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9|回复: 1

于成龙 4662--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发表于 2023-8-13 13: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成龙 播报编辑上传视频清朝初年名臣(江南江西总督)



一分钟了解于成龙
01:24





于成龙:大清第一廉吏,为官19载连升11级,康熙都破例为其撰碑文
08:12





清官赴任却穷的付不起路费,瞎子说:你把我带上,顺利到达目的地
09:32





大清史上第一廉吏1
03:56





1687年,直隶巡抚于成龙给康熙递了一道奏折:“朝廷的官已经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康熙大惊,向高士奇问道:“明珠如此大胆,为什么没人弹劾他?”高士奇回答:“谁不怕死呢?”
01:04





于成龙:于成龙累死任上,连康熙都痛心不已,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
02:35





被康熙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是谁?
00:54





“大清廉吏”于成龙:去世后康熙亲自为他题写碑文,有多厉害?
03:55





于成龙凭啥这么牛?无学历无背景年龄大,却能被康熙称为清官第一
11:29





岳父下跪祭拜于成龙,跪的不是女婿,跪的是一代廉吏于成龙
02:59





大清廉吏,康熙都为他亲自题写碑文,于成龙究竟多厉害?
06:08





人物传:清代名臣于成龙(二)
02:56













收藏
1826
[url=]
622
[/url]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37]  ) ,北溟,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朝初年名臣。 [29]  [49]
于成龙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曾参加乡试并中副榜贡生,但因父亲年迈而未就职,直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十五岁时才以明经谒选吏部,授罗城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鼓励农业生产。康熙六年(1667年)升任合州。后迁任黄州府同知、知府,历任武昌知府(代)、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等职,累加兵部尚书。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奉命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死后遗物仅有破袍一件、盐鼓几罐。其灵框归葬故里时,有数万民众步行二十里,在江边伏地痛哭相送。康熙帝破例亲自为他撰写碑文,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为“清端”。 [6]  [29]
于成龙善于决狱,以执法严正,不徇私情,正直清廉著称 [43]  。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三次被举“卓异”,所到之处,皆有政声,成为清代循吏的代表人物。康熙帝曾赞谕道:“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42]  史称“闾巷诵其绩,久而弗渝” [6]  。百姓呼为“于青天”,民间还流传着“鬼有冤枉也来伸”的歌谣。 [39]  此外,他在直隶和两江任职期间,曾组织编写《畿辅通志》《江南通志》。 [52]  遗著有《于清端政书》等。 [47]
概述图来源 [44]  )



相关星图查看更多



古代断案高手

赵广汉
[color=rgba(0, 0, 0, 0.6)]赵广汉(?—前65年),西汉中期官员。字子都,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西南)人。少为郡吏。后历任州从事、平准令、阳翟令、京辅都尉、守京兆尹等职。以参与立汉宣帝的讨论,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郡有豪强原氏、褚氏,宗族宾客横恣,之前的太守不能羁制。赵广汉上任后,诛其首恶,郡中震栗。后为京兆尹,精明干练,严于吏治,被誉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霍光死后,摧辱霍氏及贵戚大臣,无所回避。地节三年(前67年)以杀害无辜,事下丞相御史案验。因上书告发丞相魏相,为司直萧望之劾奏,下廷尉狱,腰斩。



袁可立
[color=rgba(0, 0, 0, 0.6)]袁可立(1562年4月25日~1633年11月12日),字礼卿,号节寰,河南归德府睢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明朝抗击后金民族英雄,中国十大清官之一。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初任南直隶苏州府推官。二十三年,升山西道监察御史,五月初九日因直谏而罚岁俸。二十四年正月初十遭罢官回籍。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十七日起尚宝司司丞。天启元年(1621年)二月初四日升本司少卿,七月十六日晋太仆寺少卿。天启二年三月初七日升通政使司左通政署司事、侍经筵,三月十四日充廷试读卷官,四月初十日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天启三年十月初六日晋兵部右侍郎。天启四年三月初三日起七上疏予告归。天启五年十一月十八日起兵部添设右侍郎。天启六年闰六月初九日为右侍郎,七月二十八日转左侍郎,十一月二十二日廷推南京户部尚书,十二月初一日加兵部尚书致仕。天启七年八月十二日加太子少保。累加太子太保,三上疏辞,自此绝意仕进”。南都以子枢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袁可立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四朝元老”之臣,诰“五世恩荣”之赏。为官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清官廉吏和抗击后金名臣,策反努尔哈赤姻婿刘爱塔。清兴“文字狱”,其传记和著作遭禁毁。乾隆四十二年,有关袁可立的《节寰袁公行状》和宋岳飞的《岳鄂王精忠祠记》同时遭清廷封杀令。相距五百年,两位抗金名臣在此不期而遇。其灵位被祀于苏州、登州两府名宦祠及河南商丘睢州乡贤祠。



皋陶
[color=rgba(0, 0, 0, 0.6)]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说为嬴姓),皋氏,名繇,字庭坚。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一职,以正直闻名天下。相传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五刑、五教),采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平公正;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形成“皋陶文化”,成为后世儒家和法家思想产生的重要精神渊薮之一。公元前2113年,帝禹二年去世,时年106岁,葬于六(lù)地。大禹念及功德,封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省六安市),尊为六安国(蓼国)和偃国始祖以及二十四氏(皋李徐赵、伯益嬴秦、江黄马舒、裴甄谷利、费廉阮骆、英莒梁寥)的鼻祖。天宝二年(743年),追封“大唐德明皇帝”。



