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8|回复: 3

改变国家命运的明末党争“五”大案之移宫案 原创 红楼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发表于 2023-8-29 15: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rgba(0, 0, 0, 0.9)]改变国家命运的明末党争“五”大案之移宫案[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红楼隐史蝶恋花 [color=var(--weui-LINK)][url=]红楼隐史[/url] [color=var(--weui-FG-2)]2018-08-14 10:13
[color=var(--weui-FG-HALF)]
“移宫案”其实发生在“红丸案”前,泰昌帝一死,东林党马上就开始琢磨该如何拉拢新皇帝了。通过挑起国本之争,东林党成功地破坏了万历同朱常洛的父子感情,将自己塑造成维护封建礼法的正义之士,收获了朱常洛对他们的感激涕零,登基后的泰昌帝对东林党是有求必应,可是令东林党难过的是泰昌帝是个短命皇帝,仅仅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离开他们了,这不,“老叶妈”叶向高这个东林党的党魁刚刚接到圣旨还未来得及启程赴京呢!一定得想个办法巩固住胜利果实,得尽快同朱由校建立起深厚感情才好。


别看万历对庶长子朱常洛不怎么样,但他对皇长孙朱由校可是非常的重视爱护:“(万历三十三年)神宗显皇帝以元孙(朱由校)生,遣使颁诏天下,书谕宗藩,恩赉文武百官军民人等,事从优厚,悉赦诸臣之矿税诖误、被逮久系诏狱者,一时海内欢声雷动。其明年丙午二月尊上 慈圣皇太后徽号,进封王恭妃为皇贵妃。 (其母)王选侍为才人。至四十八年七月,神宗皇帝遗诏言:皇长孙宜及时册立进学。”万历以“元孙诞生”昭告天下并行大赦,这样做其实就是变相的宣布朱由校未来可望继承大统,而且立马晋封祖母王恭妃为皇贵妃,临终时更是直接册立其为太子,可见万历对皇长孙的重视。“神宗初,以熹宗早失母,命西李母之。”万历四十七年十月,在天启的生母王才人死后,万历又亲自指定由朱常洛的宠妾西李照顾朱由校,可谓是呵护周到。可以想到朱常洛必会对这个巩固了自己太子地位的长子由衷喜爱,后来泰昌帝临死前宁可空置皇后的位子,也不愿满足最宠爱的西李的封后要求,估计也是怕朱由校受委屈。


朱常洛即位后,朱由校和养母西李随之移居乾清宫。泰昌帝驾崩后,西李因为朱由校十五岁年少,仍旧留居乾清宫照顾小皇帝,东林党要控制新皇帝小天启,就要先搞定天启的这个合法监护人才行,可问题是这个西李和郑贵妃关系不错,当初西李就是走郑贵妃的门路才获得了万历皇帝指定她抚养天启和崇祯的特权:“及才人娘娘崩,东李老娘娘位列在前,时西李老娘娘擅专宫之宠,固要光庙奏请神庙,又密恳皇贵妃郑老娘娘奏请神庙,将先帝(天启)托西李老娘娘看管,又今上(崇祯)亦属看管。”而东林党因为国本之争而与郑贵妃势同水火,本着一个信条: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东林党明确了目标---赶走李选侍!


“(泰昌帝)命封(西李)选侍为皇贵妃。选侍趣熹宗出曰:“欲封后。”帝不应。礼部侍郎孙如游奏曰:“今两太后及元妃、才人谥号俱未上,俟四大礼举行后未晚。”“光宗即位,妃与郑贵妃同住乾清宫(郑贵妃住乾清宫是因要为刚死不久的万历守灵)。时上谕封郭元妃为皇后,王才人为贵妃。又谕封李选侍为皇贵妃。及上不豫,召大臣入乾清宫,上御暖阁,凭几谕曰:“李选侍夙保震器,抚育国本,宜速封。如是者再,署礼部事。”侍郎孙如游对曰:“今孝端、孝靖两太后及元妃、才人大典未竣,俟四大礼举后,行未晚也。”既而上崩,选侍遂踞乾清宫。因挟制皇长子,邀封皇后。”朱常洛曾下诏封西李为皇贵妃,可西李却要封后,朱常洛不答应,结果这么一僵持,西李不但没能成为皇后,就连进封皇贵妃的机会也错过了,依旧只是低微的小小选侍,这让东林党驱逐西李有了底气。


