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1|回复: 0

容建平《解读阴阳》之:阴阳的本质、变化规律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0
发表于 2023-4-29 11: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容建平《解读阴阳》之:阴阳的本质、变化规律                                                 
Wang海                                                                                                                                                  2015-07-16                                                   |  583阅读  |  106转藏                                                                 

                                                                                                                                           
                                                                                                                                                                                                                                                                                                                                                                                                       

                                                     大                                                                                                                                                                            中                                                                                                                                                                            小                                                                                                              


转藏全屏朗读打印转Word生成长图分享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展开全文                        


五、阴气阳气的本质
原创作者:容建平
本文是由《解读阴阳》第六篇《阴气阳气的发现和认识》中第五、六节的内容改编而成。
古代人已经清楚地知道,阴气阳气是生成世上万物的最原始材料,宇宙间一切物质,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个原子,尽管它们的形态各异,在本质上,全部都由阴气阳气相互作用而生成,古人的这个认识,老子在《道德经》中用一句简洁的话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万物负阴而抱阳”。阴气阳气能生成物质,这就说明阴气阳气具有物质性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既然阴气阳气有物质性,它就必然为现代科学所认识,奇怪的是,虽然现代科学对物质的认识已经深入到了“夸克”层次,但人们还是没有搞清楚阴气阳气是什么物质性的东西,由于找不到阴气阳气的真实本质,现在不少人对阴气阳气的真实性抱有怀疑,即使是坚定地相信阴气阳气必然存在的人,因不能明确地认识到阴气阳气的真实本质是什么,也只能作出含糊其词的解释,通常的说法是阴气为物体的物质性部分,阳气为物体的功能性部分,或简单地说为阴为体,阳为用。
