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回复: 1

[真神] 3621--李远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8963
发表于 2023-2-7 10: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6年11月19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哥廷根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宗座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誉退休教授 [4-5]  。
李远哲于1959年从台湾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61年获得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院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1965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并返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同时担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1975年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197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第十三届院士;198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   [9-10]  ;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2006年卸任“中央研究院”院长;2007年当选为宗座科学院院士;2011年至2014年国际科学理事会会长 [25]  。
李远哲主要从事化学动态学的研究 [3]  。


人物关系李远哲的人物关系
共1个词条 1083阅读
吴大猷
老师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笔名洪道、学立,广东高要人,出生于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祖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县水坑乡(今鼎湖区水坑村)。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百科星图查看更多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 共189个词条 15.1万阅读

卡尔·巴里·夏普莱斯
2022年、2001年获奖
卡罗琳·贝尔托齐
2022年获奖
莫滕·梅尔达尔
2022年获奖
本亚明·利斯特
2021年获奖


历届诺贝尔奖华裔科学家获得者 共9个词条 3.9万阅读

杨振宁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199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3421号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电机系,开学后转系成为物理系学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教授;1950年—1951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1951年—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年—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2003年,任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任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名誉主任;2006年,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政道主要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领域进行研究。
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 C.C.Ting),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195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14厘米;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 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朱棣文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籍江苏太仓,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朱棣文于1970年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毕业,获得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至1987年在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工作;1987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和应用物理教授;1990年至1993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199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获得亚瑟萧洛奖及威廉梅格斯奖;1997年获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至2008年担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2009年至2013年担任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长期从事原子物理、激光科学方面的研究。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共11个词条 23.1万阅读

李政道
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远哲
诺贝尔化学奖


中央研究院历任院长 共9个词条 1.1万阅读

蔡元培
1928年-1940年
朱家骅
1940年-1949年
胡适
1957年-1962年
王世杰
1962年-1970年








中文名李远哲 外文名Yuan Tseh Lee 国    籍中国 [6]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台湾省新竹市 出生日期1936年11月19日 [1-2]   毕业院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职    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7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7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0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第十三届院士 [1]  
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8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url=]展开[/url]主要成就197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7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0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第十三届院士 [1]  
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8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8年当选为德国哥廷根科学院院士
1997年当选为印度国家科学院荣誉院士
2007年当选为日本科学院荣誉院士
2007年当选为宗座科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为孟加拉国家科学院海外院士
2018年当选为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院士 [url=]收起[/url]


目录



李远哲人物经历编辑 播报
1936年11月19日,李远哲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
1943年,进入台湾省新竹市国民小学就读,在校期间担任校棒球队及乒乓球队队员。
1949年,进入台湾省新竹中学,在校期间担任校网球队队员,并在学校乐团吹长号。

李远哲(10张)
1955年,保送进入台湾大学化工系。
1956年,转入台湾大学化学系。
1959年,从台湾大学本科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学士论文由郑华生(Hua-sheng Cheng)教授指导,研究用纸电泳分离锶与钡;同年,入学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放射化学组硕士班 [20]  。
1961年,从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硕士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由浜口博(H. Hamaguchi)教授指导,研究温泉沉积物矿质北投石(Hukutolite)含有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之后留任台湾清华大学担任助教一年,跟从C.H. Wong教授,分析tricyclopentadienyl samarium的X线结构。
1962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化学系博士班,博士论文由马汉(Bruce Mahan)教授指导。
1965年,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劳伦斯国家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67年2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在赫施巴赫(Dudley R. Herschbach)教授处从事博士后研究。
1968年10月,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及佛兰克研究所(James Franck Institute)助理教授 [7]  。
1971年10月,晋升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副教授。
1972年,返台担任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半学年。
1973年1月,晋升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1974年,返回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化学系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8]  ;同年,成为美国公民。
197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7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7]  。
1980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数理组第十三届院士。
1986年,与美国哈佛大学赫施巴赫教授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波拉尼(John C. Polanyi)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0-11]  。
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接替他的老师吴大猷教授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9月,应行政院连战院长邀请入阁,担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召集人,任期直到1996年12月教改会解散。
1997年12月2日,委员会完成阶段性任务解散后卸任。
2003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28]  
2006年10月19日,“中央研究院”院长任期届满后卸任,由翁启惠接任。
2007年10月9日,天主教教宗本笃16世任命李远哲为宗座科学院院士 [26]  。

李远哲主要成就编辑 播报

李远哲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李远哲在博士期间研究电子激发的碱金属原子的化学离化过程(chemiionization processes of electronically excited alkali atoms)。在此期间,李远哲逐渐对离子—分子间作用以及分子散射的动力学(ion-molecule reactions and the dynamics of molecular scattering),尤其是利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反应动力学(crossed molecular beam studies of reaction dynamics)产生兴趣 [20]  。
李远哲在化学动力学、动态学、激光化学等物理化学领域均有杰出表现,尤其交叉分子束技术的研究,独步全球,开创了化学动态学的新领域,阐明化学反应途径与机制 [21]  。

李远哲人才培养
  • 教育改革
1994年李远哲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他对内主张扩大学术视野,整合学术资源,创造公平、合理、有活力的研究环境;对外主张推动学术合作,强化国际交流。 具体的措施是:釐定国家整体科技政策,募集杰出人才基金,培育优秀人才,延揽海外杰出人士回台湾从事尖端科技研究,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等 [21]  。
2002年,李远哲担任台湾行政院首席科技顾问,他认为高等教育成效不理想,于是提议增设高教审议委员会,随后并担任委员会召集人,将教改重心从中小学转至高等教育。2005年,李远哲主持会议,公布五年五百亿获奖学校 [27]  。

