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6|回复: 0

贾雨村:为官不如做家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8
发表于 2023-9-14 08: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雨村:为官不如做家教 青梅煮茶 2017-02-26   |  155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雨村当年寄居在葫芦庙里,是一介穷儒,欲进京求取功名,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怎奈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可能到者,他面对的困境是万事俱备,只欠银子,幸好胡芦庙旁仁清巷里住着一个富而好礼的甄士隐,终于等着机会,不伤他读书人清高地资助了他。

贾雨村当晚得了银子和衣物迫不及待,回到胡芦庙不到天亮,就不管黄道黑道来不及面辞甄士隐,就东辞葫芦庙,进京赶考去了。

这雨村竟然是一考就中了!考中了进士!看来他借诗句“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表达的抱负不完全是自负;可见,甄士隐的评价“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不是谬识!

遍寻“红楼”前80回,那些做了官的男人,真是通过了朝廷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少之又少!贾家好像是没有,或者是带兵打仗立了功,或者是承袭如贾赦,或者皇帝赐官如贾政,或者花银子捐个官职如贾蓉……

还有那些求学的小男孩,家里对他们最大的期盼就是功成名就,秦钟的父亲秦业,在筹钱送秦钟去贾家私塾时,心里的期望是: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宝玉去学堂前贾政身边的那些清客,如此说: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了。虽是打圆场的话,但也可以料得当时普遍的价值取向。所以尽管贾雨村一向矜持,也难免不得意。

接下来顺理成章地被朝廷委派到地方做知府。可是因为颇有才干,常常看不上领导上司,恃才侮上,领导上司岂是随便被瞧不起的,当年东临碣石,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渴望招贤纳士,表达自己拥有“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大海般的胸襟,可是杨修是怎么死的?

如果让领导上司觉得自己被你蔑视了,谁还稀罕你哪点才?再加上贾雨村还有贪酷之弊,所以不上一年,便被领导上司寻了空隙,参了他一本,告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结果,龙颜大怒,立马革职!革职文书到了他的单位,单位官员无不喜悦。贾雨村心里又惭愧又怨恨,但面上确是全无一点怨色,嘻笑自若。

且说雨村将历年做官积攒的资本和家人送回原籍,安排妥当。怎么安置自己呢?像陶渊明那样归园田居?怎么会!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去了!好不潇洒!当然也有很大的成分是故作潇洒——“红楼”里总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读者一较真就容易大脑缺氧,但这也是阅读“红楼”的趣味之一。

他刚刚雄飞,接履于云霓之上,转眼就啪啪被人折了翅膀,从高处跌落下来,心中的胆战心惊、恨、不服、失落……这种种都需要在天下胜迹中且游且消化了!不知游览了多少胜迹,游览了多长时间!他疲倦了,生病了,囊中羞涩了,有家也暂且回不得,他想歇歇脚啦!

他选择了做一对一的家教。在“红楼”里,家教被称为“西宾”和“业师”。“业师”一词释为授业的老师,比较本分;“西宾”一词,仿佛罩着一层尊师重教的面纱,因为干这种差事的人身份总是卑微的,纵然他有文化知识可教授别人,如果是有资格给皇帝的儿子做家教,皇帝的儿子有运气又做了皇帝,这位家教才会成为真正的“西宾”,甚至飞黄腾达。

“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这是黛玉初进贾府时,贾母命人唤贾家三姑娘来见黛玉时所说的话。似乎平日迎春、探春和惜春是上学的,上的这个学一定不是贾府外面的家塾,而是请了业师在家上的。虽然后面黛玉、宝钗陆续住进贾府后,姑娘们是否在贾家有专门的业师授课没有再提及。

“业师于去年病故,家父又年纪老迈,残疾在身,公务繁冗,因此尚未议及再延师一事……” “……我因业师上年回家去了,也现荒废着呢。家父之意,意欲送我温习旧书,待明年业师上来,再各自在家里读……”

上面两段话,是秦钟和宝玉第一次相见,商议着一起去贾家家塾读书时的一番对话。秦钟谈及未再续请家教的原因,说得掩饰,说家父年龄大,身体不好,工作忙,这都是借口。


从后文知道秦钟父亲为让孩子上贾家私塾,给贾代儒送24两银子作为贽见礼,银子是东拼西凑的,想把一个家教请进家来,断不是24两银子可以打发得了的。但是这样的清寒人家也难免一颗望子成龙的心,如果不是有贾家私塾,料秦业再艰难也要给秦钟续请业师的。

贾雨村选择了进类似贾府这样的显赫大家做家教,毕竟自己是科第出身,他一向自视高,再加对名门望族可能除了暂且寄身谋生外还有些其他的念想吧。

他前后一共去了两家。第一家是金陵甄家,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有无此官职?是何官职?红学界一直有争议且不去理论,但甄家地位显赫毋庸置疑。

