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2|回复: 2

王熙凤扫雪拾玉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发表于 2022-5-31 14: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熙凤扫雪拾玉”探佚与推测(上篇)yunjian






6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本文的中篇点击下面链接查看:
很多人都知道在脂批中有一段提到王熙凤扫雪拾玉,历来引人遐想,不知具体这个扫雪拾玉,描写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情节,脂批在这段是这样写的:
先是宝玉到了王夫人屋里,原文为:
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可巧贾政在王夫人房中商议事情,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在廊檐底下站着呢,一见宝玉来,都抿着嘴笑。金钏一把拉住宝玉,【庚辰侧批:有是事,有是人。】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庚辰侧批:活像活现。】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彩云一把推开金钏,笑道:“人家正心里不自在,你还奚落他。趁这会子喜欢,快进去罢。”宝玉只得挨进门去。原来贾政和王夫人都在里间呢。赵姨娘打起帘子,宝玉躬身进去。只见贾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地下一溜椅子,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一见他进来,惟有探春和惜春、贾环站了起来。
后来写到宝玉被贾政一顿训斥,出了屋后,经过穿堂回到自己住处的过程:
刚至穿堂门前,【庚辰双行夹批: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只见袭人倚门立在那里【蒙侧批:何等牵连!】,一见宝玉平安回来,堆下笑来问【庚辰侧批:等坏了,愁坏了。所以有“堆下笑来问”之话。】道:“叫你作什么?”宝玉告诉他:“没有什么,不过怕我进园去淘气,吩咐吩咐”【就说大话,毕肖之至!】一面说,一面回至贾母跟前,回明原委。
这段里提到宝玉从父亲贾政那边院落的王夫人屋里(也被小姐丫头们称作太太屋里)经过穿堂回到自己在贾母那边的居所的时候(此时宝玉还未搬进大观园),遇见了焦急等待的袭人的情节,脂批在宝玉到达穿堂门前的时候说这里即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还说了一句“一丝不乱”。脂批的“一丝不乱”从来不是随便说说的,一定要引起重视,原著里提到贾政恰好就在王夫人屋里商议事情,这看似随意的一笔,可一点都不随意,这恰好印证了脂批的“一丝不乱”。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原文、脂批和其他相关的情节做一番推测,首先,王熙凤既然在此处拾玉,那就应该是玉不在宝玉脖子上了,换句话说,玉曾经丢失了,但是后来被王熙凤给拾到了。
其次,既然是扫雪拾玉,这表明,事件发生在冬天,下雪了,起初雪下的很厚,没人想到玉会被埋在雪下,所以大家焦急万分,四处寻找丢失的玉都找不见,但是碰巧被王熙凤扫开了雪,才发现玉就好端端的在穿堂门前的雪底下压着呢。在坠儿偷金子的事件中,平儿就曾经给王熙凤撒了个谎,
所以我回二奶奶,只说:‘我往大奶奶那里去的,谁知镯子褪了口,丢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我就拣了起来。’二奶奶也就信了


[img=896,672][/img]