泰昌帝刚闭眼,东林党就上演了“移宫”的大戏。《明史。方从哲传》:“时(西李)选侍居乾清官,群臣入临,诸阉闭宫门不许入,刘一燝、杨涟力拄之,得哭临如礼,拥皇长子出居慈庆宫,从哲委蛇而已。杨涟、左光斗念选侍尝邀封后,非可令居乾清,于是议移宫,争数日不决。从哲欲徐之,请选侍移峻銮宫。至登极前一日,(刘)一燝、(韩)爌邀从哲立宫门请,选侍移哕(huì)鸾宫。”杨涟等与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联手行动,将小皇帝天启骗出抢走,四天后的九月初五逼迫李选侍抱着幼小的皇八妹搬离乾清宫,住进专门给无名份的宫御养老的哕鸾宫。顾命大臣首辅方从哲是浙党领袖,并不同意东林党的做法,可是面对东林党人多势众的汹汹来势,软弱的他只能“委蛇而已”,“欲徐之”,想拖延时间,但毫无用处。最终东林党假借维护正统大义之名,成功地夺得了政治操控权。因移宫事件过于苛激,外界纷纷斥责东林党违背孝悌之道,欺人太甚,批评天启帝虐待养母,御史贾继春上奏指责东林党“违逆先帝,逼逐庶母,皇八妹入井堪怜,李选侍雉经谁诉?其惨黯光景,通国之人长叹陨泣。”遭群起责难。


九月二十五,“己亥”,被东林党的欺骗操控的天启降谕:“朕昔幼冲,皇考选侍李氏,恃宠屡行,气殴圣母,以致崩逝,使朕抱终天之恨。朕虽幼,未尝忘也。皇考病笃,大臣进内问安,选侍威挟朕躬,使朕传封皇后。复用手推朕,向大臣?颜口传。至今念及,尚合羞赧。朕因避李氏暂居慈庆宫。又令李进忠、刘逊等传言,每日章奏文书,先呈选侍,方付朕览,仍欲垂帘听政。且欲处分御史所言选侍,他日必有武氏之祸者。”“九月一日,皇考宾天,大臣入宫哭临毕,因请朝见。选侍阻朕暖阁,司礼监官固请,乃得出。既许复悔,又使李进忠等再三趣回。及朕至乾清丹陛,进忠等犹牵朕衣不释。甫至前宫门,又数遣人令朕还,毋御文华殿也。此诸臣所目睹。察选侍行事,明欲要挟朕躬,垂帘听政。朕蒙皇考令选侍抚视,饮膳衣服皆皇祖、皇考赐也。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皇考自知其误,时加劝慰。若避宫不早,则爪牙成列,朕且不知若何矣。选侍因殴崩圣母,自忖有罪,每使宫人窃伺,不令朕与圣母旧侍言,有辄捕去。朕之苦衷,外廷岂能尽悉。乃诸臣不念圣母,惟党选侍,妄生谤议,轻重失伦,理法焉在!朕今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敬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贾继春后被削职。


天启谕令中所说的李选侍“欲垂帘听政、他日必有武氏之祸”完全是东林党的荒谬指控,明朝文官集团空前强大,就是皇帝的亲娘太后们都没有武则天所拥有的特殊机遇和政治资源搞垂帘听政,何况是身份低微而且不过只是个养母的李选侍?


