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2|回复: 0

朱以海为何被郑成功沉于海中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发表于 2023-6-4 13: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朱以海是明朝藩王,坚持抗清十八年,为何被郑成功沉于海中 2022-10-18 08:48

朱以海,是朱元璋十世孙,承袭鲁王爵位,清军入关之后,朱以海一直坚持抗清18年,但在1662年却被郑成功沉于海底。
《清史稿》记载,“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朱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从这段记载中不难看到,郑成功与朱以海有了矛盾,然后郑成功将朱以海活生生的沉入海底,这是典型的谋杀。郑成功是抗清英雄,朱以海是抗清藩王,两人本该联手抗清,为何郑成功将一个明朝藩王沉于海中?其中有何隐情,还是郑成功无法无天?
历史上,朱以海是一个身世极为凄惨的藩王,先是从清军刀下死里逃生,后是两次错失皇帝宝座。
1642年,清军入关劫掠,攻陷了鲁王封地兖州,鲁王朱以派为了避免遭遇羞辱,就与四弟朱以衍、五弟朱以江一起自缢而死,朱以海躲藏在死人堆中逃过一劫。由于鲁王一系继承人或早逝或自杀,只剩下朱以海一人,于是1644年2月崇祯帝就封朱以海为鲁王。
但没过多久,天下局势风云变幻,先是李自成攻陷北京,并开始向山东用兵,朱以海一路难逃至浙江台州,被南明弘光帝委以防守台州的重任,第二年5月清军南下攻陷南京,弘光帝被俘,南明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随即兵部尚书张煌言、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南明大臣拥立朱以海出任监国,领导天下抗清。
为何朱以海没有立即称帝,主要是因为弘光帝还在世,当时称帝在道义上有瑕疵。但让朱以海没有想到的是,弘光帝被俘之后的6月,在郑芝龙等支持下,唐王朱聿键(史称隆武帝)已经在福州称帝。因此,朱以海只能取消称帝计划,第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朱聿键称帝之后,派人安抚朱以海,并命令他退位归藩,对此朱以海表示同意,但大学士张国维、熊汝霖等却强力反对,甚至还杀死了使者陆清源,导致唐鲁矛盾激化,史称“唐鲁之争”。朱以海同意,手下大臣却不同意的原因是没了“从龙之功”,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未来利益,这也是南明无法凝成一股绳抗清 的重要原因之一。
持续一年之久的唐鲁之争,消耗的是南明实力,让清军捡了一个便宜。1646年,清军南下攻陷台州,朱以海避祸舟山,二个月之后,由于郑芝龙投降,清军轻松攻陷福建,朱聿键在汀州被俘虏,不久便被杀害,唐鲁之争落下帷幕,但两败俱伤,唯有清军得利。
在张煌言、张名振等辅佐之下,朱以海以舟山为基地继续抗清,但因为东南省份相继沦陷,朱以海已经没有了称帝的基础。1646年12月,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史称“永历帝”,朱以海向朱由榔称臣,并自请去除监国一职。为了鼓励朱以海继续抗清,朱由榔允许朱以海继续使用监国称号。
1651年,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清军最终还是攻陷舟山基地,朱以海南下逃到厦门。这时,厦门是东南沿海唯一抗清基地,是由隆武帝朱聿键的爱将郑成功建立。隆武帝在位期间,赐予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因此才有“郑成功”或“朱成功”其名,实际郑成功原名叫郑森。
对于朱以海,郑成功肯定没有太多好感,因为当时“唐鲁之争”的源头,就是鲁王一系杀死了隆武帝使者陆清源,从而挑起了南明长达一年之久的内战。不过,郑成功还是以礼相待朱以海,将他安置在金门一带。
朱以海在金门时,首先取消监国称号,仅以鲁王自称,降低郑成功对他的猜疑,其次让张煌言、张名振全力配合郑成功抗清行动。1659年郑成功北伐,南明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反攻行动中,张煌言等鲁王部下就参与其中,一直打到南京城下,让顺治帝差点决定逃回东北躲避风头,可惜郑成功中了两江总督郎廷佐的诈降之计,最终遗憾失败。
1662年,吴三桂在云南缢杀了永历帝,消息传到郑成功这里,张煌言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劝说朱以海称帝,更好的整合领导抗清力量。但张煌言的建议却遭到郑成功、郑经的坚决反对,最终朱以海第二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郑成功、郑经坚决反对朱以海称帝的理由,其实不难猜测:一是朱以海与隆武帝有过矛盾,而郑成功又是隆武帝爱将,因此一旦朱以海称帝,郑成功害怕朱以海会报复他,二是郑成功北伐失败之后,于1661年打下台湾,至少郑经等已经没有了逐鹿中原想法,而是有了割据一方的念头,自然不愿意朱以海称帝坐在他们头上了。
事实上,1662年6月郑成功死后不久,郑经改东都(台湾)为“东宁”,并以其为自称,对内奉南明正朔永历帝(已死)正朔,与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西方称为东宁王国,清朝史料称为东宁省。
朱以海希望称帝,郑成功、郑经等希望割据,双方矛盾难以调和,于是郑成功为了子孙利益一狠心,就将朱以海沉于海底?其实,《清史稿》记载的这段历史看似符合人性逻辑,但实际并非真实历史,朱以海并未被沉于海底。
1959年,金门岛上的一个农民,无意之中炸开一道山石后,发现了朱以海之墓,其中墓志铭上明确写了“皇明监国鲁王圹志”八个大字,石碑上内容推翻了《清史稿》记载:“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可见,朱以海是中痰而死,或者说生病而死,享年45岁。更为重要的是,所谓“壬寅十一月十三日”,这是1662年阴历11月13日,而郑成功死于1662年阳历6月23日,朱以海死在郑成功之后,因此郑成功绝对不可能将朱以海沉于海中。这一块墓志铭的出土,也终于洗刷了郑成功背负了300年的冤屈。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朱以海的一生,尽管有激起唐鲁之争、挑起南明内战的错误,但他一生坚持抗清18年,不失一个民族英雄的称号。
参考资料:《清史稿》、《朱以海墓志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1 08:05 , Processed in 0.0503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