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9|回复: 0

[真神] 黄鸣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发表于 2023-2-11 10: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  
1924年从德国柏林大学毕业,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8年—1934年任浙江医药专科学校药科教授、主任;1935年—1938年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化学研究所做访问教授;1940年—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昆明)研究员;1952年—1956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化学系主任、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79年7月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1岁。 [7]  
黄鸣龙一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6]  


相关星图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院已故院士 共671个词条 42.9万阅读


王圩
逝世日期:2023.01.26


钱逸泰
逝世日期:2023.01.14


陆熙炎
逝世日期:2023.01.04


杨福愉
逝世日期:2023.01.05



195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当选院士 共56个词条 1万阅读


卢嘉锡
化学家


庄长恭
化学家


李方训
化学家


汪猷
化学家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正式候选人分组—农学 共18个词条 4299阅读


李先闻
李先闻(1902年10月10日—1976年7月4日),出生于重庆市江津县(原四川省江津县),祖籍广东省梅县,细胞遗传学家,作物育种学家,生物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原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研究中心主任。李先闻于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获得学士学位;1926年获得普渡大学硕士学位;1929年取得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到中国,先受聘于中央大学任蚕桑系教授,继而自费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从事蚕体细胞遗传研究;1930年任东北大学生物系植物学教授;1932年—1935年任开封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1946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艺学系主任;1935年转入武汉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任教授、系主任;1938年初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稻麦改良场技正兼场长;1946年进人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1948年7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年底赴中国台湾省任职;1954年受命筹建台湾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并于1962年出任所长;1965年—1972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研究中心主任;1976年7月4日在台湾省台北市逝世,享年74岁。李先闻长期从事禾谷类植物的细胞、遗传、进化和育种研究与稻麦改良工作。


俞大绂
俞大绂(1901年2月19日—1993年5月15日),字叔佳,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植物病理学家、农业微生物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名誉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24年俞大绂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1928年赴美留学;1932年获得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Sigma Xi荣誉会员,同年回国后担任金陵大学教授;1938年进入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工作;1946年担任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1948年被选聘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9年先后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名誉校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当选为苏联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参与创办的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专业成立,并主持专业工作多年;1980年绂出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1993年5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俞大绂早年从事谷类作物的抗病育种工作,先后培育并推广抗黑粉病小麦、大麦良种,以及具有抗荚斑病含油量高的大豆良种、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提出了小米病害的防治措施;首创中国禾本科作物黑粉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对粟病及蚕豆病害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晚年从事真菌异核现象研究方面。


冯泽芳
冯泽芳(1899.2.20-1959.9.22),字馥堂,出生于浙江义乌,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棉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冯泽芳1921至1925年先后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及国立东南大学农科;1933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冯泽芳毕生致力于棉花科研、技术推广、农业教育,在划分中国棉区,倡导推广斯字棉、德字棉,鉴定与发展离核木棉。


赵连芳
赵连芳,农学家、细胞遗传学家,毕生从事农业教育、科学研究和农业行政管理工作,是中国现代农业科学先驱者之一,尤在水稻育种方面,主持培育出帽子头、南特号、胜利秈等一批早期水稻良种,为长江中下游水稻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期间对四川及大后方粮棉及外销农产品增产,解决战时军需、民用贡献甚大。抗战胜利后,接管台湾农业机构,清除殖民地农业弊端,奠定了台湾农业的发展基础。晚年,作为水稻专家受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进行援外活动,为伊拉克、多米尼加等发展中国家改进水稻生产,作出卓越贡献。另有同名书法家赵连芳。








中文名黄鸣龙 国    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扬州 出生日期1898年7月3日 逝世日期1979年7月1日 毕业院校柏林大学 职    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目录



黄鸣龙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青年黄鸣龙
1898年7月3日,黄鸣龙出生于江苏扬州。
1916年—1919年,就读于浙江医药专科学校生。
1920年—1922年,就读于瑞士苏黎世大学
1922年—1924年,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24年—1928年,先后任浙江省卫生试验所化验室主任;卫生署技正与化学科主任;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药科教授。
1928年—1934年,任浙江医药专科学校药科教授、主任。
1935年—1938年,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化学研究所做访问教授。
1938年—1940年,先后在德国先灵药厂研究院和英国密得塞斯医院医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做访问教授。
1940年—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昆明)研究员。
黄鸣龙生活照
1945年—194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做访问研究员。
1949年—1952年,任美国默克药厂研究员。
1952年—1956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化学系主任、研究员。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60年5月—7月,先后赴苏联全苏药物化学研究所和捷克科学院有机和生化研究所及捷克化学会讲学。
1979年7月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1岁。 [1]   [7]  

