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0|回复: 3

曹雪芹与神秘的脂砚斋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发表于 2022-6-13 18: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发于少读红楼

无障碍写文章
登录/注册


神秘的脂砚斋,剧透的《红楼梦》少读红楼
社科人文领域答主






213 人赞同了该文章
  读红楼,不能不说一个神秘人物——脂砚斋。
  迄今为止,关于脂砚斋其人生平背景,没人说得清,但他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留下的数千条批语,却为后世红学研究作出了极大贡献。
  从其批语可知,他是与作者曹雪芹关系非常亲密的一个人物,对曹雪芹生平以及红楼梦一书的创作背景、原稿情节等非常了解,远不是西游之李卓吾、水浒之金圣叹、三国之毛宗岗等名著批者所能比。
  读脂批版红楼,是红楼梦研究者、资深红迷深入了解红楼梦的必备功课,但对于普通读者和初次接触红楼梦的年度人来说,却有些难度。
  研究红楼梦,脂砚斋是跳不过去的一个人,尤其是其批语中对许多未发生故事情节及八十回后文字的透露,有非常高的可信度和研究价值。
  据统计,红楼前八十回有脂砚斋批语近三千条,平均每回有四十条之多,而这些批语大致可以为三大类:其一是对曹雪芹生平和家世背景的介绍;其二是对文本情节的引申解读;其三就是对后文情节的透露。
  脂砚斋的这种做法,在我们今天来说就是“剧透”,提前告诉你结局。关于剧透这一块,脂砚斋堪称剧透界的鼻祖,称他是“剧透侠”毫不为过,可以说他是凤毛麟角的红楼梦原稿的剧透者知情者。我们对曹雪芹或八十回后的诸多情节的掌握,皆来自脂砚斋的剧透。
[img=600,450][/img]
一、《风月宝鉴》的由来
  第一回里,说到《红楼梦》书名的演变由来,原文有一段介绍说得很清楚。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几个书名都有来由,像《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但为什么叫《风月宝鉴》呢?脂砚斋就为我们揭开了疑团,他批道: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除了这一回,第十二回里再次提到《风月宝鉴》,贾瑞临终前,跛足道人送来一面镜子“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并说“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
  脂砚斋的批语说到了两件事:其一,《风月宝鉴》是曹雪芹旧作;其二,此书最初是他的弟弟棠村作的序,且脂砚斋作此批时棠村已逝。
  这条批语属于透露曹雪芹生平和家世背景一类,由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断,《红楼梦》的前身是《风月宝鉴》,或者说,《风月宝鉴》就是后来的《红楼梦》的雏形,我们今日所见红楼,皆由《风月宝鉴》而来。
  从贾瑞照《风月宝鉴》一回文字,我们又可以试着推断,是否曹雪芹最初构思创作此书时,更多的是通过男女风月之事警醒世人,而非我们现在看到的充满了诗词歌赋、音乐绘画、建筑美食等集于一体的经典?
  关于曹雪芹之弟棠村其人,迄今都无定论,许多红学家翻遍曹雪芹家族谱,皆未见棠村其人。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提到“一七六二年春,曹棠村尚在。同年冬,雪芹去世。”并认为,文中所写“东鲁孔梅溪”亦是曹雪芹对其弟棠村戏言,文中亦有以棠村署名的批语。
  既然脂砚斋是曹公生平及红楼一书的重要知情者,甚至参与者,他的批语自然可信度极高,说保留《风月宝鉴》书名是为纪念棠村,也许曹雪芹确有一弟名棠村,只是不见于史料与族谱。但可以肯定的是,曹雪芹旧作《风月宝鉴》就是后来广为传播的《红楼梦》的雏形。
[img=600,428][/img]
二、宝玉宝钗成其夫妇
  现存的出自曹公之手的前八十回红楼,未及写到宝黛钗情缘之结局,但脂砚斋却在批语里多次提到了。
  第二十回里,史湘云第一次进贾府,此时宝玉正在宝钗屋里说笑,下人一句“史大姑娘来了。”随即打断二人顽笑。
  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