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十月初七,李选侍的侍从被捕入狱“庚戌○东厂缉获钦犯李进忠”。十月二十四,哕鸾宫更是突然离奇失火,经奋力抢救,李选侍母女才幸免于难。“○丁卯。哕鸾宫灾。上谕内阁,:皇五弟(朱由检)并诸公主见居勖勤宫与哕鸾宫相隔甚远。其哕鸾宫虽毁,选侍李氏暨皇八妹俱无恙,特谕卿等知之。”


在天启五年的霍维华向天启上奏的揭露三案真相的奏疏里,讲述了移宫案中令人震惊的一些细节,因为鲜为人知,故而特别一提。杨涟与左光斗见到大太监王安辱骂李选侍,立马引为同党,与之亲昵商谈谋划,此后就有了所谓李选侍的武后垂帘、凌虐宫嫔、其父盗宝之说。移宫之日,李选侍的首饰妆奁被抢劫一空,便是头上的簪珥也被夺去,身边的十几名侍从都被殴打得遍体凌伤,李选侍光着脚抱着年幼的女儿,跌跌撞撞地被赶出乾清宫,一路吞声饮泣,情形万分凄惨。而王安与杨涟等人为杀人灭口,更是捏造盗宝的罪名,将魏忠贤、刘朝等侍从连带李选侍的父亲下狱论斩,幸亏当时的刑部尚书黄尧缵据法力争才将这些人保全了下来。



通过制造“国本之争”大获利益的东林党再次靠制造移宫案和红丸案争端,将自己树立为护君爱国的忠臣形象,以拥立之功谋取新国君的感激和倚重,从而打击政敌。叶向高、邹元标、杨琏、赵南星等人都先后被起用,而浙、昆、宣等党则受到打击排挤。东林党终于第一次全面把持了朝政,掀启了“众正盈朝”的全新时代。但是这种建立在欺骗上的感情完全经不住时间的考验,随着天启的政治成熟很快就破裂了。就如同1547年的夺门之变中的明英宗与石亨、曹吉祥的关系一样。


一年以后,伪造王才人遗言的天启的启蒙老师刘良相被天启处死。《酌中志》:“先帝(天启)髫龀时,宫中私自答应诵书习字,刘良相也。孝和皇后即才人王娘娘临崩时,托写遗言云:与西李娘娘有仇者,良相执笔也。天启元年,逆贤矫旨发良相于凤阳而杀之,今有谁肯代良相鸣冤枉耶?”


天启母亲王才人死于万历四十七年十月,那时天启已是十四岁的少年,不是三四岁不解事的幼童,如果王才人是被西李凌虐殴打致死,与母亲王才人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少年天启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万历皇帝和朱常洛都极看重朱由校,他一出生就被视为未来的接班人,母以子贵,万历皇帝亲赐天启母亲王选侍“才人”封号,在当时太子宫中,她的地位仅次于太子妃郭氏。郭氏病死后,王才人成为太子宫中地位最尊贵的女人。还是选侍身份的西李哪敢太岁头上动土?又哪里有实力能动得了王才人?最可笑的是刘良相声称王才人临死前委托他写的遗言,这刘良相每天给天启颂书教字,一句话的事至于这么麻烦么?可见这所谓被西李迫害而死的遗言是后来刘良相为了移宫案按照东林党的要求伪造出来的,为虎作伥的刘良相被杀一点也不冤枉,刘若愚写“逆贤矫旨”是为了讨好崇祯和东林党给自己免罪减刑,其实发配打死刘良相的只会是天启,没有天启的首肯,魏忠贤怎敢杀死王才人倚重的天启的启蒙老师?


天启四年六月,羽翼渐丰的天启又诏封李选侍为康妃。“辛亥,封光庙选侍傅氏为懿妃,李氏为康妃。礼臣林尧俞奏谓:皇大妹婚期已近,皇八妹婚期尚远,选侍李氏似不宜封。况当皇上登极之初移宫之际,议论纷纭,封号一节宜俟皇八妹选婚之日另议。上不听,命一并举。”次年尽毁天下书院,天启六年更开馆撰修《三朝要典》为三大案翻案,东林党费尽心机所营造的“众正盈朝”的局面顷刻间翻覆不存。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蝶恋花》。











[color=rgba(0, 0, 0, 0.3)]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红楼隐史”的视频正式上线了!




