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源于60甲子干支历法,乃古人认识天地规律的需要。现可追根溯源至河图。邵庸讲:是上古星图。古传:“天有十日”故河图上有十数,为十天干,分五行四方排列。其实源于金木水火土五星之远近阴阳状态,及日地关系。它是深蕴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种记时系统,在世界历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相传,中国上古天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黄帝合大桡作甲子,黄帝开国元年(公元前2697年)首定甲子年,但见于史书记载的,则是干支纪年始于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
“四柱”又称“八字”,即六十甲子对不同时段的记录。假如某人恰好在某时段出生,这个时段就是此人的“八字”,即XX年XX月XX日XX时。由于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共四柱,所以叫“四柱”。又由于每柱由六十花甲的两个字组成,共八个字,又称“八字”。人们根据八个字的五行生克制化,联系到每年的甲子的不同,来预测该“八字”的运程兴衰,叫做“算命”、“批命”或“算八字”。
根据“史记”记载,春秋战国之时早就有“阴阳家”、“五行家”家之类的预测方家。早在夏代的帝王就用甲、乙、戊天干来作名称。汉代叫“日者”,即按年月日预测,外应以时。当时最出名的是司马季主,令贾谊之流汗颜。算“八字”最早出名的是唐代李虚中。据唐韩愈记载,所测“十有九准”,在士大夫中得到公认。后到宋代徐子平集为大成,形成体系。至明代刘伯温注“滴天髓”进入理论高峰。
近代国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列为“四旧”、“封建迷信”,故流传于民间。改革开放后,生机盎然,百花盛开,自然又异香独起。既然流行数千年而不衰,根据达尔文进化论“最适者存”,也证明有其存在的价值。有人根据预测准确性和适用的多样性,和与个人联系的紧密性,断定为预测科学,并把六十甲子作为人类与自然的基因密码,而与当代科技一较高低。这的确有一定道理。但六十甲子毕竟不是基因图谱,根据六十甲子也造不出电脑。但六十甲子却能测出人脑的能力,及其生旺衰绝过程(当然这只能在极度精确的情况下),所以值得研究。
其实,按归纳法,即正宗八字排法,总共只有514800个,再按新经纬度法,仍然误差很大。虽然每个人出生的时间、地点、条件是唯一的,但“八字”、“四柱”法,却不能唯一地表示出来,且误差甚大。故“八字”预测,对部分人可极精准,对部分人则极不准,对大部分人能概略预测。这毕竟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种方法,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当然是一门学科,若与其它方术综合推测,确有相当准确性和参考价值。误其迷信者,已自入迷信而不自知矣。故否定之实属愚味,神而化之,亦属自欺。这只是一种高深的预测学而已。
转载(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