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红楼梦》,其实是“朱楼梦”,“贾王薛史”其实是“家亡血史”。
这个“家”字再结合红楼梦中多次出现的皇宫仪制的场景描写,不是亲身经历的人很难写得出来,以及贾府的帝王规制,比如宁国府九道门等等,而且作者用“衔玉而诞”、世间仅存的“补天之石”来暗示主人公宝玉的帝王继承人的身份。
作者先在《红楼梦》第十六回中特意强调:“(大观园)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
“筹画起造”者暗指《红楼梦》一书的创作者。
“老明公”指皇朱后裔,
“山子野”音译"三子爷”
"老明公号山子野",翻译过来就是当时人们常说的"朱三太子爷”。
而后作者又交代贾府四姑娘惜春执笔作画《大观园行乐图》。 执笔作画《大观园行乐图》就是创作《红楼梦》长篇小说。
这筹画起造和执笔作画正是作者自亮身份:《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朱三太子爷---崇祯帝的四皇子----朱慈炤!
“贾史王薛”实乃“家史王写”!
先介绍崇祯皇帝三个儿子的历史
崇祯共有7个儿子。《明史》"庄烈帝七子:周皇后生太子慈烺、怀隐王慈烜、定王慈炯。田贵妃生永王慈炤(四皇子)、悼灵王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崇祯十七年(1644),太子16岁,三皇子定王慈灿13岁,四皇子慈炤应当也有十二三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其他的儿子都已早逝。与对待女儿的方式不同,思宗在死前命太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别藏匿于公卿贵戚家中。
《甲申传信录》记载“长太子名慈烺、永王名慈焕,皇贵妃田氏出,定王名慈灿,周皇后出。一长公主,周皇后出。四坤仪公主,袁妃出。太子最后出,不及至成国府,而匿民间。永王、定王并至嘉定府。十九日闯入,求上及皇太子。二十日起晨,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闯令行君臣礼,不从,遂长揖。闯曰:『若父何在?孤必无杀意,何不出一见孤』?永王(即四皇子朱慈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缢宫中,无他往也』。。。。四月九日,复入朝,闯命之跪,永王不屈。『何不杀我』!闯曰:『汝无罪,姑免』。已而西平复仇之兵且至。十三日卯刻,自成东出。二王各令一卒抱持马上,百姓迭拥观之。民间遂言太子亦在营中。至通州驻马,百姓有叩头者。定王失一履,通州民趋与着之。既东,闯与吴兵战,且败。时晋王亦在闯营,跃马驰入吴军曰:『我晋王也』!吴军留之,以故晋王得无恙,而人遂传太子定王为吴军夺去。于是都民引领望太子、定王入矣。二十六日,闯骑乍归,部署尽乱,未有知太子、定王入者。既而吴兵入,亦不见所谓太子,定王也。或言定王已遇害于城南之空苑,而太子、永王终不知所之。”
满清官方档案《清实录》记载:“ 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帝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疏以闻。随令内院传故明贵妃袁氏、及东宫官属内监等辨视。皆不识。问以宫中旧事。亦不能对袁妃等皆以为伪。惟花园内监常进节指挥李时荫等执以为真吏部侍郎沈惟炳、御史赵开心、给事中朱徽等各言事关重大宜加详慎。因下法司覆勘。得假冒状。杨玉、李时荫等十五人。皆弃市。以开心疏中有太子若存、明朝之幸一语。亦论死。因系言官。免罪。夺俸三月。”
《甲申传信录》记载更详细:“忽有男子貌似太子,同常侍投嘉定侯周奎府中。曰:『皇太子也』。周奎佯不能识,奎侄铎以侍卫,引与公主见,公主抱头大哭。哭罢,奎饭之,举家行君臣礼。。。。傍晚与公主哭别而去。数日复至,公主赠一锦袍,密戒云:『前来,皇亲上下行礼进膳,顿生疑衅,可他去,慎无再至也』。痛哭而别。十九日又至,奎便留宿。二十二日,奎侄铎与奎谋曰:『太子不可久留,留且陷害,不如去之』。奎因语之曰:『太子自言姓刘,说书生理,可免祸,否即向官府究论』。太子曰:『我悔不从公主之言,今已晚矣。如此,何不遣行?乃留我何意』?奎曰:『汝第言是姓刘假太子即已』。太子坚不从,晚,奎令家人椎系之,逐之门外。捕营健卒遂以犯夜擒去,明晨献之刑部。曰:『此假太子也』。即会刑部山东司主事钱凤览勘其事。讯内侍旧臣真伪何如,内侍常共言此真太子也。旧司礼太监王德化亦言其真。百姓观者数千,皆应声称真太子。是日送入殿中,廷勘之。太子言宫中事颇同,历诏之,内监多不言是。有一杨姓内监在旁,太子曰:『此杨太监,尝侍我,讯之可知』。杨仓猝曰:『奴婢姓张,不姓杨。先服侍者,非我也』。因呼旧锦衣尝侍卫者十人,讯之,十人齐跪曰:『此真太子,愿无伤』!