[color=rgba(0, 0, 0, 0.3)]红楼隐史


不喜欢
[color=var(--weui-FG-0)][backcolor=var(--weui-BG-5)][color=var(--weui-FG-0)]不看的原因
确定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3: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三大案(终章)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权力争夺——移宫案
石说大实话
石说大实话
呵呵……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特殊的一年
公元1620年,对于大明王朝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竟然出现了三个皇帝的年号,分别是万历、泰昌和天启。


其中,万历皇帝在位48年,活到58岁离世的他在皇帝圈已经是高龄,属于寿终正寝。

而泰昌也就是明光宗朱常洛,年仅39岁的他,仅仅做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便暴毙离世。

至于缘由,之前的红丸案文章有提到,在这里便不多做赘述。

朱常洛死了一了百了,只是苦了活着的人,尤其是皇长子朱由校,不过是个15岁的孩子,却不得不继承大明皇帝的位置。


由于皇帝(泰昌)的突然驾崩,让朝野一度陷入混乱,因为即将做皇帝的是个小孩子。远的不说,就在明朝因为少年天子继位引发的动乱便数不胜数。

明英宗9岁(虚岁)登基,没几年血气方刚的天子非要御驾亲征,结果引发了“土木堡之变”,成为大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明武宗朱厚照15岁继位,重用宦官刘瑾,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

嘉靖皇帝同样15岁继位,引发大礼议之争,将朝堂官员全面清洗;

再有这位朱由校,天启皇帝明熹宗,这位块木工的皇帝,在位七年重用宦官魏忠贤,大明朝越发日薄西山……


对于朱由校今后的作为,当时的人不会未卜先知,但是吃了很多亏的朝堂官员意识到,不能对新皇帝听之任之,否则将会引发大祸。

事实也证明,大臣们的想法并非杞人忧天,源头还要从先皇朱常洛说起。

移宫案前夕
话说,朱常洛即位后,郑贵妃(万历的妃子)向朱常洛进献了8个美女,其中有个李姓女子非常受宠,历史上称其为李选侍。

李选侍不仅和朱常洛一起住在了乾清宫(皇帝寝宫),皇长子朱由校以及后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全都有李选侍代为抚养。


如果朱常洛没有突然暴毙,倒也没什么影响,一切都皇帝说了算。

可是随着先帝驾崩,未来的新皇帝朱由校便掌握在了李选侍手里。

这有什么问题吗?男权时代的封建王朝,男人们最害怕的便是女主乱政。

事实也证明,李选侍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主,据许熙重《宪章外史续编》记载,朱由校继位回忆道:“每日章奏,必先奏看过,方与朕览,即要垂帘听政处分。”


在这里抛开忠君的思想,朝臣一党倒也不一定真关心什么女主,当年万历生母李太后也曾与首辅张居正合作,把大明朝治理的井井有条。

矛盾点则在于李选侍能否与朝臣合作?

朱常洛病逝后,大部分朝臣还是希望遵循先皇遗愿,由李选侍照顾新皇帝朱有效的起居。


东林党代表杨涟则表示,朱由校是个不成熟的孩子。

因为他爹朱常洛不受万历待见,15岁的朱由校还未来得及接受扫盲教育,大字不识几个,加上没什么主见……

真把小皇帝交到李选侍手里,等到大臣和李选侍起争执的时候,小皇帝会听谁的?

自然是跟谁亲近听谁的话,说到关系,就算大臣们个个忠君报国,但隔着一道宫墙,在皇帝看来也是外人,而整天在身边的李选侍才是自己人。


过去宦官、后宫干政便是这个道理,加上李选侍背后还有老对手郑贵妃的影子,大臣们更加不放心把小皇帝交给李选侍抚养。

“必须把少主抢过来!”这是当时东林党大臣的普遍想法!

