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7|回复: 23

黛玉和湘云凹晶馆联诗的大奥秘16//13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发表于 2023-8-29 08: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黛玉和湘云凹晶馆联诗的大奥秘[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3-10 09:09
[color=rgba(0, 0, 0, 0.9)]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写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联诗: "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庚辰双行夹批:点明妙!不然此园竟有多大地亩了。】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可新鲜?”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

  本回题目《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以“凸”“凹”开头,何为“凸凹”? 乃“不平”也,第八十回脂批写到【庚辰双行夹批:是书中全是不平。】

  “不平”从何而来?
“笛”通“敌”,“凄清”的重心落在“清”字上暗喻“满清”,“凸碧”乃是喻指碧绿满清出头称王,品笛因愤清; “诗”通“史”,“寂寞”实为“寂没”即“寂灭沉没”消亡不存,“凹晶”即为日陷朱明国灭覆亡,联诗为存史。

      “ 竹”通 “朱”,竹栏直通藕香榭,藕香榭暗喻芙蓉花谢藕根仍存,这是告诉读者朱明的血脉就是藕香榭的惜春!
     黛玉湘云在湘妃竹墩上坐下,看着天上月水中月联诗。“湘妃”即为“舜妃”,“竹”通“朱”,“湘妃竹”乃是暗喻被天启比作“舜”的“朱由检”,“墩”其实暗指“土墩”即陵墓!原来“湘妃竹墩”乃是暗喻埋葬了“朱由检”的田妃墓,即明思陵!黛玉和湘云在湘妃竹墩上坐下,正是暗喻两人的谈话主题止于明朝的亡国之君朱由检!
     “竹”通“朱”。黛玉限韵,说“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一先十六根”是暗喻“竹杆”朱明从”一先“一开始的朱元璋到最后亡国的崇祯一共是16个皇帝(含被废的景泰帝在内但不算南明)!黛玉和湘云两人数竹栏杆直棍只有十三根,北京的明帝陵寝被称为“十三陵”,这“十三根竹栏杆”正是暗喻北京的明十三陵!


  本回中专门费笔墨写了管物件的媳妇找茶钟,才知是翠缕拿给湘云,结果让湘云黛玉带走了,“”通“悲”,“”同“终”,这是暗喻翠缕满清带给朱明“悲”和“终”。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1867年)曾国藩与其幕僚赵烈文聊起京师乱象时,赵烈文说道:“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预言满清不出五十年就会垮台,然后中国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割据局面,并指出清政府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偏安,而会彻底灭亡,因为“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 满清一个小族,倾尽兵力不过区区十万,却被为谋取更大私利而以“为君父报仇”为借口开门揖盗的吴三桂主动迎入山海关,靠打着“闖成肆逆,禍及君后,明之子孫臣庶不能討,圣朝念萬古君臣之義不可以不正,憤怒興師,逆成西竄,勝朝不共之仇,藉以複焉”为崇祯报仇的骗人旗号入主中原,如何不是“创业太易”? 而满清入关后为坐稳江山在汉奸的帮助下大开杀戒,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屠”、“嘉定三屠””“广州庚寅十日屠”等等等等,其后更进行了严酷的文字狱迫害,如何不是“诛戮太重”?赵烈文指出的满清得天下的偶然性和残暴性就连曾国藩也无法反驳。
    满清靠诡计骗术入主中原,靠血腥屠戮坐稳江山,靠禁毁史书欺世盗名。这一桩桩一件件,怎不让人愤难平?


 字字血泪句句悲,只为揭露不平事,这就是《红楼梦》的创作之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2: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凹晶馆联诗:三五中秋夕,为何拟上元?+ 《元夕》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 + 分曹射覆蜡灯红,心有灵犀一点通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6】



5.8 众里寻他千百度
在黛玉湘云说凸凹、联诗之前,却说少了个细茶杯,各处寻觅不见,很啰嗦的一段话。说“细想”,“一语提醒了”这管家伙的媳妇,找到紫鹃翠缕,而紫鹃翠缕却在到处找姑娘,那媳妇说“都睡觉去了,那不知那里玩去了,还不知道呢”,这些都是作者说给读者听的话,要读者仔细看,“找”什么?

注意二人联诗的前两句:

黛玉说第一句:“三五中秋夕”。

湘云续第二句:“清游拟上元”。

在中秋夕,为什么要拟上元?