到底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物质性本质的阴气与阳气呢?如果有,它又是现代科学中的什么物质呢?如果没有的话,难道古代人所说的阴气阳气是虚幻的臆想物吗?可以这么说,古代人能明确地说出阴气阳气是生成万物的基础材料,就必然有它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对阴气阳气的认识,必然是一种在自然科学上的认识,决不是一种虚幻性的臆想,可以肯定,在现代的自然科学中,必然存在有古代人所认识的阴气与阳气,只不过是现代人和古代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称呼而已,我们必须注意到,从阴阳的性质属性中,阴气是引起人体感觉到冷的无形物质,阳气是引起人体感觉到热的无形物质,既然它们都有物质性的存在,那么,它就必然地在今天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中找到它的身影,意思是说,必须找到现在人们称呼的哪些物质,是就古代人们称呼的阴气阳气,因此,要解开阴气阳气之迷,就必须从古代对阴阳属性的划分中寻找破解的线索,找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本质上有共同特点的物质形态。
阳的字义意思为有阳光的地方,有阳光就明亮;阴的字义意思为阳光被遮挡的地方,阳光被遮挡就会黑暗。从意义上看,阳气是具有阳性性质的“气”,它必然要在明亮的地方存在,阴气是具有阴性性质的“气”,它必然要在黑暗的地方存在,找到了阴气与阳气的这两个存在特点,人们就从明亮和黑暗中去感受阴气与阳气带来的不同感觉。根据从发出光亮的火中得到的感受,根据从发出光亮的太阳下得到的感受,人们感觉到,明亮中有一股令人感到温暖或炎热的热气,在自然界,越明亮的地方,热的感觉就越明显,这股热气,就是古代人所说的阳气,于是人们认识到,发出光亮的物体就必然有阳气,白天的太阳是人们能够看到的最明亮的星体,是地球上阳气的最大来源,夜空中那些发光的星星,也必然在不断地产生阳气。
根据从没有阳光的黑夜中得到的感受,根据从阳光被阻挡的阴暗处得到的感受,人们感觉到,黑暗中有一股令人感到凉爽或寒冷的冷气,在自然界,越是黑暗的地方,冷的感觉就越明显,这股冷气,就是古代人所说的阴气,于是人们认识到,越是黑暗的地方,阴气就必然越强,夜间没有月亮的太空是最大的黑暗来源,也必然是阴气的最大产生来源。
现在人们已经明白,太阳之所以发出光和热,是它在内部不停地发生核反应,不断地产生出能量所至,人在阳光下,不断地吸收着太阳的能量,能量的积累,令到人的身体发热,于是产生热的感觉。现在人们也明白,黑暗的地方冷,是因为没有能量或者能量被阻挡的缘故,人在缺少能量的地方,自身的能量向外散发,于是产生冷的感觉。
从现代人的认识上看,人体吸收能量会感觉到热,失去能量就会感觉到冷,这就很好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冷和热都与能量有关。其实,我们的祖先老早就知道,能量的变化会产生不同性质的量变特点,正是能量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也即能量在空间的扩散运动,产生出阴气与阳气。
我们的祖先既然知道阴气阳气和能量在空间的运动变化有关,那么,它们是怎样在空间与能量之间,采用什么样的依据来区分出阴气和阳气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呢?空间、能量和阳气、阴气,毕竟是有区别的不同概念,人们需要知道它们之间是怎样产生和兼容的。
1、阳气和能量的关系:
从阴阳各自的属性上看,阳气有明亮、炎热的性质,有向外、向上扩张的运动性能,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形态,和现代人们所说的能量有完全一样的性质形态,因为发出光和热,产生运动力,是能量拥有的特性,这说明,古代人所说的阳气就是现代人说的能量。最明显体现这种特性的事例,就是能量在火箭发射中所产生的各种现象,现代的火箭发射,主要是依靠物质燃烧产生大量的能量来推动,以能量的强大动力,喷出耀眼的火舌,推动火箭升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清楚地看到,物质燃烧产生的能量,是以光、热、和动力表现出来,如果将阳气和能量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都是同一物质,它证明了这是古代人和现代人对同一物质的不同称呼而已。
阳气就是能量,密集量的能量就是阳气。宇宙中的能量基本上由物质燃烧产生,密集的能量具有高温和压力,内部处于热运动状态,因此炎热和发出光亮。由于宇宙中的物质并非无限而是有限,即使所有物质全部燃烧,产生出的能量也有一个最大限量。
宇宙中象太阳般的恒星在燃烧中发出密集的光和热,为宇宙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是现在宇宙中阳气的主体来源。太阳给地球带来光明,带来热量,也给人们带来了温暖,这些令人有发热感觉的能量,就是古代人们所说的“阳气”的真实本质,也是说,阳气是古代人对能量的认识和称呼。
