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4|回复: 1

张献忠//明朝 “蜀王”金印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发表于 2022-6-13 15: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献忠宝藏现身, 一万余件宝物中这件最珍贵, 有了它富可敌国                     
2022-06-04 12:02 来源:                                     薄荷糖看娱乐                                                
           
原标题:张献忠宝藏现身, 一万余件宝物中这件最珍贵, 有了它富可敌国
             据新闻报道,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挖掘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总计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还有一枚珍贵的明朝 “蜀王”金印,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张献忠巨额宝藏的存在,那张献忠的这些宝藏都是取自哪里的呢?他又是如何得到的呢?
出水的蜀王金印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吸取前朝教训,分封自己的儿子们为藩王,希望这些藩王在中央朝廷遭遇危险时可以拱卫朝廷。洪武十一年,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被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蜀王之藩成都府。后来,蜀王代代相传,一直传到明朝灭亡。经过两百多年的积累,蜀王府富可敌国,而“蜀王”金印则是蜀王的身份象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朱元璋藩王分封图  1640年正月,张献忠在陕西枸坪关被左良玉击败,于是张献忠决定转战四川,但是在入川的途中被左良玉部包围,农民军陷入绝境,眼见无法突围,张献忠决定离间左良玉让其放自己一条生路,张献忠派人转告左良玉道:“献忠在,故公见重。公所部多杀掠,而阁部猜且专。无献忠,即公灭不久矣。”后张献忠趁左良玉松懈突出包围圈,之后又利用四川巡抚邵捷春和杨嗣昌的矛盾突破防线进入四川境内。
张献忠?  在农民起义的后期,农民军经常攻破大城市,而这些大城市通常都是一些明朝藩王的封地,而这些藩王所在城市被攻破之后,藩王们总是难逃被杀害的命运,比如洛阳的福王、在重庆被杀的瑞王等,而成都的蜀王也难逃此劫。
1644年六月十三日,张献忠攻陷涪州,不久又攻陷泸州。二十二日起张献忠包围重庆,四日后明军坚持不住,重庆被张献忠所破。当时正在重庆避难的瑞王(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第五子,封地在汉中)被张献忠所抓获,后阖家遇害。
同年八月初五日,张献忠率大西军包围了省城成都府,八月初九日成都城墙在农民军的大炮轰击下崩坍,防守成都的官兵溃散,成都随之被攻破。而成都府中的蜀王自然也成了张献忠的阶下囚。此时的蜀王名叫朱至澍,是朱元璋的十世孙,张献忠入蜀后,蜀王朱至澍曾经捐出一部分家产充作军饷,犒劳重庆守军拥立三万两银子,犒劳成都的守军用了两万两银子。而在成都被破之后,蜀王自然难逃一死,据记载“初九,献忠陷成都;蜀王阖宫遇害。”
成都蜀王府遗址  蜀王被杀后,蜀王府“富甲天下”的财富就成了张献忠的囊中之物,而蜀王金印自然也在其中,张献忠战死之后,十世蜀王所累积的巨额财富也下落不明,直到今日被重新挖掘出水。
参考文献:《明季南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张献忠“宝藏”传奇
2016年01月13日07:32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张献忠“宝藏”传奇
[img][/img]
[img][/img]
  江口发现的银锭、金封册、铜钱等。
[img][/img]
  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内的张献忠塑像。
[img][/img]
  陈建生
  新闻背景
  近来,有关张献忠“宝藏”的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一批权威考古专家聚集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宣布基本确定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张献忠“宝藏”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三百多年来,围绕它又发生了哪些故事?这里我们就为读者一一道来。