  脂砚斋在“史大姑娘来了。”之后下了一段批语: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洩漏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
  好个脂砚斋,才第二十回就直接透露宝玉最终娶了宝钗,这就好比一部刚开场,就有人说剧透了大结局,这让人还怎么追剧啊?
  其实曹公在红楼梦曲词里也伏线了二宝姻缘,曲词云“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但这是比较隐晦的暗示,属于伏线,不通读红楼的新读者不可能明白其中深意。
  脂砚斋显然不满足于此,或者他生怕读者读不懂曹公深意,急不可耐地先剧透一番,一如现在的看影视剧发弹幕,他在第二十八回的回前批里,再次直接点出了宝玉宝钗最终结为夫妇的事实,甚至还稍带了袭人之归着。
  二十八回的回目是“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脂砚斋回前批道: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这段批语交代,宝玉和宝钗最后结婚,且当时的现状应是贾府败亡后,两人生活无依,是蒋玉菡袭人夫妇奉养了他们。
  你看,脂砚斋这个知情者和剧透者,不仅仅交代宝玉宝钗结婚一事这么简单,还交代了袭人嫁给蒋玉菡,贾府最后败落等事。好比我们正读到酣畅处,他忽然来一句“甭看了,我来告诉你大结局”。
  在今天,很多人会特别反感剧透者,甚至恶语咒骂,但对于未完的红楼梦来说,也许更多人都希望脂砚斋多一点剧透,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接近真相,也稍稍缓解红楼未完的遗憾。
[img=640,375][/img]
三、秦可卿死亡真相
  红楼梦在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过程中,删改了不少内容,而脂砚斋是为数不多的看过原稿的人,所以对不少之前存在但后来删去的内容都烂熟于心。
  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可卿死亡一回,似乎是“病逝”,但脂砚斋批语却透露了更多被删去的细节。
  靖藏本第十三回有段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正是因脂砚斋的“剧透”,我们才还原并知晓了秦可卿死亡真相,且知道曹雪芹在这一回删去了不少情节,知道了这些“幕后故事”之后,我们现在再看关于秦可卿生病、死亡的情节,就显得非常突兀,一切都来的很突然,病的突然,死的更突然,显然曹公是要快进这件事。
  甲戌本亦有一段残缺不全的回前批:今秦可卿托……协理宁府亦……凡……在封龙禁尉,写乃褒中之贬,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
  从这些脂批中,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两件事:其一,秦可卿之死与天香楼大有关联,这与她的判词中说的“高楼大厦”亦是吻合的。其二,秦可卿的死因不光彩,属于家丑,但因托梦一事,所以在后来曹公批阅红楼时,接受了脂砚斋建议,删改了秦可卿死亡情节。
  其实曹雪芹在这里耍了个小心眼,误导了不少人,他改写了秦可卿原稿死因,改说秦可卿于贾敬生日前后忽然生病一事,但他从未说秦可卿是病死的,且冯紫英介绍来的张太医,也并没说秦可卿之病无药可医。
  其实原文依然有许多未删之笔,如在天香楼打醮,瑞珠之死,贾珍之异常表现,贾蓉之沉默,脂砚斋亦一一提示读者醒目。
  如果不是脂砚斋这么一点一滴地把曹公删笔扒拉出来,甚至直接透露原稿回目,谁又知道秦可卿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宁国府又发生了哪些令人捉摸不透的故事呢?
[img=600,415][/img]
四、神秘的狱神庙
  “狱神庙”并未在红楼前八十回正文里出现,但却多次出现在脂砚斋、畸笏叟等人批语中,可见是八十回后情节的重要场所。
  第二十回,宝玉乳母李嬷嬷到宝玉房里骂袭人,后来被宝钗、黛玉一起过来劝解,李嬷嬷说了一段话,提到了“当日吃茶,茜雪出去,与昨日酥酪等事”
  这段话后有段批语,第一次提到“狱神庙”这个地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这段批语标示是畸笏叟所批,其他还有“梅溪”“松斋”“雨窗”等人,当然,真正的集大成者还是脂砚斋。
  从批语可知,因为枫露茶事件而最早离开宝玉的茜雪,在八十回后方有正文,且是狱神庙慰宝玉。同样可以佐证的,还有甲戌本二十六回的一段脂砚斋批语:“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庚辰本亦有畸笏叟同样脂批。
  可见,脂砚斋、畸笏叟皆是看过曹雪芹原稿之人,而脂砚斋、畸笏叟先后在不同版本里出现,也许本是一人,因是不同时期所批,故用不同字号以示区别也未可知。
  这里又提到一个与狱神庙有关的人物——小红,而巧的是,小红本也是宝玉身边的丫鬟,后服侍王熙凤。
  第二十七回,在怡红院不得志的小红,抓住机会在王熙凤面前表现了一番,得到王熙凤认可,准备调到自己身边留用,问小红愿不愿意,小红说了一段话。
  红玉笑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就是这段话,甲戌本、庚辰本先后有三条批语,都提到了“狱神庙”。
  甲戌本侧批: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庚辰本眉批: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作者又不得有也。己卯冬夜;庚辰本眉批: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

