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4|回复: 63

绛珠仙子贾宝玉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6
发表于 2024-6-7 08: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绛珠仙子贾宝玉,贾宝玉为绛珠仙子的生魂。林黛玉,绛珠仙子贾宝玉的替身。林黛玉代替宝玉,或者是绛珠仙子的主魂。

贾探春,绛珠仙子的觉魂。

大梦谁先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5 08: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绛珠仙子绛芸轩绛洞花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8 07: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绛珠仙子:女娲造人,三面之人不死。为神瑛侍者引父母在天之灵附体后而成的“三生石”贾宝玉。。。女娲,娲皇氏喻指红楼梦作者朱慈炤。。。
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典籍中包含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俗、民族、物产、医药等多种资料的小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地理人文志。它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部奇书,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记叙神奇的人物、灵异的禽兽、域内园林、海外仙山,还有奇珍异宝……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远古生活图卷。



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color=rgba(0, 0, 0, 0.44)]主页 > 山海经 > 第十六卷 大荒西经 >
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16.45 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①,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②。


【注释】

①颛顼:号高阳氏,相传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生于若水,居于帝丘。

②大荒:最荒远的地方。

【翻译】


有一个人,长着三张脸,他是颛顼的后代,有三张脸、一只手臂,这种三面人永远不会死。这里就是所谓的大荒之野。


【甄士隐与通灵宝玉的一面之缘。】

绛珠衔玉,喻指朱明王朝之传国玉玺即明玉玺。甄士隐影射绛珠朱由检。绛珠仙子贾宝玉衔玉而诞。绛珠仙子三面之人,朱由检甄士隐占其一面。
红楼隐史

2024-04-08 07:27



已关注

《红楼梦》中身为补天之石、却无才补天、一心享乐的粗蠢顽石甄士隐影射的是明末的一个大人物,那么,究竟是明末的哪位大人物呢?

首先来看补天之石的入世年代。书中写得十分清楚:“当日地陷东南”,估计大家看了肯定挠头,这算是什么时间?想要知道答案,就必须要结合本回一开头的“当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一起来看,才能揭开谜底。

女娲补天与地陷东南都写在先秦古籍《列子·汤问》中:“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这其中的“地不满东南”即“地陷东南”之意。

原来,“地陷东南”暗示的是共工在与颛顼争夺帝位的大战中,撞断天柱不周山之事。

那这撞断了天柱不周山导致地陷东南的共工是谁呢?
共工是中国神话中的水神,在古代的传说中,共工残暴而作恶多端,不断地兴风作浪、制造洪水,给黎民苍生带来了巨大灾难,因此引发了颛顼对他的讨伐。《红楼梦》中贾宝玉自称“大舜之正裔”,而颛顼正是大舜的高祖、宝玉的祖先。
根据《淮南子·本经训》中的记载:“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开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是以称尧舜以为圣。”,
到了大舜时期,先前被流放的共工再度复出,“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又一次给黎民苍生带来了大洪灾。大舜让禹负责治水,禹于是率领黄帝系的部落成员与共工展开了一场激战,最后共工战败,被大舜放逐于幽州的龚城。见《尚书·舜典》记载:“流共工于幽州。”顾炎武的《昌平山水记》中写:“其城仍在,亦曰共城,在密云县东北五十里。”密云长城是防御胡虏的边防前线,而龚城在密云县东北五十里处,可不正是满清胡虏的肆虐之地么?

原来水神共工就是东北的满清胡虏。

满清居住东北,属性为水,而华夏朱明为颛顼子孙,属性为火,这满清与朱明争夺王权可不就相当于是共工与颛顼为争夺帝位发生的水火大战么?原来,甄士隐生活的时代是水国满清争夺朱明王权的明末之时。



甄士隐:崇祯帝朱由检,君子之道费而隐,十九日乃黄道之期 + 第一回是全书的大预演,不是序幕、开端!蔡校长说三月大火是甲申之难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49】