移宫案始末
1.闯宫见驾

泰昌帝驾崩当日,杨涟等朝臣便直奔乾清宫。

一来老皇帝死了,大臣有理由前来吊孝;二来则是要把朱由校“夺过来”。


面对朝臣的来势汹汹,李选侍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先是命令太监拦截大臣,不允许他们进宫“面圣”。

若是在平时,没有皇帝召见,给大臣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闯宫。

但在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大臣们也管不了那么多。


尤其是杨涟,对前来拦截的太监们一顿臭骂:“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驾,若曹不听入,欲何为!”

这是载入《明史》的杨连原话,把一个文化人逼到说脏话的地步,可见当时形势的严峻。

一般太监说白了不过是皇宫里身体“残缺”的打工人,对这帮有权有势的“流氓”也惹不起,只能放行。


在大臣们的强硬态度下,终于进入乾清宫,见到了先皇的灵柩。

哭完以后,朝臣并不打算走,找到太子朱由校确立国本才是他们的终极目的。

可皇宫这种地方大臣们也不熟,这个时候宦官王安出马了。

可能李选侍也意识到,把朱由校藏起来也不是事儿,在“自己人”王安的哄骗下,带出了朱由校。


到了这一步,不管李选侍有其他什么想法,当大臣们见到朱由校的那一刻,一切都由不得她了。

朝臣们先是叩头其呼万岁,确立了朱由校的皇帝身份。随后便要带着小皇帝离开乾清宫……

李选侍这个时候想要拦,已经来不及了。

2.“移宫”真相

当然,李选侍手里还有最后一张底牌,就是她目前居住的宫殿乾清宫。

乾清宫是皇帝的居所,也就是说朱由校迟早还得回到乾清宫,但李选侍住在这里……

所谓的移宫,不是朱由校离开乾清宫,而是把李选侍“赶出去”。


前文讲到,李选侍能住在乾清宫,是得到先皇泰昌帝的恩准,想要让李选侍离开乾清宫,不是不可以,但要师出有名。

在失去了朱由校这张牌后,李选侍想要做的不再是控制皇帝,而是要做皇太后。

只要做了皇太后,住不住在乾清宫也无所谓。进一步可以太后名义干涉朝政,退一步也能安享晚年。


朱由校这个小孩子不懂,但朝臣们个个都是人精,就这样双方在这件事情上开始了扯皮。

眼看新皇登基大典将近,李选侍赖在乾清宫不走,而最终决定胜利的天平,便落到了新皇帝朱由校的头上。

只要朱由校肯下诏书,同样可以让李选侍搬出乾清宫。

关键就在于,朱由校更倾向于谁?


站在朱由校的角度,他更喜欢的应该是李选侍。

毕竟一个温柔的女人,比一群老头子(群臣)更有亲和力。

自从朱由校生母病逝后,李选侍也替代了母亲的角色,照顾朱由校,亲疏远离显而易见。

说实话,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做出选择,确实挺难为人。


然而,朱由校毕竟出身皇家,从小见惯了尔虞我诈,就算没怎么读过书,也绝对是早熟“儿童”。

经过一系列变故,他也会得到成长,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

该向谁合作,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朱由校早已有了倾向。

3.文人的可怕

朱由校最终的选择是朝臣,想要做好皇帝,还是得到他们的支持。

正式继位当天朱由校便下诏,命李选侍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殿。

至于皇太后的身份,自然也和李选侍无缘。


不得不说文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了,他们或许手无缚鸡之力,但往往杀人诛心。

在朱由校离开乾清宫进入文华殿后,文官一直向朱由校脑子里输入远离李选侍的思想。

御史左光斗认为:“内有忠直老成的内官辅佐,外有朝中重臣辅佐,不需要外人掺和进来。”

这里的外人当然就是李选侍了,看着朱由校迟迟下不了决心,左光斗继续发力,把李选侍比作武则天。

武则天是谁?比后宫干政厉害多了,人家可是取代了李唐,建立了武周。


如果说改朝换代是任何一个皇帝无法容忍的,武则天可是伺候了唐朝两代皇帝。

你朱由校舍不得李选侍,是不是也想效仿唐高宗?