海瑞
[color=rgba(0, 0, 0, 0.6)]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逝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去世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康熙年间历任两江总督

郎廷佐
[color=rgba(0, 0, 0, 0.6)]任期:1665年-1668年



麻勒吉
[color=rgba(0, 0, 0, 0.6)]任期:1669年-1673年



阿席熙
[color=rgba(0, 0, 0, 0.6)]任期:1673年-1682年



于成龙
[color=rgba(0, 0, 0, 0.6)]任期:1682年-1684年




清朝入祀贤良祠雍正朝人物

爱新觉罗·胤祥
[color=rgba(0, 0, 0, 0.6)]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皇四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钮祜禄·尹德
[color=rgba(0, 0, 0, 0.6)]尹德(?~1727),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额亦都之孙,一等恪僖公遏必隆第六子,孝穆成皇后曾祖父。官至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袭二等公,卒谥悫敬。雍正十年(1732)十月,入祀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加赠一等公。



费扬古
[color=rgba(0, 0, 0, 0.6)]费扬古(1645年—1701年),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之子,顺治帝的孝献皇后之弟,清初名将,参与过平定三藩之乱与征讨噶尔丹的战役。费扬古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在安亲王岳乐帐下效力,因战功卓著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费扬古也随军出征,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军在归化城增加戍兵,以费扬古为安北将军驻守。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再次征讨噶尔丹时费扬古作为西路军的统帅,在昭莫多之战同噶尔丹展开激战,噶尔丹的主力全部被歼灭。费扬古在西征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康熙四十年(1701年),跟从康熙帝巡幸索约勒济,中途疾病发作,康熙派遣大臣送他归还京师。不久逝世,赐祭葬,谥号襄壮。雍正十年(1732年)入祀贤良祠。



李光地
[color=rgba(0, 0, 0, 0.6)]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文贞”。雍正元年(1723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中国古代名臣

于成龙
[color=rgba(0, 0, 0, 0.6)]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朝初年名臣。于成龙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曾参加乡试并中副榜贡生,但因父亲年迈而未就职,直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十五岁时才以明经谒选吏部,授罗城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鼓励农业生产。康熙六年(1667年)升任合州知州。后迁任黄州府同知、知府,历任武昌知府(代)、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等职,累加兵部尚书。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奉命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死后遗物仅有破袍一件、盐鼓几罐。其灵框归葬故里时,有数万民众步行二十里,在江边伏地痛哭相送。康熙帝破例亲自为他撰写碑文,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为“清端”。于成龙善于决狱,以执法严正,不徇私情,正直清廉著称。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三次被举“卓异”,所到之处,皆有政声,成为清代循吏的代表人物。康熙帝曾赞谕道:“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史称“闾巷诵其绩,久而弗渝”。百姓呼为“于青天”,民间还流传着“鬼有冤枉也来伸”的歌谣。此外,他在直隶和两江任职期间,曾组织编写《畿辅通志》《江南通志》。遗著有《于清端政书》等。(概述图来源)



伍子胥
[color=rgba(0, 0, 0, 0.6)]伍子胥(?~前484年),名员,又名贠,字子胥,中国楚国(今属湖北监利)人。春秋后期楚国大夫伍奢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伍子胥原为楚国人,父伍奢因直谏被楚平王所杀,伍子胥逃奔至吴国,投靠公子光门下,策划刺杀吴王僚。前514年,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成功,伍子胥官至吴太宰。前512年,提出将吴军分为三部轮番攻楚的建议。前506年,伍子胥与孙武等人在柏举击败楚军主力,长驱攻入楚都郢。前496年,吴王病亡,吴王夫差采纳太宰伯嚭放回勾践的建议,伍子胥当面反对吴王的做法,但是没有被采纳。伍子胥又规劝吴王不要攻打齐国,因夫差取得艾陵之战的胜利,而渐渐被吴王疏远。前484年,吴王夫差赐剑令其自尽,死后尸体被投入钱塘江。伍子胥是古代水战兵法的开创者,在中国兵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品有《水战兵法》。伍子胥对苏州的水利建设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主持开挖了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既避免了吴地的水患,又便利了当地的漕运和灌溉,对当地百姓的生计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如今,为了纪念伍子胥,伍氏后人还会在端午节聚集苏州,参与伍子胥公祭活动。并建立了伍相祠,表达了苏州人对伍子胥不朽功勋的崇敬,抒发了对伍子胥“忠而见谤,信而见疑”的不平和惋惜。



周亚夫
[color=rgba(0, 0, 0, 0.6)]周亚夫(?~前143年),沛郡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丞相,太尉周勃的次子。汉文帝时,任河内守,封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任将军,驻军细柳营(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备匈奴。治军严谨,迁中尉。文帝临死时嘱咐太子,如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及汉景帝即位,为车骑将军。景帝前元三年(前154),以太尉身份率军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五年后,迁丞相。后因谏废栗太子刘荣等诸事触犯景帝,梁孝王又数言其短,致遭猜忌。后元元年(前143),其子被人告发盗买官器。因受牵连,召诣廷尉,绝食五日,呕血而死。(概述内图片来源)