李远哲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75年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Fellow,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1979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Member,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国国家科学院
1980年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6]  
台湾“中央研究院”
1981年
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奖(Ernest Orlando Lawrence Award)
美国能源部
1986年
德拜奖(Peter Debye Award of Physical Chemistry)
美国化学会
1986年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Award)

1986年
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
1988年
德国哥廷根科学院院士
德国哥廷根科学院
1989年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荣誉博士学位
香港中文大学 [12]  
1992年
法拉第奖
英国皇家化学会
1997年
印度国家科学院荣誉院士
印度国家科学院
1997年6月14日
台湾中山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
台湾中山大学
1999年
克拉克科尔奖
美国加州大学
2001年
台法科技奖

2002年
台湾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台湾大学 [21]  
2003年
日本名古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名古屋大学 [28]  
2004年
印度尼赫鲁百年诞辰奖

2004年
台湾阳明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
台湾阳明大学 [24]  
2007年
日本科学院荣誉院士
日本科学院
2007年
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
匈牙利科学院
2007年
宗座科学院院士

2008年
奥斯玛奖章
美国化学传统基金会
2009年
孟加拉国家科学院海外院士
孟加拉国家科学院
2011年
意大利艾托里马约拉纳-伊利斯-科学和平奖

2011年
波兰柯罗斯奖

2011年
波兰玛丽亚斯克罗德沃斯卡居礼奖

2012年
哈斯国际奖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2012年
法国国家功勋勋位—大军官勋章

2012年
巴拿马共和国Manuel Amador Guerrero大十字勋章

2013年
巴西共和国科学贡献国家大十字勋章

2015年
日本学术会议荣誉会员

2016年
A.M.普罗霍罗夫工程院海外院士

2018年
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院士(Accademia dei Lincei)
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 [16]  

台湾交通大学名誉博士
台湾交通大学 [22]  

李远哲社会任职编辑 播报
时间
担任职务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名誉教授
1980年
复旦大学名誉教授
1986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 [8]  
1994年1月
台湾大学化学系特约讲座教授
1994年1月—2015年12月
台湾“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2002年4月15日
拉曼大学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
2002年—2004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华台北领袖代表
2007年5月22日
《台湾大百科全书》总监修
2008年3月21日
T3大学联盟(T3 University League)召集人、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
国际科学理事会会长 [16]  
2011年11月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理事会会员 [18]  

李远哲个人生活编辑 播报

李远哲家庭背景
李远哲的父亲李泽藩,1907年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武昌街,是一位画家与美术科系的老师;他的母亲蔡配是一位小学教师,出生于台湾省台中县梧栖镇;他的哥哥李远川,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学系教授;他的弟弟李远鹏,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先后在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任教多年,并被台湾“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聘为研究员 [13-15]   。兄弟三人(李远川、李远哲、李远鹏)都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  。

李远哲婚姻家庭
李远哲与太太吴锦丽(BerniceWuChin-li)在小学时相识,他们育有两儿一女:长子Ted(1963年出生,新闻业)、次子Sidney(1966年出生,医生)、长女Charlotte(1969年出生,社会学家) [8]  。

李远哲人物评价编辑 播报
李远哲“是好人,但也会做坏事”, “没有领袖风格,只能做科学”,不应把他(李远哲)“捧上天”。李敖在2005年出版的书籍《李远哲的真面目》中评)
李远哲为人温恭敦厚,治学严谨踏实,服务人群,任劳任怨;其道德、学问、事功洵足以表率群伦,对于母校(台湾大学)、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均有重大贡献 [21]  。(台湾大学评)
李远哲对化学动力学研究有卓越的成就,除领导学术研究外,更推动台湾科学扎根,并积极从事教改,于人类学术之进步及台湾教育的奠基厥功甚伟 [22]  。(台湾交通大学评)

李远哲人物影响编辑 播报
  • 捐赠奖章
李远哲将其1986年所获得的诺贝尔化学奖证书及奖章,捐赠给台湾历史博物馆,于常设展中展出 [23]  。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1)

李远哲(10)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8963
 楼主| 发表于 2023-2-7 1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定天球赤经零点与地球经度零点对齐(同地球仪)
———————————————————————
黄纬  北纬  11度02分52秒

出生  钟表时间  公历 1936年11月19日 16时22分43秒  农历  丙子鼠年十月初六
午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936年11月19日 11时50分07秒  地点  紫金山天文台
子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936年11月19日 23时50分14秒  东经  118度49分00秒
申时  钟表时间  公历 1936年11月19日 14时50分08秒  北纬   32度04分00秒
                                 至 16时50分10秒

十神      伤官    偏财    日元    劫格
乾造       丙      己      乙      甲
           子      亥      巳      申     (日空 寅卯)

元运  中元四绿运  节后第12天

大运  交运时间  公历 1942年02月18日 15时19分  顺行

十神   正官    七杀    正印    偏印    劫财    比肩    伤官    食神    正财    偏财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始于   1942    1952    1962    1972    1982    1992    2002    2012    2022    2032
实岁    5岁    15岁    25岁    35岁    45岁    55岁    65岁    75岁    85岁    95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0 23:24 , Processed in 0.0565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