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7|回复: 4

通灵宝玉 - 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6
发表于 2023-5-31 0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灵宝玉 -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神话形象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艺术品




通灵宝玉,《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神话形象,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幻化为贾宝玉降世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 也称"通灵玉", 贾母将之称为贾宝玉的命根子。

一说,贾宝玉是女娲补天所剩灵石的转世真身(质),通灵宝玉则是其幻相(形)。薛宝钗项圈上的金锁受一僧一道点化,系通灵宝玉对应之物,寓意"土生金";一边金玉,一边木石,双方激烈对抗,寓意"金克木"。通灵宝玉对贾宝玉的人生发挥原罪、金箍棒、紧箍咒三重作用。贾宝玉多次摔砸通灵宝玉,彰显了他的爱情坚贞和叛逆精神,但以失败、妥协而告终。后四十回通灵宝玉丢失,从反面促成了金玉良缘、高魁贵子、家复中兴三件喜事。贾宝玉完成这些为通灵宝玉所注定的宿命后便离家出走,与通灵宝玉形质合一,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变回女娲剩一石,诗云"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债偿清好散场"。

在引申义中,"通灵宝玉"可用来比喻极端重要,生死攸关的东西。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通灵宝玉


  • 出处

    红楼梦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外形描写

形象: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正面篆文: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折叠编辑本段神话结构

通灵宝玉的神话结构有两个版本。

程甲本女娲弃在青埂峰的剩一石原是一块巨石,锻炼通灵后曾自变人形各处游玩,被警幻仙子封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又在西方灵河岸与绛珠草结下木石前盟,然后仍回青埂峰,变成一僧一道所见的那块扇坠般大小的石头。因凡心偶炽,一僧一道将它变成甄士隐薛宝钗所见的通灵宝玉幻相。它的真身则转世为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来通灵宝玉。到劫终之日,贾宝玉与通灵宝玉形质归一,重返青埂峰,变成空空道人所见的那块写有《石头记》的巨石。图示如右。

【甲戌本】女娲剩一石仅仅变作通灵宝玉,而没有变作神瑛侍者,也没用变作贾宝玉;贾宝玉仅仅是神瑛侍者转世,与女娲剩一石(通灵宝玉)毫不相干。到劫终之日,贾宝玉与通灵宝玉各回各家:一个回赤霞宫,一个回青埂峰。女娲剩一石下凡走这一遭,仅仅作为随行记者记录下贾宝玉的人生经历。图示如右。



折叠编辑本段象征意义折叠原罪

在下凡之前,剩一石经历了三次锻炼。

第一次:理之锻炼。剩一石也是由女娲亲手炼成的一块补天石。以它为代表的正邪两赋才女才子们跟那些仁人志士们一样,他们的人性都是以正气为先导的,均有修齐治平之志气,有补天济世之才气,有大仁大义之正气。理之锻炼,即达理、明理、得道、入圣。剩一石尽管弃而未用,它依然可以"天不拘来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自得"幽灵真境界"。

第二次:情之锻炼。剩一石在青埂峰下"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故曰"通灵"。绛珠、神瑛在西方灵河岸上生情,神瑛对绛珠"日以甘露灌溉",绛珠修成人后"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皆为情之锻炼。灵河与通灵呼应:灵者,情也;灵河者,情河也;通灵者,通情也。经过情之锻炼,这块从女娲手中禀正气而生的剩一石就变换了气性,成为正邪两赋的有情之石了。

第三次:欲之锻炼。伊甸园神话中,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红楼梦》中,剩一石偷吃的禁果,就是凡心偶炽、痴恋红尘,由一僧一道携带下凡,并"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一僧一道扮演了伊甸园里那条蛇的角色,使通灵宝玉具有了原罪的性质。甲戌本写一僧一道演说红尘,亦可补足文意。