密集能量和空虚的空间之间,产生出温度差、密度差和压力差,按照物理学原理,高温必然向低温运动,高压必然要向低压释放,因此决定了能量必然要向空间扩散运动。扩散运动是能量占据空间的增加,也表示能量的体积在膨胀。能量的膨胀为复盖范围内的空间带来两项变化,一是为空间带来一股温暖之气,单位空间内流经或者积累的能量越多,温度也就越高;二是在空间产生一股前进的推动力,能量越密集,可以产生的温度越高,动力越大,可以产生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能量必须由物质产生,阳气是物质燃烧的产物,这就决定了阳气的密集量同产生的来源有关,也就是同发生燃烧的物质的性质、质量、燃烧方式、燃烧速度和燃烧过程有关,不同的物质,由于它们的化学结构或物理结构不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会产生出不同密集量的能量,即使是相同的物质,由于条件的不相同,也会产生不同密集量的能量,实践表明,燃烧完的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能量越密集;不同质量的物质在相同时间内烧完,燃烧的质量越大,能量越密集;相同的物质,燃烧得越充分,越彻底,能量就越密集;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烧得最旺盛时,能量最密集;否则,就相反。
阳气携带了能量的性质和性能,阳气拥有炎热明亮的性质,就是能量的光和热的性质,阳气拥有的膨胀和上升运动性能,就是能量的热运动属性,可见,阳气由现代物理学能量中的光能、热能、动能组成。
2、阴气和能量的关系:
阳气就是能量,这一点已经很明确了,那么,阴气又是什么?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人们可以从这样的一个实验中去作出亲身体验。选择一个在寒冷的夜晚,置身于旷野中,你立刻就感觉到被一种寒冷与黑暗包围,如果此时点上一堆火,马上就会感觉到光明,站在火堆边,感受到火的温暖,感觉到火的光亮,若果离火堆越远,就会感到越冷,同时感觉到越黑暗。这样的亲身感受,或许很多人都曾经历过,古代人们从这个感受中发现,冷与热,明与暗的感觉,同人与火的距离成正比,原因是离火越近,接收的能量就会越多,离得越远,接收的能量就越少,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能量越密集的地方,就越明亮,越炎热;能量越稀少的地方,就越黑暗,越寒冷,冷与热的感觉,与能量的密集量成正比关系,从这个关系上就清楚地表明,阴气同阳气在本质上完全一样,也是能量,只不过是能量处于稀薄的状态。
纯净的宇宙空间无限大,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纯空间里面什么也没有,一片空虚,呈静止状态,显得寒冷黑暗和寂静,但它能够容纳一切东西,也是说它具有吸光吸热吸物质吸能量的能力。由于空间处于空虚的什么也没有的负性状态,只要有能量或者物质进入,才会对空间的形态作出划分,空间才会发生运动变化,此时,空间也会对进入的能量或物质发生作用力,将它们分散。
当能量携带着温度、压力、和光亮入侵空虚无物的空间后,在空间产生运动,将纯净空间变为有物空间,而此时,空间又不可避免地要吸收能量,空间对能量的吸收,也就是对温度,压力,和光亮的分散,这对能量而言,是空间对它发生了作用力,这个作用力就是一股吸引力,将能量吸向空间。
能量在无限的空间内扩散运动,在复盖的广阔空间留下了极为稀少淡薄的能量,这些稀少的能量亮度极低,根本不能看见,于是呈现出宇宙纯空间的黑暗状态,由于能量稀薄,因此只有很低的温度,和很弱的推动力,成为了宇宙间的低温能量。
低温能量同宇宙中相对密集的高温能量相比,两者间存在一个温度差、一个密度差、一个压力差、一个亮度差,对宇宙中相对密集的能量来说,稀薄的能量就是寒冷的低温,低温能量必然要从高温能量中吸走能量,就是产生冷气的根源。低温能量的吸热过程,是将能量拉向自已聚集的过程,也就是一种收缩运动过程。空间的这些稀薄的低温能量,就是中国古代先民们所说的“阴气”。
阴气的本质也是能量,由此可知,阴气同样是由光能、热能、动能组成,由于阴气是稀薄的能量,它拥有的寒冷和黑暗,就是稀薄能量暗淡寒冷的性质,拥有的收缩和沉降运动,是低温能量作用力的运动属性。;
扩散的空间范围越大,能量就越稀薄,能量越稀薄,阴气也就越强盛,阴气的量与能量的量成反比。
总的来说,阴气阳气实质是能量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不同等量的体现,也就是说,冷与热的感觉产生,与人们所处在地方的能量密集度和积聚量有关,能量的密集量越大,或积聚量越多,就感觉到越热,能量的密集量越少,或积聚量越少,就感觉到越冷。
阴气阳气的量变
从阴气阳气的产生来源中知道,阴气阳气在本质上是一致相同的,它们分别是能量在单位空间内不同等量的体现,处于量变过程中密集与稀少的两个相反极端,阴气为能量的稀薄状态,处于量变中趋向减少的方向,阳气是能量的密集状态,处于量变中趋向增多的方向。阴气阳气有各自不同的性质性能,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也只有在双方对立时发生比较才显露出的属性。