上元:正月十五。末两字:元夕!写正月十五之夕最著名的词,莫过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词牌名),《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真正要说的,就一句话:一夜鱼龙舞。就一个词:鱼龙。

二人联诗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妙玉突然出现,说:“你两个的丫头还不知在那里找你们。”还在说找,“到我那里去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黛玉笑道:“谁知道就这个时候了。”在说一夜。

三人遂一同来至栊翠庵中。忽听叩门之声,小丫鬟忙去开门看时,却是紫鹃翠缕,与几个老嬷嬷来找他姊妹两个。进来见他们正吃茶,因都笑道:“耍我们好找!一个园里走遍了,连姨太太那里都找,到了那山坡底下小庭里找时,可巧那里上夜的正睡醒了,我们问他们,他们说方才庭外头棚下两个人说话,后来又添了一个,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我们就知是这里了。”

同样啰嗦,同样一直在说“找”,还有“找”前故意写错的字。看到“元夕”,我们就知道了,这些啰嗦,都有目的,作者一直在提醒读者:“众里寻他千百度”。

“找”什么?找“鱼龙”!一夜鱼龙舞。

我们这些被称作木头的IT人,都有用“众里寻他千百度”为公司命名的,可见稼轩的这首词脍炙人口的程度,作者用这样尽人皆知的诗词来提醒读者“鱼龙”,跟搬出张僧繇来画龙,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知道李彦宏他们当初取这公司名的时候,有没有百度人都自诩为龙的意思,或者原本是鱼的人以后也要成龙的追求。而巧合的是,百度成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我们现在用它在网络上搜寻信息、查找典故,能帮助现代读者探索百年红楼之谜,谁能想到三百年前的红楼梦和IT、百度、搜索引擎会有这样谜一样的联系!冥冥之中,作者当初用“众里寻他千百度”作为揭开谜底的钥匙,而现代读者用百度搜索来找寻解开红楼的钥匙。我的神呀!

再看几个“巧合”,或者说作者故意: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

湘云笑道:“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近水赏月如何?” 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值身于晶宫鲛室之内。

湘云笑道:“得陇望蜀”,谐音:得“龙”。

晶宫鲛室:晶宫,是龙宫;鲛室,是鱼室。还是暗指:鱼龙。

注意:重复三次“水月”。

妙玉笑道:“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又一个“水月”。

紫鹃翠绿找到栊翠庵,说:“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我们就知是这里了。”

前文说过,多次重复,是种强调,是作者要告诉读者重要信息。把“水月”重复强调这么多次,最后归结到妙玉的“庵”里,而槛外人妙玉常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两个线索穿起来,很容易看到“水月庵”,即“馒头庵”,以及“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的回目,看看这几个回目:

15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16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在17回大观园建成之前,两个回目中都出现秦鲸卿,鲸是大鱼,作者在大观园建好前就重复告诉读者了,而且作为回目强调。所以在很早前的水月庵、馒头庵,作者早就在写大鱼了,是典型的答案在前。

再看“秦鲸卿”对应的这个“王凤姐”,挺奇怪的叫法,说王熙凤或者凤姐都不奇怪,却偏偏要把“凤”字放在中间,对应“鲸”字,太明显了!以致于有些版本改成了“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但这一改,就丢失了作者用异常提醒读者的一个关键信息:“鲸”这个大鱼对应的字是“凤”!覆“凤”射“龙”,这个回目早就在提醒读者“龙”和“大鱼”。

无独有偶,16回的回目重复强调凤、鲸,还是“龙”和“大鱼”。

对红楼作者的神笔和绝世才华认可到一定程度,就不会认为这些都是“巧合”了、想多了。哪有那么多的巧合?再往前看一个:

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很明显龙禁尉是贾蓉,秦可卿是“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秦可卿是命妇,是龙禁尉的恭人,不是龙禁尉。如《水浒传》第32回:“我看这娘子説来,是个朝廷命官的恭人。”作者这么写,除了明确秦可卿是“龙”之外,还有一个用意:上下句的龙、凤,提醒读者后面回目中的“凤”,是覆“凤”射“龙”,又是答案在前。

黛玉、湘云联诗中有:

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
蜡烛、分曹、射覆,显然用典是李商隐玩射覆的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作者希望读者“心有灵犀一点通”,而不是木头!棒槌!理工男!