遂下常侍内监及锦衣十人同太子皆系狱。 钱凤览上疏力诤:”周奎恐惧,妄以为假,岂有所为假冒也。昨刑部官共周奎遁辞曰:『即以真为假,亦为国家除害』。其愚妄之私,尽露于此一语。“ 时旧阁臣谢升入内院。升旧尝侍讲职,太子初讯时,升亦以为非是。太子呼升曰:『谢先生岂亦不能相识乎?前某日讲书某事云云』!升默不复言,乃曲躬一揖,凤览复怒升,因叱升不臣。 十二月初十日,除太子系狱外,凡争言太子无状及钱凤览、赵开心等尽斩之。时廷臣共乞生凤览、开心。满御史叩救开心,因开心奏时无甚唐突语,以故得免。汉臣之救凤览者亦力,因改绞。即日摄政王旨:除御史赵开心还职罚俸三月,钱凤览、朱六邵、贵尼、僧真庆,着即绞。李时印、张文魁、申良策、郑国勋、杨博、杨时茂、张元龄、常进节、杨玉各斩决。“
周奎先向李自成献永王和定王,李自成败逃出北京后,太子又去投奔周奎,并与长平公主是抱头痛哭在一起。单看这一幕,太子就肯定是真的,长平公主一个养在深宫的尊贵女子,怎会与一个陌生男子抱头痛哭?而且长平公主与太子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如何能认错?公主劝太子说:"慎毋再至", 公主明白,周奎既然能把定王和永王交给李自成,也一定会再出卖太子给清朝。果然,周奎向满清献太子,周奎和外甥周绎按照摄政王的意图,一口咬定太子是假冒的,长平公主坚持说是真,被周奎打了一个耳光后也不敢再说话。因此而得到满清的特别奖赏。大家还可以参考《石匮书后集》等书的记载。
最小的皇四子永王朱慈炤应该是兄弟姊妹中最幸运的一个,在大顺军中与两个哥哥失散之后,与一位姓毛的将领逃到了河南,种了一年地。后因为清政府清查“流贼”,姓毛的逃走,他只能一个人流浪,后在凤阳遇到了一位前朝姓王的给事中,老给事中念及皇恩,将他收养在家,并改名为“王士元”(倒过来念即为“原是王”)。在王给事中去世后,四皇子又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在浙江遇到了一位前朝姓胡的官员,这位胡大人也是个心念故国的人,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从此朱慈炤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到了康熙47年,他已经七十五岁,并且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他对于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他按朱家传统,为儿子取名时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这些举动逐渐为人们所注意,一位念一和尚在浙东起义时便打着他的旗号,终于使这位隐藏了几十年的前明龙种遭到了灭顶之灾。化名王士元的四皇子全家被捕,他的妻妾和女儿都自缢而死,男性家人无一漏网。四皇子否认自己参与造反,但他承认了自己是前明皇子,就只能是死路一条。为了证明四皇子是假的,满清故意混淆四皇子朱慈炤和五皇子朱慈焕,因为五皇子朱慈焕是有明确的明朝官方的死亡记录的,而四皇子只是明亡后下落不明。狡诈的满清将五皇子朱慈焕已死于崇祯十四年作为证据来污蔑四皇子乃是假冒:“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 将四皇子与早就死了的被封为真君的皇五子混为一谈,这可真是康熙的一大创举!康熙睁着眼睛说瞎话,只为了混淆视听,好将四皇子定罪为假冒皇子以斩草除根!所有明末清初的史籍都记载崇祯第四子并没有在崇祯14年亡故,而已经事过60多年的老太监且不说是真是假,即使是真,又如何认得当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年皇子?可惜,明朝的继承人都必须死,这些连小孩子都骗不不了的证据就把“王老先生”四皇子全家送上了黄泉路,四皇子被凌迟处死,所有儿子被斩立决,唯一的孙子朱钰寶(倒过来即为“寳玉”)下落不明,也许已经死在了杭州狱中。(见《鸡林旧闻录》和《清实录》)
后来满清官修的《明史》明确记载:“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康熙捏造的四皇子死在明亡前的谎言被他的孙子乾隆打了耳光!荒唐啊!可笑!满清的满嘴谎言的丑恶嘴脸在皇四子一事上表现地淋漓尽致!
史学家孟森对朱三太子本传补正,并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我新开了微信公众号“红楼隐史”,希望真相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欢迎大家去看看,支持的朋友就请扫下面的QR码推荐一下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