有热量,有光亮,有运动,是能量的三大特征,阳气在能量密集的高端方面,作出了明显的表达,于是阳气有炎热、明亮的性质,有向外扩张、向上升腾的运动性能;阴气则从能量稀少的低端方面,作出了另类的明显表达,于是阴气有寒冷、黑暗的性质,有向内收缩、向下沉降的运动性能。
阴气与阳气所体现的性质与性能,以能量在空间的扩散来实现:
1,能量的密集量:
能量的扩散运动,是一个由密集分散为稀薄的运动变化过程,等量的能量占据空间的范围越大,在单位空间内能量的比例就越少,占据空间的范围越少,单位空间内能量的比例就越大,能量的密集量与空间的范围呈反比关系。
2,能量的温度:
温度是对能量散发的热量确认,能量越密集,散发的热量就越多,表现为温度越高,能量越稀薄,散发的热量就越少,表现为温度越低,温度同能量的密集量成正比关系。
能量的扩散,也就是温度的扩散,温度会随着能量占据的空间不断扩大,而相应地不断下降,等量能量占据的范围越小,温度越高,占据的范围越大,温度越低,温度同能量占据的空间成反比关系。
3,能量的运动:
能量有运动的特性,有运动就必然有动力,能量越密集,温度就越高,产生的动力就越大;能量越稀薄,温度就越低,产生的动力就越少,能量的产生的动力同能量的密集量成正比关系。
能量的扩散过程,也是动力的分散过程,能量产生的动力会因占据空间的不断扩大,单位内拥有的能量不断减少,温度的不断下降而逐渐减弱,从能量在空间的扩散变化中可知,能量产生的动力强弱同它占据的空间范围成反比关系。
4,能量的亮度:
密集的能量发出光亮,亮光的变化同接收的能量有关,接收的能量越密集,就越明亮,接收的能量越稀薄,就越黑暗,光亮度同接收的能量密集量成正比关系。
能量的扩散过程,也是亮度的分散过程,单位能量的光亮度,会随着能量在空间的扩散距离越来越远而逐渐下降,越来越黑暗,光亮度同与能量在空间的运动范围呈反比关系。
从能量的量变关系中看到,阳气占据了能量的密集高端,才拥有了明亮、炎热与加速运动,阴气占据了能量的稀薄低端,才拥有了黑暗、寒冷与减速运动,因此说,阴气与阳气各自拥有的性质性能不是人为强加,而是天然产生的,由量变而发生的质变。
古代人对阴气阳气是生成一切物质基础原材料的认识,转变为现代科学原理,就是“能量是生成一切物质的基础材料”,古代人所认识的“阳化气,阴成形”,转化为现代科学原理就是“能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认识到不同温差的能量相互作用,生成了一切不同形态物质,能认识到能量和物质可以双向转化,这就充分说明古代人也有先进的科学知识。
六、阴阳的变化规律
原创作者:容建平
本文由《解读阴阳》一书第七篇《阴阳理论的再认识》中第五节整理而成。回复医源先生:由于所贴都是节选,难免有未能涉及的话题,关于阴阳转化原理,在第六篇《阴气阳气的发现和认识》中有《阴气阳气的变化规律》一节,在第七篇《阴阳理论的再认识》中有《阴阳的变化规律》一节,前者是对阴气阳气的观察描述,后者是对自然规律的解释,今将后者补贴上,谢谢您的关心。容建平阴阳的变化规律宇宙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必然性地体现为一种正反双向运动变化,比如日夜的自然变化为连续不断的明暗双向运动周期律,自然界那条不可抗拒的生死规律,实质上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再从盛转衰,由有变无的双向运动周期,对任意一个事物的运动变化周期进行图解,都会发现有这样的共同结构,有一个正向的上升过程,有一个反向的下降过程,和有一个正向的最高幅度极限点,有一个反向的最低幅度极限点,阴阳的变化规律实质上是对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周期的详细解释,它抓往正向与反向两个相反的质量因素,用阴阳来表示,阳代表正向性质,阴代表反向性质,并以阴阳的运动变化来模拟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形式。
以阴阳相互作用过程产生出的一系列变化,总结梳理后成为了一条标准化的程序,和规范化的规律,由于任何事物的千变万化,其发生运动变化的最基本条件都为“二元”对立性质结构的相互作用,因此它们必然地要遵循阴阳的变化程序和变化规律,只要掌握阴阳规律的程序要点,明白阴阳规律的变化过程,就能够从本质上把握一切事物的变化全过程,利用阴阳的变化模拟出事物的变化,就能够从中了解事物变化过程每一阶段的存在状态。
阴阳的变化规律是以阴气阳气的相互变化规律为基础,再综合所有事物在“二元”结构基础上的运动变化特征,经过统筹兼顾产生的理性程序模式。阴阳相互消长是阴阳的基本运动形式,阴阳相互转化是阴阳的基本变化形式,阴阳相互消长的具体体现为双方的量变的不断更改,而这个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又必然性会引发阴阳整体发生质变。阴阳变化的起因,以双方性质对立为动变的基础,对立双方之间的性质差异,是产生斗争的根源,双方的斗争,则是发生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双方为消除性质差异和力量差异而产生的复盖,就是运动变化的原动力。阴阳变化的状态,以双方势力的占有对比来确定,当阴大于阳时,阴占优势,整体以阴的属性为主导力量,表现出阴的特征;当阳大于阴时,阳占优势,整体以阳的属性为主导力量,表现阳的特征;当双方的势力旗鼓相当时,双方的属性都能得到体现,只是双方的性质体现都不太突出。