黄鸣龙主要成就编辑 播报

黄鸣龙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黄鸣龙为科研人员讲解质谱新技术
黄鸣龙早年研究中药延胡索和细辛中有效成分。后研究甾族化学,发现了甾族的双烯酮酚反应,并应用于山道年及其一类物的立体化学的研究。发现山道年的4个类似物在酸、碱作用下可以“成圈”地转变,由此推断出其相对构型。改良了开息纳尔沃尔夫还原法。利用薯蓣皂素为原料,七步合成了可的松,并投入生产。研制了中国首创口服避孕药甲地孕酮和其他几种主要甾族计划生育药物。 [1]  
  • 学术论著

截至1979年7月,黄鸣龙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专著及综述近40篇,代表论著有《红外线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旋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等。 [7]  
  •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64年
北京科学讨论会 [6]  
北京
  • 成果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66年
醋酸可的松的七步合成法 [7]  
1982年
甾体激素的合成与甾体反应的研究 [2]  

黄鸣龙人才培养
  • 治学态度

黄鸣龙指导青年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黄鸣龙要求学生们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做到操作各种类型的化学实验,要达到文献上的产率和质量,不合格必须重做。须经半年的基本训练,才能开展科研工作。要求学生得到新的科研结果不要太快下结论,须从多方面用实验加以证明,然后在做推定。学术上不许弄虚作假,必须忠诚老实。 [6]  
  • 讲授课程

1960年,黄鸣龙(左2)与周维善(右2)在捷克访问
黄鸣龙任教期间曾系统讲授《甾体化学》《构象分析》《红外光谱》《旋光谱》《质谱》《电子理论》等课程。 [2]   [6]  
  • 培养成果

黄鸣龙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甾体化学的专门人才 [2]  ,如有机化学家周维善院士 [5]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韩广甸研究员,甾体药物化学家廖清江教授等。 [7]  

黄鸣龙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  
1978年
中国科学院先进代表(全国科学大会评) [2]  

黄鸣龙社会任职编辑 播报
时间
担任职务
1954年12月—1959年4月
1956年—1959年
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8]  
1959年4月—1965年1月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2]  
《四面体》荣誉顾问编委 [2]  
全国药学会副理事长 [7]  
国家科委计划生育专业组副组长 [7]  

黄鸣龙个人生活编辑 播报
  • 家世背景

黄鸣龙的父亲是个晚清秀才,任盐栈管事;母亲出身书香门第,爱好读书,助人为乐,在亲友中享有贤名 [2]  ; 黄鸣龙的二哥黄胜白是药物学家 [7]  。
  • 婚姻家庭

黄鸣龙的儿子黄兰友曾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研究中心研究员。 [11]  

黄鸣龙人物评价编辑 播报
“黄鸣龙为中国甾体工业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甾体激素药物工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评) [3]  
“黄鸣龙是中国有机化学的一位先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韩广甸、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善炜、吴毓林评) [6]  
“黄鸣龙是一位勤奋、严谨、敏锐和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正直坚强、热情豪爽的爱国者。”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评) [13]  
“黄鸣龙一生为科学,把全部精力献给中国的科学事业,他也是有机化学人名反应的中国第一人。”(科学家故事数据库评) [12]  

黄鸣龙人物纪念编辑 播报
  • 院士雕像

2015年9月,扬州中学院士广场建成并对外开放,广场占地3200平方米,建有院士浮雕墙、院士雕像和院士塔等。铜雕群像展示了49位院士的风采,每个雕像的上面,都刻有院士的姓名和研究成果,这其中就包括黄鸣龙雕像。 [10]  
  • 黄鸣龙奖学金

2006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中国科技大学设立的“黄鸣龙奖学金”举行了首届颁奖仪式。奖学金以黄鸣龙冠名,其目的就是让青年学生永远铭记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不断开拓,勇攀高峰。 [3]  
  • 黄鸣龙还原法

黄鸣龙关于变质山道年相对构型成圈互变的发现,是近代有机化合物立体化学中的经典工作,改良的Kishner-Wolff还原法,简称“黄鸣龙还原法”,是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有机化学反应的首例,已写入多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1:27 , Processed in 0.0487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