不要说朱由校不一定有这种想法,当被人点出来,为了避嫌,他也必须得让李选侍尽快搬出乾清宫了。

最终,移宫案以李选侍搬出乾清宫而结束,文官集团大获全胜。

事情真的如此吗?移宫案结束了,却让朱由校见识到了文人的可怕,后来重用魏忠贤,不正是借助宦官的力量来牵制文官吗?


这就是明末的朝堂,争权夺利,党争,尔虞我诈……最终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这样的王朝还能存在多久呢?

发布于 2021-03-02 12:13
明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3: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3.2 钟家台 2020-07-29   |  83阅读  |  1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3.2
泰昌帝刚闭眼,东林党就上演了“移宫”的大戏。
《明史。方从哲传》:“时(西李)选侍居乾清官,群臣入临,诸阉闭宫门不许入,刘一燝、杨涟力拄之,得哭临如礼,拥皇长子出居慈庆宫,从哲委蛇而已。杨涟、左光斗念选侍尝邀封后,非可令居乾清,于是议移宫,争数日不决。从哲欲徐之,请选侍移峻銮宫。至登极前一日,(刘)一燝、(韩)爌邀从哲立宫门请,选侍移哕(huì)鸾宫。”
杨涟等与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联手行动,将小皇帝天启骗出抢走,四天后的九月初五逼迫李选侍抱着幼小的皇八妹搬离乾清宫,住进专门给无名份的宫御养老的哕鸾宫。顾命大臣首辅方从哲是浙党领袖,并不同意东林党的做法,可是面对东林党人多势众的汹汹来势,软弱的他只能“委蛇而已”,“欲徐之”,想拖延时间,但毫无用处。最终东林党假借维护正统大义之名,成功地夺得了政治操控权。因移宫事件过于苛激,外界纷纷斥责东林党违背孝悌之道,欺人太甚,批评天启帝虐待养母,御史贾继春上奏指责东林党“违逆先帝,逼逐庶母,皇八妹入井堪怜,李选侍雉经谁诉?其惨黯光景,通国之人长叹陨泣。”遭群起责难。
  九月二十五,“己亥”,被东林党的欺骗操控的天启降谕:“朕昔幼冲,皇考选侍李氏,恃宠屡行,气殴圣母,以致崩逝,使朕抱终天之恨。朕虽幼,未尝忘也。皇考病笃,大臣进内问安,选侍威挟朕躬,使朕传封皇后。复用手推朕,向大臣假言口传。至今念及,尚合羞赧。朕因避李氏暂居慈庆宫。又令李进忠、刘逊等传言,每日章奏文书,先呈选侍,方付朕览,仍欲垂帘听政。且欲处分御史所言选侍,他日必有武氏之祸者。”“九月一日,皇考宾天,大臣入宫哭临毕,因请朝见。选侍阻朕暖阁,司礼监官固请,乃得出。既许复悔,又使李进忠等再三趣回。及朕至乾清丹陛,进忠等犹牵朕衣不释。