到了鹿,却自认为是梦,又通过梦找到了鹿,并认为这是真实的。而路人听了你的话,真的拿走了鹿,但是她的妻子却认为路人听到你说的那些话是一场梦。”最后官员没法,主张将鹿平分。对于这场官司,国相说: “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梦境与现实纠缠难分的故事,体现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与《红楼梦》的主旨很相近,然而这就是“蕉叶覆鹿”最终的来源吗?并不是,因为《列子》原文中的“覆之以蕉”的“蕉”并非指探春所喜爱的芭蕉,而是“樵”,即薪柴、柴草之类。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蕉叶覆鹿”真正的来源应当是明杂剧《蕉鹿梦》。《蕉鹿梦》以原有的寓言为基础,延续了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的的意涵。《蕉鹿梦》前面的情节和《列子》中的大体相似,樵夫打死了一头鹿,藏在干水沟中,上面覆了些蕉叶。砍完柴后,怎么也找不到那头鹿,便以为自己做了一个梦。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然而他的鹿被一个渔夫捡到,樵夫通过梦境找到了渔夫。渔父本要归还,却不料樵夫陡起贪心,要渔父归还两只鹿——醒时打到的和梦里寻到的,渔父当然不会答应,于是二人闹到士师的衙中。经士师断案,各人得到半只鹿。《列子》中只表现了梦与现实的纠葛,而《蕉鹿梦》除了梦与现实的交杂,还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批判了人性中的贪财重利。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蕉鹿梦》第六折更是清楚地点出名利如梦的道理: “大凡梦中,都是妄境。梦宝玉,醒来不曾得手。梦酒食,醒来不曾到口。”倾尽一生的追名逐利就像是一场梦,世间的荣华名利就如同梦中的宝玉、酒食,一时的欢娱,终抵不过梦醒后的烟消云散,劝世人看轻金钱,看淡名利。

黛玉挖苦探春的“蕉叶覆鹿”的典故,究竟有何深意?

与《列子》不同的是,《蕉鹿梦》中用来覆盖鹿的是“蕉叶”,且这两个字在文中共出现五次,由此看来,《蕉鹿梦》比《列子》更有可能是“蕉叶覆鹿”四个字的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5:40 , Processed in 1.8405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