注意:又提到射覆!前文说过,重复就是强调,就要注意。

射覆出现在62回,宝玉生日要行令,拈阄拈出了射覆,宝钗说“射覆从古有的”,意思在说射覆的来源,那就要留神射覆的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守宫:壁虎。

东方朔说:龙无角,蛇有足,善缘壁,不是壁虎就是蜥蜴。

射覆的出处:藏了龙蛇!

红楼作者也是跟读者玩射覆:盂下覆了龙蛇,让读者自己去射。



点击下一个: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玄墓蟠香寺,玄机是什么?+ 伏象千峰凸,盘蛇一迳遥 + 红绽雨肥梅,藤蔓曲藏蛇!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7: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20: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 春秋时期 ] 老子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

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注释
(1)上善:至高。

(2)豫:一种野兽的名称,它性多疑,在此指迟疑谨慎的意思。

(3)川:小河。

(4)犹:一种野兽。

(5)涣:疏散。

(6)朴:未经雕琢的木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0: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月十二,花朝节,大观园二月二十二。

二十二+13===三十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07: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七十六里黛玉有一句“色健茂金萱”,这里“金萱”是什么意思呢?
lovesea52572021.08.14浏览25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6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湘云笑道:“这也难不倒,我也有了。”因联道:分瓜笑绿媛。香新荣玉桂,黛玉道:“这实是你的杜撰了。”湘云笑道:“明日咱们对查了出来,大家看看,这会子别耽搁工夫。”黛玉笑道:“虽如此,下句也不好。不犯又用‘玉桂'‘金兰'等字样来塞责。”因联道: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湘云笑道:“‘金萱'二字,便宜了你,省了多少力!这样现成的韵,被你得了。只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况且下句你也是塞责了。”黛玉笑道:“你不说‘玉桂',我难道强对个‘金萱'罢?再也要铺陈些富丽,方是即景之实事。金萱一般代指高堂。这里从上下文看似乎颂圣应该指的是贾母。但也有人论证玉桂,金萱是清朝皇帝诗中赞颂太后的,故说颂圣(个人觉得牵强)不论怎么说,王小波这里属于牵强附会。林史有思想不需要从联句中看出来,而且她们也毫无借“思想”表达“顺从”的意思。从文本中看,联句到这里“颂圣”有前因后果,并非生硬加入,作者曹雪芹塑造人物也从没有刻意拔高思想的倾向。过去没有网络,查典故很费事,看书多的人喜欢杜撰几个例子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07: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月葬花魂全诗
rebornlady浏览642次其他分享举报
冷月葬花魂全诗
1个回答
MXMZCPG
推荐于 2017.12.16
满意答案
   严格来说这不算诗,是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的联句:
寒塘渡鹤影,(湘云)冷月葬花魂。(黛玉)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三五中秋夕,(黛玉)清游拟上元。
  撒天箕斗灿,(湘云)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黛玉)谁家不启轩。
  轻寒风剪剪,(湘云)良夜景暄暄。
  争饼嘲黄发,(黛玉)分瓜笑绿嫒。
  香新荣玉桂,(湘云)色健茂金萱。
  蜡烛辉琼宴,(黛玉)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湘云)射覆听三宣。
  骰彩红成点,(黛玉)传花鼓滥喧。
  晴光摇院宇,(湘云)素彩接乾坤。
  赏罚无宾主,(黛玉)吟诗序仲昆。
  构思时倚槛,(湘云)拟景或依门。
  酒尽情犹在,(黛玉)更残乐已谖。
  渐闻语笑寂,(湘云)空剩雪霜痕。
  阶露团朝菌,(黛玉)庭烟敛夕(hun1)。
  秋湍泻石髓,(湘云)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黛玉)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湘云)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黛玉)乘槎待帝孙。
  虚盈轮莫定,(湘云)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黛玉)窗灯焰已昏。

  寒塘渡鹤影,(湘云)冷月葬花魂。(黛玉)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bi4 xi4)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妙玉)

中秋诗起,中秋诗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5: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到中秋话红楼
where5
2021-10-13   |  1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九峰真人

又是一年秋风劲,又是今宵明月夜,每逢元宵或者中秋,“三五”就成为红学人热议的话题,却几乎都是老调重弹,并无多少新意。难道《红楼梦》作者大肆渲染“三五”只是为了炫耀文采笔力、哗众取宠?
在《红楼梦》的诸多情境或节日的生活细节描写中,“十五”这个日子总是被作者不惜笔墨地夸张渲染,究竟深意何在?今儿是2018年的中秋,撇开元宵的事不提,就跟朋友们分享一些《红楼梦》中关于中秋的立意。
Image