甫至前宫门,又数遣人令朕还,毋御文华殿也。此诸臣所目睹。察选侍行事,明欲要挟朕躬,垂帘听政。朕蒙皇考令选侍抚视,饮膳衣服皆皇祖、皇考赐也。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皇考自知其误,时加劝慰。若避宫不早,则爪牙成列,朕且不知若何矣。选侍因殴崩圣母,自忖有罪,每使宫人窃伺,不令朕与圣母旧侍言,有辄捕去。朕之苦衷,外廷岂能尽悉。乃诸臣不念圣母,惟党选侍,妄生谤议,轻重失伦,理法焉在!朕今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敬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贾继春后被削职。
  天启谕令中所说的李选侍“欲垂帘听政、他日必有武氏之祸”完全是东林党的荒谬指控,明朝文官集团空前强大,就是皇帝的亲娘太后们都没有武则天所拥有的特殊机遇和政治资源搞垂帘听政,何况是身份低微而且不过只是个养母的李选侍?
  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十月初七,李选侍的侍从魏忠贤等被捕入狱“庚戌○东厂缉获钦犯李进忠”。十月二十四,哕鸾宫更是突然离奇失火,经奋力抢救,李选侍母女才幸免于难。“○丁卯。哕鸾宫灾。上谕内阁,皇五弟(朱由检)并诸公主见居勖勤宫与哕鸾宫相隔甚远。其哕鸾宫虽毁,选侍李氏暨皇八妹俱无恙,特谕卿等知之。”
  在天启五年的霍维华向天启上奏的揭露三案真相的奏疏里,讲述了移宫案中令人震惊的一些细节,因为鲜为人知,故而特别一提。杨涟与左光斗见到大太监王安辱骂李选侍,立马引为同党,与之亲昵商谈谋划,此后就有了所谓李选侍的武后垂帘、凌虐宫嫔、其父盗宝之说。移宫之日,李选侍的首饰妆奁被抢劫一空,便是头上的簪珥也被夺去,身边的十几名侍从都被殴打得遍体凌伤,其中便有后来改名做魏忠贤的李进忠。李选侍光着脚抱着年幼的女儿,跌跌撞撞地被赶出乾清宫,一路吞声饮泣,情形万分凄惨。而王安与杨涟等人为杀人灭口,更是捏造盗宝的罪名,将魏忠贤、刘朝等侍从连带李选侍的父亲下狱论斩,幸亏当时的刑部尚书黄尧缵据法力争才将这些人保全了下来。
通过制造“国本之争”大获利益的东林党再次靠制造移宫案和红丸案争端,将自己树立为护君爱国的忠臣形象,以拥立之功谋取新国君的感激和倚重,从而打击政敌。叶向高、邹元标、杨琏、赵南星等人都先后被起用,而浙、昆、宣等党则受到打击排挤。东林党终于第一次全面把持了朝政,掀启了“众正盈朝”的全新时代。但是这种建立在欺骗上的感情完全经不住时间的考验,随着天启的政治成熟很快就破裂了。就如同1547年的夺门之变中的明英宗与石亨、曹吉祥的关系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2.5

