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2|回复: 1

安东卫日照岚山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发表于 2022-5-29 07: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东卫
(日照岚山区的海防古城)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安东卫是一座具有六百年历史的海防古城,位于日照城南四十公里之岚山区,居绣针河口北岸,濒临黄海,地势险要。雄伟峭拔的老爷顶、官山、笔架山(又名垭口山)、岚山、炮台山等,面海而立,从北、东、东南三面环抱卫城。登高而望,卫城东枕老爷山,西傍绣针河,南临沧海,北锁官山。前三岛(车牛山岛、平山岛、达山岛)横卧海涛之中,西北重峦迤逦如屏似画,实为鲁东南海隅胜地和军事要冲。



中文名安东卫 类    别城市 地    点日照岚山区 方    言日照方言 气    候温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阿掖山 机    场山字河机场 火车站岚山西站 电话区号0633 地理位置岚山区政府驻地
目录



安东卫历史沿革编辑 播报
安东卫,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时代为纪障城。《春秋.左传》中记载“鲁昭公十九(前523)年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障”。《续山东考古录》卷二十一,“纪障在南九十里,今安东卫故城”。《日照县志》(光绪本)也说:“莒邑东海,赣榆东北,有纪障城,今安东卫即其地”。卫城东,今有教场地名,相传为战国齐将孙膑,在此操练兵士,著作《兵法》,但尚未见于史书。安东卫明代以前的历史和建置沿革情况,因史籍湮没,暂时无法考证。
据《安东卫志.里至篇》记载:“卫去海五里,按字义,‘卫’围也,防也。京师之外,屏一方之保障,东海汛地,设卫最多,而安东方者,莫逾于此,故名。”“卫”是明代的军事编制,每卫五千六百人,都设在要害地区。可见安东卫是以其地理位置和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而命名的。

安东卫明朝设卫
明代定鼎之后,因倭寇窜扰,遂在沿海各军事要地,设置很多卫、所,计有防海卫、防运卫十九处和所十五处。所由卫领,卫由都司领,皆属中央五军都督管辖。安东卫,就是明初十九卫之一的防海卫,可见“安东卫”之名,最迟在明初已经出现。至于建置的具体年代,诸说不一。《日照县志》(光绪本)说:“于县南九十里置安东卫”,注作:“洪武十七(1384)年置”。《安东卫志.建置篇》说:“建自洪武季年”。县人丁恺曾著的《西海徵》(乾隆二十三年本)记有:“明志以安东卫为洪武三十五年置,非也。“经查阅明代的纪年表,洪武在位只有三十一年,即1368年至1398年。所谓洪武三十五年,可能是明志把“建文”四年并入而得。建文四年,是惠帝朱允文国破身亡的一年,焉能顾得设置卫、所之事?安东卫儒学署李甫在《卫志》序言中说:“洪武十有六(1383)年,日本陆梁,出没剽掠,不可控制,始命信国公汤和,于东海诸边,严设城堡,辖隶臬司(即按察使),选练墩卒,棋布守御,倭寇始而得戢安东遂成重地。”据此,安东卫的设置,当在洪武十六、七年,与光绪本《日照县志》注文所记,庶几相符。
卫所是明朝兵制的产物。朱元璋和他的高参刘基(字伯温),对历代兵制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创立了明代所特有的卫所兵制。在朱元璋当吴王时,就开始设卫,主要是设亲兵卫。后来地盘占到那里,卫就设到那里。
洪武十三(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指暗通日本,同日本僧人如瑶勾结谋乱,并训练盗匪百余名,借朝贡献巨烛,内藏火药兵器,伏匪兵于贡船中。因此,胡惟庸被诛。朝廷痛斥日本暗通奸臣,遂即绝其朝贡,中断往来。由此以后,倭寇时常窜犯我沿海各地,烧杀抢掠,民不聊生,官府无法遏制。
洪武十六年,朝廷乃命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等大臣,巡视东海沿岸数千里,拟在要塞地区设置卫、所,以便防倭御寇。不久,设立安东卫,置行都司(为省级最高军事执掌机关)、指挥使(统率卫兵之首领)、辖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一千二百人为千户所,所辖百户所为一百二十人),前所、左所均驻安东卫城,后所驻卫城东北九十里,名曰石臼寨,后称石臼所,有专城,实为分汛要地。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王朝该设的卫基本都设立。山东设立宁海卫(牟平)、莱州卫、登州卫(蓬莱)、青州卫四个卫。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又在山东沿海增设七个卫,并派魏国公徐辉祖来山东督建。相继设立的卫有鳌山卫威海卫成山卫(荣城)、靖海卫(荣城)、大嵩卫(海阳)、灵山卫(胶南)、安东卫(日照)。设这些卫的目的就是保卫沿海,不受倭寇的侵扰破坏。明朝初年,这些卫均隶属山东都指挥使司,由都指挥使司直接指挥。
永乐年间,在山东沿海设营,做为都指挥使司和卫的中间军事指挥机构。山东共设三个营:一是即墨营(即墨),二是文登营(文登),三是登州营(蓬莱)。三个营管辖山东全部二十四个卫所,即墨营管辖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共四个卫和石臼、夏河、胶州、浮山、雄崖、海阳六个千户所;文登营管辖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宁海卫四个卫和四个千户所;登州营管辖登州卫、莱州卫、青州卫三个卫和三个千户所。营中设把总(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等武职官员。把总为各营长官,与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同掌管总营事。这样在明初山东半岛东部先后设立完善了营、卫、所防御倭寇的军事体系。在当时交通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各营能就近快速地传达军令,便于各卫、所及时策应,以应对海上的突发侵扰事件
明代天顺(1458-1464)年间,调中所去天津卫,调右所去徐州卫。属安东卫的只有前、左、后三个千户所,每所都设正副千户、百户等职。明代、安东地属青州府,设通府(负责地方行政之长官)、通判(处理政务的官员)、经历(管地丁银两出纳文书的官员)、教授(负责学署课试的学官)、训导(协助学官教育生员的官员)等职。