平儿这几句谎言一方面是善解人意为了维护宝玉的名声,另一方面我觉得正是“扫雪拾玉事件”的暗示和谶语,此刻是平儿的谎言,但未来却是真正会发生的事,只不过丢的是玉不再是金子,这几句话暗示着未来玉的丢失,正是雪深了没看见,后来雪被扫开了,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王熙凤就拣了起来。而平儿这话是对着王熙凤说的,正是未来由“王熙凤”而不是由别人“扫雪拾玉”的暗示。平儿的话是由坠儿偷金子而起,那玉的丢失,自然也应该是玉被人偷了。但是偷玉的人因为把玉丢在了穿堂门口,虽有贼行,却无贼赃,因无贼赃,无人能够指证他,所以跟坠儿最终虽然被撵,却被隐瞒了偷窃行为一样,最后躲过了因为偷玉而受到的惩罚。
我在《红楼梦的真结局》一文中,用了专门一节介绍了通灵宝玉上的字可能暗示的八十回后的情节,我说玉上的字“疗冤疾”代表的可能是指黛玉逝后,贾宝玉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病入膏肓,命悬一线,最后是通灵宝玉再次显灵,才治好了贾宝玉,使他恢复后能得已与宝钗完婚。而玉上的最后一行字“知祸福”则与后来的甄宝玉送玉息息相关,我推测,应该是在贾府最后大厦将倾前通灵宝玉预知了大祸即将临头,所以提前消失了,回到了僧道二人的手中,又由僧道转交给甄宝玉,由甄宝玉送玉给贾宝玉,使他最后从大梦中醒来,悬崖撒手,化灰化烟。
由我探佚出的最终结局来往前推,玉最后是主动消失了,因为知祸福后,通灵宝玉行使完自己最后的使命,即将贾宝玉从梦中敲醒的作用后,便恢复了石头的本相,返回了青埂峰下,看过八十回后最终结局的富察明义写的诗也是“石归山下无灵气”。这表明了通灵宝玉最终的结局就是返回大荒山青埂峰。由此推测王熙凤扫雪拾玉的情节不大可能是指知祸福的那次玉的最终消失事件,因为那时候一切都已归结于太虚幻境,而此时王熙凤还可以扫雪拾玉,说明这次丢玉只可能发生在知祸福之前。
那有没有可能发生在八十回前呢?毕竟前八十回并非没有发生过窃玉的情况,只是作者没有明写,那就是“良儿偷玉”事件,在《红楼梦》中,善姐不善,良儿也非“良人”,她是一个小偷,良儿偷玉曾经是书中明写的,但是具体如何偷玉,却没有任何交代,我们只知道,这个良儿曾经偷过玉,而且事件发生在坠儿偷金子之前。还是从平儿在坠儿偷窃事件说出的话我们得知:
想了一想: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坊家去了。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所以我倒忙叮咛宋妈,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别和一个人提起
此外,脂批在宝玉醉酒后生李嬷嬷气的时候也曾提到过一个误窃事件:
   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甲戌双行夹批:试问石兄:此一渥,比青埂峰下松风明月如何?】那宝玉就枕便睡着了。彼时李嬷嬷等已进来了,听见醉了,不敢前来再加触犯,只悄悄的打听睡了,方放心散去。【甲戌侧批:交代清楚。“塞玉”一段,又为“误窃”一回伏线。晴雯茜雪二婢又为后文先作一引。甲戌眉批:偷度金针法,最巧。】
良儿偷玉事件到底是作者压根就不打算写,只是透露了一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可能发生过的情节,用这种特殊的笔法给读者一个超大的想象空间呢?还是说,作者曾经真的写了良儿偷玉的情节,只是后来在删改过程中把这段情节彻底给删掉了呢?有没有可能是良儿偷玉,导致玉被偷了出来,最后又不小心丢在了穿堂,然后被王熙凤拾到了呢?
