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有云: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意在揭示与讽刺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而红楼梦中就有一位人物,虽只出场一次且笔墨不多,但是每每读到他,总能让笔者不自觉地联想到这句话,这个人物,便是贾家晚辈贾芸的亲母舅——卜世仁。 第二十四回中,穷小子贾芸为谋取大观园中一个栽花种树的活儿,想向开香料铺的舅舅卜世仁赊借少许冰片麝香好给话事人凤姐送礼。卜世仁见到贾芸,亲舅舅见到亲外甥,不是嘘寒问暖彼此问好闲聊,而是直接就问“这早晚什么事跑了来”,你来干嘛,有话就说,可见平日里,这对舅甥也是几乎不曾往来,关系平淡。而贾芸呢,用类似于乞求的语气与姿态说出目的之后,还附加自己计划的还钱具体日期时间“八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舅舅的回应不是先询问赊货干什么,而是“冷笑”,皮笑而肉不笑,接着就开始一连串有理有据的拒绝。 首先,卜世仁采用列举实际例子的方法来拒绝“再休提赊欠一事”,因为店铺里面有伙计替亲戚赊货未还钱,因此我们大家赔上,并立了合同规矩,再不许替亲友赊欠,否则就罚他二十两银子的东道。事情真巧,外甥来赊货,就刚好前阵子有伙计替亲戚赊账,而且更巧的是还赖账了。且不论这事的真假成分,即便此事是真的,要不回几两银子的货钱,老板卜世仁的做法是让大家赔偿众人一起分摊,那伙计如何分摊,十有八九便从薪水工资里面扣,显然自己的损失很少甚至是几乎没有。另外,即便是立了规矩,那很大程度上也是针对店里伙计,禁止他们再赊货给各自亲戚,而卜世仁自己呢,连店铺都是他自己开的,这条合同规矩对他这位老板的约束力可以说为零。 其次,卜世仁再从自己店铺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拒绝外甥的请求“况且如今这个货也短,你就拿现银子到我们这不三不四的铺子里来买,也还没有这些”,这句话更是好笑至极,如果店里真的恰巧没有贾芸想要的东西,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说清楚讲明白,还牵扯到什么伙计替亲戚赊账、立规矩的事,可见这十有八九就是卜世仁的借口。此处庚辰侧评有四字“推脱之辞”,更是印证了舅舅说的是假话。 拒绝完了外甥,接下来卜世仁开始摆起舅舅的架子来教训贾芸了,不问清楚赊货的原因目的,就直接训斥贾芸“你那里有正经【郑经?】事,不过赊了去又是胡闹”,“你小人儿家很不知好歹”,其实贾芸正是因为有主见知好歹要干正经事才来寻求舅舅的帮忙,却不料碰得一鼻子灰。 贾芸幼年丧父,父亲的后事还是卜世仁出主意料理的,外甥家的经济情况如何他应该一清二楚。“难道舅舅就不知道的,还是有一亩地两间房子,如今在我手里花了不成?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叫我怎么样呢?”,从贾芸的抱怨中我们也可大致猜测出当初卜世仁多多少的还是从中获取了一定的好处的。而这对孤儿寡母也没有“死皮赖脸的三日两头来缠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自己艰苦度日。偶然一次寻求舅舅的支持,却还被他一棍子直接打回去,足见其自私与无情。 不仅如此,卜世仁还拿贾芸跟贾芹作对比,言语之中满满的羡慕,巴不得贾芹才是自己的亲外甥,自己也好沾一沾那“骑着大叫驴,带着五辆车”的光儿。唠唠叨叨却不肯给予实际帮助,贾芸起身告辞,这时舅舅仿佛变了个人,抛出一句客套话 “吃了饭再去罢”,可是一句未完话音未落,就传来了舅母的抱怨,“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子,留下外甥挨饿不成?”仿佛她早就在旁边等着丈夫这句话,不待他说完便迫不及待地大肆哭穷。夫妻俩一应一答、一唱一和,弄得贾芸好似一个讨人嫌的瘟神,家中本来已经没米下锅,你这个做外甥的没有带两斤米来孝顺舅舅,反倒还连累舅舅家要去借债买面来留你吃饭。可怜芸二爷,多年来母子艰苦度日“无人问”,偶然间一次带着些许的希望登门来向近亲母舅求助,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浇一个透心凉,只换得满满的冷嘲热讽与尴尬难堪。 曹公以其生花妙笔,仅几段文字、几番对话就活灵活现地为我们刻画了一对自私自利、嫌贫爱富又虚伪吝啬的封建小商人夫妇,仿佛一出现实感十足的小闹剧:亲外甥又怎样,彼此都住在繁华的京城中又怎样,你穷你没钱还打算向我赊货借钱,那就各人自扫门前雪吧。 那么,曹公为什么要在此处塑造卜世仁这对夫妇呢,而且是如此不讨喜甚至会招人厌恶的嘴脸,其目的何在、作用如何?笔者猜测,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红楼梦这本书,虽说主要讲述宝黛钗的爱情故事,但是实际所包含内容、所塑造人物丰富而饱满,鲁迅先生曾将其定义为“人情小说”,此书更是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彼时社会上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区别于传统农民、仕宦的另外一个群体——商人,这个群体主要以商品货物的买卖、经营店铺生意为谋生手段,大多重利轻义、唯利是图,而卜世仁这对夫妇身上的特征品质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一类人群的特点。曹公借助一对市井小夫妇来展示当时社会上的一类人,精炼而准确,典型而极具代表性。 其二,此处的舅甥关系为后文埋下伏笔。红楼梦中可不止贾芸卜世仁这一对舅舅外甥,林妹妹与贾赦贾政、巧姐与王仁等都是舅舅与外甥女的关系,林妹妹与舅舅们的关系平平淡淡无过多交集,可是王仁与巧姐这对亲舅甥却不很和谐甚至比卜世仁贾芸的关系更糟糕更令人心寒。从巧姑娘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以及曲词“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两处不难猜测,当贾府势败衰落、凤姐病逝,忘恩负义、冷酷无情的母舅王仁不是多加关爱照看年幼无依靠的外甥女,而是打起她的主意,为一己之私将亲外甥女狠心推入火坑。作者在这里刻画贾卜这毫无人伦温情、只认钱不认人的舅甥关系,为后面的悲剧故事发展做足了铺垫,才不至于过分突兀。再者,卜世仁的“仁”与王仁的“仁”更为同一字,仁义仁慈仁爱,真可谓讽刺。 其三,红楼梦这本书中的人物角色与故事情节有不少都是以作者的实际生活、人生经历为模型进行再创作的。贾芸因为贫穷而寻求亲戚帮助,那么曹雪芹在家道中落,举家食粥生活困苦之际,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遭遇,向亲戚寻求帮助而被无情拒绝甚至遭到冷嘲热讽与挖苦训斥。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曹公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类似遭遇加诸于书中人物身上,并将 “卜世仁”这样一个谐音为“不是人”的不堪至极的名字冠之,寓情于书,揭示此等畸形不健康的社会现象,表达自己对于此类人的厌恶与不满。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的主观猜测罢了,曹公是否真有过这种类似的境遇我们亦无从得知。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懂事的贾芸回家后并未将自己在舅舅家中的遭遇告知母亲,但是,若这位可怜的母亲知道了自己的亲生兄弟及其媳妇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不知心中会何等的悲哀与愤怒,又不知在贾芸成功谋得工作并后续发展不错之后,母舅卜世仁会不会对自己当日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