  提起“宝藏”、“寻宝”,或许最能刺激人们心底某种原始的欲望,因此在全世界都大行其道。
  中国的“宝藏”传奇,最有名的应该就算张献忠“宝藏”了。这事儿后来被演绎得越来越神奇,甚至有人有鼻子有眼地宣称,这笔财富的价值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还有人演绎了这样的故事:张献忠的后人逃往海外,在印度洋上建立了国王岛、酋长国,几百年来一直没停止过寻宝行动……
  演绎归演绎。历史上,到底真的发生了什么?
  张献忠确实有宝
  张献忠其人,大多数读者都很熟悉。明朝末年,在延安府当捕快的张献忠参加了起义军,和李自成同属高迎祥麾下。后来,各股起义军中,只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势力越来越大,李自成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发展,张献忠则转头向南进攻长江流域。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称大西王;1644年8月9日,张献忠攻破成都,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史料中,对于张献忠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说他“嗜杀”,二是说他“掠财”。应该说,这里有后来的统治者对“反贼”刻意抹黑的成分,但也不全是空穴来风。
  据史料记载,张献忠攻下武昌后,将明朝的楚王塞进竹轿,抛入湖中溺死,自己则“尽取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还有人说,张献忠在四川,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同时,他还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
  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张建斌先生撰文记载了这样的说法:崇祯皇帝和张献忠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张献忠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张献忠至少拥有千万两白银。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财富。
  但是张献忠的大西皇帝没有做多久。1646年,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11月,大西军被清军包围。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
  张献忠死了,他的起义军后来也都被清朝剿灭了。但张献忠聚敛的那些财宝,清朝廷好像并没有收上来多少。这自然就留下了疑团:那些宝物都去哪儿了?
  不知从哪里传出了这样一首歌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人们认为这是破解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此后一直在成都一带流传。
  江口沉银史上有据
  不久前,一批权威考古专家宣布,基本确定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事实上,300多年来,这里也是最可信的张献忠藏宝地。不过,这里的“宝藏”很可能不是张献忠主动“藏”的,更可能是他无奈“撒”的。
  与此相关的事件,在史料中有明确记载。
  1646年,也就是顺治三年的时候,大清军队压境,张献忠已经明确意识到自己在成都的地位岌岌可危了。因此当年年初,张献忠曾经进行过一次大的战略行动,他亲率大西军十多万人马,乘坐数百艘木船,并且带上了他的大部分金银财宝,从成都启程沿锦江南下。关于此行的目的,史料上说法不一,但从当时的形势看,张献忠南下转移图存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当船队来到锦江汇入岷江的彭山县江口境内时,却遭到明朝故将、当地地主武装杨展部队的伏击,几乎全军覆灭。张献忠只带少数亲军败归成都,而许多载满金银的木船则沉入江底。至于这些金银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很神秘的是,江口镇石盘山的石龙沟中,真的有“石龙对石虎”,就是对面的两座山,一座很像石龙,一座很像石虎,至于这是否是后人的演绎,就不得而知了。