从平儿的话来判断,良儿偷玉的事件发生的很早了,她说“刚冷了一、二年”,说明良儿偷玉发生在坠儿偷金子一、二年前,如果那个时候良儿把玉偷了,并且从平儿的话里能得知,良儿偷玉事件当时是闹的比较大的,大家都知道是良儿干的,并且,如果玉当时就被偷了,那自然家宅哄乱,大家四处查找,最后发现是良儿干的,把玉从良儿那搜了出来,最后应该是把良儿撵了出去。与我前面判断的,王熙凤在雪下拾得玉,因而使得贼无赃证,也无人出头认赃,因此保护了贼名是不符的。而且,如果当时就丢了玉,当时就应该描写“王熙凤扫雪拾玉”的情节,可是前八十回根本就没有这个情节,脂批也提到了未来会有“误窃”一回,而这个“误窃”必然是窃玉,为什么呢?因为脂批是在评论袭人“塞玉”在床褥之下,提到这个情节是“误窃”一回的伏线,那也就意味着,未来的“误窃”窃的必然是通灵宝玉。可是我们都知道,前八十回除了提到过一句“良儿偷玉”,根本就没有误窃一回啊!而且,因为良儿偷玉大家都知道是她干的,所以她也算不上是“误窃”。
那会不会作者连同良儿偷玉紧接着王熙凤扫雪拾到玉等等这一回的内容(即误窃一回)都统统删去,只是在脂批和原文中留下了一些未删尽的蛛丝马迹呢?
我觉得也不尽然,因为平儿说雪化尽了,金镯子黄澄澄的映着日头的时候,良儿偷玉已经过去一、二年了,我觉得平儿的话是谶语,预示了未来王熙凤扫雪拾玉,谶语一般都发生在事件真实发生之前,不可能良儿偷玉都过去一两年了,平儿才又说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谶语。只可能是未来玉又再次被偷了,但是偷玉的人因为某种意外,将偷来的玉丢失在雪中,才被王熙凤无意间发现了。而这个情节应该发生在八十回后。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就是时间线,脂批是在贾宝玉从贾政那回贾母自己住处的时候写到穿堂前是“凤姐扫雪拾玉处”的,提示这个地点是未来偷玉之人遗落玉的地方,因脂批不大可能在这里的地点专门提到以前写过的旧情节,只可能是提示未来发生的事情。可是,这之后,贾宝玉就搬到园子里去住了,就算偷玉的人真的打算窃玉,也应该到怡红院去偷,然后又在逃跑的时候慌慌张张的丢失了玉,那玉也应该丢在怡红院附近或者大观园里,而不可能是宝玉在贾母那里的旧住处。此后到八十回宝玉都住在怡红院里,所以扫雪拾玉不大可能是发生在八十回前。因而唯一的可能便是贾宝玉后来在王夫人的强迫下,被逼搬出了园子,回到了自己原先在园外的旧住处,于是在这里,玉再次被人偷了。作者之所以要先写个良儿偷玉,其实是用这个没有明写的窃玉事件,为未来发生的重大“窃玉”事件作引,如同甄士隐家由兴而衰的小荣枯为贾府大荣枯作引,英莲冯渊的小悲欢为未来贾宝玉同林黛玉等众女儿之间的大悲欢作引一样,良儿的偷玉是为未来“窃玉”一回事件作引,而未来的“窃玉”事件关系重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了贾宝玉的生死,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脂批提到,王熙凤在穿堂门前此处拾到玉是“一丝不乱”,我们可以拿史湘云的丫头翠缕拾到金麒麟做个类比,看看未来情节是怎么个一丝不乱法,我们都知道翠缕是在蔷薇架下拾到金麒麟的,而金麒麟之前在贾宝玉手中。作者并没有具体写金麒麟是怎么到了蔷薇架下的,可是作者写了贾宝玉是在蔷薇架下偷看龄官画蔷,突然遭遇暴雨,匆忙躲雨,应该就是在这种匆忙躲雨的情形下,慌慌张张的把金麒麟丢在蔷薇架下而自己还不知道。而读者却能从此中读出作者安排金麒麟被宝玉遗落在蔷薇架下最后又被翠缕在这里拾到的这种“一丝不乱”的笔法。我觉得,这个扫雪拾玉的地点,也是一样,穿堂门前就跟蔷薇架下发生的情况一样,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情,导致窃玉之人慌张中丢失了玉而不自知,未来又被王熙凤意外拾到了。所以才能称之为“一丝不乱”
那么未来窃玉的人会是谁呢?此人为什么要窃玉?究竟窃玉之时,贾宝玉是怎么个状态?王熙凤是怎样扫雪呢?其实脂批和原著里面也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我们下回继续探讨。
点击下面链接,查看《红楼梦》的真正结局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4: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扫雪拾玉”探佚与推测(中篇)