《红楼梦》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首先从中秋吟诗缓缓拉开鸿篇大章序幕,但戏还没演到高潮就戛然而止,引发台下看客无限的哄吵与混乱。行文到了80回忽然再无下文,好在创作之初,作者的朋友圈看完全折戏者大有人在,其中就有人剧透了结局“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这样,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全局终场时,是在中秋吟诵中徐徐闭幕的。在这场以“中秋”为幕布大开大合的已上演的折子戏里,“中秋”可谓是重头戏,其中75回至76回,作者竟用两回文字来处理和构造故事情节,这还不包括第75回中尚未琢磨出来的几首中秋诗,可见中秋对小说思想内涵的隐藏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这里插入个段子,月饼或许由来已久,但八月十五吃月饼成为汉人习俗,有个很一致的传闻。据说元末,朱元璋准备发动起义,就根据谋士刘伯温的策划,往各家各户送月饼,月饼内藏有秘密纸条,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到八月十五这天,全民齐动,最终起义成功。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和这一伟大壮举,明朝定鼎之后,每年八月十五人们都吃月饼,并形成习俗。流传到今天,成为了国人的重要节日。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八月十五杀鞑子”是陈友谅或者是陈友谅的谋士所出的计策。这个对我们今人来说,无关紧要了,只要还是“八月十五杀鞑子”,就纪念意义来讲没有多少偏差。
明朝覆灭以后,清朝统治了中国。在明末清初时期,很多明遗民盲从元朝“胡运不长”的历史经验,再经历中秋节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心理幻想,纪念意义就更有着不言而喻的微妙。
我国空前绝后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本就出自明朝遗民之手,其思想内涵如万针穿心,刺激着遗民读者。作者抓住这个心理暗示,不断地渲染着“中秋”,唤醒人们想起大明定鼎之路。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再反复阅读《红楼梦》第76回的联句,就会恍然大悟了。比如史湘云与黛玉联诗,开篇就是“三五中秋夕 清游拟上元。”反反复复地阅读,一语多意就很明显了,意思是说“八月十五到了,这个清朝跟明朝之前的元朝是不是太像了呀,何不再来一次八月十五吃月饼,你知道的。”然后展开话题,把明朝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是是非非议论下去,直到联诗结束——“冷月葬花魂”,意思又像在说:“轰轰烈烈的改朝换代结束时,凄冷中我们只能默默悼念那些为捍卫汉人家园而就义的每一位英灵”。
Image

大家如果觉得我这种“一喉二歌”的解读太过牵强不能接受,可以看看有的版本在此处的处理,改为“晴游拟上元”。从字面和诗歌韵律平仄这些角度考量,把“清”改为“晴”字,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晴游拟上元”,再怎么反复读,也读不出我那些“牵强内容”了。
与此相反,同样是关于中秋诗的处理,我们看到第一回“中秋诗起”的有一句诗叫做“满把晴光护玉栏”,在出版程高本时,高鹗处理为“满把清光护玉栏”,对于“晴”字被篡改为“清”字,从文法角度,不用挑剔,但是为什么这个地方又要换成“清”字?
这也是高鹗清醒地认识到读者对诗句的反复阅读会读出危险信息,于是略一篡改彻底抹杀读者揣摩的机会。我们接下来展开这句“满把晴光护玉栏”一句多意的其中一层意思,分析作者意图所在。
Image

(程甲本)

在《红楼梦》中,这“玉”字就是明朝包括南明的物格化。这个“晴”字,在明遗民的眼里,他们能敏感地看到“明”字的结构存在,看去就是“明主”二字的合体,于是“晴光”也就离“光明”不远了。那么这句“满把晴光护玉栏”就会被异读为“满清把持着明人的山河”,因为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满,满清;把,把持;晴光,光明,大明;护,霸占,盘护;玉,明”,“玉栏”一词还含有简体“国”字的意象。无论古人还是今人,联想起来都有奇妙之处。如此一来,《红楼梦》的秘密,只从“中秋”就可以看出作者的一些理想和用意了。所以,高鹗只得偷偷改成“清”字,成了清朝维护国运了。
《红楼梦》创作之初,由于思想内容偏激,还是过于危险,像对天下文人散发的必须要起义的月饼,作品处处都像檄文,时刻吹响着战斗的号角。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集团的思想不断变化调整,最终将作品柔化为骂清悼明的主题,敷衍出更多的风花雪月,让无数人沉迷其中,创作集团则只能摇头叹息失望至极,任凭才子佳人鸟语花香了。
可以说,《红楼梦》从吴梅村原创到程伟元刊刻发行,经历了上百年的增删润色,作品思想反反复复,经历了多人多次长时间的调整,融入了明末文化最卓越的一大批文人的智慧和精华,所以才会达到迄今为止所有文学都不能跨越的高度,所谓“包罗万象”“百科全书”。这也是今天人们对《红楼梦》横看成岭侧看成峰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校对:王华东 安妮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史鼐、史鼎与李鼐、李鼎能说明什么?《红楼梦》中的人名恰恰指向明末清初
下一篇: 《风月宝鉴》表里皆有寓,关键是“风”“月”二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5: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这段情节暗藏“三月十九”,因有深意被程高本篡改
where5
2021-10-13   |  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慧读古典