  这几条批语透露的信息量非常大,其一,狱神庙是贾府被“抄没”后关押贾宝玉等人之所;其二,畸笏叟与脂砚斋应为同一人,前两条批语无署名,一般默认为脂砚斋所批,而第三条署名,但两条批语前后连贯,可见是同一人不同时期所批。其三,批者对小红有误解,但在看了“狱神庙”一回文字后,纠正了自己的偏见。
  脂砚斋透露的这些批语,对于今天的红楼梦研究,有极大贡献,尤其是对八十回后情节的还原。
  四十二回中,刘姥姥二进荣府,再次提到“狱神庙”,这一次跟巧姐结局有关。巧姐身体不好,常生病,王熙凤让刘姥姥给巧姐起名,她认为刘姥姥是庄稼人,“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
  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忙道谢,又笑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这段话后有一句脂批:“应了这话就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辛卯冬日。
  从批语可知,他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贾府已然被“抄没”,而刘姥姥与王熙凤的相逢正是在狱神庙。王熙凤很可能此时告知了刘姥姥巧姐去向,最后刘姥姥将被狠舅奸兄设计卖了银钱的巧姐救出。
  至此,狱神庙一事逐渐明朗,至少在贾府被抄后,贾宝玉、王熙凤曾临时关押此处,先后有小红、茜雪、刘姥姥等人前来宽慰、探望,也许曾设法营救。
  若没有脂砚斋这些剧透,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八十回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曹雪芹又将怎样为这部巨著收尾。
[img=641,408][/img]
五、贾宝玉悬崖撒手
  虽然红楼未完,但我们都知道贾宝玉最终还是出家做和尚去了,这在原文中有暗示,宝玉曾两次对黛玉说要做和尚去。
  但我们也知,宝玉最终与宝钗成婚,既然已经结婚,那么婚后的宝玉,又是如何出家的呢?脂砚斋曾多次透露宝玉“悬崖撒手”一事。
  第二十一回,袭人发现规谏宝玉无用,就与宝玉有了一次“冷战”,宝玉见袭人不理他,自己也觉没趣。忽然就生出了一股呆念来“说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
  通过批语,我们知道这一回里写到了袭人的三大功劳和宝玉的三大病,对于宝玉的“情极之毒”,脂砚斋批道: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什么是“悬崖撒手”?《辞海》有两个解释:其一,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其二,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
  根据语境,宝玉的“悬崖撒手”用第二种解释更为合适,他虽然在家人的安排下与宝钗成婚,但他婚后的现实却是一边“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边又又要忍受“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在这样既忘不了林黛玉又无法忍受薛宝钗规谏让他走仕途经济之路的前提下,贾宝玉最可能做出的行为便是“悬崖撒手”。
  第二十五回宝玉遭魔魇,一僧一道出现治好了宝玉之病,甲戌本、庚辰本都有一句批语: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这里又一次提到“悬崖撒手”,可知宝玉最终的“悬崖撒手”应是被一僧一道度化并“出家为僧”。
  “悬崖撒手”更多用于佛教语言,许多诗词中,都有看破红尘之意,如宋代高僧释慧开的“剑刃上行,冰棱上走。不涉阶梯,悬崖撒手。”高世则“悬崖撒手任纵横,大地虚空自坦平。”元代耶律楚材“人亡家破更何依,退步悬崖撒手时。”清代顾太清“一笑悬崖撒手,茫茫流水空山。”
  也就是说,宝玉最终的悬崖撒手,不仅仅是离家出走,而是完全看破了红尘,最终抛弃的不仅仅是妻子宝钗婢女麝月,还有整个家业和整个红尘。
  所以,之后宝玉看《南华经》有感写一篇续文,脂砚斋又批曰: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而“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说的正是宝玉“看破红尘,悬崖撒手”一事。
  以上列出五条,可视作脂砚斋批语的几个小类,一则透露曹雪芹家世生平,二则透露原稿删笔,三则透露人物结局,四则透露八十回后情节。
  因此,读红楼,不可不读脂批,脂砚斋批语是红楼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原著未完情节的重大补充和完善,且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红楼。脂砚斋这个剧透者和知情者,如果放在今天,也许真的可以把红楼散佚的数十回补回来呢。
  作者:夕四少,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发布于 2019-06-04 09:45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人物