10 红楼中其他人物
在上两章,把宁荣两府中的主人全部做了解读,贾府中的人物结构就很清楚了,都是朱明皇家的人物,包括最后一个:延平王。对手是“雪满”的薛家,满清,是夷,叫姨,住在东北,登堂入室,来争宝玉。
本节对红楼中其他人物,逐一进行简要说明。但红楼中人物太多,只能说明一些重要人物。限于篇幅,对其他人物都不细述,只做简介。
以目前我们认清楚的大方向和大框架,在明清之际,龙蛇争玉,这些人物,不外乎分为两大阵营,有些属于明阵营,有些属于清阵营,还有些是先属朱明,后来投降了满清,也有像刘姥姥李自成那样不属明清阵营的人物。因为人物众多,对每个人物特征的把握,和线索、证据的识别,以及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对应等,可能会因不同读者出现较大差异,这很正常,人们都是用自己懂的知识来理解所处世界,更何况对书中故事和人物。认错书中几个人物关系不大,只要认清某人属于明清哪边阵营,符合整体框架和大方向,否则把书读不明清(读不明白,读不清楚)。比如:袭人、麝月、秋纹这些丫鬟,是汉奸还是朱明忠臣?要认对,至于把这个汉奸错认为那个汉奸,关系不大,不影响对全书的理解。
10.1 甄士隐:崇祯朱由检
红楼梦中多用预演法,前文讨论的很多了。第一回,便是全书的“大预演”,注意第一回不是“序幕”!序幕是戏剧第一幕之前的楔子,小说开始的引子,先交待人物关系、时代背景、事件原因等,作为戏剧、小说正式内容的“开端”。而预演不同,是对本书的故事梗概,先做预先的简略演绎,所以不是序幕、开端。
红楼梦不落俗套,第一回便写了通灵宝玉的始、终,和甄士隐的一生、结局。甄士隐观花修竹,花是华,竹是朱,是神仙一流人品,却在三月中旬,遭遇劫难,一场大火,毁了家园,结局是子散家亡,得道升仙。我们说过,得道升仙,是人死的委婉说法,在葬礼用词中常见,说是得道了,升仙了,不说死,是华夏文化中常见的忌讳表达。甄士隐的梗概、结局,“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不就是明末的崇祯帝朱由检吗?
红楼梦中角色和反面人物的对应,不是只有一一对应。一角多人,一人多角,在红楼作者的如花妙笔之下,都是小菜,如烹小鲜。这种人物设计,更易个性鲜明,把复杂人物的多个侧面分为不同角色展现,更能突出重点,且不因人性的复杂而出现前后矛盾、引起误解等问题。像元春、探春这样身兼多人的设计,更易规避文字狱,不致对号入座,一下认出几个南明皇帝。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毫无争议的主角儿,所以本书重点不是描述三月甲申之难后的清初、南明时期,而是崇祯时期,当然包括了之前的衰落过程,和之后南明的彻底灭亡。而第一回的甄士隐,其人生经历,乱世背景,和子散家亡,身死国灭的悲惨结果,便藏有所隐真事。
甄士隐在姑苏,同林黛玉的苏州,也属金陵,南京直隶。
姓甄,名费,字士隐。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表面说的是君子之道,甄士隐确是君子;反面也隐了“君”,皇帝。
“嫡妻‘封’氏”,说是“情性贤淑,深明礼义”,但他岳丈封肃,却“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每见面时,“又说些现成话”,竟是无礼又不义!这个“封”氏,谐音“风”,清风,指满清。又是敌人配做夫妇。在《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之后,有“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在姑苏、金陵,本地推为望族的是谁家?朱家!还有比“朱家”更大的“望族”吗?所以说“观花修竹”,华,朱。
女儿英莲,便是香菱,前文解过,是长平公主。英莲之父是崇祯。
甄士隐问“蠢物”,便是通灵宝玉,“后面还有几行小字”,便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前文与李斯所刻篆文的秦传国玉玺比较过,将此宝玉解作“玉玺”。那僧道:“若问此物,到有一面之缘。”说明甄士隐不是一般人,是个与“玉玺”有缘之人。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甲戌本脂批:“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隔壁是什么?葫芦庙!葫芦,是胡虏。庙,是朝廷。胡虏朝廷,所以极险,提醒读者“隔壁”,要仔细看。崇祯的“隔壁”,便是金国,胡虏朝廷,在第一回已预演。
贾雨村吟“玉在匮中求善價,钗于奁内待时飞”时,“恰值士隐走来听见”,说明甄士隐与玉、钗,和甄贾、时飞有关。玉求善贾,钗待时飞,玉、钗显然指黛玉、宝钗。下句钗待时飞,出现雨村字,上句玉求善贾,则关甄士隐,也是贾雨村说给甄士隐听的,还是暗示甄士隐和林黛玉的关系。“君子之道费而隐”,甄士隐是君子,读书人都知道:君子如玉。
甄士隐义赠银衣,又说“十九日乃黄道之期”,贾雨村对甄士隐说的这个“十九日”的“黄道之期”,却“并不介意”,未当面表态。但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留下话与和尚转达甄士隐,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显然是强调“十九日”的“黄道之期”,注意“黄道黑道”的话,是“和尚”转达的!是“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后面三月中旬的火灾,也是“和尚”引发的!红楼作者在这些事件中,特意设计了“和尚”来贯穿,“十九日”,“黄道黑道”,三月火灾,都跟“和尚”有关,读者要注意到“和尚”,和“十九日”的“黄道”,不能读到“十九日乃黄道之期”的话“并不介意”!
正月十五,霍启(祸起)丢了甄英莲。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竹篱木壁者,朱木也,因劫数,甄家烧成了瓦砾场。前文说过,崇祯亡国,是满清、农民军、自然灾害的持续打击、内外交困的结果,不是哪个单方面的原因所致。“葫芦庙”是胡虏朝廷,“和尚”是李自成,火灾是自然灾害,涵盖了这个“劫数”的主要方面。为什么说“和尚”是李自成呢?李自成幼年家穷,生活困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这是第二次强调,水旱不收,鼠盗蜂起,还是说“劫数”的这几个原因:水旱不收是自然灾害;耗子在书中一直指雪满的薛家;盗是名词,不是作为“盗香”的动词,是大盗,盗贼,流寇,不是小偷。比如《庄子》中的盗跖,是个“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的大盗,复姓柳下,名跖,人称盗跖,而不称其本姓。“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跟李自成、张献忠是同类人物。这些鼠、盗,“抢田夺地”,不正是崇祯朝满清、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吗?“鼠窃狗偷”,重复强调“鼠”偷窃。书中这些描述,直指甲申之难,以及耗子偷玉。
回头再看“和尚”转达甄士隐“黄道黑道”的话,“十九日”是“黄道”?还是“黑道”?三月十九,李自成破京,大明亡国,崇祯上吊!这个“十九日”,是甄士隐说的,甄士隐为什么说“十九日”?因为甄士隐预演的就是真事隐的崇祯帝。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大顺皇帝李自成的传奇人生
播报文章