经以上理、情、欲三次锻炼,剩一石幻化为通灵宝玉,获得了完整的人性。


折叠金箍棒

通灵宝玉和金锁的吉利话:"莫失莫忘、不离不弃"保佑婚姻永固;"仙寿恒昌、芳龄永继"保佑长命百岁;三件奇处"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保佑平安幸福。

剩一石是女娲炼成的补天石,补天的含义即齐家、治国、平天下。它幻化而成的通灵宝玉承担着家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必须对宝玉的婚姻、子嗣、功名发挥多重效应 。甄士隐道:"又复稍示神灵,高魁贵子,方显得此玉那天奇地灵锻炼之宝,非凡间可比。"(第120回)

第5回宁荣二公嘱托警幻仙子道:"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 宝玉并不是只知为闺阁争光,对于家族来说,若问谁能拯救家族,重建家园,则非宝玉莫属。并且这是宁、荣二公亲自相定的,更具有不容争辩的权威。

宁荣二公所说"正路",直指金玉姻缘、高魁贵子、重振家业,是故警幻仙子警训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宝钗作为金玉缘的正人,自然要时时劝谏宝玉走这条正路。到了反照风月宝鉴的时候,宝玉定能不辱使命,在危急关头真正担当家族复兴的重任。后四十回宝玉中举正是这样的原笔。

通灵宝玉好比《西游记》的金箍棒,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它保佑宝玉金玉姻缘、金榜题名、肉身成圣、平安幸福、荣华富贵、兰桂齐芳、家道复兴,与《好了歌》的功名、金银、美色、儿孙四个偶像恰相对应。


折叠紧箍咒

在消极的一面,通灵宝玉又是把双刃剑,好比《西游记》的紧箍咒。通灵宝玉和紧箍咒象征人生的宿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不可逃避的自然欲求和社会重担,它们必然构成人生的负累、压迫、束缚、枷锁,由此而生种种烦恼、痛苦和压力。

惟正邪两赋有情人能觉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走向叛逆。宝玉对通灵宝玉大不敬,动不动就砸玉,不仅表示他反抗金玉缘,还体现了宝黛二玉的叛逆精神。即追求自由、真情、理想、信仰,反抗宿命,反抗世俗社会价值观及其名利规则,反抗各种社会压迫。宝黛爱情之所以能坚如磐石,至死不渝,正是因为这种共通的青春叛逆精神。

但这条背离世俗的叛逆之路更加难行,面临更多考验。通灵宝玉是自然宿命和社会规则强加的,尽管黛玉、宝玉都曾极力反抗它,可注定是一场悲剧。当理想幻灭,他们就会对人生产生巨大悲感并由此证道 ,如宝黛参禅所言:"(宝玉)道:'我想这个人,生他做什么!天地间没有了我,倒也干净!'黛玉道:'原是有了我,便有了人;有了人,便有无数的烦恼生出来:恐怖,颠倒,梦想,更有许多缠碍。'"(第91回)



折叠编辑本段物品原型

红楼梦》的点睛之物"通灵宝玉"裹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浮想联翩,这个宝物的原形,其实就是早在5000年前就为南京"北阴阳营人"开始赏玩的世界第一观赏石--雨花石,可以从10个方面加以印证。

1、家世之证。一位作家所描绘的事物必然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红学家舒芜在《红楼梦》(岳麓书社1987年版)前言中也写道,曹雪芹"书中的取材大量来自自己少年时代的哀和乐,歌和泣"。红学家严中也常说:南京古称石头城,《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写的就是发生在南京的事。曹雪芹生于1715年,为曹颙之遗腹子。后随从继父曹頫生活在南京,直至13岁才离开南京。南京的风土人情给曹雪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雨花石,这在《红楼梦》一书描写"通灵宝玉"的文词中均隐约可见。

