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贾雨村是如何害得贾府家破人亡的呢?贾珍凭啥当族长?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贾元春省亲大观园,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等着点戏,太监拿出了点戏的单子,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看官听说,红学圈里公认这出戏隐射的是“贾雨村恩将仇报,害得贾府坑家败业”的事情,而与贾家一样被贾雨村坑害的还有甄家和石呆子家。 《红楼梦》故事里,甄士隐多次资助贾雨村,请他吃中秋团圆宴,又给他上京赶考的经费,却被贾雨村害得主仆颠倒、月缺花残、家破人亡,致使甄英莲日后感慨昨夜之月,道是:“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红楼梦》故事里,贾雨村还害得石呆子跟葫芦庙公案之后的香菱一般,不知是死是活,又害贾琏挨打,惹得从来不曾脸红的平儿在薛宝钗面前破口大骂。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Z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那么,贾雨村对石呆子做了什么呢?为啥贾琏说他伤天害理,没有底线呢? 原来贾赦看上了石呆子家里的二十把旧扇子,贾琏要买,石呆子不肯,贾雨村便上赶着讨好贾赦,设了个法子,讹石呆子拖欠了官银,逼他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后来,贾雨村也吃了亏去,但是,当林之孝跟贾琏提起此事,贾琏却是为啥惊恐万分呢?其实,贾雨村罪孽深重,祸害贾家,作者通共只用了两个字,便是原文中“降了”二字。 林之孝说道:“方才听得雨村降了,却不知因何事,只怕未必真。”贾琏道:“真不真,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林之孝道:“何尝不是,只是一时难以疏远。如今东府大爷和他更好,老爷又喜欢他,时常来往,那个不知。”贾琏道:“横竖不和他谋事,也不相干。你去再打听真了,是为什么。”
当真如贾琏说的一般,只要不与贾雨村谋事,就不会被他连累吗?为啥先后受了甄士隐、王子腾、贾政恩惠的贾雨村,后来反而跟东府大爷贾珍的关系更好呢?仅仅只是物以类聚四个字吗? 再看贾府的现任族长,贾珍又不是贾家德高望重的长辈,凭啥当族长?这是一个鬼故事! 要知道,大凡一个大家族的族长,比如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德高望重,如贾政一般,教子有方,名声在外;第二、年长资历深,贾敬虽然不着急,也还活着,贾赦和贾政也都是贾珍的长辈,没道理让贾珍这个小辈来当族长。 《红楼梦》故事里,贾珍不读书,吊儿郎当,是个不成器的不肖子孙,完全不具备当一个家族族长的任何一条条件,为啥他能够成为现任族长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官职比较高吗?其实不然! 姜子早已经说过,荣国府便是贾家之源,又叫“昨日朱楼梦”、“昨夜之月”,对应“前朝帝王”、“前任族长”,代表崇祯朝,已经灭亡了,故曰“末世”,换句话说,贾政跟贾珍并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贾珍当族长的时候,贾政早就没了。 《红楼梦》故事里,贾府是即天下,大观园亦是以大观应天下,作者是以大观园连通两府写两府分别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天下,宁国府是贾府之演,演化、敷衍,看宁国府几代主人的名字即可,“今朝水国吟”对应“当今天子”、“现任族长”、“水虎”。 贾雨村是谁呢?就是那个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贾雨村(吴三桂)的发迹,其中有林如海和贾政(崇祯)的提拔与重用,也有王子腾(李自成)的成全,他与东府大爷(清朝帝王)交好便是降了,石呆子便是汉人政权,甄家是南明。 《红楼梦》故事里,贾母为史太君,贾元春为女史,皆是作者针锋相对,有意掰谎清朝敷衍出来的野史。荣国府为西府,原是林家;宁国府为东府,原是薛家,并无所谓四大家族,皆是石兄障眼法罢了。 书中人物年纪都是虚的,不过是哪朝哪代哪年的隐喻罢了,贾政与贾珍差了一个朝代,宝二爷和廊下二爷亦是差了一个时期,贾宝玉为父,贾芸为子,也不失为真相。 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觉,听宝玉这样说,便笑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所以,不用诧异贾宝玉为啥几岁就知晓人事,更不用纠结林黛玉进贾府到底几岁,不过是“崇祯几年”的变相写法,写的是人家登基执政几年之事。至于云雨之事,乃至于诗社建立,都不过是写权利更替罢了!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也未曾写王夫人和赵姨娘究竟谁年长,只是以贾政和赵国基分别写崇祯之政与大顺政权罢了。政老爷与国基之名,自然是写王权政事,太太和姨娘之别,无非是两个政权的身份之别,连薛家老祖宗在作者眼里,也不过是姨娘身份,到底不是正统。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