小佩绍爱娱乐
关注


2021-08-06 15:54





中国古代的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当中,能够坐上皇帝的从来都不是庸才。今天我们谈论到的这个皇帝,这一生充满了无数的传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老百姓慢慢转化成皇帝,谁知最后他只做42天的皇帝,就黯然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就是李自成。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李自成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世背景
李自成(1606~1645年),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人称闯王、李闯。明末农民军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公历9月22日),李自成出生,世居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mǎo yān]六十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相传,是西夏奠基者李继迁的后人。
据《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据费密《荒书》记载,李自成在出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黄衣人进入土窑,于是李自成的小名叫做黄娃子(一说黄来儿)。初名鸿基,小字硙生,少年时喜好枪马棍棒。



李自成起义
明朝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文不减。李家生活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当时,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朱由检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北京防守。甘肃边兵李自成所在部队随参将王国向京师进发,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兵士们要求发饷,参将王国却克扣不发。于是,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被杀,兵民发动了兵变。
南征北战
李自成起义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掛的义军。1629年,后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动,大将袁崇焕被皇帝凌迟处死。1630年王佐掛被朝廷招降,李转投奔张存孟。1631年4月,张存孟在陕北战败,也降明。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也有这一说(:历史考证李自成并非另一闯王高迎祥的部将) 。



崇禎七年(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是年六月,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误走兴安(今陕西省石泉以东的汉江流域)车箱峡。峡谷之中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马乏多死,弓矢皆脱”,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贿赂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诈降。此时陈奇瑜释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抚官将义军遣送回籍,甫出栈道,自成立刻杀安抚官复叛。
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裡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召开滎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因争夺俘虏,李自成与张献忠失和,李自成分军西走甘肃。
1636年后金改清。清军第三次入塞。高迎祥进攻西安时兵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明史》称其为“闯贼”。
鏖战中原
崇桢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崇桢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迁安市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昇的激烈反对。崇禎和战不定,急调洪承畴等人东去勤王,李自成大难不死。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再次反叛明廷,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
崇祯十四年(1640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与将士们共享。同时,李自成没收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大赈饥民。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十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承天,被举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三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同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和革左五营的贺一龙。四月,杀叛将袁时中。五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八月,督师孙传庭拥兵10万出关。李自成闻讯,即率主力北上,九月,两军对垒于郏[jiá]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北)。时值大雨滂沱,明军粮运不继。李自成一面动员百姓坚壁清野,使明军无法就地筹粮;一面派大将刘宗敏率万余轻骑出汝州,截断明军粮道。孙传庭闻讯大惊,不得已回师欲打通粮道。李自成率师追击400里,大败明军,斩首四万余级。李自成乘胜挥师西进。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



李自成攻取北京之战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封功臣以五等爵。同时,更定政权机构,改内阁为天佑殿,设大学士平章军事;六政府添设尚书一人,侍郎一人;增置省级机构,设节度使。同时东征明京师。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卢江王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全被烧死。
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伤亡惨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崇桢帝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李自成登基为帝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农民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炮轰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桢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牵魏藻德、方岳贡、丘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
大顺军于占领区皆设官治事,首为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亮与李侔[móu]。
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李自成的覆灭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兵六万,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袞,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5月31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二十九日(6月3日)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礼。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多尔袞命吴三桂不得入京城,直接追击李自成军,五月初二日在定州清水河(今河北省定州市),李自成再次大败。五月初三日(6月7日)多尔袞军入主北京城。七月李自成军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抱尚未到达,坚守不战。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採避战的方式流窜,经襄阳、邓州,入湖北,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
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四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五月在江西再败,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於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武装杀死,尸首不知何处,自成牺牲后,大顺军悲怒交集,立即扫荡九宫山区,对当地团练予以报复性打击。大顺军餘部称李自成為先帝,其妻高氏為太后,李锦推举李自成三弟李自敬为首领。