2、石形之证。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八回写"通灵宝玉","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曹雪芹状说"通灵宝玉"大如雀卵,借鉴了南京雨花石这一长江水冲石的自然形状。早在先秦之前,《山海经》一书中即有记载:"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曹雪芹将"鹑"改成"雀",是合乎情理的。雨花石的石体,有的比鹌鹑卵大,有的比鹌鹑卵小,明代陆君弼咏锦石(雨花石)诗,有"小者弹丸大凫子"之句,凫子指野鸭蛋。曹雪芹说"通灵宝玉"大如雀卵,则将雨花石中的大石小石都比较准确地涵盖进去了,这符合雨花石的实际状况。

3、质、色、纹、灿之证。曹雪芹说:"通灵宝玉"之质地"莹润如酥",也就是说质地莹澈,滋润如酥油,既润又透,这正是上好雨花石的质地,比较其它玉石,水晶有此质地,而极少自然之卵形,其它玉石有卵形子料,而鲜有莹润如酥之全透质地。曹雪芹说:"通灵宝玉"有五色,石生五色是其它玉石所罕见的,这也仅有雨花石有此特色。明代孙国敉在《灵岩石说》中赞美雨花石"玉质天章,色不啻五。"说雨花石还不仅仅是五色。唐代就出现过"九色玉钗"雨花石,进献同昌公主,这是有史料记载的事实。明代毕成康有"白瓷盘中贮惠泉,五色流光更灿然"之句,盛赞雨花石迷人之色彩。曹雪芹说:"通灵宝玉""五色花纹缠护",兼说这一宝物的纹理,这也正是雨花石独有的特征,雨花石的石纹变幻莫测多种多样,亦幻亦玄无象不包,所谓缠丝玛瑙是也。明代陆君弼咏雨花石"纹如指螺莹无迹……"也是描绘其纹理的。这充分说明了"通灵宝玉"与雨花石之间"纹理"的共性。曹雪芹说:"通灵宝玉"灿若明霞。灿者,明亮耀目之谓也。元明清许多文人在诗文中也常常这样形容雨花石。如元代郝经形容雨花石的靓丽有"如抹霞晚照而孕其余者……",清代孔尚任咏红白二色雨花石有"朝霞抹赤城,积雪没天柱"之句。在这里让人窥测到曹雪芹状"通灵宝玉"之句,似皆有"雨花石文化"之本。

4、"补天"之证。《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写道:"原来女娲氏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曹在这里说了"通灵宝玉"的来历,是女娲氏补天之遗物。其实这也是从"雨花石文化"中有所借鉴的。早在南宋时,辛弃疾在南京写有一首《满江红》词,其中有句:"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可补天西北",就是指雨花石。明代文人士大夫中兴起了雨花石收藏热,也出现了许多赞赏雨花石的诗词。万历年间,诗人毕成康,有《咏灵岩石子》诗一首(灵岩石是雨花石的别称),开头一句就写道:"君不见女娲补天几千秋,犹有遗失存山丘……"毕成康诗中叙事,说雨花石是女娲补天的遗石,而曹雪芹也说"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遗石,曹雪芹对前人"雨花石文化"的借鉴,于此更明显可见。

5、文字之证。《红楼梦》第八回说"通灵宝玉"正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四字,反面有"一除邪恶,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十二个字。在雨花石上"纹理巧成"也常常出现几可乱真的文字,当代雨花石收藏家周祥元先生藏文字石颇丰,曾以三十枚天然巧成之文字石,组成了一张央视主持人王小丫的履历表。清初孔尚任也许见过许多出现文字的雨花石,所以他在《六合石子》一诗中写雨花石有,"摩挲五色光,遐想文字祖"的名句。"通灵宝玉"上出现文字,也可能是曹雪芹从观察雨花石中幻现的文字而得到了启发。