阴阳变化的趋势,以双方势力的发展趋向来确定,如果阴的量变趋向不断增长,阴阳的运动变化将朝反向方向发展,发展的总趋势为阴的不断强大和阳的不断衰减;如果阳的量变趋向不断增长,阴阳的运动将朝正向方向发展,发展的总趋势为阳的不断强大和阴的不断衰减。由于阴阳的整体性质以变化趋势不断增长的一方的意志为主导,双方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各自力量的消长积累,成为了“量变引发质变”原因。
阴阳变化的量变逆转,以双方发展的最大极限为转折点,阳的发展一旦超越它的最高极限,必然发生崩溃,从而走向反面,由增长转化变成为负增长,呈下降趋势,同样,阴的发展一旦超越它的最高极限,也必然会发生崩溃,也会走向反面,由正增长转化变成为负增长,呈下降趋势,这种由性质超越极限而造成的崩溃,成为了“质变引起量变”原因。
阴阳的消长转化全过程,经过梳理后,成为了一条规范化的有序规律,规范化的规律在程序上表现为“阴消阳长、重阳必阴、阳消阴长、重阴必阳”四个步骤,阴阳消长是一个长时间的变化过程,是双方量变的逐渐积累,阴阳转化则是倾刻间的转换,它是对消长变化长期积累的突然爆发,整个阴阳规律呈现出循环不断势态,体现出事物生生不息的变化延续状态。
阴阳消长是双方势力发生单向偏盛和单向偏弱的变动过程,每一方的消长,都会改变双方力量的对比,阳消则阴长,阴消则阳长,消长又是变化的动力,在不断的消长过程中,阴阳双方每一次的对比,总会在势力的强弱构成上产生不同的比例,出现变量的盛衰变化状态。
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为事物的顺逆正反双向变化,在阴阳彼此消长过程中,有两处特殊的地方,它们能够起到衡量和判别的标定作用,这分别是平衡点和转折点,一处起到质的判别,一处起到量的衡量。
平衡点:阴阳平衡是阴阳消长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状态,是阴阳消长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一种情况,当阴阳的消长达到双方势力对等均衡时,这种情况就是平衡状态。阴阳处于平衡状态时的点为平衡点,它有一个有特殊的标定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力量标定点,从它的前后,能够准确地分辩出阴阳势力的强弱状态。平衡点有两个,一个在阴消阳长阶段,一个在阳消阴长阶段。在阴消阳长阶段,平衡点前为属阴盛阳衰,阴的力量大于阳的力量,整体以阴的属性为主导,表现出阴的性质,过平衡点后,转变为阳盛阴衰,此时阳的力量大于阴的力量,整体以阳的属性为主导,表现出阳的性质。
在阳消阴长阶段,平衡点前为阳盛阴衰,阳的力量大于阴的力量,整体以阳的属性为主导,表现出阳的性质,过平衡点以后,转变为阴盛阳衰,此时阴的力量大于阳的力量,整体以阴的属性为主导,表现出阴的性质。阴阳平衡点表达出三大信息:
1、表达出阴阳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处于上升的还在不断地上升,处于下降的还在不断地下降;
2、表达出阴与阳的力量对比发生转变,原先处于强势的会转变为弱势,原先处于弱势的会转变为强势;
3、表达出阴阳整体的性质发生转化,原先体现为阳性的会转化为阴性,原先体现为阴性的会转化为阳性。阴阳平衡点为阴阳相互消长过程中量变引发质变的关键点,变化的重点体现在整体的外在性质的转化上,实质上它最为重要的是起到了标定质变的作用,可定为“质变标定点”。阴阳转折点:转折点就是阴性极限点和阴性极限点,阴阳发展趋势的转化是阴阳消长达到偏盛极限后的必然变改,阴阳单向偏盛,一旦超越可承受极限,必然发生物极必反的变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由量变引发质变是事物走向极端的必然性结果,反过来,质变又是事物变化走向反方向发展的开端。阴阳发生相互转化时的转折点有特殊的标定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量变标定点,从它的前后,能够有效地标定出阴阳性质的量变趋势。阴阳的量变转折点有两个,一个是阳极转折点,一个是阴极转折点。在阳极转折点前,阳的发展处于上升趋势,阴的发展处于下降趋势,整体的发展以阳的性质为主导方向,但过转折点后,情况发生逆变,阳马上由原先的上升趋势改变为下降趋势,而阴则原先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整体开始以阴的性质为发展主导方向。在阴极转折点前,阴的发展处于上升趋势,阳的发展处于下降趋势,整体发展以阴的性质为主导方向,一旦过了转折点后,形势马上发生逆转,阴开始走向下降趋势,阳变为走向上升趋势,整体发展开始以阳的性质为主导方向。
阴阳转折点表达出了三大信息:
1、在转折点前后,整体的外在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先前体现为什么,之后也体现为什么;
2、转折点体现的质变是发展趋势的主导性质发生改变,原先主动的转变为被动,原先被动的转变为主动;