yunjian

yunjian




1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本文的上篇可以点击下面链接从头看起:




“王熙凤扫雪拾玉”探佚与推测(中)

在上篇中我们分析了王熙凤之所以可以“扫雪拾玉”应该是玉先被人偷了,后来又于穿堂门前发生了点意外,导致偷玉的人无意间把玉掉在地上,因雪天积雪深厚,玉被埋在雪下,众人丢了玉四处寻找都找不到,最后是王熙凤无意间扫开了雪,才见到了玉。在下篇里,我们接着分析窃玉的人为何要窃玉,是怎么窃玉的?

在正式分析真正窃玉的人是谁之前,先要洗脱一个人的嫌疑,这个人就是小丫头篆儿,为什么篆儿有偷玉的嫌疑呢?这是因为脂批曾经提到过她,并把她与偷玉的良儿并提:

脂批在评论红玉一段情节时,有过这样的批语:

红玉笑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甲戌侧批:好答!可知两处俱是主见。】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庚辰侧批:千愿意万愿意之言。】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甲戌侧批: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庚辰眉批: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作者又不得有也。己卯冬夜。】【庚辰眉批: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

在这段里,脂批曾误认为小红也是奸邪婢,故而逐之,并说前有良儿、后有篆儿,就能确认这一点,后面畸笏叟又替小红辩白,说明前面那条脂批可能是脂砚斋没有看过后面的狱神庙的情节,不知道小红后面还有“慰宝玉”的情节,所以把小红也误认成跟良儿、篆儿一样的手脚不干净的“奸邪婢”逐出,即撵出去了。并且脂批说怡红院里容不下“奸邪婢”,这说明这段脂批里提到的三个丫头小红、良儿、篆儿至少在脂砚斋读到的早期版本里都还是怡红院的丫头。这里我们不提小红的事,只说那条误认小红为“奸邪婢”的脂批,良儿偷玉被撵出去了,我们都知道,可是篆儿是怎么回事?把良儿跟篆儿并列相提,莫非,日后窃玉的人就是这个篆儿不成?先是良儿偷玉被撵,后又是篆儿误窃通灵宝玉被撵吗?

我个人分析认为不是这样的,篆儿并非八十回后偷玉的那个人,但是这条脂批的确提到了篆儿,所以我们要仔细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才能更好的指向那个真正窃玉的人。

首先我们来看篆儿是谁?篆儿在书中也是一个有过偷窃嫌疑的人,但并非是窃玉,而是坠儿偷的那个金镯子,最初,平儿丢了镯子,王熙凤说:

“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

后来平儿说:

那日洗手时不见了,二奶奶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也是有的。

而篆儿正是邢岫烟的丫头,因此篆儿就是那个原本被王熙凤怀疑偷金镯子的人,因为她是邢岫烟的丫头,本来就穷,所以认为她就是小偷。不想真正的窃贼反而是宝玉屋里见惯好东西的坠儿。

这里我们首先明确了一点,王熙凤认为篆儿是来自穷人家的丫头,所以没见过好东西,难免生出贪财之心而偷窃,这说明,篆儿不是贾府的丫头,是外来的,是穷人家的使婢。

可是,书中还提过一次篆儿,却奇怪的很,在晴雯骂小丫头的时候,篆儿又出现了一次:

晴雯又骂小丫头子们:“那里钻沙去了!瞅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一个的才揭你们的皮呢!”唬的小丫头子篆儿忙进来问:“姑娘作什么?”【庚辰双行夹批:此“姑娘”亦“姑姑”“娘娘”之称,亦如贾琏处小厮呼平儿,皆南北互用一语也。脂砚。】晴雯道:“别人都死绝了,就剩了你不成?”说着,只见坠儿也蹭了进来。晴雯道:“你瞧瞧这小蹄子,不问他还不来呢。这里又放月钱了,又散果子了,你该跑在头里了。你往前些,我不是老虎吃了你!”