6、含玉之证。《红楼梦》中说宝玉是"衔玉而诞"。曹雪芹在这里用了中国一个古老的习俗:含玉。《词源》注:古者死,以玉含其口中,谓之含玉。《周礼》载:"太宰,大丧赞赠玉含玉。"曹雪芹在这里用殉葬含玉之典演绎成"衔玉而诞"的传奇,也是小说家的一种手法。据南京博物院《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发掘报告,南京北阴阳营人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用殉葬品雨花石含于死者口中,这种惊人的巧合,让人觉得"通灵宝玉"与雨花石之间的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联系。

7、大荒之证。《红楼梦》第八回在说到"通灵宝玉"时,写道,后人曾有诗嘲云:"女娲炼石已荒唐,更向荒唐演大荒……"这"演大荒"三字,一语双关,一是说这一"通灵宝玉"演绎的奇幻故事,二是说这一幻石在大荒自然界中的漂泊。众所周知,世间的观赏石分山料、山流水、水冲子料三种,在藏石者采集前,山料是静止的完整山体,"山流水"是不出山区短距离的水冲石,是相对静止的,只有水冲子料是流动的漂流千里万里"演大荒"的品种,而雨花石正属于这一类。

8、苏文之证。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去世后,他父亲曹颙与继父曹頫先后督理江宁织造,曾给曹雪芹取名曹沾,字芹圃。意指"雨露恩泽,沾溉园圃"。据吴新雷教授在《曹雪芹》一书中记述,曹雪芹长大后不喜欢这种俗套,便另外给自己起了"雪芹"这个雅号,语出苏轼《东坡八首》诗:"泥芹有宿根"、"雪芽何时动",以及苏辙《新春》诗"园父初挑雪底芹",以象征洁白、耐寒的高尚情操,含义极妙。由此可知曹雪芹在青少年时代对苏轼、苏辙的诗文浏览之多、涉猎之深。而苏轼两篇鸿文《怪石供》、《后怪石供》被公认为是鉴赏雨花石一类长江卵石的始作俑者,曹雪芹对此当然也多有借鉴。如说"通灵宝玉"大如雀卵,《怪石供》则状怪石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如说纹理,曹说"通灵宝玉"五色花纹缠护,《怪石供》说纹如指上螺,曹说"通灵宝玉"五色,《怪石供》说多红、黄、白色,当然还有言外的其它诸色。《红楼梦》中描绘"通灵宝玉"之形状与苏轼《怪石供》、《后怪石供》中的描述均相当接近。特别是一个"幻"字,曹可能从苏文中受到启示。《后怪石供》中有一句名言,状怪石一个"幻"字:"夫幻,何适而不可?"曹雪芹写"通灵宝玉"则有:"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权就臭皮囊"。苏东坡两篇《怪石供》所状之石,其实与南京雨花石是一样的石头。明代林有麟在《素园石谱》中说:"绮石(指雨花石--引者)诸溪涧中皆有之,出六合水最佳,纹理可玩,多奇形怪状;自苏端明(指苏轼,苏曾为宋端明殿学士-引者)作颂以遗佛印,后之好事者转相博采,以资耳目……"这充分说明苏东坡笔下的"怪石",与雨花石是同为一类的长江卵石,是一回事。

9、通灵之证。"通灵宝玉"之名,常常让藏石者联想到盛产雨花石的六合灵岩山,曹雪芹是不是受这一启发而有取"通灵宝玉"这一美名的灵感?诚然,盛产于六合的雨花石在明、清时曾叫灵岩石。"通灵",是不是指通于灵岩山,窃以为这只是后人的联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因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没有这方面的叙说,我们也未见有其它方面的史料佐证。而曹在书中对"通灵"二字的解释却有两处。书中第一回:"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又第二十五回出自癞头和尚之口,说"通灵宝玉""……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锻炼通灵,是曹雪芹对"通灵宝玉"中"通灵"二字的权威解释。巧合的是这锻炼二字,正符合雨花石的出产与成长过程,其含义窃以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山岩解体,水流冲刷成卵状之锻炼;二是石体硅化,由石变玉,从而转化为晶透通灵之锻炼。在这里"通灵宝玉"与雨花石真可谓是不谋而合。

