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7|回复: 0

[真神] 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173
发表于 2023-2-10 10: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物理学家)原图链接来自 个人简历网 的图片


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Johannes Georg Bednorz,1950年5月16日-),德国物理学家,因在发现陶瓷材料中的超导电性(高温超导)所作的重大突破,与卡尔·亚历山大·米勒共同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录

人物生平1950年5月16日,贝德诺尔茨出生在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诺因基兴,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是钢琴教师,他们在贝德诺尔茨小时候曾引导他学习古典音乐,但他却不喜欢练习钢琴,而是帮他的哥哥们修理摩托车和汽车,展现出他的动手实践能力。贝德诺尔茨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起源于学习化学,而不是物理,物理更偏向于理论,而在学习化学中,他可以自己做实验,充分发挥动手能力。
1968年,贝德诺尔茨开始在明斯特大学学习化学,但却在大课授课的气氛中感到失落,他很快换专业到矿物学中的晶体学,基于化学和物理之间。
经导师的安排,贝德诺尔茨在1972年去IBM公司的苏黎世研究实验室进行为期3个月的夏季交流学生,前往瑞士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在那里,他在卡尔·亚历山大·米勒领导的部门工作,学习了晶体生长的不同方法、材料特性和固体化学,他很快感受到实验室中的自由,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新问题。1973年再一次前往苏黎世交流后,1974年又到苏黎世附近的Rüschlikon,完成了关于晶体生长和SrTiO3特性的硕士论文中的实验部分。钙钛氧化物是亚历山大·米勒的研究方向,他建议贝德诺尔茨继续在这类材料上做研究。
贝德诺尔茨1976年硕士毕业后回到明斯特,1977年加入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的固体物理学研究所,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仍旧是亚历山大·米勒。贝德诺尔茨在完成对钙钛氧化物CaTiO3型晶体生长的结构、导电特性和极化特性等的研究后,于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加入IBM公司。
主要研究自从超导电性被发现以来,超导技术有被广泛应用的潜力,但是由于超导转变温度太低,需要昂贵的液氦设备,科学家们努力探索提高超导转变临界温度的途径,对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高温超导)的探索成为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贝德诺尔茨与卡尔·亚历山大·米勒紧密合作开始于1983年对高临界温度的超导氧化物的系统研究,1986年获得重要发现。他们在陶瓷材料中发现超导电性,钡镧铜氧化物(BaLaCuO或LBCO)的临界温度是绝对零度以上33度(即33开尔文),这在当时是临界温度的最高纪录,高出前一纪录12开尔文。这一发现对全球许多新型超导材料的研究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最终超导转变温度达到135开尔文。
科学家品质科学家的品质对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1]所具备的素质,首先必须是要有好奇心,对于自然的好奇,对于普遍事物的好奇。据我所知的优秀科学家,他们对于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他们想探知事物的规律,他们具有看到事物最为本质一面的本领。作为科学家,他们能够将事物归纳为最基本的简单而重要的法则,并通过这些基本法则去了解许多其它事物。他们所了解的事物不单单是一个清单,或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是将对它们的认识归纳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这些素质都是应该具有的。另外,优秀的科学家必须要有恒心。他们在研究实验过程中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锲而不舍[2]。此外,优秀的科学家一般都有很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
视频 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 相关视频物理学中最困难的问题:量子引力4分钟看完物理学发展简史参考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2 07:22 , Processed in 0.0481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