管仲
[color=rgba(0, 0, 0, 0.6)]管仲(?-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中国古代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出身贫苦,以商贾为业。自幼与鲍叔牙为知己,鲍叔牙知其雄才伟略,常善待之。后经鲍叔牙举荐管仲为齐相,齐桓公任命管仲为上卿、相国。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内发展工商、渔盐、冶铁,按照土地的好坏来征收租赋,主张富国强兵,增强了齐国军队的战斗力。举贤任能,制定选拔人才的制度,整顿行政管理系统,使得行政区域更加精细化,维护了社会稳定。对外推行“尊王攘夷”的策略,拥护周天子,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与各诸侯国会盟,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前645年,管仲病逝。管仲在齐国辅佐齐桓公期间进行的内政外交的重大改革,使得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其思想成就非常显著,他认为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精神支柱,后人把管仲的思想整理成书,即《管子》。其提出“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揭示道德教化以物质生活为基础。又强调“四维(礼、义、廉、耻)不张,国乃灭亡”,重视道德教化作用。《管子》86篇,今存76篇,是以齐国法家为主兼及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著述总集。内容涉及天文、历数、舆地、经济和农业等科学知识。









全    名于成龙别    名于清端公、于青天、于青菜字北溟号于山谥    号清端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西汾州府永宁州来堡村(今属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出生日期1617年9月26日 [37] 逝世日期1684年5月31日 [37] 安葬地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南 [27] 主要成就先后治理罗城合州、黄州及江南江西总督下辖各地,为官有方、清正廉洁主要作品《于清端政书》最高官职江南江西总督太子太保(赠)

目录



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家世出身
于成龙家族在元顺帝时迁居石州(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白霜里村,到于成龙的高祖父于素时,举家迁居到石州北乡距城30公里的来堡村。 [30]
万历四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1617年9月26日)丑时 [37]  ,于成龙出生。他是于素的曾孙于时煌与其原配田氏所生的次子。就在于成龙出生后不久,田氏病逝,于时煌继配李氏。不过于成龙和继母关系很融洽,家庭和睦。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29]

科举失意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于成龙参加乡试,省城太原考场的考官公然徇私舞弊。于成龙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直抒胸臆。结果正榜无名,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 [29]  待到参加会试之后,于成龙以父亲年老为借口,辞去做官的机会,回到来堡村。
清朝入主中原后,于成龙继续致力于应举。顺治四年(1647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于成龙到太原崇善寺开办的学校学习了四年,但顺治八年(1651年)的乡试中,于成龙再次落榜,这年他已经三十五岁。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于成龙兄长于化龙病故,三子于廷元出生,全家生活的担子落在他的肩上。父亲于时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汤药;继母李氏虽健,也已暮年。长子、次子上学,全家开支很大,家资因此受窘。于成龙为了养家糊口,供子上学,整日忙于家务,再无工夫参加科举考试。顺治十五年(1658年),于时煌病故。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入国子监学习,结业后准备出仕。

初入仕途
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十五岁的于成龙进京备选,被授予广西罗城县令一职。 [29]  [30]
罗城位于广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万山峻岭,沟谷纵横,虎狼昼行无忌,四时毒雾迷天,瘴疠盛行,北人视为绝境。加之瑶、僮等民族杂处,语言不通,纠纷时起,很难治理。于成龙受命时,罗城县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且几经战争蹂躏,已残破不堪。他之前的两任知县一死一逃。显然,把这个最荒凉、最贫穷而充满了危险的地方交给于成龙治理,亲友们都为他担心。他却不以为然,说:“君命也,独不闻义不辞险耶!”行前,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某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于成龙明知前途多艰,仍毅然接受任命。他辞别母亲、妻儿,跨上一匹驴,带了四名仆人,离家上任。他涉历重重险要,行程六千余里,终于来到了罗城,只见遍地蒿草,荒无人烟,瘴雾弥漫,群山隐现。县城仅有六户人家,城无寸墙,衙门仅是茅屋三间,门窗皆无。他一到,马上砍篱棘插地为门,在院中积土当作几案,旁边挖坑做饭,炊具只有一锅一盆。 [29]  [31]
于成龙到任后,就实心做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召吏民来“从容问所苦”,宣谕朝廷慰抚之意。在当时情况下,召集流亡百姓,保护他们安居,不再受战争袭扰,特别是打击盗匪的抢劫活动,使他们安心生活,就成了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发现有抢劫、盗窃等事件发生,立即命随从侦破,审讯属实,迅速做出处理。经此不断打击,抢劫、盗窃以及危害百姓的不法事明显敛迹,地方渐获安宁,百姓也开始安下心来。 [29]  [31]
于成龙塑像 [48]  

与罗城邻近的瑶族头人经常到罗城一带杀掠,成为当地百姓一大祸患。于成龙到任后,组织乡兵将其击退,并追剿残敌,欲一举捣毁其巢穴。瑶人头人非常害怕,发誓再也不敢侵犯罗城境,于成龙这时才下令停止进兵。百姓免去灾祸,安心于生产,专力耕耘。于成龙体恤当地百姓疾苦,屡次请求上司放宽徭役的规定,减轻他们的负担,还想尽办法,从内地运进当地百姓急需的食盐,解决了人们生活的一大难题。诸事稍有头绪,他便兴建一处学宫,开展文化教育,培养人才。他创设了一座“养济院”,救济衣食无着、无亲故的贫穷人和无人侍养的老人。 [29]