下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3: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3.2 钟家台 2020-07-29   |  83阅读  |  1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3.2
泰昌帝刚闭眼,东林党就上演了“移宫”的大戏。
《明史。方从哲传》:“时(西李)选侍居乾清官,群臣入临,诸阉闭宫门不许入,刘一燝、杨涟力拄之,得哭临如礼,拥皇长子出居慈庆宫,从哲委蛇而已。杨涟、左光斗念选侍尝邀封后,非可令居乾清,于是议移宫,争数日不决。从哲欲徐之,请选侍移峻銮宫。至登极前一日,(刘)一燝、(韩)爌邀从哲立宫门请,选侍移哕(huì)鸾宫。”
杨涟等与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联手行动,将小皇帝天启骗出抢走,四天后的九月初五逼迫李选侍抱着幼小的皇八妹搬离乾清宫,住进专门给无名份的宫御养老的哕鸾宫。顾命大臣首辅方从哲是浙党领袖,并不同意东林党的做法,可是面对东林党人多势众的汹汹来势,软弱的他只能“委蛇而已”,“欲徐之”,想拖延时间,但毫无用处。最终东林党假借维护正统大义之名,成功地夺得了政治操控权。因移宫事件过于苛激,外界纷纷斥责东林党违背孝悌之道,欺人太甚,批评天启帝虐待养母,御史贾继春上奏指责东林党“违逆先帝,逼逐庶母,皇八妹入井堪怜,李选侍雉经谁诉?其惨黯光景,通国之人长叹陨泣。”遭群起责难。
  九月二十五,“己亥”,被东林党的欺骗操控的天启降谕:“朕昔幼冲,皇考选侍李氏,恃宠屡行,气殴圣母,以致崩逝,使朕抱终天之恨。朕虽幼,未尝忘也。皇考病笃,大臣进内问安,选侍威挟朕躬,使朕传封皇后。复用手推朕,向大臣假言口传。至今念及,尚合羞赧。朕因避李氏暂居慈庆宫。又令李进忠、刘逊等传言,每日章奏文书,先呈选侍,方付朕览,仍欲垂帘听政。且欲处分御史所言选侍,他日必有武氏之祸者。”“九月一日,皇考宾天,大臣入宫哭临毕,因请朝见。选侍阻朕暖阁,司礼监官固请,乃得出。既许复悔,又使李进忠等再三趣回。及朕至乾清丹陛,进忠等犹牵朕衣不释。甫至前宫门,又数遣人令朕还,毋御文华殿也。此诸臣所目睹。察选侍行事,明欲要挟朕躬,垂帘听政。朕蒙皇考令选侍抚视,饮膳衣服皆皇祖、皇考赐也。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皇考自知其误,时加劝慰。若避宫不早,则爪牙成列,朕且不知若何矣。选侍因殴崩圣母,自忖有罪,每使宫人窃伺,不令朕与圣母旧侍言,有辄捕去。朕之苦衷,外廷岂能尽悉。乃诸臣不念圣母,惟党选侍,妄生谤议,轻重失伦,理法焉在!朕今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敬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贾继春后被削职。
  天启谕令中所说的李选侍“欲垂帘听政、他日必有武氏之祸”完全是东林党的荒谬指控,明朝文官集团空前强大,就是皇帝的亲娘太后们都没有武则天所拥有的特殊机遇和政治资源搞垂帘听政,何况是身份低微而且不过只是个养母的李选侍?
  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十月初七,李选侍的侍从魏忠贤等被捕入狱“庚戌○东厂缉获钦犯李进忠”。十月二十四,哕鸾宫更是突然离奇失火,经奋力抢救,李选侍母女才幸免于难。“○丁卯。哕鸾宫灾。上谕内阁,皇五弟(朱由检)并诸公主见居勖勤宫与哕鸾宫相隔甚远。其哕鸾宫虽毁,选侍李氏暨皇八妹俱无恙,特谕卿等知之。”
  在天启五年的霍维华向天启上奏的揭露三案真相的奏疏里,讲述了移宫案中令人震惊的一些细节,因为鲜为人知,故而特别一提。杨涟与左光斗见到大太监王安辱骂李选侍,立马引为同党,与之亲昵商谈谋划,此后就有了所谓李选侍的武后垂帘、凌虐宫嫔、其父盗宝之说。移宫之日,李选侍的首饰妆奁被抢劫一空,便是头上的簪珥也被夺去,身边的十几名侍从都被殴打得遍体凌伤,其中便有后来改名做魏忠贤的李进忠。李选侍光着脚抱着年幼的女儿,跌跌撞撞地被赶出乾清宫,一路吞声饮泣,情形万分凄惨。而王安与杨涟等人为杀人灭口,更是捏造盗宝的罪名,将魏忠贤、刘朝等侍从连带李选侍的父亲下狱论斩,幸亏当时的刑部尚书黄尧缵据法力争才将这些人保全了下来。
通过制造“国本之争”大获利益的东林党再次靠制造移宫案和红丸案争端,将自己树立为护君爱国的忠臣形象,以拥立之功谋取新国君的感激和倚重,从而打击政敌。叶向高、邹元标、杨琏、赵南星等人都先后被起用,而浙、昆、宣等党则受到打击排挤。东林党终于第一次全面把持了朝政,掀启了“众正盈朝”的全新时代。但是这种建立在欺骗上的感情完全经不住时间的考验,随着天启的政治成熟很快就破裂了。就如同1547年的夺门之变中的明英宗与石亨、曹吉祥的关系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2.5

下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3:34 , Processed in 0.4900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