李自成死亡之谜
另说李自成兵败后脱逃,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削髮為僧,名奉天玉和尚,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圆寂於该寺。又说李自成隐居到甘肃兰州青城。
虽然目前李自成死地之谜众说纷纭,但在湖北通城周边先后发现上千件李自成以及大顺的相关文物,其中更有数十件直书李自成死于湖北省通城县九宫山,相信不久的将来,历史会还李自成死地之谜一个真正的清白。
李自成的成就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提出的免徭役,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当时受到了全国老百姓的拥护,李自成领导的这支农民起义军一时间拥兵百万,以催枯拉朽之势攻占了北京城,将强大的明朝推翻,建立了大顺王朝,李自成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大顺王朝的皇帝。然而,大顺王朝只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42天,象昙花一现,瞬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忽略了这个朝代的存在,也遗忘了这位皇帝的存在。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李自成打下了江山,为何又不能守住江山?他就像天际的一颗流星,瞬间消失在夜空之中,笔者阅读了这段历史,认为李自成兵败北京城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治国方略。
李自成作为一位家民出生的领袖,他有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也有反对封建统治的能力,更有为全天下老百姓谋福利的愿望,但他没有改变天下的的本领,更没有如何治国的方针,他只有为他的小团体为谋福利的想法,他进驻北京城,本意不是赶皇帝下马,而是想做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崇帧皇帝领会错了李自成的意思,吊死在歪脖子树上。
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没有建立一个牢固的根据地。
当李自成找到崇帧皇帝的尸体后,还没有意识到他能够治理江山,并没有拿出一套治国方略,想的是攫取明朝的财产,以供他们的团体使用。李自成打到哪里,只是惩治贪官污吏,分浮财,给老百姓好处,但他没有治理这一块地盘的愿望,打了就走,也不重用懂管理的这方面人才,以至于李自成攻下北京后,还没有自己的地盘,所以说他攻下北京城并未占领天下,他只是暂时的拥有紫金城。
如果他当年打下洛阳城,并以此为根据地的话,他的江山足以坐稳,至少有喘息的机会,而且他当时也有条件创建自己的根据地,因为他拥兵百万,只需要在民众中选择有管理地方行政能力的人才。



三、李自成集团的局限性
如果,他不是一进入京城,就把所有的官僚阶层,地主阶层全部得罪;如果,他可以颁布一些税收,时政方面的新政;如果,他不是抱着‘均平富,除恶邪’那么单纯的政治理想,那么,他的大顺,一定可以一个比唐宋,更加繁荣。
在封建社会体制下,要想实现人人均等,要想消灭地主阶级,要想均平富,从现在眼光来看,结果当然是可以想见的。。
时代局限了李自成的认知,单纯的心愿,并不能成为政治。
政治这个词从一开始,便与各种阴暗面结合在一起,劫富济贫,虽然可以一时得到响应,长久看来,却只能是穷途末路。。
社会的进步,并不是靠抢,靠分,来实现的。这也注定了李自成政权的跨台。。
尽管李自成有胆有略,又拥有超强的人格魅力,但仍然无法挽救他的败亡。不得不承认,纯粹的小农意识,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登上过历史的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7 12: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4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7 14: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11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绛珠仙子贾宝玉【北静王===忠顺王?】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37&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宝玉肯定想不到,他送蒋玉菡的小礼物,竟成贾府抄家的最大罪状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贾宝玉受冯紫英邀请参加宴会,酒席上邂逅了天下第一伶人,“琪官”蒋玉菡。

这段情节非常重要,具体要注意两点。不但关乎史湘云和袭人结局,更影响了所有人。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冯紫英这场宴会,重点在背后而不在明面上。

一,云儿影射史湘云

冯紫英设宴,请了妓女云儿作陪,云儿是史湘云的小名,这个细节很重要,关乎史湘云的姻缘和结局。

酒宴上作[悲愁喜乐]酒令,影射在坐四个男人:贾宝玉、冯紫英、薛蟠和蒋玉菡四人婚姻。

其他人的姻缘明确,唯独冯紫英很模糊。

而[悲愁喜乐]酒令,与不久后订婚的史湘云的曲子[乐中悲]最契合,又是个明确信号。

冯紫英的酒令最特别。他的顺序是[喜乐悲愁],与其他人[悲愁喜乐]不同,与史湘云的[乐中悲]顺序相同。

随后湘云再出场就已订婚,能肯定对象就是冯紫英。




[悲愁喜乐]酒令,也给出钗黛、史湘云、夏金桂、香菱和袭人几人在八十回后结局的重要内容。

但这些姻缘事还只是支线,真正的主线还是冯紫英与史湘云定亲背后,贾宝玉与蒋玉菡的相识。

二,蒋玉菡就是“贾宝玉”

冯紫英的父亲是神武将军冯唐。

神武将军源于北方神武大帝之名,能确认冯家是北静王蕃属,类似史家属于贾家的四大家族。

四王八公作为先皇时期建功立业的功臣,不是同盟而是各自为政,共分成十一个利益集团。

北静王功劳最大,势力最大,既是四王之首,也是四王八公之首。




贾家一门两国公,四大家族的整体势力,远胜其他六个公爵,不比北静王差。

这样两个军政大佬,皇帝必然让其互为掣肘并不“亲近”。两家为了避嫌,以及利益纷争,也不可能真亲近。

秦可卿死后,贾宝玉初谒北静王,二人十几年没见过,也是证明。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先帝驾崩,太上皇退位,新皇帝如今登基。北静王和贾家便都有了一个“先皇老臣”的统一标签。与忠顺亲王这些“新帝新贵”又产生了矛盾对立和冲突。