安东卫清朝改制
清初,罢军操更官制,乃由兵部选守备(武官,卫的军政长官)任安东卫事,凡城池、民社、学校、钱粮,均与州县相同,仍设经历、教授、千总(武官)和百总各一员,石臼所千总一员。
顺治十五(1685)年,总督张铉锡查海防亲至安东卫,特立安东卫都司营,专守本卫汛地。
康熙五年(1666),裁卫千总、百总和石臼所千总各一员。
乾隆九年(1744),裁卫并于日照县,其地亩、钱粮、学校、庄屯、庐舍,就其座落分别归属诸城、日照二县,原卫守备、教授、经历等职一并裁掉。仍存安东卫籍和安东卫营,城池由安东营管理,营设都司一员、卫千总一员、日照把关(次于千总之武官)一员、把总一员、莒州把总一员。夹仓巡检司于乾隆八年移到安东卫,其张洛、涛雒、岚山、官草汪隶属巡检司。夹仓、金家沟、石臼所、龙汪等海口,属县衙典史(掌管缉捕、监狱的吏员)。

安东卫安东卫城编辑 播报
据《安东卫志·形胜篇》载:“原建城卜基于今卫城北十里之坊口,遗迹尚存”。何时移于今之安东卫地,其说有二:一说是洪武之季时。康熙十年卫守备赵双壁,在《卫志·文昌阁序》一文中说:“安东卫城,建自旧明洪武之季时……汤信国巡视抚辑,至卫西北经营区划,欲建城郭……土木未兴,偶有青鸾衔旗于斯,即今之卫堂处也。信国环视形胜,见左山如屏,右河如带,大海绕于前,关山耸于后,遂移其地,而城成焉”。此说虽未交待具体建城年代,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历史时代,是汤和巡视后所建。另一说是明弘治三年所筑。如《山东通志》(雍正本)附记安东卫城一文载:“明弘治三年(1490)所筑,周五里,高二丈一尺,厚二丈,垛口一千三百,门楼四座,池宽二丈五尺,深八尺。”上述二说虽然不同,建筑年代相差百余年,但原建城于坊口,后移今之卫地,事实无讹。卫城后经山洪冲激,城池损坏多处。嘉靖年间,卫经历司何亨,呈请朝廷拨给官银一千两,稍事修葺,始有改观。城上,除门内俱有门房三间,供藏武器之用。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共设八铺、小巷四铺,按时巡更,以防盗贼。戊申(康熙七年)地震,城池悉毁,圮为平地。
除城池外,城内建设主要有公署、儒学、仓库、武器库、演武厅、庙宇等等。公署有按察司、守府、卫衙、经历司(在卫堂东)、镇抚司(在卫堂西)、儒学署(在西街路北,后为文庙)、巡检司(在卫府后)、千总署(在北门内西街)、左所(在仪门东)、前所(在仪门西)、安东营(在北门内西街),还有仓库(在卫治东)、监牢局(在卫南门里西南隅)、火炮局(北门里街东)、武器库(在卫堂东)、演武厅等。庙宇有关帝庙、三官庙、镇武庙、火神庙、城隍庙等。大街有东西石坊。这些古建筑,历经明、清多次兵火和康熙戊申地震,久已废圮。