《红楼梦》里的每一个事件都有着很深的寓意,但这些寓意都隐藏得很深,需要十分仔细地去寻找。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和历史常识,对于作者刻意埋下的许多谜往往会视而不见。
在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有这样一段:
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麝月一掷个十九点……
很多人看不出这里究竟有什么玄机。这也难怪,毕竟受胡适红学影响,以为《红楼梦》写的是曹家兴衰。其实只要对明末清初的历史稍有了解,就能知道这里究竟隐藏了什么。
“以充三杯之数,麝月一掷个十九点”这段话中,竟然将“三月十九”给隐藏了进去!
图片

三月十九是什么日子?熟悉明史的人都很清楚,崇祯十七年的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破北京,绝望之下,崇祯帝选择了在煤山上吊自尽,殉国身亡,时年三十四岁。
从此以后,“三月十九”就成了明宗室和明遗民心中永久的痛。
在史可法写给多尔衮的《复多尔衮书》中也提到了这个“三月十九”:“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以庸臣误国,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
明宗室“八大山人”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像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
图片

图片

明末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先生曾有一首诗,名为《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衰恻,依韵奉和》。这首诗的题目很长,其中就提到了“三月十九日”,由此可知三月十九日这个日子在顾炎武先生心中的份量。这首诗中有这样两句“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遗民即是指前朝遗留下来的百姓,此处为作者自指。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因以指代国家。这两句大意是:人间还有前朝的遗民存在,其民族气节不能因国家沦亡而随着丧失。诗句表现了顾炎武誓不仕清,坚守民族气节的高尚节操。顾炎武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清廷修《明史》时,曾有人以书信招炎武,炎武答曰:“愿以一死谢公”。《亭林文集》卷三《与叶讱庵书》也说:“七十老翁何所求,止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凛然正气,永世长存。
图片

明末清初的诗人方文(1612-1669)对这个日子也十分敏感,且看他于永历元年(顺治四年,公元1647)所作的《三月十九日作》:“年年今日强登高,独立南峰北向号。漫野玄云天色晦,美人黄土我心劳。虚疑杨柳牵愁绪,不忍沧浪鉴鬓毛。前辈有谁同此恨,雪庵和尚读《离骚》。”此诗以“三月十九”为题,而且首句又着重点出“今日”,可见作者对这个日子的重视。“年年今日强登高,独立南峰北向号”,任谁也看得出作者强烈的故国之思。
在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也即方文在世的最后一年里,他仍然没有忘记在三月十九日时赋诗一首:“野老难忘故国思,年年恸哭向江门。南徐郭外三停棹,北固山头独怆魂。流水滔滔何日返?遗民落落几人存?钱生未死重相见,双袖龙钟尽血痕。”这首诗作于诗人生命的终结前夕,此时的清王朝定鼎中原已历时二十五年,江山已经稳固,诗人不免于此时流露出一丝惆怅。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人的故国之思,即使在生命即将终结之际,诗人仍然心怀故国。
另外,方文还有一首《癸卯三月十九日润州客舍同潘江如小饮述怀四十韵》的诗,诗里也提到了“三月十九”这个极为敏感的日子,“……三月十九日,先皇之忌辰。同登北顾山,仰首号苍旻……”
而在粤东地区客家人则有专门的“日头诞”,该民俗形成于明末清初,在农历三月十九日,借拜太阳神来祭祀明王朝亡命先皇及太子。
清代汪启淑《水曹清暇录·春明岁时琐记》载曰:“(中和节)市中货太阳糕,以祀太阳星君…亦有持斋诵《太阳经》者。”《太阳经》全称《太阳星君圣经》,不同地区的《太阳经》版本可能有差异,这里引用粤东客家地区一则《太阳星君圣经》,经文曰:
“太阳明明诸光佛,四大神州镇乾坤。太阳日出满天红,晓夜往来不住停。行得快来催人老,行得慢来不留存。天上无我无昼夜,地下无我少收成。家家门前都走过,倒惹众生叫小名。恼了门神归天去,饿死黎民苦众生。个个神明有人敬,那个敬我太阳神。太阳三月十九生,家家念佛敬香灯。有人传我太阳经,合家老少免灾星。无人传我太阳经,眼前就是地狱门。佛说明明诸光佛,传与善男信女们。每日早晨念七遍,永世不走地狱门。临终之时生净土,九元七祖尽超升。有福念我太阳经,世代儿孙福禄深。”
图片