3、转折点前后体现了阴阳的量变,原先上升的会改变为下降,原先下降的会改变为上升。极限点体现的是阴阳各自走向“物极必反”时的量变引发质变,但它变化的重点又体现在阴阳双方的量变转向中,在实质上,阴阳转折点最重要的是起到了标定量变的作用,故此可定为“量变标定点”。
古代人从阴阳消长的双向变化中,得出了一些道理:
阴阳的发展趋势,以掌握主动的一方为主,谁掌握主动权处于上升中,谁就能驾驭发展的方向;阴阳的转化,实质是双方力量大小对比的外在体现,谁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大,整体就以谁的性质为表现;阴阳的消长一旦超越最大承受极限,势必丧失主动权,由主动转变为被动,同时也带动双方的量变发生逆转;质变标定点界定了阴阳力量对比的转换,量变标定点界定了阴阳运动趋势的转换;
阴阳的周期变化,由阴阳消长的自然性规律决定。
七、人体中的阳气制造和流通
(原创作者:容建平)
阳气的制造和流通体系。人体中的阳气就是人体内的热能量,现代医学已经完全明白人体热能的产生来源和产生全过程。现代的医学科学显示,人体产生热能量,是有一个物质燃烧过程,由一个牵涉面很广的体系共同协作完成:
首先,人通过呼吸,从鼻吸进氧气,经过气管到达肺;
第二,通过肺泡的运作,将氧气输入血液中,肺动脉将氧气输送到心脏;
第三,在心脏的支配下,血液携带氧气从动脉输送到全身,氧气在体内同脂肪、糖类或蛋白质相结合,发生燃烧,产生出热能、水和二氧化碳;
第四,热能以血液为载体,在心脏的调节下从血管内流动,为人体供温暖;
第五、二氧化碳和水分由血液携带,经静脉输送回心脏,经心脏再输送到肺;第六、由肺将废气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呼出体外,而后再将氧气输入血液,经动脉流向心脏。
现代医学是通过人体解剖和人体生理研究,认识到发热现象的全过程,但是,在远古的时候,中医就已经掌握了人体发热的所有秘密,知道人体的热能是通过怎样的脏腑协作产生的。中医清楚地知道,人体中有一套很完整的发热体系,它通过一系列的生产环节,不断地为人体生产和提供炎热的阳气,准确地说,中医对发热体系的整体结构,参与制造阳气的主导器官和辅助器官,制造阳气过程,和阳气流通运作全渠道等等,都已经了如指掌:
1、知道制造阳气的主管器官和辅助器官是谁;
2、知道阳气由燃烧产生;
3、知道产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
4、知道助燃物质的流通过程;
5、知道运送气体的载体;
6、知道阳气的运输通道;
7、知道燃烧后的废气排放途径。
中医的基础知识显示,人体阳气的制造和流通,由心脏系统和肺脏系统共同组成的体系共同完成,阳气的制造过程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燃烧的主体系统部分,一个是燃烧的辅助系统部分,两个系统分别由心脏和肺脏两个器官主管。心脏系统是燃烧发热的主体部分,整个燃烧发热体系以心脏为主导,以肺脏系统为辅助,只要是为顺利产生燃烧作出配合,它们共同配合完成整个燃烧过程。在整个燃烧体系中,还有一个管道式的流通网络,和有一个非常高效率的运载工具,血管系统,不但是血液的流通管道,同时也是阳气的流通渠道,而且还是助燃气和燃烧废气的流通管道,而血液,不但是助燃气的载体,燃烧废气的载体,同时也是阳气的载体,简单地说,血液在血管系统运行过程中,既运载助燃气进入,又运载废气向外排放,同时又将阳气运载到人体各处。
有这样的疑问,古老的中医真的知道从自然界吸入的氧气,是人体燃烧发热的助燃剂吗?真的知道血液运载气体的作用吗?真的知道人体内燃烧发热的机制吗?从中医的学说中,没有说明血液能够有运载气体的记载,也没有关体内燃烧发热的详细解释,如果在没有充足理据的支持,就武断地肯定中医在远古的时代就有先进的人体科学知识,这样的判断肯定是不科学的,能够说明中医有先进的人体科学知识,唯一的方法就是提供有力的证据,以理服人。
一、中医对血液运载气体的认识
现代医学发现血液中的血细胞能够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气,它将吸进的氧气通过动脉输送到人体各处,再从体内将废气携带到肺脏呼出,完成一个呼吸循环周期。在远古时代,中医明确地知道血能载气,虽然没有直接地指出血液有运载气体功能方面的论述,但在它的一些论说中,就包含了这方面的全部知识。
中医指出“肺主气”,和“肺主呼吸”,现在人们都知道,吸进的气和呼出的气,由肺的扩胀运动和收缩运动完成,那么,这些从鼻吸进的气,跑向哪里去了呢?《黄帝内经》这样解说:“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大家应该注意到这很重要的一个解说,中医的经典劳动著作已经明确地说出吸进人体的气是“藏于心肺”,也就是在说,吸进的气不单入到了肺脏,而且还进入到了心脏。吸入的气藏于肺,人们容易理解,肺本来就是用来呼吸的,吸入的气自然要藏在肺脏之中,对于气还藏在于心脏,这就有点费思量了,因为心脏是充满血液的器官,《黄帝内经》也明确记载,“诸血者皆属于心”,在充满血液的地方,心是怎样藏住气的?对这个问题,《黄帝内经》中没有详细的解释,但它很肯定了这一点,肺脏系统吸进的气,输入到了心脏系统之中。