10、曹家藏石之证。曹雪芹青少年时期在南京生活了13年,他见过、赏玩过盛产于南京的雨花石,这当然是无可置疑的。问题是官达"江宁织造"的曹家在南京或扬州的宅邸内,有没有收藏过雨花石?回答是肯定的。笔者新近发现曹寅写的一首七律,题为《江阁晓起对金山》,诗曰:从谁绚写惊人句,聚石盘盂亦改颜。曹寅写诗写到难觅绚丽的佳句时,想从赏石中去寻求灵感,可见他对玩石这一雅事之钟情。"聚石盘盂"之石,当然是特产于南京的必须"挹水注之灿然"的雨花石,从中还可看出,曹寅还是一位颇有鉴赏水平的藏石家。曹雪芹幼年生活在南京,知事时距曹寅去世只约八九年时间,其时,曹家家业尚未衰败,曹寅的雨花石珍藏应是仍在金陵曹府与扬州曹府的,这正是曹雪芹青少年时期耳濡目染之物。

纵观曹雪芹笔下的"通灵宝玉"的原型,确系原产于南京特产的雨花石,但这又不是一般的寻常的雨花石!"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集形、质、色、纹、灿、润于一身,"通灵宝玉"是曹雪芹心中幻化加理想化的奇石,若按图索骥在雨花石中搜寻很难获得,却又有可能获得。更奇的是这一奇石还可佩戴,系孔也是天然生成的。如《红楼梦》书中第一回写道:"只见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可佩可拿。"又于第四回书中写"通灵宝玉",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上头还有天然的眼儿。"

雨花石中也有"天然眼儿"的石头,但很稀有。可见,曹雪芹对雨花石不仅"家学渊源",有祖、父辈遗石作为资鉴。他本人也是一位见多识广、广采博识的赏石行家,对于雨花石研探之深,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境界。集形、质、色、纹、灿、润及奇巧于一身的美石,再加有天然的可佩戴的眼儿,藏石家在现实中若能找到这样的灵品,它应就是举世无双、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6
 楼主| 发表于 2023-7-18 09: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玉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的金锁上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红楼梦》中,薛宝钗脖子上改颂挂了一个金锁,据说是一个和尚送的,并说只有有玉的才能与她相匹配。

更妙的是,宝钗金锁上的两句话,与宝玉所佩“宝玉”上的两句话,正好“是一对儿——”宝钗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的则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在《红楼梦》的人物中,脖子上挂着特殊饰物的有三个人,即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薛宝钗的金锁还有史湘云的金麒麟。

百度百科-金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6
 楼主| 发表于 2023-7-18 09: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高鹗的弥天大谎:贾宝玉根本不是通灵宝玉
2023-05-31 09:26
《红楼梦》第一回中,明确写到叫宝玉乃是西方太虚幻境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投胎转世,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这块顽石当时被抛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按照一般神话的记载,大荒山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在昆仑山一带;而按原著,西方太虚幻境在天竺的灵河岸边,二者相距非常遥远,是僧道二人将这顽石变成了通灵宝玉,然后把它带到了太虚幻境,同神瑛侍者幻化的贾宝玉一同出生。按照蔡义江先生的说法,这块顽石所谓的通灵宝玉,应该是神瑛侍者贾宝玉在人世间的“随行记者”,它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记录贾宝玉的一生,将他的事迹刻在石头上,因此《红楼梦》本名《石头记》。



有上面这番交代,贾宝玉和通灵宝玉之间的关系已经很明确了。虽然贾母称呼通灵宝玉为“命根子”,但那只是因为贾宝玉是衔玉而诞的,不管是谁,见到这等神迹,自然对这块玉比较看重。但是通灵宝玉里面并没藏着贾宝玉或者神瑛侍者的魂魄。如果有,也应该在前八十回显露一点神迹。但很可惜,就林黛玉进贾府时,这贾宝玉因为神仙似的妹妹没有玉,就寻死觅活,死命摔玉,哪里像是对待命根子的态度?更别提摔玉之后,对贾宝玉也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假如这宝玉里真有宝玉的魂魄,或者对宝玉的影响十分巨大,那又怎么会又摔又打却毫无影响呢?