从这段描写来看,晴雯还在骂篆儿,说明篆儿是宝玉房里的丫头,是晴雯她们那几个大丫头下面使唤的小丫头中的一个,那怎么到了王熙凤口里就变成是邢岫烟的丫头是穷人家的,又没见过好东西,所以有了偷窃嫌疑呢?而后面作者明文写过篆儿是邢岫烟的丫头,说明这个被怀疑是小偷的穷人家的丫头就是篆儿。

我个人认为,篆儿起初作者安排她是宝玉房里的,后来要写偷窃虾须镯的情节,这个篆儿就是最早的偷金子的人,只不过,为了让情节更丰满一些,所以改写了此段,另外安排坠儿去偷金镯子,把篆儿分配给了邢岫烟,成了穷人家的丫头,这样,就有了王熙凤先怀疑是邢岫烟的丫头偷窃,后来证实是宝玉房里的人干的情节。在早期的情节里,篆儿是宝玉房里的丫头,所以才有晴雯骂人,篆儿跑出来的情节,这应该是早期版本留下的bug,否则晴雯骂小丫头,邢岫烟的丫头怎么可能在宝玉房里出现呢?出现也不会被晴雯骂啊,因为根本不是他们这边的丫头啊!又因为王熙凤认为篆儿是穷人家的,说明不是邢岫烟来了以后,把篆儿给了她使唤的,而是邢岫烟自己带来的丫头。这也能说明,为什么早期的脂批,不单不知道后面小红的情节,误认小红为“奸邪婢”,而且把篆儿认作是跟良儿一样的因偷窃被逐出的丫鬟,因为那个时候,篆儿就扮演的是后来坠儿的角色,早期情节被逐出的还是篆儿,而不是坠儿,所以早期脂批会评论前有良儿,后有篆儿,因为早期的情节作者还没有改写坠儿偷金子,偷金子的是篆儿。后来的版本,把早期版本的脂批一点不拉的照抄了过来,导致了这样矛盾的情况出现。

那么排除了篆儿的嫌疑,我们就能够判断出一件事,那就是之前几个有偷窃嫌疑的人,其实都是宝玉房里的人,平儿说过: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证明良儿也是宝玉屋里人,坠儿不用说是宝玉房里的,篆儿,我们也有前面的论证证明早期篆儿确是宝玉屋里人,只不过后来坠儿替换了篆儿的角色,又把篆儿变成了邢岫烟的穷人家来的丫头,虽然穷,但却洗脱了窃贼的嫌疑。为什么论证这个比较重要呢?因为从扫雪拾玉的地点来看,窃玉的人不是宝玉屋里人。那么也就排除了宝玉屋里几个窃贼的嫌疑,更何况,后期版本里,除了篆儿,其他两位都早早被撵了。

为什么说玉不是宝玉房里人偷的呢?我们来看玉被丢失的地点,这个地点可不一般,上篇介绍过,那是位于从贾政院落到贾母院落中间的过渡地带,那么什么是穿堂呢?我们看百度上的释义:

穿堂,指宅院中,座落在前后两个庭院之间可以穿行的厅堂。工字殿前后殿之间的连接部分,又称柱廊。语出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乾清宫大殿﹞再北则穿堂。”