于成龙在罗城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大治,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他深为当地百姓所爱戴,彼此亲“如家人父子”。在每次缴纳田赋时,他们总留出数钱放到于成龙的案桌上。开始,于成龙不明白他们的意图,便问此为何意?他们说:“阿耶(‘耶’同‘爷’,此处指于成龙)不要‘火耗’,不谋衣食,难道酒也不买吗?”于成龙感动不已,仅留下够买一壶酒的钱,余钱全部退回。 [29]  [31]
在罗城,于成龙的生活十分清苦,他的四个仆人忍受不了,有的离他而去,有的受瘴疠之害而死。罗城人十分同情,每天早晚都去给于成龙请安。有时还凑些钱献给他,说:“知道阿耶苦,我们供上一点盐米费罢了。”于成龙笑着回答:“我一人怎需要这么多东西!你们拿回去,换些甘美的事物敬奉给你们的父母,就好像我接受了一样。”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29]
有一天,于成龙的家人来探望他,消息很快传开,罗城人高兴得奔走相告:“阿耶人来,好将安家去。”他们以为于成龙家人来此取钱,作生活之用,而于成龙一定缺钱,于是便凑了不少钱献上去。于成龙婉言谢绝,笑着说:“这里离我家六千里,一个人拿着这么多钱,只能增加负担罢了。”让大家都回去。罗城百姓跪伏在地,感动得痛哭流涕,于成龙受到感染,不禁为之落泪。最后,他还是不接受馈赠,劝他们把钱都收回去。 [29]
于成龙在罗城的政绩受到主政广西的金光祖(先任广西左布政使,后升广西巡抚) [1]  、广东广西总督卢兴祖等人的赏识。康熙六年(1667年),他们向朝廷举荐于成龙为广西省(当年)唯一的“卓异” [31]  [2]  。同年,康熙帝擢升于成龙为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知府 [32]  。这年,于成龙已经五十二岁了。罗城人得知他将要远调四川,倾城出动,都拦在路上,失声呼号,哭着说:“阿耶今天离开,我们这些人失去了天啊!”在于成龙起程之日,罗城人追送数百里,痛哭而回。有一个瞎子不肯回去,于成龙就问他为什么不走。瞎子说:“我算计您袋中公费不够一千里途中用。我学过算卦,有这么点本事可以沿途挣点钱,以备不足之用。”于成龙听后,便把他留了下来。由于阴雨连绵,在路上一再耽搁,钱也花尽了,多亏瞎子挣回些钱,做了路费,才使于成龙顺利抵达合州。 [29]

主政合黄
合州生活困难,与罗城不差上下。当地经济在明末农民战争、清兵进川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背井逃亡,州城仅剩下百余户人家。一年收缴正赋仅十五两白银,而供役相当繁重。于成龙到任后,立即着手整顿经济。他把一切不合理的规定和明朝遗留下来的弊政统统废除,招集百姓开垦荒芜土地,由当地官府贷给种子和耕牛,迅速恢复生产。他上任才一个来月,百姓纷纷迁回合州,骤增至千户。 [29]  [32]  当时,巡抚旨令采伐楠木,于成龙直言上疏《采楠木详》,痛斥采伐之事劳民伤财。 [41]
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由于在黄州的突出政绩,于成龙又深为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再次被举“卓异”。 [32]

平乱湖广
于成龙塑像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成龙再次举“卓异”后,被调主持武昌府政务,并将擢武昌知府。恰在这时,“三藩之乱”爆发。在吴三桂凌厉的攻势下,贵州、湖南望风披靡。同时吴三桂派许多湖北籍部将,特封官“札书”回籍策反,制造暴乱。 [33]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麻城县发现“伪札”,知县即以“通贼”罪名大肆滥捕,搞得人人自危。接受了“副将伪札”的该县曹家河人刘君孚父子乘机联络东山一带山寨发动暴乱。由于于成龙在当地很有影响,被请出来收拾局面。他以“招抚”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协从百姓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随后,他又冒生命危险只身进入首先发难的刘君孚山寨中说服刘及三百枪手(猎户)。十天之内,一场动乱顺利平息。八月,于成龙调任黄州知府。 [33]
其时,第二次暴乱又接踵而至。潜入的奸细乘黄州府空虚,联络当地豪绅纷纷起事,于是何士荣在永宁乡,陈鼎业在阳逻,刘启业在石陂,周铁爪、鲍世庸在泉畈,各自举兵数千,号称“东山贼”,“高山大潮,烽火相望”,声势与范围大大超过前次。面对险恶的形势,于成龙清醒地认识到黄州府的重要性,他力排众议,制订了决不放弃黄州、组织乡勇相机主动进剿的策略。他调集各乡乡勇两千人,派黄冈知县李经政攻阳逻,诛杀陈鼎业。随后亲自率千总罗登云、吴之兰与武举张尚圣,分道抵御来犯的何士荣。战斗激烈时,吴之兰中枪而死,官军稍稍退却,于成龙不避危险,策马向前,回头对千总李茂升说:“我若战死,由你回报巡抚!”李茂升奋力作战,右路张尚圣绕至何士荣军后,前后夹击,终于大获全胜,擒获何士荣。后又乘胜攻克泉畈,仅用了二十四天的时间内就平定所有地区的叛乱。受到湖广总督蔡毓荣的高度褒奖。 [34]
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州出现灾荒,谣言四起,社会动荡。于成龙修缮赤壁的亭榭,整日与僚吏在其中吟咏,这才使民心安定。不久后,他因继母去世需回家丁忧,蔡毓荣奏请将于成龙“夺情视事”。 [35]
康熙十六年(1677年),朝廷新设江防道,驻黄州,于成龙升湖广下江防道道员。 [35]