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吸入的气最终能够为心脏收藏?原因是中医知道了血液有运载气体的功能,吸入的气通过肺脏的作用,将它融入了血液之中,血液内包含着气体,因血液由心统管,心中充满了血液,血液藏气也就等于心脏藏气,这就是心能藏气的真正原因。如果不知道血液有运载气体的功能,绝对说不出心能藏气这个事实,因为心脏中充满了血液,根本就没有容纳气的空隙,单从表面现象来看,根本就不能看出里面藏有气体,只有从本质上有正确的认识,知道血液是气体的载体,才敢肯定地说出气能藏入心里。所以说,中医早就知道血能载气,虽然没有特别地说明血液能够运载气体,但从“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的结论中,已经非常明显地隐藏了这个道理。
二、中医对人体内燃烧发热的认识
为什么说中医早就明白阳气由燃烧的方式产生呢?只要认真看一看《黄帝内经》就可以知道,它将心划归属于火,“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类火,”这是在说心脏是人体热的来源地,好象是自然界的南方炎热气候,与自然界的火同属一类,就象是人体中的火。火是什么?火就是物质的燃烧状态,由于人体中只有心脏“其类火”,说明了人们已经认识到心同人体内发生燃烧有直接的关系,是人体中专门主管热能量的器官,用现代的说法是“火”的控制与管理机构。
对心脏是人体是中火的认识,表达出了两项内容,一是说明在整个燃烧体系中,心脏是燃烧过程的主导者和主要管理者,整个燃烧过程都在心脏的管辖范围内进行,二是说明阳气的输送系统中,心脏是热能的调配中心,热能的调拨分配由心脏进行调节。简单地说,中医已经清楚地知道心脏系统是阳气的产生地和管理中心。
既然知道心脏对燃烧过程的管理,但是燃烧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呢?中医又是怎样解释人体内的燃烧过程呢?非常简单,中医将人体内发生燃烧产生阳气的过程化简浓缩为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它在《黄帝内经》说得很清楚,这就是“阳化气”。“阳化气”这三个字虽然极其简单,但从中已经包藏了燃烧过程中的一切变化,第一,它说明在人体内有物质发生燃烧;第二,阳气是人体内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能量;第三,体内物质发生燃烧后,变化成为无形的气态。
“阳化气”中的“阳”是指阳气热能量,“化气”是指物质由有形的物状态变化成为了无形的气状态,因为只有有形的物质才能变化成为气态,物质由有形状态转化成为气态,其过程还产生热能,这指的就是“阳化气”的燃烧过程,但是,究竟什么物质化成为气态过程中,也即是在燃烧中产生出阳气热能量呢?《黄帝内经》有交代,是由“阴成形”的人体体质,也即是组成人体的物质,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人体中的脂肪、糖类、蛋白质等,这些内体物质同外来的氧气发生燃烧,产生出热能量阳气,同时也产生出燃烧后的废气二氧化碳。
三、中医对呼吸与燃烧关系的认识
中医虽然没有专门地解释从肺吸进的外气参与了燃烧,但一句“肺主呼吸”,就明确地指出了肺脏在燃烧体系中的辅助作用,不要以为点出“肺主呼吸”是古代人自觉感受的生理现象,其实,中医已经知道肺脏在整个燃烧体系中,是重点在管理气的进出,吸进新鲜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起了辅助燃烧的作用,用现代的语言来说,肺就是助燃气体的进入通道,和燃烧废气的排放通道。
中医真的知道肺脏的呼吸参与了燃烧吗?这可以从《黄帝内经》对肺脏一呼一吸的区别中发现和证实,《黄帝内经》确定:吸入的是“五气入鼻”,呼出的是“阳气出上窍”。“五气”是什么样的“气”?“五气”是指“五行”之气,古时人们将自然界所有的“气”按“五行”的性质为标准,分别区划为“风气、寒气、热气、燥气、湿气”,也是说,自然之“气”是由这五种性质的“气”构成。“阳气”是明显地带有热能量的“气”,在这一吸进与一呼出之间,气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吸入时是自然之气,呼出时是明显性的热气,从这一呼一吸的前后变化过程中,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呼吸参与了阳气的制造过程,肺脏吸进的“五气”与呼出的“阳气”,证明了肺脏系统在燃烧中起了辅助性的作用。
中医学说中虽然没有动脉血液运送氧气,静脉血液运送二氧化碳之类的记载,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知道血液有运载气体的功能,而且吸入的“五气”与呼出的“阳气”为不同性质的气,两者的性质不同,就必然有各自不同的流通渠道,否则的话,两者就会发生混淆,由此可知,人体血管网络必然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个部分负责将外来的助燃气体输入体内,即现在所说的动脉,另一个部分负责将燃烧后的废气排放出体外,即现在所说的静脉。