所以,这次四王八公“小辈们”的聚会,便透露出非常不同寻常的讯息。

首先,北静王麾下神武将军冯唐的儿子娶了四大家族第二史家的女儿,释放出北静王集团与四大家族集团“亲近”的明确信号。




其次,蒋玉菡的名字谐音将玉含,就是含玉而生的贾宝玉。

他从忠顺亲王处投奔北静王处,更具有明确的影射寓意。

忠顺亲王封号“忠顺”,是新皇帝的亲信新贵代表皇帝。

蒋玉菡谐音将玉含,贾宝玉代表贾家。

他弃忠顺王投奔北静王,预示贾家背弃皇帝,投到北静王的阵营!

冯紫英与史湘云定亲的意义就在于此。

最后,贾宝玉邂逅蒋玉菡,很多人将关注点放在二人解手时互换汗巾子这件事,认为太过龙阳暧昧。

其实这是曹雪芹最善于的转移视线写法。

比如焦大醉骂就分三段,骂赖二,骂贾蓉,才最是触目惊心,影射贾家老臣尸位素餐,骄狂自大,对新皇不忠不顺。但所有人目光却都被“扒灰,养小叔子”吸引,而忽略了老臣的“悖逆”。

贾宝玉用一块“玉玦扇坠”和袭人的松花汗巾子,换了蒋玉菡得自北静王的茜香罗汗巾,不只是未来袭人外嫁蒋玉菡的伏笔,而是贾家借史家与冯家联姻,正式决定与北静王结党的真正证据。

比茜香罗汗巾更“暧昧”的,正是那块玉玦扇坠。




玉玦,佩玉的一种。形如环而有缺口。

“玦”、“决”同音,故古人每用“玉玦”表示决断之意。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上,范增三次用玉玦示意项羽下定决心杀刘邦。玉玦就是“决断”。

蒋玉菡在此具有双重意义。

一方代表北静王。

一方代表“将玉含”的贾宝玉。

汗巾具有“捆绑”之意,预示北静王谋求与贾家结党意图。

玉玦代表贾家的回应和决断。

北静王招揽在先,贾家决断在后。从秦可卿葬礼上,他的一举一动就表现清楚。

第二十六回,冯紫英在薛蟠宴会上来去匆匆,说有大事要回禀父亲,也说明是冯家主动提亲。

后文忠顺亲王府气急败坏来贾府讨要蒋玉菡,而不是去北静王府,就是对贾家背叛皇帝与北静王结党的愤怒警告和教训,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26 10:14・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0: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读懂了绛珠草,你就读懂了红楼梦!绛珠草到底是啥?作者赋予了它几层深意 姜子说古书 2024-06-12   |  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读懂了绛珠草,你就读懂了红楼梦!绛珠草到底是啥?作者赋予了它几层深意?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其实是“绛珠为谁氏?”只要知道了答案,你就能知道“作者到底写了什么”以及“作者到底在悼亡什么”?
  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甲戌侧批: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
  为什么警幻仙姑去接“绛珠妹子的生魂”,最后却把贾宝玉接来了呢?因为宝黛一体,他们都是绛珠氏!
  很多朋友听到这里一定会奇怪,贾宝玉不是神瑛侍者吗?为啥姜子说他也是绛珠氏呢?绛珠草为啥会被评书人脂砚斋说成是绛珠氏呢?
  没错,绛珠说的并非一株草,而是姓氏!作者说它是草,纯粹是为了对应“草木之人”的说法,为了对应历史上木字辈的帝王!
  补天石写正统性 绛珠草写皇族姓氏
  绛珠如果是姓氏?请问又是何姓氏呢?我们不妨分别来看“绛”、“珠”二字,作者到底赋予了这两个字怎样的属性?
  绛者,朱红也,所以,通灵宝玉为“灿若明霞”的朱红色!神瑛侍者住在“赤瑕宫”,贾宝玉则住在“绛芸轩”、“怡红院”,为怡红公子,字字句句都在点“朱红”二字。珠字拆“朱王”,亦是“朱”字。
  书中艳压群芳的薛宝琴直接告诉读者,“红楼”即“朱楼”,“昨夜朱楼梦”的谜底,则在同时代作品《桃花扇》的北曲《哀江南》中,从“眼看他起朱楼”再到“不信这舆图换稿”,悼亡之寓已经呼之欲出。
  《红楼梦》最重要的篇章是第一回和第五回,第一回告诉世人,还泪之说典出卞和哭玉,通灵宝玉便是传国玉玺,玉上八字,遥遥相对;第五回告诉世人,书即是曲,为悼亡之曲。一副药,重在药引子上。一部书、一首曲子,亦是如此,且看《红楼梦引子》。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三国人才济济,刘备为啥能够脱颖而出?因为他是刘皇叔,他的对手只有刘璋、刘表这些人,别说诸葛亮和司马懿没有汉室宗亲的名头,不配当对手,便是曹操,也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要被骂一句曹贼,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
  就算是刘邦和朱元璋创业,靠的是啥?靠的是给滤纸和马皇后的父亲当女婿!要不是这层关系,要不是老丈人的提拔,他们哪有创业的资本呢?
  可见,血统重要,姻亲也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灵宝玉为补天石,是写皇室血脉,不然你以为是个人都有资格补天吗?作者写娲皇,不是为了写神话,是为了写绛珠氏的正统性,在古代,正统极其重要。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绛为血 珠为泪
  绛珠为血泪,故曰“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乃是群芳之髓,诸艳之血。白骨如山忘姓氏,故有血泪之说,悼亡之作。其中的公子为正邪两赋之二爷,亦是红妆,皆是绛珠氏。
  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宝林珠树为草木,草木之繁为荣,荣者,华也,作者是以闺阁女儿写华夏忠义,以美人写圣主贤臣,故有林四娘一片忠义之志,不可不知!
  林四娘得闻凶报,遂集聚众女将,发令说道:'你我皆向蒙王恩,戴天履地,不能报其万一。今王既殒身国事,我意亦当殒身于王。尔等有愿随者,即时同我前往;有不愿者,亦早各散。’众女将听他这样,都一齐说愿意。于是林四娘带领众人连夜出城,直杀至贼营里头。
  《红楼梦》故事里,林黛玉泣血而哭,是为血泪,林四娘浴血奋战,是为血泪。所谓绛珠,写的是华夏民族从古至今忠义之士为国为民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血泪史,故曰“为闺阁著书立说”,是以未嫁之女儿写未降之将相。记住,绛珠草的红色是中国红、华夏红。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url=]+关注[/url]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4694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url=]赞赏[/url]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汪小菲最爱的食物,大S一脸嫌弃,他们儿子直接说一股屎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4 13: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关于贾宝玉的判词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7个回答#热议# 网上掀起『练心眼子』风潮,真的能提高情商吗?
创作者llkdkadka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9-25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关注
展开全部
《红楼梦》中关于贾宝玉的判词有2首,分别如下:
1、第一首: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只因煅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2、第二首:

粉渍脂痕污宝光,房栊日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3、白话译文如下:

第一首:当初在青埂峰下时,它只是一块石头,没有生命和思想,没有生命就会天地不拘,没有思想,不知道什么是喜欢什么是悲伤,慢慢地懂事了,开始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是是非非也就纷至沓来。

第二首:灵玉被胭脂香粉之类玷污已失去了光泽,宝玉整天整夜都在华贵的房子里沉溺于风月之事,深沉酣睡的梦应该醒来,既往所作的恶业必须偿清,大家都好各自到各自的归宿里面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4 13: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戌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甲戌侧批:无稽也。]练成高经十二丈、[甲戌侧批: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甲戌侧批: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甲戌侧批:合周天之数。蒙侧批: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甲戌侧批: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甲戌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甲戌侧批:煅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4 16: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绛珠仙子林黛玉&贾宝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4 16: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红楼梦里的香妃?为何林黛玉有奇香薛宝钗有冷香?真相就是薛宝钗吃了林黛玉!
姜子说书
2017-07-08 19:31
  谁是红楼梦里的香妃?为何林黛玉有奇香薛宝钗有冷香?
  你猜林黛玉的奇香是什么香?其实,林黛玉的奇香,就是闺阁女儿香,是体香,更是灵魂之香,是中华精神之香。
  《红楼梦》 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宝玉总没听见这些话,只闻见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衣袖拉住,要瞧瞧笼着何物。

  黛玉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摇头道:“未必. 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球子、香袋儿的香。”
  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奇香不成?就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林黛玉的香,真的是俗香吗?
  林黛玉的香还真是是俗香,林黛玉的俗香,对应的是:脂砚斋所批,薛宝钗的“不吃人间烟火人”。脂砚斋“冷香丸”处批注“以花为药,可是吃人间烟火人想得出者?诸公且不必问其事之有无,只据此新奇妙文,悦我等心目,便当浮一大白”(第七回)。
  “不吃人间烟火人”是说薛宝钗是仙子吗?林黛玉才是仙子!薛宝钗的不吃人间烟火,吃的是什么?吃的是人!吃的是金陵十二钗(姜子已经说过,风月宝鉴正面,薛宝钗是十二钗首;风月宝鉴反面,薛宝钗不属于十二钗,副册香菱补入)!薛宝钗是鬼是妖!为什么姜子这样说?此事涉及到薛宝钗之香的来源“冷香丸”。
  《红楼梦》文本段落写道:
  宝玉此时宝钗挨肩坐着,只闻一阵阵的香气,不知何味,遂向:“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没闻过这味儿。”
  宝钗道:“我最怕熏香,好好儿的衣裳,为什么熏他?”宝玉道:“那么看这是什么香呢?”宝钗想了想,说:是了!是我早起吃了冷香丸的香气。”