闽省第一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升任福建按察使。 [3]  [36]
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于成龙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举“卓异”后升任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光祚还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 [36]
尽管于成龙官运亨通,地位显赫,但勇于任事的锐气不减,仍以重民命为宗旨,关注民间疾苦,尽自己权力所及,不断为民请命。当郑成功入据台湾后,朝廷严行海禁,封锁郑氏与沿海人民的来往。地方官吏动则以“通海”之罪随意逮捕沿海渔民,株连数千人,皆判处死刑。于成龙此时正在福建按察使任上,而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率军驻福州,维持耿精忠叛乱后的社会治安。于成龙便去见杰书,力陈“通海”各案所涉及的人多是平民,应予释放。但地方大吏们以案已定,不好更改,感到为难。于成龙声色俱厉地用手一指庭堂中被审的妇女儿童,说:“此曹皆何辜乃樱斧锄?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缄阿从事!”杰书久闻成龙盛名,此时听了他的慷慨陈词,便采纳了他的建言,使千百无辜百姓得以活命。 [29]  [36]

总督两江
清人绘《于成龙像》史密森学会藏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康熙帝“特简”于成龙为直隶巡抚。翌年春,他又召见于成龙于紫禁城,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并“制诗一章”表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同年,于成龙又被升为江南江西总督(即两江总督)。 [4]  这时他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成为朝廷的封疆大吏。 [29]

此时,权贵担心于成龙对他们不利,于是编织流言加以诬陷。这里面与于成龙矛盾最深的,是当时权势显赫的大学士明珠。于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在江南督造漕船的副都御史马世济,回到北京后,上疏参劾于成龙年老体衰,被属下中军副将田万侯欺骗、蒙蔽。马世济的奏疏非同小可,康熙帝让各部院大臣认真讨论,最后决定让于成龙根据参劾内容,“明白回奏”。 [40]
朝臣接到于成龙的回奏,再次认真讨论。最后,分管武官的兵部做出结论说:“既然于成龙说,田万侯倚势作弊,就中取利,没有觉察,那就应该革掉田万侯的副将之职。”分管文官的吏部做出结论说:“既然于成龙声称年龄太大,身体不好,那就让他退休吧。”处理意见送到康熙帝手里。康熙帝最后决定:于成龙留任,田万侯降级。 [28]  [40]

溘然长逝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于成龙呕吐不食,同月十八日(5月31日)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终年六十八岁 [37]  。各将军、都统等地方大员及同僚、属吏都前来瞻仰遗容,只见室中空荡无物,仅在床头放着一个陈旧的方形竹制容器,里面装有一件绨袍,还有几只瓦罐,有的盛了一点粗米,有的盛了盐制的豆豉。仅此数物而已。江宁百姓听闻其讣讯罢市,聚在一起痛哭,家家绘图像供奉祭祀。每天有数百、千人拥至衙舍哭拜,以致衙舍内外拥挤不堪。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赐祭葬,赠官太子太保谥号“清端”。 [5]  [29]
雍正年间,于成龙入祀贤良祠乾隆帝即位后,分别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 [15]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及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五次遣使祭奠于成龙祠。

主要影响编辑 播报

治盗劝农
于成龙在罗城首先在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境内初安后,他又约会乡民练兵,甘冒“未奉邻而专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条”的后果,抱着为民而死甚于瘴疠而死的决心,准备讨伐经常扰害的“柳城西乡贼”。在强大的声势下,西乡“渠魁俯首乞恩讲和,抢掳男女中只尽行退还”。接着又在全县搞联防,从此,“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十分注意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他常常深入田间访问农事,奖勤劝惰。农闲时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对迁入新居的农家,还亲为题写楹联,以示鼓励。在深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并用的斗争策略,解决了“数大姓负势不下”的问题,使这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皆奉法唯谨”。 [41]
对待案犯他主张慎刑,以教为主,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取得突出效果。清初,“盗”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在黄州府岐亭镇一带,盗贼甚至白昼劫路伤命,严重影响了地方安定和居民正常生活。于成龙上任之初,即以郡丞身份坐镇岐亭治盗。为了摸清盗情和每一件重大盗案,他总是亲自访察。他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调查疑情,从而对当地盗情了如指掌。他还特意在衣内置一布袋,专放盗贼名单,“自剧贼,偷儿踪迹无不毕具,探袋中勾捕无不得。” [39]
于成龙上任合州时,土地极度荒芜。而流民不附的原因,在于原主认业。为此,他严格规定了“凡一占即为己业,后亦不得争论”的原则。同时要求各县注意为新附百姓解决定居与垦荒中的具体困难,并亲自为他们区划田舍、登记注册,借贷牛种,申明三年后起科。这样,“新集者既知田业可恃为己有而无复征发仓卒之忧,远近悦赴,旬日之间户以千计。”奖励垦荒是清初基本国策,但于成龙实行“禁止原主认业”先于清廷明确规定的十五年前,加之他对具体问题的妥善解决,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 [52]
于成龙铁面无私,头脑敏锐而细心,善于从一些常人忽视的细节上发现问题的症结。曾排解过许多地方上发生的重大疑案、悬案,使错案得到平反,从而被百姓呼为“于青天”,民间还流传着“鬼有冤枉也来伸”的歌谣。于成龙在破案、察盗方面的许多事迹,在清人野史、笔记和民间文艺中均得到反映,甚至神化。他的刑法思想在清朝一代很有影响。 [39]