既然这块通灵宝玉根本没有那么神秘,那么贾宝玉丢了它之后又怎么会疯癫呢?我们注意到,这个情节是在后四十回出现的,而且贾宝玉变得痴傻之后,宝玉和宝钗才顺利地走到了一起——这不能不让人猜测,贾宝玉的疯癫是否是为了促成这个情节呢?毕竟贾宝玉对林黛玉一往情深,如果他不疯癫,那么绝对不可能会同意和宝钗的婚事。因此为了让宝玉和宝钗顺利结婚,只能让宝玉疯癫。


那么好好地一个人,怎么会突然疯了呢?高鹗想必是绞尽脑汁,才想出来让通灵宝玉丢失的鬼把戏。但是第一回已经说明,通灵宝玉和神瑛侍者也就是贾宝玉无涉,那怎么又会丢了就疯了呢?为了让大家相信通灵宝玉对贾宝玉的重大影响,高鹗不惜修改第一章(这里大家应该都知道),硬生生把通灵宝玉和神瑛侍者合二为一,到最后一章,还要说顽石和贾宝玉合二为一了。


这样写,贾宝玉失去了通灵宝玉,自然就会疯癫,疯癫之后,那娶了宝钗做妻子,岂不是也顺其自然了吗?但通灵宝玉既然从此失踪,那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又怎么被记载到恢复了顽石原型的石头上的呢?高鹗如此修改之时,可曾想过还有这样一个漏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6
 楼主| 发表于 2023-7-18 09: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随身宝贝,他为何那么仇恨它,三番五次要摔掉
2022-12-18 15:33:00 来源: 木槿读书 河北  举报
9
分享至
红楼梦中贾宝玉衔玉而生,这就有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书中冷子兴在和贾雨村演说荣国府的时候,特意提到这件“新奇异事”。北静王参加秦可卿的葬礼时,也要特意见一见“衔玉而诞”的公子,根本没有见秦可卿的丈夫贾蓉。

贾宝玉这个通灵宝玉不仅仅与生俱来,而且它上面刻着字,正面写的是“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写的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这些字让谁来理解也是保佑贾宝玉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宝贝。果不其然,在贾宝玉和王熙凤遭受马道婆梦魇,眼看两个人都不行了,要准备棺材后事的时候,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用通灵宝玉做了一番诵持,两个人才转危为安。



因此这块通灵宝玉,让贾母看那就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贾宝玉随身服侍的丫头们,也只有大丫头袭人才有机会每天给他保存好,妥善保管。在续书中贾宝玉丢了玉之后,袭人吓得“满身冷汗”,“如果真丢了,大家就都活不成了”,个个“木雕泥塑”一般,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块玉对贾宝玉太重要了。

对于如此重要的一个随身宝贝,贾宝玉却总是不以为然,三番五次要摔烂它,原因何在?

第一次摔玉是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一番寒暄过后,随口问了林黛玉一句“可也有玉没有”,听说林黛玉没有玉,登时发起痴狂来,把玉狠命的摔在地上,一边摔一边骂“我不要这劳什子”,甚至还满面泪痕地说“姐姐妹妹都没有,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如此贵重的宝贝,在他眼里不是个“好东西”,这里是贾宝玉本能的心理反应,他崇尚自由,渴望平等。和林黛玉初次相见,就觉得有“前缘”,那么在他心理中他和林黛玉就应该是对等的,要么都有玉,要么都没有,一个有一个没有,让他对这块玉产生了最初朴素的、不祥的预感,他要挣脱它的束缚,所以狠命想摔烂它。