  冷香丸: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什么是冷香丸?冷香丸为何要埋在地下?这就要说说红楼梦中第三处香:秦可卿太虚幻境之香。
  《红楼梦》作者为何安排秦可卿乳名兼美,兼黛玉宝钗之美?原来,作者特为向读者揭露林黛玉奇香到薛宝钗冷香转化的过程。
  贾宝玉在秦可卿房间睡觉,梦入太虚幻境,太虚幻境中,有异香名“群芳髓”,茶曰“千红一窟”,酒唤“万艳同杯”。
  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对应冷香丸)”;
  太虚幻境中群芳髓之幽香,来自所焚之物——初生异卉之精,林黛玉秦可卿都是木(天启崇祯木字两朝),焚黛玉,焚金陵十二钗,故有群芳髓,也就是冷香丸,明白了没有?

  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对应冷香丸);
  林黛玉是花神,是木质,是有凤来仪的主人,所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麟髓之醅,凤乳之曲”就是以黛玉为首的金陵十二钗,故冷香丸用十二两之数。
  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对应冷香丸)。
  春是汉人朱明江山之春,香是华夏之香,放春山遣香洞就是汉人之坟墓,所以“此香尘世中无”。仙花灵叶就是绛珠仙草,所以,知道作者为什么安排林黛玉爱哭了没?花神黛玉代表千红一哭,朱明崇祯代表朱红木家一哭。贾宝玉对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艳羡,虚也!
  所以,脂批上道:群芳髓可对冷香丸。又有诗一首: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后金对汉人玉玺江山的贪婪之心掠夺之情,正是林黛玉香消玉损的原因。薛宝钗吃的冷香丸,就来自碾碎了的林黛玉的体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57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4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
窗前有树905 2012-08-10   |  187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
作者:  出处:天水伏羲庙官方网站  更新时间: 2007年04月07日
    女娲号称娲皇,也叫女希,是一位充满传奇神秘色彩的始母形象。
  女娲氏族发源地,文献不见记载,但根据伏羲与女娲的关系,女娲故里也应在古成纪范围内。郦道元《水经注》在讲到渭河支流葫芦河时特别提到该地古老的女娲祠。在葫芦河畔,与大地湾相距不远的秦安陇城镇,有女娲洞,又有女娲庙,祭祀女娲 ,陇城又称“娲皇故里”。女娲也以风为姓,至今其地有风台、风莹、凤尾村等地名,均与女娲氏有关。
  女娲神话分为两个系统,第一系统中的女娲并无配偶,先人类而生。她的功业一是造人,二是补天。相传女娲依照自己的形状,捏黄土造人,造好后就会说话,成了活人,后来女娲造人累了,便用藤条抽打黄泥,甩了的泥点子也变成了人,会咿咿呀呀的说话。因为她是用黄土造人,所以中国人是黄皮肤。并且,黄土中最养人的地方就在天水,所以从传说中也可以得出中国北方文明,起源于西北地区,而后向东,向南传播。另一个是补天。天为什么破了原因很多,但是女娲真是一位伟大的工程师母亲,不辞辛劳,烧炼了数万颗五彩石,补在天的破洞上,使她的子民有一个舒服的生存环境。甚至剩下的一块五彩石,又被曹雪芹演化出一本奇书《红楼梦》来。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又断鳌足以立天四极,功勋卓著。最后积劳成疾,一睡而逝。
  第二则神话故事梗概,中西方都有。在远古时代,发生了一次大洪水。原因是人心逐渐被物欲侵害,不敬神灵上帝。于是降灾于人类。造成的后果在古埃及、以及古巴比伦都有流传。不过,西方的是挪亚方舟,并且不时有人声称在土耳其的亚拉腊山上找到了挪亚方舟的残片。
  中国的传说富有人情味。天和地是由雷公弟弟和哥哥高比,分别负责治理。一开始,倒也合睦相处,人民也能安居乐业。高比有一双儿女,儿子叫伏羲,女儿叫女娲。十分讨人喜欢,一家人生活得很快乐。随着生活生产能力的增强,人类开始不敬奉天神雷公。一天,有户人家竟然把狗头当猪头供奉雷公。雷公大怒,整整六个月不下雨,人们去求高比帮忙,高比偷来雨水,滋润土地。雷公很生气,就想用火雷劈死高比,却被高比用鸡罩活捉了。这种鸡罩,甘谷县白家湾乡古风台一带农村中仍有使用。材料用藤条或竹篾子,编法内含六爻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八星宿,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真是奇妙无比。高比捉到雷公后,关他在铁笼子里,到了第二天,他准备到集市上买香料,把雷公腌了当菜吃,临走,他嘱咐儿女,“记着,千万不要给他水喝”。