整顿吏治
御制画像和康熙为于成龙御赐的对联 [28]  

于成龙从明末政治腐败、终致灭亡的教训中,深感吏治的重要性。长期生活于下层社会,使他耳闻目睹了封建官僚的诸多丑行并深恶痛绝,吏治的全面败坏是王朝从政治上走向末路的深刻而具体的反映。于成龙从中认识到,作为统治阶级,必须关注民情,肃清吏治,才能维护自身的统治。他指出:“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识其顺逆之情”。为此,他把用人行政当作己任,视之为“保邦致政之本”。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民本思想是很深刻的。在初任县令时,他就积极向上司建言,指出贪官污吏是“害民害政之本”,“必按事而渐除之”,而今他身为管官的官,自然是身体力行,放手于吏治的整饬了。 [39]

在直隶和两江任内,于成龙都把整顿地方吏治放在首位。在黄州时,于成龙在衣内放置布甲袋,以便治盗。当他升任巡抚后,仆人请去掉布甲袋,于成龙笑道:“这袋子昔日‘贮’盗,如今用来‘贮’奸贪不省的官吏,不可去除!”他新到直隶就职,即发出清查庸劣官员的檄文,责令各属将“不肖贪酷官员”,“昏庸衰志等辈”“速行揭报,以凭正章参处”。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访于民间,面对“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状况,不禁叹曰:“噫!吏治败坏如倒狂澜,何止时乎?”很快颁布了《兴利除弊约》,其中开列了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十五款积弊,责令所“自今伊始”,将所开“积弊尽行痛革”。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方法上,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也称其“宽严并济,人所难学”。 [39]  [52]
对廉洁有为的人材,于成龙反对论资排辈。他对死板的任官“考成”制度提出异议,认为不利于吏治建设,造成“问其官则席不暇暖,问其职则整顿无心,势彼然也”,常常使志向远大的人材被困于“百里”之内。为此,他屡上疏推荐人材,如直隶通州知府于成龙(史称小于成龙)、江苏布政使丁思孔等都是较有作为的清廉官吏,由于他的举荐而受到康熙帝的重用。 [52]

留心教育
于成龙对科考和教育十分关心。在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官僚、势豪贿通学政,科考中舞弊之风盛行,贫苦士子虽皓首穷经却往往落榜。针对这种状况,于成龙规定:一旦发现弊行,“立刻正章入告,官则摘印,子衿黜革候者按律拟罪。其蠹胥奸棍即刻毙之杖下”。于成龙对教育的重视,还表现在各地兴办学校上。即使是像罗城那样条件困难的地区,他也很快办起学堂,并鼓励瑶、壮子弟入学。他多以倡导地方绅仕捐资的方式兴办“义学”。 [52]

历史评价编辑 播报
康熙御书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牌匾

康熙帝曾破例亲自撰碑文并题写“高行清粹”匾额赐给于成龙,评价他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8]  。康熙帝后来还说:“两江总督居官善者,于成龙而后,惟傅腊塔。” [16]

乾隆帝曾御书“清风是式”四字褒扬于成龙。 [21]
熊赐履:“呜呼!余考传记,三代而后以廉干称者代不乏人,然类多矫饰沽激,流为刻核,以纳于偏畸。故措施建树、表里初终之际,往往难言之。未若公之狷介性成,质任自然,略无矫强刻厉之迹。而诚意感孚,无不服教畏神,不疾而速,直有超越于古人之上者。然后叹公为真不可及,而益信诚中形外之为不诬也!” [18]
于准:“先清端平生从不讲学,而所行未尝不合于道。素景慕者,汉则江都(董仲舒)、隆中(诸葛亮),唐则邺侯(李泌)、宣公(陆贽),宋则魏公(韩琦)、温公(司马光),明则文清(薛瑄)、文成(王守仁)。然江都之正谊明道,隆中之淡泊宁静,邺侯之智识,宣公之忠悯,魏公之度量,温公之立诚,虽不树理学名,实归真于理学。先清端之景慕乎诸君子者,亦期无愧于真而已。” [50]
戴震:“成龙清严忠直, 勤劳治事,官吏无不敬畏, 归于廉慎。” [8]
乾隆皇帝为于成龙御题“清风是式” [28]  

武祗菼:“余由其言想其心,预信必为包孝肃(包拯)、赵清献(赵抃)、司马温公、海忠介(海瑞)一流人物。既而,由粤西而蜀而楚而闽,巡抚畿辅,总制两江,数十年如一日。其刚毅自矢,不畏强御,则包孝肃也;其精白一心,可对天地,则赵清献也;其安上利下,扶危定倾,则司马温公也;易箦之日,仅余竹篓败笥,污衣旧靴,银钱毫无,则海忠介之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根也!所谓‘言顾行,行顾言’,公之谓也。” [19]