第二次程度更激烈,既然前面没有摔烂,第二十九回干脆砸玉。这时候“金玉良缘”的说法已经在贾府悄悄流传。同时贾元春端午节赐礼,单单给了他和薛宝钗同样的礼物。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已经萌芽,这份赐礼让贾宝玉纳闷,让林黛玉心里不爽。偏偏在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张道士还给贾宝玉提亲,这让二人心中更是“不大受用”。



这块“玉”和薛宝钗的“金锁”,以及后来史湘云的“金麒麟”一直是林黛玉的病根,她说过自己本是“草木之人”,哪里有什么东西来配宝玉的“玉”,这是她的自卑。但是她的这种情绪,又无法发泄,只好拿语言来揶揄贾宝玉,对于未来,林黛玉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贾宝玉听到林黛玉说他的“好姻缘”的时候,便又狠命地把玉往地上一摔,说“我砸了你完事”。

显然,在林黛玉和贾宝玉眼中,这里的“玉”有了暗示。之所以“金玉良缘”有市场,也是因为贾宝玉有“玉”,薛宝钗有“金”,金玉相对,适宜缔结婚姻。林黛玉和贾宝玉虽然有“木石前盟”,“三生”不移。他们的缘分是天然的,不是人力加工而成,但是却不被公认,除了他们二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没有任何凭证。



在贾宝玉眼中,只有把这个束缚他婚姻自由的“玉”摔烂,他才有可能和林黛玉再续前缘。薛宝钗对于贾宝玉的这块玉关注程度很高,向来不爱戴任何东西的薛宝钗一直是金锁不离身,这是宝钗乐意接受的,玉和金就是他们婚姻关联的符号。

在红楼梦中,有三种和婚姻关联的符号,木石前盟,金玉良缘,麒麟姻缘。在这三种关联中,只有木石前盟的奇缘是天生的,不经雕琢的。而金玉良缘,麒麟姻缘总有人工,后天的痕迹在里面,所以作者设置了贾宝玉把金麒麟丢掉,把象征婚姻符号的玉三番五次摔烂。这其实就是贾宝玉对于人力安排的金玉良缘的彻底反抗,在36回中他会在梦中喊出“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就是因为“玉”,让他有了束缚,必须接受家长安排的金玉良缘,玉在他心中根本就是祸害,不是好东西,他摔玉的行为,就是他对被安排的婚姻的抗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6
 楼主| 发表于 2023-7-18 09: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被谁偷走的?丢玉这事是针对贾家的大阴谋
君笺雅侃红楼

2022-08-31 08:26:00发布于辽宁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贾宝玉“丢玉”是《红楼梦》非常重要的情节,八十回前曹雪芹一再暗示贾宝玉丢了玉。

比如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后,引出一两年前曾经有过一个叫“良儿”的小丫头偷玉。

原文对此虽没有特别交代,脂砚斋却提过“王熙凤扫雪拾玉”,袭人取下贾宝玉的玉小心包好塞在枕下,王熙凤在馒头庵也亲自收藏通灵宝玉的事都与“失玉”有关。


不过,良儿偷玉这么重要的情节,原文竟然没有描写,显然是为八十回后故事伏笔。

于是续书就有了通灵宝玉突然消失,贾宝玉糊涂癫狂的故事。这个处理分明是续书作者驾驭不了曹雪芹的伏笔,故意做个更戏剧的设计。贾宝玉一疯癫,情节就好摆布了。

其实,根据八十回前的线索来看,“通灵宝玉”肯定会“丢失”,但却并非续书故事,而是关乎贾家之败。

贾元春省亲当晚,曾点了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和《离魂》。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结合脂砚斋的批语再看“贾宝玉丢玉”这件事,就会发现很不简单。