安东卫卫墩台编辑 播报
墩台,是古时用以举烯烟、传敌情,以防不虞的军事通信设施。安东卫的墩台,主要设在沿海汛口要地。每个墩台配有旗、锣、烟筒,有警必举,千里之地,瞬息可知。当时设在日照境内的有两种墩台:一是军墩,即由巡查军士护守之墩,计有皮狐墩、石门墩、黑漆墩、泊峰墩、昧蹄墩、张洛墩、涛雒墩、小皂墩、温桑墩、南石臼墩、北石臼墩、万疋墩、董家墩、南青泥墩、北青泥墩、钓鱼墩、湘子泊墩、石河墩、湖水墩,以上二十墩隶属石臼所千总。二是民墩,即由民卒护守之墩,计有杨家墩、孙家墩、相家墩、夹仓墩、蔡家墩、焦家墩、新添墩、牛蹄墩,以上八墩隶属夹仓镇巡检司。每墩设卒四名,总计墩卒(包括军士和民卒)一百一十二名,每名供给工食银四两。墩下置赡养地八亩,建安息房数间,供墩卒安置家室之用,以便他们种桑麻,养鸡犬,守墩为业。一有紧急军情,白日则燃起狼烟,黑夜即照明信火,信息传递至速。嘉靖三十一年和三十四年,倭寇窜犯日照沿海一带,皆被击退,无不奏效于墩卒的尽职尽责。

安东卫卫屯田编辑 播报
古时的屯田,有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安东卫所属屯田,都属于军屯,只使用于驻军。明制屯田,以正丁应役,余丁耕田,征其税为军饷,缺少部份以屯丁补之,此乃古之寓兵于农之法。每屯丁授田二十五亩,岁纳粟三石,征解于卫仓作军需。卫的屯田地原额为一千六百六十五顷,坐落在诸城、日照二县,各有屯名。其中坐落在诸城县内的原额地一千三百三十七顷五十一亩,屯名有大埠屯、张家屯、孟家屯、监家屯、毛家屯、稍坡屯、福盛屯、曹化屯、梁山屯、吴家屯、蔡家屯、于家屯;坐落在日照境内的原额地三百二十七顷四十八亩,计有斗沟屯、白石屯、赵家屯、朱家屯、竖旗屯。至明末屯政废驰。清代,除漕运地方屯田仍属卫、所外,其余卫、所屯田转属州、县,改为民屯。安东卫的屯田,直至并卫于日照县时,才分别划归诸城、日照二县,裁撤屯田弁丁,屯户所领地亩,按规定缴纳地价,报官税契,由其耕种经营,原征屯粮,改为丁粮。

安东卫卫城集市贸易编辑 播报
安东卫,自明清以来,既是海防要地,又是贸易通商口岸。内控鲁苏江淮辽阔腹地,外扼大海,是去高丽、日本诸国咽喉,海陆交通发达,城内城外,店铺林立,南北商客,络绎不绝。可谓商贾云集,人市如潮。卫城集市,发端明代,《安东卫志》载:“嘉靖初年,西大街三、八日为市,北大街一、六日逢集(后废)。嘉靖二十年,西大街三、八日大集。”此制延续至今,每日均有早市。卫城商业,至清末民初,已达盛期。
今日之安东卫,岚兖公路横跨卫前,岚坪铁路后贯通卫,新建的岚山港与之毗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69
 楼主| 发表于 2022-5-29 08: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东卫 (明代东北机构)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安东卫又称开原卫,明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十七日置,为辽河与松花江的中转枢纽。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上帝庙遗址,洪武永乐宣德三朝以开原控带外夷。曾分别由韩王朱冲爩、开原镇守亦失哈统领。明人冯瑗《开原图说》记载:“国初开原幅员甚阔,西路四站直接广宁(广宁卫),东路九站直通朝鲜(建州卫),北路九站径达海西(兀里卫)。”清代为隐藏该卫逐把日照东安卫该为安东卫。《太祖高皇帝实录》:“丁酉置韩沈安三王府护卫,是也。沈府为沈阳中护卫,安府为平凉中护卫,韩府为开元中护卫兵部言开元乃肃慎渤海东夷之地遂改为安东中护卫。” [1-2]  





机构职责

安东卫管理开原老米湾、吉林船厂舟师,因其地理位置重要,东界鸭绿,北接旷塞,非多算不能以御未然,非精锐难当大任,所以曾分出部分人马去塞北卫所训练。《高皇帝实录》:“洪武二十八年 六月 十九日 辛巳总兵官都指挥使周兴等率师至开元,闻西阳哈在黑松林。使指挥庄德领舟师,顺脑温江下忽剌温戳卢口。时步军亦进至忽剌江,分为三道宋晟率指挥钱忠张玉卢震军由西北同河至阿阳哈寨,刘真率指挥房宽军由松花江北岸东南戳卢口至蒙古山寨,指挥景诚朱胜军由中道忽剌温江东北,出铜佛寨、者迷河、黑松林等处,获野人询之,云西阳哈已于二月河冻时过松花江。真等率兵由斡朵里追至甫答迷旧城,适天雨昼晦,不及而还,获女真镇抚管三并男女六百五十馀人,马四百馀匹,遣人入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8:01 , Processed in 0.0496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