彭绍升:“操执似海忠介,智略似王文成。行成于独,不言而人自化。用能保圣天子始终之恩,立百尔在官之准,永斯人没世之慕。区区发奸禁暴,岂足以见公之厓量哉。” [17]
唐鉴:“圣贤之学,体用一源。有真体者必有真用,有真用者必有真体。如先生者,昕谓有真用者也,而真体即于用中见之。……吁!先生之清令人畏,令人服,令人感泣,何若是其神也?则以其出于诚也!真体真用于是乎见之。夫而后知先生之《政书》,即先生之学案也。天下之言清者,孰如先生?天下之言勇者,又孰如先生?曰仁曰诚,先生可无愧矣。先生,吏者之师也。” [41]
赵尔巽等:“于成龙秉刚正之性,苦节自厉,始终不渝,所至民怀其德。……之五人者,皆自牧令起,以清节闻于时。成龙、世纶名尤盛,闾巷诵其绩,久而弗渝。” [6]
周远廉孙文良等:“康熙时期,社会趋于安定,扫除了前代明朝的一些积弊,居官清廉者不断出现。于成龙与张伯行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著名清官,被人们赞为‘江南第一清官’,‘天下廉吏第一’。” [29]

轶事典故编辑 播报

简朴生活
于成龙画像

于成龙任罗城知县时,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儿子归路上的菜。由此,人们都叫他“半鸭知县”。 [51]  后来,他的官阶越升越高,生活却更加艰苦。于成龙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二十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二十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 [38]


两个于成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江宁知府陈龙岩病故,于成龙推荐直隶通州知州、自己当直隶巡抚时期的老部下于成龙(小于成龙)接任。地方首长敦请朝廷补充干部不是问题,但指名道姓、指定岗位,还要由从五品越级提拔到从四品,则严重违反规矩。于成龙在奏疏中写道,陈龙岩忠诚可靠、廉洁自律,能力过人。陈龙岩去世后,他顿感失去了左右手,而在两江辖区内,尚未发现合适人选。于是,他恳请康熙帝特事特办,召集各大臣开会讨论,现场推出合适人选。在报告的末尾,于成龙巧妙地点了一个人:有皇上关怀,像通州知州于成龙那样的好干部,一定会脱颖而出的。 [10]
按照清朝的干部制度,地方官出缺的,应召集后备干部统一抽签决定。于成龙的请求,侵犯了原属吏部的职权。吏部指出:打破常规后,那些排着队等抽签的干部难以处理,而且,“廷臣会推”知府这一级干部,没有规定,没有先例,还是照章办事为宜。康熙帝决定越过抽签、“廷推”两个步骤,同意让小于成龙上任,并且在于成龙去世后仍然拔擢小于成龙。 [10]


细心破案
一次,于成龙巡视属下州县到高邮。恰逢一大士绅家要嫁女儿,嫁妆准备得很丰厚,夜里却被盗贼穿墙进宅席卷而去。刺史没有办法破案。于成龙就命令关上所有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吏目守着城门,严加搜查装载物品的车子。又出了告示,告知全城人都按户口各自回到住宅,等候第二天查检搜索,务必要找到赃物所藏的地方。于成龙又暗中嘱咐吏目说:假如有反复出入城门的人,就把这样的人捉起来。
过了中午捉住两人,除了身上穿的之外,并没有携带其它行李。于成龙说:“这是真正的盗贼。”二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解开他们的衣裳搜查,发现外袍内还穿着两套女子衣服,都是嫁妆箱内的衣物。原来(盗贼)害怕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但是物品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然后多次出入城门。
于成龙

另外,于公担任县令时,一次到邻县去。早晨,经过城外,看见两个人用床抬着病人,盖着大被;枕上露出头发,头发上簪着一支凤钗,这人侧躺在床上。有三四个健壮的男子在床两边跟随着,时不时轮换着用手塞(掖)被子,让被子压在身底,好像怕有风吹进去。一会儿,他们在路边歇肩,然后又让两个人换着抬。

于成龙经过后,派遣随从回去问他们,他们说是妹子病得厉害,准备送回夫家去。于成龙走了二三里,又派随从回去,察看他们进了哪个村子。随从尾随他们,只见那些人到了村中一所屋舍前,两个男子把那些人迎入屋内。随从回来把所见的情况告诉于成龙。于成龙问该县县令说:“城中该不会发生了抢劫抄掠的事吧?”县令说:“没有。”当时朝廷考核官员的条例很严格,所以上上下下都忌讳说有盗贼,以致即使被盗贼劫杀的,也隐瞒忍耐着不敢说出来。
于成龙回到驿馆,派家中仆役细细察访这事,果然有一富贵人家被强盗抢劫了,主人也被烧烫死了。于成龙叫那主人之子前来,向他问明情况,主人之子坚持不承认。于成龙说:“我已替你们把大盗捕获到这里了,不是为其他事。”这时公子才叩头哀哭,请求替死去的父亲报仇。于成龙就去叩门见县令,派强壮的差役在四更天出城,直奔那村中房舍,捉住了八个人,一审问都认罪了。问那病妇是什么人,强盗招供说:“那一夜我们都在妓院,所以跟妓女合谋,把抢来的金子放置床上,让那妓女抱住躺着,到窝藏的地方再瓜分罢了。”大家都对于成龙断案如神很佩服。
有人问于成龙是怎么知道案情的,于成龙说:“这很容易解释,只是人们不关心罢了。哪里会有少妇在床上躺着,而允许别人把手放进被子底下的呢?而且几个人轮换着抬着走,那样子就显得份量很重;交替用手护着,就知道被子里必定有东西。如果病妇昏迷不醒送到婆家,必然有妇女在门口迎接;只见男子出来,而且也不惊问一声,所以可以断定他们是盗贼了。” [20]