“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其意思是说人体吸进的外气由鼻进入肺后,再通过肺脏的布施,进入了心脏系统内专门负责输入的血管网络,也即是动脉血管的血液中。“阳气出上窍”是说明人体内发生燃烧后的废气排放,最终是从人体的上窍鼻子排出体外,从逆向思维看,这些废气必然也是要走由血液携带流向心,再由心进入肺,尔后经过肺的作用,分离出废气,再通过肺脏的收缩,从鼻呼出体外的道路。
《黄帝内经》对燃烧产生的废气性质有这样的描述:“热气生清”,意思是说,在燃烧产生热能后的废气显得很清纯,没有任何颜色,一个“清”字就高度概括了废气的清晰透明性。《黄帝内经》还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故清阳出上窍”,到底这里所说的“清阳”是什么?《黄帝内经》有这样一句说明:“阳气出上窍”,这就明确指出这“清阳”就是“阳气”,阳气怎么会从上窍排出?请不要误会,这不是说人体的热能从上窍鼻子排走掉,所说的这个“阳气”,是指燃烧后带有余热的废气,由于废气是物质燃烧产生的气体,是由“阳化气”过程中的产物,兼身上带有残余的热量,因此它属于阳气的范畴,故此也称作为“阳气”,又由于它具有高度的纯静清晰,故此又称为“清阳”。
四、中医对循环系统的认识
人体内的循环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心脏、血管和血液。心脏是循环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是循环系统的主管器官,它推动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地循环。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性网络系统,为心脏管理的运行网络。血液是受心脏控制的运载工具,它被限定在血管网络系统中运行。心脏通过血液的运载,将肺脏的氧气经过动脉输送到体内每一个细胞中,又将体内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经过静脉运载到肺脏。
中医是这样认识循环系统的,《黄帝内经》告诉人们,“心之合脉”,这个“心”是指心脏,“脉”是指血脉,“脉为血之府”,也即是现在的血管系统,“合”是指组合,意思是说心脏与血脉紧密相连,由于血脉网络呈封闭式,故此心与脉组成了一个封闭的渠道般的流通网络系统。中医没有动脉和静脉称呼,但将经脉分阴阳,络脉分阴阳,阴络即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静脉,阳络就是人们所说的动脉。动脉和静脉是现代人对血管网络的认识,阴络和阳络是古中医对血管网络的认识,我们不能强求古代人也有现代人的说法,称呼不一样不要紧,重要的是古人所指的东西和现代人所指的东西是同一物就成。由于“诸血者,皆属于心”,心内的血液必然要在全封闭的血脉网络系统中流动,由此可见,中医对循环系统的认识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解释方面比较笼统和比较分散,不及现代医学解释得那么详细。
五、中医对阳气流通的认识
阳气由吸入的外来空气与人体的物质发生燃烧而产生,而这个燃烧过程又发生在血管网络中,于是血管网络系统,于是血管就自然成为了阳气的主要流通渠道,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阳气的重要载体,由于血液运载了阳气,故此热的特点成为了血液的一个明显特征,因为血液的流通要受到心脏的控制,对血液的控制也等于对阳气的控制,心内的血液携带了阳气,使到心脏就像一团火,象一团熊熊燃烧的火,它不断地输出热能,在心脏的调拨分配下,血液运载着阳气经由血管网络流向人体各个地方。因为血液不但运载阳气,而且也运载助燃气体和废气,所以,血管网络不但是血液流通的渠道,是助燃气和废气的运输通道,更加是阳气的配给运送通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献花(0)                             +1                                 
来自:                         Wang海                                                  >                         《容建平》                     
举报/认领                                             

上一篇:                             容建平《破解五行》之:五行破解
                        
下一篇:                             容建平《解读阴阳》之:阴阳是什么及阴阳的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0:59 , Processed in 0.0532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