  当时的史料中,对沉银有更多细节的记载: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由于银两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把银锭放在里面,让其漂流而下。打算在巫山附近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打捞上来。但是后来张献忠部队遭到了阻击,江船阻塞了江道,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
  据说,杨展得胜后,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那些沉船里装的是金银财宝,后来是从张献忠部下逃脱出来的船夫口中得知此事,才开始组织士兵在江口打捞遗金。针对木鞘装银的特点,杨展采用的打捞方法是用长枪“钉而出之”,所获巨大。得益于这一笔飞来横财,杨展“自是富强甲诸将”。
  不过,杨展得了这笔外财的说法,也被很多人惦记上了。此后几年中,四川陷入各种武装混战中,顺治六年(1649年),杨展被人杀害,袁韬、武大定等武装力量瓜分了杨展的部众、地盘。这两个人都认为杨展得了张献忠的“宝藏”,一心要把这笔“宝藏”挖出来,不惜严刑拷问杨展的夫人,但最终却一无所获,令二人大失所望。
  自此以后,江口沉银一直被各方人士所觊觎,从来没被忘却。据《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
  咸丰三年(1853年),翰林院编修陈泰初说,他亲眼看到彭山、眉山居民捞到江中银子。当时正值太平天国闹事、财政困难,咸丰皇帝下旨给成都将军裕瑞,让他“悉心访察,设法捞掘”,但最终也是空费心机,毫无结果。
  锦江藏宝真假莫辨
  关于张献忠江中藏宝,还有一个更有戏剧性的说法,就是张献忠在成都城外的锦江,主动藏下了大量金银。
  这个说法乍听上去耸人听闻,殊不可信,然而却影响巨大,主要因为它在清朝的官修正史《明史·张献忠传》中有明确记载,这里我们就抄录如下:
  “(张献忠)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阔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
  “用法移锦江”,好像是神仙做的事儿。后人给出了“科学”的解释:张献忠曾经出动大量人力,以治理水灾为名,在锦江筑起高堤,然后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将无数金银财宝埋入坑中。再重新决堤放水,淹没埋藏珠宝的地方。甚至很可能在坑旁筑起石牛和石鼓,并以此为记号,这也是那个著名歌谣的来源。
  至于做这件事的时间,也是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发生在“江口沉银”之前,也有人认为是发生在“江口沉银”之后,各有各的理由。
  长期以来,这事儿不过是说说而已。但到了抗战时期,却真有人成立了锦江淘金公司,在锦江上轰轰烈烈开展了一番打捞事业。
  这里的核心人物,是曾任四川省府秘书长的杨白鹿。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让人们日常的生活秩序都被打破,在和平年代生活中人们不太会想不太会做的一些事儿,这时候也可能被人们尝试。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杨白鹿拿出了一张藏宝图。
  关于这张图的来历也有很多说法,最有戏剧性的说法是:民国时期,一位姓杜的清朝遗老因犯案走投无路,受到杨白鹿接济,在杨家一住就是几年。为报恩,临别前,杜将多年来随身携带的一个檀木匣转赠与杨白鹿,并说,匣内所藏是张献忠埋银的地点图样,由当时参与埋银的一名石匠偷偷绘制,几经辗转流落杜家,希望杨白鹿能“善为运用”。此后多年,杨白鹿一直珍藏木匣,从未向任何人透露。
  至于杨白鹿在1937年冬,把这张藏宝图拿给谁看,也有不同说法,有人说是在川军当过师长的好友马昆山。但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川军将领们被这张图深深打动,出资组建了锦江淘金公司,准备把“宝藏”打捞出来献给国家,以为抗战所用。而作为川军师长的幸蜀峰,被推选负责整个工程。
  他们照原图纸方位丈量、细密探索,终于推断出埋藏金银的地点是望江楼下游对岸原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的交叉点左侧接近江心的地方,于是在1938年冬季趁河水较小,加速开挖,结果一无所获。第二年秋水退后又继续,上百人前后历时十多个月的辛勤劳动,果真挖出一个大石牛,还挖出了大石鼓!打捞主办方宣称:“石牛、石鼓都出来了,‘万万五’还跑得脱吗?”不久,又传来特大“喜讯”:坑旁安置的金属探测仪“突突”直响。没有金银,哪来的响声?旋即,狂热的浪潮席卷整个成都。然而,早已作古的张献忠其实是和川军将领们开了个大玩笑:工人们奋力挖出来的不是金银,只是3大箩筐小铜钱!轰轰烈烈的挖银事件,最终成了一场闹剧。