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18: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小说)



红学

在《红楼梦》中孔梅溪实际上是否真的批阅过红楼梦而且书中提到的红楼梦改名有什么意义?





孔梅溪在《红楼梦》中在第一回出现。我想,这《红楼梦》本来就是曹霑写的,怎么会又出现孔梅溪这个人为《红楼梦》改名这件事呢?曹霑写孔梅溪将红楼梦改名为《风…显示全部 ​







关注者
9


被浏览
1,587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

​1 条评论


​分享















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是边写边传阅给亲友的,孔梅溪大约也是曹雪芹朋友之一,看了之后给它起了个风月宝鉴的别名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正式全部整理誊抄出来的时候仍然用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名字。

而甲戌本凡例里说红楼梦是总全部之名,和石头记,风月宝鉴,这三个名字共同揭示了红楼梦的主旨。


发布于 2018-07-19 18:43

​赞同 1​​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作者是曹雪芹(只是化名),

再创作班子成员:空空道人,情僧,孔梅溪,吴玉峰,棠村,为防金狗迫害,都是用的化名,要么就代号(空空道人,情僧),要么就是姓加地名(孔梅溪,吴玉峰,棠村)。

这帮家伙,真是顶着抄家流放杀头的风险在创作红楼梦啊。


编辑于 2021-11-17 11: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2-7-16 2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那么愿意写暗谜,是为了脂砚斋吗?
作者  红楼白书生|发布:2021-06-16 21:42:47    更新:2019-01-08 22:56:59阅读 64赞 0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贾母猜灯谜,兴致很高,所以连贾政都在陪着娱乐。从个人所制灯谜读者不难看出是她们的谶语,预示众女儿后来的遭遇。我这人读《红楼梦》有点歪才,自然也发些牵强附会之言论。  探春远嫁到了哪里?  先来看探春所做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是风筝,联系前面探春判词的配画也是两人放风筝,再有七十回里探春的风筝和另一只缠绕在一起,这些都预示着探春远嫁的后事。庚辰本《石头记》在这首灯谜后有一句脂批:


“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从这句批语可以看出探春远嫁后,贾家势败,探春的夫家还收留了一些无着落的子弟。那探春嫁到哪里了呢?我看是北京,探春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曹雪芹的二姑母,据史料研究,曹寅的次女于康熙四十八年嫁给康熙的某个侍卫,这门亲事是由康熙指定的。而曹家被抄家进京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受到亲戚的庇护,才不至于流散,这亲戚里自然会有曹雪芹的二姑母一家。至于书里所说的“王妃”则可能是艺术的笔法。    暗伏脂砚斋  脂砚斋是曹雪芹最为亲密的知己,甚至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来命名最初的《红楼梦》,可见他二人情同生死。曹雪芹在书中也有提到脂砚斋的暗笔。这就是我的刍论了。  猜灯谜一节,在众女儿出谜语之前,贾母与贾政母子二人先作了一套小谜助兴。贾母出的谜面是“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贾政很容易就猜到了是“荔枝”,这里就暗含了一个“脂(枝)”字。再想想荔枝剥开外皮,里面的果肉的确是如脂一般。  而后贾政给贾母出的谜语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谜底是“砚台”。与前一谜底相连不正是“脂砚”吗?  庚辰本此一回未完,在这一回里有丁亥夏(1767年)畸笏叟留下的批语“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再看甲戌本第一回的一则眉批: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这是脂砚斋对逝去的曹雪芹的一份追思,从中也看出二人的情感是多么的深厚。人生若得这样的一个知己,此生不虚度!也愿他二人永远的沉醉在这漫长的红楼一梦中!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7
 楼主| 发表于 2022-7-17 10: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的脂砚斋,剧透的《红楼梦》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社科人文领域答主