而贾政院落与贾母院落(此时宝玉尚跟贾母住)毗邻,其实不算是前后院落,但是两院之前,应该都有穿堂做为两院的过渡建筑,原著中说,袭人守在穿堂门前等待宝玉,是害怕宝玉被老爷即贾政叫去又加责罚打骂,则表明袭人因为焦急和担忧,无法安心在宝玉屋里等他,故而到两院之间的过渡穿堂那里去等,这表明丢玉的地点,已经出了贾母院落,不在宝玉自己的屋子这边了,说明偷玉的人逃跑,往外面院子走,不是宝玉房里人。玉既然是被偷的,那则应该是窃玉之人从宝玉房里偷了玉以后,离开宝玉院落,回到他自己住处的路上丢了玉,而这个穿堂,是从贾母院宝玉房里到贾政院太太屋里的必经之路,因而我们可以确定一点,那就是——偷玉的人是从太太屋里过来的。因篆儿后期版本里虽然不是宝玉房里人了,但也不是太太屋里人,所以虽有那条脂批,篆儿的嫌疑也被彻底排除。我们都还记得作者看似无意的写过一句话:“可巧贾政在王夫人房中商议事情”,然后宝玉来请安,被贾政在太太屋里训斥了一顿后,宝玉回自己屋的路上,遇到了在穿堂焦急等待的袭人,而正是在这里脂批批了一句“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所谓的一丝不乱,正是指的宝玉从王夫人屋里经穿堂回自己屋里和偷玉人从宝玉房里偷了玉经穿堂回自己在王夫人那边的住处是同一条完全重合的路线,才可以称之为“一丝不乱”,只不过这条完全重合的路线方向正好相反而已。

下图是我从网上找来的相关图示,图上的红蓝色部分为我自己的标注。














由图上可以看出,窃玉之贼,在宝玉房里偷玉之后,慌忙回太太屋里自己的住处那边,穿堂是必经之路,匆忙之中掉了玉,但是自己没有注意,最后玉被王熙凤拾到了。

那么太太屋里,谁会窃玉呢?首先王夫人自己不会偷,贾政也不可能,而史湘云曾经对宝琴说过这样的话:

“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

从史湘云的话里我们不难得出太太屋里的坏人就是偷玉之人的可能性最大,这话也是太太屋里有人未来要害人的谶语,并且太太屋里的人之前也不是没害过人,这个人之前也有人猜到过,大家都不难猜出来,就是赵姨娘。为什么我说窃玉的人是赵姨娘呢?那是有以下几个理由的,除了赵姨娘恰好就是太太屋里人之外。还因为赵姨娘有在宝玉卧榻前干坏事的前科,除此而外,她还是唯一有窃玉最强烈动机的人。

我曾经分析过,玉上的字第二行疗冤疾有可能指的是贾宝玉受不了林黛玉去世的打击,因而病入膏肓,命悬一线,这个时候,通灵宝玉又显灵了,才救了贾宝玉一命。但是我也分析过,林黛玉之死可能就是金玉党在幕后做手脚,而赵姨娘等人则是公开出面跳出来污蔑诽谤林黛玉的小人,在明诔晴雯,实诔黛玉的《芙蓉女儿诔》中,有一句“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我觉得这里面的悍妇,多半指的就是赵姨娘,而赵姨娘害黛玉八十回前也是有点迹象的,那就是当宝玉对林黛玉提到“燕窝”的时候,赵姨娘恰巧进屋来,宝玉忙住了口,但是赵姨娘还是听到了“燕窝”两个字,事后不难打听到林黛玉吃燕窝的事,日后,这便是赵姨娘攻击林黛玉,说家道日益艰难,林黛玉一个亲戚还娇贵的吃昂贵的补品,是太不自重等话,导致林黛玉更加病重。赵姨娘害林黛玉除了本身就看不惯黛玉,还很有可能是为了加害宝玉,因为知道林黛玉是宝玉的命,林黛玉死了,宝玉也活不下去。果然宝玉在得知黛玉死后病倒了。这就给赵姨娘接近宝玉提供了机会。因为她可以借着探病为由,接近宝玉的病榻跟前。并且她从前就曾经这么干过。这个时候金玉党不会再帮赵姨娘了,因为金玉党只想除掉林黛玉,绝不想害死宝玉,赵姨娘只能自己出马单干。