首先,甄宝玉送玉,肯定与“丢玉”有关。甄宝玉的容貌与贾宝玉极为类似,是个关键的线索。

其次,《一捧雪》被指伏笔贾家之败,最是重要。


《一捧雪》讲述莫怀古赏识的裱糊匠汤勤,觊觎莫怀古的小妾雪艳。他忘恩负义将莫怀古有传家宝“一捧雪”玉杯的消息告诉了奸臣严嵩、严世蕃父子。双方合谋谋夺“一捧雪”玉杯和雪艳。

莫怀古被害家破人亡,携带玉杯逃亡,路上危急时刻,因家仆莫成与莫怀古容貌近似,为其李代桃僵赴死。

雪艳被迫同意嫁给汤勤,洞房花烛夜刺死汤勤后自尽。

莫怀古历经艰辛,保住传家宝一捧雪玉杯,最终沉冤得雪。

从《一捧雪》的故事中,很容易将一捧雪玉杯和通灵宝玉联系起来。

莫怀古代表了贾家与贾宝玉。

一捧雪玉杯则与通灵宝玉一样不容有失。

汤勤分明是贾雨村的原型。

雪艳也与雪雁相通。

林黛玉又是贾雨村的学生和恩人。


从贾雨村牺牲香菱来看,他最终会忘恩负义背叛林黛玉和贾家。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正是贾雨村将“玉”待价而沽谋利,才给了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机会。

如果表意理解,“玉”则可以隐喻贾宝玉,也可以是林黛玉。

如果“玉”作林黛玉的解释,则贾宝玉“失玉”,是指失去了林黛玉。

对此,石呆·子失扇子的故事更是伏笔。

平儿说贾琏被贾赦打了一顿,源于贾赦觊觎石呆子家里收藏的二十多把极好的扇子,派贾琏去求购。人家说什么不卖,贾雨村便陷害石呆子锒铛入狱,抄没家产将扇子以公价折卖给了贾赦。

这段故事显然是《一捧雪》的翻版。“石呆·子”隐喻的不是别人,正是贾宝玉。


关键被贾雨村谋夺失去的扇子分别是“湘妃、玉竹、麋鹿和棕竹”。湘妃是潇湘妃子林黛玉,麋鹿是蕉下客贾探春。

君笺雅侃红楼一直认为林黛玉的结局是因贾雨村出卖,被迫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很快死在海外。潇湘妃子、芙蓉花签都是伏笔。

贾雨村日后背叛贾家,陷害贾宝玉,让他失去林黛玉。关键就在“通灵宝玉”上。

作为衔玉而生的神奇,通灵宝玉不可能没有重要作用。

当日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时,北静王就对通灵宝玉展现出极大的兴趣。而贾雨村陷害贾家,也最可能从通灵宝玉入手。

从原文伏笔看,贾宝玉会因通灵宝玉而“蒙难”。当日忠顺亲王派人来贾家找蒋玉菡就是伏笔。


蒋玉菡就是“将玉含”,岂非就是含玉而生的贾宝玉。

不排除通灵宝玉一度离开贾宝玉的身上,被甄宝玉拿去。毕竟当时甄家抄家,甄宝玉极可能也暗中托庇在贾家门下。二人同样上演了一出《一捧雪》那样的“李代桃僵”。甄宝玉没死而已。

等林黛玉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后,贾家危机暂时解除,才有甄宝玉送玉故事。

不久贾母病重,贾宝玉为了人伦大节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冲喜。贾母当天去世,二人为贾母守孝没有圆房,不久后贾家抄家。

贾宝玉“失玉”的故事是显而易见的。从前文良儿偷玉也做了伏笔。

但结合上文梳理的线索来看,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劫难和贾家败亡的重要导火索,并不仅仅是让贾宝玉疯癫。

而“贾宝玉失玉”,真正失去的是林黛玉,并非通灵宝玉,这要知道。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10:53 , Processed in 0.0754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