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0|回复: 0

[真神] 保罗·罗默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348
发表于 2023-2-13 14: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1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






一分钟了解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罗默
00:52





对深圳发展充满信心 保罗·罗默:深圳没有理由走得慢
01:58





四川国资国企将首次联合“搭台唱戏” 邀诺奖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来蓉
00:56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深圳是中国“先行者”
02:33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中国可以探寻自己的发展道路 引导世界
01:31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17有用+1 已投票 [url=]32[/url]






保罗·罗默(Paul M.Romer),生于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之一。现任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1-2]  
2018年10月8日,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保罗·罗默和威廉·诺德豪斯共同获奖,以表彰二人在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杰出贡献。 [3]  



相关星图查看更多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 共92个词条 16.7万阅读


本·伯南克
2022年获奖


道格拉斯·戴蒙德
2022年获奖


菲利普·迪布维格
2022年获奖


吉多·W·因本斯
2021年获奖



诺贝尔颁奖典礼获奖名单(2018、2019年度) 共28个词条 3.5万阅读


威廉·凯林
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


格雷格·塞门扎
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


彼得·拉特克利夫
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


詹姆斯·艾利森
生理学或医学奖(2018年)








中文名保罗·罗默 外文名Paul M.Romer 国    籍美国 出生日期1955年 职    业经济学家 主要成就获得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目录



保罗·罗默人物经历编辑 播报
保罗·罗默,在芝加哥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是数学和物理,由于想转到法学院,在大学四年级学习了他的第一门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萨姆·佩尔兹曼对经济学的精彩讲授深深吸引了他。在佩尔兹曼的影响和鼓励下,罗默放弃了学习法律的念头,转而走上了经济学的求索之道。
197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先后担任罗切斯特大学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学教授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2015年3月,保罗·罗默受邀参加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 [4]  
2016年7月18日,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宣布,保罗·罗默将接替考希克·巴苏担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这个任命于9月开始生效。 [5]  
2019年11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会见到访的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保罗·罗默 [6]  。

保罗·罗默人物荣誉编辑 播报

《时代杂志》1997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
2018年10月8日,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保罗·罗默和威廉·诺德豪斯共同获奖,以表彰二人在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杰出贡献。 [3]  

保罗·罗默学术贡献编辑 播报
经济学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深入的研究了长期的经济增长。例如,罗伯特·索罗的工作开创了人均产出长期稳定增长中技术进步的核算。罗默在该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成就是构造了经济中人们有意识地进行研究开发以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数理模型。
罗默最重要的工作是在经济增长领域。
罗默在1986年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把知识完整纳入到经济和技术体系之内,使其做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罗默提出了四要素增长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本和劳动(非技术劳动)外,又加上了人力资本(以受教育的年限衡量)和新思想(用专利来衡量,强调创新)。
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是罗默(1986)和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1988),探讨了纠正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的一些可能途径,用内生的技术来解释经济的增长。罗默在内生增长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导致了经济增长分析的全面复兴。该理论的主要思想最早体现在罗默1983年的博士论文中,发表在1986年的《政治经济学期刊》(The 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上,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探讨了纠正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的一些可能途径的论文,重新激起了经济学界对经济增长理论兴趣。
1992年罗默在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年会上进一步把上述思想运用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并认为:能否提供和使用更多的创意或知识品,将直接关系到一国或地区经济能否保持长期增长。例如,毛里求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实施了开放政策,吸引了香港的企业家把新思想和知识品运用到那里,从而带动了该国经济发展,摆脱了赤贫状况。

保罗·罗默人物研究编辑 播报
知识溢出模型
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在引起广泛关注并重新焕发人们对增长问题兴趣的经典论文罗默(1986)中,罗默以阿罗(1962)的“干中学”概念为基础上,提出了以知识生产和知识溢出为基础的知识溢出模型。罗默(1986)假定代表性厂商的产出是该厂商的知识水平 、其它有形投入(例如物质资本和原始劳动等)和总知识存量K的函数。对于个别厂商的自身投入 和而言,该生产函数表现出不变规模收益、满足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假定。然而,如果将K考虑在内,则这一生产函数对于代表性厂商和整个经济具有不同的含义:代表性厂商将总知识水平 K视为给定的变量,因此生产函数表现为不变规模收益;但对整个经济(假定它由N个同质的厂商组成)而言,由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因此生产函数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在这里,总知识水平K成为外部性的来源。此外,罗默(1986)还假定k的增长率取 决于k水平和投资数额(产出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 分)。这样,罗默模型实际上同“干中学”模型一样,通过知识积累的“副产品”性质和知识存量的外部性得到了内生增长。
保罗·罗默1990年的经济增长模型把公共知识和企业拥有的专门知识看作内生变量。"20世纪以来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知识交互作用的创新模式使我们很难把二者从经济意义上截然分开?工业化过程不可避免地使科学越来越成为一种依赖于技术的内生活动"。在这样一个现实中,公共知识的含义自然就包括了基础科学知识在内,大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也自然包括在罗默所指的公共知识之内,成为内生经济变量。保罗·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一)主要命题与假设(二)基本模型(三)平衡增长的均衡解(四)福利性质与基本结论
内生增长理论两种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大致有两种模型,第一种是建立在阿罗的干中学模型基础上的模型,包括罗默的知识外溢(1986)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1988)等;第二种是将R&D、不完全竞争整合进增长框架的技术进步模型,包括罗默(1987,1990)、阿洪和霍伊特(1992)以及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1991)。第二种模型明显受到熊彼特创新思想的影响,这类模型往往被称为新增长理论中的新熊彼特主义的复兴,特别是阿洪和霍伊特、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被视为新熊彼特主义的代表人。

保罗·罗默人物著作编辑 播报
保罗·罗默(1986)的《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发表在1986年的《政治经济学期刊》(The 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 "Growth Cycles," with George Evans and Seppo Honkapojh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 1998) "Science,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 (in B. Smith and C. Barfield, eds., Technology, R&D, and the Economy, Brookings Institution and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1996)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October 1990)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 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October 1986).

保罗·罗默来华经历编辑 播报
2019年9月4日,保罗·罗默与400余名中国企业家、专家学者汇聚在四川成都,共同探讨企业内生增长动力的规律与路径。保罗·罗默从企业如何探索新的可能性、如何协同发展、如何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建言献策。“培养想象力是促进企业内生增长的根本因素。”保罗·罗默说,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企业的发展需要一边探索新的可能性,一边过滤掉那些不合实际的想法,并不断做规划,“最好的规划是简单的,一定要避免过度、过远的规划”。 [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2 21:18 , Processed in 0.1260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