在赵姨娘通过马道婆诅咒贾宝玉和王熙凤二人的时候,马道婆给了她五个纸做的鬼,让她掖在二人的床上,我们来看赵姨娘当初是怎么做到的,起初宝玉被贾环烫伤了脸,赵姨娘便同周姨娘一齐来探望宝玉,然后就走了。之后宝玉拉着因凤姐打趣二人而害臊的林黛玉嘻嘻的笑,心里有话却说不出来,脂批便说这时宝玉已经“受镇”了,所谓“受镇”就是已经被巫术诅咒中邪之意。而之前赵姨娘正是利用来探望宝玉脸上烫伤的时候,悄悄将五个鬼偷掖在宝玉床上的,既然以前干过,未来宝玉病势沉重,赵姨娘正可利用此机会,再次以探病为由接近宝玉的病榻,将用帕子包起来的塞在褥子下面的通灵宝玉趁机偷走。这就是脂批说“塞玉”为误窃一回伏线的原因,因为,平时玉戴在宝玉项上,而晚上睡觉正常取下来,外人又无法在晚上接近宝玉卧榻,只有生病的时候,外人才有机会借着探病为由接近宝玉卧榻,而这时候玉应该是照常塞在褥子下面的,能够趁人不注意,借机偷走。因而我判断,窃玉就是发生在疗冤疾那一段情节中,也正是为了防止通灵宝玉显灵再次救活快要病死的贾宝玉,赵姨娘才偷走了玉。目的就是为了毁掉通灵宝玉,彻底害死宝玉。

但是我们都知道,最后玉被丢失在穿堂门前,还被王熙凤发现后拾到了,也因为找回了通灵宝玉,所以贾宝玉才得以病愈。也就是说,赵姨娘的目的再次落空了,那么穿堂门前又可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最后为什么窃贼没能被发现呢?而王熙凤是怎样的“扫雪拾玉”呢?我们下篇再接着分析。

点击下面链接,查看知乎7千五百赞,9千多收藏的回答——《红楼梦》的真正结局哦!






编辑于 2018-07-16 10:01





四大名著



王熙凤



红楼梦(小说)



​赞同 18​
​2 条评论


​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云笺说红楼




云笺说红楼

独家解读《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76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4: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


在问
























用户







合伙人





  商城   
  手机答题  
  我的  

   










王熙凤拾到宝玉的玉是什么寓意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牙齿是越早矫正越好吗?  







小鱼的生活笔记   
高能答主  


2019-06-15  · 基地劳务人员  











关注
  









王熙凤拾到玉这个典故,也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谜团。前八十回中,有写凤姐穿过一个堂廊时,旁边有脂砚斋的旁批:一丝不乱,此处正是凤姐扫雪、拾玉之所。

故而我们可以得知,在后面的章回里,宝玉曾经丢失了他的命根子。或许是被盗,或许是不小心遗失,或许是通灵宝玉见劫数已尽,自行离了宝玉也说不准。

总之宝玉是丢了他的玉,而且在贾府破亡之后,凤姐沦为扫雪奴的时候,恰巧就捡到了。这块玉就是宝玉视为命根子的玉佩,也是通灵宝玉!



扩展资料

文学评论

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也是归入于“薄命司”的。对凤姐其人,作者固然有深刻犀利的批判和洞幽烛隐的揭露,却也不可遏制地赞赏她的才能和叹息她的命运。前文论析的辣手、机心、刚口不能以简单的褒贬概之。

即以判词和曲子而言,无不充溢着精警的箴言和反复的咏叹。可见无论是作者的态度还是读者的感受,都是复杂的。何况文学的作品更有作者意想不到的远期效应和永久魅力。《红楼梦》里女性艺术形象的悲剧意义和人性内涵远远超出了性别的界限。

即以王熙凤而论,她的才干、她的欲望、她的命运都如同一面镜子,不单是“风月宝鉴”而已,其光彩照人的正面和身败名裂的反面难道不是一柄“人生宝鉴”吗!不仅适用于女性,它对当今那些才华横溢又贪欲难遏的风云人物具有一种特殊的警示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熙凤





         