21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读红楼,不能不说一个神秘人物——脂砚斋。

  迄今为止,关于脂砚斋其人生平背景,没人说得清,但他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留下的数千条批语,却为后世红学研究作出了极大贡献。

  从其批语可知,他是与作者曹雪芹关系非常亲密的一个人物,对曹雪芹生平以及红楼梦一书的创作背景、原稿情节等非常了解,远不是西游之李卓吾、水浒之金圣叹、三国之毛宗岗等名著批者所能比。

  读脂批版红楼,是红楼梦研究者、资深红迷深入了解红楼梦的必备功课,但对于普通读者和初次接触红楼梦的年度人来说,却有些难度。

  研究红楼梦,脂砚斋是跳不过去的一个人,尤其是其批语中对许多未发生故事情节及八十回后文字的透露,有非常高的可信度和研究价值。

  据统计,红楼前八十回有脂砚斋批语近三千条,平均每回有四十条之多,而这些批语大致可以为三大类:其一是对曹雪芹生平和家世背景的介绍;其二是对文本情节的引申解读;其三就是对后文情节的透露。

  脂砚斋的这种做法,在我们今天来说就是“剧透”,提前告诉你结局。关于剧透这一块,脂砚斋堪称剧透界的鼻祖,称他是“剧透侠”毫不为过,可以说他是凤毛麟角的红楼梦原稿的剧透者知情者。我们对曹雪芹或八十回后的诸多情节的掌握,皆来自脂砚斋的剧透。





一、《风月宝鉴》的由来

  第一回里,说到《红楼梦》书名的演变由来,原文有一段介绍说得很清楚。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几个书名都有来由,像《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但为什么叫《风月宝鉴》呢?脂砚斋就为我们揭开了疑团,他批道: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除了这一回,第十二回里再次提到《风月宝鉴》,贾瑞临终前,跛足道人送来一面镜子“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并说“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

  脂砚斋的批语说到了两件事:其一,《风月宝鉴》是曹雪芹旧作;其二,此书最初是他的弟弟棠村作的序,且脂砚斋作此批时棠村已逝。

  这条批语属于透露曹雪芹生平和家世背景一类,由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断,《红楼梦》的前身是《风月宝鉴》,或者说,《风月宝鉴》就是后来的《红楼梦》的雏形,我们今日所见红楼,皆由《风月宝鉴》而来。

  从贾瑞照《风月宝鉴》一回文字,我们又可以试着推断,是否曹雪芹最初构思创作此书时,更多的是通过男女风月之事警醒世人,而非我们现在看到的充满了诗词歌赋、音乐绘画、建筑美食等集于一体的经典?

  关于曹雪芹之弟棠村其人,迄今都无定论,许多红学家翻遍曹雪芹家族谱,皆未见棠村其人。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提到“一七六二年春,曹棠村尚在。同年冬,雪芹去世。”并认为,文中所写“东鲁孔梅溪”亦是曹雪芹对其弟棠村戏言,文中亦有以棠村署名的批语。

  既然脂砚斋是曹公生平及红楼一书的重要知情者,甚至参与者,他的批语自然可信度极高,说保留《风月宝鉴》书名是为纪念棠村,也许曹雪芹确有一弟名棠村,只是不见于史料与族谱。但可以肯定的是,曹雪芹旧作《风月宝鉴》就是后来广为传播的《红楼梦》的雏形。





二、宝玉宝钗成其夫妇

  现存的出自曹公之手的前八十回红楼,未及写到宝黛钗情缘之结局,但脂砚斋却在批语里多次提到了。

  第二十回里,史湘云第一次进贾府,此时宝玉正在宝钗屋里说笑,下人一句“史大姑娘来了。”随即打断二人顽笑。

  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





  脂砚斋在“史大姑娘来了。”之后下了一段批语: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洩漏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

  好个脂砚斋,才第二十回就直接透露宝玉最终娶了宝钗,这就好比一部刚开场,就有人说剧透了大结局,这让人还怎么追剧啊?