图片

从以上这些事例可以看出,“三月十九”这个日子已经融入了明遗民和那些有气节的汉族人的血液,成为他们心中一个永久的痛。
《红楼梦》隐写了明清易代的历史,作者对“三月十九”这个敏感的日子自然不会放过,但又不能很直白地将其写出来,于是就十分巧妙地隐写在情节中,以期待细心的读者能够揣摩出来。
在《红楼梦》中,“麝月”,就是指月亮。例如,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明)唐寅《咏春江花月夜》:“麝月重轮三五夜,玉人联浆出灵娥。”
在明遗民诗文中“月”常常用来指代明朝和大明江山。例如,吕留良《述怀》:“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王夫之的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徐骏的诗集中因为有“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鄙视清朝怀念明朝的诗句,雍正认为他存心诽谤,依大不敬律对徐骏斩立决。
荼蘼花又名佛见笑、百宜枝等,属蔷薇科,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初夏开花,花单生,大型,大多为白色,单瓣,有香味,不结实。荼蘼花常常出现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一种颇受诗人青睐的花,其中吟咏荼蘼花的诗句又以“开到荼蘼花事了”(宋代王淇《春暮游小园》)一句最为有名。因荼蘼花花期较晚,故荼蘼花开之时已是花季晚景,荼蘼花凋谢之后花季便过去,无花再开放,故又有事已将尽,无可奈何的意味。
韶华指美好的春光,也指美好的青春年华。韶华胜极说美好的春天到了尽头。而送春显然也是指大明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
再联想到“三月十九”这个十分敏感的日子,作者其实是借此表达对大明江山沦亡的惋惜,表达对崇祯帝驾崩的悲伤之情,难怪宝玉会“愁眉忙将签藏了”,这是伤心之事,又是只能在背地里提的事。
讲到这里的时候,恐怕会有读者认为笔者太过敏感了,或许这只是一个巧合呢?世上的事确实有很多的巧合,然而太多的巧合就是作者有意为之。而且程伟元和高鹗等人却不认为这是巧合,而是暗有所指。请注意,他们在修订《红楼梦》的时候,在这里动了手脚,将“九”给去掉了,所以我们看到的通行本上是“以充三杯之数麝月一掷个十点”。这难道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吗?
另外,书中描写的林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在三月中浣,也是隐写了三月十九。而林黛玉第二次葬花是在四月二十六,正是扬州十日屠杀的第一天,黛玉四月二十五晚哭到深夜正是由于那天是扬州城被攻陷的日子。有专家居然推断出四月二十六是贾宝玉的生日,是很荒谬的,没有读出《红楼梦》中的血泪。
要读懂《红楼梦》最好是把带批语的手抄本与程高本对照着看,凡是程伟元、高鹗篡改的地方都隐藏着秘密。还要多读明遗民的诗文,因为《红楼梦》的作者也是明遗民,书中有隐喻的字词,如“风”、“花”、“雪”、“月”、“春”、“秋”、“水”、“红”等,与明遗民诗文中同样有隐喻的字词指代相同。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6 08: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死了,家人为何还要持续折腾?头七、五七到底是何含义?
环球苍蝇 2019-12-13   |  20618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现在年轻人很少可能知道红丧喜事,但其中的道道却不明就里



尤其是丧事,又叫白事,更是知之甚少,每次都是看样学样,走走形式

时代变迁,传统习俗也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应该普及一下相关常识

来了解一下何谓“头七”?