甄家和贾家是老亲是世交,“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这是第十六回王熙凤和赵嬷嬷在谈论贾家准备迎接元春省亲时,赵嬷嬷提到甄家曾接驾皇帝四次南巡,连王熙凤都羡慕嫉妒得很。

贾雨村进了甄家。发现甄家那样显贵却是富而好礼之家。实际上曹雪芹也算是借贾雨村之口赞了甄士隐家、林如海家、荣国府,这些都是富而好礼之家,不然贾雨村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要改写,不然后面也不会有刘姥姥和贾府的故事。

但紧接着发现那个叫甄宝玉的学生可是太另类了:虽是一个刚刚启蒙的学生,却比一个马上要参加科考的还要让老师劳神。关于女儿有种种奇谈怪论,种种怪异行为。读书时,说如果有两个女儿伴着读,才心里明白,字才认得;说“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还更尊荣,……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

所以挨打,不只一次,挨打时为缓解疼痛尝试着“姐姐”“妹妹”乱叫,神奇的是“姐姐”“妹妹”不但是读书时的清醒剂,还是挨打时的止痛药,但挨打时乱叫姐姐妹妹岂不是更火上浇油?

所以其父曾下死劲打他,但打哪里管用?终是不改!贾雨村对这样的学生虽然也觉得好笑劳神,但却有更深刻的体谅。对一般人认为的这类真假宝玉将来色鬼无疑的看法不以为然。

他把人大致分为四类: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剩下的大多数是一些没有多大差别的普通人,还有一类人,上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也不能为大凶大恶,在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他认为甄宝玉和贾宝玉就是这类人物。

瞧,贾雨村的这番见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你看他读书,是典型的“学而思”,理论联系实际,且能够举一反三。他能够通过读书了解阮籍、宋徽宗、唐伯虎进而理解了身边的学生甄宝玉,进而懂得了不曾见过面的贾宝玉……有了这番见识的贾雨村说是曹雪芹的代言人似不为过吧!

但是,这样赞叹富而好礼的甄家,这样体谅学生的种种异常,最终还是选择主动离开了甄家!原因何在?每个任性淘气的孙子后面都有一个溺爱的祖母!“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

呵呵,看到贾雨村这番话,贾母在贾政痛打贾宝玉时,拄杖喘吁吁而来,颤巍巍地说:“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的场景立马就浮现了。最主要的是对贾雨村不堪其辱的气节暗生赞叹!

留在甄府,有许多难舍的理由!但是一句“辱师责子”就够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贾府里为奴的晴雯,多少人赞她心高气傲,但当宝玉说要撵她出去时,先是伤心落泪,后又发狠赌誓说“一头碰死也不出这个门”,世事难遂心意,最终还是被王夫人驱逐,病死在哥嫂那个贫穷龌龊的家里。

还有那个焦大,“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从小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得了命!”这不是天大的功劳吗?说整个贾府都是焦大用命挣回来的都不为过。

他的主子是怎样回报他的呢?最终的结果是涌泉之恩,滴水相报了吧?居然演变成:你给我救命的水,我往你嘴里塞满马粪!可怜的焦大,只有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血性,哪里有离开贾府的智慧!

贾雨村不堪甄府老太太的羞辱,离开了甄府。离开金陵,游至维扬。病在旅店一个月才好,正是倦游时刻,恰巧巡盐御史林如海家欲聘一西宾,恰巧此地有贾雨村的两个故友,雨村便托友力谋得这一职位,做了林黛玉的家教。这是贾雨村第二次做家教。

贾雨村在林家做家教非常省心省力。只黛玉一个女学生,并两个伴读丫鬟,这是其一;黛玉身体又极怯弱,能正常上课时,功课也不能过多,还经常生病请病假,这是其二;林如海夫妻膝下无子,对黛玉上学的期望也和甄府家对甄宝玉有着明显的不同: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感。这是其三。

所以贾雨村可以在黛玉请假不上学时给自己也放个假,每当风日晴和,便出来闲步,偶至郊外,鉴赏郊外村野风光,便有缘遇到老友冷子兴,得以了解林如海和贾府的关系。

贾雨村在林家做家教,有他一贯的观察细致和了解。当他跟冷子兴说起自己的学生甄宝玉时,滔滔不绝,种种细节,种种观察和了解,和现在的老师提及自己的学生就打开了话匣子几乎一模一样。当冷子兴提及黛玉之母是荣府贾赦、贾政之胞妹,在家名唤贾敏时,贾雨村竟然兴奋到拍案,原来这印证了他平日对黛玉细致的观察。

“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自然对黛玉的超凡脱俗也是有所感悟:“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

还有贾雨村对黛玉见到“敏”字的行为,心中疑惑,但并没有直接问黛玉原因,这是贾雨村的性格使然,也可能还有时代的不同吧,搁现在,老师对学生有了好奇心,哪能把好奇放在心里?哪有什么不能问的?