  其实曹公在红楼梦曲词里也伏线了二宝姻缘,曲词云“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但这是比较隐晦的暗示,属于伏线,不通读红楼的新读者不可能明白其中深意。

  脂砚斋显然不满足于此,或者他生怕读者读不懂曹公深意,急不可耐地先剧透一番,一如现在的看影视剧发弹幕,他在第二十八回的回前批里,再次直接点出了宝玉宝钗最终结为夫妇的事实,甚至还稍带了袭人之归着。

  二十八回的回目是“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脂砚斋回前批道: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这段批语交代,宝玉和宝钗最后结婚,且当时的现状应是贾府败亡后,两人生活无依,是蒋玉菡袭人夫妇奉养了他们。

  你看,脂砚斋这个知情者和剧透者,不仅仅交代宝玉宝钗结婚一事这么简单,还交代了袭人嫁给蒋玉菡,贾府最后败落等事。好比我们正读到酣畅处,他忽然来一句“甭看了,我来告诉你大结局”。

  在今天,很多人会特别反感剧透者,甚至恶语咒骂,但对于未完的红楼梦来说,也许更多人都希望脂砚斋多一点剧透,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接近真相,也稍稍缓解红楼未完的遗憾。





三、秦可卿死亡真相

  红楼梦在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过程中,删改了不少内容,而脂砚斋是为数不多的看过原稿的人,所以对不少之前存在但后来删去的内容都烂熟于心。

  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可卿死亡一回,似乎是“病逝”,但脂砚斋批语却透露了更多被删去的细节。

  靖藏本第十三回有段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正是因脂砚斋的“剧透”,我们才还原并知晓了秦可卿死亡真相,且知道曹雪芹在这一回删去了不少情节,知道了这些“幕后故事”之后,我们现在再看关于秦可卿生病、死亡的情节,就显得非常突兀,一切都来的很突然,病的突然,死的更突然,显然曹公是要快进这件事。

  甲戌本亦有一段残缺不全的回前批:今秦可卿托……协理宁府亦……凡……在封龙禁尉,写乃褒中之贬,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

  从这些脂批中,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两件事:其一,秦可卿之死与天香楼大有关联,这与她的判词中说的“高楼大厦”亦是吻合的。其二,秦可卿的死因不光彩,属于家丑,但因托梦一事,所以在后来曹公批阅红楼时,接受了脂砚斋建议,删改了秦可卿死亡情节。

  其实曹雪芹在这里耍了个小心眼,误导了不少人,他改写了秦可卿原稿死因,改说秦可卿于贾敬生日前后忽然生病一事,但他从未说秦可卿是病死的,且冯紫英介绍来的张太医,也并没说秦可卿之病无药可医。

  其实原文依然有许多未删之笔,如在天香楼打醮,瑞珠之死,贾珍之异常表现,贾蓉之沉默,脂砚斋亦一一提示读者醒目。

  如果不是脂砚斋这么一点一滴地把曹公删笔扒拉出来,甚至直接透露原稿回目,谁又知道秦可卿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宁国府又发生了哪些令人捉摸不透的故事呢?





四、神秘的狱神庙

  “狱神庙”并未在红楼前八十回正文里出现,但却多次出现在脂砚斋、畸笏叟等人批语中,可见是八十回后情节的重要场所。

  第二十回,宝玉乳母李嬷嬷到宝玉房里骂袭人,后来被宝钗、黛玉一起过来劝解,李嬷嬷说了一段话,提到了“当日吃茶,茜雪出去,与昨日酥酪等事”

  这段话后有段批语,第一次提到“狱神庙”这个地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这段批语标示是畸笏叟所批,其他还有“梅溪”“松斋”“雨窗”等人,当然,真正的集大成者还是脂砚斋。

  从批语可知,因为枫露茶事件而最早离开宝玉的茜雪,在八十回后方有正文,且是狱神庙慰宝玉。同样可以佐证的,还有甲戌本二十六回的一段脂砚斋批语:“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庚辰本亦有畸笏叟同样脂批。

  可见,脂砚斋、畸笏叟皆是看过曹雪芹原稿之人,而脂砚斋、畸笏叟先后在不同版本里出现,也许本是一人,因是不同时期所批,故用不同字号以示区别也未可知。

  这里又提到一个与狱神庙有关的人物——小红,而巧的是,小红本也是宝玉身边的丫鬟,后服侍王熙凤。

  第二十七回,在怡红院不得志的小红,抓住机会在王熙凤面前表现了一番,得到王熙凤认可,准备调到自己身边留用,问小红愿不愿意,小红说了一段话。

  红玉笑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就是这段话,甲戌本、庚辰本先后有三条批语,都提到了“狱神庙”。