  高比走后,雷公做出十分痛苦的样子讨水喝,水的数量由一碗变成一口,伏羲和女娲还是不同意。最后雷公说“那么请去把涮锅水给几滴也好,我快渴死了!”小兄妹犹豫片刻,决定用涮锅的涮把蘸几滴涮锅水,给雷公喝。
  雷公喝了水,非常欢喜,一用劲,就听轰隆一声巨响,雷公撞破铁笼子飞了出来。小兄妹俩吓呆了,不知如果是好。雷公拔了一颗牙齿,交给他俩说:“快拿去种在土里,如果遭了灾难,你们就藏在长出的果实里去,可以保你们平安!”说完。雷公就升天而去。高比买了调味品回家,发现雷公逃脱,不禁失声道“大祸到了”。于是他打造了一艘大船,以防灾难从天而降。小兄妹俩依照雷公的吩咐,种下了雷公的牙齿,奇怪,牙齿发芽了。很快,到中午就长了叶子,傍晚开花结果,第二天,果子长成了一个大葫芦,兄妹俩用锯子锯开葫芦,掏出了里面的葫芦籽,不大不小,正好容得下他们俩。
  第三天,风云突变,飞沙走石,暴雨从天而降。一时山洪暴发,洪水淹没了平原、丘陵。高比钻进了大船,小兄妹俩却钻进了葫芦。洪水越涨越高,高比驾着大船,一直到达天门。他用手敲天门,敲门声响彻天空,天神害怕了,急性喝令水神退水,倾刻间,雨止风停,洪水一落千丈,大地露了出来。高比的大船从天空跌落在地上,摔得粉碎,高比也牺牲了。
  葫芦落在了昆仑山上。昆仑山,即现在甘肃东南部的西秦岭山区。昆仑山的名称一直向西走,祁连山也曾被说成是昆仑山。兄妹俩从葫芦里出来,埋藏了父亲就在一起生活了。大地经历了这次洪水,人类被消灭了,小兄妹俩却靠辛勤的劳动,无忧无虑的生活着。
  时光苒荏,转眼间他们都长大成人。他们感到很孤独,因为再没有其他人跟他俩说话,并且如果他俩死了后,世上就没有了人,那么,这么美好的世界让谁看呢?于是伏羲提出和女娲结婚,繁衍人类,但妹妹却不同意,说“我们是亲兄妹,怎么可以结婚呢?”伏羲说:“如果我们不结婚,世上就不会再有人类了。”女娲一想也有道理,但是还想再看一看天意如何。就商量向上天占卜。占卜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伏羲女娲在南北山上各点一堆火,如果升在空中的姻绞合在一直,就可以结婚。火着起来后,烟便绞在了一起。第二次兄妹俩在南北两山往河谷地带滚石磨盘,到河谷后如果两块磨盘贴合了,就表示可以结婚。磨盘也贴合了。第三次占卜更像现在的考验。妹妹提出一个问题,说:我在前面跑,你在后面追,如果追到我,咱俩就结婚,如果追不到就不能结婚。于是兄妹俩绕树跑了起来。妹妹机灵敏捷,追了好久总追不到。伏羲智慧过人,他追着追着,猛不防把身一转,气喘吁吁的妹妹就一头撞进哥哥的怀里,再也挣脱不了。于是他们就结婚。
  兄妹成亲不久妹妹就生下了一个血红的肉球。夫妇俩觉得好奇,便拿刀子肉球切成细小的碎块,把它包起来,带上天梯去玩。刚到半空,一阵大风吹来,把肉末吹得雪片似的飞向大地。更令夫妻俩惊讶的是这些肉末落到地上都便成了人,落到什么地方,便以那地方事物的名称为姓氏。就这样,世界上又有了人类。
  伏羲女娲兄妹结亲,变为夫妻,这个故事在中国土地上,不论南北东西都有不同的版本。湖南瑶山古歌在叙述时尤有趣味:
  妹打主意难哥哥,各一爬上一高坡。
  对山烧火火烟绞,两烟相绞把亲合。
  两股火烟相绞了,妹妹还是不愿合。
  妹想合亲急出火,出点主意逗哥哥。
  隔河梳头隔河拜,头发绞合亲也合。
  哥哥下水就过河,哥上一坡妹一坡。
  隔河梳头隔河拜,哥妹头发绞成坨。
  头发成坨妹又变,看哥硬石几经磨。
  隔河种竹隔河拜,竹屋相交把亲合。
  哥也拜来妹也拜,两根竹尾绞成坨。
  哥哥你莫欢喜早,我的主意有蛮多。
  对门石岭对过坡,各把磨石滚下坡。
  两扇磨石叠合起,磨石相合人也合。
  妹妹对山滚石磨,果然磨石叠合了。
  两扇磨石合拢了,看妹主意有好多?
  磨石合了我不合,围着大树绕圈捉。
  若是哥哥追着我,妹拉哥哥把亲合。
  ………………
  可以说是久经考验,从日出直到日落西山,最后在乌龟巧计的帮助下伏羲终于赢得了女娲的芳心,成了婚配。《精编廿六史·五帝》中说伏羲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寿一百九十有七,葬于陈。而后女娲氏立,治一百三十年,继之者柏皇氏、中央氏、大庭氏、栗陆氏等。   (本文已被浏览 554 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6 09:59 , Processed in 0.0864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