评论     







  cszms   
2015-12-14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关注
  






凤姐是贾家的大当家,她的衰退代表着贾家的灭亡。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是他的灵魂,丢了玉,就是丢了灵性、灵魂。凤姐的命运和宝玉的命运拴在一起的,都和这块玉有关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政吩咐宝玉住进大观园。宝玉由荣禧堂出来后,"刚至穿堂门前",对此有批语:【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
贾母带众人怡红院赏花妖后,宝玉所佩带的通灵玉不见了(好象是贾环偷了)。于是丫鬟们翻箱倒柜,结果是搞个鸡飞狗跳也没找到,最后还是凤姐无意中在廊下雪地里发现了通灵玉。
这段情节大概是根据脂批里提到“凤姐扫雪拾玉(庚辰本23回)”一句而添加的。通灵玉失窃一事在文中倒也有伏笔,只是简单了些“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在还有一句脂批是:“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
看来这个故事的发生是基本被肯定了,只是这里没贾环什么事。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良儿偷玉”是在第五十二回被提及,而且还说是“刚冷了一二年间”,显然是早两年前的事情了。怎么八十回前的文字一点没有展露呢?良儿所偷之玉除通灵玉无它,怎么如此大的事曹雪芹却在八十回文字中只字未提,若不是脂砚斋表露我们几乎被蒙在鼓里。后一句的批语是在27回,全书刚写到三分之一脂砚斋就已经知道后面的故事梗概了,包括很多八十回后的情节也都是脂砚斋透露给读者的,显然她对全书的故事走向是了如指掌。脂砚斋说到“二次小窃皆出于宝玉房中,亦大有深意在焉”,显然这句“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就是为后文作的一出伏笔。我想这“大有深意”恐怕要在八十回后才水落石出吧!但随着八十回文字的佚稿,这个谜底恐怕再难揭开了,这又成了红楼一谜!
“二次小窃皆出于宝玉房中”,一次是良儿偷玉,第二次所指是坠儿盗金。坠儿是宝玉房里的小丫鬟,在芦雪庵众女儿集会时候偷了平儿的虾须镯。后被察觉,但平儿息事宁人,只骗凤姐说镯子褪了口,丢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雪化了才又失而复得的。
把这两件事结合来看,倒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盗窃者都是宝于房里的小丫鬟,都和凤姐主仆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惋惜的是究竟良儿如何盗的通灵玉,后凤姐又是如何扫雪拾玉,文字都无从考究了!为此我特意翻看了高鹗续写的这段丢玉情节,里面什么算卦测字的,用假玉骗钱的统统来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凤姐是荣府发号施令的内管家奶奶,怎能象仆妇那样去扫雪呢?因此人们对凤姐后来遭遇提出种种猜测:有人推断凤姐犯了国法,连累贾府,贾琏将她贬降为婢仆一流人物,所以才有扫雪拾玉之事;也有人根据她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推测凤姐因此事被贾琏休弃("人木"二字可合成"休"字),只好哭着回金陵娘家去;等等。愚以为这些说法似不合情理。我们知道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而且连络有亲,凤姐即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休凤姐;也不可能将凤姐贬作下人,这样岂不羞辱王夫人及王氏家族!因此我们对凤姐扫雪拾玉一事必须另寻解释。

我们已知《红楼梦》是"真事隐"(甄士隐)的一部书,也就是说:作者要说的话、要表达的事,是在书的内里隐藏着,那么其表面文章就都是假的了。其批语当然也是如此。《红楼梦》及其批语所隐藏的真话、真事,多属有关明亡清兴的一些稗官野史,红楼人物都与这一阶段的历史人物有关。从一些情况看,精明强干的凤姐是影射南明昏庸无能的福王,这一反常现象,是作者为规避文网所采取的种种方法之一。凤姐既然影射福王,凤姐扫雪拾玉就应与福王有关。

【扫雪】暗指“洗雪”,【拾玉】是“龟玉重拾”。【凤姐扫雪拾玉】是反用“虎兕岀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即凤姐“协理荣国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08:26 , Processed in 0.0525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