(来源:北京日报)


张献忠的宝藏全挖完了吗?考古专家笑了:水下留了150万件文物                                                   2021-10-13 14:39:59 来源: 醉青弦                                                    举报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导读:“石龙对石虎,黄金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是一首在四川成都传唱了数百年的童谣,它的背后隐藏着明末清初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宝藏。随着2017年张献忠江口沉银的考古发掘,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全国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

据当地百姓讲,从古至今江口的岷江中都传闻有宝藏,几十年中偶尔也有渔民打渔时捞到过银锭、金币,但都没有引起文物部门和考古队的注意,但是却召来了盗宝者。2005年,这些职业盗宝者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在岷江在盗挖出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甚至包括国宝级的张献忠金印,直到此时文物部门才意识到张献忠沉银的真实性,并立刻开展调查和保护。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准备,2017年初,考古队正式开始对岷江下的张献忠沉银进行发掘。虽然当时正值枯水季,但两米多深的江水仍然给发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据考古专家回忆,当时考古队采取围堰的方法,将江底两万平米的范围圈起来,然后用20台水泵日夜不停的抽水,这才能清理掉河床上3米厚的鹅卵石。

为了排水,考古队首先在现场挖了一条导流渠,结果在挖掘过程中惊喜不断,大量的珍贵文物被发现。据说当时考古队有一位负责拍照的志愿者,开始拍照还很激动,每张都写好说明,到最后却只是编号,因为文物实在太多,根本没有时间去写说明。此次发掘面积一共有2万平米,最后统计出土文物3万多件,其中包括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明朝藩王的金册等国宝级文物。

在考古结束的报告会上,很多记者问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当时考古发掘现场每天都要出土成百上千件的银锭、金币,而现场又有那么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怎么能够确保不会有人浑水摸鱼偷偷带走文物呢?现场一位负责安保的工作人员告诉大家,在发掘现场,考古队专门设置了保安部门,并配备了堪比机场安检的系统,所有人出入必须检查,不可能有一件文物遗失。

对于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张献忠沉银是否都被发现了?江水中还有没有更多的宝藏?对于这个问题,此次考古发掘的亲历者,考古队领队解释说,现在确定的水下遗址面积有100多万平方米,此次发掘的2万平方米只占五十分之一。按照史书记载,当年张献忠沉船数量多达上千艘,所以水下应该还留有大量的文物,如果按照现在发掘面积和出土文物的比例,那么在岷江沿线的河水之下,可能还埋葬着超过150万件文物。对于这种情况,考古队在适当的时机,还会再次进行发掘,尽可能多的还原当年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历史。参考文献:《考古·文物》、《明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15: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献忠沉没的宝藏,挖出来的这一些,真相让人害怕



歪史

歪史​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朝万历之后,内忧外患,朝廷应接不暇,各地匪患不决。关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关内张献忠李自成等四处流窜,严重的削弱了明朝的实力。








崇祯时期,不得不两线作战,为了支付前线军费又开征名目繁多的税,使得明王朝更加雪上加霜,最后民心散换。

而当时李自成和张献忠一时间名声大噪,最后,李自成建立大顺,张献忠建立大西。对于满清来说,张李二人可是立下盖世功勋,李自成逼死崇祯以后,多尔衮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略定中原。








而李自成和张献忠一败再败,最终身首异处。流窜时候四处劫掠,后来,李自成生死不明,张献忠战死。

张献忠死后,关于他的传说就是有很多的金银珠宝被埋葬江中,但是谁也没有见过。多年以来很多寻宝人搜罗,也没有下文。








当然,消息没有沉没,一直在,最终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

在记忆中,明末流寇土匪式的李自成、张献忠被塑造成为民请命,劫富济贫的英雄形象,但是诸多史书中,包括清人以及明臣的记载,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流寇。








当然,把他们包装起来肯定有所企图。且不说李自成攻陷北京导致满清入关,神州陆沉。张献忠更加惨绝人寰,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导致最后的湖广填川。

在多方努力之下,经历两年,终于找到沉银地方,并挖掘出来。








最近几天,明末张献忠沉银出水,各种金宝藏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有很多个细节引起歪史注意,这一些宝藏中有很费女人的簪子,头饰,手镯等,甚至还有很多小孩子的戴饰,它们怎么来的?

背后令人细思极恐,当时张献忠军队如何从那一些人手中取得这对金银细软?肯定不会给一颗糖,然后笑嘻嘻的摘下来,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9:31 , Processed in 0.0492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