一、 平常老百姓口头及内心的认知 – 寄托哀思



按照传统,人死了之后的纪念仪式是很有讲究的

刚死的时候是做七——就是从刚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断七

之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渐渐的拉长距离,再大的哀伤也该渐渐的淡了

五七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

说死了的人会在这一天回家,最后看看他的家人,然后去投胎,或是去阴司居住

为什么选死了后的第三十五天呢,乡下有这样的说法:一开始魂灵浑浑噩噩的,没有离开身体,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等过了一个月,他想起来却发现身体里的骨头都松开了,再也起不来的时候,终于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死了,于是那个魂灵长叹一声,爬出坟墓,来和家人做最后的告别

想知道人死后这些日子都干什么了



人死后一七灵魂到处走,二七才会回到家乡,三七下河洗手发现自已身上的肉在烂,四七就去见阎那里报到登记生死簿,五七阴司将自已送上刑场,也就是上刀山下火 海,让你吃尽所有刑具的苦头,那么六七就由判官定你的罪,到了七七就按照阴间判官,定刑该送地狱的送地狱,送天堂的送天堂

阴间只有天堂和地狱两种罪,所以人生在活着的时候要尽孝道多做善事

「头七」由儿子办理,「二七」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儿负责,「四七」也是小七,「五七」为出嫁孙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七七」又称「满七」或「圆七」由儿子办理有始有终,功德圆满

其实说白了就是让活着的人过几天就去祭奠一下,毕竟死去的刚刚离开人世很孤单,如果没有这些讲究就不会隔几天就去祭奠了,总得慢慢的让死者适应一下,就是这样的道理。也是一种寄托感情的方式?

二、 较为正式的说法 --- 头七,是一种丧殡习俗



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

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

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



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仪式

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具体时间由道士推算

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

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

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

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烧七

“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



三魂七魄

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日起,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



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

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礼较隆重,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

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

孝子只烧纸、不哭灵,称为“空七”

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这两个“七”日,亲友都要到坟上烧纸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场

“末七”又称“尽七”,丧家大都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纸、大蜡、金银斗等祭奠

“烧七”若与夏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谓之“冲七”或“犯七”,认为亡魂“逢七有灾,冲七有难”

认为烧七遇到七和八的日子,阎王要拷打亡魂,遇到这种情况,要提前或推迟一天祭奠

守七



民间有“守七”的习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属每隔7日要设祭1次,直到49天,第七个七日,俗称

“断七”为止。其中以“头七”和“六七”(或“五七”)最为隆重

“头七”晚上祭祀死者,至亲好友厮守通宵,午夜吃“头七馄饨”,派人到他人地里“偷菜”,目的是要被偷之家咒骂,据说骂得越凶,财发得越快。而被偷之家常会察觉近旁人家“烧头七”的隐秘而噤若寒蝉。此俗民间尚存。在死者第五个或第六个七日忌日,其家属请僧侣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叫做“六七”,遍请亲友前来参祭。死者已出嫁的女儿,于“六七”的前一天晚,置办三牲、果品前来祭祀,人称“烧六七羹饭”。这祭桌一直设到“六七”忌日的下午

“断七”以后,丧礼才告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6 08: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凹晶馆联诗:三五中秋夕,为何拟上元?+ 《元夕》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 + 分曹射覆蜡灯红,心有灵犀一点通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6】