贾雨村在林家做家教做得无与伦比的成功。皇恩浩荡,居然革了职的还有复出的机会。但这个机会能不能抓住,还要看你有没有门路!当日同案一起被革职的同事听的这个消息,正四下里寻情找门路,冷子兴给贾雨村献计,让他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谁知哪里用得着开口央烦,人家女学生的父亲——林如海已提前替他做了筹划:

“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为什么林如海会如此厚待贾雨村?

“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原来是作为学生家长的林如海非常认可贾雨村对黛玉训教之恩,林如海又是富而好礼之家,酬报是必须的。

“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这番话在解释把贾雨村推荐给贾政的原因,通过这番话我们得知在林如海的眼里,贾雨村是个有清操的人,这种评价虽然有些溢美客套,但也一定是源于林如海对贾雨村的观察和了解。

从黛玉的角度来看,虽然全书没有从正面写一句黛玉对训蒙老师的评论,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贾雨村是位不错的业师。聪明清秀,身体怯弱,言语举止不与其他女子相同,上课省心省力,对母亲孝顺有加,母亲生病时,侍汤奉药;母亲去世时,守丧尽哀,是个乖巧让人心疼的孩子——这是贾雨村眼中的黛玉。

感情往往是相互的,即使不完全对等,最起码黛玉对雨村也不会过于厌烦;还有家长对老师的评价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自孩子的感受,不可能林如海对贾雨村认可度打满分,而黛玉却像平儿那样骂老师“不知哪路来的饿不死的野狗”!

黛玉的诗文水平自然源于自己的天赋、后天的爱好和努力,但贾雨村这个有学识有才华的老师一定也是起了重要的启蒙和引导作用,林如海也一定是像贾政检查宝玉功课那样检查过黛玉,不然他不会这样认可贾雨村的。还有黛玉教香菱学诗,那么有模有样,说她在这个教授过程中,有些地方,有意无意地模仿了她的老师也不算是唐突了她吧!

后面就是他在贾政的帮助下,十分顺利地轻轻松松地谋补了一个金陵应天府的缺,开始了第二次的为官生涯。他第二次为官以后的作为,都和贾府有关:弄虚作假、徇私枉法了断了薛蟠抢夺甄英莲打死冯渊的案件,急忙写信给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意在表明自己是知恩图报之人。

原来读“红楼”一直不太了解作者给贾政命名字为“假正”的依据,这次看了贾政对贾雨村处理薛蟠打死人徇私枉法的默许,才觉得作者真是没有冤枉贾政。还有一件事,就是替贾赦使坏要得了石呆子的扇子。

在索要扇子这件事上,贾琏再不堪,为了完成父亲交给的任务,也只知道三番五次地去石呆子家谈价钱;甚至更不堪的贾赦也只会对儿子发狠!哪里比得上贾雨村,利用自己的权利,讹诈石呆子弄他入狱,扇子自然就孝敬了贾赦!这等老奸巨猾,这等草菅人命……令人发指。

一个有才华、有见识、有清操的人,做家教做得让人尊敬,但这样一个人再次进入官场后怎么就颠覆了形象了呢?怎么就前后矛盾了呢?

也许失了一次官职的经历让他心有余悸,恐惧像魔鬼附了身,使他不择手段吧!前面甄士隐赏识他心甘情愿资助他,黛玉的父亲,感谢他,敬重他,为他再次复出牵线搭桥……后面,贾宝玉骂他,贾琏骂他,平儿骂他……

人性复杂,作者写得含蓄,真真假假。前面的贾雨村即使在被人赞美时,读者也能读出对这个人物的不以为然。而且就是赞美我们也并不能完全相信作者就是完全的在赞美,像秦可卿,作者正面描写她时,写她貌美性格好,人人都夸她好,老祖母喜欢她,公公婆婆疼爱她,婶子小叔子都爱怜她……

贾宝玉说男人是泥做的,见了男人就觉得浊气逼人,这本来就浊气逼人的男人一旦进了官场呢?像贾雨村,没了清操,软了骨头,祸害百姓……难怪贾宝玉对仕途经济不以为然,贾宝玉对主流价值取向的这种反叛着实难得可贵。

不知道,读书多,识事多,又拥有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的贾雨村,会不会有一天悟到:自己如此为官,不如回家卖红薯或游历胜景做家教?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读者天真的老姜来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6:13 , Processed in 0.0606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