  甲戌本侧批: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庚辰本眉批: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作者又不得有也。己卯冬夜;庚辰本眉批: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





  这几条批语透露的信息量非常大,其一,狱神庙是贾府被“抄没”后关押贾宝玉等人之所;其二,畸笏叟与脂砚斋应为同一人,前两条批语无署名,一般默认为脂砚斋所批,而第三条署名,但两条批语前后连贯,可见是同一人不同时期所批。其三,批者对小红有误解,但在看了“狱神庙”一回文字后,纠正了自己的偏见。

  脂砚斋透露的这些批语,对于今天的红楼梦研究,有极大贡献,尤其是对八十回后情节的还原。

  四十二回中,刘姥姥二进荣府,再次提到“狱神庙”,这一次跟巧姐结局有关。巧姐身体不好,常生病,王熙凤让刘姥姥给巧姐起名,她认为刘姥姥是庄稼人,“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

  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忙道谢,又笑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这段话后有一句脂批:“应了这话就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辛卯冬日。

  从批语可知,他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贾府已然被“抄没”,而刘姥姥与王熙凤的相逢正是在狱神庙。王熙凤很可能此时告知了刘姥姥巧姐去向,最后刘姥姥将被狠舅奸兄设计卖了银钱的巧姐救出。

  至此,狱神庙一事逐渐明朗,至少在贾府被抄后,贾宝玉、王熙凤曾临时关押此处,先后有小红、茜雪、刘姥姥等人前来宽慰、探望,也许曾设法营救。

  若没有脂砚斋这些剧透,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八十回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曹雪芹又将怎样为这部巨著收尾。





五、贾宝玉悬崖撒手

  虽然红楼未完,但我们都知道贾宝玉最终还是出家做和尚去了,这在原文中有暗示,宝玉曾两次对黛玉说要做和尚去。

  但我们也知,宝玉最终与宝钗成婚,既然已经结婚,那么婚后的宝玉,又是如何出家的呢?脂砚斋曾多次透露宝玉“悬崖撒手”一事。

  第二十一回,袭人发现规谏宝玉无用,就与宝玉有了一次“冷战”,宝玉见袭人不理他,自己也觉没趣。忽然就生出了一股呆念来“说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

  通过批语,我们知道这一回里写到了袭人的三大功劳和宝玉的三大病,对于宝玉的“情极之毒”,脂砚斋批道: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什么是“悬崖撒手”?《辞海》有两个解释:其一,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其二,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

  根据语境,宝玉的“悬崖撒手”用第二种解释更为合适,他虽然在家人的安排下与宝钗成婚,但他婚后的现实却是一边“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边又又要忍受“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在这样既忘不了林黛玉又无法忍受薛宝钗规谏让他走仕途经济之路的前提下,贾宝玉最可能做出的行为便是“悬崖撒手”。

  第二十五回宝玉遭魔魇,一僧一道出现治好了宝玉之病,甲戌本、庚辰本都有一句批语: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这里又一次提到“悬崖撒手”,可知宝玉最终的“悬崖撒手”应是被一僧一道度化并“出家为僧”。

  “悬崖撒手”更多用于佛教语言,许多诗词中,都有看破红尘之意,如宋代高僧释慧开的“剑刃上行,冰棱上走。不涉阶梯,悬崖撒手。”高世则“悬崖撒手任纵横,大地虚空自坦平。”元代耶律楚材“人亡家破更何依,退步悬崖撒手时。”清代顾太清“一笑悬崖撒手,茫茫流水空山。”

  也就是说,宝玉最终的悬崖撒手,不仅仅是离家出走,而是完全看破了红尘,最终抛弃的不仅仅是妻子宝钗婢女麝月,还有整个家业和整个红尘。

  所以,之后宝玉看《南华经》有感写一篇续文,脂砚斋又批曰: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而“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说的正是宝玉“看破红尘,悬崖撒手”一事。

  以上列出五条,可视作脂砚斋批语的几个小类,一则透露曹雪芹家世生平,二则透露原稿删笔,三则透露人物结局,四则透露八十回后情节。

  因此,读红楼,不可不读脂批,脂砚斋批语是红楼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原著未完情节的重大补充和完善,且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红楼。脂砚斋这个剧透者和知情者,如果放在今天,也许真的可以把红楼散佚的数十回补回来呢。

  作者:夕四少,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4:29 , Processed in 0.0620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