5.8 众里寻他千百度
在黛玉湘云说凸凹、联诗之前,却说少了个细茶杯,各处寻觅不见,很啰嗦的一段话。说“细想”,“一语提醒了”这管家伙的媳妇,找到紫鹃翠缕,而紫鹃翠缕却在到处找姑娘,那媳妇说“都睡觉去了,那不知那里玩去了,还不知道呢”,这些都是作者说给读者听的话,要读者仔细看,“找”什么?
注意二人联诗的前两句:
黛玉说第一句:“三五中秋夕”。
湘云续第二句:“清游拟上元”。
在中秋夕,为什么要拟上元?
上元:正月十五。末两字:元夕!写正月十五之夕最著名的词,莫过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词牌名),《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真正要说的,就一句话:一夜鱼龙舞。就一个词:鱼龙。
二人联诗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妙玉突然出现,说:“你两个的丫头还不知在那里找你们。”还在说找,“到我那里去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黛玉笑道:“谁知道就这个时候了。”在说一夜。
三人遂一同来至栊翠庵中。忽听叩门之声,小丫鬟忙去开门看时,却是紫鹃翠缕,与几个老嬷嬷来找他姊妹两个。进来见他们正吃茶,因都笑道:“耍我们好找!一个园里走遍了,连姨太太那里都找,到了那山坡底下小庭里找时,可巧那里上夜的正睡醒了,我们问他们,他们说方才庭外头棚下两个人说话,后来又添了一个,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我们就知是这里了。”
同样啰嗦,同样一直在说“找”,还有“找”前故意写错的字。看到“元夕”,我们就知道了,这些啰嗦,都有目的,作者一直在提醒读者:“众里寻他千百度”。
“找”什么?找“鱼龙”!一夜鱼龙舞。
我们这些被称作木头的IT人,都有用“众里寻他千百度”为公司命名的,可见稼轩的这首词脍炙人口的程度,作者用这样尽人皆知的诗词来提醒读者“鱼龙”,跟搬出张僧繇来画龙,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知道李彦宏他们当初取这公司名的时候,有没有百度人都自诩为龙的意思,或者原本是鱼的人以后也要成龙的追求。而巧合的是,百度成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我们现在用它在网络上搜寻信息、查找典故,能帮助现代读者探索百年红楼之谜,谁能想到三百年前的红楼梦和IT、百度、搜索引擎会有这样谜一样的联系!冥冥之中,作者当初用“众里寻他千百度”作为揭开谜底的钥匙,而现代读者用百度搜索来找寻解开红楼的钥匙。我的神呀!
再看几个“巧合”,或者说作者故意: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
湘云笑道:“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近水赏月如何?” 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值身于晶宫鲛室之内。
湘云笑道:“得陇望蜀”,谐音:得“龙”。
晶宫鲛室:晶宫,是龙宫;鲛室,是鱼室。还是暗指:鱼龙。
注意:重复三次“水月”。
妙玉笑道:“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又一个“水月”。
紫鹃翠绿找到栊翠庵,说:“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我们就知是这里了。”
前文说过,多次重复,是种强调,是作者要告诉读者重要信息。把“水月”重复强调这么多次,最后归结到妙玉的“庵”里,而槛外人妙玉常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两个线索穿起来,很容易看到“水月庵”,即“馒头庵”,以及“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的回目,看看这几个回目:
15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16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在17回大观园建成之前,两个回目中都出现秦鲸卿,鲸是大鱼,作者在大观园建好前就重复告诉读者了,而且作为回目强调。所以在很早前的水月庵、馒头庵,作者早就在写大鱼了,是典型的答案在前。
再看“秦鲸卿”对应的这个“王凤姐”,挺奇怪的叫法,说王熙凤或者凤姐都不奇怪,却偏偏要把“凤”字放在中间,对应“鲸”字,太明显了!以致于有些版本改成了“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但这一改,就丢失了作者用异常提醒读者的一个关键信息:“鲸”这个大鱼对应的字是“凤”!覆“凤”射“龙”,这个回目早就在提醒读者“龙”和“大鱼”。
无独有偶,16回的回目重复强调凤、鲸,还是“龙”和“大鱼”。
对红楼作者的神笔和绝世才华认可到一定程度,就不会认为这些都是“巧合”了、想多了。哪有那么多的巧合?再往前看一个:
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很明显龙禁尉是贾蓉,秦可卿是“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秦可卿是命妇,是龙禁尉的恭人,不是龙禁尉。如《水浒传》第32回:“我看这娘子説来,是个朝廷命官的恭人。”作者这么写,除了明确秦可卿是“龙”之外,还有一个用意:上下句的龙、凤,提醒读者后面回目中的“凤”,是覆“凤”射“龙”,又是答案在前。
黛玉、湘云联诗中有:
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
蜡烛、分曹、射覆,显然用典是李商隐玩射覆的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作者希望读者“心有灵犀一点通”,而不是木头!棒槌!理工男!
注意:又提到射覆!前文说过,重复就是强调,就要注意。
射覆出现在62回,宝玉生日要行令,拈阄拈出了射覆,宝钗说“射覆从古有的”,意思在说射覆的来源,那就要留神射覆的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守宫:壁虎。
东方朔说:龙无角,蛇有足,善缘壁,不是壁虎就是蜥蜴。
射覆的出处:藏了龙蛇!
红楼作者也是跟读者玩射覆:盂下覆了龙蛇,让读者自己去射。

点击下一个: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玄墓蟠香寺,玄机是什么?+ 伏象千峰凸,盘蛇一迳遥 + 红绽雨肥梅,藤蔓曲藏蛇!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7: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0:19 , Processed in 1.5103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