与熊赐履
于成龙在黄州时,就和熊赐履有过交往。熊赐履敬重于成龙,经常在京城的官员中间宣传于成龙的政绩名声,于成龙也将熊赐履引为知己。他到江宁上任后,经常去熊宅拜访。当时,于成龙多次受到康熙帝的褒奖,他担忧自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遭到罢官或损害了名声,于是找到熊赐履解惑。熊赐履家中有两株梧桐树,每次于成龙来了,两人都在树下品茶。这次,仍然是坐在梧桐树下,于成龙谈起了自己的担忧,熊赐履慷慨激昂地说:“公亦虑此耶?大丈夫勘得透时,虽生死亦不可易,何况其他?”熊赐履认为,大丈夫处事,应该有明确的体会,坚定的信念,即使在生死关头也不会改变,何况是丢官背处分这样的小事。于成龙立即省悟,并在晚年的这个时期,自号“于山老人”,表达了自己期待退休归隐的愿望。 [28]

人际关系编辑 播报
于成龙远祖于伯达、于建中、于仕贤在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迁至石州(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白霜里村。于仕贤生于渊,于渊生于坦等四子。于坦为明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进士,官至巡抚。正德元年(1506年),其宗族一脉于素家族,迁居到石州北乡距城30公里的来堡村。 [30]  于素便是于成龙的高祖父。
关系
姓名
简介
曾祖父
于恩
于素之子。
祖父
于采
——
父亲
于时煌
——
生母
田氏
——
继母
李氏
——
妻子
邢氏
淑人
儿子
于廷翼
字右之。岁贡生,曾任曲沃县训导。
于廷劢
字用之。岁贡生,候选训导,未就职。
于廷元
字赓之。贡生,候选学博,未就职。据《永宁州志》,他曾任工部虞衡司员外郎。
孙子
字子绳,号莱公。于廷翼之子。历官至江苏巡抚贵州巡抚
于瀚
于廷劢之子。
于汪
于廷元长子,字洪度。贡生,候选知县,没有上任。
于灏
于廷元之子,字逢源,号广斋。贡生,候选训导,没有上任。雍正年间曾任刑部四川清吏司郎中。
表格主要参考资料 [14]  )

主要作品编辑 播报
于成龙擅长书法,诗词亦工。他的著述、奏稿等先后由其门人和孙子于准辑成《于山奏牍》七卷附录《诗词合选》一卷(《于山诗馀》 [25]  )和《于清端公政书》八卷行世。此外,于成龙任职直隶和两江期间,曾组织编写了《畿辅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对整理和保存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资料做出了贡献。 [52]

后世纪念编辑 播报
于成龙故居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廉政教育基地。 [23]  2019年10月,于成龙故居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2]
于成龙墓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南。墓前正中竖立着康熙帝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三月十五日手书的“御制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操江谥清端于成龙碑文”的龙头御碑。 [27]  近现代两次遭到较大的破坏。2014年,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吕梁市调研考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尽快修复于成龙墓地和故居。 [9]  随后于成龙墓被全面修缮。修缮后的于成龙墓保存在一阶梯状台地上,由园门、牌坊、甬道、台阶、神道碑、墓冢等组成。 [11]
  • 于成龙公园

于成龙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章罗村小潘屯附近,2011年由葫芦山水库改建而成。 [26]



于成龙相关纪念建筑



艺术形象编辑 播报

文学形象
当代作家王永泰有小说《清官于成龙》,曾被评书演员单田芳改编为一百回的评书,广为流传。 [50]

戏剧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3-8-13 13: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定天球赤经零点与地球经度零点对齐(同地球仪)
———————————————————————
黄纬  北纬  11度00分28秒

出生  钟表时间  公历 1617年09月26日 02时22分28秒  农历  超出范围
子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617年09月25日 23时56分08秒  地点  紫金山天文台
午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617年09月26日 11时55分58秒  东经  118度49分00秒
丑时  钟表时间  公历 1617年09月26日 00时56分08秒  北纬   32度04分00秒
                                 至 02时56分06秒

十神      偏印    比肩    日元    七杀
乾造                         
                                  (日空 子丑)

元运  中元六白运  节后第19天

大运  交运时间  公历 1623年01月15日 15时52分  逆行

十神   劫财    偏印    正印    七杀    正官    偏财    正财    食神    伤官    比肩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始于   1623    1633    1643    1653    1663    1673    1683    1693    1703    1713
实岁    5岁    15岁    25岁    35岁    45岁    55岁    65岁    75岁    85岁    95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22:45 , Processed in 0.0633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